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2021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优质创新说课稿

新(2021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优质创新说课稿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优

质创新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2021年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光”,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第6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承担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本课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6.2.2.2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二、教材分析

第6课主要探讨光的反射现象。通过观察光的镜面反射现象,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通过光的反射实验,对反射光的路径做出预设,初步建立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关系;对光的传播特点做进一步探讨,即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本课教学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即探究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会有怎样的变化。

本课教学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有关光的反射现象,教师可用具体情境或事实来构造问题,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快速聚集到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上。第二部分是探索、研讨光的反射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上有光反射到眼睛里。2.科学探究:

(1)能根据阴影、晃眼睛等生活情境发现光的反射现象,并提出探究问题及假设。

(2)能通过实验发现光的反射规律。

3.科学态度:

(1)善于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2)科学严谨地对待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难点:能通过实验发现光的反射规律。

五、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光的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经过上节课学习,他们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也熟悉了光的折射现象。对于光的反射,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其含义,但对于光的反射现象,学生是熟悉的。学生经常玩这样的游戏,用一块小镜子或者金属的文具盒在太阳下晃动,把反射光投射到天花板上或其他物体上。本课教学活动就是在学生的这种生活经验基础上展开的。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反射的规律。

六、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手电筒、黑卡纸、胶带、镜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七、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采用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使师生不必再去识别过程,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理解活动的意义以及注重它们的联结上来。

(一)问题聚焦

这一板块以游戏的形式展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以学生曾经玩过的游戏导入。学生经常用一块小镜子在阳光下晃动,把反射的光斑投射到天花板或其

他物体上,并且部分学生知道这种现象为光的反射。教师可以提问:“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光的反射有没有规律呢?”教师不断增加难度提问,从而让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产生兴趣。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师课件出示各种反射现象的图片(镜子、平静的水面)。

2.生观察,并思考镜子、水中的自己是怎么形成的。

3.师提出问题:水中、镜子里面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几乎一模一样。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规律呢。

4.师出示游戏:用一块小镜子在阳光下晃动,把反射的光斑投射到天花板或其他物体上。

5.生认真观察、回忆,并发现这是什么现象。

6.师提出问题:

同学的知道这种现象为光的反射。那么,光是怎样从镜子反射回来的呢?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吗?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探究里面的秘密。师板书课题:光的反射现象

(二)探索活动

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活动一:做光的反射实验。

1.实验步骤:

2.生分小组合作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活动二:通过调整镜子的位置,使反射光到达某指定地点。

1.学生分组实验操作。

2.完成活动手册。

3.生思考:镜面如此,其他物体能否如此?

(三)研讨

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师引导学生试着画出光反射的平面路线图,且将每一个实验的光的反射路线图都画下来,总结实验现象及变化。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导:光线要用直尺画,画好后小组对比研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发言,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光的反射规律。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通过观察实验,你能发现什么?请同学们思考讨论问题:

①你能画出光在镜而上反射的路线吗?——活动手册

②我们发现的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吗?

2.师引导学生试着画出光反射的平面路线图,且将每一个实验的光的反射路线图都画下来。

3.画好后小组对比研讨。

4.总结实验现象及变化,发现规律。

(四)拓展提升

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

教师提问教科书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并解读科学家也会通过光的反射来解决很多科学上的难题。生活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例子很多,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探索,就能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知识点(共7课)(2021新版)

第一单元光 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 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4.夜空中的星星很多,大多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5.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6.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 7.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8.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 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3.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 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1.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 (1)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 (2)光能穿过纸,但不能看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 (3)光不能穿过书,不能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像书这样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 2.光照射烟雾的探索 (1)在水槽中放入点燃的线香,让线香的烟气充满水槽。用激光笔照射可以看到一道清晰的笔直光束,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2)烟气阻挡了部分光并将一些光反射到人的眼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道清晰的笔直光束。当烟气越多时,烟气反射的光越多,我们看到的光束也就越清晰。

新(2021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优质创新说课稿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优 质创新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2021年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光”,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第6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承担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本课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6.2.2.2 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二、教材分析 第6课主要探讨光的反射现象。通过观察光的镜面反射现象,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通过光的反射实验,对反射光的路径做出预设,初步建立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关系;对光的传播特点做进一步探讨,即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本课教学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即探究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会有怎样的变化。

