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练习题(含答案)

4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练习题(含答案)

4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练习题(含答案)
4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一、名词解释

1. 酶:是由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酶和核酸类酶。

2. 酶的活性中心: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中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酶的活性部位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3. 辅酶:全酶中与酶蛋白结合的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或者金属离子,全酶一定要在酶蛋白和辅酶或辅基同时存在时才起作用。

4. 酶的专一性:一种酶只作用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或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产生相应的产物。酶的第五专一性包括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5.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转变成细胞的组分,同时产生废物并排泄到体外,这是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6.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碱基、嘌呤、嘧啶、生物素和烟酸等。

7. 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物及生长因子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

8. 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配制的培养基。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染料、胆汁酸盐、金属、酸、碱或抗生素等其中的一种,用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并使所要分离的目的微生物生长繁殖。

9. 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作鉴别培养基。

10. 加富培养基:由于样品中细菌数量少,或是对营养要求比较苛刻不易培养出来,故用特别的物质或成分配制而成的促使微生物快速生长的培养基,这种用特别物质或成分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加富培养基。

11. 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

12. 促进扩散:又称易化扩散、协助扩散,或帮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13. 生物氧化:是指生物体内的一系列产能代谢过程,此过程中有能量的产生和转移;有还原力[H]的产生以及小分子中间代谢物的产生,这是微生物进行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

14. 底物水平磷酸化:微生物在基质氧化过程中,可形成多种含高自由能的中间产物,这一中间体将高能键交给ADP或GDP,使ADP或GDP生成ATP或AGP,此过程中底物的氧化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生产ATP。

15. 氧化磷酸化:微生物在好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的过程。

16. 有氧呼吸:是指有外在最终电子受体O2存在时,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17. 发酵:一种生物氧化方式,在没有外源最终电子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来获得代谢能ATP;能源有机化合物释放的电子的一级电子载体NAD,以NADH的形式直接将电子交给内源的有机电子受体而再生成NAD,同时将后者还原成发酵产物(不完全氧化的产物)。

18. 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电子传递体系末端的受氢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根据最终电子受体不同,可把无氧呼吸分成硝酸盐呼吸,硫酸盐呼吸,硫呼吸,碳酸盐呼吸及延胡索酸呼吸等。

19. 糖酵解作用:在无氧的条件下,1mol葡萄糖逐步分解而生成2mol丙酮酸、2molNADH+H+和2molATP 的过程。

20. 外源呼吸:指在正常情况下,微生物利用外界供给的能源进行呼吸,即通常所说的呼吸。

21. 内源呼吸:外界没有供给能源,而是利用自身内部贮存的能源物质进行呼吸。

二、选择题

1.在含有下列物质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首先利用的碳物质是②。

①蔗糖②葡萄糖③半乳糖④淀粉

2.下列物质可作为某些微生物生长因子的是④。

①纤维素②葡萄糖③ NaCl ④叶酸

3.水主要通过①方式进入微生物细胞。

①被动扩散②促进扩散③主动运输④基团转位运转

4.大肠杆菌属于④型的微生物。

①光能无机自养②光能有机异养③化能无机自养④化能有机异养

5.蓝细菌和藻类属于①型的微生物。

①光能无机自养②光能有机异养③化能无机自养④化能有机异养

6.硝化细菌属于③型的微生物。

①光能无机自养②光能有机异养③化能无机自养④化能有机异养

7.化能无机自养微生物可利用②为电子供体。

① CO2② H2③ O2④ H2O

8.实验室培养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①。

①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②马铃薯培养基③高氏一号培养基④查氏培养基

9.固体培养基中琼脂含量一般为②。

① 0.5% ② 1.5% ③ 2.5% ④ 5%

10.用来分离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缺乏氮源,这种培养基是一种③。

①基础培养基②加富培养基③选择培养基④鉴别培养基

11.需要载体但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的是③。

①主动运输②单纯扩散③促进扩散④基团转运

12.被运输物质进入细胞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④。

①主动运输②单纯扩散③促进扩散④基团转运

13.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量来源是②。

①有机物②还原态无机化合物③氧化态无机化合物④日光

14.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①是最普遍的、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① EMP途径② HMP途径③ED途径④ WD途径

15.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③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体内的一条替代途径,产能效率低,为微生物所特有。

① EMP途径② HMP途径③ED途径④ WD途径

16.ATP的生成与高能化合物的酶催化转换相偶联的产能方式是②。

①光合磷酸化②底物水平磷酸化③氧化磷酸化④化学渗透假说

17.进入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③。

①乙醇②丙酮酸③乙酰CoA ④三磷酸腺苷

18.下列代谢方式中,能量获得最有效的方式是②。

①发酵②有氧呼吸③无氧呼吸④化能自养

19.卡尔文循环途径中CO2(羧化反应)固定的受体是②。

①5-磷酸核酮糖② 1,5-二磷酸核酮糖③3-磷酸甘油醛④3-磷酸甘油酸

20.无氧呼吸中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是③。

①还原型无机化合物②氧化型无机化合物

③氧化型无机化合物和少数有机化合物④某些有机化合物

21.生物从糖酵解途径获得① ATP分子。

①2个② 4个③36个④38个

22.下列哪个特征不适合于三羧酸循环④。

①CO2分子以废物释放②有底物磷酸化过程③循环时形成柠檬酸④反应导致葡萄糖合成

23.电子传递链中①。

①氧用于末端受体②细胞色素分子不参加电子转移

③电子转移一个可能结果是发酵④电子转移的电子来源是DNA

2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②。

①有氧时②无氧时③有细胞色素时④无ATP时

25.驱动光合作用反应的能量来自②。

①氧化还原反应②日光③ATP分子④乙酰CoA分子

26.细菌中参加光合作用的是①。

①紫细菌和绿硫细菌②放线菌③大肠杆菌④芽孢杆菌

27.微生物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是②。

①氨基酸②氧气和葡萄糖③丙酮酸④糖原

28.下列微生物中②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

①放线菌②蓝细菌③紫硫细菌④大肠杆菌

29.不产氧光合细菌通过②产生ATP。

①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②循环式光合磷酸化③氧化磷酸化④底物水平磷酸化

31.硫酸盐呼吸的最终还原产物是②。

①S ②H2S ③SO42-④SO2

32.蓝细菌、硫细菌、铁细菌和硝化细菌固定CO2的途径是①。

①Calvin循环②TCA循环③乙醛酸循环④以上都对

三、填空题

1.酶的底物专一性分为结构专一性_和立体异构专一性。这种专一性是酶的活性中心的结构决定的。

2.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酶的活性与这种成分的结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旦它遭到破坏,就可能引起酶的活性中心改变。

3.从构成酶的核心成份上分,全酶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部分两部分组成,后者可能是热稳定的非蛋白质小分子有机物和金属离子 ,这部分称为辅酶或辅基 ,这部分在催化反应中起到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的作用。

