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淮安地名的来由与变迁

淮安地名的来由与变迁

淮安地名的来由与变迁
淮安地名的来由与变迁

淮安地名的来由与变迁

1、淮阴地名的由来与变迁

现在的淮安境内最早设立的行政区是秦朝所置的淮阴县,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始设淮阴县,初属泗水郡后属东海郡,淮阴县治所设在甘罗城(在码头镇境内)。因在淮河以南,按照中国古代的“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所以命名为“淮阴”。其范围包括淮河南岸的清浦区、清河区部分、淮阴区部分、楚州区全部及洪泽、宝应、建湖的部分区域。

淮阴作为县名,并且历史上有过多次变更。曾改淮阴为嘉信、寿张、怀恩等名,并时有反复。

淮阴作为郡名。南朝梁太清三年(549),曾置淮阴郡,郡治淮阴故城。隋初复置淮阴郡,不久废郡为县,仍称淮阴。

淮阴作为区名。1932年,江苏设行政督察区,在淮阴设江苏省淮阴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5月,淮阴全境解放后,区划经重新调整,称为苏北淮阴行政区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8月,改称为苏北淮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10月,又改为苏北人民行政公署淮阴专员公署。1953年1月,再次更名为江苏省人民政府淮阴专员公署。1955年4月,定名为江苏省淮阴专员公署。“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淮阴专员公署被造反派夺权。1971年2月,由专区改地区,名仍称淮阴。

淮阴作为市名。1958年8月,清江市与淮阴县合并建市,名淮阴市,市人民政府设在清江浦。1964年,淮阴市撤销,恢复原建置和原名。1983年3月,江苏实行市管县体制,淮阴地区行政公署撤销,改设地级市,名称为淮阴市,其时淮阴市与淮阴县地名相同。

2001年,淮阴市正式更名为淮安市。淮阴县改为淮阴区。

2、射阳、山阳及淮安地名的由来与变迁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封刘缠为射阳侯,封地在射水之北。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射阳侯国为县。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淮阴、射阳县属临淮郡。王莽称制,改射阳为临淮亭,淮阴为嘉信。

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封皇子刘荆为山阳公(治白马湖北),山阳之名始见。东汉末年,广陵郡移治射阳。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广陵、临淮2郡改为临淮、广陵、山阳等5郡,山阳郡治所在山阳县。时射阳与山阳并存,分属临淮、山阳2 郡。萧齐时,阳平郡寄治山阳。

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山阳官渎(邗沟)以西300户置寿张县,割直渎(盱眙禹王河)、破釜塘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 户置淮安县,淮安县之名始见。

宋绍定元年(1223年),宝应州升格成淮安军,山阳县更名为淮安县。

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金亡,宋又改淮安军为淮安州。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复置淮安军,仅辖五河县一县(泗州之五河口)。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淮安,同年设淮东安抚司,司治淮安县。

至元十三年,淮安州降元,改设淮安县。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淮东安抚司设淮安总管府,领山阳、盐城、淮安、淮阴、新城、清河(清河军,至元十五年改清河军为清河县)、桃园七县。至元二十年,升淮安总管府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三县入山阳县,辖山阳、盐城、清河、桃园四县。

明改淮安路为淮安府,治山阳县,辖山阳、清河、盐城、安东、桃园、沭阳六县,海州、邳州二州。

清承明制,淮安仍名为淮安府,治山阳县,辖山阳、清河、盐城、安东、阜宁、桃园六县。

民国建立后废除府制,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山阳县改名为淮安县。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9月新四军分别攻克两淮,在淮城镇建立淮城市(该市始隶属于淮安县,后升为县级市,受辖于盐阜地区)。

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年底第二次解放两淮,成立两淮市,政府驻清江浦,军区驻淮城。不久废除,两淮复称淮阴县与淮安县,淮安县属盐城专区。

1954年淮安县从盐城专区划归淮阴专区。

1987年撤销淮安县,设立县级淮安市。

2000年12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撤销县级淮安市,设立淮安市楚州区。

3、清江浦与清江市、清浦的由来与变迁

清江浦地名得于清江浦河。清江浦河的前身是沙河,是北宋雍熙年间,淮南转运使乔维岳所开的复线运河。到了元朝末年,沙河逐渐淤塞。明朝永乐十三年,平江伯陈瑄,彩采纳当地“故老”建议,寻乔维岳所开沙河,加以疏浚,这条漕河就是清江浦河。清江浦的地名来源于清江浦河。清江浦在行政上原来属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楚州区),1729年由于清河县县城(今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旧县村)毁于洪水,于是将清江浦一带由山阳县划归清河县,作为清河县的新县治。清江浦在明永乐年间兴起到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特别是在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后,其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超越了淮安府城山阳,“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交通地位极其显赫,成为支撑淮安府空前地位的重要和最主要标志之一。

清江取名于清江浦。1951年以淮阴县城设立清江市,1952年淮阴专署迁驻于此。1954年淮安县从盐城专区划归淮阴专区。1958年8月清江市、淮阴县合称淮阴市。1964年市县分置,复置清江市与淮阴县。1970年为淮阴地区行政公署驻地。1971年淮阴县驻地由清江市市区迁至淮阴县王营镇。1983年地改市,清江市更名为淮阴市,升省辖市,下辖清河、清浦两区。

清浦之名也得于清江浦。1983年1月,清江市更名淮阴市,同时升为地级市,此时市区以里运河为界,分设两区,南为清浦区(北为清河区)。2001年元月1日,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清浦区属之,辖区不变。

4、清河地名的由来与变迁

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首次设置清河县,属清河军。1274年,淮东制置使李庭芝迁县城于大清口,同时,划出原淮阴县东境及其他地域,置新城县。清河县建立3年(迁县城后仅2年),地入于元。

