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级上海交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解答

2015级上海交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解答

2015级上海交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解答
2015级上海交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解答

2015级上海交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解答

考试时间:6月7日18:30 - 20:30(请提前15分钟到考场,带好学生证)

考试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论述题

备注:以下内容均为手工录入,内容来源为萨日娜老师讲授的复习要点及个人笔记。有些老师讲得含含糊糊的题目仅给了页码,需要根据考试题目自己总结。论述题部分,书上基本没有对应的内容,老师说的我也没记录下什么,大家请自行拓展啊,不怕多写字,尽量结合章节的知识,多写一些自己的观点。

名词解释

1.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提出P2

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提出的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创立P2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创立主要是由恩格斯完成的

3.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8

简单回答:自然界

详细回答:“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的第三种。P8其一,其二,其三

4.自然辩证法学科价值P10 P11

第三节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价值四个黑体字标题

5.古代朴素的有机论自然观-自然的因素解释自然:一些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如泰勒斯为首的“米利都三杰”,毕达哥拉斯,原子论者的主张等)

米利都三杰:P3 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

毕达哥拉斯:P5 毕达哥拉斯派提出了自然界的“数”本原,认为“数即万物”

原子论:P7 原子论的开创者是米利都的留基伯和色雷斯的德谟克利特

6.柏拉图“洞穴人”P10

柏拉图试图论证人类获取可靠知识的可能和途径。在其《理想国》中,柏拉图以著名的“洞穴人”理论来说明人类认识谬误的根源和获取真理的方法...

7.古希腊“四元素”说P8

西西里岛的恩培多克勒提出以土、气、水、火四种元素作为万物的本源

8.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P13

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是永恒的,没有开端。他将宇宙看成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中心是不动的地球,最外层为恒星天层...

9.中世纪神创论自然观P22

中世纪自然观的总体特点是神创论,即一切来自上帝的创造。学术研究的焦点不是自然界,而是宗教与教会;最出色的智慧均用在诠释《圣经》,发展基督教教义,促进教会的统治上;与基督教相抵触的学说受到严厉禁止。

10.罗吉尔.培根P24

指出人类无知的四大来源:对权威的崇拜、习惯势力、偏见、对知识的骄傲自负。同时,罗杰尔.培根十分重视观察实验,他大力提倡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加以数学方法的整理论证来获取可靠的知识。

11.奥卡姆剃刀P24

著名学者奥卡姆的威廉主张削减掉不必要的假设,提出“不要增加超过需要的实体”的所谓“奥卡姆剃刀”。

12.近代机械论自然观P26 - 29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奠基人是法国的笛卡尔

机械论自然观的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和不彻底性

13.辩证唯物论自然观P29 - 32

辩证唯物论自然观的形成,主要是黑格尔的哲学和恩格斯在著作中对辩证唯物论的自然观的阐述

14.系统论P35

现代系统论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他在193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哲学研讨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15.耗散结构理论P42 P43

普利高津在60年代末创立了耗散结构理论

16.莱切儿.卡森P49 P50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写出了《寂静的春天》一书,揭露美国农业和商业为追逐利润而疯狂滥用农药的事实,引起了很大反响。《寂静的春天》的发表被任务是生态学时代的开始,卡逊也由此被誉为“现代环境运动之母”。

17.罗马俱乐部P50

1968年罗马俱乐部的建立,标志着民间环保力量的正式形成。1970年4月22日,被定为世界地球日。1972年出版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集体研究的第一个重要成果。

18.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P57 P58 人类中心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主张,即只有人类拥有道德价值,因而人也只有对人自身负有道德义务,...,最终为实现人类的目的和价值。人类中心主义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即强人类中心主义与弱人类中心主义。

P59 美国哲学家利奥波德提出的“大地共同体”概念,掀起了生态伦理学观念转变的浪潮,从而产生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当代非人类中心主义可大致分为两大派别,即“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或称“动物福利”和“大地伦理”。

19.可持续发展概念P64

1972年6月,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0.“三E”精神P65

所谓“三E”精神,即“环境完整”:...;“经济效益”:...;“公正秩序”:...。

21.为什么说科学史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和财富P74 P75

科学所反映的自然界,是一个不分民族、不分地域的统一的大自然,....,是没有地域性、民族性、国家性和阶级性的。

22.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1543年哥白尼)P26 P77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和维萨留斯《人体构造》的出版,使得1543年被认为是近代科学革命诞生的标志

23.西方科学哲学思潮P77

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根据题目需要自行概括)

