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尼族祭龙习俗

哈尼族祭龙习俗

哈尼族祭龙习俗
哈尼族祭龙习俗

哈尼族祭龙习俗

红河学院10级历史学专业马周英

摘要:红河县宝华乡借湖村的哈尼族每年要在腊月(十二月)属牛的日子里举行祭龙仪式,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心目中的神——龙,全村最尊敬最崇拜的保护神来保佑全村人的一切平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安镶福,这是哈尼族特有的习俗之一。

关键词:红河县哈尼族祭龙仪式传统文化

据说,哈尼族属羌族的一支,属于游牧民族,早期生活在北方,但由于民族冲突,渐渐从中原被驱赶到云南的西南部,也就是今天的红河南岸哀牢山一带,主要在红河州,从此哈尼族便形成并由此定居下来。祭龙以村寨为单位来举行祭龙仪式,哈尼语是:pu ma tuo zai,因为哈尼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不知道是哪几个字,只能用拼音来代写,但其音准就是这样,七十九岁的爷爷他阐述:哈尼族一形成,祭龙就随之产生,有哈尼族的村寨就有祭龙的龙树(祭龙的场所,树林茂密,是最神圣的地方),因此哈尼族的历史多悠久祭龙的历史也就多长。

我本身就是红河县宝华乡借胡村的哈尼族一员,我儿时对祭龙的习俗还记忆犹新,我记得我们小孩可以到祭龙的那个地方讨糯米吃,不分男女,但是吃饭只允许男的并且是每家一个必须是当家的那一位,虽然不理解其原因,但也没有因此而去调查,也不知道为什么祭龙,祭龙是什么,意义又是什么。

作为一个哈尼族的成员,对自身民族的风俗信仰有所了解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我虽然读大学了,但是我对我们民族的历史知识并没有因此而增长,反而在淡忘,是该深入去调查、了解了。

我选择年龄较大的几位爷爷和对我们民族较有认识的村长及祭龙时名义上代行无形的龙来行使权力的那位叔叔,因为他们有人本身就是力行这种仪式的代理人,对仪式的来龙去脉他们再了解不过了,我的询问他们很是高兴,说“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知识是我们年轻人不可忽视的责任,能有这样的积极主动来了解自己的民族传统,实在是难得。”因此经过他们详细的叙述,再加上自己的记忆,得到了我以前所不知道的那些关于祭龙的事。

龙是雨水的象征,祭龙就是祈雨。众所周知,哈尼族人居住在山区,水资源严重不足,而对于一个进入农耕社会的民族来说,水是至关重要的。在靠天吃饭的生存条件下,人们只有向天、向所谓掌管雨水的龙神等求助,祭龙仪式便由此产生。就祭龙仪式而言,它是一种宗教性的祭祀活动,它和哈尼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联系在一起的,哈尼族对龙的崇拜发展到了极致,早在先民时期,就以龙作为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对象。如今,我们民族仍认为惟有龙才能保佑他们吉祥平安、幸福昌盛,因此把祭龙活动看做本民族最神圣的宗教祭祀。

祭龙,这里所谓的龙是全村人人们心目中的保护神,是人们最不可触犯的信仰,是最崇拜的神,就像是希腊的太阳神——阿波罗一样,,所以每年一度的祭龙是全村人所要举行的大事。:“在仪式当中,无疑有一些在性质上是宗教性的,这些仪式是神圣的、公共的、定期的。”①

下面我就以我们村即红河县宝华乡借胡村为对象,来叙述一下我们村里祭龙

的内容及形式:

因为这里的龙是无形的,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却又是神圣的,龙的意愿无法向人们传达,所以需要一个人来执行神(龙)的旨意,就像耶稣是上帝派来的来统治人间的子民一样,当然这里面包含着传说及宗教色彩,但不管是不是真的,习俗就是这样形成了。那这个人是随便可以做的吗?并不是,首先,全村人要先选出一个人,然后让巫师算,其做法是用鸡脚探测,让巫师判断这个人是否就是人们最高的神(龙)派来的,但如何能得出这样的结果我就不得而知了,因为这是一种巫术,如果这个人被判定是,那他就是有形的人们最高的神,也就是龙的意愿的执行者、代理人了也就是龙头,其哈尼语称是pu ma a ao,他是从事整个祭祀活动的助祭人,再者,全村人还要选出一名他的侍从,这个只要是全村人选出的,就可以随意定下来,,这是举行祭龙仪式的前提。可能人们会不禁发问,这个龙的代理人可以任几年呢!这个同样还是先要让巫师来继续判定,如果连年都被认为是龙派来的,那么就任多年,反之,则继续选定,一般是两年到三年,每个人都是会有机会的。我们应该知道虽然这个人是最高的神(龙)的代理人,但并不是说他就是这个村子的最高长官,实权还是在村长那里的,村长仍然是管村里一切大小事务的人,而且我发现,这个人受到的待遇和村里的任何一个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个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在选举这个人,却还是要那么严肃谨慎,选举龙的代理人是在祭龙这天以前就要做好的事,因为判定这个人是否是龙的代理人就要花几天的时间,只有先做好这前提,才会如期举行这个仪式。(注:属牛的这天是龙的生日,如果腊月的第一个属牛的日子村子里有人过世,就必须等到下一个属牛的日子,因为村里面有坏的事情发生,这是祭龙所避讳的事情,以此类推,直到避讳的事不再发生,就算等到下一年的一月份也要实行这个规定)等到腊月属牛这天的到来,全村人就要为祭龙一事定休息日(休息日也称结日:全村人不得干活,必须在家休息,否则惩罚,主要是罚米或钱,所得罚款或物全村人共同享有,通常就是在下一个全村人举行什么习俗时,就使用这些东西,所以规定这个结日对不休息的人惩罚并没有遭到村里人反对,反而很赞同,因为比较民主与公平),规定祭龙结日三天,第一天是腊月属牛的这天,第二天是属虎的这天,也就是祭龙这天后的第二天,两天是接着的,第三天是这个月即十二月再属牛的日子,通常是在祭龙后的第十三天,除了特殊情况以外,这里的特殊情况随着祭龙日期的改变而改变。

