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八章 爬行纲

第十八章 爬行纲

第十八章  爬行纲
第十八章  爬行纲

第十八章爬行纲(Reptilia)

[知识点]结构、分类、起源与演化。

[重难点]哪些特征是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的;羊膜的出现及其意义。

爬行类: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地繁殖的变温动物。因其运动的特点为腹部贴地爬行,故称为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由于成功地解决了:

1.体被角质鳞片,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2.完全用肺呼吸;

3.陆上运动,四肢较两栖类发达;

4.具羊膜,陆上繁殖。

因而摆脱了水环境的约囊,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某些爬行动物如龟、鳖等生活在水中,这是次生现象。两栖动物已初步解决了在陆地上生活的有关矛盾,但必须回到水中繁殖,所以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水的囊缚。

第一节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一、体被角质鳞片(表皮角质化程度较高),指(趾)端具爪,皮肤干燥,缺乏腺体。

有些蜥蜴,雄含的具股腺,所分泌的胶液干后形成临时的短刺,辅助交配。某些蛇和龟,下颌或泄殖孔附近有香腺,以引诱异性。

二、骨化程度高,脊椎分区明显,出现次生腭,具1枚枕骨髁,具胸骨,封闭式骨盆。

胸廓:羊膜运动所特有,

的活动下(羊膜动物所特有),构成陆上肺呼吸的新的呼吸机制。

5.次生现象

(1)蛇类无胸廓(无胸骨)以完成特殊的运动方式:①使肋骨有较大的灵活性;②支配腹鳞运动。

(2)龟鳖类无胸廓:因其具背腹甲(骨甲)

(3)蛇类的腰带退化不具骨盆:适于钻穴生活。

6.封闭式骨盆

腰带与荐椎的横突相连,左右耻骨和坐骨于腹中(线)联合,构造牢固的骨架,即封闭式骨盆。成为支持后肢的坚强支架。

7.肩带埋入背部肌肉,不与脊椎相连(与两栖同)(只是更为坚强)。

8.次生腭(羊膜运动共有),鳄类最明显,其它种类不完全,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的腭突和翼骨愈合而成。

次生腭形成模式图

9.颞窝

①概念:是头骨两侧眼眶后面的凹陷,是爬行动物的重要特征。课本:颞的膜性硬骨有穿孔现象(借相连骨块缩小或消失而形成)

②作用

为咬肌的附着处,增强下颌的活动和取食能力。

③类型:

A .无颞窝类:出现于古代爬行动物(原始型),也有人认为现代龟鳖属此类。蛇类上下颞弓全失去,故不存在颞窝。

B .双颞窝类:头骨每侧有两个颞窝,大多数古代爬行类属此类。现代鸟类也属此类。鳄与楔齿蜥也属此类。

C .单颞窝类:(合颞窝)头骨每侧仅1个颞窝。古代兽齿类属此类。现代哺乳类也属此类。 脊椎分区明显

D.上颞窝,左爬行动物鱼龙类具有。

三、具肌肉质舌,有牙齿者均有同型齿,具盲肠

具发达的肌肉质舌是陆生脊椎动特征,舌除完成吞咽基本功能外,有的还特化为捕食器和感受器。

龟和鳄的舌不能伸出口外;蛇类、蜥蜴类可伸出口外很远。

1.舌

板书:(舌)的功能

(1)吞咽:主要功能

(2)捕食器:(特化)充血后能迅速“射出”粘捕昆虫,舌呼与体长相等,如避疫(变色龙)。

(3)特化为感觉器:蛇的舌尖分叉并具有化学感受器小体,能把外界的化学刺激传送到口腔顶部的犁骨器,起特殊感觉器的作用。

(蜥蜴和蛇的(锄)犁鼻器十分发达)。

(犁鼻器的内壁具嗅粘膜,有嗅神经的分支通入)。

2.牙齿

爬行类多具牙齿,其形态、大小相似,均为同型齿。(无咀嚼功能,只能咬住食物)。

根据牙齿的着生不同分为三类:

(1)端生齿:牙齿着生在颌骨(咬合面的顶端)的顶端。如蛇。

(2)侧生齿:牙齿着生在颌骨(内侧缘的突起上)边缘内侧。如蜥蜴,其些蛇。

(3)槽生齿:牙齿着生在颌骨的齿槽内,如鳄鱼、哺乳类。槽生齿较牢固,各种齿脱落后可不断更新。

(4)无齿:龟鳖类无齿,代以角质鞘。

3.具盲肠:大、小肠交界处的突出物。盲肠从爬行类开始出现,与纤维消化有关。

蜥蜴、蛇类:盲肠为萌芽状。

龟、鳖类:盲肠发达(植食性)。

附:蛇和蜥蜴的下颌与头后有方骨相连。蛇、蜥蜴类头骨后缘的骨块消失,剩下的方骨成为一块很活动的骨,以韧带相连,下下颌相关节,口能张开很大的角度,因而能吞下比头大的食物。这里仅加以简单介绍,以后在分类中加以详细说明。

四、肺结构较两栖类复杂,具喉头、气管及支气管,完全肺呼吸(支气管:爬行类开始出现)。

肺的内壁出现许多分隔,呈蜂窝状,外观似海绵状呼吸表面积增大,呼吸管道有气管与支气管分化,具长气管是与发达的颈部相适应的。

1.呼吸方式具2种

①吞咽式:象两栖动物一样,借助于口咽腔底部的升降和鼻孔的开头相配合来完成。

②羊膜运动的特殊呼吸方式,即借助于胸廓的扩张和缩小使气体吸入和排出。

就是当肋间外肌收缩时,牵引肋骨上提,胸廓扩张,空气随之吸入;肋间内肌收缩时,牵引肋骨下降,胸廓缩小,空气随之呼出。

2.水栖的龟鳖类,由泄殖腔壁突出两个副膀胱,其上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在水中可进行气体交换,为辅助呼吸结构。

3.有些种类,一对肺为前后排列;但缺四肢的蚓蜥和蛇类,左肺大多退化或消失。相之适应的支气管也仅为右支。

五、心室具不完全分隔,混血双循环

(爬行类的高等种类如鳄心室已分隔为左右两部,其血液循环已接近于完全的双循环)

