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动态仿真分析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动态仿真分析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动态仿真分析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动态仿真分析

三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 实验名称:三相交流电路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 +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赵军学号: 年级专业层次:14 春石油开采技术高起专 学习中心:江苏油田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2014 年 6 月8 日

一、实验目的 1 . 练习三相交流电路中负载的星形接法。 2 . 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线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1 . 对称三相电路中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的关系,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连接分为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两种。一般认为电源提供的是对称三相电压。 ( 1 )星形连接的负载如图1 所示: 图1 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A、B、C表示电源端,N为电源的中性点(简称中点),N'为负载的中性点。无论是三线制或四线制,流过每一相负载的相电流恒等于与之相连的端线中的线电流: (下标I 表示线的变量,下标p 表示相的变量) 在四线制情况下,中线电流等于三个线电流的相量之和,即 端线之间的电位差(即线电压)和每一相负载的相电压之间有下列关系: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都对称,中线电流等于零,而线、相电压满足: ( 2 )三角形连接的负载如图2 所示: 其特点是相电压等于线电压: 线电流和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下: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都对称,此时线、相电流满足: 2 . 不对称三相电路 在三相三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若负载不对称,电源中点和负载中点的电位不再相等,称为中点位移,此时负载端各相电压将不对称,电流和线电压也不对称。 在三相四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中线的阻抗足够小,那么负载端各相电压基本对称,线电压也基本对称,从而可看出中线在负载不对称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负载不对称,因此电流是不对称的三相电流,这时的中线电流将不再为零。 在三角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负载不对称,负载的线、相电压仍然对称,但线、相电流不再 对称。 如果三相电路其中一相或两相开路也属于不对称情况。

产品设计任务书

产品设计任务书 编制: 校对: 审核:标准: 批准: XXXX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如二○○六年六月)设计任务书编制年月

目录 1 综合概 要.................................................. .................... . (3) 1.1 任务来源和开发目的 (3) 1.2 用途和市场预 测............................................................................... .. (3) 1.3 设计原则........................................................................................... .. (3) 1.4 法律法规........................................................................................... .. (5) 2 技术指 标..................................................... .................... .................... . (9) 3整车成本控 制..................................................... .................... .................... . (12) 4 车型配置 表................................................... .................... .................... . (13) 5 系统特征………………………………………….…....…………...…………….. ...……………..….. .1 6 5.1 动 力............................................................................. .................... .. (16) 5.2 底 盘............................................................................. . (17) 5.3 车 身............................................................................. . (18) 5.4 内外饰 (19) .20……………..……………. ... ...……………………………………….…………………………附件.5 5. 5.6 电子电器 (22) 5.7 安全系统 (24)

GB11552-1999 轿车内部突出物

GB 11552一1999 前言 本标准是GB 11552一1989《汽车内部凸出物》的修订版,本标准在技术内容方面是等效采用欧洲的74/60/EEC(欧共体各成员国关于汽车内部安装件的协议)及78/632/EEC(74/60/EEC的修正案)法规制定的。编写格式按照GB/T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法规在格式及段落上做适当调整。 本标准附录A、B、C、D是标准的附录,附录E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 l1552—1989。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汽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陆江天、齐惠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1552一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代替 GB l1552—1989 Passenger Car-Internal Protrusions 1 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汽车车厢内部除内后视镜外的所有构件,包括车身附件、按钮、手操纵杆、顶盖(含活动,顶盖)、座犄靠背和座椅后部零件等在凸出物方面的规定和测试方法。 1.2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其余Ml类车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ll563一1995 汽车“H”点确定程序。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头部碰撞区 在静态条件下、用附录A规定的测量装置(球头模型)所能触及的车厢内部所有未装玻璃的区域。 3.2 头部碰撞基准区(以下简称基准区) 头部碰撞区内对凸出物有特殊规定的区域。(基准区的确定见附录A) 3.3 仪表板水平线 由与仪表板垂直相切的切点所确定的水平线。 3.4 顶盖 汽车顶部由前风窗上缘与后窗上缘(或背门上缘)和两侧围上框架所围成的部分。 3.5 敞蓬车 除前风窗支柱、顶蓬翻转支架、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外,一般在车辆侧窗下边缘以上车身结构无刚性零件的车辆。 3.6 活顶轿车 顶盖或其一部分能向后折叠、打开或滑动的车辆。 3.7 折叠座椅 临时使用的辅助座椅,在通常情况下是折叠的。 4 规定 4.1 前排座椅“H”点(见GB/T 11563—1995)之前,仪表板水平线以上的车厢内部构件(侧门除外)。 4.1.1 在基准区内,不得存有任何危险的可能导致乘员严重伤害的粗糙表面或尖棱。下述 4.1.2~ 4.1.6所述构件如果符合这些规定,则应认为是满足规定。

