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说服与拒绝的艺术

(完整版)说服与拒绝的艺术

(完整版)说服与拒绝的艺术
(完整版)说服与拒绝的艺术

说服与拒绝的艺术

【训练目标】

一、掌握说服与拒绝的必要性和具体技巧。

二、掌握说服与拒绝的应用能力。

【训练指要】

一、说服

(一)说服的必要性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都必须征得别人的同意后才能办成,因此,我们经常都会面临着说服人的问题。

说服,就是用充分的理由,展开信息交流,开导对方以改变他们的信仰、态度或行为。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阅历不同,文化教养不同,世界观不同,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因性情不同、意见相左等种种因素导致各种矛盾产生,要解决这些矛盾就离不开说服。工作上出现分歧,需要说服;两个人闹矛盾,需要说服化解矛盾;老人病了,不肯到医院去动手术,要靠说服……说服他人改变或放弃自己的主意,进而心甘情愿地同意、采纳对方的主张,无疑是一场从精神上征服人心的战斗。因为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多年来形成的思想观念、思维定势,靠一两次说服就要扭转改变,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谁都想获得成功,而成功又离不开别人的支持和帮助,这些都需要你通过说服去争取。可以这么说,没有说服别人的能力,就不具备成功者的素质。说服别人,也就是成功的开始。

(二)说服的方法

1、逻辑诱导法。指的是对于那些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要运用严密有力的逻辑诱导对方自然而然地得出说服者预期的结论。

2、列举事例法。指的是用有代表性的例证来使对方信服的方法。

3、引用名人法。名人往往有一种感召力,所以发挥名人的效应有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话,用名人的言论以加强说服的力量。

4、称颂赞赏法。就是采用正面肯定,巧妙赞扬的方法。人性的一个弱点,就是喜欢听好话,这种说服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说服人的技巧

说服别人必须以理服人,才能说得人家心悦诚服。同时,还要讲究说服人的技巧。否则,即使你手中掌握了真理,如果方法不当,别人也很难接受,搞不好还会顶起牛来,弄得个不欢而散。为此,下面介绍几种说服人的诀窍:

1、为对方着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问题的观点和角度,有自己特定的意愿和需求,所以,你如果要劝说一个人去做某件事,最好在开口之前先问问自己:我怎么样才能使他愿意去做这件事呢?不了解对方的意愿,光想自己认为怎么好就怎么做,

难免导致交际的失败。

某文化单位一位领导人是个“瘾君子”,每逢开会时,他便吞云吐雾,使小小的会议室

里烟雾弥漫,在场的人苦不堪言。有一天,他的一位下属实在忍不住了,就给他提意见:“院长,你身为一院之长,不应只顾自己的快乐,也应为我们这些群众想想!”这位领导恼羞成怒,立即反驳说:“抽烟是我的爱好,你有什么权力来干涉?你忍受不了,你就出去!”这位下属很难堪,闹了个不欢而散。

过了几天,另一位下属也想给他提意见,但考虑到前一个人失败的教训,便改变了策略。他是这样说的:“院长,抽烟损害身体健康,如果您这样不停地抽下去,像您这个年龄,过不了多久,身体就会垮下去的。如果您的身体不允许您继续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咱们单位还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接替您的职位。您应该为咱们单位、为大家想想呀!”听了这番劝告之后,那位领导在开会时再也不抽烟了。

为什么这两位下级去劝同一个领导,产生的效果会如此截然不同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前者缺乏说话艺术,后者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帮他分析抽烟的害处,使他体会到提意见者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因而他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

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户姓黄的3口之家:老汉60多岁,一只眼失明,另一只眼也只能勉强识路;其妻双目失明,生活几乎不能自理;7年前收养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取名黄凤。老汉见人家由穷变富,热火朝天,而自己一家人穷苦冷清,日子难过,他冥思苦想了很久,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东西两个邻居都姓陈,自家被这两陈“沉沉”地夹住,再住下去,非要把自己压“黄”不可。于是他大吵大闹要搬家。

村里的干部群众纷纷出面劝阻,有的劝他破除迷信,有的给他分析搬家的困难,他全都听不进去。村党支部书记发火了,批评他说:“都什么年月了,你还这么迷信!纯粹是吃饱了撑的!要在前些年,早就把你拉出去批倒斗臭了!”老汉不但不服,反而一把抓住书记的衣袖撒起泼来:“你小子有种,现在就拉我去批斗、游街、枪毙呀!”

正在难解难分之时,一位30多岁的农家妇女出来把黄老汉搀到自己家里,先给他舀了碗绿豆汤,然后说道:“黄大爷,支书是您眼皮底下长大的,孩子嘛,还值得跟他生气!”老

汉的气顿时消了许多。那妇女接着又说:“您老别怪侄媳妇我多嘴,您咋傻了呢?搬啥搬?要是我呀,打死我也不离开那个福窝窝儿嘛!”一句话把老汉说愣了,他禁不住问道:“你说啥呀,怎么成了福窝窝儿呢?”

那妇女又给老汉添了碗绿豆汤,然后说道:“您说,您东邻姓陈,西邻也姓陈,您姓黄,那不正好吗?您左有文臣,右有武臣,辅佐着您这个皇帝。您放心吧,好日子在后头呢!”黄老汉一听,觉得有道理,对心思。忙问:“侄媳妇,此话当真?”“这不明摆着吗?您老两口才一只眼,您那宝贝丫头一人就俩,比您这一辈强吧?她又聪明,又伶俐,黄凤黄凤,就是您那福窝窝儿里飞出的凤凰嘛!如今遇上好政策,困不上几年,凤凰双翅一展,不就可以荣华富贵了吗?所以我说,那是块福地。”“好,侄媳妇,你这话真是说到我心眼里去了!”老汉乐呵呵地走出来,再也不提要搬家的事了。

这位农家妇女之所以能够说服黄老汉,也是由于她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这一条说服人的诀窍——站在对方的立场,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所以才能够句句说到对方的心坎里去,使他心悦诚服地接受。许多推销人员,每天踏破铁鞋,磨破嘴皮,疲劳沮丧,所获甚少。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就在于他们心里想的都是自己的需要——如何把东西卖出去,自己多得奖金;而不知道从顾客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满足顾客的需求,适应顾客的心理。欧文扬是个著名的律师,也是美国有名的商业领袖,他说过:“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了解别人心里想些什么的人,永远不用担心未来。”美国汽车大王福特也说过:“假如有什么成功的秘诀的话,那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

2、让事实说话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实践证明,用事实来说话,比长篇累牍地讲大道理更有说服力。以讲道闻名全美的传道士诺曼皮尔告诉《演讲季刊》的记者说:“真实的例子是我所知道的最佳的方法,它可以使一个意念清楚、有趣,且具有说服力。”

抗日战争期间,有一天,杨虎城将军接到报告,说在一次战斗中,担任主攻任务的尖刀连,在战斗打响后,有30多人先后逃跑,都被抓回来了。杨虎城一听,勃然大怒,下令将逃兵全部枪毙。在刑场上,带头逃跑的副营长关黑子请求杨将军不要把弟兄们当成逃兵,杨虎城坚决不同意。关黑子为了说服杨将军改变决定,收回成命,便讲了事情的经过:原来,那天团部通知他们去打土匪,可是一侦察,发现是护送抗日募捐物资的老百姓。接着,关黑

子又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粗毛纸——这是红军游击队的简报,还附有给抗日将士的慰问信。在这活生生的事实面前,杨虎城将军被说服了,不但没有枪毙这些逃兵,还因为关黑子有功而提升他为团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科学家受爱因斯坦、奥本海默等人委托,去劝说美国总统罗斯福,拨款研究原子弹。这位科学家百般陈述利害,罗斯福仍然不为所动。临走时,那位科学家忽然发现总统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画,上面画着一艘潜水艇,顿时计上心来——他回头对罗斯福总统说道:“19世纪时,曾有人向拿破仑提出过研制潜水艇的建议,拿破仑觉得可笑,没有采纳。如果拿破仑采纳了这个建议,今日欧洲的历史就要重写了。”罗斯福听罢,立刻改变了态度,同意研究原子弹了。

用事实说服人,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事实要尽量显得真实——只有真实的例证才具有说服力。即使是真实的例证,如果不注意讲述技巧,也会让人觉得不真实。因此,我们在举出事实作为证据的时候,要尽量使它显得真实。那么,要怎样才能让例证显得真实呢?除了尽可能说出事件所涉及的人物姓名、发生的时间地点而外,尤其要注意具体、确切。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例证的说服作用,就要尽量把事实说得具体、确切一些,尽量让事实显得真实。

第二,事例要富于人情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富于人情味,才能打动人心;而能打动人心,才能说服人。所以运用事实说服人时,要注意选取那些富于人情味的事例。有一位专门推销教材的推销员,每次与买主交谈时,都要讲这样一段故事:“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个都上学,可是买不起教材。我母亲就借来教材为我们抄写,一抄就是大半夜。等到我们小学毕了业,妈妈的眼睛也熬瞎了。”说着说着,他就掉下了眼泪。几乎没有人拒绝他推销的教材,因为他举的事例太能打动人心了。

