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一说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是什么

说一说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是什么

说一说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是什么
说一说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是什么

说一说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是什么?现代学徒制能实现哪几个目标?

1. 现代学徒制一般认为制度化的学徒制出现在中世纪,“学徒制”一词始于13世纪前后。“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教。

具体特征:

1.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表现为:一是招工即招生,首先解决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二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破体制与机制上的瓶颈,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2.课程进校外“基地”及“基地”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是一种常态的教学安排。

3.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要求做到工学衔接合理,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以他方为中心和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理念。

4. 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协作和互补。

5. 建立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现代学徒制能够实现目标:

1.按照培养方案的设计,结合“工”与“学”特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定期对学生的课业学习状况进行考核,适时进行反馈、沟通,保证学习过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 实施学生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的发展性学习评价,突出对学生人文素养、沟通能力、职业素养、文化自觉等方面的评价,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品质的评价。

3. 进行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专任专业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工”与“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使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具备本专业领域内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

4. 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5. 建立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6. 增强学生对于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领悟能力,对职业规范的理解,对职业风范的把握,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现代性及实施条件

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现代性及实施条件 【摘要】:目前,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分析其实施的背景以及"现代性"的具体表现,在理论和实践层次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背景: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师徒关系的变化、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和企业对"软技能"的需求;而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师徒关系的现代化、产业类型的现代化、育人模式的现代化和教学组织形式的现代化;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条件: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与选择合适的试点企业。 从2012年至2016年,教育部连续五年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提上日程,并在研究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的颁布,更是推动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目前,学术界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增强对现代学徒制的相关研究。已有文献大多从教育主体、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学徒身份的双元性等表面特征去描述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1]。但通过仔细研究我们便可发现这些表面的界定难以真正建构起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应有之义,也难以将我国所提倡的特色现代学徒制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元制等有效区别开来。理论建构上的模糊性也间接导致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种种失误,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要实施现代学徒制?实施背景是什么?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 一、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 学徒制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正规职业教育出现之前技能传承与人才培养的主要培训形式。一般来说,传统学徒制主要包括古代学徒制、行业学徒制和工厂学徒制,而现代学徒制则是指以20世纪60年代德国“双元制”为代表的当代世界学徒制。在正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现代学徒制会重新获得人们的青睐呢?发展现代学徒制的背景是什么呢?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关键期,“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等战略的提出,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始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逐步完善的制造体系。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制造业仍面临着产品质量不高、创新性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如何从“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成为亟需解决的战略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一点便是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而这些也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和挑战。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要想建设制造强国,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需要“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以及机器换人时代的到来,许多标准化的工作将逐渐让位于机器,技能水平要求较低的岗位将逐渐被淘汰。但随着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新的岗位将不断被创造,而这些岗位更加需要拥有创新能力、反思能力等软实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十多年的

“现代学徒制”再理解

“现代学徒制”再理解 管理系王小丹 10月15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上,作了《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的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指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子,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推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共建职业教育集团,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 据悉,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并声称取得了一些初步成绩。那么究竟什么是“现代学徒制”?它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有何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它倡导学校、企业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联合传授,是对传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培养”模式)的一种递进,该模式有助于解决企业招工难等难题,终极目标是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升级、服务企业发展。近年来,现代学徒制颇受到欧洲等地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重视,其中英国已制定了复兴学徒制计划,德国、瑞士等国家也在强化完善现代学徒制体系。 归纳起来,推进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和针对性;推进“双证融通”(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等。 诚然,“现代学徒制”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也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但“现代学徒制”能在中国走得通吗?目前社会上的观望情绪比较浓,没有形成相关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一些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相关政策配套也不完善,所以一定程度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现状,大规模实施可能会造成普遍困局。我认为,先要充分了解支撑现代学徒制的几种要素,主要有: 1. 学生、学校、企业的自觉约定——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表现为:一是招工即招生,首先解决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二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此外,需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破体制与机制的瓶颈,使校企合作纵深发展。 2. 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重组——重建学习载体。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课程进校外“基地”及“基地”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应是一种常态的教学安排,但目前高职院校都面临“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机融合的瓶颈: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尚未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设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7]17号)文件要求,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1.学院情况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集文、理、工、商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等专科院校。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8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和“质量提升年”活动先进单位,荣获“首届中国(江西)十大职业教育培训品牌”,“江西省第一批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西省最佳就业认同奖”、“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全省绿化模范单位”、省、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安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以加快融入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为契机,