这天早上,全村人都会撵糯米粑粑,这除了吃以外,主要是为了献饭。这位龙的代理人早上吹哨子告知全村人来举行祭龙仪式,方式是:全村人每家每户收取一定的费用,通常是五元到十元,这个视情况而定,但不会很多,然后买一头猪,一只公鸭,一只公鸡,一只母鸡,在龙树下的祭龙台(祭龙台是用水泥撤成的,看起来像一座坟墓,我们小时候还有点害怕,但是那个是象征圣洁和庄严,祭龙台分为两层,上层用来摆放祭祀用品,下层则是龙头举行祭龙仪式的操作平台,祭龙台下面是一块水泥平地,有很多阶梯,是供参加祭龙仪式的村民顶礼膜拜和活动的地方)面前先用这些活的猪鸡鸭献龙,然后杀了煮好之后,又再献一次,而在这时,如果村里有今年刚出生的小孩,那么其家属就要拿着烟、酒或糯米,有的还赶猪来龙树下的祭龙台面前献龙跪地叩头,其用意是希望保佑新降临的小孩一切平安,家属还会念着,我的小孩已经加入到这个村子当中,已成为你统治下的子民,希望王(龙)能接受,所以小时候能吃糯米饭就是其原因,当然现在也可以吃到,只是没有去做而已。猪鸡鸭肉(生的)也就是祭品每家都分一点,拿回去献饭,老人说通常这无形的神在这时就会从龙树下下来,然后挨家挨

户的走访。

每家除了交钱以外,还要自行带柴,猪鸡鸭肉除给每家的是少许,因为还要在龙树周围的地方煮饭吃,这本意就是吃龙的生日宴餐,饭和蔬菜也是自行负责,而能在这里吃饭的身份规定,必须是男性,必须是家里当家的那一位,我原本以为,这是一种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为什么只有男的可以吃,经过询问才知道,龙是一个村中最高的神,而男性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所以男性才有资格去参加这样的大事,我想自从母系氏族被父家长制取代之后,这样的规定才日趋渐成的吧!不过如果每家每户的人都去参加的话,那么只是交那么一点钱买的东西当然也就不够食用了,这样的习俗形成已经是多年了,还没有哪个人就女人不能参加祭龙吃饭而反对过,所以见怪不怪了,哈尼族习俗有这样规定的有很多。

这天举行完宴餐之后如果还有剩余,那么第二天晚在龙的代理人家中,再会举行宴餐,这次就当做是这个龙的代理人的生日,这里吃饭的人依然是男性,但不是每家人都要去,这选择权在龙的代理人手里,他们说,这时一般被请吃饭的人都是老人,因为毕竟这时吃的东西有限,吃完宴餐之后,龙的代理人还有他的侍从晚上敲着铛要把龙送回去,因为龙在昨天从龙树上下来拜访每家每户了,还在村里走访,所以要把它送回去,龙的代理人和侍从在龙树下叩几个响头之后,回到家,一年一度的祭龙仪式就算是完成了,但是还有要遵守的一项规定,就是要在十三天后属牛的日子里还要结日。

我们平常如果出了什么事,如车祸,是不允许从龙树面前经过的,还有办婚事的时候,也是避讳从龙树面前经过,老人们说这都不能打扰龙的。我虽然不信其,但对于村里的这种祭祀,并没有轻视的本意,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生活,我们民族的信仰,我们的传统文化。

祭龙是我们哈尼族最隆重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是我们民族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特色,祭龙丰富了我们哈尼族的生活。每个民族都有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国家也规定宗教信仰自由,因为宗教活动也利于团结各民族,维护国家统一。

参考书目:①马塞尔·莫斯《巫术的一般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版

②《解放后箐口村祭龙仪式的变迁>>

③《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哈尼族民俗风情

哈尼族民俗风情 1.源流与分布 哈尼族在我国为云南特有民族,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哈尼族共有人口 142.49万人,绝大部分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中间的山岳地带,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占绝大多数,思茅地区、玉溪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也有分布,墨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勐海县、景洪市、勐腊、新平等哀牢山境内的县份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此外国外有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 哈尼族历史悠久,早期与彝族、纳西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 隋唐时代,哈尼族与彝族的先民同被称为“乌蛮”,“和蛮”即专指哈尼族这一群体,当时已聚居于哀牢山与蒙乐山一带。唐到清代的一千三百余年中,“和泥”成为哈尼族先民最普遍的历史名称。 哈尼族有“卡多(卡惰)”、“窝尼”、“碧约(毕约)”、“白宏”、“叶车(奕车)”、“糯比”、“布孔”等自称和他称20多种,从《尚书》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代到现代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哈尼族始终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名称——“和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多数人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以“哈尼”作为统一名称。 哈尼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彝语、傈僳语、拉祜语、纳西语比较接近,分为哈(尼)雅(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方言之间差别比较大,包括十余种土语,不能互相通话。过去哈尼族一直没有文字,直到1957年才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2.民居民俗 哈尼族山寨一般建在朝阳、开阔、凉爽并有泉水的山梁或半山腰,往往依山势而建,每寨少则几户人家,多则几百户。村寨周围有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

