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JTJ 003-86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JTJ 003-86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JTJ 003-86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JTJ 003-86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2)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2)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2)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2)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2)

第二章一级区划 (3)

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3)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3)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3)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4)

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4)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5)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5)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17)

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

E的计算 (19)

T

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21)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各级自然区划在具体使用时应结合当地特点,特别在各区的分界处,应根据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论证确地,三级自然区划由各地按有关规定自行划分。

第二章一级区划

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以全国性的纬向地带性和构造区域性为依据,根据对公路工程具有控制作用的地理、气候因素来拟定。对纬向性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界线,采用了气候指标;对非纬向性的,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的界限,则较多地强调构造和地貌因素;中部个别地区则采用土质为指标。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根据我国地理、地貌、气候等因素,以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两条等高线作为一级区划的标志。

一、全年均温-2℃等值线。在一般情况下,地面大气温度达到-2℃时,地面土开始冻结。因此,它大体上是区分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的界线。

二、一月份均温0℃等值线,是区分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的界线。

三、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的两条等高线。

1.1000m等高线:走向北偏东,自大兴安岭,南下太行山、伏牛山、武当山、雪峰山、九万山、大明山至友谊关而达国境。

2.3000m等高线:走向自西向东,后折向南。西起帕米尔、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南下西倾山、岷山、邛崃山、夹金山、大小相邻、锦屏山、雪山、云岭而达国境。

由于三级阶梯的存在,通过地形的高度和阻隔,使其气候具有不同的特色,也成为划分一级区划的主要标志。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构造、地貌界线的交错和叠合,将我国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即: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Ⅴ、西南潮暖区、Ⅵ、西北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2.0.3,一级区的自然条件和公路设计的要求见附录一。

一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表2.0.3

代一级区名平均温度平均

潮湿系

地势阶梯新构造土质带

号(℃)最大冻深

(cm)

(K)

特征

Ⅰ北部多年

冻土区

全年〈0 〉200

0.50~1.

00

东部1000m等高

线两侧

大面积中等或

微弱上升,差异

运动不大

棕粘性土

Ⅱ东部温润

季冻区

一月〈0 10~200

0.50~1.

00

东部1000m等高

线以东

大面积下降,差

异运动强弱不

棕粘性土,黑

粘性土,冲积

土,软土

Ⅲ黄土高原

干湿过渡

一月〈0 20~140

0.25~1.

00

东部1000m等高

线以西,西南

3000m等高线以

大面积上升,幅

度不大,夹有长

条形中等沉降

黄土

Ⅳ东南湿热

一月〉0,

全年

14~22

〈10

1.00~

2.

25

东部1000m等高

线以东

大部分地区上

升,局部地区下

降差异运动微

下蜀土,黄棕

粘性土,红粘

性土,砖红粘

土,软土

Ⅴ西南潮暖

一月〉0,

全年

14~22

〈20

1.00~

2.

00

东部1000m等高

线以西,西南

3000m等高线以

大面积中等上

升,差异运动强

弱不一

紫粘土,红色

石灰土,砖红

粘性土

Ⅵ西北干旱

全年〈10

山区垂直

分布

东部

100~250

西部

40~100

东部

0.25~0.

5,西部

〈0.25

东部1000m等高

线以西,西南

3000m等高线以

大面积或长条

形上升与盆地

下降相同

粟粘性土,砂

砾土,碎石土

Ⅶ青藏高寒

全年〈10,

一月〈0

除南端外

40~250

0.25~1.

50

西南3000m等高

线以西以南

大面积强烈上

升,差异运动显

砂砾土,软土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二级区划仍以气候和地形为主导因素,但具体标志与一级区划有显著差别。一级自然区有其共同标志,即:气候因素是潮湿系数K值,地形因素是独立的地形单元。二级区的划分则需因区而异,将上述标志具体化或加以补充,其标志是以潮湿系数K为主的一个标志体系。

潮湿系数K值按全年的大小分为六个等级:

过湿区 K>2.00

中湿区 2.00≥K>1.50

湿润区 1.50≥K>1.00

润干区 1.00≥K>0.50

中干区 0.50≥K>0.25

过干区 K<0.25

有关潮湿系数K值和蒸发力的计算公式规定如下:

K=R/Z (3.0.1-1)

式中 R——年降水量(mm);

Z——年蒸发量(mm)。

年蒸发量Z无法直接测定,只能用蒸发力(可能的蒸发量)ET来代替Z计算。蒸发力ET的计算,采用H ﹒L彭曼公式(详细内容见附录二):

ET=F﹒E0 (3.0.1-2)

式中 F——季节系数,见附录二:

E0——水面蒸发量(mm)。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根据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在全国七个一级自然区划内又分为33个二级区和19个副区(亚区),共有52个二级自然区。它们的区界与名称如下(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见附录三)。

Ⅰ北部多年冻土区中有:Ⅰ1 连续多年冻土区,Ⅰ2岛状多年冻土区,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1。

Ⅱ东部温润季冻区中有:Ⅱ1东北东部山地润湿冻区,Ⅱ1a三江平原副区,Ⅱ2东北中部山前平原重冻区,Ⅱ2a辽河平原冻融交替副区,Ⅱ3东北西部润干冻区,Ⅱ4海滦中冻区,Ⅱ4a冀北山地副区,Ⅱ4b旅大丘陵副区,Ⅱ5鲁豫轻冻区,Ⅱ5a山东丘陵副区。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2。

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中有:Ⅲ1 山西山地、盆地中冻区,Ⅲ1a 雁北张宣副区,Ⅲ2陕北典型黄土高原中冻区,Ⅲ2a楡林副区,Ⅲ3甘东黄土山地区,Ⅲ4黄渭间山地、盆地轻冻区。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3。

Ⅳ东南湿热区中有:Ⅳ1长江下游平原润湿区,Ⅳ1a盐城副区,Ⅳ2江淮丘陵、山地润湿区,Ⅳ3长江中游平原中湿区,Ⅳ4浙闽沿海山地中湿区,Ⅳ5江南丘陵过湿区,Ⅳ6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Ⅳ6a武夷副区,Ⅳ7华南沿海台风区,Ⅳ7a台湾山地副区,Ⅳ7b海南岛西部润干副区,Ⅳ7c南海诸岛副区,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4。

Ⅴ西南潮暖区中有:Ⅴ1秦巴山地润湿区,Ⅴ2四川盆地中湿区,Ⅴ2a雅安、乐山过湿副区,Ⅴ3 三西、贵州山地过湿区,Ⅴ3a滇、南桂西润湿副区,Ⅴ4 川、滇、黔高原干湿交替区,Ⅴ5滇西横断山地区,Ⅴ5a 大理副区。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5。

Ⅵ西北干旱区中有:Ⅵ1内蒙草原中干区,Ⅵ1a河套副区,Ⅵ2绿洲——荒漠区,Ⅵ3阿尔泰山地冻土区,Ⅵ4天山——界山山地区,Ⅵ4a塔城副区,Ⅵ4b伊黎河谷副区。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6。

Ⅶ青藏高寒区中有:Ⅶ1祁连——昆仑山地区,Ⅶ2柴达木荒漠区,Ⅶ3河源山原草甸区,Ⅶ4羌塘高原冻土区,Ⅶ5川藏高山峡谷区,Ⅶ6藏南高山台地区,Ⅶ6a拉萨副区,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3.0.2.-7。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进一步划分。三级区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地貌、水温和土质类型将二级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类型单位的类型区别;另一种是继水热、地理和地貌等为标志将二级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更低级区域的区域划分。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用。

二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表3.0.2-1

二级区名(包括副区)

水热状态地表情况

潮湿

系数

(K)

年降水

(mm)

雨型

多年平

最大冻

深(cm)

最高月

平均地

(℃)

地下水

埋深

(m)

地貌类型

地表切割

深度

(m)

土质和岩性

Ⅰ1 连续多年冻土区075~

1.00

400~

600

夏、秋

〉300 〈 30 1~3

湿润丘

陵、重丘、

低山和中

北部〈200

南部200~

500

棕粘性土,砂

性土,粗粒岩

Ⅰ2岛状多年冻土区05~

1.00

400~

600

夏、秋

230~

300

〈 30 1~3

湿润重

丘、低山

和中山

200~500

粘性土和砂

性土为主,粗

粒岩

二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表3.0.2-2

二级区名水热状态地表情况

(包括副区)