1.心脏结构

①2心房

②心室具不完全(完全)分隔(鳄的心室间隔比较完全,仅留一孔相通,名潘氏孔,血液通过此孔可以由左心室进入左体动脉弓。)

③静脉窦呈退化状态,仅成为右心房的一部分。

④动脉圆锥已退化消失。

静脉窦和动脉圆锥退化直至消失的演变从爬行类开始。

2.爬行类动脉特点:三支独立的血管分别由心室发出。

①左右体动脉弓分别从心室右、左侧发出,即右体动脉弓从心室左侧发出,向后会合成背大动脉。

爬行类混血双循环示意图

A.由于心室间隔的出现及三条血管从心室不同部位发出,使其混血程度稍好于两栖类。

B.鳄鱼的心室分隔完全,但仍为混血双循环,其原因:

①潘氏孔:左右动脉弓基部交叉处潘氏孔相通;

②交通支:左右动脉弓后方又有一交通支相连;

第九章两栖纲

第九章两栖纲 教学目标1.理解青蛙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理解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及变温动物的概念;了解其它的两栖动物及两栖动物的起源,了解保护青蛙的意义。在了解其它两栖动物的基础上掌握两栖纲动物的主要特征。2.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学会解剖青蛙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通过本章有关知识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3.通过学习青蛙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树立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了解两栖动物的起源及纲的主要特征,继续培养学生的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并通过对保护青蛙意义的了解,继续培养学生的生态学观点。重点、难点分析1.青蛙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殖发育的特点是学生掌握两栖纲主要特征的基础,这两部分知识都有助于使学生理解两栖动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有利于培养学生两个适应性的观点。所以,青蛙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生殖发育的特点及纲的主要特征应作为本章的重点。2.青蛙的循环系统,无论从心脏的

结构还是循环的途径都比鱼类复杂,特别是它的两条循环途径:肺循环和体循环比鱼的一条循环途径要复杂得多,学生接受起来会感到有较大难度,对心室内动脉血、静脉血的部分混合,导致这部分血输送氧气的能力较低,学生会感到不好理解,所以青蛙的循环系统应作为本章的难点。3.正确解剖观察青蛙,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青蛙适于两栖生活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从而更好地掌握纲的主要特征,并理解两栖动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解剖青蛙、观察它的内部结构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而且青蛙的内部结构也比较复杂,所以解剖青蛙及观察的方法也应确定为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2课时二、第一课时(一)引言:复习鱼纲的主要特征,当学生答出鱼纲的主要特征后,出示青蛙的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指出该动物的名称,并说出它属于哪一类动物。学生答出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后,(若不知属于哪一类,教师告诉学生。)告诉学生我们将以青蛙为例了解两栖纲的主要特征,由此引出本章的课题。(二)新课:1.青蛙(1)青蛙的生活环境和食性关于这部分教学可以先给学生提出2个问题让学生回答:①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里?②青蛙以什么为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出这样两个问题。当学生答出后,给学生展示青蛙的生境图(条件好的学校可给学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同步练习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青蛙皮肤裸露而湿润的意义是( ) A.保护体水分不散失 B.有利于体表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D.适应水中生活,运动灵活 2.青蛙前后肢的主要作用是( ) A.前后肢都支撑身体 B.前肢支撑身体,后肢跳跃 C.前肢游泳,后肢支撑身体 D.前肢支撑身体,后肢跳跃、划水 3.英国伦敦动物学会曾公布了一份最新濒危两栖动物名录,俗称娃娃鱼的中国珍稀动物大鲵居首。大鲵属于两栖动物是因为( ) A.以陆地或水域作为栖息地 B.水中生活但到陆地上产卵 C.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4.两栖动物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资料。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螃蟹和蜻蜓 B.青蛙和蟾蜍 C.鳄鱼和壁虎 D.蟾蜍和乌龟

5.在较为干燥的陆地上,能找到下列哪一种动物( ) 6.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 ) A.爬行 B.吸收营养 C.辅助呼吸 D.减少体水分的蒸发 7.在爬行动物中,蜥蜴、扬子鳄等依靠什么器官进行呼吸( ) A.鳃和外鳃 B.肺 C.气管、鳃和皮肤 D.鳃和肺 8.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壁虎的描述,正确的是( ) 9.爬行动物是指( ) A.能在陆地上爬着行走的动物 B.体表有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外有坚韧卵壳的一类脊椎动物 C.体表有鳞片或硬壳的动物 D.四肢短小、行动缓慢的动物 10.下列有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栖动物都是有益的