西方传统节日有哪些

西方传统节日有哪些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更新学习 1月1日新年 这个节日我们通常是作为中国的元旦来过。 2月14日情人节 情人节:在西方一些国家中,有一个极富有浪漫色彩、最受情侣们欢迎的节日,这就是每年2月14日举行的情人节。对那些心有所属,平日又羞于启齿的痴情男女来说,情人节是倾心吐露心底秘密的佳期。在情人节的前一天夜里,姑娘们便采来月桂树的叶子,贴在枕头上,希望在梦中见到意中的情人。 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在自己挚爱的姑娘达芙妮变成月桂树后,便用

月桂树的枝叶编成桂冠,戴在自己头上。阿波罗是希腊众神中最英俊潇洒的一个。也许,姑娘们希望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也能和他一样吧!与此同时,小伙子们则把瓦伦丁情人卡剪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如剪成心形、花形,更多的是希腊神话中小爱神厄洛斯弯弓搭箭的形象。神话中说,厄洛斯百发百中,他射中了谁,谁就会坠入爱河。就是因为他把煽动情欲之箭射给了阿波罗,又把毁灭爱情之箭射给了达芙妮,才造成了希腊神话中那一段著名的爱情悲剧。小伙子们当然希望爱神能把他的爱情之箭,分毫不差地射在姑娘们枕头上的月桂叶上,从此心心相印,成为花好月圆时的一对情侣。 复活节 复活节的下一个星期一:复活节星期一 复活节:在欧美各国,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按《圣经·马太福音》的说法,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

刑死后三天复活,因而设立此节。根据西方教会的传统,在春分节当日见到满月或过了春分见到第一个满月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星期日即为复活节。东方教会则规定,如果满月恰好出现在这第一个星期日,则复活节再推迟一周。因此,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典型的复活节礼物跟春天和再生有关系:鸡蛋、小鸡、小兔子、鲜花,特别是百合花是这一季节的象征。复活节前夕,孩子们为朋友和家人给鸡蛋着色打扮一番。这些蛋有的煮得很老,有的只是空空的蛋壳。复活节那天早上,孩子们会发现床前的复活节篮子里装满了巧克力彩蛋、复活节小兔子、有绒毛的小鸡及娃娃玩具等。据说复活节兔子会将彩蛋藏在室内或是草地里让孩子们去寻找。一年一度的美国白宫滚彩蛋活动经常被电视台实况转播。复活节也是向你所关怀的人送鲜花、盆景、胸花等的节日。许多去做礼拜的人这天也向教堂献上花束。成人们则往往互赠贺卡或小

.浅谈哈尼族原始宗教活动中的“莫批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 通通了。浅谈哈尼族原始宗教活动中的“莫批” 摘要:哈尼族的宗教信仰具有明显的原始宗教色彩,信奉万物有灵,并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灵魂的形式呈现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因为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哈尼族文化的传承依赖于口耳相继、言传身教,在这个过程中,“莫批”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功不可没。 关键词:哈尼族;“莫批”;社会 哈尼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是中国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十余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玉溪市。国外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数千年前,哈尼族先民聚居在青藏高原,属于庞大的诸羌部落集团,从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后来,由于饥荒、瘟疫、部族之间的战乱等复杂原因,迫使他们不断南迁。隋唐时期,当中原大地已进入高度发展的地主经济之际,哈尼族先民却怀着衣食无着的不安心情,历经无尽的艰难困苦迁入我国滇南山区。艰辛的历史把这一族群无情地抛弃在山高谷深、丛林密布、交通闭塞、孤立的自然环境之中,哈尼族先民为了生存和发展过着“刀耕火种”和原始粗放的山田稻作农耕的生活。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二月二龙抬头节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节习俗 导读:农历二月二日为民问龙抬头节。下面语文迷为大家整理了龙抬头节的节日习俗,供大家参考。 各地龙抬头节的民俗活动很多,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 祭龙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撒灰 这一节俗,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体做法,各地不同,大致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将灰撒在井边,呼曰“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撒法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从井边开始,一路逶迤撒来,步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甚为有趣。 熏虫 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

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击房梁 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理发 汉族民间有种说法,曰:正月剃头(理发)死舅舅。此说虽无根据,也很荒谬,但影响却极深,因此,在春节前无论多忙,人们都要抽出空来理一次发,然后就要一直等到“龙抬头”的日子了。二月二理发,俗称“剃龙头”,据说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因此,“是日,多剃发”。 炒蝎豆 这天比较盛行的风俗是炒蝎豆。潍县、莱州等地称作“报捷”,谐音爆蜇,据说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郓城等地称作“炒蝎子爪”,孩子们边吃边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蝎豆一般用黄豆炒制,有的蝎豆还粘上糖面,有的在盐水中泡过,香脆可口,还有的把面棋子和蝎豆一块炒,花样甚多。吃蝎豆不仅可以辟蝎,还有人说谁要是吃了七家的蝎子爪,谁就能长命百岁。除胶东部分地区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过,在蝎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新发展。 二月二日,俗谓龙抬头,原济南府所属地区,称为青龙节或春龙节、龙头节。山东其他地区多称为二月二,梁山称龙头节。唐代之前,

