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曲面板材零件液压成形技术解读

曲面板材零件液压成形技术解读

曲面板材零件液压成形技术解读
曲面板材零件液压成形技术解读

曲面板材零件液压成形技术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8-12-20

针对传统板材冲压成形中存在的成形极限低、模具型腔复杂,以及零件表面品质差等缺点,发展了板材液压成形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采用液体作为传力介质以代替刚性的凸模或凹模来传递载荷,使坯料在液体压力作用下贴靠凹模或凸模,从而实现金属板材零件的成形。

自从该技术推出以来,在航空航天及汽车领域不断获得应用,特别适于结构形状复杂的零件及冷成形性能差的材料成形,如铝合金、高强钢、高温合金以及拼焊板等。板材液压成形技术现也日渐成为国内外业界的研究热点,并产生了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技术及液体凸模拉深成形新技术。

板材液压成形原理及分类

板材液压成形是利用液体作为传力介质来传递载荷,使板材成形到单侧模具上的一种板材成形方法,根据液体介质取代凹模或凸模可将之进一步分类为充液拉深成形和液体凸模拉深成形。

前者(图1)是用液体介质代替凹模传递载荷,液压则作为辅助成形的手段,可减小普通拉深成形中凸、凹模之间坯料的悬空区,使该部分坯料紧贴凸模,零件形状尺寸最终靠凸模来保证。

图1 充液拉深成形原理

充液拉深成形中的液压作用形成了坯料与凸模之间的摩擦保持效果,提高了凸模圆角区板料的承载能力,抑制坯料减薄和开裂,可有效提高成形极限、减少成形道次。同时,液体从坯料与凹模上表面间溢出可形成流体润滑,促进外围板材进入凹模,缓解了零件表面的划伤。

这一成形技术因其独特优势在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发展出主动背压(预胀)拉深法,其过程是预先胀形,然后拉深,通过预先胀形达到变形硬化的效果。

液体凸模拉深成形(图2)则是以液体介质代替凸模传递载荷,液压作为主驱动力使坯料变形,坯料法兰区逐渐流入凹模,最终在高压作用下使坯料贴靠凹模型腔,零件形状尺寸靠凹模来保证。这一成形法通过合理控制压边力可使坯料产生拉-胀成形,应变硬化可提高曲面薄壳零件的刚性、压曲抗力和抗冲击能力。因此,它非常适于铝合金和高强钢等轻合金板料形状复杂(特别是局部带有小圆角)、深度较浅的零件成形。

图2 液体凸模拉深成形技术

板材液压成形的优点及典型零件

与传统板材冲压加工相比,板材液压成形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 成形极限高

由于充液拉深成形中液压的作用,使坯料与凸模紧紧贴合,产生“摩擦保持效果”,提高了传力区的承载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汽车制造领域的复杂曲面零件,反向液压的作用形成“软拉深筋”,消除悬空区,坯料与模具之间建立起有益摩擦使得凸模底部圆角处坯料的径向拉应力减小,应变轨迹在成形极限图上向左偏移,可大幅提高成形极限,而传统拉深的等双拉应力状态则容易导致拉裂。

2. 尺寸精度高、表面品质好

液体从板材与凹模表面间溢出形成流体润滑,利于板材进入凹模,减少零件表面划伤,所成形零件外表面得以保持原始板材的表面品质,尤其适合镀锌板等带涂层的板材成形。

3. 道次少

可成形复杂薄壳零件,减少中间工序,并可成形具复杂形状的零件,减少退火等耗能工序。

4. 成本低

复杂零件在一道工序内完成,减少多任务序成形所需的模具,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具有上述特点,从零件结构看,适合于成形高径比大或深的筒形件、盒形件、复杂曲面零件等;从材料角度看,适合高强钢、高性能铝合金和低塑性材料的成形。

图3 为铝合金拋物线形零件的充液拉深成形和普通拉深成形的比较。采用充液拉深可一道次实现该零件的成形;普通拉深成形则需六道次,中间过程退火。可见,充液拉深在复杂曲面零件成形中具显著优势,减少成形道次,避免了尖锥底处的破裂。

图3 充液拉深与普通拉深的道次比较

图4是瑞典AP&T公司充液拉深成形的典型零件。采用这一成形技术可以将直径300mm 壁厚1mm的不锈钢坯料几乎全部拉入直径100mm的凹模中,从而形成高度超过200mm的筒形零件,而且,这个过程只需一次拉深即可完成,在传统工艺中往往需要三个道次的拉深过程且每个道次之间需要进行退火处理。

图4 充液拉深成形的典型零件

采用液力成形可以克服铝合金成形性能的局限性,实现高效的零件制造,并利用变形强化减少成形件的弹复,保证其尺寸精度。如某A1100铝合金拋物线曲面接收器件,直径达2.4m,壁厚4.5mm,采用液力成形制造,可以通过高压液体介质使板材各部位完全与模具贴

合,成形件相比常规成形工艺具有更好的曲率精度和表面品质。又如某型号飞机发动机

A2024唇口零件,采用液压成形工艺,通过切边—压边—拉胀复合成形即可完成所有结构尺寸的精密成形,而若采用传统冲压工艺时,该零件的制造却需要20个工序才能完成。

近年来,液压成形技术从筒形零件充液拉深逐渐向复杂板料零件成形发展。图5是液压成形的复杂板材零件,图5a是日本冈野铁工所开发的A6022铝合金汽车翼子板,采用充液拉深可克服因材料塑性低导致的成形困难,为汽车轻量化提供技术手段。

图5 复杂零件液压成形

图5b为DC04碳钢复杂板材零件,该零件形状复杂,相对较浅,普通拉深凸凹模型面复杂且调试困难,而采用充液拉深成形技术只需制造与其形状尺寸一致的凸模,液压充当软凹模,无须加工与凸模匹配的复杂凹模型腔,可降低模具成本。

