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

出处:晋水学院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生物氧化考研习题集

生物氧化

一、名词解释

1.呼吸链

代谢物分子中的氢原子在脱氢酶作用下激活脱落后,经过一系列传递体的传递,最终将电子交给被氧化酶激活的氧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2.氧化磷酸化作用

伴随着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发生的的合成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并合成的主要方式。

3.磷氧比值()

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与所消耗的无机磷酸的摩尔数称磷氧比值()

4. 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或)磷酸化生成(或)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5. 解偶联剂

使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偶联过程脱离的一类化学物质称为解偶联剂。

二、填空

1.生物分子的E0'值小,则电负性,供出电子的倾向.

大;强

2.值是指,的值是,还原性维生素C的值是,在存在的情况下,

氧化分解琥珀酸的值是。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与所消耗的无机磷酸的摩尔数之比;2.5;1;0

3.在呼吸链中,氢或电子从氧还电势的载体依次向氧还电势的

载体传递。低;高

4.化学渗透学说认为:呼吸链组分定位于内膜上,其递氢体有

泵作用,因而造成内膜两侧的差,同时被膜上合成酶所利用,促使+→。

线粒体,质子,质子浓度,

5.在呼吸链中单纯催化电子转移的成分是和。;铁硫蛋白

6.伴随着呼吸链电子传递而发生磷酸化生成的过程叫磷酸化。氧

7.体内生成的方式有和。

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8. 一分子3-磷酸甘油醛经过代谢完全氧化,可产生分子。20

9.生物氧化提供的能量,一部分用于,一部分用于。

生命活动;维持体温

10. 一分子乳酸和丙酮酸经生物氧化,哪个产生的多?乳酸

三、选择

1. 生物氧化的反应类型不包括下列哪种反应?

A.脱氢反应 B.失电子反应 C.羟化反应 D.脱羧反应

E.加水脱氢化反应

(D)生物体内物质的脱氢反应、失去电子、羟化反应(加单氧)等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脱羧反应不涉及电子转移,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 如果质子不经过F10-合成酶回到线粒体基质,则会发生A.氧化B.还原C.解偶联D.紧密偶联E.主动运输

(C)当质子不通过F0进人线粒体基质的时候,就不能被合成,但电子照样进行传递,这就意味着发生了解偶联作用。

3. 有关呼吸链的正确叙述是

A.两类呼吸链都由四种酶的复合体组成

B.电子传递体同时兼有传氢体的功能

C.传氢体同时兼有传递电子的功能

D.抑制细胞色素3,则呼吸链各组分都呈氧化态

E.呼吸链组分通常按E0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C)呼吸链并非仅仅由四种酶的复合体组成,呼吸链有些组分如、就游离于四种酶的复合体之外。呼吸链各种组分都能传递电子,是递电子体,但仅有部分组分同时能传递氢,是传氢体,如细胞色素、铁硫蛋白组分只能传递电子,不能传递氢。故递氢体一定是传递电子体,而传递电子体不一定是递氢体。如果抑制呼吸链中3的活性,则上游组分无法氧化而全部呈还原态。呼吸链各组分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正是这种电位

差,电子

得以向下游传递。

4. 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的叙述哪一条错误

A.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都有质子泵的作用

B.呼吸链各组分按特定的位置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C.H+返回膜内时可以推动酶合成

D.线粒体内膜外侧H+不能自由返回膜内

E.酶可以使膜外侧H+返回膜内侧

(A)化学渗透学说认为,呼吸链中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在线粒体内膜上是定向排列的,递氢体有氢泵作用,而递电子体没有氢泵作用。其它几项叙述都是对化学渗透学说的正确叙述。

5. 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

A.c1→b→c→3→O2?

B.c→c1→b→3→O2?

C.c1→c→b→3→O2?

D.b→c1→c→3→O2?

E.b→c→c1→3→O2?

(D)各种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根据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到高排列的。

6. 关于生物氧化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一系列酶参与催化

B.反应条件较温和

2与反应物中的C、H直接化合

D.释放的能量部分储存在高能化合物中

(C)

7. 下列化合物中除( )外都是呼吸链的组成成分。

A、 B、 C、 D、

(C)

8. 线粒体中跨膜质子浓度梯度建立后是

A.线粒体内膜内侧的质子浓度高于外侧的质子浓度

B. 线粒体内膜外侧的质子浓度高于内侧的质子浓度

C. 线粒体外膜内侧的质子浓度高于外侧的质子浓度

D. 线粒体外膜外侧的质子浓度高于内侧的质子浓度

(B)

9.线粒体外经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内实现氧化磷酸化,其值为()

A、0

B、1.5

C、2.5

D、3.5

(D)

10. 高能化合物水解释放能量大于( )

A. 10

B. 15

C. 20

D. 25

E. 30

(E)

四、判断

1.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错。生物氧化中的电子受体可以是O2,也可以是其它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只要有合适的电子受体,生物氧化就能进行。

2.脱氢酶是以+为辅酶的脱氢酶的总称。

错。脱氢酶是指催化脱氢氧化的酶,此类酶的辅酶为或,且与-S形成复合体,所以脱氢酶属于黄素酶类。

3.代谢物脱下的2摩尔氢原子经呼吸链氧化成水时,所释放的能量都储存于高能化合物中。

错。2摩尔氢原子经呼吸链氧化成水时,只有部分能量以形式储存,还有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4.细胞色素是指含有辅基的电子传递蛋白。错

5. △G和△G0ˊ的意义相同。错

6. 呼吸链中的递氢体本质上都是递电子体。对

7. 胞液中的通过苹果酸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其比值约为1.5。错

8.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体内的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相同的,但所经历的路途不同。对

9. 在高能化合物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起着共同的中间体的作用。对

10. 在呼吸链生物氧化中,铁硫蛋白起着传递电子的作用。对

五、简答题

1.什么叫呼吸链?它由哪些组分组成?

