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注工作站操作标准

输注工作站操作标准

输注工作站是医疗机构中用于药物输注的专用区域或单元,它确保了药物输注过程的标准化和安全性。操作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设置:

输注工作站应保持清洁、整洁,并定期消毒。

应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

工作台上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用品,如输液泵、注射器、针头、止血带、消毒剂等。

2. 人员培训:

操作输注工作站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药物知识、输液操作流程和紧急情况的处理。

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药物和物品准备:

药物应按照医嘱准备,标签清晰,存放有序。

输液器具应消毒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核对药物和患者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4. 输液操作: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输液操作规程。

选择合适的输液途径,如静脉注射、头皮针等。

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疼痛、肿胀、过敏等,并及时处理。

5. 输液泵的使用:

输液泵应按照设备说明正确安装和设置。

定期检查输液泵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准确无误。

6. 记录和监控:

记录输液时间、剂量、速度和患者反应等详细信息。

监控输液过程,确保药物按时、按量、按速输注。

7. 紧急情况处理:

了解并掌握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如药物过敏、血管并发症等。

保持紧急设备(如肾上腺素、急救药品等)的随时可用状态。

8. 安全和卫生:

操作过程中应遵守医院的安全和卫生规定。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9. 废物处理:

按照规定处理医疗废物,如针头、注射器等。

输注工作站的操作标准旨在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减少医疗错误和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医院和医疗机构通常会制定详细的操作手册和标准流程,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评估。

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的规范

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的规范 输血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随着输血技术的革新进步, 从单一的全血输注发展到成分输血, 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和血浆等血液制品, 这对护理技术操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满足临床规范输血、保障病人安全的需求。优化临床输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科学合理实施输血, 是提高输血疗效, 保障输血安全, 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病人输血中或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关键环节。标本收集与处理及各种血液成分输注的护理, 依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分析总结从采集血样到血液输注完毕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规范, 综述如下。 1 规范临床输血护理操作 1.1 配血标本采集要求 1.1.1 血标本要求 1.1.1. 1 受血者血液标本无污染、无溶血, 为非输液管道留取的标本。从输液管道留取的受血者配血标本, 液体中的大分子物质改变了血标本中红细胞、血浆及各种分子的浓度和比例, 造成实验结果假阳性, 干扰了配血试验, 需要重新采集配血标本。 1.1.1. 2 配血标本要求新鲜(48 h内标本) 。大多数护理人员不清楚为什么长期输血的病人, 当血库还保存着病人以前配血的标本时, 当次输血还要采集新的配血标本的原因, 希望病人能少扎一针。曾有1例病人连续4 d输血都用同一标本配血, 导致迟发性(发生在24 h以后) 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 对于多次或长期输血的病人, 每次申请输血时必须重新采集标本配血, 以保证本次配血结果是反映病人当前的真实血液状况, 避免病人因前次输血后产生IgG免疫抗体而未在配血中发现, 造成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多次输血、产生免疫抗体的病人均在每次输血前留取新的标本配血, 避免了同种输血反应的发生。 1.1.2 标本容器的要求 根据配血方式选择相应的容器。随着配血试验从手工试管法进入到全自动凝胶法, 必须有配血标本的配套应用才能与新技术接轨。这是实验技术的要求。当用全自动配血仪配血时, 要求用抗凝标本, 否则将导致吸样针堵塞停机。乙二胺四乙酸对细胞膜的影响较小, 是首选的配血抗凝管。如采用手工方法配血, 对标本无严格要求。 1.1.3 采集标本身份确认与送检 1.1.3. 1 进行床边身份确认, 绝对禁止只通过床头卡来核实相关信息。采集标本后, 立即在病人床边将病人的姓名、科室、ID号填写在标本上, 并由另一人查对, 避免先写试管后抽血导致血样注入错误的危险。 1.1.3. 2 按输血前检查项目和配血1人次需要的血清量计算, 申请1次备血量≤6 U (1 U=100 ml) , 血标本量2 ml;申请1次备血量7~20 U, 血标本量3~4 ml。由医护或专门人员将病人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 , 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并交接登记时间及签名。 1.2 血液领取及领取后的保存要求 1.2.1 血液领取 临床医护人员持处方(领血单) 并携带病人血型报告单及输血同意书到输血科(血库) 取血。每次只可取1袋血, 同一病人身上有2个以上输液通道或抢救需要除外。取血时, 取发血双