动态电路分析仿真实验

动态电路分析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Multisim 编辑动态电路、设置动态元件的初始条件、掌握周期激励的属性及对动态电路仿真的方法。 2、理解一阶 RC 电路在方波激励下逐步实现稳态充放电的过程。 3、理解一阶 RL 电路在正弦激励下,全响应与激励接入角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计算机、Multisim 软件 三、实验内容及分析 RC 一阶动态电路仿真实验 1. 一阶RC 电路的充、放电 在 Multisim 10中,搭建RC 充、放电仿真实验电路,如图2.2.1所示。 当动态元件(电容或电感)初始储能为零(即初始状态为零)时,仅由外加激励产生的响应称为零状态响应;如果在换路瞬间动态元件(电容或电感)已储存有能量,那么即使电路中没有外加激励电源,电路中的动态元件(电容或电感)将通过电路放电,在电路中产生响应,即零输入响应。 在 Multisim 10中,单击图2.2.1所示电路中开关J 1的控制键A ,选择RC 电路分别工作在充电(零状态响应)、放电(零输入响应)状态。 (1)RC 充电(零状态响应) J1 C1 1uF

R110kΩV113 V J1Key = Space C1 1uF IC=13V 3120 7020911022易小辉7020911037谢剑萍 (2)RC 放电(零输入响应) 2. 一阶RC 电路的仿真实验。 当一个非零初始状态的一阶电路受到激励时,电路产生的响应称为全响应。对于线性电路,全响应是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之和。

R1 10kΩ C11uF 7020911022易小辉7020911037谢剑萍 XFG1 XSC1 A B Ext Trig + + _ _ +_ 1 2 R=4.5K C=1UF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42016年度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直流电路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Pspice软件,熟悉它的工作流程,即绘制电路图、元件类别的选择及其参数的赋值、分析类型的建立及其参数的设置、Probe窗口的设置和分析的运行过程等。 (2)学习使用Pspice进行直流工作点的分析和直流扫描的操作步骤。 二、原理与说明 对于电阻电路,可以用直观法列些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分析的。 使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时,首先编辑电路,用Pspice的元件符号库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编辑。存盘。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动”进行电路分析了。 三、实验示例 1、利用Pspice绘制电路图如下 2、仿真 (1)点击Psipce/New Simulation Profile,输入名称; (2)在弹出的窗口中Basic Point是默认选中,必须进行分析的。点击确定。 (3)点击Pspice/Run(快捷键F11)或工具栏相应按钮。 (4)如原理图无错误,则显示Pspice A/D窗口。

(5)在原理图窗口中点击V,I工具栏按钮,图形显示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流值如下。 四、选做实验 1、直流工作点分析,即求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压和电流。 2、直流扫描分析,即当电压源的电压在0-12V之间变化时,求负载电阻R l中电流虽电压源的变化

曲线。 曲线如图: 直流扫描分析的输出波形3、数据输出为: V_Vs1 I(V_PRINT1) 0.000E+00 1.400E+00 1.000E+00 1.500E+00 2.000E+00 1.600E+00 3.000E+00 1.700E+00 4.000E+00 1.800E+00 5.000E+00 1.900E+00 6.000E+00 2.000E+00 7.000E+00 2.100E+00 8.000E+00 2.200E+00 9.000E+00 2.300E+00 1.000E+01 2.400E+00 1.100E+01 2.500E+00 1.200E+01 2.600E+00

