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以人名作地名”的由来、演变与抉择

“不以人名作地名”的由来、演变与抉择

“不以人名作地名”的由来、演变与抉择
“不以人名作地名”的由来、演变与抉择

“不以人名作地名”的由来、演变与抉择

疏导与规范的地名和谐之路

――“不以人名作地名”的由来、演变与抉择

作者:商伟凡

相传很久以前,华夏大地洪水肆虐,鲧(gǔn)受命治水,9年间处处堵截仍归于失败;其子“禹”继承父志,但顺应“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因势利导,令洪水沿特定渠道(即今之江河)分流入海,水患自然平息……古往今来,我国“以人名作地名”的兴衰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说,一味回避、简单禁止并不可取,那光明的坦途又在哪里呢?

由“禁”到“放”

地名,是文明人类区别各个地物的标识符号,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各个地理实体的首要标志。“人”与“地”的亲密无间,导致“人名”与“地名”的难解难分。试看:战国“七雄”中的齐、楚、燕、赵、韩、魏、秦,哪个国名不是今天国人的姓氏之一?《百家姓》前列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哪个姓氏不曾用在国内的地名之中?毫无疑问,人名与地名,地名与人名,相互都是一个重要来源。

在历史并不久远的西方国家,“以人名作地名”是一个随处可见的人文现象:从美国总统华盛顿、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到航海家麦哲伦、胡安·费尔南德斯,以至罗马神话中的火神乌尔卡诺(爱神维纳斯之夫),不胜枚举的人名被用作各种地名。我国的香港,曾被英国殖民统治近百年,可算世界上以人名命名街道最多的地

方――涉及英国女王、内阁大臣、驻港军政首脑、富商、传教士等等,包括历任28位香港总督中的26位,由现任女王得名的就有维多利亚港、维多利亚城、维多利亚公园及维(多利亚公)园道。

在我国古代,以人们的共性标志“姓氏”命名的聚落数不胜数:今为中等城市的石家庄、张家口,河南省的卢氏(卢敖)县、延安的杨家岭、广东的“韩江”(纪念唐代韩愈),抗日战争中晋察冀以歼灭战闻名的“陈庄”、苏中以保卫战载入史册的“郭村”……但是,以人们的个性标志“姓名”作地名的实在少见:山东有“孟良(北宋抗辽将领)崮”、东北有“张广才(一说为人名)岭”,河南西部有范蠡(春秋越国名臣)镇,其他一时想不起来了。一个至少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何以至此?

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帝被神化为“真龙天子”,连同其父、太子的姓名都在“避讳”之列,涉及其字形、读音的地名必须逐一更改:因犯后梁太祖朱温之父朱诚名讳,聊城、鄄城2县分别改为“聊邑县”、“鄄县”(今山东省境);隋仁寿元年(617年),为避太子杨广之讳,广阿县更名“象城县”(今河北省境);清宣统元年(1909年)即位的末代小皇帝溥仪,也不忘将河南兰仪县改作“兰封县”。历代国君“率先垂范”并持之以恒,他人谁还敢心存“以人名作地名”之念!

1911年的武昌首义,摧枯拉朽,不仅推翻了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而且结束了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西方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之风吹来,从各个方面冲击着千百年的封建禁锢:时兴议会、选举、自治,讲求民族、民权、民生,废州府、存道县,男剪辫、女放足,革除“大人、老爷”称谓,……“以人名作地名”的禁区,也被病逝的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中国国民党总理孙文(号中山)首先突破――

1925年4月,孙中山的故乡、广东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以后20多年间,“中山路”遍及全国大中城市,“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等比比皆是,至今仍是我国拥有纪念性地名最多的人。“前有车,后有辙”。1943年10月,已故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故乡、福建闽侯县改称“林森县”;1944年8月,国民党抗日殉国最高将领张自忠的牺牲地、湖北宜城县改称“自忠县”。对辛亥革命元勋黄兴、先烈邹容等,相关城市命名了街道;对抗日殉国将领,如云南籍的王甲本(字立基),其故乡富源县中安镇改称“立基镇”。

从后任国民党领袖蒋中正(字介石)开始,“以人名作地名”已不仅用作对逝者的纪念:1932年,在其攻陷的鄂豫皖苏区腹地设置“立煌”、“经扶”2县,借以表彰卫立煌、刘峙(字经扶)的“剿共”之功;作为纵容个人崇拜的标志物,不仅城市里的“中正路”常与“中山路”并列,皖南还将明代的屯溪大桥改名为“中正桥”,“以纪念总裁领导抗战之丰功伟绩,并示国人于一步一趋之中不忘拥戴领袖之至意”(1944年8月29日《中央日报》)。为内战阵亡的张灵甫设置“灵甫县”,为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命名“宗南县”,均随其军事失败而夭折。

抗战胜利后,光复区当即更改日伪时期的殖民色彩地名,“以人名作地名”又掀高潮。在天津,“由北站以达市中心一大干线大经路,将成为中山路;庄严雄伟之银行区中街,称为中正路;商业区之旧日法租界两大干路旧四号路及二十六号路,称为林森路;由旭街至二十一号路称为罗斯福路;与此线衔接之十一号路,称为杜鲁门路;联系金刚与万国铁桥间之沿河马路,称张自忠路;素称宁静而美丽之住宅区伦敦路,称为美龄路”(1945年12月21日中央社电)。在南海诸岛,以古今有关人物命名15个地理实体,如:(林)道乾群岛、费信岛、郑和群礁、(黄)森屏

滩、杨信沙洲、南威(广东省主席罗卓英字慈威)岛、敦谦(接收该岛的中业号舰长李敦谦)沙洲。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先后称作苏维埃区域、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长期处于敌强我弱、进退无常的战争环境,为纪念烈士修建的墓、碑、亭等往往遭敌方毁坏。如: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陵墓横遭侵占半城(雪枫)镇之蒋军破坏无遗。……原四师及淮北军区数千抗日牺牲烈士纪念碑,亦被粉碎”(1946年3月29日《新华日报》)。相比之下,“以人名作地名”兼有隆重、长久、简便、安全的长处,很快成为战争环境纪念著名先烈的首选方式。除命名的乡镇、村庄、学校、桥梁、渠道外,据笔者统计,各时期、各地区冠以人名的县份共计58个(内“子长县”、“企之县”均两次命名):

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命名的(黄)公略、彭湃、(恽)代英、(张)太雷、(罗)登贤等15县;抗日战争时期命名的(周)建屏、(彭)雪枫、包森、赵(赵义京)陈(陈耀元)、(吴)芝圃等28县;解放战争时期命名的(王)麓水、叶挺、(董)振堂、(郭)企之、(萧)永智等11县;还有中共方面纪念国民党抗日殉国将领的(范)筑先县、(武)士敏县,纪念前北京政府爱国人士的紫石(韩国钧)县,纪念清代民间教育名人的武训县。其中,也有一个县名纪念两位烈士的,如赵陈县;得名于睢杞太抗日根据地创建者吴芝圃的芝圃县,是中共党史中唯一以健在者名字命名的县份。

由“放”到“禁”