3、让人觉得那是他自己的主意

任何人都不情愿被强迫去做一件事,而对于自己想出的主意总是比对别人提供的意见更加珍视,也更有信心。因此,我们在说服别人时,最好是只提供看法,而由人家自己去拿定主意。千万不能把我们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别人身上。

【范例分析】

北京建国门外的使馆区有一所小学——芳草地小学。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外国小朋友。有一天,11岁的英国男孩儿希尼忽发奇想——他想知道自杀是怎么回事。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很着急,便把这件事转告给他妈妈。这天放学回家,妈妈买回来一只鸡,让

希尼帮着杀鸡。妈妈故意不把鸡一刀杀死,让那只鸡在地上扑腾,翻滚,惨叫,挣扎,让希尼亲眼看到这一幕。这时,妈妈才告诉他:“人自杀时比杀鸡还可怕!而且人死以后再也见不到妈妈,见不到爸爸,见不到老师,再也活不成了。”第二天上学,希尼就对老师说:“自杀太可怕了,我再也不自杀了。”

在这个事件中,妈妈并没有粗暴地斥责,也没有长篇的说教,而是提供了一幕场景和看法,引导孩子自己去下结论。

世界球王贝利,自幼酷爱足球运动,并且很早就显示出超人的才华。但他在少年时期曾一度染上了抽烟的坏习气,经常瞒着父亲在外面抽烟。有一次正巧被他父亲碰见,小贝利红着脸,低下了头,准备挨揍,或者遭父亲训斥。然而出乎他的意料,父亲不但没有动怒,反而扶着他的肩膀诚恳地说:“你踢球有几分天分,也许将来会有些出息。可惜,你现在学会抽烟了。抽烟,会损伤身体,使你在比赛时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向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向坏的方向滑去,主要还是取决于你自己。”说到这里,父亲又轻言细语地问贝利:“你是愿意在烟雾中损坏身体,还是自愿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呢?你开始懂事了,自己选择吧!”说完,父亲从口袋中取出那只破旧而又薄得可怜的皮夹子,取出里面仅有的几张钞票,递给贝利,并说道:“你如果还想抽烟的话,这些钱就作为你抽烟的费用吧!”说完,父亲走了。贝利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他不由得哭出声来。过了好一阵儿,他止住了哭泣,拿着那几张钞票,去还给父亲,并对他说:“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当一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贝利的父亲没有滥用父亲的权威,而是像一位朋友,平等地向儿子提出了建议,让他自己去拿主意。同时,父亲不是泛泛地谈吸烟的害处,而是紧紧地抓住儿子踢球的兴趣爱好与吸烟的矛盾,并且顾及儿子的自尊,向他陈述利害,让他自己权衡利弊,作出选择,因而使儿子深受感动,心悦诚服地接受了父亲的意见。由此可见,让别人自己下结论比教给别人现成的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4、危言耸听

在通常情况下,做人的说服、劝导工作,应当采取和风细雨的方式,平心静气地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别人的自觉。但是,在有些特殊情况下,诸如对方头

脑发热,感情冲动,即将做出危险的举动的时候,或者对方执迷不误,一意孤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的时候,或者对方态度严重对立,情况又很紧急,来不及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危言耸听的方法去说服对方。危言耸听法,就是劝说者故意把问题说得十分严重,将后果描绘得非常可怕,使闻者惊心动魄,幡然悔悟。

【范例分析】

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没有听从周恩来的劝告,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被蒋介石扣押起来。东北军中的几名青年军官得知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便把本应针对蒋介石的仇恨发泄到东北军的高级将领身上,还错误地认为共产党没有把他们的司令官张学良救回来,对此也很有意见。他们在暗杀了几名东北军高级将领后,又杀气腾腾地闯进周恩来同志的临时住所。

在这紧急关头,周恩来镇定自若。他霍地站起来,猛地一拍桌子,先发制人地说:“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这是要救张副司令吗?不!这恰恰是害了张副司令!因为你们的行动破坏了团结,分裂了东北军,你们在犯罪!”周恩来的一番言辞,煞了这几个狂徒的威风,打下了他们的气焰。无礼闯进来的几个青年军官流着眼泪,立即跪下来向周恩来认错请罪。

在这个例子中,周恩来正是运用危言耸听的方法,仅用几句话就使对方流着眼泪,跪下认错请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某单位一位科室干部,由于工作不负责没加到工资,就大发雷霆,撂下工作,去找党委书记评理。党委书记把情况了解清楚之后,就十分严厉地对他说:“你平时工作不负责任,没有做好本职工作,不长工资是对的。现在你又撂下工作不管,违犯了劳动纪律,就凭这一点,就不具备加工资的条件,你如果再这样闹下去,还要降级处理。你自己考虑一下后果!”一番义正辞严的警告,使这位干部哑口无言,羞愧而去。在这个例子中,正当那位科室干部不顾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的时候,党委书记的严正警告,犹如在他的背上击一猛掌,使其惊醒,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一味地跟他讲“因为名额有限,实在照顾不了”之类的安慰话,或者讲一通“要发扬风格”、“要正确对待”之类的大道理,是无济于事的。

在诸如此类的情况下,运用耸人听闻的说服技巧,就能够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以上方法,单独运用,均能见效;综合运用,效果更佳。

二、拒绝

(一)拒绝的必要性

拒绝又叫回绝或推辞,是使对方的要求和建议落空的一种语言和行为,这是每个人都应拥有的权利。但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有人向你提出某种请求,希望得到满足。然而,由于诸多原因,你却难以满足他的要求,于是便需要拒绝,任何人都难以完全做到有求必应,尽管拒绝是令人遗憾的,但该拒绝的还得拒绝。如果承诺了自己不愿、不该、不必、不能履行的职责,事办成与否,都感到很累,最终还是自讨苦吃。

拒绝是一道难题,也是一门艺术。在生活中,如果学会了拒绝的艺术,就能化难为易,化险为夷,有时还可能化敌为友。但是拒绝方法不当,拒绝的话说的不得体又让对方产生怨恨,会得罪人,很容易造成对别人的伤害,轻则失望、伤心,重则大发雷霆,骂你不讲情义,不管别人死活,一次拒绝,就有可能得罪一位多年的深交。如果我们不善于拒绝,就使自己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导致这样的结局出现,其实并非完全是由于拒绝了对方,而更多的是我们拒绝的语言和方式触犯了他人的尊严,造成他人心理上的不快与对立。因此我们既然无法避免拒绝的发生,就应该在拒绝时考虑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相应的技巧,充分尊重对方,以不伤及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心的方式婉言相拒。拒绝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是需要勇气,二是需要技巧。

(二)拒绝的基本原则

拒绝的基本原则是:礼貌尊重,诚心诚意,不能伤对方的自尊心,不能使对方难堪,拒绝而不得罪。必须让对方知道拒绝是无奈之举,尽可能地避免误会,避免对方遭拒绝后的那种抗拒感。

1、在双方之间设置心理距离,也就是破除亲密伙伴关系。拉开心理距离,说“不”就会容易些,拒绝也更有效果。

2、在拒绝之前,应该有说“不”所必须的心理准备,也就是说自己在心理上必须坚定,否则很可能被对方说服。

3、在拒绝后要进行“善后”,帮助别人另想办法,以便更好地愈合对方心理上的不适,因为拒绝别人,在社交中是一种逆势状态,必然在对方心理上造成失望或不愉快。

(三)拒绝人的妙法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能接受的要求或者不能回答的问题。你纵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和有问必答,因而不可避免地要拒绝别人。但是,拒绝别人,又是使人难堪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和运用拒绝人的方法技巧,力争把拒绝带来的遗憾缩小到最低限度,做到既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和感情,又获得对方的谅解、支持,从而增进友谊。

1、直接拒绝

对那些不能接受的要求,应该直接予以拒绝,不能犹豫,不可含糊,切忌模棱两可,以免对方产生误解,仍抱有幻想。但语气要诚恳,要向对方耐心地解释你拒绝的理由,表示歉意,请求对方谅解。当然,对那些无理的、过分的要求,应予以严辞拒绝。

遇上难缠的说服高手,委婉拒绝无效,那就放弃以理拒绝的想法,改用放弃思考的语言予以彻底否定,利用诸如“反正”、“可是”、“还是”等词的句子,也就是指用这些句子把对方前面所讲的一切予以推翻。

2、移花接木

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要求,不便回答或明确表态,就可以用与对方所提问题或要求相近或相关的话去回答,故意转换话题,引申出新的意义。从表面上看,像是在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要求,实际上所答非所问。

