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和未来趋势

2011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和未来趋势

2011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和未来趋势
2011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和未来趋势

少将:中美关系质变爆发军事冲突并非不可能

原文编者按: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国际局势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愈加鲜明。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国家治理的理念;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金融危机开始向政治和社会危机转移;中国周边环境出现新变化,形势日益严峻。

为进一步了解和研判正在发生变化的国际局势,继去年举办首届“纵论天下”国际形势研讨会后,12月16日新华网再次邀请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畅言2011年国际战略格局出现的新变化,并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新华网希望通过举办“纵论天下”系列研讨会,传递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帮助网民消除对很多国际热点问题“怎么看”的困惑。

新华网每天将推出数篇专家的精彩演讲,本文是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彭光谦少将题为《如何看待美国战略重心转移》演讲的主要内容。

影响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有三件大事:

一是以美国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为代表的持续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危机、价值观危机;二是席卷西亚北非的历史性政治大动荡;三是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就是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向亚洲地区转移。

一是大危机、二是大动荡、三是大转移,分别发生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军事领域。特点是立体动荡,全球联动,持续发酵,前景难料,表现出国际格局转型期、过渡期的典型特征。

这是对2011年国际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同时这三件大事也与中国国家安全,国家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我想着重就“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谈点个人的看法。

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已基本到位

有一个地球物理学家曾经告诉我,整个地球有两大地震带,一个是环太平洋

地震带。另一个是欧亚地震带。这两个地震带基本代表了美国的两个战略,美国在欧亚地震带搞得差不多了,现在搞到环太平洋地震带来了。

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是冷战结束以来,对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带来重大冲击的严重事态,也是冷战后中国安全环境面临的最严峻的确挑战。

所谓对国际格局的冲击:即重塑国际体系、分裂国际社会、扰乱国际秩序。用美国专家的话讲:美国已经吹响了21世纪新冷战冲锋号,揭开了新冷战的序幕。

美国巴德学院米德教授说,美国试图要“将中国崛起的神话扼杀在摇篮里”。用日本政治家的话说,美国“构筑对华包围网是已经射出枪口的子弹”。

实施上,苏联一解体,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就开始了。至少科索沃战争结束后就开始了。到现在为止应该说这个转移已经基本到位,当然还不算完全到位。

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美国战略遏制重心东移;二是战略注意力重心东移;三是资源投放重心重心东移;四是战略部署重心东移。

美从六方面打造针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体系

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不是单打一的问题,实际上美国正在构筑一个综合性或者说是整体性的战略体系。美全力打造以中国为对手的战略遏制体系,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以中国为主要作战对象,以西太平洋为主要战场,以空海军为主要作战力量的“空海一体战”战役作战体系。冷战时期,美国准备在欧洲战场和苏联打一场“空地一体战”,美国认为现在这个仗已经打不起来了;未来的战争将主要是在西太平洋和中国打一场“空海一体战”。

美国人的原话是这么说的:“空海一体战”主要针对的是变化中的中国的反介入与区域拒止作战,假如美国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在中国实施大规模陆地作战的话,那么西太平洋战区将是空海军主导的空中和海上战区。同时还说在西太平洋能够对美国影响力和力量投送构成严重挑战的国家是中国。

这个战役作战构想最早是美国国防部委托一个智库搞的,现在已经为美国国防部正式采纳,成为国家军事政策了,而且在国防部成立了“空海一体战”办公室,这在苏联时期都是没有过的。“空海一体战”办公室到底想干什么?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严峻事态。

第二,以日本和澳大利亚为南北两大战略支点的军事同盟体系。北边是日本、南边是澳大利亚,南北对中国进行钳制。

美国不仅要把美日、美韩同盟搞在一起,实现美日韩一体化,同打造包括印度、越南、菲律宾在内的“亚洲小北约”。

美国人打仗历来强调同盟战略,不是单打独斗。海湾战争以来都力求拼凑多国部队。现在它做的,就是为未来作战做组织准备。

第三,以西太平洋岛链为依托的军事基地体系。美国在澳大利亚安全环境并没有发生变化,并不面临现实重大安全威胁的情况下,急于在达尔文港驻军,为什么?就是未来能够快速前出南海地区。

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基地体系大体上由三线五群组成,三线即西太平洋第一、二、三岛链,五群就是东北亚基地群、关岛基地群、夏威夷基地群、澳新基地群、阿拉斯加基地群等五个基地群,美国60%的核潜艇、1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中的6艘要部署在这里。

