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生产成本明细科目的理论与实际对比

企业生产成本明细科目的理论与实际对比

企业生产成本明细科目的理论与实际对比
企业生产成本明细科目的理论与实际对比

企业生产成本明细科目的理论与实际对比在对我公司进行成本核算时,发现我公司并未按理论上为“生产成本”账户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等两个明细账户科目,而是将二者合二为一,只设置了“生产成本”一级账户科目。

2.1.1 理论上,应设置“生产成本”账户及其二级明细科

生产成本账户核算我公司进行生产,包括产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为了分别核算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还应在“生产成本”账户下面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账户。

生产成本一般应按车间以及产品或劳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账内按照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分配领用钢材时,例如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分别领用钢材。入账时,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和“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当生产完工的产品,分配钢材时,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或“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2.1.2 实际中,我公司只设置“生产成本”账户科目

由于我公司生产中发生的辅助费用比较少,为了简化核算,我公司的“生产成本”账户下不再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明细账户而是将二者合二为一,只设一个“生产成本”账户。

辅助生产车间是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生产和劳务供应,例如供电车间和供水车间。我公司中根本就不单设供电车间、供水车间之类的辅助生产车间,所以也就无从谈起“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了。即使我公司设立了辅助车间。由于公司的特殊性质而决定的辅助车间的规模小、范围狭窄,所以我公司不再严格区分“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而是只设立“生产成本”账户。

当公司发生费用时,无论此费用是由基本车间产生的还是辅助车间产生的都直接借记“生产成本”账户。例如领用钢材,当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分别领用钢材,入账时,借记“生产成本”;当完工入库产品,分配钢材时时,直接贷记“生产成本”账户。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简化了日常会计的工作。

生产成本的明细科目

生产成本的明细科目 一、制造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 1.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是指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辅助后勤人员等非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工资;一线直接生产人员非生产期间的工资也计入本项目,非一线生产员工提供直接生产时,其相应的工资应从本项目转入生产成本中的直接工资项目。 2.职工福利费:按第一项所定义的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的14%提取。 3.交通费:是指企业为车间职工上下班而发生的交通车辆费用,主要指汽油费、养路费等。 4.劳动保护费:指按照规定标准和范围支付给车间职工的劳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保健饮食品(含外购矿泉水)的费用和劳动保护宣传费用。 5.折旧费:是指车间所使用固定资产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 6.修理费:指生产车间所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包括大修理费用支出。 7.租赁费:是指车间使用的从外部租入的各种固定资产和用具等按规定列支的租金。 8.物料消耗:指车间管理部门耗用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固定资产修理和劳动保护用材料。 9.低值易耗品摊销:是指车间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10.生产用工具费:是指车间生产耗用的生产用工具费用。 11.试验检验费:是指车间发生的对材料、半成品、成品、仪器仪表等试验、检验费。 12.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是指因生产的季节性需要而必须停工,生产车间停工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13.取暖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所支付的取暖费,包括取暖用燃料、蒸汽、热水、炉具等支出。 14.水电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由于消耗水、电和照明用材料等而支付的非直接生产费用。 15.办公费:是指车间生产管理部门的通讯费用以及文具、印刷、办公用品等办公费用;政府部门的宣传经费,包括学习资料、照相洗印费以及按规定开支的报刊订阅费等。 16.差旅费:是指按照规定报销生产车间职工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住宿费、助勤费;市内交通费和误餐补贴;按规定支付职工及其家属的调转、搬家费;按规定支付患职业病的职工去外地就医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贴等。 17.运输费:是指生产应负担的厂内运输部门和厂外运输机构所提供的运输费用,包括其办公用车辆的养路费、管理费、耗用燃料及其他材料等费用。 18.保险费:是指应由车间负担的财产保险费用。 19.技术组织措施费:是指生产工艺布局调整等原因发生的费用。 20.其他制造费用:除前述1~19项所列的,零星发生的其他应由车间负担的费用。

