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浪漫主义文艺观的基本看法

浅谈对浪漫主义文艺观的基本看法

浅谈对浪漫主义文艺观的基本看法
浅谈对浪漫主义文艺观的基本看法

浅谈对浪漫主义文艺观的基本看法

英国积极的浪漫主义作家——简。奥斯汀内容提要:处于过渡时期的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她的流派归属问题一直备受争论,我个人认为她的作品虽然富有理性的光辉却更多的与浪漫主义的文风所契合,所以我认为她是英国积极的浪漫主义女作家。

关键词:不乏理智的浪漫主义

托。巴。麦考莱曾毫不夸张地这样赞扬道:“莎士比亚是空前绝后的,不过,就我们所谈到的那一点来说,作家当中其手法最接近于这位大师的,无疑要数简。奥斯汀了,这位女性堪称英国之骄傲。”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样伟大的女作家是如何包裹着她看似现实主义的外衣来诠释她的浪漫主义情怀的。

一、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奥斯汀在世时,英国由摄政王统治,据说摄政王十分喜欢她的书甚至随身带着她的小说,更是命手下向奥斯汀暗示可以写一些更加宏大的传奇类小说,这样她的成就将远远不止如此,并希望得到她的新作。奥斯汀当然是拒绝了,她知道如果她不再写这样的小题材,那么她也将毫无成就可言。

实际上,奥斯汀看起来是只会描写英国的绅士和淑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却是通过英国中产阶级中的一个个普通家庭,来折射出当时的青年男女是如何背负着社会地位、名声等各种复杂的因素,在爱情和金钱的紧张关系中挣扎努力着。更是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妇女地位问题。真是由于女性在当时除了依靠丈夫之外没有继承权,除了当女家庭教师外没有工作的权利,所以攀上一门“好”的婚姻无疑是从对方的家庭地位出发的。

在《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太太为了在丈夫死后自己和五个女儿不被继承人柯林斯先生赶出家门,拼命劝说二女儿伊丽莎白不要幻想所谓的爱情,嫁给柯林斯先生才可以保证姐妹不被为衣食之忧和整日提心吊胆。而在《理智与情感》中达希伍德先生去世后,依据法律规定他的财产被他和前妻的儿子继承,而照顾他到最后的现任妻子和三个女儿则被赶出了家门。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作者更是将讽刺的笔锋主要指向了以几户富足人家为代表的英国上流社会,揭示了他们的矫揉造作和荒唐可笑。

所以说奥斯汀无疑是对当时的统治制度,特别是对待妇女的各种观念态度上提出大大的质疑。

二、回归田园自然

奥斯汀的作品带着乡村田园质朴的气息,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虽然没有过多详细地描述乡村的各处景色,但是通过故事的发展,人物的行程,我们不难在眼前描绘出一幅恬静舒适的田园风景画。在《劝导》一书中,更是出现了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以及一种明显带有浪漫色调的细腻情感,这看出她并非像大家抱怨的那样对大自然毫无兴趣。凯。史密斯小姐也确实提到,《劝导》所描写的“气候和景致带有一股弥漫全书的感情力量。

这里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有这样一段对达西的庄园——庞波里的描述为“那府邸座落在山谷那边,谷中有一条起伏的小道蜿蜒曲折向外伸展。那是一座气势磅礴、美丽多姿的石头建筑,屹立在一片高地上,背靠一道树木葱茏的山岗。那石头房子的门前,流淌着一条水势逐渐变大的小河。这是一股颇具自然情趣的湍流,显不出一丝一毫矫揉造作的痕迹。”这是湖区的美景,在05版的电影里参天的大树根藤明晰,鹿群奔腾起尘雾,鸟儿欢畅地飞翔,这些都是奥斯汀

想要传达出的自然气息。

奥斯汀曾对自己的侄女写的那部小说有如下看法:“你现在令人高兴地把你的‘人’聚集起来,使他们真切进入了我视为生活乐趣的那种现场——一个村镇上的三、四家人正合适”这是她所熟悉的圈子,她依然可以巧妙地揭露出资本主义自私的丑恶嘴脸,她正是倡导了“回归自然”的。

三、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

多数人认为奥斯汀很受“古典主义”的影响,认为她冷静略带讥讽的笔调是对古典主义的崇拜与模仿,而《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更是毫不客气地批判奥斯汀是“没有诗情”的,是“毫无热情可言”的。然而“古典主义”主要是尽可能地将现实生活呈现出来,“浪漫主义”则是将现实升华到理想的高度,将理想的表现出来。无论奥斯汀多么精巧细腻地描述婚姻、爱情、地位之间的关系,最终的结局都是尽如人意的,年轻男女既拥有了面包又拥有了爱情,而她自己却几经感情波折,经历过心爱的人离世的打击,又再三拒绝了追求者,仅仅41便离开人世的她终身未嫁。

理想的婚姻,不能不考虑经济地位,然而经济地位不是一切,她让有情人都终成眷属,哪怕是《劝导》中,和男主人公温特沃斯上校分手八年后的再次相见,女主人公安妮已经大不如曾经的年轻貌美,却依然在故事的最后两人再次相爱并最终结婚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把简描写得最为完美,比起妹妹伊丽莎白她更加的恬静,温柔,她对任何人都能真诚以待,并且同样渴望真爱,简直像是天使的化身,她和宾利先生的婚姻虽然因为一些客观原因以及一些误会有了波折,却堪称得上完美的婚姻。一见钟情的上流社会绅士,一年又五千英镑的收入,为人又善良正直,这样完美的婚姻是奥斯汀浪漫主义情怀的真实流露。