最新爬行纲较两栖纲的进步性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两栖纲相比,其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1)出现羊膜卵,在胚体之外出现羊膜、绒毛膜、尿囊膜 (2)在外形上,四肢较两栖类强健,颈部外观明显,尾发达。颈部发达由颈椎的数目决定,爬行纲的颈椎有多枚。 (3)皮肤高度角质化,体表具鳞被,皮肤干燥缺少腺体;而两栖纲皮肤轻微角质化,富有腺体;相比较,爬行纲不在需要用皮肤进行辅助呼吸,而且进 一步减少了体内水分的散失。 (4)在骨骼上:a:颈椎具有多枚,导致外形上有了明显的颈部,有了寰椎和枢椎的分化,提高了头部和躯体的运动性;b:躯干部具有发达的肋骨和胸骨,加强了保护并协同呼吸动作的完成;两栖纲有不发达的肋骨不具有胸骨 c:很多种类具有颞孔,具有单一枕髁,两栖纲无颞孔和两个枕髁。 (5)肌肉系统:躯干肌和四肢肌均较两栖类进一步复杂化,出现了肋间肌和皮肤肌,肋间肌调节肋骨升降,协同腹壁肌肉完成呼吸运动。皮肤肌节制鳞片活动,在蛇类尤其发达。 (6)消化系统:a:牙齿进一步进化,分化为端生齿、侧生齿和槽生齿。龟鳖类有角质鞘齿;b:口腔腺发达,具有润湿食物、有助于吞咽的作用c:出现了盲肠,在大、小肠的交接处,与消化植物纤维有关。 (7)呼吸系统:呼吸器官都为肺,但两栖类还有多种辅助呼吸,泡状非,为咽式呼吸,而爬行纲是囊状肺,为胸腹式呼吸;是通过肋间外肌收缩使胸腔变大,吸入空气,肋间肌收缩,胸腔变小,压力变大,呼出废气CO2;(8)循环系统:a:两栖纲的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圆锥四部分组成,心室不分开;而爬行纲由静脉窦、心房和心室3部分构成,动脉圆锥 退化,其中鳄类的心室完全分隔。 (9)排泄系统:a:两栖纲排泄的含氮废物为尿素,爬行纲则为尿酸,尿酸对睡得需求量最少,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水分的散失;b:某些爬行类具有盐腺,一种肾外排泄器官。 (10)神经系统:a:大脑更加发达b:大多数种类开始具有12度对脑神经 (11)感官:a:嗅觉更加发达,开始具备嗅黏膜,犁鼻器更进一步发达b:听觉:出现了外耳道c:具有红海外感受器,可感知环境温度微小的变化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练习测验题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地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动物地进化历程中,最早成为真正地陆生脊椎动物地是() A鱼类B两栖动物C爬行动物D哺乳动物 2、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地是() A鱿鱼B海蛰C娃娃鱼D鲸鱼b5E2RGbCAP 3、青蛙地一生地呼吸器官地变化依次是() A外鳃、内鳃、肺和皮肤B内鳃、外鳃、肺 C肺、鳃、皮肤D皮肤、肺、鳃 4、下列有关青蛙地描叙正确地是() A青蛙地皮肤干燥,有鳞片起保护作用B青蛙地后肢短小,可支撑身体 C青蛙地眼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D肺地结构简单,不发达 5、现存最大地两栖动物是() A大青蛙B大蝾螈C大蟾蜍D大鲵 6、下列描叙中是青蛙能在陆地上生活地原因地是() A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B出现了肺,能在陆地上呼吸 C青蛙地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D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地限制7、青蛙地幼体生活在水中,靠下列哪种器官进行呼吸() A肺B鳃C气管D表膜 8、下列动物中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地脊椎动物地是() A蝾螈B娃娃鱼C蜥蜴D蝗虫 9、下列有关蜥蜴地说法错误地是() A头地后面有颈,所以头部能灵活地转动 B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 C皮肤干燥,表面覆盖着角质地鳞片 D皮肤湿润,能分泌黏液 10、蜥蜴是属于在陆地生活地动物,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肺地结构简单,气体交换能力弱 B蜥蜴地生殖和发育没有摆脱水地限制 C受精卵较大,卵内养料较多,含有一定地水分,且卵外还有坚韧地卵壳 D蜥蜴地幼体才出壳时还不能完全适应陆地地生活 11、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爬行动物地是() A扬子鳄B蜥蜴C鳖D蝾螈 12、下列描述中属于爬行动物地主要特征地是() 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C体表有外骨骼D在陆地上产卵 13、青蛙地趾间有蹼,与之相适应地运动方式是() A游泳B飞行C爬行D跳跃p1EanqFDPw 14、在动物地进化历程中,最早成为真正地陆生脊椎动物地是() A鱼类B两栖动物C爬行动物D哺乳动物 15、蛇地体表覆盖着角质地鳞片,这有利于() 1 / 6

蛙或蟾蜍的形态结构与两栖纲、爬行纲的分类

实验10蛙(或蟾蜍)的形态结构与两栖纲、爬行纲 的分类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返回主页> ※<目的要求> 1、通过对蛙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2、学习双毁髓处死蛙类的方法,蛙类的一般解剖技术,蛙肠 系膜标本、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手术结扎技术和测 定反射时等基础实验技术方法。 3、通过由学生自行选择和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在1个单位实 验时间内,用1只蛙能完成多个实验项目,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设 计和合理地充分利用实验材料进行综合实验的能力。 4、了解两栖纲、爬行纲目及重要科的特征,认识常见的及有经济价 值的种类;学习使用检索表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 5※<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活蛙、蛙皮肤切片标本、蛙神经系统浸制标本、蛙整体骨骼标本。两栖纲及爬行纲代表种的浸制标本、剥制标本。 显微镜、解剖器具、毁髓针、玻璃针、蜡盘、有孔橡皮蛙板、铁支架、细铁丝钩或蛙嘴夹、电炉、温度计、秒表、注射器、小 烧杯、大烧杯、滴管、大头针、纱布、棉球、细线、滤纸、培养 皿。 0.65%生理盐水、0.01%去甲肾上腺素%、0.01%组织胺、20% 氨基甲酸乙酯、1%可卡因、任氏液、0.5%、1%和2%硫酸溶液、瑞 氏染液、蒸馏水、冰水、水。 5※<实验步骤> 1、蛙的外形 将活蛙静伏于蜡盘内,观察其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3部分。 (1)头部蛙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口宽大, 横裂型,由上下颌组成。上颌背侧前端有1对外鼻孔,外鼻孔 外缘具鼻瓣,观察鼻瓣如何运动?鼻瓣的运动与口腔底部的动作

