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导学案文档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导学案文档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导学案文档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导学案文档

1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郭荷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血型的发现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类,认同同型输血。

2、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4、通过上网与调查活动及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

言表达能力。

5、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

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

1、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让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和他人生

命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授归纳

四、学法

阅读讨论练习

五、教具

图片

六、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师: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份报道,某地发生一起车祸,多人受伤,其中两人由于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思考,为什么失血过多人会死亡,

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生:血液对人体很重要,担负着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运输。

如果失血过多,各种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不能正常进行。

师:对于那些失血过多的伤者,可以采取的针对性的紧急救治措施应该怎样,

可以减少人员死亡?

生:输血

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有血就可以输,还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生:要注意血型

师:本节我们就这方面内容作进一步了解。同学们结合[学案1]展开血型及有关的学习和认识。(呈现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二、自学设问

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提出本科所需掌握的问题。

1.一次失血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ABO血型的发现者,ABO血型的种类

3.安全输血的原则

4.什么叫成分输血

5.无偿献血的好处。健康成年人适量输血为什么不会影响健康?

三、合学解问

2

以小组的形式,参照学案中提供的建议、思考题及相关资料,展开学习讨论

和交流。

结合讨论题,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认识和看法。

人类的血型有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O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也是可以遗传的。

人类的血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发现的。但是兰德斯坦纳最初的发现只提到三种类型,没有AB型,后来人们又发现了第四种血型。直到1928年,全世界的血型名称才被统一。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步的,不断完善的,牛顿曾经这样说过:人们看着我高大,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们今天认识的知识、规律,就是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文化,我们应该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兰德斯坦纳最初发现血型只有三种,后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认识。我们认为前人提出的观点并不一定就是十分完美的,可能存在着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后人应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很好,我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既要尊重科学,但又不能迷信科学,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要敢于怀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

解。

人类在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建立了血液免疫学的基础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现在的10年所取得的成绩,相当于过去一个世纪的总和还要多。所以,兰德斯坦纳,是一个不能被遗忘的名字。

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在人类输血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输血现已成为临床实际可行的重要治疗措施。有关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参看[学案2]完成相关要求。

以小组形式进行,进行模拟血型鉴定。

请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血型鉴定的过程和鉴定结果。

我们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同种血清和血液之间不会发生凝集反应。在载玻片两边分别标记A、B,然后对应各滴一滴A标准模拟血清和B标准模拟血清,将被鉴定的模拟血样(张某)分别滴在两滴模拟血清上,看发生反应的情况。结果是标A的一侧出现浑浊,表明发生凝集反应,我们判定模拟血样是B型血。

图示如下:

其他同学是否认可这位同学的鉴定方案,鉴定结果是否正确?我们组的试剂瓶上标的也是张某,鉴定结果也是B型血。但是我们鉴定

过程和他们组不太一样,我们是这样做的:在载玻片标有A、B的两端,同样滴一滴模拟血样,然后在标A的一侧滴加A标准模拟血清,在标B的一侧滴加B标准血清,结果是在滴加A标准血清的一侧出现浑浊,即发生

凝集反应,我们判定模拟血样是B型血。

(其他各组分别简要介绍各组的鉴定结果,分别准备有代表四种血液的模拟血样,每种血样均有2—3个组进行鉴定。)

根据各组的鉴定结果,如果出现意外情况需要输血治疗时,可以输哪种类型的血?

我们鉴定的结果是A型血,通过分析认为输A型或O型

3

输血关系列表归纳下来,大家观察看有什么规律?

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若少量输异型血需进行凝血实验。输血可以救治人的生命,那么,血液从何而来?生:献血。

你怎样评价无偿献血?持什么观点?献血是否影响身体健康?

结合[学案3]内容展开自由讨论

从血量来看,一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约占体重的8%,如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人总血量约有4000毫升。一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只占全身总血量的1/10——1/20。

人体内有部分血液储存在人体的血液“仓库”,如肝、脾等器官,当机体活动增强或献血后,“仓库”里的血就会调动到血液循环中来。血量可在几

分钟到几小时内恢复,不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血压。

血液和其他有生命的东西一样,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各种人体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衰老的血细胞不断地死亡,由骨髓制造新的细胞来补充,献

血后,骨髓造血功能回加强,使血液成份维持相对的恒定。因此,献血无损健康

的。

适量献血对身体不会有危害,一定程度还有益处。

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愿我们能够献出一份爱,让血脉相通,真情流淌。我们依靠,所以我们生存。

四、拓学再问

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严重贫血者,你认为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为什么?