9系巅峰 玩爽游戏 雷神G150P游戏本

9系巅峰玩爽游戏雷神G150P游戏本 自NVIDIA在去年10月份发布了全新Maxwell架构的移动图形处理器旗舰GeForce GTX 900M系列之后,移动平台也终于迎来了更新换代,雷神在近期发布的新一代游戏本G150P,便搭载有NVIDIA GeForce GTX 970M显卡。那么,GeForce GTX 970M有哪些新改进?雷神G150P的实际表现又如何呢?跟随我们的脚步来一探究竟。 GeForce GTX 970M是雷神G150P此次升级的核心,因此我们有必要来讲一下它的新特性。GeForce GTX 970M是NVIDIA目前仅发布的两款9系列旗舰级显卡之中的一款,还有一款为GeForce GTX 980M。GeForce GTX 970M拥有1280个流处理器,48个ROP单元,核心频率为924MHz,显存规格为192bit 3/6GB GDDR5(G150P为6GB显存版本),显存频率为5GHz。两款产品均搭载了与桌面型GTX 900相同的Maxwell架构GM204芯片,因此拥有更出色的性能表现,GeForce GTX 970M的理论性能水平将达到桌面级GeForce GTX 970的55%-65%。相比上一代产品GeForce GTX 870M,GeForce GTX 970M显著改进之处是将ROP单元由原来的24个提升至48个,其整体性能表现要明显强于上一代GTX 870M。好马配好鞍,与GeForce GTX 970M搭配的是目前游戏本中常见的Intel Core i7-4710MQ四核处理

器――主频2.5GHz,可最高睿频至3.5GHz。其他方面,雷神G150P配备8GB DDR3L 1600内存以及1TB机械硬盘,未配备SSD。 拥有全新显卡的加入,G150P的实际表现让人期待。我们首先使用3DMark和PCMark对其进行测试,Fire Strike场景、Creative场景分别得分6555和3691(GTX 870M的Fire Strike得分在4500左右,GTX 860M在3800分左右),性能提升确实明显,处于移动平台的高端水平。此外,我们对其进行了游戏测试,测试包括《英雄联盟》、《战机世界》和《孤岛危机3》三款主流3D游戏。G150P运行英雄联盟极为流畅,在1920×1080分辨率下,开启最高特效(开启抗锯齿),游戏帧率可轻松达到110fps以上;战机世界可以在1920×1080分辨率以及最高特效下(开启抗锯齿)同时支持30人空战,平均帧率65fps;孤岛危机3可以在1920×1080分辨率、最高特效(SMAA 2TX)下,以38fps左右帧率流畅运行。可以说,G150P基本上能够在中高画质下玩爽所有主流大小游戏。续航方面,使用PCMark 8(Home场景)测得 G150P的最终续航时间为2小时26分钟,在游戏本里面属于主流水平。 由于采用了可插拔显卡,使得G150P的机身偏厚(22~45mm),不过内部空间也会相应增加,有助于散热。使用Furmark拷机20分钟,C面键盘、腕托以及触控板温度均在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 ◇1.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 偶。(傣族) 2.三月街 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 或竞赛。(白族) ◇3.火把节 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彝族)(纳西)

(基诺族) (拉祜族) 4.踩花山 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

中西方传统节日差异

一、背景: 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包含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沉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 二、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 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统治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之中,所以其传统节日当然不可避免地保持其农业色彩。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跟中国作为农业社会所厉行的历法和中国历法中所规定的节气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 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中国的节日主要与节气有关,祈求自身吉祥幸福,这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比如我们过春节时有守岁除“夕”的习俗,这就是把自然人格化,追求人的精神消融于自然界之中,人与自然共呼吸的和谐状态。西方的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缅怀上帝、求其保佑,以基督教的精神教育感化着民众。比如过圣诞节时人们会感谢上帝,祈祷一切美好的梦想会变成现实。孩子们更为高兴,因为他们会收到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 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习俗的差异 节日习俗则是在节日里出现的风俗习惯和庆祝方式。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庆祝活动,这一点中西方都相同。但中西方的节日风俗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并且以家庭为单位。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以具有文化意蕴的饮食风俗:如清明节的冷食与雄黄酒、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重阳糕与菊花酒、端午节的粽子等等。 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是以健康快乐为目的,除必须的饮食营养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认为人生来有原罪,必须通过信仰上帝,参加宗教仪式和不断忏悔等才能赎罪,从而得到行令净化和快乐,因此西方的节日习俗不仅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注重宗教仪式后的一种身心季解脱式的愉悦和快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民族在这种节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中国讲究饮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西方则偏好交往,具有游牧文化的遗风和商业文明的特色。 四、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尊重集体并把个人投入集体当中,他们重视集体而不是个人。因为是继承了儒家的集体主义,因此这些节日表现出对整体情况的考虑。而西方人却截然不同,他们尊敬人与自然,强调个人价值,并且追求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的节日体现着中国人的美德和风尚,尊老爱幼,互叙亲情,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发扬,所以国人一直坚守着这些中国节的好习俗、好风气。西方的传统节日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前进的必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群体性、众人共同参与性,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共同发泄情绪的愿望。 五、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到,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存在着其起源及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性。而在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它们彼此渗透彼此交融。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多彩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包括增强文化竞争力,保持传统节日的生命力,才能融入国际社会,又稳住阵脚,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研究报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中国文化也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中国传统节日渐渐变成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统文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西方文化对当代中国青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和推崇。相对的,传统文化却日趋形式化,逐渐被年轻人遗忘。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因此,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了关于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看法的社会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20份。经过对问卷的整理与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在关于“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中,有84位同学选择了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36位同学选择了西方节日。也就是说,有70%的同学还是更喜欢我们自己的节日,30%的同学喜欢外来节日。 在“你最期待什么节日的到来”中,有112位同学都选择了春节,另外8名同学中,有四位选择了国庆节,还有两位选择了圣诞节,剩下两位分别选择了情人节和七夕节。也就是说,只有3位同学选择了西方节日,占总数的%。 在“你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多少”, 8%的同学选择了全部了解,76%的同学选择了大多数,14%的同学选择了了解

