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现代秘书心理学第十五章__协调工作心理

【经典】现代秘书心理学第十五章__协调工作心理

教育心理学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典型真题分析 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2008年4月) A.特级教师 B.教学熟手 C.优秀班主任 D.专家型教师 【评析】答案为D。专家一新手比较研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专门领域的知识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所以教师成长的最高目标应为专家型教师。 2.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不同,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_____和关注_____等三个阶段。 (2007年) 【评析】情境学生此题旨在考查教师成长的历程。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 )。 A.说到做到 B.敬业精神 C.热心和同情心 D.重义气讲交情 2.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 A.存在正相关 B.关系不明显 C.存在负相关 D.有利有弊 3.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有( )。A.系统性 B.结构性 C.预见性 D.实效性 4.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 )。 A.教育手段 B.教育机智 C.教育反响 D.教育灵感 5.教师的( )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A.权威 B.威信 C.角色 D.社会地位 6.从本质上讲,教师的威信是具有积极肯定意义的( )的反映。 A.教学水平 B.科研成果 C.学历和才能 D.人际关系

7.假如一个教师非常关心如“学生喜欢我吗?”这样的问题,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那么他处于教师成长的(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生存阶段 D.关注发展阶段 8.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 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B.能否充分考察教学情境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更多地考虑班集体的建设 9.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 )。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10.教师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扮演了什么角色?( ) A.“家长代理人” B.“知识传授者” C.“学生楷模” D.“心理调节者” 11.关于教师人格的作用,被广泛接受的是( )的观点,“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A.加涅 B.布鲁纳 C.班杜拉 D.鸟申斯基 12.以下关于专家一新手比较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 A.研究步骤分为选出专家、新手,提出任务;比较两者完成任务情况 B.20世纪70年代后期被应用于研究教师的认知 C.它是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专门领域的知识时常采用的方法 D.这一方法最初就应用于教师的认知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 1.布鲁巴奇等在1994年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包括( )。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关注问题 E.行动研究 2.进行专门训练的关键程序有( )。 A.每天进行回顾 B.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 C.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 D.布置家庭作业 E.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3.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 )。 A.思维的条理性

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

一、选择题 、教学过程地首要环节是( ) .引起学生注意.揭示教学目标.适时给予反馈.评定学习结果 、( )是最高水平地认知学习结果,要求超越原先地学习内容. .知识.应用.评价目标.综合目标 、情感领域地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地程度分为( ) .两个等级.五个等级.三个等级.四个等级 、在应用知识地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是( ) .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发现教学.情境教学 、学生通过自身地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地一种教学策略是( ) .个别化学习.发现学习.情境学习.合作学习 、下面哪一种教学策略不属于个别化教学( ) .发现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教学 、只要给与足够地时间和适当地教学,几乎所有地学生都可以掌握几乎所有地学习内容. 这一教育理念属于( )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发现学习.掌握学习.概念学习.合作学习 、只要有足够地时间,任何学习者都可以掌握该课程%%地评价项目,达到或地学习成绩.这种教学理论是( ) .发现学习.掌握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 、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地学生对几乎所有地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地程度是( ).%.%%.%.% 、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 ) .指导法.讨论法.发现法.接受法 、()是评价教学结果地最客观和最可靠地标准,教学结果地测量必须针对于此. 教学目标教学目地合作教学情境教学 、()是对事物之间地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是对材料领会地一种形式. 转换解释推断记忆 、将教学目标逐级西分成彼此相联地各种子目标地过程称之为(). 目标分类目标表述任务分析任务执行 、领会超越了单纯地记忆,代表最低水平地(). 信息加工学习活动复杂记忆理解 、情感目标地等级中,()等级地价值内化水平最高. 反应接受形成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个性化 、在布鲁姆地认知领域教学目标中,能够发表一篇内容独特地演说或文章属于教学目标地()层次. 应用综合领会评价 、通常人们所说地态度和欣赏属于情感目标地() 反应接受形成价值观念价值体系地个性化 、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连地() 各种智力活动各种课堂行为各种子目标教学阶段 、在乒乓球比赛中,面对各种情况,抽球还击率达到,则说明动作技能达到了()地目标模仿准确连贯习惯化 、用可观察和可测量地行为陈述地教学目标是() 具体目标行为目标心理目标心理与行为相结合地目标

