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气采样系统操作说明书

空气采样系统操作说明书

空气采样系统操作说明书
空气采样系统操作说明书

BDX-II 空气采样系统

操作手册

第一节: 概述

◆查看图1.1 和图1.2

(1)开/关转换

(2)流量调整(需要小型平头螺丝起子)

(3)可充电电池组

(4)内部/外部排气孔控制

用一个平头螺丝起子来调整内部的/外部的排气孔,调整到空环(Open Circle)位置时,泵的排气将排到采样器的外部(建议在潮湿和腐蚀性环境下使用),调整到实心环(Closed Circle)位置时,泵的排气将排到采样器内部(建议在布满灰尘的环境下使用)。

(5)电池充电指示灯

当打开泵,电池组充满电的时候指示灯变亮,当泵运行一小段时间之后指示灯会正常关闭。

(6)流量错误指示器

泵如果不能维持流量在设定值的±5%范围内指示灯变亮,如果泵工作于其规格的运行功能之外指示灯变亮,或者当电池组没有足够的电量时指示灯同样变亮。

在错误状态下持续运行大约30秒钟之后,泵将自动停止运行。

对于时钟和编程型号,在错误状态下关闭时将会在显示器上显示所运行的时间。◆对仅具时钟和编程型号

(7)液晶显示器(LCD)

注:所有时间均以分钟显示

(7.1) 电池标志.

一个闪烁的标志显示电池电压低于正常

值。

(7.2) 暂停标志(手)

在具时钟和编程型号,在泵运行过程中

按下MODE/HOLD按键的情况下显示暂停

标志。

(7.3) D和R

D=启动第一次采样间隔之前的延迟时间

间隔(仅适用于具编程的型号)

R=运行时间间隔(适用于具时钟和编程

型号)

D+R=运行间隔中的暂停间隔时间(仅适

用于具编程型号)

(7.4) 时钟标志.

不闪烁:泵在运行一个采样。

有闪烁:泵工作于编程型号下(仅使用于

具编程型号)

(7.5) O显示泵在采样运行中流量超出

±5%误差的时间比例,在实际工作情

况下,最大的指示值是9%。

(7.6) 4个字符显示。

显示的字符和信息如下:(仅具编程

型号除非其它注明)

C 周期所设定运行操作次数。

PC 基本编程用于简单的时钟型号

P1 用户自行设定编程

P2 用户自行设定编程

P3 用户自行设定编程

P4 用户自行设定编程

P5 用户自行设定编程

P6 用户自行设定编程

E 编程错误

LAST

交替闪烁运行时间R(7.3)和O(7.5) 标志(适用于具时钟和编程型号) 。

Old

交替闪烁运行时间R(7.3)和O(7.5) 标志,关于上次采样运行数据(仅适用于编程型号)。SHUT/OFF(交替)

关闭泵的提示信息,它显示已经过去了五分钟自从:

1)一个错误情况已经中止了泵的运行,或者

2)一个编程采样运行已经完成

CAL

闪烁:在没有采样数据的情况下准备启动泵。

无闪烁:泵处于运行状态,允许校准泵的空气流量(适用于具时钟和编程型号)

(8)MODE/HOLD按键:型号改变,暂停运行。

(9)PROG按键:编程选择,接受在显示器上的改变

或数值。

(10)▲和▼按键:增加或者减少一个数值或者循环菜单列表。

(11)浮子式流量计:仅用于参考,实际的流量要使用一个校正器或者其它的流量校正装置来校准。

空气采样泵:前视图(GilAir-3显示)

第二节泵的操作

2.1 设置/校验流速

设备组合

1)使用一个具有充满电量的电池组的BDX-II型采样泵。

2)连接管子到采样泵。

3)连接采集介子到管子。

4)连接管子从采集介子到Gilibrator2。

5)设置并且开启Gilibrator2。

图2.1

校场校准/流量校验设备的安装

◆校场校准/流量校验

校场校准(流量校正)必须在采样之前及当设定流量。

◆查看图2.2

对于基本型号请跳到步骤4.采样泵应关闭。

1)用一个小的菲利普螺丝起子来松动侧边盖子

上的压板螺钉。

2)旋转侧盖板180度。

3)用一个尖角的工具比如一个圆珠笔或者弯曲

90度的纸张来按下按键MODE/HOLD两次,这时在显示器上应该显示CAL,CAL,允许你不需要收集运行参数就可启动泵。3A=时钟型号,3B=编程型号。

4)用一个菲利普螺丝刀来松动前面盖子上的底

板螺钉5)旋转前面的盖板180度。

6)移动On/Off开关到On的位置。

7)确保Gilibrator2被打开并且正常工作。

8)通过旋转流量调整钮来设置泵的流量 (顺时

针方向增加流量,逆时针方向旋转减少流量)。

仅把内置的浮子式流量计用作流量参考指示器,把Gilibrator2用作实际流量的校正装置。

9)当调到预定的流速时,关闭泵和Gilibrator2.