临床输血操作规范及管理细则

临床输血流程及管理细则 一、临床输血申请 1、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后,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双方全名签字,入病历永久保存备查。“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签注率100%。 3 4 5、 (1) (2) (3) 6、患者1 7 * * 至输血科(复检血型)。 二、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 采集: 1、确定患者输血后,2名医护人员(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旁核对患者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2、采集血样时,如患者意识清楚可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床号、血型(已知红细胞ABO 血型与RhD血型)等确认其身份;如患者意识不清时,通过询问患者的直系亲属或相关人员,确认其身份。 3、申请输注红细胞制剂:将“临床输血申请单”号码标签(信息填写正确完整)分别贴在EDTA抗凝和有促凝剂的一次性

真空试管上(2管);申请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剂:将“临床输血申请单”号码标签贴在EDTA抗凝的一次性真空试管上(1管)。 4、采集患者血样:成人每管3-5ml,儿童至少2-3ml,新生儿至少1.5ml。 5、采集患者血样后,采血医护人员必须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全名签字。 6、在采集血样时必须避免下列情况: ①防止血样溶血,有溶血时必须重新采集。 ②如患者正在输液,严禁从输液管中抽取血样。 ③如患者需应用右旋糖酐或(和)白蛋白或(和)脂肪乳剂等药物治疗时,应在输注药物前采集血样备用。倘若输注 库)。 1 取血。 2 3 4 1 (1)由2 (2 (a)输注前将血液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b)所有血液制剂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3)应告知患者或(和)亲属一旦出现寒战、颜面潮热、呼吸短促或烦躁不安等症状,立即通知医务人员。 (4)发热患者需要输血时应将体温降至38℃以下方能实施。 2、输血时 (1)输血时再次核对以下内容 (a)由2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急诊号/住院号、科室、病区、床号、血型、等,确认与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制剂袋血型与编码、有效期,无误后全名签字。

静脉输血操作规范

静脉输血操作规范 【用物准备】 治疗车:治疗盘(复合碘医用棉签、污物杯、砂轮、胶布、压脉带)、标准输血器、静脉留置针、敷贴、速干手消毒液、污物桶、锐器盒等。血袋、交叉配血单、病历本、生理盐水。 一、评估要点 1.评估病情、年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2.了解血型、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史输血史、过敏史等; 3.评估局部皮肤及血管通路的状况。 4.输血过程中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二、操作要点 1、收到有备血的通知电话,测病人生命体征确认可以输血,通知送血。 2.收到血制品,先三查:检查血袋装置是否完好、血液质量、是否在有效期内,并核对血型及血袋号与血交叉单是否相符。 3..自身准备及用物准备,符合规范。 4.确认检查输血前免疫四项及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如无报告医生处理。双人确认电脑的该病人基本信息与血单和血袋是否相符,根据医嘱准备相关用物及药品,持血单双人来到床前。 5.向患者解释输血目的、血液种类,询问有无输血史、输血反应史及血型,评估局部皮肤、血管情况,协助患者排尿、取舒适卧位,挂NS冲管。 6、双人再次与病人或陪人核对腕带信息、血单、血袋信息是否相符,转动血袋混匀,插入输血器,调节血液滴速,先慢后快,根据病人年龄、血制品种类、病情酌情调整滴速。 7.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血型、住院号码,告知病人注意事项。 8.做好宣教,安置病人。 9. 在病历医嘱单、交叉配血单上双签名。 10、输血15min观察患者无不适后,根据病情、年龄及输注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 10、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做好记录。 11、血液输毕,输注少量生理盐水冲管。 12.做好记录。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输血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 3. 告知患者输血反应的表现,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双人查对:查对血制品名称、血量、有效期;血袋有无渗漏;血制品有无溶血、血凝块。 2. 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3.严格遵守一次只能为一位病人抽取血交叉标本或输血的原则。抽血交叉标本时不得从正在补液的静脉中抽取。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三天之内采集的。 3.血制品从血库取出后,应尽早输注,不得自行贮血,一般应在30分钟内开始输注;根据病情,血制品种类、病人的年龄大小,酌情安排合适的输注速度,先慢后快,在病人耐受的情况下尽快输注,防止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或细菌繁殖的危险,一般一个治疗量的血应在4h内输完。 4.血制品不得加热复温,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5.输血过程加强巡视,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保留余血,做好记录,同时做好病人和家属安抚解释工作。 6.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间应输入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7.空血袋低温保存24h,之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输血护理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