元初,清河、淮阴、新城三县并置,撤销清河军,以县属淮安路录事司。至元二十年(128 3年),并淮阴入山阳,淮阴于是四入山阳,而清河因为后成立而独自存在。元泰定元年(132 4年)黄河决口,大清口县城被毁,县尹耶律不花迁清河县城于甘罗城,清河始得淮阴故地而县境及于淮水之南。天历元年(1328年)县尹达鲁花赤哈麻又因甘罗城地僻水恶,居民甚少,迁县城于小清口之西北。离淮阴故城十里远,开始没有城墙,后来因战事需要,筑有东西北三面城墙(南面临河),边长3.5公里(今码头旧县)。

明初,清河县城仍在小清口西北(今码头旧县),嘉靖年间,大清口淤塞,黄河全经小清口入淮,县城水患深重。直到崇桢元年(1628年),因水患和战乱并起,复迁治甘罗城。

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河县治仍迁小清口西北,隶属淮安府。康熙中,

县城屡圮于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江苏巡抚陈宏谋上疏请求移治,获准后于次年迁至山阳的清江浦,而割山阳靠近清江浦十余乡并入清河,清江浦成为清河县的新县治,除南界棠泾、青州涧,仍属山阳外,古淮阴之地全部归清河县所有。

民国初,废淮安府,县直属江苏省,民国3年(1914年),清河县复称淮阴县(与河北省清河县同名之故)。仍设治于清江浦。

1983年3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淮阴地区专员公署,设立淮阴市,同时以里运河为界析清江市为清河、清浦2区。 2001年元月1日,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清河区属之,辖区不变。

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春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ー第25题,共25题50分)、材解析题(第26题一第28 题,共3题40分)、问答题(第29题,10分)共三部分,考生答题全部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表上无就。本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来后,请将本试 和答题卡一并放在来面,等待监考员收回 2.答题前,请务必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宇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考员在答題卡右上角所粘贴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相持合 4.单项选择题必须用2B4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業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掉皮擦千净后,再选其它答。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必须用黑色字速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 题卡上的指定位五,在其他位五答题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 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战国时有位思想家曾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2.长期以来,史学界根据董仲舒的天人对策,认为“县黜百家”最早由董仲舒提出。但现代学者陈业新经过史料考证认为:“黑独百家”一语最早出自丞相卫缩。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历史记述年代久远不可信 B.现代学者研究成果更可靠 C.史料变化会影响历史认识 D.历史解释具有很大随意性 3.《朱熹集》中记载:“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据此可知,朱泉主张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三纲五常是天理 D.知行合一 4.古代有位思想家曾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笑问:“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时天热,他叫贼脱光上身衣服说:“还太热,为什么不脱掉裤子呢?”贼犹豫说:

北京地名的来历

北京地名的来历 北京的由来 1、天桥 2、大栅栏 3、东四、西四 4、大北窑 5、亮马河 6、呼家楼 7、黄庄 8、保福寺 9、五棵松10、公主坟11、六里桥12、八里庄13、王府井14、象来街(长椿街)15、护国寺16、八王坟17、五大镇石18、北京的福禄财寿吉19、八达岭20、神路街21、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22、“花椒地”——“花家地”——“画家地”23、北京胡同名24、北京动物地名25、以“营”为名的地名26、铁狮子坟27、北京的大西天和小西天28、明光村29、索家坟30、西土城路31、蓟门32、积水潭32、学院路与学院南路33、冰窖口胡同34、新街口北大街、新街口外大街与新街口豁口35、杏坛路36、小西门37、北京地名中的“居”38、北京地名中的“店”39、北京地名中的“百家姓”40、《论语》与北京地名41、北京地名的数字掌故42、北京街巷名称的由来43、北京的蔬菜地名44、京城地名的民俗情结45、北京地名中的“龙”46、被皇帝篡改過的北京地名47、北京城周边的“窑” 北京的由来 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有人统计过,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就大家熟悉和史书中常见的说,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北魏称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唐改称范阳,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唐以后又一度称幽州。辽建都在上京,把这里作为陪都称幽都,也称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对其进行了扩建。这是北京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开始。元朝时称大都,这时的北京城已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都市了。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大都做过详细描述。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由此开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后朱棣从他侄儿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迁到这里,故称北京。明朝时,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清朝也建都北京,并沿用了明朝的名称。民国建立之后仍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北平这一名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提议改用的。北伐战争后,陈立夫曾在南京办了一份《京报》。这份民间报纸很敢说话,销路很好,其销出的份数比《中央日报》还多。有一天,陈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决定在南京,北京这一名称应更改,以免残余军阀再图在那里起野心设政府。于是,他让《京报》罗时实执笔,写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国民政府采纳了陈立夫的建议。其实,历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称早已有之。那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攻占元朝大都之后,即对大都城进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时,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又将北平改为北京。 1、天桥 原天桥位于天坛西北,南北向跨过龙须沟。此桥是皇上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桥,意为通天之桥,故称“天桥”。原来的天桥是有桥的,明朝在此建有汉白玉单孔高拱桥,以通“御路”。皇帝又称为天子,天子所走之桥,故叫天桥。这就是天桥一名的由来。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封起来,除了皇上老儿其他人等不许通过,一般官民只能走两侧的木桥。桥下原有的河道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龙须沟。“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整修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将这条路上原来铺的石条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马路,天桥也改建成矮矮的石桥。1929年,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就将天桥的桥身修平,但两旁仍有石栏杆。1934年展宽正阳门至永