24.科学的范式—库恩的范式?规范主义P82 P83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规范”这个概念,并用“规范”的形式和变换来说明科学进化的途径和规律,因此,我们在这里把他的学说称之为“规范主义”(=库恩范式)。这一过程可表示为:前科学-> 常规科学-> 科学反常-> 科学危机-> 科学革命-> 新的常规科学……

25.科学问题的含义P91

所谓科学问题,就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工作者基于当时的知识背景发现和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体系内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26.科学选题的含义P94

所谓科研选题,就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课题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所需研究的一个或一组科学问题。

补充:科研问题和科研课题的区别?课题是众多问题中要付诸实践的;问题时发散式的,课题是收敛式的;问题的提出可以有原始的、粗浅的、错误的成分,而课题需要接受科学实践的检验。

27.科学事实及其性质P99

科学事实是否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科学事实一般分为两类:事实一+ 事实二

28.科学实验方法P103 - 106

1-3 黑体字标题

29.科学机遇P107

在进行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乎意料地遇见......的偶然事件或机会就是机遇。科学机遇可以分为同向机遇和异向机遇。

30.科学抽象P111

科学抽象的定义标题下

31.逻辑思维方法有哪些P114 - 118

比较和分类,类比,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

32.数学方法P120 -121

数学方法的含义,数学方法的类型(根据题目需要自行概括)

33.科学假说

P127 科学假说的概念:所谓科学假说,....

P128 假说的特定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科学性,第二是假定性,第三是易变性

34.科学理论

P133 科学理论结构包含两种含义:一是;二是

P134 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客观真理性,逻辑性,普遍性

35.技术的本质P146

技术的本质: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根据题目需要自行概括)

36.技术哲学研究的两种传统P 151

在西方技术哲学的观念中出现了两种既对立又互补的倾向,并成为技术哲学研究的两种传统,即工程学的技术哲学传统和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传统。

37.对待技术的四种哲学态度P152

存在这四种明显的对待技术的传统:技术无政府主义、技术乐观主义、技术恐惧主义与技术控制主义38.器官投影说P154

卡普提出了著名的“器官投影”说,即技术室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也模仿了人的黑暗和危险的一面。

39.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观点P156

海德格尔:客服现代技术

40.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P157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41.工程哲学的基本内容P163

工程哲学的基本内容:1 - 6

42.技术预测的定义P167

美国学者林茨于1959年在一篇关于技术进步定量测量的论文中首次提出技术预测这一概念。技术预测,是利用已有理论、方法和手段寻求技术发展的规律性,推测和判断技术发展的未来状况和趋势。

43.技术评估的定义P173

所谓技术评估是指对技术性能、水平和经济效益以及技术对环境、生态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等可能产生的广泛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方法。是在开发技术或扩大工程项目时,充分估计其有利于社会的因素,评估其可能带来的不应忽视的消极影响,以便对新技术采取修正措施或防止消极作用的对策。

44.技术原理构思的定义

P178 所谓技术原理就是科技工作者在实现某一技术目的的技术实践中,根据已有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经验,通过创造性思维和技术试验所获得的这一对象性客体赖以运行的理论规范。

P180 技术原理构思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虽然没有固定的思维形式,但在长期的技术构思活动中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常用形式,如:发散思维、收敛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

45.技术设计的定义P184 P185

书上:我们认为,技术设计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基于对自然规律......等设计活动。

老师PPT:技术设计是从技术目的和要求出发,根据技术构思的原理方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技术方案不断具体化的过程。技术设计涵盖了工程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活动。

46.技术试验的定义P188

技术试验是在应用研究或技术开发中,对技术思想、技术设计、技术成果(如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工艺、新的产品等)进行探索、考察、检验的实践活动。它是实现技术构思和设计向实物对象转化的技术研究方法。

47.创新的概念P195

书上自行具体概括,老师PPT: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这本书里面给创新下了一个令人震撼的说法,那就是创造性毁灭或是毁灭性创造。他进一步指出,创新就是建造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到生产体制中来。这是他非常经典的关于创新的表述。

狭义的创新概念:1)创新主要是技术创新;2)企业家和企业是创新的惟一主体。

广义的创新概念:1)创新不仅是技术方面的,还包括制度、组织等多个方面。2)创新的主体也不仅是企业,还包括政府、科研机构、大学等行为者。

48.何为“徒手推门”和“用炮轰门”P194

“徒手推门”和“用炮轰门”是20世纪初创新经济学理论创始人、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所区分的两种不同竞争方式,即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