四、输血护理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应根据医嘱,输血及血液制品的申请单, 需经二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血型(含Rh因子)、肝功能,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 二、护士抽取患者标本行配血试验,应2人一起到病人床边进行核 对(包括: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血型、诊断)后采集血样。做到“配血单”、“配血管”、“受血者”三者无误后方可抽血。抽血后2人分别在配血单上签全名。有2个以上患者需同时配血时,应做到一次配血一人一单一管。 三、抽取配血后由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配血单送 交血库。 四、配血合格后,由护士负责到血库领血与送血。取血与发血的双 方必须共同查对病室/门急诊、床号、住院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型(含Rh因子),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编号、血液种类、血量、血液有效期,以及血的外观等,核对相关信息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血,领血护士在取血审核栏中签全名。 五、血液一旦从血库发出后不得退回血库。 六、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或接收: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2、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灰暗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末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七、护士收到患者血型鉴定单时应2人认真核对(姓名、床号、住院号),核对正确无误后将患者血型通知患者或其家属,并将血型填写在患者手腕带上,核对者2人分别在腕带上签全名。病房护士在术前准备中要检查核对血型鉴定单。手术室护士除常规核对名,术前还必须与清醒患者核对血型。 八、从血库领回护理单元的血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应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九、护士执行输血医嘱时,严格执行血液输注前双人核查核对制度,先2人正确执行输血的“三查十一对”,核对相关信息无误后,再2人同时携病历牌、输血用物到病人床边核对姓名、床号、住院号及血型、输血时做到一次一人一份,并在规定时限内输注,操作后操作者与核对者均在相应的输血单栏内签全名。 (1)三查:查血液有效期、血装置是否符合标准,完整,在有效期之内;查血液质量。 (2)十一对: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急诊卡号、病区、血袋编号、血液剂量、血液成分、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单。 十、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有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每袋输血前应2人到床边核对。 十一、密切监测输血过程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过程中应先

临床输血护理操作规范

宜良县第二人民医院临床护理输血操作流程 一、目的 为规范临床输血护理操作流程,保证安全有效的输血,特制定本流程。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科室护士对患者进行血液输注及监护。 三、职责 护士:负责血液样本的采集、血液的输注及对患者的监护、血袋送回。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标准输血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五、规定 (一)交叉配血标本采集与送检 1.临床医生下达交叉配血医嘱后,护士执行。交叉配血医嘱必须单条执行,不得与其他抽血医嘱同时执行。 2.采血护士备好符合检测要求的采血管,并在采血管体上填写清楚患者信息。 3. 告知病人采血的目的、配合事项,询问患者输血史,既往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4. 两名护士床旁核对患者床头卡(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腕带、采血标签(化验单与采血管条码一致)。 5.采血时,整个过程应在患者床旁连续完成,不得中途间断,否则抽血前应重新进行核对。 6.核对完成后采集血样,严禁从静脉输液通路中采集血标本。 7.采血后核对患者、床头卡、腕带、采血标签。 8.护士持交叉配血标本和《临床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申请单》交检验科配血。

