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风俗大PK之邀请与拒绝的艺术

中美风俗大PK之邀请与拒绝的艺术

中美风俗大PK之邀请与拒绝的艺术
中美风俗大PK之邀请与拒绝的艺术

中美风俗大PK之邀请与拒绝的艺术

Do you know how to respond to invitations correctly in an English context? We'll teach you how to give, accept and decline invitations.

Accepting an Invitation 接受邀请

You must have had the experience of giving and receiving invitations. Do you remember the last invitation from a friend? How did you settle the visit with your friend?

一般说来,你确定接受某个邀请之后,需要跟邀请人确认date,time和place三项,并且表达你的pleasure or gratitude。

在上面的flash对话中,Liu接受了去Chris家里做客的邀请。下面展示了Liu和Chris之间两个版本的对话。比较一下这两个对话有何不同。

版本一:

CHRIS: Hi, Liu! How's it going?

LIU: Fine, thanks. You?

CHRIS: Can't complain. Listen Liu, I wonder if you would like to come round and have a meal sometime?

LIU: Yeah, thanks a lot, that would be great!

CHRIS: What about Saturday evening?

LIU: Sure, Saturday evening would be fine. What time?

CHRIS: Let's make it around six. That okay?

LIU: Great!

CHRIS: You know where I live, don't you?

LIU: Yeah. No problem. Thanks very much. I really look forward to that.

版本二:

Chris: Hi, Liu! How are you?

Liu: Fine, thanks. You?

Chris: Not bad. Listen Liu, I wonder if you would like to come to my home and have a meal sometime?

Liu: Yeah, thanks a lot, that would be great!

Chris: Would Saturday evening be fine for you?

Liu: Sure, Saturday evening would be fine. What time shall we meet then?

Chris: Let's meet at about six o'clock. Is that okay?

Liu: Great!

Chris: You know where I live, don't you?

Liu: Yeah. No problem. Thanks very much. I really look forward to that.

看出不同了吗?版本一适用于相熟的朋友之间,而版本二则适用于正式场合。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了解西方做客的一个小礼仪:如果你和主人约好一个时间见面,那么你最好准时或者推迟5-7分钟到达。It is polite in the West to arrive at the time specified or within five or seven minutes after that time. 不要提前到达哦。主人们正在抓紧最后的时间准备一切,所以给他们多一些准备时间吧。

由此可见,上面对话中when Chris says "Let's make it around six", he actually means "not before six"。

邀请典型例句:

I wonder if you would like to come around and have a meal sometime? 不知可否请您来家里吃顿便饭?

What about Saturday evening? 星期六怎么样?

Let's make it around six. 咱们约在六点左右吧。

Declining an Invitation 拒绝邀请

Some people find that saying "no" to a friend is extremely hard sometimes. Are you this kind of person? If you are tied up and cannot go to your friend's party, how do you say "no" and at the same time sound inoffensive? 拒绝比接受更难。如何委婉得体地拒绝别人?赶快看看下面的10个例句。

1. I am sorry to turn you down. 我很抱歉必须拒绝你。

Turn you down 就是拒绝别人的要求。例如有一次请老美去参加一个 party,她说她很抱歉无法参加,就是用的这句I am sorry to turn you down.。另外男生追女生,女生想拒绝他,也可以用 turn down。例如I am sorry but I have to turn you down.。

另外不要忘,turn down 还有一个解释就是把音量或是空调关小。还有不要把 turn you down 和 let you down 搞混,这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意思:turn down 表示拒绝,而 let down 则表示让人家失望。

2. I am not interested. 我没有兴趣。

当电话推销员找上门来,这时你要说的就是I am not interested,这样子对方就不会纠缠太久了。

通常在拒绝别人的时候要注意一下说话的语气,像这句 I am not interested. 听来就不太客气。通常要使得拒绝别人的话听来客气一点,只要在句首加上I am sorry.整句话的口气立刻就不一样了。所以礼貌一点的说法就是I am sorry. I am not interested. 听起来是不是客气很多?

3. I'll think about it. 我要考虑看看。

这句话是在买东西时候讲的。例如你去百货公司专柜买化装品,虽然专柜小姐讲了半天你也觉得还不错,但总觉得太贵,你就可以说OK, I'll think about it.我再考虑看看。当然你就可以趁机脱身了。

4. I can't afford it. 我付不起。

一样东西太贵你买不起就可以这么说I can't afford it. 你都讲明没钱了,想必人家不会继续纠缠吧。

美国买东西都有所谓的 refund 制度,就是东西买完之后不满意都可以拿去退钱。有时候店员会问你(通常不会问)为什么要拿来 refund,通常你就可以直截了当地说I don't like it.或者It's too expensive. I can't afford it.。

5. I can't handle it. 我应付不来。

Handle 跟 afford 的区别要分清楚:handle 指的是事情上应付不来,而 afford 多半指金钱上无法负担。例如工作很多做不完,你就可以说 There's too much workload here. I can't handle it.。

6. I am really not in the mood. 我真的没有什么心情。

Mood 解释成心情,没有心情你可以说成I don't have the mood. 或者I am not in the mood.。比如考试期间,别人还找你出去玩,你就可以这么拒绝I am sorry. I am really not in the mood.。

7. There is nothing to talk about. 没什么好说的。

当别人问你不想回答或懒得回答的问题时,你就可以说There is nothing to talk about.。例如有人问你考试考几分,你自己考得太差而不想讲,就可以说There is nothing to talk about." 另外一个类似的用法叫 No comment. 就是无可奉告的意思。

8. I really want to, but I got hundreds of things to do. 我想去,可是我有好多好多事情要做。

别人邀请你参加他们的活动,就算你不想去,也不要直截了当地说 No, I don't want to.这样子别人下次可能就不会找你了。试着用这种比较好的说法。先说 I really want to 或者I really love to,再说 but I got hundreds of things to do. 这样感觉上比较礼貌,也比较不会让别人觉得没面子。

9. I don't want to go and that's that. 我不想,就是这样。

That's that 通常是接在否定句后,意为就这样了,不必再多说了。这种语气是很强烈的,通常听的人可能会不太高兴。假如电话推销员很烦人,那就可以跟他说 That's that.。

That's that. 跟That's it.不太一样。That's it. 的意思是就这样吧,就这些吧,在点餐时使用。That's that 则是表示不想再跟对方谈下去了。同样的情况,你也可以这么说The conversation is over."。