潮湿

系数

(K)年降水

(mm)

雨型

多年平

最大冻

深(cm)

最高月

平均地

(℃)

地下水

埋深

(m)

地貌类型

地表切割深

度(m)

土质和岩

Ⅱ1东北东部山地润湿冻区0.75~

1.50

600~

1200

夏雨80~250 <30.0

一般>

洼地,

谷地

1~1.5

湿润重丘

低山为

主,其次

为冲积平

原和沼泽

大部为

200~500

棕粘性

土、砂性

土、粗粒

Ⅱ1a三江平原副区0.75~

1.00

600~

800

夏雨150~200 <30.0 <1

沼泽、平

原为主

除完达山外

大部分为平

内陆软土

Ⅱ2东北中部山前平原重冻区0.25~

1.25

400~

600

夏雨120~240 <30.0

一般>

3

谷地

1~3

冲积平原

阶地或洪

积扇

大部分为平

黑粘性

土、内陆

软土

Ⅱ2a辽河平原冻融交替副区0.75~

1.25

600~

800

夏雨80~120 <30.0

一般

1~2海

滨<1

冲积平原

或海边软

土平原

大部分为平

冲积土和

沿海软土

Ⅱ3东北西部润干冻区0.50~

0.75

200~

600

夏雨100~240 <30.0

一般

1~3山

前>3

重丘、低

山冲积平

原、阶地,

并有沙地

分布

大部分为平

原或高差为

200~500的丘

粟粘性土

冲积土和

砂砾土,

粗粒花岗

岩流纹岩

Ⅱ4海滦中冻区0.50~

0.75

400~

800

夏、秋

40~100 30~32.5

一般

1~4海

滨<1

大部分为

冲积平

原,三角

洲,海边

为软土平

大部分为平

冲积土和

沿海软土

Ⅱ4a冀北山地副区0.75~

1.00

600~

800

夏、秋

100~120 <30

一般>

4谷地

2~4

湿润中

山,低山

和重丘

200~500

冲积土,

粗粒岩和

细粒岩

Ⅱ4b旅大丘陵副区0.75~

1.00

600~

800

夏、秋

60~80 <30 >3 湿润丘陵微丘

棕粘性

土、粗粒

Ⅱ5鲁豫轻冻区0.50~

1.00

600~

800

夏、秋

10~40 30~32.5

一般

2~3海

滨<2

冲击平原平原冲积土

Ⅱ5a山东丘陵副区0.75~

1.25

600~

1000

夏、秋

30~50 <30

一般>

3谷

地,海

滨<3

湿润丘

陵、重丘

和低山局

部为中山

<200或

200~500

棕粘性土

和砂砾土

粗粒岩和

可溶岩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 - 2 -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 2 -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 2 -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 3 -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 3 -第二章一级区划 .............................................................................................................................................. 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 4 -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 4 -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 5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 7 -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 - 8 - 页脚内容- 1 -