中国地名由来

河南省 郑州:《郡县释名》河南卷上:郑州“周管叔鲜封于此。有管仲城,后为郑国。 州从国名也”。 开封:开封“以开拓封域为名”。 洛阳:《寰宇通志》卷85载:“地居洛水之北,故曰洛阳”。 许昌:三国魏黄初十年(公元221年)以“魏基昌于许”,遂将许昌改许县。许昌之名始于此。新乡:《太平寰宇记》卷56说:新乡县“取新中乡以为名”。信阳:西周时为申伯封地,秦置义阳乡,汉置县。宋代避太宗名讳,改“义”为 “信”,定名信阳。 南阳:王莽时,改南阳郡为前队,改宛县为南阳县,因居伏牛山之南、汉水以北得名。商丘:帝喾的儿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圭寸于商(一说契即阏伯,尧圭寸阏伯于商丘,主辰星之祀)。 漯河:漯河市北临沙河,附近一段河流称为漯河湾,漯河即因此而得名。周口:其时有一周姓船户往来摆渡,故而取名周家渡口,后逐渐演变为周家口因地处小黄河(今贾鲁河)与沙河汇流 处,故名。后称周口镇,乃周家口的简称。1949年设周口市,因周口镇为名。 安阳:公元前257年秦伐赵夺魏宁新中,“将宁新中更名安阳”《史记》,安阳之名始见于此。 濮阳:以在濮水之阳而得名。 鹤壁:相传古有双鹤栖于南山之峭壁,其山曰鹤山,其村曰鹤壁,鹤壁之名即由此而来。焦作:原意为焦姓的作坊,后成为地名,进而成为矿区名。焦作市又以焦作矿区为名。平顶山:以境内平顶山得名。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24载:平顶山“绝顶平坦无峰峦,故名”。三门峡:1957年设三门峡市,以北临黄河三门峡而命名。驻马店:据民国《确山县志》卷24载清安增撰《重修延禧明宏寺治辛酉碑记》说, 驻马店本名“苎麻”,因镇东古有 苎麻村,故名。明代在此设驿站,“苎麻”讹为“驻马”,称为驻马 店。今市因驻马店镇为名。 山东省 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青岛:据《胶澳志》卷2载:“青岛,在青岛湾内,距岸不足一海里,……山崖耸秀,林木蓊”,故名青岛。后成为附 近地方的总名,青岛市即因此而得名。 淄博:因境内原辖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 潍坊:取潍县及坊子镇两地首字为名。 烟台:明代筑奇山所城,于此设烽堠以御倭寇,故名烟台。 威海:1398年(明洪武三^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 威海即由此而来。 滨州:以地处渤海之滨为名。 聊城:据《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曰,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又

淮安的文化资源

江苏省淮安市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分析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孙超 201100080120 一、淮安的文化资源盘点 1、淮安简介 淮安市,下辖四区四县,地处江苏省中北部,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畔,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中国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是苏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淮安曾用名淮阴、楚州、山阳、清江浦、清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传说大禹治水于此,故其名取意“淮水安澜”。淮安在夏商时期已有开发,春秋时期建成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为京杭运河有史记载最早开挖的河段。秦朝正式置淮阴县。隋唐时期淮安凭借其运河交通枢纽地位成为大都市——楚州。南宋时期宋金隔淮河对峙,淮安衰落。元代之后,京杭大运河成为漕运要道,淮安再度复兴。明清时期,漕运总督驻节淮安,河道总督也长时间驻节淮安,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近代伴随交通方式的变更,运河交通衰落,淮安沦落为苏北小城。直到进入21世纪后,淮安再度快速发展,苏北中心城市初见规模。 2、淮安的历史文化资源 a.历史遗迹 淮安的历史遗迹主要有古人类遗迹、古城遗址、名人活动遗址、水利遗址四类。 古人类遗迹以青莲岗文化遗址为代表。“青莲岗文化是我国黄淮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和苏北地区。”1青莲岗文化距今约六千余年,因最早发现于淮安县(今淮安市淮安区)青莲岗而得名。青莲岗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原始遗物,对于研究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古城遗址以东阳城遗址和泗州城遗址为代表。东阳城兴起于秦汉,南北朝时期因战乱荒废。古城遗址保存完好,发现大量秦汉遗物,城周围还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墓葬。泗州城始建于北周,因其水路交通枢纽地位而繁荣一时,同时它也是佛教圣地之一。到清康熙年间黄河南下夺淮,泗州城被淹没,埋没于洪泽湖底。其遗址完整地保存了三百多年前古城的原貌,因而有“东方庞贝”之称,遗物众多,十分具有开发价值。 名人活动遗址以淮阴侯韩信和开国总理周恩来两位名人的活动遗址为代表。关于韩信的遗址有韩侯祠、韩侯钓台、漂母祠、漂母墓、韩信城遗址等。关于周恩来的遗址有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纪念馆等。另外还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老残1《中国世界古文化》,刘丰编著,时事出版社,2007年,第37页