10. That's enough, anymore is just overkill. 那就够了,再多一点也是多余的。

Overkill 在美国的口语里就是多余的意思,它跟 kill 一点关系也没有。例如跟一个老美打球,打了二局之后问他还要不要再打,他就说That's enough, anymore is just overkill.又如吃东西时你问别人还要不要再吃,如果别人吃不下了就可以说No, thanks. That's overkill.。

礼貌拒绝的典型例句 Refusing invitations without being offensive:

That's very kind of you, but I'm afraid that I'm tied up on Saturday. 非常感谢, 可是恐怕我周六没时间。

I'd really like to, but I'm already booked up for next Saturday. 我很想去,但是我下周六的日程己经安排满了。

I wish I could, but I have an appointment on Saturday. 我真希望能去,但是我周六和别人约好了。

Thanks for asking me, but I am going to be out of town that evening. 谢谢你邀请我,但是我那天晚上要去外地。

I'm really sorry about that! 非常抱歉!

Thanks, anyway. 还是谢谢你!

I would like very much to join you another time. 希望我下次能参加。

Invitations in the US 美国习俗

A party invitation can turn into a nightmare if you don't know the customs and do not know how to act properly in a gathering. Don't worry! We will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American parties and how to get ready for them. 收到聚会邀请,不清楚聚会礼仪的你不必心焦,实用小贴士即刻奉上。

美国聚会礼仪的典型例句:

If nothing else, people may want to show off their house. 如果(请客)不是为了其它原因,人们可能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房子。

After having spent a huge amount of time and money in fixing up the place, I think it's nice to have people come and admire the results. 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装修房子之后,请别人来欣赏一下装修结果还是不错的。

You needn't say yes or no on the spot, but you should provide an answer as soon as possible. 你不用立即接受或拒绝,但是应该尽快答复。

If the party includes business associates, a suit is more likely to be in order. 如果聚会有业务合伙人参加,穿西服会更合适一些。

Among good friends, there 's less dressing up. 好友们的聚会上,不用那么盛装打扮。

Q&A:

Q: Why do people hold parties?

A:

1. There doesn't have to be a particular reason for a party.

2. According to a Chinese visitor to the US, people seldom have a very good time at American parties.

3. Sometimes people invite you to parties just because they want to impress you with and display their house.

Q: What are the customs of responding to an invitation?

A: When you receive an invitation by telephone, you should respond to it on the spot.

Q: Whom can one bring if he/she is invited to a party?

A:

1. If you are married and have children, you can't necessarily bring your spouse and children to a party if you are invited.

2. You should never bring a guest that is not expected.

Q: What should one wear to attend parties?

A:

1. One needs to wear suit if the party includes business associates.

2. In a party for good friends, there will be less dressing up.

3. In a party for old classmates, it is proper for gentlemen to wear sweaters and slacks.

4. Older people may choose to wear suits and dresses to their friends' parties.

5. For women, dressy pants with a blouse fit at all kinds of parties in the US.

6. In the US, pants are considered less graceful and formal than a skirt.

7. You can ask the hosts directly if you have no idea about what to wear.

学了这么多,你会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接到聚会邀请之后该怎么做吗?下面的这段话供你参考。

When you receive an invitation, you don't have to say yes or no immediately, but you should give an answer as soon as possible. Make sure you know the time and place of the party. Make sure you express pleasure or thanks to the host. If you are married or live with someone, you can bring him/her with you as long as your host knows that you have a spouse or partner. If the party includes business associates, a suit will be proper. If the party is just for friends, you don't need to dress formally. Invitations in China 中国习俗

You may wonder what foreigners think of our customs and traditions at parties and banquets. Find out what Chinese parties look like in the eye of a westerner. 才了解了在美国应邀赴约的习俗,你一定也想知道老外眼中中国的饭局习俗吧。下面的这篇文章是个美国人写的,所以对他的观点别太较真儿。毕竟,中国那么大,文化那么多样,许多是我们自己也尚未了解的。

It is fair to say that the number one pastime in China is eating. 在中国,把吃饭看作第一消遣方式一点也不为过。

Banquets are usually held in restaurants in private rooms that have been reserved for the purpose. You will be met at the door and led to the banquet room. Traditionally,

the head of your delegation should enter the room first. Do not be surprised if your hosts greet you with a loud round of applause. The proper response is to applaud back.

宴请通常设在提前预定好的饭店包间内。饭店门口集合,之后被领进包间。传统上说来,应该让来客中的头领先进包间。不要为东道主响亮的欢迎掌声惊到,适宜的做法就是以掌声回应。

Seating arrangements are stricter than in the West. Guests should never assume that they may sit where they please and should wait for hosts to guide them to their places. Traditionally, the Chinese regard the right side as the superior and the left side as the inferior. Therefore on formal occasions, the host invariably arranges for the main guests to sit on his right side.

在中国,就餐座位的排布比西方要严格得多。客人们绝对想不到东道主希望他们坐在哪里,所以不妨等待主人的安排后再落座。传统上说来,中国人将右手边的座位留给地位较高的人,地位较低的人坐在左侧。因此在正式场合,主人总是安排贵宾坐在他的右手边。

It is the host's responsibility to serve the guests, and at very formal banquets people do not begin to eat until the host has served a portion to the principal guest. Or, the host may simply raise his chopsticks and announce that eating has begun. After this point, one may serve oneself any food in any amount. Remember to go slow on eating. Don't fill yourself up when five courses are left to go. To stop eating in the middle of a banquet is rude, and your host may incorrectly think that something has been done to offend you.

主人有责任招待好客人。在非常正式的宴会场合,主人为来宾中的首导夹菜之前,其他人是不能开始用餐的。有时候,主人也可能简单地抬起筷子以示意大家可以开始用餐。主人示意后,人们就可以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了。记得放慢进餐速度。不要在还有5个菜没上之前就吃饱。在宴会进行到中段就停止进食的行为是粗鲁的,东道主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你想做些冒犯他的事情。

Drinking takes an important place in Chinese banquets. It is likely that the host will stand and hold his glass out with both hands while saying a few words. When he says the words "gan bei", which means bottoms up, all present should drain their glasses. After this initial toast, drinking and toasting are open to all. No words are needed to make a toast, and it is not necessary to drain your glass, although to do so is more respectful. When filling another's glass, it is polite to fill it as full as you can. This symbolizes full respect and friendship.

