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课时 3的乘法口诀

第5课时 3的乘法口诀

第5课时 3的乘法口诀
第5课时 3的乘法口诀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5课时3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与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感知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3的乘法口诀。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并熟记3的乘法口诀。

难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3人一组,共2组小朋友在跳绳。

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几个人一组?有几组?

学生观察图,教师指名回答。

提问:一共有几人?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拥有哪句口诀?

指名回答。

(学情预设:学生列出3×2=6或2×3=6,两个算式应用“二三得六”这句口诀。)

教师:同学们真棒,利用我们学过的2的乘法口诀解决了问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3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图意,填补表格。

(1)追问:如果有3组,一共有几人?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边提问边利用课件出示情境图和表格。)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口答,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①3+3+3=9;②两组6人,三组比两组多一组,多了3人,6+3=9;③通过数人数得出共有9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表格“3组”对应“人数”栏上标上得数9。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算出4组、5组、6组各有几个小朋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结果填在表格里。

(2)提问:从表格里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得出:每一个不同的组数就对应着一个不同的人数。从左到右组数依次增加1,人数就依次增加3。

请你根据表格里的组数和人数的规律,猜猜7个组、8个组、9个组各有多少人。

学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把表格补充完整,验证学生的猜想。

2.尝试编口诀。

(1)同学们,“3组有9人”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3×3=9。

提问:你能根据3×3=9试着编一句乘法口诀吗?并说说你这样编的理由。

引导学生根据编1,2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3×3=9的口诀:三三得九。

(2)让学生运用刚才的方法,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学生独立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集体反馈时,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3=9 三三得九

3×4=12 三四十二

3×5=15 三五十五

3×6=18 三六十八

3×7=21 三七二十一

3×8=24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3.找规律,记口诀。

(1)全班同学齐读3的乘法口诀。

提问:3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有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的规律可能有多种,只要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都相差3。)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口诀,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刚才发现的

规律记口诀。

4.用口诀。(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2。

3×6= 7×3=

(2)请同学们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教师指名口答,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6=18 口诀:三六十八

7×3=21 口诀:三七二十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

教师请2个学生上台演示,一个学生用小棒摆出三角形,另一个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及所应用的乘法口诀。然后让学生同桌之间合作轮流摆一摆、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教材第12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直接在表格中圈出3乘1,2,3,…,9的积。

反馈时,教师指名学生说说积分别是多少,根据哪句口诀得出的。

3.完成教材第12页“课堂活动”的第3题。

同桌两人合作对口令。

4.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反馈第1题时让学生说说应用的乘法口诀。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3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有什么联系?你能背出3的乘法口诀吗?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本次课堂作业请登录https://www.doczj.com/doc/c018889288.html,查询下载“课堂作业设计”。(word版,可修改)

2.课后作业

板书笔记

教学反思

学习3的乘法口诀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2的乘法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和意义都有所了解。教学时,以“扶——半扶半放——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4 表内乘法(一)第1课时 5的乘法口诀 (6)

编号:85989385000400012744523444276565 学校:施理本市模工同镇高录小校* 教师:英物记* 班级:启明星玖班* 2.2~6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5的乘法口诀

两个算式编写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板书:一五得五) (3)一五得五表示什么?一五表示什么?得五又表示什么呢?(4)两个盒子里有多少个福娃?是几个5?谁能写出乘法算式?可以编一句什么口诀呢?三幅图?四幅图?五幅图呢?(3)小组讨论“一五得五”中各个 数字的意义,交流后明确:“一五得 五”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 “一” 和“五”表示乘法算式中的1和5 这两个乘数,“得五”的“五”表示 乘法算式中的积。这两个“五”表 示的意思不一样。 (4)按照编写“一五得五”的乘法 口诀的方法自主尝试编制其余乘法 口诀,通过交流明确口诀表示的意 思。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你能列出多少个算式?运用了哪 句乘法口诀? 4×5=205×4=20 四五二十 5.连一连。 6.每只小狗吃3块骨头,5只小狗 一共吃了多少块骨头?(列出乘法 算式并计算得数) 3×5=15(块)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2页“做 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第53页第 “练习十”第1、2、3 题。 3.动手操作。 请用5根小棒拼摆一幅 自己喜欢的图案;拼摆 完成后根据所摆图案编 制一首5的乘法口诀的 儿歌。 1.学生自主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 做”第2题,并全班交流。 2.学生自主完成,并汇报,集体订 正。 3.学生分组动手拼摆自己喜欢的图 案,拼摆完成后在全班展示作品, 并朗诵自己小组内编制的儿歌。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 1.说一说本节课的 收获。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 《表内乘法— 5的乘法口诀》 教案

