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发热处理原则

儿科发热处理原则

小儿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小儿发烧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在因素:0F O t S H M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小脚印亲子育儿孕期保健早教团购童品I7i"X5M3\ 三、其他因素:小脚印亲子论坛&g 9k#s E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小儿科主任宋文举医师表示,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烧、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殊不知医师治病,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他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发烧不会“烧坏脑子”——退热是否必要 宝宝一发烧,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小儿科主任丁绮文医师表示,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

解,是因为医疗知识尚未普及,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bb06.:l2p2n2f3N 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她进一步强调,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父母只要知道如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份忧心。妈妈社区| 快乐的育儿生活小脚印岁了y:_"Z 6f$t6d W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应特别警觉。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临床上惟有对麻醉过敏,引起恶性发烧才可能达到如此高温。*k H O h*{ 丁绮文主任说,因为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分析发烧的型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不过,多数医师和学者赞成适度的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代,造成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民间错误退烧观念和法——小儿发热护理的宜与忌

儿科面试题二

儿科面试题二

⑵.抗结核药物治疗原则:早期治疗,适宜剂量,联合用药,规律用药,坚持全程,分段治疗,按类治疗。 8.结核性脑膜炎中期(脑膜刺激期):约1~2周。有颅高压表现,颅神经障碍,部分有脑炎表现。 ①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年长儿多见,婴幼儿则常表现前囟隆起紧张。②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和呕吐,多呈喷射性呕吐,尖叫,惊厥,可伴有脑积水征。③颅神经和脑实质损害:最常见的颅神经障碍有面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瘫痪等。脑实质损害多表现为肢体瘫痪、多动、失语、手足徐动或震颤等。患儿可有感觉过敏。④烦躁与嗜睡交替出现,以后逐渐进入昏睡状态。 9.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昏迷者应鼻饲。注意眼、口、鼻及皮肤的清洁,定期变换体位,预防坠积性肺炎和褥疮。 ⑵抗结核治疗:采用四种药物联合应用。

①强化治疗阶段,疗程3~4个月。 ②巩固治疗阶段:总疗程不少于12个月。 ⑶糖皮质激素:在足量抗结核药物应用的同时,适当加用激素能减轻中毒症状,抑制炎症渗出降低颅内压,减少粘连,防止脑积水生。 ⑷降低颅内压 ①脱水治疗。 ②利尿。 ③侧脑室穿刺引流。 ④腰穿减压,鞘内注药:适应于a颅内压较高,激素及甘露醇效果不好,而未作侧脑室引流者,可试用鞘内注药;b晚期病儿或炎症控制不好以致颅内压难于控制者;c肝功能不良,口服INH 被迫减量或停用者;d脑脊液蛋白量在3.0g/L 以上的患儿。 适当放出一定量脑脊液以减轻颅内压。同时给予INH 和地塞米松鞘内注射,3岁以上每次注入INH 50mg及地塞米松2mg;3岁以下剂量减半。开始时为每日1次,1周后根据病情改为隔日1次、1周2次及1周1次,10~20次为1个疗程。 ⑤脑外科分流手术治疗。

引起小儿发烧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式

引起小儿发烧的常见原因及正确处理方式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急性发热在儿科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肠道感染、传染性疾病、川崎病等,其临床除了发热以外往往伴有不同的症状,如上呼吸感染多伴有流涕、喷嚏、轻微咳嗽;支气管炎、肺炎常伴有较重的咳嗽、呼吸急促;肠道感染常伴有腹泻、腹痛、粘液便或脓血便;川崎病多伴有口唇干裂发红、眼结膜充血、杨梅舌、淋巴结肿大等;传染性疾病如麻疹、水痘病程中会出现红色皮疹、水疱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疾病的早期都与上呼吸道感染相类似,容易误诊。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及颈部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一、一般小儿发热的处理原则 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烧药,打退烧针,要给宝宝多喝水。注意环境温度是否过高。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

体温升高。 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另外需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不要迷信输液。医生说了,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关键是要用对药,而不是用重药。 要特别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二、主要的症状及原因: 一)、主要症状: 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 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 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 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 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 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 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 二)、哪些原因会引起发烧

