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与大国外交新思考

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与大国外交新思考

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与大国外交新思考
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与大国外交新思考

求知/月刊2013/12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格局加快重组,大国关系复杂多变,西方大国之间、新兴大国之间、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关系都在经历着历史性的嬗变,中国的位置更加关键、处境更加敏感。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五年来,国际格局多极化进入历史新阶段,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经过22年(1991年至2013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演变成“新一超多强”,当今国际新格局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立体几何”图景,具体来说包括如下三大特征:

第一,“一超多强”渐成“一超六强”,中国提前“被第二”。当今世界存在着七大“力量中心”(即有影响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分别是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与巴西,其中,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整体上相对下滑,而

且其“三驾马车”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美国虽然仍是“唯一超级大国”,但其超强实力今非昔比,已相对削弱。美国虽然凭借美元霸权,连续实施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超低利率与狂印美钞等维持了其经济增长,但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尾大不掉,失业率高位徘徊,国防等预算面临削减。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深重,经济增长长期处于衰退状态,南部“重灾区”国家与北部国家分歧加深,危机国家内部

社会矛盾激化,未来较长时期欧盟的主要精力将在于应对危机后遗症,对外影响力与整体合力大不如前。日本政府债务规模惊人,自民党安倍政权企图通过宽松货币政策与日元贬值刺激经济增长,其既是治标不治本,也难以扭转人口严重老龄化等不利趋势。

综合国外普遍看法,结合其“现实力”与“潜力”,金融危机不仅造就了“一超六强”的当今格局,而且还使得“六强”的排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欧盟与日本的位置相对后退,新兴大国的位置相对前进,中国尽管还只是发展中大

文/陈向阳

一、国际战略格局进入“新一超多强”时代

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与大国外交新思考

栏目主持人朱健电子邮箱qiuzhizhujian@https://www.doczj.com/doc/c17797488.html, 29

国,但已被外界越来越多地看成是“六强之首”与“世界第二”。由此,七大“力量中心”的排序依次是: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和巴西。

第二,从综合实力来看,七大“力量中心”又分成三个层次:美国无疑仍然独处第一个层次;中国、欧盟、俄罗斯同处第二个层次,其原因之一是这三家都是或都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如欧盟中的英国与法国),具有不可或缺的政治影响力;日本、印度、巴西同处第三个层次,其原因之一也是这三家都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政治影响力被大打折扣。

第三,两大“集群”的“竞合博弈”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或“主线”。基于国家利益以及意识形态、价值观与发展道路的异同,七大“力量中心”在参与国际战略博弈时选择了不同的伙伴或盟友,这在客观上形成了西方发达国家与非西方新兴大国这两大“集群”的分野与组合。而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当今的两大集群又不同于冷战时期的“两大阵营”,彼此不是对抗与截然分割的“零和”游戏,而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博弈”。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五年后的今天,当前两大集群各自的发展态势又呈现出阶段性新特点:西方发达国家集群接近摆脱危机,相继“止跌反弹”,同时开展了新的大联合(如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美日等“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TPP),力图联手重振往昔雄风,继续把持国际体系的主导权;非西方新兴大国集群则因为经济增长放缓而处于阶段性困境,与此同时也在开展彼此之间的大合作(如中、俄、印度、巴西、南非五国共同参与的“金砖国家”峰会)。

两大集群之间的矛盾与“竞合博弈”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一条主线,双方的地缘博弈主要集中于中东北非与亚太两大“热点板块”,并在前者主要体现为美俄博弈,在后者主要体现为中美博弈。与此同时,两大集群还在多个问题领域展开全方位的“领域”博弈,包括在经济、金融、能源、气候变化与科技领域,竞争新工业革命与新能源革命的制高点;在“全球四大公地”领域,博弈网络、海洋、太空与南北两极的话语权与权益;在发展模式、价值观与意识形态领域,竞争软实力与话语权。由于中美两国分别在各自集群之中的综合实力最强,使得中美关系越来越具有全球格局性意义,中美战略博弈愈发牵动全球,堪称“主线中的主线”,双方共同探索构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备受国际社会的瞩目。

第一,全球化导致大国关系的“内涵”变得更加深刻复杂,竞争与合作并存交织的“竞合”关系成为主流,你死我活的“零和”关系逐渐式微,伙伴化而非同盟化或敌对化的“新型大国关系”逐渐流行。

当今大国关系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在总体上呈现为“竞合化”、“矛盾可控化”、“低对抗化”与“伙伴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难以逆转的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导致各国的相互依存度加深,共同利益增大,各国利益交融,彼此命运休戚与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难以再泾渭分明、相互割裂。