【范例分析】

日本影星中野良子35岁尚未结婚,有一次到上海来参加艺术活动,有人问她什么时候结婚,她回答说:“如果我结婚,就到中国来度蜜月。”这个回答非常巧妙,把“何时结婚”换成“何地度蜜月”,既避开了她不愿公开回答的问题,使人不好再追问下去,又强烈地表达了她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不至于使提问的人感到难堪。如果她直接用“这是个人隐私,无可奉告”或“我还不打算结婚”这类话来回答,都会使对方感到尴尬,而冲淡当时的友好气氛。

有位老教授给研究生做学术报告,从上午8点开始,整整讲了两个半小时,接着回答研究生的提问。有个研究生提出要求:“请您谈谈当前这个学科研究的现状。”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讲得清楚的。这位老教授已是80高龄,需要早点休息,可他又不能当着年轻人的面说:“你的题目太大,一时难以回答。”于是他很幽默地接过对方的话题说:“你不让我回家吃饭了是不是?”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提出这个要求的那位研究生自然也乐于接受老教授的拒绝。

3、让对方解答

有时,对别人提出的要求或问题不好直接表明态度,但又不好明确地表示拒绝,便可以援引相关的法律规章或者循着对方的问题提出一个反问,让对方自己去回答。

【范例分析】

某开发公司商品大量积压,因而资金周转困难。经理问会计:“小王,能不能在账面上把经营情况反映得好一些,以便向银行贷款?”小王一听就明白,经理是要她做假账去骗取银行的贷款,这是严重违反财务制度的犯罪行为,但她又不好断然拒绝。这时,小王灵机一

动,计上心来——只见她平静地说:“按财务制度,这样做有些难。经理,您说该怎么办?”小王提出财务制度,让经理明白这样做的严重后果;然后提出一个反问,请经理来回答。经理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只好作罢。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是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他的科学发现为电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是,在电灯、电话、电动机发明之前,不少人怀疑电的用处。有一次,法拉第在大庭广众中作完电磁学的实验表演,忽然有一位贵妇人站起来大声责问:“这有什么用处呢?”法拉第看了她一眼,笑嘻嘻地反问道:“夫人,请问,刚刚生下来的婴儿有什么用呢?”

法拉第以问代答,让对方解答,既避免了回答之难,又不至于使对方难堪。

4、推脱搪塞

对于别人提出的要求或问题,不做任何实质性的回答,而是用一些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去搪塞。因为说的都是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话,所以又叫无效回答。

【范例分析】

一位夫人对林肯有所请求:“总统先生,您必须给我一张委任状,委任我的儿子为上校。我提这一要求,并不是求您开恩,而是我有权利这样做。总统先生,我祖父在列克星敦打过仗,我叔叔是布拉斯堡战役中惟一没有逃跑的士兵,我父亲在新奥尔良作过战,我丈夫在蒙特雷战死了。”林肯听了夫人这一席话,很有礼貌地说:“夫人,我想,你们一家为报效祖国已经做得够多的了,现在应该是把这样的机会给予别人的时候了。”

这就是推诿搪塞——从表面上看,林肯对那位夫人一家作了肯定的答复,但那位夫人从这些话中得不到一点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1984年2月9日,莫斯科呈现异象:国防部长暂缓出访,苏联最高领导人

安德罗波夫之子被从瑞典召回,国家电台用古典乐曲取代了正常的音乐和娱乐节

目……敏感的西方人士以此推测安德罗波夫病逝。当晚,在美国国务院举行的一

次晚宴上,外交官们将这一推测变成了中心话题,并纷纷向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

宁探询。多勃雷宁在谈笑自若中诙谐地回答说:“我看,不要再谈论这个问题了。

不然,他好好的都会气死了。”人们在一片欢笑声中转换了话题。

其实,安德罗波夫在前一天就已病故,只是克里姆林宫仍在安排权力转移,故秘而不宣。这么一个重大问题,竟被多勃雷宁以说笑的方式掩盖过去了,并且不露一点痕迹,这也是推诿搪塞。

5、诱导否定

在对方提出要求或问题之后,不马上回答,而是先绕一个弯子,然后再引回到对方所提的要求上来,或者反问一个问题,诱使对方自我否定,自动放弃原来提出的要求或问题。

【范例分析】

有一位语文教师,其弟因为民事纠纷,别人要与之对簿公堂。这桩案子恰好由这位语文老师昔日的得意门生处理。一天晚上,这位老师前往学生家,希望他能念师生情谊,将手腕往自己弟弟这一边扳一扳。法官左右为难,一不能徇情枉法,二又不能得罪恩师。法官急中生智,对他说道:“老师,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您是我最敬佩的一位语文老师。”老师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每个老师都有他的长处。”法官接着又说:“您讲课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尤其是您给我们讲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那一课,至今还记忆犹新。”语文老师很快就进人了角色:“我不仅用嘴在讲,而且是用心在讲。薛蟠犯了人命案却逍遥法外,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僚之间官官相护、狼狈为奸的黑暗现实。”法官接过话头,说道:“是啊,护官符使冯家告了一年的状,也无人作主;凶犯薛蟠居然逍遥法外,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案……记得当年老师您讲授完这一课后,告诫我们,以后谁当了法官也不要做糊涂官,判糊涂案!学生我一直把您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呢!”听了学生的一席话,这位语文老师再也不好意思开口求情了,自动放弃了不合理的请求。

这位法官先用一句赞扬话引导老师说出一番大道理,然后逐步诱使对方自我否定,自动放弃了原来的要求。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连任届数最多的总统。有一天,一位记者来到罗斯福的府邸采

访他:“总统先生,请您谈谈您任4届美国总统的感受。”罗斯福没有立即回答,他非常客

气地请这位记者一连吃了3块三明治。当罗斯福指着第4块三明治请记者吃时,记者望着

眼前那块松软可口的三明治,苦笑着说:“对不起,实在不想再吃了!”这时,罗斯福才微笑

着对记者说道:“现在你不需要再问我对于第4次任总统的感受了吧?因为你刚才已经感受

到了。”

这也是用诱导的方法,使对方自我否定,从而解除了回答之难。

6、模糊语言

有时,别人所提的要求你不愿意或不同意,别人所提的问题你很难回答,甚至会使你陷于困境。这时,可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来回答,帮助你摆脱困境,并保持友好关系。

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从小聪明机智,备受人们的称赞。有一天,一位朋友用笼子装了一只鹿子和一只獐子来送给王安石。友人见王元泽在场,就想试试他究竟有多聪明,于是指着笼中问道:“你说哪只是鹿子,哪只是獐子?”因为鹿子和獐子很相似,加之王元泽又从未见过鹿子和獐子,实在分辨不清。但他没有着慌,只见他眨巴眨巴眼睛,略一思索,答道:“鹿子旁边那只是獐子,獐子旁边那只是鹿子。”客人大为惊奇。

王元泽的回答是含糊其辞的,因为他并没有确切地指明哪只是鹿子,哪只是獐子。然而妙就妙在这含糊其辞上。如果王元泽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那就显得太平庸了。但他不是这样,而是巧妙地用模棱两可的话来应答,这就不仅使他摆脱了困境,而且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智。难怪客人对他的才华感到大为惊奇。

7、装聋作哑

如果对方所提的要求或问题正是你要回避的,没办法只好假装没听见,当然也就用不着答复了。伊斯美是土耳其著名的外交家,他个子矮小,耳朵还有点聋,但却十分精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英国就企图迫使土耳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并纠集了法、意、日、俄等国代表,共同与土耳其谈判。土耳其政府派出了以伊斯美为首的代表团参加谈判。尽管对方咄咄逼人,口出狂言,伊斯美始终从容镇定,毫无惧色,并且充分利用了耳聋这个缺陷来对付他们。即对土耳其有利的发言,他都听得很认真,并极力表示赞赏;凡对土耳其不利的话,则听而不闻。

对此,英国外相克尊非常恼火,暴跳如雷,他威胁说:“你若不在这条约上签字,我们五国将联合起来,踏平土耳其!”面对英国外相克尊以及列强代表的恫吓和吼叫,伊斯美却无动于衷,他正襟危坐,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等他们喊叫完了,他才不慌不忙地把身子移向克尊,将右手张开靠近耳边,十分温和地问道:“你刚才在说什么?我还没听清楚。”气得克尊等人直翻白眼,最后不得不放弃了不合理的要求。

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会议。一次会议休息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对斯大林说,美国研制成了一种威力巨大的炸弹。这是用暗示的方式来试探斯大林对原子弹所持的态度。斯大林却像没听见一样,没作任何回答,也没有露出丝毫异常表情。以至许多人回忆说,斯大林好像有点耳聋,没听清楚。其实斯大林听得很清楚,会后他告诉莫洛托夫:“应该加快我们工作的进展。”两年后,苏联也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装聋作哑也算得上一种拒绝别人的妙法。不过这种方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用,否则就显得不礼貌。

思考与练习四

1、你同学这一段时间里沉溺于网聊,无心学习,对老师的批评也很抵触。请你跟他谈谈,说服他改过。

2、同学要你替他考试,你不愿意,该如何拒绝?