常见的输血反应与处理原则

常见的输血反应与处理原则: 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加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撤下输血器注明“输血反应”,查究原因并对症处理(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寒颤者保温),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过敏反应: 除按发热反应处理外,按过敏性休克抢救;有呼吸困难者,给高流量吸氧,喉头严重水肿,协助医生作气管切开。 3、溶血反应: 这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重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双侧腰部给予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碱化尿液,以增加血红蛋白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阻塞,遵医嘱静脉输碳酸氢钠;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歇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血钾增高,酌情行血浆交换(严重贫血者先输同型血);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尿色的变化。 4、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如发生按急性肺水肿的原则处理,停止输血,酌情帮助病员端坐,四肢轮扎,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高流量输氧通过25-30%的酒精湿休后吸入,以改善肺部气体交换;遵医嘱应用镇静、镇痛、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 5、细菌污染反应: 一旦发现,除立即停止输血和通知医生外,应将剩余血送化验室,作血培养和药敏试验。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休克先兆,配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6、大量输血后反应: 防治原则:在连续输入几个单位库血时,应间隔输入新鲜血,大量输血达1000毫升以上,按医嘱静输入10%葡萄糖酸钙。 7、疾病感染反应: 对供血者应严格体检,优选供血者,凡有黄疸史、肝病、肝功能异常,或3-5年内患过疟疾,查血抗体阳性者等,均不能做献血员。严格各类器械消毒,认真执行无菌操作。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发热的处理原则

发热的处理原则 相信大家对于发热这样的症状肯定是不会陌生的吧,发热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热的出现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多方面的麻烦,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对于发热的预防工作,一旦出现了发热的症状要及时去治疗,下文我们介绍一下发热的处理原则。 (一)病因处理 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解决发热的根本办法。例如:感染性发热,根据感染源不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脱水的患者积极进行补液;发生药物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等。 (二)降温处理 对于感染性发热而言,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之一,除非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但一定要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而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处理。

1﹒物理降温 ①使用冰袋,将冰袋置于头部、腋窝及腹股沟部,冰袋要用干毛巾包裹后使用。②酒精擦浴,用35%~50%乙醇溶液擦浴,患者取仰卧位,从颈部向下沿臂外侧直至手背,再换一小毛巾,从腋下沿臂内侧直至手心,用同样方法擦拭对侧;然后,从腹股沟部经腿擦拭至足部。再让患者取侧卧位,从后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擦拭整个背部。需要注意的是,擦拭的同时,需给患者以轻柔的按摩,当擦至大血管附近(如腋下、肘部、腹股沟区、窝等部位)时,应稍做停留,以提高疗效。擦拭过程中,如有寒战、面色苍白或脉搏、呼吸不正常,应立即停止操作。 2﹒化学降温 高热患者可以使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0.3~0.6g,口服,必要时每4小时1次;安痛定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2ml,肌肉注射;还可选用安乃近滴鼻液滴鼻;高热不退的,还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 (三)休息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三、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一)短期发热 1.病史要点首先考虑急性感染性疾病,注意各器官感染的症状询问,特别是呼吸道、消化道的症状。发热时的体温波动特点,退热药物的应用情况。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发热的伴随症状,如咳嗽,腹泻,腹痛,呕吐,尿急,尿频,头痛、惊厥等。 (2)是否出现皮疹,以及皮疹特点。 (3)发热时的精神、食欲等全身情况。 (4)传染病接触史,流行病学史。 2.体格检查全面、细致查体,注意查找感染部位,如有无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肺部啰音,有无肝脾肿大,颈部抵抗等。 3.辅助检查 (1)三常规:均应做血常规检查,细菌性感染时血WBC计数的临界阈值为<5×109/L或>(15-17.1)×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甄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有诊断价值,其临界阈值分别为9.6×109/L~10.6×109/L。小儿的泌尿系感染症状不典型,常以发热为突出症状,故发热超过3天应做尿常规检查,必要时检查粪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CRP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 (3)降钙素原(PCT):对于3个月以上患儿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脑膜炎时,PCT的判断价值优于CRP和血WBC计数;在发热起病12小时内预测细菌感染,PCT优于CRP。PCT是鉴别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理想指标,细菌感染时PCT升高,临界值为2μg/L。 (4)腰椎穿刺:怀疑颅内感染时应该选择腰椎穿刺;当新生儿、1~3个月婴儿一般情况不佳,或1~3个月婴幼儿WBC<5×109/L,或>15×109/L时也应考虑腰椎穿刺。尽量争取在抗生素使用之前。 (5)其他检查:根据病情选择胸部X片、血沉、血尿及粪培养等。 (二)长期发热 1.全面了解病史 2.全面详细的体格检查 (1)不可放过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不能放过任何可疑体征。 (2)对一些特殊体征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如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新出现的心脏杂音,肺部啰音,局部叩痛等。 (3)某些容易被忽视的部位,比如口腔、咽喉、甲状腺、指端、外生殖器等。 3.辅助检查 临床上的检查项目繁多,应根据初步诊断有目的的选择检查手段。应首先检查血、尿、粪便常规及胸片、B超、血沉。 (1)感染性疾病:可根据情况选择血、中段尿、粪便或痰液等进行病原体培养;病原特异性抗体,PPD试验、C反应蛋白;咽拭子、痰、尿、粪便涂片找真菌;痰、粪便找寄生虫卵;寄生虫抗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找感染病灶等。 (2)风湿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抗体、类风湿因子;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必要时皮肤、肌肉或肾组织活检;肌电图检查等。

