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学院

环保0924班

第二大组第一小组

罗燕

0900002558

目录

目录 (2)

实验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3)

实验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铜 (5)

实验三苯和苯的衍生物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及分离条件的选择 (7)

实验总结………………………………………………

11

实验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及方法;

2.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3.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4.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掌握721、723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实验原理

1、方法原理

亚铁在pH3~9之间的溶液中与邻二氮菲(邻菲罗啉)生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C12H8N2)3Fe3+),然后与510波长处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2、方法的适用范围

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3mg/L。适用于一般环境水和废水中铁的测定。

3、注意事项

(1)各批试剂的铁含量如不同,每配一次试剂,都需要重新绘制校准曲线;

(2)操作所用的玻璃器皿及比色皿用后的清洗,可用1+5的盐酸浸泡2h;

(3)若水样含铁量较高时,可适当稀释,浓度低时可换用30mm或50mm

的比色皿。

三、实验仪器

721、722E、723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四、试剂

(1)铁标准贮备溶液(100μg/mL)

标准称取0.2157gNH4Fe(SO4)·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6mol/LHCL20mL,和少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摇匀;

(2)铁标准使用液

用移液管移取上述铁贮备液10.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6mol/LHCL1.0mL,加水至刻度线,摇匀;

(3)盐酸羧氨溶液(10%);

(4)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5.0);

(5)邻二氮菲溶液(0.1%);

(6)未知浓度的铁溶液(由实验室教师统一配制)。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1、邻菲罗啉铁吸收曲线的绘制

吸取上述标准铁盐溶液4mL于容量瓶中,加入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1mL盐酸羟胺溶液,2mL邻菲罗啉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分钟,用3厘米比色皿,以蒸馏水作参比溶液,在分光光度计上,从波长440~600nm分别测定其吸光度A。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邻菲罗啉铁的吸收曲线,求出最大A值时的波长λm。

邻菲罗啉铁吸收曲线可以看出,最大吸光度Amax=510nm。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六支50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铁标准溶液0、2.00、4.00、6.00、8.00、10.00mL,再分别加入盐酸羟胺溶液,邻二氮菲溶液及乙酸钠溶液,加水稀释至标线,充分摇匀。显色放置十五分钟后,用10nm 比色皿,于510nm波长处,以零浓度空白管为参比,测量吸光度。

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出标准曲线方程式为:

b=

a=

相关系数γ=

3、样品测定

分别取适量水样于三支比色管中,以下按绘制标准曲线的步骤进行显色、测量。减去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并代入标准曲线求出铁含量。

六、思考问题

1、简述722E型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答:722E型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组成。

2、简述722E型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步骤。

答:1.开机预热;2.选择波长;3.放入参比试剂,调零;4.放入待测样品,读出数据。

3、如何进行吸收池的配对检验。

答:用铅笔在洗净的吸收池毛面外壁编号并标注光路走向。在吸收池中分别装入测定用溶剂,以其中一个作为参比,测定其他吸收池的吸光度。若测定的吸光度为零或两个吸收池吸光度相等,即为配对吸收池。若不相等,可以选出吸光度值最小的吸收池为参比,测定其他吸收池的吸光度,所测得的吸光度减去该吸收池的修正值即为此待测液真正的吸光度。

实验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掌握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元素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原子吸收是指呈气态的原子对由同类原子辐射出的特征谱线所具有的吸收现象。在一定频率的外部辐射光能激发下,原子的外层电子由一个较低能态跃迁到一个较高能态,此过程产生的光谱就是原子吸收光谱。本实验通过火焰燃烧器实现试样的原子化。

三、实验仪器

AA-6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铜单元素空芯阴极灯

四、试剂

(1)(1+1)、(1+5)硝酸;(1+1)、5%盐酸

(2)铜标准贮备溶液(c=100μg/mL):称取金属铜0.1000g,置于100mL烧杯中,加(1+1)硝酸20mL,加热溶解。蒸至近干,冷却后加(1+5)mL硝酸,加去离子水煮沸,溶解盐类,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3)铜标准使用液:移取20.00mL铜标准使用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5%盐酸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含20μg铜。

五、实验步骤

1、依照正确操作方法开机,仪器自检完毕后,打开计算机上的工作站,按照待测标准样品

系列及未知样品的具体情况,在工作站内设置仪器相关工作参数,并连接主机发送参数,点亮相应的元素灯,作好检测准备。

2、工作曲线绘制:

分别移取0、0.400、0.800、、1.20、1.60、2.00mL铜标准使用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5mL(1+1)盐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按仪器工作条件测量吸光度。

通过测定,仪器根据已知标准样的铜含量及其吸光度值回归出的工作曲线方程式为:

相关系数r =

3、未知样测定

移取适量(根据待测水样中铜的含量决定)经过预处理的待测水样于50mL容量瓶中,用5%盐酸稀释到刻度,摇匀。按仪器的工作条件测量其吸光度。

通过测定,未知样的吸光度值A=

代入工作曲线方程式计算得未知样铜含量c=

六、思考题

1.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四部分组成,即光源、原子化器、单色仪和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光电转换器及相应的检测装置)

2.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步骤。

答:1.按仪器说明书检查仪器各部件,检查电源开关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各气路接口是否安装正确,气密性是否良好;

2.安装空心阴极灯;

3.打开电源,电脑对仪器进行初始化;

4.选择合适的元素灯,选择最佳测定波长;

5.设置实验条件;

6.接通气源,点燃空气-乙炔火焰;

7.设置测量参数并调零;

8.测定样品数据。

实验三苯和苯衍生物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及分离

条件的选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气相色谱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方法;

3.掌握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苯和苯衍生物的方法;

4.学会利用气相色谱流出图进行混合物的定性分析。

二、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的流动相为惰性气体,气—固色谱法中以表面积大且具有一定活性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当多组分的混合样品进入色谱柱后,由于吸附剂对每个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也就不同。吸附力弱的组分容易被解吸下来,最先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而吸附力最强的组分最不容易被解吸下来,因此最后离开色谱柱。如此,各组分得以在色谱柱中彼此分离,顺序进入检测器中被检测、记录下来。

三、实验仪器

本实验使用的实验仪器是:GC2000气相色谱仪

1.气象色谱仪

由以下五大系统组成: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检测记录系统。组分能否分开,关键在于色谱柱;分离后组分能否鉴定出来则在于检测器,所以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是仪器的核心。

2.气象色谱仪检测器

目前有很多种检测器,其中常用的检测器是: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检测器(TCD)、氮磷检测器(NP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等类型。本实验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四、试剂

苯、甲苯、二甲苯、乙醇

五、实验步骤

1.按照气象色谱仪的操作规程开机,并对仪器进行调试;

2.确定实验参数

A.载气流速的选择——固定程序升温方式、进样量、气化温度等参数,改变载气流速,找出在一定条件下混合物的色谱峰分离效果最好的载气流速。

通过对比得到的四幅谱图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载气流速越快,保留时间越短,出峰越快。按照实验要求,选择最佳的载气流速为0.6。

B.

