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讲课教案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讲课教案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讲课教案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讲课教案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

及答案

比和比例练习题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 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

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3.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7

2,这本书计划( )看完。 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

是( )。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8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7.

89吨大豆可榨油31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 )吨。 8. 甲数的32等于乙数的5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9. 把甲数的71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多)

()(。 10. 甲数比乙数多4

1,甲数与乙数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 11. 在6 :5 = 1.2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1.2是比的()。在4 :7 =48 :84

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12. 4 :5 = 24÷( )= ( ) :15

13.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

水的(—)。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14. 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 )、( )。

15. 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 )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

要的钱数( )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 )比例。

16. 如果x ÷y = 712 ×2,那么x 和y 成( )比例;如果x:4=5:y ,那么x 和y 成( )比例。

二、 判断

1. 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

2.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 )

3.如果8A = 9B 那么B :A = 8 :9 ( )

4.15 : 16 和6 :5能组成比例 ( )

三、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图上6厘米表示表示实际距离24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 、1:40000

B 、1:400000

C 、1:4000000

2.

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3.

A 、2:7

B 、6:21

C 、4:14 4. 下面第( )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A 、8:7和14:16

B 、0.6:0.2和3:1

C 、19: 110 和10:9

5. 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6. 与

51:61能组成比例的是( )。 A 、61:51 B 、61:5 C 、 5:6 D 、6:5 7. 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101,盐和水的比是( )。 A 、1:8 B 、1:9 C 、 1:10 D 、1:11

8. 如果X =4

3Y ,那么Y :X =( )。 A 、1:43 B 、4

3:1 C 、3:4 D 、4:3 9. 圆的半径与圆周长(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没有关系 10. 在一幅地图上,量得AB 两城市距离是7厘米,而AB 两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是350千米,这幅地图

的比例尺是( )。

A 、150

B 、15000

C 、150000

D 、 1500000

11. 把4.5、7.5、21 、 10

3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其内项的积是( )。 A 、1.35 B 、3.75 C 、33.75 D 、2.25

12. 小明从家里去学校,所需时间与所行速度( )。

A 、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13.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8天完成。甲乙效率的最简比是( )。

A 、 6:9

B 、 3:2

C 、 2:3

D 、 9:6

14.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6:2:1,这个三角形是( )。

A 、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15. 甲与乙的工作效率比是6:5,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共计880个,乙比甲少做( )。

A 、 480个

B 、400个

C 、80个

D 、40个

四、 计算

1、求比值。 1452:0.72 74:171 321:23

1 2、化简比。 751:0.24 12.6:0.4 201:15

1 五、 解比例

25:7=X:35 514: 35= 57:x 23:X= 12: 14 531:0.4=272:X 2.8:54=0.7:X 25.025.1=6

.1X 六、 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 96和X 的比等于16和5的比。

2. 45 和X 的比等于25和8的比

3. 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 和36。

七、 应用题

1.

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成96吨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2. 一个县共有拖拉机55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台数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3:8,这两种拖拉机各有

多少台?

3. 用84厘米长的铜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

各是多少厘米?

4. 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4,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4:5,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

少?

5.

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2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6.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1:5,这两个锐角各是多少度? 7.

一块长方形试验田的周长是120米,已知长与宽的比是2:1,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 一种药水是用药物和水按3:400配制成的。

(1) 要配制这种药水1612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 用水6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3) 用48千克药粉,可配制成多少千克的药水?

9. 商店运来一批电冰箱,卖了18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比是3:2,求运来电冰箱多少台?

10. 纸箱里有红绿黄三色球,红色球的个数是绿色球的4

3,绿色球的个数与黄色球个数的比是4:5,已知绿色球与黄色球共81个,问三色球各有多少个?

11. 一幅地图,图上2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12. 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13. 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

少米?

14. 朝阳小学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20米,宽75米,用3000

1的比例尺画成平面图,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15.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是3厘米,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

米?

