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PI与PPI倒挂_现状_原因_影响及对策

CPI与PPI倒挂_现状_原因_影响及对策

CPI与PPI倒挂_现状_原因_影响及对策
CPI与PPI倒挂_现状_原因_影响及对策

-47-

CPI与PPI倒挂:现状、原因、影响及对策

邹 炜 范继涛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海南 海口 570105;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摘 要:理论上,PPI作为CPI的先行指标,会对CPI产生传导作用,当前PPI的走势会决定后市CPI的大致方向,但从2008年5月份开始我国的CPI和PPI走势却出现了明显的倒挂现象,这一违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反常”现象值得关注。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CPI和PPI倒挂的现状、原因,以及这种反常现象潜在的经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破解我国CPI和PPI倒挂困局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CPI;PPI;倒挂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77(2009)01-0047-03

CPI与PPI是经济运行的两个核心指标。理论上,PPI作为CPI的先行指标,会对CPI产生传导作用,当前PPI的走势会决定后市CPI的大致方向。但是,自2008年5月开始,中国的CPI与PPI 逐步呈现出了严重倒挂的态势。深入研究这一现象,对我国在遭受美国金融危机拖累的背景下实现“一保一控”的宏观经济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CPI与PPI倒挂的现状

在粮食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的多重压力下,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PPI和CPI 指数持续走高。为缓解日益增加的通胀压力,央行适时推出了紧缩的货币政策。从最近公布的2008年9月份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来看:CPI已从4月份最高时的8.5下降到了9月份的4.6,回落到了07年通货膨胀初显时的水平。

但在CPI持续走低的同时,PPI却始终保持在高位,特别是08年7、8两个月的PPI分别为110和110.1,达到了10多年来的新高。从08年5月份开始CPI与PPI走势呈现出了明显的倒挂态势,且二者之间的“剪刀差”缺口从5月份的0.5大幅提高到了8月份的5.2。我国CPI与PPI倒挂的态势已逐渐明显。

二、我国当前CPI与PPI倒挂的原因

(一)CPI与PPI二者构成不同

CPI主要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衡量价格的变化情况,而PPI则是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来考察价格的变化情况的。正是由于二者出发点的不同,CPI和PPI在具体构成上也存

在着较大的区别。CPI的商品篮子以消费品为主,共包括8大类日常消费品,其构成和权重分别为:食品类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4%、居住类13%、交通通讯类10%、医疗保健个人用品类10%、衣着类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6%、烟酒及用品类4%。消费品的价格变动,特别是占CPI权重最高的食品类商品价格的变动对CPI的影响较大。而在中国的PPI商品篮子中,生产资料比重约占75%,在生产资料中能源和原材料又占了主要地位。这种构成上的差异部分导致了目前我国PPI和CPI的倒挂现象。

(二)价格管制使得PPI与CPI的传导渠道不畅在08年年初,为遏制通货膨胀进一步蔓延,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限制社会公共产品及人民生活必需品涨价。这种临时的物价管制政策,对遏制通货膨胀的进一步恶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削弱了PPI与CPI之间的传导机制,使PPI与CPI二者的走势出现了偏离。通货膨胀使得包括能源企业、食品企业以及公共服务企业在内的企业都面临着上游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中游财务和管理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生产企业为对冲上升的成本被迫提高产品的出厂价格,将成本压力向下游的流通环节转移,而流通企业并不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关系作出相应的价格调整,价格管制使得市场失灵,从而导致了生产环节商品价格大涨而消费环节商品价格少涨或不涨的非正常局面。所以,价格管制使得PPI向CPI的传导渠道不畅是导致当前PPI与CPI倒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引起CPI和PPI上涨因素的差异性

收稿日期:2008-12-15

作者简介:邹 炜(1979-),男,湖北孝感人,经济学硕士,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范继涛(1979-),男,河南开封人,经济学硕士,供职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区 域 金 融 研 究

Journal of Regional Financial Research

2009年第1期(总第431期)

No.1,2009General No.431

《区域金融研究》2009年第1期经济纵横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CPI上涨,主要是由猪肉和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属于典型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有关部门加大了对从事牲猪饲养的企业和个人的补贴和扶持力度后,牲猪饲养企业和个人的养殖积极性加大,部分缓解了市场猪肉供应不足的状况,平抑了猪肉价格。在食品价格方面,政府出台的临时价格管制使食品价格上涨的局面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在猪肉和食品两种最主要的商品的价格的上涨势头得到缓解后,CPI在今年上半年开始见顶回落。

与引起CPI上升的因素不同,本轮PPI不断走高,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如铁矿石)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的。而这些因素的价格上涨的预期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特别是劳动者的工资具有刚性,宏观调控的措施不容易对这些要素的价格上涨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也就出现了在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的作用下,PPI在CPI稳步回落的情况下逆势上扬的“反常识”情形。

