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

高一(1)

Pg1

课题名称:皖南民居指导教师:(注,学生填写)

课题组人员:张雪毅、吴茜、吕珅尧、王崎、刘亚君、朱洁

课题组长:张雪毅

完成时间:2011年12月合计学时:72

评价结论:良好认定学分:4分

指导教师签名:(注,找指导教师签)

Pg3.

课题名称:皖南民居

参加人员:张雪毅、吴茜、吕珅尧、王崎、刘亚君、朱洁

研究时间:2011年9月—2011年12月

指导教师:袁园

评价结果:良好

Pg4-5

主题:皖南民居

课题名称:皖南民居

课题界定:皖南民居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课题组成员:张雪毅、吴茜、吕珅尧、王崎、刘亚君、朱洁

组长:张雪毅指导教师:袁园

主导课程:历史相关课程:中国文化史

研究背景:

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那些徽商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皖南民居的研究和学习,了解皖南民居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研究内容:

1、皖南民居的历史

2、皖南民居的特色

3、皖南民居的结构

4、皖南民居的文化特色

学术目标:(此项不填)

预期成果:论文

表达形式:文字

人员分工:(如下几类,分别填写学生名字)

组长:张雪毅秘书:吴茜发言人:吕珅尧

资料员:王崎调查员:刘亚君电脑制作员:朱洁

资料收集:参考文献,调查问卷及统计报表,采访记录,网络资料打印稿,照片录像和图册等。

实践调查:文献收集,问卷调查,人物访谈,典型个案分析,数据统计研究,比较研究。整理讨论:通过课题尝试与实践,领悟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体验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获得对研究性学习更加全面的认识。

所需条件:交通工具,通讯记录工具,指导教师,网络中心,图书馆,相关机构和部门。

Pg6.

评价表(注,先组长分散打钩,在组员照抄)

综合评价和建议:

在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中,该课题小组成员能够充分应用多种获得资料的途径,例如:查找书本和文字资料、采访专家等,并且积极组织、参与相关的研究和宣传活动。表现出了勤于思考、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主动的创新能力。在成果汇报方面,小组成员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等手段,报告条理清楚,内容严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体现了他们所做的努力和成果。

评价结果:良好(注:只打良好)

评价人签名:(注:由指导教师签)2011年9月16日

Pg7

活动过程记录:

第一阶段:课题确定与开题论证

1、成立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初步收集资料,编制课题研究方案

2、交流课题研究方案,通过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

1,、去图书馆和网络中心查阅和搜索各种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并整理汇总,写出综述性资料。

2、开展实地调查,完成包括问卷调查、人物访谈、实物材料采集等活动。分析和汇总调查数据及相关信息。

3、探讨交流课题进展情况,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后续课题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和成果交流

1、做好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深入分析资料、数据和典型案例,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提交研究成果,完成结题,并在学校或班里交流成果。

Pg12

研究论文:

皖南文化以徽州为典型代表,这里自古就有很发达的文化。皖南为丘陵地带,其自然特点就是山川秀丽,风光旖旎。这里的人文特点有二:一是官僚多,封建礼教比较重了;二是商贾多,素有“徽骆驼”之说。这里自古为高人雅士龙游豹隐之地,艺术文化很有特色。建筑以民居村落见长,村落布局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民居宅舍多为粉墙黛瓦,朴素秀雅,庭院布局更为精美。所以,皖南建筑在我国古代民居中一向负有盛名。此外,这里战争破坏较少,大的自然灾害也不多,因此尚保存有较多的明清时代的建筑,难能可贵。在此,介绍几个皖南民居、村落的构成要素。

一是溪水。皖南建筑以溪为脉络,建筑缘溪而建,溪是生命线。这里的村舍皆与山水有机地结合,或背山临水,或枕水面山,或依山跨水,有“山外青山槛外水,山山水水皆入宅”之美誉。例如,溪水穿村而过的有歙县的唐模、黟县的西递;溪水傍村而过的有黟县的屏山,休宁的临溪;村落附近有大溪,村落以内有小溪的有黟县的碧山、歙县的潜口等。

二是艺术文化。皖南(以徽州为中心)自宋代以来,外出经商者甚多,致富而返,也附庸风雅,兴学建祠,繁荣当地的文化,造就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如朱熹、戴震、罗聘、胡适、黄宾虹等。同时艺术文化特别发达,留下了许多的砖雕、木刻、盆景等民间艺术品;还是艺术器物的产地,徽墨、宣纸,闻名天下。至于当地人所讲究的择宅风水之类,也不失为一种文化内涵。

三是标志物。也许由于生态、人文、风水的原因,这里的村庄,村口溪边多植一片树林,曰“水口”。但如今这些林木保存的已经不多了,十分可惜。村落的“水口”除了树林外,还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如唐模的路亭、休宁德牌楼、歙县棠樾的牌坊群、黟县碧山的塔等。

四是券门。皖南村镇内的街道比较狭小,而街道旁往往有小溪流过,淙淙流水,清澈可鉴,给空间带来活气。有的街巷在尽端处做出券门,使整个村镇有分有合有层次,更增添了生活气息。但这些券门在当时却是为了治安之需,必要时可以关闭(有人把守)。

五是封闭的天井。皖南民居的天井是建筑的中心,也是宅舍的有机生长点。皖南民居平面方正、紧凑、占地小,而有效使用面积大。建筑为封闭的内向空间,一般多为二层,木架构,空斗墙。考究的人家在底层的外墙内侧做木板壁,比较坚固,可以防止窃贼夜间挖壁洞。有的宅外墙上还写着“内有木城,勿用费心”。这是警告语,其实不一定有木板壁。