3、下面是三份不同的不录取通知书。你认为哪份拒绝之意表达得最恰当得体,另外两份有什么不当之处?你受到什么启发?

(1)“此次本公司招男职员承蒙应征,非常感谢。经慎重审议,结果,非常遗憾,决定无法录用,特此通知。”

(2)此次本公司招聘考试,成绩不及格。特此通知。”

(3)“此次本公司招聘职员,您立即前来应征,非常感谢。您的考试成绩相当的好,不过这次暂不予录用,觉得很可惜。他日可能还有机会。务请见谅。”

4、小王和小李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小王来到小李的单位,请求小李帮他一件事,为他的未婚妻出气,并买了一把锋利的弹簧刀,要放倒那小子,但考虑到车间主任人高马大,自己对付不了他,于是上李帮忙。小李听后,心中很明白,尽管车间主任批评得不得法,应该纠正,但如果感情有事放倒了他,那是会触犯法律的。因此,小李决定说服小王。

假如你是小李,你如何说服小王?

5、分析下面案例,你认为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吸取?

(1)盛夏季节,学生打瞌睡的现象时有所见。一次,一位语文老师讲得口干舌燥,有

的学生照睡不误,甚至发出了鼾声。老师笑道:“到站了,醒醒吧!”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惊醒了梦中人。老师接着说:“夏天是个多梦的季节。我也当过学生,也在课堂上睡过觉。求学的生涯是很辛苦的,我理解大家的处境。但是,学生时代旬学知识、长本领的黄金时代,无穷岁月增中减,有趣学问苦后甜。教学相长,我不误人子弟,大家也别虚度年华。让我们一起振作起来,同仇敌忾,驱走瞌睡这个恶魔!”大家为之一振,理解了老师的一片苦心。打瞌睡的同学感到了内疚,意志战胜了惰性,以后打瞌睡的同学明显减少。

(2)甲听说乙要向他借一笔钱,他知道借出去就是肉包子打狗了,于是,等乙一进家门,就说:“你来得正好,我正想去找你呢。这两天可把我急坏了,有一批货非常便宜,可我怎么也凑不齐这笔资金,正想找你拆借几万呢。”对方一听这话同,知道自己走错门了,只好敷衍几句走人。

(3)有一次,海明威在晚宴上遇到一个无实力又喜欢吹嘘的作家,就想借故走开。但这个作家还是纠缠着他说:“我老早就想为你写传,希望你百年之后我有这个荣幸。”海明威说:“既然我知道你想为我写传,我就不得不设法活得久一点。”

6、每人讲一件印象较深的善于拒绝的典型事例,成功的或失败的均可,然后相互点评。

《战国策》说服艺术正文

《战国策》说服艺术研究 张榕麟 摘要:当今国际形式风云变幻,社会政治领域变革图新,经济领域竞争激烈,文化领域科学发展,一切犹如一幅新的战国画面。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人类的能力与智慧正面临着挑战,想要经营成功的人生和事业,运用口才论辩与谋略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质,而说服能力是一个人涵养和水平的集中体现。看《战国策》中说服艺术研究,体会其中奥秘。 关键词:战国策论辩说服艺术 一、《战国策》的独特价值 《战国策》是记载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上继春秋,下至秦汉之起共二百四五十年的历史风云。《战国策》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辩论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战国策》在语言艺术上空前成功,它的“文辞之胜”,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 战国时代,首先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时代,活跃着一大批“高才秀士”,他们用自己不同寻常的智慧和才辩,顷刻间改变自己,他人一国或数国命运。譬如《秦策一》说,张仪排挤陈轸,在秦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轸驰楚、秦之间,今楚不加善秦而善轸,然则是轸自为而不为国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故秦王后来问陈轸:“吾闻子欲去秦而之楚,信乎?”陈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也。”陈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曰:‘孝已爱其亲,天下欲以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卖仆亲售乎闾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吾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秦王曰:“善”。于是就听信陈轸的话。这样的交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胜利也往往在智者一边。 其次,在这个时代,人的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大都丧失了周代文化所标榜的那些重要规范,诸如礼仪道德等,追逐物质利益和感官满足是当时大多数人的主要目的。《秦策五》云:“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夫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译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战国策》由于以不加批评的欣赏姿态展示着上述人际乃至国际关系,深为后人诟病,但这正是它卓越不凡的资质。陶渊明《饮酒》其八说:“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战国策》正因为独到、奇特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二、因果推理的说服技巧 《战国策》中策士论辩很具有说服力,这得益于他们在论辩过程中所体现的缜密严谨的思

(完整版)说服与拒绝的艺术

说服与拒绝的艺术 【训练目标】 一、掌握说服与拒绝的必要性和具体技巧。 二、掌握说服与拒绝的应用能力。 【训练指要】 一、说服 (一)说服的必要性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都必须征得别人的同意后才能办成,因此,我们经常都会面临着说服人的问题。 说服,就是用充分的理由,展开信息交流,开导对方以改变他们的信仰、态度或行为。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阅历不同,文化教养不同,世界观不同,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因性情不同、意见相左等种种因素导致各种矛盾产生,要解决这些矛盾就离不开说服。工作上出现分歧,需要说服;两个人闹矛盾,需要说服化解矛盾;老人病了,不肯到医院去动手术,要靠说服……说服他人改变或放弃自己的主意,进而心甘情愿地同意、采纳对方的主张,无疑是一场从精神上征服人心的战斗。因为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多年来形成的思想观念、思维定势,靠一两次说服就要扭转改变,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谁都想获得成功,而成功又离不开别人的支持和帮助,这些都需要你通过说服去争取。可以这么说,没有说服别人的能力,就不具备成功者的素质。说服别人,也就是成功的开始。 (二)说服的方法 1、逻辑诱导法。指的是对于那些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要运用严密有力的逻辑诱导对方自然而然地得出说服者预期的结论。 2、列举事例法。指的是用有代表性的例证来使对方信服的方法。 3、引用名人法。名人往往有一种感召力,所以发挥名人的效应有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话,用名人的言论以加强说服的力量。 4、称颂赞赏法。就是采用正面肯定,巧妙赞扬的方法。人性的一个弱点,就是喜欢听好话,这种说服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说服人的技巧 说服别人必须以理服人,才能说得人家心悦诚服。同时,还要讲究说服人的技巧。否则,即使你手中掌握了真理,如果方法不当,别人也很难接受,搞不好还会顶起牛来,弄得个不欢而散。为此,下面介绍几种说服人的诀窍: 1、为对方着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问题的观点和角度,有自己特定的意愿和需求,所以,你如果要劝说一个人去做某件事,最好在开口之前先问问自己:我怎么样才能使他愿意去做这件事呢?不了解对方的意愿,光想自己认为怎么好就怎么做, 难免导致交际的失败。 某文化单位一位领导人是个“瘾君子”,每逢开会时,他便吞云吐雾,使小小的会议室

Science of Persuasion 劝说的艺术

If leadership, at its most basic, consists of getting things done through others, then persuasion is one of the leader's essential tools. Many executives have assumed that this tool is beyond their grasp, available only to the charismatic and the eloquent.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though, experimental psychologists have learned which methods reliably lead people to concede, comply, or change. Their research shows that persuasion is governed by several principles that can be taught and applied. The first principle is that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follow someone who is similar to them than someone who is not. Wise managers, then, enlist peers to help make their cases. Second, people are more willing to cooperate with those who are not only like them but who like them, as well. So it's worth the time to uncover real similarities and offer genuine praise. Third, experiments confirm the intuitive truth that people tend to treat you the way you treat them. It's sound policy to do a favor before seeking one. Fourth, individuals are more likely to keep promises they make voluntarily and explicitly. The message for managers here is to get commitments in writing. Fifth, studies show that people really do defer to experts. So before they attempt to exert influence, executives should take pains to establish their own expertise and not assume that it's self-evident. Finally, people want more of a commodity when it's scarce; it follows, then, that exclusive information is more persuasive than widely available data. By mastering these principles--and, the author stresses, using them judiciously and ethically--executives can learn the elusive art of capturing an audience, swaying the undecided, and converting the opposition.