五、固学运用

1.人体的血量相对稳定,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2.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发现了ABO 血型系统,将人的血液分为、、、。

3.输入不同的血型会发生现象。

4.安全输血应以为原则。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血, AB 型血的人,除可输入少量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或

血,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输血。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血型的发现

2、同型输血

4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血量和输血

(1)人体血液的含量。

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例如:一个体重为50千克的人约有血液3 750毫升。

(2)血量稳定的意义。

体内血液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意义。

(3)失血对身体的影响。

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的10%(约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

一次失血超过800~1 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一次失血超过30%(约1 200~1 500毫升),就会有生命危险。

【例1】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多少会危及生命?()

A.5%B.10%C.20%D.30% 解析:

A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10%,即不超过400~5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B

C ×一次失血若超过20%,即超过800~1 000 毫升,各种生理活动会受到影响;而一次失血超过30%(约1 200~1 500毫升),就会有生命危险。

D √

答案:D 2.血型

(1)血型的发现。

《输血与血型》导学案#(精选.)

七年级生物学导学案 课题:输血与血型主备人:孟秋平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 B 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 2、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3、了解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课前抽测】 1、血液是由和组成,其中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运输养料和。血细胞又包括、、。 2、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的血细胞是;能吞噬病菌,有防御和保护作用的血细胞是;与血液的凝固有关的血细胞是_____ 。 【合作探究】(独学、群学) 探究一:血型的发现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76页,《血型的发现》,完成下列问题 1、说说血型的发现过程? 2、发现最早、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血型系统是系统,它包括、、和四种血型。 3、你认为血型的发现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探究二:血量和输血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77页,血量和输血,完成下列问题: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他的血量大 约是千克。 2、会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 血超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出冷汗等症状;一次失血不超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3、为什么说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周岁至周岁的健康居民自愿献 血。” 探究三:同型输血 1、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输血抢救。输血的时候应输入为原则。 2、如果有一个A型血的病人大量失血需要输血,应该给他输入,若没有这种

北师大版教学案例血量输血和血型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案例血量输血和血型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新课程教学案例 血量、输血和血型 课题出处: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 教师:xxx 工作单位:xxx 教学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难点:理解血型、血量和输血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1、课前问题征集:关于输血和血型了解多少通过自学知道了哪些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将收集的问题分类整理: 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并上交问题。 教学手段:印发学案及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由最近网上发起的“中国人集体签名反对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事引入中日关系问题,并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的一个故事情节:从战地送来一个血肉模糊的战士,白求恩发现这位战士脸色苍白,刚要为他包扎伤口,这位战士就晕过去了。然后问学生,这位战士晕过去的原因是什么?在得到"失血过多,应及时输血抢救"的回答后,再讲述白求恩大夫慷慨捋袖,用自己的鲜血挽救了那位晕过去的战士的生命的事迹。 二、问题(目标)呈现,协作探究

学生提出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展示。学生每4人一组,下发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认识,相互借鉴,达成共识。 [学案1] 学习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 学习材料:教材及辅助资料 学习建议:阅读资料,讨论思考题。 思考题:1、在了解了关于血型及输血的有关历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样看待和评价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和认识上的每一点提高?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说一说了解ABO血型有什么用途? 资料库:献血史话、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 [学案2] 学习目标:说出输血的原则;简要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学习材料:教材、使学生学会判断血型的方法,加深对于输血原理的理解。 学习建议:阅读资料和教材,讨论如何利用实验材料,鉴定血液的血型,制定实验方案。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思考题。 思考题:1、试着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2、根据你所理解的知识,如病人需输血治疗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资料库:(1)ABO血型系统(2)血型鉴定 [学案3] 学习目标:概述人体的血量及输血与血量的关系;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学习材料;辅助文字资料,教材 学习建议: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人体血量与体重的关系,了解失血对人的影响。阅读资料,了解有关无偿献血的内容。参与讨论培养情感,树立观念。 思考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采集血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这是什么原因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教学案例血量、输血和血型教案

