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及报告单样本,推荐文档

(完整版)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及报告单样本,推荐文档

四年级下册实验

1、制作简易风向仪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风向仪

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风向仪

三、实验器材:硬纸片、胶水、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

四、操作步骤:

1、将硬纸片剪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剪成两部分,将吸管两端剪开口,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上半部分,另一关插在三角形的下半部分,做成一枝箭。

3、将竹签插在吸管中间。

4、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把花盆放在纸上,沿花盆外沿和内孔画两个圆。

5、剪去外圈以外和内圈以内的部分,将圆圈用胶水粘到花盆底部。

6、将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的洞中,并用橡皮泥固定。

7、把箭插入吸管,就制成了简易风向仪。

2、制作简易雨量器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雨量器

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雨量器

三、实验器材:大可乐瓶、剪刀、笔、纸条、胶水、尺子、胶带。

四、操作步骤:

1、用剪刀将大可乐瓶沿上沿剪下。

2、将剪下的瓶顶倒扣在瓶的底部,用胶带封好。

3、从瓶底向上贴一条胶带,用尺子量好距离,每10mm 画一条刻度线。

4、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的“0”刻度线。

3、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一、实验题目: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二、实验要求: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三、实验器材:木块、石子等几种固体、天平、记录纸、笔、小刀、量筒、水等。

四、操作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固体的质量。

2、用量筒和水测出固体的体积。

3、用小刀划一划,看看固体的软硬。

4、把研究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4、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一、实验题目: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二、实验要求: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三、实验器材:蜂蜜、水、牛奶、天平、橙汁、量筒、烧杯等。四、操作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出液体的体积

2、取相同质量、相同体积的几种液体,观察液体的形状、流动性、透明性等。

3、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中。

5、温度计的使用

一、实验题目:温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温度计的使用

三、实验器材:冷水、热水、烧杯、温度计。

四、操作步骤:

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2、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温度。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6、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一、实验题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三、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湿抹布、污物桶。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3、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4、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5、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6、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实验前检查灯捻,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捻。

B、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

C、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D、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灯,否则容易着火。

E、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事前备好的湿抹布盖灭。

7、化冰实验

一、实验题目:化冰实验

二、实验要求:化冰实验

三、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火柴、冰、水、烧杯、温度计等。

四、操作步骤:

实验1:

1、将甲杯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实验2:

1、用酒精灯加热乙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的变化。

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以及到水沸腾时的时间,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并记录;停止加热后,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

8、蒸发快慢的因素(一)

一、实验题目:蒸发快慢的因素(一)。

二、实验要求:认识风、温度和蒸发面积,是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三、实验器材:大培养皿5 个(直径相同)、小培养皿1 个、挂历纸

1 张、量杯1 个、水。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量杯在六个培养皿中倒上等量的水,两个一组,分成三组。

3、将第一组(一大一小)放在背阴处,第二组放在通风的背阴处,其中一个用挂历纸筒围起来(避风)。第三组一个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背

阴处。

4、记下实验开始时间。

5、比较几个培养皿中的水变干的时间长短,思考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水量不要多,能在大培养皿中形成薄薄一层即可。

B、围培养皿的挂历纸筒要高一些,才能起到避风的作用。

9、蒸发快慢的因素(二)

一、实验题目:蒸发快慢的因素(二)。

二、实验要求:认识蒸发快慢的因素。

三、实验器材:同样大、同样质地的手绢6 块。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6 块手绢一起放到水里浸湿,取出,拧去大量水分。每两块一组,分成三组。

3、第一组,一块展开,另一块折叠,同时晾于背阴处。(对比蒸发快慢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

4、第二组,同时展开,一块置通风处,另一块置背风处。(对比蒸发快慢与有风无风的关系。)

5、第三组,同时展开,一块晾置阳光下,另一块晾置背阴处。(对比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6、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记录各块手绢变干的时间。

7、比较各块手绢变干时间的长短,分析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8、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尽力做到手绢面积、质地、含水量、开始晾的时间等条件相同。

