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监测复习题及试题(40)

生物监测复习题及试题(40)

生物监测复习题及试题(40)
生物监测复习题及试题(40)

生物监测试题及参考答案(40题)

一、填空题

(1)细菌学监测对玻璃皿的要求是所用的玻璃器皿应是玻璃制品,必须不附着任何,应剔除已、有的有的器皿。

答案:硼硅洁净残渍破损划痕气泡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 P480

(2)玻璃器皿灭菌一般采用和方法。

答案:高压蒸气灭菌干热灭菌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486

(3)细菌总数测定是测定水中、和密度的方法。

答案: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异养菌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500

(4)进行细菌学检验,一般从取样到检验不宜超过小时,不然应使用10℃以下冷藏设备保存样品,但不得超过小时。

答案:2 6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500

(5)《规范》中细菌学监测有个项目,其中的测定和的测定是必测项目。

答案:细菌数总大肠菌群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生物

(6)细菌学采样同一采样点是进行分层采样时,应自而进行,以免不同层次的搅扰。同一采样点与理化监测项目同时采样时,应先采集样品。

答案:上下细菌学检验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500

(7)固定浮游植物定性、定量标本一般采用固定液;底栖动物标本一般用

固定或用固定。

答案:鲁哥氏液 5%福尔马林液 70%工业酒精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生物P13

(8)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试验用鱼在试验前必须经过驯养。驯养时间为日,驯养用水必须和相一致。试验用水硬度应在毫克/升(以CaCO3计)左右,pH在之间。

答案:7~15 试验用水 250 6.5~8.5

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GB/T13267-91

(9)在同一试验中,要求试验鱼必须同、同、同一。个体应尽可能大小一致,最大个体不可大于最小个体的。

答案:种龄来源 50%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520

(10)急性毒性试验前小时,驯养的试验鱼开始停止,在整个试验期间亦不。鱼的死亡率是计算值的主要依据,试验期间要仔细检验并记录。

答案:24 喂食喂食 LC50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生物P57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大肠杆菌是一种致病菌。

答:(×)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502

(12)显微镜使用后,用擦镜纸清洁光学玻璃部分,并罩好套子。

答:(√)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502

(13)培养细菌的玻璃器皿,应先经高压蒸汽灭菌,趁热倒出培养基,用热肥皂水或洗涤剂刷洗残渍,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用蒸馏水冲洗1-2次沥干。

答:(√)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485

(14)恒温培养箱须每天检查二次,温度变异不可超过±1℃。

答:(×)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481

(15)一般正常环境下比较清洁的水体中分布的底栖动物种类多、个体数量相对少;污染水体(严重污染外)中分布的底栖动物种类少,个体数量相对多。

答:(√)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472

(16)生物监测如结合水质理化监测,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更准确和可靠。

答:(√)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生物 P6

(17)选择试验鱼种类时,可采用最敏感的种类,或最主要的地方种类,也可采用标准种类。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可采用白鲢幼鱼、斑马鱼和青鱼将鱼等。

答:(√)

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GB/T 13267-91

(18)鱼类急性毒试验的时间定为48小时或96小时。

答:(√)

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GB/T13267-91

(19)枝角类急性毒性试验通常以24小时或48小时LC50、 EC50来作为试验指标,这两个指标无任何差异。

答:(×)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538

(20)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用鱼驯养期间每日要保持12~16小时光照。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生物P56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21)我国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总数标准为:

A.每升小样小于100个

B.每升水样小于或等于3个

C.每毫升水样≤100个菌落

答案:C

(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22)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总大肠菌群标准是。

A.每升水样小于等于100个

B.每升水样小于等于3个

C.每毫升水样小于等于3个

答案:B

(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23)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了一些必测和选测项目,其中Ames试验是监测项目之一。

A.细菌学

B.毒性测定

C.致突变物

答案:C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生物

(24)细菌总数测定中,菌落数大于100时采用报出结果。

A.按实数报出

B.两位有效数字,用10的指数表示

答案:B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生物

(25)报告细菌总数测定结果时,首先应选择平均菌数在进行计算。

A.30~300之间

B.<30

C.>30

答案:A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生物

(26)对受污染严重的水体,可选择方法测定其总大肠菌群数。

A.滤膜法

B.多管发酵法

C.延迟培养法

答案:B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

(27)采集浮游植物定性样品使用的浮游生物网规格为。

B.25号

C.40目

答案:B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生物P5

(28)着生原生生物活体观察鉴定应按以下规定进行。

A.加鲁哥氏液,带回实验室,浓缩后显微镜下观察

B.不加任何试剂,当天鉴定完毕,最多不超过两天

答案:B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生物P10

(29)对藻类密布较低的样品,定量计数时应计数。

A.计数框第2、5、8行

B.全片

答案:B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生物

(30)透明度较大,水较深的水体中采集浮游植物定量样品的方法是。

A.水面下0.5m左右采样

B.表层与底层各取样品,制成混合样

C.按表层、透明度的0.5倍处、1倍处、1.5倍处、2.5倍处、3倍处各取一样,将各层样品混合均匀后,再从混合样中取一样

答案:C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生物P5

(31)a、b、c三种工业废水,它们96小时对鲢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LC50分别为35%,20%,70%,从大到小的三种工业废水毒性排序为。

A.b>a>c

B.c>a>b

C.a>b>c

答案:A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527

(32)枝角类急性毒性试验中EC50的含义:

A.半数死亡浓度

B.半数耐受浓度

C.半数效应浓度

答案:C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538

(33)进行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时,对试验缸中溶解氧的要求是:

A. 8mg/L以上

B. 4mg/L以上

C. 2mg/L以上

答案:B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生物P56

(34)一般水生生物毒性试验预备试验的浓度范围设置方法为。

A.从10为公比间隔设置

B.等对数间距设置

答案:A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生物P56

(35)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重铬酸钾为鱼类急性病毒性试验,参考毒物、以斑马鱼为试验材料,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其实24h LC50必须是。

A.200~400 mg/L之间

B.>200mg/L

C.<400mg/L

答案:A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生物P55

四、问答题

(36)配制好的培养基保存多少时间?存放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已灭菌的培养基可在4~10℃存放一个月。存放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并且避免杂菌侵入和液体蒸发。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488

(37)为什么乳糖、蛋白胨培养基高压灭菌时,温度规定为115℃,而不是121℃?

