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ESDA空气采样系统学习报告

VESDA空气采样系统学习报告

VESDA空气采样系统学习报告
VESDA空气采样系统学习报告

图1 VESDA VLP 图2 VESDA VLC

VESDA利用高效率的抽气机,配合网状抽气管道,主动地、连续地从保护区域内抽取空气样品,这些样品经高效过滤器滤掉悬浮的灰尘和尘埃颗粒后,进入探头内的精密采样室,空气样品一旦进入采样室就受到高强度宽光谱光源的照射。很小一部分的入射光受到空气样品中悬浮颗粒的散射而进入高灵敏度固态接收器。接收器产生一个表示空

图3 VESDA探测器原理图

如果有烟粒子存在,光束将产生散射,激光接收器接受散射的光信号。根据测得散射光的强弱变化,测量出空气样本中的烟粒子量。测量的信号经软件处理后,与预先设定的报警阈值比较,如达到某一报警阈值,则在显示器上给出相应的报警信号,如图

图7

空气采样探测器“气流正常化”如下:

空气采样探测器面板,将VESDA空气采样探测器通过

打开VSC软件,如图8所示,依次查看“报警状态”,“状态总结”,“详细

图8

“详细状态”如图9所示,当灰尘量显示超过500000时,需更换过滤器,若灰尘量未超过500000,气流量小于95时,需对探测器进行“气流正常化”,如图9所示,此探测器气流为85,需进行“气流正常化”。

图9 探测器-主机-主PLC-DCS-通风消防联动设备

,显示如图10,选择下拉框“将气流正常化”,输入密码

图10

系统将进入初始化过程,历时大约5分钟,完成后再次查看气流量将会稳定在,初始化完成。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VESDA故障及解决方法

原因措施

吸气泵不运转更换吸气泵

探测器处理器电路板故障更换处理器电路板

空气采样极早期报警系统施工方法

(二)空气采样极早期报警系统施工方法 1、取样管选材 A、选取材料必须配有国家建材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其检测报告中注明阻燃指标,以便证明其是难燃自熄材质。 B、在有腐蚀性气体及温热交替较大场合宜选用ABS;在管路(四根)较短,弯头总和小于4个场合可以考虑采用UPVC材质;如果管路较长(>4个),可以采 2、辅料选材 3、取样管安装 (1)一般要求 A、标准采样管是在被保护区内安装外径为25mm的阻燃PVC管。 B、为确保通过空气采样系统气流状况通畅,吸气泵排出的气体的气压应与被探测区域的气压相等或略低。 C、取样管上取样孔采用Φ2.5-Φ4.0mm,取样孔之间距1-4m。一般将每根取样管分成三段。如单管长70米,前20m中取样孔为Φ2.5mm。中间30m取样孔为Φ3.00mm,后20米取样孔为Φ3.5mm。依次将取样孔变大,最末端塞为4个Φ4孔,每个取样孔上贴上指示标签。 D、取样管上直角弯应尽量避免小弧度,可采用半径大于或等于20cm手工弯制,故选用取样管为阻燃冷弯管。 E、取样管路总长度最好小于200米,极限250米(4根×50米、3根×70米、2根×100米),而每路取样管上取样孔的数量最好不超过25个,当只用一根管路时,长度不要超过100米。 F、每根管直角弯小于10个。