闸门一经打开,若不加节制,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以人名作地名”问题上,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历经千辛万苦的胜利时刻,狂欢的人们不容易保持往日的理智,常常把好事做过了头:在苏联军队解放的东北大城市中,

冠以外国人名的“斯大林广场”、“高尔基路”等赫然入目;解放区一些地方,也出现滥用中共领袖名字作地名的现象。1946年6月18日,《新华日报》“批评与建议”栏目发表徐竟的文章――《革命领袖与烈士的名字不能乱用》:“最近有些地方的行政机关,不慎重考虑纪念先烈及尊重革命领袖的伟大精神,而只局限于表面的纪念,随便应用革命领袖的名字,作一些小地方或街市的名称。如建阳上同镇,原有十一条小街,现在都改名为泽东、陈毅、若飞、博古、邓发、鼎丞、子恢、兆麟……等街。这样将先烈和革命领袖的名字混用起来,使很多群众分不清。”“应选择确有值得永久纪念价值的伟大建筑或伟大事物来命名,并要呈请边区政府批准。”

1949年3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筹建人民共和国的中共中央在冷静思考:历史上李自成等农民起义胜必骄、骄必败的教训,新生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政治周期率,……于是,毛泽东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谆谆告诫:“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根据他的提议,会议为防止党内的骄傲、腐化、个人崇拜作出6项具体规定,其中之一便是“不以人名作地名”。

建国之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12月发出《关于更改地名的指示》,其中,“凡经反动政府用国内外反动分子的名字命名的地名(包括县、市、镇、区、乡、街、巷、胡同等名称),……一律予以更改”;“纪念革命先烈,一般用碑、塔等方式,不更改地名。但已经更改,并经该地上级人民政府批准或群众称呼已成习惯的,仍可沿用。”至此,战争年代由几县边区组合或一县析置的县份多被撤销,

地域归还原建制,来自人名的县名随之结束;而以一县之地整建制命名的8个县名得以保留,即:中山、左权、黄骅、靖宇、尚志、志丹、子长、子洲。

1964年12月,内务部“根据总理对地名审查更改的指示”,函请各省级政区人民委员会及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对所辖地区的县市以上地名和对外有关系的重要山名、河名“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更名意见,其中包括“以敌伪人员名字命名的”、“用外国文字或外国人名命名的”。次年2月,内务部部长办公会议同意张克侠(林业部副部长)关于今后不以人名命名街道的建议,决定以内务部名义报请总理批准执行。据查:建国以来,国务院地名主管部门从没有批准过任何“以人名作地名”的事项。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开始后,国务院于1979年12月发布《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地名。”同时重申:“纪念革命先烈,一般不更改地名。但已用烈士名字命名的地名,并履行了一定审批手续,群众称呼已成习惯的,仍可沿用。”1986年1月,国务院发布取代该“暂行规定”的《地名管理条例》,沿袭“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的条文。显然,国家顾及以地名纪念先烈的历史原因和群众基础,对既往从宽、对今后从严。

“不以人名作地名”,由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为党内规矩提出,又于1979年、1986年两次载入国务院颁布的地名法规,实施57年来的成效如何呢?从目前的地名状况看,由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山、河、湖、岛等重要自然地理实体得到严格控制,其它方面并不“乐观”,名字用作地名的正面人物几乎应有尽有:古代的(禹)、近代的(刘铭传)、现代的(雷锋),政治的(文天祥)、军事的(岳飞)、文化的(陶渊明),国内战争的(史可法)、抵抗

外侵的(戚继光),共产党的(徐特立)、国民党的(黄兴),中国的(林则徐)、外国的(白求恩),……

――建国后,地方人民政府对职权范围内的地名管理相对宽松,以人民军队英雄、模范名字命名的“基层”地理实体绵延不断,如:(董)存瑞乡、(黄)继光乡、欧阳海乡、冷云村、杨连第火车站、(盛)习友路。“文革”后,又恢复了一批建国前使用的纪念性街道名,如:北京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张自忠路,武汉的岳飞路、黄兴路、蔡锷路、郝梦龄路、刘家麒路、陈怀民路。某些专业部门,也在国际公有领域命名了南极(孙)中山站,或将太空发现的新星命名为“钱学森星”、“巴金星”、“杨利伟星”……

――1995年2月24日,上海市地名委员会发出《关于对张江高科技园区内规划道路命名方案的批复》,同意对该园区内30条规划道路的命名。其中,半数以上的道路得名于历史文化名人,特别是有不少外国人,即:祖冲之路、徐霞客路、毕升路、蔡伦路、张衡路、华佗路、李冰路、沈括路、哈雷路、高斯路、爱迪生路、哥白尼路、达尔文路、伽利略路、牛顿路、居里路。此外,市区还另有郭守敬路、李时珍路、鲁班路、法拉第路。

――2006年2月6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湖南省长沙县先进性教育活动座谈会上说:“这次来,先后到了开慧乡、黄兴镇、江背镇,考察和调研了开慧村、光达村、特立村,还专门用一天时间到了浏阳市。一路上,我们瞻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展馆,还参观了辛亥革命元勋黄兴的故居和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的故居。”这段话涉及的5个历史人物,既有清末的改良派谭嗣同、国民党先驱黄兴,也有中共先烈杨开慧,还有建国后的老一辈革命家徐特立、人民军队将领许光达。

当前,以人名作地名的方式多种多样:一是直接用本人的姓名或名,如吉安的文天祥大道、扬州的史可法路、哈尔滨的(赵)一曼街;二是用本人的字、号等:如上海的逸仙(孙中山)路、南昌的永叔(欧阳修)路、玉溪的聂耳音乐广场;三是借用职位、尊称等代表性称呼,如延平(郑成功封延平郡王)路、龙图(包拯被尊称“包龙图”)路;四是采用其它命名方式,如湖南有炎陵县、武汉有同时纪念辛亥3烈士的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路、福州派生的公交“林则徐纪念馆(站)”。

“疏导”与“规范”

“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应当说,国家现行地名法规的分寸感是明确的:前一句是基本原则,冠以“一般”,表明国家不提倡也不完全反对,既要坚持党的“不以人名作地名”的一贯主张,又要照顾历史遗留的地名现状,并为今后处理特殊问题留有余地。后一句特指问题的关键所在,又是对前一句的补充,冠以“禁止”,体现了国家的立场鲜明、态度强硬,全无商量、协调、让步的可能。

不错,地名作为社会公用的交际工具,必须由国家统一管理,否则就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例如,全国的民航机场、火车站、港口不能重名,这是丝毫不能含糊的。但是,如何管理却是应当探讨的、实践的、与时俱进的。说得直白些,该管的要管住,不能让国家法规成为被人阳奉阴违的摆设,或仅能自我束缚的枷锁;该放的要放开,不能无视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的观念更新,抱残守缺,让故纸陈规成为阻挡历史车轮的顽石。

事实上,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关于“不以人名作地名”的规定,本意是“不以‘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而不是泛指所有“人名”,这是会议“反对突出个人”

的议题所决定的。若将会议作出的六条规定一并列出,其相互关联的内涵、指向便可一目了然:“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然而,建国后“以阶级斗争为纲”,又是反对“封资修”,又是“厚今薄古”,除了当代民众中的英雄模范,自然没有什么人的名字可以作地名了。

