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及表单(201X版)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及表单(201X版)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及表单(201X版)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及表单(201X版)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

(1)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抗精神病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

(2)对于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因中断用药或减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患者,原则上仍使用原药、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

(3)遵循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原则。除难治性病例外,原则上不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更换治疗期间的短期交叉状态除外),急性期可短期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精神病药物。

(4)必要时可联合使用情感稳定剂和/或抗抑郁药。

2.药物种类:

优先选用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用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也可作为一线用药。氯氮平和硫利哒嗪为二线用药。

3.药物剂量调节:

遵循个体化原则。在治疗开始后的一至二周内,将所用药物剂量增至有效治疗剂量。症状控制后的巩固治疗期,原则上应继续维持急性期的有效治疗剂量,巩固疗效,避免症状复发或病情反复。病情稳定后,确定最佳有效剂量。

(八)出院标准。

1.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评分与基线相比,减分率≥50%。

2.配合医疗护理,生活能自理(病前生活不能自理者除外)。

3.能主动或被动依从服药,患者家属能积极配合实施继续治疗方案。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既往合并有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可能导致合并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十)参考费用标准。

约10000-22000元。

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

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抑郁症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抑郁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抑郁发作(ICD-10:F3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主要症状为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常见的症状还包括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

2.病程2周以上。

3.常反复发作。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2.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

3.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2抑郁发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

总原则是根据病情,结合备选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经济性和服用的简易性进行选择。即遵循STEPS原则: Safety(安全性)、Tolerability(耐受性)、Efficacy

(有效性)、Payment(经济性)、Simplicity(简易性)。

(1)根据患者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2)对于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因中断用药或减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患者,原则上仍使用原药、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

(3)提倡单一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原则,避免同时使用作用于同一递质系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抗抑郁药物,以免引发5-羟色胺综合症等严重不良反应。

(4)对伴有焦虑和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可联合使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但不能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该类药物,并应当在睡眠障碍和焦虑症状缓解后逐渐停药,以免引发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同时应当注意,大部分抗抑郁药物均有抗焦虑作用,因此无需长时间使用苯二氮卓类等抗焦虑药物。

2.药物种类:

包括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和镇静安眠药。

(1)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西酞普兰、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如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

和特定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NaSSA),如米氮平;多巴胺重摄取抑制剂,如安非他酮;经典的抗抑郁药:三环类(TCAs)和四环类(阿米替林、马普替林等)等。

(2)常用的抗焦虑药包括:苯二氮卓类(BDZ);5-HT1A 部分激动剂,如丁螺环酮;?1-肾上腺能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α2-肾上腺能激动剂,如可乐定;组胺能阻滞剂,如非那根;TCA类、SSRI类和SNRI等抗抑郁药。

(3)镇静安眠药:包括咪唑吡啶类(扎来普隆、唑吡坦)、环吡啶类(佐匹克隆)和苯二氮卓类等。

3.药物剂量调节:

(1)遵循个体化原则。在治疗开始后的一周内将所用抗抑郁药物剂量快速增至推荐的有效治疗剂量。症状控制后的巩固治疗期,原则上应继续维持急性期的有效治疗剂量,巩固疗效,避免症状复发或病情反复。对于使用剂量较大的患者,在完成快速综合治疗方案后,准备出院前,根据病情可适当减量,但不能低于最低有效量。

(2)苯二氮卓类药物用于镇静安眠或抗焦虑时,应当在症状改善后逐渐停药。

(3)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决定抗抑郁药物维持治疗的疗程。首次发作的抑郁患者,经治疗痊愈后,应继续治疗8-12个月;二次发作的患者,痊愈后,应继续治疗12-18个月;三次以上发作的患者,应维持治疗3-5年;长期反复发作未愈者,应长期乃至终生服药。不同维持治疗

精神科临床路径

精神科临床路径 一、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20.0/20.1/20.2/20.3),且为急性发作期,排除慢性退缩病人。 (二)诊断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相关指南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2.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3.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

