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

浅谈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

浅谈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
浅谈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

核心是加强三个能力建设,做好四项服务。坚持需求牵引、效益优先的原则,以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构建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

一是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增加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质量上。要依托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增加信息发布内容,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率,缩小城乡获取气象信息的差距。按照“政府统一领导、气象部门主管、乡镇共同参与”的原则建立基层气象管理体系,积极推进气象协理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城乡气象电子信息显示屏、广播式气象警报系统、海洋气象专用广播系统等建设,提高公共气象信息的发布和接收能力。建立气象与社会公众及用户交流平台,完善公共气象服务需求调查和效益反馈机制。

二是增强气象预报预测能力。要加强计算能力建设,强化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解释应用,建立和完善各类气象灾害的网格化预报预警系统,努力提高重大气象灾害的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建立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各种观测资料的综合应用,分发挥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和效益。要把加强短时临近监测预警作为提高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能力的突破点,加强业务系统建设和精细化预报产品的开发。

三是增强气象综合观测能力。加强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的统筹规划,加快“十一五”重点工程气象灾害应急预警工程建设,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积极推进移动气象应急系统建设,增强气象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警能力。建立和完善气象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积极推进自然灾害数据的共享平台建设。

科技支撑系统是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的支撑和保障,是与三个系统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建设与发展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三个系统建设。

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最根本的就是提升气象业务水平、科技实力和服务能力,巩固和加强气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为人民福祉安康提供服务。

一是围绕防灾减灾做好气象服务。坚持把防灾减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气象作为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加强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事件的预报服务,加强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测。要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水资源短缺、应急抗旱、生态建设、森林灭火等提供科技支撑。要联合有关部门,建立快速联动机制,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应急保障工作。

二是围绕民生问题做好气象服务。要始终坚持气象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围绕着民情,民需,民意,努力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切实加强敏感地区、敏感行业、敏感人群的气象服务工作。完善大城市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不断开发与公众工作、出行、健康、医疗、旅游等生活气象指数预报,大力发展城市环境气象服务和空气质量预报,不断丰富服务产品的内涵。

三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气象服务。积极开展农村乡镇精细化预报,加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情报警报服务工作,指导农民开展抗灾自救。围绕全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和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生态农业发展,积极开发针对性、实用型农业气象情报预报产品。加强重大农业工程、县域村镇布局规划、农业园区等气候可行性论证,积极开展沿海及山区农村住房抗灾能力调查和气候风险评估。制定农村建筑物的防雷技术标准,开展农村防雷技术服务和雷电灾害监测预警评估。

四是围绕节能减排做好气象服务。认真贯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加强和推动气候变化的监测、预估、影响和对策研究,为生态省建设、发展清洁能源机制、粮食安全政策措施的制定等提供决策依据。要在做好气候资源的普查和规划利用评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依法组织对城市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等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不断提高各类工程设施抗御气象灾害能力。

坚定理想信念 在实现气象现代化中放飞青春梦想

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气象现代化中放飞青春梦想 来源:中国气象报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4日07:35 分享到: 中国气象报评论员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也是五四运动97周年纪念日。97年前那场波澜壮阔 激荡人心的爱国运动,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注入整个民族基因。此 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青年站在时代前列,不屈不挠奋斗,在 中国社会伟大变革的历史篇章中写下了绚丽的青春史诗。 站在新的时代坐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时代再次为青年大 展身手铺就了广阔舞台。对于广大气象青年来说,对五四精神最好的传承,就是 在党的领导下,勇敢担负起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为实现气象现代化而 不懈奋斗。 青年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 量。气象青年是气象事业的未来,是气象业务服务的骨干力量,也是气象现代化 建设的生力军。近年来,广大气象青年开拓奋进、燃烧青春激情、发挥聪明才智, 为气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踏上“十三五”的新征程,气象事业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 展理念,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面对全面深入推进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深 化气象改革的历史重任,气象青年责无旁贷担此重任,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则是他 们砥砺前行最重要的武器。 坚定的理想信念为青年指明方向。中国青年运动实践告诉我们:青年一代只 有把自身命运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当代气象 青年要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需求之中,把个人奋 斗融入事业发展之中。在全面深入推进气象现代化进入关键时期的当下,气象青

