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答: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M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A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TP)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AP),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AP)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AP);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AP)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答: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

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要素价格)。

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是不需考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供给方局部均衡的结果。

利润最大是成本最小的充分条件,而成本最小只是利润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一般均衡中的利润最大化一定是满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了的,否则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可以在任何产量处得到满足和实现,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答:第一,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

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

如图所示:

第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关系(与上相近)。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为零。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展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中与每一特定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之相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只有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最低点处,LAC=SAC=LMC=SMC,并同时有长期总成本曲线LTC与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相切,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切。至于其它各点处,长期边际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分别遵循各自的规律,沿着各自的轨迹先下降后上升,二者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

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明产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 形曲线。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答: 假定企业用于购买这两种要素的全部成本C是既定的,企业所用的技术是不变的,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并且要素价格Pl和Pk 是已知的。在既定的成本约束下,企业应选择要素的投入组合以获得最高的产量。

等产量曲线任意点的切线斜率代表的是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的斜率是要素价格之比的相反数,因此,可以得到公式,。

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企业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可以进一步得到公式:

企业可以通过对两种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最大产量。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生产成本)教学总结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生产成本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总收益(total revenue) 答:总收益指一定时期内厂商从一定量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货币总额,它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P乘以销售量Q,即: =? TR P Q 由于完全竞争的厂商所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厂商增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TR ?)总是等于固定不变的单位产品的价格P,所以总收益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其斜率就是固定不变的价格。完全竞争市场外其他类型市场的总收益曲线是先上升达到最大后再下降的。 2.总成本(total cost) 答:总成本指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货币量,它包括两个部分,即固定成本(FC)与可变成本(VC)。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厂房费用、机器折旧费用、一般管理费用及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只要建立了生产单位,不管产量多少,都需要支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支出及生产工人的工资等。这些费用在短期内是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其变动的规律是:最初,在产量开始增加时,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效率,故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较大;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趋于合理,其效率得以充分发挥,故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依次变小;最后由于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依次变大。这一变动趋势正好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描述的总产量的变动趋势相反。 3.利润(profit) 答:利润指从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收益与生产这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全部成本之间的差额。用等式表示为:利润=收益-成本。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且他们发现,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4.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 答:显性成本有时也称为直接成本,指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它主要包括:①直接材料成本。即在生产中用来变成产品主要部分的材料的成本,如用于原料、材料等方面的支出;②直接人工成本。在生产中对材料进行直接加工使它变成产品所用的人工的工资;

