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犬传染性肝炎的临床症状

犬传染性肝炎的临床症状

犬传染性肝炎的临床症状
犬传染性肝炎的临床症状

犬传染性肝炎的临床症状

巴哥犬(详情介绍)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英文名为Canineinfectioushepatitis,犬传染性肝炎是由犬腺病毒I型所引起的犬科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还有可能通过胎盘感染。

一、肝炎型

初生犬及1岁以内的犬发病多为最急性型。体温升高达41℃,腹痛、呕吐、腹泻,粪便中带血。多在24h内死亡。病程稍长的病例,除上述症状外可见精神沉郁,流水样鼻液,结膜发炎,羞明流泪。口腔及齿龈出血或见出血点。比较特殊的症状是头、颈、眼睑及腹部皮下水肿,可视粘膜轻度黄染。较轻的病例仅见食欲不振、体温稍高、流鼻液等症状,一般持续2~3天。

二、呼吸型

病犬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心跳快,节律不齐。咳嗽。流有浆性或脓性鼻液。有的病犬呕吐或排稀便。有的病犬扁桃体肿大伴有咽喉炎。

病死犬肝炎型可见腹腔积有多量浆性或血样液体。肝脏肿大,有出血点或斑。胃肠道可见有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呼吸型病例可见肺膨大、充血,支气管淋巴结出血,扁桃体肿大、出血等变化。

根据上述特点不难诊断。由于该病毒具有凝集人0型血红细胞、鸡和豚鼠红细胞的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红细胞凝集和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诊断中应注意与犬瘟热、犬钩端螺旋体病的区分。

2016病毒性肝炎试题

2. 1 病毒性肝炎章节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关于肝炎病毒哪项是正确的: ( ) A.HDV是一种RNA病毒 B.HBV正链有四个开放读码区 C.HCV传播方式与HEV相似 D.HEV含双股RNA E.HAV-IgM型抗体可长期存在2、关于HBsAg和抗-HBs,那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A.感染HBV后最早1-2周,最迟11-12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B.急性感染时HBsAg多持续1-6周,最长可达20周。C.慢性和无症状携带者HBsAg可持续多年。 D.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出现于HBcAg阴转后。 E.除血液外,HBsAg还存在于各种体液和分泌液中(唾液、尿液、精液)。3、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 )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鼓肠、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E.发热4、干扰素治疗可以用于:( ) A.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丙型肝炎C.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 D.慢性乙型肝炎 E.急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5、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甲型肝炎少见为慢性病程 B.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C.丁型肝炎少见慢性病程 D.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E.戊型肝炎多呈急性过程6、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 可测: ( ) A.抗-前S2抗体 B.HBsAg C.HBV-DNA D.抗-HBe E.抗-HBcIgG 7、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抗-HEVIgM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B.HBsAg和HDAg均呈阳性, 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C.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D.单项抗-HBs高浓度阳性时, 可排除乙肝 E.抗-HAVIgG阳性时可诊断为甲肝病毒感染8、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 可测: ( ) A.抗-前S2抗体 B.HBsAg C.HBV-DNA D.抗-HBe E.抗-HBcIgG 9、关于重型肝炎的治疗,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并发肝肾综合征者应尽早行血液透析治疗 B.应给予高蛋白饮食 C.肝移植后不会出现病毒性肝炎复发 D.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持久 3. 4. 2 E.胆系感染首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0、在血液中代表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者是:( ) A. 小球形颗粒 B.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C. 丝状颗粒 D. 管状颗粒E. 核状颗粒11、下列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 ) A.抗HEV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B.抗HAV-IgG阳性可诊断为急性甲型肝炎 C.抗HBs是保护性抗体D.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E.HBsAg和HDAg均呈阳性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和乙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12、下列指标表示复制, 但除外: ( ) A.HBV-DNA B.HBeAg C.DNA-P D.HBsAg E.e抗原13、下列试验中, 哪项不是反应肝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 ) A.ALT B.胆红素 C.白蛋白 D.谷草转氨酶E.凝血酶原活动度14、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那一个说法是错误的?A.临床符合急性肝炎。 B.有肝掌、蜘蛛痣、腹水、脾大。 C.血清HCV RNA阳性。 D.肝内HCV RNA阳性。 E.或抗-HCV阳性。15、HBV在机体内复制指标阳性的是: ( ) A.抗PreS2 B.HBsAg C.HBeAg D.抗HBe E.抗HBc-IgG 16、下列实验室指标中,哪项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意义最小:( ) A.胆红素> 171μmol/L B.凝血酶原活动度<40% C.血清白蛋白<32g/L D.丙氨酸转氨酶>500u/L E.胆碱酯酶<2500u/L 17、下列哪一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 ) A.明显低钾低钠血症 B.低蛋白饮食 C.消化道大出血 D.合并感染 E.大量放腹水18、Dane颗粒核心部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 A.HBV-DNA B.DNA-P C. HBV-DNA+ DNA-P D.抗HBc E.HBsAg 19、最常经母婴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是: ( )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20、乙型肝炎患者以下哪项是正确: ( ) A.重叠感染HDV等其他肝炎病毒可顿挫病情 B.重型肝炎时凝血酶原活动度应>40% C.急性淤胆肝炎易转化为胆汁性肝硬化D.慢性肝炎无肝外器官的损害 E.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21、下面哪一

