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

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

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
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

编者按——

9月10日,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五家企业就实施智能制造的进展、经验和做法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简报将连载五期摘要。

2015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一)

──九江石化建设智能工厂,培育核心优势

“十二五”初,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以下简称“九江石化”)确立了建设千万吨级一流炼化企业的愿景目标,倾力培育“绿色低碳、智能工厂”两大核心竞争优势,努力实现传统炼化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2012年,九江石化列入中国石化智能工厂试点建设企业名单;2014年,列入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江西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行列;2015年7月,入选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一、智能工厂试点建设

九江石化智能工厂建设聚焦“计划调度、安全环保、能源管理、装置操作、IT管控”等五个领域,实现具有“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化、集成化”等“五化”特征的智能化应用。

智能工厂神经中枢建成投用。九江石化智能工厂神经中枢——生产管控中心于2014年7月建成投用,具备经营优化、生产指挥、工艺操作、运行管理、专业支持、应急保障的“六位一体”功能,生产运行实现由单装置操作向系统化操作、管控分离向管控一体的转变。

智能工厂架构逐步形成。构建了矩阵式集中管控新模式;建立了生产经营优化、三维建模等一系列专业团队;充实信息化管理、开发及运维力量,建立关键用户激励机制。

企业级中央数据库逐步建成。突破了此前业内普遍采用的“插管式”集成方式的限制,集成了13个业务系统的标准数据,为9个业务系统提供有效数据。通过“采标、扩标、建标”方式,完成了与中国石化标准化平台的对接。

基于设计的三维数字化应用取得突破。基于工程设计的三维数字化平台集成120万吨/年连续重整等15套生产装置,以企业级中央数据库为基础,实现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操作培训,三维漫游,视频监控等六大类深化应用。

全流程优化平台应用取得实效。自主开发的全流程优化平台提升了流程工业模型(PIMS)、炼厂模拟(RSIM)、炼油动态调度系统(ORION)、制造执行系统(SMES)一体化联动优化功效,实现了炼油全流程优化的闭环管理。全流程优化平台与原油评价、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SME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系统共享数据,提升了生产经营优化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HSE管理及应急指挥实现实时化、可视化。HSE管理系统实

现全员全过程HSE管理;施工备案系统对当天每项作业实行“五位一体”有效监管;各类报警仪、视频监控实现集中管理、实时联动。环保地图系统实时在线监测各类环境信息,异常情况及时处置、闭环管理。

二、智能工厂取得成效

实现敏捷生产、提升经济效益。九江石化利用全流程优化平台,持续开展资源配置优化、加工路线比选、单装置优化等工作,2014年滚动测算127个案例,增加经济效益2.2亿元,助推企

业加工吨原油边际效益在沿江5家企业排名中逐年提升,2014

年位列首位。

提高本质安全、践行绿色低碳。九江石化智能工厂实践将“安全环保、绿色低碳”理念置于优先位置。施工作业备案及监管体系对850台可燃气报警、1000余处火灾报警、585套视频监控等

实现集中管理和一体化联动,支撑HSE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转变。九江石化连续5年获评中国石化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外排达标污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指标处于行

业内先进水平。

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九江石化各类信息系统助推公司扁平化、矩阵式管理及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管理效率持续提升。在生产能力、加工装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公司员工总数减少12%、班组数量减少13%、外操室数量减少35%。

三、智能工厂建设体会

到2015年底,九江石化将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基于业务需

求以及工程设计数据,建成覆盖全厂的全三维数字化炼厂,并实现六大类深化应用,对炼油、石化企业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一是炼油、石化企业建设智能工厂,要明确建设目标、规划实施路线、制定实施策略、落实保障措施,顶层设计、全员参与、积极培育IT文明。

二是炼油、石化企业建设智能工厂,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立足于解决生产经营、发展建设和企业管理实际问题,在统一智能工厂平台及架构的基础上,推进各信息子系统建设,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

三是炼油、石化企业建设智能工厂,要下大力气推进装备国产化和软件国产化,逐步摆脱对国外软硬件的依赖,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2015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二)

──潍柴以智能制造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是一家拥有整车整机、动力总成、豪华游艇和汽车零部件四大产业板块,跨领域、跨行业经营的国际化公司。潍柴通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持续实现以数据为核心的人、机器、产品的互联互通,打造“智能化”企业,提高单件产品品质和工业附加值,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协同和资源再配置。