B、尽力加大蒸发面积、风、温度的差别,使效果明显。若使用电扇造成风大小的显著差别,效果更好。

10、蒸发快慢的因素(三)

一、实验题目:蒸发快慢的因素(三)。

二、实验要求:知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三、实验器材:50X50X3(毫米)光面涂上黑漆的毛玻璃7 块、冷水杯、热水杯、滴管。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毛玻璃两块一组,分成三组。

3、第一组:用同一块湿抹布,同时将两块玻璃毛面擦湿,分放两边。用口使劲向其中一块吹气,表示有风和风的大小。对比观察风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4、第二组,将两块毛玻璃在水中浸湿,甩去多余水分,同时放在向阳处和背阴处,对比观察温度对蒸发的影响。

5、第三组,用滴管在两块玻璃毛面上各滴一滴水,其中一块玻璃上的水滴保持原形,另一块玻璃上的水滴用羽毛(不粘水)摊开、展平。对比

观察蒸发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尽力做到毛玻璃面积、玻璃上的水量等条件相同。

B、毛玻璃最好用碱洗净,光面用黑漆涂黑,以增强实验效果。

11、小水珠从哪里来

一、实验题目:水蒸气凝结的条件。

二、实验要求:认识水蒸气在遇冷的条件下凝结成水。

三、实验器材:小烧杯2 个、方形玻璃2 块、酒精灯、试管夹、热水、火柴、污物桶。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在两个烧杯内,倒入同样多同样热的水。

3、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住一块方形玻璃,在酒精灯火焰上均匀加热(一边晃动着一边加热)。

4、将冷、热玻璃片同时分别盖在一个烧杯口上。(冷玻璃片可请一个学生帮助盖。)

5、过一会儿,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问题。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加热方玻璃时,一定要转动加热,转动速度要快,一般转10 圈左右即可。(时间过长会将玻璃烧炸。)

12、雨的形成

一、实验题目:雨的模拟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雨的成因。

三、实验器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金属盘、冰、水、

火柴、污物桶。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照下图组装好实验器材,点燃酒精灯,开始实验。

3、观察出现哪些现象。

4、说一说,实验中,杯内下部的水、上部的“白气”,变大的水珠、落下的水珠,各相当于下雨天的什么。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为增加杯壁透明度,可用毛笔蘸取肥皂水,涂在烧杯内壁,以除去杯壁的雾滴。

B、实验上方金属盘内,应倒入冰水混合物。

C、用别的物体(如碗)代替金属盘也可以。

13、种茄子

一、实验题目:种茄子

二、实验要求:种茄子

三、实验器材:土、水、花盆、茄子籽、塑料盒等

四、操作步骤:

1、松土。松土时,注意把土里较大的石子挑出来。

2、浇水。浇水前,先挖一个小坑,浇水量不宜太多。

3、浸种。选择颗粒饱满、无虫害的种子,用水浸泡一段时间。

4、播种。待水渗入土壤后再播种子,每个坑里可以播两三粒种子。注意不要播得太深。

5、出苗。

6、间苗。每个坑里选一棵长得较壮的茄子功留下,将其他的拔掉。因为留的功太多会影响茄子秧的生长。

14、制作蝶的标本

一、实验题目:制作蝶的标本

二、实验要求:制作蝶的标本

三、实验器材:大头针、透明胶条、硬纸板、泡沫塑料块。

四、操作步骤:

1、用透明胶条粘隹一些卵,固定在纸板上,或将带卵的树叶固定在泡沫塑料块上。

2、按照展翅板的角度,将蝶翅充分展开,并固定在展翅板上,待干燥后放标本盒中。

3、为防止虫蛀,在标本盒内加入一定量的樟脑片。

15、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一、实验题目: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二、实验要求: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性质。

三、实验器材:保温杯(内装热水)、小烧杯两个(一个装有冷水)、水胀缩实验小瓶(由带塞针剂小药瓶、红色水、细饮料管构成。在管外套一个用气门心胶管制成的小胶圈,用来标记管内液面高度。)、用上面的方法组装煤油胀缩实验小瓶、酒精胀缩实验小瓶。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水胀缩实验装置细管外的小胶圈调至液面位置,首先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再将小瓶放入冷水,观察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3、作煤油、酒精胀缩实验。