少部分。 在“你对西方节日了解多少”中,4%的同学选择了全部,7%的同学选择了了解大部分,89%的同学选择了少部分。 在“你更喜欢西方节日的原因”中,因为这道题是多选题,其中“商家的宣传和促销的吸引”、“庆祝形式新颖好玩”,、“身边的朋友家人都喜欢过”、“西方节日可以成为玩乐的接口”这几个原因是同学选择的最多的。 在“你更喜欢东方方节日的原因”中,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了“作为中国独有的节日,我们应当支持”,“家里的长辈喜欢”和“能与亲人和朋友团聚”这些理由。 在“你认为什么原因导致了传统节日地位的下降”中,选择“形式老套,没有创意”、“社会关注不够”和“政府引导不够”的同学最多。在“你怎样认识中国人过西方节日”中,选择“中国人生活质量提高,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生活”、“顺应时尚的潮流,以防自己落后”以及“全球化浪潮下的政府积极引导”的同学最多。 在此,我们可以简单的做出一个结论,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还是持支持意见,70%的学生还是更偏向于传统节日,认为传统节日文化更值得我们的重视,其中,%的同学更期待过春节,可见中国大学生更倾向传统节日。由此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西方文化节

浅析云南哈尼族扇子舞蹈的文化意义

浅析云南哈尼族扇子舞蹈的文化意义 发表时间:2018-11-23T16:54:37.10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作者:刘畅[导读] 扇子舞是哈尼族舞蹈文化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演变最终得以保留的具观赏性和表演性质的一种舞蹈表现形式。它是哈尼族模仿各种大自然中鸟的形态和动作而创作出来的舞蹈,本文参考众多少数民族历史文献对其历史渊源和发展流程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扇子舞蹈的内在文化意义。 刘畅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舞蹈学院 650000摘要:扇子舞是哈尼族舞蹈文化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演变最终得以保留的具观赏性和表演性质的一种舞蹈表现形式。它是哈尼族模仿各种大自然中鸟的形态和动作而创作出来的舞蹈,本文参考众多少数民族历史文献对其历史渊源和发展流程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扇子舞蹈的内在文化意义。关键词:云南哈尼族,扇子舞,文化意义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哈尼族丧葬礼俗--扇子舞考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ZDX256 一、扇子舞蹈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哈尼族是跨境而居的国际性民族,也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哈尼族舞蹈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不同的舞蹈表现形式对应不同的场合。云南哈尼族扇子舞最早起源于传统巫俗,后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为具有较强观赏性和表演性的一种舞蹈形式。扇子舞经过千年的演变,从最初是单人舞蹈的表现形式,逐渐演变成双人和群体舞蹈,以扇子为道具,配合优美舒缓的动作姿态,在有节奏的音乐下翩翩起舞,表现出了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文化。 二、扇子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含义哈尼族的大型丧葬祭祀活动中有着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的舞蹈,扇子舞蹈不管是在艺术魅力上还是表演感染力上都是最为光彩的一种舞蹈形式。扇子舞一般由哈尼族族内的男性成员来跳,进行舞蹈表演时一般是双人或者四个人一同进行。跳舞的顺序也有一定的要求,先是跳刀、叉、棒,最后才是跳扇子舞。按照哈尼族的舞蹈文化传统都要先跳十六套扇子舞中的前三套,据悉,这是哈尼族祖辈留下来的祖规。舞蹈时间一直从早上上午十一点左右开始跳到下午四点。哈尼族扇子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少数民族用以在祭祀活动上的舞蹈,哈尼族将对于死亡的理解融入到本族人民的舞蹈形式中来,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一直流传到现在,它是哈尼族在进行大型隆重的丧葬活动“莫搓搓”葬礼上最为重要的舞蹈形式,而“莫”在哈尼族人的语言表达中是老者的意思,“搓搓”则为跳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为逝去的老者跳舞的含义,是为哈尼族族群内有非常高声望地位以及经济实力的长者举行的一种非常隆重的葬礼仪式,这与哈尼族对于死亡的原始信仰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哈尼族的文明中,祖辈时代先民坚信“灵魂不死”哈尼族对于死亡的理解一直在扇子舞得以体现,他们认为人死了虽然肉身消逝,但灵魂不灭,那么人死了就应该用最高兴的舞蹈方式将死者的灵魂送到他最应该去的地方,并祈祷逝者可以保佑整个哈尼族可以永远延续下去。这是最为古老的对于死亡的理解和信仰,这不仅是对死者的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其灵魂的安抚,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可以有好的生活,同时也是生者对现有生活的感恩。 三、扇子舞蹈的文化意义扇子舞蹈一般归为丧葬舞蹈的范畴中,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对死者灵魂的安抚,希望死者的灵魂可以安静的离开,回到哈尼族世代先民居住之地。另一方面也是对死者家属和亲朋好友的慰藉,其目的本质上就是哈尼族人对现有生活的感激,向上天表达自己虔诚的期盼,希望未来哈尼族人的生活可以更加美好。扇子舞这一丧葬舞蹈的核心体现在于哈尼族人对于死亡的理解,他们对于死亡的特殊观念并不悬空存在,而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与他们的文化内涵和生者所抱有的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紧密融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民族情结和血缘关系色彩。扇子舞蹈是哈尼族舞蹈文化中演变时期最长,同时也是保留比较完整,最具观赏性和表演性质的舞蹈。不仅具有完整的舞蹈流程和表演规范,优美舒展的舞蹈姿态,还有含义丰富的舞蹈语言,特别是舞蹈环节中包含的一系列高难度舞蹈动作,如高抬腿,长时间控制舞步跟随音乐的律动的不停变化。使得在整个扇子舞的观赏过程中,不仅让观赏者感受到静态美、动态美的享受,还包括体态造型的优雅和音乐律动的恰到好处。随着哈尼族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及对于生活方式观念的改变,扇子舞不但没有在现代化的社会潮流中被淹没,反而不断演变出新的表演形式和舞蹈动作,这让扇子舞在尽量保留原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能随着社会和民族的发展得以进入大众的视野。现在的扇子舞所具有审美价值以及震撼人心的观赏体验,已经逐渐从原有的哈尼族丧葬礼节中脱离了出来,作为一种单独的舞蹈形式,它所带来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安抚逝者的灵魂,更是为哈尼族人文化精神的寄托,同样也是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祈祷和殷切的盼望。哈尼族扇子舞蹈的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寻根溯源,祭祀并通过舞蹈形式向自己的祖先表达怀念之情。南方少数民族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大多具有遥远复杂的迁徙历史。同时,漫长的种族迁徙历史也是该民族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寻求更安稳的生活的证明,这漫长艰辛的旅程对于每一位哈尼族族民都深有体会。尽管他们在新的环境下已经繁衍生息了数代,然而他们对于祖先居住过的故土仍然有着很深的情节,人们死后也希望能够魂归故土。因此,对于哈尼族扇子舞的社会调查和研究也非常有利于我们了解哈尼族的民族史。扇子舞还具有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绵衍种族的文化意义。在南方少数民族漫长的发展史当中,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哈尼族都处于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关于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在远古时期阶段,族民正是通过舞蹈和音乐的民间娱乐方式,向自己的后代进行农事生产、道德伦理、生育繁衍等诸多生活日常方面的教育,这也是各民族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对本族族民最古老和原始的教育方式。 四、结语