(1)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

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2)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中,两类典型的呼吸链都由五类组分组成,并按一定的顺序定位于线粒体内膜。呼吸链由还原酶(复合体Ⅰ)、泛醌、细胞色素还原酶(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氧化酶(复合体Ⅳ)组成。2呼吸链由琥珀酸-Q还原酶(复合体Ⅱ)、泛醌、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氧化酶(复合体Ⅳ)组成。

2.分离的完整线粒体悬浮液中有过量的、O2和谷氨酸,谷氨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可产生和2,如果在该体系中加入下列物质,会对氧的消耗和的合成产生什么影响?

(1)二硝基苯酚,(2)二硝基苯酚,同时加入,(3)加入寡霉素,然后加入二硝基苯酚。

答:(1)二硝基苯酚是一种氧化磷酸化的解偶剂,它可以将质子从膜间隙带入线粒体基质,从而破坏质子梯度,使的合成停止。电子传递链将质子泵出线粒体的过程被加强,从而加快了氧的消耗。

(2)阻止了电子从细胞色素氧化酶到氧的传递,从而使氧的消耗停止,的合成受阻。

(3)寡霉素阻断质子通过F1F0-酶的通道,使的合成受阻。由于质子泵出线粒体需要克服更高的能障,故电子传递被抑制,氧的消耗停止。随后加入二硝基苯酚,的合成仍然因为寡霉素存

在而被抑制,但质子梯度被二硝基苯酚破坏,所以消除了寡霉素对电子传递的抑制,氧的消耗继续进行,只是没有的合成。

3.试论述生物氧化的特点

(1)生物氧化是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酶促氧化过程,并伴随生物还原反应的发生。反应条件温和(水溶液,约为7,常温)(2)水是许多生物氧化反应的氧供体。

(3)在生物氧化中碳的氧化和氢的氧化是非同步进行的氧化过程中脱下来的氢质子和电子通常由各种载体传递到氧并生成水。(4)生物氧化是一个分布进行的过程。

(5)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合成相偶联,转换成生物体能直接利用的生物能.

生物氧化

一、 A 型题 1. 下列是对呼吸链的正确叙述,但例外的是 (A) 复合体Ⅲ和Ⅳ为两条呼吸链所共有 (B) 抑制Cyt aa3呼吸链中各组分都呈还原态 (C) 递氢体也必然递电子 (D) 除Cyt aa3外,其余细胞色素都是单纯的递电子体 (E) Cyt a和Cyt a3结合较紧密 2. CoQ的特点是 (A) 它是复合体Ⅰ和Ⅱ的组成成分 (B) 它仅仅是电子递体 (C) 它能在线粒体内膜中迅速扩散 (D) 它是水溶性很强的物质 (E) C0Q10仅仅存在人体内 3. 符合细胞色素特点的是 (A) 细胞色素也可分布在线粒体外 (B) 血红素A是Cytc的辅基 (C) 呼吸链中有许多种细胞色素可被CN-抑制 (D) 细胞色素C氧化酶其本质不是细胞色素 (E) 所有的细胞色素与线粒体内膜紧密结合,不易分离 4. 下列每组内有两种物质,都含铁卟啉的是 (A) 铁硫蛋白和血红蛋白 (B) 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 (C) 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乳酸脱氢酶

(D) 过氧化物酶和琥珀酸脱氢酶 (E) 以上各组中的两种物质都不同时含铁卟啉 5. 研究呼吸链证明 (A) 两条呼吸链的会合点是Cytc (B) 呼吸链都含有复合体Ⅱ (C) 解偶联后,呼吸链就不能传递电子了 (D) 通过呼吸链传递1个氢原子都可生成3分子的 ATP (E) 辅酶Q是递氢体 6. 下列是关于氧化呼吸链的正确叙述,但例外的是 (A) 递氢体同时也是递电子体 (B) 在传递氢和电子过程中,可偶联ADP磷酸化 (C) CO可使整个呼吸链的功能丧失 (D) 呼吸链的组分通常接Eo’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E) 递电子体必然也是递氢体 7. 下列代谢物经过一种酶催化后脱下的2H不能经过 NADH呼吸链氧化的是 (A) CH3-CH2-CH2-CO ~ SCoA (B) 异柠檬酸 (C) α-酮戊二酸 (D) HOOC-CHOH-CH2-COOH (E) CH3-CO-COOH 8. 在体外进行实验,底物CH3-CHOH-CH2-COOH氧化时的P/O比值为2.7,脱下的2H从何处进人呼吸链 (A) FAD

接触氧化法工艺

接触氧化法 一、介绍 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点的一种新的废水生化处理法。这种方法的主要设备是生物接触氧化滤池。在不透气的曝气池中装有焦炭、砾石、塑料蜂窝等填料,填料被水浸没,用鼓风机在填料底部曝气充氧,这种方式称谓鼓风曝气装置;空气能自下而上,夹带待处理的废水,自由通过滤料部分到达地面,空气逸走后,废水则在滤料间格自上向下返回池底。活性污泥附在填料表面,不随水流动,因生物膜直接受到上升气流的强烈搅动,不断更新,从而提高了净化效果。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处理时间短、体积小、净化效果好、出水水质好而稳定、污泥不需回流也不膨胀、耗电小等优点。 二、特点 (1)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2)具有膜法的优点,剩余污泥量少; (3)具有活性污泥法的优点,辅以机械设备供氧,生物活性高,泥龄短; (4)能分解其它生物处理难分解的物质; (5)容易管理,消除污泥上浮和膨胀等弊端。 它的有机负荷较高,接触停留时间短,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此外,运行管理时没有污泥膨胀和污泥回流问题,且耐冲击负荷。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较高,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2、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三、缺点 (1)滤料间水流缓慢,水力冲刷力小;