IXFN70N60Q2热仿真分析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c516687083.html, IXFN70N60Q2热仿真分析报告 编写人:杨志平 Email:phoenixyang2000@https://www.doczj.com/doc/c516687083.html, 版本:1.0 时间:2007-12-14 一、热分析原因 功率器件受到的热应力可来自器件内部,也可来自器件外部。若器件的散热能力有限,则功率的耗散就会造成器件内部芯片有源区温度上升及结温升高,使得器件可靠性降低,无法安全工作。当前,电子设备的主要失效形式就是热失效。据统计,电子设备的失效有55%是温度超过规定值引起的,随着温度的增加,电子设备的失效率呈指数增长。所以,功率器件热设计是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功与否,良好的热设计是保证设备运行稳定可靠的基础。 二、仿真目的 IXFN 70N60Q2 管子用在产品模块输出中,以往分析计算对MOS管发热情况只是在静态工作点上,实际我们的产品工作在一种动态的过程中(例如变化的PWM),在动态的过程中无法对器件发热进行一个有效计算,本文在cadence软件中pspice软件下对该情况进行一种尝试。 三、仿真模型建立 1. 热容概念的引入 对给定的电路结构来说,有现成的功率估算技术来确定半导体器件的功耗。最常用的功率估算方程是: P = I × V × D 其中,I是导通周期的平均电流、V是在导通周期通过器件的等效电压、D是占空比。这个公式对静态工作的MOS管计算可以,为确定半导体的结温升,只需将功率简单乘以热阻抗。这种分析的弊端是它过分简化了功率计算且没将瞬态条件(诸如开关动作或动态电路操作)计算在内。 如果MOS管呈现出纯热阻,那么根据R=△T/P,那么△T会随着功率P呈现线性增长。但是实际上增长是非线性的,有输入功率时热量有一个滞后,热量有一个累计的过程,在功率为低时,热量又有一个释放的过程。为了形象的表述这种现象,引入热容的概念,热容总是对功率有一个响应过程。参考IR公司资料, 热容公式计算如下:

汽车强标

汽车强制性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 一、汽车主动安全 照明与光信号装置 GB 4599—2007汽车用灯丝灯泡前照灯GB 4599—1994 GB 4660—2016机动车用前雾灯配光性能GB 4660—2007 GB 4785—2019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 4785—2007 GB 5920—2019汽车及挂车前位灯、后位灯、示廓灯和制动灯配 光性能 GB 5920—2008 GB 5948—1998摩托车白炽丝光源前照灯配光性能GB 5948—1986 GB 11554—2008机动车和挂车用后雾灯配光性能GB 11554—1998 GB 11564—2008机动车回复反射器GB 11564—1998 GB 15235—2007汽车及挂车倒车灯配光性能GB 15235—1994 GB 17509—2008汽车及挂车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GB 17509—1998 GB 17510—2008摩托车光信号装置配光性能GB 17510—1998 GB 18099—2013机动车及挂车侧标志灯配光性能GB 18099—2000 GB 18100.1—2010摩托车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第1部 分:两轮摩托车部分代替GB 18100.1—2000 GB 18100.2—2010摩托车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第2部 分:两轮轻便摩托车部分代替GB 18100.2—2000 GB 18100.3—2010摩托车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第3部 分:三轮摩托车部分代替GB 18100.3—2000 GB 18408—2015汽车及挂车后牌照板照明装置配光性能GB 18408—2001 GB 18409—2013汽车驻车灯配光性能GB 18409—2001 GB 19151—2003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 GB 19152—2016发射对称近光和/或远光的机动车前照灯GB 19152—2003、GB 5948—1998部分代替GB 21259—2007汽车用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 GB 23254—2009货车及挂车车身反光标识 GB 23255—2019机动车昼间行驶灯配光性能GB 23255—2009 GB 25990—2010车辆尾部标志板 GB 25991—2010汽车用LED前照灯 制动、转向、轮胎 GB 12676—2014商用车辆和挂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2676—1999 GB 16897—2010制动软管的结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6897—1997 GB 17675—1999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 GB 20073—201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20073—2006 GB 21670—2008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26149—2017乘用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 法 GB/T 26149—2010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1--裂相电路仿真实验报告格 2

电子电工综合实验论文 专题:裂相(分相)电路 院系:自动化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小格子 学号: 指导老师:徐行健

裂相(分相)电路 摘要: 本实验通过仿真软件Mulitinism7,研究如何将一个单相的交流分裂成多相交流电源的问题。用如下理论依据:电容、电感元件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相位差是90度,将这种元件和与之串联的电阻当作电源,这样就可以把单相交流源分裂成两相交流电源、三相电源。同时本实验还研究了裂相后的电源接不同的负载时电压、功率的变化。得到如下结论: 1.裂相后的电源接相等负载时两端的电压和负载值成正相关关系; 2.接适当的负载,裂相后的电路负载消耗的功率将远大于电源消耗的功率; 3.负载为感性时,两实验得到的曲线差别较小,反之,则较大。 关键词:分相两相三相负载功率阻性容性感性 引言 根据电路理论可知,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最容易改变交流电的相位,又因它们不消耗能量,可用作裂相电路的裂相元件。所谓裂相,就是将适当的电容、电感与三相对称负载相配接,使三相负载从单相电源获得三相对称电压。而生活和工作中一般没有三相动力电源,只有单相电源,如何利用单相电源为三相负载供电,就成了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了。 正文 1.实验材料与设置装备 本实验是理想状态下的实验,所有数据都通过在电路专用软件Multisim 7中模拟实验测得的;所有实验器材为(均为理想器材) 实验原理: (1). 将单相电源分裂成两相电源的电路结构设计 把电源U1分裂成U1和U2输出电压,如下图所示为RC桥式分相电压原理,可以把输入电压分成两个有效值相等,相位相差90度的两个电压源。 上图中输出电压U1和U2与US之比为