进一步而言,五大因素导致大国关系“内涵”生变:一是面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国际恐怖主义、重大疫情等各类全球性挑战,各大国都难以独善其身,而只能是协调应对、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全球性挑战因而成为促进大国合作的新平台;二是大国共同经济与安全利益增多,相互依存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增加,矛盾的对抗性有所下降,竞争的可控性显著上升,彼此竞争以和平与发展竞争为主,军事较量大多“引而不发”,恶性竞争与“零和”博弈有所减少;三是大国竞争与合作交织缠绕,“竞合关系”凸显,敌友界线趋于模糊,博弈更为复杂,至于西方老牌大国与非西方新兴大国这两大“集群”,也有别于冷战时期的“两大阵营”或“两大集团”,二者之间的“集群博弈”属于“竞合博弈”,而非“集团对抗”;四是主要大国相互核威慑以及常规武器日趋高科技化,致使大国之间的战争代价过高、一旦事发各方均难以承

二、大国关系呈现四大

新看点

30

求知/月刊2013/12

受;五是各大国也大多能够汲取大国对抗两败俱伤的历史教训,其对外战略也在不同程度地与时俱进,加之还有来自国际法、国际组织与国际舆论的制约,各大国因而难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或恣意妄为。

第二,两大“集群”之间的“竞合博弈”渐次全方位展开。西方大国力图把持国际体系主导权,新兴大国则努力争取对国际体系的平等参与权,两大集群之间的“竞合博弈”还将向纵深发展,并将在以下四大层面深入博弈:

一是围绕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应对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等,竞争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当前新兴大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正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不负责任政策的三重冲击:欧美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久拖不决,严重连累了新兴经济体,导致其经济增长普遍减速;发达经济体为了摆脱与转嫁债务危机,竞相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变相压低本币的币值,藉以稀释主权债务、扩大出口与争夺国际市场份额,不仅抬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而且推升新兴经济体本币的币值,导致新兴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力被削弱,其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危险;发达经济体肆无忌惮地实施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重点针对新兴大国发难,动辄实施反倾销与反补贴制裁,搞得国际经济环境乌烟瘴气。对此,新兴大国迫切需要强化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抵制发达国家的不负责任行为。二是围绕中东北非新秩序与经济重建,围绕是坚持不干涉内政还是强调“保护的责任”,竞争道义制高点、地缘战略与经济权益,其中叙利亚与伊朗核问题是两大焦点。三是围绕网络、海洋、太空、极地四大“全球公地”,角逐“新边疆”与“高边疆”规则的制定权。四是围绕“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温室气体减排细节与新能源经济,竞争“气候新秩序”与新能源产业的主导权。

第三,美俄明争暗斗加剧。俄罗斯收留曝光美国网络监控庞大计划的斯诺登,美国愤而取消原来计划好的“奥普会”,奥巴马反咬一口,指责俄对外抱持“冷战思维与心态”,俄总统顾问则一针见血反唇相讥,称美至今不能“平等对待俄”。“斯诺登事件”导致原本就渐冷的美俄关系进一步降温,美俄矛盾在短时期内难以缓解。

从中长期来看,普京主政下的俄罗斯将与美展

开全方位的竞争角力。其实,美俄矛盾趋于加剧

有其必然性,“斯诺登事件”只不过是一个导火

索而已,双方的“结构性矛盾”可谓根深蒂固、错

综复杂,具体包括如下多个方面:

一是不同的国际秩序观,美仍谋求建立所

谓“单极”世界,俄则致力于“多极”格局;二是美

傲慢自大,自视为冷战的大赢家,长期把俄看成

是冷战的“手下败将”,一贯轻视与贬低俄,骨子

里不愿平等对待俄,俄有强烈的不被尊重感;三

是美惯于干涉别国内政,视俄为“专制”、“威权”