(2)生物膜只能自行脱落,剩余污泥不易排走,滞留在滤料之间易引起水质恶化,影响处理效果; (3)滤料更换,构筑物维修困难。 生物接触氧化存在的一些缺点: ①生物膜的厚度随负荷的增高而增大,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过厚,引起填料堵塞。故负荷不易过高,同时要有防堵塞的冲洗措施。 ②大量产生后生动物(如轮虫类)。后生动物容易造成生物膜瞬时大块脱落,则易影响出水水质。 ③填料及支架等往往导致建设费用增加。

生物氧化试题及答案(7)

第7章生物氧化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 1. 体内CO2直接来自 A.碳原子被氧原子氧化B.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 C.糖原分解D.脂肪分解 E.有机酸的脱羧 2.关于电子传递链叙述错误的是 A.NADPH中的氢一般不直接进入呼吸链氧化B.1分子铁硫中心(Fe2S2)每次传递2个电子C.NADH脱氢酶是一种黄素蛋白酶D.在某些情况下电子传递不一定与磷酸化偶联E.电子传递链各组分组成四个复合体 3.在生物氧化中NAD+的作用是 A.脱氧B.加氧C.脱羧D.递电子E.递氢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吸链中氢和电子的传递有严格的方向和顺序 B.各种细胞色素都可以直接以O2为电子接受体 C.在呼吸链中NADH脱氢酶可催化琥珀酸脱氢 D.递电子体都是递氢体 E.呼吸链所产生的能量均以ADP磷酸化为ATP形式所接受 5.关于呼吸链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作用可以被解离 B.NADH+H+的受氢体是FMN C.它是产生ATP、生成水的主要过程 D.各种细胞色素的吸收光谱均不同 E.它存在于各种细胞的线粒体和微粒体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泛醌能将2H+游离于介质而将电子传递给细胞色素 B.复合体I中含有以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 C.CN–中毒时,电子传递链中各组分处于还原状态 D.复合体Ⅱ中含有以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 E.体内物质的氧化并不都伴有ATP的生成 7. β-羟丁酸彻底氧化为CO2、H2O和能量,其P/O比值约为 A.1B.2C.3D.4E.5 8. NADH脱氢酶可以以下列哪一个辅酶或辅基为受氢体 A.NAD+ B.FMN C.CoQ D.FAD E.以上都不是 9.细胞色素体系中能与CO 和氰化物结合使电子不能传递给氧而使呼吸链中断的是 A.细胞色素b B.细胞色素a3 C.细胞色素c D.细胞色素b1 E.细胞色素c1 10.与线粒体内膜结合较疏松容易被提取分离的细胞色素是 A.b B.c C.aa3D.P450E.Ctyb560 11.在生物氧化中不起递氢作用的是

关于生物氧化作业与答案

生物氧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具有线粒体的生物中,典型的呼吸链有两种,它们是NADH 呼吸链和 FADH2呼吸链。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载体不同而区别的。 2、在呼吸链中,惟一的非蛋白组分是辅酶Q ,惟一不与线粒体膜紧密结合的蛋白质是细胞色素C 。 3、细胞色素是一类含有铁卟啉辅基的电子传递体,铁硫蛋白是一类含有非卟啉铁和对酸不稳定的硫的电子传递体。 4、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化学渗透学说,它是英国生物化学家Peter Mitchell 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 5、一对电子从NADH传递至氧的过程中,还原力逐渐降低,氧化力逐渐增强。 6、合成1分子ATP需 3 个质子通过ATP合酶,每个ATP从线粒体基质进入胞质需消耗 1 个质子,这样每产生1分子ATP,共需消耗 4 个质子。 7、生物氧化中NADH呼吸链的P/O比值是每消耗1摩尔的原子生成的ATP 摩尔数,FADH2呼吸链的P/O比值 1.5 。 8、用特殊的电子传递抑制剂可将呼吸链分成许多单个反应,这是一种研究氧化磷酸化中间步骤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抑制剂及作用如下: ①鱼藤酮、安密妥等抑制电子由NADH 向CoQ 的传递。 ②抗霉素A抑制电子由细胞色素b 向c1的传递。 ③氰化物、CO等抑制电子由细胞色素(a+a3) 向分子氧的传递。 9、穿梭作用主要有磷酸甘油穿梭系统与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两者进入呼吸链氧化,其P/O值分别是 1.5 和2.5 。 10、ATP 是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供应者。脂肪是肌肉中能量的贮存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哪一叙述不是生物氧化的特点?:(D ) A、逐步氧化 B、必需有水参加 C、生物氧化的方式为脱氢反应 D、能量同时释放 2、能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的细胞色素是:( D ) A、Cyt aa3 B、Cyt b C、Cyt c1 D、Cyt c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