答案:因高温会使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而影响检验结果。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488

(38)表示鱼类毒性试验结果LC50的含义是什么?如果某一物质96小时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结果LC50为2.36mg/l,请解释一下该结果。

答案:LC50为半数致死浓度。某一物质96小时LC50为2.36mg/L表示该物质96小时引起50%受试鱼死亡的浓度为2.36mg/L。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518

(39)进行水生生物鱼类及枝角类毒性试验时,预备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预试验的目的是确定正式试验浓度的大致范围,初步观察试验生物中毒表现和选择观察指标,检验规定的试验条件是否合适。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525

(40)浮游动物主要由哪些生物组成?

答案:主要由原生生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组成。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P465

持证上岗考核生物监测试题(A卷)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细菌学监测对玻璃皿的要求是所用的玻璃器皿应是玻璃制品,必须不附着任何,应剔除已、有的有的器皿。

(2)细菌总数测定是测定水中、和密度的方法。(3)《规范》中细菌学监测有个项目,其中的测定和的测定是必测项目。

(4)固定浮游植物定性、定量标本一般采用固定液;底栖动物标本一般用

固定或用固定。

(5)在同一试验中,要求试验鱼必须同、同、同一。个体应尽可能大小一致,最大个体不可大于最小个体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6)大肠杆菌是一种致病菌。( )

(7)培养细菌的玻璃器皿,应先经高压蒸汽灭菌,趁热倒出培养基,用热肥皂水或洗涤剂刷洗残渍,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用蒸馏水冲洗1-2次沥干。()

(8)一般正常环境下比较清洁的水体中分布的底栖动物种类多、个体数量相对少;污染水体(严重污染外)中分布的底栖动物种类少,个体数量相对多。()

(9)选择试验鱼种类时,可采用最敏感的种类,或最主要的地方种类,也可采用标准种类。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可采用白鲢幼鱼、斑马鱼和青鱼将鱼等。()

(10)枝角类急性毒性试验通常以24小时或48小时LC50、 EC50来作为试验指标,这两个指标无任何差异。()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11)我国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总数标准为:

A.每升小样小于100个

B.每升水样小于或等于3个

C.每毫升水样≤100个菌落

(12)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了一些必测和选测项目,其中Ames试验是监测项目之一。

A.细菌学

B.毒性测定

C.致突变物

(13)报告细菌总数测定结果时,首先应选择平均菌数在进行计算。

A.30~300之间

B.<30

C.>30

(14)采集浮游植物定性样品使用的浮游生物网规格为。

A.13号

B.25号

C.40目

(15)对藻类密布较低的样品,定量计数时应计数。

A.计数框第2、5、8行

B.全片

(16)a、b、c三种工业废水,它们96小时对鲢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LC50分别为35%,20%,70%,从大到小的三种工业废水毒性排序为。

A.b>a>c

B.c>a>b

C.a>b>c

(17)进行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时,对试验缸中溶解氧的要求是:

A. 8mg/L以上

B. 4mg/L以上

C. 2mg/L以上

(18)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重铬酸钾为鱼类急性病毒性试验,参考毒物、以斑马鱼为试验材料,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其实24h LC50必须是。

A.200~400 mg/L之间

B.>200mg/L

C.<400mg/L

四、问答题

(19)为什么乳糖、蛋白胨培养基高压灭菌时,温度规定为115℃,而不是121℃?

答:

(20)进行水生生物鱼类及枝角类毒性试验时,预备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

持证上岗考核生物监测试题(B卷)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玻璃器皿灭菌一般采用和方法。

(2)进行细菌学检验,一般从取样到检验不宜超过小时,不然应使用10℃以下冷藏设备保存样品,但不得超过小时。

(3)细菌学采样同一采样点是进行分层采样时,应自而进行,以免不同层次的搅扰。同一采样点与理化监测项目同时采样时,应先采集样品。

(4)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试验用鱼在试验前必须经过驯养。驯养时间为日,驯养用水必须和相一致。试验用水硬度应在毫克/升(以CaCO3计)左右,pH在之间。

(5)急性毒性试验前小时,驯养的试验鱼开始停止,在整个试验期间亦不。鱼的死亡率是计算值的主要依据,试验期间要仔细检验并记录。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6)显微镜使用后,用擦镜纸清洁光学玻璃部分,并罩好套子。()

(7)恒温培养箱须每天检查二次,温度变异不可超过±1℃。()

(8)生物监测如结合水质理化监测,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更准确和可靠。()(9)鱼类急性毒试验的时间定为48小时或96小时。()

(10)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用鱼驯养期间每日要保持12-16小时光照。()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11)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总大肠菌群标准是。