49.“国家体系”概念P203

“国家体系”的概念最早出自于古典经济学家、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50.巴斯德象限P201

司托克斯重新划分了研究的类型,“四象限”框架中“由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处于第二象限——典型是巴斯德那样的研究类型,故称为“巴斯德象限”

51.科学的社会建制P221 P222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就是在一定的社会观念的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初步确立和形成于17世纪的英国和法国,主要标志是英国的皇家学会(全称“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和法国巴黎科学院的建立。

52.大科学,小科学P222 P223

最早使用“小科学”、“大科学”提法的是美国的科学史学家普赖斯,他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义“小科学”和“大科学”。

所谓“小科学”,是指以个人自由研究为主要特征,以增长人类知识为主要目的的科学。所谓“大科学”,则是大规模社会建制化、科学技术一体化、系统化和整体化的科学。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类的科学建制大体经历了“小科学”建制和“大科学”建制的两个发展阶段。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被认为是大科学出现的标准。

53.科学共同体P223 P224

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在共同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根据实践规则和标准从事科学活动的科学家群体的一般抽象存在形式。

科学共同体”一词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和哲学家米切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 于1942年在《科学的自治》一文中提出的。他把全社会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看作是“—个具有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共同规范的社会群体。”

54.科学学派P228

科学学派作为科学共同体的一种特殊构型,由一些目标一致、方法雷同、观点相契,具有共同学术思想的科学家组成,其特点在于依托大学研究所、实验室等稳定的学术环境,以一个或若干个学术带头人为核心,通过深入的科学合作和交流,开展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开拓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形成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55.无形学院P229

老师PPT:无形学院是介于学派与一般科学共同体之间的一种科学组织形式。美国的普赖斯教授在他的《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把某一研究领域非正式的学术交流群体称为“无形学院”,这些小群体的成员彼此保持不间断的接触,彼此传阅手稿,相互到对方的机构中进行短期的合作研究。

56.科学学会P230

科学学会是具有学会章程并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职业科学家团体。它是科学共同体诸形式中最为广泛的社会组织形式,由于构成学会的连接纽带是专业,因此,学会这种组织形式是相对松散的,往往在一个学会中,存在很多个学派、多种学科观点。

57.技术的社会建制P231 - 233

老师PPT:技术社会建制的历史发展

20世纪初,美国学者奥格本和吉尔菲朗首先开始进行了初步的技术社会学研究。他们从20年代起就致力于建构技术社会学,反对把重大发明归结为发明家灵感的闪烁,认为从社会角度对发明加以解释比把个人因素放在首位更为合理。

到了30年代,英国科学学奠基者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历史上的科学》两本著作中,系统探讨了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关系,尽管贝尔纳详细论述了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但是关于社会对技术的影响却研究得相对不足。之后的学者沿袭了贝尔纳的研究传统,把这种研究推向极端,并逐渐形成了技术决定论和

技术主义思潮。

20世纪70年代,爱丁堡学者马尔凯注意到研究硬技术的工艺意义是如何社会地建构的学者很少。他反对因技术决定论强调技术的社会效果而将技术排斥在社会学解释之外,认为技术可以成为建构主义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特殊问题。此外,拉图尔(https://www.doczj.com/doc/c66094708.html,tour)、伍尔加(S.Woolgar)、柯林斯(H.Collins)等更是坚持这样的观点。正是由于这种激励,吸引了大批欧美学者转向技术的社会建构研究。

58.技术共同体P236

技术共同体就是以共同的技术范式为基础形成的技术专家群体的一般抽象存在形式。其任务就是在技术范式(如共同的理论框架和解题方法、公认的技术成就和范例等)的指导下,从事具体技术的解题活动。59.科学技术的社会承认意义P237

老师PPT:科学家拥有的唯一“财产”是社会承认,承认他是一个对科学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政策因素、文化传统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等等都制约着科技成果的社会承认。+ 标题下的每段第一句话

60.科学的社会功能P244 - P255

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

61.科学奖励中的马太效应P241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 )的名字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由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1968年,默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非常有名望的科学家更有可能被认定取得了特定的科学贡献,并且这种可能性会不断增加,而对于那些上未成名的科学家,这种承认就会受到抑制。”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62.科学主义P268

“科学主义”是指这样一种思想潮流,它认为“......的发展得到解决。”

63.圣西门和“牛顿委员会”P270

圣西门在日内瓦出版了他的第一篇科学主义宣言:《一个日内瓦居民致同代人的信》,开篇提议:“应当到.牛顿墓前.....数学家领导。”“牛顿委员会”将取代传统的宗教势力及世俗势力,掌管人间所有的重要事务。

64.实证主义P79 P273

过分强调数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性,尽力排除那些纯粹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尤其以牛顿力学为榜样。这些思想经过圣西门和孔德的系统发展,成为“实证社会学”、“实证政治学”乃至“实证哲学”的理论基础。圣西门,尤其孔德则被称为“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论述题

1.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与古希腊的四元素说有哪些主要区别?