越南的传统节日

越南的传统节日 阮红水 (重庆大学文学和新闻传媒学院) [摘要] 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各种各样的节日,它构成一个国家与民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特色。越南民族很多,节日也很多,下面本文就着重介绍越南的一些传统节日。 [关键词] 传统节日,越南,特色 越南的文化与中国的文化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越南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越南也使用阳历与阴历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如元旦,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外越南也过清明节端午节,中元,中秋节,春节等。 一春节。 与中国一样阴历的春节是越南民间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越南有一句民谣“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子,意思是春节到了要为国界准备丰盛的肉菜,都好粽子,门口贴上大红对联,爆竹鸣响。越南的春节从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开始,过年的气氛一直延续到正月末。用越南人的民间说法正月就是“吃喝玩乐”的月份。每当农历新年到来时,在外地游子都要不远万里赶回家,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而且会买很多年货准备招待从外地回来的子女。而且还在家里布置特色的装饰,到处都呈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预示来年安康兴旺,大吉大利的祝愿。越族(京族)人春节其间按排祖宗供桌时有三样装饰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在越南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代表着好运,金橘是取吉利之意,五果盆是用于供奉祖宗的。 1,灶君节。越南人也过灶君节,灶君也称为“灶神”,他的任务是客观的记录下这个家庭所发生的事。每年腊月二十三是灶君节,这一天灶君要去拜谒玉皇大帝报告在人间的所见所闻。人们送老灶爷上天报告玉帝时,其供品除了香、蜡烛、水果、冥鈔以外还有冥衣包括两顶男人帽子、两顶女人帽子,一条鲤鱼。传说鲤鱼是灶君上天的坐骑,于是供奉完毕后,人们将鲤鱼送往江河湖泊里放生,鲤鱼将化成龙送灶君上天。另外一个习惯是,家家户户都包粽子,主要成分是,糯米、猪肉、绿豆、胡椒、盐等佐料,全家乐融融的盘地而坐享受着这象征着全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仪式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仪式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节亦称“端阳”“天中节”、“女儿节”、“诗人节”、“龙船节”、“解粽节”、“地腊节”、“蒲节”、“重五节”等,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当代社会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节日,日本的端午节即传自中国。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 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家黄涛认同民俗学界的看法,即辟邪说。因为在其他传说产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 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黄涛认为,拨开古人笼罩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由于影响很大的“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时值春夏之交,其习俗活动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采药祛病、驱毒避邪端午节时值阴历五月,气候潮湿多变,此时人体免疫力最低,也是瘟疫流行的季节。鉴于五月多禁忌,民间便相应产生了许多防瘟避疫的习俗。《养生要集》曰“:味苦,小温,生汉中南郑山谷,五月五日采之。”孙思邈《千金方》记载“:(五月)五日取葵自微炒为末,患淋者食前温酒服一钱,立愈。”另外,《艺文类聚》卷四引《夏小正》曰“:此月畜药,以蠲除毒气也。”人们为了顺利度过这个恶月,采药来驱除毒气。兰草在古代民俗观念中有避邪的功效,以兰草煎汤沐浴是古代一种常见的祛病方法。江苏《如皋县志》“:端午采泽兰煎汤沐浴,昔人所谓浴兰汤者是也。”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说“:香兰乃香草,能辟不祥。”在门上悬挂艾菖,是另一种驱邪的方法。《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二)保生护命、爱国为民避兵灾是端午节的另一节俗。历代的战争给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因此,人们在端午节的各种活动中对避兵灾寄予了理想。《荆楚岁时记》谓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即指五彩丝有避兵灾的用途,故五彩丝亦名“辟兵缯”。晋葛洪《抱朴子·杂应》说“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可以避五兵。在《仙药》篇中又谓在五月五日日中时取万岁蟾蜍“,阴乾百日,以其左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这些带有超现实性质的理想,其实寄予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和厌倦、对和平生活的无限向往。(三)龙舟竞渡,追思先哲龙舟竞渡活动是将端午节推向高潮的节目,宋代词人杨无咎《喜山溪·端午有怀新淦》词云“: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到了汉末魏晋之时,关于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吴越传说是为了纪念军事家伍子胥;会稽人以此日纪念孝女曹娥;山西传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晋国的忠义之士介子推。《荆楚岁时记》言“: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该观点认为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由于屈原的情操为人敬仰,此说很快取代了其他诸说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将节日习俗与历史人物的纪念联系起来,端午节的意义便在防瘟避疫的基础上,增添了祭祀屈原、追思先哲的新义,使得这一平常的夏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