一、建设智能车间

潍柴一方面通过在关键生产设备上安装传感器、控制器,并与控制平台集成,使设备可感知更要可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设备—产线—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并结合工艺水平优化,使3000多种订货号的产品能够实现工艺过程仿真、产品和设备状态的在线检测与控制、物流智能拉动、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等,从而实现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的生产能力,通过建设智能车间打造未来智能制造的硬实力。

二、建设数字化企业

潍柴建立了覆盖全价值链流程的“6+N+X”(业务运营平台+管理平台+基础平台)信息化支撑平台,支撑了企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全球协同研发平台,将分散在中国、美国、德国等5个国家、12个地区的研发中心进行了高效协同,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提供卡车、客车、工程机械等产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由中国总部出具统一的设计标准并进行任务的派发和资源配置,美国研发中心利用其高端人才和前沿技术优势,进行后处理技术研发,降低排放指标。通过共同在一个虚拟化平台上进行设计协作、知识共享,不仅提高了研发效率和质量,而且保持了潍柴产品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

三、建设智能化协同研发平台

潍柴的上游有近500家供应商,下游有4000多家维修服务站以及300多万的客户群体。前期通过搭建供应商门户平台以及售后服务平台,将传统的线下交易模式实现了线上化,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供应链总体成本。如供应商门户系统,不仅可以使供应商能够在线准确查看潍柴的采购需求、产品库存、产品质量等信息,帮助他们合理指导生产、送货,而且大幅降低了物流、质量等成本,每年大约为供应商节约成本5000万元以上。但面对新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线下业务线上化,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将潍柴独有的“整车—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平台优势推广到整个行业,以智能产品为核心,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上下游企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目前,潍柴正在将更多的供应商加入“全球协同研发平台”,为未来打造行业性的众创、众包平台提供技术基础和模式探索。同时,加快发动机的智能化,利用自主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开发,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远程故障诊断和节油驾

驶模式匹配,通过车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拉近终端用户与厂家的距离。在未来,潍柴要打造一个商用车行业的云服务平台,从用户买车—养车—修车的基本需求,逐渐扩展到融资租赁、加油等用车领域,甚至司机的住宿、休闲等生活领域,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体验。

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作的过程中,潍柴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支撑车间智能化的核心生产装备多为欧美日韩所垄断,工业系统底层的解析与控制尚有困难,车间互联标准和技术尚不成熟,支撑企业间协同的标识解析体系还未建立,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需要依靠整个行业的共同投入。

2015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三)

──海尔智能制造创新实践

一、智能制造进展

海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海尔”)顺应全球新工业革命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逐步探索出一条以互联工厂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发展路线。

一是互联工厂的用户价值创新(纵轴):颠覆传统的业务模式,建立新的生态系统平台。

海尔互联工厂的探索实践将业务模式由大规模制造颠覆为

大规模定制,打造U+智慧生活平台,对外从生产产品硬件向提供智慧解决方案转型;对内整合用户碎片化需求,通过互联工厂实现个性化定制。海尔的制造转型最终是建立起一个互联工厂生态系统。

二是互联工厂的企业价值创新(横轴):建立持续引领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分为四个层次:

——模块化。例如,一台冰箱原来有300多个零部件,现在在统一的模块化平台上整合为23个模块,通过通用化和标准化、个性化模块的整合创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自动化。与用户互联的智能自动化,由用户个性化订单自动驱动自动化、柔性化生产。

——数字化。通过以可集成制造执行系统(IMES)为核心的五大系统集成,实现物联网、互联网和务联网三网融合,以及人

人互联、人机互联、机物互联、机机互联。最终使整个工厂变成一个类似人大脑一样智能的系统,自动与人交互、满足用户需求,自动响应用户个性化定单。

——智能化。一是智能产品,从现在简单的功能性产品变成智能产品,冰箱、空调可以自动感知需求,空调可以自动感知温度,可以感知用户的使用习惯。另外,整个工厂通过信息互联、数据积累及大数据分析可实现针对不同的订单类型和数量,自动优化调整生产方式。

二、智能制造取得的效果

海尔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互联工厂体系,实现了6个互联工厂的引领样板。4个整机工厂:沈阳冰箱,郑州空调,佛山滚筒,青岛热水器;2个前工序工厂:青岛模具、电机工厂,初步实现了向互联工厂的转型,可实时、同步响应全球用户需求,并快速交付智慧化、个性化的方案。

