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栖纲至爬行纲自测题

两栖纲至爬行纲自测题

两栖纲至爬行纲自测题
两栖纲至爬行纲自测题

两栖纲至爬行纲自测题

一、填空(44分)

1、蛙的发育要经过变态,其幼体称,完全生活于水里,以

等为食。

2、蛙的身体区分为、和三部分。吻端有一对外鼻孔,其上有能开闭的。头的两侧具一对眼,具上下,下眼睑的上方有折叠着的透明的,它能上下移动,这是与陆上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眼的后方有一圆形的为的一部分。

3、蛙的前肢短小,具四指,无,后肢长大具趾,趾间具,适于游泳,指趾间无。特别是生殖季节,雄蛙前肢第一指内侧膨大加厚为或称,与抱对有关。

4、两栖类的皮肤,富有回厚。

5、两栖类皮肤由表皮层和真皮层组成。真皮层源于胚层,是由组织构成的。分二层,上层为分布有、

、和;下层为、

组织构成,内有数月非常多的,能够吸收溶解于皮肤表面的,所以具有功能。蛙的皮肤与皮下组织未固着的地方称。

6、黑斑蛙具枚颈椎,放荐椎。

7、黑斑蛙属枚椎骨的椎体为型,第8椎骨的椎体为。

8、尾蛙骨愈合成,不分节。

9、黑斑蛙的肩带(上肩胛骨)通过与脊柱相连,而鱼则不同,鲫鱼的肩带直接与相连。

10、从两栖类开始有胸骨,它由、、和软骨质的组成,无,故虽有胸骨,但不与脊柱形成胸廓。

11、腺带通过和脊柱相连。

12、黑斑蛙整个肌肉系统的分布现象已经消失,只在,仍可见到分布现象的痕迹。

13、黑斑口咽腔的结构比较复杂,具有,口腔顶有两行,都齿,咀嚼机能,只有防止食物外滑的功能。舌类分叉伸向后方。

14、口腔内有分泌粘液的腺有而无消化功能,口腔内还有1对,1对,1对(雄性)和绦纵裂的。

15、初形蝌蚪用呼吸,后来用呼吸,成体用呼吸,(称式呼吸),另一种方式,即在和暖的季节,用呼吸。

16、黑斑蛙的心脏,位于内,由、、和四部分组织。

17、黑斑蛙的心房接受由肺静脉返回的血,右心房接受由返回的缺氧血。

18、动脉圆锥偏于心室右边,在其基部和心室相接处,有三块其作用可防止从心室压出的血流逆流,动脉圆锥内有一纵行的。在分配由心脏发出的含氧量不同的血液流入起着重叠的作用。

19、两栖类具条体动脉号。

20、门静脉包括和。

21、蛙的淋巴系统很发达,包括有、和等结构,淋巴管是输送的管道。淋巴液是血液的部分血浆透过血管壁滤入组织间隙去(红细胞不能透过)的液体。

22、脾脏虽位于肠系膜上,但其功能是属于范围。其主要功能是破坏,吸收和驱除混入血液中的以及产生等。

23、两栖类大脑半球的顶部,底部和侧部神经细胞构成的大脑皮层,但其作用主要司,称为。

24、蛙间脑顶部有一个不发达的,间脑底部有明显,其下为有,小脑。

25、蛙的视觉调节较为完善,具有,能于晶体向前移动,以调节焦距,这与高等脊椎动物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状以改变焦距的方法不同。

26、蛙的中耳开口于眼后的表面上,其上盖有一层薄膜,称,其内侧为腔,(),腔向内的一端借狭窄的管(管)与口腔相通。其主要功能是。

27、蛙鼻腔的鼻粘膜上有,嗅神经分布上膜上,鼻腔以与外界是相通,以与口腔相通,因而鼻腔不仅是器官,而且又是空气进出的通道。

28、雄蛙的中肾管有功能。

29、蛙的排泄器官为。

30、雌雄蛙生殖腺前方均有体,为黄色指状突起,内含大量脂肪,为

结构。

31、蛙卵外色,遇水且彼此相连,结成大团的卵块。

32、古两栖类是由古代某些进化而来的,证据是①

②,在泡盆纪晚期的地层中已找到一种古两栖类的坚头类叫,是现在已知最原始的坚头类。在它的身上具有鱼类和两栖类的双重性质。

33、蜥蜴的身体分为、、和五部分。

34、蜥蜴皮肤,缺乏,具有来源于角质鳞。皮肤失去呼吸功能,而且增强个坚硬性,这对于在陆地生活和减少体内水分蒸发具有重要作用。

35、蜥蜴的第一颈椎为,其前面有关节面与头骨的相关节;第二颈椎为,其前面有一齿状突伸入第一颈椎中。

36、蛇不具骨,其功骨有较大的活动性,并借支配活动。

37、蜥蜴大、小肠交界处有雏形的,与消化植物纤维有关。大肠及泄殖腔均具有的功能,这对减少体内水分散失和维持水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38、蜥蜴心房完全分开,心室也有,减少了多氧血和氧血的混合。鳄鱼心室中的隔膜完整,仅有孔。

39、爬行类具对脑神经。

40、晰蜴的听觉发达,除具有内耳和中耳外,鼓膜内陷,出现了雏形的。蛇类适应于穴居生活,其、和均退化,声波沿地面通过头骨的传导到骨,使感觉。

41、蜥蜴的上颌骨伸入鼻腔中,将鼻腔分为上部和下部,上部粘膜内有许多感觉细胞,为真正的部;下部是与相连。蜥蜴和蛇的大分发达,开口于口腔顶部,而不与鼻腔相通,有感觉进入口腔内食物滋味作用。

二、选择题(7分)