电工电子学实验报告_实验三_三相交流电路.doc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三相交流电路中三相负载的连接。 2.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线的作用。 3.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 1.实验电路板 2.三相交流电源 3.交流电压表或万用表 4.交流电流表 5.功率表 6.单掷刀开关 7.电流插头、插座 三、实验内容 1.三相负载星形联结 按图 3-2 接线,图中每相负载采用三只白炽灯,电源线电压为220V。 图3-2 三相负载星形联结 (1) 测量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记入表3-1( 注意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 U UV/V U VW/V U WU/V U UN/V U VN/V U WN/V 219218 220127 127127 表 3-1 (2)按表 3-2 内容完成各项测量,并观察实验中各白炽灯的亮度。表中对称负载时为每相开亮三 只灯;不对称负载时为 U相开亮一只灯, V 相开亮两只灯, W相开亮三只灯。 测量值相电压相电流中线电流中点电压负载情况U UN’ /V U VN’ /V U WN’ /VI U/AI V/AI W/A I N/A U N’N/V 对称有中线124 124 124 0 负载无中线125 125 123 1 不对称有中线126 125 124

负载 无中线 167 143 78 50 表 3-2 2. 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 按图 3-3 连线。测量功率时可用一只功率表借助电流插头和插座实现一表两用, 具体接法见图 3-4 所示。接好实验电路后,按表 3-3 内容完成各项测量,并观察实验中白炽灯的亮度。表中对称负载和不 对称负载的开灯要求与表 3-2 中相同。 图 3-3 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 图 3-4 两瓦特表法测功率 测量值 线电流 (A) 相电流 (A) 负载电压 (V) 功率 (W) 负载情况 I U I V I W I UV I VW I WU UV VW WU 1 2 U U U P P 对称负载 213 212 215 -111 -109 不对称负载 220 217 216 表 3-3

《乘用车仪表板总成和副仪表板总成》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要求 (2) 5 试验方法 (5) 6 检验规则 (13) 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总成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组分散发量采样方法——袋式法 (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C/T 804-2014《乘用车仪表板总成和副仪表板总成》,与QC/T 804-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新增总成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组分散发量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3.1和5.2.3.1); ——新增总成气味(本版4.2.3.2和5.2.3.2); ——取消甲醛散发量、气味特性、可冷凝组分和总有机物挥发量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2014版的4.2.3.1、~4.2.3.4和5.2.3.1~5.2.3.4)。 ——新增耐刮擦性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5和5.2.5); ——新增抗发粘性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7和5.2.7); ——新增禁用物质要求和试验方法(本版4.2.13和5.2.13); ——修改无缝气囊仪表板抗冲性能的试验方法(见5.2.14); ——新增手套箱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5.1和5.2.15.1); ——新增储物盒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5.2和5.2.15.2); ——新增副仪表板扶手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5.3和5.2.15.3); ——新增出风口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5.4和5.2.15.4); ——新增手套箱耐久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6.1和5.2.16.1); ——新增储物盒耐久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6.2和5.2.16.2); ——新增副仪表板扶手耐久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6.3和5.2.16.3); ——新增出风口耐久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6.4和5.2.16.4); ——新增仪表板子系统气囊点爆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7和5.2.17); ——修改耐溶剂性的试验方法(见5.2.2) ——修改低温落球试验的试验方法(见5.2.9);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剑锋、陶政、邵雄、王忠杰、林芳景、王茜

热流体仿真训练报告要求

实训报告 实训内容:热流体仿真训练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时间: 2018.9.3-2018.9.7 2018年 9月 8日