中国公路自然区划

I北部多年冻土区中有:I1连续多年冻上区,I2 岛状多年冻土区。 II 东部温润季冻区中有:II 1东北东部山地润湿冻区,II 1a三江平原副区,但东北中部山前平原重冻区,II 2江河平原冻融交替副区川东北西部润干冻区,叫海深中冻区, II4a冀北山地副区, II4b旅大丘陵副区,II 5鲁豫轻冻区,II 5a山东丘陵副区。 III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中有:III 1山西山地、盆地中冻区,III 1a雁北张宣副区, III 2陕北典型黄上高原中冻区,III 2a榆林副区, III 3甘东黄土山地区, III 4黄渭间山地、盆地轻冻区。 IV东南湿热区中有:IV 1凡长江下游平原润湿区, IV 1a盐城副区,IV 2叭江淮丘陵、山地润湿区,IV 3叭长江中游平原中湿区,IV 4叭浙闽沿海山地中湿区,IV 5勹江南丘陵过湿区,IV 6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 IV 6a武夷副区,IV 7华南沿海台风区,IV 7a台湾山地副区,IV 7b海南岛西部润干副区,IV 7c 南海诸岛副区。 V西南潮暖区中有:V 1秦巴山地润湿区,V 2凡四川盆地中湿区,V 2a雅安、乐山过湿副区,V 3三西、贵州山地过湿区,V 3a滇南、桂西润湿副区,V 4小滇、黔高原干湿交替区,V 5滇西横断山地区,V 5a沁大理副区。 VI西北干旱区中有:VI 1内蒙古草原中于区,VI 1a河套副区,VI 2绿洲—荒漠区,VI 3阿尔泰山地冻土区,VI 4天山--界山山地区,VI 4a塔城副区,VI 4b伊犁河谷副区。 VII青藏高寒区中有:VII 1祁连—昆仑山地区,VII 2柴达木荒漠区,VII 3河源山原草甸区,VII 4羌塘高原冻土区,VIl 5川藏高山峡谷区,VII 6藏南高山台地区,VII 6a拉萨副区。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 一、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逐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这是中国地貌中轮廓的显著特征。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一)、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之间以及岷山- 邛崃山-锦屏山以西的大网格之中,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②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内蒙古高原,偏处北部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流水作用弱,地表坦荡开阔,地形起伏和缓,是中国高原形态表现明显,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 ③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向南与秦岭山脉之间为黄土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在第四纪冰期干寒气候条件下,黄土沉积旺盛,新城区是文明的黄土高原,学生见冰期气候转向,温湿,质地疏松的黄土金流水,强烈侵蚀是高原大部分地区沟壑纵横、梁峁遍布。 ④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分布在第二阶梯地形面上,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暖湿,

除滇中、滇东和黔西北尚保存着起伏较为和缓的高原面以外,大部分地区被长江、珠江及元江等河流分割成崎岖不平的地表,石灰岩分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 (二)、四大盆地。 ①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为2600到3100米,盆地四周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构造上属东昆仑褶皱系中的柴达木拗陷,面积约25.5×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三大盆地,盆地气候干燥,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丰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油气资源等也都非常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丰富,作物单产高;河流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有聚宝盆之称。 ②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为53×10的4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盆地,由于身处内陆腹地,又加高山环抱,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其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显著,分布着中国最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盆地边缘到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呈环带状排列。环盆的边缘,受两侧高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其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衢。 ③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面积约38×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盆地中分布着中国面积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盆地西部山地不高,又有很多缺口,属半封闭型盆地,降水稍多,植被较密,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丘,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盆地南缘受天山冰雪融水浇灌,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④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

最新陕西省公路三级自然区划

陕西省 公路三级自然区划及道路建筑情况 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班级:交通工程1202班 姓名:*** 学号:**********

陕西省公路三级自然区划及道路建筑情况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古朴秦川,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属内陆省份。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境内地形复杂,既有山地,又有平原,还有黄土高原,地质结构也复杂多样,在全国阶梯状地势中,处于地貌多变的第二阶梯上,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研究公路自然区划及筑路特点将使道路设计、施工、养护采用的技术措施和技术参数趋于准确、合理,更有利于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给实际工程将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根据陕西省的气候、地貌、水文和土质等方面的差异,确定陕西省公路三级自然区划的划分。并对陕西省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和处理方案。 1.1自然地理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属内陆省份。陕西境内地形复杂,既有山地,又有平原,还有黄土高原,地质结构也复杂多样,在全国阶梯状地势中,处于地貌多变的第二阶梯上,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北部为陕北高原,海拔900~ 1 800米。中部为关中平原,也称关中盆地,海拔在325~800米之间。南部为秦巴山地,海拔多为1200~3000米。全省