第十七章两栖纲复习题

第十七章两栖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咽式呼吸4 原脑皮 二、判断与改错 1 两栖动物的肩带附着于头骨,腰带借荐推与脊柱联结,这是四足动物与鱼类的重要区别之一。( ) 2 两栖动物出现了胸骨,但与躯干椎的横突或肋骨互不连接。( ) 3 蛙的口腔中有分泌粘液的颌间腺,分泌物具有湿润口腔和消化食物的作用。( ) 4 鱼类有脑神经10对,两栖类有脑神经12对。( ) 5 两栖类的生殖方式为体外受精。( ) 7 一般情况下,雄性蛙蟾类的身体小于雌性。( ) 9 青蛙的粘液腺由表皮衍生,位于表皮层内。( ) 10 两栖类为恒温动物。( ) 11 中耳是两栖类特有的听觉器官。( ) 12 蝌蚪和青蛙成体都是动物食性。( ) 13 鱼类的眼无活动性眼睑,而大多数陆栖两栖动物的眼大而突出,具有活动性眼睑。( ) 14 青蛙的椎体都为前凹型椎体。 15 两栖动物外鼻孔一对,内具瓣膜,而且外鼻孔经鼻腔以内鼻孔开口于口腔。( ) 16 雨蛙和树蛙具有保护色而能迅速变色是由于在光线或温度影响下,皮肤内色素细胞发生扩展,聚合形态变化而引起的。( ) 18 蛙蟾类的声囊即是其发声器官。( ) 19 蛙蟾类的前肢短小,4指,指间无蹼;后肢长大而强健,5趾,趾间有蹼。( ) 20 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并富含腺体,鳞大多已退化,这是两栖动物区别于其它各纲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 21 除了幼体(蝌蚪)和鲵螈类外,原始的肌肉按节排列现象,在大多数两栖动物的成体不明显,肌隔消失。( ) 22 胰脏能分泌胰液和胰岛素,既是一个消化腺,也是一个内分泌腺。( ) 24 两栖动物夏眠期间淋巴液和血液中盐离子浓度低于其活动期间。( ) 25 两栖动物的膀胱除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外,还具有重要的重吸收水分的机能。( ) 三、填空题 1 现存两栖动物的体型大致可分为()、()和()。其中鱼螈是()的代表动物,各种蝾螈和鲵是()的代表动物,而各种蛙类和蟾蜍是()的代表动物。 2 两栖动物的身体分为()、()、尾和()四部分。 3 两栖动物的脊柱可分为颈椎、()、()和(),颈椎()枚,枕髁关节()个,使头部有了上下运动的可能性。 4 两栖类的循环系统已由单循环的血液循环方式发展为包括()循环和 ()循环的双循环,包括()系统和()系统两部分。 5 两栖类左、右肺皮动脉弓各分为2支,一支是(),另一支为()。 7 两栖纲分为三个目,最低等的是()目,我国仅产一种,叫(),产于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每节[精品练习题]5.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原卷版)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0分钟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枕着蛙声入眠”是许多人童年的美好记忆,下列有关青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属于爬行动物B.幼体用鳃呼吸 C.身体内有脊柱D.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大鲵俗称娃娃鱼,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判断其为两栖动物的依据是()A.受精卵较大,表面有卵壳 B.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活动 D.幼体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皮肤辅助呼吸 3.如图是一名摄影师抓拍到的“大胆“蜻蜓停在青蛙头部休息的精彩瞬间。青蛙属于两栖 动物,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指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B.所有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C.幼体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成体用肺呼吸,可水陆两栖,皮肤辅助呼吸 D.是指水陆两栖的动物,该类动物可通过体内受精来繁殖 4.“鱼”是人们餐桌上常常出现的食物之一,但是这些“鱼“不一定都是鱼。下面这些带“鱼”字的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鱿鱼B.鲸鱼C.娃娃鱼D.甲鱼 5.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大鲵、蝾螈、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②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动物③由于环境污染和水域面积缩减,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减少④抱对提高了青蛙的受精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青蛙和龟都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但青蛙属于两牺动物,而龟属于爬行动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的肺比龟的肺发达 B.青蛙的皮肤比龟的甲更容易保持水分 C.青蛙的后肢比龟的后肢发达 D.青蛙在水中产卵,而龟在陆地产卵 7.两栖动物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资料。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螃蟹、蛇B.青蛙、蝾螈C.鳄鱼、壁虎D.蟾蜍、乌龟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A.青蛙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所以被称为两栖动物 B.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C.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主要用肺呼吸9.下列有关爬行动物的叙述正确是() A.体表都有甲B.体内受精,产有卵壳的卵 C.水陆两栖D.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 10.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高等,它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是() A.头后有颈使头能灵活转动B.四肢短小能贴地面迅速爬行 C.皮肤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D.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11.某脊椎动物体表有鳞片,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可初步判断它属于() A.爬行动物B.鱼C.鸟D.两栖动物 12.白鳍豚、扬子鳄、中华鲟都是我国珍稀物种。扬子鳄不同于其他两种动物的特征是()A.有性生殖B.用肺呼吸C.体温不恒定D.体表有甲 13.蜥蜴生活在陆地上,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蜥蜴身体的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能保护身体,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B.蜥蜴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且受精卵较大,卵内有较多的养料和水分 C.蜥蜴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D.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已经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14.下列关于蜥蜴的叙述错误的是()

汕头市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同步练习

汕头市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4分) 1. (2分)(2018·中山模拟) 下列有关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蜘蛛与菜粉蝶一样属于昆虫纲 B . 泥鳅能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也能存活较长时间,属两栖动物 C . 涡虫是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 D . “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胖头鱼 2. (2分)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是() A . 四肢短小,能贴地迅速爬行 B . 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 . 头部后面有颈,便于发现敌害 D . 体表有鳞片,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3. (2分)(2017·日照模拟) 自然界中,各类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所不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 两栖动物的幼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 B . 爬行动物体温恒定,更能适应陆地生活 C . 鸟飞行时在肺和气囊内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D . 受精鸟卵的胚盘是已经发育的幼小胚胎 4. (2分) (2016八上·九台期中) 下列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 蟒蛇的鳞片﹣﹣保护 B . 蝗虫的后足﹣﹣跳跃 C . 扇贝的贝壳﹣﹣游泳 D . 家鸽的羽毛﹣﹣飞行 5. (2分)(2012·盐城) 如图分别表示青蛙发育过程中的四个阶段.能正确反映青蛙发育全过程的是()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②③①④ D . ④②①③ 6. (6分) (2018八上·汽开区期末) 请根据如图回答(1)~(3)题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同步练习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小试身手 1.[基础题]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A.用肺和皮肤辅助呼吸 B.水陆两栖生活 C.肺不发达 D.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2.[基础题]青蛙皮肤裸露且湿润的意义是() A.保护体内水分不散失 B.有利于体表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D.适应水中生活,运动灵活 3.[提高题]下列关于壁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恒温动物B.是爬行动物 C.不是脊椎动物D.进行体外受精 4.[提高题]青蛙幼体及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鳃,肺和皮肤B.肺,皮肤和肺 C.鳃,皮肤D.鳃,气管 5.[提高题]大力保护青蛙的意义在于() A.以蛙治虫,减少农药污染 B.人类用青蛙作为美食 C.青蛙的鸣叫很悦耳 D.把青蛙作为观赏动物 ?直击中考

