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申报指南分解教案资料

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申报指南分解教案资料

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申报指南分解教案资料
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申报指南分解教案资料

附件1

一、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

(一)实施内容

1、基础共性标准试验验证

开展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试验验证,包括:标准体系试验验证;术语和定义;语义化描述和数据字典;参考模型;集成与互联互通;功能安全和工业信息安全要求和评估;人机交互与协同安全;智能制造评价指标体系及成熟度模型;智能工厂(车间)通用技术要求;工业控制网络/工业物联网技术要求;系统能效评估方法;工业云服务模型、工业大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架构,搭建基础共性标准试验验证体系。

2、关键应用标准试验验证

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应用标准试验验证,包括:重点行业的智能工厂(车间)参考模型;通用技术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试验大纲);评价标准及方法;工艺参考模型;一致性和互操作要求;工业安全要求和评估方法;搭建关键标准试验验证体系。

(二)考核指标

1、技术规范或标准全过程试验验证,形成企业标准/行业标准草案/国家标准草案/国际标准草案;

2、建成部件和系统级试验验证测试体系;

3、在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中的应用。

二、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智能制造新模式

1、实施内容

重点支持智能制造新模式中智能工厂发展的集成应用,支持智能光电传感器、智能感应式传感器、智能环境检测传感器以及数控加工装备与机器人大规模协同安全可控应用,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要求。

2、考核指标

1)综合指标:

传感器智能制造新模式: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移动终端智能制造新模式: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0%,能源利用率提高15%。

2)技术指标:

传感器智能制造新模式:

产品设计全面采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主要生产设备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工序在线检测和成品检测数据自动上传率超过90%,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立生产过程数据库,深度采集制造进度、现场操作、设备状态等生产现场信息;建立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10种以上产品/规格混合生产的排产和生产管理;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实现供应、外协、物流的管理与优化。

移动终端智能制造新模式:

实现高速高精钻攻中心、国产数控系统、机器人与收取料系统的协同运动控制,实现多种车间智能装备之间的协同工作;采用基于工艺知识库的三维智能工艺规划,提高研制效率;通过高级计划排程和实时生产响应技术,减少设备空转时间;建立生产过程数据库,充分采集制造进度、现场操作、设备状态等生产现场信息;提高车间加工过程质量检测自动化程度,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全制造过程品检数字化;建立面向大批量快速响应生产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基于实时制造数据的可钻取仿真车间。

3)专利、软件著作权、标准(技术规范)

传感器智能制造新模式:形成国家/行业标准3项上,发明专利2项以上,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智能专用装备2种以上。

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制造新模式:发明专利5项以上,软件著作权6项以上,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智能专用装备2种以上。

3、安全可控智能制造手段

传感器智能制造新模式:自动激光切割机,传感芯体自

动检测系统,自动视觉检测系统,传感器在线激光修调系统,焊接机器人,在线智能测试系统。

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制造新模式:工业机器人、高速高精加工中心、AGV小车、自动化生产线集中控制系统、视觉化品质检测设备、RFID标签与读写器及系统、自动化夹具。

(二)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智能制造新模式

1、实施内容

支持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伺服电机、功能部件及其关键零部件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实现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制造的产品研发、制造、物流、质量控制的全流程智能化。

支持铸、锻、焊等基础智能制造新模式,实现基础制造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工艺模拟优化、制造、物流、质量追溯和供应链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

支持工业机器人及其高精度减速器、机械臂、伺服电机等零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实现机器人智能制造新模式的产品设计、生产加工、识别检测和物流仓储的全流程智能化。

2、考核指标

1)综合指标

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新模式:运营成本降低1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0%,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10%。

基础智能制造新模式:运营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10%。

机器人智能制造新模式:运营成本降低10%,生产效率提高

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能源利用率提高4%。

2)技术指标

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新模式:产品设计全面采用数字化技术,制造过程数控化率达到90%以上,通过网络实现数字化智能加工装备、NC系统、智能仪器仪表及传感器、物流及仓储系统等设备的互联与集中监控,采用信息化生产管理,构成集成化的车间现场管控系统。产品优质率达到95%以上。