A.每升水样小于等于100个

B.每升水样小于等于3个

C.每毫升水样小于等于3个

(12)细菌总数测定中,菌落数大于100时采用报出结果。

A.按实数报出

B.两位有效数字,用10的指数表示

(13)对受污染严重的水体,可选择方法测定其总大肠菌群数。

A.滤膜法

B.多管发酵法

C.延迟培养法

(14)着生原生生物活体观察鉴定应按以下规定进行。

A.加鲁哥氏液,带回实验室,浓缩后显微镜下观察

B.不加任何试剂,当天鉴定完毕,最多不超过两天

(15)透明度较大,水较深的水体中采集浮游植物定量样品的方法是。

A.水面下0.5m左右采样

B.表层与底层各取样品,制成混合样

C.按表层、透明度的0.5倍处、1倍处、1.5倍处、2.5倍处、3倍处各取一样,将各层样品混合均匀后,再从混合样中取一样

(16)枝角类急性毒性试验中EC50的含义:

A.半数死亡浓度

B.半数耐受浓度

C.半数效应浓度

(17)一般水生生物毒性试验预备试验的浓度范围设置方法为。

A.从10为公比间隔设置

B.等对数间距设置

四、问答题

(18)配制好的培养基保存多少时间?存放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

(19)表示鱼类毒性试验结果LC50的含义是什么?如果某一物质96小时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结果LC50为2.36mg/l,请解释一下该结果。

答:

(20)浮游动物主要由哪些生物组成?

答:

环境生物学 试题

《环境生物学》 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 生物迁移 2、污染物在水体中转化的主要途径有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 生物降解作用。 3、环境污染物透过生物膜的生物转运过程,主要分为被动转运、特殊 转运和胞饮作用三种形式。 4、大多数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吸收、消化管吸 收、皮肤吸收三条途径。 5、污染物对生物的不利影响最先作用于细胞膜。 6、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导致的生物化学变化包括:防护性反应和非防 护性反应。 7、酶抑制作用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抑制作用两大类。 8、多种化学污染物的联合作用通常分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 作用和拮抗作用 4种类型。 9、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 环境物理效应 10、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包括:自然界释放、人类活动过程中的无 意释放和人类活动过程中故意应用。 11、环境中微生物对金属的转化,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和甲基化作 用 12、环境激素主要包括天然激素和合成激素、植物雌激素、和具 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化学物质等三类。 13、影响生物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受试生物、试验条件和不 同的实验室。 14、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有:水污染的细菌学监测;浮游生物监测 法;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法和微型生物群路监测法。 15、污染物对群落的影响表现在:污染物可导致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改 变。 16、环境污染的“三致作用”是指环境污染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 畸和致突变的作用。 17、毒性试验常用参数EC50和IC50分别表示能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 种效应变化的浓度和能引起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50%抑制的浓度

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和方法_贺金生

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和方法* 贺金生刘灿然马克平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摘要生物多样性的监测是生物多样性科学项目 D IVERSITA的核心内容,也是 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管理的基础。我国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正处于起步阶段,但 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监测的规范和标准不统一,这不仅不利于建立全国范围的监 测网络,也对监测数据的共享形成很大障碍。因此,根据国外的作法,结合我们 自己工作的体会,写成“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和方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 1 背景 生物多样性监测最主要的目的是为管理者服务,为他们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评价环境影响等问题上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时,生物多样性监测也能为相关学科提供大量的资料,如保护生物学、林学、农学、土壤学、渔业学和环境科学等。 Hellawell(1991)将生物多样性监测定义为:为确定与预期标准相一致或相背离的程度而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的定期监视。换句话说,生物多样性监测是在时间尺度上对生物多样性的反复编目,从而确定其变化。 生物多样性监测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ommittee of Sustainable D evelopment,CSD)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式,生物多样性监测必须回答如下问题(Stork et al.,1995)。 所监测的目标面临何种压力?这些压力处于何种程度? 哪些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正在改变或已经改变? 为管理某一监测目标(物种、种群、生态系统)的政策是否起作用? 联合国环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ams,UNEP)在1995年出版的《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价》一书中,详细罗列了生物多样性监测所应包括的内容(Samways et al.,199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39893360)及林业部GEF小型科学基金“森林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动态监测资助项目”。

生物多样性评估

生物多样性评估 摘要 生物多样性由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部分组成。由于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各层次中研究最成熟的层次,故我们将物种多样性作为研究的重点。通过传统生物多样性的度量模型,我们知道有两个评估生物多样性的指标,即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考虑到传统度量模型在使用时,多以物种相对多度作为群落多样性测度的变量,因而其计算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某种不合理性。为此我们引进改进后的DIV多样性指数模型,该模型是对物种丰富度指数的推广,着重强调个体数量对群落多样性贡献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指标构建原则和层次分析法,特别针对森林生态系统并在原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又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两个评价指标,即森林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和森林濒危植物多样性综合指数,以此扩大评价指标的范围,使对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更加全面有效。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层次分析法 一、问题重述 2010年是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已经越来越被人类社会关注,相关的大规模科研和考察计划也层出不穷。但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考察计划都面临着一个基本的问题:如何评价被考察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针对这一问题,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方法,但现在还缺少一种能全面考虑不同因素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测定的方法。于是在此背景下,本文要求建立一种合理的数学模型,设计一个全面而有效的评价生物多样性的指标,以利于今后考察和科研工作。 二、问题分析 在全面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我们首先对生物的多样性的概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他们生存环境的总称, 具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1[。 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由于考虑到物种多样性指标体系的研究是生物多样性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并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相对比较容易测定,因此本文我们着种通过分析植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来间接 给出评价生物多样性的指标]2[。