孩子发烧的正确处理方法

孩子发烧的正确处理方法 1、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发热一般来讲体温以肛温为最高,口腔量的温度次之,腋温最低,温度差约在0、3℃-0、5℃。目前判断发热是以腋下温度为标准,低热 37、4℃-38℃,中等发热38℃-39℃,高热39℃-41℃,超高热41℃以上。每个人的体温水平不一样,小孩子的体温,尤其是新生儿的体温,还会受到气温的高低而波动。因此有时儿童体温超过37℃,家长以为孩子发热了,急忙到医院就诊,但其实孩子很好,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孩子发热的时候,不仅仅要看体温本身的高低,还要分析孩子的情况和气候的因素。此外,一天之内人体温度也会波动,以一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之间的差异作为判断参考,正常体温差异一般不超过1℃。量完体温之后,还要看孩子本身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咳嗽、流鼻涕、打喷嚏、鼻子塞、咽痛、腹痛、腹泻、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最后还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精神极其重要,对于发热的孩子要观察他的精神好不好,如果精神好,一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2、儿童发热是怎么产生的人类是最高等动物,进化的过程就是长时间的在与大自然斗争当中慢慢成长。发热其实是一件好事,就好比妈妈怀孕时期为了保护宝宝,稍微吃了一些不好的东西就要吐出来。发热也是一样,人体可以通过发热提高我们的淋巴细胞等“防御细胞”,增强免疫功能,从而与外来的病毒细菌

或其它一些微生物进行斗争。但是长时间发热对人体是一个消耗,人会不舒服,所以高热时要适当降低体温,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我们再回过头来讲发热,归根到底是感冒的问题。从西医角度讲叫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也叫伤风。从人的鼻子到凸起的喉部,这一段叫上呼吸道。空气中呼吸道病毒吸入后引起感染,在这个范围之内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向下则是下呼吸道感染。往旁边到耳朵就是中耳炎,往颈部就是淋巴结。口腔内还有扁桃腺发热,扁桃腺化脓实际上也是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上呼吸道感染80%-90%由病毒引起,但是不同的季节病毒是不一样的,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等。此外还有10%左右的细菌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等。感冒有很多表现,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症状就是发热。通常来说,感冒发热都需要三至五天的时间,如果一个孩子连续发热五天还没有退,那就要重视起来。应对发烧,我们首先提倡的是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包括几个方面,第一要通风,室温保持在25℃-27℃;第二要让孩子多饮水,通过排尿能把热量带出去;第三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洗澡的时间可以长一点,这样也可以把热量带走。当孩子发热时,有条件休息的话尽量让他多休息,原则上不要上学,但是体温不是很高精神状态很好,也可以上学。还有一点是注意饮食的问题,发烧之后孩子总是胃口不好,因为人的身体在有病原入侵的时候,会集中力量

古中医的高招小儿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古中医的高招小儿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最新版)★(转) ★小儿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最新版)★ 小儿发热的原因: 小孩子发热主要是由于各种诱因(如受凉、食积、中虚等)导致阳气在体内郁滞,不能正常宣发流动而引起的。常见原因多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 内因引起的发热主要有三种:一是手厥阴心包经相火不降,特点是手心热;二是足少阳胆经相火不降,特点是头身热;三是食滞内热,特点是全身热。 对于第一和二点原因引起的发热,多无明显诱因,宝宝常常无缘无故就病了,或者现于宝宝过于劳累之后,根源是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只要补中气就好了,最平稳的方法就是喝白糖水或黄豆浆。 对于第三点原因引起的发热,多现于宝宝饮食过量,或者平时就有食滞,只要消食导滞就好了,最平稳的方法就是用淡豆豉煮水喝。 外因引起的发热分为伤寒(包括伤风、伤寒、伤湿、伤燥等)和温病两类。外因发热其实也可先按照内伤发热的方法来治疗(原因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详说了),一般情况下只要能及时处理,都能有很好的效果。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或效果不好则需要配合以下方法:伤风引起的发热,是风邪引起肝木(主荥血)的疏泄过盛所致,多伴有鼻塞、流涕、干呕、出汗、怕风等症状,用桂枝汤治疗,或用黄豆、黑豆浆等。 伤寒引起的发热,是寒气引起肺金(主卫气)的收敛过度所致,多伴有头痛、身痛、无汗、恶寒等症状,用麻黄汤加减治疗,或用葱豉汤、生姜红糖水等。 伤湿引起的发热,常在淋雨或洗澡后出现,多伴有受寒症状,用上述伤寒的方法,加上茯苓、泽泻等渗湿药。 伤燥引起的发热,常在秋季出现,多伴有干燥症状,用人参败毒散效果最好。 温病发热,其实应属内伤发热,是在中虚不足的情况下伴有肝胆相火上逆的症状,宝宝多表现出精神不足、困倦嗜睡等症状,只要舌胎不厚腻,脉大的用乌梅汤治疗,脉小的用三豆饮加减治疗。 小孩子发热时,不要太紧张,急着用退烧药或抗生素都是错误的,对小孩子的体质损害很大,很多宝宝退热后出现腹泻、厌食、出汗、遗尿、甚至惊厥等,都是发热处理不当的结果,所以千万要注意。先认真回忆可能引起宝宝发热的原因,然后根据表现出的不同症状选择试用以上方法,配合小儿推拿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只要宝宝手脚是温的,就不用太担心。如果小孩子精神可以,饮食也正常的话,都可以先试用这种方法—— 1、用10克冰糖或10克白糖和20粒黄豆煮水一点一点喂给她喝,不能加盐; 2、同时配合以下治疗发热的小儿推拿常规方法: 第一:顺时针揉按大拇指指腹500下,注意这里是揉按不是推, 第二:食指的指腹,从食指的指根往指尖方向推300下, 第三:无名指的指腹,也是从指根往指尖方向推300下, 第四:在前臂内侧(即手掌这一侧),从腕向肘窝方向推800下。 这些方法,对刚开始发热就及时处理效果很好。 小孩发烧的原因比较复杂,如果出现手脚冷或其他症状,最好还是找医生诊治,不要耽误了病情。