4、根据水、煤油、酒精都有热胀冷缩性质,归纳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小药瓶要贴上标签,不要混用。

16、固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一、实验题目: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二、实验要求:认识固体有热胀冷缩性质。

三、实验器材:固体球胀缩教具、酒精灯、火柴、冷水、抹布、污物桶。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把金属球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放在金属环中,金属球不能通过金属环。

3、把金属球放在冷水中,使它冷却,再放在金属环中,金属又能通过金属环。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烧金属球时间约三分钟。

17、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一、实验题目: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二、实验要求:认识气体有热胀冷缩性质。

三、实验器材:圆烧瓶、带塞玻璃弯管、红水、烧杯(内有冷水)。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玻璃弯管安皮塞的一端,蘸取少许红水。

3、将塞慢慢塞在圆烧瓶口上,控制塞进深度,使红水升至适当位置。

4、用双手(或单手)握住烧瓶球形部分,给空气加热。观察出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5、将烧瓶球形部分放入冷水,观察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玻璃弯管要用细玻璃管弯制而成。若红色水不能在弯管中保持住,就应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B、玻璃管要长些,否则瓶内空气热膨胀后,可能把红色水滴“顶”出管外。

C、红色水滴位置用塞塞入瓶口深浅来控制,一般在玻璃弯管中部偏下为宜。这样既有利于显示空气热胀的效果,又有利于显示空气冷缩。

18、分离

一、实验题目:过滤。

二、实验要求:知道过滤能除掉水中不溶解杂质。

三、实验器材:滤纸、净水、滴管、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

沉淀过的水。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讲解演示铁架台、漏斗、烧杯组装方法。

3、演示折叠滤纸,学生仿做。

4、演示浸湿滤纸,放入漏斗,让学生仿做。

5、演示放漏斗于铁圈中,移动烧杯,使漏斗颈下口直面接触杯壁。

6、演示顺玻璃棒慢慢倒水进行过滤。

7、观察滤纸上有什么?滤过的水有什么变化。

8、讨论过滤有什么作用。

9、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19、混合后的变化

一、实验题目:混合后的变化

二、实验要求:研究物体混合后的变化

三、实验器材:烧杯、水、药勺、食油、醋、小苏打、洗洁精、水泥。

四、操作步骤:

1、将三个烧杯依次编号为1、

2、3。

2、向1 号杯中加入10ml 的醋,再加入一小勺小苏打。

3、向2 号杯中加入适量食油和水,再加入10 滴洗洁精,搅拌后静置5分钟。

4、向3 号杯中加入水泥,再加入少量的水,搅拌后立即倒入自制的模具中。

5、观察各杯中发生的变化。并记录在表格中。

20、蜡烛燃烧的变化

一、实验题目:蜡烛燃烧的变化

二、实验要求:蜡烛燃烧的变化

三、实验器材:蜡烛、烧杯、火柴、石灰水

四、操作步骤:

1、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苗上,观察杯壁上的现象。

2、把烧杯擦干,将石灰水倒进杯子,晃一晃倒出,再罩在蜡烛上观察。

3、观察各烧杯中发生的变化。并记录在表格中。

21、制作多色果冻

一、实验题目:制作多色果冻

二、实验要求:制作多色果冻

三、实验器材:紫甘蓝汁、烧杯、酒精灯、醋、水、苏打、琼脂。

四、操作步骤:

1、制作紫甘蓝汁。

2、给紫甘蓝汁加热,加热后,在紫甘蓝汁中溶入琼脂。

3、凝固后,加点醋。

4、将果冻另一端浸入苏打水中。

22、钢丝绒生锈

一、实验题目:钢丝绒生锈

二、实验要求:钢丝绒生锈

三、实验器材:钢丝绒、油、水、醋或盐、带盖玻璃瓶。

四、操作步骤:

1、把5 块钢丝绒,分别放入5 只玻璃瓶中,给瓶子编上号码。

2、向2 号瓶中加满油;3 号瓶中注满开水;4 号瓶中注入少量的水;向5 号瓶中注入少量的水,并放入少许醋或盐。

3、过一段时间,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表中。

23、生锈时产生的热量

一、实验题目:生锈时产生的热量

二、实验要求:生锈时产生的热量

三、实验器材:温度计、带盖玻璃瓶、表、醋、水、钢丝绒、钉子。

四、操作步骤:

1、在玻璃瓶中放入一支温度计,盖上瓶盖,5 分钟后,记录下瓶中的温度。

2、与此同时,在50ml 醋中浸泡钢丝绒。5 分钟后,拿出钢丝绒,挤出残留的醋。

3、将钢丝绒包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然后一起放入瓶中,盖上瓶盖(温度计穿过瓶盖伸出来)。

4、5 分钟后,记录温度,并观察钢丝绒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完整版)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各种变化有的缓慢,有的激烈,有的变化小,有的变化大,有的变化时间长,有的变化时间短……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变化是指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 3、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可以选用不同的记录方法。我们通常使用的记录方法有填写记录表格、写观察日记(可边叙述边画图)、画柱状图、画扇形图、照片、拍DV、做美篇等。 4、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上网、拨打112电话、订阅天气短信等多种途径获得有关天气信息。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和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项内容。 6、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7、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8、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和极热7个等级。 9、观测天气的仪器一般有:温度计、湿度计、风力计、风向仪、雨量器、气压计、日照仪等。 10、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风向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 13、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风向标箭头指向北,是北风,指风从北方吹来。 14、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15、校园气象站一般来说,风向仪放在校园较高、没有遮挡物的地方;雨量器放在空旷的操场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中,百叶箱放在隐蔽的空气流通的地方,离地面1.5米高。每天早中晚定时观测,作好记录。 16、气象员是专门从事观测天气、预报天气的工作人员。风向风力、雨量、气温等内容是他们观测的最基本项目。 17、小小气象站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内容、观测工具、小组分工、观测步骤等。 18、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网络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19、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20、我国2000年6月发射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 21、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天气的变化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春天的小雨有利于播种,而夏、秋过多的雨水则不利于庄家的收获;冬季的大雪有利于小麦过冬,冻死病虫害,反之来年则会虫害成灾,庄稼歉收;晴朗的天气人们大多心情舒畅,而阴天多雾,不光心情压抑,有时还会频发交通事故。 22、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城市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数量增多、耕地减少,工厂扩大,道路拓宽,汽车数量增加……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 23、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24、酸雨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25、牵牛花遇酸会变白。

(完整版)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及报告单样本,推荐文档

四年级下册实验 1、制作简易风向仪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风向仪 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风向仪 三、实验器材:硬纸片、胶水、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 四、操作步骤: 1、将硬纸片剪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剪成两部分,将吸管两端剪开口,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上半部分,另一关插在三角形的下半部分,做成一枝箭。 3、将竹签插在吸管中间。 4、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把花盆放在纸上,沿花盆外沿和内孔画两个圆。 5、剪去外圈以外和内圈以内的部分,将圆圈用胶水粘到花盆底部。 6、将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的洞中,并用橡皮泥固定。 7、把箭插入吸管,就制成了简易风向仪。 2、制作简易雨量器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雨量器

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雨量器 三、实验器材:大可乐瓶、剪刀、笔、纸条、胶水、尺子、胶带。 四、操作步骤: 1、用剪刀将大可乐瓶沿上沿剪下。 2、将剪下的瓶顶倒扣在瓶的底部,用胶带封好。 3、从瓶底向上贴一条胶带,用尺子量好距离,每10mm 画一条刻度线。 4、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的“0”刻度线。 3、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一、实验题目: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二、实验要求: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三、实验器材:木块、石子等几种固体、天平、记录纸、笔、小刀、量筒、水等。 四、操作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固体的质量。 2、用量筒和水测出固体的体积。 3、用小刀划一划,看看固体的软硬。 4、把研究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4、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一、实验题目: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二、实验要求: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三、实验器材:蜂蜜、水、牛奶、天平、橙汁、量筒、烧杯等。四、操作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出液体的体积 。 2、取相同质量、相同体积的几种液体,观察液体的形状、流动性、透明性等。 3、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中。 5、温度计的使用 一、实验题目:温度计的使用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压缩空气实验 姓名。科目。班级: 所需仪器:注射器一个,橡皮一个。 实验过程及步骤: 1.将注射器的活塞抽出一段,用橡皮将注射器的口堵上,压缩注射器的活塞。 2.观察现象。压缩注射器的活塞时,注射器里的空气体积变小,放开活塞时,注射器里的空气体积恢复原状。 实验结果:

压缩注射器的活塞时,注射器里的空气体积变小,放开活塞时,注射器里的空气体积恢复原状。 讨论: 这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 得出结论: 空气可以压缩。压缩时空气体积变小,放时,空气体积恢复原状。 教师评语: 实验二:化冰及沸腾试验 姓名。科目。班级:

所需仪器:铁架台1个、三角支架1个、石棉网1个、温 度计1个、烧杯1个(盛水)、酒精灯1个、火柴1盒、细线 1根。 实验过程及步骤: 1.组装仪器: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支架上,烧杯中装上冰块。将三角支架放在铁架台上,将装上冰块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将温度计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梁上,使下面的玻璃泡插到冰块中。 2.实验:将酒精灯点燃放在三脚架的下面给冰块加热。 实验结果: 冰慢慢的化成水,在冰还没有完全溶化时,温度计的度数为℃,当冰完全溶化时,温度计的度数开始上升。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度数为100℃。继续加热,水会减少。 讨论: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水沸腾时变成水蒸气。 教师评语: 实验三:水的蒸发吸热实验 姓名。科目。班级: 所需仪器:温度计两个,烧杯一个(盛水)。 实验过程及步骤: 1.实验:将其中一只温度计的玻璃球在水中蘸一下,将两只温度计放在一起。 2.观察现象:仔细观察两只温度计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探究过程(步骤)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 1、将四只喷壶放在同一高度,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向两个有植物覆盖土壤的木盒子和两个无植物覆盖土壤的木盒子喷水。 2、观察水流的情况,记录流失的土壤量。 水流冲刷掉了无植物覆盖土壤的木盒子中的更多土壤,而有植物覆盖的木盒子中土壤流失较少。 实验结论水土流失与植物覆盖、水流的方向和强度有关。 实验反思注意观察每个木盒子的情况,记录准确数据。 教师签名:年月日 教师评语:实验过程规范,数据记录准确,结论合理。 实验探究过程(步骤)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 1、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子口上,用胶带固定。 2、将橡胶皮膜套在气球上方,用胶带固定。 3、用手按压气球,观察橡胶皮膜的运动情况。 4、将气球放松,观察橡胶皮膜的运动情况。

按压气球时,橡胶皮膜向下移动;松开气球时,橡胶皮膜向上移动。实验结论气球代表肺,橡胶皮膜代表膈肌,通过橡胶皮膜的运动,模拟了人体的呼吸过程。 实验反思: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气球爆炸。 教师签名:年月日 教师评语:实验过程规范,结论准确,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实验报告单 学生填写) 学校:XXX 班级: 实验名称:制作肺和膈肌模型 实验目的:了解人体有哪些呼吸器官 实验原理:通过制作模型模拟人体的呼吸过程 实验器材: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步骤: 1、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子口上,用胶带固定。

2、将橡胶皮膜套在气球上方,用胶带固定。 3、用手按压气球,观察橡胶皮膜的运动情况。 4、将气球放松,观察橡胶皮膜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及分析: 按压气球时,橡胶皮膜向下移动;松开气球时,橡胶皮膜向上移动。实验结论:气球代表肺,橡胶皮膜代表膈肌,通过橡胶皮膜的运动,模拟了人体的呼吸过程。 实验反思: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气球爆炸。 教师签名:年月日 教师评语:实验过程规范,结论准确,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实验探究过程(步骤): 1.制作模型:将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并用胶带固定,然后将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2.对着瓶嘴的气球吹起,观察变化。