程序升温方式的选择——固定载气流速、进样量、气化温度,改变程序升温方式,找出在一定

条件下混合物的色谱峰分离效果最好的程序升温方式。

通过对比得到的谱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峰面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总结:在气—固色谱中,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易被吸附的组分,脱附较难,在柱内移动的速度慢,停留的时间长;反之,不易被吸附的组分在柱内移动速度快,停留时间较短。在气—液色谱中,固定相是涂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液,易被溶解的组分,挥发较难,在柱内移动的速度慢,停留时间长;反之,不易被溶解的组分,挥发快,随载气移动的速度快,因而在柱内停留的时间短。对于固定相和流动相,遵循极性溶于极性,非极性溶于非极性的原理。

所以在本实验中,各组分出峰的先后顺序为:乙醇、苯、二甲苯。

六、 思考题

1. 简述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答:气相色谱法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六大部分组成。

2. 简述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步骤。

答:a.安装填充柱;

b.在确认不漏气的情况下,用皂膜流量计测量A 、B 两路载气稳流阀圈数对应的载气流量。调节柱前稳压流阀,使载气流量符合分析条件;

c.打开主机电源,分别设定色谱柱箱温度、汽化室温度和检测器温度,仪器开始升温;

d.当各路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在确保色谱柱内有载气通入的前提下,按仪器面板上的“量程”键,输入桥电流为120mA;

e.按仪器面板上的“衰减”键,设置衰减值为2,即衰减倍数为4倍;

f.打开色谱数据处理机,输入相关测量参数。按色谱数据处理机的“START”键,数据处理机开始走基线;

g.待基线稳定后,按色谱数据处理机的“STOP”键;

h.用微量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样品进样,同时按下色谱数据处理机的“STAER”键;

i.待色谱峰出完后,按按色谱数据处理机的“STOP”键;

j.打印出色谱图,结束操作。

3. 影响涡流扩散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理论塔板高的?

答:组分分子所经过的路径长度不同,达到柱出口的时间也不同,因而引起色谱峰的扩张。A=2λdp,说明涡流扩散项所引起的峰形变宽与固定相颗粒平均直径dp和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λ有关。显然,使用直径小、粒度均匀的固定相,并且尽量填充均匀,可以减小涡流扩散,降低塔板高度,提高柱效。

实验总结:三个实验由于事前准备都比较充分,分工也比较明确,所以实验过程都进行的比较顺利。但由于对实验仪器的实体了解较少,实验时间也比较紧,所以对仪器的操作仍然还不熟悉,过程中仍然不断出现小的漏洞,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够再次使用并熟悉仪器的操作。

环境工程学院

环保0924

罗燕

0900002558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分析习题答案修订稿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分析 习题答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气相色谱习题 一.选择题 ( ) 1.色谱图上一个色谱峰的正确描述是( ) A.仅代表一种组分; B.代表所有未分离组分; C.可能代表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分; D.仅代表检测信号变化( )2.下列保留参数中完全体现色谱柱固定相对组分滞留作用的是( ) A.死时间; B.保留时间 ; C.调整保留时间; D.相对保留时间 ( )3.气-液色谱系统中,待分离组分的 k 值越大,则其保留值: A.越大; B.越小; C.不受影响; D.与载气流量成反比 ( )4.关于范第姆特方程式,正确的说法是: A.最佳线速这一点,塔板高度最大; B.最佳线速这一点,塔板高度最小; C.塔板高度最小时,线速最小; D.塔板高度最小时,线速最大 ( )5.根据范第姆特方程式 H=A+B/u+C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 越大,则柱效越高,色谱峰越窄,对分离有利; B.固定相颗粒填充越均匀,则柱效越高; C.载气线速越高,柱效越高; D.载气线速越低,柱效越高 ( )6.在范第姆特方程式中,涡流扩散项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影响 A. 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 B. 载气的流速大小; C. 载气的摩尔质量; D. 固定液的液膜厚度

( )7.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试样组分时,要求分离达 98%,分离度至少为: ( )8.在气相色谱中,当两组分未能完全分离时,我们说: A.柱效太低; B.柱的选择性差; C.柱的分离度低; D.柱的容量因子大 ( )9.分离非极性组分和极性组分混合物时,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是利用极性固定液的: A.氢键作用; B.诱导效应; C.色散作用; D.共轭效应 ( )10.苯和环已烷的沸点分别是 80.10°C 和 80.81°C,都是非极性分子。气相色谱分析中,若采用极性固定 液,则保留时间关系是: A.苯比环已烷长; B.环已烷比苯长; C.二者相同; D.无法确定 ( )11.已知苯的沸点为 80.10°C,环已烷的沸点为 80.81°C。当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作固定液分析这二种组 分时,环已烷比苯先出峰,其原因是固定液与被测组分间的: A.静电力; B.诱导力; C.色散力; D.氢键力 ( )12.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一般选用 H 2 或 He 作载气,这是因为它们: A.扩散系数大; B.热导系数大; C.电阻小; D.流量大 ( )13.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优于热导检测器的主要原因是: A.装置简单; B.更灵敏; C.可以检出许多有机化合物; D.较短的柱能够完成同样的分离