2.2~6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做一做”及第53页练习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产生,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并在计算中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敏捷性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求积。 2.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小棒、图片、三角形图片,电脑课件。 【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每天做几次眼保健操?(2次)。那一个星期一共要做多少次眼保健操呢? 学生发言,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想法一:2+2+2+2+2+2+2=14(次) 想法二:2×7=14(次) 想法三:7×2=14(次) 继续提问:2×7为什么等于14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想法一:2×7可以当做7+7,7+7=14 想法二:2×7=2+2+2+2+2+2+2=14 导入课题: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如果我们每次算乘法时都要把乘法变成加法,求出和来写到积的位置上,真是太麻烦了。我们可以把乘法算式和它们的积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只要牢记这些口诀,大家算起乘法来就都会又准又快了。(出示课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5的乘法口诀 1.学习例1。 (1)通过操作得出:1×5=5,5×1=5。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数一数。 学生活动:一个盒子里有5个福娃。 讨论:①一个盒子里有几个福娃?(5个) ②就是几个5?(1个) ③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5或5×1) ④由此可以知道:1×5等于几?5乘1等于几? 小结:1×5=55×1=5 (2)通过观察得出:2×5=10,5×2=10。 师:2个盒子里有几个福娃? 讨论:①2个盒子一共有多少个福娃?(10个) ②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2×5或5×2) ③2×5或5×2的积是多少?(10) 小结:2×5=105×2=10

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第一单元第5课时5的乘法口诀西师大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5课时《5的乘法口诀》 一、算一算,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________ ________ 2.填上“>”、“<”或“=”。 4×5________5×4 1+9________9×1 3×5________3+52×5+3________15 5×3________5×5 25________4×5 – 5 3.填上“+”、“-”或“×”。 4________5= 20 3________5 = 8 19________4 =3________520________10 = 10 2________5<10 5________3>12 二、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4.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四五二十五七三十五三六十八 三、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5 = 4 × 6 = 5 ×3 = 8 ×5 = 5 +5 = 5×5 = 3 × 5= 2 ×9 =7×4 = 3×6 = 6×5 = 4 ×1=4× 8 = 7 ×3 = 4 × 4 = 4 + 4 = 6.表示几?+ + + + =20 =________

7.猴子吃桃子。(连一连) 四、解决问题。 8.一共有多少只小蝌蚪?= (只)口诀:________口答:一共有()只小蝌蚪。 9.每张桌子配2把椅子,5张桌子需要配多少把椅子? 10.学生票每张3元,成人票每张5元,他们各需要多少元? 11.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答案解析部分 一、算一算,填一填。 1.【答案】10,20,25,15,5;20,15,10,5,25 【考点】5的乘法口诀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2×5=10,4×5=20,5×5=25,3×5=1 5,1×5=5;5×4=20,3×5=15,2×5=10,1×5=5,5×5=25故答案为:10,20,25,15,5;20,15,10,5,25【分析】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根据5的乘法口诀计算即可。2.【答案】=;>;>;<;<;>

第8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8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例2,以及练习四第3~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难点: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说出口诀。 4×2= 6×5= 2×9= 6×3= 5×5= 3×4= 2×4= 5×4= 20÷4= 30÷5= 12÷3= 10÷2= 学生口算,说出得数,并说说计算时用的是哪句口诀。 2.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中的新知识。 二、互动新授 1.谈话:同学们,王师傅包子铺今天开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例2图) (1)谈谈你从途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观察并收集信息。) 师:每屉蒸笼装4个包子,有6屜,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吗?(学生