国家,对于普京的东山再起、再度出任俄总统相

当反感,坚持资助俄罗斯的“反对派”,策划所谓

“颜色革命”,干涉俄罗斯内政;四是地缘战略冲

突,美自冷战结束后便持续挤压俄罗斯地缘空

间,坚持推进北约“东扩”,在俄罗斯与格鲁吉亚

的冲突中偏袒格方,在中东的叙利亚危机与伊

朗核问题上敌视叙、伊现政权,俄则相反,坚决

支持叙政府“反恐”与“平叛”,主张对话与政治

解决伊朗核问题;五是战略安全冲突,美持续推

进研制部署反导系统,企图实现战略武器的

“矛”、“盾”兼备,俄则反对美推进反导系统,力

求维持战略平衡;六是斯诺登曝光的“棱镜”等

计划暴露了美国的网络霸权野心,美国的对外

网络渗透窃密严重侵害了别国主权,俄也是美

重点监控对象之一,俄对此当然不会买账;七是

美国页岩油气大开发导致全球能源供应格局重

组,作为能源供应大国的俄罗斯明显感受到了

来自美国的新挑战;八是普京总统个人的因素,

普京不仅是条“硬汉”,而且足智多谋,对外善于

“打牌”,堪称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战略玩家”,

他以复兴俄罗斯民族与国家为己任,具有强烈

的历史使命感,对外当仁不让、刚直不阿、敢于

担当,美国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自然会在俄

罗斯碰壁。

综上所述,无处不在的美俄矛盾在一定程

度上难以调和,因为究其矛盾的实质,美国坚持

对外称霸谋霸与干涉扩张,俄则反霸权求平等、

捍卫自身主权与自主发展道路、维护自身战略

安全与地缘利益,二者之间可谓是针锋相对。

第四,中美战略博弈水涨船高、来日方长。

31

求知/月刊2013/12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中美力量对比“美消中长”与中美相对实力地位“中升美降”。正是在此大背景下,中美关系越来越具有“竞合博弈”的特点,彼此之间既有合作的一面,更有竞争的另一面。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竞争呈现加剧之势,竞争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领域:

一是双方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竞争,美国虽仍为“唯一超级大国”,但中国的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霸权国家与崛起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此消彼长还在加快,而这便是制约中美关系的所谓“结构性矛盾”;二是双方价值观、意识形态与政治体制反差巨大,中美分别是社会主义大国与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彼此之间的发展模式竞争趋于激烈;三是地缘战略竞争,尤其是围绕亚太,美国企图在中国的“家门口”喧宾夺主,以“海洋航行自由”与“海洋乃全球公域”等为幌子,插手中国与邻国的海洋争端,极力阻拦中国的“海洋崛起”,竭力维护其海洋霸权;四是经贸竞争,面对中国经济的后来居上,奥巴马政府推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一再炒作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平衡”,对华滥用“双反”制裁;五是网络空间竞争,美国假手“网络自由”与“网络安全”,奉行双重标准,视中国为其称霸网络空间的“主要威胁”;六是围绕中东北非乱局竞争道义制高点与国际话语权,美国针对叙利亚等大肆推行“保护的责任”与“政权更迭”,中国则坚持尊重当事国主权与不干涉内政,双方围绕安理会的有关决议针锋相对。

面对国际战略格局的深刻调整与大国关系复杂多变的新气象,中国应创新对外战略与大国外交,稳步增强国际战略的主动权。

第一,对外坚守“发展中大国”的定位不动摇,不被GDP总量乃至综合国力“世界第二”的“高帽子”所忽悠,始终兼顾“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对外承担国际责任,坚持量力而行、权责匹配、自主决定。

第二,均衡稳健推进大国外交,拓展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大国合作,推进大国协调机制化与多样化。均衡发展与西方老牌国家及新兴大国的关系,构筑更为主动有利的大国“战略伙伴关系”框架。重点推进新兴大国战略协调,以整体的力量应对西方大国的联手制华。将“大周边”作为大国外交的重点,力争中美在亚洲与亚太“和谐共处”、“良性互动”,推动中、俄、美、印四大国开展亚洲政策对话,共同维护周边的和平与稳定,有效捍卫自身的地缘战略利益。

第三,针对几组紧要及“敏感脆弱”的大国关系,增进互信、两手并用、确保主动。对美国坚持合作与斗争并举,加强军事交流与战略互信,稳步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展望未来,对于美国将中国视为诸多领域的竞争者乃至挑战者的态度,我们应心中有数、实事求是,辩证运筹中美关系,不回避矛盾、问题与竞争,把握好合作与竞争的平衡。一方面力促合作与增加互信,另一方面正视与管理竞争,致力于良性而非恶性竞争,努力掌握驾驭中美“竞合博弈”的战略主动权;对俄罗斯拓展经贸合作,推进战略协作,精心培植互信;对日本刚柔并济,既要多管齐下地坚决抵制日本当局的右倾化,有效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又要努力妥善争取日本的普通民众,尽量做到“斗而不破”;对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在深化合作的同时,应妥善管控分歧与竞争;主动运筹中美欧、中美俄、中美日、中美印等战略三角关系,不断扩大回旋空间。

第四,有效应对西方大国之间的新联合,密切跟踪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进程,通过推进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加以应对;高度重视美日联手推进“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通过深化升级中国与东盟之间的“10+1”自由贸易区,以及加快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化解来自TPP的挑战;加快与新兴大国之间的经济金融合作,加紧落实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重大项目。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朱健