(二)血液领取 1.检验科医务人员送血到科室时,取、收双方共同检查血液外观质量,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拒绝接收: ①标签有破损的血液; ②标签字迹不清的血液; ③血袋有破损的血液; ④有明显凝块的血液; ⑤血液呈乳糜或暗灰色的血液; ⑥血浆层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的血液; ⑦血浆层与红细胞层分界不清或交界面有溶血的血液; ⑧红细胞层呈紫红色的血液; ⑨血液过期或有疑问的情况。 2.接收核对 严格执行双人核对,核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成分、用血量、血袋编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核对采血日期、有效期。 3.输血前15分钟内护士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并建立专门的静脉通路。 (三)血液输注 1. 输血前,两名护士床旁询问患者或相关信息,并核对患者手腕带信息、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内容。携输血用具和血液制品至患者床边。 ①核对方式:一人手持病历,另一人持血袋,逐项唱票式核对,另交叉重复一遍 ②核对内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型制品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输血记录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在输血记录单上签字。 3、向患者解释输注的过程,并给予适当的安慰。 4、当患者需要输注几种血液成分时,要根据患者当时贫血凝血功能紊乱中哪个是主要矛盾再进行输注。一般情况下,同时领回不同成分血液制品(红细胞、血浆、血小板)时,输血顺序为:血小板→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 5、取回的血液尽快输用,不得擅自贮血,更不能存入普通冰箱。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供静脉注射使用的生理盐水。如使用血液复温系统,应设置温度允许范围,并有报警提示。 6、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使用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多袋血液时,输完一袋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7、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年龄和病情调整输血速度。开始输注时应慢(15-20滴/min),仔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15min,如无输血反应发生,调整滴速至医嘱所要求。建议患者随时报告与输血反应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畏寒、皮疹、气促、胸部不适、背痛。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停止输血,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找原因做好记录。 8、输血后管理包括输血记录管理和输血相关医疗废物管理。 1)血液输完后,在输血记录单上记下任何不良反应,并记录在患者的病程记录单上。 2)输血完毕,如有输血反应,应由医生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反馈表,并返还输血科,输血科定期上报医务部。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输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存档。 3)输血完毕的血袋在病区冰箱保存24h后,交由专门医疗废物回收处理,并做好回收登记。 第 1 页共1 页

输注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输注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 药品输注是现代医疗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输注药品的特殊性质,要求在输注过程中严谨遵守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维护医疗机构的良好声誉,制定本药品输注安全管理制度。 二、术语定义 1. 输注药品:指通过管路和输注设备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的药物。 2. 输液:指通过输液器将溶液输送到患者体内。 3. 输血: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输送到患者体内。 4. 输注设备:指输液器、输血器等用于输注药品的设备。 5. 输注管路:指输液器、输血器连接患者体内的管路。 三、药品输注操作规范 1. 全员参与:医护人员在参与药品输注操作前,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确保能正确认识输注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做到知其责,责其尽。 2. 药品准备:医护人员在进行输注操作前,必须对药品进行核对。核对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等。禁止使用未经核对的药品。

3. 输注设备检查:医护人员在使用输注设备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检查内容包括输液器的完整性、清洁度、流速调节是否灵敏,输血器的不透明性等。 4. 输注管路准备:医护人员在使用输注管路前,必须对管路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输液管及连接器的完整性、出厂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有异常气味、颜色等。 5. 输品标识:医护人员在进行药品输注操作时,必须在输注器上进行标识,包括输注药品的名称、用药剂量、输注速度等。同时在输液袋上标注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患者信息。 6. 输注速度控制:医护人员在进行药品输注操作时,必须根据药品的性质和患者的情况进行输注速度的控制。禁止过快输注药品,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7. 输注观察:医护人员在进行药品输注操作时,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注部位的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输注并报告上级医生。 8. 输注记录:医护人员在进行药品输注操作后,必须详细记录药品名称、用药剂量、输注速度、输液时间等信息。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和报告上级医生。 四、风险控制措施 1. 药品采购: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照药品采购管理制度进行药品采购,确保采购的药品符合质量标准,并有合法生产和销售资质。

