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50个

组织变革:所谓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组织发展:所谓组织发展是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改革,以便促使整个组织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能。

绩效考核:所谓绩效考核是对组织或个人的工作成绩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与核定的程序、方式、方法的总称。组织形象战略:所谓组织形象战略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个性性质,通常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和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商品经营之道”。

家族主义:所谓家族主义就是把家庭的伦理道德移植到集团中,而企业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行为又都是为了保持集团的协调、维护集团的利益、充分发挥集团的力量

组织文化:所谓组织文化是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组织设计:所谓组织设计是指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力的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

环境:所谓环境是指外部的竞争、购销状况与市场需求,也包括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要求与影响。

组织的目标:所谓组织的目标是在企业管理中,目标可能是外界实在的对象,也可能是理想的或精神的对象。组织:所谓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

决策:所谓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找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

管理坐标图:所谓管理坐标图是一种采用图示和量表方式来衡量一个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方式

领导:所谓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而施加心理也许的人是领导。

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管理心理学则认为,它是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它既包括心理关系,也包括行为关系。它是一群相互认同、情感相互包容、行为相互近似的人与人之间联结成的关系。

沟通:所谓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它可以是通讯工具之间的信息交流,如电报、电话等。

信息沟通:所谓信息沟通,是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

群体凝聚力:所谓群体凝聚力或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

集体主义自决:所谓集体主义自决指的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群体的意见经过独立分析后所作出行为反应。群体压力:所谓群体压力,是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从众行为:所谓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有的意见之现象。

顺从行为:所谓顺从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只在表面上表现出与群体其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但内却仍然坚持个人意见的现象。

群体规范:所谓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正式群体:所谓正式群体是指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之群体。

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交的需要,而在工作环境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无名目,却实际存在的群体。

防卫型非正式群体:所谓防卫型非正式群体,指的是其成员因面临共同的危机或威而走到一起来的非正式群体。进取型非正式群体:所谓进取型非正式群体,指的是其成员采取有效的积极行动,主要靠自己的才华,能力与团

结精神等去努力打破不合理与不公平的特权现象,或者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激励: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

动机:所谓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主观原因,是个体活动的引发和维持的心理状态。

需要:所谓需要是人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物质的或精神的>时,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主观状态。认知失调: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持有两个彼此相互矛盾的认知,而产生不愉快情绪体验的情况。

态度:所谓态度是主体对某个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

价值观:所谓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价值观的作用:是指价值观对于指导个人的价值活动,调节和控制人们的情绪、兴趣、意志态度的功能。

自我管理:所谓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或约束。

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是指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存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知觉:所谓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

归因:所谓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行为特征解释和推论其原因。

人际交往行为:所谓人际交往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中相互接触和交换的言语、态度和举止等

社会知觉:所谓社会知觉实质上就是对人的知觉。

知觉:所谓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能力:所谓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或是指个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性格:所谓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所谓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意志:所谓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情感: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群体动力:所谓“群体动力”就是“群体活动的动向”,而研究“群体动力”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动向的诸要素,因为群体活动的动向同样取决于内部力场同情境力场的不相互作用。

管理心理学: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简答1:

1. 简述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3)有理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2. 简述态度的特性。

答:对象性、社会性、个体性、内隐性、稳定性、系统性。

3. 简述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答:(1)规模小,并且一般不带政治色彩;

(2)群体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群体内部压力大,成员的从众行为明显;

(3)群体内推选最有威信的人当首领,群体有较强的力和行为的一致性。

(4)群体内有一套见效快和不成文的惩罚制度和手段,并且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

(5)群体的成员之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4. 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客观存在的规律,简述其中主要的规律。

答:(1)吸引接近规律;(2)超同离异规律;(3)互需互酬规律;(4)交往深化规律;(5)交互中和规律。

5. 道格式发展分为哪六个阶段。

答:(1)实验研讨阶段;(2)小组建设和开发;(3)小组间关系的建设和开发;(4)制订理想的战略模式;

(5)模式的贯彻;(6)系统评价。

6. 简述X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7. 简述常见的归因偏差。

答:(1)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2)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3)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8. 概述起来说,一般认为小型群体应具备哪些特点。

答:(1)人数不多;

(2)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交往和接触;

(3)群体的成员,由共同的活动结合在一起;

(4)群体的成员之间能产生感情上的相互关系;

(5)他们的行为受群体中形成的规范调节。

9. 简述参照测量法的具体步骤。

答:(1)研究者要求群体成员进行相互评价;

(2)为每个成员准备一个大信封,将其他人员对他所作的全部评价集中大信封内;

(3)让各成员知道别人是如何评价的,但不允许个人看到信封中的全部评价,只让看一小部分对他评价;

(4)研究各成员的提名,看群众中哪些人最博得大家的信赖和尊重,这些被集中提名的人,可能是

群体中最起作用,并处于中心位置的人。

10. 现代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管理体制与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2)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的紧密化;

(3)寻求现代管理组织结构的新形式。

11. 性格特征具有结构性,其特征结构包括哪四个方面?

答:(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12. 人的知觉过程一般经过哪几个阶段?

