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文档】大跨越线路交叉跨越测量一般规定

【精品文档】大跨越线路交叉跨越测量一般规定

【精品文档】大跨越线路交叉跨越测量一般规定
【精品文档】大跨越线路交叉跨越测量一般规定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专业知识】大跨越线路交叉跨越测量一般规定

【学员问题】大跨越线路交叉跨越测量一般规定?

【解答】1、交叉跨越测量,可采用直接丈量、视距法和光电测距仪测距等方法,测定其距离和高差。

当采用视距法测量时,以直读视距与加读三丝进行比较;若只能读出二丝时,不得切整数。直读视距与上、下丝读数允许较差相对误差为、1/200.

对于有影响的交叉跨越,应就近桩位以正倒镜测定垂直角,其允许高差较差为、±0.2m.

当距离和高差观测符合限差要求时,成果取中数。

2、若大跨越线路交叉已有电力线,应测量中线交叉点最高线的线高。当线路不是正交或左右不等高时,应测量左右边线有影响一侧交叉点的线高及风偏点的线高。交叉跨越杆塔时,应测量杆塔顶高及平面位置。

3、若大跨越线路跨越弱电线路,应测量交叉点的线高。当左右不等高时,应选测风偏点的线高。

对一、二级弱电线路,应施测其交叉角,并注明两侧杆号、杆型、材质及通向。当交叉跨越杆位时,应测量杆顶高,并在平断面图上加以注明。

4、当大跨越线路交叉跨越铁路或主要公路时,应测量交叉点轨顶或公路路面高程。注明铁路被交叉跨越的里程。当跨越电气化铁路时,尚应测绘交叉点电力线的高程,并注明数据。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精编版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RSD=S/Χ*100%其中S为标准偏差,x为测量平均值. RS D就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cv=S/x(均值)×100% 标称误差=(最大的绝对误差)/量程x100% 绝对误差=|示值-标准值|(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 相对误差=|示值-标准值|/真实值(即绝对误差所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δ—实际相对误差,一般用百分数给出,△—绝对误差,L—真值) 另外还有: 系统误差:就是由量具,工具,夹具等所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就是由操作者的操作所引起的(或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偶然发生的误差。 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绝对误差:测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用δ表示。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常用百分数表示。绝对误差可正可负,可以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但不能反映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误差反映测量误差在测量结果中所占的比例,衡量相对误差更有意义。例:用刻度0.5c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0.1cm,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cm;用刻度1m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0.1mm,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 mm。例:分析天平称量误差为0.1mg,减重法需称2次,可能的最大误差为0.2mg,为使称量相对误差小于0.1%,至少应称量多少样品? 答:称量样品量应不小于0.2g。

真值(μ):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故真值只能逼近而不可测知,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标准值”代替“真值”。标准值: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平均值。 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各次测定结果越接近,精密度越高,用偏差衡量精密度。 偏差:单次测量值与样本平均值之差: 平均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标准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的平方和平均值再开方,比平均偏差更灵敏的反映较大偏差的存在,在统计学上更有意义。 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例:分析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得到如下数据:37.45,37.20,37.50,37.30,37. 25(%),计算测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1)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精密度不符合要求,表示所测结果

架空线路交叉跨越距离

架空线路交叉跨越距离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五、架空线路交叉跨越距离 (一)对地距离 1.导线与地面的距离、在最大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4的规定。 表8—4 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m) 2.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净空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5的规定。 8—5 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的石的最小净空距离(m) 3. 10KV及以上的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做成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应尽量不跨越,如需跨越,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并得到同意。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最大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6的规定。 表8—6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线路电压(kV)1以下6~10 最小距离(m) 3 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7规定。 表8—7 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 线路电压1以下6~10 35 110 220

(二)交叉跨越距离 1.架空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交叉角应符合表8-8。 表8—8 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角 2.架空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9规定。 表8—9 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的最小垂直距离 弱电线路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时,弱电线路应架设在电力线路的下方,与电力线路最下层的横担距离不应小于2m。 3.线路与铁路、道路交叉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10的规定。 表8—10 线路与铁路、道路的最小垂直距离(m) 4.同级电压线路相互交叉或与低电压线路交叉时,两交叉线路导(地)线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11的规定。 表8—11同级电压线路相互交叉或与低电压线路交叉最小垂直距离

公路电力线路交叉跨越一般施工措施样本

国电龙源赤峰老水泉、西沟里风电场送出220kV 输变电工程第一标段放线施工 跨越铁路搭设跨越架安全措施 1、跨越架的搭设必须按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及《跨越电力线路架线施工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搭设或拆除跨越架必须设安全监护人, 跨越铁路时架顶必须用绝缘材料封顶。跨越架上应按有关规定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 2.交叉跨越邻近有电力线或通讯线铁路的安全施工措施: 跨越架应具有在安全施工允许的条件下本身自立的强度, 并能满足施工设计强度的要求。必须牢固可靠, 所处位置准确。 且距离其它电力线路或通讯线较近架体较高时, 将采用”两侧双面双片搭设跨越架”的方法进行施工, 增加两侧的跨越架架体, 见下图所示:

2.1 搭设杉杆跨越架应注意的安全技术要求: 2.2 本工程在跨越公路、 66kv、 10kv及以下电力线、通讯线时, 不论是采用双面双片式或双面单片跨越架, 一般情况下在被跨越物的两侧用杉杆(钢管)

各搭设一个立体跨越架, 要求跨越架的宽度和长度应以在建线路的宽度、交角为基准, 再加上导线风偏及边线外各2m的余度后, 顶面再用尼纶绳或杉杆进行封顶。 2.3 参加跨越不停电线路的施工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跨越施工方法并熟悉安全措施, 经技术交底后方可参加跨越施工。 2.4 跨越架对一般跨越物的最小安全距离应满足下表的安全距离要求(m) 跨越架对一般跨越物的最小安全距离表 2.5 跨越架面在被跨越线路导线发生风偏后与其保持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 跨越架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2.6 当使用木质杉杆搭设跨越架时应注意: 2.6.1 木质跨越架的立杆、大横杆应错开搭接, 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5m 绑扎时小头应压在大头上, 绑扣不得小于3道, 立杆、大横杆、小横杆相交时, 应先绑2根, 再绑第3根, 不得一扣绑3根。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工程量计算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 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 ⑴、计算挖土方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中心线,中心线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同平整场地)。 ⑵、中截面面积不好计算。 ⑶、重叠地方不好处理(同平整场地)。

线路交叉跨越测量 作业指导书 - 制度大全

线路交叉跨越测量作业指导书-制度大全 线路交叉跨越测量作业指导书之相关制度和职责,1适用范围适用于湖南省电力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测量作业。2引用文件《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T741—2001...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湖南省电力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测量作业。 2 引用文件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T741—2001 《架空输电线路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电网生[2003]481号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3 测量前准备 3.1准备工作安排√序号内容标准责任人备注1准备好测量工器具及资料工器具必须有试验合格证,资料应齐全2学习作业指导书、交待工作范围、带电部位、安全措施及危险点工作班组必须全员参加,认真学习,全面分析3.2工器具√序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测量仪器台 3.3危险点分析√序号内容1使用金属塔尺有可能导致距被跨越带电物体的安全距离不够,导致触电3.4安全措施√序号内容1注意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加强监护3.5作业分工√序号作业内容分组负责人签字作业人员签字1测量2记录4 作业程序 4.1开工√序号内容作业人员签字1办理工作任务单2工作负责人交代工作任务、安全措施、注意事项,。4.2作业内容及标准√序号作业内容作业步骤及标准安全注意事项责任人1安置仪器在距离交叉跨越点适当位置安置仪器2测量测量导线与被跨越物交叉角或距离注意保持安全距离3撤离收拾仪器并装箱不得强行装箱,以防损坏;装箱后必须仔细检查是否牢靠,防止仪器摔出4.3竣工√序号内容负责人签字1工作负责人检查接地引下线与铁塔连接是否牢固2资料整理并存档5工作总结1工作评价2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6指导书执行情况评价存在问题改进意见兼职职责内务职责内审员职责 欢迎下载使用,分享让人快乐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相对标准偏差: RSD=S/Χ*100%其中S为标准偏差,x为测量平均值.? 相对标准偏差RS D就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cv = S/x(均值)×100%? 标称误差=(最大的绝对误差)/量程 x 100% 绝对误差 = | 示值 - 标准值 | (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 相对误差 = | 示值 - 标准值 |/真实值(即绝对误差所占真实值的百分比)(δ—实际相对误差,一般用百分数给出,△—绝对误差,L—真值) 另外还有: 系统误差:就是由量具,工具,夹具等所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就是由操作者的操作所引起的(或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偶然发生的误差。 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 绝对误差:测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用δ表示。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常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误差可正可负,可以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但不能反映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误差反映测量误差在测量结果中所占的比例,衡量相对误差更有意义。 例:用刻度0.5c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0.1cm,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cm;用刻度1m 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0.1mm,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mm。 例:分析天平称量误差为0.1mg, 减重法需称2次,可能的最大误差为0.2mg, 为使称量相对误差小于0.1%,至少应称量多少样品?