G、实际应用中,每根管路的长度应尽量接近,这样可使空气取样系统内部气流容易平衡。 H、若环境要求取样管承受很大的承载力或长时间暴露于强光、极热、极冷的环境中,或是遇到可溶解PVC管气体时,也可以使用ABS管或其他金属管材。 I、每个取样孔的间距(即保护半径)最大不应超过8米,管和管之间不大于8米,最小不应少于1米。 (2)取样管安装前加工及丈量 丈量现场确定取样管弯头数量,所用根数,配接直通数。每根管长3米,配一个直通,每1.0-1.2米配一个托卡。低层辅管可以先辅设后打取样孔,高空辅设必须先打取样孔,取样孔径Φ2.5mm,末端塞用Φ4mm钻头均匀打4个孔,然后粘好取样孔标签。 取样管长度依据设计手册和图纸中注明的长度。 管路处理一般有下列几种: A、切 用手锯切断,须将锯沫去净。用切刀时注意防止切手。 B、弯 一般取40cm长管将弯管器插入其中(弯管器一端用结实绳子连出,以便弯曲成形后可用力拉出弯管器),将热吹风机对其应弯部位吹加热,加热时要移动,使加热部分大于25cm,加热5-8分钟后可以手工弯曲成半径为20cm圆弧,注意弯曲一定均匀,防止死弯,同时必须保证弯曲后两头成90度角,并防止扭曲不在同一平面。 弯曲半径变化不是全部为半径20cm,两根管平行时,第一根为R20cm,那么第二根半径就必须是:200-间隙A-25mm,这样才能保证弯曲平行放置时,外观顺畅美观,但是最小半径不能小于R10cm,弯管后不要急于抽出弯管器,应稍等温度变低后,再用力抽出弯管器(通过绳索),如效果不好,可多次反复,成型后备用。 C、粘 粘接管路时应将管路端部外侧清洁干净,均匀涂胶长度为2cm,再将直通内壁(或三通内壁)均匀涂胶,然后再将两者插入,放置在平面上静止5分钟以上,以保证粘接后平行不弯曲。 D、伸缩缝 如果在冬天安装管路则夏季来临时管路涨长,容易上或下弯曲变形,夏天安装易出现在冬季收缩断裂,所以管路必须留有伸缩缝。一般每2根管长(含6米)留有一个直通不能粘胶。 E、毛细管 在天花板下方和机柜内部取样时,需用配接毛细管,毛细管总长小于0.6米。

最新空气培养的采样方法合集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 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 四、采样方法 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 I类区域:<10 cfu/m3 II类区域:<200 cfu/m3 III类区域:<500 cfu/m3 六、附录 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 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 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 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 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 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 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A边 上 六、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四(理工类)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 实验时间 : 年 月 日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电力系统物理模拟实验的基本方法。 2)加深理解功率极限的概念,在实验中体会各种提高功率极限措施的作用。 3)通过对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观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结合实际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所谓简单电力系统,一般是指发电机通过变压器、输电线路与无限大容量母线联接而且不计各元件的电阻和导纳的输电系统。 对于简单系统,如发电机至系统d 轴和g 轴总电抗分别为d X ∑和q X ∑,则发电机的功率特性为 当发电机装有励磁调节器时,发电机电势q E 随运行情况而变化,根据一般励磁调节器的性能,可认为保持发电机'q E (或' E )恒定。这时发电机的功率特性可表示成 或 这时功率极限为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扩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更加突出,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输送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尽可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极限。从简单电力系统功率极限的表达式看,要提高功率极限,可以通过发电机装设性能良好的励磁调节器,以提高发电机电势、增加并联运行线路回路数;或通过串联电容补偿等手段,以减少系统电抗,使受端系统维持较高的运行电压水平;或输电线采用中继同步调相机、中继电力系统等手段以稳定系统中继点电压。 (3)实验内容 1)无调节励磁时,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隈的测定 ①网络结构变化对系统静态稳定的影响(改变戈): 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即系统电压U-、发电机电势E 。保持不变.罚芳赆裁Ll=E 。),分别 测定输电线单回线和双回线运行时,发电机的功一角特性曲线,&豆甍辜授冁蝮和达到功率极 限时的功角值。同时观察并记录系统中其他运行参数(如发电极端毫玉萼蔫交化。将两种 情况下的结果加以比较和分析。 实验步骤如下: a)输电线路为单回线; b)发电机与系统并列后,调节发电机,使其输出的有功和无ZZ 蔓专零: c)功率角指示器调零; d)逐步增加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而发电机不调节震磁: e)观察并记录系统中运行参数的变化,填入表1.3中: f)输电线路为双回线,重复上述步骤,将运行参数填入表l 。毒=:

环境空气采样规范

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1.采样工作流程 1.1监测项目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设备的运行检查。 1.2.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制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1.2.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1.3现场采样前准备 1.3.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1.3.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 1.3.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 1.4.气态污染物 1.4.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1.5颗粒物采样 1.5.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1.5.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由破损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参数。 1.6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副架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修改要

