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服装着装特点分析【文献综述】

大学生服装着装特点分析【文献综述】

大学生服装着装特点分析【文献综述】
大学生服装着装特点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服装设计与工程

大学生服装着装特点分析

一、前言部分

综观古今中外的服装演变历程,可以将服装变革的动因归为九类:(1)气候条件;(2)文化交流;(3)文艺与宗教;(4)战争与和平;(5)政治形势变化;(6)社会思想进步;(7)产业革命;(8)科学技术繁荣;(9)生产与生活需要。

当今社会服装的演进趋势大致有:(1)由简到繁;(2)由繁到简;(3)两性有别;(4)内因为主;(5)价值位移;(6)主体化;(7)保守与革新并存;(8)模仿从众[1]。

现代服装时尚的主流追求是:舒适、方便、实用、简洁、宽松。当代中国服装在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同时,还形成了体现普遍性的几大时尚系列。

以上所述,为我们理解和研究我国城市大学生的着装特点和成因提供了一个基础背景。

本论文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着装特点。为以针对大学生对主要定位的服装设计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数据。此研究能给服装制造企业提供参考。

二、主题部分

为了研究大学生服装着装特点,我阅读了十余篇相关文献。

《对大学生着装意识的调查分析》主要研究:在现代意识增强,新的文化观念不断冲击和影响下的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风尚、以及着装意识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学生在追求的多元化表现中衍生出许多适宜和不适宜的着装表现,通过对省内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随机问卷调查,并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将大学生的着装意识分为“随意型”,“时髦型”,“注重型”三类。现代大学生追求自然,休闲的概念仍占主要成分,着装意识较为淡薄,随意性强,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的中式服装,以及职业服装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着装意识没能形成【2】。

《扮熟与装嫩——欧、美中国女大学生着装文化之比较》中,西方社会的理性教育,是要使一个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而有效的进入社会,在进入社会的临界点——大学阶段,着装成熟化也是理性成熟的必然标志。在中国,因理性培养的某种缺失,使高学历、高知识水平者不一定具有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中国女大学生的幼稚化选择,正反映了这种现象[3]。

《浅谈当代大学生服装消费》文中,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服装消费心理和消费类型进行分析和

研究,指出大学生服装消费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利于大学生的服装消费理念[4]。

《What to Wear at UWA》美国有些大学对学生着装制定出一个标准,使学生着装尽量规范[5]。

《Athletic Style of Dress and Perceived Social Distance 》喜欢穿运动服饰的人心理研究[6]。

《女性着装态度及其类型》采用因子分析,女性着装态度可分为“形象礼仪”、“引人注目”、“正统追随”和“崇尚自由”4个因子。以着装态度为依据,可将消费者划分为“典雅礼仪型”、“自由适度型”、“自我显示型”、“质朴自然型”、“奇异离群型”和“因循正统型”。通过相关分析,可见各类型消费者在个人基本属性、购买服装时对服装属性的重视程度、购买场所选择、流行信息来源、流行采用时机和采用动机、着装态度、年置装费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7]。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着装特点》中讲到:服装与经济基础、文化素质、审美观念紧紧相关。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他们对着装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诠释,本文对大学生着装的独特视觉、着装心理等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8]。

《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服饰心理特点分析》青年时期服装的作用巨大,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也十分强烈。今天,青年在服饰王国中确实取得了主人地位。根据他们对服装要求的不同,可以再细分为四个时期:(1)自我陶醉期,在这期间的青年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2)求爱期,在这期间的青年考虑结婚; (3)立家期,这时个人利益往往寓于家庭利益中;(4)年轻妈妈期,这时的青年要优先考虑孩子们的需要。总的来说,青年时期服装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大多数人都为了使自己打扮入时而置舒适的生活于不顾,一切以美化自己为中心。可以看出,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是一个潜在的巨大消费群体,研究她们的服饰心理意义深远[9]。

《打开衣橱看流行元素对着装审美的影响》服装流行的产生首先是个性追求的结果,是人们求新、求异心理的反映。在个人心理机能方面,一般来讲,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总是希望在他人心目中形成“自我”。求新、求异心理正是个性的显示,这是一种追求商品的新颖、奇特和趋于时尚的心理。在服装流行中,那些最先身着“奇装异服”的人,实际上表达了他们借助于服装,借助于社会公认和许可的审美手段,在社会认可的准则范围内突出自己形态优势的愿望。这种流行中个性追求的自我实现是流行的个人机能。其次,希望突出自己不满足现状、喜新厌旧、不断追求新奇和变化的求异心理不同,因为抗拒出众,不大愿意随便改变自己,希望把自己埋没于大众之中、墨守常规并心安的从众心理也会导致服装