浙江省气象局计量检定

自动气象站传感器自动化检定业务系统的设计 罗 昶 (浙江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杭州 310017)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省级气象计量部门广泛使用的计量检定设备的升级改造,使之集成为自动气象站传感器自动化检定业务系统。阐述了升级改造的整体思路,给出了接口电路和自动化控制的设计原理,以及软件设计流程。 自动化检定业务系统采用多通道串口通信技术实现检定设备的自动控制,检定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处理,原始记录和检定/校准证书的自动生成与打印,并建立检定数据库。所有检定信息自动传入局域网服务器,检定信息可实时查询、审核和统计,并实现超检报警。使用表明,该自动化检定业务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功能齐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传感器;自动化;检定;设计 TheDesign of Automation Test System for Sensor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LUO Chang (Atmospheric observation technical support center of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17, China) Abstract: upgrade testing equipment that the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measurement department widely used, so integrated an automated test business systems for sensor of th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Described the overall outlook upgrade, given the interface circuit and the design of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and software design process. Automated test business systems used to achieve multi-channel serial communication test equipment, automatic control, automatic test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the original records, and test / calibration certificates automatically generate and print, and create test database. All test information is automatically imported LAN servers, test information can be real-time inquiry, auditing and statistics, and ultra-check alarm. Use shows that the automated test business system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functional,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Keywords: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sensors, automated test, design 1 引言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了2万多个自动气象站,组成了较为有效的地面气象观测体系。自动气象站是先进的自动化、数字化电子探测设备,自动气象站包含了空气温度、湿度、气压、雨量、风等传感器,对这些自动气象站传感器进行检定是确保气象探测准确可靠的最基本要求。由于自动气 作者简介: 罗昶,E-mail:luochangcma@https://www.doczj.com/doc/c214315482.html,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2019年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贯彻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总体 安排,依靠科技和机制创新,强化综合统筹和合理布局,通过“三个平台、两个能力”(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业务支 撑平台、服务平台以及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能力、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推进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联动与融合,推进农业气象服务规模化、集约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2019年,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初步建成全国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实现国家级、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数据、产品的快速访问。全国农业天气通APP(基础版)正式发布并试运行,WebCAgMSS客户端实现业务试用,10个特色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基本建成。完成年度农业气象业务核心技术项目研发与区域联合试验任务。初步实现国家级、省级基础农业气象产品格点化制作。多种渠道的“直通式”服务覆盖全省6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较2018年增长10%以上。 二、建设任务及分工 (一)农业气象大数据业务能力建设 1.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建立国家级、试点省农业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各类农word 教育资料 .. 业气象大数据的上传、存储与管理。建立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分布式存储方案,开发农业气象数据服务MUSIC接口,为农业气象业务系统与服务平台提供高效数据服务。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加工流水线实现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加工、数据挖掘、算法运行、产品生成等功能。 (2)国家气象中心 开发基于WEB的国家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实 现农业气象基础观测、基础地理与环境信息、基础格点产品、服务主体等各类农业气象数据显示、浏览、分析及下载。(3)各省(区、市)气象局 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开发本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强化农业气象大数据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 2.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任务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负责全球及全国日值气象数据、全国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实时入库,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共享;负责存储和管理国家级、省级业务单位上传的农业气

云平台运维建设方案

xxx区国土资源 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基础支撑平台与运维保障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项目概述 (2) 1.1项目背景 (2) 1.2项目目标 (2) 1.3建设内容 (2) 2现状及需求分析 (3) 2.1信息化现状 (3) 2.2存在的问题 (4) 2.2.1运维保障面临主要问题 (4) 2.2.2现有保障手段不能满足需求 (4) 2.2.3管理运维问题 (5) 3方案总体设计 (6) 3.1设计原则 (6) 3.2总体架构设计 (7) 3.3实施思路 (7) 4虚拟桌面技术方案设计 (10) 5服务器虚拟化方案设计 (11) 6业务系统运维保障设计 (13) 6.1架构设计 (13) 6.2业务系统应急 (14) 6.3数据保障 (15) 6.4运维迁移 (15) 7项目实施计划 (16) 8项目组织保障 (17) 8.1工作领导小组 (17) 8.2项目专家小组 (17) 8.3项目技术小组 (17)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以下简称“一张图”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核心内容。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81号)、《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建设方案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11〕33号)和《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青土资房发〔2012〕465号)等一系列文件的要求,青岛市国土房管局xxx 分局拟开展xxx区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障平台建设,为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搭建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环境,为全局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项目目标 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障平台的建设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通过加强对业务内网、办公网、互联网的安全管理,实现生产数据和涉密信息的集中存放和管理,保证信息安全; (2)通过为32个乡镇国土所提供云端虚拟桌面服务,保障数据不在国土所用户的终端设备上落地的基础上,实现各项数据及业务应用的便捷接入,有效促进业务协 同; (3)通过运维保障平台的建设,为全区国土资源用户提供一致、高度可用、高度可扩展的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系统停机,全面支持国土全系统的业务连续性; (4)通过云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已有资源,实现IT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 1.3建设内容 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证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建设内容:

气象现代化过程中县级气象部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气象现代化过程中 县级气象部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气象现代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过程,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内涵、特点和目标。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中国梦”,是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福祉的必然要求,也是气象部门抓机遇促发展的大好时机。 一、县级气象部门面临的机遇 在气象现代化过程中,县级气象部门在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机遇。 首先,气象工作政府化将强化气象部门的管理职能,促进县级气象部门由业务型单位向管理型部门转变。 其次,气象业务现代化促进了县级气象部门业务工作现代化、智能化,气象业务工作从人工观测向自动观测转变。 再次,气象服务社会化促进了气象服务工作向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转变,是气象部门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益的必然选择。 二、如何应对挑战 1.气象工作政府化需要应对的挑战

气象工作政府化过程中,需要把气象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整体规划,通过政府主导,实现部门联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目前,县级气象部门与其他部门合作机制需要加强和完善。 2.业务现代化方面需要应对的挑战 县级气象部门业务人员要加强学习,熟悉自动观测仪器的运行原理和故障判断、排除技能技巧。这对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气象装备保障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3.气象服务社会化需要应对的挑战 气象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导致气象服务供需关系矛盾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县级气象部门要不断提高公众气象服务水平,扩大公众气象服务覆盖面,保障气象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总之,县级气象部门作为气象现代化进程中工的排头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能够抓住机遇,更好的面对挑战,对县级气象部门是个严峻的考验。

北京市气象仪器计量检定所实验室认证可行性调研报告

北京市气象仪器计量检定所实验室认证可行性 调研报告 北京市密云县气象局王华英孟燕军王秋兰 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孙雪琪王力 一、北京市气象仪器计量检定所历史沿革及现状 (一)历史沿革 北京市气象仪器计量检定所(以下简称“检定所”)前身为中央气象局气象计量检定站,1954年中央气象局成立气象仪器技术科,兼负北京地区气象计量器具检定、校准与检测工作任务。1970年,因各省市、自治区均建有独立的气象仪器检定所及国家二级气象计量标准,承担本地区社会公用计量器具检定任务,中央气象局将二级计量标准及检定员转交北京市气象局,成立了北京市气象仪器计量检定所,承担北京地区气象及非气象部门社会公用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与检测工作任务。1986年通过北京市计量局考核认证与授权,命名为“北京市气象仪器计量检定所”。1993年5月,由于办公用房紧张,同时出于支持密云经济发展的考虑,北京市气象局决定将检定所实验室迁至密云气象局院内,直属市局业务处管理。1997年北京市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以下简称“探测中心”)成立后,检定所业务工作归探测中心管理。2011年8月,探测中心成立检定科,与原有检定所共同承担检定任务。 2013年,根据北京市气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气象仪器计量检

定所改革方案和岗位设置方案的通知》(京气发〔2013〕99号)要求,在探测中心检定科和密云检定所实验室现有人员基础上组成新的检定所。 (二)现状 1.机构性质及人员 重组后的检定所为独立事业法人单位,法人代表为探测中心副主任兼任,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北京市气象部门内部及对外开展气象仪器计量检定业务。截至2015年初共有10人,其中4人(含2名外聘人员)日常工作地点在密云县气象局,主要负责接收客户送检设备,承担室内检测任务;6人日常工作地点在探测中心,专门负责自动气象站等仪器设备的检定,其中1人为检定所法人,4人为检定工作人员,1人负责收发北京市气象局下属各气象台站及社会单位大量的送检气象仪器。现有10人中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4人。10人中1人具有计量专业硕士学历,2人具有气象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10人均未具备国家注册计量师资格。 2.业务条件、内容及分工 密云检定所实验室建筑面积约197平方米,包括气压检定实验室、温湿度检定实验室和风向风速检定实验室。随着业务发展,自动气象站设备检定的任务越来越多,由于缺乏设备和相关的技术培训,检定实验室基本上无法进行自动气象站相关传感器的检定工作,2010年以前自动气象站年巡检拆回的传感器一般均送国家气象计量

