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的道德基础第十课

政治的道德基础第十课

政治的道德基础第十课
政治的道德基础第十课

第10课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

?马克思的自由观

?马克思的科学观

?劳动价值论:剥削和非正义

?剩余价值理论

?相对以及绝对剩余价值以及剥削率

课程安排以及马克思的自由观

功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相似之处是,它们都有各自的微观图景和宏观图景。在功利主义中,微观图景是帕累托原则以及个体的交易方式,而它引起的宏观图景是指,如果你允许人们自由交易最终会得到最大的效用,这也就是综合了权利和效用的意思,至少是希望能够综合的意思。另一种类似的说法是亚当·斯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不关心能否获得好的总体效用的时候,每个人其实都在努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无差异曲线。每个人利己行为的总和有利于最终的结果。这就是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市场中的看不见的手。

马克思同样也有一个微观图景,一个宏观图景以及一个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我们将在今天和下周一的课上讨论它。今天,我们原则上集中讨论他的微观图景,看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微观层面,财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下周一,我们会联系到他的宏观图景。你们会看到,他同样有一个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也就是说,微观层面上个人按照某种动力以某种方式行事,这种行为的副产品在宏观层面上带来了没人能明白、没人能想到的结果。

马克思的看不见的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完全是善意的。一开始的一段时间是善意的,但随着资本主义的活力不断释放,它开始转变成恶意的。这就是我们期中考试前的几堂课的内容。

在讨论他的微观图景之前,我想先明确几个概念。回忆一下,我们讲到启蒙思想家的时候,我们最关心的就是他们都认为个人自由是最重要的善,以及都诉诸于科学,而不是诉诸于习惯、自然法,或是

宗教,或是传统,或是什么其他东西来建立政治理论。

我想要强调一下马克思对于这两点的看法。周一的课上,我已经或多或少提到了这一点,这里只是再强调一下。首先,马克思关于自由的观点在下面这一著名的段落中得到了完美的阐释。这实际上是青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黑格尔派以及他们的继承者费尔巴哈所做的批判。他生动的描绘了他对于什么是不自由的看法。

他写道:“只要人还生活在自然形成的社会中,也就是说,只要还存在个别利益和总体利益的差别,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劳动分工(我们上次讲到过)就会第一次让我们看到人们本身的活动成为反对他自己的外来力量,奴役他而不是听从他。一旦出现劳动分工,每个人都有一个强加在他身上的特殊的行动领域,他无法逃离。他或是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是一位至关重要的批评家。如果不想失去他的谋生手段,他就必须一直这样。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这是他的乌托邦理想),没有人被限定在某一领域,每个人都可以在他希望的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社会管理着一般生产,这样就使得我可以今天干这件事,明天干那件事。(这可能是马克思说的最著名的话了)早上打猎,下午钓鱼,晚上饲养家畜,吃完晚饭做批评家,随心所欲。而不是总做猎人、渔夫、牧人或者批评家。”

这就是马克思的乌托邦。这里说的是一旦有了劳动分工,我们就没有了自由。我们被我们在劳动分工中的特殊位置所奴役。还记得我给你们读过的亚当·斯密描述的大头针工厂吗?有些人穷其一生抽铁丝,有些人穷其一生往大头针上安圆头。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想说的是,一旦有了劳动分工我们就从自身中异化出来了。只有依靠资本主义历史性的、必然的生产出的极大丰富的财富彻底消灭了劳动分工

以后,我们才有可能和自己重新统一起来,成为完整的人。

马克思相信他的宏观图景随着时间不断演变,最终会揭示这一点的。只有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由于财富的极大丰富消除了劳动分工以后,人们才可以真正得到自由。上面这些都是说明,他的根本理想是自由而不是平等。上次我已经说过,他的观点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

马克思的科学观

第二,再回来强调一下他的科学观。马克思是客观主义者。他相信历史中存在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描绘了历史发展的长卷。历史的发展有方向。它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内部矛盾,这些矛盾逐渐展开决定了历史的发展方向。所以封建社会中农民和地主间的对立将会决定那个社会中冲突的方式。然后会出现一个中产阶级,他们会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但同时又因此产生了和他们对立的工人阶级。这些冲突逐渐展开,最终会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这是一个还原论的理论。我上次说过,想想克林顿的名言:“傻瓜,经济最重要!”政治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即使不是所有的重要事件,都是由经济利益决定的。不管人们理解还是不理解,同意还是不同意,都是如此。

这引出了马克思的科学观的第三点——这也和我们今天的课程内容有关——它就是马克思对于自在的阶级和自为的阶级的区分。我想花几分钟首先介绍一下他的阶级的概念,然后再介绍一下自在和自为的概念。

很多人说马克思是反个人主义的。因为他思考阶级和阶级冲突这些理论,所以他不是个人主义者。这是对马克思肤浅的理解。一位卓越的学者乔恩·埃尔斯特在很多写到这个主题的书中指出,马克思实际上是个人主义者,因为他对阶级的定义是以个人和生产资料的关系作为衡量标准的。所以,你为什么是工人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呢?如果你必须出卖劳动力给他人才能活下来,那么你就是工人阶级。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某人是不是工人阶级,你要说:“他必须出卖他的劳动给别人才能活下来吗?”如果答案是是,那么他就是工人阶级。如果答案是否,那他就不是。你可能会说:“确实,我每天必须上这儿来工作获得工资。在这个意义上,我必须把我的劳动卖给这所大学。但我不是工人阶级。有人可能会说我是工人阶级,但他们那是在说他们自己。我开着豪车,住在郊区,我不是工人阶级。”

马克思对此的回答要诉诸于他对自在的阶级和自为的阶级的区分。他会说:“夏皮罗,你只不过是被骗了。你可能觉得你不是工人阶级,但这是因为你不了解自己在劳动分工中的客观位置。不管你是否明白,你都是工人阶级。所以在自在阶级这个意义上,你是工人阶级。如果你不认为自己是工人阶级,那么在自为阶级这个意义上,你就不是工人阶级。

所以,“自在”代表了阶级的客观定义——“自为”是主观的——不管人们事实上是否相信自己是工人阶级以及意识到自己是工人阶级。对历史发展有意义的是“自在”。最终推动事物前进的是阶级斗争中的客观逻辑,而不是人们认为他们在社会的劳动分工中的地位的主观逻辑。所以区分这两点很重要。

正如我所说,马克思是一位乌托邦思想家。他其实是想说——今

天和下周一的课上我们会看到原因——共产主义革命和以前其他的革命的区别在于这两点会统一起来。在历史上,自为的工人阶级第一次把自己看成是自在的工人阶级。我们会了解自己在劳动分工中的客观位置,自觉的创造新秩序。而在以前的所有的生产方式中,人们并不真的理解他们在整个客观图景中的位置,所以他们是用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建立新秩序。他们建立新秩序是他们有意识的行为的副产品,而不是出自他们有意识的设计。所以这就是自在和自为的区别。

你听了所有这些话以后可能会说:“这看上去是古色古香的19世纪的想法,和当今世界的人们没有什么关系。”毕竟,我们都受到过去一年半剧烈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为了工资工作的人在股票市场中也有钱。那么,因为股票是资本,他们这时就是资本家了,不是吗?