6.[厦门中考]蜥蜴比青蛙更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有() ①头部后面有颈②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 ③肺比较发达④在陆地上产卵⑤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⑥卵在陆地发育成幼蜥 A.②④⑤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7.[厦门中考]蟾蜍、蝮蛇和鲨鱼的共同特征是() A.终生生活在水中B.体表有鳞片 C.身体内有脊柱D.用肺呼吸 8.[德州中考]下列关于青蛙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接近 B.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 C.青蛙的肺发达,能适应陆地生活 D.青蛙的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9.[通辽中考]下列特征不能说明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A.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 B.用肺呼吸,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 C.体外受精,受精作用在水中完成 D.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10.[聊城中考]仔细观察下面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根据图5-1-2中所提供的信息以及自己所学的有关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甲

两栖纲+爬行纲

?第十七章两栖纲 ?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到陆生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两栖纲动物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度类型。 ?由于要适应两栖生活需要,因此,两栖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个体发育各方面均表现出既保留水栖脊椎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发展出适应于陆栖生活的某些特征。两栖动物3项最主要的特征是: (1)发育过程需经历变态, (2)变温(体温随环境而变化), (3)亦陆亦水生活方式。 一、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 (1)空气中含氧量比水中多(多20倍) (2)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大1000倍,动物上岸需支撑身体) (3)水温恒定,而陆地上的温度存在很大的变化 (4)陆地环境的多样性比水环境复杂很多。 ?从水生到陆生需要克服的新矛盾: (1)生活介质与气体交换器官的矛盾 (2)浮力消失与动物支承体重的矛盾 (3)空气湿度减少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矛盾 等等。 ?三、动物从水生到陆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1.在陆地上支撑体重并完成运动。 2.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3.防止体内水分过多的蒸发。 4.在陆地上繁殖。 5.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所必需的温度条件。 6.适应陆生的感觉器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 ?四、两栖动物完成适应陆栖生活的重要进化变化 1 呼吸器官由鳃到肺,完成了在陆地的适应空气呼吸。 2 成体具有了典型的陆栖脊椎动物的骨骼 偶鳍演化成五趾型附肢,以支撑体重 脊柱出现分化,提高躯体运动灵活性——脊柱分化出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 肩带游离,前肢摆脱与头骨的连接,不在受头骨制约; 发展出具多支点的杠杆运动关节。使肢体的活动范围、复杂性和灵活性都大大增强。 3 伴随呼吸器官成为适应呼吸空气的肺,血液循环成为双循环。 4 皮肤发生进化改变,出现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 (1)皮肤裸露,表皮轻度角质化,有利于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2)皮肤内有丰富的皮肤腺和血管,辅助呼吸; (3)表皮衍生出大量的多细胞腺体(如粘液腺),粘液腺分泌黏液至体表,使皮肤保持经常湿润,不致干燥; (4)皮肤具有色素细胞,可使动物体色随环境而变化,达到保护自己(拟态)。 5 大脑两半球已完全分开,大脑顶壁出现了分散的神经细胞,形成了原脑皮。 大脑的神经细胞类型进化。 6 出现中耳和耳柱骨,能接受和传导空气中的声波。 ?第二节两栖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八年级生物:第九章 两栖纲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八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九章两栖纲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理解青蛙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理解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及变温动物的概念;了解其它的两栖动物及两栖动物的起源,了解保护青蛙的意义。在了解其它两栖动物的基础上掌握两栖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学会解剖青蛙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通过本章有关知识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青蛙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树立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了解两栖动物的起源及纲的主要特征,继续培养学生的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并通过对保护青蛙意义的了解,继续培养学生的生态学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青蛙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殖发育的特点是学生掌握两栖纲主要特征的基础,这两部分知识都有助于使学生理解两栖动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有利于培

养学生两个适应性的观点。所以,青蛙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生殖发育的特点及纲的主要特征应作为本章的重点。 2.青蛙的循环系统,无论从心脏的结构还是循环的途径都比鱼类复杂,特别是它的两条循环途径:肺循环和体循环比鱼的一条循环途径要复杂得多,学生接受起来会感到有较大难度,对心室内动脉血、静脉血的部分混合,导致这部分血输送氧气的能力较低,学生会感到不好理解,所以青蛙的循环系统应作为本章的难点。 3.正确解剖观察青蛙,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青蛙适于两栖生活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从而更好地掌握纲的主要特征,并理解两栖动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解剖青蛙、观察它的内部结构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而且青蛙的内部结构也比较复杂,所以解剖青蛙及观察的方法也应确定为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 (一)引言: 复习鱼纲的主要特征,当学生答出鱼纲的主要特征后,出示青蛙的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指出该动物的名称,并说出它属于哪一类动物。学生答出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后,(若

两栖纲及爬行动物

两栖纲(Amphibia) 一、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二、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 三. 两栖纲的分类 两栖动物是一类在个体发育中经历幼体水生和成体水陆兼栖生活的变温动物。也有少数种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那是登陆后重新返回水域的次生性现象。 两栖动物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 现存两栖纲动物约4200种,我国有280余种。 一、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外形:身体分为头、躯干、尾和四肢四部分 (穴居和水栖种类具有尾部,穴居者四肢退化) 蚓螈型、鲵螈型和蛙蟾型 活动性眼睑可转动有保护作用 雄体的咽部或口角有1-2个外声囊或内声囊 外声囊充气时可膨胀成泡状或袋状 蛙蟾类的四肢发展很不平衡,前肢短小,4指,指间无蹼 ;后肢长大而强健,5趾,趾间有蹼