1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从学科范畴来看,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来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主体)的心理。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与教实际上是对同一过程的不同理解,要知道教师该如何教,首先就要理解学生该怎样学,故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多选题)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及阶段特点。)一、作为独立学科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他因此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年,俄国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此后,该书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认为教育心理学因教育需要而产生,其研究是以了解人性及改变人性从而实现教育目的为取向的。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世

教育心理学教案模板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学内容:第十五章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 计划课时: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掌握不良行为的具体原因及其解决方式。掌握行为矫正的概念和原则。理解实用行为分析程序,了解各程序的概念。 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以自学、讨论为辅。即利用多媒体课件(PPT)进行讲授式、讨论式教学。 教学重点:掌握不良行为出现的具体原因及其解决方式。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行为矫正的原则实。 教学过程: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学生的不良行为决非空穴来风,一定是有原因的。课堂不良行为最常见的强化物就是注意──来自教师、同学或者两者,另一个原因是学生想从腻味、挫折、烦躁和不愉快的活动中解脱出来。 (1)赢得教师的注意 有时候,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是为了赢得教师的注意,哪怕是消极的注意。这一原因比许多老师想象的要更普遍。其解决方法也相当容易,尽量地忽视他们,当他们表现不良时只注意那些表现好的学生。如果实在无法忽视他们的不良行为时,只好暂时请出去,例如让学生站在一个安静的角落或者送到校长办公室,这将比斥责有效一些。事实上,斥责对其他学生而言起到了强化作用。 (2)同伴的注意 学生表现不良除了赢得教师的注意外,另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得同学的注意和赞赏。青少年时期这一原因就更为普遍。忽视受同伴强化的不良行为是错误的。例如,一个学生将书放在头上晃来晃去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教师忽视了,这一行为就会继续下去,并且还可能鼓励其他人做出类似的行为;斥责,又只会吸引全班更多的注意,甚至更糟的是,增强了他在同伴中的地位。对于受同伴强化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做出以下两个反应:一个就是将犯规者从班上请出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一至十五章试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一至十五章试题

资料仅供参考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一至五章试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单项选择题 1. C 2 . C 3 . A 4 . B 5 . D 1.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信息是: ( ) A .教学过程 B .教学手段c .教学内容D .教学媒体 5 . 1924年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潘菽 D .廖世承 二、填空题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 _______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心理学是介于 与 之间的交叉学科。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 来体现的。 4 .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 _______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 ________ 等基本的心理 特性 2.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 . 19世纪20年代以前 c . 20世纪20年代以前 3.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A . 19 B . 19 4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华生 B .桑代克 ( ) B . 19世纪80年代 D . 20世纪80年代 ) c . 1924 年 D . 1934 年 ) c .布鲁纳 D .加涅

5 .教学环境包括______ 和_______ 资料仅供参考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以及空间布置 等。 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8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___________ 、预测和______ 的作用 二、填空题 1. 2. 心理学教育学 3.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4. 敬业精神教学风格 5.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6. 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 7. 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 8解释控制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她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A.人格 B .性格 C .自我D.品德 2. 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是:()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五章教学心理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五章教学心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的组织能力与教学效果( )。 A.没有关系 B.呈负相关 C.有较高相关 D.有利有弊 2.学生的知识与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 A.无关系 B.有负相关 C.有利有弊 D.有显著的相关 3.教师( )的流畅与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 A.记忆 B.思维 C.想象 D.观察 4.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 情心;二是教师的( )。 A.敬业精神 B.渊博的知识 C.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D.高超的能力 5.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学生成绩有( )趋势。 A.负相关 B.正相关 C.没有关系 D.若有若无 6.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 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 )。 A.教育手段 B.教育机智 C.教育反响 D.教育灵感
1

7.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也称作( )。 A.定势效应 B.晕轮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首因效应 8.一位教师把他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那么这在教师成长过程中 属于(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9.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并具有( )。 A.预见性 B.系统性 C.结构性 D.实效性 10.在课后评价中,专家教师更加关注的是( )。 A.课堂中发生的细节 B.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 C.课堂管理问题 D.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 11.有研究发现,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着( )。 A.负相关 B.正相关 C.没有关系 D.若有若无 12.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者是( )。 A.布鲁纳 B.加涅 C.罗森塔尔 D.斯金纳 13.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 )对学生的影响。 A.知识 B.能力 C.期望 D.方法 14.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 )为中心。
2