第四,以西方价值观为内核的政治渗透体系。包括利用网络等新的传播手段,

宣扬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培植代理人。正如洪博培公开演说时所声称的, 要在中国网罗80万人,扳倒中国。

第五,以排斥与压制中国,确立美国经济主导权的经济遏制体系。美国积极打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用意很明显,就是要排除中国,重新夺回在亚洲的经济主导权。

第六,以离间与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为特色的所谓“前沿部署外交”体系。

上述动向表明什么问题呢?首先表明中美结构性矛盾的深刻性,不是一个人可以改变的,不管是老布什、小布什还是奥巴马,都是一致的,没什么大的区别;

其次,表明美国霸权利益的根本性,表明美国维护霸权的决心和能量。我们不要低估;三是表现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确十分严峻,决不能掉以轻心。

八重因素制约美国全球战略东移

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对我们国家安全究竟会成多大的危害呢?或者说美国能不能如愿以偿呢?现在还不能简单作结论,还要看一看。

人算不如天算。美国想干什么事,是一回事;能不能干成,是另一回事。当前美国在全球陷入越来越多的战略困境,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它要想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全力对我,恐怕会有点困难。

一是伊朗的影响力日益扩展,已成美国的心腹之患。美国四处出击,连年发动战争,最大的受益者是伊朗。

伊朗日益坐大,要拔除这个钉子,谈何容易。在把叙利亚、伊朗搞掉之前,美国恐怕没有更多精力轻易在别处动手。

二是普京的回归挑战美国的神经。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总统“二人转”,又转

回来了。美国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按照常理,为了缓和美俄关系,美国应该向普京说点好话,但是面对“王者归来”的残酷现实,美国深感绝望,按捺不住“破口大骂”,这势必进一步激化美俄矛盾。普京的回归对美国来说虽然不意味着绝对的对抗,但至少会给美增加很多的麻烦。

三是在南亚,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关系趋冷,裂痕日益扩大。失去巴基斯坦的有效配合,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动将更加困难,也使美国对南亚的渗透受挫。

四是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本?拉丹死了,但是恐怖主义仍然是美国的主要威胁,恐怖主义日益呈本土化、网络化,美国并不能高枕入睡。

五是美国金融危机不是三两天就可以走出来的。美国金融危机不是一般的头痛脑热,而是大面积心肌梗塞,是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出了问题。

贪得无厌的食利阶层,无法无天、失去监管的美元,寅吃卯粮、无限透支的生活方式掏空了美国。没有银子,干什么事情都力不从心。

六是美国在东南亚挑拨离间未必能成功。东南亚和中国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有传统的友谊,不是几句挑拨离间的话可以颠覆的。

过去美国人到亚洲、到东南亚是撒钱的,那时候人家跟着跑。现在是到处伸手要钱,这样的话人家跟不跟着它走就难说了。

的确有人玩弄两面派手法,想引进美国,平衡中国,但毕竟是少数国家,而且要他们充当美国的打手,和中国对抗也不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

七是西亚北非的事态正朝着美国愿望相反的方向发展。“茉莉花革命”的结果是美国支持的独裁者被推翻,美国在西亚北非的“桩脚”一个个倒下去。

穆斯林势力全面复兴,“阿拉伯之春”正在成为美国的“阿拉伯之冬”。美国

投入许多感情与血泪,苦心经营的大中东计划面临前功尽弃的危险。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任人宰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天没有任何人可以任意欺凌中国而不受惩罚。没有人能吃得下去中国。

希特勒可以双手抱住地球仪,但没有人可以抱住占人类社会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要想吃中国,吞不下去,即使吞下去,也消化不了。就象铁扇公主一样,把孙悟空吃进去,肚子是要疼的。

对中美关系认识存在两个误区

当然,面对美国全球战略东移,我们既不必惊慌失措,也不能麻木不仁。对局势要有清醒的认识。目前应对复杂局面的战略基点在内不在外。

只要我们把自己事情办好了,政治清明,上下团结、万众一心,就没有任何人能够整垮我们。

如果自己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搞不好,不用别人打你,你自己就垮了。所以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搞好。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中美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美国不会对中国怎么样。

中美相互依存本身就有两重性,如果我们俩人不认识,那么没矛盾,随着关系越来越深,矛盾就多了。

一战也好、二战也好,一些开战国家之间贸易依存度并不比今天差,有依存度不等于就可以化解全部矛盾和风险,这是一个误区。

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条件下,制造军事危机是历史上某些国家转嫁危机的惯用手段。

