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观测

几种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观测

几种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观测
几种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观测

第 35 卷 第1期
Fujian
Science
&
福建热作科技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Vol.35 No.1 2010
几种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观测
徐晓新 苏金强 黄阿凤 陈振东* 林秀香
(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漳州 363001)
摘要:对从福建省内引种的 6 份野牡丹科植物进行物候观测,初步了解了其生物学特征表现和生态适应性,掌握了其季相变 化,为引种栽培提供生物学依据。 关键词:福建省 野牡丹科植物 物候期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27—(2010)01—0006—03
物候观测是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特性的一种途 径,对于科研和生产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从福建 省内引进了 36 份野牡丹、1 份金粟兰和 2 份草珊瑚,种 植于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苗圃,通过 4 年(2004 -2007)的物候观测,初步了解了这些种类的生物学特 征表现和生态适应性,掌握了其季相变化,为引种栽培 提供生物学依据 。以下介绍其中 6 份野牡丹科植物的 物候期观测结果。
[1]
展叶期:树冠上 10%叶片展开,呈平面状。 落叶期:树冠上 10%以上叶片产生离层脱落。 新稍生长期:指新梢生长的总日数。从树冠上 10% 营养芽开放,幼梢生长点明显可见时计算起,至树冠上 10%枝条顶芽形成为止。具多次生长习性的树种,3-5 月抽出的新梢称春梢,6-8 月抽出的新梢称夏梢,9- 10 月抽出的新梢为秋稍。多次生长的树种,新梢生长期 以第一次梢生长开始到最后一次梢顶芽形成的时间计 算。 现蕾期:树冠上出现 10%的花蕾或花序。 始花期:树冠上 10%的花朵完全开放。 盛花期:树冠上 50%的花朵开放。 落花期:90%的花开放。 果实成熟期:树冠上 10%的果实出现黄绿色,少数 类端开裂露出白絮。 1.3 统计分析方法 以各物候期距 1 月 1 日的天数对物候期进行数据转 换后,再进行统计分析。[2]
1 方法与材料
1.1 试验区概况 观测地点在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内的内圃和 外圃,位于北纬 24 °38' ,东经 117°31′,海拔 45m,年 平均气温为 21.1℃;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 12.8℃; 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 28.8℃;年平均降雨量 1603.8mm;平均年日照 1804.8h;平均相对湿度 79%; ≥ 10 ℃活动积温 6500~7700℃;无霜期 330 天以上。所 内土壤为花岗岩风化而成的红壤,表层富含有机质,肥 力中等,pH值 5.0~5.5。 1.2 观测方法 结合中国物候观测法的总则和野生花卉各发育时 期观测特征统一的前提下,制定观测表。 1.2.1 观测对像设定 各物种以代号表示,野牡丹以字母 Y 加序号表示, 如:Y1(野牡丹) 、Y3(多花野牡丹) 、Y16(长泰细叶 野牡丹) 、Y20(五峰细叶野牡丹) 、Y21(展毛野牡丹) 、 Y23(银毛野牡丹) 。每份选 6 株,进行定株观测。 1.2.2 观测时间 非花期每周二次,在当天下午进行观察记录,花期 每天观测;因野牡丹是在早上开花的,因此花期在上午 进行观测。 1.2.3 观测项目及标准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2004N012) 。 *为通讯作者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 观测的物候数据见表 1。Y23 在引种地试种过程不 结果。 同多数南方植物相同,所引种的野牡丹科植物抽稍 期和展叶期都在 1-4 月份温度回暖时期。其中,Y23 一 年中有两次较明显的抽稍展叶期, 一次是 1-4 月份的春 稍,一次是 8-10 月份夏秋稍。所引种的野牡丹科植物, 花期多数在 5-7 月份;花期多为 1 个多月,盛花期短, 一般只有十几天;单朵花的寿命多数为一天。 2.2 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分析 6 份野牡丹科植物在不同年份的花期平均日期、最 早日期、最晚日期、最早与最晚日期的相差天数和变异
6