成本理论

第五章成本理论 [内容提要] 1.成本及其概念 成本(Cost),是指厂商为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总额,即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单位要素的价格的乘积。然而,在经济学的分析中,仅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成本概念是不够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可将成本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有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显形成本、隐形成本、私人成本、社会成本、沉淀成本以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指的是厂商在生产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一般要反映到厂商的会计帐目上,是企业已支出的货币的记录,因此也叫历史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从企业来说,指的是由于使用某一投入要素而必须放弃的这一要素在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从要素所有者来说,则是指这一要素在其他可能的机会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报酬。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是指厂商为生产一定商品而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实际费用。如给工人支付的工资,为购买原材料支付的货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自身所拥有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如企业所有者自身的薪金,生产中使用自己所有的厂房、机器等。在经济学中考察生产成本时,应将隐形成本包含在内。 私人成本(Personal cost)是从生产者角度所考察的成本,一般对于私人成本的概念,都囿于会计成本,生产者按市场价格支付的一切费用,此外还应包括隐性成本,隐性成本也是从生产者角度所考虑的成本。 社会成本(Social cost )是指整个社会为某种资源配置和使用所支付的成本。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往往不一致,厂商的经济活动有时会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因此,厂商在对其资源使用作出重大决策时,不能仅仅考虑其私人成本的大小,还要考虑由此引起的社会成本的大小。

建筑行业常用会计科目以及明细科目

建筑行业常用会计科目以及明细科目 (一)工程施工相当于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科目,主要核算各项目成本及毛利。下面设置“合同成本”和“毛利”两个二级明细科目。1、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核算工程合同成本,在合同成本下,设置以下明细科目:(1)人工费(项目/部门核算)(2)材料费(项目/部门核算)(3)机械使用费(项目/部门核算)(4)其他直接费(项目/部门核算)(5)分包成本(项目/部门核算)(6)间接费用间接费用下设下列明细科目:管理人员工资(项目/部门核算)职工福利费(项目/部门核算)固定资产使用费(项目/部门核算)低值易耗品摊销(项目/部门核算)办公费(项目/部门核算)差旅费(项目/部门核算)财产保险费(项目/部门核算)工程保修费(项目/部门核算)排污费(项目/部门核算)劳动保护费(项目/部门核算)检验试验费(项目/部门核算)外单位管理费(项目/部门核算)材料整理及零星运费(项目/部门核算)材料物资盘亏及毁损(项目/部门核算)取暖费(项目/部门核算)其他费用(项目/部门核算)2、工程施工——毛利核算工程毛利,具体的设置根据企业需要选择,不一定非要设置这些会计科目。特别是间接费用,有些不需要的可以不予以设置。(二)机械作业该科目主要是针对建筑企业有单独的设备管理部门为各项目提供设备发生的费用及内部结算的台班的核算。相当于制造待业的“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针对本公司的设备设置单机核算,准确核算每台大型或者主要设备每个台班的耗用成本。通常情况下,应当设置以下明细科目:工资及附加(部门/设备核算)燃料及动力(部门/设备核算)折旧费(部门/设备核算)配件及修理费(部门/设备核算)间 接费用(部门/设备核算)(三)应收账款 2、应收销货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施工企业应收产品销 售货款3 置有到期日。(四)应付账款1、应付购货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应付购货款、设备款等。2、应付分包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应付分包工程款3、暂估应付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暂估入账的款项(包括材料暂估入账及分包工程款的暂估入账)。4、应付质保金 (往来单位核算)核算应付分包单位的质保金,最好设置有到期日。 (六)主营业务收入(手工账可不用以下明细科目,只需按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即可)1、目标成本目标成本下设置以下明细科目:(1)人工费(项目/部门核算)(2)材料费(项目/部门核算)