河北版四年级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冀教版

上册一、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吊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 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二、、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 三、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 实验过程: 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五、、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 (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白天)的一面,一会在(黑夜)的一面. 实验结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下册一、化冰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灯烧杯冰渣天平温度计铁架台计时器记录表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30克的冰渣,放入烧杯。 2.烧杯和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 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温度及质量的变化。 的。如冰、水、(水蒸气)。

(完整版)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记录

(完整版)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记录 四年级下册 1、制作简易风向仪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风向仪 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风向仪 三、实验器材:硬纸片、胶水、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 四、操作步骤: 1、将硬纸片剪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剪成两部分,将吸管两端剪开口,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上半部分,另一关插在三角形的下半部分,做成一枝箭。 3、将竹签插在吸管中间。 4、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把花盆放在纸上,沿花盆外沿和内孔画两个圆。 5、剪去外圈以外和内圈以内的部分,将圆圈用胶水粘到花盆底部。 6、将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的洞中,并用橡皮泥固定。 7、把箭插入吸管,就制成了简易风向仪。 2、制作简易雨量器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雨量器 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雨量器 三、实验器材:大可乐瓶、剪刀、笔、纸条、胶水、尺子、胶带。 四、操作步骤: 1、用剪刀将大可乐瓶沿上沿剪下。 2、将剪下的瓶顶倒扣在瓶的底部,用胶带封好。 3、从瓶底向上贴一条胶带,用尺子量好距离,每10mm画一条刻度线。 4、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的“0”刻度线。 3、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一、实验题目: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二、实验要求: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三、实验器材:木块、石子等几种固体、天平、记录纸、笔、小刀、量筒、水等。 四、操作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固体的质量。 2、用量筒和水测出固体的体积。 3、用小刀划一划,看看固体的软硬。 4、把研究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4 一、实验题目: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二、实验要求: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三、实验器材:蜂蜜、水、牛奶、天平、橙汁、量筒、烧杯等。 四、操作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出液体的体积。 2、取相同质量、相同体积的几种液体,观察液体的形状、流动性、透明性等。 3 5 一、实验题目:温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温度计的使用 三、实验器材:冷水、热水、烧杯、温度计。 四、操作步骤: 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2023年河北版四年级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冀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班小组年月日 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测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或()钩码 实验结论: 放松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运动; 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运动。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班小组年月日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拟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班小组 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实验过程: 1.观测重锤由几部分组成,如何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查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的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年月日

河北版四年级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冀教版

河北版四年级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冀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年月日 实验名 称太阳和影子 实验人 员 实验目 的 分析一天中影子和温度变化的规律 实验器 材底座一个(木料或硬纸板) 手电筒一个粗铁丝一个尺子一把铅笔一支 实验过 程1先在底座中心打一个孔(正好能套进粗铁丝) 2再将粗铁丝插入底座中心孔,固定粗铁丝 3用手电代替太阳对准铁丝从东向西转动 4观察现象并用笔做好标记 5用尺子测量并填好记录表,分析现象 影子和太阳温度变化现象记录表 时间 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 8时10时12时2时4时影子 长度 温度-2℃8℃12℃13℃9℃实验现象:一天中影子的长短()的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 果一天中()影子长,()影子最短,()影子又长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班小组年月日 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 (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 (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的一面,一会在()的一面. 实验结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的现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班小组年月日 化冰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灯烧杯冰渣天平温度计铁架台计时器记录表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30克的冰渣,放入烧杯。 2.烧杯和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温度及质 量的变化。 水在不同状态时的质量(克)所用时间(分钟)甲杯乙杯 冰块的质量20克30克 化成水时的质量 2 沸腾一段时间后的质量10

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冀人版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马村小学刘龙龙 1、制作简易风向仪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风向仪 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风向仪 三、实验器材:硬纸片、胶水、花盆、剪刀、铅笔、一根竹签、方形纸、尺子、橡皮泥、两根吸管。 四、操作步骤: 1、将硬纸片剪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剪成两部分,将吸管两端剪开口,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上半部分,另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下半部分,做成一枝箭。 3、将竹签插在吸管中间。 4、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把花盆放在纸上,沿 花盆外沿和内孔画两个圆。 5、剪去外圈以外和内圈以内的部分,将圆圈用胶水粘到花 盆底部。 6、将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的洞中,并用橡皮泥固定。 7、把箭插入吸管就制成了简易的风向仪。