潜水运动中的应用 2. 皮肤 体表皮肤裸露,富有粘液腺,皮肤有辅助呼吸功能(皮肤呼吸占重要位臵) 区别于其他纲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并富含腺体,鳞已退化,只有穴居生活的蚓螈类在皮下还埋有残存的鳞迹。 角质层 表皮 皮肤生发层 疏松层 真皮 致密层 皮肤的衍生物 黏液腺可借真皮层内的肌纤维收缩,从皮肤开口的腺孔中流出其分泌物,使体表经常保持湿润粘滑和空气、水的可透性,对于减少体内水分散失及利用皮肤进行呼吸都具有重要作用 两栖动物通过蒸发冷却用以调节体温。 毒腺蟾蜍眼后的耳旁腺和皮肤中的毒腺,能分泌白色、紫红色、褐色或黄色乳状液的毒浆,对食肉动物的舌和口腔黏膜有强烈的涩味刺激,因而是一种防御性适应,可以自我保护。 色素细胞不同色素细胞的互相配臵,是构成各种两栖动物体色和色纹的基础,在光线或温度的影响下,色素细胞还能通过其扩展、聚合的形态变化,引起体色改变,由此变成与生活环境浑然一体的保护色(又一种自我保护)典型代表:雨蛙和角蛙具有保护色又能迅速变色。 色素细胞

两栖纲至爬行纲自测题

两栖纲至爬行纲自测题 一、填空(44分) 1、蛙的发育要经过变态,其幼体称,完全生活于水里,以 等为食。 2、蛙的身体区分为、和三部分。吻端有一对外鼻孔,其上有能开闭的。头的两侧具一对眼,具上下,下眼睑的上方有折叠着的透明的,它能上下移动,这是与陆上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眼的后方有一圆形的为的一部分。 3、蛙的前肢短小,具四指,无,后肢长大具趾,趾间具,适于游泳,指趾间无。特别是生殖季节,雄蛙前肢第一指内侧膨大加厚为或称,与抱对有关。 4、两栖类的皮肤,富有回厚。 5、两栖类皮肤由表皮层和真皮层组成。真皮层源于胚层,是由组织构成的。分二层,上层为分布有、 、和;下层为、 组织构成,内有数月非常多的,能够吸收溶解于皮肤表面的,所以具有功能。蛙的皮肤与皮下组织未固着的地方称。 6、黑斑蛙具枚颈椎,放荐椎。 7、黑斑蛙属枚椎骨的椎体为型,第8椎骨的椎体为。 8、尾蛙骨愈合成,不分节。 9、黑斑蛙的肩带(上肩胛骨)通过与脊柱相连,而鱼则不同,鲫鱼的肩带直接与相连。 10、从两栖类开始有胸骨,它由、、和软骨质的组成,无,故虽有胸骨,但不与脊柱形成胸廓。 11、腺带通过和脊柱相连。 12、黑斑蛙整个肌肉系统的分布现象已经消失,只在,仍可见到分布现象的痕迹。 13、黑斑口咽腔的结构比较复杂,具有,口腔顶有两行,都齿,咀嚼机能,只有防止食物外滑的功能。舌类分叉伸向后方。

14、口腔内有分泌粘液的腺有而无消化功能,口腔内还有1对,1对,1对(雄性)和绦纵裂的。 15、初形蝌蚪用呼吸,后来用呼吸,成体用呼吸,(称式呼吸),另一种方式,即在和暖的季节,用呼吸。 16、黑斑蛙的心脏,位于内,由、、和四部分组织。 17、黑斑蛙的心房接受由肺静脉返回的血,右心房接受由返回的缺氧血。 18、动脉圆锥偏于心室右边,在其基部和心室相接处,有三块其作用可防止从心室压出的血流逆流,动脉圆锥内有一纵行的。在分配由心脏发出的含氧量不同的血液流入起着重叠的作用。 19、两栖类具条体动脉号。 20、门静脉包括和。 21、蛙的淋巴系统很发达,包括有、和等结构,淋巴管是输送的管道。淋巴液是血液的部分血浆透过血管壁滤入组织间隙去(红细胞不能透过)的液体。 22、脾脏虽位于肠系膜上,但其功能是属于范围。其主要功能是破坏,吸收和驱除混入血液中的以及产生等。 23、两栖类大脑半球的顶部,底部和侧部神经细胞构成的大脑皮层,但其作用主要司,称为。 24、蛙间脑顶部有一个不发达的,间脑底部有明显,其下为有,小脑。 25、蛙的视觉调节较为完善,具有,能于晶体向前移动,以调节焦距,这与高等脊椎动物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状以改变焦距的方法不同。 26、蛙的中耳开口于眼后的表面上,其上盖有一层薄膜,称,其内侧为腔,(),腔向内的一端借狭窄的管(管)与口腔相通。其主要功能是。 27、蛙鼻腔的鼻粘膜上有,嗅神经分布上膜上,鼻腔以与外界是相通,以与口腔相通,因而鼻腔不仅是器官,而且又是空气进出的通道。 28、雄蛙的中肾管有功能。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上节回顾】 l、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 A.脊索B.脊柱C.脊椎D.脊髓 2、北方的冬季,渔民通常在自家的鱼塘的冰面凿很多孔洞,其目的是( ) A.提高鱼塘中水的温度B.提高鱼塘中水的含氧量 C.减少鱼塘中水的压力D.便于给养殖的鱼喂食 【知识目标】 1、举例识别常见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描述两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说出爬行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重难点) 3、了解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一、两栖动物 ,1、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25~26的相关内容,观察青蛙实物或图片,思考问题。(1)外形:青蛙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没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体色:不同环境中的青蛙身体的颜色相同吗?为什么? (3)体表:______________,有少量__________,可以辅助____________。 (4)四肢:前肢短小,可以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_______________,既能_______也能划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青蛙和蝌蚪,归纳: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爬行动物 1、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27~28的相关内容,结合图文资料帮助理解:爬行动物有哪些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1)形态结构: (2)呼吸: (3)生殖: 3、归纳: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明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课后提升】 1、完成课本P29练习l、 2、 3、 4、5 2、保护青蛙的意义在于( ) A青蛙的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丰富B体表有斑点,观赏价值高 C青蛙可以作为气蒙预报的辅助工具 D 青蛙能捕食农业害虫 3、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 ) A昆虫B爬行动物C节肢动物D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课题:《两栖类和爬行类》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概述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两栖动物是一个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仍在水中进行,幼体经变态发育后在陆地生活。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其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青蛙的生殖发育及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青蛙的变态发 育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需要将知识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青蛙、蟾蜍以及蛇等动物比较熟悉,对于其他的两栖、爬行动物了解较少,但对他们有较大的兴趣,应该联系生活并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知这些动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2 ) 概述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 (3)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 (5)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形态结构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存状况,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两栖动物的概念。 (2).归纳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变态发育。 (4).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青蛙的变态发育 五、教学策略 1、教法:教授教学法为主,讨论及归纳总结法为辅 2、学法:自主讨论、归纳总结 六、课时安排:参考课时2课时。