1.蛙类的耳柱骨来源于

A.方骨

B.关节骨

C.舌颌骨

D.角舌骨

2.下列属于同源器官的是

A.盾鳞与牙齿

B.盾鳞与骨鳞

C.骨鳞与皮肤腺

D.皮肤腺与牙齿

3.陆生动物的特征是

A.颈椎和尾椎的出现

B.颈椎和躯干椎的出现

C.荐椎和尾椎的出现

D.颈椎和荐椎的出现

4.大蟾蜍的脑神经是几对

A.12对

B.10对

C.11对

D.9对

5.两栖类的呼吸方式

A.吞咽式

B.胸式

C.腹式

D.胸腹式

6.下列选项中为同源器官的是

A.鳔和肺

B.盾鳞和角质鳞

C.盾鳞和鳔

D.角质鳞和肺

7.羊膜动物成体的肾脏是

A.前肾

B.中肾

C.后肾

D.后位肾

三、是非题(8分)

1.青蛙口腔顶部的颌间隙分泌的粘液具有湿润和消化食物的功能. ()

2.?从两栖纲动物开始出现羊膜卵使胚胎有可能脱离水域而在陆地干燥环境下进行发育. ()

3.爬行纲动物均为恒温动物.()

4.盲肠位于小肠和大肠的交界处是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的,与消化植物纤维有关.()

5.爬行动物皮肤特点是皮肤干燥,缺乏腺体.()

6.爬行类是从古代两栖类的尖头类演化来的. ()

7.爬行类的大肠及泄殖腔(以及膀胱)均具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这对于减少体内水分丢失和维持盐水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8.恐龙和蛇均属于爬行类. ()

四、名词解释(12分)

1、羊膜卵

2、羊膜动物

3、固胸型

4、弧胸型

5、次生腭

6、颞窝

五、问答题(29分)

1、试比较蝌蚪与成体形态结构之不同点。(4分)

2、试叙述两栖类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及对陆生尚不完善特征。(6分)

3、从水生脊椎动物进化到陆生脊椎动物遇到哪些主要矛盾??各类动物是如何解决的.(8分)

4、举出6个在爬行动物中首次出现的结构,并阐述其出现的意义(6分)。

5、简述爬行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特点(5分)

第七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是由以----------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 A. 共同的精神生活 B. 共同利益 C. 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 D. 共同的兴趣 2、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A.法律 B. 道德 C. 礼仪 D. 规则 3. 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的重要手段. A. 公共利益 B. 公共设施 C. 公共秩序 D. 公共安全 4. 保护环境是一种----------. A. 社会公德 B. 政治道德 C. 共产主义道德 D. 经济道德 5.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来制约和保障的. A. 规范 B. 道德 C. 法律 D. 习惯 6. 人类公共生活是在---------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 A. 原始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奴隶社会 7. 当今世界, 人的公共生活领域得到极大拓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A. 电影的发展 B. 经济全球化 C. 电视广播的发展 D. 文化一体化 8. 我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倡的是以“----------”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 A. 五讲四美 B. 五讲四美三热爱 C. 学习雷锋 D. 五爱 9. 《治安管理处罚法》通过于--------- A. 2010年8月28日 B. 2009年8月28日 C. 2006年 8月28日 D. 2005年8月28日 10. 《道德交通安全法》施行的时间是------------ A. 2003年5月1日 B. 2004年5月1日 C. 2005年5月1日 D. 2006年5月1日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 A. 开放性 B. 封闭性 C. 透明性 D. 隐秘性 E. 排他性 2、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A.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C.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E. 活动主体的一元性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有-------- A. 基础性 B. 继承性 C. 广泛性 D. 简明性 E. 个体性 4.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文明礼貌 B. 助人为乐 C. 爱护公物 D. 遵纪守法 E. 保护环境 5. 公共生活领域的法律规范具有--------等作用. A. 指引作用 B. 预测作用 C. 评价作用 D. 强制作用 E. 激励作用 6.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包括-------- A.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B. 防治污染与其他公害 C. 保障人体健康 D. 治病救人 E. 促进城市化进程 7.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包括-------- A. 正确使用网络 B.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第7章自测题习题及答案(选择题)

7.4 自测题 7.4.1 选择题自测 1. 关于Internet,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A.Internet属于美国B.Internet属于联合国 C.Internet属于国际红十字会D.Internet不属于某个国家或组织 2.HTML是指____。 A.超文本标识语言B.超文本文件 C.超媒体文件D.超文本传输协议 3.Internet中URL的含义是____。 A.统一资源定位器B.Internet协议 C.简单邮件传输协议D.传输控制协议 4.URL 的含义是____。 A.信息资源在网上什么位置和如何访问的统一描述方法 B.信息资源在网上什么位置及如何定位寻找的统一描述方法 C.信息资源在网上的业务类型和如何访问的统一描述方法 D.信息资源的网络地址的统一描述方法 5. https://www.doczj.com/doc/5a16092993.html,是Internet上一台计算机的____。 A.IP地址B.域名C.协议名称D.命令 6. 以下域名的表示中,错误的是____。 A.https://www.doczj.com/doc/5a16092993.html, B.https://www.doczj.com/doc/5a16092993.html, C.https://www.doczj.com/doc/5a16092993.html, D.sh163,net,cn 7. Internet为人们提供许多服务项目,最常用的是在各Internet站点之间漫游,浏览文本、图形和声音等各种信息,这项服务称为____。 A.电子邮件B.WWW C.文件传输D.网络新闻组 8.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本质上是一个____。 A.连入Internet的TCP/IP程序 B.连入Internet的SNMP程序 C.浏览Internet上Web页面的服务器程序 D.浏览Internet上Web页面的客户程序 9. 要打开IE窗口,可以双击桌面上的图标____。 A.Internet Explorer B.网上邻居 C.Outlook D.我的电脑 10. 要打开新Internet Explorer 窗口,应该____。 A.按Ctrl+N键B.按F4键C.按Ctrl+D键D.按回车键 11. 如果想要控制计算机在Internet 上可以访问的内容类型,可以使用IE的____功能。 A.病毒查杀B.实时监控C.分级审查D.远程控制 12. 要在IE中停止下载网页,请按____。 A.Esc键B.Ctrl+W键C.BackSpace键D.Delete键 13. 要在IE中返回上一页,应该____。 A.单击“后退”按钮B.按F4键 C.按Delete 键D.按Ctrl+D键