第 35 卷 第1期
Fujian
Science
&
福建热作科技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Vol.35 No.1 2010
表 1 物候观测统计
编号 展叶期(m.d-m.d) 抽稍期(m.d-m.d) 现蕾期(m.d-m.d) 始花期(m.d-m.d) 盛花期(m.d-m.d) 落花期(m.d-m.d) 果实成熟期(m.d-m.d) Y1 3.1-4.20 2.20-3.25 6.13-7.10 7.3-7.9 7.9-7.30 7.31-8.18 8.18-11.15 Y3 3.1-4.5 2.28-3.30 4.12-5.10 5.5-5.9 5. 11-5.26 5.28-6.6 6.9-9.26Y16 1.16-4.24 1.10-3.25 5.28-6.19 6.7-6.15 6.17-7.4 7.6 -8.5 8.7-9.26 Y20 3.1-5.30 2.24-4.20 5.26-6.14 6.8-6.12 6.16-7.4 7.6-8.12 8.15-10.5 Y21 3.1-4.5 2.15-3.25 5.6-5.30 5.21-5.27 5.28-6.16 6.17-6.28 6.30-9.11 1.16-4.20 1.10-3.25 Y23 5.14-6.5 6.7-6.16 6.17-7.8 7.9-7.12 8.4-10.12 8.1-8.20
表 2 2004 年-2007 年 6 份野牡丹科植物从现蕾到落花期各时期的差异
编号 Y1 项目 平均出现日期(m.d) 最早出现日期(y.m.d) 最晚出现日期(y.m.d) 最早、晚差数(天) 变异系数% 平均出现日期(m.d) 最早出现日期(y.m.d) 最晚出现日期(y.m.d) 最早、晚差数(天) 变异系数% 平均出现日期(m.d) 最早出现日期(y.m.d) 最晚出现日期(y.m.d) 最早、晚差数(天) 变异系数% 平均出现日期(m.d) 最早出现日期(y.m.d) 最晚出现日期(y.m.d) 最早、晚差数(天) 变异系数% 平均出现日期(m.d) 最早出现日期(y.m.d) 最晚出现日期(y.m.d) 最早、晚差数(天) 变异系数% 平均出现日期(m.d) 最早出现日期(m.d) 最晚出现日期(y.m.d) 最早、晚差数(天) 变异系数% 现蕾期 6.13 05.6.9 07.6.16 7 1.9 4.12 05.4.7 06.4.20 13 6.7 5.28 05.5.19 07.6.8 20 6.1 5.26 05.5.12 06.6.1 20 6.5 5.6 05.4.28 06.5.10 12 4 5.14 05.5.12 06.5.15 3 1.3 始花期 7.5 04.7.2 06.7.6 4 0.9 5.5 05.4.28 06.5.8 10 3.9 6.7 05.6.9 07.6.19 10 2.7 6.8 05.5.30 06.6.12 13 3 5.21 05.5.19 06.5.25 6 1.8 6.7 05.6.6 06.6.8 2 1 盛花期 7.9 05.7.8 06.7.10 2 0.6 5.11 05.5.6 06.5.15 9 3 6.17 05.6.14 07.6.21 7 2 6.16 05.6.9 06.6.18 9 2.8 5.28 05.5.25 06.6.1 7 2.2 6.17 06.6.12 05.6.20 8 2 落花期 7.31 05.7.29 04.8.2 4 1 5.28 06.5.25 05.6.3 9 3.4 7.6 05.6.30 06.7.10 10 2.2 7.6 06.7.3 05.7.8 5 1.2 6.17 05.6.12 06.6.21 9 2.2 7.9 06.7.6 05.7.11 5 1.2
Y3
Y16
Y20
Y21
Y23
表 3 6 份野牡丹科植物 2004 年-2007 年花期长短差异
编号 Y1 Y3 Y16 Y20 Y21 Y23 2004 年 7.5-8.18 5.6-6.7 6.11-8.19 6.8-8.23 5.21-6.28 6.5-7.13 天数 44 32 69 76 38 38 2005 年 7.4-8.22 4.28-6.9 6.9-8.1 5.30-8.18 5.19-6.21 6.6-7.14 花期(从始花第一天到落花最后一天) 天数 2006 年 天数 49 7.6-8.14 39 42 5.8-6.1 24 53 6.12-7.31 50 80 6.12-7.20 38 33 5.25-7.2 38 38 6.8-7.10 32 2007 年 7.2-8.20 5.8-6.11 6.19-7.31 6.12-8.10 5.21-7.1 6.8-7.12 天数 59 34 42 59 41 34 平均(天) 47.8 33.0 53.5 63.5 37.5 35.5
系数见表 2。从表 2 可以看出 6 份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 期在 4 年间相差不大,其中 Y16 和 Y20 的现蕾期最早、 晚差数最大,前后相差 20 天。从变异系数看,Y3、Y16 和 Y20 的 4 个时期中,现蕾期变异系数较大;Y1 的 4 个物候期变异系数相对较小,以现蕾期变异大一些,说 明 Y1 受气候变化等的影响较小。 从花期(从始花期的第一天到落花期的最后一天) 看,Y20 最长,4 年平均 63.5 天,但年份之间差异较大, 最长达 80 天, 最短只有 38 天。 Y23 和 Y21 受影响较小, 7
。 每年的花期长短相近(见表 3)
3 小结与讨论
在野牡丹科植物中 Y23 的物候观测结果比较特殊。从整 体看,这三种野牡丹科植物全年都有花,单株花期一年 中有二到三次,表中所列的花期为观赏效果最佳的主要 时期。 野牡丹属植物由于自然杂交,实生后代变异率高, 对于优良单株以无性繁殖为好,有利于保持它的种性。 由于不同地区植物群落的差异,通过(下转第 15 页)

第 35 卷 第1期
Fujian
Science
&
福建热作科技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Vol.35 No.1 2010
基础部紧扎,果穗末端开口,能有效阻止病菌分生孢子 及菌丝随雨水传播至果实上,并能减少虫害,使果实色 泽美观,提高品质;在香蕉生长季节,应控制蕉园杂草 生长,冬季期间应及时清除、烧毁病枯叶、病果及地面 病残体,减少蕉园初侵染源和再侵染源;种植优质、抗 病试管苗,避免因宿植香蕉携带病菌初侵染源多而大面 积发生病害;实行轮作制度,宜选择与香蕉亲缘关系远 的作物轮作,减少该病菌初侵染源。 3.2 化学防治 在香蕉营养生长的前期,香蕉黑星病发生较少,为 了预防该病及其他病虫害的发生,可用 70%安泰生可湿 性粉剂 6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或 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施叶片及根部周围土壤;在香蕉 营养生长的中、后期,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香蕉黑 星病常流行发生,可用 25%丙环唑乳油 1500 倍液、或 25%施保克乳油 800 倍液、或 72%锰锌·霜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施叶片 进行防治,间隔 15~2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3 次;在 香蕉抽蕾期至幼果期,在果实、叶片正反两面喷施 25%
施保克乳油 800 倍液、或 25%丙环唑乳油 1000 倍液、 或 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进行防治;在香蕉果 实生长中、后期,喷施 25%施保克乳油 1000 倍液、或 25%丙环唑乳油 2000 倍液、或 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在香蕉果实、叶片上,可有效控制黑星病,但 在果实成熟后期,应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一般最后一 次用药至香蕉采收的间隔期为 25 天以上。另外,在喷药 保护和治疗时,宜将上述几种农药轮换使用,减缓病菌 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 才 , 李 国 君 . 香 蕉 黑 星 病 及 其 防 治 技 术 [J]. 农 技 服 务,2008 ,25(4):65 [2] 黄阿兴,郑小琴.闽南地区香蕉黑星病发生与防治技术[J].世界 热带农业信息,2006,(1):20-22 [3] 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509 [4] 蒲金基,张欣,谢艺贤,等.香蕉黑星病菌形态与生物学特性[J].果 树学报,2006,23(4):576 [5] 陈 清 西 ,纪 旺 盛 .香 蕉 无 公 害 高 效 栽 培 [M].北 京 :金 盾 出 版 社.2004.167-168
(上接第 7 页)自然界长期选择,造成野牡丹属同一种 植物有不同的生态型,目前仅从外在性状判断,它们内 在的变异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因野牡丹科植物所具有的特色逐渐引起花 卉园林研究者的重视,对其进行资源调查收集研究,其 中在物候观测结果方面同一品种和朱纯等的研究存在一 些差异
[3-6]
肃林业科技,2004,29(2):22-24 [2]解荷锋,于中奎,陈一山,等.美洲黑杨无性系物候期的观察研究 [J].山东林业科技,1995,(4):12-16 [3]彭东辉,张启翔,黄俊婷.中国野牡丹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在福 建省的分面初步调查[J].中国园林,2007,(11):83-88 [4] 范建红,冯志坚,向春玲.广东野牡丹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J].中 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4):19-21 [5]赵健,仇硕,李秀娟,等.广西野牡丹科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开发 前景[J].河北农业科学,2008,11(7):80-82 [6]朱纯,陈妙贤,彭狄周,等.10 种野牡丹科植物引种栽培及应用研 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4):64-67
。出现不同物候可能跟地域、气候、土壤等有
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对指导野牡丹科植物的推广种 植有较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德生,孛随文,靳百党,等.甘肃十五种野生花卉物候观测[J].甘
15