第十四授课单元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呼吸与发酵作用,重点讲解微生物代谢的特殊性,联系在食品和发酵生产上的应用,注意体现微生物不同发酵类型及代谢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第六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1. 代谢概论简单介绍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2.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重点介绍化能异养微生物生物氧化的三种产能方式,即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 介绍乙醇发酵(酵母菌的乙醇发酵途径和运动发酵单胞菌的乙醇发酵途径)、乳酸发酵(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甘油发酵、丙酮丁醇发酵、混合酸发酵及丁二醇发酵;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化能异养微生物生物氧化的三种产能方式,即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介绍乙醇发酵(酵母菌的乙醇发酵途径和运动发酵单胞菌的乙醇发酵途径)、乳酸发酵(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甘油发酵、丙酮丁醇发酵、混合酸发酵及丁二醇发酵;由于学生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已经学过各种代谢途径,因此在微生物学中不再作为重点讲解。本章内容主要使学生了解呼吸与发酵作用,重点讲解微生物代谢的特殊性,联系在食品和发酵生产上的应用,注意体现微生物不同发酵类型及代谢的特点。 难点: 化能异养微生物生物氧化的三种产能方式,即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尤其是发酵的概念, 学生只是在现实生活中知道这个名词, 但是不清楚其确切的生物学含义, 指在能量代谢或生物氧化中,在无氧条件下,底物(有机物)氧化释放的氢(或电子)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种未完全氧化的中间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过程。实质: 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 另外, 联系食品和发酵生产上应用的发酵类型及代谢特点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发酵的概念实质及发酵的特点.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 并介绍无氧呼吸中硝酸根(反硝化作用)、硫酸根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特点,介绍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介绍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特点,光能自养微生物的光合磷酸化途径(循环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光合磷酸化和嗜盐菌紫膜的光合作用)。 四、板书设计 第六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代谢概论 能量代谢的中心任务,是生物体如何把外界环境中的多种形式的 最初能源转换成对一切生命活动都能使用的通用能源------ATP。 这就是产能代谢。 有机物化能异养微生物 最初 能源还原态无机物化能自养微生物通用能源ATP 日光: 光能营养微生物 第二节糖的代谢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形式,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从接触曝气法改良演化而来的,因此有人称为“浸没式滤池法”、“接触曝气法”等。 一、生物接触氧化法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优点 1、BOD负荷高,MLSS量大,相对地说效率较高,并且对负荷的急剧变动 适应性强。 2、处理时间短。在处理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所需装置设备小,因而占地面 积小。 3、维护管理方便,无污泥回流,没有活性污泥法中所容易产生的污泥膨胀。 4、易于培菌驯化,较长时期停运后,若再运转时生物膜恢复快。 5、剩余污泥量少。 缺点 1、填料上的生物膜的量需视BOD负荷而异。BOD负荷高,则生物膜数量多;反之亦然。因此不能借助于运转条件的变化任意地调节生物量和装置的效能。 2、生物膜量随负荷增加而增加,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过厚,易于堵塞填料。所以,必须要有负荷界限和必要的防堵塞冲洗措施。 3、大量产生后生动物(如轮虫类等)。若生物膜瞬时大块地脱落,则易影响处理水水质。 4、组合状的接触填料会影响均匀地曝气与搅拌。 二、处理机理 1、主要起作用的是生物膜 好气性污水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活性污泥法,一种是生物膜法。从生物处理的基点——微生物转化有机物的功能来看,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微生物存在状态的不同。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以絮状结构悬浮在所需净化的污水中,经充分混合而成为混合液;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态附着在固体填料表面上与所需净化的污水接触。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生物膜固定和污水流动来说,相似于生物滤池法。从污水充满曝气池和采用人工曝气看,它又相似于活性污泥法。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介于生物

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与脂肪代谢作业 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广义的生物氧化就是指所有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过程。而狭义的生物氧化就是指糖类、脂类与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成CO2与水,并且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生物氧化的一系列递氢体或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连锁体系叫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从底物上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氧化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中间代谢物,再通过酶促磷酸基团转移反应,直接偶联A TP的形成,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脂肪酸在体内的氧化就是从羧基端?-C原子开始的,碳链逐次断裂,每次产生一个二碳单位——乙酰CoA,即为?-氧化。 必需脂肪酸: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与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就是非题: 1√ ;2 √;3 ×;4 ×;5 × 问答题: 1生物氧化有何特点? 1)生物氧化在常温、常压,接近中性的PH与多水环境中进行

2)就是在一系列酶、辅酶与中间传递体的作用下逐步进行的。 3)氧化反应分阶段进行,能量逐步释放,避免骤升能量对身体的伤害。 4)氧化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被偶联的磷酸化反应所利用,贮存于高能磷酸化合物ATP中。 2体内糖代谢发生障碍患有糖尿病时,常伴有酮体血症?为什么? 在糖尿病或糖供发生障碍等病理情况下,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底下,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上升,导致了脂肪动员增强,脂肪酸在肝内的分解增多,酮体的生成也增多;同时,由于来源于糖代谢的丙酮酸减少,因此使草酸乙酰也减少,导致了乙酰CoA的堆积,此时肝外组织的酮体氧化利用减少,结果就出现了酮体过多积累在血中的酮体血证。 3什么就是生物氧化?有何特点?试比较体内氧化与体外氧化的异同。 1)生物氧化就是指糖类、脂类、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生成水与CO2,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其特点有: 生物氧化在常温、常压,接近中性的PH与多水环境中进行 就是在一系列酶、辅酶与中间传递体的作用下逐步进行的。 氧化反应分阶段进行,能量逐步释放,避免骤升能量对身体的伤害。 氧化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被偶联的磷酸化反应所利用,贮存于高能磷酸化合物ATP中。

知识点2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1. 内容 生物氧化是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实际上是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边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发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被微生物直接利用,也可通过能量转换储存在高能化合物(ATP)中,以便逐步被利用,还有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被释放到环境中。 一、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1.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 (1)发酵 ?发酵的概念: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过程,即微生物细胞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发酵的途径: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HK(PK)途径。 ?发酵的类型:乙醇发酵、乳酸发酵、混合酸发酵 ?发酵的特点: ①生物氧化所需能量ATP是借助于基质水平磷酸化的形成 ②基质氧化不彻底,产物是较复杂的有机物 ③产能少,氧化不完全,故其产物贮存起来 ④电子和H传递中,不需细胞色素作递H体,而是分子内递H“分子内呼吸”。 ⑤条件:无氧 (2)呼吸 ?呼吸概念:微生物以分子氧或无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呼吸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可将1分子的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CO2,并可产生38个ATP。 有氧呼吸的特点: ①产生的能量借助于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 ②将复杂基质氧化成很彻底的产物H2O和CO2 ③能量多,全释放出来,是逐步释放的过程,并逐渐贮存 ④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无氧呼吸: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以外源无机氧化物(NO3-、NO2-、SO42-、CO2、Fe3+等)或有机氧化物(延胡索酸等,但很罕见)作为末端氢(电子)受体时发生的一类产能效率低的特殊呼吸。进行厌氧呼吸的微生物极大多数是细菌。包括有硝酸盐呼吸(反硝化作用)、硫酸盐呼吸(硫酸盐还原)、硫呼吸、碳酸盐呼吸等。 无氧呼吸的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设计方案及计算