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技术

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的原理如图6所示。该技术是在现有充液拉深技术的基础上,辅以独立于液室压力pc的可控径向液压力pr,来推动法兰区材料的流动,配合凸模的拉深进行成形。由于现有充液拉深成形技术还主要依靠液室压力作用来增大板材与拉深凸模之间有益摩擦和建立坯料与凹模之间的流体润滑,从而缓解凸模圆角处坯料径向拉应力来提高板材零件的成形极限,适合制造普通拉深无法一道次拉深成形的复杂板材零件。而对于铝合金等大高径比、低塑性材料曲面(锥面、球面、拋物线截面等)零件和锥盒形零件,过大的液室压力会导致曲面零件成形初期悬空区的破裂和锥盒形零件棱边角部起皱。

图6 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

所以,通过单纯增大液室压力来提高有益摩擦、提高成形极限的量度是有限的,大高径比、低塑性材料零件的成形仍然困难。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技术中,由于径向液压与液室液压相互独立控制,可根据变形材料、零件形状和成形极限,通过增大径向液压来辅助零件的拉深成形,同时利用有益摩擦和流体润滑,避免大高径比、曲面零件成形初期因液室压力过大而导致的悬空区破裂,从而进一步提高零件的成形极限。通过该技术,可将5A06防锈铝合金球底筒形件的极限拉深比从2.4提高到2.8,成形件如图7所示。

图7 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成形件

铝合金复杂曲面零件液体凸模拉深技术

铝合金为航空航天领域广为应用的材料,板材零件多为相对较浅的具复杂型面的超薄构件。由于铝合金硬化指数低,普通拉深使零件形状的冻结性及刚度受到影响,必须使其产生充分的变形硬化,才能保证零件结构尺寸的稳定性及刚度。对于较浅的复杂曲面零件,成形模具简单,在成形过程中可通过控制压边力及成形液压,既保证充分的变形强化,又可实现坯料法兰区的合理流入,避免壁厚过度减薄。

图8 液体凸模拉深成形复杂曲面件

图8a为1mm厚的2024硬铝合金板材件。通过液体凸模拉深技术,可使该件的材料变形硬化,同时避免曲面部分起皱,获得具有较高刚度的薄壁板材零件。图8b为1mm厚的SUS304不锈钢复杂板材件。通过液体凸模拉深技术的运用,可简化模具,无需具有复杂型面的凸模,从而消除了普通拉深凸模与坯料之间的不利摩擦,利于材料流入模腔。在合理边压边力条件下,最终成形压力12MPa时可实现该件的成形。

液压缸的主要零件材料结构和技术要求

3.5.4确定液压泵的参数 1.确定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1P p p p ≥+?∑ Pa (3-5) 式中1p ——液压缸的最大工作压力,根据 1122w m F F p A p A η==- (3-6) 可以求出211 0.270F A p MPa A +== p ?∑——从液压泵出口到液压缸入口总的管路损失。初算可按经验数据选取:管路简单、流速不大的取~;管路复杂,并且进油口有调速阀的,取~ MPa 。这里取。 即700.570.5P p MPa ≥+= 2.确定液压泵的流量P Q max P Q KQ ≥ 3/m s (3-7) K ——系统泄漏系数,一般取~,这里取 max Q ——液压缸的最大流量,对于采用节流调速方式的系统,还需要加上溢流阀的最小溢流量,一般取430.510m /s -? 在前面已经初步选定车辆被顶起的速度变化量v ?0.16m /s =,那么设定车辆被顶起的最大速度0.16m/s y v =,则活塞的运动速度: )2cos y v v l θαγα -+= (3-8) 00.22=0.04m/s y v v =(这是在车辆刚刚起升状态时,5α=o ) 所以4443max 1.2(6.28100.510)8.1410/P Q KQ m s ---≥=??+?=? 3.选择液压泵的规格

根据以上求得的液压泵最大工作压力和流量,依据系统中初步选定的液压泵,从手册中选择相应的液压泵产品。为了使液压泵相比于最大工作压力有一定的额外压力储备,所选泵的额定压力一般要比最大工作压力大25~60%。 查找液压缸设计手册P37-135选择CB-A F 型齿轮泵,其参数如下表 4.确定液压泵的驱动功率 在工作中,如果液压泵的压力和流量相对比较恒定,则 310P P P p Q P kW η= (3-9) 其中P η——液压泵的总效率,参考下表选择P η= 则4 3315.88.141018.410100.7 P P P p Q P kW η-??===?,据此可选择合适的电机型号。 3.5.5管道尺寸的确定 钢管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力,并且价格低廉,有助于减少设备成本,但安装时需要弯曲半径不能太小,一般用于装配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这里采用钢管连接。 管道内径计算 d /s = m (3-10) 式中 Q ——通过管道内的流量3m /s v ——管道内允许流速 m /s ,推荐取值如下: 允许流速推荐值 取v 吸0.8m/s =,v 压4m /s =, v 回2m /s.=分别应用上述公式得 d 吸20.2mm =,d 压10.7mm =,d 回15.2mm =。根据钢管内径按标准系列选取相应的直径钢 管。经过圆整后分别选取d 吸20mm =,d 压10.7mm =, d 回15mm =。对应钢管壁厚 16.mm δ=。 3.5.6本系统油箱容量的确定 在确定液压系统油箱尺寸时,首先要满足系统供油的需求,然后保证执行元件即使在全部排油工况时,油箱也不能溢出,与此同时应满足系统处于最大可能充满油工况时,油箱的油位也不能低于最低限度。初设计时,按经验公式 4V P V aQ Q ==(3m ) (3-11)

认识快速成型技术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产品逆向工程技术》教案 共 页 第 页 授课教师: 教研室: 备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 题: 教 学 准 备: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授 课 方 式: 项目四 快速成型技术认识 任务一 认识快速成型技术 PPT 掌握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工作流程和特点。 讲授(90') 重点: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工作流程和特点。 教 学 过 程: 上节课回顾→讲授课题→课堂小结