所以作为大学教授,我在股市中,在TIAA-CRFF中有退休金。我作为一个工人的同时,也是资本拥有者。这种区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分法太简单了。你认为马克思会如何回答?因为我有钱,所以我其实不是工人阶级。我在股市中有各种投资,共同基金,所以我不是工人阶级。你觉得马克思会如何回答?这并不容易。

我觉得他会这样回答。他会说:“工人阶级的定义是你必须为别人工作来谋生,不是你选择为别人工作来谋生。所以如果我在TIAA-CRFF投资的股票市场中有足够的钱,我可以明天退休也没问题,那么我就不是工人阶级。所以是这种强制因素使你成为工人阶级。我们中一些人可能拥有股票,从马克思的角度看这并不重要。但如果我拥有足够的股票使我不用出去打工谋生,那我就不是工人阶级了。所以人们可以在工人阶级中进进出出。

实际上,我知道有耶鲁员工两年前就准备退休了,靠积蓄的TIAA-CREF生活。后来经济脱离了轨道,一切烟消云散了,他们到现在还没退休。所以马克思会说:“在理论上,在原则上他们试图脱离工人阶级,但还是跌落回了工人阶级。所以关键在强制因素。因为没有足够的钱,所以他们没有退休,还需要为别人工作来谋生。”所以这就是推动他理论前进的自在的阶级和自为的阶级的区别。

劳动价值论:剥削和非正义

这个理论讲的是什么?我们要回到洛克。我们讨论洛克以及他的财产理论的时候,仔细看过《政府论》(下篇)第五章的同学会看到,洛克是如何把造物理想应用在经济领域里的。他认为产品中的大多数价值来源于工作。在一处,他非常简略的提到:“90%来自于工作,其他的来自于自然资源。”在另一处,他说:“99%来自于工作,其他的来自于自然资源。”

但洛克实际上没有提出劳动通过什么机制创造了价值。在17世纪和18世纪,关于这一点有三种理论。我周一提到过,在欧洲,特别是法国,重农学派提出价值来源于土地。但有些英国学者说:“不是的。这是不对的。如果你看看富有的荷兰,他们并没有多少土地。”他们认为价值来源于贸易。源自17世纪的霍布斯,以及威廉·配第爵士和洛克等人提出了第三个观点:“价值来源于工作。价值的源泉在于工作。”马克思采用这一观点提出了一个价值理论。

他的理论比洛克的要完善,比斯密以及李嘉图的都完善。它开始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SNLT。他定义SNLT为生产任何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有谁记得使用价值是什么意思?

学生:有用?

是的。任何有效用的东西都有使用价值。所以它是在社会中的一般生产条件下,在平均的劳动技能以及普遍的劳动强度的情况下,生产任何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假设我和尼德在生产打字机。劳动价值论里最大的一个迷团就是,如果尼德是个完美主义者,他要比我多花一倍的时间来生产打字机,不过他的完美主义大多在他自己的脑子里,最终两台打字机都一样,这会造成什么问题呢?马克思会说——他不会说因为尼德投入了两倍的劳动在里面,所以尼德的打字机要比夏皮罗的打字机贵一倍——不会的。因为他的一半的劳动都是社会非必要劳动。所以要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者,如果出现了一个省力的设备,可以比用锉刀更快的配钥匙。我用了那个省力的设备,而尼德没用,所以我生产打字机更快了。他的打字机不会卖的比我的打字机贵,因为他用的是社会非必要劳动。

所以这就是“那个社会中平均的劳动技能以及普遍的劳动强度”的意思。它决定了商品的价值。还记得我们提到过的自然价格吗?商品的长期均衡价格是由社会必要的劳动数量决定的。这里“社会必要的”意味着每个人按照相同的或者平均的工作强度工作,使用可能的技术。因为如果有人使,有人不使,那些不使的人就会花费非必要的劳动时间,而这不会反应在产品的价值里。因为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中,最便宜的商品会赶走其他的商品。

要记住,很重要的一点是,马克思研究的是充分竞争的等价交换的经济模型。我周一提到过,这里没有欺诈。他的模型是充分竞争的经济模型,至少一开始是这样的。我们一会儿会讲到,他认为经过一

段时间,经济会变成非竞争的了。但开始时,在他的理论里,在竞争性的经济模型中,最便宜的商品会把不那么便宜的商品赶走。所以这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实际的劳动时间。尼德流了多少血汗和泪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需要流多少血汗和泪水。

剩余价值理论

你可能会说:“但这没说明什么问题呀?”为了说明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考察马克思的理论,不仅要讨论劳动的价值理论,还要讨论劳动的剩余价值理论。这是马克思大显身手的地方。他要说的是:“人类的劳动是新价值、新的交换价值的唯一来源。”这里说的是造物理想,不是吗?人类的劳动是新价值的唯一来源。所以当洛克说:“商品的价值90%或者99%来自于工作,其他的来自于共同的东西。”而马克思会说:“是100%。所有的交换价值都来自于工作。”

他在这里思考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他希望说:“如果我们看一下在市场经济中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是人生产出来的。”这是唯一一个共同特点。工作能力和其他东西一样,也是商品。我们过一会儿会详细讲。当你考虑付给一个人多少工资,付给一个工人多少工资,这跟其他商品一样,取决于他的价值。

所以当我们说:“这本书的价值是多少?”时,它取决于生产这本书必要的劳动数量。当我们说:“炼钢工人的价值是多少?”时,它取决于生产这个炼钢工人必要的劳动数量。工人是商品,在这个意义上,他和书是一样的。

所以工资是由生产工人的成本决定的。那么为什么物理学家比体力工作者挣的多就很简单了。因为生产物理学家的成本要比生产体力

工作者的成本更大。那些培训、教育等等,在物理学家的成本里比在体力工作者的成本里要大。所以工资不取决于这个人制造的产品的价值。人们在这里经常弄错。交换价值是由生产这个工人的成本决定的。我再说一遍,这很重要。工资不由这个人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决定,而是由生产这个工人的成本决定的。

对此你怎么看?马克思会怎么说?“为什么米开朗基罗的画值那么多钱?或者,为什么职业篮球运动员能挣成千上万?”有谁知道马克思会怎么说?