现在泵已经做好了采样准备。

校场校准/流量校正

第三节保养

4.1 电池保养

BDX-II型空气采样泵配备可充电的镍镉电池,电池必须完全充电并且得到合适的维护以达到泵的最长运行时间。电池组可以从泵上卸下进行充电,也可以安装在泵上进行充电。

警告

不要在可爆的环境下清洗电池,不要打开包装,也不要充电或者更换电池,

电池组通过一个内置的插孔进行充电,插孔在电池组的侧面。注意:充电插头被分极以避免不正确的插入。

小心

不要使电池接线端短路或者充电插座短路,短路将对电池组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

记忆效应

如果采样完成之后镍镉电池没有完全放电,而后又充电,这种情况下,镍镉电池的电容量会逐渐减小,记忆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形成,通常可以通过在泵上进行两次完整的充/放电循环来排除它。

漏电

镍镉电池总是有少量的内部电流泄漏,如果电池组从充电器上拿开超过两天没有使用,这时就需要对电池进行额外的充电来使它重新达到满电量,这个过程可以重复两到三次而不会有记忆效应产生的迹象。

4.2 滤膜的维护

每次正常使用六个月后要定期更换进口过滤膜,或者当滤膜脱色的时候也要更换过滤膜,要以滤膜中心是否保持原来的颜色作为参考。

1)旋开卸掉滤膜封盖上的四个螺丝。

2)卸下滤膜封盖[2]。

3)拿开较大的滤膜圆环形[4]。

4)拿开滤膜[3],确保中心的小圆环[5]被适当地安装在泵中。

5)把新的滤膜放置到过滤膜封盖内[2],然后放置滤膜圆环形[4]。

6)在泵上安装滤膜封盖[2]并且用四个螺丝固定。

附录

恒流低流量模块

恒流低流量模块校验装置安装

查看图A.2

要打开并且旋转前压盖,泵要关闭。

按照如果所示安装校准装置,确保采样介质[A]如图示正确安装。

1)用平头螺丝起子移动模块阀[1]里的凹槽到Off位置。

2)启动泵[2]。

3)调整流量调节钮[3]把流量调节到1.0LPM和1.5LPM[4]之间。

4)用平头螺丝起子移动模块阀[5]里的凹槽到On位置。

5)用一个细螺丝起子[6]调整模块侧边的流量调节钮。

说明

内置的浮子式流量计并不代表通过采样介质的流量。

附录A

恒流低流量模块

图A.2

恒流低流量模块:检验装置安装

附录A

恒流低流量模块

A.4 采样袋式采样安装

这个模块有一个内部的Luer 型连接孔用于采样袋采样,这个系统独特特征就是它可以在采样袋被充满时自动关闭气流,采样袋的最大压力大约为水的8”水柱。

查看图A.3

1)插入Luer型连接器[1]。

2)把软管[2]和连接器相联。

3)把软管连接导采样袋[3]。

4)在采样之前利用用一个细螺丝起子[4]配合流量校正器调整流量。

图A.3

恒流低流量模块:袋式采样安装

尘埃粒子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尘埃粒子检测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洁净区的尘埃粒子的环境要求符合规定 二、范围:适用于尘埃粒子检测。 三、责任人:质量部。 四、内容: 洁净区/洁净室尘埃粒子的测试方法是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粒径的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1测试要点 ?仪器开机后,预热至稳定后,方可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自检、自校、零计数) ?采样管口置采样点采样时,在确认计数稳定后方可开始连续读数。 ?采样管必须干净,严禁渗漏。 ?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仪器的允许长度。除另有规定外,长度不得大于 1.5 m 。 ?计数器采样口和仪器的工作位置应处在同一气压和温度下,以免产生测量误差。 ?必须按照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视仪器本身特点、使用频率、使用环境等决定。) 2 测试条件 ?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 ?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应≥ 4.9Pa ,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室(区)一般要求呈相对正压。 ?静态测试时,室内的测试人员不得多于 2 人,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测试时

所采用的状态。 ?对于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 后开始,非单向流要不少于30min 后开始。 ( 3 )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 B、采样点的位置 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m 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采样点多于 5 点时,也可以在离地面0.8 m ~ 1 . 5m 高度的区域内布置,但每层不少于 5 点。 C、采样点的限定 对任何小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 2 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 5 次。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于 1 次,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空气采样极早期报警系统施工方法