微生物检测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共35个空,共计70分) 1、菌落总数: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2、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的成分有胰蛋白胨、酵母浸膏、葡萄糖、琼脂、蒸馏水。 3、菌落总数小于100 CFU 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以整数报告。 4、大肠菌群: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5、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中第一法适用于大肠菌群含量较低的食品中大肠菌群的计数;第二法适用于大肠菌群含量较高的食品中大肠菌群的计数。 6、MPN法是统计学和微生物学结合的一种定量检测法。待测样品经系列稀释并培养后,根据其未生长的最低稀释度与生长的最高稀释度,应用统计学概率论推算出待测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最大可能数。 7、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n为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c为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m为致病菌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M为致病菌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8、无菌生理盐水的制法: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 9、霉菌和酵母平板计数法的培养过程:琼脂凝固后,正置平板,置28±1℃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并记录培养至第5天的结果。 10、菌落总数的培养过程: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1℃培养48±2h。 11、霉菌和酵母平板计数法:若空白对照平板上有菌落出现,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12、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在固体培养基中发酵乳糖产酸,在指示剂的作用下形成可计数的红色或紫色,带有或不带有沉淀环的菌落。 二、简答题(共1题,共计30分) GB 274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蛋与蛋制品》中液蛋制品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微生 菌落总数:25g(ml)样品+225ml稀释液,均质→10倍系列稀释→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各取1ml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皿中→每皿中加入15~20ml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混匀→培养→计数各平板菌落数→计数菌落总数→报告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25g(ml)样品+225ml稀释液,均质→10倍系列稀释→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倾入VRBA平板(36±1℃培养18~24h)→计数典型和可疑菌落→BGLB肉汤(36±1℃培养24~48h)→报告结果 1/ 1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2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量,是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的测量。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实验测量完全相同。 3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混匀制得。 4 生物监测:①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②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P296 5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 6 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 和A 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10lg 0 A A 。分贝符号为“d B ”,它的量纲为一,在噪声测量中是很重要的参量。 7 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8 化学需氧量COD :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 为单位)表示。 9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 10 简易监测:是环境监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特点是: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或方法,便于在现场或野地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往往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即可完成,价格低廉。 11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12遥感监测:是应用探测仪器对远处目标物或现象进行观测,把目标物或现象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识别、分析,揭示某些特性及其变化,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物或现象的高度自动化检测手段。 13 突发事件:是指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害。或是指在组织或者个人原计划或者认识范围以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潜在危害的一切事件。 14 环炉检测技术:是将样品滴于圆形滤纸的中央,以适当的溶剂冲洗滤纸中央的微量样品,借助于滤纸的毛细管效应,利用冲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淀、萃取或离子交换等作用,将样品中的待测组分选择性地洗出,并通过环炉加热而浓集在外圈,然后用适当的显色剂进行显色,从而达到分离和测定的目的。 15 质量控制图: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图是监测常规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控制分析数据在一定的精密度范围内,保证常规分析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

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与观测说明

目录 1、项目背景 (1) 2、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2) 3、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6) 4、国内外相关标准发展趋势 (7) 5、生物多样性遥感技术方法总结 (10) 6、标准的框架结构 (14) 7、主要条文说明 (14) 8、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或技术法规的水平对比和分析 (24) 9、实施本标准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实施方案建议 (24)

《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与观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根据《关于开展2017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环办科技函〔2017〕413号),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环规科技〔2017〕1号)的有关要求,开展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与观测技术指南制修订任务及相关技术性工作。项目统一编号为:2017-58。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承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作为协作单位,共同组成标准编制组。 1.2 工作过程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项目承担单位接到研究任务后,组织专家和相关单位成立了标准编制组。标准编制组成员进一步调研并系统分析了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观测等相关国际组织、加拿大等国家的相关标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在前期项目研究、文献资料分析和调研的基础上,编制组召开了研讨会,讨论并确定了开展标准编制工作的原则、程序、步骤和方法,形成了开题报告和初稿。 2017年6月28日,标准编制组召开专家咨询会,邀请了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环境监测站、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和遥感研究以及标准制定等工作的7名专家,对标准开题材料进行了咨询。专家高度评价了开展本项目的必要性,并对报告中涉及的遥感指标给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建议进一步围绕生物多样性定期观测的需求,遴选成熟指标纳入本技术指南。 2017年12月29日,原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组织召开项目开题论证会。由来自中科院动物所、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科院地理所、北京师范大学、原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7家单位的专家组成专家论

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保护生物学》期末考查 姓名: 学号: 一、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传价值及存在价值,还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 1、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表现在当地消耗使用价值(如食物,消费等)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地消耗使用价值,是指诸如猎物、薪柴等在当地消耗而不进入国内或国际市场的物品的价值。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收获、在国内或者国际商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价值。 2、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宜人价值(生态旅游、自然史与教育)等。 3、选择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价值也是选择价值或者潜在价值。今天,没有人敢确定现在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也不会有利用的价值(一些具药用的物种)。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也很难确定。 4、存在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指伦理或道德价值,自然界多种多样的物种及其系统的存在,有利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保持及其结构的稳定。存在价值常常受保护愿望来决定,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同情和责任。一个物种的存在价值有多大,它的消失究竟带来多大的损失,目前人们还难以准确评估,正如人们不能评估一只恐龙的存在价值一样。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也可以是收益价值或遗产价值——为保护子孙后代的某种价值而愿意支付的价值总和。