乙肝病毒活动期主要有哪些症状

乙肝病毒活动期主要有哪些症状 出现乙肝活动期症状(劳动能力渐渐减退、经常有低热、月经失调)的患者,要引起重视,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极易恶化。乙肝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病菌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会损害体内的肝细胞。专家认为,了解乙肝的常见症状表现,有助于我们在诊断乙肝、治疗乙肝上少走弯路。 1、劳动能力渐渐减退,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口干舌燥、皮肤痛痒、腹胀、腹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乏。腹胀以夜间为重,引起坐卧不安,彻夜难眠,气短发憋。 2、常感觉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时有便秘,经常有牙龈流血、鼻衄、瘀斑等流血倾向,不仅齿龈出血、鼻衄,皮肤黏膜也出现出血点。 3、经常有低热、月经失调、性功能紊乱或退化,少数乙肝患者兼有关节炎、肾炎、糖尿病、干燥综合症等体外损伤特征。 4、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神志反常,突然兴奋多语,但语无伦次,定向、计算能力障碍者,要注意肝昏迷发生。 5、皮肤变色,身体不适:表现在皮肤上主要是脸色晦暗,脸部惨白而没有光泽度,肌肤呈现黄色。从来没有得过肝炎的人,在畏冷、发烧、恶心、干呕、肝痛、极度无力后,突然出现两眼和肌肤发黄,则表明患了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若并发黄疸肝炎,显示病情恶化,严重的黑眼圈均是慢性肝部病患的早期征象。 6、出现红点血丝:肝掌、蜘蛛痔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肝掌与平常人的手掌色泽大不同,平常人的手掌色泽红润,而患上肝病的患者手掌心泛白无血色,如果出现蜘蛛痣,则会在皮肤上出现红点,四周有血丝状,类似于蚊虫叮咬后的病状,当用细棒一端压制痣中心时、全痣消退,放开后又会出现,这一点可同其它血管痣区别,当朋友们出现肝脏或者蜘蛛痣的时候一定是肝脏感染了乙肝病毒。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c011262745.html,/yg/2012/1111/540.html

犬的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是指肝实质细胞的炎症。临床上以黄疸、急性消化不良为特征。 [病因] (1)、毒物刺激及药物刺激,如食入砷、汞、氯仿、四氯化碳、磷、植物性生物碱、酚等毒物;反复服用氯丙嗪、睾酮、氟烷等药物。(2)、传染性疾病(犬传染性肝炎)。胃肠炎、尿毒症、沙门氏菌病。(3)、寄生虫性、华枝睾吸虫、后睾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虫体释放毒素损伤肝细胞造成肝炎。 [症状] 病犬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全身无力、行动迟缓,有的犬兴奋不安、随后昏睡或昏迷,可视粘膜及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病犬有呕吐症状、粪便稀软、色淡。尿少、色黄,尿中可查有胆红质旷血液检查、生化指标明显变化,血清胆红质增高,麝香草酚浓度和硫酸锌浓度均升高。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升高。 急性肝炎肝脏肿大,在右侧肝区可触到肿大的肝脏达肋弓外,触压时疼痛敏感。慢性肝炎时,可见有长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往往继发肝硬变,可出现腹水、消瘦、贫血及营养不良等症状。 [诊断] 根据临床出现黄疸、消化不良,触诊肝肿大、敏感均可怀疑为本病。确诊需实验室肝功化验及尿液化验和临床症状相结合。 [治疗] 保肝利胆增强肝脏解毒能力。(1)、25%葡萄糖注射液3-4毫升/千克体重,三磷酸腺苷注射液2-3毫克/千克体重,辅酶A10单位/千克体重,维生素C20毫克/千克体重,复方盐水30毫升/千克体重混合静脉滴注,1次/日。(2)、维生素B1 10毫克/千克体重,维生素B12 0.5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次/日。(3)、控制感染可用氨苄青霉素或先锋霉素5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次/日。(4)、对症疗法、健胃、调节胃肠功能。