的流行。“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从众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群体或社会环境的压力下,改变自己的知觉、意见、判断和信念,在行为上顺从与服从群体多数与周围环境的心理反映”。

人们之所以会形成在一段时期内追求同一形式的美感的社会潮流,这是因为少数人的求变心理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模仿,而模仿又形成了被追求的色彩、款式等形式的普遍流行。“模仿是服装流行的动力之一”。从古到今,上层社会人们的穿戴,特别是名人的服饰打扮,的确对服饰的流行不同程度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社会作用。从历史上看,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帝王、宫廷贵族等统治阶级在拥有绝对的政治特权的同时,也掌握着流行的领导权。作为设计师要牢牢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规律,进而引导消费流行。任何艺术形式都会被作为“经验”固定下来,又以一种“科学”的方式传授与人。设计师要针对人们的服饰消费心理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总结其规律。只有找准服装流行的基点,认真剖析流行的时代性及消费群体的地域、年龄、心理等具体特征,才能准确把握流行的方向。通过以上的阐述和分析后,我们可以作个归纳:正因为社会的流行,对服装审美起着两重作用,所以,作为服装消费者,一定要有一双慧眼,要用这双慧眼去理性地对待流行。当流行中确实存在对我有意义的美时,不妨顺流行而从之;当这流行对我无意义时,不妨逆流行而背之。而在服装审美中的最佳表现,应当是不作流行的奴仆,不让流行牵着鼻子走,而要做流行的主人,让流行为我所用。不是仅在流行中寻找美,而是主要从自我的需要中寻找美[10]。

《时尚类杂志对长沙大学生群体的着装影响分析》从阅览时尚杂志的目的看,艺术类学生主要为了获取流行资讯以及提高自己的品味。而文哲类和理工类的男生一半的男生主要为了消磨时间,女生则主要为了提高自己的品味。一半左右的艺术类学生表示在购衣时会回忆时尚杂志的内容,而文哲类和理工类的学生则表示只是偶尔会想到,这与艺术类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11]。

《大学生服饰文化批判》中讲到:当前,大学生服饰文化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大学生的服饰文化理念和着装现象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高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校园服饰文化建设,使大学生服饰文化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12]。

《当代大学生着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教育》爱美而不浮于表面,美的适合,美的得体,美的深刻,这就是当代大学生审美品位所应追求和实现的。反观我们大学生的着装审美的理想追求和实践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大学生虽然崇尚大方,清爽,个性的着装,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实现美品位的整体提升,这一方面与审美教育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易受经济条件的制约[13]。

《辽宁地区大学生服饰观与消费行为研究》一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

对辽宁地区的大学生的服饰观和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用因子分析方法把他们的服饰观确定为9个因子,并用聚类分析方法把他们分为着装时尚性、随意型和追随型三种类型。绝大多数大学生属于着装随意型。三种大学生的服装选择标准存在着显著差异[14]。

《中国青年女性服装色彩搭配美的规律初探》美的服装色彩搭配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对于中国青年女性服装色彩搭配而言,一般都要遵循这个规律:(1)服装色彩搭配应与人的自身条件相和谐,(2)服装色彩搭配应与色彩搭配美的规律相和谐,(3)服装色彩搭配应与生活环境相和谐。了解并运用这些规律是人们通向美的最佳捷径,而这些规律与健康相结合是人们未来的必行之路[15]。

三、总结部分

爱美而不浮于表面,美的适合,美的得体,美的深刻,这就是当代大学生审美品位所应追求和实现的。反观我们大学生的着装审美的理想追求和实践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大学生虽然崇尚大方,清爽,个性的着装,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实现美品位的整体提升,这一方面与审美教育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易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所以,研究大学生着装特点,大学生这个特定人群的审美、经济能力等因素,对于服装企业开发服装市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参考文献

[1] 李正.服装学概论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2:1-50.

[2] 林丽楠.对大学生着装意识的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4):164-165.

[3] 刘艺艺.扮熟与装嫩——欧、美中国女大学生着装文化之比较[J].中国服装,2010,(3):

145-148.

[4] 郑守阳.浅谈当代大学生服装消费[J].城市建设,2010,(4):95.

[5] Michele Herrmann.What to Wear at UWA[J].university business,2007,(11):16.

[6] Marilyn Brodeur St-James,Anton F. de Man.Athletic Style of Dress and Perceived

Social Distance[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6,8(3):541-548.

[7] 赵平等.女性着装态度及其类型[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1998,18 (1):70-77.

[8] 尹志红.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着装特点[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7:55-37.