“ “ 张家界航院教案 第 页 上节课回顾: 讲授课题: 项目四 快速成型技术认识 通过前面的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逆向工程。通过逆向工程技术, 企业可以迅速的设计出符合当前流行趋势,以及符合人们消费需求的产品, 快速抢占市场。市场这块蛋糕就那么大,谁先抢到谁先吃,后来的就只能 看别人吃。现在的企业发展战略已经从以前的“如何做的更多、更好、更 便宜”转变成了“如何做的更快”。所以快速的响应市场需求,已经是制 造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是一件产品是不是设计出来就完事了?从设计到产品,中间还有一 个制造的过程,逆向工程解决了快速设计的问题,但是如果在制造加工阶 段耗费太长的时间,最后依然是无法快速的响应市场。尤其是在加工复杂 薄壁零件的时候,往往加工一件零件的周期要好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完 成,比如飞机发动机上的涡轮,加工周期要 90 天。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用到今天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快速 成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需求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数字 化制造技术,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快速的将设计思想转化为具有结构和功能 的原型或者是直接制造出零部件,以便可以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快速评价、 修改。按照以往的技术,在生产一件样品的时候,要么开模、要么通过复 杂的机加工艺来生产,这样不管是从成本的角度还是时间的角度来讲,都 会带来成本的提高。而快速成型技术可以极大地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降低开发成本,最大程度避免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任务一 认识快速成型技术 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e ,简称 RP)有许多不同的叫法,比如 “3D 打印”( 3D printing)、分层制造”( layered manufacturing ,LM) 、增材制 造”(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 等。同学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3D 打 印”,其实刚开始的时候,3D 打印本是特指一种采用喷墨打印头的快速成 型技术,演变至今,3D 打印成了所有快速成型技术的通俗叫法,但是现在 在学术界被统一称为“增材制造”。 增材制造是一种能够不使用任何工具(模具、各种机床),直接从三 维模型快速地制作产品物理原型也就是样件的技术,可以使设计者在产品 的设计过程中很少甚至不需要考虑制造工艺技术的问题。使用传统机加的 方法来加工零件时,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就需要考虑到零件的工艺性,是不 是能够加工出来。对于快速成型技术来讲,任意复杂的结构都可以利用它 的三维设计数据快速而精确的制造出来,解决了许多过去难以制造的复杂 结构零件的成型问题,实现了“自由设计,快速制造”。 一、物体成型的方式 之所以叫“增材制造”很好理解就是通过“堆积”材料的方式进行制 造。与之相应的还有“减材制造”和“等材制造”。在现代成型学的观点 中,物体的成型方式可分以下几类:

铣削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程序设计

毕业论文 (2013届) 题目:铣削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程序设计 姓名: 学号: 系部: 班级: 指导教师: 2013年4月

铣削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程序设计 摘要: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在当今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效益,显示了其在国家基础工业现代化中的战略性作用,并已成为传统机械制造工业提升改造和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种类和档次以及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控机床是现代加工车间最重要的装备。在数控编程中,工艺分析和工艺设计是至观重要的,在加工前都要对所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加工设备、刀具、夹具,确定切削用量,安排加工顺序,制定走刀路线等。在编程过程中,还要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换刀点,刀具补偿等)做相应处理。因此程序编制中的工艺分析和工艺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本文根据铣削零件的图纸及技术要求,对该零件进行了详细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依据分析的结果,对该零件进行了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并编制了工艺卡片、数控加工工序卡片和刀具卡片等。 关键词:数控编程刀具切削用量加工程序 一、绪论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它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控制机床简称数控机床,这是一种将数字计算技术应用于机床的控制技术。它把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控制信息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1.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数控折弯机并加工零件。

液压缸零部件技术要求

(1) 缸体采用H8、H9配合。表面粗糙并:当活塞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时,Ra为~μm,当活塞用活塞环密封时, Ra为~μm。 (2) 缸体内径D的圆度公差值可按9、10或11级精度选取,圆柱度公差值可按8能精度选取。 (3) 缸体端面T的垂直度公差值可按7级精度选取。 (4) 当缸体与缸头采用螺纹联接时,螺纹应取为6级精度的米制螺纹。 (5) 当缸体带有耳环或销轴时,孔径D1或轴径d2的中心线对缸体内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应按9级精度选取。 (6) 为了防止腐蚀和提高寿命,缸体内应镀以厚度为30~40μm的铬层,镀后进行珩磨或抛光。 (7)缸筒的材料:一般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冲击韧性,对焊接的缸筒还要求有良好的焊接性能。根据液压缸的参数、用途和毛坯的来源等可选用以下各种材料:25、S35、S45、2CrMo、35CrMo、38CrMoAl、 ZG200-400、ZG230-450、1Cr18Ni9、ZL105、LF3、LF6、ZQA19-4、等. 二、缸体端部联接型式 1.对于固定机械,若尺寸与质量没有特殊要求时,建议采用法兰联接或拉杆联接。 2.对于活动机械,若尺寸和质量有特殊要求时,推荐采用外螺纹联接或外半环联接。 三、缸盖

缸盖的材料 液压缸缸盖的常用材料为35、45号锻钢或ZG35、ZG45铸钢或HT200、HT300、HT350铸铁等材料。 缸盖的技术要求 1)直径D、D2、D3的圆柱度公差应按9、10、11级精度选取; 2)D2、D3与d同轴度公差值为; 3)端面A、B与直径d轴心线的垂直度公差值按7级精度选取; 4)导向孔的表面粗糙度Ra=μm 四、活塞的材料 液压缸活塞常用的材料为耐磨铸铁、灰铸铁(HT300、HT350)、钢(有的在外径上套有尼龙66、尼龙1010或夹布酚醛塑料的耐磨环)及铝合金等。 活塞的技术要求 1)活塞外径D对内径D1的径向跳动公差值,按7、8级精度选取。 2)端面T对内孔D1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值,应按7级精度选取。 3)外径D的圆柱度公差值,按9、10或11级精度选取。 五、活塞杆 端部结构