第五讲公共物品理论

第五讲公共物品理论 第五讲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理论 一(什么是公共物品 1(纯(pure)公共物品与非纯(impure)公共物品 (1)纯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上)具有(完全)非竞争性(non-rivalry)与(完全)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的商品。(完全)非竞争性是指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总是为零,这意味着它可以同时容纳任意多的消费者;(完全)非排他性是指阻止消费者搭便车行为的成本无限大。如果物品的消费具有完全竞争性与完全排他性(即排他成本总是为零),则称之为纯私人物品。显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严格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现实世界中的物品位于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之间。 (2)非纯公共物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商品。非纯公共物品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但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随着使用者的不断增加,每个消费者从该物品获得的效用将下降,即消费开始具有竞争性,经济学称这种现象为拥挤(congestion),而纯公共物品是不会有拥挤现象的,所以,经济学又称之为可拥挤公共物品(congestible)。某些非纯公共物品的排他成本尽管不是零,但也并不高,即具有较强的排他性,经济学称之为俱乐部产品。 2(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理解 (1)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private public)的标准就看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即是否有必要排他及是否可能排他。非竞争性实际上意味着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看不应该、没有必要排他;非排他性实际上意味着不能够排他性。排他性既与技术条件有关,也与法律制度有关,公共物品强调的是与技术特性有关的排他性。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微观经济学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问题与应用 1.本章讨论了许多成本类型:机会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 际成本。在以下句子中填写最合适的成本类型: A.采取某个行为的真正成本是其____。(机会成本) B.____是当边际成本低于它时下降,当边际成本高于它时上升。(平均总成本) C.不取决于产量的成本是____。(固定成本) D.在冰激凌行业里,短期中,____包括奶油和糖的成本,但不包括工厂的成本。(可变成本) E.利润等于总收益减___。(总成本) F.生产额外一单位产量的成本是____。(边际成本) 2.你的姑妈正考虑开一家五金店。她计算,租仓库和买库存货物每年要花费50 万美元。此外,她要辞去她每年 5 万美元的会计师工作。 A.给机会成本下定义。 答: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B.你姑妈经营一年五金店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如果你姑妈认为她一年可以卖出5511 万美元的商品,她应该开这个店吗?解释原因。 答:姑妈经营一年五金店的机会成本是55 万美元。如果一年有51 万美元的营业额,则姑妈不应该开这个店,因为从经济学角度上讲,总成本包括一切机会成本。利润=总收益-总成本=51-55=-4<0,姑妈开店一年将发生亏损。 3.一个渔民注意到了钓鱼时间与钓鱼量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A.用于钓鱼的每小时的边际产量是多少? 答:用于钓鱼的每小时的边际产量分别是10、8、6、4、2 磅鱼。 B.根据这些数据画出渔民的生产函数。解释其形状。 答:渔民的生产函数曲线随着钓鱼所花的小时数增加变得越来越平坦,这是因为随着渔民 钓鱼所花的小时数增加,用于钓鱼的每小时的边际产量递减的特性。 图13-4 渔民的生产函数 C.渔民的固定成本为10 美元(他的钓鱼竿)。他每小时时间的机会成本是 5 美元。画出渔民的总成本曲线。解释它的形状。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成本理论

第五章成本理论 [内容提要] 1.成本及其概念 成本(Cost),是指厂商为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总额,即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单位要素的价格的乘积。然而,在经济学的分析中,仅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成本概念是不够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可将成本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有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显形成本、隐形成本、私人成本、社会成本、沉淀成本以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指的是厂商在生产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一般要反映到厂商的会计帐目上,是企业已支出的货币的记录,因此也叫历史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从企业来说,指的是由于使用某一投入要素而必须放弃的这一要素在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从要素所有者来说,则是指这一要素在其他可能的机会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报酬。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是指厂商为生产一定商品而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实际费用。如给工人支付的工资,为购买原材料支付的货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自身所拥有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如企业所有者自身的薪金,生产中使用自己所有的厂房、机器等。在经济学中考察生产成本时,应将隐形成本包含在内。 私人成本(Personal cost)是从生产者角度所考察的成本,一般对于私人成本的概念,都囿于会计成本,生产者按市场价格支付的一切费用,此外还应包括隐性成本,隐性成本也是从生产者角度所考虑的成本。 社会成本(Social cost )是指整个社会为某种资源配置和使用所支付的成本。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往往不一致,厂商的经济活动有时会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因此,厂商在对其资源使用作出重大决策时,不能仅仅考虑其私人成本的大小,还要考虑由此引起的社会成本的大小。