皖南民居的平面布局,一般是大门入口,里面一个天井,然后是半开敞的堂屋,左右有厢房,堂屋后面是楼梯、厨房等,也有宅舍楼梯设在厢房与正屋之间的空间。上楼有一圈廊,楼上与楼下空间布局相同。《黟县志》记载,“屋室地不能敞,唯寝与楼耳”。这种封闭式的住宅,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点有关。

这种住宅,天井小而高,有“坐井观天”之感。但多数人家的天井都布置得极为高雅,里面有石池(即可观赏,又可防火),也有盆景,如图7-12所示,这是皖南黟县西递的胡宅中的天井布置。用石凳搁置花盆,粉墙上设漏窗,构图得体。

六是外墙。皖南民居外形虽然封闭,但所谓粉墙黛瓦,高低错落,实中有虚,秀雅精美,自成一格。图7-13是某宅的外形,从图中可知,他们往往在大门处作重点装饰,上面多设砖刻、木雕之类。特别是那层层跌落的码头山墙,甚有韵味,也为皖南民居形态的一

个美的标志。

Pg13

执笔(注:填写秘书分工同学名字)2011年12月12日

指导教师点评:(注:学生填写)

课题名称简洁明了,能够直接概括所要研究的内容,并且其实际操作性符合自己及现实的主客观条件,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选题能反映出对(学生)自己原有认识水平的突破,对课题的研究目的明确、目标具体;课题各研究阶段的任务明确,安排详细,分工合作默契,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恰当,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签名(注:指导教师签名)2011年12月16日

Pg14

姓名:(填写本人名字)承担的主要任务:(注:填写分工类型)

个人小结

这次课题研究活动锻炼了我们班的团结协作精神。各组的调查结束后,我们的统计和分析小组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总结,我们组织全班同学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讨论学习,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相应的调查报告,制作了展示文档,并派同学代表全班同学进行了展示。总体来说此次活动相当成功。众所周知由于客观原因,我们平时课业繁重,小班集体活动不多,这次调查活动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与机会。通过这次活动,我们锻炼了组织、写作、策划、沟通、总结、演示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大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想办法,共同改进方案,克服困难,既很好的锻炼了大家的实践能力,又大大增强了我们班的凝聚力。大家都表示,以后这样的活动要多搞、多参与。

Pg15

课题名称:皖南民居指导教师:(注,学生填写)

课题组人员:张雪毅、吴茜、吕珅尧、王崎、刘亚君、朱洁

课题组长:张雪毅

完成时间:2011年12月合计学时:72

评价内容和效果(注,先组长分散打钩,再组员照抄。其中学生个人自评、小组同学互评、终结性评价结论均为良好。)

认定学分:4分

指导教师签名:(注,找指导教师签)

2019-2020学年度历史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五单元 中华文明的瑰宝第17课 全村同在画中居--皖南古村落

2019-2020学年度历史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五单元中华文明的瑰宝第17课全村同在画中居--皖南古村落岳麓版巩固辅导三十四 第1题【单选题】 平遥古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古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是( ) ①轴线分明,左右对称 ②数量众多,保存完好 ③精巧秀丽,安全舒适 ④“三雕”精美,典雅俊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我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是( ) A、平遥古城 B、燕京县城 C、轮台县城 D、廊坊县城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明清时期很多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发财后大兴土木,留下了诸如乔家大院之类的著名建筑。这一现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A、缩小了晋商文化的内涵 B、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 C、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民国时期,乔家大院西北院进行改进,占用原来的厨房建成客厅,并按异国风情加以装修,又把旧厕所改造成“洋茅子”……新院的窗户全部安装大格子玻璃,装饰仿造西洋式,美观大方,别具一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居室建筑的典型特征是 A、设计精巧,建筑考究 B、彩饰金装,工艺精湛 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D、内涵深刻,名扬三晋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是埃及最著名的旅游区的标志之一,它属于 A、人文景观 B、自然景观 C、宗教景观 D、非物质遗产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清朝后期,平遥城曾流传“平遥城,聚宝坑,填不满、拉不完”之说,从中我们可知 ①平遥金融业发达②大量金银流入平遥③平遥经济的繁荣④平遥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解析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 广袤的黄土高原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铸就了古老的三晋文明。山西民居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群。当中大致可以分为窑洞、平房或两者混合的建筑。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极其有限的古代社会,自然环境对建筑型制和村落布局的形成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受特定环境因素长期的作用和影响,山西传统民居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型制与村落布局特点。一. 山西的自然条件山西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的自然境界分明。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 米以上,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 山西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 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比较寒冷;南部受到从河南黄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湿气团的滋润,比较温和;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全境日照充足,热量