微量注射泵操作流程与考核标准

微量注射泵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

微量注射泵操作相关要点 【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肢体活动度及配合程度。 2.评估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药物的配伍禁忌。 3.评估所留置静脉通路的留置日期、是否通畅有无静脉炎等情况。 4.了解微量注射泵性能。 【操作要点】 1.备好静脉输液通路。 2.核对医嘱及输液卡。 3.遵医嘱配药并放入无菌盘。 4.核对患者信息,向患者做好解释。 5.妥善固定微量注射泵,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6.配好药物的注射器延长管,排气后安装到微量注射泵上。 7.遵医嘱设置输注速度、预输注总量。 8.连接静脉通路,启动微量泵,确认正常运行。 9.更换药液时,先关闭静脉通路,暂停微量注射泵输注;更换药液后,复查泵入速度及量无误后,再打开静脉通道,启动微量注射泵。 10.微量注射泵停止使用时,按暂停键,停止输注;再关闭微量泵电源,冲封管,取出注射器。 【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得私自调节微量注射泵的速度。 2.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可自行移动微量注射泵。 3.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宜进行剧烈活动。 4.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注意事项】 1.意识不清或婴幼儿患者需准备夹板。 2.注射过程中随时查看注射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 3.持续输注时,注射器及输注管道每24小时更换,防止感染。需避光的药物应使用的避光的注射器和泵管。 4.注意观察患者静脉输注时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疼痛等情况,防输液外渗或静脉炎的发生。 5.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微量注射泵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及时为微量注射泵充电或更换电池,注意观察微量注射泵电池电量显示。 备注: 举例史密斯微量注射泵安装设置步骤: 1.放置注射器:将注射器(20ml或50ml注射器)与延长管连放入注射器座中,放入时注射器圈边必须卡入注射器座中,移动推头至注射器推杆尾部,将注射器推卡入推头槽中。 2.排气连接:先按“选择”键光标指示“Σml”遵医嘱调节“∧”“∨”及其左键设置总量,再按“启动”键,遵医嘱调节“∧”“∨”及其左键设置泵入速度,再按暂停键,长按快进键,待延长管内空气排尽后松开快进键,接上留置针上的肝素帽或三通,再启动注射泵开始输注。

输血管理系统操作手册_护士

输血管理系统操作手册_护士 一、打开操作界面 打开护士工作站后进入导航页,护士可①打印取血单及②血袋回收单,并③登记输血不良反应。如下图: 二、打印取血单 1.在界面左侧点击①取血单,即可打开取血单界面。 2. 在取血单界面中,选择①未打印病人,再选择需打印取血单的②具体患者,再选择该患者要输入的③具体血液,点击④打印按钮,在弹出的打印预览界面,点击⑤打印机图标打印取血单。

3.取血单补打:选择①已打印病人列表,再选择②需要补打的病人,勾选③需要补打的血液信息,点击④“补打”即可。 三、输注管理 1. 选择①输注管理,打开②输注管理界面,在下拉列表中③选择“未输注病人列表”,④选择病人,界面右边显示⑤输注开始与护士巡视内容。 勾选⑥输注开始与护士巡视,点击⑦保存按钮,在弹出的⑧核对复核框中,录入工号与密码进行用户验证及复核验证。

2. 在下拉列表中①选择“输注中病人列表”,②选择病人,界面右边显示③输注结束。 勾选④输注结束,点击⑤保存按钮,在弹出的⑥核对复核框中,录入工号与密码进行用户验证及复核验证。

3. 在下拉列表中①选择“输注结束病人列表”,②选择病人,界面右边显示④输注记录;或者③扫描血袋号,查询④输注记录。 四、打印血袋回收单 1. 选择①血袋回收,打开血袋回收界面。 2. 选择①需要回收的血袋,点击②打包按钮,打印当前血袋回收清单。

四、登记输血不良反应 1. 如果患者输注血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需要登记不良反应信息,选择①不良反应,打开登记输血不良反应界面。 2、选择①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点击②“增加”按钮。打开不良反应登记界面。