经济学原理测试题(选择及计算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机器原来生产产品A,利润收入为200元,现在改为生产产品B,所花费的人工、材料费为1000元,则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是()。(华东师大2000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200元 B. 1200元 C. 1000元 D. 800元 答案:A 根据教材定义,似乎应该选择答案B,但我们并不知道生产产品A时所花费的成本,生产一套桌椅和生产一套组合柜都要用到电锯,但显然二者的其他投入如时间、人工、材料等是不同的,因而只能以A产品的利润作为B产品的机会成本。 关于这个问题,可作以下思考: ①按教材的定义,机会成本是其他应用中的最大收益(视不同应用的成本相同);②机会成本是其他应用中的最大利润(不考虑投入差异);③综合运算(考虑投入的差异):A的机会成本=B的收益+(A的成本-B的成本)——。 第一种算法一般只在两种应用的投入品完全相同时适用;第二种和第三种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显得更合理一些。(例如,一台机器用来生产A,总投入为100,利润为150;用于生产B,总投入为200,利润为200。采用第二种算法,生产B的机会成本为150;采用第三种算法,生产B的机会成本为350,如果扣除生产B的投入200,剩余部分与第二种算法相同;相比之下第一种算法的机会成本250就很难说明问题了) 但令我感到纠结的是不知道你们大学毕业后的去向如何,如果考研,特别是经济学有关的研究生,对方选择的经济学教材是否高鸿业的就有影响了,所以最好我们同学对这几种算法都有了解,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算法解决问题。 2. 在短期生产中,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达到最小值。 A. 平均成本 B. 边际成本 C. 平均可变成本 D. 平均不变成本 3. 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天津财经学院1999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上升的 B. 下降的 C. 垂直的 D. 水平的 4. 经济学中所指的经济利润是指() A. 总收益与显性成本之间的差额 B. 正常利润 C. 总收益与隐性成本之间的差额 D. 超额利润 5. 短期中,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则有()。 A. 平均成本上升 B. 平均不变成本上升 C. 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 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射线)与TC曲线的切点上,AC()。(上海交大1999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达到最小值 B. 等于MC C. 等于A VC+AFC D. 以上结果都正确 7. 外在不经济引起LAC曲线()。 A. 向上移动 B. 向左移动 C. 沿LAC曲线下移 D. 不发生变化 8.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是()。(华东师大2000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收支相抵点 B. 停止营业点 C. 厂商均衡点 D. 平均成本最低点 9. LAC曲线同LMC曲线之间关系正确的有()。 A. LMC﹤LAC时,LAC上升 B. LMC﹤LAC时,LAC下降

第五讲 公共物品理论

第五讲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理论 一.什么是公共物品 1.纯(pure)公共物品与非纯(impure)公共物品 (1)纯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上)具有(完全)非竞争性(non-rivalry)与(完全)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的商品。(完全)非竞争性是指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总是为零,这意味着它可以同时容纳任意多的消费者;(完全)非排他性是指阻止消费者搭便车行为的成本无限大。如果物品的消费具有完全竞争性与完全排他性(即排他成本总是为零),则称之为纯私人物品。显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严格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现实世界中的物品位于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之间。 (2)非纯公共物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商品。非纯公共物品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但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随着使用者的不断增加,每个消费者从该物品获得的效用将下降,即消费开始具有竞争性,经济学称这种现象为拥挤(congestion),而纯公共物品是不会有拥挤现象的,所以,经济学又称之为可拥挤公共物品(congestible)。某些非纯公共物品的排他成本尽管不是零,但也并不高,即具有较强的排他性,经济学称之为俱乐部产品。 2.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理解 (1)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private public)的标准就看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即是否有必要排他及是否可能排他。非竞争性实际上意味着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看不应该、没有必要排他;非排他性实际上意味着不能够排他性。排他性既与技术条件有关,也与法律制度有关,公共物品强调的是与技术特性有关的排他性。 (2)公共物品不等于公有物品,私人物品不等于私有物品;物品不一定都是有形的。 (3)公共物品与搭便车问题: A搭便车:从物品的消费中获益而不付费的现象。搭便车问题在公共物品中最为严重。 B最早对搭便车问题进行讨论的人是休谟;wicksell对公共财政中的搭便车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特别注明:以下对公共物品的讨论以纯公共物品为例,因为纯公共物品的研究结论可以很任意地推广到非纯公共物品。 二.如何确定(纯)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水平——萨缪尔森条件(samuelson condition)1.萨缪尔森在1954年第一个研究了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最优供给条件,并于次年给出了简明的图形解释。 2.假设社会只有两种物品,一种是纯公共物品x,一种是纯私人物品y;假设社会有I个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企业的生产和成本答案(修改版)