(二)空气采样极早期报警系统施工方法 1、取样管选材 A、选取材料必须配有国家建材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其检测报告中注明阻燃指标,以便证明其是难燃自熄材质。 B、在有腐蚀性气体及温热交替较大场合宜选用ABS;在管路(四根)较短,弯头总和小于4个场合可以考虑采用UPVC材质;如果管路较长(>4个),可以采 2、辅料选材 3、取样管安装 (1)一般要求 A、标准采样管是在被保护区内安装外径为25mm的阻燃PVC管。 B、为确保通过空气采样系统气流状况通畅,吸气泵排出的气体的气压应与被探测区域的气压相等或略低。 C、取样管上取样孔采用Φ2.5-Φ4.0mm,取样孔之间距1-4m。一般将每根取样管分成三段。如单管长70米,前20m中取样孔为Φ2.5mm。中间30m取样孔为Φ3.00mm,后20米取样孔为Φ3.5mm。依次将取样孔变大,最末端塞为4个Φ4孔,每个取样孔上贴上指示标签。 D、取样管上直角弯应尽量避免小弧度,可采用半径大于或等于20cm手工弯制,故选用取样管为阻燃冷弯管。 E、取样管路总长度最好小于200米,极限250米(4根×50米、3根×70米、2根×100米),而每路取样管上取样孔的数量最好不超过25个,当只用一根管路时,长度不要超过100米。 F、每根管直角弯小于10个。

G、实际应用中,每根管路的长度应尽量接近,这样可使空气取样系统内部气流容易平衡。 H、若环境要求取样管承受很大的承载力或长时间暴露于强光、极热、极冷的环境中,或是遇到可溶解PVC管气体时,也可以使用ABS管或其他金属管材。 I、每个取样孔的间距(即保护半径)最大不应超过8米,管和管之间不大于8米,最小不应少于1米。 (2)取样管安装前加工及丈量 丈量现场确定取样管弯头数量,所用根数,配接直通数。每根管长3米,配一个直通,每1.0-1.2米配一个托卡。低层辅管可以先辅设后打取样孔,高空辅设必须先打取样孔,取样孔径Φ2.5mm,末端塞用Φ4mm钻头均匀打4个孔,然后粘好取样孔标签。 取样管长度依据设计手册和图纸中注明的长度。 管路处理一般有下列几种: A、切 用手锯切断,须将锯沫去净。用切刀时注意防止切手。 B、弯 一般取40cm长管将弯管器插入其中(弯管器一端用结实绳子连出,以便弯曲成形后可用力拉出弯管器),将热吹风机对其应弯部位吹加热,加热时要移动,使加热部分大于25cm,加热5-8分钟后可以手工弯曲成半径为20cm圆弧,注意弯曲一定均匀,防止死弯,同时必须保证弯曲后两头成90度角,并防止扭曲不在同一平面。 弯曲半径变化不是全部为半径20cm,两根管平行时,第一根为R20cm,那么第二根半径就必须是:200-间隙A-25mm,这样才能保证弯曲平行放置时,外观顺畅美观,但是最小半径不能小于R10cm,弯管后不要急于抽出弯管器,应稍等温度变低后,再用力抽出弯管器(通过绳索),如效果不好,可多次反复,成型后备用。 C、粘 粘接管路时应将管路端部外侧清洁干净,均匀涂胶长度为2cm,再将直通内壁(或三通内壁)均匀涂胶,然后再将两者插入,放置在平面上静止5分钟以上,以保证粘接后平行不弯曲。 D、伸缩缝 如果在冬天安装管路则夏季来临时管路涨长,容易上或下弯曲变形,夏天安装易出现在冬季收缩断裂,所以管路必须留有伸缩缝。一般每2根管长(含6米)留有一个直通不能粘胶。 E、毛细管 在天花板下方和机柜内部取样时,需用配接毛细管,毛细管总长小于0.6米。

最新空气培养的采样方法合集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 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 四、采样方法 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 I类区域:<10 cfu/m3 II类区域:<200 cfu/m3 III类区域:<500 cfu/m3 六、附录 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 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 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 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 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 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 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A边 上 六、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井口取样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井口取样操作规程(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846-40 井口取样操作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在抽油机井井口取油样,是油井日常管理中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通过对所取油样的化验分析,获得油井产出液的物性参数,为油井生产动态分析,改进油井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一、准备工作 1、穿戴劳保用品; 2、准备工具用具:200mm活动扳手一把,大、小样桶、排污放空桶各一个,搅拌棒一根,细纱布若干,记录笔,取样标签等。 二、操作 1、检查样桶:上井前检查取样桶有无桶盖、是否清洁、是否渗漏,符合取样要求; 2、放掉死油:检查井口流程,取样时要站在上风口位置,排污桶对准取样弯头,缓慢打开取样阀门,

将死油放进放污桶,当有新鲜井液喷出时关闭取样阀门; 3、取简分析油样:一只手拿好取样桶,并将桶口对准取样阀门出口,另一只手缓慢打开取样阀门.取样时,尽量开大取样阀门,井液不得溅出,并在抽油机上冲程过程中操作,分三次取完,含水大于90%取1000克以上;含水60%以上取500-600克;含水在60%以下取300克;含水在20%,以下取100克,取样结束后,关取样阀门,盖好样桶盖; 4、取全分析油样:取全分析油样时,用上述方法先用排污桶取样,先取排污桶容积的1/3,用搅拌棒旋转搅拌使游离水、气体分离出来,将油样装入样桶内。重复以上操作,当桶内油样达到1500g时,取样结束; 5、填写标签:用细纱布擦净取样桶和取样阀门边缘的污油.在取样标签土填写井号、日期、取样人,取样目的; 6、收拾工具、清理井场:把污油倒在指定的地