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主要有渭河、径河、洛河、无定河和汉江、丹江、嘉陵江等。陕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16摄氏度,年降水量396~802毫米。 1.2地形地貌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陕西境内地貌自北而南可分为陕北高原、关中断陷盆地和陕南秦巴山地三个各具特色的地貌单元: 1.2.1陕北高原 其中,陕北高原又分为陕北沙漠高原和陕北黄土高原两种: (1)陕北沙漠高原:陕北沙漠高原区主要分布在最北部长城以北地区,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地形平坦,以活动沙丘、沙垄及片沙为主。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海拔900~1400m,最高处在定边和靖边一带,最低处在神木县。该区气候干旱,地表起伏不大,组成物质松散,因此流水、重力作用不显著,沟壑不发育。风蚀风积地貌分布普遍。依据形态特征,可分为沙丘沙地、草滩盆地和风沙河谷三种次级地貌类型。 (2)陕北黄土高原:陕北黄土高原位于“北山”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第三纪末起伏和缓的准平原基础上,历经第四纪以来多次黄土堆积和侵蚀作用,使得地形破碎、沟壑发育而形成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基本地貌类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2 -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 - 2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 2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 - 2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 - 2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 - 2 -第二章一级区划 ............................................................ - 3 -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 - 3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 - 3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 - 3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 - 5 -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 - 5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 - 5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 - 6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 13 -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 E的计算 ....................................... - 14 - T 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 16 -

甘肃省公路三级自然区划

路基路面工程 甘肃省公路三级自然区划 公路自然区划是公路区域自然综合研究成果它不仅反映公路区域自然

单元的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 而且能指导工程技术人员处理公路工程建设与自然条件之间关系, 趋利避害, 控制和提高公路工程建设质量. 迄今为止公路自然区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方法及现成的经验, 笔者借参加甘肃省三级公路自然区划研究的机会, 在编制甘肃公路自然类及公路自然形态分类图等工作基础之上, 尝试对公路自然区划方法开展研究和实践, 初次拟定了甘肃公路自然区划方案. 1 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的方法 公路自然区划方法的关键是确定一套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区划原则及指标体系. 1. 1 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 公路自然区划既要遵循一般自然区划的原则又要突显为公路工程建设服务的宗旨. 笔者认为甘肃公路自然区划应该遵循下述五条基本原则. 1. 1. 1 公路工程实用性原则 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首先应坚持为公路服务的目的, 注重工程建设的实用性. 1. 1. 2 区域共轭性原则 该原则源于区域单位的空间不可重复性, 即所划分的公路自然区域单位应是独立的, 不能存在彼此分离的现象. 1. 1. 3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综合分析是分析自然组成要素的特征、性质以及它们在公路区域自然单元中的作用、地位、变化规律及各要素之间关系. 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对公路区域自然单元划分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1. 1. 4 相对一致性原则 在划分或合并公路自然单元时必须注意该公路自然单元中各自然要素内部的相对一致性. 1. 1. 5 形态成因(发生统一性)的原则 任何区域自然单元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分异因素作用下的历史发展产物, 它们都具有各自形态成因发生一致性特征. 在公路自然区划中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保证所划分的或合并的区划自然单元在发生上具有相对一致性. 1. 2 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的基本依据与指标 1. 2. 1 公路自然区划的基本依据 区划的依据就是划分或合并各级自然单元的根据, 区划基本依据有: 大地构造和地层; 自然成因类型及组合; 自然发育历史等. 1. 2. 2 公路自然区划的基本指标 公路自然区划指标是划分各级区划单位所采用的定性定量标志. 这些指标既是区划目的、原则、依据的体现, 也是区域单位之间质的差别的界线, 它应该是反映区域单位之间差别最明显的标志.本次公路自然区划在研究甘肃区域自然的基础上, 选择确定以下基本指标:气候及水文指标; 公路自然形态特征指标; 现代自然作用的分布和强度等指标. 在确定区貌地界线时, 采用“统一指标”和“多指标”两种方法. 在本次自然区划中高级别的同一级区划单元常采用同性质的指标, 低级别的区划单元采用不同性质的指标. 例如: 区的划分统一考虑大地构造、气候及主要自然类型; 小区划分则相对灵活采用不同指标, 如次一级构造、