重型肝炎的诊疗及护理

重型肝炎的护理 重型肝炎是以大量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病理特点为表现的一种严重肝脏疾病,可引起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是肝病患者病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引起重型肝炎的最常见原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约占所有重型肝炎的三分之二,此外,甲型、丙型、丁型重型乙肝及戊型肝炎病毒亦能引起重型肝炎,其它病毒如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登革热病毒、Rift-vnlley病毒也可以引起,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所引起的重型肝炎在临床中也时有出现,尤其是药物性肝衰竭,在美国重型肝炎中占有较高的比例。随着乙肝抗病毒领域药物的推广,乙型肝炎所致的重型肝炎在我国也在下降,因此使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所致的重型肝炎比例上升,此外,妊娠急性脂肪肝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重型肝炎。重型肝炎疾病的特点:病情重、合并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 发病机制 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从细胞损伤、功能障碍,直到细胞凋亡、坏死,其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重型肝炎,其发病机制既与病原有关,也与机体的免疫有关。 发病机制与病原关系:病毒可直接引起肝细胞损害,最后形成大块肝细胞坏死,例如甲型与戊型肝炎发病时,肝细胞的严重病变(溶解和坏死)是这些病毒在肝细胞内大量复制的直接后果,也就是说被感染破坏的肝细胞数越多,病情越严重。就乙肝而言,感染的病毒量多是一个因素,但病毒的基因突变也是另一个因素,基因突变后导致病毒数上升,也与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生相关。 发病机制与免疫关系:乙型肝炎患者发生重型肝炎占重肝的2/3,但并非是这些重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很多,更重要的机制是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异常所致,由乙肝病毒激发机体的过强免疫时,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并激活被体系统,以及在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等参与下,导致大片肝细胞坏死,发生重型肝炎。[1] 病因分类 重型肝炎的病因及诱因复杂,最常见的是机体免疫状况改变后免疫激活,乙型肝炎基础上重叠戊型、甲型肝炎感染、乙肝基因突变、妊娠、过度疲劳、精神刺激、饮酒、应用肝损害药物、合并细菌感染、伴有其它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等。其分类主要按病情发展速度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其中,慢性又分为慢加急肝衰竭和慢性肝衰。 分类: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重型肝炎可分为四类: (1)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又称暴发型肝炎(fulminant hepatitis),特征是起病急,发病2周内出现以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状。发病多有诱因。本型病死率高,病程不超过三周。 (2)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SALF):又称亚急性肝坏死。起病较急,发病15天~26周内出现肝衰竭症状。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为脑病型;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候(包括胸水等)者,称为腹水型。晚期可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脑水肿,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下降,低血糖,低胆固醇,低胆碱酯酶。一旦出现肝肾综合征,预后极差。本型病程较长,常超过3周至数月。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3)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 (4)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CLF):是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

传染病学之乙型肝炎考点汇总

传染病学之乙型肝炎考点汇总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乙肝在中国流行广泛,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区感染率达35%以上。乙肝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人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是传染病学考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为了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各省份传染病学考试真题,总结出传染病学相关重点,以便帮助大家梳理传染病学考试的相关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一、传染病学知识点: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病毒。完整的病毒颗粒又称Dane颗粒。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HBV有三个主要抗原抗体系统,即表面抗原与抗体系统、核心抗原与抗体系统、e抗原与抗体系统。 二、传染病学知识点: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 人类因含HBV体液或血液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机体而获得感染,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下列儿种: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和其他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抗-HBs阴性者。高危人群包括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sAg阳性者的家属、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如血友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多个性伴侣者、静脉药瘾者、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等。 4.流行特征 (1)有地区性差异。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发病率低; (2)有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4:1; (3)无明显季节性; (4)以散发为主; (5)有家庭聚集现象,此现象与母婴传播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有关; (6)婴幼儿感染多见。 三、传染病学知识点:临床表现 1.急性肝炎

A.HBsAg B.抗-HBs C.e抗原 D.抗-HBc E.抗-HBe 【正确答案】ABD 【解析】乙型肝炎血清学流行率调查中,常用的三大指标是HBsAg、抗-HBs、抗-HBc。

犬主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一)