答:称量样品量应不小于0.2g。 真值(μ):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故真值只能逼近而不可测知,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标准值”代替“真值”。标准值: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平均值。 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各次测定结果越接近,精密度越高,用偏差衡量精密度。 偏差:单次测量值与样本平均值之差: 平均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标准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的平方和平均值再开方,比平均偏差更灵敏的反映较大偏差的存在,在统计学上更有意义。 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例:分析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得到如下数据:37.45,37.20,37.50,37.30,37.25(%),计算测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 先决条件:精密度不符合要求, 表示所测结果不可靠,失去衡量 准确度的前提。 2)精密度高不能保证准确度高。 换言之,准确的实验一定是精密的,精密的实验不一定是准确的。 重复性试验按拟定的含量测定方法,对同一批样品进行多次测定(平行试验至少5次以上,即n>5),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一般要求低于5%

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测量

实训项目六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测量 1.情境教学项目表 ⑴工作任务 完成用经纬仪测量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的测量。 ⑵作业条件和安全工作条件 ①本项工作系配网运行的重要工作之一,应按标准化作业程序进行; ②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知识,掌握经纬仪测量方法和步骤,熟悉测量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③操作人员应爱护地阻仪,不得摔跌,必须轻拿轻放; ④使用经纬仪时,应放置稳固,严禁震动及碰撞经纬仪,并设有防晒防雨措施; ⑤测量人员2名,1名测量,1名记录数据; ⑥按工作任务正确选择工器具; ⑦工作开始前应口头提出申请,工作结束应汇报。 3.操作程序 ⑴工具选用 ①个人工具:记录本、记录笔、钢卷尺、函数计算器; ②专业工具:经纬仪,塔尺、伸缩卡。 (2)测量前检查准备工作: ①使用定期校验合格的经纬仪; ②测试前应对经纬仪及塔尺进行检查,确保经纬仪性能良好,塔尺刻度清晰。 ⑶开始交叉跨越测量工作: ①取出温度计放置在交叉跨越点10m处测量环境温度; ②取出塔尺放置在交叉点处,塔尺与导线的安全距离要符合要求; ③取出经纬仪支在交叉跨越交角的对角线上,距离交叉点10m处; ④正确调校经纬仪,使经纬仪保持水平位置;调整水平固定按钮,使镜头垂直面对准塔尺;调整垂直固定按钮,使镜头对准塔尺; ⑤读上丝A、先丝B塔尺的刻度以及垂直刻度盘上角度数据a1,并记录在册; ⑥调整垂直固定按钮,使镜头对准交叉点交叉跨越物的顶点,读取垂直刻度盘上角度数据a2,并记录在册; ⑦调整垂直固定按钮,使镜头对准交叉点的导线的最下层,读取垂直刻度盘上角度数据a3,并记入数据记录表中;

⑧观看温度计,将环境温度记入数据记录表中; ⑨收好经纬仪和温度计,交叉跨越测量工作结束。 4.数据记录表 附表1 数据记录表 附表2 交叉点距经纬仪水平距离( ⑴危险点: ①扎脚、摔伤; ②触电; ③作业过程中,物体打击。 ⑵控制措施:

架空线路交叉跨越距离修订稿

架空线路交叉跨越距离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五、架空线路交叉跨越距离 (一)对地距离 1.导线与地面的距离、在最大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4的规定。 表8—4 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m) 2.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净空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5的规定。 8—5 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的石的最小净空距离(m) 3. 10KV及以上的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做成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应尽量不跨越,如需跨越,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并得到同意。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最大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6的规定。 表8—6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线路电压(kV)1以下6~10 最小距离(m) 3 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7规定。 表8—7 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 线路电压1以下6~10 35 110 220

(二)交叉跨越距离 1.架空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交叉角应符合表8-8。 表8—8 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角 2.架空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9规定。 表8—9 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的最小垂直距离 弱电线路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时,弱电线路应架设在电力线路的下方,与电力线路最下层的横担距离不应小于2m。 3.线路与铁路、道路交叉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10的规定。 表8—10 线路与铁路、道路的最小垂直距离(m) 4.同级电压线路相互交叉或与低电压线路交叉时,两交叉线路导(地)线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11的规定。 表8—11同级电压线路相互交叉或与低电压线路交叉最小垂直距离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相对标准偏差: RSD=S/Χ*100%其中S为标准偏差,x为测量平均值. 相对标准偏差RSD就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cv= S/x(均值)×100% 标称误差=(最大的绝对误差)/量程x 100% 绝对误差=| 示值- 标准值|(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 相对误差= |示值-标准值|/真实值(即绝对误差所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δ—实际相对误差,一般用百分数给出,△—绝对误差,L—真值) 另外还有: 系统误差:就是由量具,工具,夹具等所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就是由操作者的操作所引起的(或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偶然发生的误差。 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绝对误差:测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用δ表示。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常用百分数表示。绝对误差可正可负,可以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但不能反映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误差反映测量误差在测量结果中所占的比例,衡量相对误差更有意义。例:用刻度0.5c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0.1cm,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cm;用刻度1m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0.1mm,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mm。例:分析天平称量误差为0.1mg, 减重法需称2次,可能的最大误差为0.2mg,为使称量相对误差小于0.1%,至少应称量多少样品? 答:称量样品量应不小于0.2g。真