如果是简是完美的,那么有个性的伊丽莎白无疑是奥斯汀个人情感注入最多的人物,她深深地带着作者的影子,甚至和姐姐的姐妹情深都几近相同,她聪明,机警,伶牙俐齿,有个性有思想;她为自己的好友夏洛特嫁给虚伪的科林斯先生而感到不可理解;她认为婚姻应该是由自由的爱情发起的,金钱地位绝不能超过爱情的价值。这也体现出奥斯汀崇尚美满幸福的婚姻的浪漫主义特点。

奥斯汀从来不再作品中以第一人称跳出来发表她的个人情感,难道这样就是“毫无热情可言“么?一位作家,要创作的前提是需要有创作的灵感与激情,即便他(她)没有用热烈的字眼表达出来,他(她)也依然是抱有他(她)的主观情感的。而奥斯汀的情感全都流露在字里行间对人物的塑造上。

如果说在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中作者强调了理智应该战胜情感才能获得幸福,那么《劝导》作为奥斯汀的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在这里她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思想发生了变化。在《劝导》中奥斯汀描述了和温特沃斯上校分手的这八年里安妮因为对他依然恋恋不忘而饱受了思念的折磨,而分手的起因就是因为听了家人的劝导,将经济因素考虑进去并排在了首位,是“谨慎”和“理智”让她陷入了痛苦。奥斯汀希望年轻人“充满信心,展望未来,而不要过分忧虑和谨慎”。安妮正是“年轻的时候,不得不谨小慎微,年长以后才懂得什么是浪漫——这是畸形的开端所造成的必然后果”。《劝导》人物的浪漫转化,也是奥斯汀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

四、重视“丑”的美学价值

有美就有丑,浪漫主义管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进行人物塑造,并且大量提倡想象。

《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先生拥有家族继承权,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他文盲父亲爱钱如命的思想主导下过来的,在父亲的严加管教下,他的性格中总有些唯唯诺诺的成分,然而又因为当了牧师有了凯瑟琳。德包尔夫人的极大恩赐,他在外人面前难免飘飘然起来,这样里外的对应,从而养成了一种傲慢与温顺、自负与谦卑的双重脾气。

在外人面前柯林斯先生一直保持着他的自鸣得意,他认为不会有人拒绝像他条件这么好的一位牧师的求婚,实际上在伊丽莎白拒绝了他后他仍认为这是淑女小姐的矜持,只是为了更加博得他的好感。当伊丽莎白的好友夏洛特和他结婚后他的这种自信满满更有膨胀的趋势。在其他身份地位显赫的贵族面前,他的那副道貌岸然的嘴脸更是滑稽可笑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他时常要恭维他的金主凯瑟琳。德包尔夫人和她的千金,当在舞会上发现了凯瑟琳夫人的侄子达西先生后就立马锲而不舍地跑去巴结,和达西的绅士风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如《诺桑觉寺》中女主人公在巴斯的第一个朋友伊莎贝拉就是个爱慕虚荣朝三暮四的女人,她接触凯瑟琳的目的就是要与詹姆斯。莫兰订婚,然而订婚后又为了金钱与蒂尔尼上尉调情,计划失败后居然仍厚颜无耻地要求凯瑟琳帮助她像詹姆斯解释并修补他们的感情。

又如《劝导》中门第观念十分强的没落阶级代表沃尔特爵士;《理智与情感》中相貌英俊但徒有其表,自私虚伪,对感情不负责任的阿伦哈姆庄园继承人约翰。威洛比等。

这些脸谱化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在奥斯汀略带夸张的手法下衬托出主人公的高尚美德,是浪漫主义的典型艺术手法。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以奥斯汀为立足点谈浪漫主义文艺观的一些看法。

浅谈浪漫主义时期的建筑与音乐

浅谈浪漫主义时期的建筑与音乐【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浪漫主义时期建筑和音乐的艺术特色,文化背 景,思想根源及其和相互影响 关键字:起源,发展,艺术,联系 一、浪漫主义的由来及其思想文化 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法国著名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曾对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你既有能力而也愿意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的。好的!反之,我,总觉得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类所应当有的来描绘它。”乔治·桑的这段话表明她在创作上所遵循的是与现实主义不同的创作方法,这就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理想主义,就是按照作家认为生活应当有的样式来反映生活,因而总是理想地描写对象或者描写理想化的对象。 浪漫主义由于理想性质的不同,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种。积极浪漫主义的理想,是与社会发展的趋向,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相一致的,因而能够激励人们改造现实,增强人们的斗争意志。高尔基说:应用浪漫主义的方法,可以美化人性,克服兽性,提高人的自尊心。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西游记》,郭沫若的《女神》,就是我国这类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消极浪漫主义的理想,反映的是没落阶级对现实变革与社会进步的敌视。消极浪漫主义作家总是美化和怀恋已经消逝了的社会生活与制度,妄想历史能够按照他们的愿望倒退,因而思想悲观,情绪悲哀,作品内容表现为怀旧,逃避现实,或者陷入神秘主义。在艺术上则是格调低沉,色彩灰暗,往往蒙上一层迷离恍惚、虚无缥缈的纱幕。十九世纪英国的湖畔派诗人的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它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摘要: 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他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本文主要从语言上大胆的夸张艺术、生动形象的比喻、丰富奇特的想象、清新质朴的语言几个方面来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夸张艺术比喻想象清新质朴 正文: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被后人誉为“诗仙”。“狂”是他人生的写照,他的侠肝义胆、仙趣、狂醉畅饮极大的激发了其个性中的高傲狂放,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主义情怀、狂放不羁、豪爽达观的性格。尽管在其诗歌中总是流露出人生如梦、应该及时行乐的感慨,但其出于内心深处的是对自由自在洒脱人生的向往,对随性、融入自然的渴望。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在浪漫主义诗人中,李白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杜甫称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正说明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研究