教育心理学 第十二章-第十五章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知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领会(最低水平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概念化和组成价值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内分为两个水平:概念化心向和性格化)和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教学目标:行为目标(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教学媒体包括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听觉辅助;视听辅助;使用教学媒体是为了使教学遵循这样一个顺序进行:从经验的直接动作表征、经验的图像表征直到经验的符号表征。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 课堂物理空间资源的安排:领域原则安排和功能安排 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名词解释: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简答: 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答: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 3.指引学生学习 教学事项: 答: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论述) 答:1.发现教学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第十二章群体心理答案

2018年10月28日星期日整理 群体的定义、社会助长、社会懈怠 1 【单选题】很多世界纪录不是在训练中产生的,而是在大赛中这是受()影响。 A、同伴 B、自己 C、场地 D教练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社会互动群体的群体影响不包括()。 A群体思维 B、去个性化 C、还有少数派影响 D群体的极化 我的答案:B 3【多选题】低限交往情况下的群体影响包括()。 A、社会助长 B、社会懈怠 C、去个性化 D社会交互 我的答案:ABC 4【判断题】一群人聚在一起就叫群体。() 我的答案:X 5【判断题】如果消失在人群中,个体评价的顾忌会减少,就会出现社会懈怠。()我的答案:2 去个体化 1【单选题】如果一个人在群体中感觉到别人都跟自己一样,就会把行为的责任感归结于()而非自己的选择。 A、社会 B、事件 C、他人

D情境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个性化受群体受规模和()影响 A、群体行为 B、群体熟悉度 C、匿名性 D群体氛围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电击实验说明()的匿名性也会产生去个体化的效应。 A、环境 B、身体 C、服装 D位置 我的答案:B 4【判断题】忘却个人身份而顺从群体规范 ,就是所谓的去个体化。() 我的答案:2 5【判断题】在群体中人不会抛弃道德约束感 ,忘记个人身份而顺从群体的规范。() 我的答案:X 群体极化 1【单选题】群体讨论增强极化的机理属于()理论 A、信息影响理论 B、规范影响理论 C、群体影响理论 D沟通影响理论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人类希望对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做出评价这可以通过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比较来达成,这属于() A、信息影响理论 B、规范影响理论 C、沟通影响理论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 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 A.1903 年 B.1913 年 C.1924 年 D.1934 年 6.20 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 一撰写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1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 A.1879 年 B.1897 年 C.1789 年 D.1798 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2
)。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位新教师当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那么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属于(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 段、 2.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的公式是( )。 A.经验+反思=成长 B.知识+经验=成长 C.学历+经验=成长 D.知识+反思=成长 3.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 ) A.调节的能力 B.监督的能力 C.观察的能力 D.指导的能力 4.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哪一阶段的特征? ( ) A.关注发展 B.关注学生 C.关注情境 D.关注生存.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自我反省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9.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 )。 A.爱好 B.忠诚 C.热爱 D.兴趣 10.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 )。 A.专业知识 B.教育学知识 C.心理学知识 D.相关学科知识 11.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 A.系统性 B.预见性 C.结构性 D.实效性 12.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 A.教材 B.情境 C.生存 D.学生 13.新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这时他处在( )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身 14.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 )观摩。 A.正式 B.非正式 C.组织化 D.非组织化 15.专家型教师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 )教给新教师。 A.可以 B.不可以 C.不可能 D.完全 16.( )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 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纳 D.布鲁巴奇 17.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 )。 A.教师权威‘B.教师感召力 C.师生关系 D.教师能力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C 【解析】 l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A 4.A 【解析】 桑代克的联结说、华生的习惯说、赫尔的内驱力递减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的联想一反射说、格式塔的完形说、勒温的场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认知一同化说等等。 5.D 【解析】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 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6.C 7.D 8.D【解析】 l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都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9.D 10.D 【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因此,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11.D 【解析】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而非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12.A 【解析】 维果茨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13.B l4.A l5.C 16.A 【解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7.D 【解析】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和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18.D 【解析】 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以本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独立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19.C 【解析】 研究趋势:①在理论思想方面,外因论和机械论被逐渐克服。②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③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④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⑤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⑥分析性研究与综合性研究相结合。⑦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20.C 【解析】 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占优势。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21.D 【解析】 扩大教育内容不是教育心理学学科的任务。 22.D 【解析】 巴甫洛夫的联想~反射说,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 23.B