空气采样技术要求规范-施工

3、采样管的安装要求: 1、主采样管采用外径?25毫米,径小于?21毫米,防阻燃U-PVC管,系统将采 用四路使用,每路尽量保持一样的长度。 2、管与管之间连接的直通外套径在?25毫米,并配壁卡塞。 3、采样管固定卡,采用双月牙形固定卡如下图,将螺杆采用焊接的方法固定在 房梁上,螺杆长度不底于20公分,每个固定点之间的间距应在1.5~2米之间保证PVC管不下垂不变形。 4、采样管固定卡,也可采用厂家配套的管卡,采用较紧的管卡防止时间过长管路固定不紧造成脱落现象。不出现变形如下图: 5、严格按图这上的孔径和位置打孔

采样孔在地面上打好注意打孔时需要锥形倒角,并在采样孔处粘贴红色采样孔标签,如下图 此标签为无偿提供 6、采样管拐弯处采用半径不底于20公分的弯管器弯成半圆如下图所示,减少气流阻力

7、空气采样管连接处直接套管使用方法如下:此处连接采用直接套管螺纹和镀锌铁管外螺纹绞和,绞和处采用生料带和乳胶组合密封保证绝对不能漏气(此时注意采样孔向下,由于采样管已打好采样孔无法进行打压测漏,故此处密封应特别注意。)

8、采样管的末端为采样末端堵头,此末端堵上开孔除采样功能外还兼有气流平 衡的功能,末端盖帽采用PVC材质。 9、整个采样管路安装前应首先做好一台主机所用的管路进行主机试抽气以保证 未瑞放烟,机器报警的时间不超过120秒。 10、主机所处位置便于人工操作,便于将来换过滤器盒按照JB 50166-2007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此设备需要对采样管道进行定期吹洗,最长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年,吹洗时从机器跟前对采样管加入高压气流反吹即可, 同时更换过滤器。 十一、施工要求 1.系统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 GB50166的相关规定。在施工安装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导线的种 类、电压等级进行检验。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 验收规》GB50166的相关规定,吸气式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系统所采用的 信号线,电源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当额定工作电压不超 过50V时,选用导线的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450V。 2.电源:由消防报警系统提供DC24V电源,每台电流小于500MA;共需提供 24V,20A电源。 3.模块:通过模块接入消防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提供每台吸气式烟雾 探测器1个输出3个输入点。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1)布点: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2)平板暴露法平板直径9c m、采样高度,暴露5m i n。 3、检验方法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50000N 细菌总数(c f u/m3)=A×T A为平板面积(c m2);T为暴露时间(m i n);N为平均菌落数(c f u) 5、结果判定(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I 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 f u/c 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3)I 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 f u/c 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 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 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3-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3 系统分析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王玮 班级:信管1401 学号: 姓名:唐赛赛 时间: 2016.04.06 地点: 3 号机房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开发Visio解决方案的基本概念和关于Visio工具的一些基本的操作和应用; 2.掌握系统分析阶段数据流程图的画法; 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使用Visio中提供的“组织结构图”模具,绘制下面例题的组织结构图,附在图后。 2、使用Visio绘制“业务流程图模具”和“数据流程图模具”(1)创建“业务流程图模具” 先在“框图”-〉“基本形状”中找到圆角矩形,右击选择“添加到我的形状”-〉“添加到新模具”。之后出现“另存为”对话框,把新模具命名为“业务流程图”,把圆角矩形形添加到了新模具“业务程图”中。用同样的思路,先在“框图”-〉“基本形状”中找到圆形,右击选择“添加到我的形状”-〉“添加到模具“业务程图”中;在“框图”-〉“基本形状”找到矩形,在“流程图”中的“IDEFO图表形状”找到动态连接线,在“流程图”中的“SDL图表形状”中找到文档,多文档,添加到模具“业务程图”中。可以通过设置“动态连接线”属性来改变其形状。如下图:

添加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在画业务流程图时打开该模具,业务流程图所有的元素都会在一个模具中显示出来。(2)创建“数据流程图模具”先在“框图”-〉“基本形状”中找到圆形(或是“流程图”中的“混合流程图形状”中找到外部实体2 ),右击选择“添加到我的形状”-〉“添加到新模具”(注,使用外部实体2来表示外部实体的时候,请将之旋转180度使用)。之后出现“另存为”对话框,把新模具命名为“数据流程图”,这样我们就把圆形形添加

应用空气采样式火灾探测系统的分析与思考参考文本

应用空气采样式火灾探测系统的分析与思考参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应用空气采样式火灾探测系统的分析与 思考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999年以来,笔者对某市电信局机房安装使用的空气 采样式火灾探测系统进行了质量跟踪。从两年多来的运行 情况看,该系统在火灾探测方面有着突出的特点,对早期 火灾报警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该系统由抽取空气样本管 道网络、高效长寿气泵、空气流速控制器、烟粒子激光探 测器、信号微处理器、人工神经网络和火灾探测器等组 成,是1978年由澳大利亚VISION SYSTEM集团公司研 制开发,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所形成的火灾 报警产品,质量较为稳定。目前,已在美国、日本、加拿 大、马来西亚等国家应用,并取得了英国LPCB、美国FM 和德国VDS等国家认证机构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从

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课程设计大学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学号:软件1002-17 学生姓名:靳利强 指导教师:龚良波老师 二〇一三年七月

一.需求分析 1.课程名称:大学教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设计目的: 为方便学校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工作,设计一个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作了系统分析和总体设计,软件设计采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 3.需求概述 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主要对学生学籍信息、成绩信息进行管理,提供一个平台,供学籍管理人员增删改查学生信息、学生成绩信息。系统分为学生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信息查询等几个模块。学籍管理人员登录成功后可以对学生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信息查询等模块进行操作,如学生信息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学生成绩登记、修改、删除和查询;查询信息等。 4功能需求: 1)功能齐全:界面操作灵活方便,设计包括以下基本功能: 2)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课 程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打印信息管理、教室信息管理、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管理等,至少实现其中的三个功能,且每个功能至少包括两个子功能。 3)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进行分析、设计和开发。 4)界面友好:界面友好、输入有提示、尽量展示人性化。 5)可读性强:源程序代码清晰、有层次、主要程序段有注释。

6)健壮性好:用户输入非法数据时,系统应及时给出警告信息。 二.概要设计 1.功能模块: 2数据流图: (1)学生端

(2)管理员端

学生端功能: A 登录,学生登录后,验证成功,进入其信息展示页。 管理员端功能: B 登录,管理员登录后,验证成功,进入学生信息列表,可以对学生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按班级查询,按学号查询,按名字查询。上传图片,更新图片等操作。 三.详细设计及实现 数据库设计: 学生表: 教师表:

VESDA主动式空气采样早期报警系统方案介绍精选文档

V E S D A主动式空气采样早期报警系统方案介 绍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VESDA主动式空气采样早期报警系统方案介绍 一、系统设计方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条例及规范包括: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7-98 《VESDA空气采样烟雾探测系统设计、施工验收技术条件》Q/HYC001-1999 建筑平面图 二、VESDA通过的论证 VESDA产品已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标准认证,产品的设计均满足国际消防和安全标准,该公司与国际认可组织合作,正根据下列标准进行生产。 NTC:中国 SSL:澳大利亚和新西兰(AS1603.8-1996) UL:美国(UL268-1996.12) ULC:加拿大(UL268-1996.12) FM:美国(FM3230-3250,FM3280) LPC:英国(CEA GEI 1-048) AFNOR:法国(NFS61-950) 由于VESDA早期烟雾探测系统已得到上述机构的认可,因此我们可在世界各地安装和使用该系统。 三、VESDA设备技术指标: 1.系统规格供电电压:18-30V DC 电源功耗:5.7-11W(静态,报警状态时加1.3W)电流消耗:

240VmA(报警状态时加50Ma) 环境温度:00C-390 C(探测器环境温度) -200C -600C(采样区温度) 相对湿度:10-95%(无露点) 探测器灵敏度:(0.005-20%obs/m) 探测器保护面积:200m2 (最大) 采样管网:200M (四报管组合长度,若使用单管时,其长度可达100M) 信号输出:30VDC,2A(C型,7个继电器输出) 体积:350mmX225mmX125mm(探测器主机) 140mmX150mmX90mm(远程显示部件) 19“ X3UX4”( 19”集中显示机架) 重量:4kg(带显示和编程模块的主机) 1kg(带显示模块的远程显示部件) 4kg(不带电池的智能电源) 一个VESDA网容纳的最大部件数:250 2.VESDA设备主要特点: (1)灵敏度高,探测范围宽 VESDA 系列产品,按灵敏度分为三个等级,即:0.01%obs/m/、 0.02%obs/m、 0.005%obs/m 传统的烟感报警器灵敏度为: 20%obs/m 因此,该系列产品比目前国内外普通使用的传统烟感报警器的灵敏度高几百倍到千倍。该系统探测范围宽,可达0.005%obs/m~20%obs/m;分为四级报警,且各报警的阈值可根据应用环境进行调节。

系统分析实验报告2016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系统分析与设计 实验项目:《》实验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11月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完成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中的主要步骤,并熟悉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关应用软件,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规范,为后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完成,自选题目,班内题目不重复,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A4纸+电子版)在最后一次上课时提交(10周)。 三、实验主要设备:台式或笔记本计算机 四、实验内容 1 选题及项目背景 学生填写自选题目 2 定义 学生填写(对自选项目系统进行描述200-400字) 3 参考资料 学生填写 4 系统分析与设计 4.1需求分析 4.1.1识别参与者 学生填写 4.1.2 对需求进行捕获与描述 学生填写时删除以下括号内容 (内容要求1:对每个用例进行概要说明,参考以下格式: 用例名称:删除借阅者信息执行者:管理员 目的:完成一次删除借阅者信息的完整过程。) (内容要求2:选择其中一个用例(如下订单)给出其用例描述。格式参考下表

) 4.1.3 用例图 通过已掌握的需求,初步了解系统所要完成的功能。下面给出用例图。 4.1.4 分析与讨论 1)建模用例图的步骤、方法? 2)如何识别系统的参与者?应该如何划分用例,应注意哪些问题? 3)心得 4.2 建立对象模型 4.2.1 候选类的数据字典 学生填写 4.2.2定义类 (内容以“书籍信息”类为例列出该类的属性和操作如下: “书籍信息”类 ?属性 国际标准书号(ISBN):文本(String) 书名(name):文本

空气采样极早期报警系统施工方法

(一)空气采样极早期报警系统施工方法 1、取样管选材 A、选取材料必须配有国家建材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其检测报告中注明阻燃指标,以便证明其是难燃自熄材质。 B、在有腐蚀性气体及温热交替较大场合宜选用ABS;在管路(四根)较短,弯头总和小于4个场合可以考虑采用UPVC材质;如果管路较长(>4个),可以采用阻燃弯UPVC管,主要是其可以手工弯制弯头减少空气阻力。如下表: 2、辅料选材 如选定阻燃冷弯PVC弯,其配套辅材一般如下表: 3、取样管安装 (1)一般要求 A、标准采样管是在被保护区安装外径为25mm的阻燃PVC管。 B、为确保通过空气采样系统气流状况通畅,吸气泵排出的气体的气压应与被探测区域的气压相等或略低。