八、板书设计 第五节两栖类和爬行类 一、两栖动物 1、青蛙的发育过程 2、青蛙的结构 3、两栖动物的特征 4、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爬行动物 1、蜥蜴的发育过程 2、其他的爬行动物 3、爬行动物的特征 4、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九、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动物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的是() A.大象 B.家鸽 C.鲢鱼 D.青蛙 2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爬行动物的是() A.蜥蜴B.扬子鳄 C.鳖D.大鲵 3 . 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爬行动物的一生都生活在陆地上 B.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C.用肺呼吸能获得足够的氧气 D.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4 . 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B.蝗虫有三对足,善于跳跃 C.水螅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 D.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呼吸 5 . 下列动物属于爬行动物的是() A.鲨鱼B.娃娃鱼C.甲鱼D.章鱼 6 . 成蛙的呼吸器官是()

A.鳃B.嘴 C.气管D.肺和皮肤 7 . 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B.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差别很大 C.青蛙、蟾蜍、大鲵、蝾螈都属于两栖动物 D.环境的改变对两栖动物影响不大 8 . 成语“金蝉脱壳”中,“壳”指的是 A.荚膜B.外骨骼C.细胞膜D.细胞壁 9 . 春天,变色树蜥(爬行动物)喜欢在有阳光的清晨先晒太阳,再去觅食,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它晒太阳主要为了() A.清洁身体B.防止水分散失 C.升高体温D.躲避天敌 10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研究郑氏始孔子鸟化石--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B.比较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目--判断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化石在较为古老的地层中出现--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 D.比较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的骨骼--它们可能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11 .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古代的鱼类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两栖类进化为原始的爬行类,这能很确切地说明下列哪一个进化历程()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自养到异养 C.从厌氧到需氧 D.从无性到有性 12 . 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龟的运动速度显然无法与兔相提并论,那是因为龟的运动方式是

爬行纲较两栖纲的进步性1

与两栖纲相比,其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1)出现羊膜卵,在胚体之外出现羊膜、绒毛膜、尿囊膜 (2)在外形上,四肢较两栖类强健,颈部外观明显,尾发达。颈部发达由颈椎的数目决定,爬行纲的颈椎有多枚。 (3)皮肤高度角质化,体表具鳞被,皮肤干燥缺少腺体;而两栖纲皮肤轻微角质化,富有腺体;相比较,爬行纲不在需要用皮肤进行辅助呼吸,而且进 一步减少了体内水分的散失。 (4)在骨骼上:a:颈椎具有多枚,导致外形上有了明显的颈部,有了寰椎和枢椎的分化,提高了头部和躯体的运动性;b:躯干部具有发达的肋骨和胸骨,加强了保护并协同呼吸动作的完成;两栖纲有不发达的肋骨不具有胸骨 c:很多种类具有颞孔,具有单一枕髁,两栖纲无颞孔和两个枕髁。 (5)肌肉系统:躯干肌和四肢肌均较两栖类进一步复杂化,出现了肋间肌和皮肤肌,肋间肌调节肋骨升降,协同腹壁肌肉完成呼吸运动。皮肤肌节制鳞片活动,在蛇类尤其发达。 (6)消化系统:a:牙齿进一步进化,分化为端生齿、侧生齿和槽生齿。龟鳖类有角质鞘齿;b:口腔腺发达,具有润湿食物、有助于吞咽的作用c:出现了盲肠,在大、小肠的交接处,与消化植物纤维有关。 (7)呼吸系统:呼吸器官都为肺,但两栖类还有多种辅助呼吸,泡状非,为咽式呼吸,而爬行纲是囊状肺,为胸腹式呼吸;是通过肋间外肌收缩使胸腔变大,吸入空气,肋间肌收缩,胸腔变小,压力变大,呼出废气CO2;(8)循环系统:a:两栖纲的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圆锥四部分组成,心室不分开;而爬行纲由静脉窦、心房和心室3部分构成,动脉圆锥 退化,其中鳄类的心室完全分隔。 (9)排泄系统:a:两栖纲排泄的含氮废物为尿素,爬行纲则为尿酸,尿酸对睡得需求量最少,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水分的散失;b:某些爬行类具有盐腺,一种肾外排泄器官。 (10)神经系统:a:大脑更加发达b:大多数种类开始具有12度对脑神经 (11)感官:a:嗅觉更加发达,开始具备嗅黏膜,犁鼻器更进一步发达b:听觉:出现了外耳道c:具有红海外感受器,可感知环境温度微小的变化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习题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最早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A鱼类B两栖动物C爬行动物D哺乳动物 2、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鱿鱼B海蛰C娃娃鱼D鲸鱼3、青蛙的一生的呼吸器官的变化依次是() A外鳃、内鳃、肺和皮肤B内鳃、外鳃、肺 C肺、鳃、皮肤D皮肤、肺、鳃 4、下列有关青蛙的描叙正确的是() A青蛙的皮肤干燥,有鳞片起保护作用B青蛙的后肢短小,可支撑身体C青蛙的眼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D肺的结构简单,不发达 5、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是() A大青蛙B大蝾螈C大蟾蜍D大鲵 6、下列描叙中是青蛙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原因的是() A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B出现了肺,能在陆地上呼吸C青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D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7、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靠下列哪种器官进行呼吸() A肺B鳃C气管D表膜 8、下列动物中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的是() A蝾螈B娃娃鱼C蜥蜴D蝗虫 9、下列有关蜥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头的后面有颈,所以头部能灵活地转动 B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 C皮肤干燥,表面覆盖着角质的鳞片 D皮肤湿润,能分泌黏液 10、蜥蜴是属于在陆地生活的动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肺的结构简单,气体交换能力弱 B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没有摆脱水的限制 C受精卵较大,卵内养料较多,含有一定的水分,且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 D蜥蜴的幼体才出壳时还不能完全适应陆地的生活 11、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爬行动物的是() A扬子鳄B蜥蜴C鳖D蝾螈 12、下列描述中属于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的是() 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C体表有外骨骼D在陆地上产卵 13、青蛙的趾间有蹼,与之相适应的运动方式是() A游泳B飞行C爬行D跳跃14、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最早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A鱼类B两栖动物C爬行动物D哺乳动物 15、蛇的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这有利于() A自由运动B皮肤呼吸 C适应水中生活D减少水分的散失