第7章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7章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1.有一个有序文件,其中各记录的关键字为: {3,4,5,6,7,8,10,17,19,20,27,32,43,54,65,76,87}, 当用折半查找算法查找关键字为4,20,65时,其比较次数分别为多少? 解: 该有序文件长度为17,根据折半查找算法画出判定树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得出:当关键字为4,20,65时,其比较次数分别为3,4,3。 2.若对大小均为n 的有序顺序表和无序顺序表分别进行顺序查找,试就下列三种情况分别讨论两者在等查找概率时的平均查找长度是否相同? (1)查找失败; (2)查找成功; (3)查找成功,表中有多个关键字等于给定值的记录,一次查找要求找出所有记录。 解: (1)平均查找长度不相同。有序顺序表小于等于无序顺序表。 (2)平均查找长度相同。 (3) 平均查找长度不相同,有序顺序表小于等于无序顺序表。 3.试按下列次序将各关键字插入到二叉平衡树中,画出重新平衡的情况。关键字依次为:8、9、12、2、1、5、3、6、7、11 解: ~(j)所示。 RR (b)不调整 (a)初始 (d)不调整 (e)调整

4.已知长度为12的表: (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Dec )。 (1) 试按表中元素的顺序,依次插入一棵初始为空的二叉树;试画出插入完成之后的二叉排序树,并求其在等查找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2)若对表中元素先进行排序构成有序表,试求在等查找概率情况下对此有序表进行二分查找时查找 (f)调整 (g)不调整 (h)不调整 (i)调整 (j)调整

最新爬行纲较两栖纲的进步性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两栖纲相比,其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1)出现羊膜卵,在胚体之外出现羊膜、绒毛膜、尿囊膜 (2)在外形上,四肢较两栖类强健,颈部外观明显,尾发达。颈部发达由颈椎的数目决定,爬行纲的颈椎有多枚。 (3)皮肤高度角质化,体表具鳞被,皮肤干燥缺少腺体;而两栖纲皮肤轻微角质化,富有腺体;相比较,爬行纲不在需要用皮肤进行辅助呼吸,而且进 一步减少了体内水分的散失。 (4)在骨骼上:a:颈椎具有多枚,导致外形上有了明显的颈部,有了寰椎和枢椎的分化,提高了头部和躯体的运动性;b:躯干部具有发达的肋骨和胸骨,加强了保护并协同呼吸动作的完成;两栖纲有不发达的肋骨不具有胸骨 c:很多种类具有颞孔,具有单一枕髁,两栖纲无颞孔和两个枕髁。 (5)肌肉系统:躯干肌和四肢肌均较两栖类进一步复杂化,出现了肋间肌和皮肤肌,肋间肌调节肋骨升降,协同腹壁肌肉完成呼吸运动。皮肤肌节制鳞片活动,在蛇类尤其发达。 (6)消化系统:a:牙齿进一步进化,分化为端生齿、侧生齿和槽生齿。龟鳖类有角质鞘齿;b:口腔腺发达,具有润湿食物、有助于吞咽的作用c:出现了盲肠,在大、小肠的交接处,与消化植物纤维有关。 (7)呼吸系统:呼吸器官都为肺,但两栖类还有多种辅助呼吸,泡状非,为咽式呼吸,而爬行纲是囊状肺,为胸腹式呼吸;是通过肋间外肌收缩使胸腔变大,吸入空气,肋间肌收缩,胸腔变小,压力变大,呼出废气CO2;(8)循环系统:a:两栖纲的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圆锥四部分组成,心室不分开;而爬行纲由静脉窦、心房和心室3部分构成,动脉圆锥 退化,其中鳄类的心室完全分隔。 (9)排泄系统:a:两栖纲排泄的含氮废物为尿素,爬行纲则为尿酸,尿酸对睡得需求量最少,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水分的散失;b:某些爬行类具有盐腺,一种肾外排泄器官。 (10)神经系统:a:大脑更加发达b:大多数种类开始具有12度对脑神经 (11)感官:a:嗅觉更加发达,开始具备嗅黏膜,犁鼻器更进一步发达b:听觉:出现了外耳道c:具有红海外感受器,可感知环境温度微小的变化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操作系统第六章答案

第六章文件管理 1、何谓数据项、记录和文件?P203 P204 答:数据项:数据项是最低级的数据组织形式,是数据组中可以命名的最小逻辑数据单位,若干个基本数据项组成的。记录:记录是一组相关数据项的集合,用于描述一个对象在某方面的属性。文件:文件是指由创建者所定义的、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元素的集合,可分为有结构文件和无结构文件两种。在有结构的文件中,文件由若干个相关记录组成;而无结构文件则被看成是一个字符流。文件在文件系统中是一个最大的数据单位,它描述了一个对象集。 2、文件系统的模型可分为三层,试说明其每一层所包含的基本内容。P206图答:1、对象及其属性:文件、目录、硬盘(磁带)存储空间;2、对对象操纵和管理的软件集合:文件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 3、文件系统的接口:命令接口、程序接口; 3、试说明用户可以对文件施加的主要操作有哪些。P207 答:1、最基本的文件操作:创建文件、删除文件、读文件、写文件、截断文件、设置文件的读/写位置;2、文件的“打开”和“关闭”操作;3、其它文件操作; 4、何谓逻辑文件?何谓物理文件?P208 答:逻辑文件:这是从用户观点出发所观察到的文件组织形式,是用户可以直接处理的数据及其结构,它独立于文件的物理特性,又称为文件组织。物理结构:又称为文件的存储结构,是指文件在外存上的存储组织形式。这不仅与存储介质的存储性能有关,而且与所采用的外存分配方式有关。 5、如何提高对变长记录顺序文件的检索速度?P210 答:对于变长记录的顺序文件,在顺序读或写时的情况相似,但应分别为它们设置读或写指针,在每次读或写完一个记录后,须将读或写指针加上Li。Li 是刚读或刚写完的记录的长度。 6、试说明对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的检索方法。P211 P212 答:在对索引文件进行检索时,首先是根据用户(程序)提供的关键字,并利用折半查找法去检索索引表,从中找到相应的事项;再利用该表项中给出的指向记录的指针值,去访问所需的记录。在对索引顺序文件进行检索时,首先也是利用用户(程序)所提供的关键字以及某种查找算法去检索索引表,找到该记录所在记录组中第一个记录的表项,从中得到该记录组第一个记录在主文件中的位置;然后,再利用顺序杳找法去查找主文件,从中找到所要求的记录。 7、试从检索速度和存储费用两方面来比较两级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P212 答:两级索引文件:存储费用高,检索速度较快。 索引顺序文件:存储费用不高,检索速度快。 8、试说明顺序文件的结构及其优点。P209 P210 答:第一种是结构:各记录之间的顺序与关键字无关。第二种情况是顺序结构:指文件中的所有记录按关键字(词)排列。可以按关键词的长短从小到大排序,也可以从大到小排序;或按其英文字母顺序排序。顺序文件的最佳应用场合是对诸记录进行指存取时,即每次要读或写一大批记录时。此时,对顺序文件的存取效率是所有逻辑文件中最高的;此外,也只有顺序文件才能存储在磁带上,并能有效地工作。 9、在链接式文件中常用哪种链接方式?为什么?p215 答:采取离散分配方式:链接方式又可分为隐式链接和显式链接两种形式,。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