第一节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它曾经一度蔚为壮观,大放异彩,后来几经反复、波折,逐渐趋于中落。具体说来,其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激荡澎湃,成绩斐然、盛况空前的阶段。当时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文学社团,除了创造社、浅草社、新月社等外,就连以提倡现实主义著称的文学研究会的一些著名作家,也无不或多或少地显现了明显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如冰心,她创作的小诗、散文,饱寓情感,以情取胜,吟唱出了一曲曲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母爱、童真、自然的颂歌。庐隐则以非常接近郁达夫的笔调,用书信体、日记体的形式,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发内心的主观情感。还有许地山,则用别一种笔调,表现了浪漫主义另一方面的特色。他早期的作品《缀网劳蛛》等充满浓郁的宗教意味,富于传奇色彩和异域情调。即使是具有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的叶绍钧与王统照,他们早期的创作也仍然流露出较多的主观因素,强调“美”与“爱”,甚至将“美”与“爱”的力量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如王统照的《微笑》。(分析略)时常在灰色的现实人生上点缀一两点“光明”的理想,同时,侧重描写人物的内心感受,通过人物内心的镜面去折射社会现实,表现了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还有,沅君、王以仁等的创作。当然,在这一阶段,最能代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自然是作为“异军突起”的创造社。这个社团中的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田汉的戏剧,成仿吾的评论,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显示了

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倾向。这个基本特征和倾向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抒发了破旧立新的狂飙突进的精神,焕发出昂首天外的英雄主义气度,如郭沫若的《女神》;二是展示了知识分子分裂的灵魂与苦闷的心灵,弥漫着浓重的感伤气氛与忧郁情调,如以郁达夫的创作为代表的一大批自我抒情小说。前一个特征和倾向,在当时是曲高和寡,因为,人们虽然仰慕《女神》,但却无力效法。后一个倾向却吸引了创造社内外的众多作家,使得感伤主义一时间几乎主宰了文坛,就是郭沫若也向这个方向靠拢,如郭沫若随后创作的《星空》等诗歌。与此同时,作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组成部分的还有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和新月社。它们都受到了创造社的影响,从而极为有效地丰富了五四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浅草社(沉钟社)的作家,主要为创造社对现实的强烈反抗精神和真挚坦率的自我表现以及感伤主义情调所吸引。如沉钟社的陈翔鹤的小说,多以C君为主人公,带有明显的“自叙传”的性质,显然是受到了郁达夫小说的影响。但他们又有自己独到之处,他们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和剖析,更注重吸取西方现代主义作品的表现方法,因而更具有现代感。这正如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所说,他们每一期都显示着努力:向外,在摄取异域的营养,向内,在挖掘自己的魂灵,要发见心里的眼睛和喉舌,来凝视这世界,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弥洒社,当时大力提倡浪漫主义,认为在死囚牢里初解放出来的民族中间,在古典文学还没有十分驱逐完了的时候,有提倡浪漫主义运动的必要。并认为,浪漫主义运动