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D 5.A 6.A 7.D 8.D 9.D 10.D 11.C 12.D 13.B 14.B 15.A 17.A 17.A 18.C 19.A 20.A 21.A 22.C 23.A 24.A 25.B 26.B 27.C 28.B 二、判断题 1. 在L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LAC曲线必相切于各S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 2.MC曲线必与AC曲线的某一点相切。(×) 3.AVC曲线的最低点总是位于AC曲线最低点的左下方。(√) 4.经济学中长期与短期的划分取决于时间的长短。(×) 5.一般而言,厂商的隐性成本总是大于该厂商的显性成本。(×) 6.绝大多数SAC曲线的最低点之所以不在长期生产的最优轨迹上,乃在于生产规模的改变可以寻求到更低的SAC。(√) 7.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必递增。(√) 8.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是因为规模经济。(√) 三、计算题 1.已知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L(劳动),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0.1 L3+5 L2+80L,求: (1)劳动人数为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2)厂商雇用劳动力人数的合理范围。 解:(1)AP L=-0.1 L2+5L+80 =-0.1×102+5×10+80=120 MP L= -0.3 L2+10L+80 =-0.3×102+10×10+80=150 (2)企业应在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正的生产阶段组织生产才是合理的,即满足AP L< 0和MP L>0。 令=-0.2L+5=0 ∴L=25即:L>25,AP开始递减。 令MP L=-0.3 L2+10L+80=0 (0.3L+2)(-L+40)=0 ∴L1=-(不合题意,舍去) L2=40 ∴厂商雇佣劳动力人数的合理范围为25≤L≤40。 2.已知生产函数Q=f(L,K)=2KL- 0.5L2-0.5K2,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K=10,求:(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 L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函数。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TP L、劳动平均产量AP L和劳动边际产量MP L各自达

最新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三)

《政治经济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三)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由于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人们(D ) A不能创造它,但能认识和改造它 B不能认识它,但能利用和改造它 C不能利用它,但能认识和改造它 D不能改造它,但能认识和利用它 2、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A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B劳动、劳动工具、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原料 3、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A ) A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不反映供求关系,长期稳定不变 C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始终低于价值 D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始终高于价值 4、在价值形式发展中,没有发生本质变化的两种价值形式是(C) A简单价值形式和扩大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D货币形式和简单价值形式 5、下列反映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经济范畴是(C ) A产品经济和商品经济 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D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 6、下列经济行为中不属于执行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是(A)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7、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D)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货币和资本没有本质区别 D货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转化为资本 8、分析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目的是要说明剩余价值是(D) A 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但要以生产领域为条件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 D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但要以流通领域为条件 9、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第六章:成本理论复习进程

第六章:成本理论

第六章:成本理论 一、填空 TC + VC 。 1、FC 2、平均总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都是 U 形曲线,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总成本和边 际成本先递减(减少),然后又递增(增加)的变动规律。 3、停止营业点位于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 4、如果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递减的,那么边际成本曲线必然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5、一个工厂平均总成本最低时的产量率被称为该工厂的理想产量,如果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点,被称为过剩生产能力。 6、如果在所有投入增加10%时产量增加了20%,这种生产过程就被称为规模收益递增,或者规模经济。 7、如果一个企业处于规模不变状态,那么投入量增加10%就会使产量增加10%。当长期平均成 本曲线下降时,就存在规模收益递增。 8、在投入品价格不变时,总成本增加,等成本曲线向向外平行移动,总成本减少,等成本曲线向向内平行移动。 二、判断 1、收益递减规律意味着不存在边际收益递增的区域。( F) 2、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都是“ U”形曲线。(T) 3、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水平与平均产量达到最高时的产量水平相同。(T) 4、在现实生活中,边际成本曲线很少向右上方倾斜。( F) 5、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都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上升的。( F) 6、一个企业的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点被称为能力过剩。(T) 7、如果平均总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就必然是递增的。(F) 8、没有任何一部分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会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之下。(T) 9、长期总成本分为长期固定总成本和长期可变总成本。(F) 10、规模收益递增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T) 11、在长期中,总成本曲线就是可变成本曲线。(T) 12、如果投入品价格下降,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曲线都会向上移动。(F)

