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书的结字规律

行书的结字规律

行书的结字规律
行书的结字规律

REGULAR行书结字的规律

行书概述

张怀瓘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较之楷书更加简约、流畅;较之草书则容易辨识和学习。所以,行书的实用性比楷书和草书更强,备受大众喜欢。行书脱胎于隶书,萌生于东汉而成形于魏晋,至东晋趋于成熟。历代行书大家辈出,个性不同,风格多样,但在结字上也有一些共同规律可循,主要是结字的和谐变化,其核心在于变化,其规则在于变化的和谐。其规律一般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小与长短;

2、平正与欹侧;

3、牵丝与省略;

4、收放与伸缩;

5、疏密与匀豁;

6、开合与向北;

7、让与就;

8、错落参差;

9、凡同求变。

以《伯远帖》为例

《伯远帖》原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剋申。分別如昨永爲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1、大小与长短

首先,我们要注意字形的大小和长短变化,写字最忌大小划一,“状如算子”。把握好这一规律,我们在临摹和创作的时候即可对每个字的字形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整篇作品有一个中体的把握了。例如上面《伯远帖》中的“顿首”、“伯远”、“实自”、“从之”等上下字大小的变化都是很大的。

1

长短、大小的变化:“实”长、大,“自”小、短。

2 “从”大,宽,“之”小、短

学习书法,不会一蹴而就,贵在坚持,切记、切记!

——省斋

2、平正与欹侧

根据章法、行气的需要,行书的字体

时而为平正之态,时而取欹侧之势。

如三四行的首字“志”、“不”等

字欹侧之态非常明显,又各不相同。“古”、“获”、“峤”则稳定、平正。

1

“志”的“士”正“心”斜。再看,

左点做左下支撑,右点分量加重,“士”的短竖还是留在整个字的重心线上,

字势欹侧,实则稳定。加上下面“志

在优游”左右错落,也进一步起到了

稳定的作用,使整行重心稳定。

2

重心平稳,姿势平正

3、牵丝与省略

行书中的牵丝也是区别于楷书的一个主要特点,它加强了笔画之间的连绵,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例如:“远”、“群”、“为”等字;

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行书中还经常省略一些笔画!将汉字的部件儿简单化、省略化,例如:“顿”、“胜”、“业”、“瞻”、“永”等字。

燕燕莺莺爱眉札,一笔好字亦风流。康桥一吟留宿债,华洋共融惊世情。

——徐志摩

徐志摩出生在浙江一个缙绅之家,其父徐申如对儿子教育尤为偏重徐志摩上小学的时候,为让他写毛笔字走上正途。专程去上海投师于书法大家郑孝胥门下。徐志摩楷法深的郑孝胥遗绪,力道很足。徐志摩这“第一口奶”使他一入笔墨之门即步康庄之途。

初入书法之门,拜师与步拜师是绝然两翻天地的!因此,我们学习书法,取法要高,路子要正,这是很有必要的。

4、收放与伸缩

收放、伸缩都是相对的。

收、缩是指让笔画缩短、紧凑,笔画缩短;

放。伸是指让笔画疏朗,舒展,笔画加长。

也指在一幅作品里面的某些字写的紧密,让另一些字写的疏朗。

例如:“远”、“从”、“游”的捺画伸展,其他笔画缩短,收住;“在”、“不”、“岭”的撇画向外放开、伸展,其他笔画收住、缩短;“古”、“相”的横画伸展,其他笔画收缩。 撇捺伸展

横竖伸展

05、疏密与匀豁

在楷书当中,布白均匀是一大特色,而在行书中,笔画的分布变化就丰富的多了。讲究的是“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在一个字中,有的地方笔画极

度紧密,有的地方留有大块空白;有

的字非常疏朗,有的字特别紧凑。例如下面的几个字。

1 “永”整个字非常疏朗;“如”的撇折紧密,长横和口断开,写的非常疏朗。

2 “隔”字左耳旁和右边的部分距离较远,右面的方框比较宽阔,里面的几个小笔画又写的紧密,留下左右两边的空间。“珣”左右两部分紧密,句字头里面的“日”靠左而不靠右,使句字头里面的右边留下大面积空白。

06开合与向背

开,是指字的笔画有向外拓展的趋势“)(”;合,是指字的笔画呈向内聚拢的趋势“()”。开合也称“向背”,开为背,向为合。每位书家的结字都会有开有合,或开中有合,或合中有开。颜真

卿以合为主,欧阳询以开为主,米芾

行书中宫收紧结字以开为主。王珣的

这篇作品大开大合,疏朗飘逸。例如

上图中的“如”、“隔”、“相”等字分外开张,又左右顾盼,生动可人。

字内部之间有让有就,笔画才能穿插

呼应,团结一体。需要指出的是行书

的让就较楷书的程度大。楷书的就还

保持字内笔画的不重叠,行书的就有

时会几笔相接,有重叠的部分。例如:“珣顿”的左偏旁收缩,右偏旁占据

较大面积的空间;“岭”字山字头写扁,让给下面足够空间,而下面的左

右两部分“令”向左紧缩以让给“页”足够空间。再比如“峤”、“瞻”、“优”、“获”、“从”等字。

8.错落参差

类楷书结字的规律,为了忌讳字的平齐,字的各部分适度错开位置,反而

重心安稳,生动有趣,从中也体验到

书法家创造性的表现。在这幅作品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字体呈左低右高之势,这样来增加字的生动、活泼。例如:“相”、“伯”、“出”等字。

9.凡同求变

一字内有相同的点画要处理得不雷同,如“顿”字;一字内有相同的部分也

要变化;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在一起,该偏旁部首也要有变化;在一件作品中,同一字多次出现,也要求变化,如《苕溪诗》中几个“好”字的变化;《兰亭序》中“之”的变化。

书法结字规律

书法结字规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

书法结字规律口诀 节选于 横要稍斜竖要畅(三)竖的写法要流畅上部出锋用悬针(中)? 长横有弧短横粗(王)长竖悬针短竖柱(弄)上部隐锋用垂露(甲华) 横可偏左不宜右(千)左竖垂露右竖悬(并)左竖下延底横出(口) 天覆地载要记住(里)左竖稍短右竖长(门、竖) 撇短捺长角适度下有撇捺上横短(来) 撇长捺扬分清楚写撇宜急不宜缓 撇要回锋锋向上撇短捺长不越钩(人) 捺要回锋锋向下 ? 点的妙用取平衡点下有横半悬空(市) 注意两点相互顾点下无竖点偏右(广) 独点取势要庄重点竖永远找直线(宋) 三点四点要呼应?