长沙地名的文化内涵学习资料

长沙地名的文化内涵

长沙地名的文化内涵 作者:周洪学 地名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它是人们在社会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真实地反映了民族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化,同时也反映出民族的心态和风俗等,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说“地名的考察实在是令人神往的语言学研究工作之一,因为地名本身就是词汇的组成部分,并且地名往往能提供重要的证据来补充并证实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论点。”文化是在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囊括人类群体的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的特征。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域在历史的发展中会形成各自的地域文化,一方面它同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特色,长沙同样也不例外。纵观今天长沙的许多地名,它们几乎都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东邻江西省宜春地区和萍乡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长沙市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和长沙、望城、宁乡3县及浏阳市。长沙市城区、乡村的名称包罗万象,名目繁多。这些地名反映了长沙昔日的历史文化,折射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映了人民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历史上的战乱、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很多的侵害,民众不堪其苦,普遍产生求天下太平、安定的心态。人们希望过上和和顺顺、安居乐业的日子,期望社会安定和平,期望本地百业兴隆、生活富裕,没有兵战、械斗,没有饥荒、瘟疫,于是将这些美好愿望的词语命为地名,以表达人们的理想与愿望。例如“吉祥巷、如意街、长寿里、和平巷、丰盈里、兴隆巷、太平街、幸福里”等名称,不仅有祈求和平、安定的愿望,也有祈求福寿、吉利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祈盼追求。 二、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吉祥物的崇拜 在古人眼里,强大的自然、神秘的自然力如风雨雷电等具有至高无上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类的命运,因此人们对它们顶礼膜拜。例如:“龙”,本是无确定概念的动物,据说是我们远祖在原始部落时的图腾,因而我们素称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文化深蕴着古老悠久的人文积淀,在漫长的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其象征性的传统形象逐渐形成并被老百姓所认同,于是出现了许多以“龙”命名的地名,如“龙柏路”“龙王阁”“龙王港路”等。除此之外,“凤”是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历来是祥瑞的象征。带“凤”的地名也不少,如有“凤凰台”“凤栖园”等。 三、反映了人们的宗教生活 在长沙有许多与佛教有关的地名,有的以寺庙名称命名,如“开福寺”“多佛寺”。有的与佛教相关,如“阿弥岭”“百善台”“观音井”“千佛林”“铁佛东街”。还

江苏各地地名来历

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溯流求源,江苏是《尚书.禹贡》所载九州中的徐、扬两州的一部分。西周时分属鲁、宋、楚、吴等国。春秋战国时分属吴、宋、楚、越、齐等国。秦代属九江、会稽、彰、泗水及东海等郡的一部分。汉代分属扬州、徐州刺史部。隋开皇年间设苏州、扬州、徐州。大业年间改为吴、毗陵、丹阳、江都、下邱、彭城、东海诸郡。唐初分属江南、淮南、河南三道。北宋时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和京东西路。南宋时,淮北属金。元代分属江浙、河南二行中书省。明代江苏与安徽同属应天府,直隶南京。清初属于江南省。康熙6年(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太平天国先后设江南省、天浦省、苏福省。民国17年(1928年),南京为特别市。解放后,设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区,南京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1953年合并,成立江苏省,省会南京。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各地地名由来(至县级止) ●徐州 古称彭城,为古九州之一,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丰县 远在春秋战国时,丰县就已出名。旧通志上说:“先有徐州后有轩,惟有丰县不记年。” 沛县 远古时代,沛县称沛泽,秦王政二十四年设置沛县。(更多细节未找到,抱歉:)) 铜山 清雍正十一年,徐州升州为府,设立铜山县,并以境内微山湖中铜山岛而得名。 睢宁 境内睢水曾在汉初黄河夺淮时为沙土所淤,良田毁没,人民长期颠沛流离,此后600余年无县,直至金,恢复县制,始定为“睢宁”,以求睢水不在为患,生活安宁。 邳州 秦朝始置邳县,东汉设邳国,此后历代均为州郡县治所。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华北和东北: 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邯郸——城市名押an韵,邯郸意为“邯山至此而尽”,郸同单,“单”意思是山脉的尽头,邯郸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名的城市 太原——取“广大的平原”之意 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长治——长治古称上党,明代在此地设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 赤峰——得名于城东北的褐色孤峰 包头——包头由蒙古语“包克图”演化而来,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头由此别称为鹿城乌海——乌达与海勃湾的合称 大连——大连旧称青泥洼,青泥洼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裢,大连就是由褡裢演变而来,另一说大连来自俄语“达里尼” 阜新——取“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 盘锦——盘山和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盘根错节,锦上添花”之意 本溪——本溪得名于境内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称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阔下窄,状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难辨,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 长春——意为“长年春色的城市”,东北的春天是非常寒冷的,以长春命名城市说明了该城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占据主导

吉林——吉林全称吉林乌拉,满语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佳木斯——佳木斯清代又称“嘉木寺”,在满语是“驿丞”的意思,因为佳木斯在古代地处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驿道 华东: 烟台——意为“狼烟升起的炮台” 青岛——因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且与“琴岛”谐音 威海——明代在此地设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意 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淄博——淄川与博山的合称 莱芜——莱是植物名,俗称灰菜,芜指田野荒芜,古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地方,故名莱芜菏泽——城市名押e韵,菏山与雷泽的合称,菏泽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 蚌埠——意为“盛产蚌珠的港埠”,蚌埠由此别称为珠城 宿迁——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宿迁由此得名 连云港——意为“在连岛与云台山之间的港湾”,云台山是江苏省的最高峰 镇江——唐代为镇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到了宋代因地理环境的变化,此地距大海较远,故而更名为镇江,取“镇守长江”之意 无锡——先秦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 上海——得名于松江(即苏州河)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海意为“通向大海的地方” 金华——意为“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地” 宁波——宁波古称明州,宁波得名于“海定则波宁”

