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丽水电大采取多项举措推进教学改革

丽水电大采取多项举措推进教学改革

丽水电大采取多项举措推进教学改革

丽水电大采取多项举措推进教学改革

新学期伊始,为贯彻“服务学员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丽水电大采取多项措施,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针对电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分基础班和提高班二种类型上课方式,每周安排一个晚上提高班,二个晚上基础班,学员可以根据是否有空、原有水平自由选择上课。

二是改革网络统考课程的教学方式。为帮助本科学生顺利通过统考课程,对网考英语、计算机课程采用单元复习、滚动开课方式授课:每周按照考试题型的知识点为单元,安排周日上、下午各一次,星期二、三晚上各一次授课,每学期共安排四期,滚动上课,这样学员不仅可以自由选择上课时间,还可以自由选择授课内容参加听课。对法学、行政管理等专业尝试以讲座形式大班化地组织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素养。

三是重点抓好基于网络考核课程的教学。一是明确辅导教师和班主任的职责,失职以教学事故论处。二是上好第一次课程、复习课和模拟练习课。三是要求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加入班级QQ群,及时指导督促学生完成网上作业。

四是培育特色专业。学校近期提出将法学、会计学、土木工程培育成特色专业,并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实施方案,以此为突破提高教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的学生到电大学习。

开放教育处

四小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四小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四小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是学校教育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为了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使广大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的教学理念是“把自主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创新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引导教师将课改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打造高效课堂,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理念 1、相信每一个学生能教好。经过课堂教学改革,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特别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

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级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并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苏利平 副组长:王晓瑞乔慧 成员:苏日娜胡宪东及全体教研员 三、具体实施措施 “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

电大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电大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一趋势对电大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了新要求。加之,各类计算机培训学校、证书培训班的兴办,对电大计算机专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前电大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着课程理论落后、课程教学老套、课程开发滞后等问题,应用性和操作性不强,学生动手能力差,项目开发能力弱,毕业设计水平低,不能够很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不能够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电大计算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总结问题,分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性思考。 电大培养的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实际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一趋势对电大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了新要求。加之,各类计算机培训学校、证书培训班的兴办,对电大计算机专业造成很大的冲击。计算机理论发展速度快,设备技术更新快,计算机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也必须要能够适应这种快速的更新,能够跟得上更新的步伐,才能够真正实现电大教育培养的目标。 但是,当前电大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着课程理论落后、课程教学老套、课程开发滞后等问题,应用性和操作性不强,学生动手能力差,项目开发能力弱,毕业设计水平低,不能够很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不能够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发展难题,提高教学质量,是电大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对电大计算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总结问题,分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性思考。 1电大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切实际 电大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没有结合电大自身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设置更准确、更具体、更实用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而是仿照普通高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这样就使得电大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不够,不能很好的把计算机知识学以致用。这样,教学实际效果就与电大的培养目标“重点面向基层的,能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硬件设计、开放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相去甚远。一是课程实用性不强,因为仿照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缺乏对应用软件开发与设计、硬建设计与维护、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站设计与维护、计算机美工设计、计算机动画设计等实用性知识的设计与强化。二是课程设置时间过长。因为计算机软硬件更新速度快,学制过长的话,一些实用性的技术很快就过时了,就会导致学无所用。 1.2 学时安排不恰当。一是有的计算机课程总课时过于集中且相对较短,不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如有的教学计划将《计算机应用基础》集中安