16. 右图是一个梯形地平面图(单位:厘米),求它的实际面积

17. 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米,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

解)

18. 同学们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用比例方法解)

19. 飞机每小时飞行48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飞机行4

2

1小时的路程,汽车要行多少小时?(用比例方法解)

20. 修一条公路,每天修0.5千米,36天完成。如果每天修0.6千米,多少天可修完?(用比例方法解)

21. 一个晒盐场用500千克海水可以晒15千克盐;照这样的计算,用100吨海水可以晒多少吨盐?(用

比例方法解答)

22. 一个车间装配一批电视机,如果每天装50台,60天完成任务,如果要用40天完成任务,每天应装

多少台?(用比例方法解)

23. 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160个,15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超产80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用比例方法解)

24. 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4.8元,3.6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

25. 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

(1) 现有水6000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 现有药粉3.6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水多少千克?

26. 两个底面积相等的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与第二个长方体高的比是7:11,第二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44

立方分米,第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7.园林绿化队要栽一批树苗,第一天栽了总数的15 ,第二天栽了136棵,这时剩下的与已栽的棵数的

比是3:5。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附校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共22分,每空1分) 1、 3÷4=( )∶8= 24 =( )%=( )折。 2、大、小两个齿轮的齿数比是8:5,小齿轮有40个齿,大齿轮有( )个齿。 3、甲数的 54等于乙数的4 3 ,甲、乙两数的比是( ):( )。 4、把两个比值都是2 1 的比,组成一个内项为6和5的比例是 ( )。 5、 6∶4=3∶( ) ( )∶51=5∶8 1 6、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5000000 1 ,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 )千米。在这幅地 图上量得A 、B 两地距离是3.4厘米,实际距离是( )千米。 7、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 ), 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 8、一张精密仪器图纸,用 2.4分米的线段表示实际的8毫米长,则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 9、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 宽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如果6a =8b ,那么a :b=( ):( )。 11、如果 N M =A (M 、N 均不为0),当A 一定时,M 和N 成( )比例;当N 一定时M 和A 成( )比例;当M 一定时,N 和A 成( )比例。 12、在一个比例中,如果两个外项的积是24 ,其中一个内项是3 ,则另一个内项是( )。 二、选择(共20分,每题2分) 1、一个比的前项扩大4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 缩小4倍 B 扩大4倍 C 不变 2、铺地面积一定,( )和用砖块数成反比例。 A 每块砖的边长 B 每块砖的面积 C 块砖的周长 3、两个正方体的棱长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 A 1∶3 B 1∶9 C 1∶27 姓名: 班级: 学号: 装 订 线

【强烈推荐】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

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 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a:b=c:d或 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ad=bc。 正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反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按比例分配。 【意义】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性质 >>>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按比例分配

比和比例专项练习题

比和比例专项练习题 一.填空 1、0.6=3:( )=( )÷15=( )成=( )% 2、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 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3、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这幅地图的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 )厘米。 4、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5、从A 地到B 地,甲用12分钟,乙用8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 ) 6、如果x ÷y = 712 ×2,那么x 和y 成( )比例;如果x:4=5:y ,那么x 和y 成( )比例。 7、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 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 ),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 8、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25 ,另一个外项是( ) 9、把甲数的7 1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比乙数多( )。 二,选择题 1、一本书已看总页数的60%,没看页数与总页数的比是 ( ) A、2:3 B、3:5 C、2:5 2、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3、甲与乙的工作效率比是6:5,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共计880个,乙比甲少做( )。 A 、 480个 B 、400个 C 、80个 D 、40个 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6:2:1,这个三角形是( )。 A 、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三,计算 (1)求比值。 145 2:0.72 1.35:2.4 (2)化简比 201:15 1 12.6:0.4 9分:0.4小时