10包 麻醉静脉输注工作站

10包:八、麻醉静脉输注工作站 一、电脑底座一个 1.电脑底座内置CPU,集数据集成、存储、显示,以及中央控制注射泵功能于一身。 2.电脑底座具有单键飞梭按键直接进行各种参数的输入和更改。 3.注射泵的配置不受任何数量、位置的限制,用户可以自行决定注射泵的个数以及放置的位置。 4.可直接在注射泵上设置和更改参数,也可在电脑底座上直接更改;任何更改信息都可同步进行。 5.数据传输和电源传输共用一个接口,整套麻醉输注管理系统只需一根电源线供电 6.可输入医疗信息:医院、科室、病房名称 7.可输入患者数据:患者名称、住院号、床位号 体重范围:500g~250Kg,年龄范围:0-23个月到150岁 性别、身高,体表面积和体重指数会自动计算 8.可在电脑底座上同时集中监控镇静、镇痛双通道TCI注射的各种信息:可在同一界面上图形显示镇静、镇痛双通道TCI注射的曲线走势图,并配合文字解释和说明。 可在同一界面上同时显示镇静、镇痛双通道TCI的各种数字信息:包括目标靶浓度值、当前靶浓度值、TCI注射模式、当前流速、已注射容量、未来15分钟将要注射容量、苏醒浓度和苏醒时间提示等。 9.可做TCI靶控的药品种类: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苏芬太尼;其中丙泊酚

为开放型 10.TCI注射模式:对于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苏芬太尼,均可选择靶控血浆或靶控效应室 11.具有TCI观察模式:对于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苏芬太尼,TCI观察模式可以以恒速注射开始,并仍然显示在TIVA模式下相关药品的血浆和效应室浓度值和未来走势图 12.药物协同作用显示:可以在同一界面下,根据当前瑞芬太尼或苏芬太尼的用量,图形显示丙泊酚相应的推荐靶浓度范围 13.同时具有TCI注射模式和非TCI注射模式 14.药品输注历史记录: 可自定义时间段,1-96个小时之间显示任意定义的时间范围内每种药品输注的历史纪录 可在同一界面内数字显示每一种药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输注的总量,分别以mg和ml为单位显示 可图形显示每一种药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流速和输注容量随时间变化的走势图 可图形、文字显示每一种药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同时间点对应的历史操作记录,例如:更换注射器,改变流速,追加快推等 液体平衡记录:可记录24小时内患者液体的出入量,并可自动计算出入量的差值 TCI注射历史记录:可图形、文字同时显示TCI注射历史记录,包括历史操作事件、靶浓度变化过程、药品用量和流速变化过程等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一、确定输血后,由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 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 交叉试验结果。 三、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 行逐项核对。 四、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一)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 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 (二)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有效期; (三)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 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五、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申请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Rh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确认无误后方可输专业word可编辑

血。 六、输血时: (一)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 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 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 输血装置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二)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四)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 加入药物。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 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五)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 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急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 输血技术操作标准 一、确定输血后,由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 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前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三、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四、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一〕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响; 〔二〕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有效期; 〔三〕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五、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申请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响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 Rh 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确认无误前方可输血。 六、输血时: 〔一〕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 期、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 实用文档.

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二〕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四〕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防止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参加药物。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五〕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响,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急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响,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 2路,积极配合抢救,并保存剩余的血液及输血器以便查找原因。 〔六〕执行后在医嘱单、护理记录单、输血登记本上双签全名及执行时间,将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填写在输血登记本上。 〔七〕输血完毕后,将血袋用黄色医用垃圾袋包装后由专人回收。 〔八〕对有输血反响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响回报单〞,并返还血库保存。 七、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卡、“腕带〞识别外,清醒患者还应使用“开放式提问〞的识别方法询问患者姓名。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可通过询问家属进行识别。 八、输血反响的预防 〔一〕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勿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库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而引起反响。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min内输入,防止久放致使血液变质或污染。