4.常被微生物用作碳源的糖类物质有单糖 , 双糖 , 多糖。能用作微生物N源的物质有 N2 , 无机氮 , 氨基酸 , 蛋白质水解产物。

5.按同化碳源的能量来分,微生物的营养方式有无机营养微生物、有机营养微生物和混合营养微生物三类。

6.光能自养菌以阳光作能源,以 CO2为碳源,以还原态无机化合物作供水和硫化氢H体将无机物合成细胞有机物;光能异养菌以光作能源,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以有机物作供H体将 CO2合成细胞有机物;化能自养菌以氧化无机物取得能量,以 CO2作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化能异养菌以氧化有机物产生化学能获得能量,以有机物作为碳源,并将其还原为新的有机物。

7.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和能源的不同,可把微生物分为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四种营养类型。

8.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根据其所需C素营养物质的不同,分为有机营养和无机营养;根据其生长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光能营养和化能营养。

9.按培养基组成物的性质,可把培养基分为三类: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复合培养基;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按实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将培养基分为4类: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加富培养基。

10.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

11.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和能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另一种不可缺少的物质水。

12.营养物质运输中,能逆浓度梯度方向进行营养物运输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

13.在营养物质运输中,顺浓度梯度方向进行营养物质运输的方式是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

14.在营养物质运输中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

15.在营养物质的四种运输方式中,只有基团转位运输方式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组成。

16.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前者来自于无机物的氧化放能,而后者则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生长所需的碳源前者以 CO2为主,后者则以有机物为主要来源。

17.光能自养型和光能异养型微生物的共同点是都能利用阳光,不同点在于前者能以 CO2作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而后者则以有机物作主要碳源,前者以还原态无机化合物作供氢体而后者则以有机物作供氢体

18.根据外源电子受体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前者以氧气为电子受体,后者以外源无机氧化物作为电子受体。

19.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两者相辅相成的,分解代谢为合成代谢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合成代谢为分解代谢提供基质。

20.微生物产能的方式有几种,其中自养型微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产生能量,如硝化菌和緑硫菌。异养型微生物则只能通过氧化有机物产生能量。

21.亚硝酸细菌在氧化 NH4+的过程中获得细胞生长所需的能量,并利用这些能量将 CO2还原为细胞有机物,因此该菌的营养类型属于化能无机营养型。

21.在蓝细菌和藻类的光合作用中,以 H2O 作供氢体,有 O2放出,并将 CO2转化为细胞有机物。

22.在绿硫细菌的光合作用中,没有 O2 放出,以 H2S 作供氢体,将 CO2还原为细胞有机物。

23.有氧呼吸是以氧气为电子受体,还原产物是水。无氧呼吸中的外源电子受体有硝酸盐、硫

酸盐、碳酸盐等物质。

24.异养微生物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己糖降解的_EMP_,_HMP_,_ED_和_TCA_途径。

25.发酵是在_无外在电子受体_条件下发生的。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糖首先通过_EMP_途径产生2个_ATP_。

26.一分子葡萄糖经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可产生 38 个ATP。

27.每一分子葡萄糖通过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产生 _2_ 个 ATP。

四、判断题

1.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氨态N作N源。(错)

2.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量。(对)

3.所有的微生物都能以葡萄糖作碳源。(错)

4.光能自养菌和化能自养菌都利用二氧化碳作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对)

5.添加酵母膏配制培养基主要是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维生素。(错)

6.生长因子是所以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环境条件之一。(错)

7.用白糖配制培养基能满足微生物对一般微量元素的需要.(对)

8.糖运进细菌细胞靠基团转位和主动输送。(对)

9.微生物营养是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对)

10.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来自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对)

11.水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微生物细胞的膨压和作为生化反应的溶剂。(对)

12.氮素营养物质不仅用来合成细胞中的蛋白质,还可以为部分微生物提供能源。(对)

1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以根据其生长所需要的碳源物质的性质和氮源物质的性质不同而划分成四种基本营养类型。(错)

14.基团转位运输方式中,除了在运输过程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这一特点外, 其它特征均与主动运输方式相同。(对)

15.细胞中的四种有机元素的干重占细胞干重的95%以上。(对)

16.微生物细胞中主要矿质营养元素是P,S,K,Mg,Mn,Co等六种元素。(错)

17.促进扩散和主动运输均需载体蛋白参与,载体蛋白与被运输物质亲合力大小的改变是由于载体

蛋白构型变化而引起的,而载体蛋白的构型变化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两种运输方式均需消耗能。(错)

18.单纯扩散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而促进扩散则能进行逆浓度运输。(错)

19.只有营养物质的吸收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个问题,而代谢产物的分泌则不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

个问题。(错)

20.EMP途径主要存在于厌氧生活的细菌中。(错)

21.乳酸发酵和乙酸发酵都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的。(对)

22.葡萄糖彻底氧化产生38个ATP,大部分来自TCA循环。(对)

23.葡萄糖彻底氧化产生38个ATP,大部分来自糖酵解。(错)

24.ED途径存在于某些好氧生活的G-细菌中。(对)

25.葡萄糖的生物氧化从本质上来看是与生物氧化(即燃烧)相同的。(对)

26.在EMP途径中,凡耗能的反应只发生在6C化合物部位。(对)

27.在EMP途径中,凡产能的反应只发生在3C化合物部位。(对)

28.EMP途径的最终产物,除了ATP和还原力外,只有2个丙酮酸分子。(对)

29.从产还原力[H]的角度来看,一个葡萄糖分子经过EMP途径后,可净产2个NADPH2。(错)

30.在TCA循环中,每个丙酮酸分子经彻底氧化,最终可形成30个ATP。(错)

31.无氧呼吸的最终氢受体只有氧化态无机盐一种类型。 (错)

32.蓝细菌和真核藻类、绿色植物一样,也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和非循环光合磷酸化。(对)

33.凡光合细菌,都是一些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生长并进行不产氧光合作用的细菌。(对)

34.在光能自养生物中,凡进行不产氧光合作用的种类必定是原核生物。(对)

35.在光能自养生物中,凡属原核生物必不产氧。(错)

五、简答题

1.酶的本质是什么?酶有哪些组成?各有什么生理功能?

答: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核酸。酶的组成有两种:①单成分酶,只含蛋白质;②全酶,由蛋白质和不含氮的小分子有机物组成,或由蛋白质和不含氮的小分子有机物加上金属离子

组成。每个组分的生理功能为:酶蛋白起加速生物化学反应的作用;辅基和辅酶起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的作用;金属离子除传递电子外,还起激活剂的作用。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哪些特性?

答:(1) 酶积极参与生物化学反应,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酶在参与反应的前后,其性质和数量不变。(2) 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或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产物。(3) 酶的催化作用条件温和,酶只需在常温常压和中性溶液中就可催化反应的进行。(4) 酶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高温高压、强酸强碱都可使酶失去活性。(5) 酶的催化效率极高,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几千倍至几百万倍。

3.影响酶活力的主要因素有哪几个?

答:(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速度与酶分子的浓度成正比。但是,当酶的浓度很高时,底物转化速度逐渐平缓。(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底物的起始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所有酶与底物结合后,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中间产物浓度也不会增加了。(3)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各种酶在最适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度最大。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度,酶促反应速度可提高1-2倍。(4)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在最适pH范围内表现出来的活性,大于或小于最适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许多酶只有当某种激活剂存在时,才表现出催化剂活性或强化其催化活性。(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抑制剂能减弱甚至破坏酶活性,它可降低酶促反应速度。

4.微生物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它们各有什么生理功能?