C、取样管上取样孔采用Φ2.5-Φ4.0mm,取样孔之间距1-4m。一般将每根取样管分成三段。如单管长70米,前20m中取样孔为Φ2.5mm。中间30m取样孔为Φ3.00mm,后20米取样孔为Φ3.5mm。依次将取样孔变大,最末端塞为4个Φ4孔,每个取样孔上贴上指示标签。 D、取样管上直角弯应尽量避免小弧度,可采用半径大于或等于20cm手工弯制,故选用取样管为阻燃冷弯管。 E、取样管路总长度最好小于200米,极限250米(4根×50米、3根×70米、2根×100米),而每路取样管上取样孔的数量最好不超过25个,当只用一根管路时,长度不要超过100米。 F、每根管直角弯小于10个。 G、实际应用中,每根管路的长度应尽量接近,这样可使空气取样系统部气流容易平衡。 H、若环境要求取样管承受很大的承载力或长时间暴露于强光、极热、极冷的环境中,或是遇到可溶解PVC管气体时,也可以使用ABS 管或其他金属管材。 I、每个取样孔的间距(即保护半径)最大不应超过8米,管和管之间不大于8米,最小不应少于1米。 (2)取样管安装前加工及丈量 丈量现场确定取样管弯头数量,所用根数,配接直通数。每根管长3米,配一个直通,每1.0-1.2米配一个托卡。低层辅管可以先辅设后打取样孔,高空辅设必须先打取样孔,取样孔径Φ2.5mm,末端塞用Φ4mm钻头均匀打4个孔,然后粘好取样孔标签。 取样管长度依据设计手册和图纸中注明的长度。

空气培养采样方法

空气培养采样方法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 图1 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 图2 四、采样方法 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后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 I类区域:<10 cfu/m3 II类区域:<200 cfu/m3 III类区域:<500 cfu/m3 六、附录 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 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 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2 1. 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 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24小时; 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A边上 培养底盘A 六、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 实验二 题目:系统分析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1106班 姓名 ************************* 指导教师:贺玉珍老师 完成日期:2014.4.28

运城学院超市管理系统设计分析说明书 一、系统目标:随着小超市规模的发展不断扩大,商品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超市时时刻刻都需要对商品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而大型的超市管理系统功能过于强大而造成操作繁琐降低了小超市的工作效率。 超市管理系统是市场上最流行的超市上常用的系统之一,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系统权限的设定、原始数据录入、数据的汇总及查询等。从而,实现对进货、销售及员工信息等实现全面、动态、及时的管理。 本文系统的分析了软件开发的背景以过程;首先介绍了软件的开发环境,其次介绍了本软件的详细设计过程:数据库的设计、各个模块的设计和实现,以及具体界面的设计和功能。 二、系统的初步调查 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对超市的整体情况进行调研。了解超市的组织机构划分,充分了解超市进销存的流程的整体情况,对开发新系统的态度等。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个人访谈方法了解各个部门的主要职能及具体运作方式、过程等。 进行初步调研的具体内容为: (1)员工的规模:大约有多少员工,有多少是稳定的,有多少是浮动的; (2)员工管理人员的数量; (3)超市的商品销售状况 (4)客户编码方式; 三、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研究,在IT行业中从业的工作人员一般都要求掌握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软硬件基础,会使用各种管理软件,熟悉IT产品。因为,有的超市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从管理层到下面的销售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所以在新系统投入使用时,只要对员工进行少量的培训,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就基本上能够是系统顺利运行。 2经济可行性研究,因为通过网络传递销售信息可以不受距离的限制,因此可以借阅许多的人力和物力,方便管理,由此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该系统可以提高超市的销售效率,即提高了超市的经济效益,所以从经济上完全是可行的,(1)超市有能力承担系统开发费用,(2)新系统将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3操作可行性研究,本系统采用基于Windows的图形用户界面,而该系统是大家熟悉的操作系统,对于那些有一般的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就可以轻松上手。而整个超市管理系统采用最友好的交互界面,简介明了,不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深入的