皖南民居特征解析

对皖南民居“间”的解析 摘要:皖南民居为中国民居文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传奇色彩,有不同的开间根据不同环境和组合方式而产生的多种住宅形式. 通过对皖南民居中的“间”这一概念的分析,能让我们对民居理念又有一个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民居; 群落; 空间; 天井; 开间 皖南民居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就是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皖南古村落位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江西婺源境内,西递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古民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皖南民居以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大量古建筑而驰名。新安为文化之乡,历史上多出官宦商贾,仅歙县举人以上的士官即达数百人。徽商更是遍及皖南。“富室之称雄者,江南首推新安”,他们巨大的财富,营造了皖南这个精美的古民居博物馆。今存徽州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黟县今存古村落十余处,要者如西递、宏村、碧山、屏山等。黟城古建筑更多,保留有价值的古建筑近500处,有价值的一百余幢,古祠堂27座,集中在雄村、呈坎、潜口、棠樾、深渡等村。绩溪今存古建筑一百余处,集中在磡头、坑口、冯村、上庄等处。1.历史背景 皖南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皖南古民居集中的村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同姓居民为主。方志载:“千丁之家,不动一坯;千丁之旅,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数十世不改。”从分析徽州家族的族谱人手,得出一条结论,“徽州大多数村落均为南迁避乱者所建。”这说明皖南古村落尚在胚胎阶段就将血缘和地域连在一起了。这是徽州古村落在雏形期就具有的基本特征。 2.开间—民居的基本单位 2.1存在的“间” 开封民居空间的基本单位无一例外是由“间”围合成的木结构框架, 不论是建筑正中一间的明间、还是左右侧的次间、亦或是梢间、尽间等都是以间为单位的,间成单体,单体合成庭院,庭院组成群体。有的“间”无形中成为室内空间向室外的延伸, 又为室外空间提供了空间的铺垫。因而间与各个空间部分都有着相互的联系。传统民居中大型建筑都是在虚实相间的间组成的纵横交错层层渐进之后的过程。 2.2虚无的“间” 在各开间名称的基础上有迷离着虚无的间,不管是在建筑开间内部的墙体、门窗、格栅、桌椅等或是各个开间的组合位置,甚至是一切我们能够想到的物品都会影响室内外空间的形成和变化,深深的突显出空间的虚实。 3.空间—民居的基本灵魂 通讯作者:吴耀欢(1988―),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建筑与城市设计艺术研究。 (E-mail: 674897685@https://www.doczj.com/doc/c210759833.html,). 3.1民居空间组合 民宅的形式一般俗称为“三间屋”,有明三间、暗三间、回廊三间之别。徽州宅居最基本格局为三间式,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的布局,中为厅堂,左右布置厢房,多层房屋则在一楼厅堂左右或左右两侧设置楼梯。天井在入口自然形成。像其它的建筑形式都是在“三间式”的基础上通过纵横向发展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四合式可以分为大四合式和小四合式。

艺术设计概论考题解析

《艺术设计概论》期终考试A卷试题 时量:120分钟共100分 一、选择(28分,每空一分) 1.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 ) ,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 a) 设计文化学 b) 人机工程学 c) 设计美学 d) 设计史学 2.( )是近现代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设计运动。 a) 波谱运动 b) 新艺术运动 c) 绿色设计运动 d) 装饰艺术运动 3.按照( )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semiotics,semiology) 或语义学(semasiology) ,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的sema( 符号) 。” a) 毕加索 b) 贡布里希 c) 索特萨斯 d) 莫里斯 4.( )理论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 a) 解构主义 b) 抽象主义 c) 立体主义 d) 符号学 5.( )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a) 格罗佩斯 b) 贡布里希 c) 米斯 d) 莫里斯 6.设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的研究对象。 a) 艺术设计 b) 设计方法 c) 设计批评 d) 设计史 7.设计disegno概念产生于( )文艺复兴时期。 a) 中国 b) 法国

d) 意大利 8.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 a) 借用 b) 理论 c) 社会性 d) 参照和创造 9.国际经济界的分析认为:“( )经济=设计力”。 a) 日本 b) 法国 c) 德国 d) 意大利 10.设计的特征有? a) 文化性 b) 社会性 c) 国家性 d) 民俗性 11.人面鱼身纹是( )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a) 仰韵文化彩陶 b) 庙低沟彩陶 c) 马家窑彩陶 d) 半山彩陶 12.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 )。 a) 《考工记》 b) 《园治》 c) 《天工开物》 d) 《营造法式》 13.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 )设计著名的“水晶宫”。 a) 麦金托仕 b) 博克斯登 c) 戈地 d) 毕亚莱至 14.1919年,( )担任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推行一套新的教学制度和设计理论,使该校成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 a) 彼特贝伦斯 b) 罗维 c) 格罗佩斯 d) 赫尔佐格?德梅隆 15.展示设计属于( )的设计。 a) 二维 b) 三维

皖南民居资料

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动静相宜,处处是景,步步入画。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西递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代表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皖南民居为两层以上的楼房,中间围合一个很小的天井,厅堂设在天井的北侧。厅堂与天井之间不设墙壁与门窗,属于开阔的空间。在厅堂的北侧,也就是后部是木质的太师壁,太师壁的两侧为不装门扇的门。太师壁的前面放置长几、八仙桌等家具。厅堂东西两侧,分别放置几组靠背椅与茶几,人们常常将一些器具放置在上面作为装饰。

皖南民居以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大量古建筑而驰名。新安为文化之乡,历史上多出官宦商贾,仅歙县举人以上的士官即达数百人。徽商更是遍及皖南。“富室之称雄者,江南首推新安”,他们巨大的财富,营造了皖南这个精美的古民居博物馆。今存徽州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黟县今存古村落十余处,要者如西递、宏村、碧山、屏山等。黟城古建筑更多。全县保留有价值的古建筑数百处。仅西递就有122幢。歙县共有古建筑365处,有价值的一百余幢,古祠堂27座,集中在雄村、呈坎、潜口、棠樾、深渡等村。绩溪今存古建筑一百余处,集中在磡头、坑口、冯村、上庄等处。古村落一般由牌坊、民居、祠堂、水口、路亭、作坊等组成,有的村落规模很大,如呈坎有街巷99条,陌生人进去后往往会迷失方向。许多村落布局井井有条,宏村的水系就是一例。宏村在村头依山筑坝,村内水渠从街道两侧进入每户,汇于村中部的月塘。再分流至户,流入南湖。每户都有大、小水渠,分供洗涤和饮用水。民居的布局一般是以天井为中心的三合院或四合院,两层高度。中型、大型宅院采用多院落组合,建筑全是粉墙黛瓦。旧时大户人家的许多建筑群,规模庞大,采用徽州三雕装饰,布局精巧,错落有致。一片片皖南古建筑镶嵌在黄山、九华山、新安江广阔的名山秀水之中,天造地合,宛然一个无须妆点的世界级公园。