学本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困惑

学本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困惑 王建中 教学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过于重视教师教的地位,而不同程度的忽视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一味的填鸭式灌输知识也许能取得暂时的好成绩,但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学生在这种学习中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变得越来越厌学。也逐渐的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知道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脱离了学校和老师我们的学生还会学习吗?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他们的童年会快乐吗?这些都不由得我们不深思! 新学期初,在市、区教研室的大力支撑下,王校长带领我们探索一条不同以往教育的教改道路——学本课堂。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变革都是艰辛的,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愿意为此前仆后继。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这支不怕困难的团队将上下而求索。以构建真正以学生为主题,以学生身心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新型课堂模式。学校从组织发动到课堂模式的构建以及实验小组的组建,都做了精心的安排。上周五学校还请来了市教研室的李勇老师指导我们的课改实验。我有幸参与了教研,听了二位优秀老师的课,听了李勇老师已经其他语文老师的精彩点评。我对学本课堂有了新的认识。 学本课堂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和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才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一、学本的课堂教师怎么办: 我个人认为学本课堂对老师的个人业务素质、教学基本功、以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要求更高。教师要上好这样一堂课不仅仅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且要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预见性和极强的驾驭力。教师个人也要有很强的业务素质和基本功。教研活动中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比如魏老师没有很好的把握课堂时间,教师板书没有起到榜样作用等。我觉得先要从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入手。 二、探究的内容: 自主探究是学本课堂的核心,是不是所有课本上出现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探究?如果是这样我们的时间从哪里来?拖堂还是利用学生休息的时间加班?我认为学本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探究的内容应该是大部分学生都不太懂的内容。对于学生一看就能明白的没有必要去探究,传统课堂中的一些废话比如:“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以及课堂中可有可无的问题可以完全摒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是真正的让学生满意的课堂。 三、认识与困惑: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精讲的问题,以学生为主题,教师就要树立服务与学生的意识。在课堂中讲民主,以学生个体发展为出发点。探究和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哪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怎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千差万别。他们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早在2千多年前的孔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然而学生却没得到应有的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面对这一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方案就是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否则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否则就是无效教学。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掌握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下面我谈谈我的体会:从形式上来看应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导向性指标之一。实际上深入课堂看一看就不难发现真正落实的却很少特别是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很多课都是少数优生在表演在唱主角变成了老师和优生的交流。具体表象有:答问时以个别优生的回答当作全体的回答练习时以优生的速度决定教学的进程等。我们应反思我们的教学看是不是真正的面向了每一个学生是不是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建立民

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民主我们喊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这一块。究其因就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在做怪。老师难以拉下面子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自然教学氛围也难以和谐。不民主不和谐的教学氛围导致的是学生的思维的压抑唯老师是从这也是为什么学生越到高年级发言的学生越少教学活动难为开展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合作者的关系把自己当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人格对学生不正确的地方不要简单否认要善于引导。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在上海实行的小班化教育他的课堂就好象是一个圆桌会议在学生中间永远有一个座位是为老师留着的。此外象举手发言这应该倡导但对同学不同意见群起攻之各抒己见也可对老师的说法有疑义拥上讲台和老师辩论也可张扬这就是一种气氛如果此时刻意要求学生先举手后回答举手时还不能叫喊等到你喊他讲的时候也许他的思想火花早已不见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学不民主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难以有突破。从内涵上来说课堂教学应有以下指标: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学民主的思想但又不是他的全部内涵。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的确立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在教学目标上以前的教学目标的表述行为主体大都是教师部分地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空而不实的倾向。如:《小足球赛》的教学目标:A 指导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B指导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及措施

涅阳第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 大力开展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对学情了解不够。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情,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造成学生难学、畏学、厌学。 2、重教轻学。主要表现在:教师以“灌输”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侧重考虑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不敢放手或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3、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的培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只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4、缺乏教学后的再思考,对教学中的得失没有及时总结,为日后教学制定有效措施。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的依赖性强。等、靠、拿思想严重。 2、畏难、厌学情绪突出。怕动脑,随意性强。 3、学习习惯差。不会预习、不会自学。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改精神和理念作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加强研究与管理,加大改革

力度,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1、生生达标。使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生生有所学成,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4、授课体现精讲精练。最少用一半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运用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5、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学期末,70%以上的课达到要求。 (2)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培养出优生,保持优生数量,或优生人数增加,或优生成绩有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有所提高或人数有所减少。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展组间竞赛、评比等活动。 2、充分预习原则。对学生的预习做详细的要求,没预习不开讲,先学后教。 3、当堂达标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避免花俏环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生生过关。

