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健康教育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先心患儿不宜过度的运动,防止患儿哭闹,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平时可让孩子多晒太阳,以提高他们的耐寒能力,生活有规律。

2、保持呼吸道通畅家长要及时为患儿清除鼻腔内分泌物,经常改变体位,翻身叩背咳出气道痰液,两餐之间可让患儿喝些水、饮料或者牛奶,以降低分泌物的黏稠度,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空气干燥。

3、要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受凉、淋雨;避免孩子到人多拥挤的环境,家中经常开窗通风,空气消毒(醋熏等),发生呼吸道感染时需及时治疗。

4、青紫型先心病孩子喜欢屈曲或下蹲体位,这是代偿缺氧的表现,不可强行改变,以免发生危险。法乐氏四联症患儿红细胞增多,血液浓缩,易产生血栓,故要注意鼓励患儿多饮水,尤其是夏天。

5、给患儿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可吃些鱼、蛋、虾、新鲜蔬菜以及粥或烂糊等,餐后可吃些水果如苹果、生梨。

增强患儿体质。喂奶时不要过饱、过急;

6、如出院时带有药物,应按时按量服药给患儿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注意脉搏(教会家长如何数脉搏),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

7、一般手术患儿,术后三个月应限制活动量随着机体的康复,取得医生同意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8、学龄儿童一般术后半年左右可以上学,但暂不要参加体育课与剧烈活动,上学前应去医院复查。

9、按时去医院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10、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经过手术,如果畸形矫正满意,恢复良好,没有发生重大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经检查,取得医生的同意,即可以结婚和生育。

细化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愈率的影响

细化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愈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01-10T10:54:16.44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3期作者:童银凤[导读] 目的:探究细化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愈率的影响。 童银凤 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儿科护理福建南平 353000 【摘要】目的:探究细化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7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细化护理,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 (P<0.05)。结论:将细化护理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者中,可促进患儿治愈,改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关键词】细化护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愈率;护理满意度 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儿科常见疾病,多数患儿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到病毒、药物、遗传基因的影响,导致心脏发育异常[1]。因心血管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血液流向改变,作用于肺部,易诱发肺炎等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临床研究指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期间,配合准确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治疗效果[2]。细化护理具有严格护理操作规范,在临床护理中秉持精细化态度,临床应用反馈较好[3],因此,本次研究将细化护理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治疗中,并合理分析该护理模式的临床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7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共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6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3.23±0.82)岁;观察组共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6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3.12±0.56)岁。本次研究为自愿参与,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呈均衡性分布(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行胸片及心脏彩超检查,给予对症治疗,存在呼吸障碍的患儿可借助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法:保持患儿病房环境的舒适、整洁、安静;协助患儿选择舒适体位;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合理规划患儿家属的探视次数及时间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细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呼吸道护理:给予患儿低流量供氧,促进治疗效果;若患儿存在呼吸困难症状,及时清除其口腔分泌物,给予适量药物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协助患儿选择半卧位,并进行面罩吸痰干预,以保证排痰顺利;监测治疗期间的血氧饱和度变化,出现异常及时上报并正确处理,如,出现心力衰竭时,在医嘱下给予强心剂、利尿剂;出现肺部感染时,根据痰细菌培养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 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沟通,通过当面宣讲的方式告知患儿家属疾病的病理机制、治疗流程、治疗期间注意事项等,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改善负面情绪,降低对患儿情绪状态的影响;允许患儿携带喜爱的玩具,通过讲故事、播放儿童歌曲等方式,降低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慌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患儿交流时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叙述,尽量采用儿童化的语言,与患儿拉近距离,使患儿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对患儿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并鼓励患儿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使患儿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 ③并发症护理: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定期触碰患儿手脚等部位,观察是否出现肢端体温较低的情况;观察穿刺位置是否出现感染症状等。督促患儿规律作息,鼓励其多饮水,以稀释痰液,提升机体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治愈率,并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①治愈标准:患儿肺炎相关症状及体征消失,心功能提高≧2级;治愈率=达到治愈标准例数/39×100%。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患儿家属填写,内容包含环境设施、质量与安全、服务态度、操作熟练度等4个方面,每项25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至SSPS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定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表示,定性资料采用检验,以(%、n)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肺炎病人的健康教育