皖南建筑

建筑色彩 皖南民居的色彩,以清新淡雅为基本风格。建筑采用白色粉墙、黑色瓦片和灰色青砖,墙角多采用灰色的条形青石或鹅卵石堆砌,黑、白、灰组成了古民居建筑的主色调。单纯质朴的白墙、黑瓦颜色,与当地清幽秀丽的山川景色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淡雅明快的美感。这种水墨画般的隽永意境,渲染出皖南传统民居极具地域特色的基本风貌。 别具一格的山墙造型 皖南民居的造型颇有特色,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度过大,采用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材料,又使山墙面高低错落、富于变化。这种做法原是为了防火,故俗称“封火墙”。它打破了一般墙面的单调,增加了建筑的美感。一些大型宅院由数间、数十间不同朝向的房屋组成,马头墙也就随之出现交错不同的朝向。加之房屋宽度、进深的不同,地形高低的变化,马头墙的高低随之有所不同,就形成了更丰富的空间变化。实用、美观的漏天之井 皖南民居的基本形式为庭院式布置,院内以南向房间为主,东西两侧为辅,中为东西较长的天井,平面组成口字形。也有在入口处设进厅的口字形布置,以及两个庭院前后重复拼接的日字形庭院组合体等。 皖南的这种庭院型住宅与北方的四合院及江浙一带的合院型宅院不尽相同。北方的合院,分别由正房和东西两侧厢房组成,天井较大,四面建筑与天井大院是相隔开的。江浙一

带的个体院落略小,一处宅院一般仅为一家使用,但东西厢房分明,仍是作为正式房间。皖南民居则不同,它主要的房间位于南向,而东西向是次要的、开间较小的辅助房间,一般为廊屋、楼梯间、储藏等性质。正因为这样,所以天井较窄。这种天井院在功能上除采光、通风、承接和排除屋面流下的雨水外,还是建筑空间的补充,是与建筑相渗透、融汇的部分。由于天井较狭小,风沙对院内的干扰也较少,因此有可能将南屋厅堂临院的一面门扇打开,或根本就不设门,几乎与天井是统一体。厅内见院,院内见厅,相辅而就,由厅至院,由院至厅几乎是一个天地。这与现代建筑的“流动空间”,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徽州民居由于天井窄小,所采光线多为二次折射光,这种光很少天然眩光,所以比较柔和,给人以静谧舒适之感。 依山临水的自然布局 皖南为山岗丘陵地貌,溪流水塘遍布,民居多借助山水布置,强调自由式的布局。其依山者因山而建、其临水者沿水而建,房屋群落与周围环境巧妙结合,形成了优美的村镇风貌。如黄山市的洽舍村,位于丰乐水库岸边,前临清澈的湖面,后依郁郁青山。黟县的屏山村沿着一条曲折有致的溪流,排列着一栋栋形式即统一而又富变化的各式民居,建筑借溪流形成了优美的画面,是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景色。黟县的宏村更是在水上大做文章,通过筑坝抬高水位的办法把村外的河水引入村内,九曲十八弯流经街巷,成为天然自来水。村中开挖的月沼,如同一方明镜,把周围的建筑物映衬得处处美如图画。村头的南湖景色更胜,远处青山起伏,近处故树浓荫、粉墙横列、鹅鸭浮游,被国外旅游者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村庄之一。 错落有致的空间变化 皖南民居的建筑平面比较简单,一般都是由天井为中心组成的方形或矩形。但在总体组合上,却有着极大的灵活性,它可以因环境而组成各种形式的群体平面空间。在立面形式上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其正房与辅助房在层数上常有变化,房屋的进深也多有不同,形成了不同高度的山墙面,加之房屋随地形自然起伏,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姿、错落有致的群体空间造型。 幽深宁静的街坊小巷 徽州民居组群坊里间多为曲折幽深的巷道,其宽度一般仅达建筑层高的五分之一左右,因此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深街幽巷,显得异常宁静,生活气息甚浓。这样的布局形式的优点:其一,徽州夏季炎热,幽深的巷道可避免阳光直射;其二,这种坊里密度较高,一般住宅区建筑密度均在70%以上,用地紧凑;其三,由于街巷狭窄,外来车马难以入内,有利居住的宁静安全。当然这种低层高密度住宅区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冬季日照卫生条件差,也不利于消防,这是在旧区改建中值得重视的。黟县南屏村的巷道不仅深窄,而且曲折迂回,犹如迷宫。有的巷道还在通往大街的出入口设牌坊、门楼,即起到不同街道的分隔作用,又是巷道入口的重要标志。 图1.燕翼堂

皖南民居的作文范文

皖南民居的作文范文 皖南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动静相宜,处处是景,步步入画。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西递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代表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皖南民居以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大量古建筑而驰名。新安为文化之乡,历史上多出官宦商贾,仅歙县举人以上的士官即达数百人。徽商更是遍及皖南。“富室之称雄者,江南首推新安”,他们巨大的财富,营造了皖南这个精美的古民居博物馆。今存徽州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黟县今存古村落十余处,要者如西递、宏村、碧山、屏山等。黟城古建筑更多。全县保留有价值的古建筑数百处。仅西递就有122幢。歙县共有古建筑365处,有价值的一百余幢,古祠堂27座,集中在雄村、呈坎、潜口、棠樾、深渡等村。绩溪今存古建筑一百余处,集中在磡头、坑口、冯村、上庄等处。古村落一般由牌坊、民居、祠堂、水口、路亭、作坊等组成,有的村落规模很大,如呈坎有街巷99条,陌生人进去后往往会迷失方向。许多村落布局井井有条,宏村的水系就是一例。宏村在村头依山筑坝,村内水渠从街道两侧进入每户,汇于村中部的月塘。再分流至户,流入南湖。每户都有大、小水渠,分供洗涤和饮用水。民居的布局一般是以天井为中心的三合院或四合院,两层高度。中型、大型宅院采用多院落组合,建筑全是粉墙黛瓦。旧时大户人家的许多建筑群,规模庞大,采用徽州三雕装饰,布局精巧,错落有致。一片片皖南古建筑镶嵌在黄山、九华山、新安江广阔的名山秀水之中,天造地合,宛然一个无须妆点的世界级公园。 皖南民居为两层以上的楼房,中间围合一个很小的天井,厅堂设在天井的北侧。厅堂与天井之间不设墙壁与门窗,属于开阔的空间。