犬主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一) 摘要介绍了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狂犬病3种犬类传染病的发生特征;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防控措施,对加强犬类主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狂犬病;防控措施 近年来,养犬数量急剧增加,以狂犬病为主的犬类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据媒体报道,2004年以来,我国狂犬病发病率在某些地区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统计也表明,狂犬病的病死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且有发展蔓延的趋势。因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强对犬类主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畜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常见的3种犬类传染病 1.1犬瘟热 犬瘟热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病毒传染病,病犬以呈现双相热型、鼻炎、严重的消化道障碍以及呼吸道炎症等为特征1-2]。部分病例在病的后期呈现神经症状。该病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是当前对犬危害性最大的疫病。 该病的病原体为犬瘟热病毒,对热和干燥较敏感,55℃30min可灭活,阳光直射14h灭活。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寒冷季节多发,另外,气候突变、阴雨潮湿、冷热不定也是诱发因素。各种年龄、品种的犬都可感染,但以幼犬最易感染。病犬和带毒犬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病犬体温升高,呈双相热型(体温高达40℃以上,持续1~2d后降至常温,2~3d后体温再次升高)。病犬表现精神沉郁,有明显的卡他性鼻炎和结膜炎症状,鼻孔流水样分泌物。眼睑肿胀,有脓性分泌物,后期可发生角膜溃疡。病犬常呕吐,初期大便干燥,而后开始下痢,粪呈水样,混有黏液或血液,有的病犬后期可能出现肌痛、肌痉挛、抽搐、共济失调、圈行等神经症状。 1.2犬传染性肝炎 犬传染性肝炎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体为犬传染性肝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犬的血液中,病犬和带毒犬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季较多见。1岁以内的幼犬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犬感染后症状轻微,死亡率较低。 本病发病初期体温较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眼鼻有脓性分泌物。病犬渴欲明显增加,常见的有呕吐、腹泻、腹痛、呻吟、口腔黏膜充血、牙龈出血和扁桃体肿大,胸腹下有时可见皮下水肿等症状,若呕吐和粪便中带有血液,多预后不良,病犬常在1~2d内死亡。 1.3狂犬病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机体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最后全身麻痹衰竭死亡。 该病病毒对各种抗生素有一定的抵抗力,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通过发病和带病毒的犬或其他动物的咬伤、抓伤后感染,当健康动物皮肤黏膜有损伤时,接触病犬(畜)的唾液也可感染。 该病临床症状分狂暴型和沉郁型2种。狂暴型先期表现反常不安、异嗜,但体温无明显变化,唾液增多、采食量减少3]。怕光、常躲在暗处,不愿和人接近或不听使唤,约2~4d后表现神经兴奋,攻击人畜,大量流涎、口渴,出现恐水症状,兴奋不安、无目的乱跑。随后,下颌下垂,舌伸出口外不能采食,尾巴夹在两腿中间,最后麻痹昏迷,衰竭而死。沉郁型主要表现麻痹较早,病程快,表现喉头、下颌、后躯麻痹,张口流涎、吞咽困难和恐水等症状,经2~4d后死亡。 2防控措施 2.1政府高度重视 养犬数量的快速增加,加之防控措施不力,给一些犬类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大犬病防治工作力度,对犬类实行限养、禁养政策,认真贯彻“养好犬、管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有5种类型:甲型肝炎人群感染率80%:乙型肝炎感染约1,2亿,占总人口8%-9%:丙型肝炎感染者3千余万;丁型肝炎人群感染率约1%;、戊型肝炎人群感染率约17%; 病因及发病机制 ㈠甲型肝炎 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起病前2周到ALT高峰期后1周为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输血后引起甲肝较为罕见。 HA V→经口→胃肠道→血流(病毒血症)→肝脏复制→经胆汁排入肠道→经粪便排出。 免疫介导肝损,(NK细胞)(CD8+T细胞),HA V感染时肝细胞损伤也可能与凋亡有关。㈡乙型肝炎 传染源----急性、慢性患者、亚临床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最为重要,传染性贯穿整个病程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可发生在宫内传播,围产期传播和产后密切接触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现已证实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可检出HBV。 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均易感。 HBV→经皮肤黏膜→血流→肝脏(及其他器官)复制→血流→免疫系统(T/B淋巴细胞)→细胞/体液免疫→病毒清除。 ㈢丙型肝炎 易感人群----凡未感染过HCV者均易感。高危人群:经常使用血制品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和静脉药瘾者等 急性HCV感染:可能是HCV直接致病作用。 慢性HCV感染:病毒的细胞毒作用。免疫介导,肝内以CD8+浸润为主。 ㈣丁型肝炎 易感人群-----共同感染:指HBV和HDV同时感染,感染对象是正常人群或未受HBV 感染的人群。 重叠感染:指在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感染HDV,感染对象是已受HBV感染的人群。 CD8+ T细胞攻击,宿主免疫在肝细胞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㈤戊型肝炎 传染源------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动物(家猪、羊和野鼠等)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源,并可能作为HEV的贮存宿主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经胃肠道以外的传播途径,以输血或注射的方式传播的可能性较少。 HEV在体内的定位以及感染过程尚未完全弄清,HEV→经口→胃肠道→血流(病毒血症)→肝脏复制→排入血液和胆汁→经粪便排出。细胞免疫反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NK细胞。 ㈥其他肝炎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与HCV相似,经血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途径,日常密切接触途径,性接触传播途径。 临床表现

乙型肝炎目前在我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

乙型肝炎目前在我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推广和普及乙型肝炎的防治、护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对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护理和治疗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员对该疾病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乙型肝炎(hepatitis B,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乙肝在已知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严重,虽已通过大面积接种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但现有乙肝患者及HBsAg携带者的防治在今后几十年内仍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一、病原学 (一)病毒形态及基因结构 乙肝病毒的形态主要有两种,即小球形颗粒和管型颗粒。小球形颗粒直径 22nm ,数量最多。管形颗粒直径 22 × 40--400nm ;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仅含 HBsAg ,无感染性。 图 1 乙肝病毒形态及基因结构 (二)抗原抗体系统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1. 表面抗原抗体系统 (HBsAg 和抗-HBs) 1. HBsAg 阳性: HBV 感染的一个指标。 抗 HBs 阳性:标志着感染恢复、病毒清除、传染性消失和免疫力产生,也是考核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指标。 2. 核心抗原抗体系统( HBcAg 和抗-HBc ) HBcAg 阳性:存在病毒颗粒,具有传染性。实际工作中一般不检测血清中 HBcAg 。