答: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13. 简述正式群体的主要功能。

答:(1)完成组织任务;(2)满足其成员的心理需注;(3)协调人群关系;(4)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

14. 简述我国当代领导者应具备的知识素质。

答:我国当代领导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与领导者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包括政治法律、社会学、心理学、广告学、管理学、营销学、经济学、人际关系理论、大众传播学、新闻学、企业文化等学科知识。

(2)领导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包括领导学原理、企业形象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传播效果评估、危机处理、商业谈判、演讲技巧及会议组织等。

15. 简述美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

答:(1)建立共同的价值观;(2)个人能力主义;(3)软硬结合。

16. 简述人的意志过程的特征。

答:(1)能够自觉地确立目的;(2)自觉的能动性;(3)意志具有对行为的调节作用;(4)意志具有对心理进行调节的作用;(5)意志具有坚持的作用。

17. 根据目标理论,就一般情形而言,设置合适目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1)目标具体性与难易性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2)目标性与能力的关系;

(3)目标可接受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18. 简述群体规范的作用。

答:群体规范对维持和发展群体、指导和控制群体成员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维持和巩固群体的作用;(2)树立评价标准的作用;(3)群体动力的作用;(4)行为导向的作用。19. 简述领导决策的三种典型方式。

答:(1)集权式的领导决策;(2)参与式的领导决策;(3)放权式的领导决策;

20.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要做到哪几个方面的结合?

答:(1)静态与动态相结合;(2)短期与长期相结合;(3)主观努力程度与客观条件限制相结合;

(4)显性与隐性相结合。

21. 简述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答:(1)先天遗传因素;(2)家庭因素;(3)文化传统因素;(4)阶级和阶层因素。

22. 阿尔波特及其同事将价值观分为哪六种?

答:(1)理论的:强调通过理论性的批判的方法探求真理。(2)经济的:强调功用性的实务性。

(3)惟美的:强调形式与和谐。(4)社会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和信任。

(5)政治的:强调权力的获取和影响力。(6)宗教的:强调经验的一致性及了解宇宙本身。

阿尔波特及其同事认为,没有哪一种类型的价值观是绝对的,一个人并不只是具有一种价值观,实际上,人们的价值观是六种类型价值观的混合或配置。

23. 简述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

答: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两大方面:

(1)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非正式群体形成的首要因素:①价值观念一致;②兴趣与爱好一致;③性格、脾气相近与互补。(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①工作与生活方式;②共同的利害关系;③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及历史关系的影响。

24. 简述行为组织理论的主要特点。

答:(1)在形态上倾向扁平的组织结构;(2)在集权与分权上偏重分权;(3)在专业化分工上提倡专业化。

25. 简述绩效考核中主要的心理偏差。

答:(1)印象性偏差;(2)晕轮效应偏差;(3)对照效应偏差;(4)趋中化的偏差;(5)暗示性偏差;

(6)首因偏差;(7)近因偏差(也叫最近表现误差);(8)情感偏差。

26. 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如何注意气质要求的互补性。

答:(1)在一般的工作安排中,要注意满足工作对同一个个体具有几种气质特征的互补性的要求;

(2)在工作分工中,要注意不同职位对气质的互补性有不同的要求;

(3)在人员优化组合时,要注意集体对不同个体的气质类型的互补性的要求。

27. 简述态度的作用。

答:(1)态度对人们的判断和选择的影响;(2)态度对学习的影响;(3)态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4)态度对人的忍耐力和相容度的影响。

28. 简述从众行为的管理对策。

答:从众行为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区别对待:

(1)要充分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

(2)要警惕和防止从众心理、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

(3)领导者在作决策时,要防止在“表面一致”的情况下,匆忙地作出决策;

(4)重视并善于倾听不同的及反面的意见。

29. 一个领导的组织指挥能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善于运用组织的力量,综合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充分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作用;

(2)善于把国家、组织的目标和个人需要、利益联系起来,进行目标连锁;

(3)善于影响带动他人。

30. 简述日本组织文化的主要特点。

答:(1)和魂洋才;(2)家族主义;(3)以人为中心。

31. 简述近20年来我国管理心理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答:(1)建立了学术组织与教学的研究机构;

(2)翻译和编写了一批管理心理学著作;

(3)各管理院校多数开设了管理心理学课程,并为企业管理人员举办了各种讲习班;

(4)培养出了一批专业人员;

(5)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

32. 简述挫折产生的原因。

答:(1)外部原因。由外部原因引起的挫折称为环境起因挫折,指因外界事物或客观情况阻碍个体达到目标而产生的挫折。这种外部原因又可分为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两种:自然条件原因包括个人无法克服的内容;社会条件原因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受到的阻碍。

(2)内部原因。内部原因是行为主体的原因,由个体性行为主体原因引起的挫折称为个人起因挫折

。内部原因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生理原因;二是个体心理原因。

33. 简述凝聚力强的群体一般具有的主要特点。

答:(1)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沟通频繁,群体内气氛民主,成员间关系和谐;

(2)成员有较强的归属感,成员参加群体活动的出席率高;

(3)成员愿意更多地承担推动群体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关心群体,维护群体的权益。

34. 传统组织设计原则有哪些?

答:(1)专业化与劳动分工;(2)等级原则;(3)责、权一致原则;(4)管理幅度;(5)直线、参谋作用。

35. 绩效考核中如何贯彻民主原则?