从皖南民居西递看村落发展人教版

从皖南民居西递看村落发展 唐敏珠卢文英 (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提要: 安徽西递村以其完好的原始形态展现了古民居科学的人居环境,以独特的古建筑和装饰物显示了高超的艺术造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有马头墙、天井、园林化情调三大建筑特色,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在村落发展的今天,它的发展应以旅游业为龙头,保持其“落后”,为人类留下一幅历史的长卷。 关键词: 特色落后 古村落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旅游地之一,成为新世纪旅游热点。作为徽州古村落的精华,西递是徽州文化的典型体现和物化写照,洋溢着浓厚的徽州文化气息,从中折射出徽州文化的各个层面。由于特别完好地保存了中国传统的乡村住宅等原因,与宏村于2000 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成为我国第一批古村落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2001 年又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慕名而来。 西递的魅力源于何处,这类村镇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今后发展的方向在于何处,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村落概况与特色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南部,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西递村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西递的石、砖、木三雕,堪称西递三绝。 二、民居形态及成因 皖南民居形成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富于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从现存的村落选址、布局来看,当初迁入黟县的中原大族,均是选择背山、面水的地方,作为聚居之地,通常“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这种依山傍水的选址,从地理观念来看,似乎是为了调节风向、风力与温度、湿度,形成温和的小气候。但实质上,它还体现了那些当初迁入这里的人们,一种自卫防御的心理。这些饱受战争蹂躏的人们,迁入这远离战场的深山,把这儿作为躲避战祸的“洞天福地”,开始了一代代漫长的繁衍生息。他们的根大多在黄河、淮河流域。一家一户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凝聚在一起的一个宗族的力量,便足以使宗族的每个成员,免受外姓的侵侮。这就使他们要在宗族的庇护下生存,从而使一些原本规模很小的村落,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一个大的宗族聚居地。随着人口与建筑的增多,黟县依山傍水的村落由初期均是傍着水流的纵向发展状改变为横向发展,从而改变村落的整体形状。

粉墙黛瓦的皖南民居

粉墙黛瓦的皖南民居 在安徽的南部,有一片称为民间艺术博物馆的徽州民居群,是中国江南村落居民的杰出代表。星罗棋布的徽州民居,大都是粉墙黛瓦,依偎在绵延的群山间。初看似乎显得有些单调,但当你身临其境,慢慢地融入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其中有一个独特的美:黑白世界在随意延伸中,质朴而纯净;粉墙黛瓦在青山绿水之中,勾出淡淡的素影;汀渚边的白沙裹着远方的绿色;一痕远山的淡影又戏荡着烟云。居民和山水田园构成一个活泼灵动的世界。 今天皖南所留存的明清两代的居民,建筑考究,风格独特,规划严谨,有大量艺术雕刻。保存较好的古村落有四五十座,有七千多处有价值的古民居建筑。其中如西递,宏村,呈坎等民居,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徽州民间艺术博物馆。 被称为徽州民居第一村的西递,是胡氏聚居的古村落。村中重要的建筑之一,是建于1691年的履福堂。这里有浓厚的书香气氛,雕刻精细,建筑色调朴素淡雅,室内陈设也温润细腻,厅堂中有“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家根本”的对联,显示出主人的儒家意识。 “小楼一夜听夜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它本是描写浙江民居的,这样的风味在皖南民居中也有。走在徽州民居幽深的小巷,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石板路,小巷两边直立着白色的山墙,这就是被称为马头墙的独特构置,也是徽州民居的特色之一。徽州民居村落多是同族聚居,世代延传,民居建筑密度大,房屋又多是木制,所以有火灾之患,如果出现火灾,成片房屋相连,扑救极为

困难。高高的马头墙,将相邻的房屋隔开,能起到防火的作用。马头墙高出屋顶很多,高低不等,参差错落,并呈现出飞动之势,为拥挤而封闭的空间带来了动态的美感。如果站在高处,一眼望去,在白色墙壁烘托下马头墙,一个个凌空飞扬,极有生机。 天井,也是徽州民居的特色之一。徽州民居一般有两个院落,一个是室外的院落,一个室内院落,室内的院落就是天井。在徽州人看来,既可聚水,也可聚气,所以人们常常说它是聚集财富的象征。所以有钱的人家造房,一定要将天井做好。天井是由屋顶四周坡屋面围成的一个敞顶式空间,就像是天的“井”,所以叫天井。因为这种漏斗式的设计,四周房顶的雨雪水,就会落到内院中。人们在这里建有鱼池,放上盆栽。在一个避风的地方,养花,观鱼,听雨,以增添生活的乐趣。 但凡民居,由于属于聚居之地,水系的安排极为重要,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人们用各种方法来处理水的问题。徽州民居村落一般都依山而建。引山泉到村前,到门口,是很多徽州民居的特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徽州民居代表之一的宏村,就是以其独特的水系而享誉世界的。这个有数百户人家居住的村落,是根据牛的形象设计的——农业和牛有极密切的关系。水从后山流出,蜿蜒流淌,穿过道道石桥,穿过户户人家,就像牛的肠子绵延,村中有“家家门巷有清渠”的说法。“牛肠”流入村中的月塘,这里象征“牛胃”。经过“胃”的消化过滤后,又绕村串户,绵延流淌,流向村外低处的南湖中,那里就是人们所说的“牛肚”