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5.临床类型 (1)偏执型分裂症(F20.0)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多见 (2)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F20.1) 符合分裂症诊断,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3)紧张型分裂症(F20.2)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4)未定型分裂症(F20.3)又名混合型或未分型 ①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阳性症状 ②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混合形式(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舒良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等相关指南 1.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药物 2.合并其他合适的非药物治疗 如:MECT;rTMS治疗;心理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和休克治疗;脑电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音乐治疗及其他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20/20.0/20.1/20.2/20.3精神分裂症疾病编码 2. 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且既往治疗为非难治性。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含血型检测)、尿常规、大便常规

角膜裂伤临床路径

角膜裂伤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角膜裂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角膜全层裂伤(ICD-10:H05.302 )。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 : 11.51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006年版)。 1.眼部外伤史。 2.症状:眼部刺激症状。 3.体征:角膜全层裂伤伴前房形成不良。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 : 11.51 )。 (四)标准住院日为 5 - 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H05.302角膜全层裂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 眼眶X片或CT; (2) 必要时加查胸片、心电图; 必要时加查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 疾病筛查。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1天。 1.手术前准备:肌注破伤风抗毒素,清洁结膜囊。 2.行角膜裂伤缝合术。 (八)术后用药。 1.建议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考虑使用第一、 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1)成人:0.5g-1g/ 次,一日2-3 次; (2)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3)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 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4)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眼部局部使用药物: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精编版

国家卫计委临床路径及其病种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是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护理、康复、检测等所制定的一个最适当的,能够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照护计划。是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团队协作,增加了患者本人的参与,使医疗护理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医疗工具。 临床路径的定义 临床路径是指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等多个相关学科研究者针对某个 ICD对应病种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预期的治疗效果和成本控制为目的, 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计划,以规范医 疗服务行为、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路径病种: 卫生部于2009年末出台22个专业112个临床路径病种,随后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又先后推出临床路径病种,截止2013年2月一共345个临床路径病种。 一、呼吸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1.肺血栓栓塞症 2.社区获得性肺炎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支气管扩张症 5.支气管哮喘 6.自发性气胸 7.肺脓肿 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结核性胸膜炎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慢性支气管炎 12.特发性肺纤维化 13.胸膜间皮瘤 14.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二、消化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1.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胆总管结石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大肠息肉

6.反流食管炎 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上消化道出血 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14个临床路径病种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脑出血 3.吉兰—巴雷综合征 4.多发性硬化 5.癫痫 6.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肌萎缩侧索硬化 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颈动脉狭窄 12.颅内静脉窦血栓 13.视神经脊髓炎 14.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四、心血管内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8.房性心动过速 9.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14.心房颤动介入治疗 1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

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

急性扁桃体炎 (2017年版) 一、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ICD-10:J03.900) 行药物保守治疗(ICD-9-CM-3:30.0901/30.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病史:急性咽痛,吞咽时加剧,可向同侧耳部放射,伴轻度呼吸苦难,可伴畏寒,高热(39-40°C), 2.体征:病人呈急性病容。局部检查见咽部粘膜呈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腭弓最为严重,腭扁桃体肿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时在其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但不遗留出血创面,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一般疗法: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及多饮水,加强营 养及疏通大便,咽痛剧烈或高热时,可口服退热药及镇痛药。因本病具有传染性,故病人要隔离。 扁桃体炎抗生素应用:为主要治疗方法。青霉素应属 首选抗生素,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 扁桃体炎局部治疗:常用复方硼砂溶液,口泰(复方氯乙定含漱液)或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03.900急性扁桃体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标准住院日≤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七)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咽部无明显感染征象。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文件

市人民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试行) 一、临床路径概念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与程序。临床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和诊疗指南为基础,以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相对于临床诊疗指南而言,临床路径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全流程,重点关注诊疗过程中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和时间顺序性、各科室间的协同性、以及诊疗的结果,其内容更简洁、操作性更强,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促进科室协作的重要手段。 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经验诊疗路径而言的,传统经验诊疗路径即是每位医师基于个人对疾病的诊疗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诊疗路径,不同的医师对疾病诊疗的业务水平存在差异、诊疗经验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诊疗路径。不同治疗组、不同医师针对同一疾病可能采用不同治疗方案,难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优的诊疗方案。采用临床路径管理,可以避免传统经验诊疗路径中不同医生个人因素出现的不同治疗方案,避免了随意性,提高了诊疗费用及预后的可评估性。 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目的 (一)规范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提高医院整体医疗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三)体现循证医学证据在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保

