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设计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设计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设计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设计

环境现状问题及影响

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类生存基本物质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大气污染造成的几大公害事件,令世人震惊,也使世人觉醒。虽然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大气环境状况得到了改善,但全球性的、新的大气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大气环境的问题一再提醒人们在追求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要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大气环境。我国城市环境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测算,全球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八个,首都被列为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早在1998,年和1999年,就曾经出现过严重的大气污染情形。在华北地区,包括欢度国庆节的首都,都被五级污染物所笼罩,连续几天没有好转。而且还显示出,这是一种区域性的,而不是地区局部性的大气环境质量问题。、天津、、、、等城市群的大气污染趋势的同步性相当一致。这表明华北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具有区域性特征。当时,由于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不大,空气质量状况问题严重。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研究的不断深入,从以人为本、绿色城市等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为加深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识和转变观念提供了前景和希望。市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将改善城区周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作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己进入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的复合型污染时期,城区的通风能力不断降低,热岛现象有

逐年增强的趋势,解决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使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建立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特别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举行,如何更好的防治大气污染,提高的环境空气质量,展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迫在眉睫,改善的国际形象势在必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撰写此文,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为完善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奉献绵薄之力。

回顾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的历史,大气污染像一个梦魔,一直萦绕在地球上空,徘徊不去,愈演愈烈。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己明白地告诉人们:梦魔已经化作现实。而作为文明集中、工业发达的城市,则遭受着更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全球许多大城市的空气质量,已恶化到威胁人们健康的程度。我国的大城市在20世纪70年代拥有比较好的环境质量,蓝天碧水、空气清新。而现在,我国有8个城市名列全球10名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全国500多座城市气质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标准的不到1%,我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市作为我国的首都,是环境保护的首善之区,在环境保护上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目前市大气污染仍很严重,大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随着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临近,如何实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对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举办奥运会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控制大气污染、提高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就成为了迫切的需要。文章通过介绍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对其防治措施存在的缺陷及治

理思路进行分析,在吸收借鉴国外防治大气污染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市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的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治理空气和水环境的压力比较大。地处华北常驻型低压环流带,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因此的大气污染一直是一个突出问题。监测资料显示,2000年后,城区围的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当前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水平距WHO的大气质量指导值和发达国家大城市的相应污染物浓度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过度发展的重工业,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加上环保投入不足、体制不顺、管理薄弱,使大气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可以说市的大气污染具有新老污染问题并存的特征,反映了城市快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大气污染特征的典型代表。

的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一是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已进入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工业污染、扬尘污染、光化学烟雾的复合型污染时期,城区的通风能力不断降低,热岛现象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二是国外数十年间出现的各种大气污染集中近年发生,成压缩型污染;三是不利气象条件、簸箕状地形和特大城市规模使环境容量有限,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造成污染。

全市林木覆盖率还不高,且植被质量较差。山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仅占流失总面积的40%左右,全市潜在沙化土地占到农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还有约1万公顷沙荒地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平原地区河流、道路绿化带宽度不够,生态屏障功能不强。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

业排放和乡镇工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郊区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除境存在生态系统脆弱的问题外,周边乃至西北地区生态退化都比较严重,并造成华北地区环境容量较小。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也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的大气问题主要是雾霾,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交通出行等都将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雾霾天气条件下,大气中包含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

环境科学基础教学探索-环境科学论文-工业论文

环境科学基础教学探索-环境科学论文-工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环境科学是我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本文从分析教材入手,选择了适合该专业学生的教材,构建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在教学模式上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环境科学基础;教学探索 为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这两大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国家于2010年批准设立了一个新兴交叉学科专业——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科学基础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该课程涉及面广,既有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工程学、法学、社会学等自然科学的知识,又有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知识[1]。而且由于该学科发展极为迅速,课程内容的理解差异较大,如何紧跟时代发展