二、论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变暖研究最早从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Fourier提出温室效应的概念开始,至今己开展了将近200年,现在全球变暖己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己升高0.85℃。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的许多变化是史无前例的,科学家认为1983-2012年可能是北半球近1400年来最暖的30年,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措施,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年平均气温将比前工业时代至少上升1.5℃[1]。 1950-2010年间,全球有约5.7%的陆地面积发生了主要气候类型的转变,包括:干旱气候类型以及高纬度大陆气候类型的扩张、极地和中纬度大陆性气候类型的缩减、温带、大陆性以及极地气候的显著向极移动、热带和极地气候的海拔增长[2]。在中国,到2010年,己经能在气候带交界地区(约全国7.5%的陆地面积)诊断到气候带的变化,包括:东北地区温寒混交林气候向温带落叶林气候的转变:青藏高原苔原气候(ET)的消失;中国西南地区温带冬早气候的西进北抬。到21世纪末,全国将有超过52.6%的面积发生气候类型的转变[2]。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大尺度的综合性影响。过去的气候变化已使物种物候、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部分有害生物危害强度和频率增加,使一些生物入侵范围扩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改变等。未来的气候变化仍将使物种物候和行为、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使有害生物爆发频率和强度增加,并将可能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等[3]。 我将从陆地、湖泊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对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气候带北移、两极冰山退缩,植物向高纬度地区、高海拔山地移动[1,4,5]。到2100年,全球陆地表面49%的植物群落以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37%的生物区系发生改变,同时在无任何减排努力、全球升温4℃的最悲观模型中,全球植物多样性的平均水平将下降9.4%[4]。海平面上升,海滨植物大面积萎缩、生物入侵加剧;植物种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优势种改变;早春温度提前升高,植物物候节律改变;荒漠草原区土壤增温使得植物群落发生演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物种加速灭绝[4]。以及森林群落生产力下降,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威胁加大[1,5]等。 野生动物的分布区整体上向北移,如鸟类的北扩或西扩[6],昆虫向两极和高海拔地区扩展[7],种群灭绝风险增加、物种多样性降低,如蝴蝶[8]。物候期提前,加快昆虫的生长发育,

生物多样性的评估指标

题目生物多样性的评估指标 关键词个体数量贡献度参数估计 摘要: 本文是一个讨论生物多样性的评估指标,使其能够同时考虑到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综合影响。以数理统计的思想为基础,我们建立了相关的生态初等模型。 我们知道,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针对问题前言中提到的只以某地区物种数量的多少来衡量给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是不完善的:沙漠与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对比显然不能利用各自物种数量的多少。正如问题中所说,遗传多样性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之一。遗传主要表现在个体的差异,如人类就在进化中就分为了尼格罗人种、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三者都是智人,但性状有很大不同。而其中的基因多样性难以统计,人人之间均有不同。所以,我们可以简化思想,仅从种群内单体数量上来近似反应基因的多样性。 目前,对于生物多样性方面,在物种数量多度和物种个体的相对多度方面,都有成型的分析算法,但是没有对各物种在分布均匀度上对其进行加权,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某个物种的生物多样性贡献进行系数分析。 Keywords: individual quantity contribution degree parameter estimate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a discuss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order that it can consider genetic diversity, species diversity and ecosystem diversity at the same

鸟类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采购公告

鸟类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采购公告 鸟类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宿迁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平台(略)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0年05月11日 09:3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编号:E(略) (二)项目名称:鸟类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 (三)预算金额:50万元 (四)最高限价(如有):50万元,高于此限价的投标文件视为无效投标 (五)采购需求:为进一步了解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本底资源,充分掌握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现状,为实施保护计划、制定保护措施、开展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外事合作等提供基础资料,提升保护区的科学管理能力,拟针对鸟类开展专项监测工作。对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现场监测,实地调查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分布、多样性、居留型和居留期、受威胁情况、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现状等;系统分析重要物种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特点,提出保护对策;编制鸟类调监测线(方、点)分布专题地图,编制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名录及鸟类图册,编制自然保护鸟类专项监测报告,并正式出版。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第四部分采购需求。 (六)合同履行期限:本次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监测为期1年,每个月进行1次监测,共计12次,每次监测持续3~5天。 (七)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符合条件的小企业、监狱企业或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参与投标,对其产品的价格给予6%的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 (八)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一)供应商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提供下列材料: 1、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明文件(“三证合一”的提供“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提供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2、2018年度或2019年度的财务状况报告(指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或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供应商成立不满一年的不需提供); 3、2019年9月以来任意一月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指供应商依法

环境监测试题有答案

《环境监测》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2.空白试验: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 3.细菌总数: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于37℃经24h培养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 4.指示生物:对某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5.噪声: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检验监测、咨询服务监测四种;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_小于0.5m_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_ 水深二分之一处_,当水深_5m~10m___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_水面下0.5m处和河底上0.5m处__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浓缩水样、消除干扰。 4.直接采样法适用于污染物浓度较高且测定方法较灵敏的情况; 5.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 6.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挥发酚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二苯碳酰二肼_; 7.将14.1500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__14.2___ ; 8.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布点法、棋盘布点法、蛇形布点法四种。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D) A、COD B、挥发酚 C、六价铬 D、pH 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B) A、工厂总排污口 B、车间排污口 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 D、取样方便的地方 3.声音的频率范围是(A) A、20Hz<f<20000Hz B、f<200Hz 或f>20000Hz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试生物群落监测试题集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试生物群落监测试题集(一)基础知识 分类号:B2-0 一、填空题 1.水生生物监测的“生物群落法”项目适用于河流、、水体环境的监测,监测频次每年不少于。答案:湖泊水库两次 2.一般常规生物监测中,河流宜在水面下 m左右采样,可不分层取样。在湖泊、水库采样,若水深不超过2m一般可仅在取样。若透明度很小,可在加取一样,并与表层样混合制成混合样。 答案:0.5 表层底层 二、判断题 1.生物监测如果结合水质理化监测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则其结果更准确和可靠。( ) 答案:正确 2.显微镜使用后,应该用擦镜纸清洁光学玻璃部分和载物台,并罩好套子。( ) 答案:正确 三、问答题 简述在地表水水生生物监测中,断面的布设原则。 答案:(1)代表性。(2)与水质化学监测断面布设的一致性。