禁止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初衷是防止个人崇拜,但实施范围限定于“在世”者即可,如苏联最高苏维埃于1957年9月11日命令:今后必须停止用活着的国家领导人、社会政治活动家以及科学文化界人士的名字,命名州、区、市、村、企业、集体农庄机关和团体。而我们近乎极端的做法,以后又因接受苏联剧变导致地名更改的教训(斯大林格勒改为“伏尔加格勒”、列宁格勒改为“圣彼得堡”)得到强化。随着时光流逝,已故领袖人物的名字通过大量纪念性建筑物加入地名行列,如: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天津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上海的宋庆龄故居等等,这些标志性建筑物又可能派生邻近的公交车站名。规定“不以人名作地名”的党的第一代领导者,自然不必替前人考虑,而身后的局面却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如前所述,对“不以人名作地名”冠以“一般”,有利有弊。在现实生活中,它实在是令这一规定形同虚设的根源所在:何为“一般”?没有解释;何为与之相对的“特殊”?也没有界定,申报者能以命名理由“不一般”而绕过关口,也可自称“特殊情况”而达到目的。同时,由于缺少硬性标准,行政管理者无所适从,难以把握、操作。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放心、大胆地在“一般”上做文章,只要法律未明令禁止的就干,造成国家在人名作地名问题上相当程度的失控。

一个人名能否成为地名,一个地名或“长寿”或“短命”,最终的裁判是人民,北京在春节“禁放”烟花爆竹12年后终于改为“限放”就是明证。孰不见“文革”

动荡中,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南昌市郊。为他从住处到工厂劳动的方便,善良的工人们开辟了一条2公里长的特殊小路,并私下把它称作“邓小平路”――正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我们的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检验的唯一标准是实践。环顾当今世界,“以人名作地名”正在怎样热烈地进行呢?且看:

国际上,柬埔寨首都金边、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各有一条“毛泽东大道”,吉尔吉斯一座高山在1950年即以“毛泽东”为名,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大学路更名为“周恩来路”,美国纽约以中国近代禁毒先驱命名了“林则徐路”;国内,为“着力塑造江西人的新形象”,有人提出在南昌以八一起义领导人的姓名或字命名“周恩来路”(或“翔宇路”)、“叶挺路” (或“希夷路”)、“朱德路” (或“玉阶路”)、“贺龙路” (或“云卿路”)、“刘伯承路”等;吴承恩、周恩来故乡的淮阴工学院,征集入围的校园地名有(吴)承恩广场、翔宇(周恩来)广场、周恩来路、关天培路、吴承恩路、韩信路、梁红玉路;……

可见,“以人名作地名”是国际公认的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弘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途径,是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举措。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当年就曾为北京第一家私营宾馆题写“兆龙饭店”,并不顾虑它是以香港企业家名字命名的。对此,封建主义的“禁锢”无异抽刀断水,既不明智又是徒劳的;资本主义的“放任”也不可行,“以人名作地名”毕竟不是随便谁都可以获得的。我们所需要的,是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的“疏导”与“规范”。

作为一种崇高的纪念形式,“以人名作地名”的理想人选主要有两类:一类超越时代和国度、为全人类所敬重,即对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突出的科技、文化、教育等历史名人,如孔子、张衡、陶行知;一类超越党派和阶级、为国家民族所推崇,

即在特定历史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发展的已故英烈、模范和领袖,如临汾市尧都区、合肥(刘)铭传乡、上海(谢)晋元路。民众愿用已故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似不必刻意禁止,这不正是对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优越性和马列主义生命力高度自信的表现吗?不过,人选应限制在“盖棺论定”的正面人物,对尚存争议者可暂不考虑。

在未来的地名法规中,与其回避现实而沿袭“一般……”、因噎废食而固守“禁止……”,不如顺应世界潮流,明确宣布提倡、准许什么,即:对于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国家可以其名字命名适当的地理实体。这里,也应包括为我国革命与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外国人,如印度的柯棣华、美国的斯诺、前苏联的库里申科、波兰的希伯。所谓地理实体的“适当”,是指该地最好与被纪念者有着特殊关系,如原籍、建功处、牺牲地或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地等。

斗转星移,大浪淘沙。虽说地名贵在“稳定”,但无论是官办、钦定的还是外人强加、斥资购买的,地名的新生与消亡此伏彼起,世代不息。生死兴衰,究竟“谁主沉浮”?――“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语)。

(作者工作单位: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广汉的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一)

广汉的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一) 古蜀国——秦——汉时期 广汉位于“天府之国”四川腹心,南临省会成都市区25公里,北距德阳市区19公里,自古有“蜀省之要衢,通京之孔道”之说,境内有神秘的三星堆古遗址,是古蜀国都城之一。 古蜀国自蚕丛(传说是黄帝和嫘祖的后代)建立,历经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王朝。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为了达到开拓疆土、富国强兵的战略目的,秦惠文王听从司马错的意见,遣张仪、司马错出兵伐蜀。开明末王十二世在葭萌(今四川剑阁县)战败后,率部逃至武阳(今四川彭山县)被秦军所杀,其太子及相、傅等战死于彭州白鹿山,古蜀国灭亡。 幸免于难的王子制(安治王)率部分贵族及残兵,从武阳辗转南下至云贵地区,后来在今越南北部盘踞下来,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安治王之子泮收服吞并了周边部族,建立瓯雒国,定都封溪并修建古螺城(今越南东英县),自号安阳王。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将赵佗(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国,号称南越武帝)灭瓯雒国,安阳王遁于海外。 ------------------------------------------------------------ 秦灭蜀之初,仍以其地为蜀国,司马错为国守,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封蜀王后裔公子通为蜀侯,为加强对蜀地的统制,迁秦人数万入蜀,并推行郡县制,将蜀地改置为蜀郡,张若为郡守。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为治理蜀乱,秦王令张仪、

张若创筑成都(今四川成都市)、郫(今四川郫县)、临邛(今四川邛崃市)三城,设成都、郫、临邛三县,以成都县为蜀郡治所。后李冰为郡守,并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雒县时属蜀郡,因雒水流经县境而得名,故城在今广汉市北外乡五里巷,于隋代迁至现雒城镇(清末称城会,民国时称城厢公所、城守镇。1950年称城关区公所,1956年称城关镇,1980年正式称为雒城镇)。雒水是石亭江还是湔江,没有统一的说法。 综合资料查证,石亭江发源九顶山东侧,沿蓥华山脉而下,经什邡红白、蓥华、洛水进入广汉,汇入湔江;《前汉·地理志》注: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章山,即今什邡蓥华山,属岷山山系龙门山脉茶坪山段莹华山支脉。 发源光光山红龙池的金河,沿玉垒山脉而下,与发源太子庙的五道河在海汇桥汇合后称湔江,经彭州龙门山、小鱼洞、通济、丹景山、葛仙山、什邡马井进入广汉;《前汉·地理志》注:玉垒山,湔水所出,东南至江阳(今四川泸州市)入江。玉垒山,即今彭州九峰山,属岷山山系龙门山脉茶坪山段玉垒山支脉。 由此可见,雒水系石亭江无疑。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反秦。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克咸阳,项羽杀秦王子婴,秦朝灭亡。 ------------------------------------------------------------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为扼制刘邦,封其为汉王,分封偏远的巴、