的步伐,全面体现该课程的科学内涵,是环境科学基础教学中应该时刻思考的问题。 1教材的选择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陆续出版了多部关于环境科学的教材,比如师范大学刘培桐主编的《环境学概论》、清华大学何强主编的《环境学导论》、中山大学唐永銮主编的《环境学导论》、东北师范大学盛连喜主编的《现代环境科学导论》、南京大学左玉辉主编的《环境学》等。其中刘培桐主编的《环境学概论》被多家院校选为教材,因为该书理论体系较完整,既包括环境污染,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又涵盖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何强主编的《环境学导论》是以环境问题为导向,更偏重于环境问题的具体解剖和解决技术。唐永銮主编的《环境学导论》比较重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有一定深度,较适合研究生教学。盛连喜主编的《现代环境科学导论》则以生态环境为主线,淡化了环境污染问题。左玉辉主编的《环境学》引入了人居环境和景观环境,在基本原理上有所突破[2]。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普遍接受。关于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现在城市规划 存在的问题 贾跃华 土木21班2120702010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过度解析、过度细化等问题,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给予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突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所起到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居环镜科学整体观城市规划人类聚居 引言“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及国家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人居环境的研究核心是人,倡导“以人为本,和谐人居”建设为目标。 1 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观”思想内 涵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强调从整体出发思考人居环境,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利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整体观”。 1.1从概念解释看 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 ,以下简称道氏) 认为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根据这种宽泛甚至有些模糊的解释,只要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而不论其位于何处、结构和形态如何,不论其尺度、层次如何,不论其设施标准、所包含的物质内容如何。简而言之,人居环境就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整体概念。 1.2从内容构成看 “居住”是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住房本身,而是几乎包含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自然基础、人类生活其间的实体空间等物质层面内容,也包括人和社会因子活动产生的精神和社会层面内容,同时还牵涉到人与环境关系的价值取向。正如道2氏所指出的,人类聚居就是“我们的生活系统”。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往往会对人居环境构成内容进行划分,如吴良镛先生将其分解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但这只是一种研究的手段,人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1.3从层次构成看 层次观念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层次人居环境单元居民量和具体内容不同,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程度和发展变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造成人居环境出现种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聚居的类型和规模缺乏统一的认识,常常出现概念上的混乱”。同时,现代人居环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不同层次人居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广泛,甚至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独立的人居环境单元已不复存在,人类生活在一个完整的世界人居环境体系中。 1.4从学科构成看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为核心的多学科群组,其外围学科涉及地理、环境、生态、哲学、艺术、民俗、历史、土木、心理、社会、经济、交通等领域,内容包含人类社会各个方面。 1.5从方法论思维看 人居环境科学不同于传统的多学科协作,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更不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名词解释 1. 环境问题の概念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の生存和发展の一切客观存在の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の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の一切问题。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の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の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の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の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の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の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の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の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の颗粒物。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の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の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の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の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の重要组成部分,指の是以相对稳定の陆地为边界の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の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の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の三角洲与海洋。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の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の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の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の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の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の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2.化学需氧量(COD)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の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3.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の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の变化过程。 14.环境背景值:环境中诸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の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5.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の浓度降低或消失の过程。 16.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の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の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1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

环境学概论论文(水环境)