发热的处理流程讲课教案

发热的处理流程

神经康复I病区发热的处理流程 1.值班护士发现患者体温升高 值班护士及时记录体温并跟踪监测。 2.值班护士立即汇报当班或者管床医师 医师需要熟悉体温测量以及导致误差的情况: 体温测量及正常范围: 1.腋测法:将体温计头端置于患者腋窝深处,嘱患者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10min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2.口测法:将消毒后的体温计头端置于患者舌下,让其紧闭口唇,5min后读数。正常值为:36.3-37.2℃;其中以此为标准,可将发热分为㈠低热37.3-38℃㈡中等热度38.1-39℃㈢高热39.1-41℃㈣超高热41℃以上 3.肛测法:让患者取侧卧位,将肛门体温计头端涂以润滑剂后,缓慢插入肛门内达体温计长度的一半为止,5min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体温监测出现误差的常见原因:(1)测量前未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致使测量结果高于实际体温;(2)采用腋测法时,由于患者明显消瘦、病情危重或神志不清而不能将体温计夹紧,致使测量结果低于实际体温;(3)检测局部存在冷热物品或刺激时,可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如用温水漱口、局部放置冰袋或热水袋。 3.医师立即前往病房观察、询问及检查患者 在前往患者病房的时候,医师必须注意询问时遵循2个原则:1、有的放矢的原则:询问病史和查体时,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如“我需要什么,那里有什么相关的线索可以帮助我明确诊断”。2、“重复”原则:入院初期的询问病史和检查有时不可避免地会有所遗漏,其中包括了医生遗漏或忽视和病人遗忘、忽视,甚至隐瞒;另外疾病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时间规律,有些症状、

体征是逐步显现出来的,需要医师根据疾病的特点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来判断。 询问患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患者的发热起病性质:起病较急----一般感染性疾病起病较急,尤其是细菌、病毒感染,结核和伤寒除外;非感染性疾病起病较慢,如血液系统相关疾病,但绝不能将起病急缓来作为病情轻重的依据。 B.患者发热的形态: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结核等; 间歇热: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波状热:布鲁菌病; 消耗热:败血症; 马鞍热:登革热; 回归热:回归热、何杰金病等; 不规则热: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阿米巴肝脓肿、肺结核、恶性肿瘤等。 但仍需注意的是大多数病例发热的高低、热型和间歇时间与诊断无关。临床医师需要注意动态观察热型的变化可能对诊断更有帮助;体温单和医嘱记录单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诊断线索;勿滥用退热药;另外许多患者常常在病程中曾经使用过不止一种抗菌素,此时详细了解用药时间与体温曲线变化情况可能会发现重要的诊断线索。 C.发热的伴随症状:1.寒战:以某些细菌感染和疟疾最为常见结核病、伤寒、立克次体病与病毒感染者罕见有寒战,一般也不见于风湿热。其中需要注