环境空气和废气 布点与烟尘烟气采样监测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和废气布点与烟尘烟气采样监测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GB/T5468-1991、GB/T16157-1996) 一、点检烟气分析仪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前烟道气分析仪的点检工作。 2、点检项目与基准: 2.1电源能否接通; 2.2面板按键接触是否良好; 2.3抽气泵是否正常; 2.4水收集器及采样探针中是否有冷凝水; 2.5粉尘过滤器是否清洁; 2.6仪器充电电池的电量是否充足; 2.7整个抽气系统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3、点检记录: 点检的时间、内容与结果应有完整详细的记录。 4、问题与纠正: 点检人员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立即向采样负责人报告。 二、点检烟尘采样仪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前烟尘采样仪的点检工作。 2、点检项目与基准: 2.1电源能否接通; 2.2面板按键接触是否良好; 2.3抽气泵是否正常; 2.4皮托管及采样嘴是否完好; 2.5干燥器中硅胶是否失效;

2.6洗气瓶中双氧水是否混浊; 2.7打印机是否正常; 2.8整个采样系统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3、点检记录: 点检的时间、内容与结果应有完整详细的记录。 4、问题与纠正: 点检人员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立即向采样负责人报告。 三、样品交接(滤筒、样品瓶)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结束后采样人员与实验室内分析人员的样品交接。 2、操作步骤: 2.1 采样人员在现场监测结束回到实验室后应立即与样品分析人员进行样品交接。 2.2 在样品交接后,采样人员与分析人员应共同、完整、正确地填写样品交接单上各栏内容。 2.3 采样人员与分析人员必须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 3、注意事项: 样品交接单应随测试报告归档。 四、样品分析(滤筒、重量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前后滤筒的称重。 2、一般事项: 依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的有关规定。 3、器具与材料: 3.1器具 (1)分析天平精度0.1mg (2)烘箱0-300℃

空气采样技术要求规范-施工

3、采样管的安装要求: 1、主采样管采用外径?25毫米,径小于?21毫米,防阻燃U-PVC管,系统将采 用四路使用,每路尽量保持一样的长度。 2、管与管之间连接的直通外套径在?25毫米,并配壁卡塞。 3、采样管固定卡,采用双月牙形固定卡如下图,将螺杆采用焊接的方法固定在 房梁上,螺杆长度不底于20公分,每个固定点之间的间距应在1.5~2米之间保证PVC管不下垂不变形。 4、采样管固定卡,也可采用厂家配套的管卡,采用较紧的管卡防止时间过长管路固定不紧造成脱落现象。不出现变形如下图: 5、严格按图这上的孔径和位置打孔

采样孔在地面上打好注意打孔时需要锥形倒角,并在采样孔处粘贴红色采样孔标签,如下图 此标签为无偿提供 6、采样管拐弯处采用半径不底于20公分的弯管器弯成半圆如下图所示,减少气流阻力

7、空气采样管连接处直接套管使用方法如下:此处连接采用直接套管螺纹和镀锌铁管外螺纹绞和,绞和处采用生料带和乳胶组合密封保证绝对不能漏气(此时注意采样孔向下,由于采样管已打好采样孔无法进行打压测漏,故此处密封应特别注意。)