两栖类及爬行纲的分类

两栖类及爬行纲的分类实验目的: (1)了解两栖纲与爬行纲各目及重要科的特征。 (2)认识常见的种类,学习使用检索表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实验内容: (1)代表性及常见的两栖类、爬行纲动物的识别。 (2)鉴定术语及测量方法。 实验内容和用品: 两栖纲及爬行纲代表种的侵制标本、剥制标本。 放大镜、解剖镜、解剖针、镊子、解剖盘、直尺和卡尺。 实验操作及观察: 两栖类的外部形态及量度: (1)无尾两栖动物 (2)有尾两栖动物

两栖纲的分类: 有尾目:体长形,终生有尾,有四肢,有的种类无后肢。营水生生活的种类,有侧线和鳃;营陆栖的种类,成体鳃退化。 包括各种鲵和蝾螈 隐鳃鲵科:头宽扁无眼睑。前肢4指后肢5,无爪。如娃娃鱼。 小鲵科:体外受精,具眼睑,脊椎双凹形。如中国小鲵。 鳗螈科:身体细长似鳗,终生具外鳃,前肢 3 4 指,没有后肢。如小鳗螈。 ~ 两栖鲵科:身体细长似鳗,四肢很小,2 或 3 趾。如二指两栖鲵。 洞螈科:终生有 3 对外鳃,眼退化,无眼睑,身体半透明,背部有深色斑点,水生。如洞螈。 钝口螈科:有些种类可终生保持幼体特征,生活于水中。如虎纹钝口螈。 陆巨螈科:终生保持幼体形态。如陆巨螈。 无肺螈科:适宜于山溪急流中。如白点无肺螈。 蝾螈科:有活动眼睑,幼体具 4 对鳃。卵生,体内受精,有胶质精囊。如东方蝾螈。 无尾目:体短宽,成体无尾,无外鳃。后肢发达,适于跳跃和游泳,有眼睑和瞬膜,大多有鼓膜(有些种类无鼓膜)和声带。幼体和成体区别甚大,蝌蚪有尾。滑蹠蟾科 盘舌蟾科:具较厚的盘状舌附着口腔底部,捕食时不能伸出。如盘舌蟾。 负子蟾科:负子蟾科的成员均完全水生性,后肢强劲而有发达的蹼,前肢纤细而无蹼,没有舌头。负子蟾将卵放在背部的小囊中孵化,完成变态或接近完成变态时离开母体。爪蟾趾端有似爪的角质结构。如负子蟾

第十二章 动物类生药

第十二章动物类生药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蟾酥功效和药理作用的描述( D) A.解毒止痛 B.抗癌 C.开窍醒神 D.清热 E.有毒 2.下列哪项不是阿胶的功效(A ) A.化湿 B.补血 C.润燥 D.止血 E.滋阴 3.阿胶的道地产区是(B ) A.河南武陟 B.山东东阿 C.江苏启东 D.安徽亳州 E.吉林敖东 4.“白颈”指的是( C) A.蟾酥 B.海马 C.地龙 D.斑蝥 E.全蝎 5.不是珍珠的特征是(C ) A.具特有的彩色光泽 B.气微,味淡 C.火烧无爆裂声 D.破碎面显层纹 E.外周呈半透明状 6.海螵蛸来源于乌贼科动物(D )干燥内壳。 A.目乌贼 B.金乌贼 C.目乌贼或金乌贼 D.无针乌贼或金乌贼 E.针乌贼 7.全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来源于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B.气微腥,味咸 C.剧毒 D.以完整、色黄褐、盐霜少者为佳 E.后腹部6节,末节有锐钩状毒刺 8.僵蚕的特征不包括(A ) A.来源于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形成的子实体 B.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 C.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 D.断面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 E.略成圆柱形,多弯曲皱缩 9.以下生药有剧毒的是( B) A.关木通 B.斑蝥 C.细辛 D.全蝎 E.地龙 10.生药斑蝥中具有抗癌活性的成分是( C) A.胆酸 B.5-氟尿嘧啶 C.斑蝥素 D.羟基斑蝥素 E.脂肪 11.斑蝥的来源是(D ) A.斑蝥科动物斑蝥及小斑蝥的干燥虫体 B.芫青科动物斑蝥及小斑蝥的干燥虫体 C.斑蝥科动物南方大斑蝥及黑黄小斑蝥的干燥体 D.芫青科动物南方大斑蝥及黑黄小斑蝥的干燥体 E.A和C均对 12.以下生药在采收加工时忌用铁器的是(A ) A.蟾酥 B.斑蝥 C.阿胶 D.全蝎 E.地龙 13.以下生药主产于广东的是( E) A.蟾酥 B.斑蝥 C.阿胶 D.全蝎 E.地龙 14.僵蚕表面的粉霜是( C) A.淀粉 B.石灰 C.其生菌丝或分生孢子 D.分泌物 E.蚕丝 15.盐全蝎为下列哪里加工的方法(A ) A.河南 B.山东 C.内蒙古 D.江苏 E.四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