2.制作简易雨量器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雨量器 二、实验要求:学会制作简易雨量器 三、实验器材:大可乐瓶、剪刀、笔、尺子、水杯、胶带。 四、操作步骤: 1、用剪刀将大可乐瓶沿上沿剪开。 2、将剪下的瓶顶倒扣在瓶的底部,用胶带封好。 3、从瓶底向上贴一条胶带、用尺子量好距离每10mm画一条刻度线。 4、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的“0”刻度线。 3.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一、实验题目:研究固体主要性质 二、实验要求: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三、实验器材:木块、石子等几种固体、笔、小刀、量筒、记录纸、天平、水等。 四、操作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固体的质量。 2、用量筒和水测出固体的体积。 3、用小刀划一划,看看固体的软硬。 4、把研究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4.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一、实验题目: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三、实验要求:学会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三、实验器材:蜂蜜、水、牛奶、天平、橙汁、量筒、烧杯等。 四、操作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出液体的体积。 2、取相同质量、相同体积的几种液体,观察液体的形状、流动性、透明性等。 5、温度计的使用 一、实验题目:温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学会使用温度计 三、实验器材:冷水、热水、烧杯、温度计。 四、操作步骤: 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2、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温度。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6、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一、实验题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实验题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复习实验题 一、实验题目:混合后的变化 1、将三个烧杯依次编号为1、 2、3。 2、向1号杯中加入10毫升的醋,再加入一小勺小苏打。 3、向2号杯中加入适量食油和水,再加入10滴洗洁精,搅拌后 静置5分钟。 4、向3号杯中加入水泥,再加入少量的水,搅拌后立即倒入自制的模具中。你观察到发生的变化是: 1号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号杯中观察到现象是: 3号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三个杯中的物体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试一试再将这些物质分离,让他们恢复到混合前的状态,你得出的结论是:混合后不容易,而且很难恢复成的变化,是的过程。 二、关于物质的三态变化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如;雨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加快蒸发?请你选择问题,填写实验报告: 研究的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猜想:雨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需要的器材:烧杯、装有冰块的塑料袋、保鲜膜、小水桶 研究的过程: 1、向烧杯中加入一半的热水,用保鲜膜封好。 2、将装有冰块的塑料袋放在杯口上方。 3、过一会儿发现保鲜膜下方有水珠形成,并滴落到杯中。 得出的结论:雨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三、研究固体热胀冷缩性质实验 实验材料:铁球、铁圈、酒精灯 实验方法: (1)把一个刚好能穿过铁圈的铁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再把铁球放到铁圈上;(2)把很热的铁球放到冷水中,再把铁球放到铁圈上。 实验现象:热的铁球不能穿过铁圈,冷却后的铁球又能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性质 四、研究气体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实验材料:气球、冷水、热水 实验方法: (1)把一个吹好的气球放在热水中,观察; (2)把气球再放在冷水中,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热水中的气球慢慢变大了,放入冷水中的气球慢慢变小了。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期末-科学实验