(四)部分行业前期过度扩张,导致了产能过剩

造成今次CPI与PPI的倒挂的另一个原因是部分行业前期过度的扩张,使得这些行业的产能出现了过剩。在目前国际市场需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萎缩的情况下,这些行业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受阻,产品显得越发过剩。由于产品供给过剩,虽然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产品价格也没有上调的空间,企业只有独自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这种现象的宏观表现就是CPI与PPI的倒挂。

三、CPI与PPI倒挂的潜在影响

CPI与PPI“反常识”性的倒挂,说明目前在我国经济中存在着成本被迫自发消化于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深层制度因素,在我国并不完全存在PPI到CPI的传导渠道和机制。长期来看,这种倒挂现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根本性的扭转,可能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一)将使企业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

CPI和PPI的倒挂,物价管制和下游竞争的激烈,导致成本上升无法完全转嫁给最终消费者,从而会挤压中下游行业的利润。因此CPI和PPI的持续倒挂将意味着未来企业利润还将会进一步下降,企业的利润空间将受到进一步的挤压。“从这一点看,企业利润空间受挤压带来的后果将有可能比通货膨胀更为严重” 。

从今年5月份CPI和PPI出现倒挂开始,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已经开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6年利润总额为18784亿元,同比增速为31%,2007年1-11月份实现利润22951亿元,同比增速为36.7%,而2008年1-8月份实现利润18685亿元,同比增速下降到了19.4%。从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可以看出,CPI和PPI倒挂已对企业利润空间造成一定的挤压。如果不能改变目前CPI和PPI倒挂的趋势,工业企业的利润空间势必会受到进一步的挤压。

(二)有可能使一度缓解的通胀风险再次抬头

从目前来看,从紧的货币政策对遏制通货膨胀的恶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CPI从今年2月份的8.7一路回落到了9月份的4.6。但9月份PPI与CPI之间仍然存在高达4.53个百分点的“剪刀差”,只要这一落差存在,CPI就存在着上涨的风险,PPI指数的升高迟早要传导到CPI,很有可能会造成CPI 报复性反弹,使一度得到缓解的通货膨胀风险再次抬头。

(三)会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

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往往会面临“多难”选择,当前CPI与PPI倒挂的局面更增加了未来货币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应该解除对企业的信贷束缚,放松银根,以保障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另外,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也存在着下行风险,适当放松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减小外部风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但是,从CPI的角度来看,社会需求的持续增长又暗含着通货膨胀未来重新抬头的风险,要防止通货膨胀就必须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就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提出了挑战,它要求国家在宏观调控时必须找到“保增长”和“控通胀”的平衡点。

四、破解CPI与PPI倒挂困局的对策

(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CPI与PPI倒挂挤压了企业的内部利润空间,金融危机又影响了外部市场需求,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企业想通过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渡过当前难关的愿望难以实现。企业要想克服眼前的重重困难,就必须依靠结构调整和升级,努力增强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一方面,通过结构调整和升级,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率的提高能够对冲成本上升的风险。另一方面,在传统产品出口受阻的形势下,通过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够开拓新的国际市场,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新的空间。

(二)适时推进能源价格改革

-48-

我国的能源价格始终未能完全市场化,目前的价格管制措施虽然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也导致了资源价格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并引发我国经济严重的内外失衡。在当前CPI与PPI严重倒挂的背景下,正是我们重新审视价格管制政策的有利时机。因此,我们在相机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同时,应适时推进能源领域的价格改革,让价格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发挥调节作用,形成资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纠偏中国经济日益加剧的内外失衡,以利于消除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三)加大财政补贴和减税力度

首先要改善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保障和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出,增加农业生产补贴,遏制农业生产资料过快上涨和保障粮食安全,并通过关税手段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适当增加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进口,稳定农产品供给。其次要加大财政补贴和减税力度。增加财政对物价的补贴支出,调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安定民心;适当降低居民总体税负水平,建立农民动态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机制;适当降低包括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税率,稳定通胀预期,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

(四)实施差异性的信贷政策

受信贷紧缩、CPI与PPI倒挂和外部冲击的多重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的多项扶持政策正在陆续出台。但是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上,要根据各产业的战略地位的不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对一些泡沫已经比较严重的产业,应进一步控制信贷规模;而对于一些关系到经济长远发展以及未来经济产能的产业(如机械设备制造业、航空业、核电等)则应该采取宽松的信贷政策,加大投资规模。

参考文献

[1] 王自力. 中国通货膨胀:特征、原因及治理[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2] 邹新,李露. 本轮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成因、走势及调控方向[N]. 中国证券报,2008年4月3日.

[3] 李众敏. CPI与PPI倒挂暗示的风险[J]. 中国金融,2008(19).