肠内营养输注技术操作SOP

肠内营养输注技术规范 【准备】 1.用物准备:治疗单、一次性无菌治疗巾、一次性20ml注射器、无菌纱布、营养液、温开水、橡皮筋、别针、加温器、营养泵、鼻饲警示牌,检查用物的有效期,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2.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4.患者准备:患者处于安静状态,配合操作。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 .选择恰当:正确估算患者营养需要量,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设备、喂养途径及给予方式。 2.细心观察:对老人、儿童和体弱患者,滴注时要注意胃肠是否通畅,是否有胃潴留,以免引起食物反流,导致吸入性肺炎。 3.适当体位:胃内喂养应采取坐位、半坐位或床头抬高30°仰卧位以防反流或误吸,输注结束后应维持此体位30 分钟。 4.管道通畅:每次管饲结束后,均需用温开水冲洗管道,同时用手指轻揉管壁,以便彻底清洗,保持管道通畅。保证营养液合适温度,夏季室温下直接输入,冬季可用热水袋置于管周,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5.加强护理:准确记录出入水量,观测皮肤弹性、口渴情况、脉搏、血压等症状及体征。 6.温度适宜:营养液温度为37~42℃,过冷或过热均会引起患者不适,以接近体温为宜。 7.渐增浓度:营养液浓度应从低浓度逐渐增至所需浓度,以防止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出现;浓度可从5%开始,逐渐增加至25%,最高可达30%。 8.注意速度:注意营养液输注速度,滴速应逐渐增加,使消化管有个适应过程。危重患者或老年患者宜选用蠕动泵控制速度,速度最好控制在120~150ml/h 。不要均匀持续输入,应有间歇时间,给胃肠以休息;夜间患者入睡时最好停用。病情许可,可用重力滴注或注射器推注,推注每次以不超过250ml为宜。推注时不宜过猛,以防反胃误吸或呕吐。 9.安全卫生:配制营养液时要保证卫生,输注前应检查营养液是否变质。配好的营养液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日 编辑本段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 为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范临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提高静脉用药质量,促进静脉用药合理使用,保障静脉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处方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进行适宜性审核,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物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操作过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药品调剂的一部分。 本规范是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肠外营养液、危害药品和其他静脉用药调剂的全过程。医疗机构其他部门开展集中或者分散临床静脉用药调配,参照本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采用集中调配和供应静脉用药的,应当设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肠外营养液和危害药品静脉用药应当实行集中调配与供应。 二、医疗机构集中调配静脉用药应当严格按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见附件)执行。 三、人员基本要求 (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负责人,应当具有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责任心强,有一定管理能力。 (二)负责静脉用药医嘱或处方适宜性审核的人员,应当具有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临床用药或调剂工作经验、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负责摆药、加药混合调配、成品输液核对的人员,应当具有药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从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接受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定期接受药学专业继续教育。 (五)与静脉用药调配工作相关的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对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或患有精神病等其他不宜从事药品调剂工作的,应当调离工作岗位。 四、房屋、设施和布局基本要求 (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总体区域设计布局、功能室的设置和面积应当与工作量相适应,并能保证洁净区、辅助工作区和生活区的划分,不同区域之间的人流和物流出入走向合理,不同洁净级别区域间应当有防止交叉污染的相应设施。 (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应当设于人员流动少的安静区域,且便于与医护人员沟通和成品的运送。设置地点应远离各种污染源,禁止设置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周围的环境、路面、植被等不会对静脉用药调配过程造成污染。洁净区采风口应当设置在周围30米内环境清洁、无污染地区,离地面高度不低于3米。 (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的洁净区、辅助工作区应当有适宜的空间摆放相应的设施与设备;洁净区应当含一次更衣、二次更衣及调配操作间;辅助工作区应当含有与之相适应的药品与物料贮存、审方打印、摆药准备、成品核查、包装和普通更衣等功能室。 (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室内应当有足够的照明度,墙壁颜色应当适合人的视觉;顶棚、墙壁、地面应当平整、光洁、防滑,便于清洁,不得有脱落物;洁净区房间内顶棚、墙壁、地面不得有裂缝,能耐受清洗和消毒,交界处应当成弧形,接口严密;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应当符合环保要求。 (五)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洁净区应当设有温度、湿度、气压等监测设备和通风换气设施,保持静脉用药调配室温度18℃~26℃,相对湿度40%~65%,保持一定量新风的送入。 (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洁净区的洁净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经法定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肠内营养输注泵操作规范