2017最新公路规范及标准

2017公路工程现行标准、规范、规程、指南一览表 序号类别编号书名(书号)定价 1 基础JTJ002--87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0346)22.00 2 JTJ003--86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0348)16.00 3 交通部定额站2009 版 公路工程施工定额(07864)78.00 4 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1814)98.00 5 JTG B02--2013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11120)(今年部重点 规范) 45.00 6 JTG B02-01-2008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1228)35.00 7 JTG B03--200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0927)26.00 8 JTJ B04—2010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08473)28.00 9 JTG/T B05--2004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0784)18.00 10 JTG/T B06--2007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06903) 26.00 11 JTG/T B06— 01--2007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06901)110.00 12 JTG/T B06— 02--2007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06902)138.00 13 JTG/T B06— 03--2007 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06900)24.00 14 交通运输部2011年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09402)36.00 15 JTG/T B07—01-2006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0973) 16.00 16 交通部2007年第30 号 国家高速公路网相关标志更换工作实施技术 指南 58.00 17 交通部2011年第13 号 收费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要求 (09033) 120.00 18 交通部2007年第35 号 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01126)62.00 19 勘测JTG C10--2007 公路勘测规范(06570)28.00 20 JTG/T C10--2007 公路勘测细则(06572)42.00 21 JTG /T C22-2009 公路工程物探规程(1311)28.00 22 JTG C20--2011 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 (09507) 65.00 23 JTG/T C21—01-2005 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查规范 (0839) 17.00 24 JTG C30--2015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0604) 70.00 25 设计公 路 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0996) 38.00 26 JTG/TD31-2008 沙漠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 (1206) 32.00 27 JTG D30--20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05326) 98.00 28 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09463) 40.00 29 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06248) 36.00 30 JTG/T D31-03--2011 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09181)40.00

1.5 公路自然区划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路基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影响 ◆大气温度的年周期变化和日周期变化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2、路基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影响 ◆大气温度的年周期变化和日周期变化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2、路基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影响 ◆路面结构内温度随深度的分布状况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2、路基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影响 ◆分析方法: 路面结构内的温度和湿度状况,可通过在外部和内 部影响因素之间建立联系的方法来预估。这种方法有两类,即统计方法和理论方法。 ◆统计方法(公式) T max =a+bT a·max +cQ ◆理论方法 采用有限元技术进行分析与计算 热传导理论分析法 节尾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第五节公路自然区划 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 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 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 导作用的原则 1、公路区划依据的意义-目的和意义 2、公路区划依据的原则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3、一级区划指标 ◆1、全年均温-2℃等值线。 在一般情况下,地面大气温度达到-2℃时,地面土开始冻结。因此,它是区分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的界线。 ◆2、一月份均温0℃等值线。 是区分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的界线。 ◆3、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的两条等高线。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1)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1)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1)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1)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1) 第二章一级区划 (2) 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2)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2)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2)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4) 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4)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4)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5)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12) 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 E的计算 (13) T 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15)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各级自然区划在具体使用时应结合当地特点,特别在各区的分界处,应根据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论证确地,三级自然区划由各地按有关规定自行划分。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整理 文章结构导图 ●区划分类单位的原则 ●具体进行区划 ?三个自然区 ?第一级单位 ◆热量的地域差异 ◆湿润情况 ?第二级单位 ◆代表性的土类、植被 ?第三级单位 ◆地形的生物气候特征 ●区划的作用 综合自然区划就是按照地表自然界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地域加以划分,并按照划分出来的单位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 与分布的规律性。因此,划分工作的第一步是制定一个符合我们目的的 区划分类单位系统。 划分自然区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组合若干自然情况有某些相似性的区划单位,以便与世界及亚洲区划系统相衔接,另一方面是帮助我们理 解热量带在不同自然区具有不同意义的手段。 划分一贯遵循生物气候原则,就是根据气候与土壤、生物、农业的相关性来划分单位,拟定界限。所考虑的规律主要是垂直地带性规律的 反映。 一、三个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蒙新高原区与青藏高原区 二、(一)六个热量带和亚带。