【CN110095322A】一种空气采样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20735.5 (22)申请日 2019.04.20 (71)申请人 杭州统标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 道滨安路688号2幢C楼5层502室 (72)发明人 俞帅 葛悦 李昕  (51)Int.Cl. G01N 1/2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空气采样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属于空气 检测技术领域,具有提升空气采样精确度的优 点,其技术方案如下,包括采样嘴、采样管、检测 本体,采样管一端与检测本体连接,采样嘴连接 在采样管另一端, 采样管包括玻璃内管、保温外管、红外发热灯管,玻璃内管一端与采样嘴内部 连通,玻璃内管另一端与检测本体内部连通,玻 璃内管呈螺旋状环绕在红外发热灯管外,保温外 管内壁设有反光层,保温外管与玻璃内管之间设 有反射空隙。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110095322 A 2019.08.06 C N 110095322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95322 A 1.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包括采样嘴(1)、采样管(2)、检测本体(3),所述采样管(2)一端与检测本体(3)连接,所述采样嘴(1)连接在采样管(2)另一端,其特征是:所述采样管(2)包括玻璃内管(21)、保温外管(22)、红外发热灯管(23),所述玻璃内管(21)一端与采样嘴(1)内部连通,所述玻璃内管(21)另一端与检测本体(3)内部连通,所述玻璃内管(21)呈螺旋状环绕在红外发热灯管(23)外,所述保温外管(22)内壁设有反光层(24),所述保温外管(22)与玻璃内管(21)之间设有反射空隙(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反光层(24)为铝镁合金反光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保温外管(22)上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导热导条(2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导热导条(26)为铜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保温外管(22)为陶瓷保温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导热导条(26)内嵌在陶瓷保温层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反射空隙(25)充有氮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玻璃内管(21)由棕色玻璃制成。 2

手术室空气采样的方法

五月培训内容: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1.5m,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0.5h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

实验报告 课程:管理信息系统 一、实验目的 验证有关概念和理论,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熟悉和掌握Visual Basic 6.0 软件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信息管理知识和制作数据字典、系统数据流程图的能力。运用课程讲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方法、模块化系统设计方法以及系统的调试方法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实现与调试。 二、实验方法 面向对象法 三、实验环境及开发工具 1.硬件环境 在最低配置的情况下,系统的性能往往不尽如人意,但现在的硬件性能已经相当的出色,而且价格便宜,因此通常给服务器的配置高性能的硬件。 处理器:Interl Pentium II 266 MX 或更高 内存:64M 硬盘空间:2 GB 显卡:SVGA 显示适配器 显示器:液晶17寸 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98/ME/2000/XP或更高版本 数据库:Microsoft Access 2000 3.实验开发工具:Visual Bisic 6.0程序系统 四、实验内容

(一)、系统分析 1、系统数据流程图 2、数据字典 3、系统中所有实体(包括实体的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分析 人员的个人资料经过专业的处理部门的处理形成个人档案。档案包括自然情况,工作情况,简历,政治情况等各方面信息,内容比较庞大复杂。将档案信息传送到人员信息库。同时还综合考虑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总结归纳出所需实现

的功能。为人事档案进行服务,对人事的变动、人事资料、以及人事资料的查询,统计等功能。总体上说具有编辑,查询,用户管理,图表统计等功能。然后将最终结果提交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审查,以便于对职工的调配。 4、典型处理的表达 档案完整添加用户档案到档案库 个人信息成功添加到档案库 修改用户档案信息 失败退回用户档案 退回用户档案 (二)、系统设计 1、子系统划分(或功能划分或模块划分) 功能划分 1、用户管理 功能:设置使用人事管理系统的用户及其使用权限。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不同的模块完成不同的功能,所以可以为不同的职工分配不同的功能,使其具有不同的权限,完成其权限所对应的功能,从而很好地管理好整个系统。 2、辅助表管理 功能:通过它的这个功能可以有效的对本单位人事部门的扩充进行及时的计算机管理。只要管理员进行简单的数据字段添加即可。辅助表管理功能是高级管理员及中级管理员拥有的权限,它的功能是对数据库进行新表的添加。 3、档案编辑 功能:档案编辑模块中有4个子模块。他们是档案卡片、个人简历、家庭成员、历史档案等功能。这些功能因管理员的权限不同所表示出的功能使用也不同,普通管理员没有数据修改及删除的权利。在这些功能里详细的记录了所有单位员工的资料。 4、档案查询 功能:对档案卡片的查询功能,在这里可以查到符合程序要求的任何信息。