肺炎病人的健康教育 1、疾病介绍肺炎是指肺实质的炎症。常见的病因有感染、毒气、化学物质、药物、放射线、以及食物呕吐物的吸入,过敏、风湿性疾病等。受凉、劳累可诱发。主要表现为发病急骤,突发的寒战、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儿童,年老体弱,身体抵抗力下降易患本病。 2、心理指导肺炎病人往往发病时出现发热、胸痛、咳嗽、咳痰等不适感,导致因疼痛而害怕咳嗽,从而影响愈后,因而应积极鼓励并给予帮助,并告诉病人肺炎经积极治疗后,一般可以彻底痊愈,以减轻病人的忧虑,取得配合。 3、饮食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一般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蛋羹类,细软面条,鱼粥,肉类等,多进食及多饮水。忌食温热生冷食物,如蛇肉、白果、柑、胡椒、龙眼肉等。 4、作息指导高热时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退热后可在室内后动,注意初次起床

防受凉。 5、用药指导常见药物有抗生素如青霉素,祛痰药物如沐舒坦,炎症医生护士的指导下遵医嘱服用药物,用药过程中如出现皮肤瘙痒或皮疹、腹泻、胃部不适、血痰、应立即告诉医务人员。 6、特殊指导 (1)配合痰培养标本留取。 (2)若痰多,难以咳出,可每1-2h进行一次有效咳痰,即数次随意深呼吸(腹式),吸气终了屏气片刻,然后进行咳嗽,也可使用胸部叩击法,五指并拢或杯状,腕部放松,迅速而有规律地叩击胸部各肺叶,每一肺叶反复叩击1-3min以使痰液松出,易于咳出。(3)高热时,可行头部、腋窝、腹股沟处冰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退热时注意保暖,及时更换湿衣服,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退热药,同时密切观察有否出汗,退热或虚脱症状出现。 7、病情观察配合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寒战、胸痛及咳嗽,咳痰情况。 8、出院指导

校园防控新冠肺炎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校园防控新冠肺炎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防控新冠肺炎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2月24日电新冠肺炎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控?大学生开学后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上午10时,复旦大学开设的“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正式上线,通过超星指定通道和央视频、微博、微信等平台,面向全校师生和全国公众播出。 课程由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张文宏主讲。他们从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社会治理等多角度出发,普及新冠肺炎知识,为科学防控新冠肺炎“支招”,为市民普及基本卫生常识。 “H7N9禽流感的消失跟医生没有关系,医生只是把病人给治好了,最后的控制靠的是关闭活禽交易市场。”近日被称为“网红医生”的张文宏在讲解中金句频出。他从1918年欧洲大流感讲起,介绍了人类社会对流感的认知,讲述了自己参与“非典”、H7N9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救治工作,讲解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和特性、传播特点和传播途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临床诊治效果等。 尽管课程是提前录制,他依然戴着口罩:“这是我给你做示范。在这个特殊日子里,我拜托大家最好是戴口罩。”他劝说大学生返校

后最好在寝室呆着不要串门,少说话、别聚餐,“闷”两个星期:“语言少了,思想就出来了。” 复旦大学教务处介绍,根据传染病防治规定和上海市教委的相关要求,学校开设防疫第一课,对师生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技能的健康教育。开设防疫第一课,培养全体学生的公民健康素养,也是复旦大学推进“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之一。复旦大学还将继续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将战疫期间的感人故事和生命教育融入到课程思政教学中。 防控新冠肺炎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二) 今(5)日,重庆市教委发布消息称,为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开学工作,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学校平稳运行,重庆市教委组织相关专家,从开学准备、师生返校、安全管理等10个方面,联合市卫健委及时编制印发了《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学工作指南(试行)》。近期,各区县教委、各级各类学校正根据该工作指南,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和开学准备工作。 开学准备着眼“足” 制定开学方案。开学方案对开学时间、返校安排、信息发布等方面进行实战预设,确保开学方案切实可行。 准备防护物资。坚持够用原则,开学前购置一定数量的口罩、洗

儿科护理学实训课--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的护理

项目四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的护理 实训目标:能够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分析和确立护理诊断/问题,初步具有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实施病情观察,出现重症肺炎心衰时能进行急救的能力,具有对先天性心脏病和小儿肺炎进行预防宣教和康复指导的能力,建立关爱患儿的护理职业情感。 知识储备: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先天性心脏病和肺炎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及重症肺炎的表现,肺炎的治疗要点,先天性心脏病和肺炎患儿的护理评估要点、主要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 技能储备:健康史采集及护理体检、 实训过程 任务一:入院护理评估 1.情景有一2月男婴,因“咳嗽气喘2天,发热1天”入院,父亲怀抱患 儿急匆匆走进儿科病房。 2.问题假若你是当班护士,在入院评估中,对该患儿应询问哪些健 康史?重点进行哪些护理体检?怎样问?如何检查? 3.要求3—4个同学一组,模拟上述患儿的入院护理评估。首先要计 划、分工,撰写模拟情景剧,然后分别扮演患儿父母、护士、医生,进行情景模拟演练,最后进行展示与评价。 任务二:护理案例分析 1.案例假若经过评估,获得资料: (1)健康史:患儿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气喘,1天前,