值(μ):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故真值只能逼近而不可测知,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标准值”代替“真值”。标准值: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平均值。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各次测定结果越接近,精密度越高,用偏差衡量精密度。偏差:单次测量值与 样本平均值之差:平均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标准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的平方和平均值再开方,比平均偏差更灵敏的反映较大偏差的存在,在统计学上更有意义。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例:分析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得到如下数据:37.45,37.20,37.50,37.30,37.25(%), 计算测结果的平均值、 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 差、标准偏差、变异系 数。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不符合要求,表示所测结果不可靠,失去衡量准确度的前提。 2)精密度高不能保证准确度高。换言之,准确的实验一定是精密的,精密的实验不一定是准确的。重复性试验按拟定的含量测定方法,对同一批样品进行多次测定(平行试验至少5次以上,即n>5),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一般要求低于5%

间接测量法在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测量中的应用 林子茁

间接测量法在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测量中的应用林子茁 发表时间:2019-10-23T11:29:29.6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2期作者:林子茁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建高压输电线路跨越河流、深山、山谷等人员难以到达的复杂地形的交叉跨越物,跨越物相对被跨越物的高差、距离的间接测量方法。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建高压输电线路跨越河流、深山、山谷等人员难以到达的复杂地形的交叉跨越物,跨越物相对被跨越物的高差、距离的间接测量方法。此间接测量方法主要运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测量,充分应用了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此间接测量法具有操作简便,精确度较高等特点,已在多个交叉跨越测量实例中得到应用。本文将对操作方法进行逐步详细介绍。 关键词:测量;高压输电线路;交叉跨越;间接测量法 引言 新建800kV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直流线路17标(以下简称新建线路)跨越线路,工程架线施工前需对被跨越物进行测量,计算被跨越线路相对新建线路架线施工中的垂直距离是否满足安全需求及施工需求。被跨越物与新建线路交叉点垂直于山谷中,山坡陡峭,树木高耸,测量人员无法到达交叉点在地面的投影,测量难度大。关键难度在于测量人员难以找到两线路交叉跨越点在地面上的投影。 该标段为新建单回双极±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线路全长70.882km。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线路先后途经昭平县、平桂区和八步区,线路共包含铁塔172基;该标段海拔从200米至1100米不等,多处于高山大岭之中,地势险要,山林险峻,施工难度大;特别对跨越物的测量增加不少难度。新建线路F738-F739同时跨越三回路220kV线路。 1 常规测量方法 1)在交叉跨越角附近选一测量点(测量点需能同时观测出新建线路跨越档任意一基杆塔位置及被跨越线路与新建线路交叉位置)架设全站仪,全站仪宜架设在新建线路方向中心点处。 2)派一人至被跨越线路与新建线路交叉位置立棱镜,供测量点人员观测,测量出测站点到被跨越点的水平距离L1及被跨越线路地线仰角a1。运用视距公式H1=L1*tana1,计算出测站点到被跨越点的相对高差H。 3)派一人至新建线路跨越档任意一基杆塔位置立棱镜,测量出测站点到新建线路杆塔中心桩的水平距离L2及仰角a2。运用视距公式H2=L2*tana2,计算出测站点到杆塔中心桩的相对高差H2。 4)若在杆塔中心桩处设测站可同时对被跨越地线及其在地面的投影进行观测,可直接测量计算出地线对中心桩的相对高差及水平距离,可省略第三步。 5)新建线路F738-F739同时跨越三回路220kV线路,且线路交叉跨越点在地面上的投影多位于山谷之中,测量人员无法通过全站仪运用常规测量方法测量出跨越物地线与新建线路的相对高差及相对距离。 2 间接测量方法 1)于新建塔位中心桩(钉位A)设测站,调平全站仪,测量仪器相对中心桩高度H1,旋转仪器对准大号方向桩(钉位B),水平角置零。测量该塔位中心桩至大号方向桩AB的水平距离L1;调整仪器视角(水平方向保持不变),测量被跨越物仰角∠α1,则∠α1观测点为新建线路与被跨越物的交叉点。 2)逆时针旋转仪器水平方向,至被跨越线路左侧临近杆塔地线挂点C,记录水平角∠α2,∠α2为新建线路线航方向与挂点C的水平夹角,则∠α2=∠BAC;顺时针旋转仪器水平方向,至被跨越线路右侧临近杆塔地线挂点D,记录水平角∠α3,同理∠α3=∠BAD; 3)将全站仪移动至塔位大号方向桩(钉位B)设测站,调平全站仪,旋转仪器对准塔位中心桩方向(钉位A),水平旋转180°,水平角置零。重复步骤2)分别测量并记录∠α4=∠EBC,∠α5=∠EBD(E为塔位中心桩位置), 4)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减少测量误差,测量点B、C应尽量选择面积小的固定点,旋转仪器时动作幅度不能过大,避免仪器晃动所产生的误差。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测量角度的准确性,测站点A应尽量远离测站点B且测量精确,∠α2>∠α4,∠α3>∠α5,若数据不符应重新进行测量。如图2-1所示。 图2-1 5)从图2可知,F为新建线路与被跨越线路地线的交叉点,AF为塔位中心桩相对交叉点的水平距离(此次测量就是为了求得AF的