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

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把好集中实践环节质量关 ―――沈阳电大分校、教学点05春毕业实践环节顺利完成 毕业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毕业实践环节,把好质量关,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重要课题。本学期我们本着探索、提升、创新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基层分校和教学点毕业实践环节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了分校、教学点集中实践环节顺利、有序、保质、保量地完成。 一、加强集中实践环节管理制度的建设 由于此次基层教学单位共有3000多名学生参加毕业集中实践环节,为了保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我们先后下发了《沈阳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分校、教学点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教育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要求》、《关于聘任沈阳电大基层分校、教学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细节,提出了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 二、加强集中实践环节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们从指导教师的聘任工作入手,下发了《关于聘任沈阳电大基层分校、教学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通知》,面向校内外公开聘任,严格执行指导教师审批程序,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认真审查,加强了对指导教师的系统培训,先后召开2次专业培训会,请校内专业负责人进行指导培训,严把教师资格的关口,努力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指导水平高、实践过得硬的师资队伍。 三、加强毕业论文的阶段性指导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各专业毕业集中实践环节的开题报告这一重要环节的教学工作。我们采取了把市内教学点的学员统一召集到校内,聘请校内开放学院的相关教师统一做了开题报告,而对地处郊县的各分校,我们则由教务处带领相关教师专门去给学员做了开题报告。以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这一集中实践环节有个良好的开端。为了加强毕业论文指导的过程管理,通过下达教师任务书、签署教师责任状、填写指导过程记录等环节来增加对指导教师的约束,同时,在指导工作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填写《沈阳电大指导教师考核表》,在表中有教师对学员的综合评价分析和分校(教学点)对指导教师工作的评价。这些工作的考核结果,将对指导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影响。

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_新基础教育_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

2003年第8期(总第283期) 教育研究 EDUCAT IONAL RES EARCH N o.8,2003 Gener al,No.283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 叶 澜 吴亚萍 [摘 要] 所有教育教学改革都会面临改革与已有评价体系的矛盾、参与改革的实践者与改革之外具有评价权的评价者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新基础教育”自探索性阶段起就遇到的尖锐问题。“新基础教育”研究采取了评价改革贯穿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全过程的策略,改变了评价者在改革之外,评价过程外在于改革过程的传统,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深化和实践推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把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过程与阶段成果不断转化为评价改革的深化过程与重要资源。“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评价系统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诊断性评价与常规性评价为主要构成;第二阶段以原则性评价与比较性评价为主要构成;第三阶段以全程整体性评价与阶段系统性评价为主要构成。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改革;目标评价;过程评价 [作者简介]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亚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 (上海 200062) 一、关于“两类”改革关系的思考 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改革,是“新基础教育”自探索性阶段起就遇到的尖锐问题。称其“尖锐”,是因为它像“拦路虎”一样,使教师不敢走近改革,他们顾虑重重:实验使学生成绩下降影响升学怎么办?学生积极性高纪律差了,班级评比得不到红旗怎么办?其他评课人员(指未参与实验的)持另一套标准,教学大奖赛上不去、职称评不上怎么办?面对这些关系到学校声誉等级、社会认同、经济效益、个人晋升等一大堆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研究人员的我们确实无法直接解决。 其实,这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都会面临的问题:改革与已有评价体系的矛盾;参与改革的实践者与改革之外具有评价权的评价者之间的矛盾。前者属评价改革的标准问题,后者是改革应由谁来评价的问题,它直指改革进程中的评价改革。为此,有人认为,“评价改革”应该走在“学校改革”前面。这也是我们经常能在实践工作者那里听到的一种说法:“考试制度不改革,素质教育无法开展”。循着这条思路,这些年来确实有不少研究试图形成一套新的评价素质教育的标准与测试方法。但一到实践中去,一些教师却反映:这样做比“应试教育”要考的东西和花样还要多,故被嬉称为“素质教育应试化”。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企图走一条通过“终点”改革指挥“起点”改革的路,它至少是对教育改革复杂性缺乏足够认识的产物。 “新基础教育”研究采取了评价改革贯穿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全过程的策略,打破了“两类改革孰先孰后”式问题的思维定势,改变了评价者在改革之外,评价过程外在于改革过程的传统,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深化和实践推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把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过程与阶段成果不断转化为评价改革的