? 见钩取势向上冲左右相同右为大(颂松欣斩羽) 见折要缓取过渡右边小时要偏下(和) 挑的写法要轻快左边小时要偏上(晓) 左聚右散横折钩(马)左右不等反差大 一钩在下出钩平(忖) 三均字体要斟酌上宽下窄取平稳(罪)全包半包上下包(国度区凶司) 组字各部要错落上窄下宽要端正(且)被包部分往左靠(同间西两) 加大反差去组合同字重叠上宜小(昌)里边部分要紧凑 字形最忌平分色多字重叠不重样(晶)里紧外舒要记牢 上下结构找中心(走步)左右结构看大小此字口诀牢牢记多思多练见功底 1、有横的字底、字头组字规律:横可偏左不宜右,如:异弄鼻痹享孪类至尘导寻犁挚皇望其兵蛊孟益盆等。 2、有两竖的字底、字头组字规律:左竖稍短右竖长、长竖悬针短竖柱左竖垂露右竖悬,如:弄并门竖贤等。

3、有三竖的字底、字头组字规律:中竖稍短,左右竖同两竖的字底、字头组字规律 4、有撇捺的字撇捺都要充分的展示,把下面部件全罩住(天覆)。组字核心撇捺舒展,字不宜有长横。 如:春奉登奎祭蔡卷拳夺奋胥蛋公分令拳全冬务介父斋雯紊等。撇捺变点字宜有长横。? 5、左右结构的组字规律。右边小时要偏下:这类偏旁组字时的特点笔画少、占位小如:知叙扛细社阳粒拈 耘触柏舢初弘,组字在右边,组字规律:右边小时要偏下 ; 左边小时要偏上:这类偏旁组字时的特点笔画少、占位小,如:晓吻艰畸呚功坡站战魂啸嵦蚊邮鸥雄球冲冷饿妙赈旗烤钢说绳幼硬眠氓残等。 组字规律:左边小时要偏上。这两点时总结的规律只要这样写就好看 6、同样一个字旁在左右结构的组字中,居左要小居右要大,此组字规律左右相同右为大,例子:甜括 彩踩鸩沈颂松颁份创呛剂蛴欣斩甥性颈经颇披颊侠郁贿鸭钾羽朋从丽

汉字笔画顺序规律总结

汉字笔顺规则表和笔画名称表 汉字笔顺规则表

汉字笔画名称表 易错笔画说明

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

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汉字的笔顺规则是:先横后竖(如:“干”),先撇后捺(如:“八”),从小到大(如:“主”),从左到右(如“林”),先进后关(如:“田”),先中间后两边(如:“水”),从外到内(如:“回”)等。如“仗”,笔顺为丿,丿丨,丿丨一,丿丨一丿,丿丨一丿丶。笔顺是否正确,关系到书写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坏。 一、一般规则: 1、先撇后捺:人八入 2、先横后竖:十王干 3、从上到下:三竟音 4、从左到右:理利礼明湖 5、先外后里:问同司 6、先外后里在封口:国圆园圈 7、先中间后两边:小水 二、补充规则 1、点在上部或左上,先写点:衣立为 2、点在右上或在字里,后写点:发瓦我 3、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厅座屋 4、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远建廷 5、左下右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凶画 6、左上右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同用风

7、上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先上后里在左下医巨匠区写字笔顺口诀: 从上到下为主,从左到右为辅。 上下左右俱全,根据层次分组; 横竖交叉先横,撇捺交叉先撇; 中间突出先中①,右上有点后补②; 上包下时先外③,下包上时先内④; 三框首横末折⑤,大囗最后封底⑥; 分歧遵照《规范》⑦,做到流畅美观。 注释: ①中间突出的字,如“山”、“小”、“办”、“水”、“承”等。 ②上有点的字,如“犬”、“尤”、“戈”、“龙”、“成”等。 ③上包下的字,如“冈”、“同”、“网”、“周”、等。 ④下包上的字,如“凶”、“画”、“函”、“幽”等。 ⑤“三框”也叫“匠字框”,如“区”、“匹”、“巨”、“医”等。 ⑥“大囗”即大口框,如“四”、“回”、“园”、“国”等。 延伸阅读(一) 笔画笔顺易错字:

楷书的主笔规律与结构规律

楷书的主笔规律与结构规律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撇捺对称组合。以“木”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1、撇捺对称并非长度相等(实际是撇短捺长,目的为突出主笔捺),而是指收笔高度相等。 2、为突出主笔捺,字中间的竖钩不应居中,而应偏左(要写在米字格竖中线的左边,不要写在竖中线上)。 3、捺上横一般都写短横,而且与竖钩黄金分割(上短下长)相交,不要因为上面的笔画多移到中间或偏下的位置,否则无法突出斜捺。 4、撇、钩、捺收笔应呈抛物线状分布,不能写在同一水平线上。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斜捺与提钩的组合。以“长”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前几节大同小异。小异: 1、提钩比较长,使下部实而不空,长钩可以顶住斜捺不至于下塌。有翘起二郎腿的感觉才有美感。 2、提钩之上无撇相接时,捺起与横相接,有撇时捺与撇接。 3、捺上有撇点时应先点后捺。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以“戈”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斜捺大同小异,为突出主笔“斜钩”: 1、钩上横应左低右高,而且位置偏左,不能写成很平很长的长横; 2、撇的位置应尽量靠上,将斜钩拦腰截成两半或接近两半; 3、先写撇后写点; 4、十戈栽偏旁的字,如左下部首有捺画一律以点代之。如“栽”等字。 主笔优先规律 以竖弯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以“己”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斜捺大同小异,为突出主笔“竖弯钩”: 1、钩上横应左低右高,而且位置偏左,不能写成很平很长的长横; 2、与撇搭配,撇应写成斜撇不要写成弯撇。 3、竖弯钩起笔后行笔略左偏,转弯要及时,不能一味下拖,转弯之后横向放开拉长再上钩。