液压成形

液压成形工艺 摘要:液压成形是一种先进的塑性成形技术,是利用液体介质代替凸模或凹模,靠液体介质的压力使材料成形的一种加工工艺。液压成形技术不但能成形复杂零件还能够提高零件质量减少成形工序降低加工成本特别适合于小批量零件的加工生产。 关键字:管件液压成形. 液压胀形. 板材液压成形. 1概述 现代工业产品由大批量向多品种和中小批量方向发展。对于批量小、尺寸多 变的复杂形状板材零件,采用传统冲压方法成形时,模具设计、制造与调试需要 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很难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研究 一种新的柔性生产方法,达到既降低成本又缩短制造周期的目的。液压成形技术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液压成形是一种先进的塑性成形技术,是利用液体介质代替凸模或凹模,靠 液体介质的压力使材料成形的一种加工工艺。它能够改善工件内部应力状态,提 高板料的成形极限,成形形状复杂的零件,且成形件质量好、精度高、回弹小, 具有传统拉深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液压成形技术不但能成形复杂零件还能够提高 零件质量减少成形工序降低加工成本特别适合于小批量零件的加工生产。液压成 形技术早在20世纪40 年代就被用于汽车制造业。如果按照加工过程的特点,可 以分为管件液压成形技术、板料液压成形技术等 2 管材液压成形 2.1管材液压成形的历史及原理 管材液压成形起源于19世纪末, 当时主要用于管件的弯曲。由于相关技术 的限制, 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管材液压成形只局限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在 工业上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和高液压技术的出现, 管材液压成形开始得到大力发展。上世纪90年代, 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 对汽车轻量化、高质量和环保的要求, 管材液压成形受到人们重视, 并得到广泛 应用。 管件液压成形是以金属管材为毛坯,借助专用设备向密封的管坯内注入液体

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

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操纵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 本次设计确实是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典型轴类零件,要紧侧重于该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和编程,包括完成该零件的工艺规程,要紧工序工装设计,并绘制零件图、夹具图等。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对典型轴类零件的设计又有了深的认识。从而达到了巩固、扩大、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培养和提高了综合分析咨询题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科学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控技术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毕业设计

摘要 (1) 目录 (2) 1.引言 (3) 1.引言 (3) 2.零件分析 (4) 2.1毛坯的选择 (4) 2.2 机床的选择 (4) 3.零件图加工艺分析 (7) 3.1零件的工艺分析 (7) 3.2 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 (11) 4.零件图加工程序编写 (21) 4.1零件左端加工程序编写 (21) 4.2零件右端加工程序编写 (22) 5. 程序调试 (25) 致谢 (26) 参考文献 (27)

数控技术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运算机技术、成组技术与现代操纵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液压气动技术、光机电技术于一体,是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数控车床己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必需品。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展及市场日益繁荣,其竞争也越来越猛烈,人们对数控车床选择也有了更加宽敞的范畴,对数控机床技术的把握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人们对生活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对生产效率也有相应的提高。数控机床的显现实现了宽敞人们的这一愿望。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的质量、保证零件的精度,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预备、打算调度、加工操作、安全生产、技术检测和健全劳动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对高品质、高品种、高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这不但满足了宽敞消费者的目的,即实现了产品多样化、产品高质量、更新速度快的要求,同时推动了企业的快速进展,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数控工艺规程的编制是直截了当指导产品或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它将直截了当阻碍企业产品质量、效益、竞争能力。本文通过对典型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对零件进行编程加工,给出了关于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方法,关于提高制造质量、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依照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表达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本人以严谨务实的认真态度进行了此次设计,但由于知识水平与实际体会有限。在设计中会显现一些错误、缺点和疏漏,诚请各位评审老师提出批判和指正。

液压缸零部件应用技术要求

一、缸体的技术要求 (1) 缸体采用H8、H9配合。表面粗糙并:当活塞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时,Ra为0.1~0.4μm,当活塞用活塞环密封时, Ra为0.2~0.4μm。 (2) 缸体内径D的圆度公差值可按9、10或11级精度选取,圆柱度公差值可按8能精度选取。 (3) 缸体端面T的垂直度公差值可按7级精度选取。 (4) 当缸体与缸头采用螺纹联接时,螺纹应取为6级精度的米制螺纹。 (5) 当缸体带有耳环或销轴时,孔径D1或轴径d2的中心线对缸体内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应按9级精度选取。 (6) 为了防止腐蚀和提高寿命,缸体内应镀以厚度为30~40μm的铬层,镀后进行珩磨或抛光。 (7)缸筒的材料:一般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冲击韧性,对焊接的缸筒还要求有良好的焊接性能。根据液压缸的参数、用途和毛坯的来源等可选用以下各种材料:25、S35、S45、2CrMo、35CrMo、38CrMoAl、 ZG200-400、ZG230-450、1Cr18Ni9、ZL105、LF3、LF6、ZQA19-4、ZQA10-3-1.5等.

二、缸体端部联接型式 1.对于固定机械,若尺寸与质量没有特殊要求时,建议采用法兰联接或拉杆联接。 2.对于活动机械,若尺寸和质量有特殊要求时,推荐采用外螺纹联接或外半环联接。 三、缸盖 缸盖的材料 液压缸缸盖的常用材料为35、45号锻钢或ZG35、ZG45铸钢或HT200、HT300、HT350铸铁等材料。 缸盖的技术要求 1)直径D、D2、D3的圆柱度公差应按9、10、11级精度选取; 2)D2、D3与d同轴度公差值为0.03mm; 3)端面A、B与直径d轴心线的垂直度公差值按7级精度选取; 4)导向孔的表面粗糙度Ra=1.25μm 四、活塞的材料 液压缸活塞常用的材料为耐磨铸铁、灰铸铁(HT300、HT350)、钢(有的在外径上套有尼龙66、尼龙1010或夹布酚醛塑料的耐磨环)及铝合金等。 活塞的技术要求 1)活塞外径D对内径D1的径向跳动公差值,按7、8级精度选取。 2)端面T对内孔D1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值,应按7级精度选取。 3)外径D的圆柱度公差值,按9、10或11级精度选取。