关于淮安市的兴衰史的调查报告

关于淮安市的兴衰史的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淮安市,是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偏北的一个地级市,2001年由原淮阴市更名而来。淮安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淮河与京杭运河交点,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与扬州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为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相传大禹曾于治水,使“淮水永安”,故其名有淮水安澜之意。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98年),“淮安”之名始见。历史上的淮安曾经一度兴盛繁荣,成为全国性城市,但近代却不断衰败,尽失历史的荣耀,从一座繁华的大城市蜕变为一个默默无闻的苏北小城。回首这段历史,我们能从淮安的兴衰中发现什么呢? 淮安北带黄河,南络长江,中贯淮河,与运河有不解之缘。春秋时,淮安属一度强盛的徐国。据载,徐偃王为北上争霸曾在淮安修运河人中原。稍后,吴王夫差开挖邗沟,入淮处在末口(今淮安)。此后,魏文帝开挖山阳池,隋文帝杨坚开山阳渎(开皇七年,587),他们修整联结江淮水道的行为,为建立淮安与运河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杜佑《通典·食货十·漕运》云:“炀帝大业元年(605),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又云:“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入汴口。又从大梁之东引汴水入于泗,达于淮,自江都宫入于海,亦谓之御河。河畔筑御道,树之以柳。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隋炀帝建立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体系,给扼守江淮的淮安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当是时,淮安是联系京城洛阳与江淮的重要通道,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引起隋王朝的高度重视,并在此专门设立了管理漕运的行政机构。 安史之乱(755)后,唐王朝逐步丧失了中央对地方上的控制能力,因藩镇割据带来的战争给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从此,“军国费用,取资江淮”。淮安成为唐王朝物资转运的重镇。进入宋代,宋太宗赵炅于雍熙(984-987)年间,“开河自楚州至淮阴,凡六十里,舟行便之”,又在淮安设江淮转运使,从此,淮安扼守江淮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元初,“岁漕东南粟,由海道以给京师”,因海运兴起,淮安的漕运地位没有引起时人的重视。 由于元朝时黄河逐渐改道,南夺淮水,宋元以来淮安以北的京杭运河不仅迂缓难行,而且危险很大,沉船事故经常发生。故商旅过客凡南北而行,一般都在淮安的清江浦(大约今淮安市青浦区)更换交通工具。南行乘船,北往乘车。于

江苏省淮安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A.炎帝和黄帝B.夏启和商汤C.老子和孔子D.项羽和刘邦2.如图是北魏陶俑,三位女乐俑都头戴十字髻,上身穿交领短衣,下着长裙。她们呈跪坐姿态,一人高歌,二人抚琴伴奏。从该文物可以获得的北魏信息不包括 A.艺术表演B.民族交融C.重文轻武D.生活面貌3.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请按时间先后顺序给下列史实排序 ①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开通②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 ③我国版图达到历史上最大④我国第一个统封建国家建立 A.①④③②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4.近代以来,中国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构筑起民族脊梁。下列人物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A.邓世昌领导虎门销烟B.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C.张謇创办轮船招商局D.洗星海创作《毕业歌》 5.数据变化可以反映某段时期的历史。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壮大B.人民群众踊跃支持解放战争 C.工农革命运动支持北伐战争D.敌后抗日根据地力量的发展 6.历史文献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文献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7.小明居家学习搜集了一些历史资料来了解武汉,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在武汉三镇最先取得胜利 B.武汉会战是正面战场抗战的第一个胜利 C.武汉钢铁基地在改革开放以后建成 D.武汉长江大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建成 8.下面的古代亚非文明地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四大文明古国与其文明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A.①——金字塔B.②——帕特农神庙 C.③——儒略历D.④——阿拉伯数字 9.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 A.庄园经济和现代工厂制的形成B.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 C.种植园经济和工业革命的扩展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行10.“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这一内容反映的是

浅谈中国地名文化

浅谈中国的地名文化 地名是历史的精髓要素之一,虽是一个个简单的名称,却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中国地名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区的变化、传统文化等观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大如省、自治区、市县名称,小到镇、村、街道、桥梁名称,还有大量的雅称、简称、别称等。有的地名历千年不变,有的地名则多次更换,每个地名的背后有一段故事,每个地名的后面另有一串地名。地名的由来、命名的原则、寓意都蕴涵着历史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看似杂乱无章的地名,其实蕴含着众多的逸闻趣事,更承载着城市的人文底蕴。 地名是各民族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作为一种语言符号,除了表示城市、农村、河流、山脉、道路、街巷等地理位置以外,地名词与社会、文化历史的联系也是很密切的。它的词义往往既反映着人们对地形、地物及地理位置的具体认识,同时也反映着该地的历史人文的变迁。而这一切都是借助地名的语音特点和词义特点来表现的。所以,汉语中的地名,也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信息的承载体。通名和专名原始人类同地名是无缘的,地名应该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后的产物。最早的地名大约就是借用图腾的名称,这从国内一些少数民族的地名可以推断。比如云南彝族,曾以虎为图腾,哀牢山有彝村就名“罗摩”(母虎),山岗就叫“纳罗”(黑虎),意谓母虎族、黑虎族居住的村落、山岗(参见牛汝辰《中国地名文化》)。又云南有“鹤拓”一名,据张了先生伊鹤拓”考说》,其起源就与白族先民的鹤图腾祟拜有关。汉民族的历史地名也留下了图腾的痕迹。如山西汾河一名,就因一个一度定居此地的崇拜风鸟图腾的部落而得(王克林《汾河释名》),“风”,古与“风”通假,则也可读如“分”“汾”。不过由于时世迁易,比较难于考证罢了。 现代汉语的词汇在数量上是以双音节为主的,但在历史上却经历了一个从单音节到双音节的发展过程。汉语地名词的发展也不例外。商代和周代的地名大多数是单音节的,如商代七次迁都,七个都城名都是单音节的:毫、嚣、相、邢、庇、奄、殷。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名也还是单音节占优势。但到了汉代,单音节的地名就不多见了。现代汉语中的地名一般都是由专名和通名构成,所以至少是双音节的(一些书面语中的简称如沪、津、京除外),甚至也不乏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六音节等多音节的地名,如石家庄、羊肠子沟、大秃顶子山、一三五食宿站。这说明,地名词在语音上的演变过程与整个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步调是一致的。汉语地名一般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构成,而且专名在前,通名在后。比如江苏省、南京市中的“省”、“市”就是通名,放在最后;而“江苏”、“南京”就是专名。由于地名是中性词,所以不包含“老”、“小”、“阿”这样富于感情色彩的词头,也不用叠音和虚字。通名和专名一般都是有着特定意义的实词类。 汉播地名起名根据不同性质粗略可以分成三大类 (1)自然地理环境的通名,如:山类:山、峰、岭、冈、坡、丘、陵、高原、山脉水类:水、河、江、湖、泊、溪、池、潭、沟、浦、海地貌类:岛、港、湾、洲、角、屿、半岛、盆地、沙漠 (2)人类居住聚落建筑的通名,如:聚落类:乡、村、庄、镇、巷、街、道、路、弄、胡同、坊口、条、新村 建筑类:楼、台、亭、阁、城;寺、庙、宫、观、店、堂铺、集、墟、场、市、店 以上如“寺”、“庙”等多属各种宗教的建筑物名,历史上由于宗教信仰的繁盛也常用来做地名通称。“道”、“路”在古代曾经一度作为行政区划的通名,近代起演变成街道通名。 (3)国家行政区域划分的通名 中国的行政区划,在漫长的历史上,变化很大。先秦代诸侯鼎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古中国为:十六郡,郡的下面设县,这是最早的全国统一的行政区汉承秦制。唐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各个省(直辖市)名称和别称的由来源远流长,各具特色,读来使人对祖国的秀丽山川倍感亲切。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当时的“北平”为“北京”,意与南京相对之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北京地名的由来(中)