还有一种说法说:“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这一判断在过去大体上是符合事实的。

但在美国把中国定义为主要对手后,事情的性质就起了变化。总有某些政客希望以压求变,让中国自行解体。

如果我们应对失据,出现内乱,也不排除有人里应外合,内外夹击,肢解中国的可能性。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自我麻痹。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XXX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3年发展计划 (一)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公司秉承“拼搏进取、求真务实、用户至上、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恪守“科技创新求突破,拓展市场谋发展,广纳贤才增实力,加强管理创效益”的经营方针,通过持续实施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等战略,全面整合各类资源,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实现从区域品牌到优势品牌的转型,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 公司通过持续强化研发创新和科学优化项目管理两大核心竞争力,结合系统集成行业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高速公路机电”、“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等机遇,实施立足高速、服务吉林的发展战略,力争在三年内成为在高速公路机电领域中最优秀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公司将在巩固现有产品与服务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重点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致力于完善并加强公司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及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所在领域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经营模式以及已有的客户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将应用行业做深做透、市场地域做大做广。 公司将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力争销售收入和盈利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公司综合竞争力在三年内进入省内行业第一梯队前列,实现销售收入3亿。 (二)主营业务发展计划 过去的几年,公司通过参与高速公路机电信息网等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优势领域、树立企业品牌、积累项目资源起到了推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公司将坚持“区域扩张、行业拓展、服务延伸”的业务发展战略,巩固行业领先的市场地位。 1、在现有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将重点围绕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领域,继续加大对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智能车牌识别技术、多媒体网络中控技术等的研发投入,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性与模式的创新性; 2、在业务领域上,公司将以高速公路机电项目、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加大对东北地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大对政府机构、公共事业部门等公用领域的业务拓展,重点开拓具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系统集成市场; 3、在国内市场的拓展上,公司将完善和加强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网络建设,与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协作共赢。依托骨干架构进行区域市场的扩张,强化与现有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以吉林为中心,东北地区为重点市场,辐射华北地区的营销管理格局。在此基础上,公司将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潜在市场,突破区域限制,实现快速拓展,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国际战略格局在进入21世纪后出现的新变化

国际战略格局在进入21世纪后出现的新变化 一、国际战略格局概述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最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是每一个国家的最大梦想。 国际战略格局的样式是由“力量对比关系”所决定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新生力量的形成与变化,使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随之变化,从而形成单极格局、两极格局以及多极格局。国际战略格局同经常变动的国际战略形势有所不同,它在一个相应的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新旧战略格局的交替转换,通常发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剧烈的社会大动荡之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19世纪及20世纪世界格局 19世纪以后,欧洲列强统治和影响着世界上的广大地区,从而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战略格局。这一格局的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列强内部发生剧烈矛盾,导致了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以后建立的"雅尔塔体制",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的世界格局,建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主导地位的国际战略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以美苏两极为主导的

“雅尔塔体制"彻底崩溃。借助前苏联的崩溃,美国的军力和经济膨胀到了极点。但由于日本、德国、西欧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海湾战争以后,美国的"单极"世界格局计划破产。随着世界形势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国际战略格局开始出现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可以相信,一个新的以多个力量中心为基本结构的多极化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形成,而且不可阻挡。 三、进入21世纪后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国力量面临着重新洗牌。新兴大国崛起,国际格局开始展露出向非大国时代发展的趋势。进入21世纪11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冷战期间存在的明显敌友关系现在变的模糊不清。如果说冷战后头十年国际上出现了第二次西方中心主义思潮,那么到了新世纪前十一年,这种西方中心主义已经开始有所消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经济格局在美国、欧盟、日本外,又出现了一股新的非西方的经济力量。在当今国际格局中,美国、欧洲和日本拥有绝对的力量,是国际制度的制定者和规划者,但是国际上还存在着除欧、美、日以外的五类国家,分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俄罗斯、伊斯兰国家、失败国家和反美国家。国际格局未来的发展取决于西方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是否达成妥协以及双方是否有效的处理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崛起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发展中国家在各自发展进程中暴露出发展不均衡的趋势,