主笔优先规律 以横折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1 横折钩有两种,一种是横长折短式,另一种是横短折长式。 以横长折短式横折钩为主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与撇搭配时,撇不可过长,撇收笔一般高于钩的最低点; 2、撇与钩基本保持平行; 3、钩内其它部首应偏左偏外,不能放在钩内。 主笔优先规律 以横折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2 横折钩有两种,一种是横长折短式,另一种是横短折长式。 横长折短式横折钩和横短折长式横折钩用在口字框中,应注意: 1、扁口框应上宽下窄,长口框应上下等宽; 2、封口横末端架在钩上,但不相连,故折钩应长于左竖; 3、扁口框内部首应适当偏左,长口框内部首应适当偏上; 4、框内如有捺画,应写成反捺。 楷书部首组合规律 一、左右结构字的组合规律 (一)、左右结构字的宽窄比例规律 多数情况下,左右结构字左偏旁占1/3,右偏旁占2/3,这是因为主笔(横向主笔,如长横、斜捺、平捺、斜钩、竖弯钩、横折钩、竖折折钩等)一般都在右偏旁中,所以右偏旁占空间比例要大一些。

汉字书写结构规则 精心整理 A

汉字书写结构规则1、左右结构字的宽窄比例规律: 主笔在右偏旁中,要写得左窄右宽。如:记,找,林 左偏旁有横画而右偏旁没有横向主笔时,写成左宽右窄。 如:部,影,到 1、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高下低 右偏旁有纵向主笔。如:伟,持,降,代,请,移 2.2、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低下高 右偏旁有横向主笔,或上下皆横。如:仁,征,但,江,阳,和2.3、粗细平衡规律—左细右粗 相对于左竖而言,右部的横折钩为主笔,应左细右粗。 如:问,固,图,内,回,面 2.4、粗细平衡规律—横细竖粗 悬针竖在字中或右部,起顶梁柱的作用,应横细竖粗。 如:市,申,并,千,中,开

2.5、粗细平衡规律—密细疏粗 字的笔画多,为避免拥挤,应细写;如:重,露,聚 字的笔画少,为避免凋疏,应粗写。如:上,不,以 2.6、粗细平衡规律—长细短粗 为达到整体的平街与和谐,一字中的长笔画应细写,反之则粗写。如:童,制,成;三,顺,多 2.7、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高下高 右偏旁上纵下横笔画。如:社,让,化,值,佳,秋 2.8、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低下低 右偏旁有上横下纵笔画。如:何,行,灯,杆,评,初 3.1、左中右结构字的宽窄比例规律 当右偏旁中主笔为横向笔画时,其宽窄比例是1:1:2; 如:谢,湖,微 而右偏旁中主笔为纵向笔画时,其宽窄比例是1:1:1; 如:澎,倒,卿

3.2、重折变异规律 一笔画或一字中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折时,应写出方圆之变化(通常为上方下圆)。如:弓,乃,局,及,马,扬 3.3、重钩变异规律 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钩时(相同方向的钩),要写出钩的藏露、长短之变化。如:回,朋,刚,向,林,森 3.4、重横变异规律 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时,要写出起笔的平斜点、收笔的俯仰及长短粗细之变化。如:美,青,佳,王,言,准 3.5、重复的捺笔变异规律 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捺时,除主笔写成露锋捺外,其余捺皆写成收锋反捺。如:众,森,达,食,炎,送 4.1、主笔优先规律—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 ①撇弯捺直;②捺同撇的交叉点应略向左偏以突出主笔捺。 如:义,叉,文,又,父,友 4.2、主笔优先规律—以长横为主笔的组合 ①长横作腰横时,要写得比竖细。②除“七”字长横取斜势之外,其它长横应收笔

行书结字基本规律

行书结字基本规律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脱胎于隶书,萌生于东汉而成形于魏晋,至东晋趋于成熟。苏东坡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张怀也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行书较楷书简约、流畅,较草书易识、易学、实用。王羲之行书是行书的极至,他被称为书圣,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历代行书名家百出,行书风格多样、个性丰富。行书分类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系: 1、二王行书。由王羲之、王献之所创,后世文人书家无不直接或间接受到王派行书体系的影响,后继者如米芾、赵孟頫等皆是大家。 2、颜体行书。由颜真卿所创,在传统笔法中掺入篆籀笔意,结体变背势为向势,易方为圆,代表作有《祭侄稿》、《争座位帖》等。它的出现改变了王书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后世的行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模式,从而推动行书体系风貌的变化和发展。后世书坛宗王宗颜此起彼伏,时隐时现,或互相掺杂融合。 3、魏碑行书。清代书家将魏碑的体势和用笔化入行书中形成的一种行书。代表书家有赵之谦、何绍基等。 行书风格多样,就结字来说,各种风格的行书有其个性,又有共性,即他们的行书结字都有基本的规律可寻。其中和谐、变化是统领行书结字规律的最内在规则,以下所列的如“平正欹侧”、“疏密匀豁”等都

无不源于和谐、变化的需要。学习掌握好行书基本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欣赏、临摹、创作活动。下面以米芾行书为例加以说明。 一、大小长短 首先我们要整体把握字形的大小长短。古人说写字最怕“字如算子”,在结字方面就是避免字字大小划一,如是则毫无艺术性可言了。掌握好这一规律,能使我们在临摹、创作时对单个字的字形有整体的把握。这点是初学者临摹过程中最容易犯错的。