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动态和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着力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立了冶金技术仿真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PLC技术实训中心等100余个实习实训室;同时立足江西冶金行业,依托新钢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60多个校外大生产实习基地。其中,仅新钢集团公司实训基地就有炼钢厂、炼铁厂等18家,实现了“零距离”培训。 学院十分重视与世界500强及中国200强等实力雄厚的企业精诚合作。目前,学院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北京首钢公司、江苏沙钢、上海米其林轮胎、韩国浦项不锈钢公司、宁波金田铜业、江西铜业、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广深高速、广州本田公司、深圳华美集团等200多家大型优质企业建立了就业伙伴关系。学院还投资2.1亿元建设了一个环境优美、风景迷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高职新校区。学院将致力建设成为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优良、教学管理规范、育人环境良好、冶金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合作单位情况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钢公司)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占地面积28508亩。新钢公司是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下属单位主要有主体单位24家,全资子公司15家,还有新华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昆明滇新锰铁有限责任公司、九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等15家控股参股企业。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47 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9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391人。新钢公司资产总值107.61亿元,具有年产生铁900万吨、钢1000万吨、钢材410万

现代学徒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现代学徒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西方有关国家实施的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发展[2]。从广泛意义上看,二战后出现的以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等为典型,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形态都是现代学徒制[3]。这种职业教育制度很好地实现了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校企合作)、受教育者的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工学结合),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和养成职业态度,适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而得以迅速发展。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 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质和特征是“跨界的教育”[2],这是基于对高职教育功能定位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刻理解。 笔者认为,现代学徒制是实现高职教育功能定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主要体现在“高等性”与“职业

性”两个属性上[3],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等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办学功能,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管理等办学行为。无论是传统学徒制还是现代学徒制,都是以职业实践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地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属性,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的外在价值。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应是“应职教育”。近些年,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过多地强调社会需求,过分地强调了职业岗位对人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较多地关注了教育的外在价值,忽视了教育的内在价值,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的畸形发展。所以,在实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应在凸显高职教育“职业性”而实现教育外在价值的同时不失其“高等性”,从而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因此,必须赋予现代学徒制新的内涵,核心思想是回归教育本质,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兼顾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的需求,这是高职教育的内在价值所在。高职教育内、外价值的整体实现,形成高职院校特有的带有地方或行业烙印、融入先进行业企业的文化特质,这是“跨界”教育特有的文化特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则是这一文化特质的集中体现,而现代学徒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典型范式。 现代学徒制不仅从机制体制上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变革,而且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养成贯穿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它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培养过程遵循针对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相融合,

如何理解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 10月15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上,作了《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的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指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子,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推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共建职业教育集团,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 据悉,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并声称取得了一些初步成绩。那么究竟什么是“现代学徒制”?它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有何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它倡导学校、企业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联合传授,是对传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培养”模式)的一种递进,该模式有助于解决企业招工难等难题,终极目标是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升级、服务企业发展。近年来,现代学徒制颇受到欧洲等地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重视,其中英国已制定了复兴学徒制计划,德国、瑞士等国家也在强化完善现代学徒制体系。 归纳起来,推进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推进“双证融通”(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建

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等。 诚然,“现代学徒制”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也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但“现代学徒制”能在中国走得通吗?目前社会上的观望情绪比较浓,没有形成相关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一些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相关政策配套也不完善,所以一定程度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现状,大规模实施可能会造成普遍困局。我认为,先要充分了解支撑现代学徒制的几种要素,主要有: 1. 学生、学校、企业的自觉约定——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表现为:一是招工即招生,首先解决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二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此外,需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破体制与机制的瓶颈,使校企合作纵深发展。 2. 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重组——重建学习载体。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课程进校外“基地”及“基地”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应是一种常态的教学安排,但目前高职院校都面临“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机融合的瓶颈: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尚未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仍是以知识的系统性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岗位工作任

现代学徒制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现代学徒制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余进才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式和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和9位同事有幸于2017年1月13日参加了在山西省财经大学举办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训学习,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深刻理解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重点体现在“现代”,是相对于“传统”提出的,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技术人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便产生了“现代学徒制”。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教育和指导,都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但二者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单纯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

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二、领会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和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即紧紧围绕统一1个标准,签好2份合同,用好3块资金,解决4个问题这四个方面来解决实际问题。 现代企业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企业用工稳定的问题;劳动者收入的问题;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这就需要积极探索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训新体系。该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纯粹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基础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双方在合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合作的具体内容上等都有明确的利益共享机制,有着相对完善的协调管理办法和措施;学生(学徒)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校企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利益归宿就是通过学校和企业二者之间的紧密合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校和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部门,也是监督评价部门,二者合作的程度越紧密,人才培养质量就越高;教师和师傅是该模式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