[9] 鲜维葭.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服饰心理特点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10,93-97.

[10] 胡玲.打开衣橱看流行元素对着装审美的影响[J].才智,2010,10:137.

[11] 石立婷李静.时尚类杂志对长沙大学生群体的着装影响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3:

101.

[12] 夏淑芳.大学生服饰文化批判[J].南昌高专学报,2008,8:100-110.

[13] 袁爱荣.当代大学生着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教育[J].科技信息,2010,24:624-625.

[14] 刘国联,陆鑫,田宏.辽宁地区大学生服饰观与消费行为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3,9:25-27.

[15] 孙璐,李宁.中国青年女性服装色彩搭配美的规律初探[J].艺术与设计,2010,(9):251-253.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文献综述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文献综述 姓名: 胡洲锋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班级: 42班 学号: 2224220 指导教师: 秦淳霞职称: 讲师 2007年6月30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胡洲锋 指导教师秦淳霞 摘要:旅游消费行为是旅游的各项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也是旅游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在旅 游细分市场中,大学生旅游是整个旅游市场中一个独立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旅游消费的经济来源~大 学生旅游动机产生的各种原因~以及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各种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增进大学生 旅游消费的几项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消费消费行为 A review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umption behavior 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Hu Zhoufeng Tutor Qin Chunxia Abstract : tourism consumption behavior is the most important activity in any other tourism activities ,is also an important research object in the domain of tourism research. The travel marke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and independent market, which has very big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Thus, it’s necessary to do the research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umption behavio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conomic sour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umption; the causation of bringing unive rsity students’ tour motivation ; the influenc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umption and proposing some activ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umption in further step.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tourism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behavior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1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1

文献综述 题目大学生创业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当前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寄希望于自谋职业,自己创业。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毕业选择之一,一方面可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也可有效磨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平台,自主创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或推动或阻碍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当前有关创业的众多研究中,直接针对特定区域的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研究重点较多的集中在人格特质上,对创业意愿的研究,最著名的是博德的创业意愿维度分析,而该分析也并未针对大学生这个主体进行研究,其对大学生创业模型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现实意义并不强。因此,为了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应该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梳理。

个人特质方面 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arit)是个人心理思维及行为模式的综合体,亦是个体对压力源的感受或压力源对个人的主观意识,对个人解决问题之过程有极大的影响。早在1970年,Hornadya和Bunker在《人事心理学》一书中就开始讨论成功创业者的心理特征。钱永红(2007)研究指出个体特质对个体的创业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创业意愿。Murry&MacMillan(1988)研究归纳出了影响创业意愿的主要心理特征有成就欲望、内控信念、风险承担倾向、识别和利用机会的能力、模糊性承受能力、处理问题的风格、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选择等,以上特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下面是就每种特质相关研究的归纳:第一、冒险精神。人们通常认为创业者是些喜欢冒险的人。对于冒险性的测量可以分为投射法和自陈法两种方式。对以往采用自陈法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创业者的冒险性高于非创业者(J.Miner&Raju,2004;W.Stewart&Roth,2004;张玉利和杨俊,2003)。国内学者张玉利和杨俊(2003)做了有关的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包括:(1)个体冒险性和能力经验与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之间正相关;(2)在越有利创业的文化环境和越好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家的冒险性就越高,也越自信;(3)企业家个人所具备的创业必须的能力经验越高,其冒险性也越强。 第二、内源控制。Brockhaus(1980)研究认为成功的企业家大多属于内控型人格。他们习惯于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自己的生活。 第三、风险承担。许多学者想要探讨创业家是否比一般经理人更为偏好风险,其中以Brockhaus在1980年进行的研究最为具有代表性。Brockhaus将创业家与经理人分为两组,透过许多与实际商务行为相同的情境模拟,来观察二者的风险偏好程度。但这项实验的结果却指出,创业家与经理人的风险偏好并无显著差异(李乾文,2004)。计划行为模型方面 许多学者认为人们在采取具体行动之前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倾向(Intention),而这一倾向反过来又会决定具体行为。Bird(1988)指出新企业的成立需要投入时间制定详细的计划,因此计划行为理论很适合用于创业意愿的研究。Ajzen(1991)提出的计划行为模型(TPB),他指出创业意愿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起主导作用:第一、创业态度。Brayfield&Crockett(1955)首次解释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而学者Cialdini等和Cacioppo(1981)进一步做了实证检验,证实了态度与创业意愿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Shapero(1982)的研究,独立、财富、挑战等都将影响创