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XXX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0级,北京100044) 摘要本文浅述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从形成与特点等方面浅析地下水资源被工农业及城市广泛利用的缘由,叙述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一些不良环境问题这一现状,最后从法律和技术等角度提出一些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特点利用保护 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水,由于其分布广泛,水质良好,便于利用等特点被人类广泛利用。地下水可以说是工业、农业和城市用水的重要水源。但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城市缺水现象尤为严重。地下水作为人们生存不可缺少的战略性资源,其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应引起人类社会的高度重视。 1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海洋和江河湖泊中的水通过蒸发作用进入大气圈中成为大气水,大气水在重力作用下以大气降水(降雨和降雪)的形式落回到地球表面。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下渗到地下,进入土壤中和岩体里,形成了地下水。地下水存储和运移在地表下的土体孔隙、岩体空隙和裂隙之中,它们在重力作用下,从陆地向海洋运动。在地形低洼处,地下水会喷出成泉水、聚流成江河、汇集成湖泊,进而形成地表水。然而,绝大部分地下水,依然在地表下默默地向海洋进军,最终回归大海,完成自身的循环。 地下水资源的主要特点[1]:水质良好,不易遭受污染,是饮用和生活用水理想的水源;流量比较稳定,在干旱季节有一定的调蓄能力;水温变化小,并可调节蓄能,冬灌夏用或夏灌冬用;就地利用,修建取水工程投资少、周期短、速度快。因而,在我国的国土开发、农林业、畜牧业及重要工业基地的兴建及城市发展中皆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2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与利用[2]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地下水的年开采量约为5 500亿立方米,其中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分别约为l135亿立方米、760亿立方米、138亿立方米和27亿立方米;到了20世纪末,全球地下水年开采量已经超过7500亿立方米;近3O年中,全球地下水年开采量以印度和中国的增长量最大。 据有关资料记载,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约为767亿立方米每年,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已成为主要供水水源,北方l7省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达660亿立方米每年,约占全国地下水实际开采量的87%,北方地区总用水量的3O%;其中华北平原的地下水开采量为236亿立方米每年,占全区水资源利用总量的5O%以上。全国l81个大中城市中,33%的城市以地下水供水为主,22%的城市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兼用,其余城市则以地表水为主。华北27个主要城市中,地下水供水量占城市总用水量的8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压力促使人们不断加大对地下水的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层在不断加深,开采范围持续扩展,甚至是超量开采。这种开采方式,在水文地质学界被称为“掠夺式开采”。近几十年来,超采地下水资源已经诱发了地面沉降、地表塌陷、地裂缝、生态退化、土壤沙漠化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灾害。在我国西部的许多地区,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导致大量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在新疆,由于超采地下水,天山北坡和吐哈盆地绿洲边缘植被严重退化,一些片状的沙漠呈现合拢之势。因此,地下水的开采已经到达不得不节制的地步,国家和有关部门必须行动起来,加大管理和保护力度。 3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 (2) Hg2C12 (3) Hg (4) Hg (CH3) 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 2⑴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 3 (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 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 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 2 (l)TSP (2)N0X(3)灰尘⑷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 (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其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02、CH4、N20、03、CFCS、0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 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环境法概论论文

2013-2014第一学期 通选课《环境法概论》课程论文题目:环境管理不应该只是“一刀切” 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20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学号:120803021027 学生姓名:张梦丽 任课教师:黄锦勇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 2013年11月

环境管理不应该只是“一刀切” 中文摘要 在近年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过度追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频发的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难也使人们意识到现在已经到了对我们破坏环境的行为负责的时候了,但是人们却过于心急,一心想着尽快修复破坏的环境,但“一刀切”的环境治理模式是否合适?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hould not only "one size fits all"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 that excessive pursui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rought about by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Frequent floods, dust storms and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make people realize that now also has come to destruction of environmen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ime for us, but people are too impatient, intent on to repair the damage the environ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but the "one size fits al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model is appropriate? 关键词:环境管理一刀切发展 一、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环境。环境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活动空间,也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然资源,同时环境也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物提供了弃置消纳的场所。虽然《后天》只是一部电影,但是电影里面给我们的灾难警示决不能忽视,如果我们继续放纵破坏环境的行为的话,也许某天电影里的情节也会走出现实。所以,对于生态破坏行为的环境管理是迫不及待的。环境具有复杂性。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环境,对生态破坏行为的环境管理也应该随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简单地以“一刀切”来管理所有的环境破坏行为显然显得不太适合。环境管理是迫切的,但不应该是盲目的,应该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因素,以期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都能兼顾的情况。 二、过去环保治理的误区 (1)没有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以近年来兴起的环保袋为例,虽然它可以循环使用,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那么的方便,在购买鱼肉类产品时,环保布袋显然没有塑料袋方便,且环保袋也不是可降解的,环保袋使用的热情下降后,塑料袋仍然卷土而来。另外,虽然某些中小型企业也有环保意识,但是,购买脱硫、除尘等设备,建废水沉淀池等投入的资金是非常大的,在后期的运营和维护上,后期投入的数额也远比前期购买设备时的大得多,有些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没有考虑到的因素。