抗-HBc 持续阳性:体内病毒复制活跃,易转为慢性。抗-HBc IgM 消失后,抗-HBc IgG 出现,它可在血清中长期存在,是 HBV 既往感染的标志。 3. e 抗原抗体系统( HBeAg 和抗-HBe ) HBeAg 阳性:感染早期, HBV 在体内复制传染性大。 HBeAg 持续阳性:疾病预后不良,易发展成慢性。 抗-HBe 阳性: HBV 在体内复制减少或终止,传染性减弱或消失,病情开始恢复。 通常将 5 项 HBV 感染血清学标志( HBVM )称为“两对半”。 “大三阳”指 HBsAg+ 、 HBeAg+ 、抗-HBc+ ,多表示感染早期,病毒复制活跃,血液中病毒量大,传染性强。 “小三阳”指 HBsAg+ 、抗 -HBs+ ,抗-HBc+or- ,表示病毒复制能力下降,预后较好。 病原学 (三)抵抗力 HBV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 30 ℃ - 32 ℃至少可存活 6 个月, -20 ℃可存活 15 年。 100 ℃干烤 1 小时; 100 ℃直接煮沸 2 分钟; 微波(频率 2450MHz 、输出功率 500W 、 75 ℃) 1 - 3 分钟, 0.5% 过氧乙酸,3% 漂白粉溶液, 5% 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处理均可灭活 HBV 。 (四)动物模型和组织培养 动物模型:黑猩猩和长臂猿等高等灵长类动物,其中以黑猩猩最敏感。

一起犬传染性肝炎病例分析

一起犬传染性肝炎病例分析 2008年3月初,江西省吉水县醪桥镇坎头黄某先后从农户家和市场购入28只断奶幼,放入自建的确良养犬场、分三个犬舍饲养。每个犬舍8—10只幼犬。20天后有一犬舍中的幼犬出现高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拒食现象。黄某于3月28日下午打电话向我报告,我干3月29日上午9点到黄某的养犬场。询问情况后,我观察三个栏舍的幼犬情况,发现幼犬发病的这个栏舍独在一个方向,与另外两个犬舍相离有20米。我立即告诉黄某,要对有病犬的犬舍进行隔离消毒,饲养时要分人,加强管理,不要人为传染。另外两栏幼犬。我观察病犬时,黄某告诉我,该栏舍共圈养了9只幼犬,先后发病的两只病犬已死亡,还剩下的7只都有病。我解剖了死亡的两只病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特点,以及尸体剖检变化,初步确诊为犬传染性肝炎。 1、流行情况: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对犬不分品种、年龄和季节均可传染,但以刚断奶幼犬在春季的感染发病率和死亡较高。 2、临床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稽留、体温39.5—41.5℃,精神委糜不振,食欲减退或绝食,结膜充血或轻度结膜炎,呼吸急足,心率加快。个别犬呕吐,腹泻带血。严重的可见四肢浮肿,腹围增大,腹部触诊疼痛并有波动。可视粘膜苍白和黄染,尿液深黄裼色,发病快。 3、剖检变化:尸僵不合,可视粘膜黄染,皮下黄染,有轻水肿,有出血斑点。肝、脾增大,局部呈灶性坏死,有出血点,胆囊充血肿

大,包膜增厚,不易分离,膀胱粘膜水肿,有出血点。肠子膜淋巴结出血肿大,小肠粘膜水肿,弥散性出血,易脱落。心包膜增厚,有出血点,心包液增多,心脏内血液凝固不良。 4、病因分析:该批幼犬未接种任何疫苗,根据肝脏肿大且有黄染症状,判断该病为犬传染性肝炎。 5、治疗:对病犬主要采取综合治疗原则。 ①对病犬采取隔离消毒,防止传染其他健康幼犬。 ②对病死犬采取消毒灭源,深埋处理。 ③对病犬进行治疗。每只病犬用5%葡萄糖液50ml,加肝泰乐肌苷,辅酶A三磷酸腺苷二钠和Vc进行输液,每天不次,有腹泻带血的病犬,使用一些抗生素辅助治疗。3天后,除3只病情严重的死亡之外,4只病犬病情好转,7天后痊愈。 6、预防:对痊愈的幼犬和其余两只栏舍的健康幼犬进行犬五联苗预防接种。 7、加强饲养管理:湿度大、气温变化大的春季,对幼犬要加强馒头管理。早晚要关好门窗,防止晚上舍内温度低,幼犬感冒,降低体质;中午气温高时,要及时开窗通风透气,降低舍下温度。提高犬料质量,加强营养,增强幼犬自身的抵抗力。

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报告要求

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报告要求 ★乙肝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WS 299-2008)》 一、诊断原则 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 标志和HBV DNA 检测结果。 二、诊断分类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三、诊断 (一)急性乙肝 1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2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 和AST 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3 HBsAg 阳性。 4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 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 阴性。 5 抗-HBc IgM 阳性1:1000 以上。 6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7 恢复期血清HBsAg 阴性,抗HBs 阳性。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同时符合1 和3。 ◆同时符合2 和3。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4。(1、3、4或2、3、4)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1、3、5或2、3、5)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1、3、6或2、3、6)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7。(1、3、7或2、3、7) (二)慢性乙肝 1、急性HBV 感染超过6 个月仍HBsAg 阳性或发现HBsAg 阳性超过6 个月。 2、 HBsAg 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 阴性。 3、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4、血清ALT 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 5、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6、血清HBeAg 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 升高的原因。 ▲疑似慢性乙肝病例