基础制造智能制造新模式:产品设计的数字化率达到90%以上、制造过程的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形成完善工艺与生产的数据平台、建立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构建PLM和ICS/MES/ERP等系统并高效无缝集成,实现产品研发、工艺设计、仿真验证、制造生产的数字化;采用传感器、在线检测、数控设备、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实现制造过程的工艺优化、批量定制、混线生产和质量追溯的智能化要求。

机器人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装备占比达到80%、NC系统、智能仪器仪表及传感器、物流及仓储系统等设备,通过网络实现设备的互联与集中监控,采用信息化生产管理,构成集成化的车间现场管控系统。可实现日连续三班生产,产品优质频率95%。形成完善的设计与生产的数据平台、实现

产品生产在线监控与测量、建立具有行业及企业特点的基础数据库、构建ICS/MES/ERP等系统并高效无缝集成。

3)专利、软件著作权、标准(技术规范)

形成5-10项智制造新模式标准/行业、国家、国际标准草案。申请3-5项专利、登记10-15项软件著作权。

3、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手段

上下料、喷涂、装配、打磨、焊接、检测机器人,智能激光/重力/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等智能传感器,自动识别系统,控制网络与传感,测控装置与系统,功能安全评估系统,误差检测及轨迹纠偏等自动检测系统。

(三)航空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

1、实施内容

重点支持基于模型的工程方法,融合互联网思维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从价值链、企业层、车间层和设备层共四个层面,提升航空装备制造系统的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和精准执行水平;以飞机、直升机整机研发、关键系统制造以及部/总装为集成应用,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云平台、广域协同供应链、智能生产制造、敏捷运行支持,形成智能制造体系。

2、考核指标

(1)综合指标

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

(2)技术指标

实现供应链面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能力协同优化及智能

感知与决策、生产系统能力仿真、车间/生产线的动态排产与调度、自适应加工与装配、基于模型的检测、物流的智能配送。

形成航空智能制造工程环境的方法、流程和工业软件体系;设计全面采用数字技术;建立协同设计、制造和服务云平台;开发智能制造运行系统;建立智能部/总装生产线、智能物流配送系统等。建立具有行业及企业特点的基础数据库、实现ICS/MES/ERP的无缝集成。

自主研发自适应加工/装配工艺设备、柔性工装、智能测量检验设备、高精度复杂构件增材制造设备、机器人自动钻铆系统、特种机器人等。

(3)知识产权

形成专利、软件著作权、标准、技术规范不少于50项。

3、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手段

智能部/总装生产线;智能物流配送系统等;自适应加工/装配工艺设备;柔性工装;智能测量检验设备;高精度复杂构件增材制造设备;机器人自动钻铆系统;特种机器人

(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制造新模式

1、实施内容

围绕各类中间产品柔性、高效、智能化制造的需求,重点支持海洋工程、造船及配套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2、考核指标

(1)综合指标

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3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不良品率达到5%,能源利用率提高12%。

(2)技术指标

产品设计采用三维CAD设计技术,并与CAE、CAPP、CAM 有机集成,建设完整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在各关键工序设备数控化率80%以上。建立车间级的工业通信网络,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有效集成。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并与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实现数据集成和分析;配置数字化在线检测和成品检测设备,监测数据自动上传,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智能物流系统;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实现计划、排产、生产、检验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并实现ICS、MES和ERP 的无缝信息集成;采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制造新模式的经营、管理、决策的优化。

(3)知识产权

关键工艺装备及软件系统如焊接机器人、柔性自动化焊接系统、柔性装配在线检测和自动划线技术与装备、自动化开坡口装备、端部反面自动焊接装备、车间智能物流管控系统、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形成专利、软件著作权、标准、技术规范15项以上。

3、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手段

材料检测及标识智能单元、智能化加工流水线、智能成型工艺及装备、智能化装焊流水线

(五)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

1、实施内容

支持基于机车车辆、信号系统、工程养护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实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研发、制造、物流、质量控制全流程的智能化。