学生:他会不会说这取决于他们用来练习的时间以及学习他们的技能要花费的金钱和时间?

这可能是一部分说法,但一天中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你怎么能挣到数亿美元的工资?我的意思是,你的思路是对的。培养一个大联盟中的篮球运动员还要花费什么?为什么在英国没有这些优秀的大联盟中的运动员?因为他们没有小联盟,没有下面的分会。所以培养一个划时代的优秀运动员也需要这些巨大的花费。这就是他会说的话。如果谈到米开朗基罗的画的价值,这里面不仅包括米开朗基罗学画的费用,还包括画廊投到那些失败的画家身上的失败的投资。

这些都间接的解释了工资的差别。当然有些牵强。马克思没有想到的一点是我们今天在经济学上提到的赢者通吃。有人知道什么叫赢者通吃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赢者通吃的市场是什么样的?

想一想大联盟和小联盟里面的工资差距。非常大,对吧?这就是赢者通吃的市场。可以这样想。在留声机出现以前,作为一个好的歌剧演员,你会过的很好。每个主要城市都会有歌剧院,也会有非常好的歌剧演员,都会生活的很好。但一旦出现了留声机,那么所有人都

去听帕瓦罗蒂了。那么帕瓦罗蒂和第二名和第三名歌剧演员的差别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这就是赢者通吃的市场。马克思对此一无所知。所以他会用有点别扭的逻辑说:“培养一个世界上最好的篮球运动员的花费就是多,因为你必须负担这个培养过程所需的所有花费,不光是他自己的训练费用,还有额外的所有东西。”

所以这是第一点。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它的交换价值或者它的价格是由生产它的成本决定的。下面就是神奇的事情了。这里出现了造物理想。他要说的是,人类的劳动是一个独特的商品,对它使用价值的消费产生了新的交换价值。

这是什么意思?它说的是,假如我花了1000块钱吃了顿饭,美酒什么的。吃完饭以后,就都没了,对吧?我付了支票,然后就都没了。我消费了它。然而,如果我用那1000块钱雇你粉刷我家里的一面墙,等你干完了,由于有了一面新刷的墙,我的屋子就会更值钱一些了。

这就是他的意思。所以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其他商品,对它的使用价值的消费产生了新的交换价值。你吃一顿饭,然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但如果你消费了人的劳动来粉刷你的房子,或者消费了你工厂里的工人,它没有消失。我的意思是,在消耗这个意义上,劳动力是没有了。那些卡路里燃烧了,但你获得了更有价值的东西。比你雇人刷墙之前,你的房子更值钱了。所以这就是劳动力的独特的地方。他想说的是,这是新价值的唯一来源。

下面有些术语需要搞清楚。他用那种古老的语言——你们可能读过——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你们需要知道的就是资本就是资

本家用于生产过程的东西。可变资本是工资,不变资本是其他所有东西。有时他用这些符号,C代表资本,大写的C代表所有资本,小写的c代表除了工资以外资本家的所有花费,v是工资上的花费。C=c+v。

他为什么管它叫可变的呢?这里的意思是工资总是要降到勉强能维持生存的地步。这是一个经验假设。马克思做了一些经验假设。在所有假设中,这是最精确的一个。他说的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总会有失业者,因为总会有失业者,所以工资总会降到勉强能维持生存的地步。因为如果你成立个工会,组织起来要求提高工资,那么雇主就会去找没有加入工会的工人,然后说:“给你比工会要求的低一些的工资,你会来为我工作吗?”答案可能是是。因为失业的工人没有选择的余地,不是吗?所以工资总会降到勉强维持生存的地步。

这就引起了另一个问题。勉强维持生存的地步是什么?马克思说过:“这里面有社会和历史的因素。”所以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勉强维持生存的地步可能是有足够的钱去买辆车开着上班。然而在19世纪的英国肯定不是这样。所以勉强维持生存的标准变了。

我们将会看到,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里有些地方显示,勉强维持生存的标准有向上发展的动力。但在某一给定时期内,工资总是要降到勉强维持生存的地步,因为这和他宣称的失业大军的存在有关。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体系中,工资总会降到勉强维持生存的地步。

相对以及绝对剩余价值以及剥削率

好的,现在我们看一下微观层面上的交易。

比如这是一个工作日。假设一个工作日是10个小时。马克思说:“想一想工人在做什么吧。”比如,工人在生产棉花。生产什么不重

要。在工作日中的一段时间内,他生产出的棉花最终卖掉以后可以支付他的工资。所以工人一整天都在生产棉花,资本家最终卖掉了它们,从中获益,然后支付工人工资。

就这个例子来讲,前4个小时的工作就可以挣到支付工资的钱了,剩下的就是马克思称为的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是有区别的。马克思提出的剥削率的概念就是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你可以稍微计算一下,这个数是1.5。

所以这里生产出来的价值用于支付工资,而这些是剩下的价值。当然这些不全是利润。为什么这些不全是利润?

学生:因为有些钱实际上用于他们工作的厂房或者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料了。

完全正确。资本家需要购买原材料,需要打广告,需要雇佣经理人,研发,这些都需要从这里面支付。所以利润是这里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好的,现在我们进入棉花行业。这是一个竞争性行业。其他棉花厂主说:“你知道吗?我觉得这些工人太懒了。从现在起,我要对我的工人说,我要让你们一天工作11个小时。”根据假设,工资已经降到了勉强能维持生存的地步了,不是吗?所以这些工人会说:“不,我们不干。”然后他会说:“那就再见了。我会雇那些失业的工人干的。”

所以如果你这样做了,你的工作日就是11个小时了。剥削率上升了。因为现在有7个小时的剩余劳动时间了,而不是以前的6个小时。你可能会说:“那么这些工人很快就会累垮而死掉的。”我们先不考虑这些。那么这个资本家就会比这个资本家干的更好。这个资本家就会更便宜的卖他的产品,而这个资本家就会遇到麻烦了。

人们认为在马克思主义里资本家会惧怕工人阶级。不是的。在马克思的理论里,资本家害怕谁?