空气采样使用手册(四管机

FMST 空气采样式感烟探测器 使用手册 北京福莫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使用手册 ——FMST空气采样式火灾感烟探测器 简介 FMST空气采样式极早期烟雾探测系统采用了主动采样的探测方式、先进的激光探测技术以及功能强大的系统应用软件,相对于传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它是极其先进的新一代高灵敏度抽气式感烟侦测机。 侦测机由抽气泵、过滤器、激光腔(如下图所示)、控制电路等组成。抽气泵通过PVC管或钢管所组成的采样管网从被保护区域抽取空气作为样品送入激光腔,在激光腔内利用激光照射空气样品,其中烟雾粒子所造成的散射光被两个接收器接收。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送到侦测机的控制电路,信号经处理后转换为烟雾浓度值,该数值以数字和可视发光图条的方式显示在面板上,指示被保护区域的烟雾浓度,并根据烟雾浓度及预设的环境参数,产生一个适宜的输出信号,从而发出各级报警。 FMST结合了我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AI)”它使探测能根据现场环境的变化而随时自我调整,使灵敏度和报警阈值最优化,并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将误报减少到最低限度。FMST能够独特地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不断地对报警阈值进行细微的调节以提供相同等级的保护。 FMST由于能够在“较复杂的”环境中探测到一般难以探测的电气过载火灾萌芽期的缓慢增长,已多次证明了其自身价值。 一.FMST四管机 FMST四管机外观

机身大小为宽400×高250×厚130㎜,采用工业级全钢外壳。右侧配有安全锁,可以锁闭机箱,以防止无关人员误操作机器。 前侧外观如右图: 系统接四根采样管,一般总管长200米,可以保护大约1000~2000㎡的空间范围,系统还可自动记录最长达半个月内烟雾曲线和多达255次所有开关机和报警、故障的事件记录 能24小时不间断分析、判断现场背景烟雾浓度值,根据现场情况持续不断地调整四级报警阈值,使报警阈值随现场环境变化而变化,并保持一个非常高的相对灵敏度,使误报率几乎为零。 系统除在线编程和显示外还可以通过RS232接口直接连接计算机,通过FMST软件显示和修改机器参数(完全取代显示和编程模块功能)。通过RS485口实现最多达99台报警机器的联网(最长达1.2公里),通过和控制模块机相连的电脑,可以对所有设备参数显示和修改。 四级火警和一个故障共5个继电器对外输出无源干接点信号,用以连接到标准消防报警主机的二总线上。 FMST控制软件为中文版显示;它包括实时人工智能(AI)柱形图,背景烟雾曲线、事件记录、日期、时间、故障详情等,可实现的操作包括:在PC机上修改主机中一切参数,含延时、环境参数(误报概率)烟雾曲线等。 打开前面板,盖板内侧部分包含了数字电路部分,它包括编程设置、侦测机地址码设定开关、电源和信号线接口等部分,其实物图如下: 一、面板 机箱正面的监控面板的各区域显示灯及代表意义,面板如下图: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金科

学生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学生: 所属院部:指导教师: 20 13 ——20 14 学年第二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一电力系统分析计算 实验项目名称: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学时: 2

同组学生:实验地点: C208 实验日期: 2014 6 23 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静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电力系统元件参数的方法. 2.通过对不同长度的电力线路的三种模型进行建模比较,学会选取根据电路要求选取模 型。 3.掌握多级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计算方法。 4.理解有名制和标幺制。 二.实验容 1.电力线路建模 有一回220kV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型号为LGJ-120,导线计算外径为15.2mm,三相导线水平排列,两相邻导线之间的距离为4m。试计算该电力线路的参数,假设该线路长度分别为60km,200km,500km,作出三种等值电路模型,并列表给出计算值。 2.多级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计算 部分多级电力网络结线图如图1-1所示,变压器均为主分接头,作出它的等值电路模型,并列表给出用有名制表示的各参数值和用标幺制表示的各参数值。 线路额定电压电阻 (欧/km) 电抗 (欧/km) 电纳 (S/km) 线路长度 (km) L1(架空线)220kv 0.08 0.406 2.81*10-6 200 L2(架空线)110kV 0.105 0.383 2.81*10-6 60 L3(架空线)10kV 0.17 0.38 忽略15 变压器额定容量P k(kw) U k% I o% P o(kW) T1 180MVA 893 13 0.5 175 T2 63MVA 280 10.5 0.61 60 三.实验设备 1.PC一台 2.Matlab软件 四.实验记录 1.电力线路建模 电阻电抗电纳电阻电抗电纳电阻电抗电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