自考环境科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由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环境污染D.生态破坏 2. 属于大气污染的人为污染源是【】 A.火山喷发B.自然尘埃C.工业排放D.海浪飞沫 3. 我们看到某些冰箱上附有绿色标志,意指其较少的使用了【】 A.CO2B.CH4C.绿色物质D.氯氟烃 4. 保护臭氧层的公约是【】 A.《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B.《长程越界空气污染公约》 C.《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巴塞尔公约》 5. 与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关的是【】 A.核试验B.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C.酸雨D.大量施用农田化肥 6. 《巴塞尔公约》控制的是【】 A.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B.生活垃圾的越境转移 C.固体废物的越境转移D.工业废物的越境转移 7. 交通噪声占城市环境噪声的【】 A.30% B.50% C.70% D.100% 8. 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的国际条约是【】 A.《21世纪议程》B.《巴塞尔公约》C.《开罗宣言》D.《东京宣言》9. 下述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属于就地保护的是【】 A.自然保护区B.植物园C.动物园D.树木圆 10. 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A.石油B.森林C.矿石D.风力 11.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属于哪种污染【】 A.物理B.化学C.生物D.物理化学 12. 无机汞在水环境中,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毒性更强的【】 A.金属汞B.汞的化合物C.汞的络合物D.甲基汞 13. 全球变暖会导致降水带的移动,一般会使低纬度地区现有雨带的降水量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异常变化 14. 在总悬浮颗粒物中一般直径大于10μm的粒子是【】

环境科学概论第六章学习辅导材料(1)

《环境科学概论》第六章环境污染及防治技术学习辅导材料 一、内容提要 1、环境污染及形成 (1)环境污染 ?是指有害的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使生 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污染源 ?污染源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通常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 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的总称。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可把污染源分为天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自行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 如正在喷发的火山。 ?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是环境保护研究和控制 的主要对象。 ?污染源按环境污染的主要对象(受体),可分为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源、土 壤污染源以及生物污染源等。 ?按向环境排故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方式,污染源可分为点污染源、线污染源和 面污染源(合称为非点污染源)。 ?按照人类社会活动功能,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 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3)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污染物的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所引 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是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运动形式之一。 ?污染物迁移的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 2、大气污染及防治技术 (1)大气污染效应 ?由于大气污染的作用,可以使某个或多个环境要素发生变化,使生态环境受

到冲击或失去平衡,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这种因大气污染而引起环境变化的现象,称为大气污染效应。 (2)空气主要污染物 ?颗粒物质、硫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 (3)颗粒物质 ?颗粒物质——是指除气体之外的包含于大气中的物质,包括各种各样的固 体、液体和气溶胶。 ?按粒径的差异,可以分为降尘和飘尘两种。 ?降尘——指粒径大于 10mm,在重力作用下可以降落的颗较状物质。 ?飘尘——指粒径小于 10mm的煤烟、烟气和雾在内的颗粒状物质。 (4)硫化物 ?硫常以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的形态进入大气,也有一部分以亚硫酸及硫酸(盐) 微粒形式进入大气。 ?SO2的存在会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使大气的能见度大大降低。 两种物质。 (5)碳氧化物——主要有CO和CO 2 (6)氮氧化合物 ?氮氧化合物的种类较多,N2O 、NO、 NO2、 N2O4、 N2O3、 N2O4、N2O5等,主要 是NO和NO ,它们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2 (7)碳氢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是由烷烃、烯烃和芳烃等复杂多样的物质组成。 ?燃油的机动车亦是主要的碳氢化合物污染源。 ?碳氢化合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8)造成大气污染因素 ?城市空气有限的稀释作用 ?污染物协合相互作用——协合相互作用现象:当两种和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 作用并产生比一个它们单独作用之和大得多的作用。涉及到污染物的协和效应的例如:光化学烟雾、细粒、吸烟。 ?广泛效应——大气污染己不仅仅是一种城市现象,现今己形成一个较广泛的 影响,如酸雨。

生态环境概论英语论文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may feel that the climate has been getting steadily warmer and warmer in recent years. Places which used to be abundant in snowfall have frequently experienced no-snow winters. Drought lasts longer in some dry areas. People find that without air conditioners they could hardly work or fall asleep on hotter summer days. The sid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are alarming. A warmer global climate melts the ice caps, raising sea levels. What is more, it disturbs weather patterns, causing droughts, severe storms, hurricanes (飓风). People suffer a lot from disasters relevant to global warming. However global warming is mainly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greenhouse gases generated by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nitrogen oxides and carbon dioxide. If the atmosphere in the absence of such gases, the Earth will become too cold and not suitable for biological survival. In the atmosphere of greenhouse gases have a certain thing is only natural that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re is evidence that even in the absence of human impact, we will enter another ice age. But our concern is the face of the earth's greenhouse gases increasing so quickly has been a threat to life on Earth. Human activities have led to global warming, such as deforestation, which means that a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to oxygen, and the burning of fossil fuels lead to sea-level rise, Antarctic melting snow and ice temperature. Mean sea-level rise can be used to reduce the land area, melting the ice means that the release of any hazardous substances may also cause further sea-level rise.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of bacteria and viruses will also provide a