奥数比和比例含答案

比和比例 月 日 姓 名 【知识要点】 一、比和比例的性质 性质1: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 性质2: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 性质3:若a : b =c :d ,则(a +x c ):(b +x d )=a :b =c :d ;(x 为常数) 性质4:若a : b =c :d ,则a ×d = b ×c ;(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正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正比; 反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反比. 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 ① x a y b = ? y b x a =; x y a b =; a b x y =;② x a y b = ? mx a my b =; x ma y mb =(其中0m ≠); ③ x a y b = ? x a x y a b =++; x y a b x a --=; x y a b x y a b ++=-- ;L ④ x a y b =,y c z d = ? x ac z bd =;::::x y z ac bc bd =; ⑤ x 的c a 等于y 的d b ,则x 是y 的ad b c ,y 是x 的bc ad . 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 ⑴按比例分配 例如:将x 个物体按照:a b 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 数量与x 的比分别为():a a b +和():b a b +,所以甲分配到 ax a b +个,乙分配到bx a b +个. 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 例如:两个类别A 、B ,元素的数量比为:a b (这里a b >),数量差为x ,那么A 的元素数量为 ax a b -,B 的元素数量为bx a b -,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 b -与a 或b 的比值. 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 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 ”。题中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数量关系简单化,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题中有几种数量相比较时,要选择与各个已知条件关系密切、便于直接解答的数量为单位“1”。 2. 若题中数量发生变化的,一般要选择不变量为单位“1”。 3. 应用正、反比例性质解答应用题时要注意题中某一数量是否一定,然后再确定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找出这些具体数量相对应的分率与其他具体数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就能找到更好、更巧的解法。 4. 题中有明显的等量关系,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去解。 5. 赋值解比例问题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复习课对学生而言没有多少新鲜感,自己上复习课或听其他毕业班老师的上复习课,课堂上只是让学生把知识点罗列出来,然后练习,讲解很随意,学生学习也无趣,课堂效率当然不会高。 教过多个毕业班后,随着经验的积累与不断的学习反思,逐渐感知到复习不再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不再是知识、技能在低层次上简单重复的过程,而是让学生认知结果得以拓展和延伸,综合知识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不再把不同层次学生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的过程,而是要使不同的学生通过复习,得到不同的发展与提升的一个过程。 简而言之用教育家孔子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复习课一定要做到“温故而知新”。因此,设计本节课时没有按教材安排教学,而是把教材进行了整合,把比、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的复习单独进行一课时教学,正反比例另设为一课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本节课我设计三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练习,把知识点串成串,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由点→线→网。比如在设计活动2:理解比例的意义与性质,及与比进行对比时,从活动一的练习“化简比并求出比值”引入,让学生观察,问发现了什么?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比有几项?比例呢?让学生说出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式子叫做比例”,“比有两项,而比例有四项(两个内向与两个外向)”。此时,学生既运用了比的基本性质、理解了比例的意义,又把比与比例进行了对比,可谓是一箭多雕。接着又出示:

“填数组比例:已知2、和0.8三个数,请你补一个数组成比例。要求:①先独立完成;②然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组成比例的?组成比例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要复习了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还要进行解比例,并且把比与比例的含义、性质都进行了对比,在整个数学活动中,各个知识都串了起来,基本技能得到了提升,系统的知识网络在头脑中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把各知识点在头脑中内化成知识网络,不再仅仅是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的网状的知识结构。其关键在于运用,因此,六年级复习课教学设计重在于数学活动的设计。通过设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把知识点串成串,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在运用的过程中知识得以拓展和延伸;综合知识能力得以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提升、发展。 2017. 4. 25

比和比例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练习题 一、填空(每题1.5分,共30分) 1、0.6=3:()=()÷15=()成=()% 2、1:0.75的比值是(),把它化为最简的整数比是() 3、比例4:9=20:45写成分数形式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乘法形式是() 4、18的约数有(),选出其中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5、在比例尺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 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2/3 ,另一个外项是() 7.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4,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8、我国<<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3:2,学校的国旗宽是128厘米,长应该是( )厘米。 9、三角形底一定,它的高和面积成()比例。 10、用0.2 、6、30、1这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和() 11、某厂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4/5,女职工与男职工的人数比是() 12、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3:4,它们的体积比是() 13、如果3a=2b,那么a:b=():() 14、从A地到B地,甲用12分钟,乙用8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 ) 15、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是(),面积比是() 16、甲乙两数之比是3:4,它们的和是1.4,则甲数是(),乙数是() 17、一个比8:15,如果后项增加60,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该增加() 18、在比例尺是的学校平面图上,量得教室的长8厘米,宽6厘米,教室实际面积是() 19、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0%,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20、甲数的2/3等于乙数的4/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21、一种精密的机器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是4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 22、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与深圳之间的距离是26