皖南民居的作文

皖南民居 我们中国有很多的特色。民俗、民风、民情都很有特色,民俗有各色各样的,民风也是绚丽多彩的,当然还有民情了,那也是好得不能在说了。除了这些,当然还数民居了。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就切入主题了,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皖南的民居吧。 皖南民居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以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风格和淮扬风格为代表,徽州民居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其他皖南民居则深刻凸显其文化过渡地带风格特征。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安徽的宏村吧。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它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云蒸霞蔚,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啊!宏村的环境是多美啊!那我们来看看这么美的景色下有怎么样的皖南民居,我们来看看皖南民居的建筑结构是怎么样的。宏村的古建筑均为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承志堂是其中最为宏大、最为精美的代表作,被誉为“民间故宫”。它堪称一所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繁复生动,经过百余年时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辉煌。皖南民居被誉为是“民间故宫”,里面的工艺肯定很精美,可是,怎么精美的房子,作用肯定要好呀,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它的作用是什么。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宏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看来古人还是很聪明的,他们在消防有水、调节气温上面花费了许多功夫,可是他们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这么好的民居,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提起皖南民居,人们自然想到徽派建筑的青砖、黛瓦、马头墙。其实,在徽派建筑中还有一种为农民所喜爱的悬山式木架、土筑墙房屋。这种房屋是以皖南山区盛产的木材、石料及粘上为主要材料,用架梁式木构架作为结构体系、土筑墙作为围护体系建成的。皖南民居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这种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同时,它也形象地反映了皖南商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倒有异曲同工之妙。皖南古民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不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 今天可介绍的真多啊!皖南民居的建筑结构、建筑作用还有人们对它的评价,你是不是对皖南民居有所了解了呢,但只看别人的介绍,还不如自己去亲身看一看,去体验一下呢!

皖南传统民居与家具

皖南传统民局与家具 1 皖南传统民局的背景和环境 皖南古民居的建筑形式,以粉墙.黛瓦和起伏的马头墙为特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民居总平面占地一般不大,建筑比较密集,多为一家一户,较少大型住宅。多为方型,建筑为二层楼,以三合院和四合院为基本单位。这些住宅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主体正房,为核心部分,它平面方正,程式化的程度很高,数百年来不变,使用空间有厅堂、卧室、厢房、天井、楼层、大门等;二是附属的别厅、厨房、杂务房、柴房、前院、花园、菜园等。一般正屋较长,侧面的厢房开间狭窄,进深也浅。廊屋作为联系的过道,内有楼梯,中间的天井很小。整个民局的特点是,空间组合规整,既适合当地气候,又比较节省用地,同时也满足了家族的私秘性的要求。但是,整个民居难免墚肥柱粗、墙高院小、封闭难采光的缺陷。 徽州山区盛产木材,皖南的民居建筑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使用木料特多且木材质优良。通常家具、门窗都由相同工将设计,形成统一的风格。庭院以木材、石材为主要建筑原料,窗及门的雕刻十分精致。徽州木、石、砖的雕刻水平以名冠全国,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雕刻工艺是皖南民居形成的艺术土壤。皖南民居建筑艺术风格可以归纳为:自然古朴,隐蔽幽雅。 2 皖南传统民居的家具布置与类型 皖南民居中家具的布置,体现纲常伦理对称固定的布局形式,有丰富的理学思想、宗族信仰等人文内涵。分厅堂家具、书房家具、卧室家具和其他类家具。 2.1 厅堂家具 上房的明间叫厅堂。厅堂不仅是家庭生活的起居空间,也是拜祭祖先、婚丧嫁娶、寿喜庆典、教化子女的重地,是家庭的礼制中心,家长制象征。 厅堂的家具非常讲究,家具的布局、形制和风格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几乎一成不变,象征着儒学礼学庄重、肃穆的伦理纲常。皖南民居家具适应建筑,在陈设上讲究规范化和对称性。正厅一般都有一个太师壁的布局,厅堂后的金柱间做樘板,称为太师壁,中间是一副中堂画,两边是楹联,太师壁的下面有张长条案,过去供祖先神主,设香炉神台,近代摆子鸣钟,钟的东边摆瓶西边摆镜,取其谐音“终生平静”,祝祷在外经商的男主人平安顺利。条案前是八仙桌,两边配太师椅各一把,是主人和客人落座之处。中堂两边,沿分隔堂屋和卧室的樘板对称各摆椅子和茶几,每侧三椅两几。厅堂共有一张条案、一张八仙桌,八把太师椅,称为“一堂”家具。 厅堂的家具内型有:桌类(八仙桌、圆桌)、条案类、椅类(靠背椅、太师椅、扶手椅、交椅、圈椅)、架几类(茶几、花几),茶几最普遍,方型,中有隔板,裙板有花纹雕饰。2.2 书房家具 民居中的充当书房功能的是别厅。古徽州人强调读书和明理,书房家具的书卷气要远远高过其他类型的家具。书房也是家族住宅团组中形制变化最多,它没有一定的格式,也不受任何礼教的约素,整个风格力求亲切雅致,显得活泼、轻快、舒朗,但作为商人的生活环境,仍不免华丽。书房的家具很精致,新颖多边。种类有:书桌、椅子、书架,也有不少专门家具,例如棋桌、琴桌、画桌等,用料和制作工艺都追求完美。 2.3 卧室家具 卧室与厅堂一样,有一套标准的家具,是结婚时女方的嫁妆。其中有描进或者雕花的“满顶床”一件,包括床的装饰物床檐、床屏、春凳等;有净桶和桶箱;小衣橱和衣凳一套;鞋箱一对;大衣橱一对,这是卧室里最大的家具;有床下桌和桌凳,又城骨牌凳。还有面盆架,放于窗外。家具全部朱漆油饰,以金粉描画,又有黄铜配件如锁、吊扣、合页、包角等,喜庆吉利,俗称“一房红”。