回答。)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怎样列式?(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表示6个4相加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4×6=24) 师:我们在计算这道算式时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2)教师提问: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转变成除法算式? 学生看图,改变题目,教师出示:一共各有24个包子,每4个一屉,可以装多少屉? 怎样列式?(24÷4=6) 你是怎样算的?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3)师:还可以怎样问?(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出示题目: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屜,每屜装多少个? 怎样列式?(24÷6=4) 你是怎样算的?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2.探究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师:观察黑板上的3到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乘、除法间的关系,要从算是的变化和算理上理解。)教师小结:通过观察,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规律,都有4、6、24这三个数,这三个数表示的意思一样。虽然4、6、24在三道算式中的意思完全一样,但是条件和问题不一样,算式也就不同,请大家想一想,4、6、24在乘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在除法算式中又分别叫什么?很多同学也都发现了刚才我们计算的这三道算式其中有一道乘法,两道除法,都用了哪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三道算式,如“四六二十四”:4×6=24,24÷4=6,24÷6=4. 3.出示一句口诀,让学生写出三道算式。 三六十八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转换成两个除法算式,相应的问题可以变成求其中一个因数。这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乘等于一个数,反过来,两个数相除又等于另一个数。 三、巩固拓展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1题。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乘法的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观察自己手掌的手指、国旗上的五角星和2008年奥运会福娃图,初步感知几个5的含义,让学生在这节课的开始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已有学习2~4的乘法口诀经验,所以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我就给学生留下了较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口诀的意义、来源和用途。在写乘法算式时和编乘法口诀时,带着学生解决了一个,剩下的留给让学生完成,增加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独立学习的让他们经历编口诀的过程,可以更深刻地领会口诀的意思。但是在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接下来,我自己就这节课的不足做一个反思。 一、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开放性的,在我们的思维中这样的理念是理解得很透彻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当中,却比较难以把握。在本节课中我的课堂就不够开放。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让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时,其实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图来自主完成,而我却引导着学生一个一个的看。其次在写乘法算式和编乘法口诀时,所以应该先扶再放。再次,在完成做一做时,我应该让学生区分一下口诀和乘法算式,加深学生对口诀意义的理解。 二、在练习中几次出现了像“五一得五”这样的口诀,虽然再三提醒乘法口诀一般把小数放前面,但还是有学生错。如果在写乘法算式时,直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在给这两道乘法算式编口诀,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句乘法口诀一般能解决两道乘法算式。 三、记口诀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但我在记口诀这个环节中,只

是让学生单纯的背,没有侧重口诀记忆的方法。要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有快有劳的记住口诀。 四、要讲究课堂效率,课上要做到精讲,最后在练习题的安排上,要采用不同的题形来开拓学生的思路,不同的出示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由浅入深,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不能只局限于书本。 五、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本节课中我虽然在最后总结时提了一下,但不够突出。最好能把这个环节提到前面。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和教案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 (二)过程与方法 熟练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目标解析】本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知道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且会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乘法的意义入手,让学生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加深对每句乘法口诀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编制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游戏,激趣导入 1.猜谜语。 (1)出示谜语: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谜底:手)(2)每个人都有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一双手有几个手指?三只手呢?四只手呢?5只呢? (3)独立完成填空: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前一课时已经初步认识了乘法,本节课从猜谜语引出“手”,让学生从熟悉的“手”中,依次说出1个5相加是5,2个5相加是10,3个5相加是15……,并独立完成连加计算,初步感知5的乘法,为进一步探究5的乘法口诀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列式计算。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1)课件出示一盒福娃。 ①一盒福娃有多少个?(5个) ②几个5相加?(1个5)(课件演示从一盒福娃渐变成点子图) ③1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1×5=5或5×1=5) (2)出示两盒福娃。 ①两盒福娃有多少个?(10个) ②几个5相加?(2个5)(渐变成点子图) ③2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2×5=10或5×2=10) (3)按照上面的方法,用乘法算式计算出3盒、4盒、5盒福娃分别有多少个? 随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6的乘法口诀