公路、电力线路交叉跨越一般施工措施

跨越铁路搭设跨越架安全措施 1、跨越架的搭设必须按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及《跨越电力线路架线施工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搭设或拆除跨越架必须设安全监护人,跨越铁路时架顶必须用绝缘材料封顶。跨越架上应按有关规定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 016M纶封顶绳 羊角撑 公路跨越架搭设示意图 2?交叉跨越邻近有电力线或通讯线铁路的安全施工措施: 跨越架应具有在安全施工允许的条件下本身自立的强度,并能 满足施工设计强度的要求。必须牢固可靠,所处位置准确。 且距离其他电力线路或通讯线较近架体较高时,将采用“两侧 双面双片搭设跨越架”的方法进行施工,增加两侧的跨越架架体,见

下图所示:

公路跨越架搭设示意图 本工程在跨越公路、66kv 、10kv 及以下电力线、通讯线时,不论是 采用双面双片式或双面单片跨越架,一般情况下在被跨越物的两侧 羊角撑 e 托尼纶封顶绳

用杉杆(钢管)各搭设一个立体跨越架,要求跨越架的宽度和长度应以在建线路的宽度、交角为基准,再加上导线风偏及边线外各2m 的余度后,顶面再用尼纶绳或杉杆进行封顶。 参加跨越不停电线路的施工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跨越施工方法并熟悉安全措施,经技术交底后方可参加跨越施工。 跨越架对一般跨越物的最小安全距离应满足下表的安全距离要求 (m) 跨越架对一般跨越物的最小安全距离表 跨越架面在被跨越线路导线发生风偏后与其保持的最小安全距离 应符合下表: 跨越架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当使用木质杉杆搭设跨越架时应注意:

木质跨越架的立杆、大横杆应错开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绑扎时小头应压在大头上,绑扣不得小于3道,立杆、大横杆、小横杆相交时,应先绑2根,再绑第3根,不得一扣绑3根。 架体立杆均应垂直埋入地坑内,架杆埋设后回填土夯实,要求其埋深不得少于,且大头朝下,遇松土或地面无法挖坑立杆时应绑扫地杆,跨越架的横杆应于立杆成直角搭设。跨越架两端及6-7根立杆应设剪刀撑、支杆或拉线,拉线的挂点、支撑或剪刀撑的绑扎点应设在立杆与横杆的交接处,且与地面的夹角不得大于600,支杆埋地深度不得小于。 各种材质跨越架的立杆、大横杆、小横杆的间距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绑扎跨越架时必须绑扎牢固,在被跨越电力线上方绑扎跨越架时,应用棕绳绑扎: 各种材质跨越架其困杆的搭设距离表 3、公路跨越架搭设安全要求: 搭设公路跨越架,必须事先与被跨越的交通管理部门取得联系 必要时应请其派员监督检查。 公路两侧跨越架分别距公路中心7米,高度大于米。 为确保跨越地点在放线施工中的导、地线与公路路面保持安全 距离,使各跨越点的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顺利通过,跨越时,跨越架不能

各种流量计计算公式

各种流量计计算公式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V锥流量计计算公式为: 其中: K为仪表系数; Y为测量介质压缩系数;对于瓦斯气Y=; ΔP为差压,单位pa; ρ为介质工况密度,单位kg/m3。取 涡街流量计计算公式: 一、孔板流量计 工作原理 流体流经管道内的孔板,流速将在孔板处形成局部收缩因而流速增加,静压力降低,于是在孔板上、下游两侧产生静压力差。流体流量愈大,产生的压差愈大,通过压差来衡量流量的大小。它是以流动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和伯努利方程(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在已知有关参数的条件下,根据流动连续性原理和伯努利方程可以推导出差压与流量之间的关系而求得流量。其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ε——被测介质可膨胀性系数,对于液体ε=1;对气体等可压缩流体ε<1() Q ——流体的体积流量 (单位:m3/min) 工 d ——孔径(单位:m ) △P——差压(单位:Pa)