成都市地名的由来

成都市地名的由来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我国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西南主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大平原上,东南、东北与内江、德阳两市接壤,南部、西南同乐山市、雅安地区相邻,西北和阿坝州连界。这里东有龙泉山拱卫,西有邛崃山屏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99公里。全市总面积12389.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960万,有汉、回、藏、满、蒙、羌、彝等40多个民族。 远在3000年前,成都地区就已有原始部落聚居,而这里的“巴蜀文化”更可推溯到3700年前的殷商初期。周代末年,即公元前4世纪,蜀国开明第九世要把国都由陴县迁到这里。当时他动员人民大兴土木,建城筑楼,提出“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有成都之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建城史已有2300多年。自秦以来,成都历来是蜀中统治政权的所在地,我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它曾5次被列为封建割据朝廷的都城,即西汉末年公孙述的“成家”、三国时刘备的“蜀汉”、西晋16国时李雄、李寿的“成汉”、五代十国时王建的“前蜀”和孟知祥的“后蜀”。其余各朝代也皆为中央政权郡、道、府、路和省的治所。西汉时,成都的蜀锦驰名天下,因此有了“锦城”的别称;五代后蜀主时,

又因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有了“蓉城”的美名。唐代的成都,曾号称“扬一益二”,是仅次于扬州的全国经济中心。当时的成都城,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顶盛时期。1928年,成都正是设置市。1949年,成都解放,最初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自此一直是四川省省会。 成都市的发展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这里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丘、坝皆备,平均海拔在387米左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古有“蜀犬吠日”之说。境内的河网密布,属半水区域,主要有长江支流的岷江、沱江两大水系,共40多条大小河流,水域面积700多平方公里。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成都平原肥沃的土壤,使成都市的生物资源丰富,品种齐全,素有“天府之国”之称。水稻、小麦、油菜籽、蔬菜、水果、桑树、中药等种植多、产量大;家禽饲养普遍,尤以生猪、蜂蜜在全国著称。境内还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扭角羚、岩驴、野牛等珍稀动物。中药材品种繁多,现已查明中草药860多种,可利用的野生和家种药材672种,其中川芎、川郁金、乌梅等,以产量大、品种优而驰名中外。茶叶、生漆、油桐、油茶、桑树、果树、黄柏等经济林木也很丰富。矿产品有芒硝、煤、铁等30多种。

成都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地名公共服务

成都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地名公共服务 成都市民政局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华文化发源的一个重要源头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明,标志着成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了解成都的地名将进一步了解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许多地名都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几乎每一条街巷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或历史典故。 一、成都街道的演变 街道随着城市的兴起而形成,成都在公元前316年秦来蜀之前就有了居民区和街道,《华阳国志〃蜀志》载:“成都县本治赤里街”,这是成都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条街。公元前310年张仪张若筑成都城,乃“徒臵少城内”,成都城“修整里阓,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其郡四出大道,道实二十里,有衢。”左思《蜀都赋》形容为“画方轨之广涂(涂),”可惜秦汉时的街名无传不可考,只留下五担山、石室、石笋、天涯石、支机石、千秋池、龙堤池、锦里等一些古迹地名。成都城内的街道,历代只有一些零星记载。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于公元876年增筑罗城,城内有街坊120个。北宋时,四川制臵使范成大用砖和石板铺设大街14条,计3360丈,改善了路面状况。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城西垣内筑满城(习称少城),城内住八旗官兵眷属,“每旗官街一条,披甲兵丁小胡同三条,八旗官街共八条,兵丁胡同共三十三条”。其时,牛车手推车拉货进城,以致街道损坏严重,乾

隆四十二年(1777年),“布政司查榕巢下令通城修砌街道,清理沟渠,不使积水”。1870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访问成都后写道:“街道宽阔,大多笔直,相互交叉成直角。(《四川后记》)1897年法国人马尼爱在《游历四川成都记》里,说成都的大街“甚为宽阔,夹街另筑两途,以便行人,如沪上元大之路然。”清末调查成都城共有街道438条,小巷113条(1910年《四川官报》),《成都通览》统计为543条。清人周询《芙蓉话旧录》描述了清代成都的街道情况:“全城四门及附郭街道,大小五百有奇。时未改筑马路,街面最宽者为东大街,宽约三丈。次则南大街、北大街、总府街、文庙前后街,皆二丈许。其余多不及二丈……,各街面悉敷以石板,两旁有阶沿,高于街面四、五寸,阶沿上宽二尺内外。……城内外各街平坦,无一陂陀。”1913年,拆除满城,与大城并击为一。满城胡同名称悉改为街或巷。 新中国建立后,成都从一个消费性城市,逐步向综合性工业城市转型,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区范围扩大,街道变易甚多,随着城市规划的建设加速,许多传统的街道得到改造,城市的主要干道拓宽延伸,形成了放射加环状的道路系统。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都新建各大干道,如: 1、贯通南北之干道:人民路、解放路、府青路、红星路; 2、贯通东西之干道:新华大道、蜀都大道; 3、环城干道:一环路和二环路。 同时由于兴建这些干道拆除了若干小街小巷,这些小街小巷的名称也就随之而永久消失。这些老地名的消失,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城市改造,城市扩大,一部分新街名取代老街名是

中国地名由来

河南省 郑州:《郡县释名》河南卷上:郑州“周管叔鲜封于此。有管仲城,后为郑国。 州从国名也”。 开封:开封“以开拓封域为名”。 洛阳:《寰宇通志》卷85载:“地居洛水之北,故曰洛阳”。 许昌:三国魏黄初十年(公元221年)以“魏基昌于许”,遂将许昌改许县。许昌之名始于此。新乡:《太平寰宇记》卷56说:新乡县“取新中乡以为名”。信阳:西周时为申伯封地,秦置义阳乡,汉置县。宋代避太宗名讳,改“义”为 “信”,定名信阳。 南阳:王莽时,改南阳郡为前队,改宛县为南阳县,因居伏牛山之南、汉水以北得名。商丘:帝喾的儿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圭寸于商(一说契即阏伯,尧圭寸阏伯于商丘,主辰星之祀)。 漯河:漯河市北临沙河,附近一段河流称为漯河湾,漯河即因此而得名。周口:其时有一周姓船户往来摆渡,故而取名周家渡口,后逐渐演变为周家口因地处小黄河(今贾鲁河)与沙河汇流 处,故名。后称周口镇,乃周家口的简称。1949年设周口市,因周口镇为名。 安阳:公元前257年秦伐赵夺魏宁新中,“将宁新中更名安阳”《史记》,安阳之名始见于此。 濮阳:以在濮水之阳而得名。 鹤壁:相传古有双鹤栖于南山之峭壁,其山曰鹤山,其村曰鹤壁,鹤壁之名即由此而来。焦作:原意为焦姓的作坊,后成为地名,进而成为矿区名。焦作市又以焦作矿区为名。平顶山:以境内平顶山得名。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24载:平顶山“绝顶平坦无峰峦,故名”。三门峡:1957年设三门峡市,以北临黄河三门峡而命名。驻马店:据民国《确山县志》卷24载清安增撰《重修延禧明宏寺治辛酉碑记》说, 驻马店本名“苎麻”,因镇东古有 苎麻村,故名。明代在此设驿站,“苎麻”讹为“驻马”,称为驻马 店。今市因驻马店镇为名。 山东省 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青岛:据《胶澳志》卷2载:“青岛,在青岛湾内,距岸不足一海里,……山崖耸秀,林木蓊”,故名青岛。后成为附 近地方的总名,青岛市即因此而得名。 淄博:因境内原辖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 潍坊:取潍县及坊子镇两地首字为名。 烟台:明代筑奇山所城,于此设烽堠以御倭寇,故名烟台。 威海:1398年(明洪武三^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 威海即由此而来。 滨州:以地处渤海之滨为名。 聊城:据《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曰,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又