实验1 计数显示器 【实验目的】 熟悉Proteus仿真软件,掌握单片机原理图的绘图方法 【实验容】 (1)熟悉Proteus仿真软件,了解软件的结构组成与功能 (2)学习ISIS模块的使用方法,学会设置图纸、选元件、画导线、修改属性等基本操作 (3)学会可执行文件加载及程序仿真运行方法 (4)理解Proteus在单片机开发中的作用,完成单片机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实验步骤】 (1)观察Proteus软件的菜单、工具栏、对话框等基本结构 (2)在Proteus中绘制电路原理图,按照表A.1将元件添加到编辑环境中(3)在Proteus中加载程序,观察仿真结果,检测电路图绘制的正确性 表A.1

Switches&Relays BUT BUTTON 【实验原理图】 【实验源程序】 #include sbit P3_7=P3^7; unsigned char x1=0;x2=0 ; unsigned char count=0; unsigned char idata buf[10]= {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void delay(int time) { int k,j;

for(;time<0;time--) for(k=200;k>0;k--) for(j=500;j<0;j--); } void init() { P0=buf[x1]; delay(10); P2=buf[x2]; delay(10); } void main() { init(); while(1) { x1=count/10; x2=count%10; P0=buf[x1]; delay(10);

操作系统第六章

第六章 一、问答题 1、磁盘容错技术可以分为哪三级? 2、目前最广泛采用的目录结构是哪种?它有什么优点? 3、文件在磁盘上存放的形式有几种?它们与存取方法有何关系? 4、简述文件控制块中包含的内容。 5、假设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文件目录系统,用户甲要用文件A、B、C、E,用户乙要用文件A、D、E、F。已知用户甲的文件A与用户乙的文件A实际上不是同一个文件;用户甲的文件C与用户乙的文件F实际上是同一个文件;甲、乙两用户的文件E是同一个文件。试问你是否可以拟定一种文件目录组织方案,使得甲、乙两用户既能共享文件而又不造成混乱? 6、比较电梯调度算法和最短寻找时间优先调度算法。 7、简述一种实现文件共享的方法。 8、文件在磁盘上存放的形式有几种?它们与存取方法有何关系? 9、为了能够查找到文件的位置,在采用连续文件、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时,在目录中需要登记哪些内容? 10、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结构?什么是文件的物理结构? 11、一个比较完善的文件系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12、什么叫文件? 13、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结构?常用的逻辑结构有哪几种?有何特点? 14、文件目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15、总结文件的物理结构和文件存取方法间的关系。

16、文件的保护和保密措施有哪些? 二、计算题 1、假定有一个磁盘组共有100个柱面,每个柱面上有8个磁道,每个盘面被划分成8个扇区。现有一个含有6400个逻辑记录的文件,逻辑记录的大小与扇区大小一致,该文件以顺序结构的形式被存放到磁盘上。柱面、磁道、扇区的编号均从“0”开始,逻辑记录的编号也从“0”开始。文件信息从0柱面、0磁道、0扇区开始存放,试问: ①该文件的第3680个逻辑记录应存放在哪个柱面的第几磁道的第几个扇区? ②第78柱面的第6磁道的第6扇区中存放了该文件的第几个逻辑记录? 2、有一计算机系统采用如下图所示的位示图(行号、列号都从0开始编号)来管理空闲盘块。如果盘块从1开始编号,每个盘块的大小为4KB。 ⑴现要为文件分配两个盘块,试具体说明分配过程。 ⑵若要释放磁盘的第100块,应如何处理? 0123456789101112131415 1 2 3 4 5 6 3、采用UNIX操作系统的某系统的专用块内容为:空闲块数3,然后依次登记

马克思主义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 A.具体细节 B.一般特征 C.具体阶段 D.特殊规律 2.马克思主义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 A.人们谋生的手段 B.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C.休闲的手段 D.完全由个人自由选择的活动 3.自由王国是指() 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社会 4.必然王国是指() A.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状态 B.原始社会 C.文明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C.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 D.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 6.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道路 C.两种不同的理想 D.两种不同的选择 7.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社会生产关系的高度发展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自然环境的优化 8.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 A.人们选择的主动性 B.人们能够随心所欲 C.人们能够摆脱必然性 D.人们在对必然的认识基础上对客观的改造 9.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它() A.具有客观可能性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 D.人类追求的目标 10.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是()