学生:另外的资本家。

是的。隔壁的资本家。他不在乎工人。他害怕的是进入他的行业,更有效率生产的资本家。所以如果你能让这些工人多劳动一个小时,你就会这样做。然后所有人都会不得不这样做了,否则就会被淘汰出这个行业。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要说,这就是他所谓的绝对剩余价值的增长。

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要说:“在原始资本主义条件下,在资本主义早期,争夺的焦点主要是在诸如工作日的长度这类事情上。”如果你们有谁研究过19世纪英国史,你们会发现其中的一个大的争论——随着19世纪初期的宪章运动而出现和发展的。他们在推动什么?10小时工作制。他们希望通过10小时工作制的法案。他们希望议会站出来说:“工作日是10个小时。”来限制这一点。所以,到了工人

们在政治上组织起来施加压力通过了10小时工作法案的时候,你就要受到限制了。

但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马克思会说:“一天就那么多时间,而且人们毕竟要睡觉。”所以你不会从这里得到更多。资本主义的活力的真正秘密不在从A走到B,而在从A走到C。注意这里我们还是回到10小时工作日。但是现在,我们假设资本家用3个小时就可以挣到支付工资的钱了,而不是以前的4个小时。他怎么做到的呢?

学生:降低工资。

但你已经无法降低工资了,因为工资只够勉强维持生存。所以,我们假设,你必须支付同样的工资。那么你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学生: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完全正确。这里的秘密在于科技进步。有人会买一架珍妮纺织机放在他的工厂里,那么工人的生产率就会提高很多。结果就是,资本家能更快的赚到支付工资的钱。当然,一旦一个资本家买了珍妮纺织机,那么所有人都要买珍妮纺织机了,否则他们就会被挤出这个行业。因为这个资本家用3个小时就可以赚到支付工资的钱,而不是4个小时,他就能够更便宜的卖他的棉花,这样就把还使用旧系统的资本家挤出这个行业。

所以资本主义运行的方式就是不断的处于技术革新的压力之下。因为这种办法(B)对于生产率的增加不是很有效。在初始阶段,你能够看到它,但会出现政治上的限制,10小时工作法案,还有自然的限制,人的能力的限制,那么所有的压力都会压在不断的技术革新上。

这里的问题就变得有意思了。因为他会说:“但我们知道只有人

类的劳动才能产生剩余价值,”所以,随着资本越来越密集,资本家花在不变资本上的钱越来越多,花在可变资本上的钱越来越少。用现代的术语来讲就是生产越来越变得资本密集型了。你投资的钱越来越多的花在了不能产生新价值的东西上。

另外一种考虑这个问题的方式是,还记得我上次跟你们说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认为他们要解释利润率下降的趋势的问题吗?马克思要说的是:“如果这是当前的情况(A),然后一个棉花产业的资本家买了珍妮纺织机,这里成了当前的情况(C),这个资本家比其他资本家的利润率高了,对吧?但一旦他们都买了珍妮纺织机,棉花行业的利润率就比原来的低了。”所以对于资本家来讲,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有冲突。因为当我有了技术革新,短期利润会上升,但当所有人都跟我一样了,那么棉花行业的利润率就会随着时间而下降。

这里有些不靠谱的假设,我们下周一再谈。但现在我希望你们关注一下它在规范性方面的意思。马克思提到的剥削率是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但我们看这张图的右下。他用了很多术语,你可以不用管它们。S比上V是剥削率。所有这些等式都是等价的。

但看下面。假设我是个资本家,你是我的工人。假设我说:“棉花行业的日子不好过呀!你有个选择。你可以选择B或者选择C,但不能选A。选A就意味着我要去墨西哥开厂了,不能选A。那么你是选B还选是C呢?”有多少人选B?举一下手。有多少人选C?差不多所有人。

但这看起来和直觉正好相反。因为根据马克思所说,你们选的C 有更高的剥削率,2.33而不是1.75。这怎么可能呢?这没有道理呀!

我给你们留两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周一再讲它。这里是你的直觉。如果你想一下人们是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过得更好了,帕累托会说:“我是不是处于比以前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了?”这有点像罗纳德·里根在1984年竞选时的口号:“你比4年前过得更好了吗?”你观察一下自己的情况然后说:“我的情形怎么样?是更好了还是更坏了?”你自己和你自己比。

马克思说:“不是的,这不是一个合理的比较方式。合理的比较方式是和别人比。”你判断自己是不是过的更好了不仅仅看你是否比以前得到了更多的东西,还要看别人得到了什么东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说:“哪种情况对工人更糟?”他们会说,如果资本家挣的更多,那么工人挣得更多的情况比工人挣得更少的情况更糟。所以马克思要说:“我们本质上是要和别人比较的。让我们高兴不高兴

的不仅是我们有了什么,而且还有和别人比较我们有了什么。”

在这件事情上,他对了一半。从社会学100年来的发展上看,他对了一半。人们在判断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令人满意的的时候,和其他人拥有什么东西有关。但通常——这就是马克思错了一半的地方——是和和他们处于相似情形下的人们有关。所以钢铁行业的工人会和汽车行业的工人比较,但汽车行业的工人不会和汽车行业里的管理者比较。所以人们是要和别人比较,但只在一个水平线上比较。

在职场也是如此。如果你是耶鲁的管理者,你会知道对于一个教授来讲,挣得比过道那边的那个教授少2000美元比起比隔壁那个律师少20万美元要严重的多。人们和别人比较,但只和相似的人比较。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有趣的话题,但它说明了马克思说人本质上是要和别人比较的是正确的。我们并不仅仅问:“我的效用是大了还是小了?”我们会和别人比较。但他错误的认为工人在判断自己是不是过得更好的时候会和资本家比较而不是和其他工人比较。这一点影响了他对工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变得激进所做的假设。我们下周一接着讨论这个问题。