一是互联工厂带来了用户价值的大幅提升。可定制。用户可以通过海尔交互平台提报产品设计方案,成为产品的设计者,如冰箱的模块化产品通过用户的选择和组合,由原来的20个型号,到现在的500多个型号;可同时在生产线上进行高效柔性生产,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体验。可视化。用户从消费者变成产销者,用户可以参与企业的全流程,并且实现体验的可视化。

二是互联工厂总体经济效益明显。在效率上,互联工厂整体提升20%,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0%以上。在效益上,互联工厂运营成本降低20%,能源利用率提升5%,厂内库存天数下降50%以上,交货周期由21天缩短到10天。

三、实施智能制造的经验

海尔智能制造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将为家电业从大规模制造

向大规模定制转型,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提供经验借鉴。

一是观念颠覆,主动创新、勇于试错探索。智能制造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复制,在互联网时代和德国工业4.0有同样的机会和起点,不能简单跟随。海尔一直倡导主动创新的文化,人人都要成为创客,敢于打破传统的模式体系,勇于试错、主动创新,探索中国的智能制造模式,实现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引领。

二是业务模式颠覆,由制造产品转化成创业孵化平台。智能制造模式通过建立资源无障碍进入平台,吸引全球一流资源,持续创新、迭代,实现从卖单一产品到提供智慧解决方案转型;同时,海尔将过去流水线式的员工转变为知识型员工或创客,在海尔平台上目前已孵化出2000多个创客小微团队。

三是全价值链打通,带动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不是一个节点,不是一个企业自己就能做成的,需要全系统全价值链的打通与颠

覆。海尔将以前大规模制造时代串联的攸关方整合形成并联,与终端消费者之间互联,去中间化、去中介化,从而打通整个价值链,初步形成高效运转的消费生态圈,带动整个产业链价值升级。

2015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四)

──长虹以大规模个人化定制驱动产业智能转型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通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打造从消费者需求动态感知、产品研发、制造、交易到服务的一体化运营平台,构建低成本、高效率、敏捷的智能制造模式,打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围墙,满足个人需求的即视化、订单的便捷化、产品的个性化、服务的管家化,从而进一步助推长虹向服务型制造跨越式转型。

一、大规模个人化定制的基础

作为工信部两化融合试点单位,长虹在研发、制造、交易等诸多环节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形成了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为核心的,完整的制造业信息系统框架,涵盖了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原材料采购、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信用管理、决策支持等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并与第三方供应商开展了信息系统的协同和集成,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营成效。

在制造模式方面,长虹以物联网信息系统为核心,研究并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多阶段混联离散型生产模式。该模式以传感器、企业服务总线(ESB)、制造执行系统(MES)等技术为支撑,实现对生产系统、产品、设备工作状态的动态实时监测,在充分满足大批量生产的同时,也可满足多品种小批量混线生产。

目前,该模式已成功运用至长虹集团旗下的电视、冰箱、空调、注塑无人工厂等多个领域。其中,电视产品实现了场地利用率提升30%以上、库存周转效率提升25%以上、单品成本下降10%、人均产值提升20%以上,成效显著。以绵阳生产基地为例,工厂占地面积由4万平方米节约到2.3万平方米(提升42.5%),在多品种混线生产的情况下,人效提升40%以上,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达20.8亿元。

二、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大规模个人化定制

智能制造不仅仅是单纯地以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技术手段武装工厂,来满足内部制造效率的提升,更是需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将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智能制造的最高标准,反向考量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大规模个人化需求定制的全新产品生命周期。其中,在产品设计方面,以面向模块化设计为核心,建立产品族,构建“平台+模块”的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需求;在产品营销方面,以O2O、C2B等商业模式为方向,建立信息归集与精算中心,实时进行信息推送,满

足消费者方便快捷的定制化需求输入;在供应链方面,以敏捷供应链为方向,建立销售预测模型、VMI+JIT供料、高级计划排程等体系,实现对消费者的快速响应和交付;在产品制造方面,以先进制造为方向,通过信息化生产系统、柔性生产模式、智能装备、虚拟仿真等工具,以用户可接受的交货周期和成本,实现大规模个人化定制;在售后服务方面,以一对一窗口服务为方向,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供给消费者全天候的管家式服务。

长虹将继续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为宏伟蓝图,构建和完善智能制造体系,打造更加完善的智能制造平台,逐步向智慧社区下智慧家庭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转型,力争在2017年实现模块化定制,2020年全面实现个人化定制。

2015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五)

──和利时用智能控制系统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智能制造,需要技术、管理、工艺三个方面的专家分工配合。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是方便三类专家的使用,也是有效降低技术风险和实施成本的重要考虑。