三、中国的大国外交

新思考

32

求知/月刊2013/12

试题库——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试题库——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88 更新时间:2011年11月25日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C) A.民族矛盾 B.贸易保护主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宗教纷争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B) A.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B.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C.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D.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关系 3.当今世界局势发展方向是(C) A.单极化 B.两极化 C.多极化 D.三极化 4.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其核心问题是(C) A.人口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北问题 D.环境问题 5.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D) 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6.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A) A.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B.独立自主 C.加强同西方国家的合作D.加强对话,反对对抗 7.邓小平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B) A.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B.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C.以平等互利为基础D.以互不侵犯为基础 8.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D) 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主题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

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战争时起时伏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9.提出“真正不结盟”战略的是(B)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0.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C) A、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B、促进南北合作 C、资本的跨国流动 D、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多项选择题 1.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恒指经济新秩序必须(ABCD) A.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和强权政治 B.树立新安全观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维护世界多样性 E.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2.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BDE)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独立自主 E.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我国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是因为(AB ) A.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它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C.我国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主导D.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BC )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真正的不结盟”

国际战略格局在进入21世纪后出现的新变化

国际战略格局在进入21世纪后出现的新变化 一、国际战略格局概述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最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是每一个国家的最大梦想。 国际战略格局的样式是由“力量对比关系”所决定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新生力量的形成与变化,使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随之变化,从而形成单极格局、两极格局以及多极格局。国际战略格局同经常变动的国际战略形势有所不同,它在一个相应的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新旧战略格局的交替转换,通常发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剧烈的社会大动荡之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19世纪及20世纪世界格局 19世纪以后,欧洲列强统治和影响着世界上的广大地区,从而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战略格局。这一格局的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列强内部发生剧烈矛盾,导致了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以后建立的"雅尔塔体制",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的世界格局,建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主导地位的国际战略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以美苏两极为主导的

“雅尔塔体制"彻底崩溃。借助前苏联的崩溃,美国的军力和经济膨胀到了极点。但由于日本、德国、西欧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海湾战争以后,美国的"单极"世界格局计划破产。随着世界形势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国际战略格局开始出现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可以相信,一个新的以多个力量中心为基本结构的多极化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形成,而且不可阻挡。 三、进入21世纪后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国力量面临着重新洗牌。新兴大国崛起,国际格局开始展露出向非大国时代发展的趋势。进入21世纪11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冷战期间存在的明显敌友关系现在变的模糊不清。如果说冷战后头十年国际上出现了第二次西方中心主义思潮,那么到了新世纪前十一年,这种西方中心主义已经开始有所消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经济格局在美国、欧盟、日本外,又出现了一股新的非西方的经济力量。在当今国际格局中,美国、欧洲和日本拥有绝对的力量,是国际制度的制定者和规划者,但是国际上还存在着除欧、美、日以外的五类国家,分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俄罗斯、伊斯兰国家、失败国家和反美国家。国际格局未来的发展取决于西方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是否达成妥协以及双方是否有效的处理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崛起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发展中国家在各自发展进程中暴露出发展不均衡的趋势,