第十五章 教学心理

第十五章教学心理 一、选择题 1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的组织能力与教学效果( )。A没有关系B呈负相关C.有较高相关D.有利有弊 2.学生的知识与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A.无关系B.有负相关C.有利有弊D.有显著的相关 3.教师( )的流畅与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A.记忆B.思维C.想象D.观察 4.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 )。 A.敬业精神B.渊博的知识C.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D.高超的能力 5.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学生成绩有( )趋势。A.负相关B.正相关C.没有关系D.若有若无 6.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 )。 A.教育手段B.教育机智C.教育反响D.教育灵感 7.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也称作( )。A.定势效应B.晕轮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首因效应 8.一位教师把他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那么这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属于( )。 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生存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教学阶段9.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并具有( )。A.预见性B.系统性C.结构性D.实效性 10.在课后评价中,专家教师更加关注的是( )。 A.课堂中发生的细节B.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C.课堂管理问题D.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 11有研究发现,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着( )。A.负相关B.正相关C.没有关系D.若有若无 12.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者是( )。A.布鲁纳B.加涅C.罗森塔尔D.斯金纳 13.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 )对学生的影响。A.知识B.能力C.期望D.方法 14.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 )为中心。A.学生B.教师C.教材D.教学思想 15.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主动积极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B 】P9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C 】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 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作者是【 B 】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D 】P9 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5、上世纪60年代初,由谁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B 】P10 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 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 】P11 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 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 B 】P12 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B 】P12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P10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 B 】P10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 B 】P5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 B 】P7-9 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 1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P9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 1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C 】P10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 1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P4

第十五章 教育评价内容

教案 课题:《第十五章教育评价内容》 课型:新授课 课时: 5课时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各个时期评价观的问题包括学校评价观、教师评价观和学 生评价观。 2、理解教育评价的内容体系,能区分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 评价内容的不同。 3、掌握教育评价的实施操作过程,能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教 育评价。 教学准备: 在课前制作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课件(PPT),查找整理相关参考书目、文献和网 站等资料。 教学内容: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朱德全、宋乃庆主编的《教育统计与测评技 术》中的第十五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育评价内容体系问题,包括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内容 ?教学难点:教育评价的实施,教育评价实施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逐步完成,如何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将成为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具体内容): 本章主要解决以下三大问题:其一,教育评价观问题;其二,教育评价的内容体系问题;其三,教育评价的实施操作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学习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领会教育评价的原理,更好地把握教育评价实践的操作与运用。 第一节学校评价 概念:所谓学校评价,是指在学校领域内,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根据教育方针的要求,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学与管理、办学效益进行的总体上的价值判断。 一、学校评价观 在学校评价的发展道路上,呈现出由传统学校评价向现代学校评价演进的趋势。传统学校评价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选拔性评价,是一种面向“过去”以鉴定为主的评价;现代学校评价更多表现为一种诊断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以发展为主的评价。 (一)对我国传统学校评价观的检视 传统的学校评价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以鉴定优劣作为评价学校的主要目的 是一种面向“过去”的鉴定性评价,即评价关注的是学校已经做过的事情,或者已经取得的成绩。 鉴定优劣的评价关注学校达标情况,评价结果常常作为约束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以及给学校排名次、分档次之目的。 鉴定性评价通常采取将评价结果与奖惩挂钩的方式。 以鉴定为目的的评价在标准的制定上更多地关注了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的学校群体,而对处于两端的学校群体——即所谓的“好学校”和“差学校”这两类学校的持续发展缺少关注。 以鉴定为目的的评价标准不能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提供“最近发展区”,这样评选出来的学校是模式化与统一化的,很难体现出学校办学的个性化和特色化。 2.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 以鉴定为目的的学校评价是对办学结果的评价,“升学率”自然成为评价学校办学结果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 传统学校评价缺乏对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效率进行比较,不考虑校际间生源质量、教育经费、学校办学条件以及学校师资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这样的评价只能加剧学校之间对生源的抢夺,这样的验收势必导致学校评价因失真而不公平。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重点是: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