费用明细科目培训资料

费用明细科目

期间费用、制造费用、研发费用明细科目 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1.工资薪金:行政管理部门员工的工资、加班费、奖金、津贴及年终加薪等。 2.福利费:指支付员工的生活、住房、保健、交通等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员工伙食费、餐厅用厨具、液化气,职工体检费、工伤医疗、探亲路费,行政行政管理部门的活动经费、医疗卫生费、职工慰问金、误餐补助,租房补贴,节日礼金、冬季取暖费、防暑降温费、体育用品,司机保安餐费补助及夜班补助。税前列支限额为当年职工工资总额的14%。 3.办公费: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办公用品、书报费、消耗用品费、年检/认证等。 (1)办公用品:包括笔、打印纸、笔记本、便签纸、信封、计算器、订书机、文件夹、电话机、电脑耗材以及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用色带、墨盒、墨粉等; (2)书报费:购书、订报刊杂志的费用; (3)消耗用品费:咖啡、茶叶、纸杯、纯净水、矿泉水、纸巾、洗手液、消毒液、手纸等; (4)印刷/复印费:指印名片、劳动合同、员工手册、公司内部报纸等; (5)年检/认证费:指企业参加工商联合年检、工商税务变更费、ISO认证费等; (6)其他:包括邮箱年费、刻章费、购发票费、财务报表、财务账本和封皮等。 4.培训费:公司为员工实际支付的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费用。税前列支限额为当年职工工资总额的2.5%。 (1)讲师费:聘请讲师的酬金、住宿费等; (2)资料费:购买培训材料的费用; (3)餐费:培训期间公司员工发生的餐费、食品费用; (4)其他:培训期间的场地使用费及其他杂费; (5)职工教育经费可列支内容包括《财建[2006]317文》:1上岗和转岗培训;2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3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5特种作业人员培训;6企业组织的职工外送培训的经费支出;7职工参加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8购置教学设备与设施;9职工岗位自学成才奖励费用;10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费用;11有关职工教育的其他开支。 5.网络通讯费:公司所有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网络费用、行政管理部门员工按规定报销的手机话费。 6.邮政报关费:邮寄包裹、信件费用以及EMS费用等,进口报关费(通关费、商检费、其他通关费用)。 7.差旅费:行政管理部门员工因公出差发生的费用。 (1)交通费:员工因公异地出差乘车、船、飞机等发生的往返交通费用(包含乘客保险费、机场建设费等)、租车费用、在出差地市内交通费以及市内办事人员发生的市内交通费等; (2)住宿费:员工因公异地出差期间发生的住宿费用(包括住宿保险费和按规定准予报销的住宿杂费

第六章:成本理论复习进程

第六章:成本理论

第六章:成本理论 一、填空 TC + VC 。 1、FC 2、平均总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都是 U 形曲线,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总成本和边 际成本先递减(减少),然后又递增(增加)的变动规律。 3、停止营业点位于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 4、如果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递减的,那么边际成本曲线必然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5、一个工厂平均总成本最低时的产量率被称为该工厂的理想产量,如果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点,被称为过剩生产能力。 6、如果在所有投入增加10%时产量增加了20%,这种生产过程就被称为规模收益递增,或者规模经济。 7、如果一个企业处于规模不变状态,那么投入量增加10%就会使产量增加10%。当长期平均成 本曲线下降时,就存在规模收益递增。 8、在投入品价格不变时,总成本增加,等成本曲线向向外平行移动,总成本减少,等成本曲线向向内平行移动。 二、判断 1、收益递减规律意味着不存在边际收益递增的区域。( F) 2、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都是“ U”形曲线。(T) 3、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水平与平均产量达到最高时的产量水平相同。(T) 4、在现实生活中,边际成本曲线很少向右上方倾斜。( F) 5、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都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上升的。( F) 6、一个企业的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点被称为能力过剩。(T) 7、如果平均总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就必然是递增的。(F) 8、没有任何一部分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会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之下。(T) 9、长期总成本分为长期固定总成本和长期可变总成本。(F) 10、规模收益递增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T) 11、在长期中,总成本曲线就是可变成本曲线。(T) 12、如果投入品价格下降,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曲线都会向上移动。(F)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四章企业的生产与成本理论 如果一班学生能在经济学课程中真正理解成本以及成本的所有的各个方面,那么,这门课程便算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J·M·克拉克 教学目的 讨论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成本(要素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生产函数和成本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的内容有:1、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2、企业短期生产函数的特征:报酬递减规律; 3、企业长期生产函数的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与规模报酬分析; 4、企业生产函数基本概念总结——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例; 5、企业成本的定义、分类; 6、等成本曲线与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或生产者均衡); 7、企业短期成本函数的推导与特征; 8、企业长期成本函数的推导与特征。 从本章开始,进入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学习。微观经济学关心的生产 者行为,包括生产者的技术选择行为、要素选择行为、产量和价格选择行为。与这三种选择行为相对应的理论分析是:生产函数理论(教科书的第四章)、成本函数理论(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教科书的第五章,第八章)和市场结构理论(也称产业组织,教科书的第六章、第七章)。