饮酒在中国的宴请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主人起立,双手举杯并说一小段话。当他说完“干杯”之后,所有人都应该开始喝酒。第一轮敬酒之后,人们就可以自由喝酒和

敬酒了。尽管举杯的时候说些祝词并干尽杯中之酒更能显示诚意,但你也不必强行如此。当你给别人斟酒时,出于礼貌,你应该尽量倒满杯。这预示着满载的尊重和友情。

When the last dish is finished, the banquet has officially ended. There is little ceremony involved with its conclusion. The host may ask if you have eaten your fill. Then the principal host will rise, signaling that the banquet has ended. Generally, the principal host will bid good evening to everyone at the door and stay behind to settle the bill with the restaurateur. Other hosts usually accompany guests to their vehicles and remain outside waving until the cars have left the premises.

当用完最后一道菜后,宴会就正式结束了。结束的时候会有个小仪式。东道主可能会问你是否已然吃饱。之后设宴的领导会起立,预示宴会结束。通常,设宴的领导会站在饭店门口向赴宴的每个人亲切道别,然后留下来结账。其他的中方陪同人员会把来宾送上车,然后挥手作别,直到客人们的车子驶离饭店。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别,很多日常行为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交往的顺利进行,并使交往双方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人们在这种跨文化环境中相互交际之前,必须对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尴尬的局面。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发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是势不可挡,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冲突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日益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是日益频繁与广泛。同时,中国学生出国交流、深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然而,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由于历史、

政治、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会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我们应意识到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可忽视和改变的,应该接受这种差异,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和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避免出现文化上的冲突,从而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表达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 1、文化特征与用词差异 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才能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大不相同,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老张、老王、老李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

(完整版)说服与拒绝的艺术

说服与拒绝的艺术 【训练目标】 一、掌握说服与拒绝的必要性和具体技巧。 二、掌握说服与拒绝的应用能力。 【训练指要】 一、说服 (一)说服的必要性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都必须征得别人的同意后才能办成,因此,我们经常都会面临着说服人的问题。 说服,就是用充分的理由,展开信息交流,开导对方以改变他们的信仰、态度或行为。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阅历不同,文化教养不同,世界观不同,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因性情不同、意见相左等种种因素导致各种矛盾产生,要解决这些矛盾就离不开说服。工作上出现分歧,需要说服;两个人闹矛盾,需要说服化解矛盾;老人病了,不肯到医院去动手术,要靠说服……说服他人改变或放弃自己的主意,进而心甘情愿地同意、采纳对方的主张,无疑是一场从精神上征服人心的战斗。因为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多年来形成的思想观念、思维定势,靠一两次说服就要扭转改变,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谁都想获得成功,而成功又离不开别人的支持和帮助,这些都需要你通过说服去争取。可以这么说,没有说服别人的能力,就不具备成功者的素质。说服别人,也就是成功的开始。 (二)说服的方法 1、逻辑诱导法。指的是对于那些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要运用严密有力的逻辑诱导对方自然而然地得出说服者预期的结论。 2、列举事例法。指的是用有代表性的例证来使对方信服的方法。 3、引用名人法。名人往往有一种感召力,所以发挥名人的效应有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话,用名人的言论以加强说服的力量。 4、称颂赞赏法。就是采用正面肯定,巧妙赞扬的方法。人性的一个弱点,就是喜欢听好话,这种说服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说服人的技巧 说服别人必须以理服人,才能说得人家心悦诚服。同时,还要讲究说服人的技巧。否则,即使你手中掌握了真理,如果方法不当,别人也很难接受,搞不好还会顶起牛来,弄得个不欢而散。为此,下面介绍几种说服人的诀窍: 1、为对方着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问题的观点和角度,有自己特定的意愿和需求,所以,你如果要劝说一个人去做某件事,最好在开口之前先问问自己:我怎么样才能使他愿意去做这件事呢?不了解对方的意愿,光想自己认为怎么好就怎么做, 难免导致交际的失败。 某文化单位一位领导人是个“瘾君子”,每逢开会时,他便吞云吐雾,使小小的会议室

拒绝的艺术

拒绝的艺术 一、设计理念 要想获得真诚永久的友谊,得到别人的肯定,接受和拒绝是同样重要的。生活中,拒绝别人或遭人拒绝是件很普通的事,因为满足每个人每件事是不现实的。可生活中很多中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存在着一种错误观念,以为拒绝别人,对别人说“不”,就会失去友谊,对别人造成伤害,所以该说“不”时不说“不”,为此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内心冲突不断。感觉很烦恼。通过本活动,让学生明确拒绝别人、该说“不”时就说“不”是每个人的权利,是一种“有所为,必有所不为”的主动,而绝非利己主义的自私自利,它是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自觉地、恰当地使用这个权利与别人交往,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情绪的愉悦。 二、 1.了解该拒绝时而不敢拒绝的危害。 2.初步掌握“拒绝”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 1、重点:二难情境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学习演练如何拒绝。 2、难点:归纳拒绝的三步技巧。 四、教学方法: 活动、讨论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言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一样。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其实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二)探究与思考 活动1、敢于拒绝 故事《为什么不说“不”》 汉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姑妈出差顺便看望他。 汉斯带着姑妈在市区里转了一圈后,就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汉斯已经工作了,当然要请姑妈吃饭。但是他的口袋里只有二十美元。他想找个实惠点的餐馆吃饭,然而姑妈却找了