P8 四元素说+ P15 五行学说

2.天人和谐生态自然观的内涵是什么?在我国构建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有哪些主要依据?

P46 - 50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 P51 最后一段

3.何为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近代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哪些主要变化?

P55 P56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P56 - 63 参考第二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4.何为生态文明?如何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社会?试用生态自然观阐述目前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P50 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 P68 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构想

5.为什么说建设创新性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P211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6.围绕钱学森问题谈一谈对线阶段中国教育的看法。

P260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7.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P264 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自然辩证法导论(左克红)复习提纲

《自然辩证法导论》复习提纲 导言部分 1、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3)、研究内容(2—3)和学科性质(1)是什么? 2、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社会条件。(6) 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8—19) 自然观部分 1、古代朴素自然观(24---30)、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科学基础和局限性(32—41)。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作用。(31—41)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基本观点是什么?(42—47) 4、系统及其基本范畴,要素与结构、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76—79) 5、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81---91) 6、了解宇宙起源假说(59---64)和生物进化论的基

本思想(70---72)。 7、自然系统演化一般特点是什么?(97—108)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起什么作用?(100—101) 8、物质系统进化的条件是什么?(108---113)为什么说开放系统是系统进化的前提?((108—110)9、什么是涨落?(111)涨落与系统演化有什么关系?(111—113) 10、自然系统演化的循环的普遍性和多样性。(121---123) 11、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29---134) 12、什么是人工自然?(135)人工自然及人类实践活动对自然系统有什么影响?(135---137) 13、全球生态环境问题(142—145)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145—146)。 1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48)、核心思想(149)及主要内容(149—150)是什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途径(150—151)。 科技方法论部分 1、科学技术方法的含义和特点。(161—165) 2、怎样理解科学问题?(176—177)它在科研中的作用是什么?(184—186)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有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方法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主要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方法: (1)科学问题的提出 (2)(2)科学事实的获取—观察与实验 (3)科学假说的形成 (4)科学理论的创立 科学思维方法—非演绎方法 ①分析与综合②归纳与概括③类比与联想④思想模型 2.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1)直观性:从某种有形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用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2)辩证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联系和过程交织起来的画面。 3.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②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四、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由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三大部分所构成。 二、学科性质 就研究领域而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就学科名称而言,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即哲学的二级学科。 就学科定位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和具体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三、发展历程 (一)恩格斯的开创性工作 (二)后人对它的传播和发展 四、主要内容 (一)自然观 (二)科学技术观 (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一编自然观 一、自然观的概念 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具体而言就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二、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 古代素朴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当代系统自然观 第一讲古代自然观 一、古中国自然观 二、古希腊自然观 三、古印度自然观 四、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一、古中国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三五历记》 1.元气说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组成的。这种气就叫“元气”。元气是天地万物之原始,万物皆是由气之聚合而产生,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气不仅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成分,而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 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气者,生之元也”—《淮南子·原道训》 “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白虎通义·天地》 2.阴阳学说 阴阳的区分:阴是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雌性的、下降的……;阳是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雄性的、上升的……。 阴阳的关系: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转化,互根、互用。阴无阳不存,阳无阴不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在阴和阳的矛盾统一中产生、发展、变化。 3.五行学说 五行:木、火、土、金、水 四时:春、夏、长夏、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音:角、征、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气:风、暑、湿、燥、寒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

? 1. 、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 (1/1分) A、牛顿力学 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C、微积分创立 D、有机化学成就 E、地质渐变论 正确答案: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 答案解析: ?多选2. 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主要方法有: (1/1分)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 从感性到理性 创新思维 顿悟(直觉与灵感) 观察与记忆 正确答案: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顿悟(直觉与灵感) 答案解析:无 ?多选3. 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 (1/1分) ①人与自然的矛盾 ②吸引与排斥的矛盾 ③生产与生活的矛盾 ④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 ⑤连续与间断的矛盾