北京地名的由来(中) 【续接上集】25、以“营”为名的地名北京以“营”为名的地方有很多。最资深的“营”,首推顺义区的“高丽营”,是公元六四五年唐太宗亲征高丽班师后,安置归顺唐朝的高丽将士及家属的地方,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辽、金时代,粮食经船运到京郊,在坝河码头换用骆驼驮载进城,因此在码头建有骆驼房。押运粮食的都是军人,他们的营盘叫“驼房营”,在今酒仙桥地区的坝河南岸。一二七二年,忽必烈建立元大都。如今在圆明园西侧有个“骚子营”,曾是蒙古兵军营,因汉人蔑称蒙古兵为“骚鞑子”而得名。一三六八年,明朝朱元璋称帝这年,大将军徐达拿下元大都,派副将军常遇春镇守通州,留下了“常营”,在今通州区西邻的管庄北部。常遇春是回族,常营至今还有不少回民。一四○六年,明永乐皇帝发兵征伐安南国(即古代越南),搜罗安南工匠七千多名参加营建北京城,安置在安南营居住,即今大栅栏地区的“大安澜营胡同”。其中有个安南人阮安,在正统年间还任过续建北京城的指挥官。明朝末年,四川女将秦良玉,曾两次入驻京城,防范八旗军的攻掠。四川兵的驻地叫“四川营”,今菜市口东有“四川营胡同”。如今在雍和宫西边,有个“五道营胡同”,明朝是“武德卫营”驻军之地,后转音讹变为

“五道营”。清朝是距今最近的朝代,留下的“营”字地名更多。一六四四年,多尔衮率清军占领北京城,于六月十五日下达“清城令”,将内城汉人全部驱赶至外城及郊外,将内城(除皇城范围)划分为八块,分驻清军八旗,号称“京旗”。清初的八旗军作战以骑马射箭为主,因此各旗都设有修造弓箭马具的工匠营。雍正八年曾有谕旨,“五匠俱系出征、行围所需,命定期考验,其技艺不精者勒限学习”。京旗五匠的构成为:弓匠一千一百一十八名,铁匠一千一百一十三名,鞍匠四百四十七名,盔匠二百二十二名,铜匠二十三名(雍正时的编制。“匠”指师傅,徒弟、助手人数在外)。现存的工匠营地名列举数例:东直门内海运仓有北弓匠营胡同,阜成门内福绥境有东、西弓匠胡同;福绥境有鞍匠胡同;蒲黄榆一带有东铁匠营,建国门内古观象台的附近有铁匠营胡同和盔甲厂胡同;东城区炮局胡同(清初的造炮厂)附近以前有铜厂胡同。至于城外留下的营的地名就更多了,例如:东营房胡同,在工体西里;西养马营胡同,在金融街以北;南营房胡同,在日坛公园以北;北营房中街,在阜成门外华联商厦以西;来广营乡,成了北京最大的居住小区———望京;勇士营,在朝来农艺园以北,是“九门提督”下属的五营之一;火器营,在海淀区蓝靛厂北路,是火枪手驻地;船营,在昆明湖南岸,是“昆明湖八旗水师”驻地。因水师教官是福建来的,旧时称南方人为“南蛮子”,所以附近还

淮安作家表

淮安现当代作家一览表 整理人:11文秘(1)沈丽娟 20111003125 姓名性 别 出生 日期 籍贯生平经历代表作 陈 白尘男 1908 年3月 2日 江苏 淮阴 区 1908年3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清河县城(今江 苏省淮安市)一商人家庭。中学时代就接受 “五四”新文学影响,写新诗和白话小说。青 年时代在上海求学。1930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 盟,从事戏剧活动,曾参加南国、摩登等剧社。 后回家乡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7月任共青团 淮盐特委秘书,后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 创作了一些短篇小说和独幕剧。1935年出狱后 在上海从事文学创作。抗战开始后,在各地坚 持进步的戏剧活动,创作了大量剧本。解放后 参加创作了电影剧本《宋景诗》和《鲁迅传》 等。1977年创作了历史剧《大风歌》。曾任中 国作协书记处书记,1978年后受聘为南京大学 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主持建立了戏剧影视研 究所,这是国内第一个戏剧学专业博士点,培 养了许多戏剧人士。 《升官图》, 《岁寒图》、 《大风歌》、 《乱世男女》 和《结婚进行 曲》等 张 贤亮男 1936 年12 月 江苏 盱眙 县 1936年12月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早在 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 从北京移民来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 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 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 长达22年。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 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 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 《绿化树》、 《男人的一 半是女人》、 《肖尔布拉 克》和《灵与 肉》等 陈 登科男1919 江苏 涟水 县 1950年毕业于中央文学研究所。1940年参加 涟水县抗日游击队,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盐阜大众报》、新华通讯社合肥分社记 者,中央文学讲习所学员,安徽省文联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主席,大型文学双月刊 《清明》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 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共八大代表,全国第 三、五、六、七届人大代表。1938年开始发表 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活人塘》、 《杜大嫂》、 《黑姑娘》、 《雄鹰》、《淮 河边上的女 儿》、《移山 记》等

