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上 开国大典说课稿---张建华

五上 开国大典说课稿---张建华

五上 开国大典说课稿---张建华
五上 开国大典说课稿---张建华

五上《开国大典》说课设计

说课的内容是《开国大典》的第一课时,主要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七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专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它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强烈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本课则主要通过场面描写刻画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这为本组语文园地的习作训练作了一定铺垫。

二、说学生:

从能力方面讲,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独立的识字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情感方面讲,五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他们强烈地要求自主、独立与成功。另外由于年代较久,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不全面,所以尽量多地提供史料,更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拓宽知识面。

三、说教学目标:

“阅读叙事性文章,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是新课标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根据新课程对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会写“瞻”字。背诵第7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并进行小练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感情朗读,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为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脉络,通过抓重点段落的重点词句反复研读,恰当运用影像、文字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情景想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语文教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教学,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在乎师生的互动。因此,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并进行小练笔,背诵第7自然段。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长文短教,我重点引导学生主抓典礼部分的五个“一齐”,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和反复的修辞方法,且照顾到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进行小练笔时我给出了开头和结尾,以此解决重点。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感情朗读,着重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文中直接描写毛主席的语句很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通过让学生抓住重点段的重点词句,多种方式朗读,恰当运用影像、文字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突破难点。

在执教本课时,我注重把握学段及教材特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为了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制做多媒体课件,精心下载截取了1949年开国大典的历史视频资料,以期达到整合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其次抓关键词句感情朗读领会人民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再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借助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创设情境的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说学法:在本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学生字、新词;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大典盛况这一场景,引导学生采用“读──找──换──想──读”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即“初读了解场面描写的点和面──细读找重点词句──换词体会感情──想象场面──感情诵读升华情感,回读体会写法特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效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

五、说教学过程:

(一)顺学而导,巧示课题(教学时间分配:3分钟)

首先我以中国地图为媒介,师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引出课题《开国大典》,了解课题含义。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启发式谈话,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近文本;同时通过交流使学生理解了课题及知道了举行开国大典的隆重盛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时间分配:10分钟)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及强烈的自主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首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其次在初读课文后,一起认读生字新词,并让学生自己提出较难写的字,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最后学生归纳板书。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段学生在阅读中能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场面描写的顺序,以此培养了孩子的概括能力,真实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生成过程。师生共同完成板书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帮助学生梳理了文章的结构,理清了课文的顺序。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以此达到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重点。

(三)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教学时间分配:25分钟)

在研读课文过程中,文章很长且当时的时代背景又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而文章又具有十分丰富的政治思想内涵,第一课时如何取舍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在此环节的设计中我主抓“大典盛况”中的“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这3个小场面,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研读:

1.研读场面“宣布成立”

(1)体会5个“一齐”的思想感情。

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小场面的“点”(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和“面”(首都人民欢庆新中国的诞生)。让学生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然后我会提问:“在首都人民欢呼雀跃的场面中,你认为哪些词、句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由重点段的重点词(一齐)出发,请学生换词(一起)对比着读书体会,从而领悟首都人民都有一颗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的心。再提问:“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一齐’,

体现了首都人民的什么感情?”使学生的目光转移到其他自然段前后联系整体体会中国人民对毛主席、新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我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理解字词、感悟语言中体味语文,发现语文的美。为此我采用了比较的方法,使教学过程更扎实、更丰实、更朴实。结合教法中的“抓住场面中的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和学法中的“初读了解场面描写的点和面(点面结合,这是场面描写的方法,为下面的小练笔做铺垫)──细读找重点词句──换词体会感情”,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又有效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2)抓住“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启发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首先我引导学生抓住“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两个词的意思体会毛主席的声音传得远,使全中国人民都激动自豪。紧接着让学生想象这声音都传到全国哪些地方?人们有哪些举动?『情景想象』小组合作交流,再班级汇报。这声音传到学校课堂(同学们激动地跑着、跳着)传到工厂车间(人们都欢呼雀跃,幸福地拥抱在一起)传到田间地头(人们放下手中的锄头,大声喊着:“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传到边防哨所(人们挥着彩带,载歌载舞,幸福得无语言表)。然后提问:“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到底指什么?随机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老师就课前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进行讲述:就是这样的宣告标志着中国近百年屈辱的近代史结束。翻开这段屈辱的历史看看(圆明园的大火燃烧着中国人民的痛苦、屈辱、灾难,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此时,你们想说点什么?(危难之际,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历经八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播放相关视频,目睹领袖的风采。此时,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又想说点什么?从而体会全国人民都有一颗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的心。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获得同伴创新的信息,促进学会多方位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我把情景想象这一环节放在此处更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们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同时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进一步积累句式,丰富语言,把课文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将资料补充和视频的播放分开,并分别谈体会,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体会,更好地树立和烘托出毛主席的伟人形象和领袖风采。教学的难点在这里也不攻自破。通过让学生抓重点词句记忆,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受句子蕴含的丰富情感,第7自然段的背诵在此水到渠成,这样既做到了注重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又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真正