小儿发热应急及处理常识

小儿发热常识及应急处理 发烧是孩子生病的警讯,也是身体要提高抵抗力的一种自动反应,发烧处理的重点是:先探讨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再来治疗,而不是马上退烧到正常体温。虽然适度地给予退烧药,可以减轻发烧生病的不舒服,但无法缩减病程,轻度的发烧反而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因此,发烧不完全是坏事! 一、正常体温与发热 正常新生儿肛温在36.2度-37.8度之间,腋下温度在36度-37度之间;新生儿肛温超过37.8度,腋温超过37度,即为发热。 根据发烧的程度,可将发烧分为四种: 低烧:指体温在37.5℃~38℃; 中等度发烧:体温在38.1℃~39℃; 高烧:指体温在39.1℃~40.4℃; 超高烧:体温在40.5℃以上。 小朋友发烧时只要精神及活动力尚佳,其实并不需要立即送医。小朋友体温在38℃~38.5℃左右,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样吃、照样睡及照样玩,就不必着急地送孩子就医,或是使用退烧药。家长只需随时帮宝宝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即可。之后再找儿科医师检查,针对引起发烧,咳嗽、鼻水、腹泻或呕吐的原因来治疗。但若有热性痉挛病史的宝宝(4%幼童)则需积极的治疗或遇以下情况必须迅速就医: 1、面色苍白或发紫、鼻翼扇动呼吸困难、睡觉不易唤醒。 2、小儿腹痛、腹泻、大便带血。 3、小儿持续高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4、高热尖声哭闹,无法安慰 5、头痛、喷射样呕吐、囟门凸起 6、体温>40度,退热无效 7、发烧超过72 小时 凡有以上情况,建议在24小时内立刻就医,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二、小儿发热家庭处理方法(体温控制在38度左右即可) (一)物理降温方法(1岁以内的婴幼儿发高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

小儿发烧的治疗

小儿发烧的治疗 小儿夜间经常发烧怎样治疗? 发热是由于病原菌引起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当这些病原菌侵入机体后,机体的防御系统为保护机体,可作出各种保护机体的反应来抵御病原菌,发热就是其中的一种抵御反应。发热并不是一个坏现象,说明机体正在与病原菌作斗争,所以很消耗人得体力,病人就会嗜睡、乏力。但不管是否用药,总会有个过程,不会药到病除的(病程一般来说需要3—5天).小儿发烧的治疗 一般发烧在38度以下建议物理降温(象1.多通风,注意散热,。保持室内温度在21℃~23℃;2.让患儿卧床休息,多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可益于疾病的恢复。敞开包被或脱去过多的衣服,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3.给患儿频频喂温开水或维C果汁,一晚250毫升。4.用冰袋敷额头。5.高烧你可以用酒精檫宝宝关节处、洗个温水澡,将患儿置于比体温低4℃~6℃的温水中浸浴5~10分钟,然后用大毛巾将全身擦干并轻轻按摩皮肤至发红为止;还可用32℃~34℃的温水,以大人手腕内侧皮肤不烫为宜,给患儿洗澡,重点擦洗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四肢,整个擦浴时间10~15分钟,直至患儿体温降到38℃便可等),这种物理降温法效果很好,我儿子发高烧时用过,可以退烧一度左右.一般要在体温39度高烧以后才用退烧药,象安乃静滴液,但3岁以内的婴幼儿发高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打退烧针,不吃退烧药,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无论是否退热,家长应尽可能带孩子去查清发热的原因,看看宝宝感冒是着凉了还是病毒感染,强行降温是不科学的.同时注意让宝宝多喝水,维C果汁等,喝点有营养的汤类如鸽子汤、鸡汤、鱼汤,吃点清淡易消化事物,记住千万不要强迫宝宝吃,因为发烧后,影响宝宝的肠胃消化功能,等恢复后就会好的,祝宝宝健康快乐! 小儿发烧的病因与小儿发烧的治疗 小儿发烧是父母最头疼的事,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也很多下面介绍一般小儿发烧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小儿发烧的病因 1、小儿发烧非疾病因素: 小儿体温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气温过高(中暑)、穿衣太多、喝水过少、水份丢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其它如预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烧。 2、小儿发烧疾病因素: 以病毒和细菌感染最常见,如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感染等。除发烧外,还伴有各系统的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时,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肠炎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腰痛的现象。而小婴儿各系统的伴随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等现象,所以年龄越小的孩子发烧越应该看医生. 引起发烧的疾病还有很多,如长期发热可见于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应注意观察孩子发烧的规律和伴随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及早治疗。 如何帮助小儿退烧? 当发烧较高时,使用以下温和(物理性)的退烧方法可让孩子舒服一些: 1. 减少衣被: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反而会因过热导致高热惊厥。对于许多小婴儿来说,只要减少衣被就能使体温降低。 2. 多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机体丢失的水份。 3. 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对年长儿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4. 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孩子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另外水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散失一部分热量。 5. 温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 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放在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和大腿根部,再擦拭四肢及背部。不能直接用酒精擦拭,此法不适于1岁以内的婴儿。 小儿发烧的治疗 小儿发烧首先应去医院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作出明确的诊断;然后根据不同的疾病,作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比如发烧到39度以上,称为高烧;多为感染所致,最常见的是吸呼道感染如感冒,肺炎等其次细菌性痢疾、脑炎、登革热、伤寒等等;如果长时间低烧,多见于慢性病如结核、慢性咽炎、扁桃腺炎、风湿热等等。 2、如小儿感冒,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无效,可用中成药如板兰根冲剂或针剂,小儿感冒冲剂桑桔感冒外,银翘解毒片,六神丸等。严重的可用抗病毒药如病毒唑等。 小儿发烧治疗: 小儿发烧,不必惊慌,可先采取以下降温措施:⑴降低室温。装有空调的家庭保持室温在21~23℃;⑵让孩子休