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00字论文

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应环境变化和历史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既契合中国利益又符合世界发展利益、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影响的外交新理念。 落实“中国化”或“中国特色”。为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全面深入地总结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当代外交实践中积累的极其丰富的经验,以奠定牢固的实践基础。我们要以中国外交历史和现实问题为中心和出发点,以中国外交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积累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为素材。在总结外交经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包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还要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华,倡导中国式外交理念和价值观,这是实现外交学中国化的民族文化基础。 在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过程中,还必须落实“系统化”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按照系统方法来全面地总结外交实践经验,构建完整的而不是片断的、互相联系的而不是相互孤立的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系统化还要求我们在大力发掘中国优秀思想宝库的同时,能够海纳百川,具有开放性,充分吸收国外特别是西方外交学的积极成果,使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内涵更加深厚丰富。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必须符合“科学化”的要求,理论概念和范畴要十分严谨,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科学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发现规律,解释现象,预测未来,指导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科学理论需要用科学方法来构建,在研究程序上至少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概念操作化、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外交学应当是兼具学理性与实践性的科学理论体系。但迄今为止,无论是国外包括西方的外交学著作还是中国已经面世的外交理论体系,多数更加注重的是外交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而缺少高度的学理性、科学性。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世界格局。现阶段,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各个国家利益集团的斗争暗流涌动,中国的外交布局已然发生了变化。特别在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更是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强调要增强战略定力,坚持和平发展,要始终不渝地走好和平发展这条道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还要切实地维护好自己的核心利益,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决不会屈服于任何的外来压力。可以说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概括起来是四句话,大国是首要,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关于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还提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这面旗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合作共赢是国与国之间更好的、更和谐的共处方式,追求的是一种1+1 >2的和谐发展,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激励;既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拒绝竞争,是以理性的态度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首先,中国在积极探索新型大国关系之路。近两年,习近平主席多次同美俄领导人会晤,为中国同美俄的新型大国关系发展规划了路线图。新型大国关系核心在于坚持互利共赢,求同存异的理念,抛弃冷战思维。中国同美俄等大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合作,开放合作是现代国家特别是崛起中大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往经验告诉我们,闭门造车是永远行不通的,中国经济已然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虽然在一些地方“中国威胁论”依然存在,但只要中国保持和平发展的势头,在与其他大国开展外交关系中坚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就一定有信心赢得新型大国关系的未来。其次,在与周边的外交关系上,中国致力于塑造一个更加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周边环境。目前,中国周边形势并不平静,无论是“钓鱼岛”问题还是南海问题,都是目前摆在中国政府面前最棘手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由于中国的迅速崛起导致周边地区的不安,“中国威胁论”依然在某些周边国家盛行。加之某些域外大国的干预和挑拨,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能否和平发展还存有疑虑。然而,只要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和繁荣稳定的方针,诚心诚意地与周边地区开展合作交流,夯实睦邻关系的社会基础,终有一天会解决这些问题。 再次,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上,中国大力弘扬新型义利观,构建与发展中国家

2019高考专项练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

2019高考专项练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 变 (限时45分钟,总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 A.俄国成为欧洲大陆政治经济的主宰 B.反法同盟最终战胜拿破仑统一欧洲 C.封建势力与资本主义势力的斗争激烈 D.英国霸主地位逐渐被法国所取代 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势力,也遭到欧洲封建君主国的联合抵制,欧洲封建君主国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 答案:C 2.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说:“由于把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战争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而且,法国还将是德国任何敌对力量的潜在盟友。”以下不.能表达上述观点的是( ) A.普奥联军和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 B.德国割占阿尔萨斯和洛林,获赔50亿法郎 C.法德矛盾成为一战前的三对主要矛盾之一 D.在巴黎和会上,法国坚决主张制裁德国,以防其东山再起 解析:学生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场战争是什么,由“拿破仑三世”可知这场战争应该是普法战争。“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从B项中可以表达;而“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可以从C、D两项中得到表达。而A项中事件不能表达,因为发生在普法战争之前。 答案:A 3.(精选考题·四川高考)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解析:此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即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正在丧失。一战后欧洲各国遭到削弱,美国和日本实力增强。A与题意无关,C、D不符合史实。 答案:B 4.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英国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利用法美矛盾,压制法国 B.维护欧洲安全,防止美国介入欧洲事务 C.维护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 D.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并主宰欧洲 解析:外交政策推行的根本目的是为本国国家利益服务。A是英国对外目的的表现之一,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项是英国对外目的的表现之一,也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C项迷惑性强,但C项是现象,是根本目的的表现。D项符合英国当时的国家利益,应选D。 答案:D 5.列宁曾经指出:“靠凡尔赛体系所维系的国际关系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却说:“这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休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 ) A.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 B.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华工2015毛概题库第10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国家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A.分清敌我B.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 C.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D.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B;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28-2 2、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战略构想是在()。 A.1945年B.1946年C.1947年D.1948年 答案:B;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29-1 3、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下列国家中属于第三世界的是(); A.中国B.苏联C.英国D.日本 答案:A;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29-1 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 C.开放与合作D.和谐与共赢 答案:B;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30-2; 5、1985年,邓小平将国际关系问题总结为“东西南北”四个字;其中核心问题是()。 A.人权问题B.和平问题C.东西问题D.南北问题 答案:D;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30-2 6、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这是由于()。 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答案:D;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30-3、p.231-3 7、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一极独霸世界B.两极格局对峙C.单边主义抬头D.多极化 答案:D;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31-2 8、经济全球化有其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属于其负面影响的是()。 A.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B.对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形成了影响C.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政治的多元格局D.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形成了冲击答案:D;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32-3