奥数 比和比例

六年奥数综合练习题十二答案(比和比例关系) 比和比例,是小学数学中的最后一个内容,也是学习更多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有了“比”这个概念和表达方式,处理倍数、分数等问题,要方便灵活得多.我们希望,小学同学学完这一讲,对“除法、分数、比例实质上是一回事,但各有用处”有所理解. 这一讲分三个内容: 一、比和比的分配; 二、倍数的变化; 三、有比例关系的其他问题. 一、比和比的分配 最基本的比例问题是求比或比值.从已知一些比或者其他数量关系,求出新的比. 例1甲、乙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甲的长与宽之比是3∶2,乙的长与宽之比是7∶5.求甲与乙的面积之比. 解:设甲的周长是2. 甲与乙的面积之比是 答:甲与乙的面积之比是864∶875. 作为答数,求出的比最好都写成整数. 例2 如右图,ABCD是一个梯形,E是AD的中点,直线CE把梯形分成甲、乙两部分,它们的面积之比是10∶7. 求上底AB与下底CD的长度之比. 解:因为E是中点,三角形CDE与三角形CEA面积相等. 三角形ADC与三角形ABC高相等,它们的底边的比AB∶CD=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DC的面积=(10-7)∶(7×2)= 3∶14. 答:AB∶CD=3∶14. 两数之比,可以看作一个分数,处理时与分数计算几乎一样.三数之比,却与分数不一样,因此是这一节讲述的重点. 例3 大、中、小三种杯子,2大杯相当于5中杯,3中杯相当于4小杯.如果记号表示2大杯、3中杯、4小杯容量之和,求与之比. 解:大杯与中杯容量之比是5∶2=10∶4, 中杯与小杯容量之比是4∶3, 大杯、中杯与小杯容量之比是10∶4∶3. ∶ =(10×2+4×3+3×4)∶(10×5+4×4+3×3) =44∶75. 答:两者容量之比是44∶75. 把5∶2与4∶3这两个比合在一起,成为三样东西之比10∶4∶3,称为连比.例3中已告诉你连比的方法,再举一个更一般的例子. 甲∶乙=3∶5,乙∶丙=7∶4,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比例》是六下数学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实践证明,本单元教学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注意点,可以收到优秀的教学效果。 一、注意联系旧知,做好教学衔接 1.通过化简比,求比值引出比例 比例与比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可以联系《比的意义》。通过求比值、化简比,比较二个比是否相等,从而组成比例,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2.比较异同点,区分比和比例 内容 区分点 比 表示二个数相除。有二个项。是一个式子 比例 表示二个比相等。有四个项。是一个等式 二、利用基本性质,做好教学拓展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进一步进行教学拓展,培养学生思维。

1.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判断二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4和: 2.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填写内项或外项 6:8=3:() 4:()=10:2 二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8,另一个外项是() 3.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将比例改写为乘法等式 :=:()×()=()×() 4.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将乘法算式改写为比例 (1)因为4x=5y 所以x:y=( ):( ) (2)因为甲的2/3等于乙的4/5,所以甲和乙的最简比是():() 三、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方程 (1) X:8=: (2)树高和影长的比 四、注意公式书写,判断正反比例 比值一定的二个量成正比例。乘积一定的二个量成反比例。在教学生判断正反比例时,注意教学生书写公式进行判断,这样正反比例一目了然。 1.圆柱底面积(一定)=体积/高, 圆柱底面积(一定)就是体积和高的比值一定,所以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教学案例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案例 贾玲利 清海希望小学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P97。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比各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尺等相关内容充分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和判断是学生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也是为以后学习正(反)比例函数做准备。正、反比例关系是一种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数量关系并不陌生,在以前应用题学习中反复强调过的。但要让学生明确,这两种比例关系在数量发生变化时,有什么变化规律,什么是不变的。 二、教学目标确立分析 教学目标是具体化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大纲、人教版教材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一步的阐述。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2、进一步弄清正、反比例诺曼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归纳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体会正、反比例在数量发生变化时,有什么变化规律,什么什么是不变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珠能力。 2、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三、教学个案: 片断一:(复习了成正比、反比例的量后) 师:你能举出一个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吗?为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说。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例子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家里铺地板砖时,每块砖的面积与需要的块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x需要的块数。 2、家里用同一种小麦磨面时,面粉和小麦重量成正比例,因为出粉率(一定)=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生活发现还真不少,如:通过常见的家庭装修铺地板砖和家庭磨面时出粉率等问题准确判断正、反比例关系,充分挖掘生活这一课程资源。) 师:你能表示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生:能。 师:看来,同学们对正反比例的了解还真不少,为了更系统地滓,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展示学生作品: 两种相关联的变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①比值(商)一定 ②积一定 这两种量叫做 ①成比例的量 ②成反例的量 1、表格 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同点: 都有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 正比例和反比例不同点: (1)、比值(商)一定 (2)、积一定x×y=k(一定)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把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