《大数据云气象》阅读练习及解析答案

大数据云气象 ①我们平时从电视、报纸、网站或手机上获取的看似简单的天气预报,其背后却有着极其庞杂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作支撑。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天气预报是经过“云计算”得到的 大数据产品。 ②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历来都会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这些数据来自一个庞大的观测网络。目前,全国有 2 000多个地面站、120多个高空探测站、6颗在轨卫星、5万多个自动监测站、600多个农业检测站、300多个雷达站等,逐日逐小时甚至逐分钟对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监测。仅在贵州,每天就有85个气象站、3万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7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2个探空雷达站对贵州境内 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 ③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这些数据变得更加精密,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 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小时 ...以内。 ④早晨起床后,穿薄的还是厚的衣服?要不要进行晨练?长假期间是否要外出旅游?旅 游时需要带哪些随身物品……如何选择,天气预报会为你提供有效的参考。 ⑤随着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气象部门还需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制作相应的气象产品,包括面向社会群体的公众气象服务,面向水利、电力、交通、农业以及其他部门或企业的专业专项服务,以及针对干旱、暴雨、森林火险、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等。 ⑥比如说能源,可以通过分析电力负荷历史加上气象数据进行用电量估算;农业方面, 通过某一地的农耕历史与相关气候信息,就可以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种养殖结构调整;还有交通,航班准点率历史加上机场历史天气特征,就可以得到航班延误预测……这些日益丰富 的气象产品构成了气象大数据的重要部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便捷。 ⑦当气象邂逅大数据,气象大数据将大有作为,它必将更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1)第②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 (2)阅读第④⑤⑥段,你认为下面这句话放在其中哪段的开头合适?为什么? 更精细、更准确、更长时效的天气预报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变得更加便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 ....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 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 ...以内。 ...、一小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联网+电子政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电子政务云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前言 (4) 2项目概述 (4) 2.1建设背景 (4) 2.2建设意义 (5) 2.3建设原则 (11) 2.3.1实用性 (11) 2.3.2开放性与标准化 (12) 2.3.3先进性、成熟性和可扩充性 (12) 2.3.4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13) 2.3.5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14) 2.3.6业务多样性 (14) 2.3.7最佳性价比 (14) 2.4建设目标 (15) 2.5编写依据 (16) 3需求分析 (17) 4互联网+电子政务建设内容 (24) 4.1城市基础数据库 (24) 4.1.1系统概述 (25) 4.1.2需求分析 (25) 4.1.3系统功能 (25) 4.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 (26) 4.2.1移动电子政务平台 (27) 4.3政务协同办公 (28) 4.3.1远程医疗系统 (29) 4.3.2区域卫生系统 (30)

4.3.4医讯通平台 (33) 4.4政务公共服务平台 (33) 4.5无线政务平台 (36) 4.6统一身份认证 (39) 4.7电子证照 (39) 5云计算中心总体设计 (39) 5.1云计算中心设计原则与规范 (39) 5.2云计算中心设计目标 (43) 5.3云计算中心方案设计 (44) 5.3.1云计算中心资源池设计 (47) 5.3.2云计算中心云管理平台设计 (60) 5.3.3云计算中心网络系统设计 (83) 5.3.4云计算中心安全系统设计 (102) 5.3.5云计算中心备份容灾设计 (205) 6建设范围 (211) 7运维服务质量体系 (212) 7.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说明 (212) 7.1.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212) 7.1.2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214) 7.1.3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214) 7.2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5) 7.2.1服务宗旨 (215) 7.2.2体系建设内容 (216) 7.2.3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9) 7.2.4运维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 (221) 7.2.5运维制度建设 (224)

安达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安达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为扎实推进安达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进一步提升气象科技创新和服务水平,更加有效地发挥气象在防灾减灾、保障经济、服务民生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全面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意见》(黑政发…2014?31号)和黑龙江省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黑龙江省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气象局长工作会议关于构建基层气象现代化“4+7”工作模式的部署,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的原则,突出特色,补齐短板,以融入式发展为着眼点,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强化气象能力提升,加快推进基层气象现代化建设。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基层气象现代化体系,基层气象业务水平大幅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才总体素质

明显改善,基层气象整体实力得到长足发展,对地方现代化建设的保障支撑能力更加突出。 二、构建政府主导的基层气象现代化发展机制 气象事业是保障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基层气象现代化是地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统一部署。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推动气象发展规划、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由政府统一安排、统一部署,构建融入式发展机制,更好地发挥气象事业对人民生活、国家安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作用。 (二)明确任务。气象工作要积极纳入政府日常管理,基层气象部门要依据当地政府的布置和要求,提出具体的落实举措,形成以当地政府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气象服务模式。 (三)提升水平。基层气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与政府构建基于业务能力水平的信任关系。到2020年基层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灾害性天气和短时强对流天气预警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气象服务的“指挥棒”作用日益凸显,政府对气象工作的信任和依赖程度与日俱增。 (四)做好保障。构建政府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坚持和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进一步明确气象事权和相应的支出责任,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财政投入保障机