一.验证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烧杯、石灰水) 实验方法:(1)把一只干燥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杯子壁的现象(2)把杯子擦干,将石灰水倒进杯子里,晃一晃倒出来,再罩在蜡烛上 实验现象:(干燥的杯壁上有水雾生成,有石灰水的杯子壁上变混浊)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二、实验题目:混合后的变化 1、将三个烧杯依次编号为1、 2、3。2、向1号杯中加入10毫升的醋,再加入一小勺小苏打。 3、向2号杯中加入适量食油和水,再加入10滴洗洁精,搅拌后静置5分钟。 4、向3号杯中加入水泥,再加入少量的水,搅拌后立即倒入自制的模具中。 你观察到发生的变化是:1号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二氧化碳生成2号杯中观察到现象是:有白色混合物生成3号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变硬三个杯中的物体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试一试再将这些物质分离,让他们恢复到混合前的状态,你得出的结论是:混合后不容易分离,而且很难恢复成原来的样子的变化,是不可逆的过程。 三、关于物质的三态变化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如;雨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加快蒸发?请你选择问题,填写实验报告: 研究的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猜想:雨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需要的器材:烧杯、装有冰块的塑料袋、保鲜膜、小水桶 研究的过程:1、向烧杯中加入一半的热水,用保鲜膜封好。2、将装有冰块的塑料袋放在杯口上方。3、过一会儿发现保鲜膜下方有水珠形成,并滴落到杯中。 得出的结论:雨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四、研究固体热胀冷缩性质实验 实验材料:铁球、铁圈、酒精灯 实验方法:(1)把一个刚好能穿过铁圈的铁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再把铁球放到铁圈上;(2)把很热的铁球放到冷水中,再把铁球放到铁圈上。 实验现象:热的铁球不能穿过铁圈,冷却后的铁球又能穿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性质 五、研究气体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实验材料:气球、冷水、热水 实验方法:(1)把一个吹好的气球放在热水中,观察;(2)把气球再放在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放在热水中的气球慢慢变大了,放入冷水中的气球慢慢变小了。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性质 六、验证实验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材料:(蜡烛、烧杯、石灰水) 实验方法:(1)把一只干燥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杯子壁的现象(2)把杯子擦干,将石灰水倒进杯子里,晃一晃倒出来,再罩在蜡烛上 实验现象:(干燥的杯壁上有水雾生成,有石灰水的杯子壁上变混浊)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 七、设计一组模拟雨形成得实验 器材:烧杯、装有冰块的塑料袋、保鲜膜、小水桶 步骤:1、向烧杯中加入一半的热水,用保鲜膜封好。2、将装有冰块的塑料袋放在杯口上方。3、过一会儿发现保鲜膜下方有水珠形成,并滴落到杯中。 得出结论:雨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八、【实验课题】测量石块的体积 【实验器材】量筒一个、石块一个、棉线、水。 【实验过程】方法1:向量筒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并记录下来;将小石块顺着量筒壁轻轻滑入水里,再记录水的体积,两次水的体积之差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及实验汇总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及实验汇总 第1课变化的世界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记录物体的变化,我们采用的方法有拍照片、文字描述、画图等。 4、完整细致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过程,探寻物体变化的原因,这对科学探究来说非常重要。 第2课多样的天气 1、天气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 2、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电话等。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内容。 4、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5、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6、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极热7个等级。 第3课观测天气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仪箭头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 2、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三个要素变化形成的。 3、气象站的百叶箱内装的是温度计。 4、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5、制作风向标的技术关键是风向标能自由转动。 6、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雨量。 7、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的天气数据不一样。 第4课发布天气消息 1、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计算,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以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2、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的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3、气象工作人员把从卫星或地面上传回的、经过多次观测获得的天气资料输入电脑,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对未来天气的科学预测。 4、由于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第5课天气与生活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汇总大全附答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汇总大全 (附答案)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力、风向等)。 4、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 5、常见的观测天气的仪器:(风向仪、温度计、雨量器等) 6、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降雨量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 8 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 8、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9、(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10、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①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②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11、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12、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①春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②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③雾天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13、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①城市的热效应②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③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14、检验酸雨的方法:①使用 PH 试纸,试纸遇到酸雨会从(黄色)变成(红色)②使用牵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 15、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①规则的物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宽、高,再计算体积②液体体积:用量筒直接测量③不规则物体(借助量筒进行测量) 16、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17、冰在(0度)时开始化成水,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水在(0度以下)结成冰。水在(100度)水开始沸腾。 18、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19、用手蘸少量水,抹在手背上,感觉(凉),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把手背的热量带走了) 20、(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21、(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 22、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23、怎样让衣服干的更快?(把衣服展开、挂在通风的地方、放在太阳下) 24、(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5、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 26、向云中播散(盐粉、碘化银、或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人工降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