8、采样管的末端为采样末端堵头,此末端堵上开孔除采样功能外还兼有气流平 衡的功能,末端盖帽采用PVC材质。 9、整个采样管路安装前应首先做好一台主机所用的管路进行主机试抽气以保证 未瑞放烟,机器报警的时间不超过120秒。 10、主机所处位置便于人工操作,便于将来换过滤器盒按照JB 50166-2007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此设备需要对采样管道进行定期吹洗,最长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年,吹洗时从机器跟前对采样管加入高压气流反吹即可, 同时更换过滤器。 十一、施工要求 1.系统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 GB50166的相关规定。在施工安装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导线的种 类、电压等级进行检验。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 验收规》GB50166的相关规定,吸气式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系统所采用的 信号线,电源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当额定工作电压不超 过50V时,选用导线的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450V。 2.电源:由消防报警系统提供DC24V电源,每台电流小于500MA;共需提供 24V,20A电源。 3.模块:通过模块接入消防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提供每台吸气式烟雾 探测器1个输出3个输入点。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1)布点: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2)平板暴露法平板直径9c m、采样高度,暴露5m i n。 3、检验方法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50000N 细菌总数(c f u/m3)=A×T A为平板面积(c m2);T为暴露时间(m i n);N为平均菌落数(c f u) 5、结果判定(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I 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 f u/c 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3)I 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 f u/c 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 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 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中间产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规范取样程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范围:适用于我司中间产品取样标准操作。 3. 职责:中控室现场QA 人员对本程序实施负责。 4. 内容: 取样前准备工作 4.1.1 QA 根据车间请验单上的内容,计算好抽样件(桶)数: n ≤3时,每件均抽样;3<n ≤300时,取n +1件;n >300时,取 2 n +1件; 抽样量:应不少于全部检验所用量的3倍。 4.1.2 根据物料特征,准备好取样工具,采样器和辅助工具(手套、剪刀、纸、笔、取样证、样品盒等)。 取样器:固体——不锈钢探子、不锈钢勺子、不锈钢镊子等。 液体——玻璃采样管,玻璃抽提。 盛装器:固体——具封口装置的无毒塑料袋,具塞玻璃瓶、洁净锁口塑料瓶等。 液体——无毒锁口塑料瓶,具塞玻璃瓶等。 用于微生物检查的样品所用的工具、盛器应经灭菌处理。 取样地点 ..1 取样人员应按人员进入洁净区SOP 进入车间; 4.2.2 用具按物料进入SOP 进入车间; 4.2.3 取样地点车间中间站或生产操作现场。 取样方法 4.3.1 口服固体制剂中间产品取样一般在中间站待验区取样。计算好取样件(桶)数后,用洁净探子或勺子在需取样包件的不同部位取样(一般不少于3个点),将所取样品总混均匀,取出不少于全部检验所用量3倍数量样品置洁净无毒塑料袋或锁口塑料瓶中,密封或锁口备用; 4.3.2 对流水线作业(如冻干粉针剂、粉针剂)且车间无中间站的中间产品取样应在该工序作业已完成之后开始取样,取样时应随机取样,取样范围广,取样量应为足够供检验的数量,置取样盛器中密封或根据产品特点而定,备用; 4.3.3 对配料工序中间产品取样则必须是在该工序作业已完成之后进行。固体样品取样方法同,液体样品取样方法则按下法进行:摇匀后用洁净的玻璃管从所需取样包件或盛装容器中上、中、下三个部位取样,取样量应不少于全部检验所用量的3倍,置洁净容器内加塞、备用; 4.3.4 对中药浸膏中间产品取样则必须充分搅匀后,按方法从所盛装容器中上、中、下三个部位取样,取样量应不少于全部检验所用量的3倍,置洁净容器内加塞、备用。 取样完毕 4.4.1 取样后应将所取样品封口贴上标记(品名、批号、数量、生产岗位、取样人、取样时间);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消毒就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就是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就是否正常、消毒药剂就是否有效、消毒方法就是否合理、消毒效果就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为规范消毒效果监测,特制定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1、监测频次:每季进行。 2、采样 ⑴采样时间:空气消毒后4小时内、手术操作前。 ⑵平板暴露法:暴露前先检查平板就是否污染,就是否有气泡及霉点。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斜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在放置、收取平皿时,手不能在暴露平皿的正上方移动。 ⑶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上的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1M处;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共 5 点,4 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 处。 图1 室内面积≤30m2布点图图2 室内面积>30m2的布点图 3、注意事项 ⑴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⑵平板摆放如取一条对角线,避免离门近的一条。 ⑶工作人员不要靠近自动门,以免影响监测结果。 4、结果判定 ⑴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⑵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应用空气采样式火灾探测系统的分析与思考参考文本

应用空气采样式火灾探测系统的分析与思考参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应用空气采样式火灾探测系统的分析与 思考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999年以来,笔者对某市电信局机房安装使用的空气 采样式火灾探测系统进行了质量跟踪。从两年多来的运行 情况看,该系统在火灾探测方面有着突出的特点,对早期 火灾报警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该系统由抽取空气样本管 道网络、高效长寿气泵、空气流速控制器、烟粒子激光探 测器、信号微处理器、人工神经网络和火灾探测器等组 成,是1978年由澳大利亚VISION SYSTEM集团公司研 制开发,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所形成的火灾 报警产品,质量较为稳定。目前,已在美国、日本、加拿 大、马来西亚等国家应用,并取得了英国LPCB、美国FM 和德国VDS等国家认证机构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从

(完整版)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操作规程

** 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操作规程 发布日期:** 有效版本:第*版第*次修订 受控状态:受控 受控号:*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修订页 注:修订页用修订表的形式说明质量手册各部分修订状态。受控质量手册的持有者应负责在收到修订页后立即将旧页换下。