A.夺取政权 B.消灭阶级 C.消灭剥削 D.实现共产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 D.劳动全部由机器人承担 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这两种社会状态是() A.共产主义以前的社会 B.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3.下列属于共产主义涵义的有()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4.自由王国是指() 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的必然性 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5.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指() A.欧文 B.圣西门 C.傅立叶 D.斯密 6.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7.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 A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依据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 8.在共产主义社会() A.工农差别将消失 B.城乡差别将消失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将消失 D.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将消失 9.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 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标 (3)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3)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3) 四、课程设计的要求 (5) 五、实验详细设计 (5) 1.统计文件中各字母出现的频率 (5) 2.用递归计算50以内Fibonacci 数, 以十进制数输出 (9) 3.虚拟平台模拟机实验 (11) 六、使用说明 (19) 七、总结与心得体会 (19) 八、参考文献 (20) 九、附录 (20) 1.字符统计.asm (20) 2.斐波那契数(小于50).asm (29) 一、课程设计目标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计算机原理与汇编知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软硬件开发水平,为今后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巩固和加强《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2、使学生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及编程技巧,正确编写程序。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并掌握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4、使学生养成规范书写报告文档的能力,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5、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认真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每道题都必须上机通过。 2、编写预习报告,写好代码,上机调试。 3、独立思考,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4、按时完成课程设计,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1、给定一个英文ASCII码文件,统计文件中英文字母的频率,以十进制形式输出。 2、用递归计算50以内Fibonacci 数, 以十进制数输出. 3、虚拟平台的模型机实验,具体要求如下: 1)选择实验设备,将所需要的组件从组件列表中拖到实验设计流程栏中 2)搭建实验流程:根据原理图1和电路图(见附件),将已选择的组件进行连线。 3)输入机器指令:选择菜单中的“工具”,再选择“模型机调试”,在指令输入窗 口中输入如下指令: 00000000 00010000 00001001 00100000 00001011 00110000 00001011 01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本实验设计机器指令程序如下:

第七章自测题答案

第7章 图 自测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6分) ( C )1. 在一个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图的边数的 倍。 A .1/2 B. 1 C. 2 D. 4 ( B )2. 在一个有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入度之和等于所有顶点的出度之和的 倍。 A .1/2 B. 1 C. 2 D. 4 ( B )3. 有8个结点的无向图最多有 条边。 A .14 B. 28 C. 56 D. 112 ( C )4. 有8个结点的无向连通图最少有 条边。 A .5 B. 6 C. 7 D. 8 ( C )5. 有8个结点的有向完全图有 条边。 A .14 B. 28 C. 56 D. 112 ( B )6. 用邻接表表示图进行广度优先遍历时,通常是采用 来实现算法的。 A .栈 B. 队列 C. 树 D. 图 ( A )7. 用邻接表表示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时,通常是采用 来实现算法的。 A .栈 B. 队列 C. 树 D. 图 ( )8. 已知图的邻接矩阵,根据算法思想,则从顶点0出发按深度优先遍历的结点序列是 ( )10. 已知图的邻接矩阵同上题8,根据算法,则从顶点0出发,按广度优先遍历的结点序列是 A . 0 2 4 3 6 5 1 B. 0 1 3 6 4 2 5 C. 0 4 2 3 1 5 6 D. 0 1 3 4 2 5 6 (建议:0 1 2 3 4 5 6) A .0 2 4 3 1 5 6 B. 0 1 3 6 5 4 2 C. 0 4 2 3 1 6 5 D. 0 3 6 1 5 4 2 建议:0 1 3 4 2 5 6 ??? ? ?? ? ? ? ? ? ???????????0100011 101100001011010110011001000110010011011110

蛙或蟾蜍的形态结构与两栖纲、爬行纲的分类

实验10蛙(或蟾蜍)的形态结构与两栖纲、爬行纲 的分类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返回主页> ※<目的要求> 1、通过对蛙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2、学习双毁髓处死蛙类的方法,蛙类的一般解剖技术,蛙肠 系膜标本、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手术结扎技术和测 定反射时等基础实验技术方法。 3、通过由学生自行选择和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在1个单位实 验时间内,用1只蛙能完成多个实验项目,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设 计和合理地充分利用实验材料进行综合实验的能力。 4、了解两栖纲、爬行纲目及重要科的特征,认识常见的及有经济价 值的种类;学习使用检索表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 5※<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活蛙、蛙皮肤切片标本、蛙神经系统浸制标本、蛙整体骨骼标本。两栖纲及爬行纲代表种的浸制标本、剥制标本。 显微镜、解剖器具、毁髓针、玻璃针、蜡盘、有孔橡皮蛙板、铁支架、细铁丝钩或蛙嘴夹、电炉、温度计、秒表、注射器、小 烧杯、大烧杯、滴管、大头针、纱布、棉球、细线、滤纸、培养 皿。 0.65%生理盐水、0.01%去甲肾上腺素%、0.01%组织胺、20% 氨基甲酸乙酯、1%可卡因、任氏液、0.5%、1%和2%硫酸溶液、瑞 氏染液、蒸馏水、冰水、水。 5※<实验步骤> 1、蛙的外形 将活蛙静伏于蜡盘内,观察其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3部分。 (1)头部蛙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口宽大, 横裂型,由上下颌组成。上颌背侧前端有1对外鼻孔,外鼻孔 外缘具鼻瓣,观察鼻瓣如何运动?鼻瓣的运动与口腔底部的动作

研究生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内容及要求(新)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内容 一、灰度图像的快速傅立叶变换 1、 实验任务 对一幅灰度图像实现快速傅立叶变换(DFT ),得到并显示出其频谱图,观察图像傅立叶变换的一些重要性质。 2、 实验条件 微机一台、vc++6.0集成开发环境。 3、实验原理 傅立叶变换是一种常见的图像正交变换,通过变换可以减少图像数据的相关性,获取图像的整体特点,有利于用较少的数据量表示原始图像。 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定义如下: 11 2( )00 (,)(,)ux vy M N j M N x y F u v f x y e π---+=== ∑∑ 傅立叶反变换为: 112( )00 1 (,)(,)ux vy M N j M N u v f x y F u v e MN π--+=== ∑∑ 式中变量u 、v 称为傅立叶变换的空间频率。图像大小为M ×N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电路的迅速发展,离散傅立叶变换已经成为数字信号处理和