2、考核指标

1)1)综合指标

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0%,生产效率提高30%,能源利用率提高5%。

2)技术指标

产品设计的数字化率达到90%以上、制造过程的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形成完善的设计与生产的数据平台、实现产品生产在线监控与测量、建立具有行业及企业特点的基础数据库、构建ICS/MES/ERP等系统并高效无缝集成,实现产品研发、工艺设计、仿真验证、制造执行的数字化;采用传感器、测控设备、数控加工设备、增材制造、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物流采集信息化、物料传送自动化。

3)专利、软件著作权、标准(技术规范)

形成5-10项轨道交通智能制造新模式标准/行业、国家、国际标准草案。申请3-5项专利、登记10-15项软件著作权。

3、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手段

上下料机械手,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激光焊接与切割设备,增材制造装备,智能物流装备,自动检测设备,

智能传感器,工业信息安全防护装备。

(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模式

1、实施内容

支持以用户订单为基础的柔性化生产体系和多种车型

的任意顺序的混流智能化生产,打造高效协同的汽车制造供应体系,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水平。

2、考核指标

1)1)综合指标

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运营成本降低20%。

2)

2)技术指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模式:生产节拍实现每小时60台;实现任意车身产品平台、各种车型的柔性生产;生产线工序间实现自动输送,传输时间5~6秒;产品个性化配置率达到10%;可远程升级的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比例达到10%。

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制造新模式:单工位生产节拍每分钟60件以上;整线直通率>97%;合格率>99.5%;稼动率>95%。面向多规格的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实现供应、外协、物流的管理和优化。

3)专利、软件著作权、标准(技术规范)

专利10项以上(发明2项以上),软件著作权10项,企业标准(技术规范)4项。

3、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手段

伺服点焊焊接机器人、弧焊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机器人智能视觉识别系统;机器人智能协同系统;基于工业总线技术的可编程控制系统;智能切换定位装置;闭环伺服位置传感装置;数字智能装配设备、智能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工业总线技术的可编程控制系统、在线产品质量检查系统、智能自动化物流传输系统等。

(七)电力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

1、实施内容

支持建设发电设备核心零部件及智能电网中低压配电设备和用户端设备智能制造制造新模式。

2、考核指标

1)综合指标

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

3)2)技术指标

建立产品模型、制造模型、管理模型、质量模型等数字模型,优化配置互联互通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和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基于模型的产品设计数字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制造执行敏捷化,形成企业统一的数据平台,产品设计的数字化率达到100%。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和车间级工业通信网络,充分采集制造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等生产现场信息,并与车间MES实现数据集成。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的加工、装配、检验、物流等系统,并通过工业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和集成,关键加工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

4)3)专利、软件著作权、标准(技术规范)

专利3项以上(发明专利1项以上),软件著作权10项、企业标准(技术规范)4项,安全可控装备(装置)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3、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手段

智能化加工流水线、机器人、智能检测装置、精益电子看板、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

(八)新材料智能制造新模式

1、实施内容

针对我国能源、环境、柔性电子、航空航天、国防装备等高科技领域对石墨烯、碳纤维的迫切需求,以石墨烯结构与功能多样化和可控化为目标,支持石墨烯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支持年产1000吨的T700级碳纤维材料智能制造新模式,实现在生产执行管理、先进过程控制与优化、物流与质量追溯等方面的智能化,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装备与技术。

2、考核指标

1)综合指标

石墨烯:实现石墨烯粉体材料规模化清洁生产,石墨烯膜片材料稳定化批量生产,在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选择性渗透膜以及穿戴显示器件上开展石墨烯应用示范。

碳纤维:生产效率提高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运营成本降低20%,能源综合利用率提高25%。