自动气象站的检验规程

自动气象站的检验规程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自动气象站检定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自动气象站的各要素传感器、采集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定及校准, 2.引用文献 编写规程时主要引用了以下技术文献 (1) II型自动气象站行业标准 (2)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4) JJF1002-199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术语和计量单位 本规程引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相关定义。并列出一些适用于本规程的其它定义和计量单位。 术语及定义 3.1.1 稳定性stability 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3.1.2流速均匀性uniformity of velocity of flow 风洞工作段流场的均匀程度。 3.1.3流速稳定性stability of flow velocity 风洞工作段流场的稳定程度。 3.1.4气流偏角angle error for air-flow 流场内气流偏离风洞工作段轴线的角度 3.1.5阻塞系数obstructing coefficient 风速仪(传感器)的感应器的迎风面积与风洞工作段横截面积之比 3.1.6 紊流度(湍流度)turbulence of air-flow 3.1.7 工作区域working area 检定设备中受检和标准计量器具敏感部分能够和可能触及到的,满足《检定规程》相关指标要求的最大范围。 3.1.8温度均匀性degree of temperature homogeneity 在恒温控制条件下,恒温槽工作区域中任意两点间温度差值的绝对值。 3.1.9温度稳定性degree of temperature fluctuate 在恒温控制条件下,恒温槽工作区域任一点在规定时间内的温度变化量。用规定时间内所有测试位置最大和最小温差平均值的1/2加“±”号表示。 湿度均匀性degree of humidity homogeneity 在湿度控制条件下,湿度箱(测试室)工作区域中任意两点间的湿度差值的绝对值。 湿度稳定性degree of humidity fluctuate 在湿度控制条件下,湿度箱(测试室)工作区域中任一点在规定时间内的湿度变化量。用规定时间内所有测试点最大和最小湿度差平均值的1/2加“±”号表示。 湿度检定箱hygrostat 采用自动或手动控制方法,使干空气和湿空气按照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在一个箱体内形成稳定、均匀的湿度条件,对湿度测量仪器或传感器进行校准用的箱体。 湿度发生装置apparatus of adjustment humidity 采用使饱和湿空气与干空气定比混合,或直接将高压饱和湿空气扩散,或改变饱和湿

气象大数据资料

1 引言 在气象行业内部,气象数据的价值已经和正在被深入挖掘着。但是,不能将气象预报产品的社会化推广简单地认为就是“气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大数据实际上是一种混杂数据,气象大数据应该是指气象行业所拥有的以及锁接触到的全体数据,包括传统的气象数据和对外服务提供的影视音频资料、网页资料、预报文本以及地理位置相关数据、社会经济共享数据等等。 传统的”气象数据“,地面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和数值预报产品四类数据占数据总量的90%以上,基本的气象数据直接用途是气象业务、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气象服务。“大数据应用”与目前的气象服务有所不同,前者是气象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增值应用”,后者是既定业务数据加工产品的社会推广应用。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这是《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的名言。天气和气候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无法通过运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预测。人们常说的南美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会在几周后引发北美的一场暴风雪这一现象,形象地描绘了气象科学的复杂性。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天气预报在数十年前便已被气象科学界否决了——也就是说,目前经典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并不适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现在,气象行业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强,面向政府提供决策服务,面向公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面向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发展节能减排。这些决策信息怎么来依赖于我们对气象数据的处理。

气象大数据应该在跨行业综合应用这一“增值应用”价值挖掘过程中焕发出的新的光芒。 2 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 2.1 概述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SaaS),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PaaS)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IaaS)。 大数据可通过许多方式来存储、获取、处理和分析。每个大数据来源都有不同的特征,包括数据的频率、量、速度、类型和真实性。处理并存储大数据时,会涉及到更多维度,比如治理、安全性和策略。选择一种架构并构建合适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极具挑战,因为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 气象行业的数据情况则更为复杂,除了“机器生成”(可以理解为遥测、传感设备产生的观测数据,大量参与气象服务和共享的信息都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存储,符合“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