第5课时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0例6,完成教科书P60“做一做”和P61~62“练习十三”中第2、7题。?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每句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6的乘法口诀。 2.在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每句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会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编制6的乘法口诀,掌握6的乘法口诀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以旧引新 课件出示习题。 1.看算式说口诀。 【学情预设】学生都能比较熟练地说出口诀,教师要表扬口诀熟练的同学。 师:看来同学们对1~5的乘法口诀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比一比,看谁表现最棒!(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0例6中的豆荚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 【学情预设】每个豆荚里有6颗豆子,学生很自然地发现6、12、18、24、30、36这些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课件出示表格。 (1)师:请同学们观察表格,你们能看懂哪些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情预设】由于是以表格呈现的条件和问题,一部分学生对此不是很明确,教师 要及时引导学生明确表格意图。 【设计意图】表格是比较抽象的,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计算,补全表格。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析,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计算,完成表格。 学生根据表格计算出得数,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加法或乘法来计算,通过和同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用乘 法列式计算更简便。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展开教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用自己的方法计算,首先找到正确答案,这是理解乘法口 诀来源和意义的第一步。通过和同桌交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思路、方法,使学生之间 相互启发,明确用乘法列式计算更简便的优势,为理解口诀的意义提供依据。 (3)汇报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一下?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课件依次出示正确答案) 【学情预设】可能有两种情况,加法计算:几个6相加,如6+6+6+6=24;乘法计算: 几个6相乘,如4×6=24或6×4=24。 其他得数计算过程同上。 【学情预设】学生的计算结果应该没问题,教师需要关注的是让学生感受用乘法列 式更简便。 (4)诵读表格中的数。 师:请同学们有节奏地、按顺序一组一组地读读表格中的数。(教师可示范读)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表中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着表格有节奏地诵读乘数与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同加数 与得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也为后续理解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以及熟记口诀打 好基础。 3.自主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 (1)写乘法算式。 师:根据表格中豆荚个数和豆子颗数,请同学们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师:请一位同学把自己的算式有节奏地念出来,其他同学订正自己的答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1×6=6 6×1=6 2×6=12 6×2=12 3×6=18 6×3=18 4×6=24 6×4=24 5×6=30 6×5=30 【教学提示】 结合实物图, 可以让学生将几个 6相加的结果分别 填入相应的表格 中,并按顺序读一 读。再利用数轴模 型,分别画出1个 6,2个6,3个6…… 是多少,并圈出相 加后的得数,增强 学生对这些数据的 感性认识。

5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

5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 目标(1)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 (2)引导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编口诀,记口诀;难点是应用口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画手激趣。谈话:(教师伸出自己的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能把自己的手画下来吗?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张白纸,请你们把自己的一只手画在这张纸上。好吗?(教师指导学生把左手按在纸上,右手画)学生在小组里活动后(5人一组),在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 2. 数手指。谈话:老师这里有我们学校5位老师画的手指图(出示手指图)好看吗?(师:你们画的小手也很可爱!请同学们看自己小组的作品,你能数出你们一共画了多少个手指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一只手是5个、10、15、20、25。师:(出示表格图)说:你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有一个这样的表格,你能根据你的手指图把这个表格填完整吗?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表格填一填。手的只数 1 2 3 4 5 手指的个数学生看图边数边填表。反馈:能说说你是怎样填、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一边数一边填,也可能一边加一边填)提问: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除了这些方法外,你还能想出更简便的算法吗?(用乘法算)谈话:很好,下面我们就用乘法算

