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一号 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应用

吉林一号 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应用

吉林一号 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应用
吉林一号 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应用

吉林一号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应用

一、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目的

地质灾害在我国属于多发易发性灾害。全面掌握某县地质灾害情况,通过揭示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其所造成的破坏损失和人类社会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抵御灾害的能力。

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意义

充分掌握某县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损害。对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遥感解译概况

1.工作范围

整个某县行政区域,面积约1740km2。

2.出图比例尺及解译比例尺

出图比例尺为1:50000,解译比例尺大于1:50000。重点区解译比例尺为1:10000。

3.遥感解译内容

(1)地质构造解译

解译线性影像(线性构造)和环状影像(环状构造),确定主要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及活动断裂构造和区域性节理裂隙密集带的分布位置、发育规模、展布特征;解译新构造活动形迹在影像上的表现。

图1 某县构造纲要图图2 线性影像

(2)地貌解译

解译区域地貌特征。

图3灰岩影像特征 4碎屑岩影像特征

(3)地质灾害点

解译区域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等地质灾害。主要解译与人类活动较为密切的区域,尤其是房屋后面的人工削坡,道路边坡等区域。

图5滑坡影像特征图6 危岩及危岩下的居民房

四、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遥感解译的实施

(一)手图制作

1.确定工作范围。

2.用mapgis生成工作区的正射影像图。

3.用mapgis生成地质灾害点分布图。

4.制作地灾点遥感解译表格。

(二)图件的制作

1.审核甲方提供的资料,纪录所需的资料是否齐全。

资料一般包括工作范围、地质(地层面文件、断层、地质界线、地层代号、产状)、地质的柱状图或者图例、地貌、相关的文字描述部分。

查看是否有历史地灾点、有则需要进行核销。

查看是否有重点区的划分,有则进一步确定重点区的范围界线。

2.确定所需要出的图件内容。逐一制作相关图件。

出图内容一般为正射影像图、地质遥感修编图等图件。

(三)部分成果总结

1.1比50000坡向分布图。

图7 坡向分布图

2.工作区1:10000及1:50000三维立体图

图8 县域三维立体图图9重点区三维立体图4.同一地区灾害点不同地势的判读:可以从三维立体效果中判别地势的高低。

图10 地灾点地势三维效果一 图11地灾点地势三维效果二

五、某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遥感解译总结

结合本区地质特征,解译了地质灾害现象,圈定地质点。工作区共解译95个地质灾害点,其中滑坡21个,崩塌8个,不稳定斜坡28个,危岩38个。

图12 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点分布图

高分六号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应用

高分六号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应用 一、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目的 地质灾害在我国属于多发易发性灾害。全面掌握某县地质灾害情况,通过揭示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其所造成的破坏损失和人类社会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抵御灾害的能力。 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意义 充分掌握某县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损害。对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遥感解译概况 1.工作范围 整个某县行政区域,面积约1740km2。 2.出图比例尺及解译比例尺 出图比例尺为1:50000,解译比例尺大于1:50000。重点区解译比例尺为1:10000。 3.遥感解译内容 (1)地质构造解译 解译线性影像(线性构造)和环状影像(环状构造),确定主要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

及活动断裂构造和区域性节理裂隙密集带的分布位置、发育规模、展布特征;解译新构造活动形迹在影像上的表现。 图1 某县构造纲要图图2 线性影像 (2)地貌解译 解译区域地貌特征。 图3灰岩影像特征 4碎屑岩影像特征 (3)地质灾害点 解译区域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等地质灾害。主要解译与人类活动较为密切的区域,尤其是房屋后面的人工削坡,道路边坡等区域。

图5滑坡影像特征图6 危岩及危岩下的居民房 四、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遥感解译的实施 (一)手图制作 1.确定工作范围。 2.用mapgis生成工作区的正射影像图。 3.用mapgis生成地质灾害点分布图。 4.制作地灾点遥感解译表格。 (二)图件的制作 1.审核甲方提供的资料,纪录所需的资料是否齐全。 资料一般包括工作范围、地质(地层面文件、断层、地质界线、地层代号、产状)、地质的柱状图或者图例、地貌、相关的文字描述部分。 查看是否有历史地灾点、有则需要进行核销。 查看是否有重点区的划分,有则进一步确定重点区的范围界线。 2.确定所需要出的图件内容。逐一制作相关图件。 出图内容一般为正射影像图、地质遥感修编图等图件。 (三)部分成果总结