陕西各地地名

陕西省名、九个市名、八十六个县名的来历 那么,三秦是什么意思?这要从“陕西”说起,“陕西”二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历史说起,下面,咱们就谝一谝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陕西:起于西周。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陕西始见于史。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延安地控1个区和12个县。其中,区为宝塔区。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因当地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榆树和柳树,故名。榆林地处沙漠地带,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进中的骆驼,故又名“骆城”。榆林于1988年撤县改市。目前、管辖一个区、即榆阳区;县11个,即米脂、绥德、靖边、清涧、吴堡、神木、府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华北和东北: 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邯郸——城市名押an韵,邯郸意为“邯山至此而尽”,郸同单,“单”意思是山脉的尽头,邯郸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名的城市 太原——取“广大的平原”之意 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长治——长治古称上党,明代在此地设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 赤峰——得名于城东北的褐色孤峰 包头——包头由蒙古语“包克图”演化而来,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头由此别称为鹿城乌海——乌达与海勃湾的合称 大连——大连旧称青泥洼,青泥洼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裢,大连就是由褡裢演变而来,另一说大连来自俄语“达里尼” 阜新——取“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 盘锦——盘山和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盘根错节,锦上添花”之意 本溪——本溪得名于境内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称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阔下窄,状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难辨,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 长春——意为“长年春色的城市”,东北的春天是非常寒冷的,以长春命名城市说明了该城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占据主导

吉林——吉林全称吉林乌拉,满语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佳木斯——佳木斯清代又称“嘉木寺”,在满语是“驿丞”的意思,因为佳木斯在古代地处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驿道 华东: 烟台——意为“狼烟升起的炮台” 青岛——因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且与“琴岛”谐音 威海——明代在此地设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意 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淄博——淄川与博山的合称 莱芜——莱是植物名,俗称灰菜,芜指田野荒芜,古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地方,故名莱芜菏泽——城市名押e韵,菏山与雷泽的合称,菏泽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 蚌埠——意为“盛产蚌珠的港埠”,蚌埠由此别称为珠城 宿迁——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宿迁由此得名 连云港——意为“在连岛与云台山之间的港湾”,云台山是江苏省的最高峰 镇江——唐代为镇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到了宋代因地理环境的变化,此地距大海较远,故而更名为镇江,取“镇守长江”之意 无锡——先秦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 上海——得名于松江(即苏州河)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海意为“通向大海的地方” 金华——意为“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地” 宁波——宁波古称明州,宁波得名于“海定则波宁”

成都地理与历史知识小测验

成都地理与历史知识小测验 1、以下哪项景点不在成都()。 A、西岭雪山 B、三星堆遗址 C、蜀王陵 D、都江堰 答案:B 2、李冰,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他对成都最大的贡献是()。 A、修建了灵渠 B、修建了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C、修建了战国渠 D、修建了郑国渠 答案:B 3、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文翁石室”。请问“文翁石室”是哪所学校的前身()。 A、成都四中 B、成都七中 C、成都九中 D、列五中学 答案:A 4、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创五斗米教于成都鹤鸣山,为中国道教之始。请问鹤鸣山位于成都哪个区(市)县()。 A、邛崃市 B、大邑县 C、温江区 D、蒲江县 答案:B

5、唐代大诗人杜甫居草堂所作的千古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的景点是()。 A、古堰流碧 B、西岭晴雪 C、江楼修竹 D、文殊朝钟 答案:B 6、望江楼公园位于成都市东门外九眼桥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积176.5亩,园内岸柳石栏,波光楼影,翠竹夹道,亭阁相映,主要建筑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成都著名女诗人()而先后在此建起来的。 A、卓文君 B、薛涛 C、花蕊夫人 D、欧阳炯 答案:B 7、成都北门“驷马桥”这个地名的由来,与汉代文学家有着一定的渊源,这位文学家是()。 A、杨雄 B、司马相如 C、杜甫 D、薛涛 答案:B 8、川剧绝技丰富,如托举、开慧眼、变脸、喷火、藏刀等,令人叹为观止。()是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东西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的东西。 A、喷火 B、变脸 C、开眼 D、托举 答案:B 9、成都建城初期的金沙遗址出土的国宝文物()图案,不仅是成都市的形象标识,还是国

全国各省地市名称

A-1: 河南、郑州、安阳、鹤壁、济源、焦作、开封、洛阳、南阳、平顶山、三门峡、商丘、新乡、信阳、许昌、周口、驻马店、漯河、濮阳 A-2: 安徽、安庆、蚌埠、巢湖、池州、滁州、阜阳、合肥、淮北、淮南、黄山、六安、马鞍山、宿州、铜陵、芜湖、宣城、亳州 A-3: 北京、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A-4: 福建、福州、龙岩、南平、宁德、莆田、泉州、三明、厦门、漳州 A-5: 甘肃、白银、定西、甘南藏族自治州、嘉峪关、金昌、酒泉、兰州、临夏回族自治州、陇南、平凉、庆阳、天水、武威、张掖 A-6: 广东、潮州、东莞、佛山、广州、河源、惠州、江门、揭阳、茂名、梅州、清远、汕头、汕尾、韶关、深圳、阳江、云浮、湛江、肇庆、中山、珠海 A-7: 广西、百色、北海、崇左、防城港、桂林、贵港、河池、贺州、来宾、柳州、南宁、钦州、梧州、玉林 A-8: 贵州、安顺、毕节、贵阳、六盘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铜仁、遵义 A-9: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澄迈县、定安县、东方、海口、乐东黎族自治县、临高县、陵水黎族自治县、琼海、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亚、屯昌县、万宁、文昌、五指山、儋州 A-10: 河北、保定、沧州、承德、邯郸、衡水、廊坊、秦皇岛、石家庄、唐山、邢台、张家口 A-11: 黑龙江、大庆、大兴安岭、哈尔滨、鹤岗、黑河、鸡西、佳木斯、牡丹江、七台河、齐齐哈尔、双鸭山、绥化、伊春 A-12: 湖北、鄂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黄冈、黄石、荆门、荆州、潜江、神农架林区、十堰、随州、天门、武汉、仙桃、咸宁、襄樊、孝感、宜昌 A-13: 湖南、常德、长沙、郴州、衡阳、怀化、娄底、邵阳、湘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益阳、永州、岳阳、张家界、株洲 A-14: 吉林、白城、白山、长春、吉林、辽源、四平、松原、通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A-15: 江苏、常州、淮安、连云港、南京、南通、苏州、宿迁、泰州、无锡、徐州、盐城、扬州、镇江 A-16: 江西、抚州、赣州、吉安、景德镇、九江、南昌、萍乡、上饶、新余、宜春、鹰潭 A-17: 辽宁、鞍山、本溪、朝阳、大连、丹东、抚顺、阜新、葫芦岛、锦州、辽阳、盘锦、沈阳、铁岭、营口 A-18: 内蒙古、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包头、赤峰、鄂尔多斯、呼和浩特、呼伦贝尔、通辽、乌海、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兴安盟 A-19: 宁夏、固原、石嘴山、吴忠、银川 A-20: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东、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西宁、玉树藏族自治州 A-21: 山东、滨州、德州、东营、菏泽、济南、济宁、莱芜、聊城、临沂、青岛、日照、泰安、威海、潍坊、烟台、枣庄、淄博 A-22: 山西、长治、大同、晋城、晋中、临汾、吕梁、朔州、台原、忻州、阳泉、运城