一、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为有效降低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技术风险,控制投资规模,同时也有利于通过自主可控的技术来保障我国的产业安全。

一是开发支撑智能制造的公共技术和产品平台。在装置级和车间级,以智能控制器为核心,来实现装置级和车间级的单元控制、协调控制和智能控制,并承担车间级的信息安全防护。在工厂级和企业级,基于智能控制云平台,来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工厂。

二是开放智能控制云平台技术。作为公共技术平台,提供给各细分行业应用方案商,共建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圈,通过事实上的大面积应用,来推进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的建设和完善。从云计算的层次看,生态系统包含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商(IaaS)、智能控制平台提供商(PaaS)和细分行业应用提供商(SaaS)三类。

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是基于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时”)长期积累的自动化核心技术,面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智能化”四大技术趋势逐步平台化演进的结果。它包含以下核心产品:智能控制器、智能工厂建模工具、智能工厂数据服务、工业数据总线、智能工厂人机界面。

二、智能控制系统的验证性应用

目前,和利时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正在集团下属的电子制造工厂进行装置级、车间级和工厂级解决方案试验验证,从而进一步完成从装置级、车间级、工厂级到企业级四个完整层级的自动化、

信息化集成,并为智能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该验证项目预计在2015年完成一期验证,2016年完成二期验证。

基于开放的平台,可以随时加载行业应用专家的知识和软件。得益于公共技术平台的支撑,在验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的构成主要以行业应用专家和管理专家为主,信息技术专家为辅。该验证工厂的工厂级运营指标优化,交期由7天缩短到1天,物料周转天数由30天缩短到10天,在确保合格率为99.99%的前

提下,直通率由95%提高到99.5%,人工减少了40%。

三、智能控制系统的推广前景

一是依托智能控制系统平台,推进智能控制关键技术自主化和产业化。用自主可控的智能控制技术助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障我国的产业安全。

二是借助智能控制系统平台,建立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圈,推动我国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的建设,整合行业智力资源,形成合力。有效避免智能制造方案提供商重复开发和投资的问题,促进分工合作,提高全行业的社会效率,确保方案实施质量,降低项目实施风险。

三是基于智能控制系统平台,利用工业云平台技术,降低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投资规模,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加快我国广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申报内容具体要求

附件3 2018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申报内容具体要求 模式一:离散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1. 系统模型建立与运行情况 请分别提供车间/工厂总体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模型、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的架构及说明;提供上述系统模型模拟仿真的情况。 2. 先进设计技术应用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建设情况 请描述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和优化的情况;提供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的整体架构图,描述其主要功能。 3. 关键技术装备应用情况 请提供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的应用及互联互通情况。 4. 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整体架构及功能描述。 5. 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设情况 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架构,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

功能;提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架构,并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 6. 工厂内部网络架构建设及信息集成情况 请提供工厂内部工业通信网络结构图,并对架构进行说明;提供实现系统、装备、零部件以及人员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和有效集成的方案,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以及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提供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的架构,说明其建设和运行情况。 7. 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试点示范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护体系和功能安全保护系统的建设情况。 模式二:流程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1. 系统模型建立与运行情况 请分别提供工厂总体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模型、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的架构及说明,并提供上述系统模型模拟仿真的情况。 2. 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架构图、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描述关键现场装备的智能功能。 3. 先进控制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先进控制系统架构图、系统建设情况;描述关键环节

《广东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广东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计划实施方 案》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xx-2025年)》,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xx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做好我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相关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重点突破、示范引领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结合我省产业发展情况,聚集制造业关键核心环节,分类、分步推进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同时为推荐申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奠定基础。 xx年,以提高装备智能化率、成果转化率、劳动生产率、产品优等率、节能减排率、生产安全率为主攻方向,每年在全省范围内遴选30个左右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并以此为基础做好推荐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条件准备。结合试点示范项目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推广应用,通过试点示范,推进生产装备数字化,提升我省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水平,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提高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制定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省制造业发展情况,参照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1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试点示范要素条件调研,研究制定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情况的省级智能