硬笔书法楷书结构要点

楷书结构原则——平正 平正的含义 是指字端正、不偏不欹,它是汉字楷体构字的重要法则。清代书法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写道:“书宜平正,不宜侧欹。”就是指这一原则而言的。字体的平正不是给人以安稳感,更重要的是可以理正行气、协调章法,使每一篇字犹如严整肃穆的军士方阵。 平正的要领 平正又可分为重心平稳、横平竖垂。 (一)重心平稳 重心原是指地球对物体各部分的作用力,它的合力叫重力。重力集中点就是物体的重心。 汉字的笔画本无重量。但是,人们往往把对各种物体的接触所形成的重量知识移情于汉字的笔画形质上。汉字的中心往往处在字的无形中竖线上。只有在中竖线上左右平衡地安排笔画,才能求得左右稳定。 1、点落竖中线 凡是字的中间有点画,应把字写在竖中线上,其它笔画以点为中心匀称安排。 2、横分竖中线 在上中下有横的字,横要在中竖线上平均安排长度。 3、竖与竖中线重合。 中间有竖的字,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其他笔画的结构单位均衡安排。 4、口排竖中线

中部有口“口”“日”的字要把“口”“日”安排在竖中线上,并且在竖中线上所占空间匀称,其他笔画做合理安排。 5、相交竖中线 撇、捺画在竖中线上交叉。 (二)横平竖垂 1、横平 汉字从整体上看横比竖多。我们在写横画时一定要根据结构需要,准确的安排每一个横画的位置,精确的测定其长短比例,并保持它们的平行距离和左低右高的势态。 (1)单横 在一个字中,如果横画只出现一次,这一横画往往在字里充当主笔。要把它写成长横,以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 (2)双横 双横上下相叠,必须要一短一长,间距保持平行。如果长短一致,则会失去主次和美感。 (3)三横 三横上中下相叠,宜两短一长,中间一横也可稍短或稍长,但不可与长横挣位。三横的间距相等,以体现结字均衡的原则。

书法鉴赏课后题答案

下列哪种笔法是指笔毫不离开纸面并且书写出由粗到细变化的线条 A、提笔 B、按笔 C、蹲笔 D、挫笔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下列哪种笔法是指顿笔后,笔毫不提不按,只做微小的位置移动 A、提笔 B、按笔 C、蹲笔 D、挫笔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下列选项不属于汉字笔画组成部分的是 A、起笔 B、提笔 C、行笔 D、收笔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顿笔用笔时比较轻而蹲笔比较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颜勤礼碑》是初学楷书书法的人很好的范本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麻姑仙坛记》点画用的最多的一种写法是 A、左侧点 B、右侧点 C、短横点 D、短竖点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 《麻姑仙坛记》是谁的作品 A、柳公权 B、褚遂良 C、张旭 D、颜真卿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在《麻姑仙坛记》中主要采用篆法入楷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在永字八法中被成为勒的笔画是()。 A、点画 B、竖画 C、横画 D、撇话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 在《麻姑仙坛记》中横画起笔为方笔,收笔为圆笔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在《麻姑仙坛记》中折画主要以什么形式为主 A、圆折 B、方折 C、外方内圆 D、先横后竖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麻姑仙坛记》中楷书字体哪个部分比较密集 A、左上 B、右上 C、左下 D、右下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折画的表现形式的是 A、内外皆圆 B、外圆内方 C、外方内圆 D、先横后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勾画在永字八法里称为趯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麻姑仙坛记》中的勾画主要采用行书入楷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在唐朝建国初,书法并没有得到重视,而是在中唐后才逐渐得到重视并将书法作为国学之一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柳公权最初是得到哪位皇帝的赏识 A、唐宪宗 B、唐穆宗

(完整word版)硬笔楷书结构规律1

硬笔楷书结构规律 ●如何让字在短时间内工整、规范和美观 楷书写得杂乱差,多半是由于点画写得不准确,线条不直,横竖不平行造成的。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楷书书写得工整、规范和美观,必须改正以上缺点,字立刻便会工整规范起来。 1.点画交代清楚。汉字的八种基本点画,包括:点、横、竖、撇、捺、提、折、钩。这八种基本笔画包括在“永”字里,称为永字八法。汉字点画是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又称线条,所以线条质量好坏是决定汉字美丑的重要评判标准。 2.线条挺直。无论是橫,竖,还是撇捺,其书写时要用力均匀,线条劲直。线条写不直会造成汉字的疲软无力,使汉字丧失美感。 3.字右上取势。书法取势分平势和斜势,平势一般适宜于篆,隶书当中,楷书一般向右上方取势,所以在书写时要将楷书的橫往右上方斜,这样在视觉上给人以平衡感。右上取势最主要的特点是将横向上倾斜,左右排列的字要左低右高。 4.横竖平行起来。平行线是楷书的一个主要规律,如果有多个横或多个竖在处理上要使其相互平行,则字会快速工整。 5.线条等距。凡是有多横或多竖排列的,其相互之间的距离一般相等。 ●楷书结构三大特点 1.中心线对称。所谓中心线对称就是针对汉字的重心来说的,每个汉字都有它的重心,最简单的就是在汉字中间划一条直线,使字左右对称,这条线就是中心线。

中心线一般处于字的中间位置,其基本规律是此线的左右部分笔画基本对称或面积基本对称。 表现特点: 左右点画对称。这种字从中间分开后,两边点画基本相同,如:正,不,是,干,山,个,大,中,支,京,重,果,求,出,主,要,见,少,员,常,文,并,全,间,国,家,里,学,变,条,只,意,内,命,向,金,志,查,市,青,闲,器,育等。其寻找中心方法是:从每个字中间的竖画、交叉点或起点、钩等划分,其上下点或竖均在一条线上。左右点画的字一般是合体或上下结构的字。 左右面积相等。这种字从中间分开后,两边字的点画形状不同,但占位面积是相同的,一般以左右结构的字居多。如:的,程,领,整,约,朋,都,歌,肥,政,路,最,式,期,装,改,精,铁,此,新,好等。 2.平行线 平行线是指汉字中橫与橫之间,竖与竖之间或撇之间基本上是平等的,这是表现汉字工整性的主要构字原理。如:重,是,在,有,国,要,时,用,们,前,其,形,同,青,易,该,象,级,接,强,西,期等。 3.等距 等距是指汉字在橫与橫之间,竖与竖之间或撇之间距离基本上是相等的,等距主要表现汉字的匀称性,通常称为布白匀称。如:国,要,用,目,得,三,着,家,里,间,重,法,面,最,者,期,再,美,清,至,声,温,前,年,而,面,高,单,白,温等。 掌握以上规律,你的字便会在短期内变得工整,规范和美观。 ●汉字美观的视觉原理