答:(1)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视角的考核,实行广泛的参与制,尊重组织各成员参与管理的民主权利,提高组织成员参与程度;

(2)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要求将考核工作的各个五一节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3)绩效考核在充分发挥民主的基础上,还应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

36. 简述“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

答:(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且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3)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应有所改变,他们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

37. 简述一个高效率的群体通常具有的特征。

答:(1)成员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联系;

(2)成员之间有高度的影响力和交互作用,在群体内部易于调整彼此之间的关系;

(3)共同参与制定政策;

(4)群体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较高,乐于接受组织的目标,并且完成任务出色;

(5)群体的成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充满了自信心和自尊心;

(6)群体的成员办事认真、快捷。

38. 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2)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交流;

(3)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交流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4)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这种障碍是由于人所特有的心理障碍。

39. 简述利克特理论的主要贡献。

答:(1)打破了过去组织理论中一人一个职位、各部门严格划分界限的概念;

(2)强调管理人员不能只完成本职的固定工作,还要在各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起联接作用;

(3)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不但需要与同层次部门或单位保持联系,还要在上下层次部门之间起联接作用,要承担起联接针角色。

40. 敏感性训练一般分为哪四个阶段。

答:(1)不规定正式议题,让参加者自由讨论,相互启发,增进了解;

(2)训练者鼓励参加人员充分发表看法,认识自己的行为,体验自己对其他人的影响;

(3)充分敞开思想,相互学习,增强新的合法行为;

(4)进入工作阶段,强调群体活动的作用,重视整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效率,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巩固训练效果。

41. 简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对能力的影响作用最明显的因素。

答:(1)素质;(2)教育;(3)社会实践;(4)勤奋;(5)兴趣。

42. 简述消除认知失调的主要方法。

答:(1)在认知失调的两个因素中,选择改变其中一个,使失调趋于协调;

(2)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加强协调关系的认知系统;

(3)强调某一认知因素的重要性。

43. 对其成员而言,非正式群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满足其成员心理上和感情上的需求;(2)对其成员起着控制作用;(3)对其成员起改造作用;

(4)对其成员的激励作用。

44. 简述完善的人格的表现。

答:(1)有敏锐准确的观察力;(2)对自己和生活有正确的理解;(3)有很强的宽容力;

(4)尊重他人,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和赞扬;(5)不嫉妒他人的成功,不讥笑别人的失败。

45. 简述中国组织文化的大致特点。

答:致富经国;义利两全;以和为贵;勤俭为本;公正廉洁;任人惟贤;自强不息;辩证思维。

46. 简述归因的内容。

答:归因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心理活动的归因,即人们心理活动的产生应归结为什么原因;

(2)行为的归因,即根据人的行为和外部表现,推测其心理活动,这是社会知觉归因的主要内容;

(3)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表现,预测他们以后在有关情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47. 简述组织行为学家所认为的群体应具备的特征。

答:(1)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2)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有共同的规范,彼此相互影响;

(3)各成员具有群体意识;

(4)各成员的心理与行为,以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为宗旨。

48. 简述信息沟通的重要性。

答:(1)信息沟通是决策的基础;(2)信息沟通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3)良好的沟通也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保证。

49. 简述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的因素。

答:(1)相似性和一致性;(2)距离的远近;(3)交往的频率;(4)性格和气质;(5)主观印象;

(6)思想品德;(7)需求互补。

50. 绩效考核中,如何贯彻以激励为主的原则?

答:(1)在考核活动前,考核的目标与标准的设置要尽量与员工的需求相一致;

(2)在考核过程中,要注意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感情沟通;

(3)考核的结论还要与奖励待遇切实结合起来,功过分明,奖罚亦应分明,使责、权、利相一致。

案例题1:

1. 甲、乙两人一同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企业并同在一间科室工作,两人的工资也被定在同一档次:每月1000元。一年试用期过后,甲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200元,而乙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500元。甲拿到1200元工资后很高兴,因为比原来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得知乙的月工资是1500元后,则十分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试通过公平理论分析甲的心理以及管理者的对策。

答:(1)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主要受工资报酬的影响,包括绝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的数量)与相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与他人实际收入的比值)两种。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横向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付出的劳动和报酬进行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便认为是正常的、合理的,因而心情舒畅,安心工作;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低于他人的收支比例,或现在的收支比例低于过去的收支比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对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在本案例中,甲做纵向比较时的高兴在于与过去比其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与乙进行横向比较时,发觉自己的工资比乙少了300元,由此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2)管理者应对甲、乙两人的工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如果原因在于乙比甲能力强、贡献大,应时及对甲作出解释,使甲重新认定自我、找出差距所在、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甲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甲、乙的能力与贡献判断失误,应及时、果断的纠正失误,重新制定甲、乙的工资标准。

2. 俗话说“货比三家”,消费者购物时往往在心理上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首先借助感知与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思维获得理性认识,再加以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试由以上过程分析认识中感知与思维的关系。

答:(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各种不同感觉加以联系和综合的反映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就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感知是形成表象并产生思维的直接基础。

(2)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在感觉的基础上,人们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加以综合分析,形成知觉,对事物有了较完整的形象。感觉、知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3)人们为加强对事物的认识,还借助记忆把过去生活实践感知过的东西、体验过的情感或知识经验,在头脑中重复反映出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仅通过感知去认识事物的外在联系,琮以表象的形式向思维过渡,进一步认识事物的一般特征和内在联系,全面地、本质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这个思维过程(包括记忆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头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阶段。

3. 心理学家曾作过一项实验,这项实验分两段进行:第一段,向四组大学生介绍一个陌生人。对第一组说,这是一个外倾型的人;对第二组说,这个人是内倾型的;在第三组,先讲述这个人的我外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内倾特征;在第四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内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外倾特征。然后,让这四个组学生分别想象出对这个陌生人的印象。第一组和第二组学生得到的印象是显然易见的。在第三和第四组中,关于这个陌生人的印象完全符合提供信息的顺序,总是先提供的信息占优势。也就是说,第三组学生普遍把陌生人想象为外倾型,第四组普通把他想象为内倾型。第二段,给另外两级学生按上述第三和第四组同样的顺序描述一个人,所不同的是在先描述他的内倾或外倾特征之后,中间插做其他事情,如让学生作一些不太复杂的数学习题,然后再描述相反的性格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最后描述的特征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试分析该实验所提示的心理效应。