成都市建筑物名称备案管理办法.docx

成都市建筑物名称备案管理办法 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成都市地名管理条例》,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建设的住宅、商场、写字楼、宾馆等大型建筑物(群),其项目业主应按程序办理建筑物名称备案手续。 一、建筑物名称备案范围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住宅、商场、写字楼、宾馆等大型建筑物(群)应办理建筑物名称备案手续: (一)用地面积3000平方米(含)以上。 (二)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含)以上。 (三)楼层在7层(含)或高度在24米(含)以上。二、建筑物备案名称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不得使用有损国家尊严,妨碍民族团结,宣传封建迷信,违背社会公德以及易产生误解、歧义的词语。(二)不得使用人名或外国地名。 (三)一般不得使用冠有“中国”、“中华”、“国际”、“世界”等词语。 (四)一般不得使用具有国家机关所在地、有特定含义标志性建筑物名称和特定政治色彩的词语。 (五)不得使用帝王称谓、官衔、职位等词语。 (六)不得侵犯他人的名称专用权,不得使用非本企业拥有的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国际著名品牌名称。 (七)使用外文音译命名,原意应当健康,中文名称无不良含义,且不致产生歧义。

(八)使用国家明令保护的标语、文字,必须征得主管部门书面同意。 (九)冠以本市行政区划名、著名区片名的,应在该区域范围内。 (十)中心城区区域内或其他区(市)县区域内建筑物名称不得重名、同音,不得在已有同类地名前增加或减少“大”、“新”、“成都”之类的词。 (十一)不宜使用以下通名: 1.行政区划通名,如国、州、镇、区、市等。 2.其它地名类别通名,如海、港、湾、林、岛等。 3.使用后易于产生歧义的,如门、世家、庄园、世界等。(十二)通名不得重叠使用,如“某某花园广场”、“某某花园城”。 (十三)建筑物名称应使用规范汉字,不得使用外文、繁体字、异体字、自造字、数字和标点符号等。 三、建筑物名称备案标准 (一)大楼:指具有办公、商业、住宅等功能的建筑。层数一般应在7层以上或者高度在24米以上。 (二)大厦、商厦:指具有办公或商业等功能的公共建筑。高度一般应在50米以上,或总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三)广场:指具有室外开敞空间的高层建筑。用地面积一般应在1万平方米以上,或总建筑面积在8万平方米以上,室外地面应有面积不小于2千平方米的集中室外开敞空间向公众开放。 (四)中心:具有商业、办公、酒店、娱乐等功能的建筑物。用地面积一般应在2万平方米以上,或总建筑面积一般应在

浅谈中国地名文化

浅谈中国的地名文化 地名是历史的精髓要素之一,虽是一个个简单的名称,却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中国地名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区的变化、传统文化等观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大如省、自治区、市县名称,小到镇、村、街道、桥梁名称,还有大量的雅称、简称、别称等。有的地名历千年不变,有的地名则多次更换,每个地名的背后有一段故事,每个地名的后面另有一串地名。地名的由来、命名的原则、寓意都蕴涵着历史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看似杂乱无章的地名,其实蕴含着众多的逸闻趣事,更承载着城市的人文底蕴。 地名是各民族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作为一种语言符号,除了表示城市、农村、河流、山脉、道路、街巷等地理位置以外,地名词与社会、文化历史的联系也是很密切的。它的词义往往既反映着人们对地形、地物及地理位置的具体认识,同时也反映着该地的历史人文的变迁。而这一切都是借助地名的语音特点和词义特点来表现的。所以,汉语中的地名,也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信息的承载体。通名和专名原始人类同地名是无缘的,地名应该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后的产物。最早的地名大约就是借用图腾的名称,这从国内一些少数民族的地名可以推断。比如云南彝族,曾以虎为图腾,哀牢山有彝村就名“罗摩”(母虎),山岗就叫“纳罗”(黑虎),意谓母虎族、黑虎族居住的村落、山岗(参见牛汝辰《中国地名文化》)。又云南有“鹤拓”一名,据张了先生伊鹤拓”考说》,其起源就与白族先民的鹤图腾祟拜有关。汉民族的历史地名也留下了图腾的痕迹。如山西汾河一名,就因一个一度定居此地的崇拜风鸟图腾的部落而得(王克林《汾河释名》),“风”,古与“风”通假,则也可读如“分”“汾”。不过由于时世迁易,比较难于考证罢了。 现代汉语的词汇在数量上是以双音节为主的,但在历史上却经历了一个从单音节到双音节的发展过程。汉语地名词的发展也不例外。商代和周代的地名大多数是单音节的,如商代七次迁都,七个都城名都是单音节的:毫、嚣、相、邢、庇、奄、殷。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名也还是单音节占优势。但到了汉代,单音节的地名就不多见了。现代汉语中的地名一般都是由专名和通名构成,所以至少是双音节的(一些书面语中的简称如沪、津、京除外),甚至也不乏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六音节等多音节的地名,如石家庄、羊肠子沟、大秃顶子山、一三五食宿站。这说明,地名词在语音上的演变过程与整个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步调是一致的。汉语地名一般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构成,而且专名在前,通名在后。比如江苏省、南京市中的“省”、“市”就是通名,放在最后;而“江苏”、“南京”就是专名。由于地名是中性词,所以不包含“老”、“小”、“阿”这样富于感情色彩的词头,也不用叠音和虚字。通名和专名一般都是有着特定意义的实词类。 汉播地名起名根据不同性质粗略可以分成三大类 (1)自然地理环境的通名,如:山类:山、峰、岭、冈、坡、丘、陵、高原、山脉水类:水、河、江、湖、泊、溪、池、潭、沟、浦、海地貌类:岛、港、湾、洲、角、屿、半岛、盆地、沙漠 (2)人类居住聚落建筑的通名,如:聚落类:乡、村、庄、镇、巷、街、道、路、弄、胡同、坊口、条、新村 建筑类:楼、台、亭、阁、城;寺、庙、宫、观、店、堂铺、集、墟、场、市、店 以上如“寺”、“庙”等多属各种宗教的建筑物名,历史上由于宗教信仰的繁盛也常用来做地名通称。“道”、“路”在古代曾经一度作为行政区划的通名,近代起演变成街道通名。 (3)国家行政区域划分的通名 中国的行政区划,在漫长的历史上,变化很大。先秦代诸侯鼎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古中国为:十六郡,郡的下面设县,这是最早的全国统一的行政区汉承秦制。唐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各个省(直辖市)名称和别称的由来源远流长,各具特色,读来使人对祖国的秀丽山川倍感亲切。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当时的“北平”为“北京”,意与南京相对之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成都名称的由来