1 目的 规范使用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和仪器正常状态。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的操作使用及维护。 3 职责 操作人员按照本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 4 仪器性能 4.1产品概述: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是用于采集大气中总悬浮微粒(TSP、PM10、PM2.5)和各种气体组分(SO2、NO x等)样品的必备仪器。该采样器研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专家及广大用户的意见,应用了当前计算机、传感器及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其技术性能指标符合国家环保部HJ/T 374-2007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和HJ/T 375-2007《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的规定,并在小型便携、流量稳定住等方面有较大的改进,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根据JJG 956-2013 《大气采样器》的要求,该采样器属于B 类仪器。 4.2适用范围: 采样器应用溶液吸收法采集环境大气、室内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采用滤膜称重法捕集环境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TSP)和可吸入微粒(PM10或PM2.5)。可供环保、卫生、劳动、安监、军事、科研、教育等部门用于气态物质和气溶胶的常规及应忽监测。 4.3采样标准: JJG 943- 2011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JJG 956-2013 大气采样器 HJ 93-2013 环埂空气粒物(PM10和PM2.5) 采样器枝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4-2007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5-2007 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6-2007 24小时恒温自动连续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VESDA主动式空气采样早期报警系统方案介绍精选文档

V E S D A主动式空气采样早期报警系统方案介 绍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VESDA主动式空气采样早期报警系统方案介绍 一、系统设计方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条例及规范包括: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7-98 《VESDA空气采样烟雾探测系统设计、施工验收技术条件》Q/HYC001-1999 建筑平面图 二、VESDA通过的论证 VESDA产品已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标准认证,产品的设计均满足国际消防和安全标准,该公司与国际认可组织合作,正根据下列标准进行生产。 NTC:中国 SSL:澳大利亚和新西兰(AS1603.8-1996) UL:美国(UL268-1996.12) ULC:加拿大(UL268-1996.12) FM:美国(FM3230-3250,FM3280) LPC:英国(CEA GEI 1-048) AFNOR:法国(NFS61-950) 由于VESDA早期烟雾探测系统已得到上述机构的认可,因此我们可在世界各地安装和使用该系统。 三、VESDA设备技术指标: 1.系统规格供电电压:18-30V DC 电源功耗:5.7-11W(静态,报警状态时加1.3W)电流消耗:

240VmA(报警状态时加50Ma) 环境温度:00C-390 C(探测器环境温度) -200C -600C(采样区温度) 相对湿度:10-95%(无露点) 探测器灵敏度:(0.005-20%obs/m) 探测器保护面积:200m2 (最大) 采样管网:200M (四报管组合长度,若使用单管时,其长度可达100M) 信号输出:30VDC,2A(C型,7个继电器输出) 体积:350mmX225mmX125mm(探测器主机) 140mmX150mmX90mm(远程显示部件) 19“ X3UX4”( 19”集中显示机架) 重量:4kg(带显示和编程模块的主机) 1kg(带显示模块的远程显示部件) 4kg(不带电池的智能电源) 一个VESDA网容纳的最大部件数:250 2.VESDA设备主要特点: (1)灵敏度高,探测范围宽 VESDA 系列产品,按灵敏度分为三个等级,即:0.01%obs/m/、 0.02%obs/m、 0.005%obs/m 传统的烟感报警器灵敏度为: 20%obs/m 因此,该系列产品比目前国内外普通使用的传统烟感报警器的灵敏度高几百倍到千倍。该系统探测范围宽,可达0.005%obs/m~20%obs/m;分为四级报警,且各报警的阈值可根据应用环境进行调节。

成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成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规范取样程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范围:适用于我司成品取样标准操作。 3 职责:中控室现场QA 人员、灌装、轧盖、灯检岗位对本程序实施负责。 4 内容: 4.1取样量 最终取样数量一般不得少于全部检验所需用量的3倍。即1份供实验室分析用,2份作为留样品。 4.2取样方法 4.2.1 冻干粉针剂生测检验样品取样(包括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 4.2.1.1 冻干粉针剂在生产过程中,灌装岗位人员应对以下灌装过程的样品进行标识存放:①开始灌装时的100-300支样品,在冻干盘上标识“KS ”字样;②生产过程因异常情况(如设备维修、停电后重新启动灌装机或净化系统等可能造成微生物污染的因素)停止生产后,重新开始的100-300支样品,在冻干盘上标识为“YC ”字样;③灌装即将要结束的100-300支样品,在冻干盘上标识为“JS ”字样,以上标识各取样不少于20瓶,总取样量见附表1。在生产过程中,QA 人员认为存在偏差的样品,有权要求灌装岗位人员进行标识取样; 4.2.1.2 灌装岗位人员对有以上标识的出箱样品,应进行单独存放; 4.2.1.3 轧盖岗位人员,应先取有以上标识的样品进行依次轧盖; 4.2.1.4 灯检岗位人员,按轧盖的顺序先对以上标识样品进行依次灯检; 4.2.1.5 QA 人员对以上标识的产品按轧盖前中后的顺序进行取样,分别从前、中、后样品中各平均抽取适量,抽取总数应够完成两次生测检验量。 4.2.2 粉针剂生测检验样品取样(包括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 4.2.2.1 按包装序号,分别从开始序号及结束序号样品中抽取; 4.2.2.2 生产过程异常情况(同上)的样品,QA 人员也应及时进行取样,每次取样数不得少于10瓶; 4.2.2.3 生产前、后及过程异常情况样品的抽取总数应够完成两次生测检验量。 4.2.3冻干粉针剂、粉针剂理化检验样品与口服固体制剂全部检验样品取样 车间在产品内包装结束之后即可填写成品请验单通知QA 人员取样。QA 人员根据请验单上的内容,准备好相应的取样工具,在外包装生产线或待包装产品中间站进行随机取样,取样面应分散,广泛,不能集中在某一区域,取样单位以最小内包装单位为准,取样量参照下表,一般由产品的包装特性而定。 QA 根据本批产品数量(件数),计算好抽样件数,并拟定取样数量: n ≤3时,每样均抽;3<n ≤300时,取n +1件;n >300时,取2 n +1件; 取样量应能满足理化检验所需样品的数量,总取样量见附表1和附表2。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空气采样极早期报警系统施工方法