本课教学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有关光的反射现象,教师可用具体情境或事实来构造问题,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快速聚集到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上。第二部分是探索、研讨光的反射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上有光反射到眼睛里。2.科学探究: (1)能根据阴影、晃眼睛等生活情境发现光的反射现象,并提出探究问题及假设。 (2)能通过实验发现光的反射规律。 3.科学态度: (1)善于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2)科学严谨地对待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教案(共7课)7(2021新版)

第一单元光 1.有关光的思考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一课,即是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聚焦学习主题,了解学生前概念。教材通过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配以简单的文字,提出本单元研究的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引发学生对光的思考。本课用丰富多彩的光的图片梳理学生对光的原有认知,为后几课的学习确定起点。在探索过程中,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光源的概念,通过发光物体的比较,知道光源有什么特点。接下来的研讨环节,教材利用了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感悟光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黑暗中观察苹果”的体验,加深学生对光的理解。最后展示了夜视仪下的物体,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光的应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光源和光的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知道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阳光下会产生影子,知道影子形成的条件,但是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知道太阳是光源,月球不发光,它能反射太阳的光,月球不是光源,但是不能准确说出光源的具体概念等。所以本节课运用大量的图片来唤醒学生对于光的认知,形成头脑风暴,汇集班级已知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2.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3.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者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者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 [难点]通过红苹果实验得出来自光源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得我们看到光源或者该物体的结论。 【教学准备】 有遮光窗帘的教室,红苹果,带孔的黑箱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聚焦 出示各种有关光的图片,比如阳光照射树林、太阳、星空、发光鱼、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等图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看到图片后想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树林,阳光,勃勃生机,星空繁星点点,会发光的鱼…… 教师提问:为什么人的眼睛能够看到这些物体? 学生思考:因为眼睛的结构,因为有光…… 教师提问:光是从哪里来的?你对光有什么了解? 学生思考:太阳能发光,光照到物体上有影子,月球不能发光……

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光的反射-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光的反射》 吴家山第四小学姚文勇 【教材分析】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学生了解了光具有直线传播的特点的基础上,本课继续引导学生研究光的其他特点之一:光具有反射的特点。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照亮目标”的体验活动,认识光具有反射的特点;第二部分是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理解;第三部分是制作潜望镜。 学生在认识光的反射的同时,能够画出光的反射线路图、解释生活中的反射现象以及动手制作潜望镜是教材明确的要求。 【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 学生对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特性有初步了解,同时,对光具有反射的特性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甚至对折射也知道一些,但还不能用语言表达清楚,不能区分几者之间的不同。以往的教学经验使我感受到,学生即使通过递增难度的“照亮目标”这样的体验活动,虽然能大致明白光的反射是怎么回事,但对光的传播路线还是不清晰的,还不具备画光的线路图的能力。而该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在课的开始感觉“坡度”太陡,缺少一个过度的阶段。“肥皂水里的光线”这样一个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将光线“显著”可视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关系直观化,为学生解决上述难题搭建了“台阶”,降低了难度。 基于以上考虑,我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大致思路如下:由简单易操作的活动“肥皂水里的光线”,让学生观察光线在肥皂水里的现象,引导他们认识光的反射及其规律,学习画光的线路图的基本方法;继而通过学生“照亮靶心”的挑战活动,进一步巩固;再通过列举、解释生活中光反射的事例,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对光的反射的理解;最后通过学习自制潜望镜的延伸活动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 光碰到镜面而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直线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练习题(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反射现象》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填空。 1.光是沿( )传播的,如果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 )。 2.光的反射规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在( )的两侧,入射角( )反射角。 二、判断。 1.平面镜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 ) 2.周围的物体把光线反射到了人的眼睛里,人才看到了这个物体。( ) 3.反射光不沿直线传播。( ) 4.反射光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 5.只有镜子才能反射光,黑板不能反射光。( ) 6.科学家计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时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 ) 三、选择。 1. 教室内用来放映影片的屏幕,表面是白色的,这是为了( )。 A.避免反射 B.加强反射 C.美观 2. 下面不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为( )。 A.手影游戏 B.台灯的灯罩 C.医生的额镜 3.下面有影的词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形影不离 B.立竿见影 C.杯弓蛇影 4.夜晚我们能在灯光下读书和写字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 A.直射 B.反射 C.折射 5.有一种玩具叫万花筒,它是利用了光的( )制成的。 A.折射 B.反射 C.直线传播 6.可以用( )把走廊上的阳光引到教室里的黑板上。 A.一张纸 B.一面镜子 C.一块透明玻璃 7.我们能利用镜子清楚地看到自己,这种现象属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会反射阳光,给行人造成不便和危害,所以建高楼时尽量少用玻璃幕墙。 B.汽车后视镜能让驾驶员看到车后侧更广阔的空间,这是利用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C.教室的墙涂成白色,会使教室里更明亮。 四、实验探究。 为了研究光的反射,小易分别做了以下实验。 图1 图2 图3 (1)在图1中让手电筒的光照亮书。请在图中画出光的传播路线,这个过程利用了手电筒光的性质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2)在图2中,不改变手电筒和书的位置,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书上? ①我们可以借助( ) ②请在图中画出手电筒光照到书的传播路线。 ③这个过程利用了手电筒光的性质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3)如图3,不改变手电筒和书的位置,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到阴影里的玩具? ①我们可以借助( )。 A.一面镜子 B.两面镜子 C.可以直接照射到 ②在这个过程中,光进行了( )。 A.只有直线传播 B.直线传播和1次反射 C.直线传播和2次反射