《正比例意义》教学反思.doc

《正比例意义》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和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单从教材的量来看,书本从第11页至13页,满满的三页纸,要比一般的语文课文还要长,从这点上让我感受到教学难度相当大。从内容上看,“成正比例的量”这一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他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其意义,还要学会判断两种是否是成正比例的量,同时还要理解用字母公式来表示正比例关系,要渗透给学生一些函数的思想,为以后初中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和内容的特点,我选择了师生互动,以教师的“引”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去理解成正比例的量这一概念。首先,让学生弄清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我引导学生去从表格中去发现时间和路程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在变化中发现: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方向性。其次,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考虑: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呢?学生看了表中之后,发现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是一样的,都是90。这时,教师也举了一个例子,就是450÷9=50,从反面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都是90,从而突破了正比例关系的第二个难点。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会一定。把学生对成正比例量的意义的理解成一系统。由于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之后,例2的学习还是让学生对比着例1来自己理解数量和总价的正比例关系。最后,再两个

和时间、数量和总价推广到其他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和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单从教材的量来看,书本从第11页至13页,满满的三页纸,要比一般的语文课文还要长,从这点上让我感受到教学难度相当大。从内容上看,“成正比例的量”这一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他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其意义,还要学会判断两种是否是成正比例的量,同时还要理解用字母公式来表示正比例关系,要渗透给学生一些函数的思想,为以后初中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和内容的特点,我选择了师生互动,以教师的“引”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去理解成正比例的量这一概念。首先,让学生弄清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我引导学生去从表格中去发现时间和路程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在变化中发现: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方向性。其次,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考虑: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呢?学生看了表中之后,发现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是一样的,都是90。这时,教师也举了一个例子,就是450÷9=50,从反面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都是90,从而突破了正比例关系的第二个难点。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会一定。把学生对成正比例量的意义的理解成一系统。由于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之后,例2的学习还是让学生对比着例1来自己理解数量和总价的正比例关系。最后,再两个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3.6比和比例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初二数学第三章 3.6比和比例第(3)课时连比 第三章 3.6比和比例(3)连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理解连比的意义。 2、能由两个两个的比求出三个的连比。 3、会运用连比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由两个比求出三个的连比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连比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比的基本性质 2、化简下列各比: ①45:60 ;② 0.875:0.25; 3、求下列各式中的x: ①;②3x:2=2.4; 二、新授内容: 1、三个数的连比 甲、乙、丙三人合伙经营水果,去年年底按投资的比例进行分红,甲分红5万元,乙分红4万元,丙分红3万元。思考下面的问题: (1)甲的分红:乙的分红=_________; 乙的分红:丙的分红=_________。 (2)按照上面的结果,可以把甲、乙、丙三人的分红的比写成甲的分红:乙的分红:丙的分红=___:___:

___。 你知道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吗? 在“甲的分红:乙的分红:丙的分红”这两个比例中,“乙的分红”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前一个比例的后项与后一个比例的前项是相同的,因而可以把这两个比例连起来写在一起,得到甲的分红:乙的分红:丙的分红=5:4:3。 我们把这种形式的比叫做连比。 对于三个数的连比也有比的基本性质。 A:B:C=am:bm:cm(m 0) 2、根据下列条件,求x:y:z。 ①已知x:y=3:4,y:z=4:7;② x:y=3:4,y:z=6:7 [②的关键是把前后二式中y的份数化成相同。] 3、把下列各连比化为最简整数比 ①80:120:160;② 0.2:0.4:0.6;③ [化简三数连比,要注意每一项都要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 4、某工厂有三种主要产品的年产值分别是1250万元、950万元、150万元。求这三种产品的年产值的比。 5、用150克硝酸钾、30克木炭、20克硫磺配制成一种黑色火药。试写出 (1) 硝酸钾与木炭的比;(2) 木炭与硫磺的比;(3) 硝酸钾、木炭、硫磺三者的比。 6、三角形的周长为52厘米,三边长的比是3:4:6,求三条边的长。 三、小结 1、化二数比为三数连比; 2、化三数连比为最简整数比。 四、作业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练习题