2)技术指标

石墨烯:建立多级(多维多尺度)随机模型结构设计系统;建立智能制造装备组件耦联与参数逐级优化系统,通过

元素、电场、缺陷、应变等手段对材料物性原位实时调控。实现高质量石墨烯规模化低成本制备与功能调制技术的突破;实现石墨烯粉体材料层数和尺寸控制、可控表面改性和功能化的规模化制备;实现单层石墨烯薄膜的大面积连续制备和无损低成本转移技术,单晶尺寸、导电性和透光度可控。薄膜室温体电荷迁移率>104 cm2/(V·s),面电阻达50 Ω/sq (可见光透过率>90%);缺陷密度在103~1012/cm2之间可控。粉体比表面积>2600m2/g。年产能达20万平方米(薄膜)/500吨(粉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20%,选择性渗透膜的脱盐率>95%,柔性应变传感器的灵敏系

数>105。

碳纤维: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超过80%,关键智能部件国产化率达到85%;实现全系统的传动比控制等高精度运动控制和针对时变、非线性、大时滞等工艺对象的先进控制;建立企业内部智能物流系统和产品追溯系统;建立横跨化工、纺织、新材料多个领域的、行业特点鲜明的MES系统。

3)专利、论著、标准(技术规范)

形成石墨烯国家/行业标准1项,发明专利6项,论著15篇。形成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国家/行业标准3项,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

3、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手段

DCS系统,专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智能检测设备,基于条形码的物流装置,先进控制软件,MES管理系统等。

(九)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

1、实施内容

支持基于大中型拖拉机、收获机械、大型农机具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实现农业机械装备产品设计、加工、检测、装配的全流程智能化。

2、考核指标

1)综合指标

生产效率提高5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降低20%。

2)技术指标

产品设计的数字化率达到80%以上、制造过程的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形成完善的设计与生产的数据平台、实现产品生产在线监控与测量、建立具有行业及企业特点的基础数据库。实现农机企业的设计、生产和控制与ERP、MES的智能整合。通过RFID和光感仓储和物流设备实现生产和物流的一体化。

3)专利、软件著作权、标准(技术规范)

形成3-5项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标准/行业、国家、国际标准草案。申请2-3项专利、登记5-8项软件著

作权。

3、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手段

自动柔性生产线,高档数控机械加工系统,现代化涂装生产线,智能化物流系统,焊接机器人系统及专用智能工装夹具,MES/ERP管理系统,自动引导小车,数字化测量检验设备等。

工信部公示智能制造专项项目20150603

工信部公示智能制造专项项目 工信部6月3日公示了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94家公司的相关项目获入选,这也标志着智能制造专项项目正式启动。 具体来看,工信部公示的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名单中包含了多家A股上市公司,《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些上市公司包括:青岛海尔(600690)、四川长虹(600839)、振华重工(600320)、海信电器(600060)、陕鼓动力(601369)、许继电气(000400)、正泰电器(601877)、特变电工(600089)、全柴动力(600218)、劲胜精密(300083)、长安汽车(000625)、宇通客车(600066)、上海电气(601727)、江淮汽车(600418)、利欧股份(002131)、川仪股份(603100)、汉威电子(300007)。 对此,国泰君安表示,小组设立后,“中国制造2025”即将迈出实践的第一步。市场的关注将持续发酵。建议围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创新应用三大主线进行布局。智能制造利好军工、机械,相关受益标的:航天长峰(600855)、航天动力(600343)、博云新材(002297)、康力电梯(002367)、华中数控(300161)、华丽家族(600503)、科远股份(002380)、慈星股份(300307)等;工业互联网仍是成长大风口,相关受益标的:光环新网(300383)、中恒电气(002364)、汉得信息(300170)、长盈精密(300115)、汉威电子等;创新应用聚焦能源互联网、车联网以及生物医药,相关受益标的:积成电子(002339)、欧菲光(002456)、保千里(600074)、北陆药业(300016)等