《光的反射现象》(教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光的反射现象》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主要介绍了光的反射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反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教材内容包括: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规律、光的反射现象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光的传播方式,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2)掌握光的反射现象及应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光的传播方式,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2)掌握光的反射现象及应用。 2.教学难点:

(1)理解光的传播方式,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2)掌握光的反射现象及应用。 四、学情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基本概念,对光的传播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较强,但对于光的反射规律和应用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引入新课 1. 老师拿出一面镜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面镜子有什么用处?引导学生思考。 2. 让学生观察镜子,看到自己的倒影,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是倒着的吗? 3.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和提问,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 第二环节:讲解光的反射规律 1. 老师用激光笔照射在白色的墙上,然后把一面镜子放在激光笔的前面,让学生观察激光笔的反射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激光笔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让学生总结出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让学生自己尝试用激光笔照射在镜子上,观察激光笔的反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光 一、单元概述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本单元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应该是“光是什历史上,对光的研究曾经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长足发展,改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打通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通道。今天我们对“光”的认识,看似是对知识本体的认知实则是对光,抑或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光是一种电磁波,按照波长可以将光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几个波谱区。其中,可见光区又可细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光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凡是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有关的均是波动性的表现,凡是与光的碰撞、散射、叠加等有关的都是粒子性的表现。波粒二象性可以用爱因斯坦公式得到解释:E=hy,P=h。这里能量E和动量p都是表征光的粒子性的量,而频率v和波长A都是表征光的波动性的量,波动性和粒子性通过普朗克常数h联系起来了,这也可以解释“光是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一概念的出处。如此,我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光”单元教学的概念发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没有必要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去认识光。教学中应该遵循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完成关于光的课程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621.1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6.2.1.2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6.22.1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6.2.2.2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 6.2.3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18.2.2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 在课程标准中,这三方面的课程内容要求,都是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对这些现象的解释,由此形成对光的一些基本认知。本单元希望帮助学生形成以下认知。 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 2.光能够被吸收;能被改变传播方向,产生反射或折射现象。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一单元6课《光的反射现象》练习题 含一单元知识点

1.6光的反射现象 一、填空题 1、照镜子时,我们能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是因为光的()现象。 2、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地球上的科学家向月球上的激光反射器发射光,测量出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千米。 4、光的反射规律是()等于入射角。 二、判断题 1、大多数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效果有所不同。() 2、家里的墙面涂成白色,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3、很多时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利用了光的反射,所以光的反射有利无害。() 4、司机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后的情况,说明光有时是沿曲线传播的。() 三、选择题 1、下列物品中,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黑板B.眼镜C.灯罩 2、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夜晚的灯光下,出现人的影子 B.在河边漫步,看到水中有树的倒影 C.游客在岸上看到游动的小鱼 3、司机通过后视镜来观察车后方的情况,这是利用了()原理。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4、下列成语中,主要与光的反射现象有关的是()。 A.波光粼粼 B.凿壁偷光 C.一扫而光