第一节企业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成本函数(和要素需求)理论的基础,它描述了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技术约束1。因此,教科书一般都是从生产函数理论 过渡到成本函数理论。下面,我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主体——企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一)企业的定义 1、企业(firm)的定义:也称厂商,就是指为赢利而从事生产或交易活 动的经济组织。是否以赢利为目的是划分企业和事业单位分界线。(二)企业的本质 1、交易成本:任何交易都看成是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契约的过程,而围 绕交易契约的达成和执行所发生的成本,就是交易成本。它可以分成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 2、企业的本质: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 的一种替代物。 (三)企业的目标 1、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个假定既是微观经济 学关于理性行为(或经济人)假定在生产和厂商理论中的运用,也有利于利用数学中最优化分析。 2、从长期来看,一个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终究将被市场竞争 所淘汰。所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也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四)企业的组织形式: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 二、生产函数的定义和类型 1研究厂商行为,首先考察厂商行为的约束条件。厂商选择时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客户、竞争对手、自然 条件等施加的。其中,自然条件对厂商施加的是技术约束:只有某些投入组合才有可能生产出既定的产量,因此,厂商的生产计划必定受到技术可行性的限制。

胚布纺织厂的成本核算方法和表格

化纤胚布纺织厂的成本核算方法和表格 原料成本+前道成本+织造成本原料成本=原料用量*原料价格。原料用量=经用量+纬用量经用量=总经根数*D/9000*1.1 纬用量=胚布纬密*(上机门幅+补边丝)*D/9000*1.03 前道和织造成本具体看,这东西不可能算的很清楚的 化纤面料成本核算 纬线是300D的低弹丝2/3 扁金皮1/3规格不是很清楚就是平常用的那种可能是120D的纬密是45梭门幅是305 剑杆做的剪掉的废边大概10公分按315公分算好了低弹一吨价格是2万金皮是3万6 经线是直接买的5块8一米75D加捻丝加上织缩要多少钱一米?? 请针织厂成本核算 (纱价/(1-织损)+织工+染工)/(1-染损)+利润+税率就是针织布的成本价了。其中有几种不同的纱,要按照它所占的比例,加在一起就OK. 纺织厂的成本核算用什么方法,关于生产棉纱的企业 2010-12-13 11:55提问者采纳 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几种得看你经营业务的大小,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你最合适的方法,一般有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我个人认为一般纺织厂一次订购棉花数量大纺成棉纱后都是按批号分类的,按分批法更合适方便。 纺织厂成本核算会计分录 2013-09-12 21:34匿名|分类:财务税务|浏览179次 厂购原材料布匹、辅料、纤维等, 借:原材料贷:应付账款 车间领用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 生产出产成品,借:库存商品60万 贷:生产成本60万 产品入库,借:库存商品80万 贷:生产成本80万每月末产成品小于入库产品有差额,比如80-60=20万如何做账呢? 有时是产成品大于入库商品,如80-60=20万该如何处理呢? 纺织厂成本核算会计分录 2013-09-12 21:34匿名|分类:财务税务|浏览179次 厂购原材料布匹、辅料、纤维等, 借:原材料贷:应付账款 车间领用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

西方经济学第一次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要求: 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 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 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 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解题思路: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答: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 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答: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要素价格)。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是不需考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供给方局部均衡的结果。利润最大是成本最小的充分条件,而成本最小只是利润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一般均衡中的利润最大化一定是满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了的,否则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可以在任何产量处得到满足和实现,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答:

生产成本的的分类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有: 一、边际酬劳递减规律和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二、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 三、短期成本及其分类 四、长期成本及其分类 五、利润最大化原则 一、边际酬劳递减规律和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TP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假如只考虑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则),(K L f TP =。假设K 是确定的,只变化L ,那么),(0K L f TP = 。 平均产量AP 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提供的产量。 L K L f L TP AP ) ,(0== 边际产量MP 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引起的总产量

的增加量。 dL K L df dL dTP MP ) ,(0= = 或L TP AP ??= 2、边际酬劳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中去时,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产品的边际产量是先增加后减少的。 例如:一块农田,不施肥,产量较低,施适量的肥料产量增加,然而肥料施的太多,产量又会减少,这确实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工业生产中也如此,劳动力的投入也要适度,劳动力投入适量时,生产效率最高,在投入人力太少或者太多,生产效率均会下降。 3、边际酬劳递减规律的图形描述 产量TP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MP>0时,TP 上升;MP=0时,TP 最大;MP<0时,TP 下降。 AP 与MP 相交于AP 的最高点,相交前,MP>AP ;相交后,MP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答案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畴的关系 答案: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M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A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TP)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AP),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AP)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AP);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AP)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

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答: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要素价格)。 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是不需考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供给方局部均衡的结果。 利润最大是成本最小的充分条件,而成本最小只是利润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一般均衡中的利润最大化一定是满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了的,否则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可以在任何产量处得到满足和实现,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答:第一,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 线的最低点 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在相交之 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

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完整)