一算。(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索 1. 尝试编口诀。提问:(指图中的一只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几个5?可以怎样列式?板书:1个5 1 × 5 = 5 再问:你能根据1 × 5 = 5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板书:一五得五)强调("一"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是"1",前面的"五"表示相同加数是5,后面的"五"表示乘积是5。):一般来说编口诀的时候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所以是一五得五,而不是五一得五。根据这个口诀我们还可以写出哪个乘法算式?(板书:5×1=5)师:那两只手、三只手、四只手、五只手可以怎样列式编口诀呢?请小朋友根据你画的手指图,编出其他5的乘法口诀。并把编口诀的过程写在下面的练习纸上。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商量。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指名说出乘法并编出乘法口诀引导提问:每一句口诀是什么意思?每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4. 记忆口诀。谈话:真棒!这可是我们自己动脑编出的口诀啊!那就一起来开开心心的读读自己编的口诀。(齐读)看谁先能记住它们?记住的请举手。请全班同学闭上眼睛齐背5的乘法口诀。反馈:你们记忆力可真好,那你能告诉我是怎样记的吗?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中可能出现: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顺序排的,第二个字都是五,所以是一五、二五、三五这样子的。每句口诀的积总比上一句多五,得数的个位上都是0、5、0、5这样有规律的排下去的)师:通过编口诀,老师想提醒大家一下:(口诀写成大写,得数没满十要用得字,等于十或超过十就不用写得字)师:既然大家都记住了口诀,现在我们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好吗?我说口诀的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1)师生互对(拍手对口令)(2)男女互对(3)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5课时5的乘法口诀教案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5课时5的乘法口诀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的: 1、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 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 教具、学具准备: 在长条纸上画5个格, 5根小棒,学生每人准备2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二二()一三()四四() 一四()二四()二四()三三() 二、新课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 今天我们学习5的乘法口决,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 11、教师出示主题图并提问。你们看,小丽和她的伙伴有在摆小棒了,他们在拼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每摆一个要用5根小棒) 2、指导学生操作,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来摆学具好吗? 1)请大家用小棒摆出一把小伞,你摆一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5=5 5×1=5) 2)再摆出一个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做解答。大家看到这,我们用小棒摆出的两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你来解决好吗? 板书:5+5 =10 2×5=10 5×2=10 4、教学口诀“二五一十”刚才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一起读口诀。那么1×5=5 5×1=5 口诀怎样编?试一试一五得五 教学其余口诀。 1)引导学生摆放第三个。 2)问:这时有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5=15 3×5=15 5×3=15 3)引导学生编口诀。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 4)用相同的的办法教学最后两句口诀。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5+5=20 4×5=20 5×4=20 四五二十 20+5=25 5×5=25 五五二十五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给如何有效地记住口诀带来了方便。 5、引导学生记忆5的乘法口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看5的口诀共有几句?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记住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 好办法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 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 2、教材51页《做一做》 3、教材52页3、4题。 四、拓展性练习 1、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案

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编排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编口诀、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知道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用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猜谜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赶快开动小脑筋,猜一猜吧!十个丫丫,分成两家。光会干活,不会说话。 2.数手指,引出新课。 (板书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一盒福娃(共5个)。

①问:一盒几个福娃,就是几个1.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1×5或5×1)所以,1×5=5或5×1=5。 (教师板书:1×5=5 5×1=5) ②如果两盒呢?数一数。(出示两盒) 观察:两盒有多少个?能列加法算式吗?5+5=10 能列出乘法算式吗?5×2=10或2×5=10 (教师板书:2×5=10 5×2=10) ③如果再添一盒,也就是3盒是几个福娃? 请同学们列出一个加法算式。(5+5+5=15) 能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3×5=15 5×3=15) (教师板书:3×5=15 5×3=15) ④根据书52页的图,5个5个数数。 (一个五是五,两个五是十……) 小组讨论: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和上面的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交流讨论结果: (我们算了1盒、2盒、3盒福娃,每次都比前一次多算一盒) (乘法算式里都有一个乘数是5,而另一个乘数是1、2、 3、) (每一次都比前一次多5) (每个积都比上一次多5)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五课时 5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4页、25页, 5的乘法口诀。 教学提示 本课实在学生已经初步体会乘法口诀总结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没有像2、 3、4的口诀那样给出连加算式,也没有一句一句的完整呈现口诀,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逐步归纳出5的乘法口诀。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渐深入的参与学习活动,扩大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加法计算出结果,写出乘法算式,总结口诀”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乘法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五星红旗每颗星有5个角的典型事例,经历学习、总结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国旗、福娃、数字诗等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 教学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角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口诀小达人”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4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来比赛一下,看谁掌握的最熟练,谁就是我们的“口诀小达人”! (教师出示乘法算式,学生抢答口诀)