(一)空气采样极早期报警系统施工方法 1、取样管选材 A、选取材料必须配有国家建材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其检测报告中注明阻燃指标,以便证明其是难燃自熄材质。 B、在有腐蚀性气体及温热交替较大场合宜选用ABS;在管路(四根)较短,弯头总和小于4个场合可以考虑采用UPVC材质;如果管路较长(>4个),可以采用阻燃弯UPVC管,主要是其可以手工弯制弯头减少空气阻力。如下表: 2、辅料选材 如选定阻燃冷弯PVC弯,其配套辅材一般如下表: 3、取样管安装 (1)一般要求 A、标准采样管是在被保护区安装外径为25mm的阻燃PVC管。 B、为确保通过空气采样系统气流状况通畅,吸气泵排出的气体的气压应与被探测区域的气压相等或略低。

C、取样管上取样孔采用Φ2.5-Φ4.0mm,取样孔之间距1-4m。一般将每根取样管分成三段。如单管长70米,前20m中取样孔为Φ2.5mm。中间30m取样孔为Φ3.00mm,后20米取样孔为Φ3.5mm。依次将取样孔变大,最末端塞为4个Φ4孔,每个取样孔上贴上指示标签。 D、取样管上直角弯应尽量避免小弧度,可采用半径大于或等于20cm手工弯制,故选用取样管为阻燃冷弯管。 E、取样管路总长度最好小于200米,极限250米(4根×50米、3根×70米、2根×100米),而每路取样管上取样孔的数量最好不超过25个,当只用一根管路时,长度不要超过100米。 F、每根管直角弯小于10个。 G、实际应用中,每根管路的长度应尽量接近,这样可使空气取样系统部气流容易平衡。 H、若环境要求取样管承受很大的承载力或长时间暴露于强光、极热、极冷的环境中,或是遇到可溶解PVC管气体时,也可以使用ABS 管或其他金属管材。 I、每个取样孔的间距(即保护半径)最大不应超过8米,管和管之间不大于8米,最小不应少于1米。 (2)取样管安装前加工及丈量 丈量现场确定取样管弯头数量,所用根数,配接直通数。每根管长3米,配一个直通,每1.0-1.2米配一个托卡。低层辅管可以先辅设后打取样孔,高空辅设必须先打取样孔,取样孔径Φ2.5mm,末端塞用Φ4mm钻头均匀打4个孔,然后粘好取样孔标签。 取样管长度依据设计手册和图纸中注明的长度。

空气培养采样方法

空气培养采样方法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 图1 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 图2 四、采样方法 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后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 I类区域:<10 cfu/m3 II类区域:<200 cfu/m3 III类区域:<500 cfu/m3 六、附录 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 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 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2 1. 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 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24小时; 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A边上 培养底盘A 六、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取样管理规程

取样管理规程 文件标题:取样管理规程 文件编号SMP-QA-002 版本号05 文件级别2级制订人年月日制订部门质量管理部 审核人年月日 颁发部门GMP办公室审核人年月日 批准人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 分发至质量管理部、物料储运部、各车间 1.目的:规范物料的取样管理,保证整个取样过程准确性和代表性。 2.范围:生产所需的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包装材料、工艺用水等的取样。 3.职责: 3.1 取样人员负责对本规程的执行,对所取样品准确性负责; 3.2 QC/QA负责对所取样的样品,按其内控标准来进行检验; 3.3 质量负责人负责对样品检验的结果,评估分析、审核。 4.程序: 4.1 取样人员资质要求,见《取样人员工作职责》(OPR-QA-014)。 4.2 取样人员接到请验部门的《请验单》后,根据取样类型和分类立即进行取样。 4.2.1 原辅料、内包材(有微生物限度要求的)的取样,在仓库的相关洁净取样室中进行。 4.2.2 外包材的取样直接在仓库中进行。 4.2.3 中间产品的取样在车间在线取样或车间中间站、外包装间进行。 4.2.4 制剂成品的取样在外包装间、成品待验区进行(固体制剂成品的微生物检验样品在铝塑包装过程中取样、小容量注射剂成品的无菌检验样品在灭菌后每柜取样、粉针注射剂成品的无菌检验样品在目检过程前、中、后取样)。 4.2.5 原料药产品的取样在分装过程中取样。 4.2.6 工艺用水和公用介质在线取样。 4.2.7 对于气态的物料、工艺助剂、危险或高毒性的物料、其他特殊物料,如果有供应商检验报告且能表明其符合规格要求,则可以不进行取样检验和鉴别。但需要对每个包装容器、标识、批号进行复核确认,对于这些不需要进行取样检验的物料,需要评估证明其合理性。 4.2.8 对于某些生产消耗品,如用于接触产品的手套或与生产设备表面接触的纸、毛巾等,