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5℃,伴痰鸣,平时吃奶数口后气促需停歇,一向多汗,无发绀,无恶心、呕吐、腹泻,院外未用药。 患病来,患儿精神差,哺乳量差,大小便正常。 患儿系第3胎,第3产,足月顺产。生后人工喂养,喂养量可。母孕两个月时曾感冒。已按时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等,无不良反应;否认传染病接触史。父母及二个姐姐体健,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中遗传性、过敏性或急、慢性传染病患者。患儿出生时为低体重儿,曾因高胆红素血症在附近医院治疗,住院期间,查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具体类型不详。 (2)护理体检:T37.7℃, P 148次/分, R 50次/分,体重 4Kg。神志清,呼吸呈点头状,鼻翼煽动,唇周轻度发绀,三凹征阳性,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细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可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左界位于左乳线上,右界接近右胸骨线,心率148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心前区可闻及SMⅢ/6级吹风样杂音,向四周传导。四肢肌肉松弛,肌张力差。 (3)辅助检查:胸片:双肺纹理增粗,双下肺野见较多小斑片状阴影,肺动脉段膨隆,左心缘饱满。 2.问题 (1)该患儿目前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 (2)患儿突出的医护合作性问题有哪些?遵医嘱治疗时应注意什么? (3)患儿有可能发生的潜在护理诊断是什么,如何预防? (4)针对上述的护理诊断/问题,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3.要求 (1)分为4人小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写出讨论意

重症肺炎健康教育

重症肺炎健康知识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烧、咳嗽、多痰、胸痛等,重症者喘气急促、呼吸困难,可危及生命。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重症肺炎死亡率高,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 【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急性起病,部分病人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表现。也可起病时较轻,病情逐步恶化,最终达到重症肺炎的标准。 【辅助检查】检查X线,CT等影像学检查,血常规和痰液检查.血气分析,各类肝肾功能检查。 【治疗】重症肺炎的治疗包括抗菌药物治疗、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加强痰液引流、以及免疫调节、防治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等。重症肺炎易出现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有效的抗生素初始治疗是治疗的核心,可预防出现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 【健康教育】 1 肺炎的常见原因是急性肺炎治疗不彻底或不注意恢复期护理、调养,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及鼻窦炎、支气管炎等因素导致的,要注意预防。 2 休息:重病肺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避免对流凤,温、湿度适宜,避免探视,保持室内外安静,这样町以减少机体内能量消耗,减轻缺氧症状,禁止吸烟,避免各种突发性噪音,病情缓解后恢复期可适当运动。 3饮食: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高维生素的流质、半流食或普食,如鸡蛋羹、青菜汤、鱼汤等,少食多餐,尽量给患者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并鼓励患者进食,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改善病人营养状态。有心力衰竭时,应给予低盐饮食。 4及时清除痰液、改善肺泡通气功能:对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体弱卧床、痰多而粘的患者,宜每2~3小时帮助翻身1次,同时鼓励患者咳嗽、并在呼气期给予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神志不清者,可进行机械吸痰。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入院后进行紧急治疗,同时评估患儿具体情况,给予患儿全面护理。结果:32例患儿肺炎体征消失,胸透正常,心功能显著改善,护理显效,5例患儿肺炎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有待进一步恢复,护理有效,总有效率93.37%。结论:给予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全面护理,能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儿肺炎症状,帮助患儿心功能恢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小儿;肺炎;心力衰竭;临床护理 肺炎属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多由致病微生物导致肺部感染所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可发病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小儿性肺炎是儿科常见严重疾病之一,存在一定死亡率,加之小儿肺炎病症表现不明显,故临床诊治需加以重视[1]。心功能不全是小儿肺炎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能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又往往始于左侧心脏,首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这会进一步加重肺功能障碍,诱发肺炎加重,对小儿生命健康威胁极大[2]。临床研究表明,给予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控制病情、提高救治率。文章现以3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无其它肺部疾病和心脏疾病。患儿肺炎诊断符合《儿科学》相关诊断标准,心衰诊断标准如下:1)非发热或缺氧所致心率加快,每分钟心跳次数160次以上;2)呼吸困难,频率每分钟60次以上,青紫加重;3)肝脏短时间内增大;4)舒张期奔马律或心音低钝;5)下肢水肿,面色灰白,口周发绀。入选病例中,男20例,女18例,患儿年龄4个月~37个月,平均年龄(19.8±7.4)个月,患儿病程3~17天,平均病程(6.3±2.1)天。 1.2 方法 全部患儿入院后立即进行给氧、强心等基础抢救。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给予患儿血管活性药物或抗感染药物。给予发热患儿物理降温,必要者用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密切给予患儿生命体征检测,给予患儿全面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患儿入院后,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建立循环系统检测,定期测量记录肝下缘,以实现心衰早期判断,尽早治疗。2)控制好病房温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安静舒适;日常巡视病房动作轻缓,打扫使用湿拖布,尽量避免灰尘飞扬;针对没有特殊护理要求者,日常治疗和护理应尽量集中进行,避免频繁刺激患儿。3)充分让心力衰竭患儿卧床休息是减轻患儿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