障医疗安全。 (四)优化病种诊疗方案,节约医疗资源,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 (五)为探索医疗服务付费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三、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制订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组织细化具体实施临床路径,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4)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5)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工作职能: (一)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以下分别简称管理委员会和指导评价小组)。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临床科室应当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以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 性障碍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

眼科诊疗指南

眼科诊疗指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 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 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 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 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

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表面麻醉。

消化科疾病临床路径

消化系统临床路径(6个) 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K74+R1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包括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2.有腹水的体征和影像学结果: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证实存在腹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消除病因及诱因(如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限制过量钠盐摄入等)。 3.药物治疗:利尿剂、白蛋白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4+R18肝硬化腹水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甲胎蛋白(AFP)、HBV、HCV; (3)腹水检查; (4)腹部超声、胸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 (1)腹水病原学检查,腹部CT或MRI,超声心动检查; (2)24小时尿钠排出量或尿钠/钾比值。 (七)腹腔穿刺术。 1.适应证:新发腹水者;原有腹水迅速增加原因未明者;疑似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者;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 12社2 120114018 李纪丹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很多的家属和朋友在面对家人异常行为表现的时候,不知道患者是处在一种病态的状态之下,希望能够通过解释和讲道理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但是往往不能如愿,患者在这种病态之下很难能够听进别人的话,对自己的状态也不是很清楚,自知力比较差,需要家属主动要求患者就医才能帮助患者改善症状。通过《犯罪心理》中里奥.詹金斯的案例进行分析。 一、一般情况介绍 里奥.詹金斯男性三十岁左右曾在疾病控制中心任实验助理 二、主要症状表现 里奥左臂曾患带状疱疹,对其注射疫苗进行治疗后因药效原因产生瘙痒感。医生对其解释是药物正常反应,药效过后就会转好。但是里奥坚持认为医生在注射疫苗时添加了蟑螂幼虫,并且医生们在合谋置他于死地。 在药效过后仍产生幻觉,看见自己手臂皮肤内有蟑螂在蠕动。并且坚信一切都是国家和政府的阴谋,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曾绑架新闻调查记者想让其报道自己体内的虫子,揭露阴谋。失败后,又绑架一名科学家。曾抽出自己的血并认为自己的血是黑色的,自己生了病。当科学家指出血是正常的红色时,里奥认为是科学家污染了样本。并且在科学家指出他可能精神方面有些问题时,狂怒将科学家杀害。 曾经将自己手臂皮肤割开为了取出在其中爬行的虫子。在餐厅会认为饮用水都有问题,已经被政府动了手脚,目的是让所有人被感染。坚信自己正在被国家追杀,因为自己正努力将国家和政府的阴谋揭露。会将朋友的敲门声幻听成警察上门抓捕的声音。 三、症状分析 根据DSM-IV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来看 特征性症状有妄想、幻觉和明显的紧张状态。并且这些症状均在一个月内有明显表现。 社交或职业功能不良:六个月以前就从原工作单位辞职,没有再次出去工作。表现出自起病以来在显著较长时间内,一个以上重要的方面的功能如工作、人际关系或自我照料明显的较起病前差的多。 病期:病情的持续性表现已有六个月,在这六个月内至少一个月符合特征性症状。 排除心境障碍与分裂性情感障碍:分裂性情感精神障碍及伴有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均已排除。因无重性抑郁、躁狂或混合发作同时出现于急性症状期。 排除物质或一般躯体情况:患者并没有滥用某种药物、某种治疗用品,也并不是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直接生理反应。 根据里奥的症状分析可以确定他确实患有精神分裂症。从精神分裂症的分类来说,里奥属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又称妄想型,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类型。起病较缓慢,发病多在青壮年和中年。里奥发病就在中年时期。一开始表现为多疑敏感,逐渐发展为妄想,妄想可以是系统的也可以是零乱的。在该案例中幻想是较为系统地。有时并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其中听幻觉最为常见。该案例中同时出现视物变形和听幻觉。其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为多疑,甚至出现伤人和自伤行为。在该案例中自伤和伤人行为都有出现。但病人的精神衰退不明显,在不涉及其妄想症状时,其行为、语言和思维无明显异常,故在病发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病人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中。在该案例中,病人甚至先后成功绑架两人,也说明了这点。