皖南民居写生报告

皖南民居写生报告 姓名:王战学号:200930530043 关键词:徽派建筑宏村马头墙徽风皖韵 文章摘要: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徽风皖韵,无一不至。当然它们也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西递的牌坊,屏山的流水,路村的木桥,每个景点都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2009年9月22日,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的学生踏上了前往安徽的写生之路。 我们早早地出发了,一路上途经湖北,江西与安徽三省,旅途之中窗外的风景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概是到了江西景德镇,徽派建筑的象征性符号——马头墙已经出现,而到了安徽黄山境内时徽派建筑已是成片出现,这些房子大都是新建的,大概是想保留这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并把徽派建筑风格传承给后人吧! 到宏村已是下午五点左右,小镇的天也渐渐灰了下来。一排排的白墙黑瓦,一道道小巷,一个个风情小店,充溢着徽风皖韵……就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气息,一个截然不同的的世界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写生之路也渐渐拉开了序幕……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参观了宏村景区。古老的青石板小路,古朴的民居建筑,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格外静谧。导游带我们参观了这个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的村落。宏村旅游,形象地说,是一次穿越“牛肚”的旅游。“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为牛肚,引泉为牛肠”,宏村的古人在500年前,便开始在建筑领域里探索“仿生学”。他们按照“牛”的形象设计整个村落布局。从而为宗族带来了兴旺。牛形村落是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村口的两棵古树,是牛的两个犄角,一棵红扬,一棵银杏。以前村里有嫁娶之事,就绕红扬三圈,寓意百年好合;村里有高寿老人过世,就绕银杏三圈,寓意子孙后代高福高寿。沿着卵石小径,我们来到了牛刍胃“南湖”。湖边有著名的南湖书院,民国时期的驻英大使汪大婱、当代著名科学家李小娟在此接受过启蒙教育。牛胃是一个半月形的池塘,曰“月沼”。所谓“花开则落,月圆则亏”,汪氏族人追求花未落月未缺的境界,始终对美好事物抱有希望。由于风景秀美,很多影视剧都在此取景,比如《画魂》、《风月》,《卧虎藏龙》里“蜻蜓点水”的镜头等等。80年代发行的安徽民居的邮票也是以月沼旁的建筑为主题的。顺着蜿蜒曲折的巷子,脚边是清水潺潺的“牛肠”,在这个保留着古味的村落里,我感受着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去了很多其他地方,西递,南屏,屏山,卢村,塔川,棠樾,唐模……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徽风皖韵,无一不至。当然它们也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西递的牌坊,屏山的流水,路村的木桥,每个景点都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当然我们不会只有看风景那么轻松,我们的每次旅程都很艰辛,因为我们每天要求画四幅速写和一幅素描,工作量相当大。 在皖南画建筑速写十分合适,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还有满目的绿色,完整的徽派建筑。速写的一开始不是太顺利,总是停留在那黑瓦上,用线也不是太灵活,总是用很虚的不太肯定的线条,出来后感觉完全没速写的味道。当时十分迷茫,不知道怎样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的速写作品,临摹了几张之后,渐渐懂了如何用纯线条去表现,线条也肯定了很多,出来的作品基本上具有速写简练概括的特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对深巷的透视把握得好了很多,我用了量角的方法吧小巷的主要透视线与水平线或竖直线的夹角大概量好,出来后的画透视十分精准,看起来十分自然。反之,如果把握不好透视的话,小巷的路就有伸向天空

第一单元 漫步建筑的世界

第1课:《各式各样的民居》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的内容非常清晰,在主要位置呈现了中国典型的五种民居。它们是西北地区的窑洞、云南傣族竹楼、北京四合院、皖南民居以及客家土楼。传统的民居在选材、建造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也是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历来就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经典题材,可见,这是一个具备丰富人文性学习的专题。 二、1课时 三、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初步了解造成民居多样性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因素;能用恰当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对典型的民居进行描述,说出其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 2. 了解表现民居的艺术词汇和语言 能使用形、色、材质等美术语言表现家乡民居的特征。 3. 教学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在资料收集、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和体验发现的乐趣;尊重传统,能感受生活和艺术的联系。 五、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主要的五种民居类型。比较南北民居及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并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 2、了解民居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多样性。 3、欣赏和描述民居的造型艺术特色。 六、教学难点 了解民居的人文性质;辨别不同地域的民居,画出自己喜欢的老房子。 七、教学方法 1.对比一组民居照片,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2.观赏有关民居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民居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3.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关民居的种种疑问。 4.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 八、教具准备 有关民居的图片资料;表现家乡民居的视觉艺术作品。 九、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有多大呢? 生:占地有960万平方公里 师:对,没错,那大家想想,在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大家住的房子都是一样的吗?生:不一样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参观中国各地的民居,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新课《各式各样的民居》。各位同学准备好了没有,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新授: 大家看大屏幕,知道这是哪里吗?没错,这就是北京四合院。大家看图片觉得它