寡人之于国也之劝说艺术

课题:由孟子的劝谏看古人的劝说艺术授课教师:刘百灵 班级:高一17班时间:2009年2月15日 教学目标欣赏孟子的劝谏艺术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劝谏故事 学习古人高超的劝说方法 思路方法1、回顾《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劝谏艺术,使学生欣赏到孟子的思辨能力 2、通过表演课本剧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劝谏的方式方法 3、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例历史上的名人劝谏故事,为今日之 所借鉴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复习《寡人之于国也》导入孟子到魏国来干什么呢?议论治国之道的。孟子严密而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古人的劝谏艺术。 二、分析鉴赏 1、孟子善用比喻说理,他如何做到论辨的气势磅礴? [答案]巧妙设喻,请君入瓮 .........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善用”重要表现在用对方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梁惠王喜欢打仗,就用战争做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

的虐政。 2、我们看到忧心国运的梁惠王才一见到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答案]委婉讽谏, .... .....顺耳利行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可见给皇帝提意见可不是小事,批龙鳞,逆圣听,弄不好不仅会丢官罢职,而且会殃及生命,甚至株连九族,因此劝说皇帝就非得讲究点儿艺术技巧。 3、表演课本剧《烛之武退秦师》 互换立场,考虑对方 ......... .........讲明利害,任其选择 4、学生讨论讲劝谏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你要说服别人,你就应旁证博引,使用具体的例子,而不一味空洞说教。 留足面子,暗示自省 ......... 三、课堂结语 劝说是一门比较深奥的艺术,小到邻里之间的纠纷,大到国家之间的内政外交,劝说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或和睦相处,国泰民安;或邻里交恶,反目成仇别人为什么要听你说话,主要是对你说话的内容感兴趣。或者说,话虽是你说的,但内容却是他关心的。聪明的劝说者,常常用对方的兴趣做为诱饵,牢牢把对方吸引住,这样劝说的目的也就容易达到了。总之,说服别人,赢得赞同的能力并不是神秘的天赋,通过学习一些社会交往技能(当然首先要观点正确),我们就可以增强自己言谈的说服力。为了坚信这一点,你不妨试一试。

广告语说服艺术的语用学探析

2010.01(上旬刊) 摘要广告用语中常常使用隐含来达到效果。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广告语中包含的隐含现象并解释广告是如何通过使用隐含来说服消费者购买其宣传的产品的。 关键词会话隐含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次则 “Feel free to lie about your age.”是一则护肤品的广告。尽管广告本身没有直接说明,但结合产品,人们还是可以明白广告要传达的信息—— —该护肤品会使您看起来年轻。“广告是门说服的艺术。”利用各种策略,广告商要通过广告来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而通常情况下,他们更多地使用间接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隐含就是这众多策略中的一种。1隐含 正如Jef Verschueren(2003)所说,无论一句话怎样完整,它其中隐含的未说出的意义总是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语句意义完全外化的不可能性提供了在会话中使用策略的基础。人们可能创造性地利用各种策略来达到自己会话中想要达到的目的。 Grice区分了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非自然意义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表层意义和隐含意义。在说出话语S的过程中,言说者暗示P是这一话语存在的背景状况,S暗示了P 的结论,尽管P没有被明确地说出。如果结论完全依赖于出现在话语S中的字词的会话意义和语法结构,那么这一结论被称作规约隐含(conventional implicature)。如果隐含不仅仅基于所说出的语句的会话意义,也基于言说者所做的假设,或者有意地对会话合作原则次则的违反,那么这种隐含就叫做会话隐含(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Bussmann2000:221)。 2合作原则和会话隐含 在Logic Conversation(Grice1975)中,Grice指出在一般情况下,会话包含一系列不一致、无组织的话语。之所以这 样是因为会话的双方都有至少一个或多个共同的目的或者方向可以接受。在会话中,不合乎目的的语句被删除,会话得以流畅地进行下去。会话的双方都遵守一条原则,即对话要合乎对方的要求,当时当地的场合,遵循对话者正沉浸其中的对话被接受的共同目的和谈话进行的方向。这一原则被Grice称为合作原则。他又进一步将其分为四个次则:数量次则、质量次则、关系次则和方式次则(Yule2000)。 但是在实际会话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守这些次则。Grice 区分了对次则暗地的违反(“quietly”violating)和公开的违反(openly flouting)。在后一种情况下,对次则的违反对听者来说是很明显的。依据Grice的理论,言者对次则的违反与听者对言者并未真正违反合作原则的假设结合起来就产生了隐含(Peccei2000:26-30)。当言者违反次则,明显的违反将被一个合作的听者认为是试图传递一种隐含的意义。听者将会做出一些超越话语表层意义的推论。依据Levinson (1983)建立的模型,该推论的过程可以简单地表述如下:(1)S说出P。 (2)没理由认为S不遵守合作原则。 (3)S意识到合作原则但却说出了P,因此,S一定想表达Q。 (4)如果S是合作的,S一定知道其想表达的Q是会话参与者的共同知识。 (5)S没有任何举止阻止听者把他的话语理解为Q。 (6)S想让听者把他的话语理解为Q,也就是说,P的隐含意义是Q。 只有通过这一过程,言者S的话语P会有会话隐含意义Q。 3广告中通过违反合作原则次则产生的会话隐含合作原则的四条次则在会话中作为未被说明的假设存在于人们的认识中,听者假设言者会提供适量的信息,言说事实,言说内容具有相关性并且尽量言说得清楚明白。 广告语说服艺术的语用学探析 高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外语教育系陕西·西安710072)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0)01-059-02 文史 59

拒绝的艺术

拒绝的艺术 一、设计理念 要想获得真诚永久的友谊,得到别人的肯定,接受和拒绝是同样重要的。生活中,拒绝别人或遭人拒绝是件很普通的事,因为满足每个人每件事是不现实的。可生活中很多中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存在着一种错误观念,以为拒绝别人,对别人说“不”,就会失去友谊,对别人造成伤害,所以该说“不”时不说“不”,为此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内心冲突不断。感觉很烦恼。通过本活动,让学生明确拒绝别人、该说“不”时就说“不”是每个人的权利,是一种“有所为,必有所不为”的主动,而绝非利己主义的自私自利,它是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自觉地、恰当地使用这个权利与别人交往,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情绪的愉悦。 二、 1.了解该拒绝时而不敢拒绝的危害。 2.初步掌握“拒绝”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 1、重点:二难情境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学习演练如何拒绝。 2、难点:归纳拒绝的三步技巧。 四、教学方法: 活动、讨论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言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一样。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其实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二)探究与思考 活动1、敢于拒绝 故事《为什么不说“不”》 汉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姑妈出差顺便看望他。 汉斯带着姑妈在市区里转了一圈后,就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汉斯已经工作了,当然要请姑妈吃饭。但是他的口袋里只有二十美元。他想找个实惠点的餐馆吃饭,然而姑妈却找了

家很气派体面的饭店。 点菜的时候,姑妈让汉斯点菜,汉斯为了显示自己的绅士风度,就让姑妈点。姑妈也没客气,刷刷几下,就选了几样很名贵的菜。吃饭的时候,姑妈不停地夸饭菜可口,但是汉斯什么味道也没吃出来,他在担心账单。 最后,令人难堪的时候终于来了。彬彬有礼的侍者走向汉斯,汉斯尴尬极了,他的钱远远不够。姑妈温和地笑了,把账单接过来付了钱。出来后,姑妈对汉斯说:“孩子,我知道你现在没钱。我一直在等你说不,可是你为什么不说出来呢?拿出你的勇气,你就不会难堪了。这就是我这次来要告诉你的道理。” 类似这类午餐的事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曾经历过,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其实,学会拒绝别人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技能,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说“不”。生活中你敢说“不”吗? 活动2、学会拒绝 1、拒绝三部曲 (1)情景表演(学生表演) 情境一:不顾后果地迁就朋友或同学 情境二:粗暴地拒绝 情境三:没有解释的拒绝 学生讨论以上三种拒绝方式合适不,应该怎样拒绝呢? 情境四:委婉而得体地拒绝 (2)讨论:怎样拒绝 四种迁就或拒绝的方式,你赞成哪种拒绝的方法?在这四种拒绝中,同学A和B分别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你在学习、生活中自己平时有没有不敢拒绝或拒绝不当的经历? 那应该怎样拒绝呢? 学生讨论,归纳出“拒绝三部曲”。 第一步:拒绝(直接或间接相告,注意文明礼貌,尊重别人) 第二步:并说出理由(如太晚了、考试作弊) 第三步:想出替代的方式(提出一些健康可行的可供选择的替代方式) 2、何时该拒 情景表演: 我们已经看了四个情境,我们知道了在拒绝他人时应有的态度,知道了迁就他人的害处。

谈教师的劝说艺术

谈教师的劝说艺术 以下是关于谈教师的劝说艺术,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谈教师的劝说艺术 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常常是通过劝说来完成的。劝说就是以语言方式和适当方法,综合运用多种信息,通过理性的阐述,以非强制手段达到影响别人观念或原有态度的活动。劝说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与技巧。 一、劝说前的准备 1.教师要了解劝说对象。虽然教师整天要与学生打交道,但平时教师看到的往往只是学生的表面现象,学生内在的东西常常需要长期深入细致的观察与分析才能了解。进一步说,即使教师对劝说对象非常了解和熟悉(包括内心世界的掌握),由于每次劝说都有特定的目的,都是针对特定的问题而展开的,并且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意识在不同环境、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才能成功地实施劝说,所以,劝说前对学生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了解的途径可以有:(1)通过劝说者(教师)自己的亲自观察来了解;(2)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来了解;(3)通过询问与劝说对象熟悉的同学、朋友了解:(4)通过 ·