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监测指征 1.感染暴发或感染流行时,环境因素在感染传播中有流行病学意义。 2.监测潜在的危险环境状况,证明有危险的病原体存在或证明危险的病原体已被成功清除。 3.当某项感染控制措施改变时,评估其效果;或者根据规范要求,仪器设备或系统启用时监测。 4.目标性监测的需要。 5.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二、空气监测(沉降法) (一)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 (二)采样高度:距地面垂直高度80~150 cm。 (三)采样点设置 1.非洁净房间:室内面积≤30 ㎡,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3点。里、外两点位置各距墙1 m;室内面积>30 ㎡,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4点均距墙1 m。9 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 min后送检培养。 2.洁净房间:清洁房间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根据房间的不同清洁级别进行布点,操作按照GB 50333—2002。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30 min后送检培养。 (四)采样注意事项 1.采样人员做好手部卫生,佩戴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进入清洁房间采样须穿洁服。 2.皿盖打开顺序应先内后外;手臂及头不可越过培养皿上方;行走及放置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皿盖应扣放,以防污染。 3.采样结束后,由外向内合上皿盖。 4.采样完毕的培养皿应在6 h内培养。 (五)实验室检验 1.培养皿在37℃培养48 h后,进行菌落计数和致病菌检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按照GB/T 4789.28—2003;菌落计数方法按照GB\T 7918.2—1987;致病菌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按照GB/T 4789.11—2003,沙门菌检验按照CB\T 4789.4—2003,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按照GB/T7918.4—198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按照CB\T 7918.5—1987,, 2.计算结果:非洁净房间以100 c㎡的平皿在空气中暴露5 min即相当于10 L 空气中的细菌数,计算公式为: 细菌数(cfu/m3)=1 000÷(A/100×t×10/5)×N=50 000N/At 式中:t——平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min);N—一培养后平皿上的菌落数(cfu/平皿);A——所用平皿的面积(c㎡)。 洁净房间直接以“个/(30 min·Φ90)”平皿为单位计算结果。 (六)结果判断: 参照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三、物体表面监测 (一)采样时间: 消毒处理后4 h内。 (二)采样方法 被采样本面积<100 c㎡取全部表面;如采样面积≥100 c㎡,连续采样4个位置(不可有重叠),每个位置采5 cm×5 cm的大小,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 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不规则的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面积≥30 c㎡ (三)采样注意事项

【CN110095322A】一种空气采样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20735.5 (22)申请日 2019.04.20 (71)申请人 杭州统标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 道滨安路688号2幢C楼5层502室 (72)发明人 俞帅 葛悦 李昕  (51)Int.Cl. G01N 1/2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空气采样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属于空气 检测技术领域,具有提升空气采样精确度的优 点,其技术方案如下,包括采样嘴、采样管、检测 本体,采样管一端与检测本体连接,采样嘴连接 在采样管另一端, 采样管包括玻璃内管、保温外管、红外发热灯管,玻璃内管一端与采样嘴内部 连通,玻璃内管另一端与检测本体内部连通,玻 璃内管呈螺旋状环绕在红外发热灯管外,保温外 管内壁设有反光层,保温外管与玻璃内管之间设 有反射空隙。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110095322 A 2019.08.06 C N 110095322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95322 A 1.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包括采样嘴(1)、采样管(2)、检测本体(3),所述采样管(2)一端与检测本体(3)连接,所述采样嘴(1)连接在采样管(2)另一端,其特征是:所述采样管(2)包括玻璃内管(21)、保温外管(22)、红外发热灯管(23),所述玻璃内管(21)一端与采样嘴(1)内部连通,所述玻璃内管(21)另一端与检测本体(3)内部连通,所述玻璃内管(21)呈螺旋状环绕在红外发热灯管(23)外,所述保温外管(22)内壁设有反光层(24),所述保温外管(22)与玻璃内管(21)之间设有反射空隙(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反光层(24)为铝镁合金反光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保温外管(22)上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导热导条(2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导热导条(26)为铜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保温外管(22)为陶瓷保温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导热导条(26)内嵌在陶瓷保温层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反射空隙(25)充有氮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采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玻璃内管(21)由棕色玻璃制成。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