政治的道德基础第一课

第一课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不需要任何预备知识。也就是说,没有学过任何政治哲学课也可以学这门课。我们在这门课里讨论的问题可以在各个层次上展开。事实上,可以专门开一门课来讲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或者约翰?罗尔斯,或者是卡尔?马克思,或者杰瑞米?边沁。这意味着那些已经熟悉其中一些人物的同学,看问题的角度会和刚接触这些人物的同学不同。但正如我所说,本课是为第一次接触这些内容的同学设计的。 在课程中的几个地方,我会使用符号或图表。有时确实这样,当你拿出一些图形、图表或曲线的时候,有部分人会觉得恶心,脑子也不转了。我完全理解这种情况,因为我也是其中之一。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课程中使用的图表、图形和符号,对于喜欢它们的人来说是个简便的工具,但我同时也会用语言把它们解释清楚。所以你总是可以理解清楚的。 第二,与此相关的是,我承诺会从最基本的知识讲起,一切从零开始。我有时候可能会忘了这个约定,使用一个你们不明白的术语。我可能会说“义务论”这个词。你们会坐在那里想,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很可能房间里有70个人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所以,如果你举手提问,你其实是在帮那69个人的忙。因为他们也想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所以在课堂上不应该出现那种当我使用某个术语时,你们因为不了解那个术语而无法跟上我讲课的情况。政治哲学家有个让人尴尬的习惯,他们能用复杂词汇的时候绝不会用简单词汇。但我在这里的一部分工作就是用简单的词汇把复杂的理论解释清楚,使你们能清晰地理解它们。 启蒙运动,启蒙传统和反启蒙思潮 这门课讲的是政治的道德基础,政治观点的道德基础。这门课的讲授方式是把一些传统政治理论大致归到启蒙思想和反启蒙思想中来加以讨论。也就是说,我们将从启蒙思想开始讲起。 你可能会问,“什么是启蒙思想?当你碰到它时,你怎么知道它是启蒙思想?”这是我在周三和周五要讲到的话题。现在我只能简短地说一下,稍后将做更详细的说明。启蒙思想围绕着两个理念,一个是把我们的政治理论建立在科学之上——不是宗教,不是传统,不是迷信,不是自然法,而是科学之上。启蒙思想诞生于对科学的无限乐观之中。这门课中我们将会探讨以科学为核心的启蒙思想的政治理论。 第二个启蒙思想的主要理念是,个人自由是最重要的政治价值。如果给启蒙政治思想贴一个标签,它会是:“如何科学地设计一个社会,使个人自由最大化?”在启蒙思想中,我们将介绍三个启蒙主义思潮。我们将介绍功利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契约理论。同样,我现在只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它们,过后我们会再讲到这些思想,当然会详细得多。 功利主义者认为,建立一个科学的社会就是要最大化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这是功利主义者的口号:最大化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你会发现功利主义者之间对如何衡量幸福,如何将幸福最大化,以及如何判断何时最大化了等等,都存在着巨大分歧。但所有功利主义者都同意这个目标。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一点,你将最大化人类的自由。

_德福一致_政治合法性的道德基础

政党政治合法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政治价值理念。在现代民主社会,只有执政党的政治价值理念与社会普遍价值理念相统一,执政党才能获得合法性支持,其政治价值理念才能得以贯彻执行,从而也才能维持其执政地位。因此,构建合法性价值基础,既是每一个政党必须认真对待的理论问题,也是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实践问题。 一 合法性,通俗地讲,就是指被统治者对统治权力的认肯。但是,从合法性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合法性”的内涵存在着政治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的不同解释,合法性的标准也存在着学科性质上的差异。从古希腊至中世纪,评价合法性的标准都奠基于一种类似信仰的先验的永恒不变的价值信念之上,如亚里 士多德的“正义”和中世纪的“自然法”,随着中世纪信仰体系的崩溃,这种合法性的基础受到了质疑和破坏。近代政治学试图以逻辑推演和归纳的方法,从自然状态及其自然法的理论支点出发,通过社会契约重建政治合法性标准———公民的同意,并且以宪法作为规制权力的主要依据,于是,合法性(legitima - cy)就转变为合法律性(legality)问题,可以说,这种转 变实际上是合法性从传统伦理学向政治学、社会学的转变。这一转变虽然克服了传统伦理学标准上的抽象性的或先验性弊端,但也从此走向了形式主义,因为它不再关注合法性标准“应该是什么”的价值问题,也即是搁置对合法性价值本身的追问,而是在承认任何统治形式都是建立在合法性秩序的基础上,只关注公民对政权统治秩序的认可程度,于是,在抛弃了对合法性价值追问之后,政治的合法性问题与社会的道德价值原则之间产生了分离,从而也就不 收稿日期:2010-03-25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SJB7100013)作者简介: 张威(1967—),男,江苏徐州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伦理学专业博士生,从事中国伦理研究。“德福一致”:政治合法性的道德基础 第27卷第4期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27No.42010年7月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Jul.2010 张 威 (东南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1170) 摘要:政治与道德是人类实践哲学的两个方面,从发生学来看,政治是在人类活动的自律性机制———道德规范无法约束社会生活之后的产物,这也就表明了政治的合法性与人类道德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原则应当从道德原则推导而来,而任何道德价值原则又都是奠定在一定的人学本体论之上的,因此,从根本上说,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基础在于人学本体论。从现代人学本体论出发,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原则既应坚持对个体权利的道德辩护,实现“德福一致”,又应坚持对整体的伦理关怀,实现“普遍的道德合理性”,其中“德福一致”是政治合法性的道德价值基础。制度是现代政治的最集中表现,因此,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价值基础在于制度的“德福一致”即制度道德。制度道德既在于制度制定又在于制度执行,而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制度中的人。因此,探讨新时期关于制度和制度中人的建设问题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合法性;德福一致;道德人格;制度道德中图分类号:B 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0X (2010)04-0038-05