成果名称中国野牡丹属植物保育研究与开发利用推荐奖种福建

成果名称:中国野牡丹属植物保育研究与开发利用 推荐奖种: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推荐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成果简介:成果从中国野牡丹属植物资源收集评价、系统学、传粉生物学、繁殖、育种、栽培应用等6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通过评价确定了展毛野牡丹等5个种为优先开发利用的种类;结合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成果,重新修订了中国野牡丹属植物分类系统,将中国野牡丹属植物最终修订为8种1变种;探索了中国特有种枝毛野牡丹、毛稔、多花野牡丹的传粉生物学特性,发现限制其传粉的关键因子和野外繁育生殖策略,揭示了毛稔和枝毛野牡丹有性繁殖的关键因素,掌握了枝毛野牡丹种群动态规律;通过种间杂交,成功选育两个新品种'天骄'和'心愿';构建了展毛野牡丹、毛稔、多花野牡丹繁殖、栽培技术体系,并将成果在福建和广东两省推广应用。填补了我国野牡丹属植物基础研究方面的多项空白,推动了野牡丹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应用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成果完成人员名单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1、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新品种名称:心愿 品种权号:20140097 品种权申请日:2013.5.6 2、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新品种名称:天骄 品种权号:20140102 品种权申请日:2013.5.6 推广应用情况:项目成果在海峡(福建)花卉进出口服务有限公司、海峡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福建省内12家单位得到推广应用,新增产值6575万元,新增利税1303万元,年增收节支总额达到180万元。野牡丹属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全国年总产值已达2.5亿元,在福建省和广东省的总产值约1.5亿元,每年新增产值10%以上,预计未来5年可超过3.5亿元。该项目对中国野牡丹属植物资源评价、系统学研究、传粉生物学、繁殖、育种、栽培应用等6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科学的研究,并将成果推广应用,填补了我国野牡丹属植物基础研究方面的多项空白,推动了野牡丹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应用及产业化,并培

植物学恩格勒(Engler)系统植物分类344

恩格勒(Adolf Engler)被子植物门系统分科 (据1964年第12版,分植物界为17门,其中被子门如下共62目344科) 一、细菌门Bacteriophyta 二、蓝藻门Cyanophyta 三、灰藻门Glaucophyta 四、粘菌门Myxophyta 五、裸藻门Euglenophyta 六、甲藻门Pyrrophyta 七、金藻门Chrysophyta 八、绿藻门Chlorophyta 九、轮藻门Charophyta 十、褐藻门Phaeophyta 十一、红藻门Rhodophyta 十二、菌物门Fungi 十三、地衣门Lichenes 十四、苔藓门Bryophyta 十五、蕨类门Pteridophyta 十六、裸子门Gymnospermae 十七、被子门Angiosperma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现已知10000余属23.5万余种 分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和单子叶植物亚纲(Monocotyledoneae)两纲。Ⅰ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分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和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两亚纲,如下:(I)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1木麻黄目Casuarinales 1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 2胡桃目Juglandales 2杨梅科Myricaceae 3胡桃科Juglandaceae 3假橡树目Balanopales 4假橡树科Balanopaceae 4银毛目Leitneriales 5银毛科Leitneriaceae 6 Didymelaceae 5杨柳目Salicales 7杨柳科Salicaceae 6山毛榉目Fa gales 8桦木科 Betulaceae 9山毛榉科 Fagaceae

实验二物候期观察

实验二、经济林树木物候期观察 一、实验目的 物候期的观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随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观察记载经济林树木器官相应的生长发育进程。在经济林栽培生产上要进行物候期的观察,积累资料,进行比较,作为制定栽培技术措施时的参考。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 直尺、温度计、放大镜、记录本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经济林木物候期观察要点 经济林木年生长周期可划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而物候期的观察着重生长期的变化。其观察记载的主要内容有:芽萌动、展叶、开花、果实成熟、落叶等。具体到个别树种,物候期还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记载方法,甚至在每个物候内亦根据试验要求,分出更细微的物候期。观察时各树种间物候期的划分界线要明确,标准要统一。在具体观察时应附图说明,以便参考比较。 (1)叶芽的观察 芽萌动期:芽开始膨大,鳞片已松动露白。 开绽期:露出幼叶,鳞片开始脱落。 (2)叶的观察 展叶期:全树萌发的叶芽中有25%的芽的第一片叶展开。 叶幕出现期:85%以上幼叶展开结束,初期叶幕形成。 叶片生长期:从展叶后到停止生长的期间。要定树、定枝、定期观察。 叶片变色期:秋季正常生长的植株叶片变黄或变红。 落叶期:全树有5%的叶片正常脱落为落叶始期,25%叶片脱落为落叶盛期,95%叶片脱落为落叶终期。最后计算从芽萌动起到落叶终止为果树的生长期。 (3)枝的观察 新梢生长期:从开始生长到停止生长止,定期定枝观察新梢生长长度,分清春梢、秋梢(或夏梢)生长期、延长生长和加粗生长的时间,以及二次枝的出现时期等;并根据枝条颜色和硬度确定枝条成熟期。 新梢开始生长:从叶芽开放长出1厘米新梢时算起。 新梢停止生长:新梢生长缓慢停止,没有未开展的叶片,顶端形成顶芽。 二次生长开始:新梢停止生长以后又开始生长时。

植物物候观测

植物物候观测 【实验目的】 1.学习植物物候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2.分析生境差异对植物物候的影响 【实验原理】 一、植物物候观察要点 物候是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变化而形成的植物发育节律。在植物一年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每一个生长发育阶段,叫做物候期。植物物候观察,就是对植物各个物侯期定期进行观察记载,以发现植物物候规律的科技活动。 物候是综合性气象条件对植物影响的反映,利用物候指导农业生产和各种科研工作,比平均气温、积温和节令都要准确。因此,我国各地都有人长期从事植物物候观察活动。大自然的季节变化是大范围的,各地区之间互相联系。一个地区的物候观察资料,要供全国各地使用。而且物候观察都是用眼观看,用手记录,不用仪器测定,容易发生偏差。因此,就要求各地区观察的种类、观察标准和观察方法都一致。 (一)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各物候期的观察标准 为了使全国各地的物候观察工作协调一致,我国已经拟定了统一观察的种