中央电大钢结构(本)月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1 108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钢结构(本)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将每题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 计36分) 1.在结构设计中,失效概率Pf与可靠指标卢的关系为( )。 A.Pf越大,卢越大,结构可靠性越差 B.Pf越大,p越小,结构可靠性越差 C.Pf越大,卢越小,结构越可靠 D.Pf越大,J9越大,结构越可靠 2.塔架和桅杆的结构形式属于( )。 A.高耸钢结构 B.板壳结构 C.轻型钢结构 D.大跨结构 3.在构件发生断裂破坏前,具有明显先兆的情况是( )。 A.脆性破坏 B.塑性破坏 C.强度破坏 D.失稳破坏 4.以下关于应力集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应力集中降低了钢材的屈服点 B.应力集中产生同号应力场,使塑性变形受到限制 C.应力集中产生异号应力场,使钢材变脆 D.应力集中可以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 486

5.钢材在低温下,冲击韧性(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确定 6.对钢材的疲劳强度影响不显著的是( )。 A.应力幅 B.应力集中程度和残余应力 C.钢材的静力强度 D.应力循环次数 7.螺栓的性能等级“m.n级”中,小数点前的数字表示( )。 A.螺栓成品的抗拉强度不小于m×lOOMPa B.螺栓材料的屈强比 C.螺栓材料的屈服点 D.螺检成品的抗扭强度不小于m×lOMPa 8.焊缝长度方向与作用力垂直的角焊缝是( )。 A.正面角焊缝 B.侧面角焊缝 C.斜角焊缝 D.混合焊缝 9.试验表明,对缺陷比较敏感的对接焊缝是( )。 A.受压的对接焊缝 B.受剪的对接焊缝 C.受拉的对接焊缝 D.以上都不是 10.螺栓群的抗剪连接承受轴心力时,螺栓受力沿长度方向的分布为( )。 A.均匀分布 B.一端大、一端小 C.两端大、中间小 D.两端小、中间大 11.下列关于高强度螺栓连接抗滑移系数说法有误的是( )。 A.摩擦面抗滑移系数的大小与连接处板件接触面的处理方法有关 B.抗滑移系数值随被连接板件接触面间的压紧力减少而降低 C.摩擦面抗滑移系数的大小与和板件的钢号无关 D.抗滑移系数越大对连接越有利 12。轴心受力构件主要包括( )。 A.轴心受压构件和轴心受拉构件 B.轴心受弯构件和轴心受拉构件 C.轴心受扭构件和轴心受拉构件 D.轴心受剪构件和轴心受压构件 487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9页

打造智慧型课堂,推动学校特色创建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当前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 1.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解读不够,渗透不足,无法成为全校师生精神层面的共识,难以成为师生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如“用优质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办学理念中,何为“优质的教育”?实现“学生终身发展”必须培养的重要素质有哪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何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办学理念如何指导课堂教学、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中渗透等问题均不够明确。 2.学校的整体工作发展均衡,但重点工作不突出;围绕上级检查的应急性工作完成出色,但突出学校个性特色的长效性工作不明确;教干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投入的精力明显不足。 3.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方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或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在教师工作的量化评估和评聘措施中,绝大多数的制度沿用了十年前学校开始实行四制改革所制定的相应制度和规定。从教育大环境来看,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教师、学生、课程实施等方面评价办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学校在这些方面进行的相应的制度改革和调整总体来看是不到位的,尤其是教师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的导向性评价方面已经有落后于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迹象。在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性评价方面,虽然学校也做出了诸如“星级评价激励”制,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袋等改革措施,但受诸多因素的限制,相应措施的落实仍然停留在形式的层面,可操作性和评价主体主动实施的愿望均不够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导向作用仍不明显。 4.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中常规工作完成细致到位,但缺乏创新性的工作思路。纵观学校本学年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抓好教学策略的学习、抓好常态课、借助“课堂教学活动月”开展课堂达标系列活动、突出抓好课堂教学听评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名师、

浅谈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浅谈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胡淑玲 一、我国电大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在实践中尝试改革总结经验,使我国电大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电大规模的扩大,我国的电大教育呈现出了具有自己个性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争创特色。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电大正在逐步改善教育结构,教育质量也有所增强。 但我国电大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成就同时,我们也感到电大教育的改革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一些多年积淀下来的深层次的、关键性的问题已为阻碍电大教育改革的“瓶颈”。 1、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的力度不大,改革层次不深 任何事物的改革都需要观念先行,电大教育改革也不例外。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是先导,是电大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前提。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更新不足,宣传、讨论力度和深度不够。虽然广大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需在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但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仍顽固的束缚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严重的制约着电大教育改革思路的形成和实现。在指导思想上,过分强调社会本位价值观,导致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功利主义倾向,重共性要求,忽略人的发展。在人才培养上忽视对个性发展需求的认可和引导,实行由中央电大统一制定专业目录,并因此导致了各省电大制定了统一的培养目标,统一的培养规格,统一的专业教学计划,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电大教育在思想上的偏颇及人才培养上