书法字的结构

字的结构是由点、横、竖、撇、捺、钩等笔画,加上戈、折组成的。点画搭配成字称间架、结体。点画的长短,粗细和位置安排的疏密,是可以千变万化的,但是这种变化又有它的规则和美学要求。 一定风格特征的结构依赖于相应的用笔技法。唐代孙过庭《书谱》说的“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就是这个道理。笔法之所以能决定结构,是因为“笔势”在起作用。所谓“笔势”,主要是指点画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势态、方向。书法是空间性与时间性并存的艺术,其时间性决定了点画书写的不可重复,每一笔落纸之后都产生了运动惯性,即笔势,因此又决定了下一笔必须承接上一笔的笔势,结构因之而出。不同的笔势产生了不同的结体。另外,用笔中的提按顿挫等技法在调整了笔锋的同时,也使得笔势更为复杂多变,源源不绝,结体也更为生动活泼,千变万化。 当然,我们在承认用笔决定结构这一原理的同时,还要认识到结构是书法本体中的独立意义,认识到结构的自身原则。结构技法的原则一言蔽之,无非是各种相反的因素相摩相荡而相成。 一、字体结构分类 字的结体可分为单体结构、双体并列结构、双体上下结构、三体并列结构、三体上中下结构、三角结构、四角结构、包围结构、参差结构、多体结构等。 (一)单体结构 如:九、文、米、下等字,有单体组成。一般笔画较少,安排笔画时要注意结体平整,重心稳定,笔画之间的呼应、搭配。如“米”字容易写成纵势,而“九”字又容易写成横势,为了避免两字悬殊过大,“九”字左撇要写得稍长而斜,上横画要短,右折竖画适当拉长和撇笔大体一致,右下短横出挑要写得开张,才能重心稳定体势开展。写“米”字要注意中间横画和中心竖画的比例、上下左右四点画的搭配和呼应。上左点落下往上挑,右上画就要往下撇,左下撇相应长,右下捺笔则相应短,或改短捺。写“文”字要注意中心点的位置和态势,位置适宜,下两笔交错要在中心线偏上,左撇笔相应短则右捺笔要相应长。“下”字的横竖画交接点居中偏左,下点对准交接处直角偏上,显示出结体紧密,上紧下松,重心稳定。 (二)双体并列结构

汉字的结字规律

汉字的结字规律 1、横画和竖画在汉字中使用频率较高,要求在结字时横平竖直,平稳端正。但横的平是相对的平,并不能写成水平,应右部稍高取斜式,上仰的角度在3。至5 之间,而有的字其横画斜度更大,约在25。至35“之间,如“尧、浇”等字;出现多横画时,其横画要有长有短,有平有仰,如“奉、正”等字; 2、当横画用作主笔或在最下边时,往往写成长横且横略波浪或略拱状,如“女、事”等字; 当字中的被包围部分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短横时,要长度相仿,基本平行,且与右竖相离,这样写才有透气性,才精神,如“直、青”等字; 3、当字中只有一竖而且居中时,竖必须写得垂直,如“中、申”等字; 当字左右有对应的两条短竖时,两竖要上开下合,成“开肩”状,如“四、里”等字; 当字中有相对应的两条长竖或左竖右钩或左右都是钩时,要基本平行向下,并注意写得左略短而右略长,如“林、同、持”等字,但有少数左右都是竖钩的字例外,如“射、谢、躬”等字,需左钩长右钩短。 4、把握好字竖中线和横中线,书写时要安排好相对称的一些字的笔画在字形中的位置,如“中、永、事、命、亭、非、型、首、善”

等字,在书写时则应考虑以上点为中线标准、以中竖为中线标准、以撇捺交叉点为中线标准,还是以两笔画部件中间为中线标准;两侧笔画则以横中线为标准。 5、.笔画构成汉字时,相对平行排列的笔画之间,如横距、竖距、撇距、点距以及整体笔画距离要匀称,如“慧、量、重、册、面、影、家、杰、海、漆、需、事、直、集、涯”等字。 6、注意字的偏旁部首以及笔画的呼应、相背、避让、穿插关系,如“教、妙、物、施、乳、兆、好、改、林、众、兢、政、地、更、夷、爪、爽、鹅、犯、鸽等字。 7、把握好字的主笔和重心。写一个字时要分析是竖为主笔、长横为主笔、撇为主笔、捺为主笔、折为主笔还是钩为主笔。无论独体字或合体字,都要把握好重心,如“申、世、也、_旦、左、述、司、武、更等字。 8、把握住汉字书写的外形特征。汉字大体上都是方块形体,而有些字的外部形状则是左斜形、右斜形、三角形、菱形或圆形,这些字不能写成方形,同时又要注意重心平稳,如“夕、勿、飞、戈、丁、丙、女、乃、民等字。 9、汉字中左是撇右是捺而中间夹竖、竖钩、日或其他部件时,撤、捺下端的水平线不要超过竖、竖钩、日等部件的下端,如“木、本、水、永、春、会、冬、寒”等字,特殊情况例外,如“枣、杏、香”等字,中间竖的下端不能低于撇、捺末端水平线,否则,字松散。