6.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六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第二部分陕西专题突破 时新热点突破 专题六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1.(12分)某校九年级二班同学以“世界格局的变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强权政治】 材料一在拿破仑帝国最终战败之后,欧洲各战胜国从1814年10月1日到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召开了“处理战后一切问题”的国际会议……维也纳会议形成了新的维也纳体系,重建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秩序,并把弱小国家重新置于强国的民族压迫之下,所以它的反动性质是十分明显的,它的决议也是违反民族和民主原则的……维也纳体系源于战争终于战争,最终因为20世纪初的世界性战争的爆发而瓦解。 ——摘编自金卫星、刘大明《世界近代史》(1)指出20世纪初取代维也纳体系的世界新体系是什么?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这个新体系的特点。(3分) 【冷战竞争】 材料二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2)依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战后世界格局。列举促使该世界格局形成的重要历史事件。(3分) 【新生萌芽】 材料三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让·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想及其亚洲启示》(3)依据材料三,指出欧洲国家突破“坚冰”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4分)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快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南北经济力量博奕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所谓南,系指南方国家,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获得独立与主权的发展中国家。所谓北,系指北方国家,即发达国家,集中在被称之为“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OECD)之中。南北关系,体现为南北政治、经济、科技和安全、军事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与斗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南北经济实力对比逐渐发生的变化。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南方国家的GDP增速已高于北方国家,但人均GDP增速则低于北方国家。然而步入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在经济总量上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数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在21世纪头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变是永恒的,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人们不应再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就会趋于缩小,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必然的结果。 一、亚洲率先走向崛起 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1820年,全球经济总量为6950亿美元,法国、英国、美国分别占5.4%、5.2%、1.8%,而中国和印度则分别占28.7%和16%。但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亚洲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与侵略。然而,二战后,由于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亚洲率先涌现出一批跳跃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继起飞成“龙”,被国际社会誉为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80年代至90年代,马来西亚、泰国“准新兴工业经济体”以及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也都在加速经济发展,以争取早日成为新兴工业国。尤其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未、越南在80年代中、印度在9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变革,促进了各自经济的腾飞,为东亚乃至亚洲的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拉动效应”。在1997—2007年的10年里,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愈益增大。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在2008年4月4日报道中指出,2007年,中日韩、台湾、香港、东盟10国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万亿美元,是1980年的6倍。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业已替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早己不复存在。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指出,150年来,西方享受了进步与繁荣,而亚洲却遭受贫困与饥饿。现在,亚洲正走上经济复兴的道路,这将使他们重新得到他们以前文明所拥有的辉煌和荣耀。 二、新兴大国的腾飞和“超高速”发展 美国高盛集团全球经济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经济的可能发展,并在2003年发表了《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2050年之路》研究报告,提出了“金砖四国”(BRICs)的概念。“金砖四国”都是大国,尽管在这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巴西经济陷入零增长,但由于中印经济的拉动,“金砖四国”经济总和占全球GDP的比重还是由2007年的13%上升为2009年的15%,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加速了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继“金砖四国”之后,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推出了所谓“钻石十一国”概念(菲律宾、孟加拉、埃及、印尼、伊朗、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指出在2004—2007年4年间,十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5.9%,是欧洲国家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在2007年则提出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展望五国”(VISTA),系指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认为这五个国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其经济将会有飞速的发展。根据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的推算,从2005—2050年,西方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以美元计算,与现在相比最多扩大到2.5倍,“金砖四国”将扩大到20倍,而“展望五国”可能扩大到28倍。这虽然只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和一种预期,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北经济未来

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

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和充满希望的变化,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要和平,谋稳定,促合作,求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国关系正在尽心深刻的调整,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当然,国际形势下的不确定因素也充斥很多。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际战略格局依然是“一超多强”,美国将继续保持其综合国力的全面优势,但其相对下滑的趋势无法改变,它对世界的影响力也进一步衰退。欧盟诸强、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东盟等大国或集团的实力将相对上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也进一步提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实力的不平衡发展决定了新世纪大国大国关系的基本特点使竞争与合作、斗争与协调并举。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的关系,对于我国的战略利益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我国与美、俄、日三大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 从大方面来说,近些年来,亚洲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棋局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逐渐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认为,从经济方面看,亚太地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从安全方面看,亚太地区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印巴次大陆、南海海域、台湾海峡、朝鲜半岛等四个热点地区仍有可能爆发危机冲突,而亚洲没有北约那样的安全机制来确保地区和平与稳定。更重要的是,加大在亚太地区的投入,可以防止亚太地区出现能够挑战美国的“潜在对手”,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的经济和安全,确保美国在21世纪全球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其目的不言而喻,矛头直指中国。 一方面,美国强化在亚洲的军事存在,继续在亚太保持10万驻军,并加大武器装备配置上的倾斜,谋求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优势地位。另一方面,频繁进行军事演习,构建军事同盟,构筑美国主导的的集体安全体系。 “9·11”事件后,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美国发动了对阿富汗的的军事打击,将势力渗透到了南亚大陆,填补了其在该地区的势力真空。自此,美国完成了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两面夹击”,对中国形成“全面遏制”态势,对花包围圈逐渐收紧。 从具体方面来说,中美“人权观”分歧、台湾问题、NMD与TMD障碍、经贸摩擦此起彼伏、价值观的差异以及美国从未放弃在对中国的和平演变,这些都对中美关系提出了考验,