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与认识

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与认识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这一国际环境既是历史的发展机遇,又是现实的严峻挑战。 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 1、两极的终结有利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世界格局是指主要国家与国家集团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结构及其表现形态。世界格局是有关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最根本的特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也是对世界形势具有决定影响的国际关系。正确观察和分析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和大国关系的战略调整是21世纪初我们准确把握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确立新世纪对外战略的重要前提。 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的世界。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完全证实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英明预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则进一步指出:“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① 从冷战结束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来看,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 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冷战时期,僵硬的两极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全面对峙不仅抑制了新生政治力量的生长,而且消耗了主要政治力量的实力。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这既有利于现存的政治力量得以充分显示,又有利于新生政治力量的崛起,形成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因为,冷战的终结解除了约束政治力量成长的集团政治框架,扫清了政治力量壮大的障碍。各主要政治力量在新旧格局的转换中,以强化经济科技实力为主要途径,以谋求在未来国际战略新格局中的有利地位为基本目标,集中主要精力于内政外交战略的调整与谋划,使世界舞台呈现出各种政治力量此消彼长的活跃局面。 第二,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为世界多极化奠定了基础。从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苏联的解体、格局的演变、经济和科技地位的提升等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经济与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战后初期,美苏经济实力无与伦比,这是构成两极政治格局的客观经济基础。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和多元化步伐加快,WTO、IMF等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和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俄白哈吉四国关税同盟、十国大东盟等地区一体化组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尽管经济全球化是以国别经济的开放和参与为基础的,但是,其最大特点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公司,而非国家,生产要素的流动超越了国界的限制,并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公司的利益并不总是与一个国家的战略利益一致。这样,国家对国际经济事务的控制力相对减弱。尽管美国作为世界经济超强国家具有控制和影响世界经济的巨大能力,但是,它要建立经济霸权会遇到更多的制约和阻力。经济全球化使封锁、控制等传统手段逐渐失去效力,促使它们在对别国实施经济制裁的时候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而经济的区域化的本质在于经济权力的板块化,那些在经济上已经形成了巨大力量的区域经济集团必然会在政治上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这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的客观规律。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在实践上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温床。

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

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近十余年来,随着国内信息网络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为之配套的物流运输、仓储、装卸等行业也同步发展强劲,一个新兴产业——互联网+E时代无车承运已异军突起,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对此,国家早在“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就明确鼓励要加快发展物流运输行业,这十年期间,在国家及甘肃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武威腾宇物流物流业已具备了一定的物质资源条件,如:较为完善的E时代操作平台网络设施、设备及相关人才等。以此为起点,现代物流业已纳入国家规划范畴,2014年1月4日,国家颁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从国家层面对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进行了战略布局,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物流信息化这一体现现代物流业核心技术,从“规划”中,我们嗅到了一个大物流时代的到来。 武威腾宇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是2016国家交通部批准的全国首批“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无车承运人是指以承运人身份与托运人签订运输合同,承担承运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委托实际承运人完成运输任务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 目前,在新时期、新政策的大力引导下,我公司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集中资源,规划线路,力争在2017——2020年期间做强做大。

(一)现状 我公司经过三年的大力发展,现也成为武威市主城区内区位优势最好、规模较大的仓储物流园区,公司拥有功能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办公服务场所,设有农产品保鲜区,综合服务区,物资交易区,仓储区,零担快递区,露天交易区,大型停车场,公司配有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的消防、监控设施,对物流中心内部实施全范围24小时监控,同时可容纳100户钢贸商,100户信息服务商,100户零担快递业,入驻物流公司经营,可同时停放大型车辆200多辆的停车场,是武威乃至河西走廊布局合理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 年实际吞吐量近50万吨,并先后与陕西、宁夏、山东等多家运输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西北为纽带的物流一条龙服务大动脉,预计2017实现经营收入达5000万元,利润达1500万元。 (二)机遇与挑战 1、机遇 (1)国家宏观政策 近十余年来,国家及地方一直持续鼓励发展物流业,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其中国家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有明确的描述,甘肃省政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细化落地,我公司作为武威市地方物流企业,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国家及地方政策引导的结果,即公司发展的小环境离不开国家大环境的支持。物流业的发展更是方兴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当今国际舞台风云变幻,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原有的差距还在加大,两极分化更趋严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一些国家继续扩大和强化军事同盟,加强军备建设,严重影响了国际安全与稳定。一些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出现新的起伏,因民族、领土、宗教、资源等引发的纷争和战乱不断。 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特别是近几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世界也因此联系得更加紧密。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资本主义以其巨大的优越性战胜了腐朽的封建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提高,许多国家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强国之路。20世纪新兴的社会主义诞生,在世界大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国际大舞台上活动的各种力量、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对峙的局面形成,世界分成两级世界,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上进行了长期的对抗,双方势均力敌,各有胜负。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上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直到20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联在“冷战”中败下阵来,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无疑成为现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其强大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实力,尚未有一个国家能与之匹敌。美国必定会引领这个世界,但它是否会永久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世界格局会一直沿着单极化方向发展吗, 其实不然,多极化才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以冷战后国际政治基本势态为起点,阐述了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现状,得出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各国应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结论。 自从国家诞生以来,和平与发展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但这种崇高目标一次次被无情的战争撕得粉碎,特别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时隔仅二十年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沉重的灾难,二战以后,冷战的阴云又将世界笼罩了近半个世纪,就这个意义上来讲,“雅尔塔体制”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无疑是人类和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冷战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各个大国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各自的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以对话替代对抗,把整个世界带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的新时期。首先是美、俄之间握手言和,使冷战的阴云荡然无存;其次是中、俄关系的改善,并进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欧亚大陆上两个曾经敌对的大国步人了和平发展时期;再者是中美、中日、中英、中法、中德、中印等大国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以及印巴、阿以、日俄等国之间关系的改善,从根本上构筑了全球政治地理的基本框架。在这种和平的大环境下,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世界经济运行良好,为国际形势的相对稳定及和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并未出现单极格局或美日欧联合主宰世界的局面,现实是孕育于两极格局之中的多极化趋势。虽然冷战后,美国作为仅存的超级大国,利用其雄厚的综合国力追求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愈来愈强的