说一说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是什么

说一说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是什么?现代学徒制能实现哪几个目标? 1. 现代学徒制一般认为制度化的学徒制出现在中世纪,“学徒制”一词始于13世纪前后。“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教。 具体特征: 1.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表现为:一是招工即招生,首先解决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二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破体制与机制上的瓶颈,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2.课程进校外“基地”及“基地”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是一种常态的教学安排。 3.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要求做到工学衔接合理,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以他方为中心和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理念。 4. 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协作和互补。 5. 建立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现代学徒制能够实现目标: 1.按照培养方案的设计,结合“工”与“学”特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定期对学生的课业学习状况进行考核,适时进行反馈、沟通,保证学习过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 实施学生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的发展性学习评价,突出对学生人文素养、沟通能力、职业素养、文化自觉等方面的评价,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品质的评价。 3. 进行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专任专业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工”与“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使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具备本专业领域内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 4. 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5. 建立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6. 增强学生对于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领悟能力,对职业规范的理解,对职业风范的把握,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调查与分析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调查与分析 一、前言 当下企业用工荒与学生就业难并存,学生的技能机构与企业工作岗位技能结构错位,扭转这一现象变三赢的解决途径之一推行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形式多样化,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直接培训岗位技能型人才。老师与师傅联合教育学生,赋予双方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培训结束考核通过,从而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实现招生与招工、上课与上岗的有效对接,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二、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1、缺乏学徒制顶层设计和政策立法,影响校企合作深度和积极性 政府施行现代学徒制,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缓解企业用工荒,但在国家层面现代学徒制管理方面缺乏法律依据,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也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所担负的责任。企业没有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义务和责任,政府更没有给予企业经济支援和政策支持。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不能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财政补贴之类的社会福利,更无法使自己参与现代学徒制的行为得到法律保障。企业在师资力量和培训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就会打折扣,自然出现“剃头担子学校一头热”的现象。 2、企业利益落实不到位,制约了学徒制的发展 一是在合作过程中,学校一般处于中心地位,对企业的意愿不够重视,企业利益得不到实现,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是有利益追求的,如果不能获得税费减免和财政补贴,企业就冷对待,因此企业受益程度要不断扩大。二是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从协议、法律角度上讲,学生就是企业员工,学生要享受员工待遇领工资,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一些技术要求高的岗位需求,企业生产效益受损,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是企业比较顾虑的问题。再者一个学徒制周期下来,培训的学生是否留得住同样是企业担心的一方面,学徒经过企业的培训以后,可能被其它企业挖走,但没有相应的法规制止这种行为。文化层面,多数企业的大众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相对较弱,在欧美发达国家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企业的责任和使命,企业并不介意学徒工毕业后去别的企业就业。所以,企业一般宁肯到人才市场招聘,也不重视对学徒的培养与储备,制约了现代学徒制推行。三是参与现代学徒制对企业形象提升作用小,在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作用甚微,很难稳定持续合作下去。据统计分析,将近20%的所谓学徒制合作仅是使用学校的廉价资源,合作往往是书面合作协议的束之高阁,不够深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受益有限,风险大,自然制约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现代学徒制内涵

(一)现代学徒制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师带徒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地教,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的界定。一般认为制度化的学徒制出现在中世纪,“学徒制”一词始用于13 世纪前后[1]。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各国自有手工业生产开始,便逐步形成了本国特有的“学徒制”。由掌握某类技艺和经验的“师父”直接将技术手把手传授给“徒弟”,这也就是早期的职业教育雏形。由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等的影响,各国的学徒制在后期发展时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各国对于现代学徒制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例如澳大利亚以“TAFE”为基础的新学徒制、英国的“青年训练计划(即YTS)”等等,他们都寻求到了本国职业教育发展与传统学徒制的最佳结合点,作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因此,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是学校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的产物,与传统学徒制相比较,它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和法律保障,并具有产教结合的培训方式。 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是在2011 年,是基于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在政府的引导下通力合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师父带徒弟”的形式来培养人才的过程[2],由江西省新余市进行了试点。

“学徒制”指以师傅带徒工为主要形式,以某行业或职业的知识技能学习为内容,徒工可因劳动获得某种形式回报的职业教育形态。工业革命使得传统的学徒制无法适应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规模需要,学校职业教育由此飞速发展并占据了职业教育的主要舞台。但学校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脱离以及职业教育课程“学问化”等一些根本性问题[1],不可避免地使学校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企业界、教育界以及学生的质疑。与此同时,人们在研究德国战后经济迅速腾飞的原因时发现,其致胜的秘密武器之一,就是以“双元制”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而“双元制”恰恰是一种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的新的学徒制形态。 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和效仿德国“双元制”来发展本国的职业教育。1983 年,位于瑞士巴塞尔的社会政治学协会最早提出了将学校教育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新型学徒制模式。20 世纪80 年代末,西欧各国纷纷改革学徒制,相关立法、政策和项目层出不穷。英国于1993 年推行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在1996 年推行新学徒制,美国和加拿大也从1990年开始进行学徒制改革实践。由此,学徒制以全新的面貌获得了发展。 (二)现代学徒制度的内涵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西方有关国家实施的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发展[2]。从广泛意义上看,二战后出现的以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等为典型,适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