比和比例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一.填空(每题1.5分,共30分) 1、0.6=3 : ()= ()* 15=()成=()% 2、1: 0.75的比值是(),把它化为最简的整数比是() 3、比例4: 9=20: 45写成分数形式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乘法形式是( 4、18的约数有(),选出其中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5、在比例尺1: 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2/3,另一个外项是( ) 7、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4,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8、我国<<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3: 2,学校的国旗宽是128厘米, 长应该是()厘米。 9、三角形底一定,它的高和面积成()比例。 10、用0.2、6、30、1这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和() 11、某厂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4/5,女职工与男职工的人数比是() 12、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3: 4,它们的体积比是() 13、如果3a=2b,那么a: b=():() 14、从A地到B地,甲用12分钟,乙用8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 15、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16、甲乙两数之比是3: 4,它们的和是1.4,则甲数是(),乙数是() 17、 一个比8: 15,如果后项增加60,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该增加( ) 18、在比例尺是的学校平面图上,量得教室的长8厘米,宽6厘米,教室实际面积是( 19、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0%,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20、甲数的2/3等于乙数的4/5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21、一种精密的机器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是4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 22、在一幅比例尺是1: 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与深圳之间的距离是26厘米。北京与深圳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千米。 23、A、B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600千米,把它们画在一幅比例尺是1: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专题训练之比和比例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专题训练之比和比例应用题 例1、乘坐某路汽车成年人票价3元,儿童票价2元,残疾人票价1元,某天乘车的成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人数比是50:20:1,共收得票款26740元,这天乘车中成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各有多少人? 提示:单价比:成年人:儿童:残疾人=3:2:1 人数比:50:20:1 [练习]甲乙两人走同一段路,甲要20分钟,乙要15分钟,现在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相距84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甲、乙各走了多少米? 例2、“希望小学”搞了一次募捐活动,她们用募捐所得的钱购买了甲、乙、丙三种商品,这三种商品的单价分别为30元、15元和10元。已知购得的甲商品与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5:6,乙商品与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4:11,且购买丙商品比购买甲商品多花了210元。 提示:根据已知条件可先求三种商品的数量比。 [练习]一种什锦糖是由酥糖、奶糖和水果糖按5:4:3的比例混合而成,酥糖、奶糖和水果糖的单价比是11:8:7,要合成这样的什锦糖120千克,什锦糖每千克32.4元,混合前的酥糖每千克是多少元? 例3、A、B、C是三个顺次咬合的齿轮。当A转4圈时,B恰好转3圈;当B转4圈时,C恰好转5圈,问这三个齿轮的齿数的最小数分别是多少? 提示:根据已知条件已知A、B、C转速与齿数的积都相等,即它们的转速与齿数成反比例。

习题: 1、甲、乙、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之比是4:5:6,高之比是3:2:1,已知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是140平方分米,那么甲、乙、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2、甲、乙、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8:9:10,高之比是2:3:4,对应的底之比是多少? 3、某校四、五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相等,四年级获奖人数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1:4,五年级获奖人数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2:7;两个年级中获奖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多少? 4、盒子里共有红、白、黑三种颜色的彩球共68个,红球与白球个数的比是1:2,白球与黑球个数的比是3:4,红球有多少个?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5-9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2.理解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会求比值、化简比。 3.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我们复习比和比例(板书课题)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吗?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知识梳理(一) 李阿姨是剪纸艺人。平时李阿姨每天工作6小时,剪出72张剪纸;节假期间,李阿姨每天工作8小时,能剪出96张剪纸。 (1)写出李阿姨平时和节日期间剪纸张数及相应工作时间比。 (2)上面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三、知识梳理(二) 1.把下面的比化简。 2 0.7:0.25 4: 5 2.求下面比的比值。 2 0.7:0.25 4: 5 3.想一想,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