环境科学概论含答案

一、填空题 1、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 卡逊在研究了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危 害之后,出版了《寂静的春天》。 2、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3、影响近地层空气质量的因子主要包括:污染源因子、气象因子和地形 因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 群。 5、按监测目的分,环境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的检测和研究 性检测。 6、典型物理污染包括:噪声污染、电磁辐射、光污染、放射性污染和 热污染。 7、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环境先恶化后改善的情况,称为环 境库兹涅兹曲线。 8、按照处理原理除尘装置主要分为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除尘和电除 尘。 9、根据不同的原则,环境划分也不同。按环境主体,环境可分为_人类环境__和__ 生物环境__。 10、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__ 递减_;二是能量流动是___不循环____的,__不可逆_____的。 11、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__

对流层______、__平流层_____、__中间层____、___热成层_____和____逸散层___。 12、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水汽、__液体颗粒______和__悬浮固体杂质______组成 的混合物。其组分可分为___稳定组分_____和___不稳定组分____。 13、人工环境根据空间分布特点可分为___点状环境_、___面状环境__和___线状 环境___。 14、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包括_引起呼吸道疾病_、____致癌____、_传染 病暴发流行____和_损伤遗传物质_。 15、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_悬浮物____、__胶 体__、___溶解物_____。 16、水体中的污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即__无机无毒物_、_ 无机有毒物____、__有机无毒物__和___有机有毒物___。 17、土地退化包括_土地荒漠化_______、__土地盐碱化______、___土壤污染 _____三种形式。 18、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是追求__、质量和效率_____;生态—环境—资源目 标是强调为使系统达到良性循环,发展必须有限制,要与__自身承载力_____相协调;社会目标是实现__社会公平_,人口适度增长。 19、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__公平性原则_____、__可持续性原则___、__共同性 原则___和_需求性原则_____原则。

环境材料与导论论文

生物资源材料与未来化学纤维工业的发展 当你从食品店买回糖果、糕点的时候,当你从服装店选购了称心服装的时候,当你从家用电器商场抬回称心电器的时候,甚至当你从菜摊上买回新鲜蔬菜的时候,带回来的包装,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塑料袋,当这些塑料袋完成了它的使命之后,如何处理就牵扯到了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当然,作为学习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一名学生,经过专业课的学习,我知道高分子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正因为这样高分子的发展会给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地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那么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经济性循环就应运而生,成为时代的宠儿,企业通过经济性循环可以追求更高的效益,最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环境的污染。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经济性循环 高分子材料自上世纪问世以来,因具有质量轻、加工方便、产品美观实用等特点,颇受人们青睐,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随着聚合物合成方法的改进,结构修饰与分子设计水平提高和共混改性技术的

完善,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高分子的光电、磁等行为,揭示分子结构和光电、磁等特性的关系导致更新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出现。近年来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如智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等相继问市,为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大型制件和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在二战以前,由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来源丰富,人工合成高分子工业发展缓慢。但随着战争的爆发, 天然橡胶、棉花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开始紧缺, 迫使人们去探索合成人造高分子的途径。 与此同时,高分子材料的大量使用及废弃后的不适当处置引发了诸如白色污染之类的问题制约了高分子工业的发展。况且,高分子材料的原料是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近年来,石油原料的有效开采储量迅速下降,能源价格不断上升,更加速了废旧高分子材料的资源化进程。由于高分子材料具有许多优良性能,适合现代化生产,经济效益显著,且不受地域、气候的限制,因而高分子材料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对人类最为重要的材料;但是,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稳定性使其消费产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循环利用废旧高分子材料资源化是处理废旧高分子材料、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无论是从环境科学的原理着眼,还是从环保和节约资源的角度看,废塑料资源化不仅可以消除环境污染,而且可以获得宝贵的资源和能源,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以下就是高分子经济性循环的几种方法,做简要介绍。 第一,物理循环利用物理回收循环利用技术主要是指简单再生利