血量、输血和血型 课题出处: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 教师:xxx 工作单位:xxx 教学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难点:理解血型、血量和输血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1、课前问题征集:关于输血和血型了解多少?通过自学知道了哪些?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将收集的问题分类整理: 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并上交问题。 教学手段:印发学案及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由最近网上发起的“中国人集体签名反对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事引入中日关系问题,并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的一个故事情节:从战地送来一个血肉模糊的战士,白求恩发现这位战士脸色苍白,刚要为他包扎伤口,这位战士就晕过去了。然后问学生,这位战士晕过去的原因是什么?在得到"失血过多,应及时输血抢救"的回答后,再讲述白求恩大夫慷慨捋袖,用自己的鲜血挽救了那位晕过去的战士的生命的事迹。 二、问题(目标)呈现,协作探究 学生提出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展示。学生每4人一组,下发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认识,相互借鉴,达成共识。 [学案1] 学习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 学习材料:教材及辅助资料 学习建议:阅读资料,讨论思考题。 思考题:1、在了解了关于血型及输血的有关历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样看待和评价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和认识上的每一点提高?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说一说了解ABO血型有什么用途? 资料库:献血史话、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 [学案2]

《输血与血型》教学案例

《输血与血型》教学案例 《输血与血型》教学案例 输血与血型 一次教学视导中,听了七年级生物教师的一节生物课,其中教师的精心设计对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有较好的借鉴作用,现将其整理出来,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学生表演,导入新课老师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病人,表演17世纪以前由于医生误将动物的血输入人体,导致病人死亡,医生又给另一位病人输入人血,结果有的病人活了,但有些人还是死了,引导学生讨论,顺利导入新课内容。这样设计既体现新课程张扬学生个性的理念,又迎合初一学生好动好表现的心理,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起到了导入新课的作用。 (二)自学新知,积极竞答接下来教师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学本节教材,然后通过“抢答游戏”来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根据新课程的新理念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得出的、能够独立发现的,尽量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主获取知识。“抢答小游戏”,既调动积极性又活跃了气氛还获得了知识。 (三)创设情景,深入展开教师进行无偿献血教育。这是本节的一个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是本节的难点。 教师是这样设计展开的: 第一步:通过讨论“有人认为献血会伤元气,而且会造成贫血,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让学生认识到献血对人体的健康是没有影响的,而且适量献血还可提高造血功能,预防心脏病。从心理上消除对献血的过虑和误解。 第二步:引入一个真实的故事情景,“一天放学后,隔壁学校学生×××背上书包走在楼下,两个正在打闹的学生把放楼上阳台上的花盆弄掉下来,不幸正打中这位同学的头,真是祸从天降,当时他就晕了过去,满头鲜血,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是颅内出血,必须立即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可验完血后发现,医院里他这种血型的血正告急,在这千均一发,生死攸关的时刻,周围的同学和老师都站出来愿意用自己的鲜血来挽救他的生命。你可能不会遇到相同的情况,但在医院里每天都有许多人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如果你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课时安排1课时 )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以及现场模拟探究 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讲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及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指导学生通过“模拟血型鉴定”,了解血型鉴定过程,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展示最近在美国波士顿马拉松中爆炸相关图 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人们在爆炸中受伤并大量出血,这时,他们最 需要什么样的救治 在教师的引导 下,积极投入新 课学习。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注意,激发学生对生 命的热爱。 · 一、血型的种类1、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的关系。 人体一次出血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约 400ml)对身体健康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人 体一次出血如果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 12000ml),就会危机到生命,就要通过输血 来抢救。 1、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经过研究, 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 也就是ABO血型。 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它的 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等。 。 表1 ABO血型 讲解:人体血液的红细胞上有一种叫做凝集原 的物质,凝集原有两种:A型凝集原和B型凝 集原。血清中含有两种凝集素:即抗A凝集素 和抗B凝集素. 如果不经过验血直接输血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教师展示图片)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 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 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 学生讨论,并自 己在课本中寻 求答案。 : 阅读资料后老 师讲解。 《 学生集中精力 听课 培养学生的读取课本 信息的能力。 !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 提取信息的能力。让 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四 种血型,并提醒没有C D等血型。 … 让学生知道血型背后 的知识,不仅仅知其 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但是介绍不可以过深 刻。因为关于凝集原 和抗凝集素在高中阶 段还要详细讲解,所 以在这里要一带而 过。 —