学书法必须掌握的规律

学书法必须掌握的规律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二、斜捺与撇的交叉组合:以“义”为典型字的系列 1 撇弯捺直。为突出主笔捺,撇应写弯,捺应稍直。忌撇直捺直或撇直捺弯。 2 撇短捺长。为突出主笔捺,撇应写短,捺应写长。忌撇长捺短。 3 交点偏左。为突出主笔捺,让出捺的足够空间,撇捺的交叉点不要放在格子正中,而应偏左,具体方法是写撇时起笔略向左移。所以“文”“父”“丈”等字的撇起笔都应偏左,而不是与捺起笔对称。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三、撇捺对称组合。以“木”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1、撇捺对称并非长度相等(实际是撇短捺长,目的为突出主笔捺),而是指收笔高度相等。 2、为突出主笔捺,字中间的竖钩不应居中,而应偏左(要写在米字格竖中线的左边,不要写在竖中线上)。 3、捺上横一般都写短横,而且与竖钩黄金分割(上短下长)相交,不要因为上面的笔画多移到中间或偏下的位置,否则无法突出斜捺。 4、撇、钩、捺收笔应呈抛物线状分布,不能写在同一水平线上。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四、斜捺与提钩的组合。以“长”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前几节大同小异。小异: 1、提钩比较长,使下部实而不空,长钩可以顶住斜捺不至于下塌。有翘起二郎腿的感觉才有美感。 2、提钩之上无撇相接时,捺起与横相接,有撇时捺与撇接。 3、捺上有撇点时应先点后捺。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以“戈”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斜捺大同小异,为突出主笔“斜钩”: 1、钩上横应左低右高,而且位置偏左,不能写成很平很长的长横; 2、撇的位置应尽量靠上,将斜钩拦腰截成两半或接近两半; 3、先写撇后写点; 4、十戈栽偏旁的字,如左下部首有捺画一律以点代之。如“栽”等字。 主笔优先规律 以竖弯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以“己”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斜捺大同小异,为突出主笔“竖弯钩”: 1、钩上横应左低右高,而且位置偏左,不能写成很平很长的长横; 2、与撇搭配,撇应写成斜撇不要写成弯撇。 3、竖弯钩起笔后行笔略左偏,转弯要及时,不能一味下拖,转弯之后横向放开拉长再上钩。

书法教案 第五课 结字规律(三)

第五课结字规律(三)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周迪儿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比例适当”这一结字规律,在书写过程中能做到比例适当。 2.写好“盖、孟、盒、党、唇、各”等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过程中,注意比例适当。 3.培养书写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重点: 在书写过程中做到比例适当,各部件协调统一。 三、教学准备: 课件、磁性方格、字形模块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书法常识 师:同学们,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历代书法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书法珍宝。在前几堂书法课中,我们欣赏了“天下第一行书”——欣赏了“天下第二行书”——还欣赏了“天下第三行书”。(欣赏书法作品,指名说出书法家及作品名称。) 齐读积累书法常识。(出示ppt) 第二板块:技法空间 师:在上节书法课中,我们学习了第三种结字规律“比例适当”(ppt)。 师:要做到比例适当,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呢?(板书:大小、长短、宽窄)师:上节课,我们学写了左右结构的字,这节课,我们来学写上下结构的字,一起来认识一下,齐读(出示:盖、孟、盒、党、唇、各)。

第三板块:练字平台 1.汉字归类 师:书写前,咱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出示PPT)。 先引导学生运用上节课的结字规律总结出字形结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贴“上部窄,下部宽”“中部窄,上下宽”“上部大,下部小”;然后请学生根据“活动过程”展开学习。 请一组学友到黑板前完成游戏,即汉字归类。 师:通过同学们的合作,我们准确地把这些汉字送入了相应的“大本营”,进行了“归类”。下面,我们逐个走进“大本营”,学写这些汉字。 2.书写指导 (1)指导书写“恙”和“孟”。 ①说一说 师:先走进第一个“大本营”。请大家仔细观察“恙”和“孟”,我们怎样书写才能使它们符合“上部窄,下部宽”的特点?可以说“某个部件”,也可以说“具体笔画”。 学生交流反馈。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说书写要点的时候,关注了“比例适当”和“点画准确”两方面。写字呀,“意在笔先”,首先要注意整字在田字格中的形状大小、位置安排,做到“布局合理”。书写时,还要注意“点画准确、比例适当”。这既是书写的要求,也是评价书写的依据。(板贴:布局合理、点画准确、比例适当) ②写一写 老师范写这两个字,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实物投影展示) 恙:上窄下宽;羊字头位于上半格居中,三横宜短,等距平行。心字底,宽而扁,三点形成一条左低右高的弧线,与羊字头对正。

最新书法教学大纲:结字特点分析及训练

第八、九、十课结字特点分析及训练 一、课程性质: 研读对象:本课程的主要研读对象是大学专、本科各专业。 二、教学目的: 1、熟悉并掌握汉字重要偏旁部首在隶、楷、行书中的形态特征及书写技巧,争取在下面的临摹中加以把握运用。 2、熟悉并掌握汉字独体字的结字规律特点,运用各自所选择书体技巧达到初步的书写能力。 3、了解汉字合体字的结构种类,通过书写练习,掌握结字的一般规律,具备单个字型的临摹能力,为后面的整体临摹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学习掌握结字技巧,应重要通过临写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结字的印象,提高把握塑造字型的能力,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对每个字型,尽量在整体上去把握,下笔之前先观察字例的结构与姿态特征,书写时要果断、连贯,一气呵成,切记将注意力局限在点画细节上,忽略了字型的整体感。 四、课程总课时: 本课程安排在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总时数为36学时。 五、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本章时数为6学时。 [要点] 学习结字技巧,首先要掌握偏旁、部首的形态特点,同一个偏旁

部首在不同的书体中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和书写习惯,在学习中应注意准确把握。 结字是书法学习中,一项重要技巧,直接关系到书写效果的好坏,汉字的形体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应注意掌握每一种结体类型的规律特征,争取运用每一种规律都能处理更多同样特点的字形,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课程教学内容: 第二学期:第八章-第十章 结字特点分析及训练 本课的内容都是结字特点分析与训练,属于一个整体范畴,在安排上采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步骤,先是偏旁部首,然后是独体字,最后是合体字,每一种结构类型都列出代表字例和结字要领,由隶、楷、行书三步分组成,便于分书体学习。