浅谈五四时期浪漫主义中的自我意识

摘要:在郑伯奇的《现代小说导论(三)》中也明确讲到:在五四以后,浪漫主义的风潮确有点风靡全国青年的形势。[①]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对五四新文学影响之强烈。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作为现代文艺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思潮相比,目前学术界对它的研究确实有些冷清,这也许与浪漫主义自身的复杂性有关。我们暂不能从浪漫主义的枝枝叶叶去挖掘五四时期浪漫主义与西方浪漫主义的相同之处,但笔者认为,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现象,与其社会存在和历史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西方浪漫主义和在中国嬗变了的新浪漫主义作一些比较,我们可以惊奇的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显著的相同之处,那就是浪漫主义中的自我意识。本文通过不同视角对这种自我意识进行了分析,并且在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并非只是简单的为艺术而艺术,受自我意识的影响,它已经发展成为了民族和谐化的代言人。 关键词:浪漫主义;五四时期;自我意识 研究综述: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作为现代文艺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的研究仍然缺少理论性和系统性的总结。与其他思潮相比,对它的研究确实有些冷清。这是因为,迄今为止人们仍然不能为浪漫主义下一个准确而形象的定义,这也与浪漫主义自身的复杂性有关,浪漫主义既是革命的,又是反革命的;是世界主义的又是民族主义的;是现实的又是虚构的;是复古的又是幻想的;是民众的又是贵族的&&,[①]正是这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性为我们研究中国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带来了首要障碍。其次,当今学术界普遍认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持续时间之短,只是昙花一现,没有持久性与生命力。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并没有在20年代末终结,而是在低谷中为适应新的形势作出了种种选择,关于此观点,在陈国恩先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中》有所提及,但可能是由于篇幅限制,没有展开充分地论述。第三,一般学者机械地认为浪漫主义思潮只是一种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更加凸现的是它的奇特性、幻想性、高扬性,而与时代、社会严重脱节,不具现实性,这也是浪漫主义长期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就目前学术界对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状况来看,专著大致只有朱寿桐先生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一书,在论文方面,研究者大多喜欢用郭沫若、郁达夫等代表性作家与浪漫主义思潮作个别意义上的联系与比较,再者就是以浪漫主义在中国的流变(嬗变)作为主线进行研究,如《谈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诸如此类的文章,受篇幅和内容限制,使研究变得有些形式化、教条化,他们更多的是强调自由、个性、奇幻,神秘等字眼,而没有注重思想的深刻性与创新性。 梁实秋先生曾试图通过不同角度来证明整个新文学运动之趋向于浪漫主义’[②]这个观点。梁先生的看法虽然有些偏执,但我们不得不否认五四时代文学中存在着浪漫主义倾向。[③]我们先不论浪漫主义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早已初露端倪,之后在郭沫若、茅盾、穆木天、周作人、郁达夫、田汉等诸多文学巨擘的身上也有着浪漫主义之明显倾向。在郑伯奇的《现代小说导论(三)》中也明确讲到:在五四以后,浪漫主义的风潮确有点风靡全国青年的形势。[④]由此可见,浪漫主义对五四新文学影响之强烈。 西方浪漫主义盛行的时间范围大致在1740年1860年间,尤其是德国在这一时段形成了完整的浪漫主义理论体系。五四时期,就在中国人接受这一西方思潮的时候,欧洲人早已超越甚至可以说抛弃了浪漫主义而积极转向了现代主义思潮。可这种意义纷繁复杂的浪漫主义确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中国新文学的影响是异常深刻的,我们暂不能从复杂的浪漫主义的枝枝叶叶中找出更多的以及更深刻的关于中西浪漫主义的共性,但通过对西方浪漫主义和在中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西方音乐史论文 一个充满神奇音乐的时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目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2)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 (2) 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3) 浪漫主义音乐特点总结 (3)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关于音乐,人们一直都在探讨它的奥秘和美妙,当第一次听到《小夜曲》,便被其中的婉转、悠扬与空灵所吸引,它源于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一个充满神奇音乐的时代。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浪漫主义产生于法国大革命以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动乱之中,它支配着十九世纪的艺术。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浪漫主义音乐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主义的体验。他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情感的爱情主题;倾心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作曲家不同程度地倾心于标题音乐,其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特性舞蹈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内容为基础,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加添明确的标题。所采用的形式载体也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 同时,浪漫主义音乐有着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这反映了19 世纪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一些长期倍受欺凌的国家和民族(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的“民族乐派”先后成立。和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呼应。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在追求更加个性化、情感化表现技巧的过程中,诸多民族民间音乐的色彩影响到旋律特征、调式和声与节奏节拍的独特处理。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

浅谈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摘要]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 [关键词]知国爱国报国 1、1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20多万来自祖国各地的观众,在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锦州有5所高校,每当新生入学的时候都要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人是一名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们不但对革命史的了解甚少,而且讲到一些英雄人物比如梁士英舍身炸碉堡时,一些人会发出“真傻”、“这不是有病吗”的议论声,通过这些言语可以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逐渐的发生转变。江泽民同志在《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新情况》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四化建设的成败和祖国的兴衰。 1、2爱国主义是指在知祖国、爱祖国的基础上,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其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 2、1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当前大学生对祖国是否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内容摘要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扬了浪漫主义的传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技巧,并使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在诗作中达到高度的统一,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本文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研究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重点应了解他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才能真正得到李白诗歌的精髓。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特色诗歌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是唐代诗坛的一位最杰出的诗人,李白在继承庄子、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的确是他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因此,本文在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的同时,重点探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一、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成因 将李白放在盛唐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来分析其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无疑会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1.时代的影响 诗歌是时代的产物,李白在诗歌上取得巨大成就更是与时代密不可分。 首先,由于统治集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唐玄宗元年间,国家高度统一,国力空前强大,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相对安定,这就极大地激发了人们乐观上进的信心,高度的民族

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精神,而这种乐观向上的社会心态正是培养浪漫主义诗歌情调的优良温室。 其次,唐王朝采取了开明政策,社会思想文化比较开放活跃,封建礼教相对松驰,人们主观精神昂扬奋发,它与诗人们宣泄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那种慷慨激昂、奋进敢为的精神特质。只是这种精神特质在李白的身上,反映得更强烈,而且也更艺术性一些。 2.李白个人的经历 李白的经历,对其诗歌创作,尤其是诗风形成,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李白饱赏了祖国的壮美山河,由此诗兴大发,用他那饱含深情的妙笔,描绘了蜀道的险峻,长江黄河的壮阔与雄伟,留下了众多的名句。这些诗句,想像力惊人,夸张大胆,有的还善用了一些神话传说,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主观色彩。李白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十分自负,总想依靠自己的才能学识以获得帝王的特殊赏识,一步而跃居卿相的高位,去建立赫赫功业,但在求仙访道中,他又深受道家影响,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蔑视王侯富贵和世俗平庸。李白为了表达这种矛盾所造成的强烈感受,必然在创作上要选择易于表达自我主观色彩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二、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分析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综而论之,是豪放飘逸,这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使诗歌具有无比神奇