大学生着装礼仪要求0001

大学生着装礼仪要求 在校大学生虽然不用像大人物一样注意自己的着装,但最基本的着装要求礼仪还是要知道的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大学生着装礼仪要求,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大学生着装礼仪要求 种多样。但个别学生的着装也带来了争议,一些不太适宜的打扮也会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一定影响。 夏天的时候在大学里行走,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穿着各式各样的拖鞋晃荡,一些人甚至把拖鞋穿进了教室。在某高校教书的王教授感慨地对记者说,现在的一些孩子,真的越来越不像话。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穿着拖鞋,尤其以男生居多,而且花样还不少。现在学生当中流行一种木屐,很多男生都穿着它来上课,一次有学生上课迟到了,竟大摇大摆地穿着木屐进来,发出拖沓又响亮的啪啪声,惹得大家全来观望。王教授指出,穿拖鞋进教室,本身就不太文明,但还只是看着不雅观,现在问题是已经影响了课堂的秩序。大学里张扬个性无可厚非,但这种自由不能总是体现在个体身上,更不能只体现在物质上,尤其是个人的穿着。 记者调查发现,在高校里还有一个不文明的现象就是夏天男生喜欢在宿舍楼里光膀子。原来一到夏天,很多男生都嫌天气热,上身脱得精光做“膀爷”,让一些进男生宿舍的家长和女生看着十分不雅。

此外,由于对NBA球星的崇拜,一些大学生也开始模仿他们的发型、衣着,有的甚至还钉鼻钉,打耳洞,文身,一副完整版的嬉皮士模样。加上哈韩、哈日的风气,一些奇装异服也在校园里流行。这种现象虽然还是少数,但有上升的趋势。 当然,也有男生抱怨女生打扮的。学中文的小莫就告诉记者,现在的某些女生打扮一点不落在社会上女性的后面,低胸吊带已经不算什么了,一些花里胡哨的打扮真是令人咋舌,很多人还大大方方地进教室。班里女生多,有时候上课,一眼望去五颜六色,很多人穿得实在太露,更受不了的是自己的鼻子,香水牌子杂七杂八,教室里也通常是各种气味混杂。 专家观点着装应适宜不可太怪异 专家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个性追求确实比前一代人有了一个很大的跨越,社会的多元化必然会导致追求的多元化。但很多人却只停留在物质追求上,特别是很多人在服装上都在极力地求新求异。大学生作为高学历者,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在着装上应适宜,大方自然,不要让人生厌。同时,学生在追求个性着装之余更不能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一些学生模仿嬉皮士打扮,即使学校没有明文禁止,但文身、穿孔等有些会不利健康,特别是现在社会上提供这类服务的经营单位良莠不齐,一些不规范的店铺,很容易出问题。 总之,当我们大学生在学校里应注意注意着装礼仪,穿着要符合身份符合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导向和为人处事等方面发生积极改变,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 湛吾委行管2班9 之文献综述 【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1999 ~2011年发表在经管类核心期刊上的大学生消费研究文献,将大学生消费调查分为以下四个研究领域:“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 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 ; 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9% ; 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3%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通过对研究容进行

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0.1%。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此外,还有6. 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根据对文献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结论 A.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纵观知网的论文数据库,大多的知名论文在大学生消费这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消费特点分析,笔者对其中5篇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如下: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也在上升。父母“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助长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 2010 年,禹小英对省市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504 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2010 年与2006 年相比,大学生月平均消费支出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以相对中等的501 ~1000 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文献综述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文献综述 张三李四 【摘要】人际交往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基本需要。作为社会后备力量的大学生都应该清楚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而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占有很大的比重。据有关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状况普遍不和谐。各种问题突出。如何有效的处理好这种问题,大学生自身的完善以及学校和社会的外部干预是重要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建议 人际交往形成的人际关系对处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作为一个经历充沛、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的大学生更尤为重要。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全面发展各发面的潜能。对以后社会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帮助。而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不良的寝室人际关系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对周围同学和校园也是一个隐患。因此,如何有效的建立良好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 2013年四月“复旦大学投毒案”成为微博一热点,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成为了学校社会的共同话题。关于寝室人际关系的调查也大量涌现。其中重庆医科大学卫生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答全校随机抽取的60名学生则仅有43%的学生认为寝室状况十分融洽,超半数的学生认为寝室关系紧张或有点紧张。而在“和室友相处的感觉”中仅有43%的同学感觉温暖,余下的57%中有24%认为无所谓、33%认为厌烦。从以上的调查数据让我们看到了当今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已经贴上了“紧张、不和谐”的标签。 二、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状况成因问题的探析 (一)客观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由于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家庭背景、拥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彼此都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对不同的行为有自己的认知和评价。这有可能会产生矛盾;其次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无论是大学校园还是学生都和社会的联系紧密相关,良好的积极乐观向上的社会精神会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相反,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影响大学生消极堕落。如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对自己有用的同学就积极结交、没用的就不搭理。最后是网络信息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网络的发展对社会进步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对大学生寝室关系的影响就是上网时间过长,室友交流过少、造成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紧张。 (二)主观因素的影响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可以说就代表了这个人。性格不仅决定命运,在人际关系中亦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表现,对寝室的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有:一、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和作息习惯往往是各种寝室矛盾的导火索。“被熬夜”和打扫卫生造成寝室矛盾的例子屡见不鲜。二、口头争论。三、自我中心论如“我的观点和做法绝对正确”“不管什么话题总要彻底反驳对方才罢休”经常或持续与寝室成员抬杠等等。四、妒忌猜疑等不良心理造成寝室人际关系部和谐。在涉及学生切生利益和各种荣誉、奖励时。如奖学金、助学金等有可能寝室的同学难免产生不平衡心理从而影响寝室的和谐共处。 三、建议措施 (一)加强个人修养,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在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当产生矛盾时,应该正确的对待和理解宽容别人。加强沟通、交流和换位思考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问题自然消除,除此之外在与人交往时应力求真诚、友善、热情的态度。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最后应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