1×4 2×3 1×2 4×3 3×3 3×1 1×1 4×4 2.“画小手” 师: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现在我们来帮自己的小手画个像吧! (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手的轮廓,学生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小手。)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一只手有几根手指? 生:5根手指。 师:一只手有5根手指,也就是1个5,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生:1×5=5或者5×1=5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再画一只小手,看一共有几根手指头,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画图、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画图等形式进行复习,学生积极性很高。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呈现情境,探索新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升旗仪式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参观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多媒体课件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 师: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小朋友们一定要热爱国旗哦,小朋友们现在仔细观察一下,国旗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什么? 生: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星星…… 师:一颗星星有几个角呢? 生:一颗星星有5个角。 师:(教师拿出一颗五角星)小朋友们能根据这个五角星列出乘法算式吗? 生:1×5=5或者5×1=5 师:根据这个算式,你能总结出乘法口诀吗? 生:一五得五。 师:我们再摆上一个五角星,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并归纳乘法口诀吗? 生:2×5=10或者5×2=10,口诀是:二五一十。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与反思(陈冬杏)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与反思 南宁市南湖小学海茵校区陈冬杏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3.掌握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编出5的乘法口诀,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点子图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孙悟空打妖怪影像)小朋友,你们爱看《西游记》吗?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本领可大啦,他会七十二变,有一天,他又遇到了很多妖怪,一个人对付不过来,怎么办呢?孙悟空从头上先拔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变出了5只猴子,再拔一根,又变出了5只猴子,他连续拔了4根,每一根都变出了5只猴子,最后把妖怪打得落花流水。 2.谁能说说,在刚才的故事中,孙悟空变出了多少只猴子?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回答)(板书:5+5+5+5=20 4×5=?或5×4=?)我们知道,几个相同加数相加

的和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如果每次算乘法时,都要把乘法先变成加法,求得连加的和再写到积的位置上,太麻烦了,为了使乘法算得又对又快,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编出了乘法口诀,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5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调动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创编口诀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一盒福娃)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 (1)提问:数一数,一盒里面装有几个福娃?你也可以看点子图(出示点子图模型),1个点表示1个福娃,1盒有几个5?(1个5)1个5是多少?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5=5 5×1=5)谁能根据算式编写一句口诀?(板书:一五得五) (2)谁知道这句口诀的意思?(解释口诀:一五得五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口诀前半句表示几个5,后半句是得数。一和五表示乘法算式中的乘数,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得”表示等于,后面的五表示乘得的积,乘法口诀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2.(课件出示2盒福娃及点子图模型)谈话:现在有几盒?(2盒)有几个5相加?(2个5)2个5相加等于几?(10) (1)谁能列出乘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5=10;5×2=10)表示什么意思?(2个5相加是10) (2)谁能根据算式编一句口诀?你还有不同的编法吗?(二五一十、二五得十、二五得一十。)(板书:二五一十) (3)解释口诀:“二五一十”表示什么?(2×5或2个5相加,得数是10可以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二五一十”。“得”字在什么情况下用呢?也就是积不满10的情况下,它是起到占位置的作用。) 3、学生试编口诀。 (1)(课件分别出示3盒、4盒、5盒福娃及相应的点子图模型)一共有多少个福娃?用乘法算式怎样写?试着编出他们的口诀。 (2)打开课本52页,先自己完成例1的填空,然后四人小组讨论,说说算式表

5的乘法口诀教案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目标解析】本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知道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且会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乘法的意义入手,让学生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加深对每句乘法口诀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乘法算式编相应的乘法口诀,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点子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你们是哪一年出生的?(2008年) 2008年,我们中国举办了世界瞩目的奥运会,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友人,我们制作了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来作以纪念,我们来了解下福娃。(播放视频) 课件播放福娃和奥运五环图片。 师:福娃代表了梦想以及中国人民的渴望,与奥运五环互相辉映。 希望同学们能刻苦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有信心吗?(有) 老师也买了一些福娃,把它们做成礼盒。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教师(课件出示一盒福娃):数一数,1盒有多少个福娃?(5个)课件出示4盒福娃:数一数,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福娃? 要数出一共有多少个福娃?可以几个几个地数?(5个5个地数)师生采用5个5个地数,共同计数福娃的个数。 教师:根据刚才数数的过程,请同学们将2个5、3个5、4个5、5个5相加的和分别填在空格里。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5 结合上图:请同学们分别说出3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个5 相加的和是多少?4个5呢?