肠内营养输注泵操作规范 一、选择原则 EN输注泵是专门为EN支持所设计的,不能用于其他目的(如药物输注),也不能被其他用途的输注泵所替代。由于EN输注泵设计的专门性。因此,使用EN输注泵的有关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训练。 1.EN输注泵应具备以下要求 (1)使用方法清晰明确,面板按键操作简单,易于使用。 (2)使用时较为安静。 (3)具有“声音+视觉”报警装置。在输液通路中有空气或存在妨碍输液速度的因素,如过滤膜堵塞、输液管脱出及液体滴完时均可报警。 (4)微电脑控制,可提供准确的体积输送。 (5)可预先设定间歇性剂量或连续输注的流速。 (6)使用交/直流电源,同时配置可充电电池,并保证电池一直处于充满状态。 (7)可用于床旁输注,也可配备移动装置或可放入随身口袋,供需移动的患者使用。 (8)不易倾倒的外观设计,平稳性佳,与输液装置相连,不会引起病床抖动和发出声响,不影响输注。

应特别强调的是:泵管材料应不含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 (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成分。 2.肠内营养输注泵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向患者详细告知。 (2)操作者需仔细清洗双手。 (3)准备清洁操作空间。 (4)仔细检查输注泵及相关各种设备。 (5)用温开水冲洗喂养导管。 (6)将EN制剂与泵管连接。 (7)泵管和输注泵连接。 (8)按照输注泵的说明书调节输注模式,包括总量、速度、温度等。 (9)泵管输注端与喂养管道连接。 (10)开始EN制剂输注。 (11)输注结束后,关闭输注泵。 (12)泵管输注端与喂养管道分离。 (13)用温开水冲洗喂养管道。 (14)封闭喂养管口。

肠外营养输注途径操作规范

肠外营养输注途径操作规范 用于肠外营养输注的静脉置管途径分为周围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PVC)与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中心静脉置管包括PICC、直接经皮或隧道式CVC、输液港。选择何种输注途径,需考虑:患者以往静脉置管病史、静脉解剖走向、出凝血功能、预计PN持续时间、护理环境、潜在疾病等。 一、周围静脉途径 1.适应证及对象 (1)肠外营养不超过10~14天。 (2)输注的“全合一”营养液渗透压不大于850mosm/L,pH 5.2以上。 2.部位选择 选择走向直且粗大、远离关节的静脉进行静脉穿刺。首选上肢远端,下肢静脉不作为优选,但儿童除外。应尽可能避免接受放射治疗侧或乳腺癌切除术患侧手臂。对能离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下肢静脉。 3.置管程序 (1)置管原则

1)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 2)穿刺置管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意义,以取得合作。 (2)物品准备: 治疗车、治疗盘、碘伏或2%碘酊、75%酒精、无菌镊子缸及镊子、无菌棉签、治疗巾、输液架、弯盘、污物缸、止血带、胶布、留置针、正压接头/肝素帽、6cm×7cm透明敷料、输液器及肠外营养液。 (3)置管步骤 1)穿刺者洗手、戴口罩。 2)核实医嘱后,将营养液、输液器、留置针、正压接头连接完毕。 3)携物品至患者床旁,操作前查对床号和姓名。 4)协助患者排便后,置于舒适卧位。 5)将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并完成排气,关闭开关。 6)将垫枕、治疗巾及止血带由下至上的顺序置于穿刺肢体下方。 7)扎止血带,选择静脉后再松止血带。 8)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或2%碘酊消毒后,再用75%酒精脱碘),每次消毒需与前次方向相反,消毒范围为直径8cm。 9)准备透明敷料,于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