遥感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综述

遥感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综述 摘要:地质灾害作为全球破坏极强的自然灾害之一,强烈地危害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了解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以及在灾害发生后精确的把握灾区的基本情况,对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作为一项能够揭示地球表面各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技术,具有的观测范围广、速度快、安全、不受地形、地貌的阻隔,遥感影像直观、准确、信息丰富等优点,尤其可以在地质灾害应急减灾与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遥感技术在地震地质灾害的调查,地震震度、烈度评估以及滑坡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进行梳理,以求掌握遥感在地质灾害中应用现状,为将来遥感在地质灾害中的更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遥感地震滑坡 1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受地质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多,地震活动的频发,以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的不合理开发,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和破坏程度呈不断增强的趋势,导致我国地质灾害不仅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并且近年来发生频率高、灾损严重。所谓的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或岩、土碎屑及其与水的混合体的移动事件[1]。由于地质灾害往往破坏力强大,尤其是地震所引起次生地质灾害尤其严重。因此对地质灾害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3个阶段的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采集、监测和数字化管理。对实现高效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等具有重要意义[2]。 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探测、分析和研究地球资源与环境,揭示地球表面各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技术[3],具有的观测范围广、速度快、安全、不受地形、地貌的阻隔,遥感影像直观、准确、信息丰富等优点,尤其可以在地质灾害应急减灾与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 与常规信息采集方式相比,遥感技术在灾区信息的获取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覆盖范围广。遥感技术可以对大范围的受灾地区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从宏观上反映受灾地区的情况。例如,一景TM影像可以覆盖185km×185 km的地

遥感卫星影像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和流程

Planet 遥感卫星影像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和流程数据产品 1.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 本次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主要采取机助目视解译方法。该方法系指解译人员利用计算机鼠标,直接在计算机荧光屏上对遥感图像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工作,并将解译成果集成在相应的图层上。由于遥感图像在计算机荧光屏上显示的信息和信息层次较遥感图片中相应信息和信息层次丰富,所以机助目视解译方法的解译效果较传统的目视解译好。另外,因为是在计算机上直接成图,从而减少了编成图程序,这是本次工作的主要解译方法。 2.遥感解译流程 2.1建立遥感解译标志 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是指能帮助识别地质灾害及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影像特征,如地貌特征、地质灾害要素(如滑坡体、滑坡壁、滑坡台阶、封闭洼地、滑坡鼓丘等,泥石流堆积扇、泥石流物源,崩塌堆积体等)、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等。在充分收集和熟悉工作区地质背景、地质灾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踏勘统计,根据地质灾害波谱特征和空间特征,分别建立相应的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水文地质现象和森林植被类型等区域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各类地质灾害的遥感解译标志。 2.2室内解译工作 室内解译应以遥感影像为依据。室内解译主要采用以目视解译为主,人机交互式解译为辅,初步解译与详细解译相结合、室内解译与野外调查验证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解译时应采用从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断反馈和逐步深化的方法进行工作。 2.3野外调查和验证