临床路径-消化内科

临床路径-消化内科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 一、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原因不明的呕吐、胸及上腹痛、反酸、烧心,小婴儿可有喂食困难、营养不良、发育停滞等症状,对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的哮喘等,应当考虑GERD可能。 2.实验室检查:通过食管钡餐造影;食管下端24小时pH值监测;胃镜检查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体位治疗。 2.饮食治疗。 3.药物治疗:胃肠促动力剂、抑酸剂、黏膜保护剂。 4.外科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1胃食管反流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隐血; (2)C反应蛋白(CRP); (3)肝肾功能、电解质; (4)食管下端24小时pH值监测。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 (2)胸部、腹部平片; (3)腹部B超; (4)食管钡餐造影; (5)胃镜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胃肠促动力剂。 2.抑酸剂。 3.黏膜保护剂。 (八)出院标准。 1.诊断明确。 2.除外其他疾病。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试行) 一、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癫痫性精神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十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有原发性癫痫的证据,精神障 碍的发生及其病程与癫痫有关; 、病程分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类,前者有突然性、短暂性及反复发作 的特点,后者为迁延性病程; 、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排除感染或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排除分离(转换)性障碍、睡行 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精神病学》(第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制 定治疗策略。 、抗癫痫药物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跑、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化疗法(小剂量氟哌啶

醇短期肌内);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内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 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 4.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必要时合并MECT (四)标准住院日为42-4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癫痫性精神病(ICD-10: F06.8)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 (3)头颅CT胸片、心电图、脑电图、脑地形图; (4)神经心理测评:韦氏智力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 等; (5)人格状况评估:MMPI/EPQ/16P等。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心脏B 超、腹部B 超、眼动监测、脑诱发电位、血药浓度测定、抗链“ O'、抗核抗体,尿妊娠试验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选择用药 1. 选择原则:(1)抗癫痫药物 ①根据发作的类型选药;②根据癫痫综合征选药;③根据特殊的病因进行治疗。(2)抗精神病药物对癫痫伴发偏执状态及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患者,在应用抗