2020防控新冠肺炎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最新5篇

2020防控新冠肺炎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最新5 篇 防控新冠肺炎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一) 4月3日中午,机电工程学院疫情防控工作组利用教师午间无课的时间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直播会议,院党委书记、院防控工作组组长王守春主持会议,院长、院防控工作组组长李延辉及院班子成员参加现场会议,全院其他教职员工通过钉钉视频直播参加会议。 会上王守春首先向全体教职员工通报了日前校党委常委、校纪委书记范玉斌以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孔伟金一行以“四不两直”方式,分别两次来院督查开学条件核验及开学前准备工作的学院落实情况,并对青大防控字〔2020〕6号《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学校2020年春季开学条件核验细则责任分解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行了再学习。 王守春强调,全院教职员工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要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谨的态度,切实做好学校春季开学的学院疫情防控准备工作,每一位教师要全面了解上级政策要求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安排,认真学习学院在钉钉群发布的疫情防控开学前培训知识,对于疫情防控知识和应对预案都要做到应知应会,进入迎接开学的备战状态,确保学校能顺利开学及开学后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会后,王守春就当前学校召开的第六届二次“双代会”的情况向全院教工进行了通报,并结合学校今年工作报告,就学院今年工作考核指标要求进行了对比分析,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勇挑重担,落实好今的任务目标和要求,完成今年学院的年度目标任务,推动学院事业更好更快地高质量发展。 李延辉就下一步学院将考核指标分解细化压实至每一位教 师进行了动员部署。 防控新冠肺炎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二) 近日,盘山县教育局召开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实战演练现场会。各学校按照要求结合实际开展了应急实战演练,规范了应急流程,提高了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呈现出积极向好态势,盘山县教育局按照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统筹资源力量,抓好抓细学生复学工作,平稳有序落实学校各年部开学前的防控措施。他们建立了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控应急预案、分工方案、开学工作预案,还成立四个督查组,对各校疫情防控工作、延迟开学线上教学、开学前准备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校也分别制定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开学工作预案和开学错峰乘坐校车、上下学、就餐等方案和制度,并在防疫知识宣传、防护物资储备、教师备课等方面做足准备,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维护教育教学秩序。 在延期开学期间,盘山县全面部署落实了线上学习工作,做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心力衰竭是本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本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层出不穷,但目前还尚未统一标准,国内外很多研究者从神经体液因子以及细胞因子和基因水平分别对其进行阐述,并且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发生时机体内血浆内皮素、利钠肽、一氧化氮等因子会伴随病程的进展发生变化。对于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临床需严谨观察,及时、有效地实施抢救。 标签:小儿肺炎;心力衰竭;病因机制;治疗;研究进展 小儿肺炎是临床中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可导致严重的心力衰竭,其主要发病机制在于缺血、缺氧、感染等因素导致肺动脉高压、心脏负荷加重以及心悸功能损伤,继而导致的心排出量减少。据相关临床调查显示,我国小儿住院患者中24.5%~56%的患儿为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发展到心衰阶段是患儿最危险的阶段,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进行诊断,及早实施有效治疗是提高患儿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以下是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1病因机制 1.1肺动脉压增加/容量超负荷 早期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导致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以及酸中毒等进一步导致的肺动脉压力升高。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相关性研究的增多,有研究者表示内皮素合成释放是导致肺动脉压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一氧化碳含量的减少也是致使肺血管发生缺血性收缩的原因。有研究者为证实这一论点,特针对患有肺炎的60例小儿的极期和恢复期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进行检测,研究发现,患儿极期一氧化含量显著下降,并且右心输出量也出现下降,同时还发现左心前负荷降低,进一步导致左心顺应性下降。也有研究者表明,致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出现的左心室后负荷增加,是血管紧张素导致的。 1.2心肌代谢障碍及离子分布异常 心力衰竭是心排出量下降、冠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酸中毒以及能量代谢障碍等原因致使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机体不能对钠离子以及钙离子进行正常的交换,继而导致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受损。有研究者表示,心力衰竭越严重,心功能则越差,而细胞内的钙离子含量越高。 1.3神经体液因素 机体发生缺氧、感染等情况时极易引发机体神经体液因子发生改变,比如氧