正确答案:①人与自然的矛盾④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 答案解析: ?多选4. 技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1分) 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 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 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 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 答案解析:无 ?多选5. 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1分) 不可替代性 不可加和性 不可逆性 非磨损性 不可分性 可共享性 无限增值性 正确答案:不可替代性不可加和性不可逆性非磨损性不可分性可共享性无限增值性 答案解析:无 ?多选6. 以下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的是: (1/1分) 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科技与理性 科技的工具理性 及科技的价值理性作为科技理性的两个层面,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科技的工具理性作为科技的价值理性存在的基础,它是以科技的价值理性为导向,科技的价值理性是科技理性的核心,它作为科技的工具理性的依托,指引着科技的工具理性的发展方向。科技的价值理性作为一种目的理性和建构理性,“人本质上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强调是人类关于未来价值活动的一种观念模型,是人们它是以目的、意识和价值的合理性为其基本理念。科技的价值理性是人类以理论理性知识为基础,从人类主体的自身需要和自身意志出发进行价值活动的一种自我控制能力和一种规范原则。价值理性内在的属性要求科学家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 理性作为人自觉意识能力,体现着人类认知和把握世界创造的主体能动力量,也是 人的本质的重要特征。人与世界万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或界限,就在于前者有理性而后者没有。正因为如此,亚里士多德把人界定为“理性的动物”,帕斯卡尔把人称为“会思 想的芦苇”。科技理性是理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逻辑上合理,形式上完善,操作上可行。 科技理性是一种以自然为对象的人的理性。它是科学技术与人的理性相结合的产 物。 科技理性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科技理性具有精确性,它具有用数字符号定量化地 阐释自然的特点。第二,科技理性是一种对象性思维,是一种主体、客体再分的思维方式。第三,科技理性具有无限扩张性,具体表现为科技理性的无限性与科学技术知识的有限性的矛盾。 科学家的伦理责任 价值是对主体及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的描述,它代表了客体在主体化过程 中的性质与程度。”①马克思说:“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①。它的最基本内容就是改造世界并使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或者按照人的尺度及要求来认识并改造我们的世界,这包括人和社会本身。可以说是人赋予这个世界以“价值”。主体的对象化活动一旦把客体事实被价值化之后,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功能之间就自然而然构成了一种价值关系,价值也就这样产生了。在通常情况下,价值理性高于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统治着工具理性。科学家的道德素养,活动意图,活动目标以及道德水平等都制约着对科技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由此决定了科学家对社会具有不可回避的伦理责任。科学家应承担的伦理责任的内容 1、尊重生命,维护人的尊严 过去,由于科学需要人类不断的探索和追求,因为探索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所以我们提倡科学家不受任何阻碍地探索一切自然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生命医学技术的发展,科研活动一直都没有受到阻碍,这已经危及到了人类的人格与尊严。德国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人是目的,而永远不能只看成是手段。这告诉人类的生存和人的生命的发展是第一位的。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学科性质: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自然界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 2 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桥梁和纽带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 3 综合性、交叉性学科 自然史科学史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学技术论科学技术社 会学创造学思维科学科学美学技术美学 3、学习的意义与方法介绍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提供认识论和法论指导;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认真读书,掌握基本原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思考,互相交流 科技史 1、古希腊的哲学体系、哲学流派:古希腊自然哲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自然观:把自然看作一个独立于的对象加以整体的看待;把自然界看作有规律且可以认识的对象:创造了一套哲学的或数学的语言力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 (1)米利都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泰勒斯“万物源于水” 这里的意义不在于这句话是否正确,而在于其说话的方式,科学于哲学思维的原则:从粉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共同的原理,在从原理说明更多的现象。 (2)毕达哥拉斯学派 万物皆数。用客观的精神实体来解释世界的起源问题,一为点,二为线,三为面,四为 立方体,由此而生成万物,宇宙和谐,宇宙是一种几何结构。 毕达哥拉斯主义 我们的经验世界的可理解性就是作为其基础的数学的可理解性。 (3)赫拉克利特 辨证思想的奠基人 世界是一堆永恒的活火,火代表了万物流动变化的本质。 万物皆流,万物常驻。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一切事物都是通过斗争产生的。 (4)巴门尼德和爱利亚学派 A巴门尼德 存在论:变化只是假相,不变才是本真。 存在者不是产生出来的,也不能消灭。存在者是连续不可分的。存在者是不动的。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