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水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污水处理事业工程的建设,而决定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成本的很重要因素是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一座城市污水厂处理工艺的选择虽然应由污水水质、水量、排放标准来确定但是忽略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成本过分强调污水处理工艺的先进是不足取的。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便是其中一种。 通过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课程设计,来巩固水污染学习成果,加深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认识与理解,规范、手册与文献资料的使用,进一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等。锻炼独立工作能力,对污水厂的主体构筑物、辅助设施、计量设备及污水厂总体规划、管道系统做到一般的技术设计深度,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CAD绘图水平,锻炼和提高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生物接触氧化法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接触曝气法”、“固着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创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技术实质是在生物反应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浸没生物膜法,是生物滤池和曝气池的综合体,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特点,在水处理过程中有很好的效果。其特点有如下几点:第一,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含量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法 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法不需要污泥回流,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污泥生成量少,且污泥颗粒较大,易于沉淀,运行管理简便,操作简单,易于维护管理,设备一体化程度高,耗电少。第三,由于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又属于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第四,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机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 保持在较低水平,污泥产率较低。第五,具有活性污泥法的优点,并且机械设备供氧,生物活性高,泥龄短,净化效果好,处理效率高,处理时间短,出水水质好而稳定,池容小,占地面积少。第六,能分解其它生物处理难分解的物质,具有脱氧除磷的作用,可作为三级处理技术。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适应范围广、处理效率高、运行操作简单的水处理技术。而工业污废水水量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2.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 4. P/O比值 5.解偶联剂 6.高能化合物 7.细胞色素 8.混合功能氧化酶 二、填空题 9.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NADH 氧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此三处释放的能量均超过____KJ。11.胞液中的NADH+H+通过____和____两种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并可进入____氧化呼吸链或____氧化呼吸链,可分别产生____分子ATP或____分子ATP。 12.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有____和____。 13.体内可消除过氧化氢的酶有____、____和____。 14.胞液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线粒体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基是____。 15.铁硫簇主要有____和____两种组成形式,通过其中的铁原子与铁硫蛋白中的____相连接。 16.呼吸链中未参与形成复合体的两种游离成分是____和____。 17.FMN或FAD作为递氢体,其发挥功能的结构是____。 18.参与呼吸链构成的细胞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呼吸链中含有铜原子的细胞色素是____。 20.构成呼吸链的四种复合体中,具有质子泵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21.ATP合酶由____和____两部分组成,具有质子通道功能的是____,____具有催化生成ATP 的作用。 22.呼吸链抑制剂中,____、____、____可与复合体Ⅰ结合,____、____可抑制复合体Ⅲ,可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23.因辅基不同,存在于胞液中SOD为____,存在于线粒体中的 SOD为____,两者均可消除体内产生的____。 24.微粒体中的氧化酶类主要有____和____。 三、选择题 A型题 25.氰化物中毒时被抑制的细胞色素是: A.细胞色素b560 B.细胞色素b566 C.细胞色素c1 D.细胞色素c E.细胞色素aa3 26.含有烟酰胺的物质是: A. FMN B. FAD C. 泛醌 D. NAD+ E. CoA 27.细胞色素aa3除含有铁以外,还含有: A.锌 B.锰 C.铜 D.镁 E.钾 28.呼吸链存在于: A.细胞膜 B.线粒体外膜 C.线粒体内膜 D.微粒体 E.过氧化物酶体 29.呼吸链中可被一氧化碳抑制的成分是: A. FAD B. FMN C. 铁硫蛋白 D. 细胞色素aa3 E.细胞色素c 30.下列哪种物质不是NADH氧化呼吸链的组分? A. FMN B. FAD C. 泛醌 D. 铁硫蛋白 E.细胞色素c 31.在氧化过程中可产生过氧化氢的酶是: A. SOD B.琥珀酸脱氢酶 C.细胞色素aa3 D.苹果酸脱氢酶 E.加单氧酶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成分已愈来愈复杂。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需要运用微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污水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条件,因而微生物能从污水中获取养分,同时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废水中呈溶解态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作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以其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工艺操作管理方便可靠和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污水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水质 1. 污水生物处理的特征 1.1 污水与污水生物处理 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成分极其复杂,一般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是代谢废物和食物残渣,工业废水可能含有较多的金属、酚类、甲醛等化学物质。此外污水中还含有大量非病原微生物和少量病原菌及病毒。污水的生物处理就是以污水中的混合微生物群体作为工作主体,对污水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同时通过扩散、吸附、凝聚、氧化分解、沉淀等作用,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因此,污水生物处理实际上是水体自净的强化,不同的是,在去除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后,必须将微生物从出水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主要是通过微生物本身的絮凝和原生动物、轮虫等的吞食作用完成的。 1.2 生化需氧量及生物处理的应用 在污水处理中,通常是以有机物在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如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通常这5 d、20℃下,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称为BOD5。BOD5约占生化需氧总量的2/3,故采用BOD5来表示污水中可降解有机物的浓度是比较合适的。但污水中有机物并不是都能较快降解的,在工业废水中,可以结合COD等指标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只有BOD高的废水才适宜采用生物处理,COD很高但BOD不高的废水不宜采用生物处理。对于有毒的废水,只要毒物能降解,就可用生物法处理,关键是控制毒物浓度和驯化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1.微生物:指肉眼难以看清,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一切微小生物。 2.原核生物:是有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3.细菌:一类结构简单,种类繁多,主要以二分裂繁殖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4.芽孢:是为数不多的芽孢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在某菌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折光性强,具有抗逆性的休眠体,无繁殖能力。大多数芽孢细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5.伴孢晶体:细菌一种特殊结构少数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6.鞭毛:在细菌的一端连接于细胞壁,一端游离的细长纤丝状物。弧菌和少数球菌有鞭毛。根据鞭毛着生的位置和数目可分为一端単毛菌、一端丛毛菌、两端鞭毛菌、周生鞭毛菌和侧生鞭毛菌。鞭毛的着生位置和数目是细菌分类鉴定所依据的形态特征之一。 7.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 8.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动物细胞也可算做原生质体。 9.球状体:因细胞壁部分缺损而形成的球状或近球状、并有一定生活能力的渗透敏感性微生物细胞。只能存在于等渗溶液中。 10.