集团企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集团企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第1章方案总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目标 (2) 1.3项目建设原则 (2) 第2章系统建设规划 (4) 2.1项目建设目标的理解 (4) 2.1.1 项目建设范围 (4) 2.1.1.1 业务范围 (4) 2.1.1.2 组织范围 (4) 2.1.1.3 数据范围 (4) 2.1.2 项目建设内容 (4) 2.1.2.1 基础数据平台 (5) 2.1.2.2 集团级指标体系 (6) 2.1.2.3 统一报表平台 (6) 2.2集团(企业)数据平台的建设目标 (7) 2.2.1 集团(企业)数据平台一期建设目标 (7) 2.2.2 集团(企业)数据平台二期建设目标 (7) 第3章整体设计方案 (8) 3.1系统设计方法论 (8) 3.1.1 方法论 (8) 3.1.2 设计原则 (10) 3.1.2.1 标准规范 (11) 3.1.2.2 开放性 (12) 3.1.2.3 可扩展性 (12) 3.1.2.4 高性能 (13)

3.1.2.5 可管理性 (14) 3.1.2.6 高可用性 (15) 3.1.2.7 安全性 (16) 3.1.2.8 可重用性 (17) 3.2数据平台技术体系 (18) 3.2.1 数据平台逻辑架构 (18) 3.2.1.1 数据集成区 (18) 3.2.1.2 集团分析型数据区 (19) 3.2.1.3 管理平台区 (19) 3.2.1.4 统一报表展现平台 (20) 3.2.1.5 ETL设计关键技术点说明 (20) 3.2.1.5.1.1 ETL处理策略 (20) 3.2.1.5.1.2 ETL处理流程 (21) 3.2.1.5.2 质量检核 (21) 3.2.1.5.2.1 ETL处理原则 (21) 3.2.1.5.2.2 ETL处理方法 (21) 3.2.2 数据采集设计 (21) 3.2.2.1 T+1数据采集 (22) 3.2.2.2 数据补录 (23) 3.2.2.2.1 检核规则管理 (24) 3.2.2.2.2 录入任务管理 (24) 3.2.2.2.3 数据录入 (26) 3.2.2.2.4 查询操作 (27) 3.2.2.2.5 录入任务审批 (28) 3.3数据平台数据体系 (28) 3.3.1 数据架构设计 (28) 3.3.1.1 源系统数据落地区 (29) 3.3.1.2 缓冲数据层(ODM) (30)

气象简答题

第一章、 1.农业气象研究对象和方法? 答:对象: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方法:分期播种法、地理播种法、田间实验法、植物人工气候室法、统计学方法、数理模拟方法、遥感法 2.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可分为哪几层? 答: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3.对流层的特点: ①集中了大约80%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水份。②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③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第二章、 1.昼夜长短变化和季节更替的根本原因 答:地球昼夜不停地进行着两个基本运动:一是绕自身轴的运动为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二是绕太阳的运动为公转,产生了四季轮换! 2.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 答:一天中早晨,h最小,然后h慢慢的增大,中午时h最大,然后h又慢慢地减小,到傍晚时h又变到最小。 一年中,北半球在夏至日h最大,然后慢慢减小,冬至日h最小,然后又向夏至日慢慢增大。 在南半球则相反。太阳高度角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极圈和北极圈内最小。 3.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式? 答: h正午=90°-φ+σ (б=23.5sinN’. Ф为观测点纬度。N为距春分日或秋分日最近的总天数) 4.昼长随季节、纬度的变化规律? 答:北半球:季节:夏半年(春分---秋分)昼长都>12 小时;冬半年(秋分---春分)昼长<12小时 纬度:夏半年昼长随纬度的增高而增长,在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昼长随纬度的增加而缩短,在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5.辐射平衡方程,影响辐射平衡的因素? 答:平衡方程:Q=S'+D S'为太阳直接辐射强度,D为天空散射辐射强度,影响因素: 太阳高度(h),大气透明度(P),大气量(m),纬度,海拔,坡度,云 6.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因素 答: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大气量、纬度、海拔、坡度、云、 7.太阳辐射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光谱成分、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答:紫外辐射:抑制作物生长,杀死病菌孢子。可增加果实含糖量,促进果实成熟可见光辐射:可见光能被细胞中的叶绿素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的蓝紫光作用下的光合产物,蛋白质较多,红橙光作用下的光合产物,碳水化合物较多 红外辐射:红外辐射对植物的光周期有作用 日照时间与农业:根据对日长的反应可分三类:短日照型、长日照型和日中性植物。短日照品种只有当日长短于某一临界值时,才会开花,否则不会开花。日长越短,发育越快,开花越早,长日照品种则相反 光照度与农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欢充足的光照,有的则喜阴凉,有的植物阴阳都可以。 第三章、 8.地面热量平衡方程,各项的意义? 答:R=P+B+LE R:辐射差额,为土壤吸收的净辐射热量。