几种常见的快速成型技术

几种常见的快速成型技术 一、FDM 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快速原型工艺是一种不依靠激光作为成型能源、而将各种丝材加热溶化的成型方法,简称FDM。 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的原理室,加热喷头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产品零件的截面轮廓信息,作X-Y平面运动。热塑性丝状材料(如直径为1.78mm的塑料丝)由供丝机构送至喷头,并在喷头中加热和溶化成半液态,然后被挤压出来,有选择性的涂覆在工作台上,快速冷却后形成一层大约0.127mm厚的薄片轮廓。一层截面成型完成后工作台下降一定高度,再进行下一层的熔覆,好像一层层"画出"截面轮廓,如此循环,最终形成三维产品零件。 这种工艺方法同样有多种材料选用,如ABS塑料、浇铸用蜡、人造橡胶等。这种工艺干净,易于操作,不产生垃圾,小型系统可用于办公环境,没有产生毒气和化学污染的危险。但仍需对整个截面进行扫描涂覆,成型时间长。适合于产品设计的概念建模以及产品的形状及功能测试。由于甲基丙烯酸ABS(MABS)材料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可采用加码射线消毒,特别适用于医用。但成型精度相对较低,不适合于制作结构过分复杂的零件。 FDM快速原型技术的优点是: 1、制造系统可用于办公环境,没有毒气或化学物质的危险。 2、工艺干净、简单、易于材作且不产生垃圾。 3、可快速构建瓶状或中空零件。 4、原材料以卷轴丝的形式提供,易于搬运和快速更换。 5、原材料费用低,一般零件均低于20美元。 6、可选用多种材料,如可染色的ABS和医用ABS、PC、PPSF等。 FDM快速原型技术的缺点是: 1、精度相对国外SLA工艺较低,最高精度0.127mm。 2、速度较慢。 二、SLA 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是采用立体雕刻(Stereolithography)原理的一种工艺,简称SLA,也是最早出现的、技术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快速原型技术。 在树脂液槽中盛满液态光敏树脂,它在紫外激光束的照射下会快速固化。成型过程开始时,可升降的工作台处于液面下一个截面层厚的高度,聚焦后的激光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按照截面轮廓的要求,沿液面进行扫描,使被扫描区域的树脂固化,从而得到该截面轮廓的塑料薄片。然后,工作台下降一层薄片的高度,以固化的塑料薄片就被一层新的液态树脂所覆盖,以便进行第二层激光扫描固化,新固化的一层牢固的粘结在前一层上,如此重复不已,知道整个产品成型完毕。最后升降台升出液体树脂表面,即可取出工件,进行清洗和表面光洁处理。 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快速原型技术适合于制作中小形工件,能直接得到塑料产品。主要用于概念模型的原型制作,或用来做装配检验和工艺规划。它还能代替腊模制作浇铸模具,以及作为金属喷涂模、环氧树脂模和其他软模的母模,使目前较为成熟的快速原型工艺。 SLA快速原型技术的优点是: 1、需要专门实验室环境,维护费用高昂。 2、系统工作相对稳定。 3、尺寸精度较高,可确保工件的尺寸精度在0.1mm(但,国内SLA精度在0.1——0.3mm之间,并且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4、表面质量较好,工件的最上层表面很光滑,侧面可能有台阶不平及不同层面间的曲面不平。 5、系统分辨率较高。

板材零件成对液压成形新技术

文章编号:036726234(2000)0420007203 板材零件成对液压成形新技术 张士宏1,许 沂1,王忠堂1,郎利辉2,刘 钢2 (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5;2.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板材成对液压成形技术是一种新的板材成形技术,具有成形性好、制造工期短、费用低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批量小、形状复杂板材零件的生产.介绍了板材成对液压成形技术的成形原理、成形过程、分类及研究现状. 关键词:板料成形;液压成形;成形控制;胀形;拉深中图分类号:TG 394 文献标识码:A H ydroforming of sheet metal in pairs ZH ANG Shi 2hong 1,X U Y i 1,W ANG Zhong 2tang 1,LANGLI 2hui 2,LI U G ang 2 (1.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5,China ; 2.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 ,Harbin 150001,China ) Abstract :Hydroforming of sheet metal in pairs is a new sheet metal forming process.With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g ood formability ,short manufacturing cycle and lower cost ,and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producing sheet metal parts with com plicated shapes in small batches. K ey w ords :sheet metal forming ;hydroforming ;in process control ;bulging ;deep drawing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产品品种越来越多,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由大批量向多品种和中小批量方向发展.制造业中常见的批量小、尺寸多变的复杂形状板材零件,采用传统冲压方法成形时,难度大,造价高,模具的设计制造与调试需要大量时间与人力物力.而采用手工钣金成形方法,虽然成本降低,但周期太长,质量也不易满足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新的柔性生产方法,达到既降低成本又缩短制造周期的目的.于是,各种柔性化的塑性加工技术应运而生,液压成形工艺,近几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传统的液压成形法(Hydroforming )[1]有一定柔性和优点,已经小规模用于汽车、飞机零件成形和 收稿日期:2000-03-1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基金资助项目、 黑龙江省留学回国基金资助项目(L99-1) 作者简介:张士宏(1962-),男,教授. 其他制造业中.但这种工艺还有不少问题,例如 压边不易控制,橡胶经常损坏,成形质量不稳定,已部分地被后来发展起来的充液拉深(Hydrome 2chanical deep drawing )工艺[2]所代替.充液拉深工艺的模具结构与传统冲压相似,采用刚性压边,不同的是凹模被液压腔取代,与液压成形法相比,橡胶膜被取消,可以将传统工艺的板料成形极限由1.8提高到2.7,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适于批量生产.但该工艺型腔制造较难,灵活性不够.近年来由于汽车和飞机制造业的轻量化、高质量和环保要求,对柔性成形法的需求显著增加,又由于液压密封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使高内压液压胀形成为可能,很多管件和框架类零件可由高内压法成形,目前欧、美、日等国的企业和大学正集中力量研究高内压胀管技术[1,2].德国90年代提出了一种板料零件成形新工艺———板料零件成对液胀成形(Hydroforming of sheet metal pairs )[3~6],这种成形属内高压成形,因此又称为板材内高压成形, 第32卷 第4期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V ol.32,N o.4 2000年8 月 JOURNA L OF H ARBI N I NSTIT UTE OF TECH NO LOGY Aug.,2000