类,供各地选用。 木本植物:萌动期、展叶期、显蕾期、开花期、果熟期、果实脱落期、秋色期和落叶期。 各物候期的观察标准如下: 1.萌动期。分为芽膨大开始期和芽开放期。 ⑴茅膨大开始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的芽具有鳞片,芽的鳞片开始分离,侧面显露淡色的线形和角形,果树和浆果树从鳞片之间的空隙可以看出芽的浅色部分时为芽膨大期。裸芽不记芽膨大期,例如刺槐是裸芽,则不观测芽膨大期。 芽膨大期是记录芽膨达到最大时的日期,而不是记录最先出现的日期。花芽和叶芽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进行记录。一般地讲,先出现芽膨大期后出现芽开放期。 在阔叶树种方面,当植株的1~2 个小枝上,芽的鳞片开始分开,侧面显露淡色的线形或角形时,便进入了芽膨大开始期;针叶树种的标准稍有不同,当它们的顶茅鳞片开裂反卷,出现淡黄褐色缝线时,便进入了芽膨大开始期。 ⑵茅开放期。 有鳞片的芽当鳞片裂开,芽的上部现出新鲜颜色的尖端或形成新的苞片而伸长,为芽开放期。芽开放期一般是记录有10%的芽开放时的日期。

迎春花物候观测

夹竹桃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期六至十月 物候观测 中文名:迎春花 学名(Jasminenudiflorum ) 别名迎春、黄素馨、金腰带 科名:木犀科 简介:茉莉属落叶灌木花卉植物,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它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是我国常见的花卉之一。迎春花不仅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迎春花栽培历史1000余年,唐代白居易诗《代迎春花召刘郎中》以及宋代韩琦《中书东厅迎春》和明代周文华撰《汝南圃史》均有记载,迎春花现在为河南省鹤壁市的市花。落叶灌木,枝条细长,呈拱形下垂生长,植株较高,可达五米,是一种常见的观赏花卉。侧枝健壮,四棱形,绿色。三出复叶对生,长2——75px,小叶卵状椭圆形,表面光滑,全缘。花单生于叶腋间,花冠高脚杯状,鲜黄色,顶端6裂,或成复瓣。花期3-5月,可持续50天之久。喜光,稍耐阴,略耐寒,喜阳光,耐旱不耐涝,在华北地区和河南鄢陵县附近地域均可露地越冬,要求温暖而湿润的气候,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在酸性土中生长旺盛,碱性土中生长不良。根部萌发力强。枝条着地部分极易生根。迎春枝条披垂,冬末至早春先花后叶,花色金黄,叶丛翠绿。在园林绿化中宜配置在湖边、溪畔、桥头、墙隅,或在草坪、林缘、坡地,房屋周围也可栽植,可供早春观花。迎春的绿化效果凸出,体现速度快,在各地都有广泛使用。栽植当年即有良好的绿化效果,在山东、北京、天津、安徽等地都有使用迎春作为花坛观赏灌木的案例,江苏沭阳更是迎春的首选产地。迎春花为落叶灌木。老枝灰褐色,嫩枝绿色,枝条细长,四菱形。叶对生,小叶3枚或单叶。花着生叶腋,黄色,花冠5裂,先叶开放,具清香。花期3-5月,可持续50天之久。浆果黑紫色。花着生上年生枝条的叶腋,有绿色苞片,花冠六裂片,黄色,于早春2-3月先叶开花(先花后叶),故名迎春花。 迎春花学名(Jasminum nudiflorum),别名迎春、黄素馨、金腰带,落叶灌木丛生。株高30-100厘米。小枝细长直立或拱形下垂,呈纷披状。3小叶复叶交互对生,叶卵形至矩圆形。花单生在去年生的枝条上,先于叶开放,有清香,金黄色,外染红晕,花期2-4月。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 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是中国常见的花卉之一。迎春花不仅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迎春花栽培历史1000余年,唐代白居易诗《代迎春花召刘郎中》以及宋代韩琦《中书东厅迎春》和明代周文华撰《汝南圃史》均有记载,迎春花现在为河南省鹤壁市的市花。 喜光,稍耐阴,略耐寒,怕涝,在华北地区和鄢陵均可露地越冬,要求温暖而湿润的气候,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在酸性土中生长旺盛,碱性土中生长不良。根部萌发力强。枝条着地部分极易生根 选定食堂门口的那片迎春花作为物候观测对象,,以4天为一单位进行观测。