气象局信息化建设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信息化全面升级 今年的天气就好像是小孩的脸一样说风就是雨,上午还是骄阳似火,到了下午就阴云密布狂风暴雨。北京人也许还在对那场不期而至的大暴雨心有余悸,它给这座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巨额的损失,更是深深的创伤,人们不禁要问:城市运转怎么停滞了,城市的应急预案哪去了?国家气象中心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副主任赵西峰表示:在灾害天气的城市预警和应急系统中,天气预报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因气象预报的落后会带来城市应急反应速度的滞后。 各部门协同应对 “在遇到突发天气的预警时仅仅靠预报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城市的各个部门协同作战。我们与相关的部委都有专线的连接,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送。对于这一段时间的降雨,我们已经向防汛、市政、排水、园林等各部门和单位发出了预警。”赵西峰说:“同时,在发生恶劣天气时还要通过广播、电视等手段第一时间告知老百姓。此外,山东已经建成了手机短信平台,通过移动、联通、小灵通等方式,向市民提前发送气象警报。” 赵西峰说:“天气预报不仅是老百姓日常出行的…风向标?,同时更是中央机构决策的重要依据,比如根据降雨量的分布情况,中央会作出对主要河流和水库是否分洪放水的决策。而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直接关系到有序的应急工作。” 从来都嫌计算机慢 气象预报的反应速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已经迫在眉睫。如何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呢?赵西峰介绍:传统的天气预报方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预报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客观不定量的缺点,而数值天气预报的出现和发展使预报员多了一个客观的依据,数值预报再加上预报员的经验,形成了我们每天都要听的天气预报。 高性能计算的出现,为预报员提供了准确的数值天气预报。赵西峰说:“我们做预报工作的人从来都嫌计算机慢。我们将采集的温、压、湿、风等气象要素数据与时间、地点、高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输入到高性能计算机进行相应的方程式计算就能得出下一个时刻的气象发展状况。庞大的计算量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度的基础,同时也是困扰气象人员的难题。”

自动气象站的检验规程

自动气象站的检验规程 自动气象站检定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自动气象站的各要素传感器、采集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

用中的检定及校准, 2.引用文献 编写规程时主要引用了以下技术文献 (1) II型自动气象站行业标准 (2)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4) JJF1002-199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术语和计量单位 本规程引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相关定义。并列出一些适用于本规程的其它定义和计量单位。 3.1 术语及定义 3.1.1 稳定性stability 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3.1.2流速均匀性uniformity of velocity of flow 风洞工作段流场的均匀程度。 3.1.3流速稳定性stability of flow velocity 风洞工作段流场的稳定程度。 3.1.4气流偏角angle error for air-flow 流场内气流偏离风洞工作段轴线的角度

3.1.5阻塞系数obstructing coefficient 风速仪(传感器)的感应器的迎风面积与风洞工作段横截面积之比 3.1.6 紊流度(湍流度)turbulence of air-flow 3.1.7 工作区域working area 检定设备中受检和标准计量器具敏感部分能够和可能触及到的,满足《检定规程》相关指标要求的最大范围。 3.1.8温度均匀性degree of temperature homogeneity 在恒温控制条件下,恒温槽工作区域中任意两点间温度差值的绝对值。 3.1.9温度稳定性degree of temperature fluctuate 在恒温控制条件下,恒温槽工作区域任一点在规定时间内的温度变化量。用规定时间内所有测试位置最大和最小温差平均值的1/2加“±”号表示。 3.1.10湿度均匀性degree of humidity homogeneity 在湿度控制条件下,湿度箱(测试室)工作区域中任意两点间的湿度差值的绝对值。 3.1.11湿度稳定性degree of humidity fluctuate 在湿度控制条件下,湿度箱(测试室)工作区域中任一点在规定时间内的湿度变号表示。”±“加1/2化量。用规定时间内所有测试点最大和最小湿度差平均值的. 3.1.12湿度检定箱hygrostat 采用自动或手动控制方法,使干空气和湿空气按照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在一个箱体内形成稳定、均匀的湿度条件,对湿度测量仪器或传感器进行校准用的箱体。 3.1.13湿度发生装置apparatus of adjustment humidity 采用使饱和湿空气与干空气定比混合,或直接将高压饱和湿空气扩散,或改变饱和湿空气温度等方法,以得到不同湿度条件的测试设备。

