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PI和PPI的相关关系分析

CPI和PPI的相关关系分析

CPI和PPI的相关关系分析
CPI和PPI的相关关系分析

CPI与PPI的相关关系分析

一、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关系分析

1、什么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其编制意义是什么?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简称CPI)是度量一种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品的变动情况,它是宏观经济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影响着政府制定货币、财政、消费、价格、工资、社会保障等政策,同时也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水平评价。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相对数,包括工业企业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产品和直接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

编制意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采用定基指数,消除了以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存在的翘首影响,从而使现性的价格指数具有可比性,也便于各方面用户的理解和使用,它更符合我国深化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现实要求,对于我们把握市场价格规律,改善价格总水平调控,强化价格监督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2、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关系的定性分析。

PPI主要反映工业产品第一次进入流通环节的价格变化,是生产企业之间或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的价格变化;而CPI主要跟踪消费市场上进入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因此,从生产——流通——消费的价值链来看,PPI是CPI的上游,并形成PPI上升推动CPI上升,PPI下降拉动CPI下降的传导关系。通常称之为正向传导。由于价格机制在信号传导上的时滞,PPI的变化要领先于CPI的变化。

PPI通过传导机制影响CPI的程度和时效还要受市场环境、定价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一般来说,在卖方市场下,企业具有较强的定价权,成本上升将直接导致商品涨价,PPI上涨能够较充分地传导到CPI;在买方市场下,企业定价权较弱,这导致PPI上涨通常只能部分传导到CPI。PPI变化引致CPI变化的正向传导,在价格上涨时主要表现为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而CPI变化引致PPI变化的逆向传导,在价格上涨时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型价格上涨。进一步,当消费激增导致CPI快速上涨,并拉动PPI上涨后,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加工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反过来将再次推动CPI上涨,构成了价格的螺旋式攀升。

3、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相关分析。

首先,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SPSS之中,做出其对应的散点图并对其做相关性分析,得到如以下图1和表2所示的散点图和相关性分析表:

图1 CPI与PPI之间的散点图

由上述散点图可以看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关性分析可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0.884,P值为0.000<0.01,通过检验,由于相关系数R=0.884>0.8,则说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呈高度相关。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由(1)中的分析可得,CPI与PPI的相关系数R=0.884,在0.8以上,可以建立回归方程,令居民消费价格CPI为因变量Y,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为自变量X,对1990-2010年的CPI和PPI数据在SPSS 中做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以下几个分析。

表3 模型汇总b

模型

R R 方调整 R 方标准估

计的误

差Durbin-Watson

1 .884a0.78

2 0.771 3.1214 1.606

a. 预测变量: (常量),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b. 因变量: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从表3可以看出,DW的检验值为1.606,在1.5到2.5之内,则说明CPI和PPI之间没有显著自相关,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为R=0.884,说明PPI指数和CPI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方为0.782,则说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大约能解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的78.2%。调整后的R方为0.771,标准误差为3.121。

表4 方差分析

模型平方和df 均方 F Sig.

1 回归664.969 1 664.969 68.249 .000a

残差185.123 19 9.743

总计850.092 20

a. 预测变量: (常量),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b. 因变量: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由表4方差分析可得回归模型的平方和为664.969,自由度为1,F统计值为68.249,P=0.000<0.01,则明显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表5 系数a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

t Sig.

B 标准误差试用版

1 (常量) 22.127 10.024 2.207 0.040

工业品出厂

价格指数%

0.79 0.096 0.884 8.261 0.000

a. 因变量: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由表5可得标准化后的回归系数为0.884,统计检验量t=8.261, P=0.000<0.05,则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常数项的值为22.127,统计检验量t=2.207 P=0.040<0.05,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所以可以得到如下所示的回归模型方程:

Y=22.127+0.790X

根据以上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做出如图2所示的一元线性方程图

图2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图

由以上回归模型就可以进行回归预测,并能够得出得出每一年的预测值。

(3)在对CPI倚PPI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检验的基础上,利用PPI预测CPI。

根据(2)中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利用PPI预测CPI,得到如表6所示的预测值

表6 预测值

年份实际值CPI PPI 预测值CPI

1990 103.1 104.1 104.366

1991 103.4 106.2 106.025

1992 106.4 106.8 106.499

1993 114.7 124 120.087

1994 124.1 119.5 116.532

1995 117.1 114.9 112.898

1996 108.3 102.9 103.418

1997 102.8 99.7 100.89

1998 99.2 95.9 97.888

1999 98.6 97.6 99.231

2000 100.4 102.8 103.339

2001 100.7 98.7 100.1

2002 99.2 97.8 99.389

2003 101.2 102.3 102.944

2004 103.9 106.1 105.946

2005 101.8 104.9 104.998

2006 101.5 103 103.497

2007 104.8 103.1 103.576

2008 105.9 106.9 106.578

2009 99.3 94.6 96.861

2010 103.3 105.5 105.472

附表一

表11990-2010年的CPI和PPI数据 (上年=100)