达到“以读促情、以读感悟”。

2.研读场面“升国旗”,随机指导书写“瞻”字,进行小练笔

如同研读第一个小场面,我首先让学生说说这个小场面的“点”(升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与“面”(一齐瞻仰鲜红的国旗),使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特点,指导书写“瞻”字,生生互评。再次突出教学重点,然后让学生找重点词,抓住重点词“站”,说说它传神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课前收集的新中国诞生后的具体图片及资料体会“站”的意义,(这就是天安门上升起的第一面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度过了64岁的生日。这是香港回归,这是奥运会上三面国旗同时升起,这是神州八号升天时升起在太空的国旗。在这64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在此基础上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小练笔。可以写其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写我们身边的小事。为了照顾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给出了这样的开头和结尾:周一早晨,我们穿戴整齐地站在操场上进行升旗仪式。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我的心

静:为了明日祖国的更加强大,为了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我要从今天努力学习……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提高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删繁就简,将节约出的宝贵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运用学法,自学“宣读公告”

指导学生运用学法,抓住场面中的面“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体会首都人民无比热爱毛主席的思想感情。

4.回读“大典盛况”,再次体会场面描写

回读“大典盛况”中“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三个小场面,再一次体会场面描写的写作特点,即作者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地写出了首都人民在开国大典之际对新中国、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我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进行教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教学时间分配:2分钟)

学生小结这节课的收获。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个学法体会“会场布置、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三个大场面的思想情感及写法特点。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以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由第一课时“典礼盛况”中小场面的教学过渡到第二课时其他大场面的教学,做到了课时间的呼应,也提出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做好预习奠定基础。

六、说板书设计:

在这堂课中,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会场、大典、阅兵、游行皆为本文描写的大场面,但以大典(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重点。此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明确重难点,再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瞻会场宣告成立

26、开国大典大典(详写)升国旗

阅兵宣读公告

游行

七、说教学效果:

我觉得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严密,环环相扣,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穿插的教学课件,引读提示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到学习当中。同时,我特别注重朗读指导,随着典礼仪式的进展,指导学生读出文中热烈的场面以及人们激动的心情。因为本课的内容比较多,所以第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了开国大典中的重点部分:典礼过程。把其余内容放在第二课时来讲,这样取舍之后,整堂课显得比较有层次,比较有顺序。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声,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文借描绘得有声有色的会场布置、大会盛况、群众游行等场面,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重、热烈的气氛。针对文章以上的特点、单元训练的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本课教学目标为: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进而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学策略 (一)、说教法 开国大典距今六十一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这篇课文的关键。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然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浏览全文回归整体。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再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说学法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自学生字、新词;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朗读,想象,谈体会,即通过谈——读——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是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它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强烈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文借描绘会场布置、大会盛况、群众游行等场面,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重、热烈的气氛。针对文章以上的特点、单元训练的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是本课训练目标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阅读中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 开国大典距今年代已远,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这篇课文的关键。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然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开国大典》是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它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强烈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文借描绘会场布置、大会盛况、群众游行等场面,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重、热烈的气氛。针对文章以上的特点、单元训练的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是本课训练目标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

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阅读中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 开国大典距今年代已远,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这篇课文的关键。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然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再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说学法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自学生字、新词;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朗读,想象,谈体会,即通过谈——读——想——体这四个环节,来学习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效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 七、说教学过程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语文六年级上册7课《开国大典》。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精读课文,《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盛典进行的顺序,通过对盛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二、析学情,说目标 六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并且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这些为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感情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根据以上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2.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层次。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三、说教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各题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执教:二龙小学明晶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表达顺序。 4、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三分钟演讲(学生原创:《记一次跳绳比赛》)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常悦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生:跳绳前、跳绳时、跳绳后)哪部分写得详细呢?(跳绳时)对了,这部分写得具体生动,是典型的活动场面描写。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运用了场面描写。板题:开国大典 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又想知道什么呢?(隆重、盛大的