大国关系影响国际格局

大国关系影响国际格局,国际格局变化促进大国关系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约》(1950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缔结该条约的原因。(6分) 答案:吸取历史教训,防止日本等国重演侵略战争;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美国扶持日本,敌视新中国;中国实行—边倒外交政策。(任答三点给6分) 材料二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2)归纳材料一、二的双方国家在合作目的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合作方式的不同之处。(6分) 答案:同: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双方互利交流。(2分) 异:材料一:结盟,针对具体国家,强调经济相互援助。 材料二:不结盟,不针对具体国家,强调科技文化交流。(4分,围绕材料概括,言之有理即可)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解读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解读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杜正艾 家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意义深远,是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论述言简意赅、亮点纷呈、立意高远,报告对中国外交在二十一世纪的地位、角色和战略内涵进行了准确、清晰、科学的定位。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向世界亮明了中国外交的大方向,把中国外交战略提升到了历史性的新高度,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应着重把握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 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明确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 习近平同志倡导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与传统国际关系不同。十九大报告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做了明确的阐述,包含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相互尊重。强调的是,要摈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要一律平等,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要尊重各国根据各自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国家内政。 第二个关键词是公平正义。强调的是,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要尊重彼此的关切、照顾彼此的利益,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制定平衡反映各方利益和关切的国际规则,确保各国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营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第三个关键词是合作共赢。强调的是,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过去那种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不能把世界长期发展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世界各国无论大小,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的时候兼顾他国合理关切,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让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 2.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作了明确阐述。这个共同体就是要“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对此,我们要把握五个关键词。

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形势与政策 印度对中国保持高度警惕 _____中印关系的背后

首先,中印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综合实力,两国交往带有巨人对话的特点。按通行的观点,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印两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都具有国土广阔、资源总量巨大、人口众多等优势,近年来又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国家,就以最能反映国家总体国力的几项指标为例:国土面积,中国列世界第三,印度第七;人口,中国列世界第一,印度第二;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列世界第六,印度列第十一;军事力量,中印两国在常规武器数量、技术装备以及军队规模等方面居亚洲前列,而且都拥有核武器;国际影响力,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则在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中印还在某些科技领域领先的同时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力争迈进科技大国的行列。这一切表明,中印已经在迅速改变长期以来的“大而弱”形象。 其次,两国都将对方看作与本国战略利益关系重大的国家,从而将其放置在大国的位置上。1998年,时任印度国务部长的昆瓦·辛格就认为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领土边界的问题,与处理印度的外交政策紧密相关。在印度主要政党的执政纲领中,也将与中国的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5]。这与中国对印度的态度完全相同,中国政府首脑在许多场合都高度评价对印关系的重要性,在2003年和2005年两国政府首脑互访时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都把这种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的高度。 再次,中印关系的影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影响,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美国学者撰文指出:“部分观察家相信,中国和印度能够成为合作伙伴以抗衡美国的霸权。”[6]日本学者则认为随着中印两国在2050年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将难以避免出现“小国化”的趋势,因此“现在日本应该改变只追随美国的思路,建立包括亚洲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共存关系”[7]。在更多研究者的观点中都透露出一种强烈的信息,即人们愈中印发展历程与因素 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中印关系的现状 众所周知,中印在地理边境问题上有历史遗留的争议,这一争议曾引起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这一仗打完之后,印度的大国梦被打碎了。自1967年以来,中印边界没有发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一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1.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 A.民族矛盾 B.贸易保护主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宗教纷争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 A.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B.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C.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 D.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关系 3.当今世界局势发展方向是() A.单极化 B.两极化 C.多极化 D.三极化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 A.中国,印度,缅甸 B.中国,印度,越南 C.中国,朝鲜,越南 D.中国,印尼,巴基斯坦 5.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 A.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B.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成 C.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D.社会,经济全球化 6.邓小平对全球形势作出一系列新判断的科学依据是() A.实事求是 B.意志决定论 C.唯物主义无神论 D.英雄造时势论 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 A.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 B.由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性质决定的 C.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世界各国人民发展友好关系的必然结果 8.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地位高低和大小,取决于() A.军事力量的强弱 B.政治影响大小 C.资源丰富程度 D.综合国力大小 9.我国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是() A.自力更生原则 B.互通有无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友好合作原则 10.发展和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 A.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B.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 C.发展对外贸易 D.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 11.对外商投资企业在税负上实行的国民待遇原则的含义是 A.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优惠税率 B.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一样,公平税负,平等竞争 C.实行比国内企业稍重的税负 D.按照外资来源国的税法对外资企业收税 12.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经济成分是 A.国有制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3.当前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带属于 A.经济特区 B.沿边开放地带 C.经济技术开发区 D.沿海开放地区 14.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 ) A.反对霸权主义 B.反对帝国主义 C.维护世界和平 D.独立自主 15.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 )