单一化,致使我国的电大毕业缺乏个性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也不能适应当今世界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2、教育体制改革速度过慢,手段不硬,配套措施不够 教育是一个系统,包括若干个子系统,任何一个子系统的滞后,都会影响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电大教育体制改革也如此,需要各个方面都随之进行相应的改革,同是也需要与之相协调配套的外部环境。任何一方面如果力度不大、手段不硬、速度不快都会影响整个电大教育体制的改革。目前,电在内部管理体制革力度不大,外部又缺乏与之相协调的配套措施,已严重阻碍了电大教育教学发展的进程。体制改革关系到各方面的切身利益,想要改革得彻底必须在考虑各方面利益的同时,从大学的根本任务——培养人才这个共同大目标出发,顾全大局,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一套管理体制已严重制约了有利于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进展。电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则从外部制约了有利人才的个性发展。我们现在运行的教学制度主要是学年学分制,按招生计划,二或三年成绩合格即毕业。成绩不合格的由可以弃学,但学习成绩优异者提前毕业就非易事了,即使学分满了,也要等三年才可以发文凭。而中央电大的注册视听生的必修课,成绩一般要在考后三个后左右才有,即使成绩全部合格,办理一个毕业证书大概也要半年左右,太死板了,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升学机会。 3、教学方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 电大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这是在电大教育教学中经常探讨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我们现行的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制定的,它兼顾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两个方面,应该说是比较完善的。但是我们在具体贯彻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过分强调社会需求,忽视个人需求,某种程度上将“全面发展的人”狭隘地理解为“基本相同的人”。在我们电大教育实践中,总以为让学生单一地达到了毕业标准就完成任务了,但是这些同一模子铸造出来的教育产品至少是以牺牲了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特长等换来的。实际上这是与电大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

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分析

庙头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分析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全体老师肯钻研,勇创新,对课程理念有了更加深刻和清晰的认识,理清了头绪,抓住了特色,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教师们以教学为主阵地,努力实践着课程改革带来的新理念,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课改以来,我校的实验教师逐步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自主探究,寓学于乐。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是本次课改的中心任务之一。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感兴趣的不是来自活动的结果或事物,而是来自活动本身。为此,我校实验教师针对教材的特点,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融游戏、活动于语文学习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成 了学习的乐园。 案例1:李妮老师展示的声母学习的起始课“b p的发音和拼读”时,课堂上,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宝贝”、“贴花瓣”、“摆字母”、“做试验”……独特、有趣的教学设计,吸引着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吸引着每位观摩课的教师,原来只要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空间,枯燥、难学的拼音也可以在这么轻松的玩中学会。 李老师教学学生深感枯燥乏味的拼音时,就通过多媒体将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皮卡求带进课堂,由他带领学生进行闯关游戏,在进入创声母这一关时,老师便把学生易混的d、b、q、p采用变魔术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多媒体动画演示猜一猜,自己看看还有哪个拼音字母也可以变个魔术, 考考大家,此时,即使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积极的变起魔术来,孩子们在玩中,动手、动脑、动口,进行着有效的自主学习。 案例2:仲小娟教师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在学习较为枯燥的拼音时,创编了“手指操”,帮助学生记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身边的事物创造性的识记拼音。 安玉娴老师在持教《触摸春天》时,也把生字教学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小小盲童创奇迹,花间流连触春意。生活权利要珍惜,缤纷世界属于你。”编成了儿歌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愉快的读着,兴奋地做着,在同时巩固了生字,复习了熟字,渗透了识字,还进行了健身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尊重差异,以学定教。 一年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程度也各不相同,学习基础当然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校实验教师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能够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定教。 案例5:周艳老师在执教《字与画》时,根据学情摸底调查,发现本班大多数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识字,课本上的字大多数学生已基本认识,因此,教学时,教师并没有因为本课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而逐图逐字领着学生学习,而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八幅图同时出示,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图与字的关系,然后让已认识这些字