答:(1)该实验证明了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客观存在。其中,第一段实验说明了优先效应的存在;第二段实验说明了近因效应的存在。优先效应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它与第一印象的作用是相同的;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

(2)该实验不仅证明了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客观存在,而且证明了两种效应发生作用的不同条件。一般来说,在感知陌生人时优先效应起着更大的作用;而在感知熟悉的人时,如果在熟悉的人的行为上出现某种新异的表现,则近因效应起更大的作用。

4. 当我们看到教室的讲台时,我们几乎在获得该讲台的知觉的同时,赋予了这张讲台在教学工具方面的意义。这是思维的结果,讲台是直接的、具体的,但教学工具则是间接的,抽象的。试分析上述现象所表明的知觉与思维的关系。

答:该材料表明,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知觉与思维密不可分:知觉是思维的“窗口”,为思维提供感学信息;思维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知觉获得一定的意义。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抽象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6.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么一个实验:给两组大学生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后,让这两组大学生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两组学生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试分析上述实验所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答:(1)该实验充分表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印象也称初次印象,它是指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印象(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良好判断,反之则形成不良的判断,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2)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它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要阶段。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而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①在看待别人时,要昼避免仅仅凭第一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②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随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③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7. 一企业有两个生产同类产品的车间,A车间的凝聚力明显弱于B车间,但A车间的生产效率又明显高于B车间。

请分析以上现象的成因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提高B车间生产效率的对策。

答:(1)对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表明,凝聚力的状况对生产效率有着重大的影响,诱是除凝聚力外的另一重要变量,两者共同影响生产效率。无论凝聚力强弱如何,积极诱导都能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高;而消极诱导则明显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低。

此外,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的群体更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在积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更高,在消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反而更低。在本案例中,A车间虽然凝聚力弱于B车间,但车间主管理采取的是积极诱导方式;而B车间虽然凝聚力强于A车间,但车间主管采取的是消极诱导方式,而且正因为其凝聚力强,所以在消极诱导下,其生产效率则更低。

(2)从管理角度讲,上级主管部门应对B车间主管的思想状况、态度、动机等方面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劝其纠正自己对车间群体的诱导方式;如拒不纠正,可考虑撤换其职务。

8.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

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9.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做了一个实验。他给被试者看一张列有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等五种品质的表格,要求被试者想像一个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被试者普遍把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想像为一个理想的友善的人。然后,他把这张表格中的热情换为冷酷,再要求被试者根据这五种品质想像出一个适合的人。结果发现,被试者普遍推翻了原来的形象,而产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克服该实验所揭示的效应?

答:(1)该实验表明:表格所列的最后那种品质起着晕轮作用,影响了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由一点作出对这个人整体面貌的判断。

(2)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是个体在掌握有关知觉对象信息很少的情况下作出总体判断的结果,或是只从自己的偏好出发,带着个人偏见去衡量别人的结果。要克服晕轮效应,必须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坚持认识人与事的全面性、动态性和客观性。①要在深入了解和全面观察、分析一个人的言行后,才对其作出评价;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与事,切忌用静止的眼光和成见去“盖棺定论”;③要以客观的标准评价人,不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

10. 原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设计了一个实验:被试者是一些四年级、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给学生一张问卷,其中有几条关于道德问题的判断,学生应对这些判断表示赞成或反对。问题很简单,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公认的准则作出回答。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把这些道德的判断列入一张更长的项目单之中,而在学生回答之前给予暗示,指明其他人都赞成的错误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极少接受暗示、屈从压力而改变其原来的主意,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改变主意。试分析这一实验所揭示的问题。

答:(1)该实验表明,群体的压力并不是人们改变主意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关键因素是遵循集体的崇高思想、目的和价值观念,具有“集体主义自决”品质的人只在非原则性问题上表现出顺从,而在原则性问题上则坚持已见。

(2)一个人接受多数人的意见,可能是屈服于压力,怕被孤立;也可能是为了实现群体的理想和信念而采取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措施,即“集体主义自决”。“集体主义自决”指的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群体的意见经过独立分析之后所作出的行为瓜,当认为群体的意见正确时予以支持,并非由群体的压力改变了他的意见;

当认为群体的意见是一种原则性错误时,则抗拒群体的压力,坚持不从众。

自考试题-管理心理学简答题

自考试题-管理心理学简答题

管理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1: 1.简述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3)有理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2.简述态度的特性。 答:对象性、社会性、个体性、内隐性、稳定性、系统性。 3.简述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答:(1)规模小,并且一般不带政治色彩;(2)群体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群体内部压力大,成员的从众行为明显;(3)群体内推选最有威信的人当首领,群体有较强的力和行为的一致性。(4)群体内有一套见效快和不成文的惩罚制度和手段,并且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5)群体的成员之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4.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客观存在的规律,简述其中主要的规律。 答:(1)吸引接近规律;(2)超同离异规律;(3)互需互酬规律;(4)交往深化规律;(5)交互中和规律。 5.道格式发展分为哪六个阶段。 答:(1)实验研讨阶段;(2)小组建设和开发;(3)小组间关系的建设和开发;