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

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

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五章-教学设计重点试题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五章教学设计重点试题解 [日期:2008-12-27]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 一、选择题 1.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也就是对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这是( )。 A.教学原则B.教学设计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 2.下面不属于宏观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的是( )。 A.制定教学计划B.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C.确定教学目标D.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 3.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六级,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 )。 A.概括B.系统C.巩固D.评价 4.智育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陈述性知识、认知策略和( )。 A.心智技能B.特殊技能C.元认知D.程序知识 A.应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B.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在不同学习类型中,也应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 C.应陈述通过一阶段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变化 D.应该简明扼要,可以操作 8.教材编写的依据是( )。 A.教学制度B.教学设计C.教学目标D.教学大纲 9.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人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这一过程是( )。 A.教学设计B.教学任务分析C教学测量D.教学评价 10.下面不属于《美国大百科全书》对教学媒体的分类的是( )。

A.印刷材料B.图示媒介C.声音媒介D.电子媒介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49c1178.aspx二、填空题 1.教学设计是指( )及其( )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 2.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从造就各种人才的需要及( )出发,全面安排学生有效学习的课程数量、学习活动方式、课时安排与分配等,才能从整体上保证( )的正常运转。 3.宏观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制定教学计划、( )、( )、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 4.( )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 5.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六级,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我国学者倾向于将这六级目标概括为两个范畴:第一个范畴为( );第二个范畴为( )。 6.教学任务分析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 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 )。 7.( )是教学目标所确定的教学终末状态与教学开始前学生原有的起始状态之间的心理差距。 8.确定学生的( )可以利用学生的作业、小测验或课堂提问等方法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也可以通过诊断|生的单元测验来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或倾向。 9.教学模式指反映特定( )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 )。 15.( )指教学过程中用以运载信息、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和工具。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设计的涵义及其类型。 2.请从系统的观点谈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以及教学设计的原则。 3.简述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的内容。

心理学 第十二章人格差异和因材施教

第十二章人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学习目标: 通过对气质概述及气质学说的简单回顾,能说出气质分类的心理依据及四种传统气质特征; 能分析各种气质特征的优缺点; 理解气质与学习的关系; 能针对不同气质特征因材施教。 重点: 能联系实践鉴定不同的气质类型; 能分析气质类型的优缺点; 能理解气质与学习的关系; 懂得根据气质差异因材施教的方法。 难点: 能鉴定不同学生的气质类型; 分析气质类型的优缺点; 理解气质与学习的关系; 懂得怎样因材施教。 第一节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气质概述 (一)什么叫气质 气质是个人重来就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 气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脾气”、“秉性”、“天性”等。例如,有的人性子急,脾气急躁,易动感情,笑的时候喜欢大笑,笑声豪爽,怒则大怒,暴跳如雷,脾气来得急,也去得快,过后便忘;有的人则性子慢,脾气温和,遇事第一反应往往是不慌不忙,沉着冷静,不动声色;有的人反应迅速敏捷,活泼好动;有的人反应较迟钝,行动缓慢稳重。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气质不是推动个体进行活动的心理原因,而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影响着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 具有某种气质的人,在内容完全不同的活动中也会显示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征,从而使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了个人独特的色彩。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是指知觉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和情绪发生的快慢等心理过程的速度。心理活动的强度是指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心理过程的程度。心理

教育心理学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论述 论述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参考答案]根据相关研究,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种角色。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的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如果他们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特征。总之,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好教师,教师本人不仅需要具有一般公民需要的良好品质,而且需要具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特殊品质。请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在教师的人格特质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有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擅于激励、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于所教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建设性。有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课堂成绩有正相关的趋势,尽管教师的表扬次数与学生的成绩之间未发现明确的关系,但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却存在着负相关。另外,教师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作用。加涅的研究指出,对知识具有浓厚兴趣并以追求知识获得满足的学生同以追求教师认可来获得满足的学生不同,他们喜欢的教师与教师的热情程度无关。可见.要深入探索教师的特征怎样影响其事业成就,还应更进一步从师生相互作用的角度开展广泛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