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系统集成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2:系统集成不是选择最好的产品的简单行为,而是要选择最适合用户的需求和投资规模的产品和技术。 3:系统集成不是简单的设备供货,它体现更多的是设计、调试与开发的技术和能力。 4:系统集成包含技术、管理和商务等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技术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管理和商务活动是系统集成项目成功实施的可靠保障。 5:性能性价比的高低是评价一个系统集成项目设计是否合理和实施是否成功的重要参考因素。 总而言之,系统集成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管理行为,其本质是一种技术行为。[1]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英文Computer Net System Integration,指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使系统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应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其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间的互联和互操作问题,通常采用多厂家、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架构,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安防系统集成:英文Security System Integration. 指以搭建组织机构内的安全防范管理平台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将相关设备、软件进行集成设计、安装调试、界面定制开发和应用支持。安防系统集成实施的子系统包括门禁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监控系统、防盗报警、一卡通、停车管理、消防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远程会议系统。安防系统集成既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集成项目,也可作为一个子系统包含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 应用系统集成 应用系统集成,英文Application System Integration,以系统的高度为客户需求提供应用的系统模式,以及实现该系统模式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和运作方案,即为用户提供一个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应用系统集成已经深入到用户具体业务和应用层面,在大多数场合,应用系统集成又称为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集成。应用系统集成可以说是系统集成的高级阶段,独立的应用软件供应商将成为核心。 系统集成还包括构建各种WIN和LINUX的服务器,使各服务器间可以有效的通信,给客户提供高效的访问速度。 7实施管理 物料管理 物料管理是很多项目经理忽略的问题,实际上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对物料管理实现了用MRPⅡ进行管理。但是到了现场,由于系统集成的物料非常多,又一般无法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而工程的每一个物料直接影响到系统的顺利实施,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对现场物料管理一定要重视,必须达到以下几点:正确、及时、专人负责。 要作到正确、及时,现场物料管理也必须事事有记录,即发料有记录,取料有记录,换料有记录,这实际上是物料管理中的文档问题。

2018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

附件1 2018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 新模式应用 项目指南 一、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 (一)重点方向 1.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 开展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制定,并对项目进行试验验证。重点方向包括: (1)基于数字仿真的可靠性测试方法标准; (2)可编程控制器异构平台文件交互标准; (3)智能工厂数字化交付标准,智能工厂制造资源虚拟映射模型标准,基于模型的检验标准; (4)网络协同设计/制造关键技术标准; (5)时间敏感网络(TSN)与用于工业控制的对象链接与嵌入统一架构(OPC UA)融合关键技术标准; (6)面向制造的机器视觉系统检测标准,基于AR的装配、维修标准,面向制造业的边缘计算系统架构标准,工业技术软件化标准。 2.行业应用标准 依据智能制造相关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的成果,围 - 5 -

绕十大重点领域,同时适当兼顾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开展重点领域智能制造行业应用标准制定,并就标准内容进行试验验证。重点方向包括: (1)关键技术装备远程运维(故障模式识别、预测性维护)标准; (2)基于大数据的产品质量分析标准; (3)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群协同设计/制造标准,基于产业链协同的智能制造管理平台标准; (4)面向行业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集成标准; (5)面向行业基于风险分析的工业控制安全要求。 (二)实施内容 1.开展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关键技术、行业应用基础性标准制定,重点开展试验验证,包括标准试验验证所需的设施和设备(含软、硬件),以及试验验证的方法和结论等内容。 2.建设试验验证平台,成为本行业或其他制造业领域推进智能制造标准贯彻实施的公共服务平台。 (三)考核指标 1.技术规范或标准(格式)全过程试验验证,形成行业标准草案/国家标准草案/国际标准草案。 2.标准草案必须在试验验证平台和至少三个企业中,对标准全部内容进行试验验证。 二、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 6 -

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

编者按—— 9月10日,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五家企业就实施智能制造的进展、经验和做法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简报将连载五期摘要。 2015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一) ──九江石化建设智能工厂,培育核心优势 “十二五”初,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以下简称“九江石化”)确立了建设千万吨级一流炼化企业的愿景目标,倾力培育“绿色低碳、智能工厂”两大核心竞争优势,努力实现传统炼化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2012年,九江石化列入中国石化智能工厂试点建设企业名单;2014年,列入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江西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行列;2015年7月,入选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一、智能工厂试点建设