典礼;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程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相信同学们能既正确又流利地朗读课文,开始你的朗读吧。 2、学生初读后自觉到小组内交流,重点检查1号同学的识字读词情况(1号是每组中学习能力较弱的)。 3、班上汇报交流学习成果(课后字、理解词语、文中带拼音的字、多音字) 4、教师示课件检查重点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课件:默读课文,想一想: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 2、学生自读,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后汇报。 4、板书典礼前——典礼主体——阅兵式——群众游行 四、师:关于典礼的盛大与隆重,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写字:重点指导“奏”“委”“副”“瞻” 【板书设计】 一(1-4)典礼前 二(5-10)典礼主体 三(11-13)阅兵式 四(14-15)群众游行

7.部编版《开国大典》说课稿

7.《开国大典》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国家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7课《开国大典》。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国家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三课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专题。《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盛典进行的顺序,通过对盛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二、析学情,说目标 六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并且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这些为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感情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

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根据以上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2.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层次。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各题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我采用的是情境激趣法,品读探究法。 说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方法,由此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7课《开国大典》。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精读课文,《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盛典进行的顺序,通过对盛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二、析学情,说目标 六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并且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这些为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感情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根据以上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

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层次。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2.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层次。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三、说教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各题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我采用的是情境激趣法,品读探究法。 说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方法,由此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我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质疑→释疑”进行,古人云:“学起于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说课稿

7《开国大典》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会写“盏、栏”等13个字,会写“协商、汇集”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初步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 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说一说。)教师相机播放视频,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 2.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课件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这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它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强烈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本文借描绘会场布置、大会盛况、群众游行等场面,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重、热烈的气氛。 二、说教学目标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最可爱的人说课稿新人教版

《最可爱的人》 对于本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下面我先进行第一项——说教材: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本课的标题源于著名作家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讲述的是教材中国现代史部分唯一的一场战争——抗美援朝。20世纪50年代,美帝国主义挑起朝鲜战争,妄图颠覆新中国。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但14万年青的生命永远埋葬在异国他乡,这里面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本课内容分为两目:第一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介绍了抗美援朝的原因及经过。第二目“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三大严重举措施之一。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能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事迹及志愿军战士的精神; (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读图、识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英雄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升华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黄继光、邱少云的事迹及志愿军战士的精神。 依据:学生对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他们的品质理解不深,对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知之甚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初,装备与美军相比有天壤之别,以弱国去对抗世界军事头号强国,明知是“以卵击石”却毫不畏惧,在这样的条件下,硬是把美国人打回到了谈判桌前。他们英勇顽固不怕牺牲的精神,连我们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说“共军都是用烈性酒麻醉了的疯子”,我把英雄的事迹以及志愿军的精神列为本课重点,是想让学生了解这场战争的惨烈,学习他们崇高的品质,倍加爱护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难点:抗美援朝的原因、意义 依据:学生还未接触世界史,不了解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格局,实质就是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妄想把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所以对于中国出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对斗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教材只字未提,这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更大,我这样的设计也为学生学习初三世界史打下基础。 二、教法学法 教法: 1、主要是围绕导学案展开,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突破教材重、难点,当堂检测,课后四清,评价学生掌握情况。这是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上期期末历史成绩为例,城区中学平均分76分,我所教的最佳的班是80分,仅比区平高4分,有一半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学习,没有优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们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变纯正预习为围绕导学案自主学习,变老师满堂讲为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先学后教,学生懂的老师少讲甚至不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口头表达、板书等各方面的能力,并受益终生。 2、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直观,知识容量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学法:

《看日历》说课稿

《看日历》说课稿 大庆市远望小学段淑君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看日历》一课是北师大出版社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中的第二课时,是在探索年、月、日关系之后的一个深入内容,为接下去学习“时间与数学”起到铺垫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时分秒、年月日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日历方面的感性经验,有自主观察、探究日历,发现时间规律的基础。(三)教学环境分析 学生已经能够较熟练地使用教学平台,会上网阅读有关资料,能利用网络自主合作学习。所以我选择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看日历,认识星期; 2.从日历中找到指定的日子,计算经过时间(几周年); 3.能结合具体情境推算出某人的生日。 (二)能力目标: 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关注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日历,认识星期,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即周年)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出日历—自主学习,认识星期—合作探究,推算时间—趣味