肺炎的健康教育内容

肺炎的健康教育内容 定义:肺炎是肺实质的炎症,可由多种病症体引起,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其他如放射线、化学、过敏因素等也可引起肺炎。 病因:本病好发于冬春两季,患者发病前多为健康的青壮年人,男性多于女性(2 :1至4 :1)约40~70的健康人鼻咽部常有肺炎球菌,含有肺炎球菌的微粒进入呼吸道后,常被呼吸道免疫机制清除。多导致呼吸道免疫机制减弱的因素,如呼吸道病毒感染,受寒,全身麻醉,醉酒,创伤,昏迷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等使支气管粘膜受损,粘膜——纤毛运动和肺泡巨嗜细胞活力减退时,细菌被吸入下呼吸道,在肺泡内繁殖。肺炎球菌不产生毒素,其致病主要由于荚膜对组织侵袭力。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寒颤、发热、胸痛、咳嗽和铁锈色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如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至黄疸,而易与急性胃肠炎或胆囊疾病相混淆。 护理 1.病人要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可减少组织对氧的需求,帮助机体的修复,减轻症状。环境要清洁安静、舒适、相对湿度为50%~60%,有利于肺部疾病的恢复。 2.寒战时注意保暖,高热时可物理降温。 3.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补充发热出汗和呼吸急促所丢失的水分,并利于痰液排出。 4. 胸痛者可嘱卧于患侧。 5.做好病情观察: (1)定时测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2)观察精神症状,是否有神志模糊、昏睡和烦躁等。(3)观察有无休克早期症状,如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尿量减少等。(4)..注留意痰液的色、质、量变化。(5)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健康指导 1.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 3.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可取半卧位或双肩垫高约20℃-30℃。 4.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裂时涂润滑油。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5.饮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一般以半流质为宜。如牛奶、蛋羹类、细软面条、鱼粥、肉粥。多进食及多饮水,忌食温热生痰的食物。如虾肉、白果、柑、胡椒、龙眼肉。进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水分的摄入有利于毒素排出。 6.高热时宜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退热后可适当进行室内活动,注意初次起床时防止受凉。高热时给予温水降温,出汗多时及时更衣防止感冒,腋下体温>38℃时请上医院治疗。 7.痰多难以咳出者,应每2-4小时进行有效咳嗽1次。即先进行数次随意深呼吸(腹式呼吸),吸气终了屏气片刻,然后咳嗽。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可取半卧位或双肩垫高约20℃-30℃。痰多时勤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8.肺炎虽然可以治愈,但如若不注意,易复发。

2020防控新冠肺炎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5篇

2020防控新冠肺炎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防控新冠肺炎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一) 今(5)日,重庆市教委发布消息称,为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开学工作,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学校平稳运行,重庆市教委组织相关专家,从开学准备、师生返校、安全管理等10个方面,联合市卫健委及时编制印发了《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学工作指南(试行)》。近期,各区县教委、各级各类学校正根据该工作指南,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和开学准备工作。 开学准备着眼“足” 制定开学方案。开学方案对开学时间、返校安排、信息发布等方面进行实战预设,确保开学方案切实可行。 准备防护物资。坚持够用原则,开学前购置一定数量的口罩、洗手液、体温枪等防护必需物资,在合适区域增设一定数量的水龙头或移动洗手设施。 设置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统筹利用学生宿舍、校内宾馆、闲置场所等资源,按照防疫要求提前准备隔离观察场所。 开展健康评估。充分利用《师生疫情健康档案》及“重庆市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系统”,评估师生员工开学前14天以来的健康史、接触史、旅行史和居住史等情况。 师生返校把关“严”