家长了解;(5)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成长记录等材料了解。学生某一行为的出现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长期的历史原因,只有对学生的成长状况进行多角度的了解,才能与现实结合起来,全面地认识学生。 2.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劝说,表面上是语言的交谈,实质上却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要以己之心服学生之心,就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不仅需要长期的心理锻炼与修养,也需要即时的心理应激准备。(1)改变自身不良的心理品质。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素质,有的心理特征适合劝说,有的就不适合。如,有的教师从气质类型看属于胆汁质,遇事容易激动,耐不住性子,一旦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在实施劝说时容易发脾气,这会严重影响劝说的效果。因此,劝说者要对自己的心理有充分的准备,有意改变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2)学习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教师可能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对人的心理活动有感性认识,但如果没有系统的心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劝说效果不会明显。人的心理活动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教师只有掌握心理活动规律,才能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的劝说方式。 3.教师要学习与掌握劝说理论。劝说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实现劝说成功,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劝说是有法可取、 ·

说服艺术

说服艺术 罗伯特?西奥迪尼 (Robert B. Cialdini) 有种能力只属于少数幸运儿;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具备——某些人“生来”就知道如何吸引听众的注意、影响举棋不定的人改变想法,以及让反对派放弃自己的阵营。看着那些“说服大师”施展魔法的样子,你会感到既钦佩又沮丧。令人钦佩的不仅仅是他们借助个人魅力与能言善辩,能够轻而易举地说服别人按照他们的要求行事,而且,更令人叫绝的是,那些被说服者如此热切地服从他们的要求,似乎说服本身就是一种恩惠,让被说服者迫不及待地想要报答。 但同时令人沮丧的是,这些天生的说服大师往往无法解释自己的非凡才能,也无法将其传给他人。他们与人沟通的方法是一门艺术,而众所周知,艺术家都是擅长于做而不擅于分析原因的。他们无法向我们提供多少帮助——我们中的一些人无论魅力或口才都称不上出众,但仍然要应付管理者所面对的基本挑战,即通过他人完成工作。这个挑战让企业高管感到痛苦。每天,他们都要挖空心思考虑如何激励和指挥一支高度个性化的工作队伍。“我是老板,必须昕我的”这样的手段已经过时了——即使这样做不会令当事人感到屈辱或士气受挫,在当今社会,它也已经不合时宜了。如今,跨职能团队、合资企业和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让权限范围变得模糊。在这种环境下,与凭借权力发号施令相比,说服技巧对他人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 这又让我们回到开始的话题。说服技巧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必不可少,但如果最 具天赋的说服大师无法将其传授给他人,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获得这些技巧?我们 必须依靠科学!在过去五十年中,行为科学家经过多次实验,已经掌握了大量关于 导致人们让步、服从或改变的互动方式的信息。此项研究显示,只要触及人类根深 蒂固的几种欲望和需求,说服行为就可以奏效并获得期望的结果。换句话说,说服 有其基本原理,而我们可以传授、学习和应用这些原理。通过掌握这些原理,管理 者就可以将科学的力量带入到工作中,从而达成一致意见、完成交易,并赢得他人 的妥协。在以下段落中,我将逐一描述说服的六种基本原理,并向管理者推荐一些 可以在组织中应用的方法。 好感原理: 人们喜欢那些欣赏自己的人。 应用方法: 发现真正的相似之处并给予真心的赞美。 被称为“特百惠直销会”(Tupperware Party)的零售方式正是对这一原理的生动诠释。特百惠产品展示会均由个人举办,而且几乎都是女性,举办者邀请许多朋友、邻居和亲戚到自己的家中。出于对女主人的好感,客人们往往都会向她购买产品——这种因好感而产生的购买动力已经在1990年一项关于展示会购买决策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在为《消费者研究》杂志(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撰写的文章中,研究者乔纳森·弗兰森(J onathan Frenzen)和哈里·戴维斯(Harry Davis)发现,这些人在做出购买决策时,对女主人好感所起的作用是对产品好感所起作用的两倍。因此,当特百惠聚会的客人购买产品时,他们不仅是通过购买东西来取悦自己,而且也是在取悦女主人。 对特百惠聚会的发现同样适用于一般企业:若要影响他人,先要与之交朋友。怎样才能做 到这一点?有关的研究已经确认了好几项可以增加好感的因素,不过有两项格外具有说服力:相似性和赞美。相似性可以将人们真正聚在一起。根据《个性》杂志(J ouma1 of Personality)1968年的一篇文章,在一项实验中,当参加者了解到他们拥有共同的政治信 仰和社会价值观之后,站在一起时就会靠得更近一些。另外,《美国行为科学家》杂志

烛之武退秦师劝说艺术解说 稿

1、大家好,我是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的语文教师邵长城,今天和大家一起赏析的是《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劝说艺术,我们知道《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精品,也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文本,本文的中心就是烛之武说服秦穆公,因此其劝说艺术的赏析就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2、今天,我们一起看一看烛之武是如何临危受命,巧妙利用秦晋矛盾,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兵一卒,离散秦晋盟约,劝退秦师,保卫郑国。下面,我们从内容、技巧两个方面来看看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 3、烛之武作为一个杰出的外交家,善于外交辞令。我们来看烛之武与秦军的对话内容,这段说辞很短,但是烛之武的言辞却很有逻辑。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第一步开门见山:郑既知亡,接着分析亡郑利晋、存郑利秦、并不失时机的揭露晋无信用、预测晋必阙秦 4、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烛之武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坦言郑既知亡,避其锐气, 承认郑国已处于危亡的地步,以退为进。 但是此时烛之武却没有半句为郑国乞求的话,相反,却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来表明为秦着想的立场。然后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阐明利害,动摇秦、晋联盟的基础。 假如烛之武此时继续挑拨秦、晋关系,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他转换角度分析 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攻郑还是友郑,秦王当然就会权衡利弊了。 在经边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 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婉言提醒:晋必定攻秦,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终退兵,且留兵助守。由于晋国当时已成为中原霸主,秦穆公对此不能不存有戒心。次

工作中的拒绝艺术

工作中的“拒绝艺术” 人在职场,总要面对同事、客户与主管的许多要求。有时碍于公司规定或是工作负荷,必须拒绝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但是,习惯于中庸之道的中国人,在拒绝别人时很容易发生一些心理障碍,这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同时,也与当今社会中的某些从众心理有关。不敢和不善于拒绝别人的人,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就得戴着“假面具”生活,活得很累,而又丢失了自我,事后常常后悔不迭;但又因为难于摆脱这种“无力拒绝症”,而自责、自卑。 一般来讲,我们所面临的请求可能来自部下、上级、同事、或公司以外人员。这些请求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与职务有关责无旁贷的;二是虽然与职务有关,但是请求的内容不合时宜或不和情理;三是没有义务给予承诺的请求。后面两类我们要主动采取拒绝行为。 其实,学会拒绝的艺术并不难,我们先来对日常工作中“不合理的要求”进行归类,通过列举真实的情景案例,进而对案例背后的真正原因进行分析,然后给出客观实用的解决方案。 不合理现象之一:上级对下级有问必答 传统的管理观念是上司一定要比下属有能力,所以,很多管理者生怕下属认为自己能力低、不称职,因此事无巨细尽量满足下属的请求,从而求得下属的依赖,殊不知,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请看下面这个被管理界引用多年的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的情形:你的一位下属在公司办公室的走廊与你不期而遇,下属忙停下脚步:“哎呀,老板,好不容易终于碰上你了。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向你请示一下该怎么办。”接下来,他如此这般将问题汇报一番。尽管你有事在身,但还是不太好意思让这急切想把事情办好的下属失望。你非常认真地听着,可实际上你也是心急如焚,因为你也有很重要的事务要处理…… 几分钟后,你看了看手表:“噢,不好意思,我现在正有急事处理。这个问题,看来我一时半会儿答复不了你。这样吧!让我考虑一下,过两天再给你回复好不好?”你赶忙离开,不知不觉中也背上了一个重重的心理包袱。 两天后,下属如约打来电话:“老板,前两天向你请示的问题,你看我该怎么办?”忙乱中,你想了一下,才记起他讲的是哪一件事。“哦,实在不好意思。这两天我特别忙,还没有顾得上考虑这个问题,你再过几天来看看,好吗?”“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下属非常能体谅你。 一周之后,你又接到他的电话。不等他开口,你已经感到十分歉意,并再一次请求下属“宽限”几日…… 此刻,你似乎有些焦头烂额,因为现在你的内心已满是内疚——你不知不觉已成为问题的真正中心。