重庆综合基础道德部分完整

道德 第一节道德与公民道德 道德,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同时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活动。 公民道德指公民道德规范,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1. 道德概述 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用善恶标准来评价的,依靠人民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的,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道德以善与恶、荣与辱、美与丑、诚实与虚伪、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道德概念为评 价标准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mores ”,意为风俗和习惯。 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 道德的起源 道德的起源: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 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起源说:第一、宗教神学或客观唯心主义的道德起源论;第二、主观唯心主义的道德起源说;第三、机械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上,在人类生产劳动和相互交往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 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 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道德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起着决定作用。 道德的基本特征 社会性(时空上)、阶级性(不同阶级不同的道德原则和主要道德规范)、共同性、继承性、实践性。 5. 道德的作用道 德的主要职能 认识职能:提高人们的觉悟,培养人们履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调节职能:基本职能,主要是通过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这种方式来实现的。 教育职能: 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有促进产生它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作用;(2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 重要精神力量;(3)道德对阶级社会的政治生活起重要作用(制约和影响政治); 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和手段,在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2017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1. 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答:大学生应该做到 (1)树立自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 (2)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3)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4)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2.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答: (1)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2)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障人们合法地实施行为,依法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是与社会责任、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的。 3.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于心、外化于行?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社会的大德。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自身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如何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答: (1)学习本课程有助于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德,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摆正德与才的位置,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2)学习本课程要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 材料题2016年 3月27日,师大学发生一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滕某与受害人芦某之间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滕某在学生公寓用当日从超市购买来的菜刀将芦某杀死。结合此案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答:结合材料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学习本课程有助于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德,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摆正德与才的位置,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2)学习本课程要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

2020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2020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模拟 试题及答案(三) 知识点概要 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人生目的的重要性,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确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科学的对待人生环境就是要做到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自认的和谐。 —、单项选择题 1.人的本质属性是 A.人作为个体存在的自然属性 B.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社会属性 C.人作为家庭成员之一的亲情属性 D.人作为一个利益个体的经济属性 2.人生观的核心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道路 3.有人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决定性的原因是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人生态度 D.人生目的 4.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的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兴趣爱好

5.科学高尚的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是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以国家利益为重 D.以社会利益为重 6.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是 A.人生的自我价值 B.人生的社会价值 C.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 D.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7.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 A.是否自食其力 B.劳动和贡献的尺度 C.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 D.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8.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是 A.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B.客观地认识自己 C.社会条件是否具备 D.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9.被称为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的是 A.确立科学理想信念的过程 B.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 C.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过程 D.社会实践 10.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平等、诚信、宽容和互助的原则。其中,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是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政治道德

政治道德与历史真相 ——解读陈炯明 班级:09应用物理1班学号:0910020114 姓名:王磊 关键词:政治手段政治目的政治道德历史是非政治原则党派与国家利益关系 主要内容:道德与政治虽都依附于人类的自由、幸福和完善,其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但各有不同的目的、功能、手段、界域,企图把二者熔为一炉、直接统摄,只能于二者都有损害,既得不到好的道德,也得不到好的政治。 陈炯明与孙中山决裂的“炮轰总统府”事件让他背上了叛徒的名声.然而,如果说,孙中山是一位不择手段的成功者,那么陈炯明就是一位坚持原则的失败者。也许,坚持原则者总是容易输给不择手段者,道德主义者总是容易输给功利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总是容易输给机会主义者。 陈炯明与孙中山的是非 陈炯明与孙中山决裂的“炮轰总统府”事件让他背上了叛徒的名声.然而,如果说,孙中山是一位不择手段的成功者,那么陈炯明就是一位坚持原则的失败者。也许,坚持原则者总是容易输给不择手段者,道德主义者总是容易输给功利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总是容易输给机会主义者。 1920年陈在闽南时,列宁密使波特波夫曾访问他,表示苏俄可将储存在海参崴的军械供给粤军使用,陈以为革命不应依赖外力,遂婉拒之(《大翻案》,页193-194)。当时苏联更属意的合作对象是陈炯明,假使他积极争取,还轮得到孙中山吗?而国民党后来正是依赖苏联的军援,才得以击溃陈炯明部,并北伐成功的啊。 1922年底至1923年初,孙中山联络西南军阀,沿西江而下进攻陈炯明主政的广州。其时广州方面财源枯竭,军心动摇,前方将领多要求开禁驰赌,以赌税维系经济(《史事编年》,页715-716),而陈断然表示:“粤军可倒,赌不可开!”(陈演生编著、黄居素增订《陈竞存先生年谱》)假如陈不执意坚持他一贯的禁赌政策,其部属又何至于穷极哗变,致为外敌所乘呢?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方面欲联络中国各系势力以求合作,日人影佐与陈商谈多次,陈以归还东北为先决条件,日方表示:“君但肯出面,一切均可商谈,归还东三省亦不成问题!”陈要求日方出具书面文件,终以日方不能应诺而作罢。以后影佐以个人身份赠与支票八万元,陈面辞不获,事后就在支票上画叉勾销,命手下送还影佐(康白石《陈炯明传》,页99)。如果他稍假以辞色,就算不能藉日本之力东山再起,临终前也不至于生计潦倒啊。由此可见,陈的旧属称他“宁牺牲其凭藉军事力量,而不背其对民众夙昔之诺言,虽顾目的,更择手段”(陈演生《陈竞存先生年谱?编后语》),亦不尽是阿私之言吧。 孙视“政治为一种技术” 1)我们且对照孙中山的行事: 为了扳倒袁世凯,孙中山1914年致函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希望日本帮助中国革新,“可开放中国全国之市场,以惠日本之工商,日本不啻独占贸易上之利益,日本制造品销入中国者免税,中国原料输入日本者亦免税。”次年更致函日本外务省政务局长小池张造,提出中日合作盟约十一条。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练习(含答案)

更正:5C 45B 思想道的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关于考试的说明 考试题型共有以下几种: 1.单选共20小题 2.多选共15小题 3.简答共4小题 5.论述共1小题 6.案例分析共2小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称为(C ) A幻想B空想C理想D信念 2.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称为(B) A理想B信念C信仰D空想 3.信念是人的(C ) A认知、情感和理想的统一B认知、态度和意志的统一 C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D态度、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4.下列对信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D ) A 信念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 B 信念表达的是一种真诚信服的态度 C 信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D 信念体现的是人们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具有合理性、科学性 5.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C) A 理想就是现实 B 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 C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 D 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6.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赞扬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人民英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时候,指出:“所有这些人都是具有伟大理想并坚决为他们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伟大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可见,崇高理想是( D ) A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B不需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C不必通过艰苦努力就能展现出来的现实 D激励人们战胜邪恶和腐朽,向着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力量源泉 7.科学的人生观是(C ) A 自私自利的人生观 B 及时享乐的人生观 C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D 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 8.马克思说过,真正现实人的存在,就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这说明(C)A人的价值就是人自身的存在B人可以有受限制地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C人生价值的本质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D人与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