菌落:单个微小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以此母细胞为中心产生大量细胞而聚集在一起,产生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成为菌落。 11.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是许多菌落连成一片形成的细菌在斜面培养基接种线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不同属种细菌的菌苔形态是不同的。 12.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都称为真核微生物13.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和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不同。 14.霉菌 : 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15.酵母菌: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16.病毒: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19.温和噬菌体:能够导致溶源性发生的噬菌体。 20.光能自养微生物: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利用光作为能源,以CO2为基本碳源,还原CO2的氧供体还是还原态无机化合物。它们都含有一种或几种光合色素。蓝细菌含菌绿素a,紫硫细菌含菌绿素a或b,绿硫细菌含菌绿素c,d或e和少量菌绿素a。蓝细菌进行阐扬产氧光合作用。它们利用H2O作为氧供体,在光照作用下同化CO2,并释放出O2. 21.异养型微生物:指以有有机物而不是以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或唯一碳源,以无机或有机氮化物作为碳源进行生长的生物。一般需要供给外源生长因子。 22.溶原性细菌:有些噬菌体除能以裂解循环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外,还可以将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上而与细菌并存,这种特征称为溶源性。 23.包涵体:即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可以是原核也可以是真核细胞,是病毒在增值过程中,常使寄主细胞内形成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变结构。 24.噬菌斑:即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胞,导致寄主细胞溶解死亡,因而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空斑。 25.培养基:是为人工培养微生物而制备的,提供微生物以合适营养条件的基质。由于微生物种类,营养类型以及我们工作目的的多样性,故培养基的配方和种类有很多,但是培养基的制备还是有章可循的。(1.合成培养基:是通过顺序加入准确称量的高纯化学试剂与蒸馏水配制而成的,所含成分包括微量元素在内,以及它们的量都是确切地知道的。合成培养基的优点是化学成分确定并精确定量,所以实验的可重覆性高。合成培养基一般用于实验室中进行的营养,代谢,遗传育种,鉴定和生物测定等定量要求较高的研究。 (2.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采用动植物组织或微生物细胞或它们的 提取物或粗消化产物配制而成。配制这类培养基常用牛肉膏,蛋白胨, 酵母膏,麦芽汁,玉米粉,马铃薯,胡萝卜,米饭,牛奶和血清等营 养价值高的物质。 (3.选择培养基:通过加入不妨碍目的微生物生长而非抑制非目的的 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以达到选择的目的。常用物质有燃料和抗生素。 (4.鉴别培养基:是一类在培养基中添加某些化学物质而将目的或对 象微生物的菌落与同一平板上的其他微生物菌落区分开来的培养基。 用于鉴别肠道杆菌的伊红美蓝培养基就是鉴别培养基。 26.无氧呼吸: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以外源无机氧化 物或有机氧化物作为末端氢受体时发生的一类产能效率低的特殊呼 吸。进行厌氧呼吸的微生物绝大多数是细菌根据用作末端氢受体的化 合物种类不同而区分为多种类型的无氧呼吸。 27.有氧呼吸: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 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 能量并合成ATP的过程。是以分子氢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 28.发酵:广义: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过程。狭义:指在能 量代谢或微生物氧化过程中以自身代谢产物作为最终氢受体的产能过 程。 29.斯提克兰反应:两个氨基酸之间的一个氨基酸作为氢供体,另一个 氨基酸作为氢的受体的氧化还原脱氨基的反应。它是微生物在厌氧条 件下将一个氨基酸的氧化脱氨与另一个氨基酸的还原脱氢相偶联的一 类特殊发酵。 30.生物固氮: 31.纯培养:微生物学中将在实验条件下从一个单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 称为纯培养 32.同步生长:是指在培养物中有所有为生物细胞都处于同一生长阶 段,并能够同时分裂的生长方式 33.生长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细胞数目的对数或生长速 率为纵坐标所做的图形 34.灭菌:能够杀死或消除材料或物体上全部微生物(包括芽孢)地方 法为灭菌 35.巴斯德消毒法:采用温和加热处理,以降低牛奶和其他对热特别敏 感的食品中微生物群体数量,而不致损坏食品的营养和风味的方法称 为巴斯德消毒法 36.化学治疗剂:是指那些能够特异性地工作于某些微生物并具有选择 性毒性的化学药剂,它们与非特异性的化学药剂相比对人体几乎没有 什么毒性或毒性很小,可用于治疗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37.生长因子类似物:在结构上与微生物的生长因子相似但又有区别, 它们不能够在菌体细胞内起着生长因子的作用,但却能够阻止微生物 对生长因子的利用,因而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8.抗生素:是由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在很低浓度下就能抑 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他们的物质。 39.细菌质粒:细菌细胞内独立于染色体外的复制子,常随宿主染色体 复制,并在细胞分裂时恒定地传给自带的遗传因子。 40.F因子:称致盲因子或F质粒、性因子,控制着大肠杆菌性丝的形 成,是小分子DNA。 41.接合:是通过细菌间的接触,供体菌和受体菌的完整细胞互相直接 接触,通过直接接触进行较大DNA片段的传递,这种传递信息的现象 称为接合。 42.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把它组合到自己 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43.转导:通过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的噬菌体作媒介,把一个细胞的 DNA片段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并使后者发生遗传变异的过程。 44.双重溶源菌:λ d gal(带有供体菌gal基因的λ缺陷噬菌体)与 λ可以同时整合在一个受体菌的核染色体组上,这种同时感染有正常 噬菌体和缺陷噬菌体的受体菌称为双重溶源菌。 45.准性生殖:有一类不产生油性孢子的丝状真菌,不经过减数分裂就 能导致染色体单元化和基因重组,由此导致的变异过程称为准性生殖。 46.营养缺陷型:由基因突变而引起的代谢过程中某些酶合成能力丧失 的突变型,必须在原有培养基中中添加细胞不能合成的营养成分才能 正常生长,类型有氨基酸、维生素、嘌呤嘧啶缺陷型。 47.基因重组:造成基因型变化的核酸交换过程。包括在生物体内和生 物体外用人工手段使不同来源的DNA重新组合的过程。 48.突变:指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发生数量或结构变化的现象 49.诱变育种:是通过人工的方法促使微生物产生突变,并用合理的筛 选程序和方法,把适合人类需要的优良菌种筛选出来的过程。 50.原生质体融合:通过人为方法将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原生质体发 生融合,并进行遗传重组易产生同时带有双亲性状的遗传稳的融合子 的过程。 51.基因工程: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类的方法将所需 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 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大分子连接起来, 然后与载体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进行正常的复制和 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手段。 52.合成生物学:1)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零件、组件和系统;2)对现 有的、天然的生物系统进行重新的设计和改造,以供人类使用。 53.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 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类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54.互生: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处于同一生境时,可以形成松散的 联合与合作,从而形成对双方都有利或者偏利于一方而对另一方无害 的关系为互生,这是一种可分可和,和比分好的关系。 55.共生:是两种微生物紧密生活在一起,彼此依赖,生理上互相分工 协作,有的达到了难以分离的程度,或组织上形成了新的结构,彼此 分离就不能很好的生活。 56.颉颃:是微生物存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关系,一种微生物通过产生 某种特殊的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来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 象。 57.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被生物分解成氨的过程称为氨化作用。植物、 动物、微生物都有氨化能力,氨化作用同样可以发生在好氧与厌氧条 件下 58.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受到外来物质或能量的影响和破 坏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59.活性污泥:是微生物与其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 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其中细菌和原生动物是两大类, 活性污泥主要用于污水处理。 60.生物修复:又称生物整治、生物恢复、生态恢复。指利用处理系统 中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低污染物浓度或使其无害化的 过程,适用于大面积的污染,目前主要处理石油污染及农田农药污染。 61.大肠菌群:是指与大肠杆菌相似的好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 芽孢杆菌。