成都名称的由来 “成都”成为一座城市的名字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至迟在秦代,“成都”的名称就已频频见诸典籍。《蜀王本纪》说:“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华阳国志.蜀志》也说:“(开明)九世有开明帝……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 “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 这是对成都得名的一种最通俗也是影响最广泛的一种说法。 古蜀国开明王朝是当时西南一个强大的国家。开明王朝的首都最初在郫县,到开明九世时,乃迁都至成都。为什么开明王朝会产生迁都的想法呢?据《太平寰宇记》的说法是:“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原来是成都这个地方因为土地肥美,少有战争,人民安居乐业,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形成了一个大的集市,两年左右的时间又由集市衍变扩充为一座像样的城市。这时候,成都的繁华热闹已经远远超过了郫县,所以开明王朝的统治者会把首都迁至这人烟辐辏(còu)的地方。成都城所在地为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无论从交通还是自然生态条件看,都是十分优越的。开明王朝在成都建都以后,秦国宰相张仪在此基础上修筑了著名的“龟城”,以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成都城的城址都未发生过变化,这在中国历史中是少有的一个特例。 成都得名的其它看法 近年来,还有一些有关成都得名的新看法值得关注:

第一种看法认为:成都乃是远古时期一个叫“成侯”的部落居住过的地方,所以称为“成都”。《山海经》有这样的语句:“成都载天之山……成侯之山。”因此成都的“成”字极可能是生息在成都的一个古族名或国名,成为戊与丁的合体,而戊代表斧钺的形象,丁象征箭或箭射中靶子的形象,说明“成”这个部族以善于射箭和使用兵器而闻名。“都”当然是“成”这个部族的治所,也即政治、军事权力集中的地方。 第二种看法认为:“成都”两字是中原人对蜀语的一种音译。当时古蜀人称自己的都城(成都)为“dudu”,也即蜀都的意思,因为古代的“蜀”字读音为“du”。中原汉人把蜀都音译作“成都”,即意指那是蜀国最后的都市,虽然夕阳无限好,但是已近黄昏了一一就在古蜀开明王朝迁都不久,秦国的金戈铁马碾碎了开明王朝的美梦,古蜀国的历史也随之画上了句号,因此成都即“最后的都市”。 第三种看法则称:古代蜀地蚕丛氏发明了城墉,因而蚕丛这支部落又被称做“崇墉”。随着朝代的更迭,到古蜀国开明王朝时,其部族仍称“崇庸”或“庸成”,简称为“成”;而“都”的意思无外乎“人之所聚亦曰都”,所以就称开明王朝的首都为“成都”了。 四年级四班王子非

北京地名的由来(中)

北京地名的由来(中) 【续接上集】25、以“营”为名的地名北京以“营”为名的地方有很多。最资深的“营”,首推顺义区的“高丽营”,是公元六四五年唐太宗亲征高丽班师后,安置归顺唐朝的高丽将士及家属的地方,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辽、金时代,粮食经船运到京郊,在坝河码头换用骆驼驮载进城,因此在码头建有骆驼房。押运粮食的都是军人,他们的营盘叫“驼房营”,在今酒仙桥地区的坝河南岸。一二七二年,忽必烈建立元大都。如今在圆明园西侧有个“骚子营”,曾是蒙古兵军营,因汉人蔑称蒙古兵为“骚鞑子”而得名。一三六八年,明朝朱元璋称帝这年,大将军徐达拿下元大都,派副将军常遇春镇守通州,留下了“常营”,在今通州区西邻的管庄北部。常遇春是回族,常营至今还有不少回民。一四○六年,明永乐皇帝发兵征伐安南国(即古代越南),搜罗安南工匠七千多名参加营建北京城,安置在安南营居住,即今大栅栏地区的“大安澜营胡同”。其中有个安南人阮安,在正统年间还任过续建北京城的指挥官。明朝末年,四川女将秦良玉,曾两次入驻京城,防范八旗军的攻掠。四川兵的驻地叫“四川营”,今菜市口东有“四川营胡同”。如今在雍和宫西边,有个“五道营胡同”,明朝是“武德卫营”驻军之地,后转音讹变为

“五道营”。清朝是距今最近的朝代,留下的“营”字地名更多。一六四四年,多尔衮率清军占领北京城,于六月十五日下达“清城令”,将内城汉人全部驱赶至外城及郊外,将内城(除皇城范围)划分为八块,分驻清军八旗,号称“京旗”。清初的八旗军作战以骑马射箭为主,因此各旗都设有修造弓箭马具的工匠营。雍正八年曾有谕旨,“五匠俱系出征、行围所需,命定期考验,其技艺不精者勒限学习”。京旗五匠的构成为:弓匠一千一百一十八名,铁匠一千一百一十三名,鞍匠四百四十七名,盔匠二百二十二名,铜匠二十三名(雍正时的编制。“匠”指师傅,徒弟、助手人数在外)。现存的工匠营地名列举数例:东直门内海运仓有北弓匠营胡同,阜成门内福绥境有东、西弓匠胡同;福绥境有鞍匠胡同;蒲黄榆一带有东铁匠营,建国门内古观象台的附近有铁匠营胡同和盔甲厂胡同;东城区炮局胡同(清初的造炮厂)附近以前有铜厂胡同。至于城外留下的营的地名就更多了,例如:东营房胡同,在工体西里;西养马营胡同,在金融街以北;南营房胡同,在日坛公园以北;北营房中街,在阜成门外华联商厦以西;来广营乡,成了北京最大的居住小区———望京;勇士营,在朝来农艺园以北,是“九门提督”下属的五营之一;火器营,在海淀区蓝靛厂北路,是火枪手驻地;船营,在昆明湖南岸,是“昆明湖八旗水师”驻地。因水师教官是福建来的,旧时称南方人为“南蛮子”,所以附近还