年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

1990 103.1 104.1

1991 103.4 106.2

1992 106.4 106.8

1993 114.7 124.0

1994 124.1 119.5

1995 117.1 114.9

1996 108.3 102.9

1997 102.8 99.7

1998 99.2 95.9

1999 98.6 97.6

2000 100.4 102.8

2001 100.7 98.7

2002 99.2 97.8

2003 101.2 102.3

2004 103.9 106.1

2005 101.8 104.9

2006 101.5 103.0

2007 104.8 103.1

2008 105.9 106.9

2009 99.3 94.6

2010 103.3 105.5

CPI和PPI的相关关系分析

CPI与PPI的相关关系分析 一、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关系分析 1、什么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其编制意义是什么?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简称CPI)是度量一种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品的变动情况,它是宏观经济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影响着政府制定货币、财政、消费、价格、工资、社会保障等政策,同时也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水平评价。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相对数,包括工业企业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产品和直接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 编制意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采用定基指数,消除了以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存在的翘首影响,从而使现性的价格指数具有可比性,也便于各方面用户的理解和使用,它更符合我国深化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现实要求,对于我们把握市场价格规律,改善价格总水平调控,强化价格监督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2、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关系的定性分析。 PPI主要反映工业产品第一次进入流通环节的价格变化,是生产企业之间或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的价格变化;而CPI主要跟踪消费市场上进入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因此,从生产——流通——消费的价值链来看,PPI是CPI的上游,并形成PPI上升推动CPI上升,PPI下降拉动CPI下降的传导关系。通常称之为正向传导。由于价格机制在信号传导上的时滞,PPI的变化要领先于CPI的变化。 PPI通过传导机制影响CPI的程度和时效还要受市场环境、定价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一般来说,在卖方市场下,企业具有较强的定价权,成本上升将直接导致商品涨价,PPI上涨能够较充分地传导到CPI;在买方市场下,企业定价权较弱,这导致PPI上涨通常只能部分传导到CPI。PPI变化引致CPI变化的正向传导,在价格上涨时主要表现为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而CPI变化引致PPI变化的逆向传导,在价格上涨时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型价格上涨。进一步,当消费激增导致CPI快速上涨,并拉动PPI上涨后,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加工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反过来将再次推动CPI上涨,构成了价格的螺旋式攀升。 3、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相关分析。 首先,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SPSS之中,做出其对应的散点图并对其做相关性分析,得到如以下图1和表2所示的散点图和相关性分析表:

CPI与PPI剪刀差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PPI 又称作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 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二、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三、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一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在中国,就以上两个传导路径来看,目前第二条,即农产品向食品的传导较为充分,,2006年以来粮价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条,即工业品向CPI的传导基本是失效的。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CPI与PPI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 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工业品价格向最终消费价格传导有两种可能情形:一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成本上涨引起的工业品价格(如电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会顺利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二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业品价格很难传递到消费品价格上,企业需要通过压缩利润对上涨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结果表现为中下游产品价格稳定,甚至可能继续走低,企业盈利减少。对于部分难以消化成本上涨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可以顺利完成传导的工业品价格(主要是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目前主要属于政府调价范围。在上游产品价格(PPI)持续走高的情况下,企业无法顺利把上游成本转嫁出去,使最终消费品价格(CPI)提高,最终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 CPI和PPI严重倒挂说明什么问题? 相对于PPI,CPI是一个滞后指标。但PPI 对CPI有一定的传导作用,这种传导作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变化直接影响CPI 的变化;二是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化,直接引起生产消费品的企业生成本的变化,间接影响CPI 变化。例如石油价格涨价,会导致石化品涨价,石化品涨价导致化纤价格提高,进而导致纺织品和服装成本上升,从而推高消费品价格。因此在多数情况下CPI和PPI走势方向是相同的。 由于PPI 影响CPI 主要通过影响下企业的采购成本来实现,要受到种种环境因素制约,加上国家策对部分关键价格的策调控,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另外,由于PPI 和CPI 的调查内容明显不同,也会导致PPI 和CPI 的不一致。比如因为消费结构的原因,食品价

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一、现阶段PPI与CPI呈现持续分化走势 7月份,我国CPI上涨%,PPI下降%,CPI与PPI继续“背离”。自2012年3月以来,我国PPI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而此期间CPI 却一直温和上涨,我国经济运行中首次出现了CPI、PPI持续分化的走势。 如图1所示,自有相关统计数据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先后有四个时期出现PPI持续通缩:第一次是1997年6月-1999年12月,PPI 持续通缩31个月;第二次是2001年4月-2002年11月,PPI持续通缩20个月;第三次是2008年12月-2009年11月,PPI连续12个月同比降低;第四次是2012年3月至今,PPI已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三次PPI持续通缩过程中,我国CPI都跟随PPI 出现过一段时间通缩,且两者总体上表现出“协同变化”趋势。但在最近一次PPI通缩中,我国CPI却并未跟随PPI走低,相反,它呈现持续温和上涨态势,它们首次出现了明显分化走势。我国经济运行中CPI与PPI是否应该“协同变化”?什么原因导致当前我国CPI与PPI 走势分化?