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 首先必须明白精确的成本核算是一种建立在进销存、生产和财务都准确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活动,任何一个不准确的进销存、生产和财务信息都可能造成成本的计算不准确,但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那就是财务的账面价值必须和仓库、生产线的库存价值保持一致。存货核算的方法有很多,有月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等多种方法, 首先明白构成产品成本的几大要素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委外工缴费。我以一个成品A为例子,生产数量为30个,产品BOM和产品Routing(工艺路线)如下:1.直接材料的计算 月加权平均单价:P=(上月结存金额+本月购入金额)/(上月结存数量+本月购入数量)该月领用材料的金额:S=P*N (其中S为领用金额,P为加权单价,N为领用数量)现假设:上月B原料的库存数量为10,财务账面价值为100 本月B原料的入库数量为40,单价为12,入库金额为480,则财务必须记账为:借:原材料—B原料480 贷:应付账款480 那么,本月的B材料加权平均单价: P=(100+480)/(10+40)=11.6 这也是B原料的该月成本价格如果本月领用B原料数量为35,那么本月的B原料领用金额:S=11.6*35=406 上月C原料的库存数量为50,财务账面价值为150,本月没有购入,那么本月C材料加权平均单价:P=150/50=3 这也是C原料的该月成本价格如果本月领用C原料的数量为40,那么本月的C原料的领用金额:S=40*3=120 当月底计算产品成本时,财务需记账: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526 贷:原材料526 2.直接人工的计算 现假设:组装和包装车间各有甲和乙参加了这个A产品的生产,甲的工资是3000元/月,乙的工资是1500元/月,甲和乙每天都工作10小时,那么甲的工资率为:(3000/30)/10=10元/小时,乙的工资率为:(1500/30)/10=5元/小时 在组装车间,生产该30个A产品,耗费了甲3个小时, 那么该批产品的组装车间直接人工为:10*3=30 在包装车间,生产该30个A产品,耗用了乙2个小时, 那么该批产品的包装车间直接人工为:5*2=10 那么在月末计算工资和分摊该批30个A产品成本时,财务需记账: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40 贷:应付工资40 3.制造费用的计算 现假设:组装车间本月共计发生制造费用30000元,该车间共20人,每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那么本月该车间共计有效工时为30*20*10=6000小时;则该车间制造费用的费率30000/6000=5元/小时,那么分摊到该批产品时的制造费用为:5*3=15元包装车间本月共计发生制造费用18000元,该车间共10人,每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那么本月该车间共计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答案

答案: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M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A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TP)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AP),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AP)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AP);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AP)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答案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从本章开始转入对生产理论的讨论,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市场的供给。在生产理论中所要研究的经济行为主体是生产者,也称为厂商或企业,它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经济目标而独立做出统一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在西方经济学中,不论厂商的组织形式如何,通常都假定厂商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与消费者类似,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选择时也要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等。本章主要考察厂商面临的技术约束,说明厂商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组织生产。 本章重点: (1)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及收益递减规律。 (3)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定。(可变投入量合理区间) (4)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5)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6)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7)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原因。 (8)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及关系 (9)厂商收益及利润最大化原则 习题: 1、名词解释: 生产要素、生产函数、边际产量、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显明成本、隐含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2、单项选择题: (1)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 B )。 A.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 B.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C.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 D.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 (2)对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αKβ中,参数A、α、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α代表增加l%的劳动对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B.β代表增加1%的资本对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C.A是技术系数,A的数值越大,既定投入数量所能生产的产量越大 D.A是风险系数,A的数值越大,既定投入数量所能产生的风险越大 (3)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下降时,( C )。 A.AP L递减且AP L<0 B.MP L=0 C.MP L递减且MP L <0 D.AP L=0 (4)当生产处于有效区域内时,等产量线应该为( D )。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答案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从本章开始转入对生产理论的讨论,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市场的供给。在生产理论中所要研究的经济行为主体是生产者,也称为厂商或企业,它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经济目标而独立做出统一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在西方经济学中,不论厂商的组织形式如何,通常都假定厂商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与消费者类似,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选择时也要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等。本章主要考察厂商面临的技术约束,说明厂商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组织生产。 本章重点: (1) 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及收益递减规律。 (3) 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定。(可变投入量合理区间) (4) 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5) 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6) 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7) 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原因。 (8) 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及关系 (9) 厂商收益及利润最大化原则 习题: 1、 名词解释: 生产要素、生产函数、边际产量、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显明成本、隐含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 2、 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D )。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2)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LK Q 10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 A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 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 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 D .企业处于内部经济阶段 (3)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 )下降时,( C )。 A .AP L 递减且AP L <0 B .MP L =0 C .MP L 递减且MP L <0 D .AP L =0 (4)当生产处于有效区域内时,等产量线应该为( D )。 A .凸向原点 B .负向倾斜 C .不相交 D .以上均对 (5)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 B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 第七章 生产成本