关于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文献综述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献综述的好坏对毕业论文能否顺利开题起着关键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质量。文献综述也是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本文是我根据自己掌握的部分资料整理出的一篇材料,供各位指导教师参考。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指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前,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相关专题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所谓“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该能够以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毕业生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 要求毕业生撰写文献综述具有以下意义: (1)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 (2)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 (3)提高毕业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其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流派和观点。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 湛吾委行管2班201207064099 之文献综述 【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1999 ~2011年发表在经管类核心期刊上的大学生消费研究文献,将大学生消费调查分为以下四个研究领域:“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 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 ; 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9% ; 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3%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通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

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0.1%。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此外,还有6. 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结论 A.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纵观知网的论文数据库,大多的知名论文在大学生消费这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消费特点分析,笔者对其中5篇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如下: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也在上升。父母“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助长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 2010 年,禹小英对湖南省长沙市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504 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2010 年与2006 年相比,大学生月平均消费支出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以相对中等的501 ~1000 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 2004 年,由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承担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月平

大学生学习现状文献综述

大学生学习现状文献综述 一、序言 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主体, 是我国未来先进生产力、思想、精神和文化的创造者, 这些未来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素质, 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兴国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而大学生个人素质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学习, 因此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尤其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研究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具有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学习问题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现有的研究大部分为针对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单方面调查,主要有: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倦怠问题、学习拖延问题等几个方面,但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所以我们的研究方向定位于从大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整体上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所反映出的问题,为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提供帮助,令其更好的完成学习和教学工作。 二、历史发展 (1)学习拖延 Hin,Hill,chabot和Barrall(1976)对大学生进行了最早的有关拖延的问卷调查,共调查了5个大学的500名学生,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拖延程度进行自我评定。他们的结果表明有5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绝大多数时间和绝大多数学习任务上都存在学习拖延,而且学生的拖延程度和年级是呈正比的。Bridrdy(1980)首次对大学生的拖延进行了以心理测量为基础的问卷调查,也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比如发现有20%的学生报告说自己是“问题型拖延者”。Aitken(1982)对大学生的拖延问题进行了一个更加广泛也更加可信的问卷调查。她研究的样本是美国两个州立大学的大约120位大学生。尽管Aitken从来没有公开发表她的问卷,但这依然是拖延研究中重要的工具。Aitken发现学生的拖延是呈正态分布的,而拖延分数在标准分一个标准差以上的学生都存在比较严重的拖延。她认为有超过25%的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拖延,而且拖延和“低自尊”有着一42的相关性。solomon和Rothblum(一984)对342名大学生进行了有关拖延的调查,有半数的学生认为拖延是个中等的或者严重的问题。McCown,Johnson和Petzel在1986年也进行了类似的问卷研究。他们发现学生的拖延和学习成绩以及大学厦门论文网生活的满意度是呈反比的。但有关拖延的最大范围的研究是1994年McCown和RobertS进行的,他们用Aitken的问卷和其他行为问卷、自陈量表调查了共1543名大学生。他们发现拖延是学生的一个重要压力源,而且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在国内,对学习拖延的实证研究几乎是从2006年才开始的。陈宝华(2006)通过对上海476名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有大约20%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拖延。 (2)Maslaeh的三维倦怠理论 1981年,Masla。h与Jacks。n编制了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认为职业倦怠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加以定义,即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缺乏人情味(depersonalization)、个人成就感降低(diminishedpersonalacc。mplishment)。情绪衰竭是指个人的情绪资源及与之相关的生理资源被用尽的感觉,代表工作倦怠的个人应激维度。在三个维度中,情绪衰竭是报告最广泛、分析最彻底的一个,有很多研究报告指出,情绪衰竭维度代表着工作倦怠的核心内容。Maslach等人提出的这种三维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倦怠现象的本质,是职业倦怠研究领域中影响最大、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模型。〔田MBI量表也被运用于学习倦怠的研究中,不同研究者在研切孟究学习倦怠时往往采用不同版本的姗I 量表。有些学者就曾根据MBI最早期版本发展了MBI的学生版。古尔德等(Goldetal.)学者曾以师范生为对象,探讨它们未来在教学上的倦怠现象。采用MBI一FormED.量表,修正量表中的工作地点、对象、及工作性质以适合学校情境,他们将此修正过的量表成为大学