家很气派体面的饭店。 点菜的时候,姑妈让汉斯点菜,汉斯为了显示自己的绅士风度,就让姑妈点。姑妈也没客气,刷刷几下,就选了几样很名贵的菜。吃饭的时候,姑妈不停地夸饭菜可口,但是汉斯什么味道也没吃出来,他在担心账单。 最后,令人难堪的时候终于来了。彬彬有礼的侍者走向汉斯,汉斯尴尬极了,他的钱远远不够。姑妈温和地笑了,把账单接过来付了钱。出来后,姑妈对汉斯说:“孩子,我知道你现在没钱。我一直在等你说不,可是你为什么不说出来呢?拿出你的勇气,你就不会难堪了。这就是我这次来要告诉你的道理。” 类似这类午餐的事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曾经历过,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其实,学会拒绝别人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技能,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说“不”。生活中你敢说“不”吗? 活动2、学会拒绝 1、拒绝三部曲 (1)情景表演(学生表演) 情境一:不顾后果地迁就朋友或同学 情境二:粗暴地拒绝 情境三:没有解释的拒绝 学生讨论以上三种拒绝方式合适不,应该怎样拒绝呢? 情境四:委婉而得体地拒绝 (2)讨论:怎样拒绝 四种迁就或拒绝的方式,你赞成哪种拒绝的方法?在这四种拒绝中,同学A和B分别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你在学习、生活中自己平时有没有不敢拒绝或拒绝不当的经历? 那应该怎样拒绝呢? 学生讨论,归纳出“拒绝三部曲”。 第一步:拒绝(直接或间接相告,注意文明礼貌,尊重别人) 第二步:并说出理由(如太晚了、考试作弊) 第三步:想出替代的方式(提出一些健康可行的可供选择的替代方式) 2、何时该拒 情景表演: 我们已经看了四个情境,我们知道了在拒绝他人时应有的态度,知道了迁就他人的害处。

中美跨文化交际

Causes of Sino-US Cultural Values Diversity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a culture formation. To a large extent, human activities rely on and are limited by the environment.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world creates differe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four major characteristics to Chines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large land area ranking as the third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 great population accounting for a quarter of the worlds, the most diverse terrain symbolizing by great mountains and rivers, and the most complex climate varying in all kinds. Therefore China owns inland culture combined with magnificent mountains-image and beautiful water-image, grand unification and colorful specialties.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western culture, however, are just the opposite. The ocean has become the cradle of Europe, the Americas and the Oceania, as well as Western culture. The Europe is the birthplace of Western culture. There are two majo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Europea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ne is that most of European countries border on the sea. More than four-fifths of European boundary line is bounded by the sea. Another is that the mainland terrain is mainly plain. The European average height is the lowest in the world, and the climate is mild and humid. The rich land had raised various ethnic groups who became powerful and frequently migrating and endlessly fought against others. The Westerners had to comba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urrounded by the sea and poor living conditions. They were eager to conquer the sea and nature which create the features of expansion, adventure and openness of Western culture. Historical causes of China Cultural Values As one of the four ancient civilizations, agri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ulture. Ancient Chinese got together to farm on the fertile land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believe in collectivism. For very little migration, they tended to live a stable family life. Therefore, Chinese culture was established on the foundation of agricultural family system and treated the parents as the center. Thus, Chinese always combine the individual value with family, collectivity and even nation.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China has established a unified state and produced the initial collectivism –“Every inch of ground across the country belongs to the king. Every general commanding troop s has to serve the king.” Then Emperor Wu in the Han Dynasty carried out a policy of proscribing all non-Confucian schools of thought and espousing Confucianism as the orthodox state ideology, which made Confucianism become the core of Chinese culture. Confucianism advocates that “one must first cultivate oneself and put family in good order before he can govern the country and bring peace to the world” and stresses individual capacity of moral

中美文化合作交流

中美文化合作交流“英语夏令营”活动方案夏令营宗旨: 1、丰富学生的暑假生活,调节学生的学习方式; 2、锻炼口语表达,提升英语交流的兴趣和能力; 3、让美国学生学习了解中国语言、文化,拓展国际视野; 4、让中国学生学习了解美国语言、文化,拓展国际视野; 5、提供交流展示平台,结识优秀学习伙伴。 夏令营特色: 1、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由美国当地二位华裔教授和10名美国学生共同参与策划实施,并与博里中学的英语老师协商执行,力争既体现地道的美语风格,又兼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2、授课、主持等活动均由外教进行,学校四位优秀英语老师担任辅导员,全程协助外教开展教学与活动,确保师生相互顺畅沟通和顺利实施。 3、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活动项目丰富有趣,将口语训练和美国文化习俗等内容融入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在良好的英语环境中锻炼口语,愉悦身心。 夏令营组委会: 顾问:王勇(区法院二级法官) 刘万鹏(博里中学校长) 裘尚武(美国清华大学同学会委员,软件工程师) 主任:彦士干 副主任(常务):时顺 副主任:朱林生 助理:赵国清 外教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学生: Last Name First Name名Age年龄Gender性别 姓 Glendon Chan 16 Male男

Darius Chyou 15 Malel男 Zack Reilly 15 Male男 Ryan Cheng 14 Male男 Annie Cheng 15 Female女 Brooke Seegan 15 Female女 Tiffany Lay 16 Female女 Emilee Liu 16 Female女 Li Hsieh 42 Female女 Angela Hsu 50 Female女 Alec Cheng 12 Male男Not teaching 辅导员:王长伟、朱红霞、潘云、张俊岭、许云祥 生活老师:田国华、张景树、颜吉娃、张玲玲 组委会职责分工: 顾问:负责对外联系。 主任:负责决策和对外联系。 常务副主任:负责协助学校和外教的关系,协助辅导员、生活老师和外教关系,监督保障教学和活动的顺利开展。 副主任:朱林生负责管理和监督学生吃、住、宿用安全卫生等工作。 助理:协助负责策划方案,摄像、联络信息,及文秘与宣传报道。 外教和美国学生:负责组织教学与活动的开展。 辅导员:全程参与外教活动,协调外教与学生的关系,协助外教完成各项任务。 生活老师:负责组织学生的食宿,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卫生。 活动日程安排:

拒绝邀请的回信范文

拒绝邀请的回信范文 在求职过程中,很多朋友投递了心仪的公司后,接下来最期待的就是收到面试邀请了。简历过关很重要,收到面试邀请后的回复更为重要,然而这一点往往是很多人忽视的。 朋友辰辰前几天收到一个公司的面试邀约,HR有打电话通知她,并且之后发了邮件,辰辰只是打开邮件确认了面试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并没有回复。而在约定的那天去公司面试时,遭到拒绝,理由是没有在邮件中进行回复,现在这个面试时间已经安排给了其他的求职者。辰辰听到后,很是觉得遗憾,又觉得委屈。 实际上,大部分公司的面试邀请邮件都会提到一句类似“若确认参加面试,收到后请回复”的字眼,求职者对这种有明确要求的邮件,一定要回复。 这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也体现着你对此次面试的重视程度。 另外,这也是对HR工作的一种配合,他们需要知道明确参加面试的求职者都有哪些,以便安排好时间给不同的求职者。像辰辰这样面试现场遭拒,也只能怪自己之前嫌麻烦而没有回复。 当然,也有一些小伙伴站出来说了:

“没有在邮件回复收到,是因为没看到提醒回复这句话” “邮箱中邮件太多,有时真是忘了回复” 不管哪种原因,建议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仔细阅读每封邮件,做到及时回复,准时面试。这样的小细节也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细心认真,也是跨入职场中的第一步。 毕竟,工作后会有更多的“收到后请回复”等着你呢~ 你们有没有过这种面试经历?或者已经工作的朋友,有没有在工作群被通知收到请回复,而遭遇的奇葩经历? 欢迎在评论区吐槽与交流~ 谢谢! 眼下的社会风气,给老师送礼的,给老师送购物卡的,请老师吃饭喝茶的等等,各种花样都有……,有的家长常年在外,偶尔回来想了解孩子学校状况,为了便于沟通请老师吃个饭,还是有必要的,作为老师也没必要拒绝,这也是自古以来的尊师的表现,至于

中外文化交流

浅谈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 摘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但具有近代意义的中西文化交流,则是从明清时期的澳门被入侵开始,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前,澳门不仅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口岸,而且也成为一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从16世纪起,一批西方传教士通过澳门进入内地,观察、学习中国文化,并经过他们传播,将中华民族文化介绍到欧洲,引发了欧洲的“中国热”。中国人民也通过澳门这一窗口,接触到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地,经过长时期的异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澳门逐渐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再次成为国人注目的焦点。澳门虽为弹丸之地,但自开埠400多年来,特别是香港发达之前,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曾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16世纪至20世纪初澳门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一、中西方的认识 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在古代,中国与西方之间很少来往,而是通过一些中介环节间接地实现相互影响。如贯通中亚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贸易活动和文化交流得以实现。无直接的接触,彼此的认识是模糊的。至葡萄牙人东来,中国人甚至不知其国名,不知其地理位置,而是从东南亚的伊斯兰教徒口中转译过来称其为“佛朗机”或“大西洋国”。而14、15世纪新兴的欧洲各国商人,则对传说中“遍地黄金、香料盈野”的中国充满向往。在西方人眼中,中国还是一片未清晰展现出轮廓的海市蜃楼,因此非常想探明中国的一些情况。足见, 16世纪前中西方的直接交往是极少的,彼此的认识也是模糊不清的。 二、16至18世纪澳门与中西方文化交流 历史上, 西洋文化的东传, 以及中国文化的西播, 主要是由天主教教士进行的。随着葡萄牙殖民势力的进入澳门, 天主教教士亦来到澳门进行传教活动.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及全球海路的开通,使欧洲各国的船队有条件来到中国沿海,中西方开始了直接的接触。随着葡萄牙商人东来,天主教耶稣会的大批传教士也随着商船来到澳门进行传教活动。传教士来到澳门首先学习中国语言,研究中国实况; 继而进入内地传教,拉开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帷幕。耶稣会士在了解、熟悉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向欧洲自己的祖国介绍和

中西方文化交流史论文

最伟大的桥梁:丝绸之路 ――浅谈丝路对文化交流的巨大贡献 作者:周爽历史2007级01班 内容提要: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渐出现。这条道路的开辟,促使了我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印度的佛教等也相继传入中国。是我国汉唐千余年间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中西文化 丝绸之路的起源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是丝绸之路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公元前200多年,由于大汉王朝西北边境长年遭受匈奴的侵扰,武帝刘彻决定派出使者联络地处西域的大月氏王国,共同夹击匈奴。张骞领命,于公元前138年,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虽路途辗转,但其不忘使命,终达成汉武帝召命联络到大月氏。但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这就促使了张骞二次出塞。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丝绸之路便由此形成了。 它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逾葱岭,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全长约7000公里。 因为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 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形成于此时,它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丝绸之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①“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②这条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的古丝道,有一半在新疆。因此,位于欧亚大陆中心的新疆,正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和稀世文物。

中美文化交流项目调查问卷

学校抬头纸打印 中美文化交流项目调查问卷 说明: 为了开展符合在校大学生期望的赴美项目,诸如深入美国社区进行社会调研、知名大学访问、美国企业参观等,目的是设立有内涵和切实收获的主题,让大学生在青年时代有机会走出国门的同时,获得历练和提高、丰富阅历,了解真实的美国社会,为学生未来学业打下坚实基础。 请利用宝贵的3分钟仔细填写以下调查问卷,感谢对学校国际交流工作的支持! A 个人信息(请用正楷填写) 姓名年级 学院专业 B 关于赴美项目(请打√) ★你对于参加赴美项目的意愿程度 □十分期待□如果有机会我就会去争取□我会仔细考虑一下□我对去美国很抵触 ★你觉得影响你去美国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语言能力不够□对陌生环境的恐惧□目前经济条件不允许□我宁愿选择其它国家 ★是什么让你对赴美充满了期待? □家庭环境的影响□周围其他人的影响□好莱坞大片□希望提高个人能力及阅历★你对赴美的期待是什么? □一次深入体验美国文化□一次锻炼英语的机会□一次在大学期间特殊经历□一次为出国留学做准备★如果赴美,你希望在美国停留多长时间? □1周-2周□3周□1个月□1个月以上 ★你可接受的赴美预算费用? □2~3万□3~4万□4~5万□5万以上 ★你所期望赴美出发时间? □寒、暑假期间□任何时间段□其它期望的时间段: ★你期望赴美的地区?(多选择) □知名城市周边(如洛杉矶)□旅游城市(如拉斯维加斯)□特殊城市(如西雅图)□其它: ★你期望的赴美项目是?(多选择) □深入社会调研,对比中美差异□美国知名大学访问□美国生活真实体验□景点旅行及参观 ★你的父母及家庭是否支持你去美国参加文化交流项目? □非常支持□会尊重我的意愿□比较支持□不支持 ★项目期间,你最期望的住宿类型是什么? □酒店□学生宿舍□美国家庭□公寓 ★项目期间,为了更有指导和收获,行程更安全,你认为赴美师生比例多少合适? □1:5 □1:8 □1:15 □有没有老师无所谓 ★如果是社会调研类项目,你是否愿意为完成调研课题做充足的准备?包括出发前查阅资料、准备英语演讲并完成案头作业? □十分愿意□如果不占用娱乐时间□绝不 赴美社会调研项目说明会信息 时间:地点: 负责部门:负责老师: 联络电话:

如何婉拒邀请范文

如何婉拒邀请范文 (1)幽默,可以超越胆怯心理。各位,也许在电影和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男女双方第一次见面时,手足无措的画面。男女相亲,双方默默无语,好不容易一方正要开口说话时,另一方也正好想说什么,于是两人同时张开嘴巴,又 ___同时闭了口。 过了一会儿,同样的事情,又重演啦!慌张失措的窘态,是可想而知。有这样一个相亲场合,富有幽默感的男子,为了解除2人同时开口的尴尬场面,对女方说:“我们真有默契啊!”一句话逗笑的女方。就连女方家长也忍俊不禁,气氛随即轻松融洽起来。第一次与人接触时,怯场是不可避免的。若是对自己的失常,耿耿于怀。那只能增加自己的紧张。为了不使自己陷入紧张之中,你应该超然一些客观的态度,自我嘲笑。对别人自我解嘲时说:“我这个人一怯场,手就像酒精中毒一样抖个不停。”您说完后,手可能就不再颤抖,因为紧张已经随你的自嘲而解除啦。 (2)幽默,有助于超越沮丧心理。生活有时是相当艰苦的,有幽默感的人,善于苦中作乐。用幽默作为艰苦生活的调味剂,鼓励自己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巴勃罗.毕加索的绘画得到世人公认,就在他有生之年,所作的画已被收藏家们以高价收买,价格之高,令常人退步,连作者本人也买不起啦!

一天,一些好友来到毕加索家里做客时。他们发现墙上挂着的全是别人的作品,自己的画,一幅都没有。“为什么?”好友惊诧地问:“你不喜欢自己的画?”“不,恰好相反,”毕加索风趣的说,“我非常喜欢自己的画,不过太贵啦,我买不起。” 正如毕加索的幽默,让他完全不会因为买不起自己的画,感觉到沮丧。幽默透露出自己一个人生活态度的豁达,幽默,可以实现困难的穿越,时刻送给自己一份美丽的心情。当你已经无力挽回的时候,难过与乐观之间,何不选择乐观为友呢? (3)幽默也可以超越冲撞的心理有一天,网上有个帅哥想要约冒一冒吃鱼,虽然冒一冒很喜欢吃鱼,怎么能让一条鱼就把冒一冒给 ___过去了呢?于是,冒一冒就跟帅哥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冒一冒在喵星球碰到了一个傻冒,傻冒挡住了冒一冒的路,死死的盯着冒一冒看,冒一冒就在想:“看什么看?难道是被冒的美貌给迷住了?” 结果,那个傻冒竟然来了一句:“你吓死我了, 我相信你是我看到过的最 ___人。”冒一冒回答:“你或许说对了,但是我也没有办法呀。”傻冒继续说:“你生下来就这个样子,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你可以呆在家里,不出来吓人啊!”故事

中美文化交流与对策(一)

中美文化交流与对策(一) 摘要: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中国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中国也张开了热情的双臂来迎接世界。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的大国,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外来文化的入侵,是全盘接收,还是全盘否定?作为一名大学生,欲作此篇论文与大家一起探讨,如果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就再好不过了。 关键词:中美文化、交流、对策 正文: 什么是文化交流及中美文化交流? 我们要了解文化的特定含义。“文化”的定义一直都是社会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显然,在这里定义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要点,作者则采用广义上的那种定义,则文化交流就是包括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之间的交流,那么中美文化交流就是跨越中国和美国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品之间的交流。 中美文化有什么特殊性。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优秀传统的文明古国。再来看美国,从建国到现在也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国家。除了时间的差异,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那么这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还

存在哪些差异呢?显然在文化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实,中国和美国在某些文化上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为了更好地进行中美文化的交流,使我们国家在这交流中不处于被动状态下,我们首先要对中美的整体文化内涵,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做出以下两点基本的了解。 一、美国的“霸权主义”与中国的“以和为贵” “先生,太平洋才是我们的天然边界”,对,美国是一个霸权主义思想极为严重的一个国家。而且美国霸权主义往往打着“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口号,但是表里不一,总是扰乱世界安宁,更可悲的是不少国家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争先恐后地拜服于美国的淫威之下,成为受制于美国霸权主义的爪牙。美国整个民族强调以自我主义为中心,不顾他国利益,强权侵略他国。这一点从美国最近十几年所涉及的局部战争中就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美国的霸权主义是赤裸裸的,是随处可见的。比如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再如美国的很多对华政策也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就连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说: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对联合国成立58年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原则基础提出了重大挑战。相反,中国文化的渊源来自中国几千年来的儒家文化,这决定了中国人非常注重面子,注重尊严,任何有损于面子及集体尊严的事是不可饶恕的。或者说,中国人的行动准则多少有谦牧自守的传统大国观,渗透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敛,这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外交政策”。其次,中国文化经过了上下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洗礼,具有极强的韧性和包容性,面对别国的挑衅,中国总是希望

首届武汉中美文化交流艺术节活动执行方案

致:复地集团 首届武汉 中美文化交流艺术节活动提纲 2009年12月 一、活动背景 销售任务: 2010全年推出万方,总销金额突破10个亿。 产品特点: 单价高,200㎡以上的产品,超大户型,无敌湖景房。 客户分析: 花200万买公寓的人 身份:公司高层,是社会认同的成功人士。 经济实力雄厚,爱好高档次的休闲娱乐活动 …… 如何向以上客户推荐我们的产品? 活动层面: 圈层营销 相同身份的人有着相同的爱好,我们将与高级品牌和高尚艺术联动。我们将在2010年春节期间举办:首届武汉中美文化交流艺术节 主办:武汉复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美国大使馆略

协办:丽星传播略 二、活动内容: 【主题活动】: 首届武汉 中美文化交流艺术节 ----名邸名画名媛 三、活动执行方案 活动时间: 暂定 活动地点: 复地东湖国际会所 活动形式: 1.媒体沟通会 2.名邸名画油画作品展开幕仪式 3.画品鉴赏4.现场酒会 参与人员: 省市政府领导相关媒体美国大使馆 参展画家: 略