单边主义色彩,造成某种“单极世界”的表象,但从发展上看,从实质上看,多极化才是世界格局的变化方向。 美国仍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它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奥巴马政府对外高举“巧实力”、“多伙伴”和“无核世界”大旗,重温美欧关系,重启美俄关系,重塑美伊(斯兰)关系,重返拉美和东南亚,对所谓“问题国家”实行“伸手外交”,试图掌握主动,重振“领导地位”,显示出务实和灵活姿态,外界对美正面期待有所提升。但也必须看到,过去一年的美国外交虽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内容上虚多实少。盟友体系“虚化”的态势没有改变,与新兴大国的战略互信仍有待夯实,对朝鲜、伊朗等国的“伸手外交”并未获得“松拳”效果,以新型议题抢夺话语权的努力遭遇挫折,美要重建对己有利的新秩序仍知易行难。 欧洲仍是世界最为关注的战略重点。欧盟的成立与发展大大加强了欧洲的一体化,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重大因素。在苏联的威胁消失之后,美欧争夺欧洲主导权的斗争随之突出出来。作为欧盟首富的德国也加快了扮演大国角色的步伐,努力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树立其大国形象。但是从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开始,欧洲其它国家也慢慢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就连欧洲首富的德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它立足亚太,着眼全球,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日美关系为基轴,通过与各国积极发展关系,

未来世界格局将走向无极化(The future world pattern will be no polarization)

未来世界格局将走向无极化(The future world pattern will be no polarization) The future world pattern will be "no polarization"" "It should be sent to Pantheon in eighteenth Century." The French Revolution famous politician sanjust (Saint-Just) once wrote that. Sanjust live only a short 28 years old, he did not see the changes after 19, occurred on twentieth Century, but it is impossible to anticipate what happened in twenty-first Century 10 year change head. 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world in the first 10 years of the past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vocabulary is often more than the loud testimony "in the history of the British historian Eric Hobsbaw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duction method, we can write down the words: Hurricane and bubble unilateralism, terrorism and financial leverage rupture, economic recession and debt crisis, globalization and the Middle East situation, backward, rising of BRICs the world, the transfer of power, from the sovereign state to private and social media against the ecological crisis, the polarization of wealth and the middle class, and aggravated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as one falls, another rises" the end of history ", as well as the fashion and self correction, the concept of" soft power "after the" smart power "concept highlight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face of the world showing a hitherto unknown change constantly like cloud and wave. Marked by the replacement of the leaders of major world powers,

公司未来战略规划及发展目标(20190715173646)

公司未来战略规划及发展目标 杨立春 2017年8月30日

公司发展战略 本公司始终坚持“人文、技术、学习”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始终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以诚实守信为根本准则,不断提高 技术实力,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的电源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电源供应商。 发扬“追求卓越、创造完美”的企业精神,秉承“以人为本,永续经营”的经营理念,坚持“团结和谐、共同发展”的人才战略,通 过提高生产研发技术水平、完善管理体系形成成本领先的战略优势; 通过清晰的产品市场定位、稳定的营销渠道、独特高效的销售管理体系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 公司发展规划 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公司在未来三年内将一直以全球化战略为核心,以品牌战略、精细化营销战略、技术创新和人才战略、信息化 战略为支撑,实现如下目标:优化客户结构,争取融入跨国企业的全 球产业链;公司将继续采用积极的进取式的市场营销战略专注于市场 开拓,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大对各类人 才的引进培养和对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预计未来三年公司能拥有10余项发明专利,申请中的发明专利20余项,研发投入较目前增长一倍,且达到销售收入的5%。 1、总体目标 坚持做中高端产品,走高端品牌发展路线,继续提升行业地位,扩大营销网络规模,建立大集团网络、连锁店网络、国际贸易网络