结字三十六法

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 一,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寿、藁、画、窦、笔、丽、赢、爨”之宇,“奉”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高宗《书法》所谓“堆垛”亦是也。 二,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又如“庐”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当相同,“府”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逢”字下“?”拔出,则上必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三、顶戴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轻者,顶戴欲其得势,如“叠、垒、药、鸾、惊、鹭、髻、声、医”之类,《八诀》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谓“不可头轻尾重”是也。 四、穿插字画交错者,欲其疏密、长短、大小匀停,如“中、弗、井、曲、册、兼、禹、禺、爽、尔、襄、甬、耳、奥, 由、垂、车、无、密”之奥,《八诀》所谓“四面停匀,八边具备”是也。 五、向背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体势,不可盖错。相向如“非、卯、好、知、和”之类是也,相背如“北、兆、肥、根”之类是也。 六、偏侧字之正者固多,若有偏侧欹斜,亦当随其字势结体。偏向右者,如“心、戈、衣、几”之类;向左者,如“夕、朋、乃、勿、少、宏”之类;正如偏者,如“亥、女、丈、矢、互、不”之类。字法所谓偏者正之,正者偏之,又其妙也。《八诀》又谓“勿令偏侧”亦是也。 七、挑?字之形势,有须挑?者,如“戈、弋、武、九、气”之类;又如“献、励、散、断”之字,左边既多,须得右边?之;如“省、炙”之类,上偏者须得下?之,使相称为善。 八、相让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如“马”旁、“糸”旁、“鸟”旁诸字,须左边平直,然后右边可作字,否则妨碍不便。如“辩”字,以中央“言”字上画短,让两“辛”出,又如“鸥、鹌、驰”字,两旁俱上狭下阔,亦当相让,又如“呜、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在右者宜近下,使不妨碍,然后为佳,此类是也. 九、补空如“我、哉”字,作点须对左边实处,不可与“成、戟”诸戈字同。如“袭、辟、餐、赣”之类,欲其四满方正也如《醴泉铭》“建”字是也。 十一、贴零如“令,今、冬、寒”之类是也。 十、覆盖如“宝、容”之类,点须正,画须圆明,不宜相著,上长下短。 十二、黏合字之本相离开者,既欲黏合,使相著顾揖乃佳,如诸偏旁字“卧、鉴、非、门”之类是也。 十三、捷速如“风、凤”之类,两边速宜圆揽,用笔时左边势宜疾,背笔时意中如电是也。 十四、满不要虚如“圆、圃、田、国、回、包、南、隔、目、四、勾”,之类是也。

汉字书写结构规则 精心 A

汉字书写结构规则精心 A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汉字书写结构规则 1、左右结构字的宽窄比例规律: 主笔在右偏旁中,要写得左窄右宽。如:记,找,林 左偏旁有横画而右偏旁没有横向主笔时,写成左宽右窄。 如:部,影,到 1、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高下低 右偏旁有纵向主笔。如:伟,持,降,代,请,移 、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低下高 右偏旁有横向主笔,或上下皆横。如:仁,征,但,江,阳,和 、粗细平衡规律—左细右粗 相对于左竖而言,右部的横折钩为主笔,应左细右粗。 如:问,固,图,内,回,面 、粗细平衡规律—横细竖粗 悬针竖在字中或右部,起顶梁柱的作用,应横细竖粗。 如:市,申,并,千,中,开 、粗细平衡规律—密细疏粗 字的笔画多,为避免拥挤,应细写;如:重,露,聚 字的笔画少,为避免凋疏,应粗写。如:上,不,以 、粗细平衡规律—长细短粗 为达到整体的平街与和谐,一字中的长笔画应细写,反之则粗写。如:童,制,成;三,顺,多 、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高下高 右偏旁上纵下横笔画。如:社,让,化,值,佳,秋 、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低下低 右偏旁有上横下纵笔画。如:何,行,灯,杆,评,初 、左中右结构字的宽窄比例规律 当右偏旁中主笔为横向笔画时,其宽窄比例是1:1:2; 如:谢,湖,微 而右偏旁中主笔为纵向笔画时,其宽窄比例是1:1:1; 如:澎,倒,卿 、重折变异规律 一笔画或一字中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折时,应写出方圆之变化(通常为上方下圆)。如:弓,乃,局,及,马,扬

楷书的主笔规律与结构规律

楷书的主笔规律与结构规律 2014-04-16 13:03:55| 分类:默认分类 |举报|字号订阅 本文自心的对话《楷书的主笔规律与结构规律》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斜捺与撇的交叉组合:以“义”为典型字的系列 1 撇弯捺直。为突出主笔捺,撇应写弯,捺应稍直。忌撇直捺直或撇直捺弯。 2 撇短捺长。为突出主笔捺,撇应写短,捺应写长。忌撇长捺短。 3 交点偏左。为突出主笔捺,让出捺的足够空间,撇捺的交叉点不要放在格子正中,而应偏左,具体方法是写撇时起笔略向左移。所以“文”“父”“丈”等字的撇起笔都应偏左,而不是与捺起笔对称。 楷书入门教材1-2 - 明 - 明的博客 楷书入门教材1-2 - 明 - 明的博客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撇捺对称组合。以“木”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1、撇捺对称并非长度相等(实际是撇短捺长,目的为突出主笔捺),而是指收笔高度相等。

2、为突出主笔捺,字中间的竖钩不应居中,而应偏左(要写在米字格竖中线的左边,不要写在竖中线上)。 3、捺上横一般都写短横,而且与竖钩黄金分割(上短下长)相交,不要因为上面的笔画多移到中间或偏下的位置,否则无法突出斜捺。 4、撇、钩、捺收笔应呈抛物线状分布,不能写在同一水平线上。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斜捺与提钩的组合。以“长”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前几节小异。小异: 1、提钩比较长,使下部实而不空,长钩可以顶住斜捺不至于下塌。有翘起二郎腿的感觉才有美感。 2、提钩之上无撇相接时,捺起与横相接,有撇时捺与撇接。 3、捺上有撇点时应先点后捺。 楷书入门教材1-2 - 明 - 明的博客楷书入门教材1-2 - 明 - 明的博客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书法结体速成口诀

书法口诀左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 上斜虽明显,立稳是主功。 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田白回向) 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 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五古直质) 斜虽明显,立稳是主功。 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喜吾娄安)。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 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会合金命)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 5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天父文支) 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 6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主王生正)