ρ ——工作状况下,节流件(前)上游处流体的密度,[㎏/m3]; 1 C ——流出系数 β——直径比 安装 孔板的安装要求:对直管段的要求一般是前10D后5D,因此在安装孔板时一定要满足这个直管段距离要求,否则测量的流量误差大。 测量误差分析 1.3.1 基本误差 孔板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煤气的侵蚀而产生变形,从而引起流量系数增大而产生测量误差;而且流量计工作时间越长,流体对节流件的冲刷越严重,也会引起流量系数增大而产生测量误差。 1.3.2 附件误差 孔板节流装置安装于现场严酷的工作场所,在长期运行后,无论管道或节流装置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堵塞、结垢、磨损、腐蚀等等。检测件是依靠结构形状及尺寸保持信号的准确度,因此任何几何形状及尺寸的变化都会带来附加误差。

(新)架空线路交叉跨越距离

(一)对地距离 1.导线与地面的距离、在最大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4的规定。 表8—4 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m) 2.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净空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5的规定。 8—5 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的石的最小净空距离(m) 3.10KV及以上的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做成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应尽量不跨越,如需跨越,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并得到同意。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最大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6的规定。 表8—6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线路电压(kV)1以下6~10 最小距离(m) 2.5 3 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7规定。 表8—7 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 线路电压(kV)1以下6~10 35 110 220 最小距离(m) 1 1.5 3 4 5

1.架空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交叉角应符合表8-8。 表8—8 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角 2.架空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9规定。 表8—9 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的最小垂直距离 弱电线路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时,弱电线路应架设在电力线路的下方,与电力线路最下层的横担距离不应小于2m。 3.线路与铁路、道路交叉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10的规定。 表8—10 线路与铁路、道路的最小垂直距离(m) 4.同级电压线路相互交叉或与低电压线路交叉时,两交叉线路导(地)线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11的规定。 表8—11同级电压线路相互交叉或与低电压线路交叉最小垂直距离 5.10KV及以下的线路,导线与街道人行道树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表8-12的规定。 表8—12 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m)

[精编]输电线路现行检查记录表格

输电线路现行检查记录 表格

施工单位自备施工表格与记录模式 表A.1路径复测记录表(线记1) 表A.2被跨越物及地形凸起点测量记录表(线记2) 表A.3普通(掏挖)基础和拉线基础分坑及开挖检查记录表(线记3)表A.4地基基坑(槽)检查记录表(线记4) 表A.5杆塔号对照表(线记5) 表B.1现浇铁塔基础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基1) 表B.2现浇、掏挖(不等高)铁塔基础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基2) 表B.3铁塔拉线(含锚杆)基础检查及记录(线基3) 表B.4岩石铁塔基础检查及记录(线基4) 表B.5混凝土电杆基础检查及记录(线基5) 表B.6角钢插入式(等高)基础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基6) 表B.7角钢插入式(不等高)基础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基7) 表B.8角钢插入式(不等高)基础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基8) 表B.9角钢插入式(不等高)基础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基9) 表B.10贯入桩基础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基10) 表B.11挖孔桩基础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基11) 表B.12自立式铁塔组立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塔1) 表B.13拉线铁塔组立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塔2) 表B.14铁塔拉线压接管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塔3) 表B.15混凝土电杆组立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塔4)

表B.16自立式铁管杆组立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塔5) 表B.17导、地线展放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线1) 表B.18导、地线直线液压管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线2)表B.19导、地线耐张液压管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线3)表B.20导地线紧线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线4) 表B.21导地线附件安装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线5) 表B.22对地、风偏开方对地距离检查及评级记录(线线6)表B.23交叉跨越检查及评级记录(线线7) 表B.24复合光缆OPGW展放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光1)表B.25复合光缆OPGW紧线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光2)表B.26复合光缆OPGW紧线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光3)表B.27复合光缆OPGW现场开盘测试报告(线光4) 表B.28复合光缆OPGW接头衰减测试报告(线光5) 表B.29复合光缆OPGW纤芯衰减测试报告(线光6) 表B.30接地装置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地1) 表B.31线路防护设施一览表(线防1) 表C.1 分部工程质量评级统计表(线统1) 表C.2 单位工程质量评级统计表(线统2) 表A.1路径复测记录表(线记1) 工程名称:

各种流量计计算公式

V锥流量计计算公式为: 其中: K为仪表系数; Y为测量介质压缩系数;对于瓦斯气Y=0.998; ΔP为差压,单位pa; ρ为介质工况密度,单位kg/m3。取0.96335 涡街流量计计算公式:

一、孔板流量计 1.1 工作原理 流体流经管道内的孔板,流速将在孔板处形成局部收缩因而流速增加,静压力降低,于是在孔板上、下游两侧产生静压力差。流体流量愈大,产生的压差愈大,通过压差来衡量流量的大小。它是以流动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和伯努利方程(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在已知有关参数的条件下,根据流动连续性原理和伯努利方程可以推导出差压与流量之间的关系而求得流量。其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ε——被测介质可膨胀性系数,对于液体ε=1;对气体等可压缩流体ε<1(0.99192)Q工——流体的体积流量(单位:m3/min) d ——孔径(单位:m ) △P——差压(单位:Pa) ρ1——工作状况下,节流件(前)上游处流体的密度,[㎏/m3]; C ——流出系数 β——直径比 1.2 安装 孔板流量计的安装要求:对直管段的要求一般是前10D后5D,因此在安装孔板流量计时一定要满足这个直管段距离要求,否则测量的流量误差大。

1.3 测量误差分析 1.3.1 基本误差 孔板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煤气的侵蚀而产生变形,从而引起流量系数增大而产生测量误差;而且流量计工作时间越长,流体对节流件的冲刷越严重,也会引起流量系数增大而产生测量误差。 1.3.2 附件误差 孔板节流装置安装于现场严酷的工作场所,在长期运行后,无论管道或节流装置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堵塞、结垢、磨损、腐蚀等等。检测件是依靠结构形状及尺寸保持信号的准确度,因此任何几何形状及尺寸的变化都会带来附加误差。

建筑中常用的计算公式

建筑中常用的计算公式 (挖土)土方计算,钢筋量计算,测量中 各种仪器常用的相关计算!等 这个得看具体施工方案的,没什么公式, 比如 挖土量 就是长宽高 乘一下么就出来;另外比如 钢筋量的计算,必须看施工方案中 他钢筋的捆扎法 不然没办法计算得 纵筋 箍筋怎么分布 还得算搭头 的损耗。 我就是搞土建的,这种必须得看施工方案 跟图纸 这里有一些数据,这些是死东西 . 64 块标准砖 96 块标准砖 128 块标准砖 192 块标准砖 256 块标准砖 单位立方米 240 墙砖用量 1/(0.24*0.12*0.6) 单位立方米 370 墙砖用量 1/(0.37*0.12*0.6) 空心 24 墙一个平方需要 80 多块标准砖 一个土建工程师应掌握的数据 ( 转 ) 一、普通住宅建筑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 1、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 30KG/m2 砼 0.3 — 12 墙一个平方需要 18 墙一个平方需要 24 墙一个平方需要 37 墙一个平方需为 49 墙一个平方需为 计算公式:

0.33m3/m2 2、多层框架钢筋38—42KG/m2 砼0.33 — 0.35m3/m2 3、小高层11—12 层钢筋50—52KG/m2 砼 0.35m3/m2 4、高层17—18 层钢筋54—60KG/m2 砼0.36m3/m2 5、高层30层H=94米钢筋65—75KG/m2 砼0.42 —0.47m3/m2 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钢筋65—70KG/m2 砼0.38 —0.42m3/m2 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 层之间 以上数据按抗震7 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 —0.24 2、模版面积占建筑面积2.2 左右 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 左右 4、室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 三、施工功效 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 平米 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 块

测量学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五、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 六、超高计算公式 七、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八、标准差计算公式 九、坐标中线测量与计算 十、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坐标测量步骤 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x1:QD的X坐标 y1:QD的Y坐标

x 2:ZD 的X 坐标 y 2:ZD 的Y 坐标 S :QD ~ZD 的距离 α:QD ~ZD 的方位角 2. 计算公式: ()()212212y y x x S -+-= 1)当y 2- y 1>0,x 2- x 1>0时:1 21 2x x y y arctg --=α 2)当y 2- y 1<0,x 2- x 1>0时:1 21 2360x x y y arctg --+?=α 3)当x 2- x 1<0时:1 21 2180x x y y arctg --+?=α 二、 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α1:QD ~JD 的方位角 α2:JD ~ZD 的方位角 β:JD 处的偏角 2. 计算公式: β=α2-α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

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A :方位角(ZH ~JD ) T :曲线的切线长,23 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 s s -+??? ? ??+= D :JD 偏角,左偏为-、右偏为+ 2. 计算公式: 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X ′=U+T cos(A+180°) Y ′=V+T sin(A+180°) 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X ″=U+Tcos(A+D) Y ″=V+Tsin(A+D) 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P :所求点的桩号 B :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 M :左偏-1,右偏+1 C :J D 桩号 D :JD 偏角