图像处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离散傅立叶变换需要的计算量太大,运算时间长。库里和图基提出的快速傅立叶变换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和存储空间,因此本实验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来得到一幅灰度图像的频谱图。 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思路是把序列分解成若干短序列,并与系数矩阵元素巧妙结合起来计算离散傅立叶变换。若按照奇偶序列将X(n)进行划分,设: ()(2) ()(21)g n x n h n x n =??=+? (n=0,1,2,…,12N -) 则一维傅立叶变换可以改写成下面的形式: 1 0()()N mn N n X m x n W -==∑ 11220 ()()N N mn mn N N n n g n W h n W --===+∑∑ 1122(2)(21) (2)(21)N N m n m n N N n n x n W x n W --+===++∑∑

(完整版)操作系统课后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文件管理 1. 何谓数据项、记录和文件? a.数据项是最低级的数据组织形式,可分为基本数据项和组合数据项。基本数据项是用于描述一个对象某种属性的字符集,是数据组织中可以命名的最小逻辑数据单位,即原子数据,又称为数据元素或字段。组合数据项则由若干个基本数据项构成。 b.记录是一组相关数据项的集合,用于描述一个对象某方面的属性。 c. 文件是指有创建者所定义的、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提。 4. 何谓逻辑文件?何谓物理文件?(何谓文件逻辑结构?何谓文件的物理 结构) 文件的逻辑结构是指从用户的观点出发所观察到的文件组织形式,也就是用户可以直接处理的数据及其结构,它独立于物理特性,;而文件的物理结构则是指文件在外存上的存储组织形式,与存储介质的存储性能有关。 5. 如何提高对变长记录顺序文件的检索速度? 为了提高对变长记录顺序文件的检索速度,可为其建立一张索引表,以主文件中每条记录的长度及指向对应记录的指针(即该记录在逻辑地址空间的首址)作为相应每个表项的内容。由于索引表本身是一个定长记录的顺序文件,若将其按记录键排序,则可以实现对主文件的方便快速的直接存取。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文件较大,应通过建立分组多级索引以进一步提高检索效率。 8. 试说明顺序文件的结构及其优点。 顺序文件中的记录可按照两种顺序进行排列,若各记录按存入时间的先后排列所形成的文件是串结构文件,若各记录按关键字排列所形成的文件是顺序结构文件。定长记录通常采用此种结构的文件。 优点:当系统对记录进行批量存取时,顺序文件的存取效率是所有逻辑文件中最高的。 9. 在链接式文件中常采用哪几种连接方式?为什么? 在链接式文件中常采用显式链接方法,由于这种链接方式是把用于链接文件各个物理块的指针,显式地存放在内存的一张链表中,而对于查找记录的过程也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相对于隐式链接方式,在检索记录时能有效地调高检索速度,并能大大减少访问磁盘的次数,节省系统开销。 10. 在MS-DOS 中有两个文件A 和B,A 占用11,12,16 和14 四个盘块;B 占用13,18 和20 三个盘块。试画出在文件A 和B 中个盘块间的链接情况及FAT 的情况。

第7章习题答案

习题7 一、单项选择题 1、新系统投入运行后,原系统仍有一段时间与之并行工作,称为( C )。 A.跟踪调试 B.跟踪检验 C.并行转换 D.直接转换 2、( D )中的工作都属于系统实施阶段的内容。 A.模块划分,程序设计,人员培训; B.先购设备,输出设计,程序调试; C.可行性分析,系统评价,系统转换; D.程序设计,设备购买,数据准备与录入。 3、系统测试的对象是( C )。 A.源程序 B设计说明书,即文档 C.整个系统 D.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 4、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是( C )。 A.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 B.输出设计 C.程序设计 D.数据存储的设计 5、系统测试的目的是( B )。 A.要证明程序无错 B.发现软件的错误 C.找出编码错误 D.找出数据错误 6、系统验收测试中,在子系统和系统测试时主要采用( B )。 A.白盒法 B.黑盒法 C. 结构测试 D.白或黑盒法 7、系统测试的对象是( C )。 A.系统源程序 B.各子系统 C.整个应用系统 D.系统各模块 8、系统测试中的过程错误是指( D )。 A. 模块划分错误 B.程序逻辑错误 C.调用错误 D.算术运算错误和逻辑运算错误等 9、系统转换的任务就是( D )。

A.将总体设计转换为详细设计 B.系统测试 C.系统验收 D.保证新老系统的平稳而可靠的交接 10、系统调试时,当程序全部调试完成后,首先应作的事是( A )。 A.系统试运行 B.系统正式运行 C.编写程序文档资料 D.系统交付使用 11、在信息系统开发、运行的整个费用中最大的费用是 ( D )。 A. 用在开发中的硬件费用 B. 用在开发中的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的开发费用 C. 系统调试和转换的费用 D. 运行和维护阶段的开支 12、新系统取代系统的转换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 )。 A.平行转换法 B.逐步转换法 C.分布转换法 D.一次切换法 13、下列系统切换方法中,最可靠的是( B ),最快捷的是( A )。 A. 直接切换 B. 并行切换 C. 逐步切换 D. 试点切换 14、系统实施的主要活动包括( D )。 A.编码、系统测试 B.新旧系统转换 C.系统安装 D.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 1、管理信息系统切换的方式分为直接转换、并行转换、逐步转换。 2、程序设计语言有许多分类方式,若按照程序设计风格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指令式程序设计风格和声明式程序设计风格两种。 3、程序框图的作用是描述程序算法。主要有程序流程图,盒图(N-S图) , PAD 图。 4、对程序进行测试一般来说有两种测试方法,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三、简答题 1、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内容是什么?步骤有哪些? 系统实施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物理系统的实施,2.程序设计 3.系统调试, 4.人员培训, 5.系统切换 系统实施的步骤:系统实施首先进行物理系统的实施,按照总体的系统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硬、软件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购买的时间不宜早,如果购买的时间太早会带来