长沙地名的文化内涵(知识参考)

长沙地名的文化内涵 作者:周洪学 地名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它是人们在社会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真实地反映了民族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化,同时也反映出民族的心态和风俗等,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说“地名的考察实在是令人神往的语言学研究工作之一,因为地名本身就是词汇的组成部分,并且地名往往能提供重要的证据来补充并证实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论点。”文化是在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囊括人类群体的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的特征。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域在历史的发展中会形成各自的地域文化,一方面它同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特色,长沙同样也不例外。纵观今天长沙的许多地名,它们几乎都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东邻江西省宜春地区和萍乡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长沙市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和长沙、望城、宁乡3县及浏阳市。长沙市城区、乡村的名称包罗万象,名目繁多。这些地名反映了长沙昔日的历史文化,折射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映了人民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历史上的战乱、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很多的侵害,民众不堪其苦,普遍产生求天下太平、安定的心态。人们希望过上和和顺顺、安居乐业的日子,期望社会安定和平,期望本地百业兴隆、生活富裕,没有兵战、械斗,没有饥荒、瘟疫,于是将这些美好愿望的词语命为地名,以表达人们的理想与愿望。例如“吉祥巷、

如意街、长寿里、和平巷、丰盈里、兴隆巷、太平街、幸福里”等名称,不仅有祈求和平、安定的愿望,也有祈求福寿、吉利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祈盼追求。 二、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吉祥物的崇拜 在古人眼里,强大的自然、神秘的自然力如风雨雷电等具有至高无上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类的命运,因此人们对它们顶礼膜拜。例如:“龙”,本是无确定概念的动物,据说是我们远祖在原始部落时的图腾,因而我们素称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文化深蕴着古老悠久的人文积淀,在漫长的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其象征性的传统形象逐渐形成并被老百姓所认同,于是出现了许多以“龙”命名的地名,如“龙柏路”“龙王阁”“龙王港路”等。除此之外,“凤”是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历来是祥瑞的象征。带“凤”的地名也不少,如有“凤凰台”“凤栖园”等。 三、反映了人们的宗教生活 在长沙有许多与佛教有关的地名,有的以寺庙名称命名,如“开福寺”“多佛寺”。有的与佛教相关,如“阿弥岭”“百善台”“观音井”“千佛林”“铁佛东街”。还有许多与道教相关的地名,如“白鹤观”“太乙寺”。以祠堂名命名的地方,如“范祠巷”“青山祠”“清泰祠”“徐祠巷”简直就是当地宗教生活的一个缩影。 四、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 经济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地域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这种经济情况可以从地名中反映出来。地名反映行业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都以本地的行业为地区命名的依据。在长沙,现在还有很多地名叫“X巷”,如香铺巷、线铺巷、书铺巷、衣铺巷、当铺巷、肉铺巷、钟表巷、扇子巷、鞋铺巷、面馆巷、茶馆巷、铜铺巷、草药铺巷。此外还有“X街”,如油铺街、灯笼

家乡地名的由来

家乡地名的由来 楚汉战争时期,家乡产生的地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围绕赵将司马昂所产生的地名。二是围绕汉高祖刘邦西征时汉军的驻扎地所产生的地名。下面谈谈司马昂被封为殷王时所产生的地名。 殷王司马昂出生在孝敬镇孝敬村,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十三世祖,是项羽分封的18个分封王之一(即殷王)。他被封为殷王后所设的王都在距离我出生的东王贺村东邻1000米的内都村。 司马昂出生在孝敬村的一个破庙里,当年他的母亲讨饭到这里,在破庙的舞楼下生了他。生他的时候是冬天,好心人在破庙门前放了半包(袋)面,才没把他母子二人饿死。靠讨饭,他的母亲把他拉扯大,他后来参加了赵国的军队。楚汉战争时为夺得河内的政权,司马昂立下了很大功劳,正像《项羽本纪》中记载的那样:“赵将司马昂定河内数有功,故立昂为殷王,王河内。” 在孝敬村的四个十字街口,都有四个石羊,群众称为“石狮”,传说为司马昂诞生的信物。这四个石狮一个被埋在一个十字街口的电线杆旁。另一个在张村。孝敬村与张村相连,张村有个年轻人叫牛虎,他将石羊掂回家一只,练武功用了,现在还在张村。另外两只在大岩村。与牛虎同时,孝敬村有个年轻人叫王楞,也是力大无穷。有一年,大岩村人不知为何要和孝敬村人打架,于是,王楞两手提了两只石狮到了大岩村。大岩村的年轻人看孝敬村有能人,便再也不敢提打架的事了。这两只石羊现在还放在大岩村。 有11个村名、地名的来历与司马昂有关,其中孝敬镇7个、金