大一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复习提纲

大一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复习提纲 绪论 1.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9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2. 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P10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 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P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主题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精髓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的基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①理想信念的作用?P24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②理想信念与大学生P24-25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P2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3.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P31 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志”有双重含义:1.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2.是现实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 (1)立志当高远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 4.认清现实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P34 ★正确对待现实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当身处逆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 5.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36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主精神 1. 爱国主义的内涵及基本要求?P40 (1)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2.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意义)是什么?P43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P45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 (1)弘扬民主精神与时代精神 (2)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3)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4.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P50 1.(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 (2)团结统一。

九年级思想品德基础知识复习

九年级思想品德基础知识复习 1、人生难免有挫折,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原因(它又包括因素和因素)和原因(它主要是指因素)两个方面。 2、战胜挫折的关键是。 3、行为与后果具有性。良好的行为产生的结果,不良的行为导致的后果。 4、个人的行为不应该,不应该,不应该。 5、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做到以下的几点,第一,要善于分辨事情的。第二,要,避免自己做错事。一旦做了错事,也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第三,要加强自我训练,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态度。 6、凡是不履行和做出都是违法行为。 7、根据的不同,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四种,,,。但是,如果根据对社会和危害性的大小,则可以分为和两种。 8、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9、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自觉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条件。 10、衡量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标准是看他对生命的,对自我生命的和珍视他人生命的。 11、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又为,做出贡献,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 12、爱始于对的爱。这种基于关系的爱是人间最真挚最纯洁的爱。 13、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参加。 14、责任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应承担的、、,以及承担自己所选择行为的。 15、责任来自于社会关系中的,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16、履行责任的积极意义:履行责任能催生出和,促使人去做好事情,并因工作成功而感受到一种尽责和胜任的欢愉和满足;能使人获得,得到有效的合作和帮助;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 17、履行责任最理想的状态是,,。 18、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要从小培养;该做的事一定要做,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要学会在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不仅要承担责任,还要敢于对自己的负责。19、公平合作要求人们在合作中合理地与。 20、公平合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和的,有利于社会的、。 21、权利与义务是的。 22、判断行为正义与否的标准:一切维护和,促进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反之则是非正义的行为。 23、有是做人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要懂得正义的基本要求。正义的首要要求是,是最严重的不正义。其次,要求是不侵犯他人的,,等其它权利。 2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的社会。 2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这是法制建设的),(这是法制建设的),(这是法制建设的),(这是法制建设的)。 26、实施依法治国需要加强机制,制约和制约。 27、权是实施依法治国中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中学生也要学会逐步使用这种权利。 28、我国法律规定当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可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或者。最常用的方式是通过正当途径提出,,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污告陷害。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基础测试

10.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2010年4月23日是第15个世界读书日通过读书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是属于______的重要内容。() A.科学文化修养 B.思想道德修养 C.中华民族精神 D.基本道德规范 2.“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等成语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体现了() A.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人生观 B.一个人的高尚品行对他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C.人的高尚行为比其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更重要 D.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 3.2010年8月22日,以“为新青年喝彩”为主题的2010齐鲁情玫瑰婚典在济南举行,这种节俭、喜庆、低碳的婚庆形式受到年轻人的欢迎、社会的赞誉。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 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③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共建共享④以加强科学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当前大学生就业依然存在困局,但一些“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总是能很轻松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这就要求应聘者要()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C.正确处理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D.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大意就是“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介意),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这勉励我们() 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②严于律己,不断完善道德修养 ③在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④道德理想的实现不仅在知善恶,更在为与不为的行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政治思想表现和道德品质情况两篇

政治思想表现和道德品质情况两篇 篇一: 一学年来,本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党的“九大”精神,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我热爱学校,关心学生,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与同事团结协作,工作尽心尽责,态度端正,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教育教学中,能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精神,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时,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认真备课,课后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注重抓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合作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关爱后进生,从情感上走近他们的内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引导他们的兴趣,使得他们的在学业成绩和行为习惯方面都有所进步。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为学校、为教职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此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国家时事,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取得一些成绩。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将继

续努力,积极进取,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教育事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篇二: 该同志政治思想好,觉悟高。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心国家大事,遵纪守法,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严格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遵守规章制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差生。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以学生为主体,以新课程理念执教,教学成绩显著。 5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情况 该同志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有主人翁精神,爱校如家,富有爱心,关心留守学儿童,争做“爱心妈妈”,帮助穷困孩子,嘘寒问暖,处处关怀。在和玉树大地震中,积极捐款,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 6 遵守社会公德情况 该同志遵守社会公德,有良好的个人品格,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在老师眼中是好同事,在家长眼中是好老师,在社会上是一位好公民。 邱x,女,现任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校长。自从1981年毕业于河北唯一的师范学校廊坊师范以来,至今已在教育事业默默耕耘二四载。从普通教师到教导主任到校长一路走来呕

政治的道德基础第八课

第八课新古典主义权利和效用并重的局限 穆勒侵害原则里模糊的表述 周一的课上,我们忽略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不应该被忽略的。我们今天就来讨论这些问题。上回我谈到穆勒的侵害原则时问大家,是不是都清楚他的意思是什么。不管你同意与否,你是不是确信自己了解他说了些什么。我们都同意,至少他说的话还是很清楚的。事实上,这里面有含糊的地方,我标出来的这段话就是这一模棱两可的地方。 在这一长段话的末尾,穆勒写道:“如果你认为这样对某人不好或者他们不应该这样做…”还记得我当时给你们举例说我不认为你适合法学院吗?穆勒说:“这些都可以用来告诫他,说服他,恳求他,和他辩论,但不能强迫他,或者在他不这样做的时候使他遭受灾祸。行为的正当性(我需要判断强迫他做什么事情或者禁止他做什么事情是否正当)来自他要被阻止的行为必须会对其他人产生灾祸。” “必须会对其他人产生灾祸。”这句话里有两个问题我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一个是这里面缺少主语。“必须会对(calculated)”,很明显的问题是,谁来判断这一点?第二,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有一层意思是这是故意的(calculated)。“我不是有意伤害你。我喝的酩酊大醉开车撞了你,但我不是有意这样做的。我甚至根本记不起来把钥匙插在车里点火启动了。我不是有意伤害你的。”或者这意味着这是来自第三方的判断。那么我们又回到前一个问题,谁来判断这一点?谁来做计算?这一点是我们今天要重点关注的。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一些例子来讨论它。我周一给你们留下的问题是怎么看待卖淫?这是有时被称为没有受害者的犯罪。毕竟,嫖客和妓女间的交换是帕累托优化的交换,不是吗?这是一个自愿的市场行为。如果两个人不是都变得更好,他们是不会这样做的。所以,从穆勒的角度看,我们能否说:“这里不存在任何伤害。这是一个没有受害者的犯罪。如果没有受害者,我们就不应把这件事看成犯罪。”有多少同学认为这是有道理的?大概一半。谁认为它没道理?没有人?但为什么呢?它为什么会没有道理呢? 学生:尽管没有受害者,我觉得伤害自己会有不好的后果的。 所以你觉得妓女伤害了她自己? 学生:大致如此。我觉得有些道德后果要考虑在内。 比如什么?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它可能会伤害社会,降低社会的道德水准。 好的,它会伤害社会。穆勒明确排斥存在社会权利的说法,所以这一点是他不会接受的。但我认为你不必这么快就放弃。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来表达你认为伤害了社会这个想法呢?你的意思是什么?当你说伤害了社会时,你的想法是什么?这是很绕人的问题。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110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110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这里的“志”指的是( ) (分数:2.00) A.匹夫之勇,不惧怕一切挫折 B.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以及对实现目标所具有的顽强意志√ C.不屈不挠的精神 D.理性和智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志”的内涵。题中的“志”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二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3.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是( ) (分数:2.00) A.国家的经济实力 B.祖国的灿烂文化 C.祖国的大好河山√ D.国家的政治制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更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4.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 (分数:2.00) A.改革创新√ B.勤劳勇敢 C.自强不息 D.团结统一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我们所强调的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改革创新精神表现为一种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表现为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一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和团结统一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5.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其中,表明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的是( ) (分数:2.00)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