健康审核严。根据《师生疫情健康档案》,实施分类管理,符合防疫要求才能返校。 注册报到严。不集中办理师生报到手续,家长或其他陪同人员一律不进入校内。到校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入校。 出行安排严。报到后,师生员工非经同意不得离开校园。学校可通过开通班车、预约定制公交、组织教职工内部拼车或校内安排住宿等方式解决教职工上下班出行问题。 健康监测严。严格落实师生晨(午)检制度,将师生员工每日的晨(午)检情况、缺勤/缺课病因追踪情况、复工/复课证明查验情况纳入疫情健康档案,动态更新师生员工健康数据。 疫情处置重在“细” 疫情报告及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发现呼吸道病例异常增多或当日请病假人数超过基线水平时,立即电话报告,并在2小时内书面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部门。收到师生的散发病例报告后,高校、区县教育部门要立即电话报告市教委值班室,并在2小时内向市教委值班室书面报送初步调查情况。 疫情处置分类。对密切接触者和病例隔离采取分类管理措施,注重追踪管理细节,体现人文关怀。 停课观察和复课管理规范。停课观察和复课管理,严格按照重庆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下发的相关规定执行。 个人防护强调“律”

临床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临床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討临床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5例小儿CHD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与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心率恢复时间、呼吸稳定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治疗结果及出院后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心率恢复时间[(1.79±0.81)d]、呼吸稳定时间[(1.83±0.36)d]及肺啰音消失时间[(8.11±1.42)d]均短于对照组[(2.30±0.65)、(2.14±0.73)、(12.41±1.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康复出院率(100.00%)高于对照组(87.879%),出院后半年内的复发率(9.375%)低于对照组(30.3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小儿CHD合并肺炎的实际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可促进患儿心率、呼吸指标恢复正常,加快疾病症状的消退,加速其康复,并且再次复发可能性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ombined with pneumonia.Methods The 65 pediatric CHD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32 cases)and the control group (33 cases).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care,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the regular nursing care and continuous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The heart rate recovery time,respiratory stabilization time,pulmonary rales disappeared time,treatment outcome and recurrence after discharge of the pediatric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heart rate recovery time [(1.79±0.81)d],respiratory stabilization time [(1.83±0.36)d] and pulmonary rales disappeared time [(12.41±1.52)d] of pediatric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oth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2.30±0.65),(2.14±0.73),(12.41±1.52)d],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treatment,the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discharge rate (100.00%)of pediatric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7.879%),recurrence rate in the six months after discharge (9.375%)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0.303%),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actu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D children combined with pneumonia,which can promote the normal recovery of heart rate and respiratory index,promote the regression of disease symptoms,accelerate their recovery and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recurrence.[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Congenital heart disease;Pneumonia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常见型小儿心血管类疾病,因血管发育发生异常,导致血液流向出现变化,一旦CHD合并肺炎甚至重症肺炎,在欠缺治疗及时性的情况下,就会危及患儿生命[1-2],同时大量

支气管肺炎健康教育

支气管肺炎疾病治疗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大多起病较急,一般在上呼吸道感染数日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气促,热型不一。早产儿、重度营养不良等患儿可无发热或体温不升,咳嗽较频。早期为刺激性干咳,以后咳嗽有痰。新生儿早产儿则表现为口吐白沫。气促常见于发热、咳嗽出现以后,患儿呼吸加速,每分达40~80次。并有鼻翼煽动,重者点头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 主要治疗: 1抗生素治疗:在未查明细菌前,首选青霉素肌内注射。根据病情或小儿年龄特点或细菌培养结果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 2抗病毒治疗:常用病毒唑。 3 对症治疗: (1)高热烦躁者,给与降温镇静。一般选用物理降温,常用冰敷、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水温低于体温2~3度)。复方氨基比林、来比林等药物。选用复方冬眠灵、苯巴比妥、安定等镇静。 (2)咳、喘者可用止咳、化痰、平喘药。如复方甘草合剂、小儿止咳化痰冲剂。痰多粘稠者给与氧气或超声雾化吸入。痰多者雾化后拍背、体位引流,或负压从口鼻内吸痰。 (3)呼吸困难紫绀者可给氧气吸入。一般幼儿可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0.5~1升/分。 (4)腹胀伴低钾血症者,给予补钾。中毒肠麻痹者,禁饮食,胃肠减压。 (5)并发心力衰竭者,除给氧、祛痰、止咳、镇静、扩张血管外,宜用洋地黄制剂强心治疗。饮食休息: 1 饮食少量多餐,多食用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以流质为主,如人奶牛奶米汤等。注意补充维生素A、B、C、D复合维生素B和钙剂。并发中毒性肠麻痹者禁食,并发心力衰竭者,食盐每日低于3克,适当限制入量。 2活动高热期卧床休息。并发心力衰竭者,需严格卧床,至心衰控制,心脏功能明显好转,才开始轻微活动。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少去或不去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 3复查时间及指征预后良好,一般不需复查。如出现咳嗽、气急、发热等症状及时复查。