输血和血型

柳树0中学1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 课题输血和血型学科生物课型新授主备人王艳丽审核人李汉满课时设置 1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学习难点: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应以输 入为原则。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血;AB血型的人,除 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型或型血。 2.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3.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 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 4.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分组合作】 一、血型的发现 阅读课本76页第二段,分析: 1、人的血型有哪些? 2、血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二、同型输血 阅读课本76页及输血关系表,分析: 1、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为原则。 2、各种血型有什么输血关系? 三、血量和输血 阅读课本77页内容,完成: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 2、从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精讲点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的血型有、、和四种,是输血的原则。教师修改及学生笔记

【训练提升】 1.某人血型为因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必须输血,此人血型为AB型,他应输(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2.AB型的人的血可以给哪种血型的人输血(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3.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为多少才能引发生命危险( ) A.1 200~1 500 mL B.800~1 000 mL C.600~700 mL D.400~500 mL 4.我国提倡多大年龄的人可以无偿献血( ) A.22~45周岁 B.18~45周岁 C.18~55周岁 D.22~55周岁 5.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的( ),短期内可以恢复正常。 A.10% B.20% C.30% D.40% 6.AB血型的人,除可以输同型的血,还可以输O型、A型、B型。( ) 7.可以给O型输血的只有O型、AB型。 ( ) 8.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 ( ) 9.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300 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 ) 10、用直线将下列患者与应该输入的血液成分连起来。 A.严重贫血患者 a.血浆 B.身体大面积烧伤者 b.浓缩血小板悬液 C.外出血不易止血的患者 c.浓缩红细胞悬液 11、一般情况下,输血应输入同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接受其他血型的血。请你尝试总结出下列各种血型的人可以接受的血型和可输给的血型。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想知道什么? 2、小组内合作学习完成情况(组长评:好、中、差) 3、达标练习完成情况(教师评:好、中、差) 【作业与实践】1、背诵本节课的有关知识点并完成同步练习册 2、将来等你长大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输血和血型》教学案例

《输血和血型》教学案例 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谷马林《输血和血型》这节课是七年级学生继学习了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后学习的,无论从知识上还是情感上,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此次学习以血型与输血的关系为主。这样,学生不仅要能说出血型的类型及血型鉴定的原理和过程,还要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对学生的三维目标提出了很高要求。在教学中,我不但组织了学生学习输血和血型鉴定基本知识,还重视以爱为主旋律的情感教育,让学生通过情感教育拥有爱,学会爱,爱这个国家,爱这个社会和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结合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一些环节: [教学环节1] 师:心情沉重地宣读一则新闻:汶川地震后全国血站告急,许多伤员因失血过多而生命垂危。 生:专心听讲,沉浸在无比悲伤的氛围中。 师:目前政府正号召广大公民无偿献血,我校中专部已有许多同学报名献血了。生:李刚等几名同学焦急地举手要求报名献血。 师:李刚等几名同学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在他们报名之前我们先来学习输血和血型的基本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0-41页材料),并提出以下问题: 1.有人说献血有损身体健康,对吗?为什么? 2.什么叫血型?人类的ABO血型分为哪几种? 3.什么叫输血?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 4.输血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生:阅读课本并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回答。 生1:不对。因为血液占一个人体重的7%~8%,一个人身体失血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约400 mL),所丧失的成分可在短期内恢复,所以,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 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生2:血型是人类血液类型的一种标志。人类的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 生3:输血是一种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体内的治疗方式。如果一个人一次

血液、血管和输血与血型

柳树0中学13-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 课题 血液、血管和输血与血型 学科 生物 课型 复习 主备人 王艳丽 审核人 何华蓓 课时设置 使用时间 学习 目标 1、 我能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和三种血管的特点 2、我会理解输血与血型的关系,认同无偿献血 学习重点、难点: 同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复习导学 探究质疑】 成分:水、无机盐、 、 、 等 血浆 功能:运载 ,运输营养物质和 1. 血液 的组成 血细胞 2.血液呈红色,是因为 的缘故,它的特性是 3.贫血有两种形式:分别是 和 都低于正常值,你采取缓解贫血的措施是 (1)血液中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是[ ] 。 (2)血液中运输氧的是[ ] 。 (3)血液中吞噬病菌,防御保护的是[ ] 。 (4)血液中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 ] 。 .输血应输入 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 时,也可输入 的异型血,但也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以防 凝集。 6.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应当积极参加 献血。 血管的功能(连线) ① A.动脉 a.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② B.静脉 b.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③ C.毛细血管 c.进行物质交换 【分组合作 互动释疑】 1.人体血液的组成是( ) A. 血清和血细胞 B .血浆和血细胞 C .红细胞和白细胞 D .红细胞和血小板 2.下列关于血液中红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两面凹的圆饼状的红细胞 教师修改及学生笔记