31 电织机导板零件数控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

题目:织机导板零件数控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 作者: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机械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 越快,数控加工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机械及相关行业领域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机械制造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本次设计就 是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织机导板零件,侧重于设计该零件的数控加工夹 具,主要设计内容有:完成该零件的工艺规程(包括工艺过程卡、工序卡 和数控刀具卡)和主要工序的工装设计。并绘制零件图、夹具图。用G代 码编制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在则学习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相 关知识,并编制其构架。其中此次毕业设计中的工装夹具是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数控加工、机床夹具、数控编程、计算机辅助工艺

本课题的设计意义在于了解织机导板零件功能及工作场合,进行数控加工工 艺设计,编制程序,以及设计数控加工夹具。在期间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正,将 技术更新,充分将数控技术发挥到相应水平。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数控设备 的需求也在增加。它们总的发展趋势是:高精化、高速化、高效化、柔性化、智 能化和集成化,并注重工艺适用性和经济性。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约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0% 以上,而先进的制造技术是振兴制造业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控技术又是 其核心技术,它的出现及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科技与工业界的 普遍重视。目前,国内数控机床用量剧增,这就需要一大批面向生产第一线的熟 悉数控加工工艺,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数控机床编程、操作和维护的应用型高级技 术人员。 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使机械加工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与机械加工过程联为 一体,使零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和计算 机辅助制造(CAM)的一体化成为现实,使机械加工的柔性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本课题实践性强,其理论源于生产实际,是归根于生产实践的总结。做本课 题必须注重理论同实际相结合,根据不同的现场条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以获得 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应基本掌握数控加工中的基 本知识和理论,达到本课程的要求。

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案例

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案例 实例. 以图A-54所示的平面槽形凸轮为例分析其数控铣削加工工艺。 图A-54 平面槽型凸轮简图 案例分析: 平面凸轮零件是数控铣削加工中常用的零件之一,基轮廓曲线组成不外乎直线—曲线、圆弧—圆弧、圆弧—非圆曲线及非圆曲线等几种。所用数控机床多为两轴以上联动的数控铣床,加工工艺过程也大同小异。 1. 零件图纸工艺分析 图样分析要紧分析凸轮轮廓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定位基准及毛坯等。 本例零件是一种平面槽行凸轮,其轮廓由圆弧HA、BC、DE、FG和直线AB、HG以及过渡圆弧CD、EF所组成,需要两轴联动的数控机床。材料为铸铁、切削加工性较好。 该零件在数控铣削加工前,工件是一个通过加工、含有两个基准孔直径为φ280mm、厚度为18mm的圆盘。圆盘底面A及φ35G7和φ12H7两孔可用作定位基准,无需另作工艺孔定位。 凸轮槽组成几何元素之前关系清晰,条件充分,编辑时所需基点坐标专门容易求得。 凸轮槽内外轮廓面对A面有垂直度要求,只要提升装夹度,使A面与铣刀轴线垂直,即可保证:φ35G7对A面的垂直度要求由前面的工序保证。 2. 确定装夹方案

一样大型凸轮可用等高垫块垫在工作台上,然后用压板螺栓在凸轮的孔上压紧。外轮廓平面盘形凸轮的垫板要小于凸轮的轮廓尺寸,不与铣刀发生干涉。对小型凸轮,一样用心轴定位,压紧即可。 按照图A-54所示凸轮的结构特点,采纳“一面两孔”定位,设计一“一面两销”专用夹具。用一块320mm×320mm×40mm的垫块,在垫块上分别精镗φ35mm及φ12mm两个定位销孔的中心连接线与机床的x轴平行,垫块的平面要保证与工作台面平行,并用百分表检查。 图A-55为本例凸轮零件的装夹方案示意图。采纳双螺母夹紧,提升装夹刚性,防止铣削时因螺母松动引起的振动。 图A-55凸轮装夹示意图 3. 确定进给路线 进给路线包括平面内进给和深度进给两部分路线。对平面内进给,对外凸轮廓从切线方向切入,对内凹轮廓从过渡圆弧切入。在两轴联动的数控铣床上,对铣削平面槽形凸轮,深度进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xz(或yz)平面来回铣削逐步进刀到即定深度;另一种方法是先打一个工艺孔,然后从工艺孔进刀到即定深度。 本例进刀点选在(150,0),刀具在y+15之间来回运动,逐步加深铣削深度,当达到即定深度后,刀具在xy平面内运动,铣削凸轮轮廓。为保证凸轮的工件表面有较好的表面质量,采纳顺铣方式,即从(150,0)开始,对外凸轮廓,按顺时针方向铣削,对内凸轮廓按逆时针方向铣削,图A -56所示为铣刀在水平面的切入进给路线。 图A-56 平面槽形凸轮的切入进给路线 4. 选择刀具及切削用量 铣刀材料和几何参数要紧按照零件材料切削加工性、工件表面几何形状和尺寸大小不一选择;切削用量则依据零件材料特点、刀具性能及加工