小儿发热的认识及处理原则

小儿发热的认识及处理原则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高热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肛温虽比腋温准确,但因种种原因常以腋温为准。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其前部为散热中枢,后部为产热中枢,这两种调节中枢机能彼此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小儿年龄愈小,体温调节中枢机能愈不完善,可致体温升高。新生儿汗腺发育相对不足,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受到限制,故天气炎热时,也可致体温增高。 发热与病情轻重有时不一定平行。婴幼儿对高热耐受力较强,即使体温高达40℃,一般情况仍相当好,热退后很快恢复。相反,体弱儿、新生儿即使感染很严重,体温可不高甚或不升。年长儿体温较稳定,若体温骤然升高,全身情况较差,常常反映有严重疾病存在。 热型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和双峰热等。在一定范围内,热型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小儿对疾病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其热型的表现不如成人典型。加之,近年来抗生素与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于临床,热型随之发生变化,因而热型的特点,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已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可使吞噬细胞活动性增强,抗体生成增多,白细胞内酶的活力及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抵御疾病的侵袭,促进机体恢复。因此,如发热不是太高,一般情况尚好,不应盲目或急于降温治疗。但是发热过久或高热持续不退,对机体有一定危害性。可使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致酮血症,发生自身蛋白质的破坏而致消瘦,脑皮质兴奋、抑制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功能紊乱等,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加重病情,影响机体恢复,因此应尽快查明原因。 二、病因 (一)急性高热 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儿童发热的常规处理及用药

儿童发热的常规处理及用药 发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其临床特点不同,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果治疗与护理不正确,退热不及时,会对儿童身体造成极大伤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儿童发热的处理及用药进行了综合研究。 常规处理 对于发热患儿,首先应供给足够的热量、水和电解质,以防止脱水、负氮平衡和酸中毒。能进食者,可给容易消化的事物;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足者,可给与鼻饲或静脉补充,除按生理需要量补充热量(每日55kcal/kg或230kJ/kg)及液体量(每日60~80ml/kg)外,体温每升高1℃,补液量应增加每小时0.5ml/kg,对有呼吸增快、活动增加、惊厥、腹泻等情况者,应适当增加补液量。 另外,有些患儿持续高热而病因不明时,更应密切观察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或者有无新的症状体征现。在观察过程中,除高热有可能导致危险时(如抽搐),一般不用退热剂,尤其反对将肾上腺皮质激素作常规退热剂使用,以免掩盖症状,给诊断造成困难。若诊断已明确则应加强病因治疗,必要时可进行对症处理。 物理降温:降低环境温度。可将患儿置于室温21~22℃的环境中,尽量少穿衣服,使患儿的皮肤通过与外界接触,借空气的传导、对流、辐射散热,以达到降温的目的。这是一种较为简易实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温水或酒精擦浴:目前多采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因易导致皮肤过敏已较少使用。注意事项:①操作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寒战、面色苍白、呼吸及脉搏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停止擦浴,应采取相

应措施;②擦拭浅表大血管时宜稍停留,如腋下、腹股沟、窝等;③禁止擦拭胸前区、腹及后颈部,以免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④操作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患儿受凉;⑤对于一般情况差、衰弱的患儿不宜用此法。 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其解热镇痛作用强而迅速,同时还具有抗炎、抗风湿、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儿童患流行性感冒(流感)或水痘后用该药,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世界卫生组织主张,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儿童不应使用阿司匹林,其用途仅限于儿童风湿热、幼年关节炎和川崎病。我国推荐的非典型肺炎(SARS)治疗方案中规定:发热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布洛芬:布洛芬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常规剂量使时,不良反应发生低,耐受性与对乙酰氨基酚相似,是另一种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国内外研究表明,布洛芬治疗儿童高热安全、有效、持续时间长,适于儿科广泛临床应用,但应避免用药过量和过频。布洛芬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和呕吐等。据统计,应用该药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者不到l%。1%~3%的患儿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嗜睡、眩晕、耳鸣等。用药应根据不同剂型采用不同剂量的原则:口服给药,分散片、混悬液推荐剂量每日20mg/kg,分3次服用;缓释混悬液每日20mg/kg,分2次服用;混悬滴剂每次5~10mg/kg,需要时6~8小时重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直肠给药1~3岁患儿每次50mg,塞肛门内,