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观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其研究对象有自然观、科学观及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及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观:(1)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根本观点成总体看法,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以及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科学技术哲学中所讨论的自然观,是对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哲学抽象而形成的观察自然界的基本观点。虽不能代替具体的自然知识,却能提供不同知识领域相互过渡的观念启发。(2)自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观形态的历史演替;自然界的本质、存在方式和演化发展;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自然:自身包含有生长、分化与演化的无限多样性的整个存在;是指各种物质系统相互联系的总体;是指各门自然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对象总体。 3.自然观演化的历史形态:人类历史上的自然观分类有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哲学的自然观、科学的自然观。具体历史形态有:1、古代朴素自然观,如中国的五行说、易自然观、道自然观等,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如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论。3、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自然界是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方向运转的机器。特征:机械性(和谐和秩序性);决定性、因果必然性、可预测性;还原性;可逆性;简单性。4、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具有多样性和规律性、物质处于联系的普遍性与运动的永恒性。

*三种自然观的比较:中国古代:整体观;古代和近代西方:原子主义;当代:系统观。 4.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1)科学观是人们对科学的总体看法,它重点研究科学的本质,结构、发展模式和一般规律。 (2)科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具体研究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获取科学事实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方法、加工整理科学事实以提出假说和形成理论的科学抽象、科学思维和假说方法,以及构建理论体系和评价理论的方法等。 5.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 (1)技术观是人们对技术的总体看法,它重点研究技术的本质、体系结构、发展模式和一般规律。 (2)技术方法论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围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过程,研究技术预测、技术评估、技术原理的构思、技术方案的设计、技术实验和实施等方法,以及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和战略等内容。 6.科学技术与社会:把科学技术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建制,围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重点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社会体制、社会运行、社会价值、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及伦理应对。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科学技术哲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二、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贡献 三、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1、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自然观 2、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观 3、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方法论 (二)主要内容: 1、自然观 2、科学技术观 3、科学技术方法论 四、学习科学技术哲学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1.什么是科学问题?如何发现并提出科学问题? 答:科学问题指的是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条件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包括问题指向、求解目标、应答域(求解范围和方法),具有时代性和悬而未决性。 提出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的起点。发现科学问题的基本条件是:(1)时代需要;(2)科学主体具备掌握当时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知识和能力。发现科学问题的重耍途径是:(1)

发现社会需要与科研成果不足的矛冒:(2):发现已知和未知的矛盾,(3)发观已有理论和新的实验事实的矛盾;(4)发现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5)发现同一理论体系内部的矛盾。 2.科研选题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各原则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各原则如何把握? 答:四个原则——①需要性原则:课题应面向社会需要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②创造性原则: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并预期能从中产生创造性的科学技术成果:③科学性原则:课题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显示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探讨的问题:④可行性原则:选择的课题应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选择课题应遵循上述原则,但由于课题的性质不同,选题的原则也各有侧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①需要性原则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实现科研的目的性,是必须普遍遵循的;②科研的本质在于创新,别人已解决的或在现实条件下,难以取得进展的,不应作为目标选择;③要遵循所依据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随着基础事实和背景理论的改变而对选择的课题进行调整;④不论出于哪种对可行性原则的思考,都应该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前提下,从现实可行的工作做起。 第三章 3.什么是科学事实?科学事实,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的联系与区别。' 答:科学事实是指通过以对经验事实进行解释、说明,使其尽可能符合客观事实的事实。(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它属于认识论范畴,所以它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科学事实应满足如下条件:①科学事实应该是个别存在陈述;②科学事实应该可复核、可重视:③科学事实应该比较精确、系统,科学事实在认识过程中有以下作用:①科学事实是形成新概念、新理论的基础;②科学事实是对科学

最新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古代科学衰落原因 欧几里德写成几何学巨著《几何原本》,在这部划时代历史巨著的示范作用下,形成了共同原始科学结构学科群并对后世科学家进行示范。然而公元415年女数学家希帕提娅遭到基督徒的野蛮杀害,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下令关闭雅典的学校,严禁研究和传播数学,数学发展再次受到致命的打击,公元641年阿拉伯人攻占亚历山大里亚城,图书馆再度被焚,希腊数学悠久灿烂的历史至此终结。 由此可得,古代科学走向衰落的原因是: 1.示范作用的极限。示范作用是指科学家利用已在某领域中明确的模式去搞新的研究,但这种末班的应用取决于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念是否允许人们去利用示范。科学不仅常常和直观相矛盾,还和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相抵触。在古希腊奴隶社会的价值观念中,这种示范作用很难社会化,罗马的一个皇帝曾拒绝用机器搬运神殿大柱,因为那会使奴隶失去工作。几何学建立的原始科学结构在奴隶社会中几乎不能发挥示范作用。古希腊科学发展渐渐陷于停滞状态,而且古代社会对科学的需求比对技术的需求小的多。并且由于科学体系本身的专门性和复杂性,很多科学理论虽然正确,但和人们直观认识不相同,所以科学理论传播特别是方法论上的示范遇到的障碍可想而知。 2.教育和通讯技术的不发达,理论的传播范围有限。思想的社会化需要通过出版和印刷,跨地域的科学交流需要发达的通讯技术。古希腊的文字是写在纸草和羊皮纸上的,价格昂贵,购求和安放均极为困难,科学理论的教育和传播只能是奴隶主这一小部分人的特权,科学社会化程度太小,一旦社会结构面临变化,战争的风云就会摧毁原始科学结构。 3.罗马帝国的征服以及基督教的兴起,使整个古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希腊理性精神受到压制。古代宗教及相应的理性主义精神消失,对上帝的虔诚取代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科学土壤随着古代社会的解体而流失,而原始科学结构在古希腊罗马的社会化程度实在太小,所以古代科学的衰落成为必然。