犬传染性肝炎

犬传染性肝炎 犬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 canine hepatitis,ICH)是由犬腺病毒(Canine adenovirus,CAV)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血液循环障碍、肝小叶中心坏死以及肝实质细胞和内皮细胞出现核内包涵体,为全身性感染,尤其是肝脏病理变化显著,故名犬传染性肝炎。 本病最早于1947年由Rubarth发现,所以也叫Rubarth病。1954年由Cabasso 等首次从患犬体内成功分离到该病毒。 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发病率达40%~70%,死亡率10%~40%,是养犬业和养狐业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我国于1983年发现此病,1984年分离到犬传染性肝炎病毒(A8301),1989年从患脑炎的狐狸中分离到了犬腺病毒I型,也即狐狸脑炎病毒。 【病原】犬传染性肝炎的病原为犬腺病毒,属于腺病毒科(Adenoviridae)哺乳动物腺病毒属(Mastadenovirus)的成员。核酸为双股DNA。病毒粒子直径为70~80nm,无囊膜,呈二十面体对称。DNA包裹于蛋白衣壳内,衣壳由252个壳粒组成,其中240个是六邻粒,另外12个是五邻粒,位于病毒二十面体的12个顶上,五邻粒由基部和从基部向外伸出的纤丝构成,纤丝顶端为直径4nm的球形物,后者是病毒血凝素存在的部位。 犬腺病毒可分为I型和Ⅱ型,犬腺病毒I型引起犬传染性肝炎和狐狸脑炎,还可引起呼吸道病、眼病、慢性肝炎和间质性肾炎;犬腺病毒Ⅱ型只引起呼吸器管疾病,包括喉气管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性肺炎,如代表株Toronto A26/61株。两者在补体结合、血细胞凝集、中和抗原以及致病性方面都不同,但两者具有70%的基因同源性(Spibeky等,1979),在免疫上能交叉保护。 犬腺病毒I型在4℃、pH为7.5~8.0时能凝集鸡红细胞,在pH为6.5~7.5时能凝集人O型红细胞、豚鼠红细胞和鸡红细胞,这种血凝作用能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利用这种特性可进行血凝抑制实验。犬腺病毒II型仅能凝集人O型红细胞。 本病毒易在犬肾细胞和睾丸细胞内增殖,也可在猪、豚鼠和水貂等的肺和肾细胞中不同程度增殖,并出现CPE,主要特征是细胞肿胀变圆,聚集成葡萄串样,也可产生直径l~3um蚀斑。感染细胞内常有核内包涵体,核内病毒粒子呈晶格状排列。已感染犬瘟热病毒的细胞,仍可感染和增殖本病毒。 本病毒的抵抗力强大,对乙醚和氯仿有耐受性,在室温下能抵抗75%酒精达24h,苯酚、碘酊及烧碱是常用的有效消毒剂。在0.2%石炭酸中可存活数天,0.1%甲醛液中经24h可被灭活。在污染物上能存活10~14d,在冰箱中保存9个月仍有传染性。在室温下能活存2~3个月,低温条件下50%甘油中可保存数年,冻干可长期保存。37℃可存活2~9d,60℃3~5min灭活。 【流行病学】犬I型腺病毒除能感染狐和犬外,还能感染狼、貉、山犬、黑熊、负鼠和臭鼬。Shortidge等人通过血清学调查认为,马、兔、松鼠、刺猬和黑猩猩也是犬腺病毒的敏感动物。本病毒能实验感染豚鼠,也能使大熊猫发生感染。人群中抗体阳性率很高(35%),兽医人员更高(49%),而且也能检出补反抗原,但不表现任何临诊症状,由此可知人也隐眭感染本病毒。 病犬和带毒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犬在发病初期,血液含毒较多,随后病毒见于所有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严重污染环境。康复犬肾脏中持续带毒,可经尿排毒达6~9个月,成为重要传染源。

肝炎知识

病毒性肝炎 一概述 肝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导的一组全身性疾病。按照病原学分类目前有甲、乙、丙、丁、戊5型肝炎,各型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大、肝功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经粪口途径传播,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大部分患者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二、流行现状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肝病毒的人群感染率约80%。全世界乙肝病毒携带者约3.5亿,我国约9300万。全球丙肝感染者约1.3亿,我国约3000万。丁型肝炎病毒人群感染率约1%,戊肝病毒感染率约17%。 三、问与答 1、肝炎有哪几种 传统上仍分甲、乙、丙、丁和戊五型肝炎(最近新发现第6型与第7型肝炎病毒,可分别引起相应型别的肝炎),其中乙型肝炎因其患病基数大(我国慢性乙肝患者超过2000万)、治疗时间长、费用昂贵,故成为肝炎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由于各型传播途径不尽一致,因此不同型别的肝炎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其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为肠道性传染病,在预防措施上要加强