浪漫主义时期综合艺术倾向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f13570295.html, 浪漫主义时期综合艺术倾向浅析 作者:尚可 来源:《中国教育探索学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作为音乐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时期被人们所广泛熟知,因为它强烈的个人风格以及大胆的情感抒发,使得人们对这一时期音乐有着深刻映象并且为此深深着迷。音乐在这一时期不再是为了宫廷与教会服务,而是为公众服务,音乐体现出人性的解放与对自由的渴望。而这这种追求形成构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最为主要的思想--"综合艺术倾向"。 【关键词】浪漫主义综合艺术倾向艺术歌曲标题音乐乐剧 众所周知浪漫主义时期作为璀璨夺目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西方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每当人们在聆听音乐时,总会清晰的分辨出浪漫主义音乐的色彩,发现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脑海中亦会浮现出"romantic"(浪漫)、"emotion"(情感)等概念,这说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情感的抒发、人性的释放、爱情的细语、自由的歌颂、生命的领悟……那么,为何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会给人如此强烈的感知呢? 首先,我们需要对"浪漫主义"作出一个大体的了解。"浪漫主义"一词通常用来特指19世纪的音乐,我们可以认为这一时期是从贝多芬的晚期开始到勋伯格的"不协和音解放"之前。浪漫主义时期处于法国大革命之后,欧洲社会资本主义深入发展,新的社会理念在欧洲广泛传播。在更加强调自由和人性的社会中,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应运而生,而音乐作为所有艺术学科中最为浪漫的一门学科,紧跟时代的脚步,在这一时期得到大力发展。过去的西方音乐主要是为教会以及宫廷而作,音乐家自身的意识并不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主要是为了家庭与公众所作,所以在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中对作曲家的个性与情感注重表现以及开始强调民族性。 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19世纪,与18世纪音乐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喜欢将眼光投向遥远且不可预知的往昔与未来。饱含热情、孜孜不倦的追求,渴望综合一切,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此时不少音乐家来自有教养的中产阶级,如威伯、柏辽兹、舒曼、李斯特、瓦格纳,他们多才多艺,不仅仅是音乐家,还是评论家甚至是哲学家。企望革新的艺术家们力图突破音乐自身道德界限,寻求与其他艺术的融合。并且这一时期也同样强调民族性。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音乐色彩感的不断加深增强,音乐家们开始重视民族性。比如肖邦这位爱国主义钢琴诗人,他作品的体裁,如玛祖卡舞曲、波罗涅兹舞曲都采用了波兰民间的音乐舞曲,所以,肖邦的作品不仅仅是浪漫而已,而是加入了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他对波兰民族的热爱使他的作品有了明显的民族性,以及鼓舞人心的力量。而李斯特的《玛捷帕》也是运用了匈牙利民族风格,虽然这种风格在20世纪被民族学家巴托克证实是吉普赛风格而非匈牙利民族本民族风格,但是,这在19世纪时依然是李斯特对匈牙利的歌颂与敬爱。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释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和特色。全文通过分析“李白的人格、气质与浪漫主义”和“李白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探寻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原因;通过论述李白诗歌“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和“独特的想象方式”,探究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概而言之,李白狂放不羁、飘逸洒脱的独特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相融合,形成了他的诗歌激情奔放、想落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使我国浪漫主义这面传统的伟大文学旗帜在唐诗中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在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相融合,形成了其诗歌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感情奔放,豪迈不羁;善于驰骋想象,恣意挥洒。 一、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独有的人格、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

(一)李白的人格、气质与浪漫主义 李白幼年所受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造就了他丰富多样的生活情趣和才能。蜀中(李白青少年时代在此地度过)的紫云山和青城山都是道教胜地,因受其影响,李白从少年时代起就喜好道教神仙之说;唐朝盛行的游侠风气也在李白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李白独特的人格和气质便逐渐形成了,并对他的诗歌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李白的人格、气质特征 作为一位天才诗人,游侠、刺客、隐士、道士、策士和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者行径,李白兼而有之。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李白鄙视儒生那种拘泥守常的生活,倾慕着一种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生活。他敢于蔑视封建秩序和礼教,敢于打破传统偶像,以傲岸的作风蔑视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权贵,不断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同时,他还希望人与人之间重义气,贵相知,建立起平等互助的融洽关系。 总之,李白是一位主观性极强的诗人。他纯任天心,不耐拘束,追求平等自主的人际关系。