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一种含铁的血红蛋白 C.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D.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多时,会引起贫血 3.当血液流经下列哪种血管的时侯,才能够与其它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A.毛细血管 B. 动脉 C. 小动脉 D. 静脉 4.给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带扎紧病人的前臂,发现手上“青筋”隆起,这些青筋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与静脉 5.图1是人体内的动脉和静脉的横切面图。图2是人体内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圈回答有关的问题。 图1动脉和静脉的横切面图2血液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1)图1中的编号①血管是________血管,理由是该血管的管壁较________。 (2)图1中的编号②血管是________血管。 (3)图2中的X气体是________,Y气体是________。 【训练反馈应用提升】 1.下列血细胞与其功能相对应中,正确的一组是() A.白细胞——止血和加速凝血 B.血小板——吞噬病菌 C.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D.红细胞——吞噬病菌 2.某同学手指受伤并少量出血,在伤口自动凝固止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红细胞 B. 血红蛋白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3.在病人的上臂部抽血化验或输生理盐水,选用的血管依次是( )。 A.动脉、静脉 B.静脉、静脉 C.动脉、动脉 D.静脉、动脉 4.血管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下面对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运输静脉血的血管 B.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C.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D.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5.张大爷最近经常头昏、乏力,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下表为部分检查结果(“+”代表检出,“—”代表 A.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B.体内有炎症 C.血小板数量减少,并患有贫血 D.患有糖尿病和肾炎 6.经医生确诊某患者为急性炎症,然后对他进行消炎治疗,没过多久就痊愈了,则下面能正确表示他体内白细胞数目变化的图像是(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白细胞数目)

北师大版教学案例血量输血和血型

新课程教学案例 血量、输血和血型 课题出处: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 9 章第 1 节 教师: xxx 工作单位: xxx 教学目标: 1、列举 ABO 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 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 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难点: 理解血型、血量和输血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 1、课前问题征集:关于输血和血型了解多少?通过自学知道了哪些? 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将收集的问题分类整理: 学生: 对本节内容预习并上交问题。 教学手 段 :印发学案及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由最近网上发起的 “中国人集体签名反对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一事引入中日关系问题,并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的一个故事 情节: 从战地送来一个血肉模糊的战士,白求恩发现这位战士脸色苍白, 刚要 为他包扎伤口,这位战士就晕过去了。然后问学生,这位战士晕过去的原因是 什么?在得到 "失血过多,应及时输血抢救 " 的回答后,再讲述白求恩大夫慷慨 捋袖,用自己的鲜血挽救了那位晕过去的战士的生命的事迹。 二、问题(目标)呈现,协作探究 学生提出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展示。学生每 4 人一组,下发学习方案和 学习材料。 达成共识。 [学案 1] 学习目标: 学习材料: 学习建议: 思考题: 1、 在了解了关于血型及输血的有关历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样看 量、 通过小组合作探索、 交流,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认识, 相互借鉴, 列举 ABO 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 教材及辅助资料 阅读资料,讨论思考题。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输血和血型》教学设计