饮食、饮水卫生管理,注意个人卫生,甲型肝炎还可接种疫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母婴传播、经血或体液传播以及性传播,因而在预防措施上与前两种肝炎有所不同,包括新生儿应及时接种疫苗;对孕妇体检,表面抗原阳性者按规定进行母婴阻断;避免不洁注射及其它高危活动;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只有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肝炎的发病和蔓延。 2、肝炎的传播途径 (1)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进行传播,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 (2)乙肝、丙肝、丁肝等传播途径是一样的,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母婴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中国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 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 感染或宫内感染。 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 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 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 医源性传播: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

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犬细小病毒病临床症状鉴别诊断要点

例1 1990年夏,本市常青乡圩岸村罗某饲养的4头白色杂交育肥猪。其中1头90kg左右的中等猪因伏卧、不食而邀诊。见症:患猪伏卧不动,眼睑水肿,驱赶时不愿行走,形似木偶;触诊腰荐部板结,T 40.3℃,根据“点痛论”,疑是肾炎。治用青霉素钾盐24万IU;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5mg,分别肌肉注射。翌日晨继用上药1次,至午后未见好转而屠宰。 剖检:两侧肾脏高度肿胀,约为正常肾的3倍大,表面粗糙,被膜极易剥离,切面外翻而滴水,肠系膜高度水肿,含水欲滴。 例2 1996年9月26日,本市南凌乡民范村沈某1头约60kg的猪就诊。见症:T40.4℃,两眼水肿,行走时共济失调,触诊腰荐部有疼痛反应。诊为肾炎。治用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1g,注射用水稀释,混合肌肉注射,2次/d;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2次/d;金银花10g,蒲公英15g,车前子12g,大腹皮10g,连翘10g,猪苓10g,泽泻5g,苍术10g,杜仲5g,牛膝10g,陈皮10g,麦芽15g,神曲10g。1剂/d,分2次煎服,连用2剂,经治4d痊愈。 7 体会 7.1 育肥猪罹患肾炎的病例不多,但随着集约化饲养和快速育肥技术的推广,猪肾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广大畜牧兽医人员的高度重视。且临床上多为中后期,故必须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诊治,特别是治疗方面,否则多预后不良。 7.2 中兽医“点痛论”所载“收腰不起内肾痛,难移后肢肾经痛”的经典论述有助于诊断。故应多问、多看、多摸、多分析。 7.3 平时注意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风、湿、寒对畜体的侵袭;不喂霉变饲料,应用添加剂时应注意科学配方,并要搅拌均匀,有助于减少育肥猪肾炎病的发生。 7.4 临诊注意与仔猪水肿病鉴别。仔猪水肿病多为断奶前后的仔猪,一窝中个体较大较、胖者易发病,且多头或整窝猪发病。剖检时可见胃大弯处弥漫性、溃疡性水肿,肠系膜淋巴结呈绳索状。 7.5 磺胺类药物及其衍生物对肾脏有毒副作用,应慎用或禁用。 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 犬细小病毒病临床症状鉴别诊断要点 牛建荣 周旭正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 兰州 730050) 从1995年1月起,笔者在本所附设家畜病院,对犬的三大传染病(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作了详细的鉴别探究,现将主要区别点叙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犬瘟热 潜伏期3~6d,多在感染4d后出现,患犬无年龄、性别差异,但以幼犬最易感。体温为双相热,病初T39.5~41.0℃,持续1~3d后,恢复正常数天,第2次体温升高可持续周余。心率快、体温升高时多表现心音亢进。临床症状初似感冒,呼吸一般浅而快,中、后期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呕吐,腹泻,粪便呈黄色或绿色。少数幼犬于腹部、股内侧皮肤出现小米粒大丘疹,随病情发展,患犬有轻度浆液、粘液性或脓性结膜炎,眼内有脓性分泌物,结膜潮红,听诊肺部有干性或湿性口罗音,腹泻严重时,有大量粘液或血液,严重脱水。在中、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多表现为癫痫或全身性痉挛,咬肌反复而有节律的颤动,这是本病的主要特征。 2 犬传染性肝炎 潜伏期为6~9d,各龄犬都可感染,尤以刚断奶的幼犬易感。体温表现为双相热,病初T40.0℃以上,随后降至正常以下,1d后又第2次升高,呼吸与脉搏加快。患犬神情淡漠,厌食,呕吐,腹泻。有些患犬粪便带血而腥臭,腹痛,呻吟。有些由于腹腔内积液而出现腹部膨大,齿龈有出血点。在中、后期大部分病犬都发生角膜炎和角膜水肿,角膜浑浊,俗称 26中兽医医药杂志 J T CV M