几种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观测

第 35 卷 第1期
Fujian
Science
&
福建热作科技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Vol.35 No.1 2010
几种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观测
徐晓新 苏金强 黄阿凤 陈振东* 林秀香
(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漳州 363001)
摘要:对从福建省内引种的 6 份野牡丹科植物进行物候观测,初步了解了其生物学特征表现和生态适应性,掌握了其季相变 化,为引种栽培提供生物学依据。 关键词:福建省 野牡丹科植物 物候期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27—(2010)01—0006—03
物候观测是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特性的一种途 径,对于科研和生产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从福建 省内引进了 36 份野牡丹、1 份金粟兰和 2 份草珊瑚,种 植于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苗圃,通过 4 年(2004 -2007)的物候观测,初步了解了这些种类的生物学特 征表现和生态适应性,掌握了其季相变化,为引种栽培 提供生物学依据 。以下介绍其中 6 份野牡丹科植物的 物候期观测结果。
[1]
展叶期:树冠上 10%叶片展开,呈平面状。 落叶期:树冠上 10%以上叶片产生离层脱落。 新稍生长期:指新梢生长的总日数。从树冠上 10% 营养芽开放,幼梢生长点明显可见时计算起,至树冠上 10%枝条顶芽形成为止。具多次生长习性的树种,3-5 月抽出的新梢称春梢,6-8 月抽出的新梢称夏梢,9- 10 月抽出的新梢为秋稍。多次生长的树种,新梢生长期 以第一次梢生长开始到最后一次梢顶芽形成的时间计 算。 现蕾期:树冠上出现 10%的花蕾或花序。 始花期:树冠上 10%的花朵完全开放。 盛花期:树冠上 50%的花朵开放。 落花期:90%的花开放。 果实成熟期:树冠上 10%的果实出现黄绿色,少数 类端开裂露出白絮。 1.3 统计分析方法 以各物候期距 1 月 1 日的天数对物候期进行数据转 换后,再进行统计分析。[2]
1 方法与材料
1.1 试验区概况 观测地点在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内的内圃和 外圃,位于北纬 24 °38' ,东经 117°31′,海拔 45m,年 平均气温为 21.1℃;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 12.8℃; 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 28.8℃;年平均降雨量 1603.8mm;平均年日照 1804.8h;平均相对湿度 79%; ≥ 10 ℃活动积温 6500~7700℃;无霜期 330 天以上。所 内土壤为花岗岩风化而成的红壤,表层富含有机质,肥 力中等,pH值 5.0~5.5。 1.2 观测方法 结合中国物候观测法的总则和野生花卉各发育时 期观测特征统一的前提下,制定观测表。 1.2.1 观测对像设定 各物种以代号表示,野牡丹以字母 Y 加序号表示, 如:Y1(野牡丹) 、Y3(多花野牡丹) 、Y16(长泰细叶 野牡丹) 、Y20(五峰细叶野牡丹) 、Y21(展毛野牡丹) 、 Y23(银毛野牡丹) 。每份选 6 株,进行定株观测。 1.2.2 观测时间 非花期每周二次,在当天下午进行观察记录,花期 每天观测;因野牡丹是在早上开花的,因此花期在上午 进行观测。 1.2.3 观测项目及标准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2004N012) 。 *为通讯作者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 观测的物候数据见表 1。Y23 在引种地试种过程不 结果。 同多数南方植物相同,所引种的野牡丹科植物抽稍 期和展叶期都在 1-4 月份温度回暖时期。其中,Y23 一 年中有两次较明显的抽稍展叶期, 一次是 1-4 月份的春 稍,一次是 8-10 月份夏秋稍。所引种的野牡丹科植物, 花期多数在 5-7 月份;花期多为 1 个多月,盛花期短, 一般只有十几天;单朵花的寿命多数为一天。 2.2 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分析 6 份野牡丹科植物在不同年份的花期平均日期、最 早日期、最晚日期、最早与最晚日期的相差天数和变异
6

野牡丹异型雄蕊的功能分化

生物多样性 2009, 17 (2): 174–181 doi: 10.3724/SP.J.1003.2009.08317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bf7574227.html, —————————————————— 收稿日期: 2008-12-04; 接受日期: 2009-02-1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11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17864)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7084)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wyqx@https://www.doczj.com/doc/bf7574227.html, 野牡丹异型雄蕊的功能分化 路国辉 武文华 王瑞珍 李新亮 王英强*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省植物发育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1) 摘要: 野牡丹科植物具有形态、大小和颜色显著不同的两种异型雄蕊。关于其异型雄蕊是否具有功能分化还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以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Melastoma malabathricum )为实验材料, 比较了两种异型雄蕊在传粉过程中的功能作用。结果表明, 两种异型雄蕊在形态、花粉量和人工控制实验条件下的结籽数, 以及主要传粉昆虫木蜂(Xylocopa sp.)访花时的行为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说明两种雄蕊在传粉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功能分化: 外轮紫色雄蕊中的花粉为后代提供雄配子, 而内轮黄色雄蕊中的花粉则为传粉昆虫提供食物。但两种雄蕊在花粉活性、花粉组织化学成分和结实率方面差异均不显著, 表明两者在生理上并没有分化。实验结果还表明, 除花前套袋不结实外, 自交、异交和自然对照都具有较高的结实率, 说明野牡丹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主动自交及自交不亲和现象, 为兼性异交。 关键词: Melastoma malabathricum , 花部形态, 花粉, 传粉, 繁育系统 Division of labor of heteromorphic stamens in Melastoma malabathricum Guohui Lu, Wenhua Wu, Ruizhen Wang, Xinliang Li, Yingqiang Wang * Key Laborato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in Guangdong Higher Education,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Biotechnology for Plant Development,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Abstract: Heteranthery in flowers has often been explained by Darwin’s ‘division-of-labor’ hypothesis. In order to test the hypothesis, we examined pollination pattern and the roles of two dimorphism stamens in pol-lination in Melastoma malabathricum ; this species contains two sets of stamens differing markedly in shape, size and color. We found differences 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numbers of pollen grains, seed sets fol-lowing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with stamens removed and pollinator behaviour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stamen. The anther of purple stamens contained more pollen grains than that of yellow stamens. Carpenter bees (genus species) alighted only on the yellow stamens, and grasped their five anthers. Flowers that had their yellow stamens removed set significantly fewer seeds than intact flower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seed set of flowers with purple stamens removed and intact flower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yellow an-thers function to attract pollinators and satisfy the insects’ demand for pollen, and the purple anthers satisfy plant’s need for safe gamete dispersal. However,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pollen viability, histochemistry, or fruit set between anther type, suggesting the lack of physi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Our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s also demonstrate the absence of self-pollination and agamospermy in Melastoma malabathricum , and that the breeding system is facultative xenogamy. Key words: Melastoma malabathricum , floral morphology, pollen, pollination, breeding system 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有花植物花部结构的变异远远高于其他器官(Barrett, 2002)。为了繁殖成功, 有花植物进化出各种各样的花部特征来吸引传粉 昆虫, 如为传粉者提供花蜜、花粉、栖息地等。大约有20,000种有花植物仅以花粉作为诱物来吸引昆虫(Michener, 2007; Luo et al., 2008)。这些植物面临

植物物候观测

植物物候观测 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变化而形成的植物发育节律,叫做物候。在植物一年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每一个生长发育阶段叫做物候期。物候是综合性气象条件对植物影响的反映,利用物候指导农业生产和各种科研活动,比平均温度、积温和节令都要准确。 物候观测简单易行,随地可做。主要用眼睛观察,用手记录,不需要仪器设备。但是,大自然的季节变化是大范围的,各地区之间互有关联,同时又因为不用仪器观测,容易发生偏差,所以就要求各地区的观测对象、观测标准和观测方法必须一致,否则观测记录就不能和其他地区比较,费了人力,却不能普遍使用。 一、物候观测的植物种类 物候观测最主要的问题是选定观测的植物种类,以便使全国各地的物候观测工作协调一致。我国已经拟定了统一观测的种类供各地观测时选定。现将中国温带、亚热带地区物候观测常见植物种类列举如下。 1.木本植物 (1)乔木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 圆柏(桧)Sabina chinensis(L.)Ant.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加杨Populus canadensis Maench. 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Garr. 垂柳Salix babylonica L. 胡桃Juglang regia L. 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 榆Ulmus pumila L. 桑Morus alba L. 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 苹果Malus pumila Mill.