能在四十八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肠道杆菌。包 括埃希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式菌属。 62.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及其前身,包括造血干细 胞、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树突 状细胞等。 63.补体:是人和动物吃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与免疫相关的酶源。先发现 有二十多种成分。补体作用无特异性,对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都能发 生反应。不因免疫接种而增加,极不稳定,对热敏感词,许多理化因 素均可破坏补体。 64.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是一种广谱抗 病毒剂 65.抗原:又称免疫原,是一类能被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识别,能刺激 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的物质。 66.抗体: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与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 蛋白。已知有IgG/IgA/IgM/IgD/IgE五类免疫球蛋白、他们普遍存在 于生物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的细胞膜上。 67.免疫应答:是抗原进入机体后,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分子识别后而 活化、增值、分化以及最终通过产生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发生免疫效应的一系列生物学反应过程。通过抗体而产生的免疫为体 液免疫,通过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子的免疫为细胞免疫。免疫 应答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保护机体免受义务侵害和抗肿瘤起 重要作用。但在异常状况下可造成机体损伤,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 病等。 68.免疫耐受性:在某些条件下,集体对于自身或异种的抗原都不能产 生免疫反应,这种状态称为免疫耐受性。 69.生物制品:凡是人工免疫用的抗原和抗体制品,以及诊断用的抗原 和抗体制品统称为生物制品。 70.抗毒素:一毒素注射某种动物,一段时期后,可得到针对该毒素的 动物抗血清。 71.种:是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微生物种是显示高度相似性,亲 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一群菌株的总称。 72.菌株:又称品系。一个菌株是有一个单细胞繁衍而来的克隆或无性 繁殖系中的一个微生物或微生物群体 分批培养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 量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在特定条件下完成一个 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连续培养又叫开放培养,是相对分批培养或密闭培养而言的。连续培 养是采用有效的措施让微生物在某特定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生长状态的 培养方法 恒浊器: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借光电控制系统控制培养 液流速,以达到菌体密度高,生长速率恒定的连续培养器。 恒化器:通过保持有一种生长限制因子的培养液的流速不变,可使微 生物始终处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 器。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 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用于防腐的化学药物叫 做防腐剂。 局限性转导与普遍性转导的主要区别: 1)被转导的基因共价地与噬菌体DNA连接,与噬菌体DNA一起进行 复制、包装以及被导入受体细胞中。而完全转导包装的可能全部是宿 主菌的基因; 2)局限性转导颗粒携带特定的染色体片段并将固定的个别基因导入 受体,故称为局限性转导。 溶源转变与转导的不同: 1.温和噬菌体不携带任何供体菌的基因,当宿主丧失这一噬菌体时, 通过溶源转变而获得的形状也同时消失 2.这种噬菌体是完整的,而不是缺陷的; 由于宿主染色体上进行不正常切离的频率极低,因此在裂解物中所含 的部分缺陷噬菌体的比例是极低(10~10)的,这种裂解物称LFT(低 频转导)裂解物。LTF裂解物在低m.o.i(感染复数)情况下感染宿 主,就可获得极少量的局限转导子,这就是低频转导。 抗原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免疫原性,二是抗原性;同时具有免疫 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又称完全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 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半抗原若与大 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也可为完全抗 原,例如:许多小分子化合物及药物(青霉素等)属于半抗原,其与 血清蛋白结合可成为完全抗原。 COD: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将水中可氧化物质 (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它和生 化需氧量(BOD)一样,是表示水质污染度的重要指标。 BOD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 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 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 数量。 指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不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所以也 叫非特异性免疫。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抵抗病原微生 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是根据自然免疫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获得的特异性免疫.人 工免疫广泛的应用于预防传染病,也用于治疗某些传染病. 人工免疫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主动免疫是注射或服用疫 苗,。被动免疫是指注射同种或异种抗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调试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调试 一般来说间歇进水也只要保持均衡进水的原则就行,时间上要分配好.接触氧化池 进水经UASB自流进入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物处理。 1接触氧化原理 接触氧化技术是一种好氧生物膜法工艺。接触氧化池内设有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于填料表面,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二者的特点。 大量实验证明,立体弹性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挂膜速度快,对空气有切割作用,能提高曝气器的氧转移效率,对于接触氧化工艺来讲,是最为理想的填料。本工程选用立体弹性填料。接触氧化工艺中微生物所需的氧通常通过机械曝气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近填料壁的微生物将由于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膜的生长,形成生物膜的新陈代谢。 2接触氧化的技术评价 ★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都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由于相当一部分微生物固着在填料表面,生物接触氧化法不需要设污泥回流系统,也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属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当有机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比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污泥产量可相当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 当接触氧化池体积较大时,很难实现完全混合的水力流态,因此需要在池型结构上进行考虑,为此我们提出一级两段接触氧化池的概念(如上图所示)。 通过对池型布局的改变,可以克服诸如短流、水和填料接触不佳等缺点,从而达到了相应的处理效果。 总结起来,这种布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避免单级单段式的短流现象,保证了水和填料的充分混合; ★每段渐次有一个COD浓度梯度,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有机物向微生物细胞的传递,从动力学角度保证了去除效果; ★每段的生物相均不相同,从而最大程度保证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在一个最佳的位置上。 3接触氧化池的管理要点 污水处理站对好氧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中,可通过对系统中“泥、水、气”的调节,通过排泥和回流维持系统中合适的微生物数量;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通过人工曝气控制曝气池中合适的溶解氧、使废水均衡地进入系统并具有合适的营养比例,以使系统长期稳定地达标运行。4气——维持曝气池合适的溶解氧 ★供氧的目的 污水进入天然水体,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逐渐得到净化。在净化初期,由于生物在氧化分解有机物时的耗氧作用,水体中溶氧水平不断下降。但水中的藻类可利用有机物分解后生成的N、P等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加上水面的复氧作用,使水体溶氧水平逐渐恢复。若有机物污染负荷过高,耗氧过多,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耗氧作用会使水体溶氧降到零,这时自净作用即行中断。因此水体的自净作用是受水体溶氧水平制约的。 ★废水生物处理就是根据水体自净作用的原理,在曝气池中设置供氧设施,以保证处理装置的活性污泥中,比天然水体中多出成千上万倍的微生物,能在好氧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