大学生面试着装礼仪知识【最新版】

大学生面试着装礼仪知识 1、穿着整洁 你可能只准备了两三套供接待或旅行之用的服装,而且它们难入高档华贵之列,但只要保持清洁,并熨烫平整,穿起来就能给人以衣冠楚楚、庄重大方的感觉。整洁并不完全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因此这是良好仪态的第一要件。 2、着装要与身份、年龄相符 在社交场合,如果忽略自己的社会角色而着装不当,很容易造成别人对你的错误判断,甚至会引来误解。比如艺术家和作家,即使在正式场合着装也可以尽显自己的独特风格,在选择衬衫和领带的色彩上可以不拘一格,而官方人员代表国家出席某些正规场合,就应该穿得传统或保守些,以示庄重。 3、注意衣着与场合的协调 无论穿戴多么亮丽,如果不考虑场合,也会被人耻笑。如果大家都穿便装,你却穿礼服就欠妥当。在正式的场合以及参加仪式时,要顾及传统和习惯,顺应各国一般的风俗。去教堂或寺庙等场所,不能

穿过露或过短的服装,而听音乐会或看芭蕾舞,则应按当地习俗着正装。 4、遵守不同时段着装的规则 这对女士尤其重要。男士出席各类活动有一套质地上乘的深色西装或中山装足矣,而女士的着装则要随一天时间的变化而变换。出席白天活动时,女士一般可着职业正装,而出席晚5点到7点的鸡尾酒会就须多加一些修饰,如换一双高跟鞋,戴上有光泽的佩饰,围一条漂亮的丝巾。出席晚7点以后的正式晚宴等,则应穿中国的传统旗袍或西方的晚礼服——长裙 如何穿西装 西装起源于欧洲,有独特的着装标准。西方人穿西装,常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季节选择不同颜色。重大礼节性场合着深色西装,上下班、娱乐和会友时则穿浅色、暗格、小花纹套装。从肤色角度考虑,中国人在社交场合,宜选择深蓝、深灰、黑灰色西装,这些颜色不仅端庄儒雅,而且能将面色衬托得更有光彩。穿西装要注意四点: 一是要平整,不可有折痕;

有关大学生兼职的文献综述

现今,兼职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股浩大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校园,做起了自己梦想的兼职。而且无论你走进哪一所大学校园,迎面而来的兼职广告,都会让你眼花缭乱,看到这些,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大学生选择做兼职了。据搜狐校园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约有86%的学生支持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外出打工,只有7%的学生表示不支持,而另外面7%的学生不表态。 那么,大学生为什么会如此看重兼职呢?大学生做兼职的出发点在那儿呢? 一.可以充分的接触社会,增长社会实践能力,扩大交际面 大学生为什么会急于增大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呢,这得从两个方面说起。 1.目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所迫。 200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全年平均就业率为93。3%,而2005年高校毕业生为338万,全年就业率不足80%,2006年,毕业生413万,就业率还不足73%,而且高职生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达到92%,本科却只有72。5%左右。这就使得好多大学生提前步入社会,为的是在将来的就业中积累经验 2.我国现行大学教育体制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一个断层。 尽管我国目前每年有数百万的高校毕业生流入社会,但是社会每年仍有好多工作岗位苦于找不到需要的会才。社会对大学的动手操作能力极为看重,而众多毕业生恰恰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过低。这个矛盾已经引起大学生的高度重视,为了克服这一弱点,大学生选择了做招聘,以希望通过兼职使自己的实践能得以提升。 通过做兼职,大学生的确可以增长好多知识和本领,这样既可以减少大学生对社会的恐惧感,充分了解社会,又可以培养交际能力,增强社会经验,再者,提前进入社会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为将来的就业积累丰富的资料,何乐而不为呢?