仪器分析实验内容(一)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原理 2.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3.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4.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掌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实验原理 邻二氮菲(phen )和Fe 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Fe(phen)2+3 ,其lg K =21.3,ε508=1.1×104 L·mol -1·cm -1,铁含量在0.1~6μg·mL -1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 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 3+全部还原为Fe 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 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有关反应如下: HCl OH NH 2Fe 223?++ ==== 22N Fe 2++↑+ 2H 2O + 4H + + 2Cl - N N Fe 2++ 3 N N Fe 3 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以溶液的浓度C 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x ,根据测得吸光度值Ax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Cx ,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1 cm 比色皿。 2.试剂 (1)100 μg ·mL -1铁标准储备溶液。 (2)100 g ·L -1盐酸羟胺水溶液。用时现配。 (3)0.1% 邻二氮菲水溶液。避光保存,溶液颜色变暗时即不能使用。 (4)pH=5.0的乙酸-乙酸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 1.显色标准溶液的配制 在序号为1~6的6只50 mL 容量瓶中,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 0.4,0.8,1.2,1.6,2.0 mL 铁标准使用液(含铁约100μg·mL -1),分别加入1.00 mL 100 g ·L -1盐酸羟胺溶液,摇匀后放置2 min ,再各加入5.0 mL 乙酸-乙酸钠溶液,3.00 mL 0.1% 邻二氮菲溶液,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吸收曲线的绘制 在分光光度计上,用1 cm 吸收池,以试剂空白溶液(1号)为参比,在480~540 nm 之间进行扫描,测定待测溶液(如5号)的吸光度A ,得到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的吸收曲线,从而选择测定铁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 3.标准曲线的测绘 以步骤1中试剂空白溶液(1号)为参比,用1 cm 吸收池,在选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综合实验 摘要:本文分别采用了气质联用技术检测食品中的塑化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原子吸收光谱检测食品中的金属元素。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气质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 前言 现代食品的显著特点是食品的营养化、功能化、方便化,并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这就要求食品加工从原理的选择、加工过程到最终产品及保藏整个链条中对食品的成分及成分的变化有全面的把握和认识。传统的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尽管能从宏观上了解和掌握成分及其变化,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食品加工业的要求,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已经成为食品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析手段。 实验内容 一.气-质联用技术检测食品中塑化剂的实验 (一)方法[1] 对于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中规定了GC-MS作为检测方法。 1仪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凝胶渗透色谱分离系统,分析天平,离心机,旋转蒸发器,振动器,涡旋混合器,粉碎机,玻璃器皿。 2试剂: 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石油醚,丙酮,无水硫酸钠,16种邻苯二甲酸酯标准品,标准储备液,标准使用液。 3步骤: (1)试样制备:取同一批次3个完整独立包装样品(固体样品不少于500g、液体样品不少于500mL),置于硬质玻璃器皿中,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粉 碎混匀,液体样品混合均匀,待用。 (2)试样处理(不含油脂液体试样):量取混合均匀液体试样5.0mL,加入正己烷2.0mL,振荡1min,静置分层,取上层清液进行GC-MS分析。 (3)空白试验:实验使用的试剂都按试样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后,进行GC-MS分析。 (4)色谱条件: 色谱柱: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内径)×0.25μm]; 进样口温度:250℃; 升温程序:初始柱温60℃,保持1min,以20℃/min升温至220℃, 保持1min,再以5℃/min升温至280℃,保持4min; 载气:氦气,流速1mL/min;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进样量:1μL。 (5)质谱条件: 色谱与质谱接口温度:280℃; 电离方式:电子轰击源; 检测方式:选择离子扫描模式; 电离能量:70eV;

仪器分析实验室建设汇总

仪器分析实验室建设 一仪器分析实验室原有条件 仪器分析实验室在过去多年建设的基础上,98年按教育厅合格实验室的要求,开展了合格实验室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充实了部分仪器设备,改善实验条件,增加实验项目和增加仪器设备配套台数,改善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条件,同时通过加强管理,实现管理规范化,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对药品、仪器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生均实验面积达 2.4m2、/人。能开出教学计划要求的全部实验。此外,还可以对外进行分析检测服务,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实验室具有实验仪器84台套,实验面积517平方米,设备总值约22万元。 原有仪器分析实验室情况 二、仪器分析实验室近期建设情况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已有20年的办学历史。经二十年的建设,环境工程专业已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双师型比例达60%。在教学改革,科研及对外技术服务,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培养了大量的毕业生,他们在我省基层环保单位,已成为技术和管理骨干,受到广泛好评。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目前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建设试点专业,教育部资助125万元专项经费。上述资金到位后,环境工程实验室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加强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化学实验室获省教育厅高校“双基合格实验室”为契机,学校加大了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展实验室面积,并拨出专项资金约13万元进行维修。现专业实验室面积约1200平方米,新增仪器设备已于2002年5月到位并投入使用。 仪器分析实验室新增仪器设备如下表 日本岛津AA—6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是当今世界上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大型仪器。氢化物发生器的配置更扩大了检测的范围,可检测浓度为PPb 级的包括Na、Mg、Zn、Fe、Al、Cu、Pb、Cd、As等各种金属元素。 TRACE GC2000气相色谱是由Thermo Finnigan生产的新一代产品,该仪器配置了FID、ECD、NPD三个检测器可分析烷烃、苯、含氯有机物、农残等多种物质的含量。 日本岛津UV-2401紫外分光光度仪采用了双光速技术,该仪器使用范围广,稳定性好,可检测吸收峰在110-900纳米内的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通过对扫描

实用仪器分析实验报告xrf

实用仪器分析实验报告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实验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实验日期: 中南大学冶环学院实验中心

图1 X射线荧光光谱仪(岛津XRF-1800) 四、实验步骤 (1)仪器准备 使用仪器前务必检查外部冷却水系统水压是否在,X-射线荧光光谱仪主机板面是否有error灯亮或电脑界面是否显示报错。 仪器的运行环境:室温:23±5℃ 湿度<70% ,室内无明显的震动,无灰尘。