国家开放大学土木工程本钢结构形考任务标准答案1

标准答案1:耐热性差、耐火性好 标准答案2:钢结构 标准答案3:网壳、悬索、索膜 标准答案4:可靠性 标准答案5:构件或连接的强度破坏、疲劳破坏、脆性断裂标准答案6:造型美观 标准答案7:屈服强度 标准答案8:弹塑性阶段 标准答案9:塑性阶段 标准答案10:钢材内部组织的优劣 标准答案11:越大 标准答案12:塑性 标准答案13:越好 标准答案14:碳含量增加,可焊性增强 标准答案15:硅和锰 标准答案16:时效硬化 标准答案17:疲劳破坏 标准答案18:静力强度 标准答案19:脆性破坏 标准答案20:高建钢 标准答案21:对 标准答案22:错 标准答案23:错 标准答案24:错 标准答案25:对 标准答案26:对 标准答案27:错 标准答案28:对 标准答案29:错 标准答案30:对 标准答案31: (1)轻质高强,承载能力大; (2)钢材材性好,可靠性高; (3)工业化程度高; (4)抗震性能好; (5)气密、水密性好; (6)易于锈蚀; (7)耐热性好、耐火性差; (8)绿色环保无污染; 标准答案32: (1)能承受在正常使用和施工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2)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标准答案33: (1)高性能钢材的研制与应用; (2)分析理论与分析方法的发展; (3)新型结构形式的研究与应用; (4)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 标准答案34: 深化设计是在设计施工图之后进行的,根据设计施工图的平立面布置图,节点大样,按照钢规的设计要求确定钢构件的加工尺寸,遵照《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方便加工制造和现场安装的原则,确定连接形式,考虑材料的供料尺寸、运输能力和现场吊装能力等条件确定构件的拼接或分段位置。然后,根据制图标准和加工厂的图纸表达要求和习惯绘制完整的加工制造图和现场安装布置图,并提供制造,安装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和表格。 标准答案35: 钢主要由铁和碳组成。铁是钢材的基本元素,纯铁质软,在碳素结构钢中约占99%;碳和其他元素仅约占1%,但对钢材的力学性能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碳含量增加,钢的强度提高,而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下降,同时恶化钢的可焊性和抗腐蚀性。硫和磷(其中特别是硫)是钢中的有害成分,会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可焊性和疲劳强度。高温时,硫使钢变脆,谓之热脆;低温时,磷使钢变脆,谓之冷脆。氧和氮都是钢中的有害杂质,使钢热脆;氮使钢冷脆。硅和锰是钢中的有益元素,都是炼钢的脱氧剂,使钢材的强度提高。含量不过高时,对塑性和韧性无显著的不良影响。 标准答案36: 它强度高,可减轻自重,节约钢材,综合性能好,如抗冲击性强、耐低温和腐蚀,有利于延长使用年限。塑性、韧性和可焊性好,有利于加工和施工。 标准答案37: 钢材性能随温度变动而有所变化。总的趋势是:温度升高,钢材强度降低,应变增大;反之,温度降低,钢材强度会略有增加,塑性和韧性却会降低而变脆。温度升高,约在250℃以内钢材性能没有很大变化,430℃~540℃之间强度急剧下降,600℃时强度很低不能承担荷载。但在250℃左右,钢材的强度反而略有提高,同时塑性和韧性均下降,材料有转脆的倾向,钢材表面氧化膜呈现蓝色,称为蓝脆现象。当温度在260℃~320℃时,在应力持续不变的情况下,钢材以很缓慢的速度继续变形,此种现象称为徐变。当温度从常温开始下降,特别是在负温度范围内时,钢材强度虽有提高,但其塑性和韧性降低,材料逐渐变脆,这种性质称为低温冷脆。 标准答案38: 疲劳破坏过程经历三个阶段:裂纹的形成,裂纹的缓慢扩展和最后迅速断裂。钢构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总会在钢材内部质量薄弱处出现应力集中,个别点上首先出现塑性变形,并硬化而逐渐形成一些微观裂痕,在往复荷载作用下,裂痕的数量不断增加并相互连接发展成宏观裂纹,随后断面的有效截面面积减小,应力集中现象越来越严重,裂纹不断扩展,最后当钢材截面削弱到不足以抵抗外荷载时,钢材突然断裂。