[4] 徐长生, 王晶晶. 当前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选择[J]. 武汉金融,2008(6).

[5] 谭向阳, 许柯. 投资者如何分析CPI和PPI指标[N]. 上海证券报,2008.8.18.

[6] 徐国祥. 统计指数理论与应用[M].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

CPI&PPI Reversal: Actuality, Causes, Impact and Countermeasures

Zou Wei Fan Jitao

(Sub-branch of PBC , Chinese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

Abstract: In theory, PPI is a beforehand indicator of CPI, PPI’s present tendency indicates the future trend of CPI .But from May,2008,Chinese CPI and PPI had reversed for five months. This abnormal phenomena deserves to work over.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actuality, causes, impa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CPI&PPI reversal, and gives his proposals in the end.

Key Words:CPI;PPI;Reversal

(特约编辑:潘 永)(校对:PY)《区域金融研究》2009年第1期经济纵横

-49-

CPI和PPI的相关关系分析

CPI与PPI的相关关系分析 一、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关系分析 1、什么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其编制意义是什么?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简称CPI)是度量一种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品的变动情况,它是宏观经济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影响着政府制定货币、财政、消费、价格、工资、社会保障等政策,同时也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水平评价。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相对数,包括工业企业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产品和直接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 编制意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采用定基指数,消除了以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存在的翘首影响,从而使现性的价格指数具有可比性,也便于各方面用户的理解和使用,它更符合我国深化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现实要求,对于我们把握市场价格规律,改善价格总水平调控,强化价格监督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2、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关系的定性分析。 PPI主要反映工业产品第一次进入流通环节的价格变化,是生产企业之间或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的价格变化;而CPI主要跟踪消费市场上进入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因此,从生产——流通——消费的价值链来看,PPI是CPI的上游,并形成PPI上升推动CPI上升,PPI下降拉动CPI下降的传导关系。通常称之为正向传导。由于价格机制在信号传导上的时滞,PPI的变化要领先于CPI的变化。 PPI通过传导机制影响CPI的程度和时效还要受市场环境、定价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一般来说,在卖方市场下,企业具有较强的定价权,成本上升将直接导致商品涨价,PPI上涨能够较充分地传导到CPI;在买方市场下,企业定价权较弱,这导致PPI上涨通常只能部分传导到CPI。PPI变化引致CPI变化的正向传导,在价格上涨时主要表现为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而CPI变化引致PPI变化的逆向传导,在价格上涨时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型价格上涨。进一步,当消费激增导致CPI快速上涨,并拉动PPI上涨后,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加工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反过来将再次推动CPI上涨,构成了价格的螺旋式攀升。 3、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相关分析。 首先,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SPSS之中,做出其对应的散点图并对其做相关性分析,得到如以下图1和表2所示的散点图和相关性分析表:

CPI与PPI剪刀差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PPI 又称作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 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二、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三、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一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在中国,就以上两个传导路径来看,目前第二条,即农产品向食品的传导较为充分,,2006年以来粮价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条,即工业品向CPI的传导基本是失效的。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CPI与PPI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 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工业品价格向最终消费价格传导有两种可能情形:一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成本上涨引起的工业品价格(如电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会顺利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二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业品价格很难传递到消费品价格上,企业需要通过压缩利润对上涨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结果表现为中下游产品价格稳定,甚至可能继续走低,企业盈利减少。对于部分难以消化成本上涨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可以顺利完成传导的工业品价格(主要是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目前主要属于政府调价范围。在上游产品价格(PPI)持续走高的情况下,企业无法顺利把上游成本转嫁出去,使最终消费品价格(CPI)提高,最终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 CPI和PPI严重倒挂说明什么问题? 相对于PPI,CPI是一个滞后指标。但PPI 对CPI有一定的传导作用,这种传导作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变化直接影响CPI 的变化;二是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化,直接引起生产消费品的企业生成本的变化,间接影响CPI 变化。例如石油价格涨价,会导致石化品涨价,石化品涨价导致化纤价格提高,进而导致纺织品和服装成本上升,从而推高消费品价格。因此在多数情况下CPI和PPI走势方向是相同的。 由于PPI 影响CPI 主要通过影响下企业的采购成本来实现,要受到种种环境因素制约,加上国家策对部分关键价格的策调控,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另外,由于PPI 和CPI 的调查内容明显不同,也会导致PPI 和CPI 的不一致。比如因为消费结构的原因,食品价

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一、现阶段PPI与CPI呈现持续分化走势 7月份,我国CPI上涨%,PPI下降%,CPI与PPI继续“背离”。自2012年3月以来,我国PPI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而此期间CPI 却一直温和上涨,我国经济运行中首次出现了CPI、PPI持续分化的走势。 如图1所示,自有相关统计数据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先后有四个时期出现PPI持续通缩:第一次是1997年6月-1999年12月,PPI 持续通缩31个月;第二次是2001年4月-2002年11月,PPI持续通缩20个月;第三次是2008年12月-2009年11月,PPI连续12个月同比降低;第四次是2012年3月至今,PPI已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三次PPI持续通缩过程中,我国CPI都跟随PPI 出现过一段时间通缩,且两者总体上表现出“协同变化”趋势。但在最近一次PPI通缩中,我国CPI却并未跟随PPI走低,相反,它呈现持续温和上涨态势,它们首次出现了明显分化走势。我国经济运行中CPI与PPI是否应该“协同变化”?什么原因导致当前我国CPI与PPI 走势分化?