第9课时 5的乘法口诀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9课时5的乘法口诀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六。 教学目标: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感知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5的乘法口诀。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类、类比,培养学生推理、概括、记忆等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小朋友喜迎北京奥运会的情境图。)你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出示一面五环旗。 教师:这是奥运会的会旗,旗上画的是什么?数数看有多少个圆环? 指名口答,教师追问:一面小旗有5个圆环,用乘法算式怎样表

示?可以用哪句口诀? 指名回答。 提问:4面小旗一共有多少个圆环呢?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用哪句口诀口算的。(教师边用课件出示4位小朋友分别举着五环旗的情境图,边提问) 学生易列出:5×4=20或4×5=20,两个算式都是用“四五二十”这句口诀口算的。 提问:如果有5面五环旗,一共有多少个圆环? 设疑: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怎么算?今天我们来继续探究5的乘法口诀,解决这类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图意,填补表格。(教材第20页例1) (1)教师继续用课件出示5位小朋友分别举着五环旗的情境图和表格。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①5+5+5+5+5=25;②4面五环旗有20个圆环,5面比4面多1面,多了5个圆环,20+5=25(个);③通过数圆环数得出共有25个。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表格“5”对应的“圆环”栏上写出得数25。 (2)提问:那么6面、7面、8面、9面小旗各有多少个圆环呢?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将表格补充完整,教师讲评,集体订正。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第五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4页、45页,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提示 教材选择了熊猫玩具店的情境,提出了三个不同的问题,逐步深入,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体验除法的简便性,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上节课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本课的重点是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循序渐进,抓住每个问题,学习要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体会用口诀计算除法的奥秘,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了解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结合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尝试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初步感受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以及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 学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熊猫伯伯的玩具店终于开张啦,它委托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优惠券,老师已经把优惠券发到各组的小组长手里了,只要你能完整的背出

2~6的乘法口诀,就能领到一张优惠券哦!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互相背一背吧! (学生小组合作,背诵口诀)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口诀背的又快又准确。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一共发了多少张优惠券了吗? 生:我们每组4张,班上有5个小组,一共有20张。 师:你能根据这几个条件提出乘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生1:班上有5个小组,每组发了4张优惠券,一共有多少张优惠券? 生2: 5×4=20(张) 生3:一共20张优惠券,发给5个小组,每组几张? 生4: 20÷5=4(张) …… 师: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哪句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生:四五二十。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很有趣的童话情境,吸引他们通过努力获得“优惠券”,不仅复习了乘法口诀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师:(课件出示熊猫玩具店主题情境图)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能说一说吗? 生1:小熊猫来玩具店买玩具…… 生2:玩具店里有玩具飞机,每架5元,还有积木,每套6元…… 生3:还有玩具小汽车,每辆4元,皮球2元一个,玩具小熊每个3元…… 师:(课件出示问题(1))用10元能买几个皮球?请小朋友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然后再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的想法是否相同?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 生:10÷2=5(个) 师:你是怎么算的呢,能说一说吗?