形势与政策_国际形势

中国与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计划不仅一一落空,而且不得不面对伊战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压力。美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姿态变化虽暴露美难以单枪匹马独步世界,但与越南战争不同,在伊拉克受到的挫折并未使美伤筋动骨,没有动摇美推行强权政治所依赖的实力基础,亦难以使布什政府对其霸权战略进行全面反思,从根本上吸取教训。 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美国反恐战略对国际反恐斗争之局限和弊端进一步显现;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反映出国际反恐阵线的内部分化倾向。 今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其次,美国反恐战略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局限和弊端暴露无遗。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先发制人”的战争,不仅未使恐怖主义受到震慑,或使美国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附解析

易混易错点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错因归纳: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掌握不准确。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 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 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4.(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

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和看法

形势与政策调研报告 姓名:余朝飞软件学院软件工程03班 20102037 万熙软件学院软件工程03班 20102029 王郑合软件学院软件工程03班 20102004 巫强软件学院软件工程03班 20102059 2011年6月10日 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和看法 一、国际战略坏境和格局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格局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看:国家的层面和从军事层面看。 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战略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从国家层面看,国际战略环境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安危和兴衰;从军事层面来看,影响一个国家军事斗争的对象,性质,目标和敌友关系。不同的国家由于地位,实力,和其他的国家的相处的方式等有所差异,对国际战略环境就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和判断,如我国认为和平与发展才是这个世界的主题元素,然而有些国家则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和举措。

自从两极战略格局解体后,直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一种新的国际战略格局,这是因为当今这个世界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国际背景和条件下,因此当今这个世界还仍然处在新的战略格局形成的过渡时期。当然世界不会一直以这样的状态存在下去,最终还是会以某种相对稳定的国际战略格局出现的,这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当然具体是什么战略格局,这还需要根据未来这个世界的发展状况来确定,将来哪个国家会在这个世界占据着主导地位,就需要他们在未来的时间里面做出了什么事情。当今世界一些主要国家正在有所作为,以争取在未来的国际上占据着一个有利于自己国家发展的地位。不过当今世界已经呈现出了一超多强的明显特征,即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以及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等多个强力国家和集团,他们在这个世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在相当的程度上关系着世界的局势和国际问题的解决。 现在国际上存在主要的两种对国际战略格局发展趋势的看法: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根据字面意思的理解就可以找出两者的不同,单极表示一个国家或者集团,而多极世多个国家或者集团。 但是我认为从当前国际形势的现状和格局基本走向来看,多极化是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总趋势。国际战略格局是由世界强力国家的博弈的结果,大国实力地位的变化是刀子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战略格局虽然是冠以“国际”之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这个平等的地位参加其中的;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变化本质上是世界主要强国战略利益的调整和变化,这正是他们之间的利益需求和矛盾冲突引起的国际改变;国际战略格局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那些成为“极”的国家之间会有一种制约关系,力量相对平衡,世界总体就会相对稳定。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不断变化的阶段,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断的发生变化,

试论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发展战略

试论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发展战略 摘要:国际政治格局,就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类政治实体在一定的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表现形态。世界正处在一个大转折、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根据国际风云的变幻,制定和调整各国的国际战略,力争在新的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调整的基础上,占据有利的地位,以便创造一个有利于自身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壮大自身的实力,争取在世界舞台上有更大作为。 关键词:格局演变战略 (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 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前后,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等三国首脑,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后遗留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问题,举行了三次重要会晤,即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和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三次会议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一系列的协议或协定,内容包括三大类:一是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二是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三是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这些协议协定及其实施就构成了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国际力量对比的状况。美洲的美国和西欧之外的苏联,占据了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丧失了、改变了。雅尔塔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它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与和平相处。在近半个世纪里,雅尔塔体制对于防止德、日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活,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定,保障欧洲与世界的和平、避免世界战争的爆发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联合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雅尔塔体制具有少数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大国依据新的实力对比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它将大多数中小国家排除在外,甚至无视和公然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损害一些国家的正当权益与利益,因此理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