制造试点示范指标体系。 (二)组织实施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流程型制造行业试点示范项目 以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纺织、食品、医药等流程型制造领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 2.离散型制造行业试点示范项目 在机械、汽车、船舶、家电、电子信息等离散型制造领域,组织开展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装备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升级,实现工艺流程改造、生产与管理数据互联共享。 3.智能制造装备试点示范项目 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加快推进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工业软件、机器人以及高精密数控机床及系统、工作母机等智能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装备和系统的自感知、自适应、自诊断能力的大幅提升,实现智能装备的自主可控。 4.智能产品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在智能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智能交通电子信息产品、智能医疗设备、智能轻工消费品等领域开展智能产品生产制造和服务试点示范,强化产品网络化2特征、功能可扩展性和人机交互能力,提升产品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软件系统的自主化率。 5.智能服务和管理试点示范项目 开展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云服务、大数据及系统解决方案等制

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附件1 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的要求,重点围绕五种智能制造模式,鼓励新技术集成应用,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为做好项目遴选工作,特制订本要素条件。 一、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条件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 1.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 3.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超过70%,并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

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自动上传,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等管理功能。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 6.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过程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信息互联互通。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动态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 1.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2.实现对物流、能流、物性、资产的全流程监控,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到90%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附件1 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要求,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如下: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 1、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数据的集成管理。 3、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在生产管控中的互联互通与高度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充分采集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 6、建立工厂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建立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集成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 1、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2、实现对物流、能流、物性、资产的全流程监控与高度集成,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到90%以上。 3、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

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1 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重点突破、示范引领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结合我省产业发展情况,聚集制造业关键核心环节,分类、分步推进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同时为推荐申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奠定基础。以提高装备智能化率、成果转化率、劳动生产率、产品优等率、节能减排率、生产安全率为主攻方向,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并以此为基础做好推荐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条件准备。结合试点示范项目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推广应用,通过试点示范,推进生产装备数字化,提升我省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水平,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提高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制定实施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我省制造业发展情况,总结以往试点示范开展情况,制定实施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情况的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指标体系。 (二)组织实施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流程型制造行业试点示范项目 以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纺织、食品、医药等流程型制造领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 2.离散型制造行业试点示范项目 在机械、汽车、船舶、家电、电子信息等离散型制造领域,组织开展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装备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升级,实现工艺流程改造、生产与管理数据互联共享。 3.智能制造装备试点示范项目 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加快推进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工业软件、机器人以及高精密数控机床及系统、工作母机等智能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装备和系统的自感知、自适应、自诊断能力的大幅提升,实现智能装备的自主可控。 4.智能产品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在智能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智能交通电子信息产品、智能医疗设备、智能轻工消费品等领域开展智能产品生产制造和服务试点示范,强化产品网络化特征、功能可扩展性和人机交互能力,提升产品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软件系统的自主化率。 5.智能服务和管理试点示范项目 开展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云服务、大数据及系统解决

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申报书

附件3 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盖章) 推荐单位(盖章) 申报日期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编制

一、企业和项目基本信息 (一)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组织机 构代码 成立时间单位地址 联系人姓名电话 职务手机 传真E-mail 总资产(万元)负债率 信用等级上年销售(万元) 上年税金(万元)上年利润(万元) 企 业 简 介 (发展历程、主营业务、市场销售等方面基本情况,限1000字)(二)项目基本信息 试点示范类别□流程制造试点示范□离散制造试点示范 □智能制造装备试点示范□智能产品试点示范 □智能服务和管理试点示范□新业态、新模式试点示范

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 起止日期项目投资(万元) 项 目 简 述 (对拟试点示范项目的智能化特征进行简要描述,不超过1000字。) 项目建设亮点(总结提炼拟申报试点示范项目的特色亮点,如项目实施内容的亮点和成效等,限200字以内。) 真实性 承诺 我已对以上申报的所有材料进行了审核,就我所知,申报材料均真实、有效。 法定代表人签章: 公章: 年月日