(3)考虑水体环境的整体性。(4)断面布设的连续性。(5)断面布设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环境监测技术基本理论(参考)试题集》编写组.环境监测技术基本理论(参考)试题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命题:黄鹤飞 审核:厉以强彭刚华 (二)浮游生物 分类号:B2-1 主要内容 浮游生物的测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一、填空题 1.浮游生物可划分为和两大类。 答案: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2.浮游生物计数时,要将样品充分摇匀,将样品置入内,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进行计数。 答案:计数框 3.浮游植物定量标本,一般采水 L,若浮游植物密度过低,采水量应。

答案:1~2 酌情增加 4.定性标本用浮游生物网采集,网的型号根据不同划分。号网用于采集藻类、原生动物和轮虫,号网用于采集枝角类和桡足类。 答案:筛绢孔径 25 13 5.采样点的设置要有代表性,采到的浮游生物要能真正代表一个水体或一个水体的实际状况。在江河中采集浮游生物时,采样点应设在附近及其设点,以反映受污染和未受污染的状况。 答案:不同区域污水汇入口上下游 二、判断题 1.在地表水中浮游生物密度低时,采水量可少,密度高时采水样则要多。(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若浮游生物密度低,采水量需多,密度高时则可以少采。 2.在河流中采集生物监测样品时,要用颠倒式采水器或其他型号采水器。( ) 答案:正确 3.浮游生物在水体中仅水平分布上有差异,所以采集表层水样即可代表整个水层浮游生物的实际情况。( ) 答案:错误

环境监测上岗考试试题集

本书按照要素或对象、手段和项目进行了分类,按要素或对象设章、按类设节,有关内容具体说明如下: 一、分类原则 按照要素或对象分为六大类,即水和废水、酸沉降、海水、噪声和振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中有害物质。 每大类中,结合监测程序(如采样和现场监测等)、监测手段(如重量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等)和监测项目进行分类,将技术上有共性的 监测项目合在一类,并按照监测手段设立了基础知识试题,各监测项目特定的技术要求包括在各自的专项试题中。 二、分类号 顾名思义,分类号是分类的编号。分类号由“英文字母+系列号”构成。 英文字母采用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大写表示:水和废水用“W”(water)表示, 酸沉降用“P”(precipitation)表示,海水用“S”(seawater)表示,噪声、振动用“N”(noise)表示,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用“V”(vehicle)表示,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中有害物质用“M”(material)表示。 系列号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采用顺序数字表示,例如W1、W20等;另一种是包括基础知识的情况,系列号中包括两部分数字,中间用“-”分开,即为“XX-YY”形式,XX表示顺序数字,YY为“0”表示基础知识,其他数字表示各监测项目的专项知识,例如W3-0表示重量法的基础知识,W3—1表示重量法测定硫酸盐的专项知识,W3-0和W3—1一起构成重量法测定硫酸盐的试题。 基础知识试题是该类的公用基础知识试题,专项试题是除基础知识以外的、与具体监测项目相关的试题。 三、监测方法 每个分类号包括了一个或多个监测方法,以“主要内容”的形式列在各类试题之前。部分试题后面标注的顺序号(即①、②等),表示该试题与“主要内容”中具体监 测方法的对应关系,以便于了解试题内容的出处:试题后面没有标注顺序号的,表示该试题与“主要内容”中所有监测方法均有关。一道试题后面有多个顺序号标注的,表示该试题与多个监测方法相关,即多个监测方法都涉及该试题内容,属于一题多用。

《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编制说明

附件三: 《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编制组 二○一○年四月

目录 1 项目背景 (1) 1.1 任务来源 (1) 1.2 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体系 (1) 1.3工作过程 (1) 2 国内外生物多样性评价概况 (1) 2.1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 (1) 2.2生物多样性评价试点工作 (2) 3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2) 3.1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3.2 生物多样性评价是保护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 (3) 3.3 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价的可行性 (4) 3.4 国家相关文件要求 (4) 4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4) 4.1标准适用范围 (4) 4.2 标准的主要内容 (5) 5 主要技术要点说明 (5) 5.1本标准的目标 (5) 5.2评价范围和评价对象 (5) 5.3评价指标 (5) 5.4指标权重 (6) 5.5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 (6) 5.6生物多样性状况的分级 (6) 6 主要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相关标准研究 (6) 7 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6) 8 参考文献 (6)

《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编制说明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为规范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掌握并了解全国和各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明确全国和各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与方向,整体上提高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能力,2008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以《关于开展2008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8〕44号)下达了制定《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的任务,项目统一编号为814,项目承担单位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1.2 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体系 本标准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标准,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体系涉及物种分类、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监测、保护、利用等。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指标及其权重、数据采集和处理、计算方法、等级划分等内容。 1.3工作过程 项目承担单位完成了“十五”国家科技支持课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技术研究”,建立了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在云南和四川两省开展示范研究。2007年,环境保护部正式启动了全国性的生物多样性评价试点工作,该项目以县级行政区域为评价单元,以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为评价对象,以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植被垂直层谱完整性、物种特有性、外来物种入侵度和物种受威胁程度等为评价指标,旨在掌握和了解全国及各省生物多样性现状、变化趋势和威胁因素,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的“常态化”,切实提高我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能力。试点工作首先在云南、广西和江西三个省(自治区)开展,基本工作周期为一年。2008年将试点扩大到北京、江苏、山东、湖南、青海五省(市)。2009年又将山西、安徽、湖北、四川、重庆、贵州、海南、新疆八省(市、自治区)纳入试点范围。这些工作为本标准的制定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项目承担单位在接到标准制定任务后,迅速成立了标准编制组。编制组调研并系统分析了美国、加拿大、欧盟、相关国际公约、国际非政府组织以及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在生物多样性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案例,于2008年9月形成了《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草案)及编制说明。 2008年12月23日,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召开了本标准的开题论证会,对本标准的定位、适用范围、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 2009年3月17日和6月4日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分别在北京、南京召开了生物多样性评价试点工作研讨会,对本标准草案进行了研讨。根据各省试点情况和研讨会的意见,编制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 2 国内外生物多样性评价概况 国内外在生物多样性评价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富成果,为制定本标准提供了借鉴。 2.1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 指标体系是表达生物多样性评价现状与保护效果的一种交流工具。单位面积上物种丰富度的区域变化是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分布格局。由于数据资源的限制,人们不得不采用指示物种(类群)来代表一个地区的所有物种资源。但人们对采用什么样的指示物种(类群)及不同生物类群间分布格局的一致程度仍存在较大的争议。近年来,《Nature》《Science》等