二年级上数学5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1.看图列算式 2.拴气球 2.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对应一句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 )个( ) 乘法算式:( )或( ) 乘法口诀:( ) ( )个( ) 乘法算式:( )或( ) 乘法口诀:( ) ( )个( ) 乘法算式:( )或( ) 乘法口诀:( ) ( )个( ) 乘法算式:( )或( ) 乘法口诀:( ) ( )个( ) 乘法算式:( )或( ) 乘法口诀:( )

二五()()二十五 乘法算式:()或()乘法算式:()或()3.看图计算,并写出利用的口诀。 4.一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 )个手指,3只手有( )个手指,5只手有( )个手指。 5.把乘法口诀 2、3、4乘法口诀 1.说口诀算得数。 3×5= 5×2= 4×5= 5×1= 5×5= 5×3= 2.根据口诀,填一填。 3×()=15 5×()=20 ()×5=25 5×()=10 ()×4=20 ()×5=5 3.一副乒乓球拍有2只,两副乒乓球拍有几只? ()个() 乘法算式:()或() 乘法口诀:()

4.摆这样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呢?2个呢?3个呢? 5. 6.计算并写出口诀。 3×2=() 2×2=() 4×5=() 3×3=()口诀:口诀:口诀:口诀: 7.看图写乘法算式和所利用的口诀。 8.小猴子摘桃子 ()个() 乘法算式:()或() 乘法口诀:() ()个() 乘法算式:()或() 乘法口诀:() ()个() 乘法算式:()或() 乘法口诀:() ()个() 乘法算式:()或() 乘法口诀:()

9.乐乐生病了,医生让她每天吃3次药,每次吃4片,她一天要吃多少片药? 课后练习 1.5+5+5 表示()个()相加的和是(),写成乘法算式是(),读作()。 2.把下面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2 分) 2+2+4= ( ) × ( ) 10+5+5= ( ) × ( ) 3.一个乘数是 2, 另一个乘数是 5, 积是()。 4.一个教室配 5 台电风扇,5 个教室配()台电风扇。 5.根据口诀写算式。 二五一十()×() = ()()×() = () 三五十五()×() = ()()×() = () 四五二十()×() = ()()×() = () 6.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个()或()个() 加法算式:()或() 乘法算式:()或() 7.看图列算式 8.把口诀填完整 二()得八()得六三()十二五()二十五 9.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4+4+4= ( ) ×( ) 2×5+2+2+2= ( ) × ( ) 8+8+8+8+8+8-8= ( ) × ( ) 2×5+5+5+5+5= ( ) × ( ) 10.3×4 和 3+4 有什么不同?分别画出表示每个算式的图。

6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有效性研究课堂实录 数学组赵珊 教学内容:教材P61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的来源和意义,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在编口诀、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养成一定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6的乘法口诀来源,创编口诀,熟记口诀并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应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1~5的乘法口诀, 对口诀; 根据乘法算式说口诀; 根据口诀说乘法算式。 看卡片口算,直接说得数 二、新授 1.谈话导入 T: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了?引入新课,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T: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我们数一数它是由几根小棒组成的?(6)那么你们看看两个六边形是由几个小棒组成的? S1:6+6=12 S2:2×6=12(你用的是咱们学过的乘法算式,这是几个几呢?) S3:6×2=12(你用的是咱们学过的乘法算式,这是几个几呢?)

S4:二六十二(6的乘法口诀你都知道了,你一定提前预习过,真棒) S5:12.(你是怎么数的?) (看来,通过数摆成六边形的小棒根数,可以得到六的乘法口诀,那么,你们能自己试着把整个表格填完整吗?) 屏幕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图形,请你试着把表格填写完整. 2. 根据你填写的表格试着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写6的乘法口诀。 2.小组合作探究列出乘法算式,编制乘法口诀。 T:下边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表格,完成后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编的乘法口诀。(请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分左右两边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本节课课程内容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自己总结、获得的新知。这样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新课标“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理念。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探究味很浓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改进措施: 1、需要教师把握小组活动的节奏、难度、深度和宽度。这就要十分清晰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样学? 2、“探究学习”并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也不等于学生“自由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地去计划、设计和引领,引领学生学习的方法、目标和路径;需要教师科学的去规划,适时的去参与、指导和帮助。 3、小组合作学习要规范化、制度化,每个同学都根据学习内容分配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人人都动起来,参与其中,真正实现高效学习。 小组汇报。 S:第一行表示1个6,用乘法算式表示是1×6=6或6×1=6。口诀是一六得六。生:算式是口诀是: 师:这句口诀中一与六表示什么? 生:表示一个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