野牡丹子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野牡丹子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拼音名】Yě Mǔ Dān Zǐ 【英文名】Fruit of Common Melastoma 【别名】豹牙郎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野壮丹的果实或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0.5-1.5m。茎印四棱形或近圆柱形,茎、叶柄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毛。叶对生;叶柄长5-15m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广卵形,长4-10cm,宽2-6cm,先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全缘,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基出脉7条。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3-5朵,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2;苞片、花梗及花萼密被鳞片产太糙伏毛;花梗长3-20mm;花5数,花萼长约2.2cm,裂片卵形或略宽,与萼管等长或略长,先端渐尖,两面均被毛;花瓣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3-4cm,先端圆形,密被缘毛;雄蕊

5长5短,长者药隔基部伸长,弯曲,末端2深裂,短者药室基部具一对小瘤;子房半下位,5室,密被糙伏毛,先端具一圈刚毛。蒴果坛状球形,与宿存萼贴生,长1-1.5cm,直径8-12m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120m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开阔的灌草丛中,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财及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通经下乳。主崩漏;痛经;经闭;难产;产后腹痛;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泡酒。 【附方】①治子宫出血:野牡丹子五钱,炒黑煎水服。(《陆川本草》)②治乳稀少:野牡丹干果五钱,或加穿山甲三钱,通草二钱,猪脚一节,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

不同野牡丹品种的扦插技术研究

野牡丹科植物为草本、灌木或小乔木。单叶, 对生或轮生,叶片全缘或具锯齿,通常为3~5(7) 基出脉,花两性,常4~5数,花瓣常颜色鲜艳。 我国有25属,160种,25变种,主产西藏至台湾、 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1]。近年来,野牡丹科植物因其观赏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引进了大量 野牡丹科的植物,包括巴西野牡丹(Tibouchina semidecandra)、角茎野牡丹(Tibouchina granulosa)、粉苞酸脚杆(Medinilla magnifica)等[2]。野牡丹科植物的繁殖方法主要包括扦插、播种和组培,其中扦插作为繁殖高效且成本低廉的方式而采用最多[9-11]。林秋金等[3]认为,用100mg/L的NAA处理角茎野牡丹的顶部枝条能取得较好的扦插效果,角茎野牡丹的扦插生根率和扦插时间有关。刘秀香在对细叶野牡丹的扦插研究中发现,春季使用顶部枝条和红壤∶谷壳灰=4∶1的基质,为扦插细叶野牡丹的最 Vol.39熏No.5 2019年5月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第39卷第5期May.2019 不同野牡丹品种的扦插技术研究① 罗帅1)②刘晓洲1)王永淇1)赵阳阳1) 谭广文1)周仁超2)李子华1)③ (1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00曰 2中山大学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以野牡丹新品种‘天骄’、‘超群’、‘心愿’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对3个品种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泥炭作为基质对3个品种的扦插效果最佳。适用于‘天骄’、‘超群’、‘云彩’3种野牡丹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分别是使用500mg/L IBA、500 mg/L ABT和200mg/L ABT浸泡插穗15min。 关键词野牡丹;扦插;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 中图分类号S566.1;S144.3文献标识码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9.05.007 The Differences in Rooting of Melastoma L.Varities Cuttings LUO Shuai1)LIU Xiaozhou1)WANG Yongqi1)ZHAO Yangyang1) TAN Guangwen1)ZHOU Renchao2)LI Zihua1) (Puba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TD.,Guangzhou,Guangdong510600; School of Life Sciences,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275) Abstract Semi-lignified branches of Melastoma cultivars'Tianjiao','Chaoqun'and'Xinyuan'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rooting of their cutting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at was the best substrate and that the best treatments with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for'Tianjiao','Chaoqun'and'Xinyuan'were500 mg/L IBA,500mg/L ABT and200mg/L ABT,respectively,with which cuttings were soaked for15 mins. Keywords Melastoma L.;cuttage;substrate;plant growth regulators ①基金项目:广州市越秀区瞪羚企业专项“泛热带地区野牡丹科种质资源收集及野牡丹属新品种的培育与应用示范” (No.2018-GX-001)。 收稿日期:2019-04-08;编辑部E-mail:rdnk@https://www.doczj.com/doc/bf7574227.html,;编辑:白净;排版:白净。 ②罗帅(1993~),男,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E-mail:1013873725@https://www.doczj.com/doc/bf7574227.html,。 ③通讯作者:李子华(1983~),男,学士,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花卉与景观设计,E-mail:155044075@qq. com。 30 --

城市常见观花植物花期物候观测报告c(精)

城市常见观花植物花期物候观测报告 ①乔灌木 1、白玉兰(木兰科木兰属) 时间地点:3月10日化工院旁边的小树林 习性:喜阳光充足和湿润的环境,不宜长期在碱性土壤生长,栽植应选择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和肥沃的地方。花前应有充足的水份和肥料,以促其花大香浓。 花期物候:白玉兰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径粗可达200厘米,树冠幼时狭卵形,成熟大树则呈宽卵形或松散广卵形。冬芽密被淡灰绿色长毛。叶互生。花先叶开放,直立,钟状,芳香,碧白色,有时基部带红晕。聚合果,种子心脏形,黑色。花期2—4月,果期9—10月 2、樱花(蔷薇科李属) 时间地点:3月25日樱花大道 习性:多为落叶灌木。对气候,土壤适应范围较宽。喜光、耐寒、抗旱,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良好。 花期物候:落叶乔木,树皮暗栗褐色、光滑。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缘具芒半成熟齿;花白色或粉红色,花期4月。 3、红花继木(金缕梅科继木属) 时间地点:3月27日校园绿篱 习性:喜光,稍耐阴,但阴时叶色容易变绿。适应性强,耐旱。喜温暖,耐寒冷。萌芽力和发枝力强,耐修剪。耐瘠薄,但也适宜在肥沃、湿润的微酸性土壤(pH 以5.5-6.5为宜)中生长。