一期业主及意向客户 其他特邀嘉宾(画家社会关系、周边大型企事业单位领导等) 、媒体记者、工作人员 (开展当日人数控制在100人左右) 四、活动宣传工作 1、活动拟邀请媒体: 电视台:湖北省经济电视台、武汉市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房产报道电台:湖北交通音乐台 报纸:长江日报、长江商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楚天金报 网站:艺术在线、武汉热线、亿房网、搜房网、大楚网、新浪网 杂志:大武汉杂志、A城杂志、上层杂志 2、活动前期宣传: (1):活动前10天,在专业地产网站(武汉热线、亿房网、搜房网、新浪乐居等)上发布活动新闻信息,项目网站及业主论坛上全面释放活动信息; (2):项目门前LED、珩架、充气拱门更新释放活动信息; (3):活动前5天,短信通知业主及意向客户,释放活动信息。 3、活动后期宣传: (1):活动所邀请大众媒体在主要时段及版面上发布活动新闻(此项公关工作以新恒基置业为主,并对报道成果进行评估)

中美文化交流

公理会传教士裨治文于1830年来华传教,到清末,来华的美国传教士已达2,000人。 传教士成为这时期中美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中介,他们在华创办报刊、翻译和出版书籍,兴办学校。这些学校、报章和书籍成为传播西方文化的载体,对晚清思想文化的变革和教育与社会改革产生重要影响。伴随着美国西部开发和中美交往的加深,出现了三次华工赴美的高 潮。这时期也有愈来愈多中国少年赴美学习,特别是发端于1909年的“庚款留美运动”更是深刻地塑造了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科技、文化与教育事业。 民国时期,中美两国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很多美国人试图将美国文化传入中国,而中国知识分子和一些政治精英也有意仿效美国的模式以实现国家富强。这时期的专业学者和留学生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同时教会大学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来华是二十年代美国文化影响中国的最重要事件, 而以胡适和蒋梦麟为代表的大批留美学生回国,成为中国各界的骨干甚至领袖人物,促进了美国文化在中国传播和中国社会的亲美倾向。美国一些基金会也把眼光投向中国,资助中国的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 从朝鲜战争爆发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之间维持了长达22年的对抗。尼克松访华后,特别是1979年中美建交后,中美之间的教育与文化交流全面恢复。中国的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八十年代开始兴起的赴美留学热经久不衰,美国大众文化在中国青年人里风靡一时,而中国文化元素也在美国社会传播开来,汉语在一些美国学校成为学习人数最多的外国语言。以富布赖特项目为代表的中美人文与学术交流,更是促进了两国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事业的发展。 在中美长达两个多世纪的交往中,美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要远大于中国文化对美国的影响,但中美文化交流也不是单向的,自十八世纪中期以来,中国文化无论是以儒家伦理为代表的观念文化,还是以大豆为代表的物质文化,抑或是中国的艺术品都对美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早在1738年,富兰克林就对孔子的伦理观赞不绝口,埃默森和梭罗等美国超验主义者 从儒家思想中获得很多启示。中国的瓷器和绘画则随着中美贸易开展而大量输往美国,而中国餐饮文化和食品则在十九世纪中期伴随华人赴美丰富了美国人的饮食生活。

说服艺术

说服艺术 罗伯特?西奥迪尼 (Robert B. Cialdini) 有种能力只属于少数幸运儿;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具备——某些人“生来”就知道如何吸引听众的注意、影响举棋不定的人改变想法,以及让反对派放弃自己的阵营。看着那些“说服大师”施展魔法的样子,你会感到既钦佩又沮丧。令人钦佩的不仅仅是他们借助个人魅力与能言善辩,能够轻而易举地说服别人按照他们的要求行事,而且,更令人叫绝的是,那些被说服者如此热切地服从他们的要求,似乎说服本身就是一种恩惠,让被说服者迫不及待地想要报答。 但同时令人沮丧的是,这些天生的说服大师往往无法解释自己的非凡才能,也无法将其传给他人。他们与人沟通的方法是一门艺术,而众所周知,艺术家都是擅长于做而不擅于分析原因的。他们无法向我们提供多少帮助——我们中的一些人无论魅力或口才都称不上出众,但仍然要应付管理者所面对的基本挑战,即通过他人完成工作。这个挑战让企业高管感到痛苦。每天,他们都要挖空心思考虑如何激励和指挥一支高度个性化的工作队伍。“我是老板,必须昕我的”这样的手段已经过时了——即使这样做不会令当事人感到屈辱或士气受挫,在当今社会,它也已经不合时宜了。如今,跨职能团队、合资企业和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让权限范围变得模糊。在这种环境下,与凭借权力发号施令相比,说服技巧对他人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 这又让我们回到开始的话题。说服技巧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必不可少,但如果最 具天赋的说服大师无法将其传授给他人,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获得这些技巧?我们 必须依靠科学!在过去五十年中,行为科学家经过多次实验,已经掌握了大量关于 导致人们让步、服从或改变的互动方式的信息。此项研究显示,只要触及人类根深 蒂固的几种欲望和需求,说服行为就可以奏效并获得期望的结果。换句话说,说服 有其基本原理,而我们可以传授、学习和应用这些原理。通过掌握这些原理,管理 者就可以将科学的力量带入到工作中,从而达成一致意见、完成交易,并赢得他人 的妥协。在以下段落中,我将逐一描述说服的六种基本原理,并向管理者推荐一些 可以在组织中应用的方法。 好感原理: 人们喜欢那些欣赏自己的人。 应用方法: 发现真正的相似之处并给予真心的赞美。 被称为“特百惠直销会”(Tupperware Party)的零售方式正是对这一原理的生动诠释。特百惠产品展示会均由个人举办,而且几乎都是女性,举办者邀请许多朋友、邻居和亲戚到自己的家中。出于对女主人的好感,客人们往往都会向她购买产品——这种因好感而产生的购买动力已经在1990年一项关于展示会购买决策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在为《消费者研究》杂志(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撰写的文章中,研究者乔纳森·弗兰森(J onathan Frenzen)和哈里·戴维斯(Harry Davis)发现,这些人在做出购买决策时,对女主人好感所起的作用是对产品好感所起作用的两倍。因此,当特百惠聚会的客人购买产品时,他们不仅是通过购买东西来取悦自己,而且也是在取悦女主人。 对特百惠聚会的发现同样适用于一般企业:若要影响他人,先要与之交朋友。怎样才能做 到这一点?有关的研究已经确认了好几项可以增加好感的因素,不过有两项格外具有说服力:相似性和赞美。相似性可以将人们真正聚在一起。根据《个性》杂志(J ouma1 of Personality)1968年的一篇文章,在一项实验中,当参加者了解到他们拥有共同的政治信 仰和社会价值观之后,站在一起时就会靠得更近一些。另外,《美国行为科学家》杂志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中文摘要:文化规定和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除掌握一定的词汇和必要的语音、语法知识外,还必须重视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本文就日常交际中的打称呼、招呼、饮食文化以及“身势语”等几方面体现的文化差别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使人们提高对文化差异在英语学习中的影响的敏感性,以便更好地用英语深入、灵活、得体和有效地表达思想,进行交流。 关键词:称呼;招呼;饮食文化;身势语;差异 一、称呼(call): 1,亲属称呼语,英汉皆有亲属称呼语。但汉语中采用亲属称呼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英语中的亲属称呼语要远少于汉语。例如,英语中的“uncle”,在汉语中有四种关系:父亲的兄弟(伯父或叔父),母亲的兄弟(舅父),父亲姐妹的丈夫(姑父)母亲姐妹的丈夫(姨父)。同样“aunt”一词在汉语中也有四种关系。这种一对多的关系可列表如下:爷辈、父辈、同辈、晚辈爷爷 外公grandfather 伯父 叔父 舅父 姑父 姨父伯母 婶母 舅母 姑妈 姨妈哥哥 弟弟堂哥 堂弟brother 姐姐 妹妹 堂姐 堂妹侄儿 外甥nephew 侄女 外甥女niece 2,直名称呼中美文化都有直呼其名的招呼方式,只是美国人更习惯于称名,而不是全名(fu ll name)。一方面,它表现出一致关系,即双方处于平等的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它表现出居于优势(如年长些,辈分高些,社会地位高些),另一方居于劣势。因此直名称呼中也表现出对社会地位、年龄、辈分的牵涉。中美各自在使用此称呼方式时对于辈分和年龄的不同情感、心理,都与各自的文化息息相关。 3,通用称呼语,通用称呼语指可以广泛应用于同一社会范畴内各成员的称呼语。例如,汉语中的“同志”、“师傅”等,英语中的Mr./Mrs./Miss加上姓,或“sir ”(先生)/“Madam”(女士)等。如今的汉语称呼语中也有了“先生”、“小姐”之类的词,这与中国自先秦以来的“先生”、“小姐”有截然不同的意义。这一现象也反映出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也由讲政治、讲集体向讲经济、重个性的方向发展。传统与现代并存,并受着现代的冲击,造成了中国人的“人格二重性”。