答:营养物质:(1)水;(2)碳源和能源; (3)氮源; (4)无机盐; (5)生长因子

水的生理功能:水是微生物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溶剂,有助于营养物质溶解,并通过细胞质膜被微生物吸收,保证细胞内、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在溶液中正常进行。水可维持各种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并参与某些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此外,水具有优良的物理性状,又是良好的导体,有利于散热,起到了调节细胞温度和保持环境温度恒定的作用等。

碳源和能源: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的含碳物质和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及运动所需要的能量。能源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

氮源:供给微生物含氮物质,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原料,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氮素是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源。

无机盐:构成细胞组分,构成酶的组分和维持酶的活性,调节渗透压、氢离子浓度、氧化还原电位等,供给自养微生物的能源。

生长因子:提供微生物细胞重要化学物质、辅因子的组成和参与代谢。

5.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要求的不同,可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无机营养微生物,包括光能无机营养型和光能有机营养型;有机营养微生物,包括化能无机营养型和化能有机营养型;混合营养微生物。

6.试比较单纯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四种运输营养物质方式的异同。

答:单纯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去向低浓度区扩散,都不需要消耗能量。但单纯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都是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扩散,而且都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但是基团转位有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被运输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主动运输被运输的物资没发生化学变化。

7.生物氧化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生物氧化包括发酵、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三种类型。

发酵的特点:1)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细胞的一种生物氧化方式;2)底物氧化不彻底,产能效率低,1分子葡萄糖经过发酵后净得2分子ATP;3)没有外源最终电子受体,底物脱氢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来获得代谢能ATP;4)底物脱下的[H]交给电子载体NAD,以NADH的形式直接将电子交给内源的有机电子受体而再生成NAD,同时将后者还原成发酵产物(不完全氧化的产物)。

有氧呼吸的特点:1)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细胞的一种生物氧化方式;2)有氧呼吸包括三个阶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电子传递。底物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产能效率高,1分子葡萄糖经过发酵后净得38分子ATP,产ATP方式包括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3)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经完整的呼吸链传递氢,同时底物氧化释放出的电子也经过呼吸链传递给O2,O2得到电子被还原,与脱下的H结合成H2O,并释放能量。

无氧呼吸的特点:1)在无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的一种生物氧化方式;2)底物按常规脱氢后,经部分电子传递体系递氢,最终电子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硝酸盐,硫酸盐,硫,碳酸盐及延胡索酸等。3)产能效率较高,产ATP方式包括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8.何谓光合作用?细菌的光合作用与藻类的光合作用有什么异同?

答: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生化过程。

不同:(1)、藻类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是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细菌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是环式光合磷酸化。(2)、藻类的光合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进行环式光合磷酸化的细菌都是厌氧菌。(3)、藻类的光合作用有两个光合系统,细菌的光合作用只有一个光合系统。(4)、藻类的光合作用还原力来自H2O的水解,细菌的光合作用还原力来自H2S等供氢体。(5)、藻类的光合作用ATP、还原力是同时产生,细菌的光合作用ATP、还原力是分别进行的。(6)、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O2,细菌的光合作用不产生O2。

相同:(1)、藻类和细菌的光合作用都是以光能作为能量。(2)、藻类和细菌的光合作用暗反应都是卡尔文循环固定CO2。

9.葡萄糖在好氧条件下是如何氧化彻底的?

答: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糖酵解,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第二个阶段称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第三个阶段为呼吸电子传递链,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的反应,最终把电子交给O2,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以上三个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在生物体内,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977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38个ATP),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10.试述划分微生物营养类型的依据, 并各举一例微生物说明之。

答:根据微生物对各种碳素营养物的同化能力不同分为无机营养型、有机营养型和混合营养型。再根据微生物能源的形式不同,无机营养型又分为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和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有机营养型微生物又可分为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和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有藻类,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有硝化细菌,光能异养型微生物有红螺菌,化能异养型微生物有放线菌,混合型营养型微生物有氢细菌属。

11.有一培养基如下:甘露醇,MgSO4,K2HPO4,KH2PO4,CuSO4,NaCl,CaCO3,蒸馏水。试述该培养基的 A.碳素来源;B.氮素来源;C.矿质来源,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哪类微生物?

答:碳素来源:甘露醇;氮素来源:空气中的氮气;矿质来源:MgSO4,K2HPO4,KH2PO4,CuSO4,CaCO3。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固氮菌。

12.试设计一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并说明各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只写明成分,不要求量)。

答:KH2PO4、FeCl·7H2O、CaCl2、NaNO3、MgSO4·7H2O、NaCl、甲基纤维素钠、蒸馏水、pH:7.2。甲基纤维素钠提供碳源;NaNO3提供氮源;KH2PO4、FeCl·7H2O、CaCl2、MgSO4·7H2O提供矿质来源;NaCl调节渗透压;蒸馏水作为溶剂。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复习思考题 1.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有哪些? 2.试叙微生物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3.您对21世纪微生物生理学的展望有哪些认识? 4.试叙微生物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微生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复习思考题 1.试叙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2.试叙鞭毛的结构与功能。 3.试叙菌毛的结构与功能。 4.试叙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5.试叙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6.试叙间体的作用。 7.试叙核糖体的作用及组成。 8.线粒体从细菌进化而来的理由及例证。 第二章微生物的营养复习思考题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2.试述水对微生物生长的意义。 3.常用的微生物碳源有哪些? 4.常用的微生物氮源有哪些? 5.简述P、S、Mg、K、Ca、Fe、Cu等元素在微生物体中的生理功能。 6.微生物生长因子包括哪几类? 7.试述各种维生素在微生物体中的作用? 8.比较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在微生物体中的需要量。 9.试述专性厌氧微生物为什么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存? 10.举例说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1.试述小分子营养物质的四种吸收方式。

12.试述大分子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分泌。 13.蛋白质转运系统有哪几类? 14.Sec 转运系统和Tat 转运系统共性有哪些? 15.Sec转运系统和Tat 转运系统差异性有哪些? 第三章微生物的代谢复习思考题 1.试叙微生物代谢的特点。 2.举出当前微生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3.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从哪几方面来? 4.在单糖分解中,从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微生物有哪几种常见途径?5.微生物的合成代谢有哪些方面? 6.何谓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何谓微生物的次级代谢? 7.微生物次级代谢有哪几种类型? 8.微生物次级代谢的特点有哪些? 9.微生物代谢的调节方式有哪几种? 10.酶合成调节有两种类型? 11.酶活性调节通过什么实现的? 12.酶活性调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3.何谓酶的激活?何谓酶的激活剂? 14.酶激活作用有哪两种情况? 15.何谓酶的抑制?抑制作用有哪些特点? 16.直线反馈调节模式有哪两种? 17.分枝反馈抑制的模式有哪几种?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微生物的细胞周期、分几个阶段? 2.什么是同步生长、用什么方法可获得同步细胞? 3.细菌的细胞周期中主要的细胞学变化有哪些?