在室内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初步解译资料进行野外调查和验证,再进行详细解译,来补充和修正初步解译成果,最终形成遥感解译成果图,以此确保遥感解译成果的质量和置信度。 2.4解译成果图件的编制 在室内解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和验证,补充和修改后,将解译成果草图分图层进行数字化成图,提交最终的遥感解译成果系列图。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摘要:遥感技术的特点及其快速发展,已使遥感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监测、调查与评估中。地质灾害的日益严重,应用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评估是极其必要的,也是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遥感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调查、评估的全过程。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与评估遥感技术 1 引言 近些年来,航空航天遥感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种地质灾害的监测与评估中。在国外,欧盟各国在大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遥感调查基础上,对遥感技术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指出了识别不同规模、不同亮度或对比度的滑坡和泥石流所需的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并利用GPS测量及雷达数据,监测地质灾害可能达到的程度。目前,我国在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方面,也摸索了一套较为合理有效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方法,即利用遥感信息源,以目视解译为主,计算机图像处理为辅,将重点区遥感解译成果与现场验证相结合,并利用其它非遥感资料,综合分析,得出可靠的分析调查结果。充分利用航天航空、差分干涉雷达和全球定位系统等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并灾后评估,是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应用中的必然发展趋势。 2 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的必要性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发展中国家每年由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在我国灾害及其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中,据估计由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整个灾害损失的35%。可见,利用遥感技术加大对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防治和灾情评估,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地质灾害多发于暴雨天气,常具有突发性特点。这种在暴雨恶劣天气下突发的地质灾害,若用传统的调查方法,不仅因为大面积调查难以做到实时性,也难以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具有时效性好、宏观性强、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卫星遥感中的“星载雷达技术”具有穿透云雨特点,不受天气条件影响,可以实时而准确的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状况调查,为抢灾与救灾工作提供准确资料。 3 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的可行性 3.1遥感调查地质灾害的技术经验积累 国内外遥感调查地质灾害的技术方法,已基本形成了规范化的技术流程,在地质灾害遥感判读、分类及制作相应的图像方面都取得了较成熟的经验。能够对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的遥感解译,并进行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分区与定量的灾情等级评估,从宏观上进行致灾成因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目前我国的地质工作者已掌握了各类地质灾害的遥感影像特征,并具备了较成熟的目视解译地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介绍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步骤、特点以及关键技术等,证实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与地质灾害调查中的优势,同时展望今后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前景。 标签:无人机遥感技术地质灾害调查 近年来遥感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无人机遥感技术也越来越被广泛的运用于地质灾害的调查和监测工作中。欧美各国对泥石流、滑坡等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调查,并且以此为基础对遥感技术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针对不同规模和不同对比度的泥石流以及滑坡情况提出了不同的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要求,同时利用雷达和GPS测量来对地质灾害的程度进行预测。目前我国也开始较大范围的运用遥感技术来调查地质灾害了,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研究利用了无人机康派技术完成了测区拍摄任务,通过对获取到的高分辨率航空影响进行GIS技术分析,得到有关的地质灾害信息,对测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分析并推动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进一步运用。 1研究区域概况 测区位于我国西北某省的南部,属于黄土高原中部的丘陵沟壑区,气候环境属于半湿润、半干旱,海拔1400米至1900米,年平均降雨量为5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6℃左右。该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由于疏于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所以水土流失情况严重,黄土沉积较厚并且地质结构疏松,因而经常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现象。 2具体研究内容 地质灾害是众多地质现象中的会产生不良后果的一种,不管是滑坡、泥石流这些灾害个体,还是众多地质灾害组合出现,遥感图像都会和周围背景有所不同,具体在影纹结构、色调、形态等都能看出。首先利用无人机对测区进行航拍,然后对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分析研究,通过GIS技术来解译并提取出测区的地质灾害情况,从而全面、系统的得知测区内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和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点,病调查清楚灾害的类型、规模、发展趋势、特点、危害性以及影响因素,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后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指导。 2.1无人机航空摄影 本研究中使用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CCD相机,可以及时获取各种遥感影像,同时可以对飞行的航迹进行事先规划和监控,快速获取信息数据,功能强大,智能化程度高,是一个稳定性好并且作业能力优秀的低空航摄平台,具体的无人机航摄流程如图1所示。

某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遥感解译项目案例

1 某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遥感解译项目案例 该项目由广西善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未解问题可咨询该公司 一、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目的 地质灾害在我国属于多发易发性灾害。全面掌握E 县地质灾害情况,通过揭 示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其所造成的破坏损失和人类社会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抵御灾害的能力。 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意义 充分掌握E 县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损 害。对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遥感解译概况 E 县总面积约2124.67km 2。项目组共5个人,从数据预处理到成果提交用时 5天。制作的图件高程分布图如图1,坡体结构分布图如图2。 图1 高程的分布 图2 坡体结构 四、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实施 1.地质灾害解译 E 县地貌主要由侵蚀堆积类型河流阶地、构造溶蚀溶岭谷地、侵蚀溶蚀峰林 谷地和构造溶蚀丘陵谷地组成。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图3)、不稳定斜坡、岩溶塌陷(图4)等。

2 图2崩塌点的影像特征 图3岩溶塌陷点的影像特征 2.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主要根据遥感解译出来的地质灾害点与各个专题信息 的空间关系进行因子分析。例如地质灾害点与岩性和断层构造的空间关系(图 4)、地质灾害点与道路的空间关系(图5)等。 图4地质灾害点与岩性和断层构造 图5地质灾害点与道路 五、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成果 工作区共解译325个地质灾害点,其中滑坡73个,崩塌62个,不稳定斜坡 170个,塌陷20个。