最新 中美学生文化交流实践总结-精品

中美学生文化交流实践总结 ****年7月25日至8月7日,我与十余名同学一起,参加了由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国家汉办)和河南省教育厅举办的汉语桥中美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期间以志愿者的身份负责美方师生的接待以及沟通工作,旨在增进中外青少年交流,加深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和亲身体验,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以下我从准备、接待和交流三个方面对本次社会实践工作进行总结: 一、前期准备首先很荣幸这次有机会做汉语桥志愿者工作,感谢老师们给我这个机会。总体上,我认为这次的汉语桥工作是我上大学以来参与的最能反映国际教育学院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现在从我个人感想和对整个活动的理解来谈一谈自己的认识。第一次知道汉语桥是在国教看到贴出的通知,当时就特别兴奋,因为感觉这样的机会特别难得,可以以最低的成本了解美国的文化和美国年轻人的想法,所以在第一时间到分团委办公室向陶老师那里报了名,我是第一个报名的。之后我短信通知了樊世超、郭晓倩,姚景妍、张宜寒、黄昂、张天娇、滕云等20余人一起参加。我当时很想和一个有共同爱好的团队一起做一件事情,虽然大学参加的团队不少,但是这种强悍的英语团队还是我的理想之一。在这样一个团体里面,大家的英语观基本趋同,一起做工作基本上不费劲,沟通也没有问题。大二的同学们通过我了解到这个活动并报名参加很幸运的同上述提到名字的好朋友一起入选最后的志愿者并和其他熟悉或慢慢熟悉的同学们成为好朋友。尤其是在这次活动中,可以接触一些大一的优秀学生,如果不是汉语桥的机遇,可能不会认识他们。志愿者的选拔工作做的比较好,也吸收了大一(开学即将大二)的优秀同学,使得志愿者结构比较合理。而且擅长各个方面的人才都有,使得大家可以优势互补,这里特别要感谢赵老师的眼光,使得志愿者团队集合了活动所需的几乎各个方面的人才。樊世超当时没有参加选拔,但是我鼎力向赵老师推荐了他,他是我在国教见过的英语口语最好的男生。歌唱的也好,在晚会上可以活跃气氛。这也是我参加这个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和英语强人们一起工作,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光在学校里面学英语是不够用的。志愿者们在8月底集结,并进行分组,我主要负责洛杉矶孔子学院和旧金山孔子学院的师生接待工作,同时全程陪同4号车进行景点讲解以及日程安排等工作。分组后我们设计并剪裁了每位美方人员的房间贴纸,并购买了晚会需要的相关物品。志愿者们开了几次会进行互相熟悉和了解,并对本次活动交流自己的看法。我前期主要和小麦和黄昂商量接机、车辆安排等事宜。出发前我在维基百科搜索了一下本次活动涉及美国主要城市的介绍,并打印出来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分享。了解了一些美国城市的概况,补充了自己的常识。这次活动,我在帮助美国同学了解中国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美国的了解。我觉得相互了解是最重要的。 二、外事接待这次夏令营的驻地是鹿鸣山庄,山庄的封闭式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营员们的安全,这里也是河南省高招录取工作地,我也很荣幸首次进入高招禁地。鹿鸣山庄的接待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房间安排和自助餐设置都让美方比较满意,在美方活动结束后的回馈看,他们对山庄的接待都给了较高的评价。在山庄结束营员物品发放等前期工作后,志愿者们分批到新郑国际机场接各自负责的营员。接机后我在大巴上向美方师生致以欢迎辞。我负责的营员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