环境监测微生物知识培训试题(有答案)

环境监测微生物知识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3分) 1.环境监测微生物测试主要包括的项目有沉降菌、浮游菌、表面微生物、人员微生物。其中 沉降菌测试的时间一般为4h。 2.对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取样,对于规则表面通常使用RODAC双碟进行测试,对于不规则表面 一般使用擦拭取样法。 3.静态状态下进行的环境监测,除监测操作人员(不得超过2人),无其他操作人员活动。 4.酵母菌和霉菌的监测为1年4次,一般在1、4、7、10月采用沙堡氏培养基加测。 5.所用的每一批号的培养基,应选取3只进行阴性对照,以检验此批号培养基无菌是否良好。 6.应在A级关键操作的同时,对A级背景区域进行微生物项目的监测。 7.807车间的N1070/06房间及809车间的T128、T149、T207、T239房间,如某一品种在该 区域生产时需要进行A级操作,则该房间按相连B级频率测试;如该房间没有A级操作过程,则按不相连B级频率测试。 8.无菌双碟在洁净区使用时,应在双碟表面标明测试区域、测试位点、测试日期、产品批号 (限有产品的A级区域),避免混淆。用于写标识的笔应为不易擦除的无尘记号笔。 9.沉降菌测试时,在准备好的双碟底部写好编号后放置在各取样点,将培养皿大盖全部打开, 并扣在不产尘的灭菌纸或PE膜上。 10.沉降菌测试过程中,如双碟被不慎触碰,A级双碟继续监测;其他级别的双碟结束测试 并重新放置双碟继续监测,结束后结果按累加计数。 11.浮游菌测试测试位置一般距地面0.8-1.5m左右,A级区域仪器放在工作台面上。 二、问答题(共2题,每题20分) 1.简述培养基双碟递入递出流程。 1.培养基由车间物流通道进入。 2.在D级递物柜间黄线外去掉纸箱或转运筐。 3.打开物流递物柜房间递物柜紫外灯,空照30分钟后,递入培养基双碟。 4.用紫外灯照射60分钟后方可递入C级区。5操作人员在C级区对双碟进行表面清洁,去掉最外层塑料袋包装,递入B级区递物柜内,用紫外灯照射60分钟后递入B级区存放。 6.A级隔离器内使用的双碟,在隔离器前灭菌去掉第二层包装,带单层塑料袋包装递入灭菌。 7.监测完毕,将培养基用双层聚乙烯包装袋热封好,递出无菌室。 2.简述使用R ODAC双碟进行表面微生物测试的步骤。 取R ODAC双碟倒置,打开培养皿盖,用适当压力(保证双碟表面与被测表面完全接触)使R ODAC双碟培养基表面接触被测部位,接触面积为25cm2,盖上培养皿盖,倒置。取样完毕,用蘸有75%乙醇的丝光毛巾擦取样部位三遍,以杜绝培养基或其他擦拭液的残留。

最新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分析》期末考试试卷(B卷) 学院: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5分,共10分) 1.综合水样; 2. 等速采样; 3.硫酸盐化速率; 4.土壤单项污染指数 二、问答题(共50分) 1.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有什么区别?二者在数量上有何关系?为什么?(9分) 2.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各实用于什么情况?怎样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9分) 3.比较重量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非色散红外吸收法三种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的原理和优缺点。(9分) 4. 常用哪些方法提取生物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脂肪提取器提取法有何优点?(8分) 5. 有一地势平坦的田块,由于用污水灌溉,土壤被铅、汞和苯并(a)芘污染,试设计一个监测方案,包括布设监测点、采集土样、土样制备和预处理,以及选择分析测定方法。(15分)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监测某水样的BOD5时,采用稀释法测定数据为:水样在培养前溶解氧浓度是4.73mg/L;水样在培养后溶解氧浓度是 2.16mg/L;取原水样100mL加稀释水至1000mL。稀释水在培养前溶解氧浓度是0.12mg/L;稀释水样在培养后溶解氧浓度是0.04mg/L,求水样的BOD5为多少? 2. 监测某采样点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时,用装有5 mL吸收液的筛板式吸收管采样,采样流量为0.30 L/min,采样时间为60 min,采样后用光度法测定并计算得知全部吸收液中含2.0μg NO2,已知采样点的温度为5℃,大气压为100 Kpa,求大气中二氧化氮的浓度。