交叉跨越测量

项目二交叉跨越测量 1 工作任务 要求作业人员在选定的操作场地,完成用全站仪测量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的测量。 2 作业条件和安全工作条件 2.1人员准备 测工1名,要求能熟练掌握全站仪;辅助测工1名,记录数据。 2.2 工具准备 经纬仪一台,塔尺、伸缩卡记录本、记录笔、钢卷尺、函数计算器;。 3 操作程序 ①使用定期校验合格的经纬仪; ②测试前应对经纬仪及塔尺进行检查,确保经纬仪性能良好,塔尺刻度清晰。 ⑶开始交叉跨越测量工作: ①取出温度计放置在交叉跨越点10m处测量环境温度; ②取出塔尺放置在交叉点处,塔尺与导线的安全距离要符合要求; ③取出经纬仪支在交叉跨越交角的对角线上,距离交叉点10m 处; ④正确调校经纬仪,使经纬仪保持水平位置;调整水平固定按钮,使镜头垂直面对准塔尺;调整垂直固定按钮,使镜头对准塔尺; ⑤读上丝A、先丝B塔尺的刻度以及垂直刻度盘上角度数据a1,

并记录在册; ⑥调整垂直固定按钮,使镜头对准交叉点交叉跨越物的顶点,读取垂直刻度盘上角度数据a2,并记录在册; ⑦调整垂直固定按钮,使镜头对准交叉点的导线的最下层,读取垂直刻度盘上角度数据a3,并记入数据记录表中; ⑧观看温度计,将环境温度记入数据记录表中; ⑨收好经纬仪和温度计,交叉跨越测量工作结束。 4 数据记录表 附表1 数据记录表 附表2 交叉点距经纬仪水平距离(m)

附表3 交叉跨越物顶点距经纬仪水平线垂直距离(m) 附表4 交叉跨越物顶点距经纬仪水平线垂直距离(m) 附表5 导线距交叉跨越物垂直距离(m) 5.危险点辨识及控制措施 ⑴危险点: ①扎脚、摔伤; ②触电; ③作业过程中,物体打击。 ⑵控制措施: ①测量工作应穿胶底高腰劳保用鞋,走路时不光要看线路,同时要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防止被绊倒摔伤;翻越障碍时,确认下方无危险时方可跳下; ②电气测量工作至少应由2人进行,1人操作、1人监护,监护人不得做其他工作; ③在线路带电情况下,测量导线垂直距离、线距、交叉距离等工作,用抛挂绝缘绳的方法进行时,绝缘绳必须试验合格,上杆塔抛挂

输电线路现行检查记录表格模板

施工单位自备施工表格与记录模式 表A.1 路径复测记录表(线记1) 表A.2 被跨越物及地形凸起点测量记录表(线记2) 表A.3 普通(掏挖)基础和拉线基础分坑及开挖检查记录表(线记3)表A.4 地基基坑(槽)检查记录表(线记4) 表A.5 杆塔号对照表(线记5) 表B.1 现浇铁塔基础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基1) 表B.2 现浇、掏挖(不等高)铁塔基础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基2) 表B.3 铁塔拉线(含锚杆)基础检查及记录(线基3) 表B.4 岩石铁塔基础检查及记录(线基4) 表B.5 混凝土电杆基础检查及记录(线基5) 表B.6 角钢插入式(等高)基础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基6) 表B.7 角钢插入式(不等高)基础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基7) 表B.8 角钢插入式(不等高)基础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基8) 表B.9 角钢插入式(不等高)基础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基9) 表B.10 贯入桩基础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基10) 表B.11 挖孔桩基础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基11) 表B.12 自立式铁塔组立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塔1) 表B.13 拉线铁塔组立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塔2)

表B.14 铁塔拉线压接管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塔3) 表B.15 混凝土电杆组立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塔4) 表B.16 自立式铁管杆组立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塔5) 表B.17 导、地线展放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线1) 表B.18 导、地线直线液压管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线2)表B.19 导、地线耐张液压管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线3)表B.20 导地线紧线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线4) 表B.21 导地线附件安装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线5) 表B.22 对地、风偏开方对地距离检查及评级记录(线线6)表B.23 交叉跨越检查及评级记录(线线7) 表B.24 复合光缆OPGW展放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光1)表B.25 复合光缆OPGW紧线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光2)表B.26 复合光缆OPGW紧线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光3)表B.27 复合光缆OPGW现场开盘测试报告(线光4) 表B.28 复合光缆OPGW接头衰减测试报告(线光5) 表B.29 复合光缆OPGW纤芯衰减测试报告(线光6) 表B.30 接地装置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线地1) 表B.31 线路防护设施一览表(线防1) 表C.1 分部工程质量评级统计表(线统1) 表C.2 单位工程质量评级统计表(线统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