中央电大第二学期期未闭卷复习题及答案人力资源第七章自测题

第七章自测题 一、单选题 1、员工培训的基本程序是()。A A、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实施→培训效 果评估B、培训需求分析→设计培训课程→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课程实施→培训效果评估C、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课程实施→培训需求分析→设计培训 课程→培训效果评估D、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课程→培训效果评估→培训课程实施→培训需求分析 2、岗前培训是针对(),主要可采取()方法。A A、企业新录用员工,发放员工手册 B、企业新录用员工,核心业务培训 C、企业老员工,发放员工手册、座谈会 D、企业新员工,业余自学 3、在岗培训最早产生于()。C A、中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4、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使参加者借助角色的扮演来 理解角色的内容,模拟性地处理工作事务,从而提高处 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培训方法()。 D A、研讨法 B、案例分析法 C、讲授法 D、角色扮演法 5、新入职、岗位轮换和职位晋升的员工,以使他们尽快 适性新岗位的方法是()。 D A、研讨法 B、案例分析 C、讲授法 D、角色扮演法 6、培训中最为普遍的方法为()。 C A、研讨法 B、案例分析法 C、讲授法 D、角色扮演法 7、在培训方法选择时,如果要作系统地知识更新和传 授,可以选用()。 C A、角色扮演法 B、研讨法 C、讲授法 D、案例分析法 8、一种可以调动学习者广泛参与,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 向交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 力的培训方式是()。 D A、角色扮演法 B、研讨法 C、讲授法 D、案例分析法 9、在员工培训中()的缺点是比较单调、机械,受训 者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参与学习的程度较低。 C A、角色扮演法 B、研讨法 C、讲授法 D、案例分析法 10、培训程序的首要阶段为() B

单片机串行通信实验报告(实验要求、原理、仿真图及例程)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验》实验指导 实验三调度器设计基础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使用Keil C51 IDE集成开发环境,熟练使用Proteus软件。 2.掌握Keil与Proteus的联调技巧。 3.掌握串行通信在单片机系统中的使用。 4.掌握调度器设计的基础知识:函数指针。 二、实验设备 1.PC机一套 2.Keil C51开发系统一套 3.Proteus 仿真系统一套 三、实验内容 1.甲机通过串口控制乙机LED闪烁 (1)要求 a.甲单片机的K1按键可通过串口分别控制乙单片机的LED1闪烁,LED2闪烁,LED1和LED2同时 闪烁,关闭所有的LED。 b.两片8051的串口都工作在模式1,甲机对乙机完成以下4项控制。 i.甲机发送“A”,控制乙机LED1闪烁。 ii.甲机发送“B”,控制乙机LED2闪烁。 iii.甲机发送“C”,控制乙机LED1,LED2闪烁。 iv.甲机发送“C”,控制乙机LED1,LED2停止闪烁。 c.甲机负责发送和停止控制命令,乙机负责接收控制命令并完成控制LED的动作。两机的程序要 分别编写。 d.两个单片机都工作在串口模式1下,程序要先进行初始化,具体步骤如下: i.设置串口模式(SCON) ii.设置定时器1的工作模式(TMOD) iii.计算定时器1的初值 iv.启动定时器 v.如果串口工作在中断方式,还必须设置IE和ES,并编写中断服务程序。

(2)电路原理图 Figure 1 甲机通过串口控制乙机LED闪烁的原理图 (3)程序设计提示 a.模式1下波特率由定时器控制,波特率计算公式参考: b.可以不用使用中断方式,使用查询方式实现发送与接收,通过查询TI和RI标志位完成。 2.单片机与PC串口通讯及函数指针的使用 (1)要求: a.编写用单片机求取整数平方的函数。 b.单片机把计算结果向PC机发送字符串。 c.PC机接收计算结果并显示出来。 d.可以调用Keil C51 中的printf来实现字符串的发送。 e.单片机的数码港显示发送的次数,每9次清零。

操作系统第六章答案

精品文档 第六章文件管理 1、何谓数据项、记录和文件?P203 P204 答:数据项:数据项是最低级的数据组织形式,是数据组中可以命名的最小逻辑数据单位,若干个基本数据项组成的。记录:记录是一组相关数据项的集合,用于描述一个对象在某方面的属性。文件:文件是指由创建者所定义的、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元素的集合,可分为有结构文件和无结构文件两种。在有结构的文件中,文件由若干个相关记录组成;而无结构文件则被看成是一个字符流。文件在文件系统中是一个最大的数据单位,它描述了一个对象集。 2、文件系统的模型可分为三层,试说明其每一层所包含的基本内容。P206图答:1、对象及其属性:文件、目录、硬盘(磁带)存储空间;2、对对象操纵和管理的软件集合:文件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 3、文件系统的接口:命令接口、程序接口; 3、试说明用户可以对文件施加的主要操作有哪些。P207 答:1、最基本的文件操作:创建文件、删除文件、读文件、写文件、截断文件、设置文件的读/写位置;2、文件的“打开”和“关闭”操作;3、其它文件操作; 4、何谓逻辑文件?何谓物理文件?P208 答:逻辑文件:这是从用户观点出发所观察到的文件组织形式,是用户可以直接处理的数据及其结构,它独立于文件的物理特性,又称为文件组织。物理结构:又称为文件的存储结构,是指文件在外存上的存储组织形式。这不仅与存储介质的存储性能有关,而且与所采用的外存分配方式有关。 5、如何提高对变长记录顺序文件的检索速度?P210 答:对于变长记录的顺序文件,在顺序读或写时的情况相似,但应分别为它们设置读或写指针,在每次读或写完一个记录后,须将读或写指针加上Li。Li 是刚读或刚写完的记录的长度。 6、试说明对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的检索方法。P211 P212 答:在对索引文件进行检索时,首先是根据用户(程序)提供的关键字,并利用折半查找法去检索索引表,从中找到相应的事项;再利用该表项中给出的指向记录的指针值,去访问所需的记录。在对索引顺序文件进行检索时,首先也是利用用户(程序)所提供的关键字以及某种查找算法去检索索引表,找到该记录所在记录组中第一个记录的表项,从中得到该记录组第一个记录在主文件中的位置;然后,再利用顺序杳找法去查找主文件,从中找到所要求的记录。 7、试从检索速度和存储费用两方面来比较两级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P212 答:两级索引文件:存储费用高,检索速度较快。 索引顺序文件:存储费用不高,检索速度快。 8、试说明顺序文件的结构及其优点。P209 P210 答:第一种是结构:各记录之间的顺序与关键字无关。第二种情况是顺序结构:指文件中的所有记录按关键字(词)排列。可以按关键词的长短从小到大排序,也可以从大到小排序;或按其英文字母顺序排序。顺序文件的最佳应用场合是对诸记录进行指存取时,即每次要读或写一大批记录时。此时,对顺序文件的存取效率是所有逻辑文件中最高的;此外,也只有顺序文件才能存储在磁带上,并能有效地工作。