(完整版)发热门诊设置标准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指导意见 一、设置原则 1、医院发热门诊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发热门诊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3、发热门诊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4、在硬件设施无法满足需要时,应尽可能通过采取制度、流程、消毒隔离等其它方面的改进措施,以弥补硬件设施上的缺陷和不足,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污染和感染。 二、总体卫生要求 (一)选址 1、为防止交叉污染,发热门诊与其他建筑、公共场所应保持适当的间距。 2、发热门诊应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独立区域。与普通门(急)诊相隔离。发热门诊应设有醒目的标志。 (二)布局 1、发热门(急)诊与其他专用门诊应完全分隔,做到空气气流互不相通。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2、发热病人的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发热门诊应增设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的出入口;各出入口应设有醒目标志。 3、发热门诊内应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并有醒目标志。 4、发热门诊应设有诊室、处置治疗室、留验观察室、医务人员更衣室;每室必须独立。

(三)通风、排风 1、呼吸道发热门诊内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应安装足够的机械通风设施,进行强制排风。发热门诊业务用房应保持所有外窗可开启,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2、发热门诊的空调系统应独立设置,禁止使用下列空调系统:循环回风的空气空调系统;不设新风,不能开窗通风换气的水-空气空调系统;既不能开窗、又无新风、排风系统的空调系统;绝热加湿装置空调系统。设中央空调系统的,各区应独立设置;发热门诊设全新风空调系统,不设空调系统的,应确保自然通风。 3、使用中央空调的应调整气流方向,使气流从清洁区到半污染区、再到污染区,污染区域内应保持负压。每周对空调系统清洗消毒1-2次,对空调冷却水集中收集,消毒后排放。 (四)消毒 1、发热门诊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2、发热门诊内应设置专用的消毒室。 3、各业务用房必须安装紫外线灯,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装置、消毒箱、纱窗纱门、防虫防鼠等消毒隔离和卫生设施。 三、发热门诊具体设置标准 1、人员。配置经过培训的1—2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3名以上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士,以保证24小时值班有效开展。 2、设备。 (1)基本设备。适量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观察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污物桶、一次性压舌板、处置台、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

小儿发热处理的注意事项

小儿发热处理的注意事项 小儿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值,体温一般参考腋表检查值,正常值在36℃-37℃之间,肛表 和口表略高,若是腋表测出值在37.4℃以上,则视为发热,此种情况多是由于病原体感染, 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导致,若是长期发热,或是体温过高,则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可 能引起脱水、酸碱失衡,甚至引起热性惊厥、脑水肿等危险情况,因此,在发现小儿出现高 热症状之后,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在小儿发热处理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保证能够准确的实施操作。 首先需要注意,尽早发现异常,对疾病治疗能够起到辅助作用,常见的异常情况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或是出现明显异常反应等,家长要多加关注,一旦确认为反常情况,就要及时就医。处理时需要分析发热情况,明确发热来源,发热属于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是由于感染引起,在小儿身上最为常见的就是呼吸系统感染、伤寒,在发现发热情况之后,就要找出发热 的原因,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治疗。 其次,是要采取合理方案控制体温,使之恢复到正常值,就定义而言,37.4℃-38℃之间属于 低热情况,小儿精神状态尚佳,主要采取物理降温方式,使用温度低于人体体温的温水擦拭 小儿身体,水温25℃-30℃即可,主要擦拭部位为额头、颈部、腋窝、腹股部位等。还有一 些使用酒或酒精擦拭小儿身体的,虽说这种方式散热快,但是只能在短时间内起效,有可能 会发生反弹的情况,而且酒精具有较高挥发性,小儿大量吸入,可能造成其他不适,因此建 议不要使用酒精或是白酒。还可以应用冰袋来降温,但是不建议半岁以下小儿使用,其他年 龄段也要慎重,冰袋应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冻伤。 降温之后要注意散热,最好维持自然散热的状态,减少小儿身上所穿的衣物,晚上睡觉的时 候不要盖太厚的被子,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方式辅助发汗,一般建议采取泡脚的方式,温度 控制在50℃左右即可,若是小儿不耐受,可以适当的降低温度。 若是常规物理降温方法无法起到较好的降温效果,或是小儿体温在38.5℃以上,可以采取医 疗手段进行干预,优先选择的是中医方式,中医较为温和,刺激性较小,不会给小儿造成损伤,药物干预建议选取桂枝汤和麻黄汤,根据小儿身体耐受情况调整用药量,以免引起其他 不适,过程中可以采取推拿的方式辅助,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另外还有针灸、灌肠等 方式,具有一定侵入性,不作为首选方式。西药治疗主要应用乙酰氨基酚或是布洛芬,但是 相对而言,不良反应较多,应用上有一定缺陷,还要注意,此类药物能够在短时间的控制体温,但是有可能出现反弹的情况,因此还是要辅以物理降温方式。 在降温操作执行的同时,要注意生活内容的控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在基础环境上,要注意通风状态,由于小儿发热多是细菌感染引起,因此需要减少室内细菌含量,每天 都要打开小儿卧室的门窗,保持良好的通风,并更换床单被套等。在饮食内容上,由于高热 导致水分严重消耗,要多为小儿补充水分,定时饮用温水,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高强度运行,导致身体机能损耗严重,食物供给以高营养、易消化为原则,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穿着 上面,要避免闷热,衣服尽量宽松,保持良好的散热状态。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一些不必要执行的操作,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有发热情况之后,都会想 到吃药降温,但是不一定非要使用药物,若是精神状态较好,建议以物理降温为主,还有, 过程中可能发生惊厥,此时注意不要惊慌,更不能吓到孩子。还需要注意,体温升高,不代 表发热,若是活动过于激烈,或是情绪过于激动,都会导致发热。 在小儿发热处理过程中,最主要的及时准确操作,因此家长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经验,在发现 异常时能够合理控制,同时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在生活中注意环境调节和膳食均衡,增加孩 子免疫力,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发热的处理流程