可能还不到1000℃,少数山地顶部在雪线以上。所显示规律是垂直地带性,在4000米左右为暖温带,4000米以上至4200米为亚热带。 (二)湿润状况 地区中站中坚位置的是上层由中生的多年生高大草本组成的群落,半干旱区植被以丛生状草原最为普遍,干旱地区全为荒漠。 三、代表性土壤和植被 有10地区和亚地区各仅有一个地带或亚地带,其余8个地区与亚地区中的地

四、地形 将七种地形划分为四类:平原与丘陵、低山、间山平原、中山与高山。综上,将相对高度500米作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分类标准,是考虑了若干方面的自然现象与规律的。 自然省:自然地带内由于地形或地理位置不同而形成生物气候特点不同或其组合形式不同的地域。每一自然省中,生物气候特点或其组合形式基本相同,在土壤与植被等方面有与之相应的相似性,其地形在生物气候分类上属一个类型。 五.区划的作用 第一,可以系统的大致了解不同地域有可能生产什么,土地应该主要用以生产什么,在不同技术条件下,可以获得多少产量。 第二,更充分的利用自然,消除不利的自然因素,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也可以按自然地区、自然地带和自然省来分别考虑,权衡缓急。 第三,对农、林、牧生产技术的先进经验的推广也有一定的作用。 第四,按综合自然区划来规划农业、林业等试验机构及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这些机构的布局,可以避免偏倚,拟定出比较恰当的方案。 第五,大规模的自然改造往往牵涉到不同的综合自然区划单位,自然界的变化,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根据区划单位来进行研究、计算和规划。9

2020年新编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名师精品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理位置与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意义 (1)纬度位置:4°N^53°31/N之间,南北相距5500km。最北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地理意义: A、南北之间相距很远,造成太阳入射角大小不同T气温带分异。我国陆地约有98%位于200N?500N之间,亚热 带和温带所占据的面积最广。 B、同时造成昼夜差别很大,在海南岛一年内差值为2h,而漠河为10h。 (2)经度位置:73°40/E-135°5/EZ间,东西相距5200km。最西在帕米尔高原,最东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耶字碑东南。地理意义:东西跨度62。,造成时差达到4h以上。 (3)海陆位置: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地理意义: A、海陆对比强烈,加上青藏高原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T干湿带分异。 B、西风带微弱,大陆性气候显著T夏季比世界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冬季比同纬度气温低。 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久)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泛。 干湿带的分异,东西环境差异。?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交。?广大的亚热带地区,不像同纬度地区是荒 漠和草原,而是雨热同期的季风地区,重要农业发达区。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 ?青藏高原、高大山系T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山地T东部平原也散布中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异屮,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犬牙交错。造成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自然发展历史: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广泛作用,成为许多生物的避难所。独特复杂 的气候和地貌特点: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 (4)人类活动使得自然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取得经济建设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如华北平原的旱 涝灾害、土壤盐碱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水质恶化。 第二章:地貌 1、我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一级阶梯内部特征:分布着一系列近东西走向或北西一一南东走向的山脉,海拔在5000?6000米以上,如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之间分布着高原和盆地。高原边缘地带为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二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有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三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 三级阶梯分界线: 一级、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东边有岷山、邛睞山和横断山等。二级、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阶梯分界线地理意义:起伏显著的地表在各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山地垂直景观,是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加复杂。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地理意义: A、我国著名的大江大河东西流向,便于航运。力卩强了沿海与内陆间的联系 B、气候的区域差异,加强了季风的大陆性。 C、丰富水能资源,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但边坡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5%o 山脉不仅构成了我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2)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2)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2)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2)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2) 第二章一级区划 (3) 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3)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3)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3)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5) 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5)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5)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6)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13) 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 E的计算 (14) T 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16)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各级自然区划在具体使用时应结合当地特点,特别在各区的分界处,应根据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论证确地,三级自然区划由各地按有关规定自行划分。