二、试点示范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的先进性(与实施前的效果比较,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目标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三)项目自主安全可控性(统计分析项目涉及关键设备和软件的自主化情况) 三、项目实施方案 此部分内容重点针对各类别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展开编写,如申报多个试点示范类别,需分类别综合描述。 四、项目实施经济性分析 重点从投资回报角度分析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五、项目实施成效 (一)项目实施现状 (二)项目实施已取得的效果(重点描述企业生产效率、能源利用率、企业运营成本、产品不良品率、产品研制周期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三)下一步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计划 (四)项目实施预期效果(重点描述项目实施后企业生产效率、能源利用率、企业运营成本、产品不良品率、产品研制周期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六、项目示范带动作用 突出对典型行业和区域内开展同类业务的可复制性和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实施推进“中国制造2025”“6+1”专项行动总体要求,在总结2015年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基础上,继续做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 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制造业的主要趋势。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目前,我国制造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用缓慢等突出问题。因此,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复杂、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十三五”期间要同步推进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工作。按照专项行动确定的连续实施三年,2016年要边试点示范、边总结经验、边推广应用的总体安排,继续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专项行动,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的重要措施,对于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二、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在总结2015年专项行动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将继续坚持“立足国情、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的方针,进一步扩大行业和区域覆盖面,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继续注重发挥企业积极性、注重智能化持续增长、注重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注重基础与环境培育,逐步探索与实践有效的经验和模式,不断丰富成熟后在制造业各领域全面推广。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三、主要目标 2016年,在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企业中,在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地区、行业,特别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遴选6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试点示范,进一步提升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五大关键技术装备,以及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形成关键领域一批智能制造标准,不断形成并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车间/工厂试点示范项目通过2-3年持续提升,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10%。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四、重点行动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在机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轻工、服装、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开展智能车间/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推进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试点应用,推动企业全业务流程智能化整合。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在石油开采、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稀土材料、建材、纺织、民爆、食品、医药、造纸等流程制造领域,开展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能源需求侧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方向

附件1 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方向 一、关键技术装备 1.支持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五大关键技术装备创新与应用。 2.支持五大关键技术装备的产业化与技术改造。 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1.支持智能制造标准的试验验证,搭建标准研制与试验验证平台(系统),开展技术规范、标准全过程试验验证。 2.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版)》的要求,加快制定智能制造3大标准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 3.开展工业信息安全测评标准与工具集研制,研究并制定适应我国各行业现状的安全测评标准,验证满足工控信息安全测评需求的工具集。 三、智能制造软件支撑能力 推进信息物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快信息物理系统应用测试验证平台建设,提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 四、工业互联网基础和信息安全系统

1.开展核心信息通信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推进基于自主芯片的服务器研发与产业化,推进安全可靠网络设备研发与产业化。 2.全光宽带网络建设。推动包括制造业集聚区在内的光纤网、移动通信网以及无线局域网的深度覆盖;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制造领域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 3.启动工业互联网产业推进试点示范,构建“工业互联网试验验证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关键资源管理平台”(包括标识解析、IP地址等)和“工业互联网尚商用转数据管理平台”。 4.开展安全可靠工业级信息安全产品如工业防火墙、工业通讯网关、工控网络安全监测审计系统、工业安全数据采集设备等产品及设备研发。 5.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工控网络安全防御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仿真、测试、验证等技术平台,工业控制系统仿真测试与验证平台,建设工业信息安全在线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可信计算机主动免疫平台。 6.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监测平台试点示范、工业信息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行业应用示范。 五、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

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

编者按—— 9月10日,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五家企业就实施智能制造的进展、经验和做法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简报将连载五期摘要。 2015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一) ──九江石化建设智能工厂,培育核心优势 “十二五”初,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以下简称“九江石化”)确立了建设千万吨级一流炼化企业的愿景目标,倾力培育“绿色低碳、智能工厂”两大核心竞争优势,努力实现传统炼化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2012年,九江石化列入中国石化智能工厂试点建设企业名单;2014年,列入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江西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行列;2015年7月,入选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一、智能工厂试点建设

九江石化智能工厂建设聚焦“计划调度、安全环保、能源管理、装置操作、IT管控”等五个领域,实现具有“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化、集成化”等“五化”特征的智能化应用。 智能工厂神经中枢建成投用。九江石化智能工厂神经中枢——生产管控中心于2014年7月建成投用,具备经营优化、生产指挥、工艺操作、运行管理、专业支持、应急保障的“六位一体”功能,生产运行实现由单装置操作向系统化操作、管控分离向管控一体的转变。 智能工厂架构逐步形成。构建了矩阵式集中管控新模式;建立了生产经营优化、三维建模等一系列专业团队;充实信息化管理、开发及运维力量,建立关键用户激励机制。 企业级中央数据库逐步建成。突破了此前业内普遍采用的“插管式”集成方式的限制,集成了13个业务系统的标准数据,为9个业务系统提供有效数据。通过“采标、扩标、建标”方式,完成了与中国石化标准化平台的对接。 基于设计的三维数字化应用取得突破。基于工程设计的三维数字化平台集成120万吨/年连续重整等15套生产装置,以企业级中央数据库为基础,实现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操作培训,三维漫游,视频监控等六大类深化应用。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精编版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杜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南京,210000) 摘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各领域进步,由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人 工智能技术集于一身的智能制造技术已出现。智能制造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 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综述国内外智能制造发展 现状,结合德国提出的“工业”和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论述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业;中国制造2025;未来发展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hao Du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00) Abstract: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various fields in our countr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s emerged wit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a highly flexible and highly integrated way, through the computer to simulate human experts to achie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t home and abroad is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dustrial " submitted by German and the "China made 2025" submitted by China. Key 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 China made 2025; future development 引言 近年来,在工业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工业领域主要 包括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而在信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这些变革带来了制造业的新一轮革命,特别是作为信 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产物的智能制造得到了长足发展。与以往发生的工业革命相同,西方发达国家在新的一轮制造业革命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代表性的 是美国创新战略、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新产业创造战略;欧盟的智能 制造系统(IMS2O20)路线图计划、德国的“工业”计划;韩国的高级先进制造技术 计划(G-7)等[1]。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 国。 1 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技术[2]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制造的智能活动,对制造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旨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