神经康复I病区发热的处理流程 1.值班护士发现患者体温升高 值班护士及时记录体温并跟踪监测。 2.值班护士立即汇报当班或者管床医师 医师需要熟悉体温测量以及导致误差的情况: 体温测量及正常范围: 1.腋测法:将体温计头端置于患者腋窝深处,嘱患者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10min后读 数。正常值为:36-37℃ 2.口测法:将消毒后的体温计头端置于患者舌下,让其紧闭口唇,5min后读数。正常值 为:36.3-37.2℃;其中以此为标准,可将发热分为㈠低热37.3-38℃㈡中等热度38.1-39℃㈢高热39.1-41℃㈣超高热41℃以上 3.肛测法:让患者取侧卧位,将肛门体温计头端涂以润滑剂后,缓慢插入肛门内达体温 计长度的一半为止,5min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体温监测出现误差的常见原因:(1)测量前未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致使测量结果高于实际体温;(2)采用腋测法时,由于患者明显消瘦、病情危重或神志不清而不能将体温计夹紧,致使测量结果低于实际体温;(3)检测局部存在冷热物品或刺激时,可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如用温水漱口、局部放置冰袋或热水袋。 3.医师立即前往病房观察、询问及检查患者 在前往患者病房的时候,医师必须注意询问时遵循2个原则:1、有的放矢的原则:询问病史和查体时,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如“我需要什么,那里有什么相关的线索可以帮助我明确诊断”。2、“重复”原则:入院初期的询问病史和检查有时不可避免地会有所遗漏,其中包括了医生遗漏或忽视和病人遗忘、忽视,甚至隐瞒;另外疾病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时间规律,有些症状、体征是逐步显现出来的,需要医师根据疾病的特点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来判断。 询问患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患者的发热起病性质:起病较急----一般感染性疾病起病较急,尤其是细菌、病毒感染,结核和伤寒除外;非感染性疾病起病较慢,如血液系统相关疾病,但绝不能将起病急缓来作为病情轻重的依据。 B.患者发热的形态: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结核等; 间歇热: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波状热:布鲁菌病; 消耗热:败血症; 马鞍热:登革热; 回归热:回归热、何杰金病等; 不规则热: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阿米巴肝脓肿、肺结核、恶性肿瘤等。 但仍需注意的是大多数病例发热的高低、热型和间歇时间与诊断无关。临床医师需要注

儿童发热的处理方法

首先是普通感冒或者流感等病毒感染,以上病毒感染除了流感发病48小时内可以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外,大多数没有特效的针对性治疗,主要还是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是普通感冒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退热药治疗发热、减充血剂治疗鼻塞和流涕、止咳祛痰药治疗咳嗽等,特别是发热的处理详见上期内容。 鼻塞——可应用减充血剂。口服减充血剂包括伪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口服减充血剂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速、舒张压升高以及心悸;局部用减充血剂也有鼻衄(鼻出血)和鼻黏膜干燥等不良反应。 停用鼻减充血剂可以导致鼻充血的反弹,所以不推荐减充血剂用于小于6岁的儿童。 抗过敏药也可以通过减轻鼻粘膜充血和减少鼻腔分泌物来治疗鼻塞和流涕,其不良反应包括镇静作用、反常兴奋性、呼吸抑制和幻觉,所以也不推荐在太小的儿童中使用。 流涕——国外认为对于大于5岁的儿童,应用异丙托溴胺(0.06%)喷雾治疗(每侧鼻孔一次2喷,一日3次,连用4天)可以明显减少鼻腔分泌物。 上期关于发热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有家长留言说文中的一些观点“颠覆了许多传统观念”,其实关于发热的发生机制、对机体有利的作用以及如何处理孩子发热,我们已经讲了20年以上了,说明我们作为专业医生科普做的还不够,以后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但是还是要再强调一下如果孩子发热一定要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和状态,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既不要过分担心过度用药,也不要因过分“淡定”而延误孩子诊疗。 重申:重症流感患儿需及时就医。 重症流感患儿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 d出现肺炎,体温经常持续在39℃以上,可出现呼吸困难、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其首要死亡原因是呼吸系统并发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