《输血和血型》教学设计 南昌三中高新校区生物教师吴金平 一、教材分析 血液对于人体来说很重要,只有维持血量的基本稳定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那么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输血需要注意什么?无偿献血有什么意义?这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本章前三节的学习,使学生对血液、血管、血液循环系统有了一个较为完善、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成为一节,是对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章节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本节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少,但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所以我把教学重点定在输血与血型的关系以及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但是输血与血型的关系学生难于理解,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激发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仅凭教材内容很难落实,所以我把它们列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 2.说出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3.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模拟”血型鉴定,增强动手能力;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了解A、B、O血型的鉴定并认同同型输血;(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2.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和手段 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中介,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推进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以此为依据,我构建了“主动参与”的教育模式,还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并让这些时间和空间发挥应有效益,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知识,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为取得最佳效果,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视频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师:播放VCD碟片《白求恩大夫》片断。 (学生观看碟片,沉浸在怀念白求恩大夫的氛围中。) 师:同学们,白求恩大夫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看了这一片段,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生·:我们也应像白求恩大夫那样无私奉献。 生z:我们现在应该认真学习,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生。:如果那时候医疗设备先进,防护措施得当,白求恩大夫就不会过早牺牲了。 生t:白求恩大夫主要是因为受伤得了败血症,再加上劳累过度而牺牲的,如果能及时输血,换血是不是就能挽救他的生命呢? 师:真不错,同学们,从你们所想的来看,你们将来肯定能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下发宣传单,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材料,提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无偿献血?为什么要无偿献血? 2.献血前为什么要验血型、检查身体? 3.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血型?血型有哪几种? 4.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有什么要求?可以输入什么样的血? 5.有人说献血有损身体健康,对吗? 6.ABO血型除了用于输血之外,还有什么用途7 . 7.有入说“0型血是万能血”,为什么?有没有“万能受血者”? 师:好!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那么,下面就由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阅读教材或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究吧。 (生四人小组开始探究,师巡视,指导后组织各小组交流。) 生s:我们小组回答第3个问题:可以通过鉴定血型来知道自己的血型,血型可分为A 型、B型、AB型、O型。 ,生e:我们小组回答第1个问题:当一个人大量失血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输入血液时,会需要许多合格的血液,血液可挽救一个人的生命。通过无偿献血,可丰富血库血液含量,可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无偿献血就是不收报偿的献血,这是一个健康成年公民应尽的义务。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2题、第4题:血型不同,有时会发生凝集或输入致病因素,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要验血型,并检查身体是否健康,是否适宜献血。当一个人失血过多时,就要输入同型血,另外可以输入少量。型血。 生s:我们小组回答第5题:血液占一个人体重的7%~8%,一个人身体失血不超过400 mL,所丧失的成分可在短期内恢复,所以,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 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生。:我们回答第7题:根据输血关系可以知道,O型血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给其他血型的人输血,因此称其为“万能血”;而AB型血的人除了接受同种血型的血,还可以少量地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所以为可以称其为“万能受血者”。 生-o:我们小组回答第6题:从电视上看,ABO血型还可以用于侦破案件和做亲子鉴定。 生…ABO血型还可以推测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比如父母血型都是A型,子女血型就可能是A型或O型。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血型、血量输出的关系已了解。实际上,除了ABO血型外,还存在一种和Rh因子有关的g血型,而且在进行输血时,还应进行交叉配血,如果你们想知道得更详细些,请大家回去查阅资料,下次上课时,请查到的同学给大家讲讲。血型鉴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过程,你们见过吗?是怎样做的呢? (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说在医院见过,要用载玻片,显微镜。)

输血与血型教学案例

输血与血型教学案例 北京市八一中学刘俊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血型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2)通过课前调查和采访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团队协作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3)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义务献血的意义,树立自愿义务献血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血型的发现过程 (2)输血与血型、学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对于表格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调查、探究、讨论相结合 五、课时分配:一课时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1000ml烧杯四个,红墨水 (2)审阅采访稿 2、学生准备 (1)在亲友中调查义务献血情况,收集献血亲友的义务献血证 (2)以小组为单位,(可自由组合)利用周末时间到采血点采访,事先由组长分配任务,拟订采访稿,将采访过程以照片或影象的形式记录下来,课上向全班同学汇报。

七、授课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给学生出示一张遮蔽了字幕的图片。图片展示的是街边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景,让学生猜猜这些拥挤的人们是在干什么?目的在于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 [环节二血型的发现过程] 众所周知:人体里流淌不息的血也是生命的源泉。一旦失血过多,就会有生命之忧。那么,如何来挽救那些因为失血过多而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呢? 输血早在十九世纪初期,英国妇产科医生布伦德尔,第一次成功地用输血的方式救活了一名大出血的产妇。此后许多医生用输血的方法使濒临绝境的病人重获新生,然而不幸的事情也接二连三的发生,有人输血后出现昏迷甚至死亡,为什么呢?——血型不合。 由于输血事故的频频发生,使输血疗法沉寂了达半个世纪之久,直到1900年,奥地利医生兰茨坦纳首先揭开了血型之谜,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他是怎样发现血型的呢? 当时他在研究发热病人血清中凝血素的一些问题却意外注意到正常人的血清中有一种物质,能够凝集其他人的红细胞,这一现象使他联想到半个世纪前的输血反应,一个问题在他的脑海里诞生了。 【提出问题】: 输血者和受血者血液中的血清和红细胞相遇是不是使红细胞发生凝集的原因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实 验】 他的研究小组有5个同事,他想用他们六个人的血液来做一次试验,他把自己的想法告之同事们,立即得到响应。 【制定计划】: 1、抽血,分理处红细胞和血清。 2、把甲的血清滴在6个载玻片上。把每个人的红细胞分别滴在每一滴血清上观察现象。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教案