江西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江西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智能制造已成为当今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是我国现阶段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全省智能制造业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江西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思路和目标 立足省情、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分步实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持续推进全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从2016年起至2020年,每年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重点智能制造项目,通过项目的试点示范,带动提升全省智能制造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能力,提高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服务等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我省工业转型升级。 二、江西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遴选范围 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方面试点示范。推荐项目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三、江西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条件 (一)项目实施单位应在江西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营和财务状况良好。 (二)项目技术上处于国内先进或国际先进水平,示范项目使用的装备和系统需自主安全可控。 (三)项目须符合《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附件1)中相应类别的具体要求。 (四)项目在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不良品率、提高能源利用率五个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并保持持续提升,具有良好的增长性。 四、江西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程序及要求 (一)省工信委每年一季度,启动当年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工作,组织试点示范项目推荐。 (二)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原则,各地优先推荐基础条件好、成长性强、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项目,并按推荐项目的优先顺序填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汇总表(附件2)及项目申报书(附件3)。各设区市推荐项目不超过10个(含10个),各省直管县推荐项目不超过2个。 (三)各地于每年4月30日前将项目汇总表一式两份、申报书一式五份及电子版报省工信委。 (四)省工信委对各地推荐项目进行初步审查后,组织召开相关领域专家评审会,按照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 (五)省工信委通过其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评审结果,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五、政策措施 (一)省工信委对通过公示的项目确认为“江西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对项目承担企业认定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并以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要素条件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附件1 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要求,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如下: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 1、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数据的集成管理。 3、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在生产管控中的互联互通与高度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充分采集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

6、建立工厂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建立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集成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 1、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2、实现对物流、能流、物性、资产的全流程监控与高度集成,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到90%以上。 3、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4、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计划、调度均建立模型,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以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

编者按—— 9月10日,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与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五家企业就实施智能制造的进展、经验与做法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简报将连载五期摘要。 2015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典型经验(一) ──九江石化建设智能工厂,培育核心优势 “十二五”初,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以下简称“九江石化”)确立了建设千万吨级一流炼化企业的愿景目标,倾力培育“绿色低碳、智能工厂”两大核心竞争优势,努力实现传统炼化企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2012年,九江石化列入中国石化智能工厂试点建设企业名单;2014年,列入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江西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行列;2015年7月,入选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一、智能工厂试点建设

九江石化智能工厂建设聚焦“计划调度、安全环保、能源管理、装置操作、IT管控”等五个领域,实现具有“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化、集成化”等“五化”特征的智能化应用。 智能工厂神经中枢建成投用。九江石化智能工厂神经中枢——生产管控中心于2014年7月建成投用,具备经营优化、生产指挥、工艺操作、运行管理、专业支持、应急保障的“六位一体”功能,生产运行实现由单装置操作向系统化操作、管控分离向管控一体的转变。 智能工厂架构逐步形成。构建了矩阵式集中管控新模式;建立了生产经营优化、三维建模等一系列专业团队;充实信息化管理、开发及运维力量,建立关键用户激励机制。 企业级中央数据库逐步建成。突破了此前业内普遍采用的“插管式”集成方式的限制,集成了13个业务系统的标准数据,为9个业务系统提供有效数据。通过“采标、扩标、建标”方式,完成了与中国石化标准化平台的对接。 基于设计的三维数字化应用取得突破。基于工程设计的三维数字化平台集成120万吨/年连续重整等15套生产装置,以企业级中央数据库为基础,实现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操作培训,三维漫游,视频监控等六大类深化应用。