生物化学 第六章生物氧化

1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 1.相对浓度升高时可加速氧化磷酸化的物质是 A.FAD B.UTP C.NADPH D.NADP+ E.ADP 2.线粒体中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哪个是正确的 A.NADH-FMN-CoQ-Cyt-O 2 B.ADH 2-NAD +-CoQ-Cyt-O 2 C.FADH 2-FAD-CoQ-Cyt-O 2 D.NADH-FAD-CoQ-Cyt-O 2 E.NADH-CoQ-FMN-Cyt-O 2 3.2H 经过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传递可产生的ATP 数为 A.1.5 B.2.5 C.4 D.6 E.12 4.体内细胞色素C 直接参与的反应是 A.叶酸还原 B.糖酵解 C.肽键合成 D.脂肪酸合成 E.生物氧化 5.大多数脱氢酶的辅酶是 A.NAD + B.NADP + C.CoA D.Cyt c E.FADH 2 6.电子按下列各途径传递,能偶联磷酸化的是 A.Cyt —Cytaa 3 B.CoQ--Cytb C.Cytaa 3—O 2 D.琥珀酸--FAD E.FAD —CoQ 7.生命活动中能量的直接供体是 A.三磷酸腺苷 B.脂肪酸 C.氨基酸 D.磷酸肌酸 E.葡萄糖 8.下列化合物不属高能化合物的是 A.1,3-二磷酸甘油酸 B.乙酰CoA C.AMP D.氨基甲酰磷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9.每mol 高能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大于 A.5KJ

B.20KJ C.21KJ D.40KJ E.51KJ 10.关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错误的是 A.ATP是生物能量代谢的中心 B.ATP可转变为其他的三磷酸核苷 C.ATP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 D.ATP与磷酸肌酸之间可以相互转变 E.当ATP较富余时,磷酸肌酸将-P转移给ADP生成ATP 11.氰化物中毒抑制的是 A.细胞色素 b B.细胞色素c C.细胞色素cl D.细胞色素aa3 E.辅酶Q 12.氰化物的中毒机理是 A.大量破坏红细胞造成贫血 B.干扰血红蛋白对氧的运输 C.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 D.抑制呼吸中枢,使通过呼吸摄入氧量过低 E.抑制ATP合酶的活性 https://www.doczj.com/doc/c19092993.html,-.CO中毒是由于 A.使体内ATP生成量减少 B.解偶联作用 C.使Cytaa3丧失传递电子的能力,呼吸链中断 D.使ATP水解为ADP和Pi的速度加快 E.抑制电子传递及ADP的磷酸化 14.下列化合物中除哪一项外都是呼吸链的组成成分 A.CoQ B.Cytb C.CoA D.NAD+ E.aa3 15.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 A.糖酵解 B.TCA循环 C.磷酸戊糖途径 D.氧化磷酸化作用 E.糖异生 16.通常生物氧化是指生物体内 A.脱氢反应 B.营养物氧化成H2O和CO2的过程 C.加氧反应 D.与氧分子结合的反应 E.释出电子的反应 17.下列有关氧化磷酸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在氧化时伴有ADP磷酸北生成ATP的过程 B.氧化磷酸化过程存在于线粒体内 C.P/O可以确定ATP的生成数 D.氧化磷酸化过程有两条呼吸链 E.电子经呼吸链传递至氧都产生3分子ATP 2生物化学第六章生物氧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