山西公路自然区划

山西公路自然区划
土质、 山西地貌 、土质、水文
地貌概况:
山西省是黄土覆盖的隆起地区东起太行, 西南界黄河, 北邻长城。 全省的山地 丘陵 平 原三大地形各占 40.0% 40.3% 19.7%,大体呈 4:4:2 的比例。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 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山西省南北长 680 多公里,东西宽 380 多公里,总面积 15.63 万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 其轮廓呈由东北倾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 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上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 1000 米至 2000 米之间。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
水文概况 水分布: 水分布:
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 1000 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 100 平方公里的有 240 条。汾河最长,全长 659 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流经全 省 19 个县(市),流程 965 公里。目前,山西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140.8 亿立方米,引黄 人晋工程竣工后, 将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缺水问题, 年引水总量 12 亿立方米, 向太原供水 6. 4 亿立方米,向朔州、大同供水 5.6 亿立方米。
气候: 气候: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 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 温在—4*一 14℃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山西无霜期 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全省年平均降水量 400-650 毫米。 土质概况:土质差异不大,土壤从南到北粘粒成分减少沙粒成分逐渐增多,土壤液限塑 限指数逐渐减少,土组从粉质亚砂土过渡到亚砂土。
区划的目的: 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 区划的目的:
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 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一级区划线以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俩条等高线作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

八(下)地理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练习题1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0o C ________ 河流封冻状况________ 不封冻 年降水量<800毫米________ 植被类型_________________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玉米________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主要运输方式____________ 公路、铁路、水运 1、AB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该线是() A.青藏高原边缘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下图中能反映丙.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3、读右图,图中秦岭-淮河线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不.属于该线的是()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o C等温线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旱地、水田分界线 4、下列数据中,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A. 5o C B. 8o C C. -4o C D. 16o C 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限的划分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夏季风的影响 C.地形地势 D.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6、下列各省级行政区中,位于秦岭-淮河 线以北的是() 7、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 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地势 8.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上所显示的地理景 点,两处景点所在地理区域分别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青藏地 区C.西北地区、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青 藏地区 9.下列山脉不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A.巫山 B.南岭 C.武夷山D.太行山 10.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中国自然环境差异讲解

中国的地理差异 [展望06中考] 2005年中考本章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各地区域自然地理差异的原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 2006年中考预测:联系本地实际考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差异。结合时事热点考查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各地区域自然地理差异的原因。 [热点考点精讲] 1.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分界线是怎样确定的?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北方地区,即东部季风区中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南方地区,即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因素。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月0℃等温线通过,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分界线,水稻产区与小麦产区分界线,水田与旱田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一月均温<0℃>0℃ 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干湿状况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河流水文汛期短,有冰期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汛期长,不结冰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河流补给雨水、积雪融水、雨水 耕地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 耕作制度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两到三熟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经济作物棉花棉花、蚕桑 森林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果木苹果、梨、板栗、核桃茶树 土壤棕壤红壤 3.北主地区和南地区的人文差异有哪些,为什么?

中国地理分区典型试题

中国地理分区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B.该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与南方一年三熟比较,主要是由于该地纬度高,热量不足C.该地区平原广布,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D.该地区工业基础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传统产业比重小 2.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D.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3.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地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B.南方地区地形平坦,平原广阔 C.北方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D.青藏地区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4.能促进区域交流合作、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举措是() A.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B.建设港珠澳大桥和杭州湾大桥 C.限制工业发展以保护环境D.限制大陆游客赴港旅游购物 5.云南石林与西藏布达拉宫分别位于()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南方地区D.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6.关于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田多为旱地,作物一年三熟B.农田多为旱地,作物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C.农田多为水田,作物一年两至三熟D.农田多为水田,作物一年三熟 7.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缺水的原因是() A.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B.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C.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处于半湿润地区D.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缺水现象 8.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B.该界线以北地区沙漠广布 C.水运是该界线以北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D.这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界线 9.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A.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人口分界线D.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 10.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北方地区,以南为南方地区.其说法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植被以茶园、草原为主B.北方地区的农田多为旱地,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C.一般而言,北方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比南方的要大D.北方唱腔委婉,南方高亢11.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秦岭-淮河线没有穿过的是() A.甘肃B.江苏C.安徽D.福建 12.秦岭--淮河在如图中的位置应是() A.A地区和B地区之间B.B地区和C地区之间 C.B地区和D地区之间D.A地区和D地区之间 1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图,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B.②-太行山-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③-贺兰山-黄土高原西部边界D.④-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