微观经济学成本习题

成本习题1 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机会成本是企业的一种成本,它可以衡量并单独反映到会计账表中。 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区别主要在于所用要素是否向市场购买。 3.某产品短期生产函数中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时,该产品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平均成本必上升。 4.如果平均变动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则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5.短期生产中,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6.在生产者理论中,当边际成本递增时,平均成本也是递增的。 7.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 8.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9.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与某一短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但短期总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与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二、判断题 1. 短期平均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成本就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 2.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者为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所有其他方案的利益。 3. 经济学上的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4.经济利润总是大于正常利润。

5.正常利润是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6.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7.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8.总成本在长期可以划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9.所谓平均收益就是单位商品的价格。 10.在产量的某一变化围,只要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平均成本曲线一定向下倾斜。 11.边际成本曲线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它相交。 12.在总收益等于总成本的时候,厂商的正常利润为零。 13.只要总收益少于总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14.在总收益仅能够补偿总可变成本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说厂商仍可能继续生产。15.厂商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要多于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得到的总利润。 16.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P= MC),价格越高,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就越多。 17.边际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造成的。 均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造成的。19.在竞争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原则MR= MC可以表达为P=MC。20.在边际成本曲线上,与平均成本曲线交点以上的部分,构成水平的供给曲线。21.若固定成本为总成本与总可变成本之差,则平均固定成本为平均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之差。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五)

政治经济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 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 B ) A.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C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D ) A.简单劳动 B.商品的使用价值 C.价格标准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D )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最新微观经济学-成本计算题答案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d5Q2+15Q+66: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3 2 解(1)可变成本部分:Q -5Q +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⑵ TVC(Q)= Q3-5Q2+15Q AC(Q)二O5Q+15+66/Q AVC(Q)= Q-5Q+15 AFC(Q)=66/Q MC(Q)= 3C J-10Q+15 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 Q-0.8Q 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解:TVC(Q)=0.04 Q 3-0.8Q 2+10Q AVC(Q)= 0.04Q2-0.8Q+10 令AVC J0.08Q - 0.8 = 0 得Q=10 又因为AVC = 0.08 0 所以当Q=10时,AVC MIN= 6

5?假定某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MC=3QB0Q+100,且生产10单位产量时的总成本为1000. 求:(1)固定成本的值. (2)总成本函数,总可变成本函数,以及平均成本函数,平均可变成本 函数. 解:MC= 3&-30Q+100 所以TC(Q)二Q~15Q2+100Q+M 当Q=10时,TC=1000 =500 固定成本值:500 TC(Q)二Q~15Q2+100Q+500 TVC(Q)= Q-15Q2+100Q AC(Q)= ?-15Q+100+500/Q AVC(Q)= Q-15Q+100

6.某公司用两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总成本函数为C=2Q+Q2-Q I Q,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生产资料、劳动力 2.使用价值和价值 3.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4.剩余价值,预付总资本 5.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 6.反,正 7.企业法人制度 8.生产资料公有制 9.农业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B 3.A 4.A 5.B 6.C 7.B 8.D 9.D 10.B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 AC 2.AD 3.AB 4.CDE 5. ABCD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经济规律: 答案: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剩余价值率 答案:剩余价值率也称剥削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3.市场体系 答案:市场体系指由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案: (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为: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3分) (3)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表现为: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分) 2.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2分)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待售商品的总量;第二,商品的价格水平;第三,货币的流通速度。商品数量和单位价格的乘积就是商品的价格总额。(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