《输血与血型》说课稿 常州市花园中学刘建昌 一、教材分析: 《输血与血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本章分为四节,教材通过前三节的介绍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特意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安排一节,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较少,但是却与人类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也很强烈。基于此,正好鼓励、支持、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等多种途径查阅、收集了解有关血型与输血的知识,并展开调查,课上交流。通过学生丰富的感性体验与深刻的感悟,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有效达成。 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幻灯展示) 知识目标:⑴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型。 ⑵了解安全输血原则 ⑶介绍血型鉴定的方法。 能力目标:⑴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并交流,培养收集、分析资料能力,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⑵学会运用本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激发学生珍爱生命,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树立成年公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⑵感受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珍惜学习机会。 三、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种型,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安全输血原则。 四、教学难点: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展示课前调查成果。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采用创设情境、游戏答题、资料分析、分析讨论等手段,使学生感知人体的血量、血型与输血的关系。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动手操作,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愉快全面接受新知,并顾及个别差异。学生带着问题自己研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式的答题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竞争欲。激烈的讨论、成果的展示,充分给学生空间和舞台,展现他们的精彩。本节教学主要从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及课堂环境的创设几方面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 六、课时分配:1课时 七、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FLASH公益广告作品《生命因爱而延续》(用心电图的简单线条与各种图案同构产生创意,简洁含蓄,视觉传达力强,反映了献血挽救生命的主题,学生的注意力被迅速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二)理清脉络、构建框架。 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学本节教材,抢答问题,可以积星。当积累到10个星的时候可以获得一个小礼品,也可以继续积星,达到20个星的时候又可以获得教好一点的礼品,当积满50个星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好的礼品。 1.你知道是谁在什么时间发现的血型吗? 2.我们在医院做完血液化验后,医生会告诉我们的血型。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 3.常见的ABO血型分为几种类型? 4.献血时为什么先要检查血型? 5.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6.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 7.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接受A型血或B型血? 8.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你的体重是多少?如果按成人的比例计算,你的血量大约是多少?

《输血与血型》教学反思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根据奥苏贝尔理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地有意义。在生物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活跃学生思维,增进知识理解、技能发展、素质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中导入部分,本打算从民间“滴血验亲”场景入手,后来从车祸现场救治,让学生迅速对于血型方面的知识产生浓烈兴趣,渴望求知,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血型模拟实验中,让学生扮演“小医生”来鉴定血型,救死扶伤,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相当强。在宣传无偿献血环节,学生充当“小宣传员”,热情高涨的设计口号、标语,升华感情。整节课,从一个个情景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去体验、最终达到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掌握。1、亮点:本节课让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是新课改教学的标准与追求,本课采用主体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本节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新颖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具体学习方式有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以及情境探究,通过对比、讨论等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启发式教学这一原则,这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 同时,本节课充分应用多媒体的优势,将《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搬进了教室,直观的反应现象和切身的体验,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扩大了课堂知识容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抽象性和局限性,使得教学过程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对多样的多媒体资料进行讨论和总结,逐步完成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不足:板书不够及时工整、活动时间不能很好地把握等等 3、以后怎样更好上这节课:适当扩展课堂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灵活课堂教学。

打印第四节输血和血型导学案

第四节输血和血型导学案 序号12 主备人赵亚飞主阅人王亚峰审核人李占群 一、学习目标: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 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四、学习方法 自主预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展示 五、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应以输 入为原则。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血;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型或型血。 2.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3.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 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 4.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二、课堂学习: 活动一、血型的发现(合作讨论) 阅读课本69页第二段,分析: 1、人的血型有哪些? 2、血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活动二、同型输血(小组探究交流展示) 阅读课本70页及输血关系表,分析: 1、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为原则。 2、各种血型有什么输血关系? 活动三、血量和输血(组内交流展示) 阅读课本69页内容,完成: 1、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