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如何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一种挑战。改变传统的、低效的、灌输式的应试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对于这样一项大动作的改革,我们每一位从教人员都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细致的研究,精心的准备,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去落实,去总结,去升华,得出符合本校本班学情的教学改革之路。在教学改革中教师是具体的执行者,所以,教师应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并开始尝试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从而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寻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理性地分析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优势和劣势,力求扬长避短,理性地思考如何让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力求使学生的群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行理性的思考将有利于我们深入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灌输式的班级授课模式由来已久,它之所以能发展至今,难以改变,必定有其存在的优势;这种授课方式单一,教师操作简单,准备什么讲什么,或者说讲什么准备什么,很少考虑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即使是有人提出问题也是少之又少,针对班容量大的现实情况,这种授课方式比较容易操作。同时应试教育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其主要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其它教育,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妨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作为唯一标准,挫伤了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 教育发展至今日,提出课堂改革,也就成为必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个人和学生群体的作用,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2勇于放手,相信学生并充分地予以鼓励 传统的教学是一节课时间几乎完全由教师掌控,有时还要提前和错后,使一节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庄寨镇教委 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措施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专家报告会后,大部分学校的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课改之中,但还有部分教师看不清目前全县教改形势而迟迟未动,经教委研究,就如何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如下推进教学改革实施措施: 1、召开全体师生会议,全面推行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消除教师在实施教改中的一些疑虑,如实施教改是否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应如何掌控课堂、如何实现课堂是学生学习、质疑答疑、理解、消化、应用的课堂,而不是教师的个人展示、如何评价教师与学生,各教学环节中师生如何做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等等。消除疑虑,全面展开。 2、学校要继续安排“合作、探究”示范课,让全体教师“改有所学”,尽快掌握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3、强化备课管理,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严格按照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备课,教导处、备课组认真审查,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 4.采取有力的行政手段和严格的管理。 任何新的教学模式要想让老师们接受,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仅有思想教育、业务指导以外,还要有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正面引导和强制管理相结合,教育全体教师进行课改责无旁贷。 在课改这方面没有年龄区别、学科区别。通过督查课堂,没有进行改革的教师,要在思想上、业务上等全面帮扶。 5、严禁在教改过程出现师生上课无激情,师生配合较差而造成学生学业成绩下滑现象的出现。 6、继续搞好课堂评价改革,进一步细化对学生的评价办法,做到课堂评价、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学期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形成相互督促、互相学习、彼此竞争的良好学习局面。 7、制定教改奖励办法,对在推进教改中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 8、凡在教改中出现不认真学习教改理论、方法,不下功夫培训学生的教师,一经发现学校要给于严厉批评,劝其限期改正。