四、知识梳理(三) 1.填空。 ()()()3:4:9920==÷= 五、尝试练习。 1.判断题。 (1)把36:3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12。( ) (2)2:3的前项和后项都乘6 5,它们的比值不变。( ) (3)因为5a=7b ,所以a:b=5:7。( ) (4)25,10,1.6,和6.4这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 2.填空。 (1)把1g 药放入100g 水中,药和药水的比是( )。 (2)6:3 2的比值是( )。如果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 (3)如果a ×3=b ×5,那么a:b=( ):( )。 如果a:4=0.2:7,那么a=( )。 (4)一杯牛奶,牛奶与水的比是1:4,喝掉一半后,牛奶与水的比是( )。 (5)4:15=12:( )=(4+8):(15+ )。 六、拓展思维。 如果5 43c b a ==,那么a:b:c=( )。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比和比例练习题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 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 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3.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7 2,这本书计划( )看完。 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是 ( )。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8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7. 89吨大豆可榨油31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 )吨。 8. 甲数的32等于乙数的5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9. 把甲数的71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多) ()(。 10. 甲数比乙数多4 1,甲数与乙数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 11. 在6 :5 = 1.2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1.2是比的()。在4 :7 =48 :84中,4 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12. 4 :5 = 24÷( )= ( ) :15 13.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 的(—)。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14. 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 )。 15. 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 )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 的钱数( )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 )比例。 16. 如果x ÷y = 712 ×2,那么x 和y 成( )比例;如果x:4=5:y ,那么x 和y 成( )比例。 二、 判断 1. 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

(完整版)小学奥数-比和比例(教师版)

比和比例 珞特色讲解] 【例 1] ★已知 3 : (x-1 ) =7:9,求 x . 【解析】x 47 【小试牛刀】某班的男、女生之比为 3:2,又来了 4名女生后,全班共有 44人。求现在的男、女生 人数之比。 【解析】原有40人,男生有40X 3+ 5=24人,女生40-24=16人, 现在男女人数之比 24:20=6:5 【例2】★甲、乙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甲的长与宽之比是 3:2,乙的长与宽之比是 7:3 , 那么甲与乙的面积之比是多少? 【解析】长+宽相等。甲的长:宽=6:4,乙的长:宽=7:3. 所以甲乙的面积比为(6 4):(7 3) 8: 7 【例3】★★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 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 3:1 ,而另一个瓶中酒 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 4:1 ,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则混合后的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解析】两个瓶子体积相同。第一个瓶子酒精 :水=3:1=15:5,第二个瓶子酒精:水=4:1=16:4 ,于是 混合后酒精:水=(15+16):(5+4)=31:9 【小试牛刀】水果店运来的西瓜个数与白兰瓜个数的比为 7:5.如果每天卖白兰瓜 40个,西瓜50个, 若干天后卖完白兰瓜时,西瓜还剩 36个。问:水果店运来的西瓜有多少个? 【解析】卖的瓜的总数比为西瓜:白兰瓜=5:4=25:20,原有西瓜:白兰瓜=7:5=28:20,西瓜剩3份36个, 每份12个,所以原有西瓜 28X12=336个。 【例4】★★商店购进甲乙两种不同糖果, 所用费用之比为2:1 ,甲种糖果每千克 6元,乙种每千克 2元。如果把这两种糖果混在一起成为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解析】费用比2:1,单价比3:1,重量比-:1 2:3,平均价格为 6 2 2 3 3.6(元/千克) 3 1 2 3 【例5】★★甲乙二人共加工零件 400个,甲加工一个零件用 9分钟,乙加工一个零件用 15分钟。 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400 100 【解析】工效之比 15:9=5:3,甲比乙多加工 5 3 (个) 【小试牛刀】甲乙走完同一段路分别用 40分和30分,甲先走5分后乙再追,乙几分钟才能追上甲? 【解析】甲乙速度之比 3:4,设乙x 分追上甲,贝U 甲用(5+x )分,3(5+x )=4x, x =15 【例6】★★甲走的路比乙多 1 ,乙用的时间却比甲多 -,则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多少 ? 3 4 【解析】甲乙路程之比是 4:3,甲乙时间之比是 4:5,所以甲乙速度之比是 5:3 【例7】★★从A 地到B 地,甲、乙两人骑自行车行完全程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4:5 ,如果甲、乙两人 同时分别从A 、B 两地相对骑出,40分钟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乙到达 A 地比甲到达B 地晚多少 分钟?