游戏,猜想生日——拓展提升,制作日历 1.创设情境,引出日历 课堂伊始,我创设了一个去时间老人之家参观的情境。先带领学生走进时间老人的音乐厅欣赏动画音乐歌曲“日历歌”,渲染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并且通过让学生说一说:这首歌里有哪些时间信息,你还想知道时间老人的哪些秘密?回顾旧知,引出新课——《看日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自主学习,认识星期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见过日历,但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日历及它们的特点并不熟悉,所以要先认识各种日历,并侧重了解“电子万年历”的使用方法,为下一步观察日历、使用日历、寻找规律作好铺垫。 网络上相关的软件是自主学习有效的辅助工具。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利用好的工具亲自动手实践,将体验与思维有机结合,能使探究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提供的“电子万年历”,使学生可以轻松查找到1900年~2049年每一年、每一月、每个星期的天数。我还在万年历的旁边设置了两个拖动框,可以引导学生拖动它们多角度观察,轻松认识到星期排列的循环性和有序性。 3.合作探究,推算时间 (1)通过观察年历,找出一些重大节日。 (2)看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回忆建国的年份、日期。 (3)引出计算周年这个学习任务。 学生开始可以通过从万年历上选择年份进行观察,从大量的、不同的年份中发现共同的规律。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提高认识。接着每个人不借助万年历,计算出经过的时间以后,完成并提交一张讨论卡,系统会自动生成一张包含许多学生自由选择不同方法的汇总表,学生可以根据汇总表进行比较,主动的优化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不仅使教学难点得到突破,还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探索权、发现权还给学生,使获取的知识既深刻、又有意义。接着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总结出来的方法计算周年、周岁、虚岁、推算星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及时的提高。 4.趣味游戏,猜想生日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 四十九团第二中学 杨桂荣 一、说教材 第八组教材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是让学生感受到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以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点。《开国大典》是本组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们领袖的风采及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本文特点是通过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几个场面有声有色的令人激动万分,突出开国大典的喜庆、隆重、庄严、热烈的气氛,因此,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的、抄写第七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的少,因此,通过课文学习感受中华共和国缔造者的伟人风采,体会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激动、自豪。(突破方法:观典礼场面:读课文,抓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读课文,抓重点句子分析场面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观典礼录像,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五、说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学情,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抓重点句子分析场面,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观典礼录像直观感受,多读课文,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

自学能力,又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有效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 六、说教学环节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典前”这部分,典礼虽然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群众队伍的场面,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盛大和隆重,也体会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自豪的心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一起探究大典中、大典后这两部分内容。 (导入简明扼要,既帮助学生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又起到巩固作用,也节省了时间。留足时间探究感悟文章重点内容。)(二)、探究“大典中”这一部分 1、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快速读五到十四自然段,熟知这部分内容。看谁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一部分读完。 2、出示先学作业 3、学生汇报自学成果(个别读、齐读、指导背诵等) 4、感情升华 出示《开国大典》视频:同学们,看了这些场面,此时你有何感受呢? 5、在自学中,你还遇到了哪些疑难,提出来,我们各小组一起交流、讨论。 6、小组汇报 7、小结: 过渡:晚上九点半,游行的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我们来学习大典后这一部分。 (设计意图:利用自读、先学、汇报、交流等有效手段感受文本循序渐进,形式多样,避免了学习的单调,达到信息、资源交流、共享,达到情感共识及感情升华。) (三)、探究“大典后”这一部分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还有那些疑

《开国大典》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说课稿 本文是关于《开国大典》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组课文以“走近毛泽东”为人文主题,以“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以引导学生通过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体会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和凡人情怀为教学重点,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四篇课文。在本组的其他三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通过人物描写刻画的伟人和凡人毛泽东,本课则主要通过场面描写刻画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这为本组语文园地的习作训练作了一定铺垫。 从能力方面讲,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情感方面讲,五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这时他们强烈地要求自主、独立与成功。 “阅读叙事性文章,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是新课标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些相关要求,同时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和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安排了两课时的教学时间,现在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具体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擎、钮、瞻、聂、党”5个生字,会写“典、副、委、协、宾、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声,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针对文章以上的特点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为: 1.理清文章脉络,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然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浏览全文回归整体。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再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说学法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朗读,想象,谈体会,即通过谈——读——想——体这四个环节,来学习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效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 (三)说教学手段 1.努力让语文课成为“语言”的课堂。让学生亲近文本,理解课文时,默读、细读、品读等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三、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播放《开国大典》电影的视频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那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由畅谈。