73系统精讲-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1.患者男性,54岁,乙肝病毒携带者,请问HBV感染时产生的具有保护性抗体是 A.HBsAg B.HBcAg C.HBsAb D.HBeAg E.HBeAb 【答案】:C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HBV感染后体内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是HBsAb。 2.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是 A.平均30天 B.平均40天 C.平均50天 D.平均60天 E.平均70天 【答案】:E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请记忆乙型肝炎潜伏期是30~180天,平均70天。 3.患者女性。50岁,4年前发现HBsAg(+),近两年来出现ALT升高,伴有食欲下降、乏力,查体:颈部出现蜘蛛痣,未见黄疸,请问下列哪项不是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A.综合性治疗 B.以休息、营养为主 C.适当药物治疗 D.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E.戒烟 【答案】:E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病毒性肝炎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治疗原则为综合性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4.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可呈食物型或水型爆发流行 B.母婴垂直传播可见于乙型肝炎 C.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可见于各型肝炎 D.输血后肝炎仅见于乙型肝炎 E.HBsAg阳性者常呈家庭集聚现象 【答案】:D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 5.患儿女性,6岁,近3天出现低热、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2次,不愿意活动,今日家长发现患儿眼睛发黄来医院就诊,医生经过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请问该病人早期护理最主要的是 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 C.免疫制剂 D.抗病毒药物 E.维生素类药物 【答案】:A 【解析】:考察急性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该病发病早期,尤其有较深黄疸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症状明显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卧床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对肝功能的恢复有利。 6.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大约是 A.3个月以上 B.半年以上 C.1年以上 D.2年以上 E.3年以上 【答案】:B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有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丁型肝炎(hepatitis D)和戊型肝炎(hepatitis E)。本节主要介绍前三种。 病原学 (1)甲型肝炎病毒(HAV):为RNA病毒。HAV能感染人的血清型只有1个,故只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感染后产生IgM型和IgG型抗体。HA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80℃5分钟或100℃1分钟可完全灭活。 (2)乙型肝炎病毒(HBV):为DNA病毒。HBV的抵抗力很强,100℃10分钟或65℃10小时可使HBV传染性消失。 (3)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对有机溶剂敏感,如10%氯仿可杀灭HCV。血清经100℃5分钟或60℃10小时或1/1000福尔马林37℃6小时熏蒸均可使HCV 传染性消失。 流行病学 (1)甲型肝炎:①传染源: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②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③易感人群:抗HAV阴性者。 (2)乙型肝炎:①传染源: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②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和血液、体液传播。③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 (3)丙型肝炎:①传染源: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②传播途径:输

血及血制品,注射,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生活密切接触,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③易感人群:人类对HCV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具有共同性,临床上分为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再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型肝炎(有急性、亚急性、慢性三型)、瘀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 1.急性肝炎各型病毒均可引起,甲肝不转为慢性。 (1)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甲肝多起病较急,发热伴畏寒,乙肝、丙肝起病较缓。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黄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肝大,质软,边缘锐利,有压痛和叩痛。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正常。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相似。一般起病较缓,症状较轻。 2.慢性肝炎 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肝稍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与重度之间。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 凡ALB≤32g/L,TBil>正常上限5倍,PTA60%~40%,CHE<4500U/L,四项中有一项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诊断的依据除病人症状,体征外,须根据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检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诊断。 1.急性型肝炎 1)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 2)症状: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3)体征:A. 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B. 皮肤,巩膜黄染。 4)肝功能检查:A. 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B. 血清胆红素(Bil)大于17.1μmol/L(大于1mg/d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5)HBV标记物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抗HBc-IgM高滴度(1:1000稀释仍阳性),两项阳性或仅后者阳性。 疑似病例:1-2)+ 1-3)+ 1-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三)1-5)如患者皮肤,巩膜无黄染,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正常,尿胆红素阴性为急性无黄疸性乙型肝炎,反之为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 2.慢性迁延型肝炎(简称慢迁肝) 1)急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如无急性乙肝史,乙肝病程超过半年未痊愈者;病情较轻不足以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者 2)肝功能检查ALT持续或间歇异常 3)HBV标记物检查:符合慢性乙肝的病原学指标,抗HBc-IgM滴度低于1:32或阴性,血清HBsAg或HBV-DNA任何一项阳性,病程持续半年以上。 4)肝脏病理组织检查可出现三类情况:慢性小叶性肝炎主要是肝小叶内的炎症和肝细胞的变性及坏死;慢性间隔性肝炎主要是汇管区有纤维细胞向小叶内伸展形成间隔;慢性门脉性肝炎门脉区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致使门脉区增大。 疑似病例:2-1)+ 2-2)+ 2-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2-4)或2-3)+ 2-4)。 3.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有明显的肝炎症状。 1)体征: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痔,脾肿大或黄疸(排除其他原因) 2)肝功能检查:ALT反复和/或持续升高,血浆蛋白降低,A/G蛋白比例失常,r-球蛋白升高和/或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异常。 3)HBV标记物检测:同2-3)。 4)肝脏病理组织学特征:临床上慢活肝轻型与慢迁肝很难区别,确诊须借助病理组织学特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加以鉴别。慢活肝的病理改变以碎屑状坏死为主要特征,小叶内点状或灶状坏死,甚至灶性融合性坏死以及变性和炎症反应。并依据坏死程度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慢活肝。 疑似病例:3-1)+ 3-2)+ 3-3)+ 3-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3-5)或3-4)+ 3-5)。 4.重型肝炎 1)急性重肝 A.既往无乙肝病史,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并在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II度以上的肝性脑病),黄疸迅速加深,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B.体征:肝浊音界迅速缩小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