《比和比例(2)》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第9课时 比和比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进行判断。 2.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掌握正反比例的概念、判断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 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正比例,什么叫反比例?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要点: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随着减少;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中,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两种量的积一定。 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板书:正比例:k x y (一定) 反比例:xy=k (一定)

(2)举例说明。 ①牛奶的袋数与质量的变化情况如下。 说一说: a.这里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b.什么量是一定的? c.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d.写一个等量关系式。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相互交流。教师逐一指名说。 ②每袋面包的个数与所装袋数。 说一说: a.这里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b.什么量是一定的? c.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d.写一个等量关系式。 组织学生审题并思考,然后同桌相互交流。教师逐一指名回答。

(3)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请指出成什么比例?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②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③订《少年报》的数量和所需钱数。 ④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⑤圆的周长和半径。 ⑥圆的面积和半径。 由学生做在草稿本上,再集体订正。 要求每一题都要说出理由。 答案:正比例不成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正比例不成比例 (4)用比例知识解题: 大家回忆一下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概括:①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②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③设未知数x;④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⑤解比例;⑥检验。 (5)教学举例。 ①修一条公路,全长12km,开工3天修了1.5km。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 要求按照解题步骤一步一步的完成。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比和比例练习题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2.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3. 在6 :5 = 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是比的( )。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4. 4 :5 = 24÷( )= ( ) :15 12的约数有( ),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 )比例。 9. 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 101,盐和水的比是( )。 10. 如果X =4 3Y ,那么Y :X =( )。 11. 圆的半径与圆周长成( )比例。 12. 小明从家里去学校,所需时间与所行速度成( )比例。 13.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8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最简比是( )。 14.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6:2:1,这个三角形是( )。 二、计算 1、求比值。 10:15 : 3 2 1:7 2、化简比。 : 12 : 201 :151 三、解比例

25:7=X:35 7 : X = : 23:X= 12: 14 531:=272:X :54=:X 25 .025.1=8X 四、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 96和X 的比等于16和5的比。 2. 45 和X 的比等于25和8的比 3. 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 和36。 五、应用题 1. 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成96吨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 各多少吨 2、一个县共有拖拉机55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台数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 3:8,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3、用84厘米长的铜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4、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4,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4:5,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5、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2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数下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 《比例》是六下数学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实践证明,本单元教学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注意点,可以收到优秀的教学效果。 一、注意联系旧知,做好教学衔接 1.通过化简比,求比值引出比例 比例与比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可以联系《比的意义》。通过求比值、化简比,比较二个比是否相等,从而组成比例,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2.比较异同点,区分比和比例 二、利用基本性质,做好教学拓展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进一步进行教学拓展,培养学生思维。 1.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判断二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0.8:4和0.02:0.1 2.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填写内项或外项 6:8=3:()4:()=10:2 二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8,另一个外项是() 3.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将比例改写为乘法等式 0.3:0.6=0.1:0.2 ()×()=()×() 4.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将乘法算式改写为比例 (1)因为4x=5y 所以x:y=( ):( ) (2)因为甲的2/3等于乙的4/5,所以甲和乙的最简比是():() 三、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方程 (1)X:8=1.6:0.2 (2)树高和影长的比 四、注意公式书写,判断正反比例 比值一定的二个量成正比例。乘积一定的二个量成反比例。在教学生判断正反比例时,注意教学生书写公式进行判断,这样正反比例一目了然。

1.圆柱底面积(一定)=体积/高, 圆柱底面积(一定)就是体积和高的比值一定,所以体积和高成正比例。2.路程(一定)=速度×时间 路程(一定)就是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3.注意隐藏的一定量 (1)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一定) (2)圆的周长和半径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2∏(一定) (3)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边数4(一定) (4)互为倒数的二个数成反比例,它们的乘积1是一定量 (5)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它们的乘积(路程)一定 (6)书籍的册数和总价成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单价(一定) (7)铺地砖的块数和每块的面积成反比例,它们的乘积(房间的面积)一定。(8)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与棱长成正比例。因为它们比值(一定) (9)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一个面的面积成正比。困为它们的比值一定。 4.注意自定义的一定量 A×b=c a一定,b和c成()比例。C 一定,a和b成()比例 4.注意不成比例的二个量 (1)已经修的路程和未修路程。(2)身高和体重 (3)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4)圆的面积和半径 5.注意正反比例的图像表示法 要让学生认识正比例图像和反比例图像 6.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判断二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