四、画图题 小明的卧室的结构如图所示,当外面的光束从阳台射入时,请你想办法帮他将光束引到室内照亮书桌。 书桌 五、综合应用 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夜晚,我们可以通过光在水面发生的()来判断前方的路况。 2、在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看到地面上()处是小水坑。 A.较亮B.较暗C.亮度适中 3、请画出人迎着月光走时,月光经过水面反射的线路图。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1.6《光的反射现象》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1.6《光的反射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认识理解光的反射现象。2.知道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知道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发现光的反射并明白反射的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光的反射现象,认识到反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初步体会人眼的视觉主要是物体漫反射的结果。 教学难点: 生活中利用光的反射的现象。 课前准备: 手电简、镭射笔、小平面镜、白纸片、白纸环、纸箱、塑料盒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游戏导入 之前我们学习了光遇到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折射现象,那么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用我们提前准备好的小镜子在阳光晃动,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追问:光的反射有没有规律呢?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实验求真 1.利用激光打靶 用一块小靶子置于半空中,在桌面上放置-块镜子,用激光笔从镜子上方射出光

线,通过镜子的反射使激光束射在靶子的中心,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1)谈话交流:镭射光不对准靶心怎么能够打中靶心。 (2)小组实验:镭射光对准平面镜打中靶心活动。 实验现象:画一画你观察到激光的路线图。 2.利用手电简光打靶 实验方法与激光打靶相同,把光源由激光笔换位手电筒,验证是否可以打中靶心。思考:激光对准平面镜打中靶心的过程与手电筒光对准平面镜打中靶心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实验结论:引出光的反射概念: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三、动手实操 学生实验: (4人为以小组,合作实验) 1)直接用手电筒照亮放在书桌上的卡片。 2)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把卡片竖起来,想办法让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到卡片上。 3)不改变手电筒和卡片的位置,想办法让光线照射到卡片后面的文具盒上。 得出结论:光线可以发生多次反射,单亮度逐渐减弱,多次反射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制作的工具 (1)潜望镜 (2)汽车后视镜 (3)医用口腔镜 (4)万花筒 (5)教室的墙为什么粉刷成白色 出示这些工具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原理。 五、讲解激趣 教师展示课前制作好的潜望镜,强调镜面应与盒底边成45度角,两块镜面平行。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如何制作。 公布潜望镜制作所需要的材料: 一个空盒子,两面小镜子,剪刀或小刀,强力胶带,胶水,装饰用的彩笔、颜料(可自选)。 要求同学们记录材料,并在下次上课时带来。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光的反射现象》知识点

1.6.光的反射现象 1.我们照镜子时,能够从镜子里看到自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2.与镜面反射现象一样,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光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镜子的特点:镜子表面非常光滑,镜子的背面镀了一层水银。 4.实验一:光的反射实验 实验材料:手电筒、黑色卡纸、胶带、白色的纸屏。 实验方法: ①将卡纸剪成比手电筒光圈直径略大一点的圆,在剪好的卡纸中间划开一道缝隙,并用透明胶带将卡纸固定在手电筒光圈上,打开手电筒,会有一道狭窄的光束射出来。 ②关闭教室中所有的灯,拉上窗帘,先用手电筒照射白板或纸屏,调整手电筒距白板或纸屏的距离,以确保能看清楚一道光斑。 ③在白板或纸屏的某处做一个记号,再通过调试平面镜,使光反射到标记的位置。 ④不断重复上面的实验,直到你能预测平面镜会将光反射到什么位置。 实验注意点: 本次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下完成,实验时要关闭教室中所有的灯,拉上窗帘,使手电筒的光成为教室唯一光源。 在做这个实验时,要不断反复的重复实验,直到自己能够了解光的反射路线,能够预测平面镜会将光反射到什么位置。 实验现象: 利用镜面进行光反射的时候,当镜面呈一个固定的角度时,镜面会将光反射到同一个位置。实验二:调整镜子的位置,使反射光到达某一指定地点 实验要求:通过调整镜子的位置,使反射光达到某一指定地点。 实验方法: 在教室黑板上划出一个区域,要求学生利用镜子反射阳光,使反射的阳光反射到黑板中的规定