《左传》外交辞令之说服艺术

《左傳》外交辭令之說服藝術 陳致宏 (本文刊登於《國文天地》第23卷第6期) 一、前 言 《左傳》是現存記載春秋時期重要的文史資料。而其外交辭令為歷代學者所盛贊。《左傳》二百三十六則外交辭令,無論在辭令內容設計或語言表達技巧上,皆有值得今人借鏡學習之處。在表達方面,間接言語行為是《左傳》外交辭令重要特色,許多不便公開明講之內容,春秋行人透過賦詩、徵引、比興等方式,間接的進行表達與溝通。在辭令內容方面,以德、禮為外衣,行利誘、威脅之說服是一大特色。以下分別由間接言語行為與辭令內容說服角度兩方面進行討論。 二、間接言語行為與外交賦詩 間接言語行為,是指表達者因某些原因或考量,不便以公開明白的方式表達意見;轉而運用間接方式,委婉地將所欲表達之內容,寄寓於話語的表層意義之下。對於此類話語,接受者必須配合交際當時雙方所處的主客觀語境,進行解讀,以便真正理解表達者所欲表達之真意。《左傳》外交辭令中賦詩之屬,正是間接言語行為。外交賦詩是指交際雙方,選賦《詩》中某詩或某詩之某章,以間接、暗示的方式,委婉地表述己意,進行言語交際的一種特殊方式。交際雙方,在選賦某詩或某章時,是配合交際當時主客觀語境,考量國際形勢、兩國關係、雙方地位、與接受者心理等因素後,選賦最能表達己意且能令對方正確解讀之詩。而接受者,亦在配合交際當時語境後,對表達者所賦之詩進行深層含意的解釋。雙方運用賦詩的形式,間接地進行言語交際與溝通。外交賦詩可算是《左傳》外交辭令中精妙之典範。舉例說明如下。 魯昭公元年(西元前541年),正月,晉、楚、齊、魯、宋、衛、陳、蔡、鄭、許、曹等國,依弭兵之盟,尋盟(即對盟約之再確定)於虢。盟會結束後,晉國趙孟、魯國叔孫豹、曹國大夫等人返國途經鄭國,鄭簡公依禮設宴招待。當趙孟一行人抵達鄭國後,鄭國子皮出

拒绝的艺术——如何说不

拒绝的艺术——如何说不 拒绝的艺术——如何说不 拒绝是一门学问,有些时候,我们本想拒绝,心里很不乐意,但却点了头,碍于一时的情面,却给自己留下长久的不快。所以,我们学好它至关重要,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有感于此,转贴了一些相关文章,供探讨: 拒绝的艺术 「拒绝」是一种艺术,当别人对你有所希求而你办不到时,你不得不拒绝他。拒绝是很难堪的,不得已要拒绝的时候,我建议大家有一些拒绝的艺术: 一、不要立刻就拒绝:立刻拒绝,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甚至觉得你对他有成见。 二、不要轻易地拒绝:有时候轻易地拒绝别人,会失去许多帮助别人,获得友谊的机会。 三、不要盛怒下拒绝:盛怒之下拒绝别人,容易在语言上伤害别人,让人觉得你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四、不要随便地拒绝:太随便地拒绝,别人会觉得你并不重视他,容易造成反感。 五、不要无情地拒绝:无情地拒绝就是表情冷漠,语气严峻,毫无通融的余地,会令人很难堪,甚至反目成仇。 六、不要傲慢地拒绝:一个盛气凌人、态度傲慢不恭的人,任谁也不会喜欢亲近他。何况当他有求于你,而你以傲慢的态度拒绝,别人更是不能接受。 七、要能婉转地拒绝:真正有不得已的苦衷时,如能委婉地说明,以婉转的态度拒绝,别人还是会感动于你的诚恳。

八、要有笑容的拒绝:拒绝的时候,要能面带微笑,态度要庄重,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礼貌,就算被你拒绝了,也能欣然接受。 九、要有代替的拒绝:你跟我要求的这一点我帮不上忙,我用另外一个方法来帮助你,这样一来,他还是会很感谢你的。 十、要有出路的拒绝:拒绝的同时,如果能提供其它的方法,帮他想出另外一条出路,实际上还是帮了他的忙。 十一、要有帮助的拒绝:也就是说你虽然拒绝了,但却在其它方面给他一些帮助,这是一种慈悲而有智能的拒绝。 所以,拒绝要有艺术,要能: 一、不要立刻就拒绝。 二、不要轻易地拒绝。 三、不要盛怒下拒绝。 四、不要随便地拒绝。 五、不要无情地拒绝。 六、不要傲慢地拒绝。 七、要能婉转地拒绝。 八、要有笑容的拒绝。 九、要有代替的拒绝。 十、要有出路的拒绝。 十一、要有帮助的拒绝。 情境练习 -- 如何说不 一(朋友游说你抽烟。 你的朋友给你一根香烟并游说你去尝试,你对吸烟是十分反感的,你会怎样拒绝他,她,

视频课笔记——辩论:说服的艺术

课程笔记——“辩论:说服的艺术” 第一讲前提:为什么和是什么 一,前言:, 1,凡是不以说服为目的的辩论,几乎都是抬杠 2,学习辩论的两个误区:1 太过于注重表现自己;2 太过于注重压服对方。 二,为什么要学习辩论? 1、观点冲突无处不在(社会动物的高度自主性,为什么又有分歧,辩论能够澄清问题的根本冲突所在) 2、辩论是是争端的唯一正解(君子和而不同,但是通过学习辩论达到了解冲突的解决方式) 3、好的辩论极难得(社会上大多数是情感的宣泄和两种观点的对立) 4、说服力是综合素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三,辩论是什么? 1、什么东西很像辩论,却又不是辩论?(争吵) 2、争吵和争论有何区别?争吵只有论断没有论证,争论是有论证的(混沌情绪化) (敌意quarel—喧闹wrangle—琐碎squabble—尖刻bicker) 3、论断和论证有何区别?(前者对人,后者对事) (权威—强制—人身攻击—诉诸情感) 四,辩论的核心:说服 五,辩论的定义: “人生来自由而又处在无处不在的枷锁之中”---卢梭 1、判—分别(批判思维) 2、论(议)—凡言语,寻其理得其宜谓之论 证—说明(有理有据reason giving) 西方:argument ;you need a argument;弄清楚 debate:明确的辩题、辩方、规则、裁判 结论:辩论是运用批判性思维主张特定立场的说理活动。 1、持有明确的对立主张 2、随时以理依据支持观点(给出的论证可以从美学、心里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角度) 3、以中立第三方为对象(辩论是表演我们的说理能力) 4、以说服和共识为目标 批判思维:看辩论一直要保持一个为什么的心态。 六,课程结构: 基础理论:定义、态度、能力、组织; 环节拆解:立论、质询、反驳、总结; 类型分析:事实之辩、价值之辩、政策之辩、哲理之辩。

拒绝喝酒的艺术

拒酒词、与领导喝酒的诀窍、酒量不行的技巧 酒桌这个交际场所,是挺考验人的。你不能喝酒,最好学会拒酒;你不能酒量让新友们痛快,那就凭三寸不烂之舌让大伙儿开心。这样,你即时伤自己的身体,又不让劝酒者扫兴。下面介绍几条“拒酒词”,你看好使不? 一、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

你可以展开说:“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也难成全一个爱情。只有感情不够。才用玫瑰来凑。因此,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我不希望我们的感情掺合那么多'水分’。我虽然喝了一点儿,但这一点儿是一滴浓浓的情。点点滴滴都是情嘛!” 二、只要感情到了位,不喝也会陶醉 你试试这样说:“跟你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喝酒,是一种苦痛;跟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喝酒,是一种感动。我们走到一块,说明我们感情到了 位。只要感情到了位,不喝也陶醉。 三、只要感情有,喝什么都是酒 你如果确实不能沾酒,就不妨说服对方,以饮料或茶水代酒。你问他:“我俩有没有感情?”他会答:“有!”你顺势说:“只要感情有,喝什么都是酒。感情是什么?感情就是理解,理解万岁!”你然后以茶 代酒,表示一下。 四、感情浅,哪怕喝大碗;感情深,哪怕舔一舔 酒桌上,千言万语,无非归结一个字“喝”。如:“你不喝这杯酒,一定嫌我长得丑。”如:“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舔一舔。”劝酒者把喝酒的多少与人的美丑和感情的深浅扯到一块。你可以驳倒它们的

联系:“如果感情的深浅与喝酒的多少成正比,我们这么深的感情,一杯酒不足以体现。我们应该跳进酒缸里,因为我们多年交情,清深似海。 其实,感情浅,哪怕喝大碗;感情深,哪怕舔一舔。” 五、为了不伤感情,我喝;为了不伤身体,我喝 一点 他劝你:“喝!感情铁,喝出血!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宁把肠胃喝个洞,也不让感情裂个缝!”这是不理性的表现,你可以这样回答:“我们要理性消费,理性喝酒。'留一半清醒,留一半西醉,至少在梦里有你伴随’,我是身体和感情都不愿伤害的人。没有身体,就不有能体现感情;没有感情,就是行尸走肉!为了不伤感情,我喝;为了不伤 身体,我喝一点儿。” 六、在这开心一刻,让我们来做选择题吧!