(4)制订理想的战略模式;(5)模式的贯彻;(6)系统评价。 6.简述X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7.简述常见的归因偏差。 答:(1)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2)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3)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8.概述起来说,一般认为小型群体应具备哪些特点。 答:(1)人数不多;(2)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交往和接触;(3)群体的成员,由共同的活动结合在一起;(4)群体的成员之间能产生感情上的相互关系;(5)他们的行为受群体中形成的规范调节。 9.简述参照测量法的具体步骤。 答:(1)研究者要求群体成员进行相互评价;2)为每个成员准备一个大信封,将其他人员对他所作的全部评价集中大信封内;3)让各成员知道别人是如何评价的,但不允许个人看

自考管理心理学历年试卷 答案00163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3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 A )1-40 A.管理B.领导C.协调D.沟通 2.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B )1-60 A.观察法B.个案法C.调查法D.实验法 3.心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称为( A )1-59 A.信度B.可靠度C.效度D.可信度 4.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其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C )2-77 A.韦伯B.梅奥C.马斯洛D.摩尔斯 5.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所有工业企业中都存在六大类企业经营活动,其中他认为最重要的职能是( C )2-68 A.技术B.商业C.管理D.财务 6.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管理心理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管理心理学产生萌芽的标志是( A )2-70 A.人际关系理论B.社会关系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人本管理理论 7.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它是( B )3-80 A.知觉B.感觉C.印象D.归因 8.人们认为外交官应该情绪稳定,喜怒哀乐“不行于色”;演员应该“喜形于色”,这是( D )3-88 A.自我知觉B.首因效应C.人际知觉D.角色知觉 9.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这指的是( B )3-93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心理定势现象 10.关于能力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学说,智力多元论学说代表人物是( D )4-100 A.斯皮尔曼B.塞斯登C.基尔福特D.加德纳 11.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即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测量是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临界状态的IQ分布在( B )4-101 A.70以下B.70~79C.80~120 D.120以上 12.气质和工作应进行合理匹配,适宜从事社交工作、外交工作、管理人员、律师、记者、演员等需要有表达、活动与组织能力工作的气质类型是( A )4-110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 13.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职务上的责任感、职位升迁等因素归为( C )5-130

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docx

2011年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规范分析法”的提出者是() A. 阿吉里斯 B. 谢里夫 C. 皮尔尼克 D. 阿希 答案:C 2. 将绩效考核分为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其依据是() A. 考核的主体 B. 考核的性质 C. 考核内容 D. 考核的形式 答案:B 3. 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不包括() A. 锻炼原则 B. 接近原则 C. 相似原则 D. 闭锁原则 答案:A 4. 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 A. 《国富论》 B. 《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 C. 《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 D. 《科学管理原理》 答案:A 5. 将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态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 凯尔曼 B. 英斯科 C. 弗鲁姆 D. 班杜拉 答案:C 6. 下列选项中,属于互益组织的有() A. 银行 B. 学校 C. 研究机构 D. 政党 答案:D 7. 在组织变革与发展中如果涉及重新建构组织以及组织所处环境的观念,这种变革属于() A. 渐进式变革 B. 激进式变革 C. 平缓式变革 D. 跳跃式变革

答案:B 8. 值得我们借鉴的西方组织文化理论和实践不包括() A. 以事为中心的思想 B. 顾客至上的理念 C. 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D. 主动合作的团队精神 答案:A 9. 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提到首位的是() A. 心理技术学 B. 群体动力理论 C. 霍桑实验 D. 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C 10. 与人们顺利完成工作和胜任工作相关的心理特征是() A. 性格 B. 气质 C. 需要 D. 能力 答案:D 11. 在组织中,既自私,又富有攻击性的人,其价值观属于() A. 反应型 B. 宗法型 C. 自我中心型 D. 坚持己见型 答案:C 12. 奖励应当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体现了强化的() A. 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原则 B. 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原则 C. 及时强化原则 D. 奖人所需原则 答案:D 13. 在企业中对员工每天的生产成绩、出勤状况、安全生产等进行记录,这属于() A. 定期考核 B. 临时考核 C. 口头考核 D. 日常考核 答案:D 14. 在沟通过程中,发送信息的主体称为() A. 通道 B. 接受者 C. 编码 D. 信息源 答案:D 15. 认为领导是天生的领导理论是()

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有答案)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__人格__,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从众。 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8.成就需要(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社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机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 1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领袖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型领导四种。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1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1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测验法)三种。 1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目标价值(外在因素))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18. 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1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 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对) 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错) 3.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一定是相同的。(错) 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错) 5.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对)

自考管理心理学必过秘籍

管理心理学(00163)必过秘籍 1.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定计划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是指(A)1-40 A.控制职能 B.计划职能 C.协调职能 D.组织职能 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 1.管理的具体职能: 1.计划 2.组织 3.指挥 4.控制 5.协调 2.管理的现代职能: 1.信息 2.决策

3.激励 4.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 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取得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并维持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 2.因其对工业心理学创立所起的作用,被后人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D)1-54 A.斯科特 B.梅奥 C.冯特 D.闵斯特伯格 闵斯特伯格因其对工业心理学创立所起的作用,被后人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最早进行心理学技术学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 霍桑实验的的步骤: 1.第一阶段是1924-1927年进行的工作物理环境实验,这是霍桑实验的先导 2.第二阶段是1927-1932年进行的职工福利措施实验 3.第三阶段是1928-1930年进行的态度和意见调查 4.第四阶段是1930-1932年进行的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企业的子系统包括: 1.信息处理系统