微生物营养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微生物营养试题 一.选择题: 40680 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1 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2 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3 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 A. A.构成细胞物质 B. B.提供能量 C. C.A,B 两者 答 :( ) 40684 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 70%-90% 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 A.碳素物质 B. B.氮素物质 C. C.水 答 :( ) 40685 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A.酵母菌 B.蓝细菌 C.苏云金杆菌 答 :( ) 40686 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 A.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 两者 答 :( ) 40687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A. A.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 B.所需碳源不同 C. C.所需氮源不同 答 :( ) 40688 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 A. A.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 B. B.需要消耗能量 C. C.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 答 :( ) 40689 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A. 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 B.前者不需能量 , 后者需要能量

C. 前者不需要载体 , 后者需要载体 答 :( ) 40690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 ( 生长因素 ) 是: A. A.微量元素 B. B.氨基酸和碱基 C. C.维生素 D. D.B,C 二者 答 :( ) 40691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生长因素 B.C 源 C. N 源 答 :( ) 40692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 A. A.单纯扩散 B. B.促进扩散 C. C.主动运输 D. D.基团转位 答 :( ) 40693 制备培养基中常用的碳源物质是: A. A.糖类物质 B. B.碳酸盐 C. C.农副产品 答 :( ) 40694 微生物细胞中的 C 素含量大约占细胞干重的: A. A.10% B. B.30% C. C.50% D. D.70% 答 :( ) 40695 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 A. A. C 源 B. B.N 源 C. C.生长因素 D. D.A,B,C 都提供 答 :( ) 40696 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细菌 B. B.放线菌 C. C.真菌 答 :( ) 40697 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厌氧菌 B. B.兼性厌氧菌 C. C.好氧菌 答 :( ) 40698 基团转位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厌氧菌 B. B.兼性厌氧菌 C. C.好氧菌 D. D. A 和 B 答 :( ) 40699 缺少合成 AA 能力的微生物称为:

4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一、名词解释 单纯扩散;指疏水双分子层细胞膜在无载体蛋白参与下,单纯依靠物理扩散方式让许多小分子、非电离分子尤其是亲水性分子被动通过的一 种物质运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运送的物质主要有O2、CO2、乙 醇、甘油和某些氨基酸分子。 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还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因此不 同于一般的主动运送。它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尤其是一些兼 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主要用于运送各种糖类(葡萄糖、果糖、 甘露糖)、核苷酸、丁酸和腺嘌呤等物质。 主动运输;指一类须提供能量并通过细胞膜特异性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而使膜外环境中低浓度的溶质运入膜内的一种运送方式。它可以逆 浓度运送营养物,主要有无机离子、有机离子(某些氨基酸、有 机酸)和一些糖类(葡萄糖、乳糖和核糖)。 促进扩散:指溶质在运送过程中,必需借助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底物特异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的一类扩散性运送方式。其载体蛋白 一般通过诱导产生,它借助自身构象的变化,在不耗能的条件下 加速把膜外高浓度的溶质扩散到膜内,而且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生长因子;是一类对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微量有机物。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 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甾醇、胺类、C4-C6的分支或直链脂肪 酸,有时还包括氨基酸营养缺陷突变株所需要的氨基酸在内;而 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 鉴别性培养基;是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 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 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最常见的鉴别性培养基 是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即EMB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

微生物第五章34页word

高中生物竞赛 辅导讲义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营养(或营养作用,nutrition)是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功能。所以,营养为一切生命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起点。有了营养,才可以进一步进行代谢、生长和繁殖,并可能为人们提供种种有益的代谢产物。 营养物(或营养,nutrient)则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在微生物学中,常常还包括光能这种非物质形式的能源在内。微生物的营养物可为它们正常生命活动提供结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物质和良好的生理环境。 熟悉微生物的营养知识,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必要基础,有了营养理论,就能更自觉和有目的地选用或设计符合微生物生理要求或有利于生产实践应用的培养基。 第一节微生物的六种营养要素 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犹如人们的菜谱,新的种类是层出不穷的。仅据1930年M.Levine等人在《培养基汇编》(ACompilationofCultureMedia)一书中收集的资料,就已达2500种。直至今天,其数目至少也有数万种。作为一个微生物学工作者,一定要在这浩如烟海的培养基配方中去寻找其中的要素亦即内在的本质,才能掌握微生物的营养规律。这正像人们努力探索宇宙的要素、物质的要素和色彩的要素等那样重要。

现在知道,不论从元素水平还是从营养要素的水平来看,微生物的营养与摄食型的动物(包括人类)和光合自养型的植物非常相似,它们之间存在着“营养上的统一性”(表5-1)。具体地说,微生物有六种营养要素,即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一、碳源 凡能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碳元素(碳架)的营养源,称为碳源(carbonsource)。如把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可利用的碳源范围即碳源谱是极广的,这可从表5-2中看到。 从碳源谱的大类来看,有有机碳源与无机碳源两大类,凡必须利用有机碳源的微生物,就是为数众多的异养微生物,凡能利用无机碳源的微生物,则是自养微生物(见本章第二节)。表5-2中已把碳源在元素水平上归为七种类型,其中第五类的“C”是假设的,至少目前还未发现单纯的碳元素也可作为微生物的碳源。从另外六类来看,说明微生物能利用的碳源类型大大超过了动物界或植物界所能利用的碳化合物。因而有人认为,任何高明的有机化学家,只要他将其新合成的产品投放到自然界,在那里早就有相应的能破坏、利用它的微生物在等待着了。据报道,至今人类已发现的有机物已超过700万种,由此可见,微生物的碳源谱该是多么广! 微生物的碳源谱虽然很广,但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其最适碳源则是“C ?H?D”型。其中,糖类是最广泛利用的碳源,其次是醇类、有机酸类和脂类等。在糖类中,单糖胜于双糖和多糖,已糖胜于戊糖,葡萄糖、果糖胜于甘露糖、半乳糖;在多糖中,淀粉明显地优于纤维素或几丁质等纯多糖,纯多糖则优于琼脂等杂多糖和其他聚合物(如木质素)。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

绪论 1.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有哪些? 答:研究对象:微生物生理学是研究微生物的正常功能和现象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生长繁殖、营养代谢、形态发生、遗传变异等活动中的生理规律 研究范围:1.研究微生物细胞的重建方式与一般规律 2.研究微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3.研究微生物生理活动与人类的关系 2.试叙微生物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答:培养技术:微生物的类群众多,且都要求适合于自身的培养环境,因而发展了多种多样的培养技术。 染色技术:染色技术构成了以染色反应为基础的细菌细胞化学。细菌的每一基质都产生一个固定的染色反应,如我们要观察细胞的某一特殊构造,就需经过一特殊的染色 显微观察技术:相差,暗视野,荧光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技术(扫描、透射)。 生化技术:对细菌结构及其代谢产物、降解产物、合成产物进行的分离,纯化和分析的技术。 生物物理技术:测量细菌的能量和电泳性质时,用凝胶扩散沉降试验、免疫反应、酶活性等。在免疫反应酶活性方法中,多使用光谱仪、质谱仪、各种层析、标记元素等。 生物合成技术:在生物合成中,多使用磁共振和顺磁共振、超速离心、