2017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渡》说课稿华东师大版

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从1919年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已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行了一些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措施;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则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建国初面临国内外形势继续完成的两大任务: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其二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化”和“三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前者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物质基础;后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都涉及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问题。“一化三改”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总路线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特色,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其实质就是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处理好了既有利政权巩固,也为社会主义的完成,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4.一五计划的特点。1953年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由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需要迅速改变这种状况。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5.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历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二)说目标、重、难点 (A)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了解“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建设成就。 2、知道“三大改造”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 说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学习 (B)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讨论交流 (C)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一五计划”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步,其成就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明白:“万丈高楼从地起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 2、“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生产力、经济结构生产关系度发生了变化。标志着: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的结束,和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重点: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难点:本课涉及到当时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制度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 二、教法: 1、多媒体、问题、结合师生经验讨论交流交流 2、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纽带串联起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二者都是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重大举措。且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前者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物质基础;后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都统一于总路线之中。 三、说过程: 四、导入新课: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一个必不可少的客观过程。我国在开国大典后是否 立即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现在还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我国是何时进入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开国大典》。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等六个方面来展开说课。(出示课件) 一、说教材(出示课件): 这是本篇课文《开国大典》在本册教科书中的所属位置。本单元的文章是以“走近毛泽东”为主题组织的。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 二、说学情(出示课件) 上好一节课,不仅要了解教材,还要了解学情。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低、中段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基本的文章类型,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但对于场面描写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还是比较初级的。独特性的细节描写比较擅长,而精当的场面描写则较少触及。针对这一点,本堂课将加强学生们对场面描写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设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出示课件): 1.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初步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体会场面描写所表达的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设定的目标二是教学重点,目标三是教学难点。(出示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出示课件) 教学方法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预习清障法、自主悟读法的教法以及勾画圈点批注法、阅读比较法、合作探究法的学法。 以上所述,都将在教学过程中予以体现。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从四个环节来重点说一说本课的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分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本堂课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出示课件) 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就遵循了新课标的要求,着眼于学生个性阅读和情感体验,致力于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7.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它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强烈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文借描绘会场布置、大会盛况、群众游行等场面,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重、热烈的气氛。针对文章以上的特点、单元训练的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是本课训练目标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阅读中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 开国大典距今年代已远,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这篇课文的关键。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然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再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说学法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自学生字、新词;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朗读,想象,谈体会,即通过谈——读——想——体这四个环节,来学习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效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 七、说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激趣的启发式谈话:播放课件歌曲《绣红旗》,然后讲解歌曲中革命先辈们在狱中绣红旗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情景,最后过渡到新中国成立和开国大典这一事件。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课题后产生的疑问,最后让他们带着心中的疑问,结合自学

开国大典说课稿-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说课稿 南阳小学五年级胡晓娟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二、学情分析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悟,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中的场面描写,领悟场面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都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 2、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相继板书。 3、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典礼前会场的盛大隆重,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举行典礼”这个场面。 二、走进“典礼仪式”,感悟人们的激动、兴奋,以及对领袖的热爱与毛主席的伟人形象。 1、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边读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画下来。(学生自学) 2、谁来读你画了哪些语句?(可事先引导学生按顺序说) 3、学生汇报第五段。老师仿佛听到了这掌声,就在这一部分中,还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掌声。(学生汇报) 4、这阵阵掌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气氛?(热烈、激动) 5、过渡:同学们真会读书,你们紧紧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感受到了气氛的热烈庄严,可究竟是什么激动着人们的心,使他们热情洋溢,激情澎湃呢?就让我们依顺序品读交流这些描写群众反应的语句,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出示) 1、谁先来读第五自然段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2、如果只请你读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怎么读?(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3、你抓住了哪些关键词,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设想:学生可能会抓住“排山倒海的掌声”谈感受、还有“一齐”,重点引导“一齐”) 4、从“一齐”这个词,你们读出了喜悦,还有都很热爱自己的领袖。三十万人的动作是一样的,有人指挥吗?这就叫“不约而同”。 5、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再来读第五自然段?

《开国大典》优秀说课稿

《开国大典》优秀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7课《开国大典》。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精读课文,《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盛典进行的顺序,通过对盛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二、析学情,说目标 六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并且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这些为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感情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根据以上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比自豪、激动的情感。2.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层次。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