皖南民居

高一(1) Pg1 课题名称:皖南民居指导教师:(注,学生填写) 课题组人员:张雪毅、吴茜、吕珅尧、王崎、刘亚君、朱洁 课题组长:张雪毅 完成时间:2011年12月合计学时:72 评价结论:良好认定学分:4分 指导教师签名:(注,找指导教师签) Pg3. 课题名称:皖南民居 参加人员:张雪毅、吴茜、吕珅尧、王崎、刘亚君、朱洁 研究时间:2011年9月—2011年12月 指导教师:袁园 评价结果:良好 Pg4-5 主题:皖南民居 课题名称:皖南民居 课题界定:皖南民居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课题组成员:张雪毅、吴茜、吕珅尧、王崎、刘亚君、朱洁 组长:张雪毅指导教师:袁园 主导课程:历史相关课程:中国文化史 研究背景: 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那些徽商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皖南民居的研究和学习,了解皖南民居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研究内容: 1、皖南民居的历史 2、皖南民居的特色 3、皖南民居的结构 4、皖南民居的文化特色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传统民居的基本概念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特点,了解有代表性地民居布局及其典型特征。 过程与方法: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美术欣赏方法进行学习探究本课内容。通过小组探究来了解民居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民居之所以美,在于民居中蕴涵了深厚的中华文化的传统。让学生在感悟传统民居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的同时,认识到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传统民居的布局、结构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特点,及其体现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了解民居特有的艺术魅力和蕴含的深厚文化传统。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欣赏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传统民居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思考问题:什么是传统民居,它有哪些特点?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中国传统民居是祖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笔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宫廷、府邸建筑相比,传统民居承载了更多与平常百姓相关的信息。它的最大特点是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 (二)新课教学 北京四合院 1、展示北京四合院的图片。 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北京四合院整体布局及细节部分。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四合院的各组成部分名称,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四合院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总结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如所谓四合院,“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风格。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四合院体量特点及形成原因 体量是指建筑物在空间上的体积,包括建筑的长度、宽度、高度。相比皖南民居的高大、福建土楼的雄伟,北京四合院在体量上变化轻微,房屋更加低平。 问:为什么北京四合院相对低平? 教师归纳小结:(1)自然原因:北京的冬天比较寒冷,低矮的房屋会让阳光更多地照射进院落,良好的采光会让房间温度升高。(2)等级原因:北京作为古都,天子脚下等级制度严格,相传平民百姓的屋顶不能高过金銮殿的台阶。 3、北京四合院的布局是怎样的? 学生自主探究。(轴对称) 4、北京四合院的色调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灰色调)

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 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 皖南古村落位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江西婺源)境内,西递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古民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态保存完好、风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粉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墙,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 堂、水口、路亭、作 落规模很大,如呈坎有街巷99条,陌生人进去后往往会迷失方向。许多村落布局井井有条,宏村的水系就是一例。宏村在村头依山筑坝,村内水渠从街道两侧进入每户,汇于村中部的月塘。再分流至户,流入南湖。每户都有大、小水渠,分供洗涤和饮用水。民居的布局一般是以天井为中心的三合院或四合院,两层高度。中型、大型宅院采用多院落组合,建筑全是粉墙黛瓦。旧时大户人家的许多建筑群,规模庞大,采用徽州三雕装饰,布局精巧,错落有致。一片片皖南古建筑镶嵌在黄山、九华山、新安江广阔的名山秀水之中,天造地合,宛然一个无须妆点的世界级公园。 皖南古民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

皖南民居简述

皖南民居简述 住宅是人类基本生存条件之一,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在这自然条件各不相同的地区内,人们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发展出适合当地的居住形式。 皖南民居是中国民居中及其精美的一种,之所以格外精致,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徽州是中国较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历朝历代的不间断开发,创造了皖南地区的繁荣。但生活的富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人口大量增加,可耕地相对减少。既然耕地不够,许多人便外出经商“仰给四方”。经商的结果是致富,徽州商人把赚来的钱带回家乡,置宅院,兴祠堂。 皖南地促,因而民居的庭院很小,但宅中用料精良、装饰华美。民居的外形为一四方体,外面白墙高耸,里面的房子沿四周布置,都是两层以上的楼房,屋面向院内倾斜,形成“四水归堂”的形式。墙的上端,有层层跌落的马头墙,白墙与黑瓦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皖南民居之所以精美,原因在于大面积地使用了木雕、砖雕和石雕装饰。装饰的部位很多,从外到内,无处不有。但在同一立面上又注意疏密关系和观赏重点,使之构图完整,具有情趣。 皖南民居都是院落形式,基本上有两种:三合院和四合院。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组合发展,变成各种复杂的样式,甚至可以继续组合,发展出更复杂的院落形式。 皖南民居的造型可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外部造型非常简洁,建筑四面都是白色的墙壁,很少开窗子。变化主要在墙体的上部,以小青瓦做成一个墙

檐,类似于人字形的小屋顶,墙檐上还有屋脊。院内的设计包括门厅、天井、厅堂、厢房、隔扇门窗。 门厅门厅只出现在四合院,进大门之后,有一个窄窄的门厅,里面通常会设置屏风门,兼有北京四合院大门内影壁和垂花门内屏风的作用。而三合院进去就是天井,天井与户外只隔一堵墙壁,当然没有门厅了,但人们在墙体的大门上方,挑出一行屋檐,作为装饰之用。 天井天井相当于北京四合院的庭院,但是在太小了,只能称为“井”。天井边缘上方就是“四水归堂”的屋檐。每到雨天,雨水像徽商的财源一样滚滚而来。因此,皖南民居的天井,都是用讲究的石头精心拼铺而成,并比四周的地坪要低,以利排水。富有的人家甚至把天井砌成池,四周围上石栏板,防止雨水落到周围的木结构上。 厅堂每个院落至少有一个厅堂,这就是中堂。假如是三进院落,就会依三个厅堂的前后顺序,从前到后依次分为下堂、中堂(祖堂)、上堂(高堂)。厅堂都是开敞的,没有门窗与天井相隔断,与其他地区厅堂有明显区别的是,皖南民居悬挂祖宗画像的墙壁,并非位于中堂的后侧,而是位于中堂的正中,这堵墙当地俗话叫作“太师壁”。厅堂都设在楼下的地面层,但厅堂的地面并不铺地板,而是青砖。 厢房厢房位于厅堂两侧,厢房与天井之间由隔扇窗分隔开,厢房终日昏暗,只有靠窗处有微弱天井光,而生活中最重要的卧室就设在此处。卧室地面铺木地板,地坪高度高过厅堂,这样地板下才有足够的空间防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