(2)样品准备 使用压样机压制样品,样品要求: a 不受理有可能污染仪器的样品(有机样品,高挥发性物质、低熔点材料和有掉落的粉末等)和磁性样品。 b仪器元素检测范围O~U,若样品含O之前的元素(譬如C、B等),建议改用其他检测手段。 c若样品中可能含有少量贵金属,譬如Ag、Pd等,送样时需明确标注。 d粉末样品过筛200目,务必彻底干燥,送样量2g左右。 e粉末样品若出现质轻,粘样品袋等特征,需混合均匀一定比例分析纯硼酸后再送样,同时明确备注样品与硼酸的质量比。 f无需预制样的样品表面必须平整、光滑、没有瑕疵。 (3)软件操作 打开电脑桌面的“PCXRF”软件。点击“初始化”,点击主菜单上的“Maintenance”项,点击“Component Control”栏中的“X-ray Generator”。“Control”选“Normal”,“Xray”选“ON”,输入“Voltage”20KV、“Current”5MA,点击“Start”。X光指示灯和控制面板上”X-RAY”指示灯同时亮。此时可以日常分析了! (4)样品测试 点击“analysis”,“analytical”设置检测条件,输入对应样品序号。点击仪器上“START”按钮,进行样品测试。 (5)结束操作 测试完毕后,需将X光管及时降至20kV,5mA的低能耗状态。点击主菜单上的“Maintenance”项,点击“Component Control”栏中的“X-ray Generator”。“Control”选“Normal”,“Xray”选“ON”,输入“Voltage”20kV、“Current”5mA,点击“Start”。

各类仪器分析实验室要求

各类仪器分析实验室要求 气相色谱分析室主要是对容易转化为气态而不分解的液态有机化合物及气态样品的分析。仪器设备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具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化程度很高,对有机化合物具有高效的分离能力,所用载气主要有:H2、N2、Ar、He、CO2等。但对高沸点化合物,难挥发的及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高聚物的分离却无能为力。要求局部排风及避免阳光直射在仪器上,避免影响电路系统正常工作的电场及磁场存在,一般设计:仪器台(应离墙以便仪器维修)、万向排气罩、电脑台(一般在仪器台旁配置)、边台、洗涤台、试剂柜等 液相色谱分析室主要体现在高效率分离,对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离制取纯净化合物,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仪器设备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仪,适宜于高沸点化合物、难挥发化合物、热不稳定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高聚物等,弥补气相色谱仪的不足。环境和实验室基础装备设计要求与气相色谙室相近。 质谱分析室主要是对纯有机物的定性分析,实现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分子结构的测定,分析样品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主要设备有质谱仪、气-质联用仪。质谱仪是利用电磁学的原理,使物质的离子按照基特征的质荷比(即质量m与电荷e之比—m/e)来进行分离并进行质谱分析的仪器,缺点是对复杂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无能为力。气相色谱分离效率高,定量分析简便的特点,结合质谱仪灵敏度高,定性分析能力强的特点,两种仪器联用为气-质联用仪。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分析质量和效率。质谱仪可能有汞蒸汽逸出,要考虑局部排风。 光谱分析室主要是根据物质对光具有吸收、散射的物理特征及发射光的物理特性,在分析化学领域建立化学分析。主要的仪器是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荧光仪、红外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LCP)

仪器分析之气相色谱法试题及答案

气相色谱法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 ) A保留值 B峰面积 C分离度 D半峰宽 2.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D ) A保留时间 B保留体积 C半峰宽 D峰面积 3.良好的气-液色谱固定液为 ( D ) A蒸气压低、稳定性好 B化学性质稳定C溶解度大,对相邻两组分有一定的分离能力 D A、B和C 6.色谱体系的最小检测量是指恰能产生与噪声相鉴别的信号时 ( B ) A进入单独一个检测器的最小物质量 B进入色谱柱的最小物质量 C组分在气相中的最小物质量 D组分在液相中的最小物质量 7.在气-液色谱分析中,良好的载体为 ( D ) A粒度适宜、均匀,表面积大 B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 C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D A、B和C 8.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 ) A浓度型检测器 B质量型检测器 C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10.下列因素中,对色谱分离效率最有影响的是 ( A ) A柱温 B载气的种类 C柱压 D固定液膜厚度 三:计算题 1. 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测定:进纯苯1mL,苯的色谱峰高为4 mV,半峰宽为1 min,柱出口载气流速为20mL/min,求该检测器的灵敏度(苯的比重为 0.88g/mL)。若仪器噪声为0.02 mV,计算其检测限。 解:mV·mL·mg-1 mg·mL-1 2.一根 2 m长的填充柱的操作条件及流出曲线的数据如下: 流量 20 mL/min( 50℃)柱温 50℃ 柱前压力:133.32 kpa 柱后压力101.32kPa

仪器分析石墨炉原子吸收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铅含量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实验项目: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铅含量 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铅含量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2。了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操作技术 3. 熟悉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二、方法原理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石墨炉使石墨管升至2000℃以上的高温,让管内试样中的待测元素分解形成气态基态原子,由于气态基态原子吸收其共振线,且吸收强度与含量成正比,故可进行定量分析。它是一种非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具有试样用量小的特点,方法的绝对灵敏度较火焰法高几个数量级,可达10-14g,并可直接测定固体试样.但仪器较复杂、背景吸收干扰较大。在石墨炉中的工作步骤可分为干燥、灰化、原子化和除残渣4个阶段。在选择最佳测定条件下,通过背景扣除,测定试液中铅的吸光度。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管、氩气钢瓶、铅空心阴极灯(2) 试剂铅标准溶液(0。5mg/mL)、水样 四、实验步骤 1。设置仪器测量条件 (1)分析线波长 217.0 nm (2)灯电流90(%) (3)通带 0.5nm (4)干燥温度和时间 100℃,30 s (5)灰化温度和时间 1000℃,20 s (6)原子化温度和时间2200℃,3s (7)清洗温度和时间 2800℃,3s (8)氮气或氩气流量100 mL/min 2. 分别取铅标准溶液B,用二次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配制1.00 ,10.00, 20.00, 和50.00 ug/mL铅标准溶液,备用。 3. 微量注射器分别吸取试液注入石墨管中,并测出其吸收值. 4.结果处理 (1)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铅含量为横坐标制作标准曲线. (2)从标准曲线中,用水样的吸光度查出相应的铅含量。 (3)计算水样中铅的质量浓度(μg/mL)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分析习题+答案