超滤、聚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粘度计、旋光仪、比浊计、各种测压技术和分子放射自显影技术等。 3.您对21世纪微生物生理学的展望有哪些认识? 答:a.微生物生理学的基础研究继续得到加强 b.继续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发现新的化合物、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催化剂 c.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 d.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中,微生物生理学将发挥重要作用 4.试叙微生物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答:微生物生理的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动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免疫学以及微生物学等多种学科,虽然在总体上各有自己的体系,论述问题的角度不同,但在某个问题的基本内容方面,交叉现象是存在的,难以划分的,这也说明了微生物生理学与这些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 微生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关系:生物化学是微生物生理学的基础和工具,以微生物为对象的生物化学规律的揭示,不少内容本身就是微生物生理学的内容,虽然两者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都有自己应该解决问题的范围。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之处实在不少。 微生物生理学与病理学的关系:微生物生理学与病理学有密切关系,

第五章-微生物检验方法

第五章微生物检验方法 1 微生物检验方法总则 General principles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化妆品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化妆品样品的采集、保存及供检样品制备。 2 仪器和设备 2.1 天平,0-200g,精确至0.1g。 2.2 高压灭菌器。 2.3 振荡器。 2.4 三角瓶,250mL、150mL。 2.5 玻璃珠。 2.6 玻璃棒。 2.7 灭菌刻度吸管,10mL、1mL。 2.8 恒温水浴箱。 2.9 均质器或研钵。 2.10 灭菌均质袋。 3 培养基和试剂 3.1 生理盐水 成分:氯化钠8.5g 蒸馏水加至1000mL 制法:溶解后,分装到加玻璃珠的三角瓶内,每瓶90mL,121℃高压灭菌20min。 3.2 SCDLP液体培养基 成分:酪蛋白胨17g 大豆蛋白胨3g 氯化钠5g 磷酸氢二钾2.5g 葡萄糖2.5g 卵磷脂1g 吐温80 7g 蒸馏水1000mL 制法:先将卵磷脂在少量蒸馏水中加温溶解后,再与其他成分混合,加热溶解,调pH为7.2—7.3分装,每瓶90mL,121℃高压灭菌20min。注意振荡,使沉淀于底层的吐温80充分混合,冷却至25℃左右使用。注:如无酪蛋白胨和大豆蛋白胨,也可用多胨代替。 3.3 灭菌液体石蜡。 制法:取液体石蜡50mL,121℃高压灭菌20min。470

3.4 灭菌吐温80。 制法:取吐温80 50mL,121℃高压灭菌20min。 4 样品的采集及注意事项 4.1 所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一般视每批化妆品数量大小,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包装单位。检验时,应从不少于2个包装单位的取样中共取10g或10mL。包装量小于20g的样品,采样时可适当增加样品包装数量。 4.2 供检样品,应严格保持原有的包装状态。容器不应有破裂,在检验前不得打开,防止样品被污染。 4.3 接到样品后,应立即登记,编写检验序号,并按检验要求尽快检验。如不能及时检验,样品应置于室温阴凉干燥处,不要冷藏或冷冻。 4.4 若只有一个样品而同时需做多种分析,如微生物、毒理、化学等,则宜先取出部分样品做微生物检验,再将剩余样品做其他分析。 4.5 在检验过程中,从打开包装到全部检验操作结束,均须防止微生物的再污染和扩散,所用器皿及材料均应事先灭菌,全部操作应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中进行。 5 供检样品的制备 5.1 液体样品 5.1.1 水溶性的液体样品,用灭菌吸管吸取10mL样品加到90mL灭菌生理盐水中,混匀后,制成1:10检液。 5.1.2 油性液体样品,取样品10g,先加5mL灭菌液体石蜡混匀,再加10mL?灭菌的吐温80,在40℃—44℃水浴中振荡混合10min,加入灭菌的生理盐水75mL(在40℃—44℃水浴中预温),在40℃—44℃水浴中乳化,制成1:10的悬液。 5.2 膏、霜、乳剂半固体状样品 5.2.1 亲水性的样品:称取10g,加到装有玻璃珠及90mL?灭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振荡混匀,静置15min。用其上清液作为1:10的检液。 5.2.2 疏水性样品:称取10g,置于灭菌的研钵中,加10mL灭菌液体石蜡,研磨成粘稠状,再加入10mL灭菌吐温80,研磨待溶解后,加70mL灭菌生理盐水,在40℃—44℃水浴中充分混合,制成1:10检液。 5.3 固体样品 称取10g,加到90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荡混匀,使其分散混悬,静置后,取上清液作为1:10的检液。使用均质器时,则采用灭菌均质袋,将上述水溶性膏、霜、粉剂等,称10g样品加入90mL灭菌生理盐水,均质1min—2min;疏水性膏、霜及眉笔、口红等,称10g样品,加10mL灭菌液体石蜡,10mL吐温80,70mL灭菌生理盐水,均质3min—5min。471

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微生物营养试题一.选择题: 40680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答:( ) 40681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答:( ) 40682E.coli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答:( ) 40683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

A.A.构成细胞物质 B.B.提供能量 C.C.A,B两者 答:( ) 40684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A.碳素物质 B.B.氮素物质 C.C.水 答:( ) 40685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A.酵母菌 B.蓝细菌 C.苏云金杆菌 答:( ) 40686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 A.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C.A,B两者 答:( ) 40687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A.A.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B.所需碳源不同 C.C.所需氮源不同 答:( ) 40688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 A.A.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 B.B.需要消耗能量 C.C.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 答:( ) 40689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A.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B.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 40690 40691 40692 40693 40694 40695 40696 40697 40698 40699C.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

答:( )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生长因素)是: A.A.微量元素 B.B.氨基酸和碱基 C.C.维生素 D.D.B,C二者 答:( )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生长因素 B.C源 C. N源 答:( )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 A.A.单纯扩散 B.B.促进扩散 C.C.主动运输 D.D.基团转位 答:( ) 制备培养基中常用的碳源物质是: A.A.糖类物质 B.B.碳酸盐