二、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一)两者“协同变化”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 生产价格指商品最初形成后生产者的出售价格,按生产环节分为工业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和作为中间投入品的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PPI指一般工业品的出厂价格指数,代表工业品国内提供商进入最终消费市场前的批发供给价或贸易环节对工业品国内提供商的批发需求价。PPI按用途可以分为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采掘、原料和加工)和生活资料价格指数(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和耐用品),其中,生产资料在PPI中权重超过70%,因此PPI很大程度上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我国计算PPI的“商品篮子”覆盖39个行业、涉及186个类别、含4000多种产品;CPI指商品进入消费领域的价格或消费者的购买价格,反映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指标,它以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为权数。目前,我国CPI的统计范围包括8个大类、263个基本类、约700个规格商品和服务。相关部门对CPI中各类商品权重每年进行微调,五年进行大调整。

CPI和PPI的含义、影响因素及经济情况

CPI和PPI的含义 我们所说的CPI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我们所说的PPI是指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es):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二、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三、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 影响CPI和PPI的因素 银行准备金比率的下降,有利于企业贷款成本的下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商品供应,遏制物价上涨。 生产力的前进,会导致某些产品价格下降。生产力的前进,导致人们收入的增多,既劳动力价格会逐渐上涨。劳动力价格的逐渐上涨,会影响许多商品的价格。 税收增加,也会导致物价上涨。税收比例增加多少,一般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多少。因此,税收对物价有重要影响。各种收费,对物价上涨起着促进作用。同理,减税减费有利于物价下降。 外汇汇率政策,也会影响物价。由于低估本国货币,导致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导致出口的货物比较多。会导致国内商品供应紧张,引起物价上涨。这增加了大陆商品的供给困难,促使物价上升。 垄断供给也会导致物价上涨。垄断行为,与税费对物价的影响模式是一样的。其它垄断行为与土地垄断类似。社会垄断行为的加强,会促使整体物价上涨。 吸引外资,会遏制物价上涨。吸引外资,有利于外汇市场,高估本国货币,高估本国货币有利于提高国民的购买力,等效于物价的下降。有利于减少出口,可以减少就业,遏制劳动力价格上升,增加国内商品供应量,促进物价下降。 赊帐行为,对物价也有影响。赊帐现象等效于促进了社会消费,增大社会消费量,使商品供应趋于紧张。赊帐行为规模的增大,会促进物价上涨,赊帐行为规模的缩小,会遏制物价上涨。 劳动力的供应速度,也会对物价有影响。劳动力的供应速度,可以影响劳动力价格。劳动力价格也是物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劳动力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一系列商品的价格。因此,劳动力的供应速度,对物价会有一定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对物价有重要影响。对于一个国家,货币流通速度增大,会促进物价上涨。货币流通速度减小,会促进物价下降。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方向,与物价的变化方向,具有一致性。 资本投资因素对物价的影响。资本投资也属于消费,与普通消费有所不同,资本投资一般可以促使社会运行效率获得提高。资本投资一般带来的是,物价的适度下降。 就全年总体价格水平而言,2011年的CPI和PPI相比于2010年仍呈上涨态势。

CPI、PPI及与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CPI、PPI及与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调查队来源:宁波统计信息网点击数:1306 更新时间:2010-06-23] 保护视力色:【字体:大中小】 价格变动是经济运行的“信号灯”,也是市场供求格局发生变化时最直接的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运行总是以经济发展为依托,而经济发展的质量如何,最终将体现为价格总水平是否平稳以及上下波动的幅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价格指数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两种价格指数,也是整体经济运行的核心指标,对国民经济和资本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CPI、PPI的经济内涵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居民消费价格的调查范围是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主要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调查内容既有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类消费品,也包括多种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如水、电、交通、教育、医疗等费用。由于它直接反映居民生活成本的变化,对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都非常重要,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指标。 PPI(Producer Price Index),是生产者物价指数的英文缩写,它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来观察不同时期货物和服务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物价指数,一般使用统计部门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指工业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和企业作为中间投入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目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含规格品9500多种),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中类186个。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生产价格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二、2008年以来CPI、PPI走势 (一)CPI走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