自然辩证法考试大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在职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大纲 一、基本原理 1、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唯物证辩法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的辩证思维而日益揭示出来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不可分割,二者之间具有具体、历史的统一性。 2、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 哲学系统具有系统层次性。依据对客观规律进行一般抽象认识程度的程度,区分了哲学的两大层次: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三大并列的哲学科学——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哲学(辩证思维逻辑)。从此可知,自然辩证法处于自然科学与总体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 3、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和人对于自然认识和改造的哲学。具体说,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活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一般性质、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的哲学学说。它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 4、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哲学意义 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三大发现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是自然科学从搜集材料为主的分门别类研究上升为整理材料为主的系统辩证研究,瓦解了形而上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为唯物辩证法及科学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 5、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们的新哲学世界观,始于19 世纪40年代。他们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产生于这一时期。系统地研究、建立和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进行的。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和《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很重视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研究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在社会中的发展规律。恩格斯提出18世纪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等著名论断。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了技术史,论述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的、实践的革命理论有重要意义。 6、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在哲学研究概括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知识中,自然辩证法是其中的一大领

自然辩证法试题答案

1.从各自所学的专业来谈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其意义 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学: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学 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帮助: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数学愈向前发展,数学探索的难度就愈大,就愈需要更 加准确的计算。更加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更加高超的哲学武器。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数学研究工作,必须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度的概括,但它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里关键是要真正通晓唯物辩证法,勇于实践、善于探索,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数学学习,有利于帮助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解数学系统关系的整体性。这种数学整体性的修养,有利于获得哲学观点和数学知识,同时,它也是发展思维结构整体性的基础。从事数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人们应当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数学作为人民生产活动知识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它在本质是同宗教蒙昧和唯心主义对立而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相联的。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与日剧增的新材料,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正确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数学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数学研究的阻碍,在科学实践中捍卫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划清一些界限:一是把数学性质的问题同哲学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既要强调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又不要搞“代替论”;二是要正确区分社会历史观与自然观,既要看到人们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存在唯心史观,又要看到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数学研究中会自觉地存在唯物主义的倾向,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这种高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数学研究中去,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意义: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知 识,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理论性的知识,这是为了打好基础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或是工作做准备。而研究生的学习则是把学习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作为一名研究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外,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自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将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方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使我们不再僵化思维,呆板地学习,而是用哲学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有效地、合理地、巧妙地把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每一门科学都有一个哲学概括,自然科学的哲学概括就是自然辩证法,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罗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数学作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代表,其发展进程即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2.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阶段,人类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为什么会造 成这种情况?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答案整理