2.传感系统 3.决策系统 4.加工系统 5.控制系统 厄威克八项原则的内容: 1.目标原则 2.相符原则 3.职责原则 4.组织阶层原则 5.控制广度原则 6.专业化原则 7.协调原则 8.明确性原则 3.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和(C)1-59 A.数理分析法 B.逻辑判断法 C.观察法 D.经济分析法

自考试题管理心理学.docx

简答1: 1. 简述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3)有理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2. 简述态度的特性。 答:对象性、社会性、个体性、内隐性、稳定性、系统性。 3. 简述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答:(1)规模小,并且一般不带政治色彩; (2)群体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群体内部压力大,成员的从众行为明显; (3)群体内推选最有威信的人当首领,群体有较强的力和行为的一致性。 (4)群体内有一套见效快和不成文的惩罚制度和手段,并且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5)群体的成员之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4. 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客观存在的规律,简述其中主要的规律。 答:(1)吸引接近规律; (2)超同离异规律; (3)互需互酬规律; (4)交往深化规律; (5)交互中和规律。 5. 道格式发展分为哪六个阶段。 答:(1)实验研讨阶段; (2)小组建设和开发; (3)小组间关系的建设和开发; (4)制订理想的战略模式; (5)模式的贯彻; (6)系统评价。 6. 简述X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 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 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7. 简述常见的归因偏差。 答:(1)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2)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2018年4月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63)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歹ll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2004年,我国提出的基本国策是 A.依法治国 B.和谐社会 C.以人为本 D。计划生育 2.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和促进组织发展的学科是 A.社会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3.心理测验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是指 A.信度 B. 可靠度 C.效度 D.可信度 4.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论述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亦称工作专门化)中获得经济优势的著名著作是 A.《国富论》 B.《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 C.《计件工资制》 D.《科学管理原理》 5.在古典管理理论的三巨头中,因其在组织理论领域的突出贡献,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 父”的是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卡斯特 6.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A.韦伯 B.梅奥 C.马斯洛 D.摩尔斯 7.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称为 A.形状知觉 B.运动知觉 c.时间知觉 D.空闾知觉 8.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以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为

(整理)年10月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试题.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2.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八实验法 B. 调查法 C. 测验法 D.个案法 3.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 A.古典管理理论 B. 早期管理理论 C.传统管理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4.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被称为【】 A.价值观 B. 情感 C. 审美观 D.兴趣 5.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 气质 B. 性格 C. 个性 D.人生观 6.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要注意的气质要求是【】 A.发展性 B. 绝对性 C. 顺应性 D.互补性 7.几个对象共同包围着一个空间,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这反映的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是【】 A.连续原则 B. 接近原则 C. 相似原则 D.闭锁原则 8.人们谈到教授,总认为是文质彬彬、白发苍苍;一说到工人,总想到身强力壮、性格豪爽的形象。这反映的社会知觉效应是【】 A.近因效应 B.优先效应 C.定型效应 D.晕轮效应 9.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 A.态度 B.价值观 C.人生观 D.世界观 10.态度的基础是【】 A.情感 B.评价 C.认知 D.意向 11.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 A.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B.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C.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D.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12.表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公式是【】 A.激励程度=期望值×效价 &效价=期望值×激励程度 C.期望值=激励程度×效价 D.激励程度=期望值×效果 13.根据挫折理论,“自我安慰”行为属于【】 A.妥协性行为 B.退化性行为

往年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

往年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 一、单选题 2.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是()。 A.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3.由于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A.心境 B.心态 C.激情 D.应激 4.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德鲁克 B.勒温 C.韦伯 D.巴纳德 5.在概括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的管理原则基础上,得出了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的人是()。 A.古利克 B.梅奥 C.马斯洛 D.厄威克 8.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被称为社会知觉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心理定势现象 7.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是指()。 A.社会知觉 B.心理知觉