智慧气象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气象局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气象大数据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 (3) 2.1概述 (3) 2.2数据基础决定平台框架 (4) 2.2.1 从分类大数据到选择大数据解决方案 (4) 2.2.2 依据大数据类型对业务问题进行分类 (7) 2.2.3 使用大数据类型对大数据特征进行分类 (9) 2.3数据分类决定应用方案 (12) 2.4大数据平台的逻辑层次 (13) 2.4.1 大数据集成层 (14) 2.4.2 大数据存储层 (15) 2.4.3 大数据分析层 (15) 2.4.4 大数据应用层 (16) 第三章大数据平台的功能架构 (16) 3.1组件构成 (16) 3.1.1 横向层 (16) 3.1.1.1 大数据集成层 (16) 3.1.1.2 大数据存储层 (19) 3.1.1.3 分析层 (20) 3.1.1.4 使用层 (21) 3.1.2 垂直层 (23) 3.1.2.1 信息集成 (24) 3.1.2.2 大数据治理 (24) 3.1.2.3 服务质量层 (25) 3.1.2.4 系统管理 (27)

3.2功能应用 (28) 3.3原子模式 (28) 3.3.1 数据使用组件 (29) 3.3.1.1 可视化组件 (29) 3.3.1.2 即席发现组件 (30) 3.3.1.3 数据转储组件 (31) 3.3.1.4 信息推送/通知组件 (31) 3.3.1.5 自动响应组件 (32) 3.3.2 数据处理组件 (32) 3.3.2.1 历史数据分析组件 (32) 3.3.2.2 高级分析组件 (33) 3.3.2.3 预处理原始数据组件 (34) 3.3.2.4 即席分析组件 (35) 3.3.3 数据访问组件 (36) 3.3.3.1 web和社交媒体访问组件 (36) 3.3.3.2 物联网设备数据的访问组件 (39) 3.3.3.3 基础数据(观测数据和生产数据)的访问模式 (40) 3.3.4 数据存储组件 (41) 3.3.4.1 分布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组件 (41) 3.3.4.2 分布式结构化数据存储组件 (42) 3.3.4.3 传统数据存储组件 (42) 3.3.4.4 云存储组件 (42) 3.4复合模式 (43) 3.4.1 存储和探索复合组件 (43) 3.4.2 专业分析和预测分析组件 (44) 3.4.3 OLAP在线分析 (45) 3.4.4 原子模式和符合模式的映射 (46) 3.4.4.1.1 图 10. 将原子模式映射到架构层 (48) 3.5解决方案模式(模拟应用场景) (48)

气象事业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气象事业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气象局《关于加快推进x气象事业发展“x”规划项目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x〔x〕39号)文件精神,为尽快启动我市气象事业发展“x”规划项目建设,结合我市气象事业发展“x”规划项目建设任务,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x年底,按照x气象事业发展“x”规划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将建成我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实现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预报预测精细化和准确率水平的稳步提高、气象综合观测自动化和保障能力的日趋完善、气象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气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自动监测工程建设,提高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进一步加强气象观测站网、山洪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精细化预报预警系统、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市级气象业务平台等系统建设,逐步形成由监测、预警、发布、保障等系统有机组成、相互协调、快速响应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体系。 1.建设监测系统。布设6要素自动站27个,布设自动雨量站31个;建设一套高山自动气象站和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升级改造x国家一般气象站及综合业务平台。

2.升级和改造地面气象广域网络、局域网络、天气会商、信息安全、应急通信等系统。 3.建设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气象灾害风险调查系统;升级改造xMICAPS预报系统。 4.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和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建设乡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和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和支撑平台。 5.建设气象仪器设备运行监控、维修、检定、试验等气象装备保障系统。 6.建设气象综合业务平台。 (二)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体系按照人影作业点、信息服务站、气象观测站“三站合一”模式,进一步加强人影标准化作业点建设。建设激光测云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监测空中云水资源。配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信息传输和指挥平台设备。新增移动火箭作业设备、固定火箭作业设备。建设x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检验效益评估系统,配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检验所需的监测设备,配合省统一开发集资料分析处理、作业潜力识别和条件预报、地面作业指挥、作业效果检验效益评估、信息管理于一体的业务软件系统。 (三)加强雷电监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防雷技术服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