生物多样性检测

习题课集体备课教案 附:习题及讲解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选择题 1.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 A. 基因的多样性 B. 形态的多样性 C. 生存环境的多样性 D. 适应性的多样性 2.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的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一层次的价值() 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 基因的多样性 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农作物的多样性 3.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叙述错误的是() A.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B. 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保护基因库的多样性 C. 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迁出原地保护 D. 建立濒危动物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 藏羚羊大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B. 非法武装分子的疯狂捕杀 C. 缺少食物造成 D. 气候条件恶劣导致

5. 下列哪项不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 A. 控制牲畜数量,防止超载放牧 B. 营造草场防护林 C. 新建草场水利 D. 开垦草原变为粮田 6. 目前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 物种退化 B. 食物链中弱肉强食 C. 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 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7. 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B. 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享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誉 C.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数量最多的国家 D. 我国的鱼类、鸟类、哺乳类的种数都位于世界的前列 8.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哪项不是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A. 传染病的流行 B. 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到破坏 C.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D. 人类大量的捕杀 9. 安徽省宣城地区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 A. 丹顶鹤 B. 朱鹮 C. 扬子鳄 D. 褐马鸡 10. 以下不属于自然保护区功能的是() A. 物种保存的“天然基因库” B. 进行科研的“天然实验室” C. 宣传自然保护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D. 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手段 11. 我国已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索加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④有利于保持环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三峡大坝建成并蓄水后,有些生物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挽救这些生物,最好

环境监测试卷及答案套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水中铬常以两种价态形式存在,其中的毒性最强。 2、水体控制断面是为了了解而设置的。 3、残渣可以分为、、和总不可过滤性残渣,其中总悬浮物属于; 4、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法有、、、四种方法。 5、误差是指测定值与之间的差别;偏差是指测定值与之间的差别;评价准确度的方法有和两种。 6、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时,可用将大气中的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进行测定。 7、测定烟气烟尘浓度时,采样点的烟气流速与采样速度相比应当。 8、与物理化学监测方法相比,生物监测方法的优点是 缺点是。 9、在质量控制图中,当测定值落在上控制线以上时,表示这个数据是的,测定值中连续7个点递升,表示分析数据,当空白试验值连续四个点落于中心线以下时,说明数据。 10、大气连续自动监测的子站布设应满足、、和。 二、判断题:(10分) 1、称量样品前必须检查天平的零点,用底脚螺丝调节。() 2、使用高氯酸消解时,可直接向有机物的热溶液中加入高氯酸,但须小心。() 3、在分析测试中,空白试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实验值就可以抵消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4、测定DO的水样要带回实验室后加固定剂。() 5、水温、PH值、电导率等应在现场进行监测。() 6、我们通常所称的氨氮是指游离态的氨及有机氨化合物。()

7、使用标准皮托管测试时,当烟道内尘粒浓度大时易被堵塞。() 8、环境噪声测量时,传声器应水平放置,垂直指向最近的反射体。() 9、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分析人员在工作中进行自我质量控制的方法,是保证测试数据达到精密度与准确度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10、每次测定吸光度前都必须用蒸馏水调零。() 三、简答题:(25分) 1、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方式有几种?(5分) 2、保存水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分) 3、测定BOD5时,哪些类型的水样需要接种,哪些水样需要进行菌种驯化处理。(5分) 4、何谓表色和真色,怎样根据水质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测定颜色的办法?(5分) 5、试述β-中污带的理化和生物特点。(5分) 四、计算题:(25分) 1、试写出平均值置信区间的估算式,并计算下题:有5个测定值:1.1 2、1.15、1.11、1.16、1.12,求置信概率为95%的平均值置信区间。(t0.01,4=4.60;t0.05,4=2.78;t0.01,5=4.03;t0.05,5=2.57)(7分) 2、取水样100ml 监测其COD,按标准方法将水样和空白样加热回流,滴定时水样消耗浓度为 0.1mol/L的硫酸亚铁铵30ml,空白样消耗48.5ml,试计算此水样中COD的含量。(以O,mg/L 表示)(M1/2O=8)(8分) 3、采集大气中SO2样品60.0L,采样现场气温32℃,大气压98KPa,将样品用吸收液稀释4倍后,测得空白吸光度为0.06,样品吸光度为0.349,若空白校正后的标准曲线方程为,试计算大气中的SO2浓度。(10分) 五、综述题:(15分) 根据环境监测的学习,你认为国内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你将如何从事环境监测?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规范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Technical Criteria for Biodiversity Impact Assessment in Nature Reserve

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管的职能,妥善处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和《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标准,用于规范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起草。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1 4.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2 A.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2 B.对生物群落(栖息地)的影响6 C.对种群/物种的影响7 D.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9 E.对生物安全的影响10 F.对相关利益群体的影响11 5.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BI)13 6.生物多样性影响程度分级13 7.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评价指标权重值14 8.评价报告提纲15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云南省境内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类别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区边界范围调整、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所开展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也适用于在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或确定为保护区生物走廊带、外围缓冲地带,并由保护区管理部门行使管理权的区域开展的一切基本建设和生产经营性活动所进行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各地区(州)、市、县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可参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若下列标准被修订,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 《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 14529-93) 3.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以保护生物学、生态学和相关科学基本理论为依据,结合国际相关领域的行业规范,选取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指标; ?层次性:根据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层次,系统地选取相应的指标; ?全局性:考虑保护与发展的内在联系,反映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服务于各级政府的战略管理和决策需要; ?客观性:系统、准确地反映生物多样性受影响的客观情况,尽量克服因人而异的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科理论发展的局限性; ?预见性:根据专业知识,在项目建设期和运行期对各项评价指标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预测; ?实用性:考虑到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评估的可操作性,应尽量采用易于获取或预测的指标、参数,并提供相应的参数测定技术。避免 复杂、冗长且难以获取的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