二、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一)两者“协同变化”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 生产价格指商品最初形成后生产者的出售价格,按生产环节分为工业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和作为中间投入品的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PPI指一般工业品的出厂价格指数,代表工业品国内提供商进入最终消费市场前的批发供给价或贸易环节对工业品国内提供商的批发需求价。PPI按用途可以分为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采掘、原料和加工)和生活资料价格指数(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和耐用品),其中,生产资料在PPI中权重超过70%,因此PPI很大程度上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我国计算PPI的“商品篮子”覆盖39个行业、涉及186个类别、含4000多种产品;CPI指商品进入消费领域的价格或消费者的购买价格,反映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指标,它以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为权数。目前,我国CPI的统计范围包括8个大类、263个基本类、约700个规格商品和服务。相关部门对CPI中各类商品权重每年进行微调,五年进行大调整。

CPI和PPI的含义、影响因素及经济情况

CPI和PPI的含义 我们所说的CPI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我们所说的PPI是指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es):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二、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三、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 影响CPI和PPI的因素 银行准备金比率的下降,有利于企业贷款成本的下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商品供应,遏制物价上涨。 生产力的前进,会导致某些产品价格下降。生产力的前进,导致人们收入的增多,既劳动力价格会逐渐上涨。劳动力价格的逐渐上涨,会影响许多商品的价格。 税收增加,也会导致物价上涨。税收比例增加多少,一般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多少。因此,税收对物价有重要影响。各种收费,对物价上涨起着促进作用。同理,减税减费有利于物价下降。 外汇汇率政策,也会影响物价。由于低估本国货币,导致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导致出口的货物比较多。会导致国内商品供应紧张,引起物价上涨。这增加了大陆商品的供给困难,促使物价上升。 垄断供给也会导致物价上涨。垄断行为,与税费对物价的影响模式是一样的。其它垄断行为与土地垄断类似。社会垄断行为的加强,会促使整体物价上涨。 吸引外资,会遏制物价上涨。吸引外资,有利于外汇市场,高估本国货币,高估本国货币有利于提高国民的购买力,等效于物价的下降。有利于减少出口,可以减少就业,遏制劳动力价格上升,增加国内商品供应量,促进物价下降。 赊帐行为,对物价也有影响。赊帐现象等效于促进了社会消费,增大社会消费量,使商品供应趋于紧张。赊帐行为规模的增大,会促进物价上涨,赊帐行为规模的缩小,会遏制物价上涨。 劳动力的供应速度,也会对物价有影响。劳动力的供应速度,可以影响劳动力价格。劳动力价格也是物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劳动力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一系列商品的价格。因此,劳动力的供应速度,对物价会有一定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对物价有重要影响。对于一个国家,货币流通速度增大,会促进物价上涨。货币流通速度减小,会促进物价下降。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方向,与物价的变化方向,具有一致性。 资本投资因素对物价的影响。资本投资也属于消费,与普通消费有所不同,资本投资一般可以促使社会运行效率获得提高。资本投资一般带来的是,物价的适度下降。 就全年总体价格水平而言,2011年的CPI和PPI相比于2010年仍呈上涨态势。

CPI、PPI及与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CPI、PPI及与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调查队来源:宁波统计信息网点击数:1306 更新时间:2010-06-23] 保护视力色:【字体:大中小】 价格变动是经济运行的“信号灯”,也是市场供求格局发生变化时最直接的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运行总是以经济发展为依托,而经济发展的质量如何,最终将体现为价格总水平是否平稳以及上下波动的幅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价格指数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两种价格指数,也是整体经济运行的核心指标,对国民经济和资本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CPI、PPI的经济内涵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居民消费价格的调查范围是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主要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调查内容既有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类消费品,也包括多种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如水、电、交通、教育、医疗等费用。由于它直接反映居民生活成本的变化,对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都非常重要,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指标。 PPI(Producer Price Index),是生产者物价指数的英文缩写,它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来观察不同时期货物和服务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物价指数,一般使用统计部门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指工业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和企业作为中间投入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目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含规格品9500多种),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中类186个。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生产价格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二、2008年以来CPI、PPI走势 (一)CPI走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