环境科学导论论文

得分 中国矿业大学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 姓名学号 院系班级 任课教师

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本文以温室效应为切入点,主要介绍其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内容为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一些解决方略,以此来表明部分环境现状,并引起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再从一些调查数据描述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提出我国公众在环保意识上的不足。最后,再针对环境问题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温室效应、;因素;现状;影响;公众环境意识;对策。 1.前言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获得了空前规模上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明智的体现出来,就会给人类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过于轻率,就会给人类自身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目前,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及环境等热门话题,其实质就是反映了人类与环境间的不协调,从而出现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矛盾。 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在此我仅从第二环境问题进行阐述——而在众多的次生环境问题中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就当前来看,全球变暖等大气问题也连连被拿上了桌面,足见大气问题在人们心中的重视程度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影响有多大。本文就以温室效应为切入点对当前的环境问题进行阐述。 2.温室效应介绍 形成原因: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环境科学概论作业_1

环境科学概论作业_1 姓名:;学号: 第1章环境、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 1.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能力有何区别与联系? 2.什么叫环境问题?它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发展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关系? 3.环境问题有哪些分类方法?分几类? 4.环境问题有哪些性质?其实质是什么? 5.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第2章生态学基础 1.何谓食物链?何谓食物链的营养级?研究食物链对环境保护有何意义?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服从什么规律?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对指导生产活动有何意义? 3.一块地一年的作物产量可供M个农民食用,如果将作物的一半饲养牲畜后再一并供农民食用,问此时养活的人口数是第一种情况下养活人口数的多少倍? 4.生态学具有哪些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指导生产活动和环境保护有何意义? 5.试举例说明,为什么利用生态学原理或规律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时,其核心思想是整体观点? 6.试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资源的综合利用?这与环境保护有何关系? 7.生态学规律在环境监测中有何应用?如何应用的? 8.试指出一种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并分析它的特点。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对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有何意义? 9.试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如何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调控城市环境质量? 第3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举例说明,大型水电站对环境的正负效应。(提示:如长江三峡、埃及阿斯旺水坝等)。 2.如何理解粮食安全?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是什么? 3.有哪些途径可提高粮食产量? 4.为什么施用化肥、农药能污染环境?应如何防治? 5.试系统分析各类常规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提示: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核电、水力发电等方面) 第4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1.大气稳定度等级的确定 目前我国使用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简称P.S),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级,分别表示为A、B、C、D、E、F。确定大气稳定度等级时首先由云量与太阳高度角按表1查出太阳辐射等级数,再由太阳辐射等级数与地面风速按表2查找稳定度等级。 表1.太阳辐射等级数 表2.大气稳定度的等级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 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B卷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B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 1、那两种汞化物毒性最大1.4 (1)HgO(2)Hg2Cl2(3)Hg(4)Hg(CH3)2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优势1.2 (1)资源低消耗(2)成本多效益(3)设计多样化(4)工程人为化 3、全球环境变化中次生环境问题1.3(1)酸雨污染(2)水土流失(3)生物多 样性锐减(4)海洋资源保护 4、复合污染生态效应机制1.4 (1)协作作用(2)相互作用(3)降低作用(4)独立作用 5、环境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1.3 (1)环境监测(2)网络(3)科技期刊(4)学术讲座 6、河流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原则3.4 (1)城市污染(2)面源污染(3)河流的宽度(4)河流的深度与流速 7、有效预防污染最重要的手段2.4 (1)污染控制技术(2)法律与法规(3)环境经济手段(4)公众参与 8、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1.2 (1)TSP(2)NOX(3)灰尘(4)病毒 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4 (1)节约资源与能源(2)推行污染治理与管理(3)制定法律与法规(4)绿 色生活方式 10、与绿色核算相比经济核算的不足:1.4 没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2)计算成本不准确(3)没有计算人类的消费(4)(1)