第七章生产成本与收益理论 1.使用自己的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B )。 A.固定成本 B.隐性成本C.会计成本D.显性成本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厂房设备投资是可变成本 B.贷款利息的支出是可变成本 C.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D.补偿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固定成本 3.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C ) 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 C.一直趋于下降 D.—直趋于上升 4.如果固定成本上升,则( D )。 A.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上移 B.边际成本曲线上移,平均成本曲线不变 C.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都不受影响 D.平均成本曲线上移,边际成本曲线不变 5.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越变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会越来越小( B ) A.直至两曲线相交 B.但决不会相交 C.相交后重合 D.相交后分开 6.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A )

A.固定成本B.平均成本C.机会成本D.隐性成本 7.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A ) A.显性成本 B.隐性成本 C.固定成本 D.可变成本 8.假定某台机器原来生产A产品,收入为1500元,现在改而生产B产品,收入是1800元,则生产B产品的机会成本是(C )a A.330元 B. 3 330元 C.1500元 D.1800元 9.已知产量为99单位时,总成本等于995元;当产量增加到100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10元,由此可知第100个产量的边际成本为( B )b A.10元 B.5元 C.15元 D.7.5元 Q1=99 Q2=100 TC1=995 AC=10 AC=TC2\Q2 TC2=AC*Q2=10*100=1000 MC=△TC\△Q=(TC2-TC1)\(Q2-Q1)=(1000-995)\(100-99)=5 10.当边际成本下降时,总成本曲线开始(D ) A.以递增的速度下降B.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C.以递减的速度下降 D.以递减的速度上升 11.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B ) A.显成本;B.隐成本;C.经济利润D.会计成本 12.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B )c A.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企业生产成本明细科目的理论与实际对比

企业生产成本明细科目的理论与实际对比在对我公司进行成本核算时,发现我公司并未按理论上为“生产成本”账户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等两个明细账户科目,而是将二者合二为一,只设置了“生产成本”一级账户科目。 2.1.1 理论上,应设置“生产成本”账户及其二级明细科 生产成本账户核算我公司进行生产,包括产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为了分别核算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还应在“生产成本”账户下面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账户。 生产成本一般应按车间以及产品或劳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账内按照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分配领用钢材时,例如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分别领用钢材。入账时,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和“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当生产完工的产品,分配钢材时,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或“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2.1.2 实际中,我公司只设置“生产成本”账户科目 由于我公司生产中发生的辅助费用比较少,为了简化核算,我公司的“生产成本”账户下不再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明细账户而是将二者合二为一,只设一个“生产成本”账户。 辅助生产车间是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生产和劳务供应,例如供电车间和供水车间。我公司中根本就不单设供电车间、供水车间之类的辅助生产车间,所以也就无从谈起“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了。即使我公司设立了辅助车间。由于公司的特殊性质而决定的辅助车间的规模小、范围狭窄,所以我公司不再严格区分“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而是只设立“生产成本”账户。 当公司发生费用时,无论此费用是由基本车间产生的还是辅助车间产生的都直接借记“生产成本”账户。例如领用钢材,当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分别领用钢材,入账时,借记“生产成本”;当完工入库产品,分配钢材时时,直接贷记“生产成本”账户。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简化了日常会计的工作。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一、论述题(共1道试题,共100 分。) 1。 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要求: 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 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 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 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 解题思路: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提示:答题框内不能输入超过2000个字符.如果超过2000字符,请使用附件上传功能。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 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答: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要素价格)。

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 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企业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掌握生产者的基本假设: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 掌握科斯的企业理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企业产生以后,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两种交易方式都要支付交易费用或成本。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产生了。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例题·单选题】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交易成本的节约 B.外部性 C.市场失灵 D.企业内部可以构造权力制衡机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一)生产及相关概念 生产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但在短期内,企业的投入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 (二)生产函数 掌握生产函数的含义: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考试内容:掌握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也称短期生产函数,其基本形式: 该函数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这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的变化。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TP):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平均产量(AP):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边际产量: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