气相色谱习题 一.选择题 ( ) 1.色谱图上一个色谱峰的正确描述是( ) A.仅代表一种组分; B.代表所有未分离组分; C.可能代表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分; D.仅代表检测信号变化( )2.下列保留参数中完全体现色谱柱固定相对组分滞留作用的是( ) A.死时间; B.保留时间 ; C.调整保留时间; D.相对保留时间 ( )3.气-液色谱系统中,待分离组分的 k 值越大,则其保留值: A.越大; B.越小; C.不受影响; D.与载气流量成反比 ( )4.关于范第姆特方程式,正确的说法是: A.最佳线速这一点,塔板高度最大; B.最佳线速这一点,塔板高度最小; C.塔板高度最小时,线速最小; D.塔板高度最小时,线速最大 ( )5.根据范第姆特方程式 H=A+B/u+C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 越大,则柱效越高,色谱峰越窄,对分离有利; B.固定相颗粒填充越均匀,则柱效越高; C.载气线速越高,柱效越高; D.载气线速越低,柱效越高 ( )6.在范第姆特方程式中,涡流扩散项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影响? A. 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 B. 载气的流速大小; C. 载气的摩尔质量; D. 固定液的液膜厚度 ( )7.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试样组分时,要求分离达 98%,分离度至少为: A.0.5; B.0.75; C.1.0; D.1.5 ( )8.在气相色谱中,当两组分未能完全分离时,我们说: A.柱效太低; B.柱的选择性差; C.柱的分离度低; D.柱的容量因子大 ( )9.分离非极性组分和极性组分混合物时,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是利用极性固定液的: A.氢键作用; B.诱导效应; C.色散作用; D.共轭效应 ( )10.苯和环已烷的沸点分别是 80.10°C 和 80.81°C,都是非极性分子。气相色谱分析中,若采用极性固定

仪器分析色谱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醋和酱油中苯甲酸钠和山梨 酸钾含量 HPLC in soy sauce and vingar sodium benzoate potassium sorber content 指导老师:张志清教授 学生姓名:敬亚娟 摘要:[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醋和酱油中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以Hyperclone BDS C18 柱(150×4.60 nm,5um,phenomenex)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2mol/l 乙醇胺(20 :80);柱温25℃,流速0.8mol/min ,检测波长230nm,进样量(标准进样量:2.5 ,5 ,7.5 ,10 ,15 ul ;样品进样量:5 ul)。【结果】:食醋中的苯甲酸钠含量为127.15899ug/mol,酱油中的苯甲酸钠含量为723.60033ug/mol,未见则出山梨酸钾。 Abstract: [purpose]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in soy sauce and vinegar and sodium benzoate sorbic acid potassium content.【 methods 】 the RP-HPLC method with Hyperclone BDS using C18 column (150 x 4.60 nm, 5 um, phenomenex) for chromatographic column; Mobile phase: methanol: 0.02 mol/l ethanol amine (20:80); The column temperature 25 ℃, velocity 0.8 mol/min, detected wavelength 230 nm, into the sample weight (standard sample quantity: 2.5, 5, 10, 15, 7.5; the samples into the sample weight ul: 5 ul). 【 results 】 : the content of sodium benzoate feed vinegar 127.15899 ug/mol, soy sauce, sodium benzoate content of

食品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参考答案

气相色谱习题 一、填空题 1.在气一固色谱柱内,各组分的分离是基于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脱附能力的不同,而在气液色谱中,分离是基于各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挥发的能力的不同。 2.色谱柱是气相色谱的核心部分,色谱柱分为填充柱型和毛细管柱型两类,通常根据色谱柱内充填的固体物质状态的不同,可把气相色谱法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两种。 3.色谱柱的分离效能,主要由柱中填充物所决定的。 4.色谱分析选择固定液时根据“相似性原则”,若被分离的组分为非极性物质,则应选用非极性固定液,对能形成氢键的物质,一般选择极性或氢键型固定液。 5.色谱分析中,组分流出色谱柱的先后顺序,一般符合沸点规律,即低沸点组分先流出,高沸点组分后流出。 6.色谱分析从进样开始至每个组分流出曲线达最大值时所需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其可以作为气相色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7.一个组分的色谱峰其保留值可用于定性分析。峰高或峰面积可用于定量分析。峰宽可用于衡量柱效率,色谱峰形愈窄,说明柱效率愈高。 8.无论采用峰高或峰面积进行定量,其物质浓度和相应峰高或峰面积之间必须呈 关系,符合数学式mi=fA 这是色谱定量分析的重要依据。 9.色谱定量分析中的定量校正因子可分为绝对和相对校正因子。 10.色谱检测器的作用是把被色谱柱分离的组分根据其物理或物理化学特性,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后由色谱工作站记录成色谱图。 11.在色谱分析中常用的检测器有热导、氢火焰、火焰光度、电子捕获等。 12.热导池检测器是由池体、池槽、热丝三部分组成。热导池所以能做为检测器,是由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 13.热导池检测器在进样量等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其峰面积随载气流速的增大而减小,而氢火焰检测器则随载气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14.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器,适用于微量有机化合物分析,其主要部件是离子室。