STAR-CCM+简介 STAR-CCM+(Computational Continuum Mechanics)是CD-adapco 集团推出的新一代CFD软件。采用最先进的连续介质力学数值技术(computational continuum mechanics algorithms),并和卓越的现代软件工程技术结合在一起,拥有出色的性能和高可靠性,是热流体分析工程师强有力的工具。 STAR-CCM+界面非常友好,对表面准备,如包面(surface wrapper)、表面重构(surface re-mesh)及体网格生成(多面体-polyhedral、四面体-tetrahedral、六面体核心网格-trim)等功能进行了拓展;且在并行计算(HPC)上取得巨大改进,不仅求解器可以并行计算,对前后处理也能通过并行来实现,大大提供了分析效率。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控分析结果(如矢量、标量和结果统计图表等),同时实现了工程问题后处理数据方面的高度实用性、流体分析的高性能化、分析对象的复杂化、用户水平范围的扩大化。由于采用了连续介质力学数值技术,STAR-CCM+不仅可进行流体分析,还可进行结构等其它物理场的分析。目前STAR-CCM+正在应用于多达2亿网格的超大型计算问题上,如方程式赛车外流场空气动力分析等项目。 STAR-CCM+着眼于未来20年内工程领域的挑战。 STAR-CCM+的显著特点: 一.友好的用户界面 1. 面向对象的图形用户界面; 2.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的保存、恢复;快速的、按需进行的数据读取;二进制,操作平台的无依

新增标准检验项目同一型式判定技术条件-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

附件 更新、新增标准检验项目同一型式判定技术条件 5.31 汽车护轮板GB 7063-2011 ●车身形状和尺寸相同。(但不包括由于加装/选装前后防撞 杆、顶置行李架、外挂式备胎、进气隔栅、附加照明灯具 等引起的车身形状和尺寸变化。) ●轮胎断面宽度相同或减少,轮辋直径相同; ●悬架型式相同。 5.35 风窗玻璃除霜系统功能GB 11555-2009 ●前排座椅之前的车身形状、尺寸相同; ●“R”点坐标相同; ●除霜系统工作原理相同; ●暖风电机功率相同或增加。 5.36 风窗玻璃除雾系统功能GB 11555-2009 ●前排座椅之前的车身形状、尺寸相同; ●“R”点坐标相同; ●除雾系统工作原理相同; ●暖风电机功率相同或增加; ●乘员座位数量相同或减少。 5.42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GB 11566-2009 ●车身及其外装饰件相同。 注:不包括仅仅是车身的加长或缩短,其余不变。 5.43 专用小学生校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GB 24406-2009 ●座椅结构型式、规格型号、生产企业相同; ●座椅固定件结构、材料及固定方式相同;

●座椅上安装的安全带固定点的数量相同或减少; ●车身规格型号、生产企业相同。 5.44 汽车座椅头枕GB 11550-2009 ●座椅和头枕结构型式、调节范围、规格型号、生产企业相同; ●座椅固定方式相同; ●座椅“R”点坐标相同。 5.50 无线电骚扰特性GB 14023-2011 a) 上电且发动机不运转模式下: ●车身本体材料(金属或玻璃钢)相同; ●车载音视频系统规格型号、生产企业相同; ●汽车组合仪表规格型号、生产企业相同; ●汽车危险报警控制器(闪光继电器或ECU)规格型号、生 产企业相同; ●空调控制器规格型号、生产企业相同; ●刮水器控制器规格型号、生产企业相同; ●气体放电灯规格型号、生产企业相同; b)发动机运转模式下: ●车身本体材料(金属或玻璃钢)相同; ●发动机规格型号、生产企业相同; ●分电器、高压线与点火线圈规格型号、生产企业相同,火化 塞规格型号相同; ●ECU规格型号、生产企业相同; ●发电机规格型号、生产企业相同; ●柴油发动机电控喷油泵、电控喷油器、电控EGR阀规格型 号和生产企业相同; c) 对新能源车辆: ●动力电池组总电压、总容量相同或减少不超过20%; ●动力电池组安装位置相同; ●驱动电机及控制器型号、生产企业相同;

三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百度文库(精)

三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百度文库(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 实验名称:三相交流电路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毕义合学号:12952112061 年级专业层次:网络12春高起专 学习中心:建设工程分院函授站 提交时间: 2013 年 6 月 23 日

一、实验目的 1. 练习三相交流电路中负载的星形接法。 2. 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线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1. 对称三相电路中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的关系,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连接分为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两种。一般认为电源提供的是对称三相电压。 (1)星形连接的负载如图1所示: 图1 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A、B、C表示电源端,N为电源的中性点(简称中点),N' 为负载的中性点。无论是三线制或四线制,流过每一相负载的相电流恒等于与之相连的端线中的线电流: (下标I表示线的变量,下标p表示相的变量) 在四线制情况下,中线电流等于三个线电流 的相量之和,即 端线之间的电位差(即线电压)和每一相负载的相电压之间有下列关系: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都对称,中线电流等于零,而线、相电压满足: (2)三角形连接的负载如图2所示:

其特点是相电压等于线电压: 线电流和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下: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 流都对称,此时线、相电流满足: 2.不对称三相电路 在三相三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若负载不对称,电源中点和负载中点的电位不再相等,称