肺炎健康教育

肺炎病人的健康教育 1、疾病简介肺炎是指肺实质的炎症。常见病因有感染、 毒气、化学物质、药物、放射线,以及食物呕吐物的吸入,过敏、风湿性疾病等。受凉、劳累可诱发。主要表现为发病急骤、突发的寒战、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儿童、年老体弱、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易患本病。 2、心理指导肺炎病人往往发病时出现发热、胸痛、咳嗽、咳痰等不适感,导致因疼痛而害怕咳嗽,从而影响愈后,因而应 积极鼓励并给予帮助,并告诉病人肺炎经积极治疗后,一般可彻底治愈,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取得配合。 3、饮食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 饮食,一般取半流饮食,如牛奶、蛋羹类,细软面条、鱼粥、肉弱等,多进食及多饮水。忌食温热生痰食物,如蛇肉、白果、柑、胡椒、龙眼肉,其他禁忌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4、作息指导高热时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退热后可在室内活动,注意初次起床防受凉。 5、用药指导常见药物有抗生素如青霉素,祛痰药如沐舒 痰,应在医生或护士指导下遵医嘱服用药物。用药过程中如出现 皮肤瘙痒或皮疹、腹泻、胃部不适、血痰,应立即告诉医护人员。 6、特殊指导

(1)配合痰培养标本的留取。 (2)若痰多,难以咳出,可每1-2h进行一次有效咳痰,即 先数次随意深呼吸(腹式),吸气终了屏气片刻,然后进行咳嗽。也可使用胸部叩击法,两手指并拢拱成杯状,腕部放松,迅速而有规律地叩击胸部各肺叶,每一肺叶反复叩击1-3 ,以使痰液松出,易于咳出。 (3)高热时,可行头部、腋窝、腹股沟处冰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退热时注意保暖,及时更换湿衣服。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退热药,同时要密切观察有否出汗、退热或虚脱症状出现。 7、病情观察配合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寒战、胸痛及咳嗽、咳痰情况。 8、出院指导 (1)肺炎虽可治愈,但若不注意身体,易复发。 (2)故出院后应戒烟,避免淋雨、受寒、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个月以后回院复查胸片。 (3)合理饮食,保持心情愉快。 (4)如有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咳痰应即就诊。必要时 可接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注射。 肺炎 一般知识 ' 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引起 的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常见的病原

甲状腺激素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甲状腺激素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心力衰竭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探讨 不同心功能分级下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变化。方法选取2012~2014年我院儿科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心力衰竭住院患儿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先心合并肺炎心衰组,采用改良Ross标准评分法将其分为轻度心衰组、中度心衰组、重度心衰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正常儿童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变化。结果先心合并肺炎心衰组T3、FT3、FT4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心功能不全程度的加重,T3、FT3水平下降程度越明显,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与T3呈负相关(r=-0.562)。结论动态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衰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新客观指标,对改善心力衰竭的预后及生长发育、机体代谢平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thyroid hormones in different levels in pediatric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combined with cardiac failure due to pneumonia,and to probe into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yroid hormones levels in different cardiac functional grading and cardiac function. Methods From 2012 to 2014,112 pediatric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HD with cardiac failure due to pneumonia in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set as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pneumonia and heart failure group.They were divided into mild,moderate,and severe cardiac failure groups based on modified Ross standard evaluation method.Forty-eight healthy children in the same period after physical examinations were classified into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thyroid hormones among groups and cor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of thyroid hormones and cardiac func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CHD with cardiac failure due to pneumonia,there were changes in thyroid hormones levels,like decrease of T3,FT3,FT4,which were display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With the severity of cardiac insufficiency,the decreases in T3 and FT3 were more significant.The severity of cardiac insufficiency was in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of T3(r=-0.562). Conclusion Dynamic observation of serum thyroid hormones changes in children suffering from CHD with cardiac failure can be considered as a new objective index on disease severity and prognosis,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on improving its prognosis,growth and development,and metabolic balance. [Key words] Thyroid hormone;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ith cardiac failure due to pneumonia;Cardiac function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心脏和(或)血管畸形,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衰的常见病因,神经激素和细胞因子等生物标志物在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1]。