仪器分析设计实验实验报告

气相色谱法测定异丙醇 赵宏2011051780 应用化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和特点 2.熟悉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构造和一般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快速而灵敏的分离分析技术。当样品溶液由进样口注入后立即被汽化,并载气带入色谱柱,经过多分配而得以分离的各个组分逐一出色谱柱进入检测器,检测器把各组分的浓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后由记录仪或工作站软件记录下来,得到相应信号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即色谱图。利用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利用峰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内标法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在一定量(m)的样品中加入一定量(m is )的内标物。根据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及内标物的质量计算计算待测组分质量(m i )的方法。被没组分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式计算: P i = %100%100m m i i ??=?m m A f A is is i 式中,A i 为样品溶液中待测组分的峰面积,A is 为样品溶液中内标物的峰面积;m is 为样品溶液中内标物的质量;m 为样品的质量;f i 为待测组分i 相对于内标物的相对定量因子,由标准溶液计算: f i = is i is i is is i i A A m A A m m m f f is i ''''=''?''='' 式中,i A '为标准溶液中待测组分i 的峰面积;is A '为标准溶液中内标物的峰面积;is m '为标准溶液中内标的质量;i m '为标准溶液中标准物质的质量。 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必须选定内标物。内标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就是样品中不存在的、稳定易得的纯物质; 2.内标峰应在各待测组分之间或与相近; 3.能与样品互溶但无化学反应; 4.内标物浓度应恰当,峰面积与等测组分相差不大。 三、实验仪器 气相色谱仪带有氢火焰检测器(FID )和色谱工作站,微量注射器,无水异丙醇(A.R.)无水正丙醇(A.R.),待测液。 四、实验步骤 根据文献资料、理论计算及实验操作,实验小组得出以下色谱操作的最佳条件: 柱温,104度;汽化室温度,160度;检测器温度,140度;N 2(载气)流速,15 mL/min ;H 2流速,50 mL/min ;空气流速,600 mL/min 。其中内标物为正丙醇。 定量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移取0.50mL 无水异丙醇和0.50mL 正丙醇于10mL 容量瓶中,用乙醚定容,摇匀。

实验室设计规范(20200523203207)

实验室规划设计 实验室的建设,无论是新建、扩建、或是改建项目,它不单纯是选购合理的仪器设备,还要综 合考虑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平面设计,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 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实验室里,先进的 科学仪器和优越完善的实验室是提升现代化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增长的必备条件。“以人为本,人 与环境”己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课题。本着“安全、环保、实用、耐久、美观、经济、卓越、领先”, 的规划设计理念。规划设计主要分为七个方面:化验室设计要求、平面设计系统、单台结构功能设计系 统、供排水设计系统、电控系统、特殊气体配送系统、有害气体输出系统等六个方面。下面就按上述六 方面依次讲解。 一、化验室设计要求 根据化验任务需要,化验室有贵重的精密仪器和各种化学药品,其中包括易燃及腐蚀性药品。另 外,在操作过程中常产生有害的气体或蒸气。因此,对化验室的房屋结构、环境、室内设施等有其特殊 的要求,在筹建新化验室或改建原有化验室时都应考虑。 化验室用房大致分为三类:精密仪器实验室、化学分析实验室、辅助室(办公室、储藏室、钢瓶 室等)。 化验室要求远离灰尘、烟雾、噪音和震动源的环境中,因此化验室不应建在交通要道、锅炉房、 机房及生产车间近旁(车间化验室除外)。为保持良好的气象条件,一般应为南北方向。 1. 精密仪器室 精密仪器室要求具有防火、防震、防电磁干扰、防噪音、防潮、防腐蚀、防尘、防有害气体侵入 的功能,室温尽可能保持恒定。为保持一般仪器良好的使用性能,温度应在15~30℃,有条件的最好控制在18~25℃。湿度在60%-70%,需要恒温的仪器室可装双层门窗及空调装置。 仪器室可用水磨石地或防静电地板,不推荐使用地毯,因地毯易积聚灰尘,还会产生静电、大型 精密仪器室的供电电压应稳定,一般允许电压波动范围为±10%。必要时要配备附属设备(如稳压电源等)。为保证供电不间断,可采用双电源供电。应设计有专用地线,接地极电阻小于4Ω。 气相色谱室及原子吸收分析室因要用到高压钢瓶,最好设在就近室为能建钢瓶室(方向朝北)的 位置。放仪器用的实验台与墙距离500mm,以便于操作与维修,室内有有良好的通风,原子吸收仪器上方 设局部排气罩。 微型计算机和微机控制的精密仪器对供电电压和频率有一定要求。为防止电压瞬变、瞬时停电、 电压不足等影响仪器动作,可根据需要选用不间断电源(UPS)。 在设计专用的仪器分析室的同时,就近配套设计相应的化学处理室,这在保护仪器和加强管理上 是非常必要的。 2. 化学分析室 在化学分析室中进行样品的化学处理和分析测定,工作中常使用一些小型的电器设备及各种化学 试剂,如操作不慎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针对这些使用特点,在化学分析室设计上应注意以下要求:(1)建筑要求化验室的建筑应耐火或用不易燃的材料建成,隔断和顶棚也要考虑到防火性能。可采用水磨石地面,窗户要能防尘,室内采光要好,门应向外开,大实验室应设两个出口,以利于发生 意外时人员的撤离。 (2)供水和排水供水要保证必须的水压、水质、和水量以满足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需要,室内 总阀门应设在易操作的显著位置,下水道应采用耐酸碱腐蚀的材料,地面应有地漏。 (3)通风设施由于化验工作中常常会产生有毒或易燃的气体,因此化验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 件,通风设施一般有3种: ①全室通风采用排气扇或通风竖井,换气次数一般为5次/时。 ②局部排气罩一般安装在大型仪器发生有害气体部位的上方。在教学实验室中产生有害气体的上方,设置局部排气罩以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 ③通风柜这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局部排风设备。内有加热源、水源、照明等装置。可采用防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样品溶液中 苯甲酸钠的含量 一、目的 1 ?熟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二元混合物中待测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选择测定波长(入1)和参比波长(& )的方法。 二、原理 混合样品溶液由苯酚和苯甲酸钠组成,在0.04mol/LHCI溶液中测得其吸收光谱,苯甲酸钠的吸收峰 在229nm处,苯酚的吸收峰在210nm处。若测定苯甲酸钠,从光谱上可知干扰组分(苯酚)在229和 251 nm处的吸光度相等,则AA= KC A A仅与苯甲酸钠浓度成正比,而与苯酚浓度无关,从而测得苯甲酸钠的浓度。 三、仪器与试剂紫外分光光度计苯酚苯甲酸钠蒸馏水盐酸 四、操作步骤及主要结果 1 ?样品的制备 (1)标准储备液的配制精密称取苯甲酸钠0.1013g和苯酚0.1115g,分别用蒸馏水溶解,定量转 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200卩g/ml的储备液,置于冰箱中保存。 (2)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吸取标准苯酚储备液 5.00ml和标准苯甲酸钠储备液 5.00ml至100ml容 量瓶中,用0.04mol/LHCI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10卩g/ml的标准溶液。 2 ?样品的测定(1 )波长组合的选择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定苯酚和苯甲酸钠标准溶 液的吸收光谱(检测波长200~320nm),确定双波长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时的参比波长(入s=257.5nm) 和测定波长(入m=231.2nm)。(2)苯甲酸钠工作曲线的绘制配制不同浓度的I苯甲酸钠/0.04MHCl 溶液。以0.04mol/L HCl溶液为参比溶液,测定系列浓度的苯甲酸钠/0.04M HCl溶液在入m和入s处的吸 光度差值(见表1),计算其回归方程Y=0.0652X+0.0311(R 2=0.999)。(3)测定以0.04mol/L HCl溶液为参比溶液,测定混和溶液的吸光度值(n=3 ),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混和溶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X , RSD%)。见表2 表1双波长法测定不同浓度下苯甲酸钠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标准溶液浓度(ug/ml )231.2 nm 吸光度257.5nm吸光度吸光度差值 20.1630.0120.151 40.3240.0210.303 60.4550.0340.421 80.6050.0460.559 100.7350.0540.681 120.8710.0620.809 表2 混合溶液不同波 长下的吸光度 测量次数231.2 nm 吸光度257.5nm吸光度吸光度差值10.6120.1100.502 20.6140.1130.501 30.613 ,0.1120.501 平均值0.6120.1120.500 RSD 均小于0.1%将Y=0.500 代入回归方程Y=0.0652X+0.0311 得X=7.2 ,则样品浓度为:7.2936ug/ml 则其含量为:7.3*100/1000=0.73mg 五讨论:本试验采用双波长法测定苯酚和苯甲酸钠的混合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关键是两个波长 的选择,同时应使两波长下苯甲酸钠的吸光度值足够大,以减小测量误差。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2013