D.角色知觉 9.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测量是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约占全部人口的80%左右的IQ在()。 A.70以下 B.70?79 C.80?120 D.120以上 10.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中所指的()。 A.气质 B.感觉 C.情绪 D.能力 12.能力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学说,能力二因素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皮尔曼 B.塞斯登 C.基尔福特 D.加德纳 14.在1943年,首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 A.德鲁克 B.马斯洛 C.弗洛姆 D.波特尔 15.麦克莱兰提出的激励理论是()。 A.需要层次论 B.成就需要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 17.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较多,“文人相轻”现象显示的影响因素是()。 A.团体的风气 B.团体的同质性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 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普通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 中发挥作用。 ②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 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 动规律。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 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要包括: 1、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 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 3、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这些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 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与区别 管理心理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 因素。由于在实践过程中人的心理因素与行为因素是统一的,因此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 容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和产生和发展 一、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1、心理技术学:(斯腾)研究的基本方向是解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 2、霍桑实验:(梅奥)开始于1924年他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人群关系”美国心理学界则公认他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3、群体动力理论:(勒温)理论被称为“场”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人的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4、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他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向高发展,形成金字塔形的层次。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在美国一一产生与发展: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美国是管理心理学的发源地,也是当前世界上管理心理学研究比较发达的国家。 2、管理心理学在中国 1979年以后,我国管理心理学才逐渐得到发展。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一、管理的概念P40(1201 单选)(1504 单选) 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5个职能P40 1) 计划: 法约尔认为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即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手段、方法与策略。(1210单选) 2) 组织: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和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1301 单选) 3) 指挥: 即上级对下级的指导、监督和激励。 4) 控制: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定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1310单选)(1504 单选) 5) 协调: 即对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之间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效协作与调整。 三、企业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系统:P41(1404单选) 1) 社会技术系统 2) 社会心理系统 四、心理学的概念P41(1110单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五、心理过程包括:P42—45 (1404多选) 1. 认识过程 感觉: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1110单选)(1410单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2. 情绪与情感过程 (1) 基本情绪 (2) 情绪状态(1301单选) 心境: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激情: 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1404单选) (3) 高级社会性情感 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的理智感大体有以下几种:(1310多选) 好奇心和新异感 喜悦感 怀疑与惊讶情感 不安情感 自信与确信不疑情感 3. 意志过程:指意识对行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作用。(1504 单选) 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1210 简答) (1) 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 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 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 六、个性心理特征P46 (1110单选多选)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来看,个性心理的差异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 1) 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2) 气质是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3) 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性格。 4) 自我(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自觉的认知系统。 七、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P47 (1410简答) 1) 管理应以尊重人、关心人、关爱人与人的生命、改善与提高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为出发点 2) 管理应强调弘扬人性、给人以尊严,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健康与和谐生存、发展的权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作用; 3) 管理要提倡开发人的潜能、创造与体现人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2018年10月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63)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订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称为 A.控制 B.计划 C.协调 D.组织 2.团队行为管理的核心课题是 A.团队配合 B.人际关系 C.组织结构 D.管理理论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辩,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发展变化整个过程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个案研究法 C. 调查研究法 D.实验法 4.韩非在《八经》篇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这句话说明了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是 A.管理问题 B.生产问题 C. 人性问题 D.人事问题 5.霍桑实验的第四阶段是 A.工作物理环境实验 B.职工福利措施实验 C.态度和意见调查 D.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6.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经济人假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泰勒 B.梅奥 C.马斯洛 D.洛斯奇 7. 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 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这种心理现象称为 A.知觉 B.感觉 C.印象 D.归因 8.社会知觉的核心成分是 A.一般知觉 B.自我知觉 C.角色知觉 D.人际知觉 9.归因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 A. 凯利 B.海德 C.武德沃斯D.威廉.詹姆斯 10.智力属于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考试必背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考试必背 管理心理学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现代管理学愈来愈认识到,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的定义模式——“人——人——工作”。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层过面:管理程中的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和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也是管理心理学教科书的逻辑架构。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区别: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联系: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运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区别:把人和机器当成一个人-机系统进行研究,使机器更好地适应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以便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机器的性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工程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把人与人当成一个人-人系统进行研究,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科学分析,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正确预测人的行为,充分调动的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联系: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到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两者研究的内容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产生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管理心理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侧面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素。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心理学自考历年真题

管理心理学自考历年真 题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1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2.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八实验法 B. 调查法 C. 测验法 D.个案法 3.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 A.古典管理理论 B. 早期管理理论 C.传统管理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4.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被称为【】 A.价值观 B. 情感 C. 审美观 D.兴趣 5.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 气质 B. 性格 C. 个性 D.人生观 6.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要注意的气质要求是【】 A.发展性 B. 绝对性 C. 顺应性 D.互补性 7.几个对象共同包围着一个空间,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这反映的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是【】 A.连续原则 B. 接近原则 C. 相似原则 D.闭锁原则 8.人们谈到教授,总认为是文质彬彬、白发苍苍;一说到工人,总想到身强力壮、性格豪爽的形象。这反映的社会知觉效应是【】 A.近因效应 B.优先效应 C.定型效应 D.晕轮效应 9.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 A.态度 B.价值观 C.人生观 D.世界观 10.态度的基础是【】 A.情感 B.评价 C.认知 D.意向 11.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 A.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B.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C.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D.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12.表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公式是【】 A.激励程度=期望值×效价 &效价=期望值×激励程度 C.期望值=激励程度×效价 D.激励程度=期望值×效果 13.根据挫折理论,“自我安慰”行为属于【】 A.妥协性行为 B.退化性行为

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50个 组织变革:所谓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 组织发展:所谓组织发展是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改革,以便促使整个组织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能。 绩效考核:所谓绩效考核是对组织或个人的工作成绩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与核定的程序、方式、方法的总称。 组织形象战略:所谓组织形象战略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个性性质,通常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和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商品经营之道”。 家族主义:所谓家族主义就是把家庭的伦理道德移植到集团中,而企业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行为又都是为了保持集团的协调、维护集团的利益、充分发挥集团的力量 组织文化:所谓组织文化是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组织设计:所谓组织设计是指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力的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 环境:所谓环境是指外部的竞争、购销状况与市场需求,也包括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要求与影响。 组织的目标:所谓组织的目标是在企业管理中,目标可能是外界实在的对象,也可能是理想的或精神的对象。 组织:所谓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 决策:所谓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找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 管理坐标图:所谓管理坐标图是一种采用图示和量表方式来衡量一个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方式 领导:所谓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而施加心理也许的人是领导。 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管理心理学则认为,它是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它既包括心理关系,也包括行为关系。它是一群相互认同、情感相互包容、行为相互近似的人与人之间联结成的关系。 沟通:所谓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它可以是通讯工具之间的信息交流,如电报、电话等。 信息沟通:所谓信息沟通,是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 群体凝聚力:所谓群体凝聚力或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 集体主义自决:所谓集体主义自决指的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群体的意见经过独立分析后所作出行为反应。 群体压力:所谓群体压力,是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从众行为:所谓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有的意见之现象。 顺从行为:所谓顺从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只在表面上表现出与群体其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但内却仍然坚持个人意见的现象。 群体规范:所谓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正式群体:所谓正式群体是指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之群体。 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交的需要,而在工作环境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无名目,却实际存在的群体。 防卫型非正式群体:所谓防卫型非正式群体,指的是其成员因面临共同的危机或威而走到一起来的非正式群体。 进取型非正式群体:所谓进取型非正式群体,指的是其成员采取有效的积极行动,主要靠自己的才华,能力与团结精神等去努力打破不合理与不公平的特权现象,或者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激励: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试题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20×2=40) 1.()研究者有目的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出所要研究的某些现象,以此得到关于这一现象发生所起作用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访谈法;C.个案法;D.观察法。 2.()主持霍桑实验的人是。 A.亚当斯;B.梅奥和罗利斯伯格;C.艾宾浩斯;D.费斯汀格。 3.()“滥竽充数”行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齐宣王的喜好; B.南郭先生的道德品质; C.齐宣王的制度不合理; D.南郭先生没有制度意识; 4.()每个人特定人群总有一种共同的、较为一致且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其人格的依据,这种现象被称为。 A.光环作用; B.假定相似作用; C.首因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角色定式;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知觉。 6.()由于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被称为,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被称为,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被称为。 A.需要;动机;激励; B.需要;激励;动机; C.动机;需要;激励; D.动机;激励;需要。 7.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 A.物理因素、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主体因素; C.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D.内在因素、外在因素。 8.()在公平理论中,如果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相比感到吃亏了,会采取。 A.减少投入; B.增加投入; C.要求增加他人的收入; D.要求减少他人的工作量; 9. ()在管理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A.群体促进效应;