倘要平或下,反倒减美容。 7有字无正笔,划撇偏斜行(易母力乃)。偏者要稍正,整体美容生。 8上划不要长,下划是主功。(丕互立并) 整体两划间,排列宜适中。 9左右有竖者,左短宜瘦形。(页自因固) 右竖粗又壮,主笔浑圆成。 10有横又有竖,横短要记清。(木米朱未) 竖长不得减,撇捺展长风。 11有字笔划多,横长竖短行。(染粟架桑) 撇捺要收缩,以点补其空。 12乙字本偏斜,弯度是硬功。(乙已包乞) 宜活不宜死,划少亦生风。 13划少本单薄,粗壮不减容。(卜了月土) 该字不宜长,免去瘦弱病。

14上下都有点,上点向内行。(兼煎兴羔)下点应向外,扎根各西东。 15以点为字边,上下要照应。(冷次洪海)上点俯其下,下点望星空。 16点多宜收偃,不要展外生。(亦赤然点)方向宜相背,碎石铺仙宫。 16马齿最难写,斜中要有正。(马鸟焉为)上部为基点,下部对正中。 17左直且要短,让位于右方。(伊侈使便)左右形相顾,右撇宜奔放。 18左撇右直者,左缩右应展。(川升卯邦)为使中不空,左右相顾盼。 19天覆天要大,覆盖宜于严。(审官富宫)万象包在内,不准露其边。 20地载地要广,托住万宝藏。(至皇孟盖)

行书的结字规律

REGULAR行书结字的规律 行书概述 张怀瓘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较之楷书更加简约、流畅;较之草书则容易辨识和学习。所以,行书的实用性比楷书和草书更强,备受大众喜欢。行书脱胎于隶书,萌生于东汉而成形于魏晋,至东晋趋于成熟。历代行书大家辈出,个性不同,风格多样,但在结字上也有一些共同规律可循,主要是结字的和谐变化,其核心在于变化,其规则在于变化的和谐。其规律一般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小与长短; 2、平正与欹侧; 3、牵丝与省略; 4、收放与伸缩; 5、疏密与匀豁; 6、开合与向北; 7、让与就; 8、错落参差; 9、凡同求变。

以《伯远帖》为例 《伯远帖》原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剋申。分別如昨永爲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1、大小与长短 首先,我们要注意字形的大小和长短变化,写字最忌大小划一,“状如算子”。把握好这一规律,我们在临摹和创作的时候即可对每个字的字形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整篇作品有一个中体的把握了。例如上面《伯远帖》中的“顿首”、“伯远”、“实自”、“从之”等上下字大小的变化都是很大的。 1 长短、大小的变化:“实”长、大,“自”小、短。 2 “从”大,宽,“之”小、短 学习书法,不会一蹴而就,贵在坚持,切记、切记! ——省斋

2、平正与欹侧 根据章法、行气的需要,行书的字体 时而为平正之态,时而取欹侧之势。 如三四行的首字“志”、“不”等 字欹侧之态非常明显,又各不相同。“古”、“获”、“峤”则稳定、平正。 1 “志”的“士”正“心”斜。再看, 左点做左下支撑,右点分量加重,“士”的短竖还是留在整个字的重心线上, 字势欹侧,实则稳定。加上下面“志 在优游”左右错落,也进一步起到了 稳定的作用,使整行重心稳定。 2 重心平稳,姿势平正 3、牵丝与省略 行书中的牵丝也是区别于楷书的一个主要特点,它加强了笔画之间的连绵,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例如:“远”、“群”、“为”等字; 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行书中还经常省略一些笔画!将汉字的部件儿简单化、省略化,例如:“顿”、“胜”、“业”、“瞻”、“永”等字。 燕燕莺莺爱眉札,一笔好字亦风流。康桥一吟留宿债,华洋共融惊世情。 ——徐志摩

书法间架结构28法

书法间架结构28法 第1法首点居正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通变顾盼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点竖直对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第4法中直对正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中直偏右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底竖斜位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横笔等距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竖笔等距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上收下展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第10法上展下收上展者,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者,疑重稳健,以标其端庄。行笔挥运,应先急后缓,当急不急是为涩滞,当缓不缓是为浮滑。 第11法上正下斜上正者,竖笔务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上正者以平其势,下斜者以化其板。凡上下结体之字,务须注意斜正,当斜则斜,当正则正。斜而不倒、正而不僵,正中求其动势,斜中取其稳健。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92法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92法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 1、间距相等规律: 横与横:三、日、月、里、国、言、平、音、重、与等竖与竖:川、洲、市、西、舞、带、删等撇与撇:杉、衫、彩、形、物、家、象、多等点与点:江、流、汗、点、杰、羔、恩、志等 2、笔顺规律: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先主体后加点。 3、主笔规律: 独体字与上下结构(包括上中下结构),首先要找出横向的主笔,一般为横、撇、捺、横钩、竖弯钩。其中优先级最高的为:四点底、皿字底、木字底、女字底、立字头等,次之为:人、儿、心等。 例字:丰、合、意、童、热、柴、盖、益、婆、要、兄、志、恩。 4、缩短规律: 玩、此、场、攻、到、乱、取、职等字的偏旁,底部长横要缩短,右边的笔画要齐平。另外,撇捺组合的字做偏旁,当位于左时,撇长而捺化成点:烂、和、料、彩、耕、双、欲、林、欢、从、短。位于右时,撇短捺长:峰、路、政、松、给、体、挤、技。 5、中心线规律: 首点居正:主、宇、市、京、童、庄中直对正:常、桌、卓、卡、尘、堂 上下结构的字,纵向中心线两边对称。左右结构的字,横向中心线上下对称。 6、错位规律: 凡左右结构者,右边部分上面平而下面有向下延伸的笔画则写成左高右低的错位结构。如:抨,秤,秆,柯,河,押,搓,扩等。如有右耳刀的,一律要错位:却、即、部、都等如斤在右边的,竖一律要低:斯、析、沂、拆等. 7、包围结构组字规律: 左半包时要偏右,右半包时则偏左,上三包围要靠上,左三包围下横长,下三包围包一半,全包围时写中间。 左上包右下:厄、庆、尼、启、左、有、差、病、劣、虎右上包左下:习、句、戈、武、可、虱、氧、匈、左下包右上:旭、翘、延、述、尴、尬、超、题、毯、咫左三包围:区、医、巨、臣下三包围:画、凶、幽、函上三包围:同、问、冈、风、月全包围:国、四、田、回、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