上睑下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上睑下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睑下垂(ICD-10: H02.4,Q10.10) 行上睑下垂矫正术(ICD-9-CM-3:08.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 1.出生后数月、数年双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2mm以上,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伴有耸眉、下颌上抬、仰头视物等特殊面容;单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存在弱视的可能性。 2.提上睑肌肌力试验小于或等于4mm、额肌功能良好、Bell征阳性、眼位及眼球运动无异常。 3.鉴别诊断: (1)因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获得性上睑下垂; (2)Marcus-Gunn综合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和《眼科手术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 1.先天性上睑下垂以手术治疗为主。如果遮盖瞳孔,为避免弱视应尽早手术,特别是单眼患儿。 2.因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获得性上睑下垂应先进行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如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3.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应先施行斜视矫正术,术后眼位正位、Bell 征阳性者再行上睑下垂手术。 4.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式:包括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阔筋膜或硅胶悬吊术、Müller肌缩短术和提上睑肌腱膜修补术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H0 2.4,Q10.10上睑下垂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全麻患儿)。 2.眼部专科检查: (1)检查视力和矫正视力; (2)检查提上睑肌肌力和上睑下垂量; (3)检查上直肌和下斜肌等眼外肌功能; (4)检查有无Bell’s现象和上睑迟滞现象; (5)检查有无Macus Gunn现象,必要时进行新斯的明试验。 3.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喹诺酮类或妥布霉素(儿童)类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麻(儿童)。 2.手术内固定物:无。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CCMD-3:20,ICD-10:F20),年龄18-50周岁,病史≤5年。 二、诊断依据: 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主编:舒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2010年3月第7次印刷)。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主编:舒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2010年3月第7次印刷)。 (一)药物治疗 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 (二)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 (三)物理治疗(包括中频或低频脉冲电治疗、电针等),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关治疗。 (四)心理治疗 (五)社会功能康复训练 四、标准住院日:21-4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CCMD-3:20,ICD-10:F20精神分裂症疾病编码(单纯型除外),并且排除以下情况: 1、符合CCMD-3:20,ICD-10:F20诊断标准的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谵妄、痴呆、记忆障碍或其他认知障碍者; 2、患有严重的不稳定的躯体疾病者;已确诊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病、心脏病等; 3、窄角型青光眼; 4、有癫痫病史者,高热惊厥者除外; 5、符合CCMD-3:20,ICD-10:F20酒药依赖(尼古丁依赖除外)诊断标准的患者; 6、患有药源性恶性综合征,严重迟发性运动障碍者; 7、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计划妊娠者。 (二)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3天,所必须的检查、评估项目: (一)病史采集 (二)体格检查 (三)精神检查 (四)辅助检查(72小时内完成) 1、血常规、尿常规、血钾钠氯钙测定、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2、脑电图、心电图、肝胆脾肾彩超、子宫附件彩超(女性); 3、胸透(胸片),必要时到外院做脑影像学检查(CT、MRI); 4、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查心肌酶、分析等。 (五)治疗前评估:PANSS、TESS、心理评估(冲动风险、自杀风险、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流程 (2015年版) 一、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ICD-10: J03.901)。 (二)诊断依据。 1.病因:劳累、受凉、烟酒过度后 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咽部剧痛,不敢吞咽。咽痛初起多为一侧,继可发展至对侧。常引起耳部放射痛。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差、疲乏无力,腰背及四肢酸痛等。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引发抽搐、呕吐及昏睡。上述症状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成人症状较轻,儿童症状较重。 3.查体:患者呈急性病容,面色潮红,精神不振或萎靡。局部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双侧腭弓最为明显,腭扁桃体肿大,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不易出血。双侧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压痛。 4.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预防措施:保证充足的睡眠,随气温及时增减衣服。坚持锻炼身体,提高 机体抵抗力。戒除烟酒,多饮水,加强营养,避免挑食及熬夜,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控制感染。 3.退热、止咳等对症处理。 4.进食困难者给予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支持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4–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03.901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为必选项目;○为可选项目;◎为该组仅选一项