为中点位移,此时负载端各相电压将不对称,电流和线电压也不对称。 在三相四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中线的阻抗足够小,那么负载端各相电压基本对称,线电压也基本对称,从而可看出中线在负载不对称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负载不对称,因此电流是不对称的三相电流,这时的中线电流将不再为零。 在三角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负载不对称,负载的线、相电压仍然对称,但线、相电流不再对称。 如果三相电路其中一相或两相开路也属于不对称情况。 3.三相负载接线原则 连接后加在每相负载上的电压应等于其额定

显卡散热器热仿真报告

本文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均为原创。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艾新科有限公司。 All content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ext, images, are all original. For the user without Asink ’s permission,the company reserves the right to pursue its legal GTX770显卡散热器热仿真报告 分析说明: 1、本仿真模型采用简化结构建模,主要针对主IC (GPU )进行散热分析,其他热源只做辅助作用,故其他部分的温度及温度场不具有参考价值; 2、仿真时,各热源由客户提供估算的热功耗值,本模型中功耗设置情况如下表: 热源器件 单个器件TDP (W ) 数量 GPU 230 1 PCB1(GPU 平台) 10 1 总功耗(W ) 240W 3、仿真边界条件在无特殊说明时为25℃环温和标准大气压,重力设置为设备实际正常 使用时的重力方向。 模型结构: 上图为产品结构模型示意图,散热器轮廓尺寸262x105x39.9mm ,散热片主尺寸 236.5x84x37.5mm ,风扇理论噪音<45dBA ,散热器有效散热表面积约0.3m 2,热管数量1,热管参数60W/0.08℃/W 。 F o r a s i n k i n t e r n a l u s e o n l y .

本文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均为原创。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艾新科有限公司。 All content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ext, images, are all original. For the user without Asink ’s permission,the company reserves the right to pursue its legal 仿真结果: 1、散热器俯视温度云图及及局部散热结构件的温度 图1、散热器温度云图及散热器局部表面温度 F o r a s i n k i n t e r n a l u s e o n l y .