微生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微生物代谢常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因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3、化能无机营养菌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等。 4、同步培养法中的机械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细菌个体生长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菌细胞质中储藏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7、光能无机营养菌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等。 8、微生物产ATP的方式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肽聚糖中的双糖单位,其中的β-1,3糖苷键很容易被溶菌酶(lysozyme) 所水解。() 2、磷壁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壁磷壁酸,另一类是膜磷壁酸(或脂磷壁酸)。() 3、鞭毛蛋白是一种抗原物质,又称为H抗原。() 4、细菌借助鞭毛以推进方式作直向运动,以翻腾方式作短转向运动。() 5、科赫发现酪酸发酵可以分为由糖变成乳酸和由乳酸变成酪酸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由生物完成,并且还分离到了乳酸菌。() 6、产甲烷菌是一类生长在严格厌氧的环境,是目前已知要求氧化还原电势最高 的菌。() 7、能荷是指在全部腺苷酸分子中的能量,相当于多少个ADP,它代表了细胞的 能量状态。() 8、酿酒酵母的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形式又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试题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一、填空题 1、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有被动扩散、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种类型。 3、按培养基功能可分为___ 、___ 、____ 、_____。 4、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培养基可分为__ _ 、__ __ 、_ __ ,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 ____ 、____ 、__ ; 5、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能源和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___ 、__ _、 ____ 、______。 6、根据,微生物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 7、根据,微生物可分为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 8、根据,微生物可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9、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和。 10、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和。 二、选择题 1、在含有下列物质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首先利用的碳物质是() A、蔗糖; B、葡萄糖; C、半乳糖; D、淀粉 2、在工业生产中为提高土霉素产量,培养基中可采用的混合氮源是() A、蛋白胨/酵母浸膏 B、黄豆饼粉/花生饼粉 C、玉米浆/黄豆饼粉 D、玉米浆/(NH 4) 2 SO 4 3、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 A、葡萄糖 B、纤维素 C、NaCl D、叶酸 4、一般酵母菌生长最适水活度值为() A、0.95 B、O.76 C、0.60 D、0.88 5、大肠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光能无机自养 B、光能有机异养 C、化能无机自养 D、化能有机异养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真菌细胞的质膜中具有甾醇,原核生物的质膜中很少或没有甾醇。 载色体亦称色素体或叫光合膜: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羧酶体又称多角体是自养细菌特有的内膜结构,由3.5nm厚的蛋白质单层膜包围,是自养细菌固定CO2的场所 类囊体(th ylakoid)是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指细胞质中一个与细胞基质相隔离、但彼此相通的囊腔和细管系统,由脂质双分子层围成 高尔基体是一种内膜结构,由许多小盘状的扁平双层膜和小泡组成,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和溶酶体的形成等有关是合成、分泌糖蛋白和脂蛋白以及进行酶切加工的重要场所。 磁小体是趋磁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大小均匀、数目不等的Fe3O4 / Fe3S4颗粒,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包裹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溶酶体是胞质中一类包着多种水解酶的小泡溶酶体的标志酶是酸性水解酶 微体是一种单层膜包裹的、与溶酶体相似的小球形细胞器,但其所含的酶与溶酶体所含的不同 一.什么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原核微生物是细胞内有明显核区,但没有核膜包围;核区内含有一条双链DNA 构成的细菌染色体;能量代谢和很多合成代谢均在质膜上进行;蛋白质合成“车

间”--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 真核微生物是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一类微生物。 二.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 相同点:不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的本质相同;在它们的细胞中同时具有DNA和RNA;一般都有产生能量与合成细胞物质的完整的酶系统;ATP是生物用来进行能量转换的物质之一;细胞的元素组成,糖代谢,核苷酸与氨基(除赖氨酸以外)生物合成途径基本相同;蛋白质和核酸生物合成的方式也基本相同 比较项目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细胞大小较小(通常直径小于 2um)较大(通常直径大于2um) 细胞壁主要成分多数为肽聚糖纤维素、几丁质等细胞器无有 鞭毛结构如有,则细而简单如有,则粗而复杂鞭毛运动方式旋转马达式挥鞭式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有性、无性等多种 细胞核核膜无有 组蛋白无有 DNA含量高(约10%)低(约5%)核仁无有

第五章 微生物营养与培养基答案

一.填空 1.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_碳源___、__氮源__、__能源__、___无机盐___、__生长因子__和???????????____水___。 2.碳源物对微生物的功能是__提供碳素来源__和__能量来源__,微生物可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___糖类_、___有机酸_、__脂类_、__烃__、__ CO2及碳酸盐__等。 3.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物质主要有_蛋白质_、_铵盐_、_硝酸盐__、_分子氮__、__酰胺_等,而常用的速效N源如__玉米粉__,它有利于___菌体生长___;迟效N源如__黄豆饼粉__、__花生饼粉_,它有利于___代谢产物的形成______。 4.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是__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_、__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_____ 、_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__ 和_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电位和作为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能源物质等_。 5.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__光能无机自养型__、__光能有机异养型__、_化能无机自养型和_化能有机异养型_。微生物类型的可变性有利于_提高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_。 6.生长因子主要包括_维生素_、__氨基酸_和__嘌呤及嘧啶_,它们对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是__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参与新陈代谢_、_维持微生物正常生长_、_为合成核柑、核苷酸和核酸提供原料__。 7.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__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_、_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合适_、_物理、化学条件适宜_、_经济节约_和__精心设计、试验比较_。 8.液体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目的通常是为了__调节培养基的pH值___。 9.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__单纯扩散__、__促进扩散__、_主动运输__和___基团移位_,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通过___主动运输__方式运输乳糖,大肠杆菌又是通过_基团移位__方式运输嘌呤和嘧啶的。 10.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主要因素是_营养物质本身__、__微生物所处的环境__和___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___。 11.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__蛋白胨__和__牛肉膏__等,无机氮源有__硫酸铵__和_硝酸钠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___豆饼粉__等作为有机氮源。 12.培养基按用途分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增殖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四种类型。 二.是非题

微生物试题4

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 A部分习题 一、选择题1-5. BBBBA;6-10. BCBAB;11-15. ACACC 1. 病毒的大小以()为单位量度。 A. m B.nm C.mm 2. .E.coli T4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 A.球形 B.蝌蚪形 C.杆状 D.丝状 3. 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的病毒。 A.蛋白质 B.RNA C.DNA D.DNA和RNA。 4.病毒壳体的组成成份是:() A.核酸 B.蛋白质 C.多糖 D.脂类 5.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 A.脂类 B.多糖 C.蛋白质 6.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A.DNA和RNA B.DNA或RNA C.DNA D.RNA 7.最先发现病毒的是:() A.巴斯德 B.柯赫 C.伊万诺夫斯基 D.吕文虎克 8.CPV是() A.颗粒体病毒 B.质多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 9.NPV是() A.核多角体病毒 B.质多角体病毒 C.颗粒体病毒 10.GV是:() A.无包涵体病毒 B.颗粒体病毒 C.核多角体病毒 11.噬菌体是专性寄生于()的寄生物。 A.细菌 B.酵母菌 C.霉菌 12.病毒的分类目前以()为主。 A.寄主 B.形态 C.核酸 13.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 A.烟草花叶病毒 B.痘苗病毒 C.疱疹病毒 D.流感病毒 14.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游离于细胞质中 B.缺陷噬菌体 C.插入寄主染色体 15.溶原性细菌对()具有免疫性。 A.所有噬菌体 B.部分噬菌体 C.外来同源噬菌体 D.其它噬菌体 二、是非题1-5. TTFFT; 6-10. FTFFT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营养 (nutrition) 是微生物生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阐明营养物质在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功能以及微生物细胞从外界环境摄取营养物质的具体机制是微生物营养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了生存,微生物必须从环境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新陈代谢将这些营养物质转化成自身新的细胞物质或代谢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同时将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排除体外。那些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 而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1.化学元素(chemical element) 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物质基础是各种化学元素。根据微生物生长时对各类化学元素需要量的大小,可将它们分为主要元素(macroelement)和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主要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铁等,碳、氢、氧、氮、磷、硫这六种主要元素可占细菌细胞干重的97%(表4-1)。微量元素包括锌、锰、钠、氯、钼、硒、钴、铜、钨、镍、硼等。 表4-1微生物细胞中几种主要元素的含量(干重%) 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各类化学元素的比例常因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的碳、氢、氧、氮、磷、硫六种元素的含量就有差别(表4-1),而硫细菌(sulfur bacteria)、铁细菌(iron bacteria)和海洋细菌(marine bacteria)相对于其他细菌则含有较多的硫、铁和钠、氯等元素, 硅藻(Diatom)需要硅酸来构建富含(SiO2)n的细胞壁。不仅如此,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也常随菌龄及培养条件的不同而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幼龄的或在氮源(source of nitrogen)丰富的培养基(medium)上生长的细胞与老龄的或在氮源相对贫乏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胞相比,前者含氮量高,后者含氮量低。