城乡2 个,其他乡镇2个。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司马昂高尚品质产生的地名,有两个:孝敬村、扒庄村。因司马昂对母亲至孝,他在赵国当兵以及被封为殷王后,仍不忘母亲的生育养育之恩,母亲去世葬于孝敬后,他利用战斗间隙常回家祭祀母亲,每次回去.便在距孝敬村东5里远的扒庄下马,跪在地上叩三个头(一说一步一叩头).步行到母亲的陵寝处祭奠。为了张扬司马昂的美德,人们便将生养司马昂的村庄更名为孝敬村,将他每次开始叩头的地方命名为爬庄,后人因爬字不雅,又将爬庄改为扒庄。二是由司马昂王河内产生的地名,共7处。据孝敬镇内都村村志记载,司马昂王河内后,在内都建立了王都。司马昂所建的内都城,周长九里十三步,至上世纪50年代初仍保持完好。到了1958年,县里组织修沁河堤,便将南城墙作为堤基,拆去东、西、北三面城墙,将土运到了沁河堤上。60年代在我幼年的时候,还经常在西城墙上玩耍,逮蚂蚱、捉知了。目前,唯存西城墙30米左右,被焦作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司马昂被封为殷王后,许多官员前来朝贺。朝贺官员的下榻的驻地形成了两个村庄,叫东王贺、西王贺。王都的粮仓建在王都的东边,后来形成了两个村庄,叫东粮食、西粮食。后人因这两个名称太土气,便更名为西良仕、东良仕。 《晋书〃宣帝纪》载:“宣皇帝讳懿宇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此官克年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昂为赵将,与诸侯伐

中国地名变更由来

中国地名变更由来 研究古今地名更替,发现河南是被误会得最惨的。古代叫宁邑,现在竟然叫新乡;古代叫应城,现在竟然叫平顶山,古代叫怀州,现在竟然叫焦作;古代叫颍川,现在竟然叫登封;古代叫归德,现在竟然叫商丘;古代叫汝南,现在竟然叫驻马店!很多人高呼我高端大气的中原文明,竟硬生生地给改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调查后的事实告诉你: 1.很多地名本身就是沿用的某个朝代的古地名,如“西安”之名沿袭自明朝。 2.部分地名所指代地区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例如汝南和驻马店,却不知道汝南之名现在仍在被使用,就是驻马店市所辖的汝南县。驻马店市辖1个行政区9个县,汝南固然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始于春秋的新蔡县就没历史没内涵?西周时就建立封地的遂平县(西周时为房国,唐宪宗改为遂平县)。 此外,撇开地名的历史由来不谈,很多名称本身是很有意趣的,如“商丘”,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承载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重量,居然被世人误会成不如“归德”一名,此等逻辑和审美让人叹息。

我们来简单探讨下部分被误会得最厉害的地名出处,看看到底是谁“没文化毁历史”。时间和篇幅有限,只重点说某地区目前使用的地名渊源。 西安-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刘邦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唐玄宗把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该地区在宋代则经历了“永兴军路-陕西路-京兆府路”的沿革。元代先后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和“奉元路”。明洪武二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沿用至今。长安自古帝王都,若都城改换,长安之名自然不适合沿用。 宝鸡-陈仓:宝鸡地区是周秦王朝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千渭之会”建立国都,称为“陈仓”(今宝鸡市金台区代家湾一带),这是宝鸡建城史的开端。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迁都于雍(今宝鸡市凤翔县)。唐朝时改陈仓为宝鸡,沿用至今。一说唐玄宗有关,一说和唐肃宗有关。《旧唐书?地理书》凤翔府下载:“至德二年,肃宗自顺化郡幸扶风郡,置天兴县,改雍县为凤翔县并治郭下。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改为宝鸡县。”揣其用意,当是取“天兴唐室”、“凤翔原

淮安在近代社会的革命运动

调查报告

会的革命运动;受年龄与阅历的限制,我们也只能采取最简单的方法:通过图书资料,查阅历史史实,同时,借助互联网的帮助,以望达到预期的调查结果。 三、调查结果: 在哲学的历史唯物论中,有这样的原理: 人类的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历史。在这之中,一个最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了伟大的历史:(1)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对于今天这个课题,我们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来论述淮安近代以来的革命运动。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的日益加深,英国,日本,荷兰等国把大批洋货输入淮阴境内(淮安旧称淮阴),从此,淮安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了逐步的瓦解,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下,淮安人民饱受阶级压迫和剥削之苦,农村土地兼并的情况也日益严重,农村阶级对立更加尖锐。在这之外,各种土匪乘火打劫,小股几人,几十人,大股几百人,他们与地方豪绅相互勾结,抢掠,绑架,勒索,无恶不作。本能依靠的官府,这个时候不但发挥不

了作用,反而,各种苛捐杂税,像牛毛一般压向百姓。然而,灾难深重的淮阴人民,不屈服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剥削,在黑暗中求索、苦斗。他们,具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心,不断反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众多的志士仁人,为救国救民奔走呼号,奋斗牺牲,以自己的满腔热血,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革命活剧。 1840年以来,淮安这块不屈的土地养育出了大批的民族英雄。关天培,地地道道的淮安人,在鸦片战争中,作为广东水师提督的他,协助林则徐查禁鸦片,功绩卓著。为保卫国家领土,多次打退了英国侵略军的进犯。1841年2月,英舰向虎门各炮台大举进攻,在敌军压境的情况下,他与水军不离不弃,共同坚守在虎门炮台上英勇抗击,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国。 咸丰年间,全国各地的民众因不堪清朝反动统治阶级的虐政压迫,纷纷组织团体,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抗争。活跃于苏北、山东大地的幅军形成时间久、发动广、影响深。幅军领袖陈玉标作为起义军的代表,率千余淮安饥民驰骋于淮海各地,屡败清廷官军,令地主豪绅闻风丧胆。 历史上,日本悍然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除上个世纪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涌现出大批的爱国英雄外,早在19世纪末,淮安地区就已出出著名的抗日英雄杨泗洪,他率领两万黑旗军拒不接受撤退的命令,仍战斗在中国的宝岛台湾。 1903年,淮安城内外商店,为反抗房捐杂税,举行罢市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