区域。不断重复上面的实验,知道你能够利用平面镜使阳光反射到黑板上的规定位置。观察阳光是怎样从镜子反射回来的,光的反射有怎样的规律。 实验结论: 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示意图: 5.光投射到镜面进行反射,我们称之为镜面反射;光投射到表面不太光滑的物体上产生的反射,我们称之为漫反射。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他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6.研讨 问题1:你能够画出光在镜面上反射的路线吗? 问题2:我们发现的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吗? 相同的,光的反射规律是一样的。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7.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测量月地距离。 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是一个无法用尺子测量的难题。当美国宇航于1969年和1971年登上月球时,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路线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8.光的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例子: ①汽车的后视镜也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汽车后视镜做出凹面形状,后面的景物反射回人眼时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教案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验切入,引发有关光的反射规律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 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光的反射现象 1.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2.研讨汇报。 3.讲解:我们将光源发出的光称为入射光,经物体反射后的光称为反射

光。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和反射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而且反射光会随着入射光的变化而变化。 探索与研讨4.小结: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并进行归纳概括。通过不断重复实验,使学生发现光的反射规律,从而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 探索二:光的反射规律 1.布置任务:指导学生根据活动帮助卡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上的课堂活动记录。 2.交流: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将所完成光的反射路线图进行交流展示,通过对比多组光的反射路线图,引导学生总结正确的画法。 3.提问:你们成功地用镜子照亮阴影里的小球了吗?(预设:成功了。) 4.追问:回想调整镜子的过程,结合你们画的光的反射路线图,你们认为光反射的角度有什么规律?(预设: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有多大,反射光与镜面的夹角就有多大。) 5.讲解:如果在光线与镜面的交点处,画一条垂直镜面的虚线,那么入射光线与这条虚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这条虚线的夹角,我们把这两个夹角称为入射角和反射角,即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试着画出光反射的路线图,通过对比多组光反射的路线图,结合小组探讨,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拓展与小结1.拓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拓展部分内容,根据课堂时间酌情讲解利用光测距离的原理。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复习课件(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复习课件(2021新版) 1、第一单元光整理与复习教科版五年级上n整理与复习〔1〕光向四面八方传播。一、光的传播〔第1~3课〕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二、光的折射与反射〔第4~7课〕光 2、光的传播:〔2〕光沿直线传播。 3、光能穿过透亮的物体或部分穿过半透亮的物体。1、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中进入另一种介质中会发生折射。2、光的反射:光在传播途中假如碰到物体,就会有一部分光被物体外表反射回去。n整理与复习易混易错分析易混点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碰到镜面等物体转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很多物体的外表都会发生反射。光 2、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改变,叫作光的折射现象。不仅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亮物体时也会发生折射。n整理与复习易混易错分析易混点光的反射与折射例:人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和鱼的像,它们的形成分别是哪种现象〔〕。A.都是折射现象B.都是反射现象C.前者是折射现象,后者是反射现象D.前者是反射现象,后者是折射现象解析:水池中的月亮是天空中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是水面反射月光形成的;人在岸边看到水池中的鱼像,是鱼反射光经过水面折射后形成的。答案:Dn整理与复习易错点一光源的推断光源是指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如燃烧的蜡烛、萤火虫、太阳、酒精 3、灯的火焰、手电筒、日光灯等。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太阳光照耀到凹凸不平的月球外表后会被反射,所以我们晚上看到的月亮是亮亮的。例:以下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A.演唱会中挥动的荧光棒B.反光的镜子C.耀眼的太阳解析:荧光棒是因为内部的物质发生改变而发光,它本身就可以发光。反光的镜子不属于光源,它自身不发光。太阳是自身发光的光源。答案:Bn整理与复习易错点二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或穿透障碍物,反射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只是方向发生了改变。光穿透其他物体时,由于介质不同,会产生折射现象,折射后的光线依旧沿直线传播,但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例:光线遇到镜 4、子等光亮的物体会被反射回来,所以光线是可以拐弯的。〔〕解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反射加在来的光线依旧沿直线传播,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答案:×n单元测试一、推断题1、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光源。〔×〕2、全部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物体的外表越粗糙,反射光的效果越好。〔×〕3、光有时候是沿着曲线传播的。〔×〕4、制作水下工作人员使用的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6、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难题,所以光的反射对人们来说都是好的。〔×〕n单元测试二、选择题1、〔A〕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A.太阳B.月亮 5、C.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光2、下面各组事物中都属于光源的是〔C〕。A.萤火虫、彩虹B.镜子、打火机、夜光玩具C.点燃的火柴、太阳3、以下方法中,〔C〕可以削减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A.多建高楼,并且使用玻璃幕墙做外墙B.使用外表光滑的材料C.使用外表粗糙的材料4、光在玻璃中是以〔A〕的形式传播的。A.直线B.曲线C.折线n单元测试二、选择题5、“猴子捞月”这是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C〕。A.水中的月亮是光源B.天上的月亮是光源C.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6、汽车驾驶员可以通过反光镜观看到车后面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试题-1-6《光的反射现象》练习题 (含答案)