九江石化智能工厂建设聚焦“计划调度、安全环保、能源管理、装置操作、IT管控”等五个领域,实现具有“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化、集成化”等“五化”特征的智能化应用。 智能工厂神经中枢建成投用。九江石化智能工厂神经中枢——生产管控中心于2014年7月建成投用,具备经营优化、生产指挥、工艺操作、运行管理、专业支持、应急保障的“六位一体”功能,生产运行实现由单装置操作向系统化操作、管控分离向管控一体的转变。 智能工厂架构逐步形成。构建了矩阵式集中管控新模式;建立了生产经营优化、三维建模等一系列专业团队;充实信息化管理、开发及运维力量,建立关键用户激励机制。 企业级中央数据库逐步建成。突破了此前业内普遍采用的“插管式”集成方式的限制,集成了13个业务系统的标准数据,为9个业务系统提供有效数据。通过“采标、扩标、建标”方式,完成了与中国石化标准化平台的对接。 基于设计的三维数字化应用取得突破。基于工程设计的三维数字化平台集成120万吨/年连续重整等15套生产装置,以企业级中央数据库为基础,实现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操作培训,三维漫游,视频监控等六大类深化应用。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 商务部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 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商务、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二、基本原则 (一)创新发展,塑造转型升级新动力。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基点和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优先目标,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二)绿色发展,构建两型产业体系。把节能减排作为信息化

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三)智能发展,建立现代生产体系。把智能发展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长期努力的方向,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制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四)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深度融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合力。切实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的良性互动,提升产业支撑和服务水平。注重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到2015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重大突破,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得到充分有效应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骨干企业实现向综合集成应用的转变,研发设计创新能力、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成为领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应用成本显著下降,信息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一)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促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申报指南分解教案资料

附件1 一、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 (一)实施内容 1、基础共性标准试验验证 开展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试验验证,包括:标准体系试验验证;术语和定义;语义化描述和数据字典;参考模型;集成与互联互通;功能安全和工业信息安全要求和评估;人机交互与协同安全;智能制造评价指标体系及成熟度模型;智能工厂(车间)通用技术要求;工业控制网络/工业物联网技术要求;系统能效评估方法;工业云服务模型、工业大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架构,搭建基础共性标准试验验证体系。 2、关键应用标准试验验证 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应用标准试验验证,包括:重点行业的智能工厂(车间)参考模型;通用技术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试验大纲);评价标准及方法;工艺参考模型;一致性和互操作要求;工业安全要求和评估方法;搭建关键标准试验验证体系。

(二)考核指标 1、技术规范或标准全过程试验验证,形成企业标准/行业标准草案/国家标准草案/国际标准草案; 2、建成部件和系统级试验验证测试体系; 3、在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中的应用。 二、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智能制造新模式 1、实施内容 重点支持智能制造新模式中智能工厂发展的集成应用,支持智能光电传感器、智能感应式传感器、智能环境检测传感器以及数控加工装备与机器人大规模协同安全可控应用,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要求。 2、考核指标 1)综合指标: 传感器智能制造新模式: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移动终端智能制造新模式: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0%,能源利用率提高15%。 2)技术指标: 传感器智能制造新模式:

工信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完整版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15 年版)
2015 年 12 月

目录
一、 总体要求.........................................................................................1 (一) 指导思想.........................................................................................1 (二) 基本原则.........................................................................................1 (三) 建设目标.........................................................................................2 二、 建设思路.........................................................................................4 (一)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 (二)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 .......................................................... 11 (三)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13 三、 建设内容.......................................................................................15 (一) 基础共性标准 ..............................................................................15 (二) 关键技术标准 ..............................................................................18 (三) 重点行业标准 ..............................................................................28 四、 组织实施.......................................................................................30 附件 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附件 2: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工信部令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 第9号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6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4月10日起施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0年10月27日发布的《软件产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5号)同时废止。 部长李毅中 二〇〇九年三月一日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软件产品管理,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产业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软件产品(含国产软件和进口软件)经营与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单位或者个人自己开发并自用的软件以及委托他人开发的自用专用软件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软件产品,是指向用户提供的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或者设备中嵌入的软件或者在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等技术服务时