自学考管理心理学完整版

《现代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对象、任务和方法) §1.1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发展轨迹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及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 ※“工业心理学之父”闵斯特伯格及《心理学与工业效率》萌芽阶段 ※梅奥的“霍桑实验”及人际关系学派初具雏形和形成阶段 ※莱维特及《管理心理学》专着的出版正式诞生和发展阶段 (一)“科学管理之父”泰勒(W.Taylor,1856-1915)与科学管理理论 ㈠时代背景: ㈡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思想与做法 1出发点:消除劳资对抗与低效率,促进劳资与高效率 2劳资双赢理念:转变工人和雇主双方观念,由对抗到合作 3工作定额原理:通过对熟练工人的动作分析,制定合理的工作量来解决如何提高高效率这一核心问题 4标准化原理:工作的工具、器材及操作方法的标准化 5人岗最佳匹配原则:根据工人的差异选拔和培训“第一流工人”到

最合适的岗位上 6 实行差额计件制(规定一定熟练,多劳多得,不足便扣),以克服 消极怠工,奖励多劳多得. 7 将计划和执行部门分开,各司其职,避免经验化错误 8 设置8个“职能工长”,实行“职能管理”,有利于工作的细化与具 体化。 9 机构管理例外原则:高层领导只负责重要决策及监督,日常事务交 给下属。 ㈢评价: 1 主要优点: ①注重改善劳资关系,改进工作方法;②明确目标与责任; ③关注个人差异;④予以适当放权等。 2 主要不足: ①将人视为经济人,过于关注物质奖励和严格标准而忽视人的情感 ②过于重视技术、强调个别作业效率、忽视了企业的整体功能 (二)“工业心理学之父”闵斯特伯格及《心理学与工业效率》萌 芽阶段 ㈠“工业心理学之父”闵斯特伯格简介(H Munsterberg,1863-1916) ㈡ 1912年《心理学与工作效率》的出炉 闵斯特伯格的研究要点是要发现人们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 把他们安排在最合适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同时要研究在什么心理条件 下,能够从每个工人处得到最大的、最令人满意的产量。此外,还要

00163自考管理心理学试卷(答案全面)

自考课程综合测验 管理心理学 试卷 (课程代码 00163 ) 一、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1小题,总共22分) 1.有效管理的心里依据原则是( ) A.认知原则 B.一致原则 C.心理动力 D.沟通原则 E.人际关系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常有(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个案研究 E.经验总结法 3.知觉的基本特征是(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经常性 4.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是( )。 A.兴趣差异 B.态度 C.动机 D.经验 E.心理走势 5.归因理论研究的内容是( )。 A.社会行为成败归因 B.社会推论问题 C.期望与预测行为研究 6.社会知觉的主要效应是( )。 A.首目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名人效应 E.心理定势 7.社会知觉的应用,主要指会影响到( )。 A.人事任用及面试 B.绩效评估 C.对努力程度评估 D.职工忠诚度 8.人的能力一般有( )。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实际能力 D.潜在能力 E.创造能力 9.人尽其才,量才任用,主要是应注重( ) A.实际工作能力 B.摆正文凭与才能的关系 C.注意智力 D.给员工一定自主性 10.气质的定义是( ) A.人出生就具有的个性 B.动力性特点表现为认识等非动机性 C.稳定的个性 11.性格机能类型一般是按( )分类的。 A.理智优势 B.情绪优势 C.意志优势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总共20分) 12. 管理心理学: 13.社会知觉: 14.归因: 15.晕轮效应: 三、填空(每小题6分,共4小题,总共24分) 16.人性假设常规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17.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是___________心理、____________心理、____________心理和 ______________心理。 18.社会知觉的分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9.归因偏差一般有____________归因偏差、___________归因偏差、___________归因偏差 和__________等其他归因偏差。 四、问答题(每小题9分,共2小题,总共18分) 20.归因原理对激发人的成就动机,促进人们继续努力的行为,由主要作用。试举例说明有哪些影响? 年级 班级 准考证号 姓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