花期物候:常年红小灌木,小枝有茸毛,叶革质卵形,嫩叶淡红,4~5月间开淡紫色花 4. 深山含笑(木兰科含笑属) 时间地点:2-3月地球仪旁 习性:喜温暖、湿润环境,有一定耐寒能力。喜光,幼时较耐阴。自然更新能力强,生长快,适应性广,4~5年生即可开花。抗干热,对二氧化硫的抗性较强。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而湿润的酸性砂质土。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该树种材质好、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病虫害少少,是一种速生常绿阔叶用材树种。 5、西府海棠(蔷薇科苹果属) 时间地点:4-5月地球仪旁 习性:喜阳光,不耐阴,对严寒有较强的适应性。耐干旱,喜土层深厚、肥沃微酸性至中性土壤。 6、红叶李(蔷薇科李属) 时间地点:3月25日 19栋门口 习性:喜光,在蔽荫条件下叶色不鲜艳。喜较温暖、湿润的气候,不甚耐寒。较耐湿,可在粘质土壤生长。根系较浅。萌枝力较强,生长旺盛。 花期物候:落叶小乔木。幼枝、叶片、花柄、花草、雌蕊及果实都呈暗红色。叶片椭圆形,卵形,具重锯齿。花常单朵,有时2~3朵聚生,粉红色,果实近球形。花期3—5月,果期6—7月。 7、垂丝海棠(蔷薇科李属) 时间地点:3月25日 19栋门口

植物物候观察

植物物候观察 一.实验目的 学习植物物候的观测和记录方法,分析生境差异对植物物候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物候与物候学 简单地说,物就是生物,候就是气候,所谓物候就是生物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周期性的关系,如桃花开放,柳枝吐绿等。指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动物的冬眠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物候学是研究植物、动物和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又称生物气候学。 物候学与气候学相似,都是观测各个地方、各个区域、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科学,都是带地方性的科学,但又有所不同: 物候学是通过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枯荣,动物的来往生育,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和它对动植物的影响,也可通过动植物行为推知过去或将来的气候变化。 气候学是观测和记录某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而推求其原因和趋向。2.物候观测的意义 长期而系统的物候观测可以指导农业、园林也可以表现气候变化,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现在国内外的物候观测也正逐步向着系统化、长期化发展,并开始了全球网络化的进程。具体作用如下: (1)农林业应用 预报农时 作物培养与植物引种 植物造林 (2)物候观测与地球观测系统 物候观测是地球观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候观测可以为卫星观测资料(遥感资料)的校准提供重要依据 (3)生态学研究 物候过程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有助于了解物种竞争与生态系统的种群竞争; 有助于了解碳、氮、水等主要生态系统过程; 有助于了解物种的迁移、适应与产出; 有助于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授粉等等) 3.木本阔叶植物的物候期划分 (1)萌动期 芽开始膨大期:当植株的1-2个小枝上,芽的鳞片开始分开,侧面显露淡色的线

(整理)小时候吃过的野生植物

家乡可食用植物 1.稔仔 中文学名:桃金娘 拉丁文:Rhodomyrtus tomentosa 科属:桃金娘科、桃金娘属 灌木;嫩枝有灰白色柔毛。叶对生,革质,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圆或钝,常微凹入,有时稍尖,基部阔楔形,上面初时有毛,以后变无毛,发亮,下面有灰色茸毛,离基三出脉,直达先端且相结合,网脉明显;花有长梗,常单生,紫红色;花瓣5,倒卵形;浆果卵状壶形,熟时紫黑色;花期4-5月。 食用: ①直接食用果实:果实为浆果,每年七月末至九月下旬成熟,成熟时红色或者紫黑色,手指般大小,成熟时果肉红色,味甘。直接采摘,洗净,去皮,即可食用。 ②果实泡酒:采摘果色为红色的果实(果实已成熟),洗净,暴晒至干,清蒸。选用38度以上的白酒对其进行浸泡,因个人口味,可适当加入枸杞子、桂圆、红枣等,浸泡半年以上即可饮用,浸泡时间越长,味越香醇。

2.捻地稔 中文学名:地菍 拉丁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科属:野牡丹科、野牡丹属 小灌木;茎匍匐上升,逐节生根,分枝多,披散,幼时被糙伏毛,以后无毛。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急尖,基部广楔形,全缘或具密浅细锯齿,3-5基出脉,叶面通常仅边缘被糙伏毛,有时基出脉行间被1-2行疏糙伏毛,背面仅沿基部脉上被极疏糙伏毛,侧脉互相平行;叶柄被糙伏毛。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3朵,基部有叶状总苞2,通常较叶小;花梗被糙伏毛,上部具苞片2;苞片卵形,具缘毛,背面被糙伏毛;花萼管被糙伏毛,毛基部膨大呈圆锥状,有时2-3簇生,裂片披针形,被疏糙伏毛,边缘具刺毛状缘毛,裂片间具1小裂片,较裂片小且短;花瓣淡紫红色至紫红色,菱状倒卵形,上部略偏斜,顶端有1束刺毛,被疏缘毛;果坛状球状,平截,近顶端略缢缩,肉质,不开裂;宿存萼被疏糙伏

校园植物物候及秋色变化观察与分析

校园植物物候及秋色变化观察与分析 摘要:为加深对校园植物物候及秋色变化的理解,通过亲自观察、记录、总结、分析来完成这项实践性作业。 关键词:物候、秋色变化、园林应用 引言:大自然充满了神奇的色彩,所以植物秋叶、秋色的变化自然也是每年秋季里一道惹人喜爱的风景。当然了,绚烂的叶色对表现园林的季相变化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文: 一、物候与物候期 1、对物候和物候期的理解: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物候或物候现象;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器官的动态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为物候期。 2、本次实践作业记录的落叶物候观察统计表: 校园树木落叶物候观察统计表 树种生长地点 开始变 色期 完全变 色期 变色 结果 落叶开 始期 落叶 盛期 落叶 末期 白 蜡 森工楼北侧第一棵9.25 10.22 黄色10.5 10.12 10.25 黄 金 树 正门内靠墙第一棵9.25 10.25 黄色10.18 11.5 11.18 梧 桐 林业喽与生物楼间10.25 11.18 黄色11.5 11.25 11.18

银 杏1 银杏大道与二食路岔 口 10.11 10.25 黄色10.29 11.5 11.21 银 杏2 银杏大道与研究生楼 交叉点 9.29 10.25 黄色10.25 11.1 11.12 3、通过上表进行简单分析: 通过分析上表,不难看出各植物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物候特征。所以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总结得出影响植物物候期的因素及具体表现: 1)同地区,同气候,不同的植物物候表现不同; 2)同地区,同气候,同物种不同品种的物候不同; 3)同品种,不同地区的的植物物候不同; 4)同品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植物气候不同; 5)海拔不同,物候状况不同; 6)同一棵植物不同部位,物候状况不同; 7)生长条件不同,物候不同。 4、物候观察的意义: 理论上讲,物候观察可以为园林树木种植设计、选配树种、形成四季景观提供依据。也可以为园林树木栽培(包括繁殖、栽植、养护与育种)提供生物学依据。 但单就我们的这次时间内容而言,这样的一项物候观察项目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校园植物物候及秋色变化的理解,同时通过自己亲自记录、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燃起对树木学的求知欲,加强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秋色叶变化 1.以下是在本次实践过程中记录的秋色叶变化的图片:

枣树物候期观察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枣树物候期观察实验报告 篇一:园林综合实验---物候期观察 要求: 1.每组观察的植物种类(或同种树棵树)按小组成员数量观察(如一组6人,就观察6种植物或六颗植物),按下列的表格填写。 2.所调查的植物可从后面表格中选择,亦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 (六)园林树木物候期观察 一、实验目的 物候期的观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随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观察记载园林树木器官相应的生长发育进程。在园林植物科研或生产上,均要进行物候期的观察,积累资料,进行比较,作为植物选择、配植、养护管理时的技术参考。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 直尺、温度计、放大镜、记录本等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园林树木物候期观察要点

园林树木年生长周期可划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而物候期的观察着重生长期的变化。其观察记载的主要内容有:芽萌动、展叶、开花、果实成熟、落叶等。具体到个别树种,物候期还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记载方法,甚至在每个物候内亦根据试验要求,分出更细微的物候期。观察时各树种间物候期的划分界线要明确,标准要统一。在具体观察时应附图说明,以便参考比较。 (1)叶芽的观察 芽萌动期:芽开始膨大,鳞片已松动露白。开绽期:露 出幼叶,鳞片开始脱落。(2)叶的观察 展叶期:全树萌发的叶芽中有25%的芽的第一片叶展开。 叶幕出现期:85%以上幼叶展开结束,初期叶幕形成。 叶片生长期:从展叶后到停止生长的期间。要定树、定枝、定期观察。叶片变色期:秋季正常生长的植株叶片变黄或变红。 落叶期:全树有5%的叶片正常脱落为落叶始期,25% 叶片脱落为落叶盛期,95%叶片脱落为落叶终期。最后计算从芽萌动起到落叶终止为果树的生长期。 (3)枝的观察:新梢生长期:从开始生长到停止生长止,定期定枝观察新梢生长长度,分清春梢、秋梢(或夏梢)生长期、延长生长和加粗生长的时间,以及二次枝的出现时期等;并根据枝条颜色和硬度确定枝条成熟期。

木本、草本植物的物候学观测

木本、草本植物的物候学观测 (转自“园林学习网”https://www.doczj.com/doc/bf7574227.html,/thread-35196-1-1.html) 木本植物 (1)芽膨大开始期。裸芽植物主要是看芽的大小来判断,鳞芽植物是当芽的鳞片开始膨大,芽的侧面露出淡绿色的线形或角形时为芽膨大开始期。但不同植物又有些差异,其特征是:侧柏叶芽膨大是鳞片张开,中间露出紫褐色的芽,雄花芽膨大是褐色的雄花芽出现浅色的条纹;松属是当顶芽的鳞片开裂反卷,出现黄褐色的线缝;榆树是芽的鳞片边缘有绒毛出现;玉兰是春天绒毛状外鳞片顶部开裂;刺槐是在春季旧叶痕上有突起,出现人字形裂口;槐树是带绒毛的褐色隐闭芽露出绿色;枣树是冬芽上出现新鲜的棕黄色绒毛;栾树是芽中出现黄色的毛;木槿是当芽突起,出现白色的毛……花芽或叶芽的膨大宜分别记载,如人力不足,也可不分花芽、叶芽,只记最早出现的芽的发育期。芽膨大期的变化比较缓慢,不太显著,若记载不及时,可有半月左右的误差。 (2)芽开放期。其特征是:芽的鳞片裂开,芽的顶端出现新鲜颜色的尖端(如榆树);或是明显看见长出了绿色叶芽(如槐树);或是带有锈毛的冬芽出现黄棕色的线缝(如枫杨);有些植物的花芽开放,也就是花蕾出现(如玉兰)。芽膨大与芽开放期不易分辨的,就记为芽开放期。 (3)展叶期。观测植株上第一片叶子完全展开时为展叶始期;树上半数枝条上的小叶完全展开时为展叶盛期。针叶树,当幼针叶从叶鞘中开始出现时,就是展叶始期;当新针叶的长度达到老针叶长度的一半时,就是展叶盛期。 (4)花蕾或花序出现期。在叶腋或花芽中开始出现花蕾或花序的时候。 (5)开花期。应分别记始期、盛期和末期。当树上开始出现完全开放的花时是开花始期。对于风媒传粉的树(如松、柏、落叶松、杨、柳、胡桃、榆、桑、白蜡等属),当摇动树枝而散出花粉时,为开花始期;当树上半数以上的花开放或花序散出花粉,或半数以上柔荑花序松散下垂时(如加拿大杨),为开花盛期(针叶树不记开花盛期);当树上只留有极少数花,和柔荑花序停止散出花粉或柔荑花序大部分脱落时,为开花末期。多次开花是种特殊现象,往往是某些环境因子异常而引起的,也应该记载并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6)果熟期。分别记录果实或种子成熟期、脱落始期、脱落末期。果实或种子的成熟主要根据果实的颜色来确定:如松树是种子的球果变成黄褐色;侧柏是果实变成黄绿色;桧柏是果实变成紫褐色;刺槐和紫藤是荚果发褐色;榆属和白蜡属是翅果由绿色变为黄色或黄褐色;水果是达到采摘的果色。果实和种子脱落期:松属为种子散布,柏属为果实脱落,杨属和柳属为飞絮等。 (7)秋季叶变色期。树木秋季第一批叶子开始变为黄色或红色的时候为变色期。分别记录开始变色期、全部变色期。但应注意与干旱、炎热、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非季节性叶变色分开。 (8)落叶期。当观测的树木秋季开始落叶时为落叶始期;树上的叶子几乎全部脱落为落叶末期。 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单株间物候期的差异较大,为避免偶然性,最好选择40株作为观测对象。当有10%的植株达到某发育期时,记为始期;当有50%植株出现某发育期时,记为盛期;花瓣凋谢,植株上只留有少数花时,记为开花末期。 (1)萌动期。地下芽出土或地面芽变成绿色的日期。 (2)展叶期。分别记载展叶始期和展叶盛期。 (3)开花期。记载花序或花蕾出现期、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开花末期、第二次开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