英语作文西方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

Improper expressions: 1.Spring Festival 2.For there is a long time …, we have to… 3.This phenomenon results in the doubt that whether Christmas will replace… 4.traditional festival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han foreign festivals. 5.We exchange…, which results in more and more people get interested in foreign festivals. 6.The question that whether Christmas will replace the Spring Festival leads to a heated discussion in society. 7.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Proper and good expressions: 1.With the tendency towards globalization 2.the Spring Festival should be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3.It seems that some traditional festivals like the Spring Festival are gradually overshadowed By Christmas. 4.Globalization has encouraged the popularity of Christmas in Chinese. 5.The Spring Festival is an apparent symbol of Chinese culture which is engraved in every Chinese’s mind. 6.cultural heritage 7.Learning their culture is a must…. We learn English in order to make more people learn Chinese. 8.festival celebrating has been globalized 9.Some people suspect that the obsession with Christmas will lead us to neglect another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10.Observing Christmas doesn’t mean abandoning the Spring Festival. 11.the Spring Festival is more than a festival 12.an exotic festival 13.Chinese are celebrating some western festivals, and vice versa. 14.some most celebrated festivals in our country are the essence of our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 15.Currently, the word “Christmas” has evolved into a symbol of happiness and gifts. 16.people tend to have an increasing liking for observing western festivals 17.in the circumstances of globalization Modal In the course of globalization, western culture has flooded into China at an almost non-stop rate. Along with it come western festivals, the most influential of which is Christmas. As a result of this “culture invasion”, more and more Chinese people, particularly the youth, are abando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There is even a prediction that the Spring Festival will ultimately be replaced by Christmas. However, personally I’m not in favor of this statement, as the Spring Festival is a kind of cultural heritage serving as a spiritual legacy for all of us to cling to, regardless of any hindrance. First of all, observing Christmas does not mean that the Spring Festival can be neglected. The Spring Festival has its roots in Chinese history, from which it requires its identity and meaning irreplaceable by Christmas. As Christmas stemmed from Western civilization, it can’t easily fit in

仪式与变迁_云南麻栗树村花腰彝祭龙调查_谷家荣

摘要祭龙是花腰彝的祭祖活动,传统的祭祀仪式神圣而烦琐,随着社会变迁,花腰彝在精简传统祭典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现代内容。祭龙逐渐成为村邻寨友们交流感情、探亲访友的娱神乐民活动,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关键词花腰彝祭龙仪式变迁 花腰彝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汉称花腰,自称尼苏,男性花腰彝称为尼苏泼,女性称为尼苏摩,元、明、清初时称为鲁屋。花腰彝主要居住在云南石屏县龙武和哨冲镇。“在云南花腰彝居住地区,每年春天,各村或先或后皆要聚众到龙树林里举行隆重的祭龙活动。一年一小祭,称‘咪嘎好’(祭小龙);十二年一大祭,称‘德培好’(祭大龙)”[1]。随着社会发展变迁,花腰彝在精简传统祭典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娱神乐民的内容。祭龙逐渐成为村邻寨友们交流感情、探亲访友的娱乐性活动,其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村落背景及资料收集 麻栗树村位于云南石屏县龙武镇东北部,距县城83公里,现有148户530人,是一个典型的花腰彝村寨。村庄坐西向东,西高东低,海拔1650米,东面有“吃帮姆顶揩”(打麂子的山),南面有“贝诺扑杂克”(穿牛鼻子的山),西面有“妮妮贝诺克”(小姑娘小伙子玩的山),北面有“鲁斋克本揩”(悬崖和四处都有可用大石头的山),整个小村青山围抱,绿树苍松。自古以来,村民对乱伐者都进行严处重罚。据村中老人们介绍,早在满清时代,该村就制定了严格的森林管理制度。负责守护林地的人称为“保其”(类似伪国民政府时期的保甲长)。村民起房盖屋若需用材,须得“保其”审批,方才可以到指定地点伐木。否则,乱砍一棵树,无论其大小,均罚3升米。此传统一直延续至建国初期。麻栗树村的龙树林位于村庄南面约300米的偏坡上,西北面有一口常年不竭的泉眼,四周清晰可见村庄旧基。龙树林是一片自然生长而成的青松林,方圆占地近10亩。在村民的传统观念里,龙树林乃先神生息的圣境,村人绝对不能在林中伐木修枝,即使林中杂木矮草也不允许随意踩踏。因此,经多年生长,龙树林已古树参天,枝繁叶茂。龙树林中有一棵枝叶茂盛、挺拔、苍劲的大松树,是麻栗树全村人每年都要祭拜的龙树。相传,龙树是花腰彝母亲的化身,所以,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又将龙树称作母亲树。在社会发展变迁进程中,尽管现代文明对麻栗树村民的改造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该村祭龙活动依然保持完好,村民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典。 2004年7月,我第一次到麻栗树村调查,亲见跌宕相连的土掌房,顿生誓将彝族土掌房这一民间文化奇观细说于天下儒生的新感。在文化站长余文昌先生的帮助下,我先后两次步入该村,不仅熟知了该村的村情,而且还走进了村民的心境,和当地村民真正地交朋结友。2005年5月,我结合观察和与村民访谈获得的素材写成硕士论文,从土掌房的物质结构的角度论述了花腰彝的 仪式与变迁 —— —云南麻栗树村花腰彝祭龙调查 ○谷家荣罗明军 民族艺术考察与研究