浅谈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护理

浅谈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3-01-05T10:50:31.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1期供稿作者:高莉[导读] 除一般的药物治疗外,患病期间的护理及观察也很重要。 高莉(四川新津县人民医院儿科四川新津 61143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242-02 【摘要】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 国内小儿肺炎占住院数的24.5%-56.2% , 肺炎时有效气体交换面积减少致低氧血症, 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可致心肌损害合并心力衰竭, 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危。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是小儿肺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关键词】小儿肺炎心力衰竭护理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小儿患者机体发育不够成熟,机体抵抗力差,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往往起病较急,病情复杂多变,故在治疗期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辅以完善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有效的控制肺炎,降低死亡率,加快患儿的康复。 1 临床资料 2010~2011年共收治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80例,其中1个月~1岁40例,1岁~2岁40例,多为春冬季节发病,病程1~5天。均有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表现。诊断均符合1985年全国儿科会议修订的《关于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标准》。 2 临床表现 一般临床表现为患儿咳嗽,体温升高至38.5℃以上,甚至达到40℃并伴有气促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发绀,嗜睡,肺部固定湿啰音,安静时呼吸次数大于或等于60次/分,心率大于或等于180次/分,心音低钝,肝脏进行性增大,肋下超过3cm或短时间增大1.5cm以上,四肢发凉,脉搏微弱等。 ①心肌功能障碍。②肺淤血。③体循环淤血。④水肿。 3 治疗方法 3.1一般治疗主要包括采取适宜的体位、镇静、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年长心衰患儿适宜取半卧位,小婴儿可抱起, 使下肢下垂, 减少静脉回流; 有烦躁不安症状者可予镇静剂;严重心衰有肺水肿者应吸氧; 宜食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低盐饮食, 严重心衰者限制液体入量, 保证大便通畅; 维持电解质平衡;重视原发病及诱因的治疗。 3.2药物治疗 3.2.1正性肌力药物 ①洋地黄类药物: 儿科以地高辛为首选,其通过抑制Na+-/K+-ATP活性发挥正性肌力作用。地高辛的口服负荷剂量未成熟儿为10-20μg/kg,足月新生儿为20-30μg/kg,婴幼儿为30-40μg/kg,年长儿为25-30μg/kg。静注剂量为上述剂量的75%。首次剂量为负荷剂量的1/2,余量再分两次给药,每次间隔6-8h。最后一次负荷剂量用药后12h,开始给维持剂量,即负荷剂量的1/10-1/8, 每天2次, 间隔12 h。 ②β受体激动剂: 代表药物有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常用于低输出量急性心衰及心脏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巴胺的常用剂量为5-10μg / ( kg?min) , 由输液泵维持, 避免与碱性药物同时输入; 多巴酚丁胺剂量为5-20μg / ( kg?min) , 应尽量采用最小剂量。 3.2.2利尿剂临床常用噻嗪类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多用于轻、中度慢性心衰, 代表药物为氢氯噻嗪。保钾利尿剂有安体舒通、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等, 利尿作用较弱, 一般不单独使用,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2.3 血管扩张剂主要用于心室充盈压增高者, 左室充盈压降低或正常者不宜使用,临床应根据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选择药物。肺淤血严重,肺毛细血管楔压明显增高(>32mmHg),心排血量轻至中度下降时,宜选用静脉扩张药;心排血量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而肺毛细血管楔压正常或略高时,宜选用小动脉扩张药;心排血量明显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肺毛细血管楔压升高时, 宜用均衡扩张小动脉和静脉的药物。 4 护理方法 4.1呼吸、循环系统监测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患儿的HR、RR。患儿安静时心率增快, 婴儿>180次/min, 幼儿>160次/min, 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 要考虑是否亦有心衰可能, 及时报告医师, 并观察其频率、节律及心音的强弱等。观察呼吸的频率、深浅度、有无伴有口周发绀、三凹征、点头样呼吸、鼻翼煽动等, 观察吸氧效果,呼吸困难有无改善, 必要时检测血气分析,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氧流量。注意保持病房安静, 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 并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4.2饮食护理根据患儿饮食习惯选择其喜欢的流质、半流质,增加食欲, 饮食宜易消化、富含营养。心衰未控制给予低盐饮食,需少量多餐, 避免过饱。婴儿提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者所用奶头孔不宜稍大, 以奶汁能间断自行滴下为宜, 注意避免引起呛咳。 4.3排便观察及护理鼓励食用含纤维较多的蔬菜、水果等, 以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排便用力, 一旦发生便秘给予开塞露通便。 5 讨论 小儿肺炎的高发期一般在婴幼儿阶段,通常需住院治疗。除一般的药物治疗外,患病期间的护理及观察也很重要。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 [2]袁壮,薛新东.儿科急症与疑难病例诊治评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