浅谈爱国主义的意义

浅谈爱国主义的意义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展现了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统一。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坚持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 关键词: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1.1爱国主义形成 世界伊始,人由于生存的需要,成为社会群体,每个人借助于群体的力量获得生活资源,生命得到保障。人就会对其生活的群体提供的舒适、宁静、丰富、优越与安全感产生依赖,信任和荣耀的情感。这就产生了简单的民族主义!它是自发的,来自最初的利益与良知。每个人都具有这种潜能,这将是一股强劲的力量,人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抗异族入侵的战斗中,谱写出人类历史上一页页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如此,民族精神得以继承与延伸,于是我国在1990年代初期提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新一代的民族主义精神。在1991年4月,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以后中共中央又于94年发布了《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纲要》规划了爱国主义形式,诸如建立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造爱国主义的社会氛围,提倡培养对国旗,国歌,国徽的崇敬,大力宣传爱国先进典型!热爱社会主义中国,热爱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者中国共产党!这样,爱国主义就与集体主义联系起来。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宪法还规定公民对国家的义务,爱国主义得以具体化!所以爱国主义不单是一种思想情感,还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浅析浪漫主义早期艺术歌曲的风格及特征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 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学生姓名 所在专业 所在班级 申请学位 指导教师职称 副指导教师职称 答辩时间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1.艺术歌曲概述 (4) 1.1艺术歌曲的发展 (4) 1.2浪漫主义乐派对艺术歌曲的影响 (4) 1.2.1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及发展 (5) 1.2.2浪漫主义思潮对艺术歌曲的影响 (5) 2.早期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及艺术歌曲作品介绍 (6) 2.1浪漫主义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弗朗兹.舒伯特及其作品 (6) 2.2浪漫主义早期的其他代表人物及其浪漫主义风格作品简介 (6) 3.浪漫主义早期艺术歌曲的风格及特征 (6) 3.1浪漫主义早期艺术歌曲的风格 (7) 3.1.1来源于现实并具有幻想性 (7) 3.1.2抒情性 (7) 3.1.3文学性 (7) 3.1.4民族性 (7) 3.1.5形式多样性 (8) 3.2浪漫主义早期艺术歌曲的特征 (8) 3.2.1诗与音乐相结合 (8) 3.2.2以钢琴伴奏 (8) 3.2.3结构精致 (8) 3.2.4内容丰富 (8) 3.2.5对演唱者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 (9) 4.结语 (9) 鸣谢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在音乐史上,艺术歌曲一直作为一种特定的体裁存在着。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盛行,以贝多芬为首的众多音乐家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将古典主义推向了历史发展的巅峰,并以此开辟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继维也纳古典乐派之后,浪漫主义乐派开始出现,并迅速成为十九世纪之后的主流音乐流派。作为音乐的一种特定体裁,艺术歌曲在这浪漫主义时期得到快速发展,经过从艾萨克到莫扎特、贝多芬等众多作曲家的创作和推崇,最终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达到一个高潮。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不论是艺术形式上还是风格特征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针对浪漫主义早期的音乐流派,对艺术歌曲的发展、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及对艺术歌曲的影响作了大概叙述,对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作了简要的介绍,并重点对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风格及特征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浪漫主义;早期;艺术歌曲;风格;特征

浅谈爱国主义

浅谈爱国主义 摘要: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理性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忠诚的爱国者,还加强当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理性爱国 一、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可以为了祖国的利益而抛弃自己的一切的精神,是人们对自己故土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无论世界上哪个国家,爱国主义从来都是永恒的主题和不变的价值追求。作为一种爱国主张、思想,爱国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国家利益至上,主张为了国家、民族整体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家庭的利益幸福甚至于个人生命。 “两弹”元勋钱学森,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在美国,他已经拥有了金钱、地位、声誉,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自己的祖国。当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冲破一切阻挠回到了中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钱学森的言行,深刻地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归属感。 二、爱国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为什么要爱国?这个问题也许听来有些荒谬,却没几个人能确切的回答

得上来。因为爱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非理性的情感,是难以用理性来分析的。爱国情怀是一种长期的心理体验,经过日积月累,逐渐沉淀、稳定、深化、升华,便形成了感激和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不为个人的生死祸福、宠辱顺逆而有所区别,不以他人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而有所转移,不受形势的风云变幻、好坏优劣而有所左右。它是一种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激励国民奋发图强、推动民族发展进步甚至使人将生死都置之度外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爱国需要理由吗?其实,我们是可以找到理由的。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犹如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般。正因如此,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随终身的恋国之情。这是爱国天然的无可辩争的理由。 从另一方面来说,祖国的繁荣也需要国人出力出汗、献计献策乃至自我牺牲。个人作为国家公民和民族一员的角色及其应该承担的义务,是爱国责任的客观事实根据。因此,热爱祖国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只有把爱国同时也看成是国民的应尽义务和道德责任,是个人与祖国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对爱国主义的道义理解,才是有觉悟的主人翁意识的表现,才是一种光荣的使命和崇高的精神。 三、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理性爱国 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