液压成型

图1 空心异形截面零件 引言 液压成形技术同冲压,焊接等传统的成形技术相比,是一门新型的金属成形技术。为了解决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一些复杂的工艺问题和技术要求,从20世纪50年代起,德、美、日等国科学家在相关领域内先后提出了内高压成形技术和板料液压成形技术。1985年我国科学家王仲仁教授发明了球形容器无模液压成形技术,提出了壳体液压成形技术。近几年,依托于计算机控制技术和高压液压系统的发展,液压成形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很多复杂结构的零件都可以通过该技术批量地加工生产。 一、液压成形技术的概述 1.1 液压成形的定义和分类 液压成形也称为液力成形是指利用液体作为传力介质或模具使工件成形的一种塑性加工技术。按使用的液体介质不同,液压成形分为水压成型和油压成型;按使用的配料不同,液压成形分为管材液压成形,板料液压成形和壳体液压成形。板料和壳体液压成形使用的成形压力较低,而管材液压成形使用的压力较高,又称为内高压成形,本文中称管材液压成形为内高压成形。 1.2 液压成形的特点 现代液压成形技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液压成形技术仅需要凸模和凹模中的一个,或者不使用任何模具,这样可以省去一半,甚至不需要花费制造模具的费用和加工时间,而且液体作为凸模可以成形很多刚性凸模无法成形的复杂零件。②液体作为传力介质具有实时可控性,通过液压闭环伺服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按给定的曲线精确控制压力,确保工艺参数在设定的数值内,并且随时间可变可调,大大提高了工艺柔性。 二、内高压成形技术 2.1 内高压成形技术的原理及分类 内高压成形技术是用管材作为原材,通过对官 腔内施加液体压力及在轴向施加负荷作用,使其在 给定模具型腔内发生塑性变形,管壁与模具内表面 贴合,从而得到所需形状零件的成形技术。内高压 成形技术主要可以整体成型轴线为二维或三维曲 线的异形截面空心零件,从材料的初始圆截面可以 成形为矩形,梯形,椭圆形或其他异形的封闭界面, 如图1所示。 内高压成形技术根据坯料塑性变形的特点可 分为变径管成形、弯曲轴线管成形和多通管成形 等,下面对这三种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

车床零件加工工艺

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综合成绩 项目一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 零件图 项目一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 零件图 任务一、零件图纸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由圆柱、槽、螺纹等表面形成 设计基准径向以轴线为基准,轴向以工件右端面为基准。 未注倒角C1 表面粗糙度为Ra3.2,Ra1.6 工件材料为45钢 任务二、工艺路线的拟定 1、表面加工的方法 粗车---精车 粗车1.5 精车0.5 精度等级 IT7,IT8 表面粗糙度 3.2,1.6 2、毛坯尺寸 ?15mm*145mm 3、工序划分 任务三、机床的选择 零件毛坯尺寸:?35mm*145mm 零件最高精度:IT7,IT8 刀具类型:外圆车刀、螺纹刀 机床:CK6141 机床参数 主电机功率:4000(kw)

刀具数量:4 最大加工长度:1000(mm) 最大加工直径:58(mm) 最大回转直径:224(mm) 精度级:IT6~IT8 卡盘:三爪卡盘 任务四、装夹方案及夹具的选择 通过对刀的方式找基准 径向基准为轴线 轴向基准为工件两端面 夹具为三爪卡盘 任务五、刀具的选择 工件材料:45钢 刀具材料:硬质合金(刀片) P类:精JC215V(黛杰) 粗JC450V 适用加工结构钢、工具钢、耐热钢、铸钢可锻造钢,是钢材连续切削加工首选刀具材料任务六、刀片规格 外圆车刀 CNMG080404 切槽刀 N123H2-03 50-0004-GF 螺纹刀 R166.0G-16MM01-150 任务五、刀具的选择 工件材料:45钢 刀具材料:硬质合金(刀片) P类:精JC215V(黛杰) 粗JC450V 适用加工结构钢、工具钢、耐热钢、铸钢可锻造钢,是钢材连续切削加工首选刀具材料任务六、刀片规格 外圆车刀 CNMG080404 切槽刀 N123H2-03 50-0004-GF 螺纹刀 R166.0G-16MM01-150 任务七、切削用量的选择 1.8切削用量选择 1.Ap的选择 参考书本《数控加工工艺规划》表1-2 16p

油缸装配工艺规范

xxxxx有限公司 工艺规范 编号:xxxxxx 名称:液压油缸装配工艺规范(通用) 受控状态: 有效性: 持有部门: 日期:

一、准备 1、配套:按装配图上的“零件明细表”领取合格的零件成品、密封件标件等。未经检查合格的零配件不得进入装配。 2、清理: 检查并最终清除所有机加工零件、标准件上的飞边、毛刺、锈迹。清除时,零件不能有损伤,同时复查各零件外观是否合格; 3、清洁: A:用压缩空气吹净工作台及待装配零件各部位的异物,并用毛巾擦拭干净。要注意清除缸筒、沟槽、以及油口的铁屑、焊渣等细小异物; B:清洗后要用压缩空气将零件吹干; D:所有待装配的零件清理、清洁后都要放置在装配点的干净工位器具上; E:清理、清洗所有装配工具、工装。 4、零件检验 装配钳工做好自检工作,再向检验员提请检查。装配检验员必须按上述要求进行巡检和完工检查。 二、组装 1、组装活塞杆: A:活塞杆小端为卡键式:将活塞杆小端装上O型圈,然后装配活塞组件,再按图纸要求装轴用卡键、卡键帽、轴用挡圈及其它零件。整体焊接式活塞 杆,须先装导向套组件,再装活塞组件。 B:活塞杆小端为螺纹式:将活塞组件旋入活塞杆上拧紧到位,注意不能损伤O 形圈,然后装锁紧螺母压紧(装配前清除紧定螺钉孔的油脂),装钢球、紧定螺钉(装配前涂紧固胶)。整体焊接式活塞杆,须先装导向套组件,再装活塞组件。C:活塞杆杆端为叉头时,最后装叉头。 2、缸体组装: A:缸体为卡键式:将已组装好的活塞杆装入缸体,再按图纸要求装导向套、孔用卡键、挡环、轴用挡圈及其它零件(注意装配导向套时若O型圈过油口,必须用堵塞堵住油口以免损坏密封件)。 B:缸体为法兰式:将已组装好的活塞杆装入缸体,再按图纸要求装导向套、弹