2020电大《钢结构》(本) 简答题及计算题

钢结构 三、简单题 1.钢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1)轻质高强,承载能力大;(2)钢材材性好,可靠性高;(3)工业化程度高; (4)抗震性能好;(5)气密、水密性好;(6)易于锈蚀;(7)耐热性好、耐火性差;(8)绿色环保无污染; 钢结构焊接连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答:优点 (1)焊件间可以直接相连,构造简单,制作加工方便;(2)不削弱截面,节省材料;(3)连接的密闭性好,结构的刚度大;(4)可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焊接结构的质量。 缺点 (1)焊缝附近的热影响区内,钢材的金相组织发生改变,导致局部材质变脆; (2)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使受压构件承载力降低; (3)焊接结构对裂纹很敏感,局部裂纹一旦发生,容易扩展至整个截面,低温冷脆问题也较为突出。 2.通常情况下,结构需满足哪些基本功能? (1)能承受在正常使用和施工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2)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3)具有足够的耐久性;(4)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3.钢结构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高性能钢材的研制与应用;(2)分析理论与分析方法的发展;(3)新型结构形式的研究与应用;(4)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 4.钢结构的深化设计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深化设计是在设计施工图之后进行的,根据设计施工图的平立面布置图,节点大样,按照钢规的设计要求确定钢构件的加工尺寸,遵照《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方便加工制造和现场安装的原则,确定连接形式,考虑材料的供料尺寸、运输能力和现场吊装能力等条件确定构件的拼接或分段位置。然后,根据制图标准和加工厂的图纸表达要求和习惯绘制完整的加工制造图和现场安装布置图,并提供制造,安装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和表格。5.举例说明不同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答:钢主要由铁和碳组成。铁是钢材的基本元素,纯铁质软,在碳素结构钢中约占99%;碳和其他元素仅约占1%,但对钢材的力学性能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碳含量增加,钢的强度提高,而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下降,同时恶化钢的可焊性和抗腐蚀性。硫和磷(其中特别是硫)是钢中的有害成分,会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可焊性和疲劳强度。高温时,硫使钢变脆,谓之热脆;低温时,磷使钢变脆,谓之冷脆。氧和氮都是钢中的有害杂质,使钢热脆;氮使钢冷脆。硅和锰是钢中的有益元素,都是炼钢的脱氧剂,使钢材的强度提高。含量不过高时,对塑性和韧性无显著的不良影响。 6.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与碳素钢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答:它强度高,可减轻自重,节约钢材,综合性能好,如抗冲击性强、耐低温和腐蚀,有利于延长使用年限。塑性、韧性和可焊性好,有利于加工和施工。 7.简述温度变化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答:钢材性能随温度变动而有所变化。总的趋势是:温度升高,钢材强度降低,应变增大;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指导思想 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 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 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设置专业模块,有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1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浅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浅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教育而言,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更为重要。在听了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的讲座后,我深深感到:全面而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认真反思当前的课堂教学形式后,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还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忌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漠视工具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除了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外,还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是我们语文教学之本,缺少了“本”,任何道德的说教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不能说,感想谈的漫天飞,经典名句信手拈来,满纸都是错别字的现象,就说明我们的语文教育成功了。纵观我们现在的课堂,一班70多个学生,智力水平参差不齐,家教背景亦是如此,但是,如此大的班容量和千人千性的现状,全要在2个月内学完本学期的语文课本,人人认识和掌握本学期的字词、语法是不容人乐观的。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绝不能只重视“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轻视“知识传授”和“优中差生均衡发展”。我想,只有为学生的生命奠基的语文才是真语文。 二、忌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漠视教师“主导” 当“满堂灌”越来越遭受到语文专家的唾弃的时候,新语文、新课堂、新理念又开始倡导学生本体的回归。诚然,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只能当作冷冰冰的容器被动的接纳,没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创造也就无从谈起。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语文课堂也真正在向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的方向上发展。 但是,今天的语文课堂用所谓的学习“主体性”弱化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语文课堂又出现了一幕:语文教师由以前的“全包办”变作如今的“无作为”。教师的角色异化为: 第一:文本解读的旁观者。传统的教学中,对于文本的解读,教师过多的强加给学生教参的认识和自己的思考。而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教师却三缄其口,做好了倾听的姿态,美其名曰尊重学生的体验。任凭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平台上跳来跳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们的教师只是放下了架子,认真倾听,力求平等,却缺失了对话。 第二:课堂评价的失语者。教师课堂中精彩的评价语,既有对学生认识的纠正,也有对学生的激励,还有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可以说,教师的评价是学生思想的风帆,又是学生思维的火把。它慰藉学生的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智。但是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师更多的是导语和总结的朗诵者。一节课中,评价语言只有“好”“很好”,教师单一的赞美声不绝于耳,评价语显得苍白无力。教学过程没有碰撞,没有争论,没有交流,没有微澜。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学生也不清楚下一步该何去何从,我们也看不到教师引导与点拨的睿智和机敏。 第三:合作探究的缺席者。新课程强调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一节课由于学生的自主,缺少教师的调控,而成为“放羊”课。小组成员参与的面怎样,学生思维的度怎样,活动的有效性怎样,暴露出的问题在哪里,有没有值得在班里弘扬的见解,当教师冷眼旁观的时候,小组活动也只能是挂着新课程的羊头,卖着教学低效或无效的狗肉。 今天的语文课堂,我们尊重学生,但不忽视教师。真正的互动,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真诚的生命的交流与融合。课堂里不能没有教师俯下身子,融入学生的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