微生物生理

第五六章微生物生理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细胞的元素组成:C、H、O、N、P、S、矿质元素,等,P93表5-1 ●微生物细胞的物质组成: 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 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单糖、双糖、寡糖、核苷酸、脂肪酸、维生素、碱基无机物:无机盐、水(约80-90%)等 ●营养(nutrition):生物生长发育中,不断从外界环境吸收物质(营养物质) 并加以利用,用于构建细胞物质或获取能量的过程 ●营养物质:生物从环境中吸收的有用物质,包括结构物质、能源物质、代谢 调节物质 ●微生物营养多样性:不同微生物利用不同的营养物质;一种微生物利用多种 营养物质 一、微生物的五种营养(nutrition)要素(营养需求)及其生理功能 (一)碳源(carbon source) 凡能构成微生物细胞或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都称为碳源。 1 碳源功能 ●构成细胞及代谢产物的骨架 ●是大多数微生物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 2碳源种类

●无机C源:CO2、碳酸盐,只能被自养微生物利用 ●有机C源:各种糖类,其次是有机酸、醇类、脂类和烃类化合物 ●实验室常用:葡萄糖、果糖、蔗糖 (二)氮源(nitrogen source) 凡是可以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都称为氮源。 1 氮源功能 N来源;氮源一般不做能源,只有硝化细菌利用铵盐、亚硝酸盐作氮源,同时也作能源 2 氮源种类 ●分子态氮:固氮微生物以分子氮为唯一氮源 ●无机态氮:铵盐几乎所有微生物能利用,硝酸盐 ●有机态氮: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 a速性(效)氮源:实验室常用牛肉膏、蛋白质、酵母膏做氮源 b迟性(效)氮源:生产用玉米浆、豆饼、葵花饼、花生饼等。 (三)无机盐(mineral salts) 1 无机盐功能 ●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 ●调解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 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 ●有些无机盐如S、Fe还可做为自养微生物的能源 ●构成酶活性基的组成成分,维持酶活性。Mg、Ca、K是多种E的激活剂 2 无机盐种类 ●Ca、K 、Mg、Fe为大量元素,以无机盐阳离子形式被吸收,配培养基进要加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填空题 1.动植物的研究能以体为单位进行,而对微生物的研究一般用体 2.在微生物学中,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称为培养物、其中只有培养物能较好地被研究、利用和重复结果。 3.一般情况下,培养微生物的器具,在使用前必须先行,使容器中不含。 4.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和。 5、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可以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的重要依据。 6、微生物保藏的目标就是要使所保藏菌株在一段时间不、不和不 7、一般说来,采用冷冻法时,保藏温度越,保藏效果越。 8、、和是影响显微镜观察效果的3个重要因索。 9.光学显微镜能达到的最大有效放大倍数是,这时一般使用 x的目镜,和 x的物镜,并应在物镜镜头和玻片之间加。 10、采用明视野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如活的细胞)时,光的和都没 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其形态和内部结构往往难以分辨。 11.在的照射下,发荧光的物体会在黑暗的背景下表现为光亮的有色物体,这就是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 12.透射电子显微镜用电子作为,因此其分辨率较光学显微镜有很大提高,但镜筒必须是环境,形成的影像也只能通过或进行观察、记录。 13.在显微镜下不同细菌的形态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但就单个有机体而言,其基本形态可分为、与 3种。 14.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在固体培养基上,部分菌丝伸入培养基内吸收养料,称为;另一部分则向空中生长,称为。有的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成。 15. 是一类缺少真正细胞壁,细胞通常无色,具有运动能力,并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们个体微小,大多数都需要显微镜才能看见。 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培养微生物的常用器具中,()是专为培养微生物设计的。 (1)平皿(2)试管(3)烧瓶(4)烧杯 2.( )可用来分离培养出由科学家设计的特定环境中能生长的微生物,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微生物能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生长。 (1)选择平板(2)富集培养(3)稀释涂布(4)单细胞显微分离 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稀释倒平板法的缺点?( ) (1)菌落有时分布不够均匀 (2)热敏感菌易被烫死 (3)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培养基中生长受到影响 (4)环境温度低时不易操作 4.下面哪一种方法一般不被用作传代保藏?( ) (1)琼脂斜面(2)半固体琼脂柱(3)培养平板(4)摇瓶发酵 5.冷冻真空干燥法可以长期保藏微生物的原因是微生物处于( )的环境,代谢水平大大降低。 (1)干燥、缺氧、寡营养(2)低温、干燥、缺氧 (3)低温、缺氧、寡营养(4)低温、干燥、寡营养 6.对光学显微镜观察效果影响最大的是( )。

微生物生理学题目参考答案【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题 1.写出三个以上你所熟知的微生物生理学奠基人(中英文均可,英文可只写Family name)及各 自主要贡献(一句话)。 Ⅰ.巴斯德 and 柯赫奠定了微生物生理学的基础:建立微生物基本操作,证实疾病病原菌学说。 Ⅱ. 贝捷克林发现固氮微生物,细菌的无氧呼吸。 Ⅲ.布赫纳——微生物生理学进入了分子水平。(发现酵母的无细胞提取液可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2.微生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按照在细胞中的部位与功能,可分为哪三部分?各自包括哪 些主要结构? 答:可分为基本结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三部分。 基本结构:是指一个细胞生存不可缺少的,或一般微生物通常具有的结构。例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类核和核糖体。 外部结构:包括细胞表面附属物如荚膜、鞭毛、纤毛等。 内部结构:包括除染色体外的细胞质内的所有物质和结构,如内膜系统、某些细菌产生的芽孢等等。 3.比较G+、G-真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组成。(G+:肽聚糖、磷壁酸、壁醛酸、表面蛋白;G-:脂 多糖、脂蛋白、磷脂、蛋白质) 一、细胞壁:组成物质可分为两类:一是构成细胞壁的框架类物质,如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二是位于框架 1