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 1. 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概括归纳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 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学科对引用摘要的要求与期望不同[1].虽然文献综述并不仅仅是摘要,但研究结果的概念化与有组织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3.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献综述是否有价值,不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还要看自己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 阅读文献时,要避免外界的影响甚至干扰,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学术流派的观点,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要根据研究的需求来做批判,注意不要给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评论,必须要有精确性,自我解释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测试研究生评鉴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与所提出的论据,做出摘要,并提出简要评估.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写作的标准,即判定其是否为一篇好文章还要看文献中引用的文章与评论的标准.有的台湾学者将其归纳为:代表性,显著性,相关性,适时性和简捷性. 表1 香港大学建议的论文撰写模式

大学生群体奢侈品消费社会学分析文献综述样本及填报提示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大学生群体奢侈品消费社会学分析 -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学历) 注:院、系:填哲学与政法学院xx系; 专业参考: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法学/社会学/法学(纪检监察方向),选其一填写; 指导教师:只填姓名; 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选其一填写; 学历: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选其一填写 2016年11月10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群体对奢侈品的消费在校园里形成了一股不小的风潮。这既是受益于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如今的大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触到奢侈品,也与奢侈品生产者利用学生群体从众、攀比,父母供养生活费,生存压力小的特征开发大学生奢侈品市场有关。但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和思想品德教育两方面,社会学中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研究文献并不是十分充足。对大学生但是目前对大学生奢侈品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思想教育领域和市场营销领域。本文中将以云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为例,从社会学角度对大学生消费奢侈品的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为分析云南省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现象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奢侈品消费;影响因素 什么是奢侈品呢?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维尔纳·桑巴特(1913)在其传世经典之作《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中指出,“奢侈品是实现关好生活的一种手段”。Scitovsky(1992)认为,必需品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奢侈品是必须品以外的物品的总称[7]。Berry(1994)在《奢侈品的概念-概念及历史探究》对奢侈品做了如下定义:“奢侈品是那些可以轻易并毫无痛苦地被替代的物品,特别精美并具备一定品质,可以满足某种普遍存在的需求”。Kapferer(1997)则认为“奢侈品代表的是美好的事物,是应用于功能性产品的艺术。”奢侈品是人们很渴望得到的物品,能给人们带来愉悦感,但是必需品则只是消除了人们在生活中所带来的不愉悦感。 一、奢侈品消费动机的研究概况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 Veblen(1899)最先提出了奢侈品购买动机的研究方向,其中主要提出了炫耀性购买动机。之后的西方学者都对此做出了相应的论证和补充,但主要都研究西方消费者的奢侈品购买动机。而后 Leibenstein(1950)提出了从众、独特与炫耀性三种动机。从众性是为了获得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认同,以获得群体中的社会价值;独特性是为了感觉与他人不同,以获得独一无二的价值;炫耀性是为了炫耀其财富与社会地位,以获得虚荣的价值,以上三点表明了奢侈品动机的社会性导向。 Vigneron Franck 和 Lester W.Johnson(1999)采用与自我取向相关的概念——自我知觉(self-conscious)对消费者进行心理细分,提出了西方消费者奢侈品牌购买动机的概念性框架。该框架将消费者分为两类:公众性自我知觉者(Public Self-Conscious)和个我性自我知觉者(Private Self-Conscious)。与此对应,参照群体的影响也分为两类:人际影响和个我影响,前者影响消费者的 3 种奢侈品购买动机:炫耀、领先、从众;后者影响 2 种购买动机:享乐、追求精致。其它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也基本验证了这一西方消费者奢侈品购买动