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综合营销网络体系,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地位,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渠道效益的最大化,将公司发展 成为我国电源行业的龙头企业,世界电源行业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 企业。 2、品牌目标 以现有公司品牌为基础,做中高端产品,树高端品牌。长期品 牌战略目标是,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源企业。争取每一年都有新突破,每一年都有新发展,每一年都为行业带来新贡献,最终达 到长期品牌战略目标。 3、营销网络目标 建立三大板块(大集团网络、连锁店网络、国际网络)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综合营销网络体系。 4、管理目标 分阶段导入并实施以量化管理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现 有的考核手段,建成覆盖品牌管理、渠道管理、终端(服务)管理、组织管理、产品研发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六大标准量化管理系统。 实现公司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细则 如何实现品牌目标? 提升公司品牌 未来三年,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以在未来中国民 用市场的快速发展中抢占先机。公司采取的主要策略包括: (1)视质量为生命,公司品牌的内涵就是“制造好的,好的制造”,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快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南北经济力量博奕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所谓南,系指南方国家,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获得独立与主权的发展中国家。所谓北,系指北方国家,即发达国家,集中在被称之为“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OECD)之中。南北关系,体现为南北政治、经济、科技和安全、军事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与斗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南北经济实力对比逐渐发生的变化。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南方国家的GDP增速已高于北方国家,但人均GDP增速则低于北方国家。然而步入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在经济总量上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数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在21世纪头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变是永恒的,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人们不应再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就会趋于缩小,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必然的结果。 一、亚洲率先走向崛起 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1820年,全球经济总量为6950亿美元,法国、英国、美国分别占5.4%、5.2%、1.8%,而中国和印度则分别占28.7%和16%。但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亚洲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与侵略。然而,二战后,由于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亚洲率先涌现出一批跳跃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继起飞成“龙”,被国际社会誉为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80年代至90年代,马来西亚、泰国“准新兴工业经济体”以及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也都在加速经济发展,以争取早日成为新兴工业国。尤其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未、越南在80年代中、印度在9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变革,促进了各自经济的腾飞,为东亚乃至亚洲的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拉动效应”。在1997—2007年的10年里,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愈益增大。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在2008年4月4日报道中指出,2007年,中日韩、台湾、香港、东盟10国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万亿美元,是1980年的6倍。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业已替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早己不复存在。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指出,150年来,西方享受了进步与繁荣,而亚洲却遭受贫困与饥饿。现在,亚洲正走上经济复兴的道路,这将使他们重新得到他们以前文明所拥有的辉煌和荣耀。 二、新兴大国的腾飞和“超高速”发展 美国高盛集团全球经济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经济的可能发展,并在2003年发表了《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2050年之路》研究报告,提出了“金砖四国”(BRICs)的概念。“金砖四国”都是大国,尽管在这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巴西经济陷入零增长,但由于中印经济的拉动,“金砖四国”经济总和占全球GDP的比重还是由2007年的13%上升为2009年的15%,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加速了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继“金砖四国”之后,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推出了所谓“钻石十一国”概念(菲律宾、孟加拉、埃及、印尼、伊朗、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指出在2004—2007年4年间,十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5.9%,是欧洲国家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在2007年则提出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展望五国”(VISTA),系指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认为这五个国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其经济将会有飞速的发展。根据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的推算,从2005—2050年,西方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以美元计算,与现在相比最多扩大到2.5倍,“金砖四国”将扩大到20倍,而“展望五国”可能扩大到28倍。这虽然只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和一种预期,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北经济未来