浅谈浪漫主义音乐

浅谈浪漫主义音乐 在整体上,“浪漫主义”一词在音乐领域是用以形容一段从大约1820年代至1918年为止的时期。当时的“浪漫”所代表的内涵与现代的定义并不相同,在1880年乐评家E.T.A.霍夫曼将莫札特、海顿、和贝多芬列为三大“浪漫作曲家”,而路易·史伯尔(Louis Spohr)也曾以“好的浪漫风格”来形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里的其中一个段落。严格来说莫札特是古典时期的作曲家,而贝多芬则被视为是浪漫主义的开端。到了20世纪初期,由于主流音乐风格的大变,19世纪时期的音乐开始被人冠上“浪漫时期音乐”的称呼了,后来的音乐史学上也都采取了这种区分法。 现代对于浪漫主义音乐的研究重点包括了构成其音乐的元素—例如对于民间音乐的大量使用,这也直接反映了当时浪漫民族主义的潮流。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成分早在18世纪音乐里便已出现,狂飙突进运动中展现出的强烈精神和情绪成为了哥德小说的先驱,而法国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带有血腥而激情风格的歌剧,浪漫主义音乐便是在这时期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风格。洛伦佐·达·彭特替莫札特撰写的歌剧剧本,搭配上莫札特谱出的独特音乐,呈现出了一股带有个人和自由特质的新音乐风格。浪漫音乐的世代将贝多芬视为是他们理想中的伟大作曲家—他撕碎并重谱了英雄交响曲,以抗议拿破仑皇帝的权威。在贝多芬的费德里奥中,他竖立了“救人质歌剧”这样的典型歌剧剧本,这也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一种音乐文化的表现,以赞扬那些在维也纳会议年间期盼自由的所有激进文化人士。 在当时的音乐文化中,浪漫音乐走上了开放的大众路线,主要依靠敏感的中产阶级观众支持,而非宫廷内部的人士赞助。公共的演出形式也塑造出了一波新的歌剧世代,大量音乐家以独唱的方式登上舞台,最知名的包括了帕格尼尼和李斯特。 贝多芬对于音调变化的大量使用也激发出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和结构,让它们成为音乐里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尤其是后来的钢琴音乐和弦乐四重奏,都证明了音乐世界里还有一大片尚未被开发的领域。身兼作家、乐评家、和作曲家的霍夫曼还曾主张乐器音乐可以比歌唱音乐还具有表达潜力,这个概念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霍夫曼自己既是音乐家也是文人,他鼓励应该以音乐“有系统的”述说一个故事,许多大众开始对此产生兴趣,虽然他仍然遭到一些其他作曲家(如费利克斯·孟德尔颂)的批评。19世纪早期乐器科技的各种新发展—如钢琴的铁架、弦乐器的缠弦,都使乐器得以发出更高更广的音带、和更多的音色,另外也使演奏者能够表现出他们个人独特的技术层面。这样的科技不但扩展了钢琴的长度,也引入了更多音乐的结构,并且创造出许多新的音乐类型,例如站立的歌剧序幕演唱、钢琴的幻想曲、夜曲、和协奏曲,都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中心。 在歌剧上,卡尔·马利亚·冯·韦伯的《魔弹射手》成为一篇根基于民俗文化上、融合了超自然惊悚与紧凑剧情的浪漫主义经典作品,法国的埃克托·白辽士在其早期作品中也呈现出了丰富的音色和音质。身为后来被嘲笑为“未来音乐家”(依据华格纳自己的说法)的激进份子,李斯特和华格纳作品中都带有对于自由、灵性、魅力、以及近乎标新立异的个人特质的浪漫崇拜。

浅谈浪漫主义音乐与肖邦

浅谈浪漫主义音乐与肖邦 浪漫主义艺术源自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它突破古典传统形式,强调用个性化语言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感受。音乐是最富于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浪漫主义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浪漫主义音乐贯穿整个19世纪并延续到20世纪初,它强调个人的自我表现,是一种个性化、理想化,富于诗意的音乐。肖邦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诗意连绵,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和装饰性,强调声乐性与器乐性的互相融合。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被誉为“钢琴诗人”。 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首先,浪漫主义音乐的内容与题材丰富多彩,浪漫主义的哲学和美学观给了人们更充分的自由,来表达他们的各种感情;其次,旋律的歌唱性与抒情性,旋律的重要地位在古典全盛期就已显示出来,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就更为突出,许多作品的旋律具有动力性和对比性,并带有交响性的紧张度;再次,和声与调性变化多端,浪漫主义作曲家经常使用变化音及色彩和声,连续的大和弦是浪漫主义作品常用的特殊手段;最后,音响充实丰满,浪漫主义音乐讲求音响的和谐、充实、甜美和舒适,音响的色彩性很强,追求新的音色。 肖邦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天才,他的钢琴音乐诗意浓郁,充满着震撼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力量,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艺术魅力风靡世界。 肖邦1831年出生并成长于波兰华沙,曾在华沙音乐学院就读。从小在浪漫主义的气氛中接受着德国古典主义音乐教育,但他对既定形式的古典作曲体系并不热衷,他喜欢利用空闲创作一些自己喜欢的曲子,这时的肖邦已经体现了对于钢琴音乐的专注和自由的作曲风格。肖邦是一位具有十分强烈爱国主义情结的音乐家,他的后半生是在巴黎追求艺术人生中度过,肖邦结识了一批当时的艺术家朋友,包括李斯特、舒曼、门德尔松、席勒等。他主要进行创作、教学工作,并偶尔出席音乐会。同时与女作家乔治?桑有着多年的爱情生活和故事,在浪漫主义时期,肖邦作为一个杰出的波兰民族音乐风格作曲家而拥有非常独特的历史地位。同时肖邦还深深眷恋他的祖国,在他的作品玛祖卡中肖邦运用了至今仍为世界所仰慕的最美的波兰旋律。 肖邦的音乐风格,除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还有对祖国的深刻眷恋。尽管他的老师埃尔斯纳等一直希望他创作一些民族歌剧,但是肖邦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他始终专注于钢琴创作。在钢琴的创作上他融入了波兰民族风格,在形式体裁上也是多样的,同样具有高度创造性。他用很多不一样的音乐形式来表达他的音乐思想,像波罗乃兹、玛祖卡、华尔兹、夜曲、奏鸣曲、前奏曲、叙事曲、钢琴协奏曲、回旋曲和变奏曲等。每一首都富有诗意与民族风情。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没有一位作曲家能像肖邦那样使钢琴发出如此优美的音响,他创造了钢琴歌唱的幻觉。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有什么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有什么特点?除了夸张手法的运用、想象奇特之外还有什么? 如果说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的话,那么,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学活动中,就已经存在这种形态的文学了。例如各个民族都有的远古神话、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都有这样的特点。表现理想和幻想本是促成文学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精神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文学从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不过,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来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在西方则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这个时期。其最先形成于德国,而后波及到英国、法国和俄国,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场风靡欧洲的文学运动,相继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文学理论中所说的浪漫主义主要指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浪漫主义文学的鼎盛时代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即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所以会在这个时期获得蓬勃发展,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1798年法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欧洲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于是,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就必然地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主流。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看,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盛行是反对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物。所以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人们常常以古典/浪漫的对立模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说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产生的原因。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意思简直包括一切不是按照古典传统写出的诗歌。"并指出这是一种"根据'古典的'与'浪漫的'之间的对立说法而建立的类型论。"这种对立或区别具体的含义是"指那种与新古典主义诗歌相对立并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启发并以此为榜样的诗歌" 。 从这里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文学类型的基本特点:与"新古典主义对立",是说浪漫主义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不像古典主义文学那样强调理性以及对社会、国家整体的服从;"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得到启发",是说浪漫主义在题材与主题的表现上富于传奇性、奇特性。这些特点都使浪漫主义文学有了与西方传统文学全然不同的面貌。 不过,即使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那里,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和面貌,德国的、法国的和英国的浪漫主义不尽一致,早期的和以后的浪漫主义之间也有区别。但是这些民族的、时代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文学没有统一的特征和性质。正如韦勒克所说: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整个大陆上自称为'浪漫主义的'具体文学的特点,我们就会发现全欧都有着同样的关于诗歌及诗的想象的作用与性质的看法,同样的关于自然及其与人的关系的看法,基本上同样的诗体风格,在意象、象征及神话的使用上与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截然不同。" 关于这些共同点,韦勒克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 也就是说,浪漫主义文学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些特点,是浪漫主义文学共有的特征。 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自然观,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即自然观的世界观是什么意思。浪漫主义所谓的自然是针对古典主义而言的。他们认为,古典主义对理性的强调实质上是对秩序、规律的强调,其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浪漫主义把一切原始的、质朴无华的和天真无邪的事物视为"自然的"。从这里引出了浪漫/古典之间的一系列对立,如浪漫主义强调感性,古典主义强调理性;浪漫主义强调对大自然的表现,古典主义强调对人类创