智能制造案例

智能制造案例 【篇一:智能制造案例】 空中客车公司作为一家飞机制造、研发公司。其创建的初衷是为了 同波音和麦道那样的美国公司竞争。以2014年为例,空客公司前5 个月的新飞机订单为203架,而波音公司则为394架。受到市场方 面的压力和制造成本的上涨,空客开始考虑引进自动化来提高工厂 的效率,通过机器人生产来降低成本。其未来工厂将广泛采用机器 人装配、3d打印等先进技术。 红领高定 红领模式的核心是以c2m营销平台为客户数据接口,通过具有3d 打印机逻辑的数字化工厂,实现c2m各生态链上的海量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达到产能最大化、排程最优化及库存和成本最小化。 【篇二:智能制造案例】 海尔集团公司 ●智能制造经典案例之三 编前:2015年9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智能制造试点 示范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工信部部长苗圩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上,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宣读了46家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海尔集团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 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分别就实施智能制造的进展、成功经验和示范 意义作了交流发言。为此,中国工业报将开设“智能制造经典案例” 专题,介绍相关示范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以飱读者。|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代表: 大家好!感谢国家工信部给海尔提供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今天由 我来为大家汇报一下海尔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我的汇报 共分三个部分:海尔智能制造做了什么,如何做的;海尔智能制造 取得了哪些初步效果;海尔智能制造的创新有哪些借鉴意义。 一、海尔在智能制造方面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一)做了什么 海尔顺应全球新工业革命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引下,逐步探索出一条以互联工厂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发 展路线。从2005年开始,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就提出要把传统制造变

2020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申报书

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附件1 2020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要求,重点围绕五种智能制造模式,鼓励新技术集成应用,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为做好项目遴选工作,特制订本要素条件。 一、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条件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 1.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 3.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超过70%,并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自动上传,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等管理功能。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 6.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过程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信息互联互通。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动态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 1.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2.实现对物流、能流、物性、资产的全流程监控,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到90%以上。实现原料、关键工艺和成品检测数据的采集和集成利用,建立实时的质量预警。 3.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4.建立生产执行系统(MES),生产计划、调度均建立模型,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以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建立企业资源计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实施推进“中国制造2025"、"6+1”专项行动总体要求,在总结2015年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基础上,继续做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 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制造业的主要趋势。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目前,我国制造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用缓慢等突出问题。因此,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复杂、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一2020年)》明确“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按照专项行动确定的连续实施三年,2016年要边试点示范、边总结经验、边推广应用的总体安排,继续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是落实《中国制

造2025》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的重要措施,对于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 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一2020年)》年度计划实施,在总结2015年专项行动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将继续坚持“立足国情、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的方针,进一步扩大行业和区域覆盖面,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继续注重发挥企业积极性、注重智能化持续增长、注重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注重基础与环境培育,逐步探索与实践有效的经验和模式,不断丰富成熟后在制造业各领域全面推广。 三、主要目标 2016年,在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企业中,在有条件、 有基础的重点地区、行业,特别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遴选6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试点示范,进一步提升高档 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五大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能力,以及智能制造标准、核心软件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能力,形成关键领域一批智能制造标准,不断形成并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车间/工厂试点示范项目通过2一3年持续提升,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附件 1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根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重点任务及进度安排的要求,为了做好试点示范项目遴选工作,特制订本要素条件。 一、以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为方向的流程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工厂总体设计、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了较完善的系统模型,并进行了模拟仿真,设计相关的数据进入企业核心数据库。 2、配置了符合设计要求的数据采集系统和先进控制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90%以上,工厂自控投用率9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3、建立实时数据库平台,并与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互通集成,工厂生产实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及优化管理。 4、建立了制造执行系统(MES),并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集成,生产计划、调度均建立模型,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的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的动态跟踪。

5、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在供应链管理中实现了原材料和产成品配送的管理与优化。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运行过程动态优化,制造信息和管理信息全程透明、共享,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实现企业智能管理与决策,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操作自动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 二、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方向的离散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车间/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相关数据进入企业核心数据库。 2、采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设计和工艺路线仿真、可靠性评价等先进技术。产品信息能够贯穿于设计、制造、质量、物流等环节,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PLM)。 3、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能充分采集制造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等生产现场信息,并与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实现数据集成和分析。 4、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排产、生产、检验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并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

2019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2019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的要求,重点围绕五种智能制造模式,鼓励新技术集成应用,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为做好项目遴选工作,特制订本要素条件。 一、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条件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 1.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 3.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超过70%,并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自动上传,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等管理功能。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 6.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过程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信息互联互通。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动态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 1.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