汽车设计-汽车顶盖设计规范模板

XX公司企业规范 编号xxxx-xxxx 汽车设计- 汽车顶盖设计规范模板 XXXX发布

汽车顶盖设计规范模板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汽车顶盖总成的设计要点及判定标准等。 本规范适用于两厢车及三厢车的顶盖总成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566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 74/483/EEC/ BQB 416 机动车辆外部凸出物 ECE R26 关于车辆就其外部凸出物认证的统一规定 BQB 416 烘烤硬化高强度冷连轧钢板及钢带 Q/ZTB 05.003-2010 A-Class Surface 曲面模型质量设计规范 FMVSS216 车辆顶盖碰撞保护(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 FMVSS201 车辆头部防护(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 3.术语与定义 3.1 A-Class Surface 造型外表面数字模型的一种,满足特定的技术质量要求,用于表示最终冻结的造型外表面。 3.2 主断面 主断面是反映整车性能、结构、配合、法规等方面要求的截面。主要规定了白车身主要部位的结构形式、搭接关系、间隙设定、主要控制尺寸及公差、装配、人机工程、法规等各方面信息,是车身设计工程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手段和车身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3.3 NVH NVH是指车辆工作条件下乘客感受到的噪声(noise)、振动(vibration)以及声振粗糙度(harshness),是衡量车身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3.4 刚性分析 顶盖外板拉延成型时,由于其塑性变形的不充分性,往往会使某些部位刚性较差。刚性差的顶盖外板在受到振动后会产生空洞声,用这样的顶盖装车,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就会发生振动,造成顶盖早期破坏,因此对顶盖外板以及顶盖总成的刚性要求不可忽视。 4.车身顶盖总成概述 顶盖是车身构件的重要组成部,顶盖的重要性和房屋的屋顶同等重要,现有市场的所有乘用车中除了特殊功用下没有顶盖外,如:敞篷车和市内无顶观光巴士,所有乘用车都有顶盖。 顶盖总成主要具有下列作用: a)遮挡风雨阳光; b)保障室内密封性,隔音防尘; c)提高车身刚度强度,整车安全; d)防止空中坠落物体砸伤乘员和损害车内物品和防盗; e)增添车内舒适性,增加车内空气流通,调节车内亮度。 4.1顶盖的形式 顶盖的形式可以按功能和车型两个方向进行区分; 非天窗顶盖 两厢车 按功能:小天窗顶盖按车型: 天窗顶盖全景天窗顶盖三厢车 全玻璃顶天窗顶盖 4.2顶盖总成组成结构 一般来说,非天窗版顶盖总成主要有顶盖本体、前顶横梁、后顶横梁、中部顶横梁(根据不同车型由一根或多根)四大机构组成。根据工艺不同,前顶横梁及后顶横梁在某些车型上先与顶盖总成与车身骨架拼接。天窗版顶盖总成主要有顶盖本体、前顶横梁、后顶横梁、天窗加强板、中部顶横梁(根据不同车型有一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标准中文目录[1]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标准 编号名称 JASO B001-1997 标牌样式 JASO B002-1989 标牌质量 JASO B004-1984 乘用车外部凸出物 JASO B101-1983 货车车架宽度 JASO B102-1987 汽车保险杠高度 JASO B106-1985 商用车驾驶室内乘客的保护 JASO B203-1990 汽车发动机罩锁扣系统代码 JASO B204-1981 货车车身连接部分的形状和尺寸 JASO B205-1986 汽车滑动门锁扣系统的试验规程 JASO B301-1989 乘用车燃料系统安全试验规程 JASO B402-1989 大客车安全带固定点 JASO B404-1993 汽车遮阳板 JASO B407-1987 汽车座椅舒适性试验规程 JASO B409-1982 汽车悬挂座椅舒适性试验规程 JASO B411-1988 货车安全带固定点 JASO B801-1986 汽车座椅词汇 JASO B802-1988 乘用车车身词汇 JASO B803-1995 汽车气囊词汇 JASO C101-1989 汽车离合器盖总成 JASO C102-1989 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 JASO C103-1995 液压离合器主缸 JASO C104-1995 液压离合器操纵油缸 JASO C203-1985 手动变速箱台架性能试验规程 JASO C204-1986 手动变速箱台架耐久性试验规程 JASO C205-1991 汽车动力输出装置的侧开口 JASO C206-1993 汽车动力输出机构箱的双层外壳及壳间间隙JASO C303-1986 汽车车轮平衡重量 JASO C304-1989 汽车半轴等速万向节 JASO C401-1987 液压制动油缸的形状和尺寸 JASO C402-1999 乘用车——行车制动器道路试验规程 JASO C403-1979 行车制动器性能要求 JASO C404-1999 货车和大客车——行车制动器道路试验规程JASO C405-1981 货车和大客车——行车制动器性能要求 JASO C406-2000 乘用车——制动装置——测功机试验规程 JASO C407-2000 货车和大客车——制动装置——测功机试验规程JASO C417-1988 乘用车——行车制动系统试验规程 JASO C418-1991 制动摩擦衬片特性试验规程 JASO C419-1989 乘用车行车制动系统测功机试验规程 JASO C421-1974 货车和大客车乘用车行车制动系统测功机试验规程JASO C427-1983 制动摩擦材料-惯性测功机疲劳试验规程

基于multisim的晶闸管交流电路仿真实验分析报告

基于multisim的晶闸管交流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自动化(院、系)自动化专业112 班组电力电子技术课 学号21 姓名易伟雄实验日期2013.11.24 教师评定 实验一、基于Multisim的晶闸管交流电路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晶闸管的导通条件和脉冲信号的参数设置。 二、实验内容 2.1理论分析 在单相桥式半控整流阻感负载电路中,假设负载中电感很大,且电路已工作于稳态。在u2正半周,触发角α处给晶闸管VT1加触发脉冲,u2经VT1和VD4向负载供电。u2过零变负时,因电感作用使电流连续,VT1继续导通。但因a点电位低于b点电位,使得电流从VD4转移至VD2,VD4关断,电流不再流经变压器二次绕组,而是由VT1和VD2续流。此阶段,忽略器件的通态压降,则ud=0,不会像全控桥电路那样出现ud为负的情况。 在u2负半周触发角α时刻触发VT3,VT3导通,则向VT1加反压使之关断,u2经VT3和VD2向负载供电。u2过零变正时,VD4导通,VD2关断。VT3和VD4续流,ud又为零。此后重复以上过程。 2.2仿真设计