分析科学与分析技术实验(二)
试用教程
(第二版)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仪器分析实验室
2013 年 1 月

目 录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实验十 盐酸与醋酸混合液的电导滴定(实验楼 D-304)……….………..…… 3 电位法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实验楼 D-304)…………………….. 7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微量氟(实验楼 D-304)……………….. 12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镉(实验楼 D-304)………………………………15 荧光法测定维生素 B2 的含量(实验楼 D-310).....……………..…..… 19 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及定量分析(实验楼 D-320)………………….. 23 高效液相色谱基本参数设定及定量分析(实验楼 D-318)…..……… 26 气相色谱法基本参数测定及定量分析(实验楼 D-312)…………….. 30 原子吸收法(石墨炉法)测定废水中的铜(实验楼 D-308)……..…. 33 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实验楼 D-208)…………………...…… 37
实验十一 核磁共振波谱测定化学位移及自旋耦合常数(实验楼 D-316)……...41
2

实验一
盐酸与醋酸混合液的电导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溶液电导(率)的基本概念,电导(率)测定的原理及其应用。 2、掌握 DDS-11AT 数字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电解质溶液中, 带电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做有规则的移动, 从而传递电荷, 使溶液具有导电作用。 其导电能力的强弱称为电导 G, 单位为西门子, 以 S 表示。 因为电导是电阻的倒数,所以,只要测出溶液的电阻值,便可知道其电导。 故采用两个电极插入溶液中,以测出两极间的电阻值 R。当温度一定时,根据欧 姆定律,R 与两极间距离 L(cm)成正比,与电极的截面积 A(cm2)成反比: R = 1/G = ρL/A ρ——电阻率,Ω·cm 当电极固定不变,A 与 L 也固定不变时,L/A 为常数,以 J 表示: 即 J = L /A J——电极常数,cm-1 由(1)、(2)式得: G = l/(ρJ) ……………………(3) ……………………(2) ……………………(1)
因为电导是电阻的倒数,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所以 K = 1/ρ K——电导率,S/cm 由(3) 、 (4)式得: K = G·J …………………… (5) …………………… (4)
当电极常数已知,则通过(5)式,可以将测得的电导值换算为电导率,这 也就是电导率仪的工作原理。 单位换算关系:1 S/cm = 103 mS/cm = 106 μS/cm 本实验以标准 NaOH 溶液滴定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在滴定过程中,因 为溶液中迁移率较大的 H+被加入的 OH-中和,而代替它的是迁移率较小的 Na+ 离子和难以电离的水,因此溶液的电导(率)不断降低,直到 HCl 完全被中和
3

仪器分析及实验复习题

精选题及其解 (一)填空题 1在气液色谱中,被分离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的性质越相近,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该组分在柱中停留的时问越,流出越。 2气液色谱法即流动相是,固定相是的色谱法。样品与固定相间的作用机理是。 3气固色谱法即流动相是,固定相是的色谱法。样品与固定相的作用机理是。 4气相色谱仪中气化室的作用是保证样品气化。气化室温度一般要比柱温高℃,但不能太高,否则会引起样品。 5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程序是从进样,气化了的样品在分离,分离后的各组分依次流经,它将各组分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转换成电量变化。输给记录仪,描绘成色谱图。 6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用α表示。α越大,则在色谱图上两峰的距离,表明这两个组分分离,通常当α大于时,即可在填充柱上获得满意的分离。 7分配系数K用固定液和载气中的溶质浓度之比表示。待分离组分的K值越大,则它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其保留值。各组分的 K值相差越大,则它们分离。 8一般地说,为了获得较高的柱效率,在制备色谱柱时,固定液用量宜,载体粒度宜,柱管直径宜。 9色谱定性的依据是,定量的依据是。 10为制备一根高性能的填充柱,除选择适当的固定液并确定其用量外,涂渍固定液时力求涂得.装柱时要。 (二)问答题. 1 色谱内标法是一种准确度较高的定量方法。它有何优点 2分离度R是柱分离性能的综合指标。R怎样计算在一般定量、定性或 3 什么是最佳载气流速实际分析中是否一定要选用最佳流速为什么 4在色谱分析中对进样量和进样操作有何要求 5色谱归一化定量法有何优点在哪些情况下不能采用归一化法 6色谱分析中,气化室密封垫片常要更换。如果采用的是热导检测器,在操作过程中更换垫片时要注意什么试说明理由。 7柱温是最重要的色谱操作条件之一。柱温对色谱分析有何影响实际分析中应如何选择柱温 8色谱柱的分离性能可用分离效率的大小来描述。分离效率怎样表示其大小说明什么问题要提高分离效率应当怎么办 9制备完的色谱柱还需要进行老化处理后才能使用。如何使柱子老化老化的作用是什么老化时注意什么 10色谱固定液在使用中为什么要有温度限制柱温高于固定液最高允许温度或低于其最低允许温度会造成什么后果