1.6《光的反射现象》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沿传播的。 (2)任何物体都可以反射光,越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3)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4)我们能够看到课桌的原因是。 (5) 汽车反光镜(如图1)能使驾驶员看到车后面的情况,有些城市在马路交叉处和拐弯处安装大凸面镜(如图2),都是主要利用了光的原理。 二、选择题。 1.阳光下绿色的物体,它反射的光是()。 A.白光 B.绿光 C.红光 2.月亮之所以有光亮,是因为()。

A.它是自然光源 B.它能反射太阳光 C.它能折射太阳光 3.汽车反光镜是一种(),能让司机看到后方较大范围里的情况。 A.凹面镜 B.平面镜 C.凸面镜 4.平面镜里的像都与物体()。 A.左右相反 B.相同 C.上下相反 5.下列物品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台灯的灯罩 B.医生戴的额镜 C.放大镜 6.一束光能够被反射()。 A.一次 B.两次 C.很多次 7.下列所描述的光现象中,主要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凿壁偷光 B.镜花水月 C.彩虹 三、判断题。 1.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不同。() 2.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呈现白色。() 3.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粗糙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4.阳光照射在镜面上后,可以改变原来的传播路线。() 5.晚上灯亮后,小雅就能看见桌子上的苹果了。这是因为灯光照在苹果上,苹果将灯光反射到了她的眼睛里。() 6.反射后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7.光的反射现象不会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教案(共7课)(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教案(共7课)(2021新版)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一课,旨在帮助学生理 解光的特性、传播方式以及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作为单元的 起始课,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 认知,为本单元的研究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 是光源。教材通过多幅图片展示了不同的光源和与光相关的物 品或景物,引发学生对光的思考,并将问题聚焦到光源上。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对光和光的特性的生活经验,但他们 可能不能清楚地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也不能准确 地给出光源的概念。因此,本节课适宜以头脑风暴开始,帮助 学生梳理已有认知,进而提出本单元即将研究的相关问题,为 后续研究建立起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 态度目标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其中,学生需要掌 握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并能识别来自光源 的光和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在实验观察中,学生需要感悟到来

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此外,学生还需要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并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没有光,就不能看到物体。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教师需要准备黑色箱子、苹果、有窗帘的教室、PPT课件和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出示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来引发学生对光的思考,揭示单元主题并引导学生研究光的相关问题。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让学生想象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并进行“黑暗中观察苹果”的体验,引发学生对光的作用的思考。最后,教师可以展示夜视仪下的物体,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对光的应用。 3.思考:夜视仪是如何帮助我们看到黑暗中的物体的? 4.小组讨论夜视仪的原理,并在白板上绘制夜视仪的构造图。 5.展示夜视仪的实物,并让学生体验夜视仪的使用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