霍夫兰的说服艺术研究

霍夫兰的说服艺术研究2011年11月15日20:46:21 最早对说服艺术展开系统研究并颇有影响的,是以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霍夫兰学派为首的耶鲁学派。耶鲁的研究宗旨是“提出科学的见解,以辨别哪些条件可使这类或那类劝服性传播的效果有所增强或减弱。”它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主要致力于理论性探讨与基础研究;第二、从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引申出理论上的创建;第三、强调通过控制性试验来测试一些命题。 耶鲁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大量而细致的实验:一是传播来源,二是传播方式,三是传播对象。 从传播来源看劝服。从传播来源方面可以区分出三种变量,即传播来源的可信度、知名度和动机。这三者对说服的效果起制约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可信度高的传播者比可信度低的传播者更能说服人,更能使传播奏效。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使实验对象对传播来源的印象逐渐变淡,而保留下来的记忆只有传播内容本身;知名度高的传播来源比知名度低的传播来源更具有劝服的优势;当劝服者的动机同他本人的利益相反时,他的劝服力量才最大。 从传播方式看劝服。耶鲁研究从传播方式上探讨劝服艺术可以归纳为四个命题:第一个是一面之词与两面之词哪个传播效果更好一些,对此,霍夫兰及其助手们的研究得出了四个结论: 第一,如果受众一开始就倾向于反对传播者的观点,那么把正反两面的意见都提出来比谈一面之词更为见效;如果受众原理就倾向于传播者的观点,那么只

讲正面就比正反两面都讲更好;对教育程度较高的受众,应将正反两面的意见一并陈述;对教育程度较低的受众,最好是只说一面之词。总之,只说一面之词,还是两面之词,主要的看受众方面的情况而定。 第二,对于先说后说孰更有利的问题。首因效应应指对开头的记忆较牢,近因效应应指对结果的印象较深。由此看来,放在前面的观点容易引起注意,而放在后面的观点容易得到记忆。 第三,明白优于含蓄。传播者把结论直截了当地告诉受众,要比让他们自己去猜出结论更为有效。不过,结论由受众自己得出也并非一无可取。相反,这样做有时效果更佳。 第四,情感型劝服比理智型劝服更奏效。当然,如果把理智和情感综合在一起,那么劝服的效果就比单纯的理智或情感要大得多。 从传播对象看劝服。其中主要有三点比较突出:一是听从性。决定受众听从性大小的,或者说决定他们耳朵根软硬的,是对自己的主观评价;二是恐惧诉求,在宣传一种主张时,轻微的恐惧比强烈的恐惧能取得更佳的效果。而提出与他们相反结论的,是社会心理学家霍华德·利文撒尔等人,他们认为最强的恐惧最有效。也就是说受众受到的惊吓越大,态度改变的可能和幅度越大;三是耶鲁学派的威廉·麦奎尔提出的接种免疫论,这一理论是站在受众立场,着眼于如何抵消传播者的宣传与劝服,如何保持原有态度。接种免疫论是用适当的反面教育,即有意识地向受众灌输一些反面信息,使他们的思想先对这类反面信息产生抵抗性,这样一旦他当们真正面临信息的大规模侵袭时,便不会轻易发生动摇。

(沟通与口才)说服的口才艺术

说服的口才艺术 说服的口才艺术必须从口才谈起。一个人只有拥有好口才,才能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剖析对方的处境,从而达成双边协议,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虽然几乎人人都会说话,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好口才。好口才的标准有:一是普通话要好,发音要准确,如果大家都听不明白你在表达什么,何来对话;二是声音条件要好,说话带有磁性,这样才能富有感染力地号召他人听你在讲什么;三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明确地表明你的中心思想;四是讲话时要有活力,语言态势、表情都要用到位,因为你的交流沟通不是在进行木偶表演;五是要有自信心,不害怕讲话,不害怕交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意愿或目的;六是讲话要有逻辑性,连贯,争取一气呵成,不给人云里雾里的印象;七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是每场演说或是沟通你都能提前准备好,也不是对方的所有回答或者提问都在你的意料之中,所以这就要求你要有临场应变能力。好口才的标准虽然严苛,但通过训练是完全能够实现的。通过以下的训练法,你就能拥有好口才: (1)快速朗读。 快速朗读可以使你的口齿更加流利。先找到合适的文章进行朗读,第一遍的速度可以稍慢一点,因为你要对文章进行了解并找出有困难的地方进行矫正。当你对文章熟悉之后,就要快速地朗读,而且速度要越来越快,达到你阅读的极限为止。即便是快速朗读,对自己的语音、语调、吐字发音也不能疏忽,要快而不乱。不能因为速度而把质量丢下,要无比严格地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在训练之后

达到口齿伶俐、发音清晰的效果。而在此过程中,你也可以将自己朗读的声音进行录制并监听,不论出现什么问题都要及时进行总结并改正。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没有人员的要求。只要你想,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朗读,并且无需他人的配合或帮助。 (2)背诵法。 “背”的目的在于记,即增强你的记忆力;“诵”的目的在于表达。如果你记住 了一篇文章,并能够理解其意思,在“诵”的过程中就能够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而所谓的背诵法需要经过以下的步骤:第一步,挑选出合适的文章;第二步,对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以及意蕴加以分析和理解,感受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努力做到感同身受;第三步,对文章进行处理,找出重点,划分停顿;第四步,在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的条件下进行背诵,可以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背熟了的条件下进行朗读,使自己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要矫正自己的发音;最后,背诵时要声情并茂,准确地背,准确地发音,准确地表达情感。可以说,背诵法的秘诀就在于一个“准”字。 (3)复述法。 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重复别人的话。其目的在于锻炼你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并且还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其方法是:先选择一篇短小并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文章,让发音较准、朗读水平高的人进行朗读,朗读过程中要进行录音。如果你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也可以自己朗读,然后听一遍自己的录音的同时复述一遍内容。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你能够将这篇短文完整地复述出来。复述时,你可以将第一次的复述对比原文,看你能复述到什么地步,再预测要进行多少次复述才能

说服的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b18233691.html, 说服的艺术 作者:肖孟佳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6年第02期 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是对人格重视和肯定的情感,只有懂得尊重自己,才可能尊重别人并受到别人的尊重。 说话是什么?在林语堂先生眼里是一门艺术;在刘震云的小说《手机》里,它是费教授的书名;在卡耐基的成功学里,它是一种工具;在郭德纲的相声里,它成了一门民间曲艺;在天天拿话筒主持节目的蔡康永笔下,它成了一项最划算的事情。善用语言是一门技能,有时候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服”教育,便是高校辅导员善用语言艺术的一种教育方式。 说服,要因人而异。世上没有能开任何锁的万能钥匙,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样,说服学生,只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及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辅导员要先了解学生的现实表现及思想状况,对学生的家庭、性格、爱好、情绪、态度等有着充分的了解,清楚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在全面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还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况而异地进行说服教育。对性格开朗、直爽的学生,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对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的学生,应由远而近,旁敲侧击;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学生,可采用商讨的方式;对成绩好的学生,可直接提出他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建议;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可先表扬他的优点,再提出建议;对同一个学生,还要注意选择说服的时机。做到这些,说服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服,要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启发自觉。道理要讲得透彻、入情、合理,事实要摆得真实、具体、充分、有力,要使人确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进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动,心悦诚服。既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只讲“理”,不讲“情”,学生便不能真正地被感化。作为辅导员,要能善于融情于理,融情于辞,言之为出,情在理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笔者所负责的系里有一位男生,因为沉迷于电脑游戏,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失去了学习兴趣,谈起电脑游戏津津乐道。了解他的情况后,便找他来谈心:“你知道吗?在老师心里,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但如果现在不掌握好基础知识,就你现在的成绩,老师担心你今后不会有长远发展,但老师相信,如果你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先做你应该做的事,再做你喜欢做的事,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说不定在计算机方面也会略有成就,努力吧,老师期待着你。”谈心完毕,该学生表示深受感动,并表态会控制自己玩电脑的时间。从此,他不再沉迷于电脑游戏,不再萎靡不振,成绩也略有提升。这件事说明,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更好地发挥说服的作用,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说服,要委婉生动。作为辅导员,在说服学生的时候语言表达要恰当,有了感召力,说服力自然就强起来了。苦口良药虽利于病,但因苦口,人们常不愿意吃;逆耳忠言虽利于行,但因逆耳,人们常不愿意听。如果辅导员能化苦药为甜食,变“逆耳”为顺耳,那么学生就乐意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