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个案管理的干预效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个案管理的干预效果 发表时间:2016-03-07T09:10:31.500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作者:李菲叶飞英余秋容 [导读]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精神分裂症容易反复发作,据了解有80%患者在5年内出现复发.常规治疗管理下患者容易反复性发 作。 李菲叶飞英余秋容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广东惠州516001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C034.作 者简介:李菲,女,1981年5月,籍贯:山东(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精神疾病诊治及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个案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在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间200例精神 分裂症患者,将纳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行全病程个案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设为研究组,将未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管 理,能够定期复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而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评估指标差异.结果:在阴性与阳性症状的评分上,治疗 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评定上,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能力量表评估上,观 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个案管理的干预效果显著,有效的提升患者恢复效果. 【关键词】精神分裂 症; 全病程个案管理; 干预效果Thewholecourseofschizophreniainterventioncasemanagement【Abstract】objective Toexplorethefullcourseofschizophreniacasemanagementintervention.Methods livinginthecommunityintothenationalseverementaldiseasemanagementtreatmentprogramthewholecourseofthecas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schiz 100casestothestudygroup,willnotbeincludedseverementaldiseasemanagement,toregularlyreferralof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100casesascontrolgroup.Thenanalyticalassessmentindexdifferencesaftertwogroupsofpatients.Results Inthenegativeandpositivesymptomsscore,SocialDisabilityScreeningratingscale,thelivingscaleassessG ment,observationgrouptha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 Interventionwholecourseofthecas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signifiGcantly【K,etyoewfofredcsti】velyimprovepatientrecoveryeffect. schizophrenia; thewholecourseofcase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911【文献标 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04-02 精神分裂症容易反复发作,据了解有80%患者在5年内出现复发.常规治疗管理下患者容易反复性发作,治疗依从性不高.对患者病情的 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疾病状态,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家属的生活压力[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在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间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纳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 行全病程个案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设为研究组,将未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能够定期复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设为对照 组.其中对照组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范围为17岁至64岁,平均年龄为(46.8±5.2)岁;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范 围为18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45.2±4.6)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未纳入到个案管理模式中,观察组运用全病程个案管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在全病程个案管 理模式运用中,需要充分调动所有相关单位与人员的专业性,其中包括项目办公室、慢病防治站、护理人员、精神科医师、家属、社区全科医 生、心理治疗师、社工、社区民警等.其中项目组长有精神科医师担任,具体治疗计划实施由社区全科医生担任其个案管理员.首先需要对患 者的综合情况做评估,包括患者家庭情况、年龄、性格、病史情况、生理状况、经济水平等,分析出患者所具有的个人优势与劣势,了解疾病 发病的根源以及相关环境的刺激因素,从而设计符合患者个人情况管理方案.在全病程个案管理方案上,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职业功 能等多方面的康复进行康复计划[3-4].要针对患者的精神状态、治疗依从性、危险性、躯体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做全面评估,而后做 专业的药物治疗、管理和行为等问题的管理方案.依据患者情况做对应的生活职业康复规划,对其个人的日常生活、家庭与人际交往关系处 理、家务劳动与社区适应、学习与职业情况、康复的主动性与配合度状态等,进行对应的可执行的康复措施与指导.如果患者病情稳定,康复 应该以生活职业能力为主方向,尽可能的挖掘患者生存与恢复潜能力,提升其职业与社会生存适应能力;如果患者属于病情基本稳定,可以首先 以医疗计划为起始,而后辅助生活职业能力的康复规划;如果患者属于不稳定病情状态,要集中以医疗计划为主方向,强调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 精神状态改善,降低危险问题;依据患者情况做好三级管理,做针对性的具体操作. 1.3评估观察评估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采用百分 制进行,分数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了解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评定,其中包括患者家庭中活动能力、自立能力、家庭职能、关心与兴 趣、责任与计划的情况,分数越高代表社会功能缺陷问题严重程度越高;生活能力评定表,其中包括个人心理、社会、生理、环境领域等情况, 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能力水平越高. 1.4统计学分析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作分析,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 备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评定情况在阴性与阳性症状评估评分上,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治疗后的3个 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评定情况中,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

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方法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对患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成因。结果142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中,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退出率为23.94%;患者发生临床路径变异,变异率为66.20%;影响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因素为疾病变异因素占44.12%,患者因占32.35%,医师因素占23.53%。结论在消化内科疾病给予临床路径中,虽然疾病因素不可控制, 但是可以从患者、医师两方面入手加以控制,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概率。 标签: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 临床路径于2002年提出,以医学临床为主要研究范畴,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从含义上来说,临床路径主要是指在根据疾病的类型建立与之相承接的治疗模式,并且在一定标准规范的引导下减少变异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1]。对此,本院对影响消化 内科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加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卫生部颁布的六种疾病类目。男79例,女63例,年龄最大为76岁,年龄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41.24±7.29)岁。其中,肠息肉摘除71例,急性胰腺炎31例,胆总管结石22例,肝硬化腹水15例,胃食管反流3例。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已住院治疗为主要方式,将符合标准的消化内科患者纳入临床路径体系中,规范操作行为,将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各种方案、护理措施均填写进度表中,以便对患者的临床路径加以监督管理。在临床路径变异退出观察中,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针对退出因素加以归纳总结, 由专家组控制,严格流程,切实有效的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1.3 评判标准 以传统分类方法为依据,临床路径退出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因疾病本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