2、从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六、当堂检测: 1.某人血型为因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必须输血,此人血型为AB型,他应输(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2.AB型的人的血可以给哪种血型的人输血(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3.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为多少才能引发生命危险( ) A.1 200~1 500 mL B.800~1 000 mL C.600~700 mL D.400~500 mL 4.我国提倡多大年龄的人可以无偿献血( ) A.22~45周岁 B.18~45周岁 C.18~55周岁 D.22~55周岁 5.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的( ),短期内可以恢复正常。 A.10% B.20% C.30% D.40% 6.AB血型的人,除可以输同型的血,还可以输O型、A型、B型。( ) 7.可以给O型输血的只有O型、AB型。 ( ) 8.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 ( ) 9.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300 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 ) 10、用直线将下列患者与应该输入的血液成分连起来。 A.严重贫血患者 a.血浆 B.身体大面积烧伤者 b.浓缩血小板悬液 C.外出血不易止血的患者 c.浓缩红细胞悬液 11、一般情况下,输血应输入同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接受其他血型的血。请你尝试总结出下列各种血型的人可以接受的血型和可输给的血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的血型有、、和 四种, 是输血的原则。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设计 输 血 与 血 型 重庆外国语学校季涛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重庆外国语学校 季涛 1 设计思路 1.1 教材内容浅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 第四节。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树立健康地生活意识,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构建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活动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1.2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面三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已经获得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识,自己建构了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体系。本校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城市,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无偿献血的人,能够观察到献血站和流动献血车的存在,对输血和血型有一定生活经验。 1.3 教学设计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应该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本节课的流程图为: 本节课首先将生物知识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之中,以一段“滴血验亲”的电影片段,引发学生对此民间做法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思考, 激起学生探究的欲 ———→ ↓ ———→ ←———

望,从而展开一道揭秘之旅,自然导入新课。然后以谈话形式展开,让学生自述血型基本常识。创设情景(学生发生意外,大量失血),通过兴趣小组表演,引出“能否给伤员随意输血?”以及“血型鉴定”模拟实验,通过探究实验把握教学重点---输血原则。针对血量方面要求识记的内容,以知识竞赛形式展开,增强学习积极性。对于无偿献血,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以辩论形式展开,让学生在激烈的交锋中得出无偿献血、利人利己的观点,以此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设计宣传标语的环节,在小组的交流中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升华情感,认同我国无偿献血的制度。通过本节课教师与学生多方面的交流互动,实现与学生知识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在教学活动中合作与探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思维的拓展。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①列举ABO血型的类型②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2.3 情感目标:①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②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3 教学重点 概述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4 教学难点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5 课前准备 教师:配制模拟“A型血”(0.02mol/L Pb(NO 3) 2 ), “B型血”(0.02mol/L BaCl 2 ), “O型血”(蒸馏水),“AB型血”(上述“A型血”及“B型血”等量混合),“A型血清”( 0.02mol/L AgNO 3 ),“B型血清”( 0.02mol/L NaI)。配制好的4种“血液”分别标上“1”“2”“3”“4”,表示分别取自4位伤员。学生:兴趣小组准备发生意外需要输血的小品。学生查询书籍、网站,搜集一些有关献血影响身体健康方面的资料。

七年级生物下册 4.4.4 输血与血型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输血与血型》 一.教材分析: 《输血与血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这节课是介绍完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后的一个知识的扩展和延伸,血液对于人体来说很重要,只有维持血量的相对稳定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那么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输血要注意什么?血型的分类如何?无偿献血有什么意义?成了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本章前三节内容已经使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了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成为一节,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一章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输血推测,并增强推理能力。 通过资料的分析和讨论以及对讨论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通过无偿献血制度的宣传,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ABO血型的种型,输血的原则,输血与血量的关系。 难点: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本课的课件并印发导学案给学生。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的相关探究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用具体事例导入话题,激发学生情感;展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齐读。 2.请学生说出血型的类型有哪些?由此展开本课的探究学习。 (二)探究新知(自主学习) ①学生自已阅读课本P69----71页,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__________将人的血液分为____ _____ _____ ____这四种类型,这就是ABO血型。 2.输血的时候,应以___________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_______血,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少量____血外,也可输入少量的_____或____血。但是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_________。 3.成年人的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____ 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