仪器分析经典实验及练习题超实用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以下容: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用品及仪器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高锰酸钾溶液 1、KMnO4储备液配制 称取1.6g高锰酸钾固体,置于烧杯中溶解,10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浓度约为0.01mol?L-1。 2、KMnO4标液配置 用吸量管移取上述高锰酸钾溶液1.0、2.0、3.0mL,分别放入三个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各溶液KMnO4浓度分别为0.2、0.4、0.6mmol/L。(教师取xmL放入50mL容量瓶,定容,供学生测定浓度xmmol/L) 3、KMnO4溶液的绘制分子吸收光谱 (1)将配制好的各浓度的KMnO4溶液,用1cm比色皿,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注意:测定吸收曲线时,每次改变波长后都要用参比液调T为0,及100)在440~580nm波长围,每隔10nm测一次吸光度,在最大吸收波长附近,每隔5nm测一次吸光度(440,450,……515,520,525,530,535……570,580)。 0.2 mmol/L

450 510 540 460 515 550 470 520 560 480 525 570 490 530 580 (3)在坐标纸上,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A和λ关系的吸收曲线。从吸收曲线上选择最大吸收波长λmax,并观察不同浓度KMnO4溶液的λmax和吸收曲线的变化规律。 (4)吸收曲线的制作 1)在最大吸收峰处(λmax),测定0.2、0.4、0.6mmol/L的吸光度,绘制浓度与吸光度的吸收曲线。 2)测定未知浓度液体的吸光度值,通过工作线查出浓度值。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最终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学号:2008011871 姓名:张圆满同组成员:施航,陈天池,李虹禹,吴可荆,韩翔【回答问题】 问题1,相对于液体样品,气体样品中的成份比如苯如何检测?其检测的原理是什么?苯对人体的危害如何? 答:(1)检测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具体的方式为: 1)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准确抽取1mg/m3的标准气体100mL、200mL、400mL、1L和2L 通过吸附管,然后用热解吸气相色谱法分别分析吸附管标准系列,以苯的含量(μg)为横坐标,峰高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二硫化碳提取气相色谱法 取含量分别为为0.1μg/mL、0.5μg/mL、1.0μg/mL、2μg/mL的标准溶液,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以苯的含量为横坐标,以峰高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其检测原理是样品中各物质与流动相之间的作用不同,使得保留时间不同。 (3)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 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

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问题2,如何检测酒中的甲醛?啤酒中的甲醛残留限制标准是什么?答: (1)检测原理为:甲醛在过量乙酸胺的存在下,与乙酞丙酮和氨离子生成黄色的2,6-二甲基-3,5-二乙酞基-1,4-二氢毗咤化合物,在波长415 nm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其吸光度值与甲醛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具体检测方法为: 1)试样处理 吸取已除去二氧化碳的啤酒25 mL移人500 mL蒸馏瓶中,加200 g/L磷酸溶液20 mL于蒸馏瓶,接水蒸气蒸馏装置中蒸馏,收集馏出液于100 mL容量瓶中(约100 mL)冷却后加水稀释至刻度。 2)测定: 精密吸取1.00g/mL的甲醛标准溶液各0.00 mL, 0.50 mL, 1.00 mL, 2.00 mL , 3.00 mL,4.00mL,8.00mL于25mL比色管中,加水至10 mLo 吸取样品馏出液10 mL移人25 mL比色管中。标准系列和样品的比色管中,各加人乙酞丙酮溶液2mL,摇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10 min,取出冷却,于分光光度计波长415nm处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3)计算: 根据下式进行计算:=m X V (2)限制标准:啤酒中甲醛残留量限制标准为0.2ppm。

仪器分析实验室环境要求

仪器分析实验室环境要求 1.气相色谱分析室 主要是对容易转化为气态而不分解的液态有机化合物及气态样品的分析。仪器设备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具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化程度很高,对有机化合物具有高效的分离能力,所用载气主要有:H2、N2、Ar、He、CO2等。但对高沸点化合物,难挥发的及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高聚物的分离却无能为力。要求局部排风及避免阳光直射在仪器上,避免影响电路系统正常工作的电场及磁场存在,一般设计:仪器台(应离墙以便仪器维修)、万向排气罩、电脑台(一般在仪器台旁配置)、边台、洗涤台、试剂柜等 2.液相色谱分析室 主要体现在高效率分离,对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离制取纯净化合物,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仪器设备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仪,适宜于高沸点化合物、难挥发化合物、热不稳定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高聚物等,弥补气相色谱仪的不足。环境和实验室基础装备设计要求与气相色谙室相近。 3.质谱分析室 主要是对纯有机物的定性分析,实现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分子结构的测定,分析样品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主要设备有质谱仪、气-质联用仪。质谱仪是利用电磁学的原理,使物质的离子按照基特征的质荷比(即,质量m与电荷e之比:m/e)来进行分离并进行质谱分析的仪器,缺点是对复杂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无能为力。气相色谱分离效率高,定量分析简便的特点,结合质谱仪灵敏度高,定性分析能力强的特点,两种仪器联用为气-质联用仪。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分析质量和效率。质谱仪可能有汞蒸汽逸出,要考虑局部排风。

4.光谱分析室 主要是根据物质对光具有吸收、散射的物理特征及发射光的物理特性,在分析化学领域建立化学分析。主要的仪器是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荧光仪、红外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LCP)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实验室应尽量远离化学实验室、以防止酸、碱、腐蚀性气体等对仪器的损害,远离辐射源;室内应有防尘、防震、防潮等措施。仪器台与窗、墙之间要有一定距离,便于对仪器的调试和检修。应设计局部排风。使用原子吸收罩排风较为适宜。 以上实验室,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样品处理室,一般有洗涤台、实验台、通风柜等设备,同化学实验室类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