环境成本费用 二、名词解释(任选3题,每题6分,共18分) 1、有机污染物与POPs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为因素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由于超出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而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并造成危害的有机物质。 POPs,持久性有机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2、全球环境变化与温室效应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CO2、CH4、N2O、O3、CFCS、O3等物质允许太阳的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特性,即温室效应。 3、污染物河口扩散模式与海水入侵 污染物河口入海的扩散模式:p233 由河口向海湾的流线多呈喇叭状,在稳定条件下,污染物以半圆形散布。设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相等,连续流入的污染物浓度为p0,则在半径为r处的污染物浓度。 海水入侵:指河口生态系统由于入海水量的不足或断流,导致咸淡水平衡被打破,使海水倒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量、水沙平衡,同时也会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产生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和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4、生态系统结构与景观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在《环境科学概论》现有教学方法体系中引入基于环境问题或事件的环境项目PCM(Project…Cycle…Management,…PCM)教学方法,驱动学生主动分析环境问题的利益相关者、环境问题的诱因和影响、完成解决该环境问题目标所需的手段,培养学生优化选择环境项目组件和环境项目设计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性、分析能力、设计能力、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等,推动《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革新。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项目;项目周期管理 《环境科学概论》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的先导必修课,在引导学生认识相关环境问题和掌握基本环境知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目前该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以老师讲授为主,结合课后作业和小组报告等辅助形式。虽然《环境科学概论》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但是大部分学生参与方式属于被动的信息搜索与汇总[3];而且该课程的教学以给学生介绍环境问题为主的方式进行,鲜有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并给出粗略的解决方案。所以在《环境科学概论》现有教学方法中引入让学生讨

论如何解决相关环境问题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环境问题解决方案探讨的设置 调整《环境科学概论》原有授课框架,添加实际环境问题或事件解决方案探讨部分。新添加部分可以设置在每一环境问题介绍完之后,比如水环境问题介绍完毕后,可以引入几个典型的实际水污染案例进行解决方案的分组探讨;也可以在所有类别的环境问题介绍完毕后,选取各个类别的典型案例进行分组探讨。内容设置完成后,我们基于什么样的方法开展解决方案的探讨呢? 二环境项目PCM教学法 我们为一个实际环境问题或事件建立一个环境项目,这个环境项目的作用就是如何可行高效的解决对应的环境问题。而项目周期管理(ProjectCycleManagement,PCM)方法能帮助解决环境项目的规划、管理与实施[4]。每小组学生针对一个环境问题建立一个环境项目,利用PCM方法来完成该环境问题的分析,包括利益相关者分析、具体问题分析、目标分析和项目选择,然后基于项目设计矩阵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

环境科学概论 班级:体育11-1 姓名:黄思桦 日期:2013年4月24日

浅谈大气污染物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变化和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改变了大气圈中某些原有成分或者向大气中排放某种物质达到足够浓度、存在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对人体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造成危害。由此可见,所谓大气污染的核心在于大气与人类共存的关系上,人类是大气污染源的始作俑者,也是大气污染的所带来危害的受用者。 由于大气所特有的物理性质,使得大气污染对其他污染物相比更为普遍,所造成的危害涉及范围更为广泛,所以大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经济发展带动人类文明进步,但经济发展的背后带来的还有大量的污染物,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于是当今的时代开始关注大气污染,开始为我们那些年的飞速发展还债。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中排入大气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大气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有100种以上,其中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危害较严重的有害颗粒、二氧化碳和飘尘不断增加而造成跨国界的酸性降雨和温室气体效应。 就污染范围而言,大气污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局部地区大地污染、涉及一个地区的区域性大气污染、涉及更广域的大气污染以及从全球范围内考虑的全球性大气污染。

《2011年中国环境公报》指出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比上年有所提高,但部分城市污染仍严重;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仍严重。 空气质量方面,《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中国城市空气状况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好转,但整体的污染水平仍较严重。在受到监测的338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3%,空气污染指数高于三级的城市占到了63.5%,其中有112个城市的平均污染指数达到了四级,属重度污染。2010年公报中,全国471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3.6%的城市达到一级标准,79.2%的城市达到二级标准,15.5%的城市达到三级标准,1.7%的城市劣于三级标准。全国县级城市的达标比例为85.5%,略高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达标比例。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所在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3.3%,二级标准的占78.4%,三级标准的占16.5%,劣于三级标准的占 1.8 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85.0%,劣于三级标准的占1.2%。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94.9%,无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 2010年二氧化硫浓度分级城市比例 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86.2%的城市达到一级标准。重点城市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提高,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占0.9%,达到二级标准的占72.6%,达到三级标准的占25.6%,劣于三级标准的占0.9%。与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