第七章 统计热力学自测题及答案

第七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系统中属于独立子系统的是( )。 (A) 绝对零度的晶体 (B) 理想液体混合物 (C) 纯气体 (D) 理想气体混合物 2.有6个独立的定位粒子,分布在3个能级能量为ε0,ε1,ε2上,能 级非简并,各能级上的分布数依次为N 0=3,N 1=2,N 2=1。则此种分 布的微观状态数在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 (A) 112336P P P (B) 112336C C C (C) )!1!2!3(!6 (D) )! 11(!1!1)!23(!2!3)!36(!3!6--- 3.在分子配分函数的表达式中与压力有关的是( )。 (A) 电子运动的配分函数 (B) 平动配分函数 (C) 转动平动配分函数 (D) 振动平动配分函数 4.某双原子分子AB 取振动基态能量为零,在温度T 时的振动配分函 数为2.0,则粒子分布在基态上的分布分数N 0/ N 应为( )。 (A) 2.0 (B) 0 (C) 1 (D) 1/2 5.双原子分子在温度很低时且选取振动基态能量为零,则振动配分 函数值为( )。 (A) 0 (B) 1 (C) < 0 (D) > 0 6.忽略CO 和N 2的振动运动对熵的贡献差别。CO 和N 2的摩尔熵的

大小关系为( )。 (A) S m (CO) > S m (N 2) (B) S m (CO) < S m (N 2) (C) S m (CO) = S m (N 2) (D) 不确定 7.一个体积为,粒子质量为的离域子系统,其最低平动能级和其相邻能级间隔为( )。 (A) 3/228m V h (B) 3/2283m V h (C) 3/2284m V h (D) 3/2289m V h 二、填空题 1.已知CO 的转动惯量I =1.45×10-46 kg ?m 2,k =1.38×10-23 J ?K -1,h = 6.626×10-34 J ?s ,则CO 的转动特征温度Θr 为 。 2.已知N 2的振动频率v =6.98?1013 s -1,N 2理想气体分子在25℃时处于v =1和v =0能级上粒子数之比N v=1/ N v=0= 。 3.1mol 理想气体,在298K 时,已知其分子的配分函数为1.6,假定ε0 = 0,g 0 =1,则处于基态的分子数为 。 4.已知I 2(g)的基态振动波数σ = 21420m -1,k =1.38×10-23 J ?K -1,h = 6.626×10-34 J ?s ,c =3×108 m ?s -1,则I 2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为 。 5.300K 时,当分布在J =1转动能级上的分子数是J =0能级上的3e -0.1倍时,其分子的转动特征温度为 。 6.CO 晶体的标准摩尔残余熵θm S (残余)= 。

两栖纲+爬行纲

?第十七章两栖纲 ?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到陆生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两栖纲动物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度类型。 ?由于要适应两栖生活需要,因此,两栖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个体发育各方面均表现出既保留水栖脊椎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发展出适应于陆栖生活的某些特征。两栖动物3项最主要的特征是: (1)发育过程需经历变态, (2)变温(体温随环境而变化), (3)亦陆亦水生活方式。 一、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 (1)空气中含氧量比水中多(多20倍) (2)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大1000倍,动物上岸需支撑身体) (3)水温恒定,而陆地上的温度存在很大的变化 (4)陆地环境的多样性比水环境复杂很多。 ?从水生到陆生需要克服的新矛盾: (1)生活介质与气体交换器官的矛盾 (2)浮力消失与动物支承体重的矛盾 (3)空气湿度减少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矛盾 等等。 ?三、动物从水生到陆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1.在陆地上支撑体重并完成运动。 2.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3.防止体内水分过多的蒸发。 4.在陆地上繁殖。 5.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所必需的温度条件。 6.适应陆生的感觉器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 ?四、两栖动物完成适应陆栖生活的重要进化变化 1 呼吸器官由鳃到肺,完成了在陆地的适应空气呼吸。 2 成体具有了典型的陆栖脊椎动物的骨骼 偶鳍演化成五趾型附肢,以支撑体重 脊柱出现分化,提高躯体运动灵活性——脊柱分化出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 肩带游离,前肢摆脱与头骨的连接,不在受头骨制约; 发展出具多支点的杠杆运动关节。使肢体的活动范围、复杂性和灵活性都大大增强。 3 伴随呼吸器官成为适应呼吸空气的肺,血液循环成为双循环。 4 皮肤发生进化改变,出现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 (1)皮肤裸露,表皮轻度角质化,有利于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2)皮肤内有丰富的皮肤腺和血管,辅助呼吸; (3)表皮衍生出大量的多细胞腺体(如粘液腺),粘液腺分泌黏液至体表,使皮肤保持经常湿润,不致干燥; (4)皮肤具有色素细胞,可使动物体色随环境而变化,达到保护自己(拟态)。 5 大脑两半球已完全分开,大脑顶壁出现了分散的神经细胞,形成了原脑皮。 大脑的神经细胞类型进化。 6 出现中耳和耳柱骨,能接受和传导空气中的声波。 ?第二节两栖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