浅谈公司未来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浅谈公司未来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公司未来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供您参考,我们会持续更新,请留意,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一届四次董事会议案关于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的议案为实现公司高速可持续发展,公司结合发展实际,拟定了三年发展战略规划,现将规划提请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 附: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3-1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一届四次董事会议案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第一部分指导思想一、目的 1、分阶段实现公司“三年跨入中等券商行列,五年成为一流投资银行”的战略目标。 2、通过分析当前证券业及公司现状,制定公司发展规划,打造核心竞争力,量化预期回报,实现公司跨跃式发展。 二、指导思想按照公司“三年跨入中等券商行列,五年成为一流投资银行”的战略目标,以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证券投资、资产管理、固定收益等业务部门为发展重心,转变机制,注重品质,提升规模,实现业务快速发展。 建立新型的营销运行体系、高效的运行议事体系、安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灵活的人事薪酬体系、先进的新技术平台支持体系、规范的风险控制体系,发扬公司优秀企业文化,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形成国盛证券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部分行业背景从 1985 年 1 月 2 日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试办以来,证券公司发展速度极快,截至 2002 年 12 月底,我国证券公司数量已达 126 家,营业部超过 2800 家,注册资本金总额达 1040 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超过 10 亿元的证券公司有 45 家。 一、证券公司经营环境日益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 1、证券公司经营环境在逐渐改变1.1 证券公司的管理法规框架逐步形成、在国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基础上,、证监会先后发布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大法规,以规范证券公司的经营行为,这些法律法规已经勾勒出证券公司的监管体系的结构。 因此,证券公司在运用各种竞争手段时,要加强风险防范的意识,注重业务经营的规范性和风险性。 1.2 证券业市场化进程加快浮动佣金制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证券业已全面走上市场化的道路,国内证券公司间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长久以来,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雷同,经纪业务作为证券公司三大支柱业务之一一直占据着证券公司收入的 60--80的比重。 证券交易手段技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佣金价格的放开以及市场的深幅调整,都迫使证券公司必须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寻求新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1.3 证券业开放的步伐加快 3-2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一届四次董事会议案我国已放开对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的限制,根据 WTO协议,证券业的开放会逐步加快。 中短期内境外券商对国内券商不会构成生存压力,但境外券商无论资产规模、资金实力、管理机制、经营效率,还是人才素质等方面都具有国内券商难以匹敌的优势。 在未来 3 到 5 年内,如果国内券商始终无法构筑其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则必将面临比目前更为残酷的生存环境。 2、国内证券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困难目前,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内证券公司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2.1 国内证券公司规模偏小,业务结构雷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公司规模扩张迅速,

九年级中考历史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相关资料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一例 掌握“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一例 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比较异同认识趋势:两极格局时期的“极”与多极化趋势的“极”有哪些不同?“一超多强”分别指哪些国家?美国为什么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处于优势?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什么?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分析特点,探究原因: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科索沃战争结局如何?造成了哪些恶劣影响?美国为什么要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这种观点和行动对世界已经造成哪些危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科索沃战争不仅对南联盟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反霸维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和科索沃战争的恶劣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揭露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 4、课前预习题 1.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 ”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方向发展。 2.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和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3.、、和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4.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将是、的斗争过程。(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受阻) 5.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 A.“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B.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成立 2.美苏争霸各阶段的表现有什么特点?结果怎样? A.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20世纪80年代,美国恢复强硬态度,

2018届高考历史核心要点6全球趋势下的世界格局素材

核心要点6 全球趋势下的世界格局 核心突破1美苏“冷战”1.“冷战”的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2.表现 (1)美国的“冷战”政策 ①舆论上: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②政治上: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借口抛出“杜鲁门主义”,其中心内容是遏制共产主义,把目标直接指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③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其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④军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它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苏联的对策 ①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为打破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封锁,1949年初,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六国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它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加剧了东西方经济领域之间的“冷战”。②军事上: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在苏联的主导下华约组织建立。它的建立使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 “冷战”进一步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影响 (1)消极影响: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2)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掀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建立。

公司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新运九分公司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一、公司当前经营状况 1、状况 我公司目前主要经营项目为普通和危品车辆的靠挂管理,现有 普通车辆20余部、危险品车辆64部,作为我新运公司唯一拥有危品运输资质的公司,该项业务一直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是我市运 管部门树立的榜样企业;正在筹备进行的运输业务有许昌天和蔬菜 基地的冷藏出口运输业务;现正在沟通联系并做市场可行性调查的 运输业务还有两三家;为配合各项运输业务的开展,尤其是为了不 断提高我们参与特种运输的必备资源和服务质量,从去年下半年到 今年也增大了融资车辆的发展力度。 2、优势 我公司有参与危险品运输的经验,也可以说对于特种运输业务 有一定的基础。目前我们正在筹备中的冷藏蔬菜运输将会是今后逐 步由单纯的特种车辆管理向特种运输经营方向纵深发展的契机。 我新运物流公司拥有全国货运一级资质的头衔和新运物流多年 来的良好信誉,也就是有了传统车轮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稳步转变的