图6遥感解译点分布图

汶川Ms8_0地震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遥感精细解译

收稿日期: 2008-12-04; 修订日期: 2009-01-16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 DZLXJK200906)。 第一作者简介: 许冲(1982— ), 男, 博士研究生, 2007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 获工学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3S 技术在地质灾害方面的应用研究与学习工作, 发表论文10余篇。E-mail: xc11111111@https://www.doczj.com/doc/c018659202.html, 。 汶川Ms8.0地震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 遥感精细解译 许 冲1, 戴福初1, 陈 剑1, 涂新斌1, 许 领1, 李维朝1, 田 伟1, 曹琰波1, 姚 鑫2 1. 中国科学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 要: 汶川Ms8.0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 主要包括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等。在获取到全面的研究区震后多源遥感影像后, 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 对14个重灾县(市)进行次生地质灾害解译工作, 共解译出约46560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 灾害总面积约687.1km 2。基于GIS 平台获取到它们的位置、平面面积等基本信息, 绘制了研究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图与点密度图。结果表明, 本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与龙门山3条主断裂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且主要分布在4个集中区域。最后, 分析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与高程、坡度、地震烈度之间的关系, 高程范围为1000—2000m 的灾害面积占灾害总面积的54.00%;坡度范围为30°—50°的灾害面积占灾害总面积的62.42%;地震烈度范围为Ⅺ—Ⅷ的次生地质灾害面积占灾害总面积的90.94%。为进一步研究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发生机理、预测理论、灾区恢复重建与选址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次生地质灾害基础信息。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遥感, 重灾区, 次生地质灾害, 解译, GIS 中图分类号: TP79/X43 文献标识码: A 1 引 言 长期以来, 地震灾害调查获取灾情信息主要依靠实地勘测, 虽然这种方法获取的数据精度和置信度较高, 但存在着工作量大、效率低、费用高和信息不直观等不足(柳稼航等, 2004)。尤其是在面对大范围地震诱发地质灾害调查时, 这种传统的调查方法更显得力不从心。航空遥感、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等现代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具有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不受地震破坏影响的优势, 可以较准确、全面地获得灾情图像信息, 并对后续次生灾害进行动态监测, 成为了一种方便快捷的地震灾害及地震诱发地质灾害调查手段(荆凤等, 2008;王晓青等, 2008)。 汶川地震发生后, 各遥感卫星公司迅速组织灾区遥感数据的获取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 共有16颗遥感卫星密切注视着汶川地震灾区, 为抗震救灾提供第一手遥感影像, 多家科研院所与高校也在第一 时间进行了灾区震灾的遥感调查解译与应急评估(魏成阶等, 2008;陶和平等, 2008;王治华等, 2008;童立强, 2008;刘斌涛等, 2008;范建容, 2008), 而对于震后大范围详细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研究未见有文献报到。在获取到全面、效果良好的震后遥感数据后, 有必要进行全面、客观的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解译调查工作。对覆盖整个灾区的14个重灾县(市)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进行全面客观的解译调查, 发现其中的分布规律, 统计其特征参数, 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等后续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2 研究现状 近年来, 遥感影像在区域性地质灾害调查中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字滑坡技术”(王治华, 2005, 2007a, 2007b)是此研究领域的典型代表, 它是

吉林一号 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应用

吉林一号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应用 一、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目的 地质灾害在我国属于多发易发性灾害。全面掌握某县地质灾害情况,通过揭示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其所造成的破坏损失和人类社会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抵御灾害的能力。 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意义 充分掌握某县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损害。对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遥感解译概况 1.工作范围 整个某县行政区域,面积约1740km2。 2.出图比例尺及解译比例尺 出图比例尺为1:50000,解译比例尺大于1:50000。重点区解译比例尺为1:10000。 3.遥感解译内容 (1)地质构造解译 解译线性影像(线性构造)和环状影像(环状构造),确定主要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及活动断裂构造和区域性节理裂隙密集带的分布位置、发育规模、展布特征;解译新构造活动形迹在影像上的表现。

图1 某县构造纲要图图2 线性影像 (2)地貌解译 解译区域地貌特征。 图3灰岩影像特征 4碎屑岩影像特征 (3)地质灾害点 解译区域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等地质灾害。主要解译与人类活动较为密切的区域,尤其是房屋后面的人工削坡,道路边坡等区域。 图5滑坡影像特征图6 危岩及危岩下的居民房 四、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遥感解译的实施 (一)手图制作 1.确定工作范围。 2.用mapgis生成工作区的正射影像图。 3.用mapgis生成地质灾害点分布图。

4.制作地灾点遥感解译表格。 (二)图件的制作 1.审核甲方提供的资料,纪录所需的资料是否齐全。 资料一般包括工作范围、地质(地层面文件、断层、地质界线、地层代号、产状)、地质的柱状图或者图例、地貌、相关的文字描述部分。 查看是否有历史地灾点、有则需要进行核销。 查看是否有重点区的划分,有则进一步确定重点区的范围界线。 2.确定所需要出的图件内容。逐一制作相关图件。 出图内容一般为正射影像图、地质遥感修编图等图件。 (三)部分成果总结 1.1比50000坡向分布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