大学生论文 文献综述

桥梁结构弯曲变形与振动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文献综述 1.引言 桥梁使道路、铁路或人行道跨越河流、湖泊、河谷、峡谷或其他道路。桥梁大多是固定的,但有些桥梁可以升起或旋转。无论是哪一类桥梁,工程师面对的设计及建筑问题是使桥梁结构牢固,不会因承受重量而下陷或破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使用要求设计合理的桥梁结构,并在建造之前对桥梁结构进行弯曲变形与振动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提前发现桥梁设计不合理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桥梁的产生 在人为桥梁之前,自然界由于地壳运动或其他自然现象的影响,形成了不少天然的桥梁形式。如浙江天台山横跨瀑布上的石梁桥,江西贵溪因自然侵蚀而成的石拱桥(仙人桥)。人类从这些天然桥中得到启示,便在生存过程中,不断仿效自然。开始时大概是利用一根木料在小河上,或氏族聚居群周围的壕沟上搭起一些独木桥(桥之所以始称“梁”,也许便是因这种横梁而过的原故),或在窄而浅的溪流中,用石块垫起一个接一个略出水面的石蹬,构成一种简陋的“跳墩子”石梁桥(后园林中多仿此原始桥式,称“汀步桥”、“踏步桥”)。这些“独木桥”“跳墩子桥”便是人类建筑的最原始的桥梁,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由低级演进为高级,才逐渐产生各种各样的跨空桥梁。 3.桥梁的现状 现代桥梁与过去相比无论是建造材料,桥梁结构还是桥梁跨度,载荷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4.桥梁的几种常见类型 桥梁分类的方式很多,通常从受力特点、建桥材料、适用跨度、施工条件等方面来划分。 4.1按受力特点分 4.1.1梁式桥 梁式桥是一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力的结构。由于外力(恒载和活载)的作用方向与承重结构的轴线接近垂直,故与同样跨径的其他结构体系相比,梁内产生的弯矩最大,通常需用抗弯能力强的材料来建造。 4.1.2拱式桥

大学生着装规范

一、实地观察、访谈 二、依据(资料) (一)大学生着装意识的分类 随意型: 这类学生对穿着没有特别的要求,随意性较强,经常穿的服装有T 恤衫、牛仔裤、衬衫、纯棉袜子、旅游鞋之类的休闲装,这些服装穿起来舒适、随意、自由,款式青春活泼,另外大学轻松活泼的氛围也为休闲装提供了适合的场所。休闲装中牛仔裤成为年轻大学生的最爱,可以搭配套头衫,衬衫,脚下可以搭配运动鞋也可以皮鞋。 休闲装由于搭配讲究较少,也好打理,适合他们的生活和活动,同时穿上后朴素大方,所以成为大学生服装的必备,尤其备受男生的喜爱。 时髦型: 这类学生喜欢通过服饰张扬自己的个性,关注流行时尚,受日风、韩流的影响,喜欢在服饰上体现自己求新求异的趣味,服装风格喜欢扮酷和另类,喜欢将“透、露、瘦”的性感元素穿戴在身。服装的色彩,图案都追求一种不惊人不罢休的感觉,时髦型的学生有自己的穿衣风格,比较大胆、有活力,是校园里流行着装的先驱人物。艺术类的学生由于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根据自身的气质特点有选择的运用流行元素,所以在赶时髦的同时,整体的服饰搭配是比较和谐、赏心悦目的,能体现个人风格。而审美能力较为欠缺的同学,在赶时髦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有心想打扮好,却不知如何打扮才好,觉得好的东西齐上阵,结果毫无美感可言。 注重型: 这类学生比较注重自我外观,同时家庭条件较好,品牌意识较强,注重个人形象,希望通过品牌强化个性魅力,以期显示自己经济优势和地位,他们重视服

装的面料质地、色彩、款式,注重服装的专业性、实用性、装饰性。 (二)大学生着装类型的心理分析 不同的着装是不同性格的外在表现,也可以说着装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的心理内在的反应。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摆脱了升学的压力,自我意识增强,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较多,大学生开始把目光投向自身的修饰,注重提升自身的身体形象,身体形象意指个人在任何一时刻,对自己的身体所形成的心理图像。这个图像可能会和其他人所认为的相符,但也可能不符。然而,自我形象不但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感觉,也代表着生理自我中的一个主要部分。 着装随意型的学生大多对服饰美没有太多的认识,在着装上是随大流的,由于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依靠父母,除了吃饭和生活用费,用于购买服装的资金有限,所以只要和周围同学穿的差不多就行了,没必要那么刻意的打扮自己。另外,还有的学生对着装品位及着装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的特殊功能没有足够的意识和了解,片面的认为自己有钱了再买好看的衣服。 时髦型的大学生追求时尚,求新求异,喜欢张扬个性,自我意识较强,且具有一定的反叛意识,追求思想解放和心理上的放松,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一些适宜不适宜的服装都敢率先尝试,殊不知真正的服饰美应该是自然、合体、和谐、有个性、有韵味的。使自己的外在修饰美与自身的气质、风度达到完美的统一,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使其与校园环境相协调。 注重型的大学生,一般来说家庭条件较好,自我展示的机会也较多,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希望通过得体的服饰进入成功的大门。 穿着效果直接起到一种信息传递和强化自身的作用,同时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修养,乃至审美水平。如何提高自己的着装水平,了解服饰美的特点,提高服饰搭配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 三、大学生着装建议 四、大学生与酒店员工着装对比

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

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方法 文献综述在硕士、博士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的成功与否。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搜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辩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跟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科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以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以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直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二、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