序论部分 一、名词 1、《自然辩证法》 2、自然观 3、自然哲学 4、STS研究 5、科学哲学 二、问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2、什么是科学哲学?它同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关系怎样? 3、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之间的关系怎样? 自然观部分 一、名词 1、自然 2、人工自然 3、拯救现象 4、泛神论 5、系统 6、系统的涨落 7、自组织 8、人化自然 9、可持续发展 10、《二十一世纪议程》 二、问题 1、神话自然观的特点。 2、古希腊自然哲学自然观的特点。 3、助天说的特点及意义。 4、顺天说的内容及评价。 5、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6、何谓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同人、同自然界的关系怎样? 7、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途径是什么?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8、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观? 9、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什么? 10、《二十一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学技术观部分 一、名词 1、科学 2、技术 3、科学共同体 4、学派 5、“无形学院” 6、“恩主”制 7、范式 8、知识经济 9、技术创新10、科学精神 二、问题 1、科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技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科学共同体的积累效应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科学技术的基本社会组织有哪些? 5、科学发展的证伪主义模式的基本内容。 6、科学发展的科学革命论模式的基本内容。 7、科学发展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的基本内容。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内涵是什么? 9、何谓创新?何谓创新精神? 10、应该如何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学家和工程师应肩负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11 12、科学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13、应该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4、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怎样? 科学技术方法论部分 一、名词 1、科学方法 2、科学问题 3、类比方法 4、系统科学方法 5、技术方法 6、技术预测的原则 7、技术评估 8、技术评估价值观 9、技术原理 二、问题 1、科学认识的特点是什么? 2、研究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意义是什么? 3、科学问题的特征是什么? 4、为什么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5、如何进行科研选题? 6、凡事实皆可成为科学事实吗? 7、如何看待科学研究中的机遇问题? 8、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9、研究自组织理论有何认识论意义? 10、技术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11、技术预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2、技术原理是如何构思的? 绪论部分 一、名词 1、《自然辩证法》P1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于1873-1883年所写的一部著作,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总结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答:(1)从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规律出发,主张物质是运动的,各种运动形式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并在科学思想的高度上进行哲学抽象--自然观。(2)主张以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的研究为基础,进而对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价值论分析,和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动力及其社会控制进行研究,寻找出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科学观。(3)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着力研究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各种方法起作用的条件、制约因素以及它们的总体结构,概括和总结当代科学和技术研究活动进行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抽象,形成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系统认识-科学方法论。A、自然观:以各种不同形式相互转化为中心和流动循环的自然观。B、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实验和假说相结合的辨证综合方法论。C、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杠杆。 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各项科学内容间的相互联系? 答: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3个部分: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A、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看法。包括自然界得起源、演化、存在方式。是以各种不同形式相互转化为中心和流动循环的自然观。B、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实验和假说相结合的辨证综合方法论。提出科学问题,选题,依据题目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出观点,进行对观点的验证、鉴定。C、科学技术观:对认识自然界的成果形成一种看法。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杠杆。【关系、相互联系】:A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反映了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观和社会历史观在自然实践的基础上的一致性。B自然观和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的反映,自然观和科学决定方法论,自然观导致科学观的产生。C科学观对自然科学有指导作用,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可提升为科学观。D自然观指导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制约着自然观。E科学方法论既推动自然科学的研究,又推动认识改造自然界。 4.为什么说自然界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 答:A整个自然界的发展是由一系列转化过程构成的集合体。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各种运动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运动看作是时间和空间内的位移变化,运动要有一个过程,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发展其实就是在一系列运动过程中实现的。B自然界的组成是由一系列过程构成的集合体。自然界是建立在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演化过程集合体中。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产生的直接理论前提是什么?(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前提是什么?

自然辨证法考试答案

1.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 当代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 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物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世界的挑战。下面我将从自然辨证法的创立和发展来简要地阐明自然辩证法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有其历史的来源。同自然科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哲学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自然观,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 十六世纪以来西方近代实验自然科学建立和发展起来以后,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自然观相应地有了重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自然科学中首先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是力学,由于直到十八世纪自然科学总的来说还处于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进行研究而未发展到足以揭示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广泛联系的阶段,因而那时的自然知识处于狭隘状况,那时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带有机械的(力学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同自然科学的创立也是有联系的。但是,德国古典自然哲学尽管包含许多有见识的和合理的东西,却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在那里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法的思想,具有思辩的、唯心主义的性质。这种自然哲学就其形式、体系和方法而言,是同自然科学分 离并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是从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云学说以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的。十九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一系列发现:1826年维勒的尿素合成(从无机物得到有机物) ,1830年赖尔的地质演变论,1838年、1839年施旺、施莱登的细胞学说,1842年迈尔等人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845年汉堡她的比较自然地理学,1859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等等,使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被日益提示出来,整个自然科学经历着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统合的发展过程。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三大发现,这一切不断地打击着和冲破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正如恩格斯所说:“在自然科学中,由于它本身的发展,形而上学的观点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自然科学为检验辩证法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与日俱增的材料,“并从而证明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的。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并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远远超出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纵观20世纪的自然科学,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更新了经典物理学关于物质、运动、空间、时间、质量、能量的概念;对各种相互作用统一的研究,对基本粒子的相互转化和更深结构层次的研究,显现了物质的深刻的统一性和深远的无限性;宇宙论的研究把演化概念推到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元素和基本粒子的演化);科学的革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