基础。我公司与百威啤酒和洛拖集团洽谈当中的运输合作业务也是对第三方物流的有效尝试,这两个合作意向争取在今年年底能够开始正常运营。 3、立足实际,找准突出问题 当前,我公司的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困难多年,资金短缺,稍有的转机尚需投入资金的支持,所以当下资金需要是一个重点问题。因为我们目前所联系业务的运费都实行后结算的方式,急需流动资金的周转;缺乏新项目启动资金,也制约了新的货源市场的开发。 (2)冗员多,负担重,辅助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失衡,劳动效率低。由于历史原因和效益有限,工资待遇低,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 (3)按照蔬菜冷藏运输的运量需求,目前还缺乏适应运输要求的特种运输车辆,或者是如何将有效的社会运力用于我们运输的合理方法。 二、理清思路确定目标,促进企业稳步持续发展 1、2011年的总体目标是尽快扭转亏损局面,争取到今年年底持平;大体思路是“强化主业,盘活辅助产业,争取实质性突破,实现生产经营提高”。

高考历史必修1学案导航: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整合】 1.二战后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 美国同西欧国家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经济上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得以控制西欧。政治上通过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把英法等西欧国家推向了与苏联对抗的最前线。(2)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反控制的斗争日趋激烈。欧共体的成立和扩大,使西欧终于成为能与美国、苏联相抗衡的力量。(3)8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国民生产总值与美国相当,进出口贸易是美国的三倍多,并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 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几十亿美元的“特需订货”,从而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为了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结束了占领状态,大力扶植日本经济。(2)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力强盛,从70年代起,日美经济竞争激烈,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国成了最大的债务国。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激化,日本开始奉行独

立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2.不结盟运动、欧共体和日本对两极格局影响的比较 (1)性质不同。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而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受过殖民压迫,他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2)宗旨不同。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北约组织,进行“冷战”。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 (3)形式不同。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竞争到外交上的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到经济上的斗争。 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相似之处 (1)时间接近。都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性质相同。都是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3)共同原因:①根源都在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长期错误政策造成的矛盾积累;②都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③都受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4.两极格局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题。 (3)“一超多强”,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俄罗斯虽然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困扰,但仍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地与美国处于对抗地位;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但遭到包括西方大国的反对;日本因经济实力的增长,提出建立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欧洲的地位提高,实力增强;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都将促进新的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方向。 (4)一些地区性的军事强国的扩张愿望增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等问题日益暴露,甚至发生武装冲突,这严重地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经济 空间格局及其 发展趋势 08级地理科学一班 081060104 常飞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一、全球经济空间格局 所谓“全球经济格局”,实际上就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世界经济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人们通常用“极”(pole)来说明世界力量中心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突出作用.能够作为“极”的国家必须是实力极,增长极,引力极和辐射极。 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随着经济的变化发展,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会不断发生变化,集中表现为劳动力在三个产业之间的转移和三个产业的比重的变化。即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工业比重由第一产业为主转为第二产业为主,再转为第三产业为主。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经济支柱,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工业化的重点和趋势。 无论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冲击下,迫切要求走相互合作的道路,进一步深化国际分工,发挥各自优势。使得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各国经济相互渗透,成为经济全球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都面临着一些问题: 1、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零增长或者负增长,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发达国家对工业产品需求的下降,缩小了国内的工业市场;工业发达的地区生产能力强大,相互间的竞争使生产能力过剩,使得一些企业停产、破产。 2、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面临这机遇和挑战。由于技术和资金和缺乏,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导致财富更多地流向发达国家。 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当前发达国家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旺和生产能力过剩,发展中国家则迫切需要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面临这些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出路,因此相互间的联系会更加密切,同时为了保护贸易,也会出现相应的维护和引导的组织。 1、各国对外贸的依存度不断增加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合作的程度。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强技术交流与创新,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在不断提高。一般情况下,外向型,小国依存度大;自主型,大国依存度小。 2、区域经济一体化 出现了诸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一体化组织。在确保平等与合作的基础上互利互惠,在很多领域上相互合作和支援,成员国之间共同促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3、跨国公司是国际贸易的主渠道 在国际贸易中,传统的竞争手段是价格竞争。而今,由于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耐用消费品支出占总支出比重的增大,跨国公司通过高质量和性能的产品以及优良的售后服务将更能争取到国家市场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