中国地名变更由来

中国地名变更由来 研究古今地名更替,发现河南是被误会得最惨的。古代叫宁邑,现在竟然叫新乡;古代叫应城,现在竟然叫平顶山,古代叫怀州,现在竟然叫焦作;古代叫颍川,现在竟然叫登封;古代叫归德,现在竟然叫商丘;古代叫汝南,现在竟然叫驻马店!很多人高呼我高端大气的中原文明,竟硬生生地给改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调查后的事实告诉你: 1.很多地名本身就是沿用的某个朝代的古地名,如“西安”之名沿袭自明朝。 2.部分地名所指代地区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例如汝南和驻马店,却不知道汝南之名现在仍在被使用,就是驻马店市所辖的汝南县。驻马店市辖1个行政区9个县,汝南固然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始于春秋的新蔡县就没历史没内涵?西周时就建立封地的遂平县(西周时为房国,唐宪宗改为遂平县)。 此外,撇开地名的历史由来不谈,很多名称本身是很有意趣的,如“商丘”,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承载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重量,居然被世人误会成不如“归德”一名,此等逻辑和审美让人叹息。

我们来简单探讨下部分被误会得最厉害的地名出处,看看到底是谁“没文化毁历史”。时间和篇幅有限,只重点说某地区目前使用的地名渊源。 西安-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刘邦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唐玄宗把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该地区在宋代则经历了“永兴军路-陕西路-京兆府路”的沿革。元代先后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和“奉元路”。明洪武二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沿用至今。长安自古帝王都,若都城改换,长安之名自然不适合沿用。 宝鸡-陈仓:宝鸡地区是周秦王朝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千渭之会”建立国都,称为“陈仓”(今宝鸡市金台区代家湾一带),这是宝鸡建城史的开端。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迁都于雍(今宝鸡市凤翔县)。唐朝时改陈仓为宝鸡,沿用至今。一说唐玄宗有关,一说和唐肃宗有关。《旧唐书?地理书》凤翔府下载:“至德二年,肃宗自顺化郡幸扶风郡,置天兴县,改雍县为凤翔县并治郭下。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改为宝鸡县。”揣其用意,当是取“天兴唐室”、“凤翔原

中国省份名称、简称、省会及其简称的由来

中国省份名称、简称、省会及其简称的由来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北京 北京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天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

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或蒙)——呼和浩特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成都竟然有这种奇葩地名

成都竟然有这种奇葩地名 “挨打巷”▼在老一辈成都人口中,挨打巷的来历是由于街道窄没有路灯,晚上经常发生抢劫等事情,路过这里总是一路小跑“怕挨打”,后来就叫着叫着就习惯了。其实挨打巷 的真名叫做兴蓉东街,在现在的肖家河与西南民族大学之间。“肥猪市街”▼肥猪市街在浆洗街的附近,相传是三国后的屠市,当时这里非常的繁华。过去这里非常的兴旺,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是杀猪的质地,而且是为了纪念当时屠宰的商贩们捐钱为教育的事,“肥”则是当年繁荣的缩影。 “猛追湾”▼据说以前猛追湾一代的附近都是沼泽地,许多周围的农民喜欢将自家的猪儿赶到这里活动,好让母猪有更多的奶水。叫做猛追湾还是跟读音有关系,母猪湾、母租湾、母醉湾、猛嘴湾、猛追湾,就这样叫出来了。 “神仙树”▼神仙树是相传清朝的时候,一棵死了的大叔有一个蓄满水的树洞,很多人觉得喝了这个水能治百病,后来就很多人慕名前来。许多人向大树祈福,当时香火盛极一时,神仙树就此叫出了名气。 “青龙街”▼小编在这里要为青龙街正名!这里跟青龙帮、青龙会等没有任何关系,这里也不是黑社会哈。相传的是在过去有人见过一条青龙从天而降,后来这条街叫做龙女祠街,再后来就改为了青龙街。

“花牌坊”▼相传这里“大爷来玩儿会儿呗~” 的行业不景气之后,一个叫牡丹女子一不小心就怀了孩子,所以就有了很多很多的奶水。当时正是四川饥荒的时候,牡丹就用自己的奶水解救了不少快饿死的人,后来为了纪念她,就给她礼乐一个牌坊来瞻仰功德,因牡丹为花中之王,所以改叫“花牌坊”。“九眼桥”▼九眼桥!这个嘛,全国人民都懂的,嘿嘿嘿~~~九眼桥又名洪济桥,明万历廿一年,万历廿五年竣工,是锦江上最大的一座石拱桥,桥下有九个桥洞,造型奇特,顾名九眼桥。 “春熙路”▼春熙路是由军阀杨森于1924年建成,最开始是因为森威将军而命名为“森威路”,当时有四条纵横交错的街道,由春熙东路、春熙西路、春熙南路、春熙北路四条步行街组成。后来几经改名,最后以曾做过成都市政长官王缵绪秘书、著名书法家、诗人陈月舫先生改名,其意旨在“春风和煦,民子熙熙而来”,故街名就叫“春熙路”。 “磨子桥”▼当初的磨子桥是一个曾飘满豆香的水磨桥——因桥有水磨而得名。磨子桥现在是成都的数码科技一条街,电脑、手机登数码产品在这里都有卖,年青一代的人一有这方面的需求都会说:“走,今天我们切逛哈磨子桥嘛!”“八宝街”▼再次!重新!说!一遍!八宝街跟八宝粥没有任何关系!八宝街在清末的时候是贫民聚居地,沿街有许多简陋棚屋,被人们称为“笆笆巷”,后来,民初年间根据其谐音改为“八宝

成都市地名的由来

xx地名的由来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我国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西南主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 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大平原上,东南、东北与内江、德阳两市接壤,南部、西南同乐山市、雅安地区相邻,西北和阿坝州连界。这里东有龙泉山拱卫,西有邛崃山屏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99公里。全市总面积12389.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960万,有汉、回、藏、满、蒙、羌、彝等40多个民族。 远在3000年前,成都地区就已有原始部落聚居,而这里的“巴蜀文化”更可推溯到3700年前的殷商初期。周代末年,即公元前4世纪,蜀国开明第九世要把国都由陴县迁到这里。当时他动员人民大兴土木,建城筑楼,提出“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有成都之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建城史已有2300多年。自秦以来,成都历来是蜀中统治政权的所在地,我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它曾5次被列为封建割据朝廷的都城,即西汉末年公孙述的“成家”、三国时刘备的“蜀汉”、西晋16国时李雄、李寿的“成汉”、五代十国时王建的“前蜀”和孟知祥的“后蜀”。其余各朝代也皆为中央政权郡、道、府、路和省的治所。西汉时,成都的蜀锦驰名天下,因此有了“锦城”的别称;五代后蜀主时,又因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有了“蓉城”的美名。唐代的成都,曾号称“扬一益二”,是仅次于扬州的全国经济中心。当时的成都城,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顶盛时期。1928年,成都正是设置市。1949年,成都解放,最初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自此一直是四川省省会。 成都市的发展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这里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丘、坝皆备,平均海拔在387米左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古有“蜀犬吠日”之说。境内的河网密布,属半水区域,主要有长江支流的岷江、沱江两大水系,共40多条大小河流,水域面积700多平方公里。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成都平原肥沃的土壤,使成都市的生物资源丰富,品种齐全,素有“天府之国”之称。水稻、小麦、油菜籽、蔬菜、水果、桑树、中药等种植多、产量大;家禽饲养普遍,尤以生猪、蜂蜜在全国著称。境内还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扭角羚、岩驴、野牛等珍稀动物。中药材品种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