2 类物质间的填充类物质或称间质,如各种位于其间的蛋白质等。 不同微生物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各不一样。在传统的微生物分类鉴定中,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一)革兰氏阳性细菌 (1)肽聚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G )-β(1-4)糖苷键-(N-乙酰胞壁酸M )】---(G--M --G--M --G-M )交替相连形成多聚体。(N-乙酰胞壁酸)上连接有段肽链【L-丙氨酸---D-谷氨酸---DA 氨酸---D-丙氨酸---(D-丙氨酸)】,故称肽聚糖。其中(D-丙氨酸)在肽聚糖合成中存在,肽链交联即被水解。 β(1-4)糖苷键可在溶菌酶作用下裂解生成N-乙酰氨基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的双糖单位。 肽桥交联方式:(四类)课本P7(革阳细胞壁肽聚糖肽链交联程度>>革阴) 1. 其中一个DA 上的氨基与另一上第四个成肽键。-CO-NH-(大数革阴 + 一些革阳杆) 2. (D-丙氨酸,四位)--(一个小肽或者一个氨基酸)---(二氨基酸,三位)(多数革阳) 3. (D-丙氨酸,四位)--(与连接在胞壁酸上肽链相同的小肽链,可重复)-(二氨基酸,三位,例如可为赖 氨酸) 4. (D-丙氨酸,四位)--(赖氨酸/鸟氨酸)-- (D-谷氨酸,二位)细胞壁肽聚糖四肽侧链中不含二氨基酸。 (2)磷壁酸:三种: A.甘油磷壁酸:基本结构是多聚甘油磷酸。因甘油分子中的羟基被不同化合物取代而又可分三型:(I )重复单位是甘油磷酸,糖或丙氨酸不参与骨架的形成-(-C1-C2-C3-POOH )n-;(II )重复单位是葡萄糖甘油磷酸;-(-G-C1-C2-C3-POOH)n-(III )重复单位是N-乙酰葡萄糖胺-1-磷酸-甘油磷酸(-N-乙酰葡萄糖胺-1-磷酸-甘油磷酸-)n 。在(II )和(III )中糖分子参与形成骨架链 B.核醇磷壁酸:核醇磷壁酸是以磷酸二酯键连接相邻核醇分子的C-1和C-5 磷酸-(-C1-C2-C3-C4-C5-磷酸)n,C-2上大多以酯键连接着D-丙氨酸,而C-4或C-3的羟基,可被各种糖所取代。磷壁酸和肽聚糖的结合:磷壁酸以共价键与肽聚糖分子连接,其末端的磷酸通过一个N-乙酰氨基葡萄糖-1-磷酸与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C-6 N-乙酰氨基葡萄糖 溶菌酶敏感

微生物重点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教学内容] 细菌 [教学时数] 1学时 [授课对象] 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 [要求] 1、掌握细菌的细菌的合成代谢及生长曲线 2、掌握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的概念 3、熟悉细菌的理化性状 4、熟悉物理学消毒灭菌法,了解化学消毒灭菌法 5、熟悉细菌的人工培养 6、了解细菌的分类命名 [内容] 1、细菌的理化性状(熟悉) A、化学成分:水(最主要)、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 B、物理性质: a、光学性质:细菌为半透明体,可用比浊法和分光光度计法估计细菌数目。 b、表面积:细菌体积微小,相对表面积大。 c、带电现象:G+菌的PH为2-3 G-性菌PH为4-5,故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细菌均带 负电荷。 d、半透性: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透性,允许水和小分子物质通过。 e、渗透压:G+性菌渗透压为 20-25个大气压 G-性菌渗透压大约为5-6个大气压 2、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A:营养物质:水、碳源(糖类)、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B:摄取营养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C:细菌的营养类型:自养菌(化学、光能)、异养菌(寄生、腐生) D: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a:营养物质 b:PH(病原菌多数的最适PH大约在7.2-7.6) C:温度:病原菌均为嗜热菌,最适温度为37℃ D:气体:专性需氧菌(obigate aerobe) 专性厌氧菌(obigate anaerobe) 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um)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 E:渗透压 E:细菌的生长繁殖(掌握) a、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binary fassion)一般20分钟分裂一次 代时(generation time):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 b、菌体的生长繁殖:1、迟缓期(lag phase)短暂适应阶段 2、对数期(logarithmic time)细菌迅速增长,研究细 菌内的生物学状况(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实验等应选用该时期) 3、稳定期(stationary time)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 抗生素在该时期产生。 4、衰亡期(decline time) 3、细菌的新陈代谢

微生物生理学论文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的研究 摘要:L-色氨酸是人体和动物体生命活动必需的8种氨基酸之一,在人体内不能自然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它以游离态或结合态存在于生物体中,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第二必需氨基酸,在食品、饲料和医疗等诸多行业应用广泛。L-色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化学合成法、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近年来,随着代谢工程在色氨酸菌种选育中的成功运用,微生物发酵法逐渐成为主要的色氨酸生产方法。系统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色氨酸所涉及的代谢工程策略,包括生物合成色氨酸的代谢调控机制以及途径改造的措施和效果,此外,还探讨了L-色氨酸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L-色氨酸;代谢工程;微生物发酵法 1 L-色氨酸的理化性质〔1~3〕 L-色氨酸学名为B-吲哚基丙氨酸,英文名L-Tryptophan,化学名L-B-(3-吲哚基)-A-丙氨酸,别名L-胰化蛋白氨基酸,化学式C11H12O2N2,相对分子量204.23。L-色氨酸属于中性芳香族氨基酸,呈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结晶粉末,无臭,味微苦。L-色氨酸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氯仿中不溶,在甲酸中易溶,在氢氧化钠试液或稀盐酸中溶解,在酸液和碱液中较为稳定,但在存在其他氨基酸或糖类物质时则易分解。L-色氨酸有3种光学异构体,长时间光照易变色。L-色氨酸在水中加热产生少量吲哚,在与氢氧化钠或硫酸铜共热时则产生多量吲哚。 图1-1 L-Trp的分子结构 Fig.1-1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L-TRP

2 L-色氨酸的用途 L-色氨酸在生物体内不能自然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是动物和一些真菌生命活动中的必须氨基酸。L-色氨酸在蛋白质中含量很低,平均含量约1%或更少[4]。L-色氨酸能调节蛋白质的合成、调节免疫及消化功能[5]、增加5-羟色胺代谢作用以及增强认知能力[6]等,因此在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中有重要作用。L-色氨酸的这些营养和药用价值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饲料和食品等行业。 3 L-色氨酸的合成方法 L-色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化学合成法、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由于存在工艺复杂、产品成分复杂等原因,已逐渐被淘汰。而转化法( 酶转化法和微生物转化法) 虽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但仍然存在原料昂贵、低转化率等问题。以葡萄糖等廉价原料来生产色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是最早开发的色氨酸生产方式,但这种方法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无法实现工业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早期的研究中,研究者单一依靠传统的化学或物理诱变方式选育色氨酸生产菌株; 但是色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存在极其复杂的调控机制,仅通过诱变方式无法根除其所有的代谢调控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无法获得优良的菌株用于 L-色氨酸生产。近年来,随着 DNA 重组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代谢工程育种方式的兴起,研究者逐渐选育出一批高产的色氨酸生产菌株,大幅提高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色氨酸的效率,使其成为工业上主要的色氨酸生产方法〔7〕。本文系统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所涉及的代谢工程策略,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4 L-色氨酸的微生物合成机制 4.1 微生物合成L-色氨酸的代谢途径 目前用于生产 L-Trp 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枯草杆菌、酵母等菌种。各种微生物的 L-Trp 合成机制略有差异,以大肠杆菌为例,L-Trp 合成代谢包括中心代谢途径、芳香族氨基酸共同途径和L-Trp 分支途径三个部分[8]。中心代谢途径指以葡萄糖为起始物经磷酸戊糖(HMP)途径的赤藓糖-4-磷酸(E4P)和糖酵解(EMP)途径中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二者缩合形成 3-脱氧-α-阿拉伯庚酮糖酸-7-磷酸(DAHP)的过程;共同途径指从 DAHP 开始,经莽草酸(SHIK)、到达分支酸(CHA)的过程;余下的从 CHA 至 L-Trp 部分,则称为 L-Trp 分支途径(图1-2)。目前关于 L-Trp 的代谢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