雷神Dino游戏本

F irst Review 20新品如何在配置趋同的情况下将游戏本做得与众不同就成为摆在各个游戏本品牌面前的问题,而雷神最近则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答案,雷神Dino新概念游戏本。 雷神Dino 游戏本 站上颜值巅峰编/土星 虽然雷神Dino是一款全新的产品,但你仍可以一眼认出它出自雷神,这不仅仅是因为A面有雷神l o g o,更是因为左右两道肌理灯带以及左右两个后置出风口的造在开机后,两条肌理灯带和logo灯光都会亮起,颜色是D n i o标志性的“新生蓝”,其中logo灯光具有呼吸效果。Dino 的A面采用合金材质一体成型,竖向拉丝的纹理非常明显,金属质感十足,同时A面也有多道线条,让整个A面更具立体感,这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行星飞行器,比起那些平淡无奇的A面要更有吸引力。雷神Dino拥有一块15.6寸1080P IPS 屏幕,并且拥有72%广色域,对于游戏玩家而言,这块高素质屏幕能带来更好的游戏视觉体验。同时D i n o的C面也采用合金材质辅以竖向拉丝纹理,最上方是扬声器区域,同时电源键和触控板造型有一定改变。在默认状态下,整机背光均为“新生蓝”配色,玩家也可以在内置的控制中心根据个人喜好调节。Dino的键盘支持RBG 背光,同时也采用天面雕刻工艺,键程适中,反馈明确,在保持了优秀手感的同时在颜值上无可挑剔。盾形设计的全透极光一体式触控板,千万不要被这个名字吓到,它同样能实现多种颜色背光可调,充分满足玩家的个性化需求。机身左侧,从左至右依次是电源插孔、两个标准USB3.1接口、耳机麦克风插孔和三个指示灯。机身右侧,从左至右依次是读卡器、USB3.1 Type-C接口、miniDP接口、标准USB3.1接口、HDMI接口和RJ45网线接口。在雷笔记本电脑 型,虽然没有了911系列游戏本的凌厉外观,但Dino保留了雷神游戏本设计的家族基因,整体观感也更为柔和,而没有911游戏本那种剑拔弩张的感觉。

哈尼族的饮食习俗

哈尼族的饮食习俗 哈尼族绝大部分集中聚居于中国的云南西南部等地,是生活在云南红河地区的一个山地民族,以农业为主,善于辟梯田种稻谷,掘坡地植茶林,他们培育出著名的”紫米”和”普洱茶”、创造了中国农田史上七种田制之一的”梯田文化”。有十月节、六月节、波突、祭母节、认舅舅、阿巴多等民俗节庆,其丰富的饮食文化与节日文化相映成辉,构成了独特的哈尼风情。 哈尼族日食两餐,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喜食干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还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草果一起熬粥。他们爱吃糯米粑粑,用芭蕉叶包着与腌肉一起吃。他们还用紫糯米制成紫米饭、紫米粑、紫米粥、紫米粉、紫米作宝饭、紫米汽锅鸡、紫米甜酒煮鸡蛋、紫米药糖粥等,构成了完整的药膳系列。这些药膳具有补血益气、暖脾止虚、健脑补肾、收宫强身的功效。 哈尼族也极爱吃肉,猪、牛、羊、鸡、鸭,大块朵颐,大碗喝酒才是主人待客之礼,客从主意之道,大家聚集一堂,尽欢而散。村里有人家杀猪宰鸡或做了什么可口的食物,各户男女长者都被邀去共食,而且把肝脏等最鲜嫩可口的部位俸敬给老者享用。

哈尼人又善于精打细算,常常把吃鲜剩余的猪肉、牛肉制成别具风味的火熏腊肉和干巴,常年储备以待客。制时,将肉切成条状,撒上花椒面、盐、八角粉等香料,捂沤一昼夜后,便悬挂于火塘之上,任其烟火熏烤,半月或一月后,腊肉和干巴均呈紫红色,喷香异常而略含鲜味,取下装进一只特制的大蔑笼中,悬挂屋梁上,则一年四季都可备吃了。火熏腊肉和干巴是哈尼族的名贵佳肴呢! 哈尼族还有一道奇肴叫”白旺”,是用生猪血、羊血、狗血制作的剁生,哈尼族支系的爱尼人称之为”阿压马捏”。以刚宰杀的猪、羊、狗鲜血为主要原料,或再加以切碎炒熟的瘦肉,肝、腰等,撒入辣椒粉、八角面、野花椒面等佐料,不失时机地迅速搅拌而成。此菜看着怕,吃着香,味道醇浓,麻辣可口,被列为杀猪宰羊期间不可缺少的名菜,也是哈尼人热诚待客的佳肴。 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善于用发酵的黄豆掺合豆杆灰制作具有特殊风味的豆豉,几乎每餐都用以佐餐,吃法尤多,被称为”哈尼味精”。用其调制的”雀肉松酱”,鲜香无比。 哈尼族传统历法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每季4个月。在一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一个是十月年,一个是六月年。十月年是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的日子,历时五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届时,每家杀一只大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家庭每个成员吃一块,出嫁的姑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