提供的计算机软件。 本办法所称的国产软件,是指在我国境内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 本办法所称的进口软件,是指在我国境外开发,以各种形式在我国生产、经营的软件产品。 第四条软件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进出口等活动应当遵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发、生产、销售、进出口含有下列内容的软件产品: (一)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二)含有计算机病毒的。 (三)可能危害计算机系统安全的。 (四)不符合我国软件标准规范的。 (五)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等禁止的内容的。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称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软件产品的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并发布软件产品测试标准和规范。 (二)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主管部门登记的软件产品进行备案。 (三)指导、监督、检查全国的软件产品管理工作。 (四)指导并监督软件产品检测机构,按照我国软件产品的标准规范和软件产品的测试标准及规范,进行符合性检测。 (五)制定全国统一的软件产品登记号码体系、制作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六)发布软件产品登记公示。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软件产品的登记、报备和管理工作。

系统集成行业都有哪些常用资质

系统集成行业都有哪些常用资质 系统集成行业三大资质就行: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安防资质、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下面逐一介绍。 1、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最先由工信部颁发,是行政许可资质,2015年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由行政管理转成行业管理,具体由中国电子行业联合会负责,一把手一般都是由行政主管单位的一把手退下来担任。 一项资质其实就是一个生态,有一条利益链,资质单位,发证机构,审核机构,培训机构,配套证书人员,继续教育机构,至少包含这些要素。随着行业经验的丰富,这些都会慢慢变成常识。 对标项目:如某网络系统建设项目,某业务系统开发项目,某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发证单位: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https://www.doczj.com/doc/bf12436423.html, 服务网站: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网https://www.doczj.com/doc/bf12436423.html, 常用三个等级,一级最高,三级最低。 一级二级三级 注册 ≥5000万元≥2000万元≥200万元 资金

2、安防资质,分广东省和非广东省两类,非广东省由中安协颁发,广东省由广东省公安厅技防办颁发。下面主要以广东省安防资质为例讲解。 对标项目:如某视频监控项目,某平安城市项目,某雪亮工程项目发证单位:广东省公安厅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 服务网站:广东公安技防管理https://www.doczj.com/doc/bf12436423.html,/JiFang/ 常用四个等级,一级最高,四级最低。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办 公 面 积 ≥200平方米≥100平方米 业绩近两年内承接的技 防系统施工、维修 业务总额或设计总 额≥1200万元 近两年内承接的技 防系统施工、维修 业务总额或设计总 额≥600万元 近两年内承接的技 防系统设计、施工、 维修业务合同总额 ≥300万元

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2011年4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商务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商务、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二、基本原则 (一)创新发展,塑造转型升级新动力。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基点和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优先目标,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二)绿色发展,构建两型产业体系。把节能减排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三)智能发展,建立现代生产体系。把智能发展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长期努力的方向,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制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四)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深度融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合力。切实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的良性互动,提升产业支撑和服务水平。注重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Java工程师认证工信部考试

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 中级JAVA软件工程师考试 学校: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注意: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闭卷考试,请遵守考场纪律,考试严禁作弊,作弊者立即停止考试,成绩按0分处理。到时间收卷,延迟交卷按作弊处理。 多项选择会在题目后提示多选,没有提示说明默认是单选,并将选择题答案填入最后的答题卡中。 一、选择题 (共20题,每题2分, 共40分) 1)以下代码编译报错的是? D A. double a = 129; B.int a = 129; C. short a = 129; D.byte a = 129; 2)以下是JAVA基本数据类型的是?(多选)AC A. int B. String C. double D. Boolean 基本数据类型short,boolean,开 头大写为引用数据类型。除Integer为int的改写 3)下面不是JAVA关键字的是? BC A. break B. string C. retrun D. throw return 4)以下哪个异常类型描述的是引用未初始化? A A. NullPointerException B. ClassCastException 类型转换异常 C. NumberFormatException 数据不匹配 D.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下标越界 5)执行下面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B 1,public class Test{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3, int a = 5; 4, double b = 8; 5, a = a++ + b; int型不够装入double型 6, System.out.println(a); 7, } 8, } A.第4行编译报错 B.第5行编译报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