四种常见快速成型技术

四种常见快速成型技术 FDM 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Fus ed Dep osi tion Mod eling)快速原型工艺是一种不依*激光作为成型能源、而将各种丝材加热溶化的成型方法,简称FDM。 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的原理室,加热喷头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产品零件的截面轮廓信息,作X-Y平面运动。热塑性丝状材料(如直径为1.78m m的塑料丝)由供丝机构送至喷头,并在喷头中加热和溶化成半液态,然后被挤压出来,有选择性的涂覆在工作台上,快速冷却后形成一层大约0.127mm厚的薄片轮廓。一层截面成型完成后工作台下降一定高度,再进行下一层的熔覆,好像一层层"画出"截面轮廓,如此循环,最终形成三维产品零件。 这种工艺方法同样有多种材料选用,如ABS塑料、浇铸用蜡、人造橡胶等。这种工艺干净,易于操作,不产生垃圾,小型系统可用于办公环境,没有产生毒气和化学污染的危险。但仍需对整个截面进行扫描涂覆,成型时间长。适合于产品设计的概念建模以及产品的形状及功能测试。由于甲基丙烯酸ABS(M AB S)材料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可采用加码射线消毒,特别适用于医用。但成型精度相对较低,不适合于制作结构过分复杂的零件。 FD M快速原型技术的优点是: 1、操作环境干净、安全可在办公室环境下进行。 2、工艺干净、简单、易于材作且不产生垃圾。 3、尺寸精度较高,表面质量较好,易于装配。可快速构建瓶状或中空零件。 4、原材料以卷轴丝的形式提供,易于搬运和快速更换。 5、材料利用率高。 6、可选用多种材料,如可染色的A BS和医用A BS、PC、PP SF等。 FDM快速原型技术的缺点是: 1、做小件或精细件时精度不如SLA,最高精度0.127mm。 2、速度较慢。 SL A 敏树脂选择性固化是采用立体雕刻(Stereo litho gra phy)原理的一种工艺,简称SLA,也是最早出现的、技术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快速原型技术。 在树脂液槽中盛满液态光敏树脂,它在紫外激光束的照射下会快速固化。成型过程开始时,可升降的工作台处于液面下一个截面层厚的高度,聚焦后的激光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按照截面轮廓的要求,沿液面进行扫描,使被扫描区域的树脂固化,从而得到该截面轮廓的塑料薄片。然后,工作台下降一层薄片的高度,以固化的塑料薄片就被一层新的液态树脂所覆盖,以便进行第二层激光扫描固化,新固化的一层牢固的粘结在前一层上,如此重复不已,知道整个产品成型完毕。最后升降台升出液体树脂表面,即可取出工件,进行清洗和表面光洁处理。 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快速原型技术适合于制作中小形工件,能直接得到塑料产品。主要用于概念模型的原型制作,或用来做装配检验和工艺规划。它还能代替腊模制作浇铸模具,以及作为金属喷涂模、环氧树脂模和其他软模的母模,使目前较为成熟的快速原型工艺。 SL A快速原型技术的优点是: 1、成形速度较快。 2、系统工作相对稳定。 3、尺寸精度较高,可确保工件的尺寸精度在0.1m m(但,国内SL A精度在——0.3mm之间,

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三.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一)数控加工的基础知识 1.概述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首先要将被加工零件图上的几何信息和工艺信息数字化。先根据零件加工图样的要求确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刀具参数,再按数控机床规定采用的代码和程序格式,将与加工零件有关的信息如工件的尺寸、刀具运动中心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主轴转速、切削进给量、背吃刀量)以及辅助操作(换刀、主轴的正转与反转、切削液的开与关)等编制成数控加工程序,然后将程序输入到数控装置中,经数控装置分析处理后,发出指令控制机床进行自动加工。 数控车床工作过程:如图所示。数控车床工作大致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1)根据零件图要求的加工技术内容,进行数值计算、工艺处理和程序设计。 2)将数控程序按数控车床规定的程序格式编制出来,并以代码的形式完整记录在存储介质上,通过输入(手工、计算机传输等)方式,将加工程序的内容输送到数控装置。 3)由数控系统接收来的数控程序(NC代码),NC代码是由编程人员在CAM软件上生成或手工编制的,它是一个文本数据,表现比较直观,较容易地被编程人员直接理解,但却无法为软件直接利用。 4)根据X、Z等运动方向的电脉冲信号由伺服系统处理并驱动机床的运动结构(主轴电动机、进给电动机等)动作,使机床自动完成相应零件的加工。 2.切削加工必须具备的两种运动 1)主运动:主运动是切除工件多余金属层,形成工件新表面的必要运动。它是由机床提供的主要运动。主运动的特点是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多。切削加工中只有一个主运动,它可由工件完成,也可由刀具完成。如车削时工件的旋转运动、铣削和钻削时和钻头的旋转运动等都是主运动。 2)进给运动:进给运动是把切削金属层间断或连续投入切削的一种运动,与主运动相配合即可 不断切削金属层,获得所需的表面。进给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小、消耗功率少。切削加工中进给运动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它可以是连续的运动,如车削外圆时,

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

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本章要点 本章介绍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过程及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介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与步骤。 2.以轴类、箱体类、拨动杆零件为例,分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全过程。 本章要求:通过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分析,能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和方法,能制订给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4.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原则与步骤§4.1.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原则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原则是优质、高产、低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能尽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在制订工艺规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技术上的先进性 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应在充分利用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并保证良好的劳动条件。 2.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规定的生产纲领和生产批量下,可能会出现几种能保证零件技术要求的工艺方案,此时应通过核算或相互对比,一般要求工艺成本最低。充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少花钱、多办事。 3.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在制订工艺方案上要注意采取机械化或自动化的措施,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创造良好、文明的劳动条件。 由于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生产和操作的重要技术文件,所以工艺规程还应正确、完整、统一和清晰。所用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编号都要符合相应标准。必须可靠地保证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实现。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如果发现零件图某一技术要求规定得不适当,只能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不得擅自修改零件图或不按零件图去做。 §4.1.2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和步骤 1.计算零件年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在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进行制订之前,应首先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 (1)分析零件的作用及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2)分析零件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设计基准等; (3)分析零件的材质、热处理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 3.确定毛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