领导的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行

提高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加强道德品行修养 基础公共课程部李澍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在干部中首先是领导干部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2011年中组部《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明确,要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廉洁自律为重点,加强对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考核。考核政治品质,主要考核干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等方面的表现。考核道德品行,主要考核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盟章第四十六条第二点明确规定盟的干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热心民盟事业,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十二条规定: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一、讲学习、讲政治、守纪律、提高政治意识 目前民盟支部由于黄刚娅主委已退休,她多次提出退下来,支部准备进行届中调整,不管怎样调整,作为一名民主党派基层负责人和党外干部,我认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继承和发展民盟先辈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优良传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因为陷于日常事务,不加强政治理论

学习;不能认为只要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了,而不关心政治,放松对自己思想政治要求。而是要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创新性推进工作的开展,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与党委一致,坚持立场不动摇。在党派工作中,加强广大盟员政治教育学习活动,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学院的建设发展工作中,站在民主党派的角度,以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围绕学院党政重点工作、教学和科研等方方面面建言献策,同时加强调研和调查,参政注意方式方法,参政参到点子上。在基础公共课程部工作中,做好党总支书记助手,解决好老师们的思想稳定工作,如有位老教师对科研工作有抵触情绪,甚至出言不逊,通过朋友式的个别谈心的方式,并且积极想方法、出主意实际解决困难,如安排教研室老师定点帮扶,在发表论文或做科研课题时让这些老师参与到其中,完成每年的科研积点,做通了老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稳定工作。又如,有位老师在评职称的时候,因科研不符合条件,学院没有上报,该老师到人事局去反映,人事局要求学院做好稳 定工作,为此学院专门开会研究,达成共识,考虑到该老师还有两年退休,适当放宽条件,只要能达到基本条件,明年可以上报,责 成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公课部等部门做好该教师思想工作,同时考虑到该教师对张恩主任一直存在成见,由本人以民主党派和公课部副主任的身份协助参与解决,通过多部门苦口婆心地做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124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124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总题数:12,分数:24.00) 1.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 ) (分数:2.00) A.加强政权建设√ B.减租减息 C.文化建设 D.干部教育 解析:解析:以上各项内容均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任务,但是,“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加强政权建设,从而逐步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先进的革命阵地。 2.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 (分数:2.00) A.信念√ B.理想 C.梦想 D.幻想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信念的内涵。B选项,理想指的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C,D选项,要么在认识基础上有缺失,要么在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上有缺失,故错误。因此,选项A正确。 3.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和依据,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的区分依据是 (分数:2.00) A.主体 B.时间 C.内容√ D.层次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想分类的依据。教材中只讲述了理想的类型,并没有提及理想分类的依据。但是可以根据语义进行逻辑反推。A选项,根据主体,理想可以分为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B选项,根据时间,理想可以分为近期理想与远期理想;D选项,根据层次,理想可以分为一般理想与崇高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等的划分依据应该是内容或领域。因此,选项C正确。 4.下列选项中,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并且是中华民族的兴国强国之魂的是 (分数:2.00) A.民族精神 B.时代精神 C.中国精神√ D.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精神的定位(意义)。A,B选项从属于c选项。D选项,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源头,但却不能完全涵盖中国精神。c选项,中国精神准确地对应了题干的定位。因此,选项C正确。 5.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 (分数:2.00) A.公私合营

思想品德基础知识归类

思想品德基础知识归类 一、“最”类: 1、自然界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 2、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3、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4、我们维护权益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 5、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最根本的活动准则)是:宪法。 6、现阶段我国最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8、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 二、“特点”、“特征”类 1、法律的特征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3、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公益性;强制性;统一性。 4、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世界文化的特点是:多样性、丰富性。 6、总体小康的特征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三、“核心”类 1、诚信的核心是: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6、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7、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四、“标志”类 1、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承担责任。 2、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人的尊严。 3、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依法治国。 4、现代文明的标志是:自觉地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 五、“根本”、“保证”类 1、成功的强大动力和保证是:坚强的意志。 2、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3、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 4、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确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8、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9、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六、“制度”类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试卷12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12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是 ( ) (分数:2.00)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人生态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生观的科学内涵。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3.只有“生的伟大”,才能“死的光荣”。人的生命只有投入到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之中,才能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这体现了我们要 ( ) (分数:2.00) A.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B.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C.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D.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确认识人生矛盾。题干中涉及到了人的“生''与“死”,所以体现的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4.人生观的核心是 ( ) (分数:2.00) A.人生态度 B.人生价值 C.人生目的√ D.人生信仰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因此,是人生观的核心。 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应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认人生的自我价值。因此,这体现了评价一个人的价值要( ) (分数:2.00) A.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B.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C.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D.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人生价值的评价。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与社会谁也离不开谁,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将使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奠定更好的基础。题干中所说,体现的正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