浅谈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浅谈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云南省武定民族中学张明昆 摘要: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是自由精神普遍深入到情感领域的产物。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创作上论述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发生发展的轨迹,并对鲁迅、郭沫若等人在创作实践等方面所受的影响做了具体揭示。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理论模式;原因 从美学范畴看,中国的浪漫主义是古已有之的,庄子、屈原、李白,一脉相承,创造了伟大的不朽的浪漫主义诗篇,“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从精神实质说,无疑是这种深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然而,在文学史上作为文学思潮看,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却来自西方,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是自由精神普遍深入到情感领域的产物,它在本质上崇尚文学上的自由主义,主张理想主义,希翼摆脱和否定现实;在创作上重视主观而轻视客观,高扬天才而贬抑理智;在艺术上大量使用夸张、比喻、想象和联想等变现手法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深受西方的影响,并且有一个与西方相似的文化背景,这就是本世纪初发端的思想启蒙运动。以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变法维新失败后,开始在思想领域进行启蒙宣传,在世纪初出国的留学生群体中,出现了比改良派更为激进的倾向。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就在这一背景中萌芽,并在随后更为深刻和波澜壮阔的“五四”启蒙运动中迅猛崛起,发展成蔚为壮观的大潮。 “五四”是中国史无前例的“人”的大解放的时期,也是浪漫主

义文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汹涌澎湃的思潮,以狂飙突进之势与现实主义文学并驾齐驱,风靡全国的时代。我们知道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红火的开始是在1921年创造社成立之时,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人是旗手,他们高扬浪漫主义旗帜,强调主观抒情,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追求文学的美和全,宣告新文学浪漫主义的诞生,从此现代意义上的浪漫主义文学正式登台。不仅是创造社为首举起了鲜明的浪漫主义文学大旗,并且浪漫主义色彩成为了当时文学的普遍特征。正如郑伯奇所说:“在五四运动以后浪漫主义风潮的确有点风靡全国青年的形势,狂风暴雨差不多成了一般青年的日常口号,当时簇生的文学社团多少都带有这种倾向”[1]。鲁迅那冷峻的小说与散文中同样也洋溢着高昂的理想与瑰奇的情思。鲁迅的文学活动中也显示了强烈的个性主义精神。“《摩罗诗力说》不仅介绍西方浪漫主义作家作品,还展露了鲁迅的浪漫主义理想”[2]。他的散文集《野草》在写作方法上就体现出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可以说,从表象上看,鲁迅是现实主义的,但其骨子里也渗透着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的冰心、王统照、许地山等也曾由探讨人生而进入“爱”与“美”的浪漫主义探索。其他如浅草、沉钟、湖畔等社团也和着创造社的旋律进行着风格各异的浪漫主义创作。崇尚主观张扬个性,热烈地呼唤个性解放打破封建专制和礼教对人的一切束缚和禁锢是五四浪漫大潮的最强音。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郭沫若的在这个时期诗歌创作。《女神》在1921年8月出版,是新诗史上的一座丰碑,是开一代浪漫诗风的代表诗作。总得来说,这部诗集最强烈的表现了反抗一切,否定一切,破坏一切的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同时也歌颂了五四创造、创新、开拓的时代精神。那极度的自我扩张以“天狗”为象征的形象,其境界之雄伟,精神之强悍可谓千古之绝唱。这部诗集中如《天狗》、《凤凰涅槃》、、《炉中煤》等脍炙人口的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叛逆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