(院、系)专业班组课学号姓名实验日期教师评定 触发脉冲的参数设计如下图

(院、系)专业班组课学号姓名实验日期教师评定 2.3仿真结果 当开关S1打开时,仿真结果如下图

(院、系)专业班组课学号姓名实验日期教师评定 三、实验小结与改进 此次实验在进行得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触发脉冲参数的设置,元器件的选择等其中。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为什么仿真老是报错。后来,通过不断在实验中的调试发现,这是因为一些元器件的参数设置过小,导致调试出错。总的来说,这次实验发现了很多问题,但在反复的调试下,最后我还是完成了实验。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实践比理论更难掌握。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然后逐一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我想实验的乐趣就在于此吧。 而对于当开关S1打开时的实验结果,这是因为出现了失控现象。我从书中发现:当一个晶闸管持续导通而二极管轮流导通的情况,这使ud成为正弦半波,即半周期ud 为正弦,另外半周期ud为零,其平均值保持恒定,相当于单相半波不可控整流电路时的波形 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如果进行一些改进: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加设续流二极管,以避免可能发生的失控现象。实际运行中,若无续流二极管,则当α突然增大至180度或触发脉冲丢失时,会发生一个晶闸管持续导通而二极管轮流导通的情况,这使ud成为正弦半,即半周期ud为正弦,另外半周期ud为零,其平均值保持恒定,相当于单相半波不可控整流电路时的波形。有二极管时,续流过程由二极管完成,在续流阶段晶闸管关断,这就避免了某一个晶闸管持续导通从而导致失控的想象。同时续流期间导电回路中只有一个管压降,少了一个管压降,有利于降低损耗。

电子产品热仿真规范

电子产品热仿真规范

1.目的 1.1.规范我司产品热仿真建模标准。 1.2.供热传工程师在建模过程中作参考。 2.范围 2.1.本规范明确规定我司产品热仿真过程中的方法和要求,适用于我司单板级、系统级 等所有产品的热仿真。 2.2.本规范适用于FLOTHERM热仿真软件。 3.定义 3.1.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 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w/(m.k)3.2.辐射:是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自 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 4.职责 4.1.热仿真负责人 4.1.1.热传工程师:负责产品开发阶段的热仿真分析,并按模板要求输出热仿真报告。 4.2.热仿真报告审核人: 4.2.1.直接主管:负责对热仿真报告及散热方案进行审核。 4.2.2.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成员对热仿真报告及散热方案评审。 5.工作程序 5.1.背景 5.1.1.热仿真分析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热仿真软件是基于计算传热学技术(NTS)和计算流体力学技术(CFD),发展电子设备散热设计辅助分析软件。它可以帮助热设计工程师验证、 优化热设计方案,满足产品快速开发的需要,并可以显著降低产品验证热测试 的工作量。 其主要思想是:把原来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连续的物理量的场,如温度场、速度场、压力场等,用一系列有限个离散点上的变量值的集合来代替,通过一 定的原则和方式建立起关于这些离散点上场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组,然后 计算机数值计算求解代数方程组获得场变量的近似值。 目前商业的热仿真软件种类繁多,有基于有限体积法的Flotherm、I-deas、Icepak、CFDesign、Thermal、Cool it、Betasoft,及基于有限元的Ansys等, 其中Flotherm、I-deas、Icepak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5.1.2.热仿真优点和作用

交流谐振电路(电脑仿真)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时间:2019年月日,第批 签到序号:【进入实验室后填写】 福州大学 【实验八】交流谐振电路 (信息技术实验中心209实验室)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前必须完成【实验预习部分】 登录下载预习资料 携带学生证提前10分钟进实验室

实验预习部分【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名称) 【实验原理】(文字叙述、主要公式、原理图)

实验预习部分【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预习部分 【1】写出示波器以下功能对应的标号 电源开关:,聚焦:,辉度:, 垂直方式开关:,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与,【2】示波器校准信号为峰峰值4 V、1 KHz的方波,校准时垂直偏转灵敏度(衰减器开关10/15)应设定为V/DIV,并调节垂直微调旋钮(14/19)让波形垂直方向占大格,扫描时间因数(20)选择ms/DIV,并调节扫描微调(24)让一个波形周期水平方向占大格。 【3】R LC串联谐振电路,当信号源频率与谐振频率相同时,电流与信号源电压位相差;当信号源频率小于谐振频率时,电流位相于信号源电压位相,整个电路呈性;当信号源频率大于谐振频率时,电流位相于信号源电压位相,整个电路呈性。 【4】用示波器器观察和两波形,调节信号源频率,当示波器上显示的两列波时信号源频率为RLC串联电路谐振频率(注2)。 注1:示波器仪器介绍中校准信号为峰峰值2 V,但是仿真实验中是作为峰峰值4 V来校准。 注2:当示波器同时显示两路波形时,按“X-Y”按键(30)两次后两波形按照相同时序显示。

数据记录与处理 观测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信号源峰峰值:; 电阻取值:,电感取值:,电容取值:; 谐振频率计算值:,品质因数计算值:。 谐振频率测量值 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